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1

首先,正确处理好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把教学目的放在首位,让多媒体技术为其服务。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要和科学素要,具备创新精神,合作和开放的视野。运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的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必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如果对实现教学目的的帮助不大或不太一致的方面,不管技术如何精湛,手段如何美妙,都要忍疼割爱,根据需要进行运用。

其次,正确处理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演示的关系,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智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之处,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自立、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对教师授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生方式,必须把多媒体教学与教师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机器为人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教师不仅可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会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个作用计算机及其多媒体手段是不能代替的;二是多媒体的运用本身离不开人的操作,无论是教学设计,软件制作或教学演示,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不能忘记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忽视,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有的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目前,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甚至请人代做,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种做法绝对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诸多作用,而是成为教师装点门面的一种手段,不利于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来完成课件制作;也可由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各自制作一定量课件,而后资源共享;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利用电教代办费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了。对于现成的课件,教师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或者溶进执教者的意图,在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才能达到真正有利于教与学。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28-01

什么是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此,本人就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更好的应用,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因此,在讲课中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一张嘴,偶尔加上一两件教具的手段,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面对黑板上所列提纲,忙于记笔记,加之历史具有过去性,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学生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明显!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表现力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利于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素质教育的三个任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和导向,应把其放在首要地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过去我们也十分注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 历史情境 课堂效率 研究性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了更新,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引入了历史教学之中。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教学工具,结合投影仪和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就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我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来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有极好的作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时,教师可以围绕课程主题,精心选取教学内容、理清历史发展线索、设计丝丝入扣的课堂提问,对于一些比较难懂难记的史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图地貌,可以分专题到Internet的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的课件表现力强、内容高度浓缩、节奏快、效率高。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适时归纳总结,精讲巧练

每当新课讲授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巩固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思考理解,消化吸收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后,将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纲、图示、表解等快速显示一遍,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指导学生认识各知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已学知识点的理解。用多媒体课件可把时间跨度较大而且分散在课本各章节中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为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教师可将用多媒体软件预先设计好的测试题目展示出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多媒体课件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人性化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边演示课件边提出根据教学目标任务设计的有层次、有次序的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可在屏幕上显示“您答得真好!”“您再认真地想一想”等人性化评语,使学生既学得生动有趣,又能记忆牢固。对于比较浅显难度不深的习题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解答,而对于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在关键处适时点拨,加以引导。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组织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历史教学改革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探索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法

目前互联网以其丰富的内涵、快捷方便的特点,迅速地成为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手段和媒介。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有关历史知识的研究专题,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历史知识的奥秘。在网络环境下,以历史研究专题的任务驱动为核心,以利用互联网为获取信息和交流资料的手段,从而使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建构,是提高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应用历史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较好的途径之一。

在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体,以历史研究性专题为任务驱动,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为学习手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完成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还使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4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要求与应用

    1.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和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专家学者们基本都认同由过分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它包括什么内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曾撰文指出,“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人才素质又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以此定义出发,高校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基础性思想品德,使其具备内在的、整体的、稳定的素质和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也就是说,高等教育不能再过分注重专业教育,而应注意专业能力、思想文化素质及为人处事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这既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21世纪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具体到高校历史教学,我们认为: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从过去以传授历史专业知识为主转向历史专业知识、分析写作及自我选择与钻研等能力、人文素质及为人处事心理素质等方面教育的结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充分发展个性的辩证统一,造就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2.“世界近代史”课程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

    根据前述要求,本人在“世界近代史”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改革尝试:

    首先,开展“双向交流式”教学,克服我国传统教学中“先生讲、学生记”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弊病。具体做法有两个:一是,课前要求预习,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二是,开展专题课堂讨论。在进行专题讨论之前,列出有关的书名和重要章节及相关论文,并要求学生做摘要和写心得,在规定时间选择部分学生上台发言,或由正反双方自己推荐代表发言。

    比如,我在给2000级学生上《世界近代史》课程时,在第2周就布置了讨论专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向学生指定了《郑和下西洋》(范中义,王振华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黄邦和等主编)、《哥伦布》(索蒂略斯着)、《哥伦布评传》(马达里亚加着)等着作,并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和网上(指定学术期刊网和人大复印资料网)去查找相关资料,做摘要和写心得,在第6周上交摘要和心得。最后,在第8周选定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发言,发言中间或结束时欢迎其他学生评论或反驳,老师在结束时进行点评。

    这种“双向交流式”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检索、查阅、运用资料、工具书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将学生引入科研的殿堂。

    其次,利用本课程中丰富的人文知识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如讲解文艺复兴、、殖民主义、欧美工业革命与近代化等章节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评价及文化艺术品的点评,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第三,更新教学内容和体系,构建以资本主义发展为主线的世界近代史授课体系,适当增加近代社会与文化部分内容,同时将中国部分的内容纳入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中,使学生更易了解作为整体的世界近代史全貌,并对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联系和比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压缩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时间,留更多时间讲重点和难点,介绍教师本人和国内外史学领域的新发现、新观点及其他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启迪学生的思维。

    第四,针对生源复杂(内地生与港澳台和海外学生)的特点,采取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对基础好、思路活跃且肯钻研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如多看中文专着、论文,甚至英文专着等。

    第五,在课程考核方式上,本课程在注重期末考试的同时,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约占总成绩的60%-70%,而将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提问和讨论)的比例提高,约占30%-40%。另外,为了贯彻启发式教育,在期末考试评卷过程中对思路宽、有自己见解且阐述合理的答卷适当给予高分。

    第六,利用放影片、举办讲座和讨论会等形式,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本课程还将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引入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

    在学校的资助和鼓励下,近年来我们大量收集相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包括POWERPOINT软件和网页),并利用我校电教中心的网络平台建立“世界近代史课程网站”。有了网站,大纲中要讲的内容就可以少讲或精讲,利用更多的时间讨论与内容相关的背景、影响和各种学术成果。在课堂上,通过网络展示章节纲目、主要参考书、人物和历史场面、所引用文献原文、历史地图、着名着作的封面和部分内容等等,图文声像并茂,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亲近感”,加深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三、素质教育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可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素质教育要求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全新知识结构;科技本领和人文素养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辩证统一。而多媒体教学,尤其是互连网正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有力手段。

    我们的初步做法是:利用教室的互连网设备,现场指导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软件或网页),经教师修改后与课程网站连接,达到资源共享。这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知识面,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不断充实本课程资源库,解决教师建设课程网站精力和时间的不足。

    比如,我在给2001级学生上《世界近代史》课程时,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查找有关“东西方现代化比较”的着述并做摘要。首先,将学生分成3个组,分别负责查找“着作”、“ 1994年前相关学术论文”(无网上资料)和“ 1994年后相关学术论文”(可查学术期刊网),并做摘要,写心得。每个小组的分工,由组长负责。规定学生交作业时间,并要求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摘要和心得。然后,指导学生将摘要制作成网页。最后,由教师将资料传到教学网站,并要求大家上网浏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不断变换主题,那么网站内容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充实、扩大。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我们从学生的反映与调查中看到了改革的成效。我曾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如下: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调查

    l.你认为历史教学中应否开展多媒体教学?

    A.应该  B.不应该  C.不知道

    2.你认为多媒体教学(合图片、影片演示)能否增加你对历史的“亲近感”及加深对历史空间的理解?

    A.能够  B.不能够  C.不知道

    3. 你觉得本课程设计的课堂讨论对提高学生检索、查阅、运用资料的能力及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否帮助?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4.你觉得本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与即兴讨论是否能够活跃课堂和启发思维?

    A.能够  B.不能够  C.不知道

    5.你觉得教学中应否有更多的课堂提问与即兴讨论?

    A.应该  B.不应该  C.不知道

    6.你认为老师应否指定更多的着作给学生阅读?

    A.应该  B.不应该  C.不知道

    7.你是否愿意参与制作有关历史内容的网页或POWERPOINT?

    A 愿意  B.不愿意  C.不知道

    从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开展多媒体教学,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对历史的“亲近感”,加深了对历史空间的理解;同时,学生对互动式教学也反映很好,对素质教学表示赞成。这样的结果使我们认识到改革的必要,也加强了我们改革的信心。

篇5

所谓多媒体,就是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教学软件就是把这些媒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从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来说,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的历史时,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全过程,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进入东北的壮观;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学生很快就会被这些真实的历史画面所吸引,从而上课时聚精会神,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极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去。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师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历史素养。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正是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互动,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

比如,讲“”这一节时,在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搜集有关“”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们搜集到了相片、会议记录、民间故事等资料,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使同学们通过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了对“”的认识。同学们也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主体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初中学生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和确立时期。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历史教师如何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寓真理于具体、生动活泼的形象中,而且使已发生的历史事件经过艺术加工,再现在学生面前。它可以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2)历史教材中的一些良好的德育素材,很多学生在小学教材或故事中已接触过,如果再重复叙述,必然导致学生反映冷漠,达不到教育目的。利用多媒体,把这些素材以生动、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由于这些生动形象的榜样信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示范导行作用,可为学生树立起仿效楷模。

篇6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历史知识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因为所有的历史事实都是已经过去了的,并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再现的。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重视历史事实的逻辑性,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忙忙碌碌的记。学生对教学内容来不及思考,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学,学生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却能还原历史的形象性,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事实的时间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社会形态的演变。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世界历史》“工业革命”中“富尔敦发明了汽船”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剪辑了的录像片《富尔敦发明的汽船试航成功》,这样学生就目睹了“克莱蒙号”的风姿,听到了“克莱蒙号”在航行中发出的轰轰声响,学生就好像成了哈得逊河岸边的观众,如身临其境。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化静为动,克服知识难点

新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描述生动,并配有一套投影教材。包括地图、实物图等。它色彩鲜明,画面清晰,在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缺点是这些图都是静止的。缺乏动感,层次不清楚。例:使用新航路的开辟图时,图示中有四种符号,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学生看了眼花缭乱。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图形动态化,通过PowerPoint软件在地图上做成动画。如箭头的闪烁、自动延伸等,并加上四位航海家的头像,这样就使整个地图“活”起来,层次感强,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学生对航行路线、重要地点等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便于记忆。还有一些实物图,如生产工具,年代久远,城市的孩子不了解.教师讲起来很费劲,学生最后还是似懂非懂。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动”起来,可一目了然,如曲辕犁、筒车等,从而解决了学生无法感知遥远历史事物的问题,对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形成了深刻的认识,克服了知识难点。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

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限。众所周知,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可以长年使用。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与评价上会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媒体信息就可以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一直保持长期使用。这样,历史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再则,从习惯上讲,如果教师调换工作,其经验和信息也就随之而去。有了多媒体程序,这些经验和信息就可以得到永久性的保存。优秀历史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历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由于知识存储期限的延长,使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加上多媒体程序中除内容、字典、复习外,还有相应的测试题,如单元、同步练习,期中、期末、综合测试等,以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这样,教师就只需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而他则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去参与学校大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四、运用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1)课件应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历史的描述大多是通过粉笔、黑板进行的,是一种“单媒体”的活动。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悦耳动听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启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使学生可以_阔眼界、激活思路,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事实。多媒体教学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

篇7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例如:学生熟练地记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泥土的比热容大,但是不能有效解释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的生活现象。学生把物理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忽略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师用word、PPT等手段制作了简单的物理知识框架,配备大量的例题、习题。教师省掉了板书知识框架和抄例题、习题的时间,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快了,讲述的题目更多了,学生抄的知识点更多了,这是一种“包袱”式的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毫无讨论交流的机会,受到了更加严厉的“迫害”。②教师的教案、例题、习题直接通过展示台投影在屏幕上,学生面对密密麻麻的整版教师的“真迹”,毫不思索的做笔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更是汹涌澎湃,学生唯一言语是“老师等一下了,还有几行没有抄完”。③教师讲课不使用多媒体,作业、考试时疯狂的使用,屏幕上投影着满满题目,学生不停地抬头低头,哪有时间思考,最后还是相互抄袭占多数。

物理学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阶段物理是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是趣味性物理,高中是推理性物理,大学是深究性物理。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学生终究会适应物理的特点。物理的起始阶段是初中,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在知识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创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的现场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最终得到实验数据,教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而有效地推出实验结果。讲述大气压存在时,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好的例证。教师携带实验器材:马德堡半球、抽气机,在教室进行现场试验。教师利用抽气机逐渐的抽取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气,学生在教室进行多次的对拉,以此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了教学,教师的进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终有效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这无疑是一种提高。演示性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学生只是教学中活动的帮手,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实验的原理,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中的应用如下:①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物理课程相关的视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裹足”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听听声音,凑凑热闹,毫无动手经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②教师象征性地摆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的步骤,陈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郑重地打开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反映实验现象的视频或Flash播放。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物理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被学生否认,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好假呀,好假呀。

篇8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优势

中国分类号:G633.55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完善,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些年,多媒体设备被引入到课堂中,从而改变了过去板书教学的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发生改革,而对于中学地理这样的学科,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全面的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得地理知识可以更为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获得全面提升。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氛围是关系学生好坏的环境因素,拥有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习水平提升。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设备,就可以把原本较为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生动和灵活,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其一,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板书教学的缺陷。教师引入多媒体设备之后,可以把原本绘画在板书上的地图转移到多媒体设备中,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图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时,教师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运用多媒体变得生动化,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刻的掌握知识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逐渐的热爱地理课堂,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逐步提升,进而达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

其二,课堂氛围的改变可以将被动变为主动。通过对地理课堂的氛围进行改革,可以把学生原本较为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利用学生产生的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知识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得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之下,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深入开展,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全面提高学习水平。

二、丰富教学内容、调整学生心态

多媒体设备是将图文、声音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设备,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具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有利于学生心态的调整,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和学习观,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更加热爱地理学科。

其一,内容丰富化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带给学生更为生动化的教学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感官,吸引学生的目光,进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稳步提升,同时,教学内容丰富化,还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启发,使得学生养成对知识的探究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模式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其二,模拟地理现象促进学生思维转变。过去的地理课堂都是依靠教师板书来授课,很多地理现象得不到很好的展示,只能依靠学生自身的想象力来接受知识,这就意味着地理课堂变得枯燥和乏味。而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多媒体可以把很多地理现象都转变成三位模式的立体图像,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图形,建立立体的感知结构,从而使得学生后续知识的深入学习更加容易,也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得到启发。

三、形象直观教学、锻炼学生能力

地理知识离不开具体的模型和图像,而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后,就将这些模型和图像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如今的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和形象,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其一,形象教学提高学生的地图认知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导航,学生要想学好地理知识就必须具备对地图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而多媒体恰好可以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认知水平,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得原本平面的地图变得活灵活现,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立体思维,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于地图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其二,细致化直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现地理知识,还可以把一些图像和知识更为细致化的分解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拆分,使得学生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理解更为深刻和细致,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基础水平,最后再将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稳定的知识结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利用这种整体和细致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而实现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共同提升的目的。

四、中学地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应用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方面,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设备授课,教师不能完全的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板书教学的作用,二者要有机结合,适当调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对媒体虽然可以形象的展现知识内容,但是教师的讲解更为重要,不能顾此失彼,教师要让多媒体成为辅助教学工具,而非主要教学手段,要利用多媒体,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有助于教师讲解更为细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设备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其对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既可以改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实现课堂的教学质量充分提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因此,中学地理教学要合理的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原本较为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丰富多彩,同时让学生又可以直观的接受地理知识,让学生的地理水平得到质的提升,运用多媒体,全面的改善地理课堂,达到教学水平与学习水平双重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范莉. 多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学时代,2013,06:205.

篇9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大的作用。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物理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就多媒体教学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 多媒体优化物理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三、 把握好"三个特性"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我结合物理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发挥不够。我们知道多媒体源于媒体,高于媒体,具有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于一身,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同时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只有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制作出来的课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谈得上是多媒体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来放一段音乐、放一段录像或放投影片,这样仅把多媒体当作单一媒体使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其它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2、使用不当、设计不尽合理。在教学实际中,不恰当地应用电教媒体的典型表现为:教师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精心的设计,只是盲目使用,图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心中无数,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与手段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

3、用多媒体代替实验。物理教学应该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多媒体应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不应代替实验,而在教学实践当中,有的教师为了形象直观的展示物理规律,把一些在实验当中不太明显的现象,设计成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将物体震动发声,光的反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直接不做实验,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就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而且学生也只能被电脑牵着鼻子走,而无法根据自己的想法、从多个侧面观察实验。

二、多媒体优化物理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为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道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我们知道,计算机作为电教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个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从这人意义上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只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平平。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三、把握好"三个特性"

1、明确目的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就是借助其形象性、直观性,将那些看似独立的、静止的事物变得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的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具体形象的概念,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表象的形成。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这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何在;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安排教学过程,综合考虑好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决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多样化搞多种媒体的凑合,哗众取宠。

2、强化交互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人机之间的"交互"。

师生之间的"交互"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人机之间的"交互"是指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图形于一体,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就要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这种交互性,使操作者能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注重反馈性。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如果没有反馈设计就不是完整的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要求教师重视如何教,更重视学生如何学。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或帮助。所以,教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要努力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反馈及时、准确的特长,使课件具有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正确地调整教学程序。媒体设计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即必须进行学习评价。所以教师应努力把反馈信息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系统的始终,从而可以加强随堂的即时反馈评价,满足现代教育大信息量教学的需要。

总之,利用多媒体优化物理教学,只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解决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出现问题,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真正感受到多媒体的神奇和巨大的潜力,使其为深化教学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教学 多媒体教学

    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1,而绝大部分病理学实验教学都离不开光学显微镜,教学模式陈旧,授课时枯燥无味,学生不好理解,甚至失去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它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1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下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实验人员准备好每节课教学录像、挂图、教师示教片、学生使用的切片及大体标本等,学生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器官的大体形态和镜下变化,教师是通过对挂图讲解来增强直观性,以便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但有些病变器官的形态和病变过程教师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清楚,而且病理实习的标本和切片均取自疾病过程的某一阶段的形态变化,不能显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容易产生学生对该疾病认识的局限性,再加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相应切片损害程度加大,标本来源困难,典型病变的切片不断减少,学生学习费劲、问题较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费力,工作强度大、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人为传统病理实验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令人耳目一新。教学方式从原有的”粉笔加黑板”转变为”电脑加展台”,合理的突破了过去陈旧又死板的教学模式,同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叽

2.1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多媒体教学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声像等功能,其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优势,近几年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肯定。而多媒体教学采用动态、静态、图像相结合,文字、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来增强直观性。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这堂实验课,学生观察大叶肺炎切片时,他们尚未接触临床,通过理论学习有一些了解,但印象不深。使用多媒体系统,就可以先从计算机内调出大叶肺炎病人的录像资料,如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使学生对大叶肺炎的临床症状有一个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并产生探究该病的兴趣,然后可迅速从计算机内调出正常肺部及其临近的解剖结构、组织形态学图像、大叶肺炎的组织学形态图像、该病的检查过程、治疗过程及试题。帮助学生从理论到临床进行分析、思考。由临床表现引出病理变化,再由病理变化解释临床现象,即实现了由临床一病理一临床的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对大叶肺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从解剖学到组织学、病理学以及临床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各种病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媒体由原来辅助教师的演示、讲解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发生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通过多媒体的互动系统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转变。学生们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可将一个个孤立的标本,一张张切片与临床一个个病人联系起来,生动实在,使学生感到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既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巩固了理论知识,又为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扩大视野,提高效率多媒体教学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号处理和信息存储能力,将文字、数据、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信息集于一身。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特点,对本学科前沿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各种信息、画面广泛收集,也可以扫描教科书上的有代表性的图和表进行整理,制作成课件,实现医学课程之间的内容交叉,有利于医学知识的融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新的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增删修改、吐故纳新,教师可以及时完成。另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形态学多媒体素材库,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视野,弥补教学资源更新不足。学生课外时间还可通过校园网访问该素材库开展自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大扩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拱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

3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及改进

    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性和先进性是无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盘否定。上好一堂课必需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既要强化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又要加强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优势,课堂效果更加理想,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3.1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技术不够娴熟,在制作课件时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有的课件过于花哨、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成为欣赏画面的观众。因此,多媒体课件的美观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找准其中的平衡点.

3.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节奏快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会导致重点不突出,学生来不及做笔记,也不知道记什磨内容,只能被动的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过程,最终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记忆和落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仅仅充当放映员,而应该牢牢地把握课堂的节奏,重视学生的表情、语言等信息的反馈,有张有迟地调节教学进度,注意课堂的互动,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