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探究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将已有的定论呈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探究式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际运用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一些问题。
一、探究式教学与多种方法并用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方式,显得过于单调。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多种方法并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教师吸取其他方式的优点,弥补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单调。因为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长处,有其特殊的功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作为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物理新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比如,针对简单的问题,只需学生掌握相关结论,那么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即可。例如,在学完“欧姆定律”后,针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通过画电路图直接讲授,引导学生掌握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规律;如果问题是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才能掌握的概念和规律,教师就需要设计学生探究的问题和探究过程。例如,对“熔点与沸点”的科学探究,通过加热碎冰及加热水的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不仅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而且经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探究过程的快乐。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使学生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探究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但耗费时间长,影响教学进度。如果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取各自的长处,那么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初中生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之后,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但其思维能力还不强,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还不准确。虽然进行了探究实验,但自主思考能力尚欠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会出现偏差。教师不能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因为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的不足会出现思维障碍。放任不管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情的真正了解,这样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心中也会认为教师不负责任,也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要,教师的必要指导也不可或缺,只有两者和谐互动,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我最初的设想是教师导入新课,学生凭借以前知识的积累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一开始我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然后学生自己观察,展开讨论,进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学生经过自行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实验,最终可以得出光的反射定律。但是,在试讲过程中,有的学生根本不明白教师的设计意图,对自主探究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只好调整教学方案,重新设计课堂问题。课后我反思课堂预设,发现如果教师的课堂设计脱离学生的学情,那么美好的教学愿望会落空。只有教师必要的指导与学生的自我探究相结合,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物理知识并重
学习物理知识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同等重要。物理知识是理论基础,学生的探究能力是能力提升,两者相得益彰。当然,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学习物理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无论是物理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都离不开物理学科的某些概念和规律,对它们的深入理解,可以为进一步的探究打好基础。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活动与课本知识密不可分,学生只能基于他们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去探究未知事物。如果教师期望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如何去探究,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物理基本理论知识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媒介。因此,教学应努力把知识的传授与探究的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做到在物理学概念、规律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篇2
一、探究教学的内涵
探究教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着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以下步骤:设置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仔细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便可以发现,它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探究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中叶,美国着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他主张不能把科学知识当做绝对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探究叙事等;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法教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即在学习科学的概念原理之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自己的探究提出科学的解释。从上述可以不难看出,探究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教学,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从探究教学的纵向展开过程来看,其具体过程具有六个要素。
第一,科学探究的基本形式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心,产生问题意识,从而提出问题。此外,提出的问题应当是通过探究活动能够解决的,并且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第二,根据提出的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化学知识和问题相联系,尝试提出可以检验的猜测和假设。这是一个动脑的过程,猜想必须符合逻辑,同时又能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是否可以检验,检验的形式可以是实验检验,也可是资料的查阅检验,或者其他可以收集证据的检验。例如,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对“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的问题,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①增加;②减少;③不变。
第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通过小组讨论,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可操作的步骤;考虑影响实际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有较详细的实验过程计划。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刚开始困难较大,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掌握制定计划的基本要素 。
第四,通过实验与资料查阅,获取事实、收集证据。使用有关器材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在多种信息中选择有用信息。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第五,检验与评价。将收集的证据和化学知识建立联系,分析、处理观察和测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决,并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 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如果结论与设计不吻合,应重新确定探究方向、制定方案进行探究。
第六,表达与交流。用语言、文字、图表和模型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达探究计划以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交换意见,认识表达和交流对探究活动的重大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探究过程都包含上述要素,有的探究过程可能只包含其中的几个要素,有的探究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会更多,而且也不一定按上面呈现的顺序进行。
二、探究教学的特征
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其处理理论与实践、结构与功能,以及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下述特征。
1、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的。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在探究教学中,证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等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探究发展并获得新知的。
4、重视合作学习。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5、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表现评价。探究教学对评价要求较高,如它要求评价学生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否能设计并实施探究计划,是否能分析处理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判断证据是支持还是反对自己提出的假设等。这些单靠终结性评价是难以奏效的。探究教学在重视并改进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很重视形成性评价,如学生的笔记、制作的模型等,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某个问题所作出的解释,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以及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三、探究方法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容标准中设计了66条探究活动与建议。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呢?以初中“钢铁生锈”的探究为例说明。
问题:钢欣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提出假设:①钢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所致;②钢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水和铁起化学反应所致;③钢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于铁的结果。
2、指导学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①取一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向里面放入一枚铁钉,然后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②再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放入一枚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③取第三支试管,往其中放入一枚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
3、引导学生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在实验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探究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或在隔绝空气只与水接触的情况下均不生锈,而当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时便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主要是其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4、再要求学生对探究的结论作反思和评价:考虑实验结果和经验认识(或猜想)是否吻合?实验收集到的证据是否充分?
5、最后研究怎样表述问题的结论并和同学交流,看看其他人怎样探究?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他们如何表述结论?
篇3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即使不作数学研究,只是看看书与论文,要理解数学证明,也只有一步一步循着走,因为这一过程不只是确认证明没有错误,还是自己重新尝试进行思考试验的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才能产生深刻的体验。否则只看看定理而跳过证明,一册书可能很快就能看完,但结果是:几乎一无所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似乎没有其他别的办法,只有启动心灵进行思考试验才能实现再认识、再理解、再创造。例如,平行符号“//”的使用,让学生做一个思想实验,若用“=”或“”等其它符号甚至不用符号表示平行,会是什么情形,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符号的妙处。
二、培养学生数学想象能力
数学创造性需要想象,在数学发现活动中往往是以猜想的形式呈现。数学猜想不仅是科学性与假定性的辨证统一,也是数学抽象逻辑思维和数学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而创造想象正是数学猜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想象提供理想化的思想方法,理想化的思想方法是研究对象极大的简化和纯化。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物与想象物。没有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内在的本质。想象能使人开拓崭新的思路,开创新的探索方向和研究领域,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想象与构造是基于深刻逻辑分析基础上的高度综合。想象推动创造,创造得益于想象。
三、营造和谐激进的问题化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那么我们不妨创设一个能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答案。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比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样在操作和探索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由此可见,创设数学问题活动情境,激发学生问题化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之后,我们还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索、交流的整个过程。
四、捕捉学生质疑求异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我们教与学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地传道和授业,更重要的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知识平台,不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教师只是在恰当的时候为学生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为解决问题寻求一个突破口,或者提出一个激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灵窗口,让智慧的阳光照射进学生的心扉。
所以我们在教学开始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明方向并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抓住学生质疑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过程中,学生根据他们所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引导他们观察计算过程中底数与指数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问他们得到每一步的理由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幂的运算规律。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突出了学生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合作交流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当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求的是尊重个体的差异,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且学习状态的开放性是现代课堂教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课堂成为“动态的集合”,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协作交流的素材和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展现自己的积极性,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问题化能力。
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参与,“谁来回答他(她)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你大胆地回答,说错了不要紧,大家都可以帮助你”等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各抒已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困生要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可使用“你再想想,好吗”、 “让我们来帮助一下他(她)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对新教材中如“思考”、 “探索”、 “试一试”、 “想一想”、 “议一议”等问题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视野和能力。
篇4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主要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自主学习为基础,注重学生集体的智慧,通常通过激情碰撞,激活彼此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度与深度发展。笔者认为,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理念背景下,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力与学习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源动力。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二、开放课堂,营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一定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适时解疑、启发、点拨,纠正学生活动中的偏差。教师当“导演”不做“演员”,学生是“演员”而不是“看客”和“听众”。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课堂上要给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机会要均等,特别是不太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
三、合理分组,体现合作交流的内涵,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切忌自由分组。自由分组常会出现同质分组的现象,即学习水平、理解能力、探究特质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最常见的是成绩好,理解力强,学习积极的同学凑在了一起,能力差的同学分在了一起,导致整体班级学习不均衡,不利于老师的精讲,甚至给一些平时比较散漫的学生以可乘之机,他们佯装讨论、交流,实则在下面交头接耳,顽皮嬉戏,很难把这些同学的主动学习能力调动起来。笔者认为,最好采用组内“异质分组”,即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每一组中的学生,对于本学科既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进行,这样组与组间旗鼓相当,学习中你争我抢,争着讨论、争着回答问题、争着纠错、争着补充,全班可形成很强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合作学习能很好地展开。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过程适时监控和参与,合作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如果不做好教学任务的具体化,在学习过程中不加以监控与参与,很难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等于不要老师的指导。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将教学任务具体化,确定小组规模,强调小组目标,使小组任务具体化,使学生在合作中增长各种学习能力。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的目的,不是使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中,同时,教师也不要越俎代庖,尽量让小组成员自己去解决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堂交流讨论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加以调控,不要让学生的交流讨论变成无意义的争吵;也不能为节约时间,草草收场,使合作学习成为“缩微课堂”。教师应允许学生不同观点的展示,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分析,,达成思想上的认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培养学生“四会”的能力:学会组织小组学习、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质疑他人观点、学会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四、开放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设计适当的探究内容。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生活的情景的再现——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但也千万不可把教师的设问全部代替了学生的质疑,因为学生自主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才是地理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主动思考、经济探究,这对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形成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篇5
任务教学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作用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和研究如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任务教学法的优势与概述
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到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即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活动。该理论认为,语言掌握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体现的众多优势值得教学工作者仔细研究和应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翻译法、交际法等其他教学方法,笔者称之为“任务整合法”。
二、教师应注意课程设计与实施
由于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具备很多优势,最初在笔者所教授的班级都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发现实施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弊端。下面谈谈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优势和不足。学生可以用来表达个人的学习感想,在词汇这一环节,每个班的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因为刚刚学过的词汇印象比较深刻。在第一次课结束时,老师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比自己与作者在学习外语方面的经历和方法,告知学生关于本单元的第二次课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作者的学习经历,同时要考察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学习经历的能力。在第二次课,针对课文,学生结合第一次课学到的知识点,和课前的任务准备,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得心应手。在第三次课上,除了讲解课后习题的难点外,课堂上主要以学生运用英语“做事”为主,突出学生主体的特点。当然,这次课的任务仍然是课前留给学生的,是一个关于外语学习方法的辩论,内容是比较传统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的优缺点,辩题不仅与这一单元的内容紧密相连,还可以使学生把近期学到的知识点学以致用,不断强化和丰富学习语言的由输入至输出的过程。
三、教学课程总结与改进措施
关于这一单元课程的设计及实施情况,笔者感触很深。以任务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里可操作性不大。针对这个班的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向全部汇报讨论情况。
关于这种课堂教学的形式,还是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没想到课还可以这样上”,让他们很兴奋。学生拥有热情,就会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就好。因为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消极态度(包括缺少动机或自信和学习热情)被认为是一种滤器,阻碍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运用,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不断追求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
意识到“任务整合法”在各班实施效果的差异和存在的利弊,在后来的教学中,更注意任务设置的合理性,但是让学生“有事可做”的理念不变。这正符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即学生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区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不过,由于观看的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有个别地方学生听不懂,有时无法产生共鸣。在精神专业班级的讨论中,学生表达清晰流畅,但还是有些遗憾,因为相比讨论而言,学生会更喜欢在课堂上增加短剧表演等形式的参与性强的活动。
通过积极的课堂表现可知,虽然学习外语离不开记忆与背诵要求,但更应该努力促使学生主观上对学习外语产生想学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入研究,他发现,“人所掌握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总之,“语言教学的目标是从总体上提高语言能力。”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即使用外语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探索新办法、新思路,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注入式、填鸭式等为主的教学手段,而应当重视及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把提高外语实际运用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施行)[Z]
[2]郑树棠,周国强.新视野英语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Harlow:Longman
[4][美]杜威著.王承绪 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6
【关键词】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初中语文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产生的,也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趋势的产物。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导为主的知识传播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传统的教师授课相比,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自身观察分析得到的知识,也远远比教师直接灌输来的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刻,教学效果也相对更加优越。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和应用,需要从几个方面同时进行。
一、转变思想,以学生为主
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知识灌输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辅助和指导,这样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要耐心进行分析和引导,对于正确的认识,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而对于错误的认识,也不能盲目批评,应该通过对学生的错误见解进行针对性地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带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二、大胆提问,敢于创新
要敢于挑战课本知识,挑战权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立足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扩展和补充,使学生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对《斑羚飞渡》进行教学时,文章主要是对斑羚牺牲自我,延续种族发展的无私精神的赞美,这是教学重心,也是课本想要向学生传达的思想,但是,在尊重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其进行扩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换一个视线角度,从原因方面对飞渡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可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影响,使学生可以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营造相关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良好轻松的课堂环境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如果课堂气氛严肃,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轮流提问,却忽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对于学生的错误认识猛烈批判,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就会缺少回答的兴趣和勇气,只会在提心吊胆中等待教师的提问,这就与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完全相悖。因此,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首先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错误认识不能一味批评,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自己认识到错误的原因,进而加深记忆,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四、教师辅助指导,进行课堂总结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加深记忆。但是,就初中学生而言,正处于思想转型阶段,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其思想尚且不够成熟,这也就导致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不足,即使经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受到认识和经验的限制,也依然会存在不足之处,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辅助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从而及时得到改正。对于学生共同的探讨结果,教师要在课堂结束时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观点进行鼓励,对存在的不足和疑惑进行解答,完善学生课堂讨论的成果,既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成果,又不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使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好的发挥。
五、加强课下实践,巩固课堂所得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结论,也许只是一时的灵感显现,极易消逝,而对于教师而言,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是学生创新思想的直接体现,需要得到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下进行实践,抓住课堂上闪现的灵感,对课堂上得到的结论进行巩固,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思想,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六、总结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推动下的必然结果,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探究式教学的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辅助,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使探究式教学的正面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林付.对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11):128
[2]王艳红.浅谈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J].学周刊:B,2012,(9):99
篇7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 基本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课程下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新教材呼唤探究式教学,但目前教师普遍对探究式教学依然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如何揭示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如何对探究式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探究式教学赋予新时代的活力有待于我们去探索。有鉴于此,本文就如何对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活动教学进行系统分析。
一、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分析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开展的教学活动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和方法,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失败。以探究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实施探究教学的终极取向,也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和一种基本教学手段。新课改为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课堂探究式教学活动,对新课程开展课堂探究式教学活动界定如下。
课堂探究式教学活动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之上的拥有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
探究式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过程。现在对探究教学的理解各有各的观点,但达成一致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
(2)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
(3)获得针对猜想或假设的有关信息;
(4)运用信息建立数学模型;
(5)对模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对问题做出回答;
(6)运用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或拓展自己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是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经过思考,提出假设,尝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后,学生收集资料,或回忆先前学过的知识,用于证明假设是否有效或正确。最后,对资料进行处理,利用资料和先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推理,对假设进行分析、验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大胆假设,并且用所学知识验证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
二、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分析
探究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未知的事物面前能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到求知的欢愉和成功的快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充满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系统。
在教学中,学生们对生活中的问题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产生了好奇,亲身体验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事物刨根究底的精神。让学生摆一摆,动手操作;想一想,观察思考;议一议,交流心得;学生通过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和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也体验了大千世界中事物的图形对称美,学会了倾听、交流、反思,发展了科学思维,树立了科学精神。
三、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分析
1?郾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间,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开放的心理空间。
2?郾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篇8
现代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高中教师加强了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探究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弥补了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下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展开介绍。
1.1探究式教学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现代教学方式是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改进的。探究式教学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当前数学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在教师催促下,也只是投入了少量精力,而数学又是学生高考的重点科目,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由教师主动教变为学生主动学。
1.2探究式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要想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就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靠的不是记忆,而是理解,只有学生能够完全明白这一知识点,以后面对有关这一知识点的题目都能够作出很好的应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能够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学生面对这一知识点的各种问题,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数学出题,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特定的知识点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归纳,并根据特定知识点进行训练。例如,教师在进行高考题的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对题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找出这个题中存在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这个知识点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解题。
1.3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由于数学课堂本身的枯燥性,造成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都不够高,探究式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不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时刻处在精神紧绷状态,听课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很多。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数学知识,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了改变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特点,教师可以不时地讲一个笑话,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1.4探究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由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致使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必然会有不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习好的学生在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提高自身对这一知识点的熟练应用程度,又能够帮助其他人解决困难。在学生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既能够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形成很强的班级凝聚力,又能够相互提高,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小组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数学教学成绩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探究式教采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探究式教学更好地高中开展,下文将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式教学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1教师要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能够大幅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成效,为促进探究式教学更合理地开展,教师要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教师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主观因素,只有在教师良好引导下,探究式教学才能够发挥最大成效。为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性,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式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对学生开展教学的。
2.2教师要注意以课堂为主体
探究式教学是以课堂为主体进行开展的,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重视,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讲课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为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的要求,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一个班级学习成绩如何,通过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能够观察出,所以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解题,也需要经过长时间思考,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解题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2.3探究式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教师与学生进行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很多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拥有良好的感情,能够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心,通过每一次考试分析,让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缺点,并作出积极改正,让学生的每一次考试都能够成为其进步的垫脚石。所以,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与学生培养良好的感情。
2.4探究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教师后续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良好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前提。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有序进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篇9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变课堂上教师单纯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创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探究式教学中作深入的研究,更好地遵循“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本文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现将笔者的认识介绍一下。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1.探究式教学的理念
探究式教学是将研究性的思想方法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讲究实践性、创造性、民主性、广泛性、自由性,教学方式多样,教学环境开放。
3.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参与探究获得相关体验,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4.探究式教学的内容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探究应该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点性质、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等化学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来进行,这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容易使大脑疲劳,难以长期保持学习积极性,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美国《科学》教材主编劳伦斯教授曾说过:“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识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环境之一。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切入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如在讲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金属锈蚀现象,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进一步探究金属的防护。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调整实验步骤,改进实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它和前面学过的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区别,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通过材料阅读创设探究情境
在探究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阅读理解相关材料,教师利用材料中的内容创设问题和探究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做中学”。知识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究、归纳等活动探究。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化学教学强调从过程中获取能力和经验,发展学生在面对自然现象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做学生探究的服务者,这样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开展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叶圣陶曾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化学课的探究过程是实现化学课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完成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时间和活动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和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交流、评价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用简练的语言或图表加以整理,进行交流,相互评价。交流、评价是探究性教学持续运作的保证,在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实验探究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使学生的探究学生得到进一步落实。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很快选择正确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有鱼可食”的效果。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重在探究、贵在引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物理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65-01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说教式、授受式等传统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及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狭隘了学生的视野,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说教式模式违背了教学活动的发展规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及其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思索等培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提倡并积极主导实践的教学理念之一。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开展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1、主动性原则。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成功的物理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采取有效手段,为学生创造能够自由讨论的空间,或是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胆实践,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2、倾听性原则。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面对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大胆的猜想。但是,作为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也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猜想,而是要在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后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这个过程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倾听,从而把握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度”。因此,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和交流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过程,收获探究的经历。
3、体验性原则。探究式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获得信息、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类比、猜想等探索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之初,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打心眼里想要进行探究活动。
4、合作性原则。在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他们往往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大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多组织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不同的想法和经验得到共享。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激发彼此的灵感,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同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讨论、质疑还能促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实现探究的目的。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充分展示物理学家的探究历程。物理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探究。物理学的科学观和研究方法的演化与发展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在这过程中,蕴涵着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其中包含的对于科学的每一次质疑与推敲,都会给学生以极大的智慧启迪。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将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再现给学生,会让学生深入当初科学家探究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有利于学生从科学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能够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能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认识模式,使之成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有力示范。
2、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探究过程。高中新课程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要求,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将科学探究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并对每一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分析每个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侧重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让学生深刻地体会科学的实质,这对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是重要的。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通过以上七个要素来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探究过程。
3、积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对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教师设框框。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4、开展课外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小课题探究活动,它要求学生对于某些自然、生活或学科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从物理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几个人的小组中完成,每个人有自己的任务,当他完成某项任务时,就会产生强烈成就感,同时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就会更加关注,提出更多的问题。因此,老师平时要努力挖掘物理教学中赋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内容,为学生探究和创新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问题,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最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我们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 毛 飞.课堂小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山海经.2016(01)
[2] 朱月海.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A3)
[3] 胡家宝.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J].华夏教师.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