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篇1

[关键词] 黄瓜 病虫害 发生 防治 天镇县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77-01

黄瓜病虫害发生于与防治影响到了菜农的经济利益,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为了为了使菜农不再为黄瓜病虫害担忧,让其生活更加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笔者结合山西省天镇县提出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黄瓜的主要病虫害

黄瓜的主要病害有: 猝倒病、立枯病、沤根、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花叶病毒病、灰霉病和菌核病,其中为害严重的有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枯萎病和菌核病。黄瓜的主要虫害有: 蚜虫、白粉虱、叶螨、红蜘蛛及根结线虫, 前面2 种为害较为严重。1、黄瓜猝倒病。症状:表现为茎基部有水浸状病斑,渐变黄褐色,并逐渐干枯,呈线状,使幼苗突然贴地倒伏;当湿度大时,还会出现腐烂状,并有白絮状菌丝;在果实上发病,则病斑扩大,呈黄褐色,水渍状,大斑块腐烂,病瓜外表有白絮状菌丝。发病规律:为真菌性土传病害,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在有水、有雨条件下传播较快。2、黄瓜立枯病。症状:一般在育苗的中后期发病,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期在下胚轴或茎基部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斑,病部向里凹陷,扩展后围绕一圈致使茎部萎缩干枯,造成地上部叶片变黄,最后幼苗死亡,但不倒伏。根部受害多在近地表根颈处,皮层变褐或腐烂。在苗床内,发病初期零星瓜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病株萎蔫枯死,早期与猝倒病相似,但病情扩展后,病株不猝倒,病部具轮纹或稀疏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且病程进展较慢。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病菌适宜土壤PH值为3~9.5,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病菌主要通过雨水、水流、带菌肥料、农事操作等传播。幼苗生长衰弱、徒长或受伤,易受病菌侵染。当床温在20℃~25℃时,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播种过密、通风不良、湿度过高、光照不足、幼苗生长细弱的苗床易发病。

二、黄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山西省天镇县其一运用温室消毒技术。现代温室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生长、繁殖。因此, 在黄瓜等蔬菜种植前, 对温室进行消毒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十分有效的。主要消毒方法(1) 温室框架消毒, 应用磷酸三钠、敌敌畏、硫磺、福尔马林等杀虫、杀菌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温室内的钢筋支架、加热管道、走道及四周玻璃或塑料膜;(2) 土壤、基质消毒, 应用福尔马林、澳甲烷、夏季自然高温消毒土壤、基质; (3) 滴灌系统消毒, 应用硝酸、福尔马林溶液对滴头、滴管、砂滤器、母液罐冲洗、浸泡消毒;(4) 蓄水池消毒, 清除池底杂物、污泥、清水冲洗水池, 然后用福尔马林或其它消毒剂消毒蓄水池。

其二运用棚室生态调节。通过温室放风排湿, 限制叶面水珠形成, 防止霜霉病和黑斑病的蔓延。科学控制温湿度可以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 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二是叶面微生态调控。在白粉病刚发生时, 喷小苏打500 倍液, 每3 天喷1 次, 连喷5~6 次, 调节酸碱度抑制真菌, 防治白粉病。其三运用在黄瓜猝倒病的防治中,为了防止出现10 ℃以下的低温、高湿环境,可采用地热线加温,或扣小拱棚增温;每平方米床土用50%拌种双粉剂7 g 消毒;采取高垄或高畦栽培法,大棚内推广膜下暗灌水,以防低温高湿;发病初期用72%普力克400 倍液喷雾。其四,运用栽培管理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 这对于发生、为害所需温、湿度范围较宽的白粉病而言, 在生产中选用抗病品种就显得更为重要,并且在长达3~4个月中进行1~2 次化学农药防治, 有的温室甚至可以不用农药防治,适时的进行整枝、打老叶, 防止因枝叶过密, 造成有利于病害传播、发生的小气候环境;及时清除病虫残枝、残叶, 保持温室内的清洁, 尽可能的减少引发病虫害的病菌源、虫源;严格制定、执行生产操作规程,杜绝操作人员、参观人员以及生产用具成为病虫的传播者。最后,在防治黄瓜蚜虫中。加强田间管理,严防干旱;利用蚜虫的天敌蚜蝇或瓢虫灭蚜;利用蚜虫的趋黄色特性,在黄色板上涂机油或农药粘杀蚜虫;也可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特性,有蚜虫的地方挂银灰膜或覆盖银灰膜驱蚜;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喷雾,或用40%乐果1500 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60 kg)。保护地可用5%灭蚜粉尘喷粉

三、结语

如果不及时防治黄瓜病虫害的话,很可能导致菜农年年减产,经济出现严重问题,使得黄瓜供应量不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阻碍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山西省天镇县蔬菜专家积极应对,研究询问防治方法。最终,经过试验得出比较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中,笔者结合山西省天镇县具体情况从黄瓜主要病虫害、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庆伦,苏英杰,孟宪国,张新龙,贾中青,马宪军.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治[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06) .

篇2

[关键词] 蔬菜种植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69-01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饮食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蔬菜类,既要求外观质量好,又要求有机无农药具有保健作用。所以说在种植蔬菜过程中对其技术要求就非常高,病虫害是影响蔬菜外观和质量的罪魁祸首,防虫技术是否过关就直接对蔬菜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蔬菜种植中病虫防治的思路主要是“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所以说防虫技术不仅仅是要考虑控制病虫,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以及蔬菜食用安全。防虫技术不是消灭病虫,而是控制病虫,在经济阈值的允许下控制其繁衍。

1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的特点

病虫害在蔬菜种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寄主植物、栽培环境及病原等,类似于这些原因会直接降低蔬菜的产量,每年因病虫害导致损失30%的产量,所以在蔬菜种植中应用防虫害技术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蔬菜种植中病虫的发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病虫害流行速度快,其危害非常大。由于自然补偿能力对设施生产条件下被害后的特殊环境条件(低温高湿弱光)以及植株抗病性的较低,短时间内病害就会快速流行,造成巨大的危害。

(2)病虫害的危害期较长,其造成的损失惨重。蔬菜种植地的条件是非常适宜病虫害繁衍,在病虫害高发的季节,相比较于露地和中棚栽培,日光温室的病虫害发生要提前一些。

(3)病虫种类复杂。

主要病虫有番茄早疫病、如露地栽培黄瓜霜霉病、温室白粉虱等;次要病虫如黄瓜、番茄灰霉病;土传病害,如黄瓜根腐病、黄瓜、番茄碎倒病、疫病、蔓枯病等;新的病虫危害,如黄瓜根腐病、蔬菜根结线虫病、黄瓜黑星病、黄瓜生长点消失症、黄瓜黑星病、斑潜蝇等;生理性病害如黄瓜生长点消失症、番茄蒂腐病等;其危害程度和发生面积每年都在加重,直接导致蔬菜减产。

2 蔬菜种植中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

由于蔬菜的发育期一般比较短,病害发生的危害较轻,但是害虫发生却很严重,很多菜农为了防治害虫提高产量,通常会把多种农药进行配制来喷洒,这样会直接导致农药残留的超标,不符合绿色食品蔬菜的标准,所以本章主要介绍几种物理方法来防治害虫,以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的问题。

2.1 O3臭氧防治病虫害技术

使用针状或杆状电极通过用倍压电路产生的高电压电晕来放点,把空气中的O2激化变为O3,并经氧化产生负电荷的氧离子,在高压不对称的电极下对其进行加速,使得空气中的O3和负氧离子形成具有较强的氧化和杀菌气流,在空间的不断扩散下,迅速渗透到各种细菌和虫卵的细胞壁内,破坏其酶系统,使得蛋白质发生变异,从而造成中止生物体的过程而杀死。目前,该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上防治储粮害虫、霉变、保鲜等方面。该技术可用于蔬菜种植前的消毒灭菌,有效解决硫和其他药物对腐蚀消毒设施和环境污染问题。

O3的稳定性不高,一般在30min之内即可分解,而在封闭的棚内施放O3,可以有效控制不与人体直接接触,所以O3不会直接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O3具有很的氧化性,分解快,安全有效,不留死角,无二次污染,易于使用等优点,是预防和治疗温室病虫害的一项新的防治技术,可作为是无公害蔬菜栽培生产技术体系的重要措施,为绿色蔬菜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套袋与摘花技术

果实类蔬菜可持续采摘,持续生长等多个特点,但果实类蔬菜的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性更大,所以菜农一般都频繁使用大剂量的农药喷洒,从而导致其化学农药污染严重。蔬菜的化学农药污染是一方面通过植物体内的吸收剂进行组织内,另一方面是田间喷洒化学农药污染时直接接触,这是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来源。果实在实施套袋栽培后,可完全避免直接接触喷洒化学农药造成的污染,从而减少果实类蔬菜农药残留量。

袋装果实类蔬菜栽培,由于机械性的袋体阻隔,以避免或减少果实收到病菌的侵染,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大大的降低了危害。

2.3 防虫网的应用

防虫网技术主要是以物理方法来防治害虫,通过人工屏障构建来隔离虫害。有研究结果表明,叶菜类蔬菜种植中使用防虫网覆盖可以在整个栽培期内不使用防虫剂,也能达到防治病毒病。防虫网设置在在日光温室的通风口的和入口处,可有效防治白粉虱以及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的斑潜蝇等虫害。

当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容,防虫网技术是虫害控制的一项新而成熟的技术,其对虫害的防治效果较好,使用方便,如果使用和操作方法正确,棚内基本可以不使用杀虫剂,不仅减少了蔬菜种农药的污染,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防虫网在遮阳方面还有一定的作用,可防止如茄类蔬菜在夏日被太阳灼晒,从而增加了产量。

2.4 调控温湿度,抑制病害的发生

不同的蔬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病害是不同的,如灰霉病、霜霉病、叶霉病、角斑病等病害在叶片上存在水膜或水滴的前提下,如果温度适宜,就会发生病害并快速流行。病害是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存在下,病害才流行,如果只有一个合适的条件,另外条件都不允许的话,就会抑制病害流行。因为,针对湿度和温度兼并下流行的病害,可以调控温湿度来达到抑制病害的目的。

结论

以上是总结的蔬菜种植防虫方法,也许防治效果没有化学药剂那样见效速度快胆是如若方法选择得当完全可以满足温室蔬菜一般害虫的防治需要,也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参考文献

[1]张青文,蔡青年,丁军.北方蔬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6):35.

篇3

[关键词]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地处安康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南依文武山、北衔汉水,总面积39.9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1.1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0.75万亩。近几年来设施蔬菜发展迅速,专业设施菜田0.45万亩,主要分布在心石、油房、白庙等7个村,年产蔬菜1.65万吨,产值32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8.5%。

一、设施蔬菜生产情况

1.季节性强。主要为早春菜、夏季菜、秋冬菜三个季节,其中以早春菜生产为主,其比重占全年蔬菜的60%以上。

2.品种多。蔬菜种类达20余种,推广的品种多达50多个,主要有茄子、番茄、辣椒、芹菜、豇豆、西葫芦、莴苣、菠菜等,搭配种植部分季节性叶菜类品种,如生菜、油麦菜、四月曼、小白菜等。

3.品质好。辖区内菜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良好,为冲积性砂质壤土。灌溉水来自于绿色汉江,空气质量好,环境无污染,设施蔬菜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执行,致力于“名、优、特”,质量表现出“鲜、细、嫩”,深受消费者青睐。

4.取得无公害认证。2005年,新城办蔬菜基地取得陕西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茄子、黄瓜、芹菜取得农业部无公害蔬菜品种认证。

二、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1.病虫种类及危害。据调查,主栽的8种蔬菜上有40余种病虫,绝大多数危害可造成减产5%以上,一般年份损失10~30%,流行年份减产50~70%。

(1)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病等。

(2)成株期病害。定植至收获期间发生,绝大多数病害都在此期发生。

(3)主要害虫。约有100余种,在蔬菜生长各阶段都可能危害,常见的有10余种,有地下害虫、食叶害虫、刺吸害虫及蛀食害虫等。危害根部的有蝼蛄、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危害叶部的有菜青虫、小菜蛾、叶螨、蚜虫、美洲斑潜蝇、白粉虱等。

2.设施条件下病虫害发生特点

(1)设施环境条件易滋生病虫害。设施内温度高、湿度大、通气性差,使病虫生活周期缩短,世代增多,发生数量加大,蔓延速度加快。如蔬菜灰霉病在通风、干燥的条件下,少有发生,但在大棚、温室内极易发生,严重为害番茄、茄子、黄瓜等多种蔬菜作物;白粉虱也是温室条件下最常发生的害虫之一。

(2)设施为病虫害提供了合适越冬场所。设施蔬菜周年生产,使蔬菜种植的间隔期缩短,从而使一些原先不能在北方越冬的病菌也能安全越冬。如黄瓜霜霉病是一种严格寄生菌,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黄瓜进行周年生产,使黄瓜育苗和生产处于连续状态,导致了黄瓜霜霉病的流行。同时,蔬菜周年生产的连续性,还使得一些病虫害发展为常年危害。如白粉虱,冬季在黄瓜、番茄、西葫芦等作物上繁殖危害,在冬、春茬作物收获后一部分飞到露地蔬菜和杂草上,秋季又转回温室继续危害。

(3)设施条件各种生理性病害和缺素症发生逐年加重。由于反季节栽培,生产上还不能完全满足蔬菜在非自然条件下的需求,因此设施蔬菜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缺素症等逐年加重。

(4)设施条件连作频繁土传病害发生加重。设施栽培投资较大,一经建成则很少移动,而设施内种植的蔬菜品种相对单一,造成重茬连作频繁,使青枯病、黄萎病、线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明显重于露地。

(5)设施栽培引种的同时带进了新的病虫害。由于设施栽培的需要,在引进许多新品种的同时,也带入了一些新的病虫害。如美洲斑潜蝇,1993年底首次在我国发现,如今为害番茄、豆类、瓜类等多种蔬菜作物,已成为主要害虫之一。

三、设施蔬菜病虫害重发原因分析

1.轮作倒茬不合理,导致病害发生蔓延。大多数菜农轮作倒茬意识淡薄,多年种植单一品种,土壤中病(虫)源逐年积累,导致病虫害大流行。

2.温、湿度调控难度大,病虫害发生条件具备。设施蔬菜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生长环境,设施内空气湿度高(85%左右),通风不畅,易造成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环境条件,为病虫害滋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3.病虫害发生期和有效危害期延长,病虫越冬基数增大。设施内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利于病原菌滋生和有害昆虫繁殖,土壤中病虫越冬基数增加,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病虫害发生期和有效危害期延长。

4.忽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农药使用不合理。大多数菜农普遍重视化学防治,忽视综合防治,存在着无病乱喷药、滥用药现象,不对症下药,病虫抗药性增强,从而导致防效降低。

5.管理粗放,导致病害流行。部分菜农耕作不精细,灌水、施肥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清洁田园不及时,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

四、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现代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技术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1.实施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虫良种。通过新品种引进,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增强作物自身抗逆性和抗病性,实现高产高效目标。如黄瓜以津优、津研系列为主;番茄以西粉系列为主;辣椒以华美1号、37-72尖椒等品种为主;西葫芦以冬珍、冬玉等品种为主;茄子以本地园茄等品种为主;芹菜以本地实芹和西芹等品种为主。

(2)轮作倒茬。同科蔬菜均有相同或相似的病虫害,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害发生。

(3)清洁田园。播前或定植前,结合深翻整地,及时清除残根败叶,铲除周边杂草,消灭病虫中间寄主;生产过程中晴天中午及时摘除病老残叶、残花等,减少病虫危害。

(4)种子消毒处理。选用包衣种子,非包衣种子播种前晒种2-3d。茄果类、瓜类蔬菜种子55℃温水浸种10~15min,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种子40~50℃温水浸种10~15min,或用10%盐水浸种10min,可将种子里混入的菌核病、线虫卵漂除或杀死。

(5)培育壮苗。苗床选择在背风向阳处,育苗前及时清除苗床内残根败叶和杂草。育苗时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营养土配制时采用无病菌床土,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施用少量无机肥,播种前进行苗床土消毒处理,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定植时选用优质适龄壮苗。

(6)深翻冻垡。深翻可将地下害虫、土壤中病原菌翻至地表,通过阳光照射或冻融交替,达到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目的,减轻土传病虫害发生。

(7)配方施肥。采取科学配方施肥,有效选择追肥、叶面喷肥种类,增强植株生长势和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减轻病害发生。

(8)推广8大关键技术。我们总结的设施蔬菜生产8大关键技术是指:双膜栽培、高垄嫁接、地膜覆盖、大棚滴灌、高温闷棚、地热线育苗、遮阳网(防虫网)使用、三诱技术(灯诱、黄板诱、糖醋液诱)推广。普及8项技术,改善设施环境,最大限度地创造适合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将病虫危害降到最低。

2.强化物理防治

(1)高温闷棚。夏秋季设施休闲期,深翻土壤,耙平地面,浇透水,铺上地膜,选晴天盖棚膜密闭棚室7~10d,使棚内温度达50~70℃,可有效杀灭设施内土壤病原菌和害虫。

(2)诱杀技术。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悬挂银灰色膜可趋避蚜虫;利用糖醋液、灯光、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等。

(3)防虫网阻隔。在棚室上下通风口和棚裙处设置20-30目防虫网,可有效防止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夜蛾等多种害虫侵入。

3.优化生态防治措施

(1)调控温湿度。根据季节和各类蔬菜生育期不同,合理调控温湿度,人为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减轻发生蔓延。

(2)膜下暗灌和滴灌技术。实施膜下暗灌和滴灌技术,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防止沤根死苗。

(3)增加棚温和光照。冬季,通过双膜覆盖、加厚草帘、增温补光、应用EVA无滴膜等措施,可提高棚温,改善光照条件,利于蔬菜生长,减轻病虫害发生。

4.推广生物防治

(1)以虫制虫。利用瓢虫、草蛉、捕食螨、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敌和丽蚜小峰、赤眼小峰等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

(2)应用生物制剂。利用金杆菌(Bt)制剂防治各科蔬菜害虫;应用阿维菌素防治菜蛾、斑潜蝇、白粉虱、根结线虫等;应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白菜软腐病、角斑病等;应用多抗霉素、抗霉菌素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

(3)推广植物源农药。利用艾叶、南瓜叶、黄瓜蔓、苦瓜叶等浸出液兑水喷雾可防治多种蔬菜害虫;利用辣椒、烟草浸出液兑水喷雾,可有效防治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害虫。

(4)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通过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干扰害虫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使害虫缓慢而死。此类激素对人畜毒性低,对天敌影响小,对环境无污染。如除虫脲、抑太保、卡死克等。

(5)推广沼液应用。沼液喷雾或灌溉,即有防治病虫害作用,又有补充施肥作用。

(6)推广农药残留降解技术。利用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消除土壤、水体、蔬菜植株及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如采用农药净1号水剂,可降解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农药净2号,可降解氯氰菊酯类农药残留。农药残留降解菌一般在喷洒农药2d后进行。也可喷药前喷洒巴母兰无毒保护剂400倍液,使叶面形成高分子脂膜,达到预防农药污染效果。

5.科学化学防治

(1)合理选择农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粉尘剂、烟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适时对症下药。依据设施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在最佳防治期内及时准确用药防治。

篇4

1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现状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对于保障蔬菜周年供应和调整蔬菜品种结构意义重大。2014年全国设施蔬菜面积超过380.0万hm2(5700万亩),北方地区以温室和大棚为主,南方地区以中小棚为主。相对于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棚室湿度高、轮作倒茬困难,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病虫害发生呈现新特点:①黄瓜/莴苣/白菜霜霉病、黄瓜/番茄/辣椒/茄子/韭菜/莴苣灰霉病、瓜类作物/辣椒白粉病、黄瓜蔓枯病、番茄叶霉病、番茄/马铃薯晚疫病、番茄/马铃薯早疫病、黄瓜/辣椒疫病、黄瓜/辣椒炭疽病、菜豆锈病等气传病害频繁发生,病原菌繁殖速度快,极易变异,作物抗病性易丧失或下降,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主要依靠化学防治;②由于多年连作,根结线虫病、黄瓜/辣椒疫病、黄瓜枯萎病、茄子/马铃薯黄萎病、黄瓜/辣椒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③种子远距离调运及消毒不严格,黄瓜/辣椒菌核病、黄瓜黑星病、辣椒/马铃薯疮痂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靶斑病等种传病害蔓延;④潜叶蝇、粉虱、蚜虫、蓟马、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在蔬菜上发生为害较严重,潜叶蝇、粉虱、蚜虫、蓟马等小型害虫还能传播病毒;⑤黄瓜靶斑病、番茄灰叶斑病和番茄叶霉病等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目前,在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上,化学防治仍然是其他防治方法难以替代的,而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农业防治被轻视。由于生物农药药效较慢,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农民往往不愿意采用;为了追求高产,农民常常采用大水大肥的栽培管理方式,而忽视环境调控的控病作用;防虫网、性诱剂、色板和黑光灯等物理防治措施往往因防效较差、防治对象较少而不受重视。在化学农药的使用上,杀菌剂、杀虫剂、土壤消毒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使用较多。蔬菜作物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叶霉病等气传病害及蚜虫、粉虱、蓟马、茶黄螨等小型害虫在一个生长季节需多次喷药防治。设施蔬菜生产中化学农药和化肥被滥用、低效使用或过量施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可能导致其过量使用,影响农产品安全,造成土壤盐渍化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农药被过度使用,会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品质下降,人畜健康受损害,消费者缺乏安全感;病虫害再猖獗;农田生态环境被污染,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下降,有害微生物群落积累泛滥。而抗药性又会导致药剂使用寿命缩短,药效变差,施药次数和用药剂量、用药成本增加,农药企业对化学药剂的开发风险和研发成本也会增加。

2我国农药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尽管我国在农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农药有效成分趋于高效广谱低毒化;生物农药品种及使用量增长快、潜力大;剂型趋向环境友好、省工省力;施用方法趋于简便、高效、持久,每年农药防治面积达到4.7亿~5.3亿hm2次(70亿~80亿亩次),防治贡献率达到70%。但我国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农药、化肥利用率仍然较低。我国农药利用效率低的原因:①政府对环境保护、农产品安全性和农药化肥高效、精准、减量科学使用,以及对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的先进理念、知识、技术的宣传普及不够,农民对农药化肥科学使用的益处及非科学使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②作物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水平较差,未重视生态调控、预防和精准施药技术以及病虫抗药性管理,过度依赖施用农药、打保险药,轻预防,重害后治理,重化学防治,对非化学防治技术研发不足,病虫害早期检测与抗药性预警技术较弱。③种植制度差异。我国土地等资源利用强度很大,设施蔬菜种植模式普遍为一年多茬,轮作倒茬困难,病虫害发生严重,依靠化学防治来保产;而欧美国家多为一年一茬,有的还实行休耕和轮作,病虫害发生较轻,投入农药较少。④作物产量水平差异。我国人多地少,需要依靠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投入来提高单产水平。⑤施药方式差异。欧美等国家已基本实现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机械化施药;而我国农户大多仍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等落后的施药方式和施药器械。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开始启动农药减量行动,将风险评估技术引入农药管理,构建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加速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农业部2015年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方案,引导农业“绿色化”发展,加快转变施肥用药方式,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害种类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加速推广新型高效肥料和农药,重点研发高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及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推广先进的施肥、施药机械;加快发展和扶持提供肥料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其参与“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3实现设施蔬菜农药减施的途径

农药减施就是要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据估算,农药利用率提高1.6%,农民就减少生产投入约8亿元;而且有利于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土壤和水体环境。提高农药利用率,以确保农药减量施用,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①创制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更新换代老的农药品种;②在抗药性发展早期实施治理,加强抗药性监测,停用或淘汰不能或难以恢复靶标敏感度的农药品种;③正确进行药剂轮用和混用;④建立与药剂、作物系统、病虫害相匹配的施药技术;⑤提高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平,改进施药方式,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包括适期施药技术),推进机械化施药,研发水肥药一体化施用技术;⑥推进新农药、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缓释性农药、生物农药、种衣剂、土壤调理剂的应用;⑦推进生物农药及有益微生物资源利用。国家2015年设立重点研发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即基于蔬菜病虫害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土壤消毒、种苗处理、设施农业智能高效施药等技术,优化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形成不同生态区的设施蔬菜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示范、培训及推广应用,将农药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减量30%。

4我国设施蔬菜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究展望

以设施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菜豆、西葫芦、马铃薯等果菜类蔬菜为研究对象,基于病虫害发生状况、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高效低风险农药的筛选及其高效减量用药技术的研发,监测抗药性动态,评估重要病原菌和害虫对主要防治药剂的抗性风险,制定药剂精准高效减量施用技术及重要病原菌抗药性治理技术;②筛选及应用植物源农药及枯草芽孢杆菌、木霉等生防菌剂,研发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协调使用技术,探查生防菌剂与化学杀菌剂交替使用对设施蔬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③确定降低抗药性风险和化学农药精准减施、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有效途径,研发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④实时监测蔬菜产品及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动态,通过测产和田间现场检测评估农药减施增效效果,利用雾滴卡检测农药使用效率;⑤整合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减肥省药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抗病品种的利用、高效栽培技术、嫁接技术、滴灌、无滴膜、地膜覆盖等生态调控降湿技术、高效低风险药剂精准使用技术、农药高效精准减量施用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协调使用技术、太阳能消毒技术、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水溶性生物菌肥修复土壤壮苗技术、种苗处理、设施农业智能高效施药技术(烟雾机、喷粉机)、高效新型肥料减量施用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畜禽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

篇5

关键词 黄瓜;高产;栽培技术;华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97-01

华南地区蔬菜生产基地历经连续几十年蔬菜连作及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盐渍化、板结与病虫害问题等十分突出,瓜类种植获得稳产高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黄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黄瓜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并在深圳、韶关、粤西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认为黄瓜稳产高产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施肥和防治结合的病虫害综合治理。

1 科学合理施肥

1.1 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1.1 存在的主要问题。黄瓜是一种喜肥、耐肥的作物。菜农为了获得高产,不断增加化肥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不仅导致土壤盐渍化、板结,而且导致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也越来越差,缺素生理病害和传染性病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1.1.2 原因分析。一是复合肥(化肥)一般仅提供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而黄瓜生长需要的全价营养包括中量元素钙、镁及微量元素锌、硼、钼、锰、铁、铜等。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使土壤的部分中、微量元素逐步耗尽或钝化,造成营养失衡;二是营养失衡导致部分大量元素无法吸收,一部分流失,另一部分积累或固定在土壤中造成盐渍化[1-2];三是有机质的缺乏与化肥的过量与积累导致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大量死亡,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另外,还原状态下的磷、钙、锌、硼、铁等元素也会被固定或钝化而无法吸收。因此,生理病害的发生、植株生长不良往往导致植株抗病力下降,从而引发病害的大流行发生。

1.2 科学施肥方法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研究人员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黄瓜稳产、高产施肥技术。

1.2.1 底肥施肥技术。①施用腐熟有机肥作底肥。种植地以选择前作不是瓜类、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在翻耕时,可用腐熟的厩肥、豆饼等优质农家肥60~90 t/hm2、石灰750~1 500 kg/hm2和过磷酸钙375 kg/hm2作底肥。施肥前将过磷酸钙混入有机肥料中堆沤3~5 d,可大大提高过磷酸钙的肥效。②施用成品有机肥作底肥。选用成品有机肥,用量与施用优质有机肥等效即可。华南地区可选用绿兴精制有机肥、粤兴有机改性磷肥、绿兴复合微生物肥、绿兴有机液肥等[3]。根据多年田间试验结果,采用如下配方施肥效果佳:绿兴精制有机肥1 800 kg/hm2+绿兴复合微生物1 200 kg/hm2+恩泰克稳定性长效复合肥300 kg/hm2。整地时,将上述肥料作为基肥均匀混入土中。

1.2.2 追肥技术。黄瓜喜肥,有幼苗期吸收肥料弱、生长中后期需肥量大的特点,因而追肥应由稀到浓。在幼苗3~5叶时喷施100~150 mg/kg乙烯利(尤其是夏季种植)1次,增加雌花数,提高产量。瓜苗定植后7~10 d施用绿兴液肥300~500倍液(视情况可加入复合肥500倍液)淋水肥1次。黄瓜结果期间要及时补充肥料,复合肥和有机肥或生物肥应交替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营养元素。中后期结合喷药进行根外追肥,如喷施磷酸二氢钾、绿兴液肥、碧绿青、甲壳素、氨基酸等叶面肥,每7~10 d喷1次。其中绿兴液肥400~500倍液加碧绿青800~1 000倍液混合使用效果更好。由于黄瓜易产生药害,混配药剂时要先行进行小面积试验。

2 病虫害综合防治

防治黄瓜病虫害要坚持以农业措施为主,以药剂为辅,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黄瓜优良品种,如津杂1号、津杂4号、津研2号、津研7号等。

2.1.2 轮作倒茬。与瓜类及茄果类等作物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水旱轮作。

2.1.3 采用深沟高垄栽培,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早春和秋季栽培可采用地膜覆盖。

2.2 物理防治

2.2.1 种子消毒。将黄瓜干种子投入50~60 ℃温水中处理约10 min,处理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降温浸种后催芽。采用该方法可对种子表面带有的疫病、炭疽病、枯萎病、蔓枯病或角斑病等病原菌进行消毒。

2.2.2 黄板诱杀。悬挂黄板诱杀美洲斑潜蝇、白粉虱、蚜虫、蓟马等害虫。黄板规格一般为20 cm×30 cm,密度600~900块/hm2。板两面均匀涂1层粘虫胶(凡士林、黄色的油)即可。

2.3 化学防治

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一般在发病初期每隔5~7 d喷施1次,视病情连续3~4次。

2.3.1 常见病害化学防治。①疫病。霜霉病和猝倒病。黄瓜上常见的疫病、霜霉病和猝倒病3种病害特效配方药剂是烯酰吗啉类(安克、上品等)适当剂量+绿兴有机液肥400~

500倍液+碧绿青800~1 000倍液。或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施[4-5]。②白粉病。避免用硫制剂防治,以免产生药害。可用40%杜邦福星4 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如用25%叶斑清乳油2 000倍液+5%腈菌唑乳油1 500倍液,可以兼治炭疽病、叶斑病。棚内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45%百菌清烟雾剂防治。③蔓枯病。使用50%施宝功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97%万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防治。茎蔓感病时,可用毛刷或毛笔蘸取上述药剂的50~100倍液直接涂抹到植株伤口上,每隔3~5 d涂1次,连续3~4次,效果很好[6-7]。④枯萎病。发病初期用96%天达恶霉灵粉剂3 000倍液、36%粉霉灵悬浮剂500倍液、20%地菌净75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3 kg,每隔5~7 d灌1次,视病情连续2~3次。

2.3.2 常见虫害化学防治。①斑潜蝇、白粉虱、蚜虫、蓟马、茶黄螨。可使用统一的配方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亦可用4%阿维·啶虫脒乳油1 000~1 500倍喷雾。②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用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下同)水分散粒剂3 5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液1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喷施防治。

3 参考文献

[1] 张继福.黄瓜茬口安排及栽培管理[J].吉林蔬菜,2012(5):14-15.

[2] 魏淑霞.冬春茬日光温室番茄套种黄瓜生产技术[J].吉林蔬菜,2012(5):16-17.

[3] 邵靖霞.黄瓜夏秋露地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J].吉林蔬菜,2012(5):22-23.

[4] 魏淑霞.日光温室夏秋茬黄瓜生产技术[J].吉林蔬菜,2012(5):39.

[5] 许国兴.温室黄瓜嫁接技术[J].现代农业,2012(4):19.

篇6

1.对症下药 蔬菜病虫害种类多,危害程度不同,对农药的敏感性也各异。因此,必须熟悉防治的对象,掌握不同农药的药效、剂型及其使用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治效果。首先,应正确识别病虫害种类,选用不同农药。如黄瓜霜霉病及细菌性角斑病,叶部表现的症状十分相似,但前者为真菌侵染所致,后者为细菌侵染所致,用药的种类截然不同。其次要了解农药的性能及防治对象。例如,扑虱灵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而对同类害虫则无效。辟蚜雾只对桃蚜有效,而对瓜蚜效果差。甲霜灵对黄瓜霜霉病有效,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如果对自己菜田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和农药品种不够熟悉,应查阅蔬菜病虫害图书,或向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咨询,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再对症下药。

2.选择最佳防治时期 任何病虫害在田间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病虫害的消长规律,讲究防治策略,准确把握防治适期,准确选用适宜农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蔬菜播种或移栽前,进行苗床、棚室消毒,土壤处理、药液浸种、药剂拌种等,有利于培育壮苗,减轻苗期病害。又如菜青虫、小菜蛾春季防治应掌握“治一压二”的原则,即防治一代压低二代的害虫基数。夜蛾类害虫白天躲在地下,傍晚出来为害,所以白天施药几乎没有效果,应在傍晚时间防治,防效显著。豆类、瓜类病毒病与苗期蚜虫有关,只要防治好苗期蚜虫,病毒病的发生率就能明显降低。

3.正确选择农药剂型 晴天可选用粉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等喷雾。阴天要选用烟熏剂、粉尘剂喷施或熏烟,不增加棚内湿度,减少叶露及叶缘吐水,对控制霜霉病及低温高湿病害有显著作用。

4.严格控制施药次数、浓度、范围和用量 病虫害能局部处理的,绝不普遍用药而扩大用药面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尽量减少用药,施最少的药,达到最理想的防效。如黄瓜霜霉病常从发病中心向四周扩散,应采用局部施药,封锁发病中心,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通常菊酯类杀虫剂使用浓度为2000~3000倍(每年每块地只使用1次,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有机磷为1500~2000倍,激素类为3000倍左右,杀菌剂为600~800倍。在有效的浓度范围内,每亩喷施药液40~60公斤。如果杀虫效果85%以上、防病效果70%以上,即称为高效,切不可盲目追求防效而随意增加施药次数、浓度和剂量,以防药害产生和蔬菜产品上农药残留超标。

5.提倡交混用药 交混用药是指交替、混合使用作用方式等不同的药剂。同一地区连续、大量地长期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型药剂,会使害虫、病菌等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另外,对某一种作物来说,为了不同目的,有时在同一时期内需要使用几种药剂,合理混用可以起到兼治多种病虫和节省用工、降低成本的作用。

6.引入先进的农药施用技术 运用先进的农药施用技术不但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可节省农药用量50%~95%),同时还可大幅度减少或基本消除农药喷到非靶标植物上的可能性,从而显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①低量喷雾技术。通过改进喷头技术,提高喷雾器的喷雾能力,使雾滴变细,增加覆盖面积,降低喷药液量。传统喷雾方法每亩用药量在40~60公斤,而低量喷雾技术用药量仅为3~13公斤,不但省水省力,还提高工效近10倍,节省农药用量20%~30%。②静电喷雾技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使药液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可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③药辊涂抹技术。主要用于内吸收除草剂的使用,药液通过药辊(一种利用能吸收药液的泡沫材料做成的抹药滚筒)从药辊表面渗出,只需接触到杂草上部的叶片即可奏效。此方法几乎可使药剂全部施在靶标植物表面,不会发生药液抛洒和滴落。④循环喷雾技术。对常规喷雾机具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在喷洒部件的相对一侧加装药物回收装置,将没有沉积在靶标植株上的药液收集后,抽回药液箱,循环利用,可大幅度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篇7

 

关键词: 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防治

 

棚室蔬菜栽培在人工设施环境下进行,与露地栽培的坏境条件有根本区别,既有利于蔬菜周年生产和供应,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棚室栽培的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显著增加,为害程度明显加重,并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虫源。 

 

1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环境,也是多种病原菌越冬场所。在正常情况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棚室栽培的蔬菜种类比较单一,栽培面积有限,轮作倒茬困难,连作不可避免。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质和病根的残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诱使病害发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温度和湿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产中又缺乏抗病品种,土传根病随连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棚室发生瓜类枯萎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从零星病株到普遍发病只需4~5a时间。在大型连作温室中,果菜类根结线虫病只需3~4a,病株率可达100%,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多种蔬菜生产。近年来茄果类青枯病、草莓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分布在我县各蔬菜地区,为害加剧。 

多种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环节。露地环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长季节才能侵染,发病迟,为害轻,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区季节性流行。但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发生,已成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的大敌。如瓜类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黄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豇豆和菜豆锈病,芹菜斑枯病,多种蔬菜菌核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营腐生生活,故常在老育苗地的苗床严重发生,甚至毁苗,延误农时。 

地下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也因棚室和苗床土壤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为害重。 

 

2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防治策略 

2.1病害防治 

由于棚室连作多年,病害逐年加重,必须进行土壤消毒。 

(1)农业防治。种苗脱毒,高温闷棚,茬口轮作,太阳能土壤消毒。 

(2)化学防治。利用氯化苦、溴甲烷、菌线威进行土壤消毒。在移栽时用20%苯来特1 000~2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或栽后灌根。

2.2虫害防治 

(1)毒饵诱杀。在以蝼蛄为主的地块,可采用毒饵诱杀。具体方法是:将花生饼或麦麸炒香,每100kg花生饼或麦麸加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50%的辛硫磷乳油1kg,再加10kg水拌匀,配成毒饵,于蔬菜苗期,在傍晚顺垄撒在地面上,用量225~375kg/hm2,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同时对蟋蟀、地老虎幼虫也有良好的诱杀效果。在地老虎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将上述某一种农药的10倍液喷拌在铡碎的害虫喜食的鲜草或鲜菜叶中,制成毒草(毒菜),于傍晚(以防止鲜草很快干枯)分成小堆施于田间,用量225~300kg/hm2,次日清晨拣拾死虫,防止其复活。 

(2)喷雾或喷粉。种蝇可在成虫羽化盛期,在葱、蒜类蔬菜上和田间粪肥堆上喷洒80%敌敌畏800~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以杀死成虫,减少产卵和幼虫数量。用90%敌百虫晶体300~500倍液或5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浇灌。浇灌 在大蒜、韭菜种蝇发生较重的地块,于幼虫发生的关键时期施药防治幼虫。在韭菜移栽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浸根。 

 

3空气湿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棚室在寒冷季节、夜晚密闭保温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100%,棚室屋面、壁面结露后可散落在植株上。黄瓜、番茄等蔬菜热容量大,叶面和果实可以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其抗病性降低,却适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菌,必须在叶面结露3h以上,才能萌发、侵入寄主。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以上多种病害为害加重,均与高湿环境有密切关系。 

主要防治措施:①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②药剂防治,可选用百菌清、绿亨二号、绿亨五号等药剂防治。 

 

4温度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蔬菜与病原菌长期协同进化,结果导致棚室温暖的条件,一般不成为病害发生流行的限制因素,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环境,通常可以引起发病。害虫和螨类属于一类变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它们的体温及其生命活动。温度对害虫分布地区及发生为害的影响比湿度更重要。 

主要防治对策:可选用阿维菌素、克螨特、虫螨清等药剂防治(以上药剂可任选一种)。 

 

5寄主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篇8

[关键词] 黄瓜 早春塑料大棚 育苗 定植后管理 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22-01

黄瓜早春种植实行大棚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早上市供应,解决蔬菜青黄不接难题。早春黄瓜种植的时间一般是在一月下旬到二月中上旬种植,三月初进行育苗、定植,四月下到七月中下旬供应市场。

一、黄瓜种植的环境要求

1.温度管理

黄瓜适宜生长的环境为温度、湿度较高的环境。开花结果期的适宜温度为15~30摄氏度,当温度低至5摄氏度以下会对植株造成冻害,如果温度迅速降低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植株将会被冻死。但在育苗期间对植株实行低温生长锻炼,在5摄氏度环境下不会受到伤害,甚至可以短时间忍受3~4摄氏度的低温环境。黄瓜生长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为35~45摄氏度,棚内温度达到35摄氏度时,植株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供给与消耗相等,这个时期是植株生长旺盛期。

2.光照管理

黄瓜的光照属性具有双重属性的特征,喜光,又具有一定的耐阴性。提高和改善黄花质量的大前提是给予黄瓜植株充分的光照管理。研究表明,黄瓜植株光合作用最强的时间段为上午10~11点,这一时间段内可以完成总光合作用的75%以上。对黄瓜植株进行短时间照明,有利于其植株雌花的形成,在长日照下有利于延长植株的盛花期。

3.水分管理

黄瓜生长环境水分供给应该充足,因其根系生长相对较浅,怕干旱,适宜生长的土壤湿度在80~90%环境下,空气湿度一般要维持在70~80%。

二、早春塑料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黄瓜在春季栽培,因其定植时间早,环境温度低,不利于黄瓜的生长,植株达到生育期后病虫害集中爆发防治困难。因此,为了保证黄瓜早产和质量,种子的选择上应该慎重小心,一般选用抗病性能优良,耐重茬早熟品种,如长卡 、农大春光1号、津优13号、长绿1号 、津春 2 号、等早熟抗病品种。

2.黄瓜育苗

早春大棚黄瓜高产的管理技术前提就是培育出健康、茁壮的适龄种苗,大棚黄瓜种苗育苗期一般在45天左右,当采用温床育苗技术后,种苗育苗时间缩短,一般在25~30天就可达到定植的标准。早春大棚黄瓜定植的最佳时机是在三月中旬定植,育苗期选择在一月下旬或者二月上旬。

3.种子处理与播种

种植前应将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具体方法是将其浸泡在水温为55摄氏度的水中,并不断搅拌,当温度降至35摄氏度后,停止搅拌,浸泡四个小时。浸泡完后将种子搓洗干净晾干进行下一步工作。为了防止植株生长到后期根腐病和枯萎病爆发,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具体方法是将种子浸泡在35%浓度大小的100倍液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5~10分钟,而后将其清洗干净,准备催芽,催芽的具体方法是将种子浸泡在合适浓度大小的乙烯溶液中,浸泡20分钟,而后将种子移植在催牙床,调节温度的大小,一般要求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育种方式采用营养钵育苗,要求土壤要装至营养钵端口下2厘米处,然后将其植入育苗床,放入种子,用沙土将其剩余空间填满,最后散水保持湿润。

三、定植管理技术

1.土地整改施肥

大棚作物收获之后,应在秋季对大棚土地翻耕、修整、施肥。这一时期,主要施加农家肥,再配以少量的过磷酸钙和草木灰,具体的施入量为,农家有机肥每亩5000~6000公斤,过磷酸钙50~100公斤,草木灰25~50公斤。同时大棚内为防止根腐病和枯萎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土地表面喷施多菌灵溶液2公斤、敌百虫1公斤,然后对土地进行深耕翻晒。黄瓜定植前的一个月,要对大棚进行扣棚,提高地表温度。前期工作还包括了,提前半个月对土地进行修整和作畦,按照相关栽培技术开沟,土地修整工作做完后,每亩土地施以腐熟肥200~300公斤,集中条施,土地处理完成后,规定大棚内黄瓜种植的沟距,相邻之间的沟距90厘米垄宽70厘米。

2.定植方法和密度

2.1定植天气的选择,

定植前要选择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进行,定植的深度不要太深,一般以稍微露出土坨为衡量标准。

2.2定植密度

合理的定植密度是早春大棚黄瓜增产增收的先决条件之一,其中每亩的定植数量大概在5000~5500株为宜,定植的形式采用在100厘米宽的畦面上进行双行定植,株距在15~25厘米之间。采用单行定植的株距应在15~20厘米的范围之内,每亩定植不能超过4500株

3.定植的后期管理

定植后5~7天左右,当白天的气温不高时,建议不要过早的通风换气,定植后10天之内建议也不要通风,这样有利于提高棚内和地表的温度,促使黄瓜幼苗快速成长。幼苗缓苗后,要严格控制棚内的水分含量,对棚内的实时温度要做到定期监测,一般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0~30度之间,最低不得低于20度,关闭所有的通风口。当气温低于15度后,要在大棚的表面覆盖草苫,提高棚内的温度。夜间,棚内温度应保持在15~20度之间,温度过低会使植株遭受冻害。

四、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

黄瓜种植后期,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会大大增强,这一时期的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枯萎病、白粉病和霜霉病,主要害虫有红蜘蛛、白粉虱等害虫。

2.防治办法

防治红蜘蛛和白粉虱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消杀防治的方法,一般每亩施用含量大小为20%的速灭杀丁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 倍液防治,每隔一星期喷一次,连续施用2~4次。防治根腐病、枯萎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病害的主要措施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济 2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济 1500 倍液、50代森铵 1000~1500 倍液灌根等药剂进行防治,每隔一星期喷施一次,根据病情的发病程度,酌情喷施。

参考文献

[1]郝彪. 大棚早春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 科技技术推广,2013,11(04):157-158.

[2]彭丽 马鹏蛟 韩艳亮 史学勤 孙就恩 杨梅增. 塑料大棚春提早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07):37-38.

篇9

一、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项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主要是选用优质、丰产、兼抗多种病害的新品种。生产中比较抗病的黄瓜品种有驰育A1等驰育系列、中荷6M12等中荷系列、鲁抗新瓜神等鲁抗系列等。

(2)清洁田园:田间杂草、病残株是一些病田的初次侵染来源。要把初发病的叶片、果实或植株及时摘除或拔除,烧毁或深埋。

(3)合理轮作:实行黄瓜一青椒一花卉的轮作模式,使有寄主专化性的病原菌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寄主,从而减少了病原菌的数量。

(4)嫁接换根:近几年来,温室黄瓜的生产普遍采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嫁接换根。

(5)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地温,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优化作物根系周围土壤环境,有益菌群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还可以拮抗有害病原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程度。

(6)生态控制:把温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不利于病虫害繁殖的生态环境。

2.物理防治

(1)太阳能消毒法:土壤日晒处理可有效地杀灭土壤中各种病原菌、虫类及杂草种子,它具有安全、非化学、不污染环境、应用成本低等多种特点。它的应用显著降低农药、除草剂施用量,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可能。其具体方法是:在棚室休耕时节(7-8月份),将棚室清理干净,多施有机肥,每亩用稻草或麦秸500~1000kg,切成4~6cm长撒于地面,再均匀撒施生石灰500kg,翻地、铺膜、灌水,然后密闭大棚15~20d,土温可升至50~60℃,可杀死土壤中各种病菌。对根茎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应用捕虫板防虫:应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应用篮板诱杀蓟马。

(3)生物防治

(4)以虫治虫:应用:

“胡瓜钝绥螨”防治茶黄螨、红蜘蛛等害虫。

(5)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申嗪霉素、悟宁霉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4.化学防治

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适当应用一些化学农药,对防治病虫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化学药剂消毒:土壤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实际上就是用化学药品进行土壤消毒。近几年来用于土壤消毒的药剂较多,有绿化苦、棉隆、威百亩等,对土传病害的防治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非常理想,

(2)整畦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kg/亩,撒施土表后翻耕,做畦;也可用立枯净、立枯宁、敌克松、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3 kg/亩撒施或喷洒地面。

(3)药剂治疗:在病虫发生前期或初期,及时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或对症防治。

三、几种病虫的防控技术

1.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生态控制:温室白天上午温度控制在28~32℃,不超过35℃,下午通风将温度降到15~20℃。全天湿度控制在70%以下,晚上控制在85%1t~下。浇水一定在晴天进行,最好在早晨,绝不可在阴天或低温时期浇水。

(2)营养控制:在发病前喷施糖尿液,其配方比为白糖或红糖1份,尿素0.5份,水100份,每隔5d喷一次,连喷4~5次。

(3)高温闷棚:选择晴天,闷棚前一天浇水,将棚封闭,温度迅速升到45℃,不超过48℃,保持2h,然后逐渐放风降温,10~15d再闷一次。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银法利2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或氰霜唑1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隔4d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72%普力克1000倍液。72%克露WP7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安克锰锌WP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600倍液等。

2.黄瓜枯萎病的防控技术

(1)嫁接换根栽培: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作砧木,用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做接穗,采用靠接法嫁接并作好嫁接苗的管理。

(2)实行轮作或土壤高温灭菌。

(3)种子消毒:可用有效成分0.1%的60%防霉宝超微粉,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

(4)栽培防病措施:护根育苗,高畦和地膜栽培,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浇水。

(5)零星病株药液灌根: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水剂750~1000倍液等,每株250mL,10dl次共2~3次。

3.灰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基肥,尤其是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底叶,加强通风透光;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叶面结露,防止空气湿度过大。及时摘除病花、病果和病叶,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96%恶霉灵3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万霉灵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d1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改用百菌清粉尘剂或利德烟雾剂防治。

4.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

(1)培育无病苗,不从病区、病棚调入种苗。

(2)棚室夏季深翻晒土;冬季休闲的大棚,冬前灌冻水,经2个月消灭大量病原线虫。

(3)科学轮作:与葱、蒜、韭菜轮作。

(4)消毒:98%棉隆微粒剂,每亩沙壤土药量5~6kg,粘壤土药量6~7kg,均匀拌以A50kg细土洒施或沟施,深度20cm。施药后立即覆土,有条件可洒水封闭或覆盖塑料薄膜。土温12~18℃最宜,土壤含水量40%以上。当10cm土温为15℃和20℃时,分别封闭15d和10d后松土通气,然后播种、栽苗。或10%苯线磷(力满库)颗粒剂,每亩用药量5kg穴施,效果良好。

5.白粉虱的防治技术

(1)用黄板诱杀成虫

(2)喷雾法:在成虫约3头/株时及早防治,可选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兼治红蜘蛛),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或10%P比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或1%甲维盐乳油2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

(3)熏烟法:用10%异丙威烟剂熏蒸。

6.蓟马的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管理好苗床,培育无虫苗,防止蓟马传播扩散。地膜覆盖栽培,减少成虫出土为害。加强水肥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耐害力。清除田间残株、杂草,减少虫源。在换茬期间进行土壤消毒或夏季高温闷棚灭虫。

篇10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防治;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蔬菜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趋势,而影响蔬菜安全和质量的因素很多,目前我地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是影响产品品质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在蔬菜生产中只有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才能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和目的。

1.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我地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方面比较突出问题有:

1.1菜农植保技术水平低

一方面广大菜农对植保部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先进的防治技术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往往错过最佳防治时间,难免会增加用药次数,用药量增大,使蔬菜植株中农药的残留量增加。

另一方面菜农科技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菜农对药剂的选择与使用难把握不准确,盲目乱用现象严重,他们以为农药毒性越大防治效果就会越好,甲胺磷、呋喃丹、1605、3911、氧化乐果这些蔬菜上禁用的农药成了常用的杀虫剂,农药残留增加成为了必然。

1.2农药市场混乱

目前由于农药市场混乱,多数农药经销人员不懂技术,以赢利为目的,常误导菜农错误用药。再加上对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菜农的用药水平,致使蔬菜残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改进措施

无公害蔬生产应从蔬菜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以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目前首要的问题是培训菜农要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就病虫防治问题做到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药。

2.1加强预测预报

植保部门加强测报网点的建设,制定完善规范的测报方法,坚持系统监测并开展电视预报,及时为菜农提供病虫信息,为适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2完善农药管理

从源头抓起,搞好农药经营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杜绝假、劣、高毒农药流入蔬菜生产环节,同时要加强对农药销售人员的业务责质培训,实行职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来减少对菜农的用药误导。

2.3提高菜农防治水平

通过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田间观摩和试验示范等措施大力进行植保无害化新技术的推广,积极引导菜农科学使用农药,综合防治,从根本上提高防治水平,降低农药残留,确保产品达标。

3.科学防治方法

3.1优先采用农业措施

农业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强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生产上常常采用方法有:选用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农业措施。

3.2利用好物理措施

利用灯光诱杀、色彩诱杀、性诱剂诱杀、机械捕捉害虫、防虫网隔离技术、机械和人工除草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减少有毒化学品的使用。

3.3必要的化学措施

在以上其他措施无法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情况下,要考虑使用对路的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具体做到:

3.3.1尽可能选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

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用抗生素)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于天敌安全,害虫不产生抗药性。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农用链霉素、BT乳剂等。还有中等毒性以下的植物源杀虫剂、拒避剂和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草水、大蒜素、苦谏、川楝、印楝、芝麻素、性诱剂等。再者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它的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使之不能脱皮繁殖,对人畜毒性度极低。如除虫脲、氯氟脲(抑太保)、特氟脲(农梦特)、氟虫脲(卡死克)、丁醚脲(保路)、米螨、虫螨腈(除尽)等。以上这几类化学农药,对多数病虫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3.2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首先严禁施用“两高三致”(即高毒、高残留,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化学农药。其次,选择无公害蔬菜生产允许限制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蔬菜体内的有毒残留物质不能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且代谢产物对人体无害,对天敌杀伤力小。第三在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不能扑灭病虫害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选择药效好的中等毒性农药。但使用这类农药必须选择其中毒性相对较低的药剂,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程施药。而且不随便增加浓度和施药次数。还要注意最后一次使用农药的日期距离蔬菜采收日期必须一定的间隔天数(即安全间隔期),防止蔬菜产品中残留农药超标。

3.3.3完善施药技术

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密切观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确定并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同时,要注意不同蔬菜种类、品种和生育阶段的耐药性差异,应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苗情,选择农药的种类和剂型,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配制浓度,要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防止蔬菜出现药害和伤害天敌。一般情况下,应于上午用药,夏天下午用药,浇水前用药。提倡不同类型、种类的农药合理交替和轮换使用,以利于提高药剂利用率,减少用药次数,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

3.3.4合理混配药剂

采用混合用药方法,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省工省时省力,但农药混配时要以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剧毒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一般各种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它农药(包括碱性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乳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否则就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达不到防治的目的。

4.常见病虫害选用药剂品种推荐

4.1虫害防治药剂

防治蚜虫可选择0.36%苦参碱水剂或10%吡虫啉可湿粉剂喷雾。

防治菜青虫可用苏云金杆菌粉剂加2.5%敌杀死乳油喷雾;0.36%苦参碱杀虫剂水溶液喷雾、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喷雾防治。

防治小菜蛾可选5%抑太保乳油或24.5%菜喜乳油;也可1.8%阿维菌素乳油或25%灭幼脲3号喷雾防治。

防治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莫比朗乳油喷雾防治。

4.2病害防治药剂

防治白菜软腐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粉剂、92.5%可杀得粉剂;新植霉素喷雾,隔10天1次,连喷2-3次。

防治黄瓜霜霉病:保护地选用5%百菌清粉或72%克露可湿粉剂、64%杀毒矾可湿粉剂或72.2%普力克水剂喷雾。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可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粉剂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粉剂。

防治番茄晚疫病:可使用5%百菌清粉尘、64%杀毒矾可湿粉剂或72%克露可湿粉剂喷雾。

防治番茄叶霉病:可用7%叶霉净粉尘,也可用2%武夷霉素水剂、10%多氧霉素粉剂或50%施佳乐喷雾防治。

防治番茄病毒病:发病初期采用20%病毒A可湿粉剂400-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一般需施药3-4次,间隔期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