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公司融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台公司融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平台公司融资方式

篇1

一、目前平台公司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融资效果的差异

(一)不作为平台公司资产对待不作为平台公司的资产对待是平台公司在进行公益性资产会计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利用此方式进行处理的公司具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其一是此类公司的公益项目资金由财政拨款的项目资金和融资资金共同组成。其二是项目资金由地方财政进行承担,而公司只作为名义上的支付主体和项目业主。在这种处理方式中,之所以不将其作为资产主要是因为这些公益性的项目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不符合“资产”的定义。面对这样的“资产”,在会计处理上,有固定的方法,及针对相关的投资支出,公司只需要在账面上将其反映到财政拨款,无需在账内将其确认为本公司的资产。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某市政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中,平台公司作为名义上的支付主体和项目业主,其项目资金是由财政拨款进行给付的,广场的建成和使用不会其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在对相关的支出进行会计处理时,无需在账内将其确认为公司资产。

(二)作为平台公司资产对待作为平台公司资产进行处理这是另一种重要的处理方式。使用此种处理方式的公司具有的突出特点是公司要具有当地政府授权的土地以及储备开发和整治权力,其进行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升区内土地的价值。在这种处理方式中,公司将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企业资产的依据是该投资能够间接性的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面对这样的资产,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按照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其中有两种重要的方式是按照固定资产核算并按照一定的期限进行折旧和按照固定资产计算但不进行折旧计提。第二种是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第三种是作为公司的“其他长期资产”进行核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某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进行区域人员的吸引和商业店铺的转移,平台公司利用自身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进行土地的使用并在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商业活动广场、娱乐设施等多项内容。在商业吸引的过程中,区域地价得到了提升,公司新建的基础设施在使用中也为公司带来了效益,那么此时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公益项目便需要按照固定资产计算在企业的资产当中。(三)不同处理方法的融资效果差异比较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平台公司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进行会计处理,其带来的融资效果是不一样的。从平台公司的实际分析来看,其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进行对外的融资,而在融资市场,最吸引研究的两个指标分别是资产规模和现金流,所以当平台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现金流越充裕的时候,其融资的效果会得到最佳。从具体分析来看,如果不将公益性资产当平台公司资产进行看待,那么其融资效果为零。如果将公益性资产按照平台公司的资产进行看待,那么在资产类流动性不同的条件下,其融资的效果也会出现差异。

二、从理论和现实角度看待并规范公益性资产列报(一)从会计理论的视角进行公益性资产的看待从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来看,资产具有两方面的特征:第一,其会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能够掌控的资源。由这两个特征出发对平台公司代管或者代建的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平台公司账面上反映出来的“资产实体”最终并不能被企业拥有或者是控制,也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的经济收益,所以其不符合资产的基本定义,因此在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要按照非资产的规范进行列报。(二)从政府规范平台公司角度进行公益性资产的看待目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这个通知当中,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项目,除了法律和国务院另有的规定,其不能在继续的利用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换言之,此类公益性在建项目需要利用财政预算来解决建设资金。基于此,平台公司的融资功能被斩断,其在历史舞台上的作用发挥也就到此为止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公司账面所反映的公益性资产问题将不复存在,而公益性资产的主要反映会在政府会计中体现出来。

篇2

【关键词】融资平台;风险;现状

0.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给我国金融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快速的复苏,我国于2008年末提出了关于“4万亿”的投资正新规划,在4万亿的投资规划中,中央财政承担1.18亿元,剩余的资金由地方政府出资[1]。在金融振兴的规划中,,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银监会了一项关于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以拓宽融资方式的方法,尽快复苏经济建设[2]。因此,在中央财政大力推举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日益凸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该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金融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高度性问题。为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应从宏观上把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态度和方向。

1.融资平台的定义

根据相关的文件指出,融资平台主要是由政府和其他部门对相应的资产设立方式,能够承担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可以独立拥有的经济实体的法人。从融资平台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融资平台的主体和发起者是具有官办性质的主体。根据相关的法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投资项目而建设的。在融资平台运作的过程中,搭建一个符合融资标准的公司,地方政府通过财政不提的方式为其进行担保,确保该公司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可见,融资平台在某一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种与政府相关连的负债,实行的是间接的政府融资方式。对于融资平台建设的分类主要存在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自负盈亏的经营性组织,另一种是非经营性质的组织机构。这两种就是常见的融资平台主体。

2.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

在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融资平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时,其中存在的风险还是不容忽视的。截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000多家。在这些平台公司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其规模和运作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和不规范的现象,不合理和不规范现象的存是的平台公司的发展更为缓慢。笔者认为,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以下几点:

2.1出贷不实

融资平台公司在设立的开始阶段就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具体的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为出贷不实。公司的注册资金在平台公司设立的过程中,多次辗转于不同公司的资金周转[3]。在公司设立的过程中,甚至有的公司组成联合性质的公司挪用银行的资本金。虽然有的融资平台公司在实际注册的过程中使用公益性质、政府部门的办公楼作为资本金,但是在其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手续。

2.2主体定位模糊

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普遍都是政府直接或者是间接地进行融资,融资平台公司的负责人多为政府部门的领导者。在融资平台从事相关事宜时,主要是受政府的委托。虽然融资平台公司在注册成立时是以公司的名义,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普遍都是政府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使得融资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既不像正规的公司,又不是政府机关。融资平台公司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主题定位存有极大的模糊性。

2.3资金使用问题

在一般性质的公司中,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融资,所获取的资金通过公司的层层下拨运用于公司的项目建设中,即资金的借款人和资金使用者的主体不具有同一性。但是,在实际融资平台公司的操作中,监管部门很难弄清楚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使得在资金挪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借款人和使用人难以进行明确的区分。

2.4过度负债问题

在金融行业内部,金融机构由于存在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不会根据融资平台公司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评估。金融机构主要是根据政府财政收支的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融资。由于多重因素的存在,导致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度负债的情形。

3.对融资平台融资的相关建议

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多种因素,使得其发展虽迅速,但发展的有效性却始终落后。针对这种情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方面着手:

3.1做好相应的规范和清理工作

在融资平台公司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公司的清理规范工作。在公司成立之时,根据相应的文件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公司性质明确,公司组织机构清晰,才更有利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具有公益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应不承担融资的任务,准公益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发展,将融资业务脱离公司的发展。公司的经营规模应始终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将有效的措施运用于公司实际的操作中,使得融资平台公司在阳光下运行,化解各种具有潜在性的风险。

3.2引导地方政府融资有序健康的发展

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关于平台公司隐性的负债情形,融资平台应当引导融资市场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政府融资平台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主要由以下几点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的引领财税改革。其次,适当拓宽地方政府融资的渠道。再次,转变政府与之相应的职能。最后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融资由许健康的发展。

4.结语

融资平台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融资平台建设是金融行业发挥在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资平台公司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其弊端性逐渐的暴露出来。通过对融资平台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只有从根本上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够促进融资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祁永忠,栾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其治理[J].理论探索,2012,10(2):86-90.

篇3

关键词:园区政府融资 融资管理 融资平台建设

一、园区政府融资平台的必要性

新北工业园区成立初期,主要是依靠园区土地出让收入进行开发建设,由于收入有限,无法实现依靠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通过学习和考察,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的新港公司,逐步解决了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瓶颈。园区一直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发展地方经济,目前园区的融资模式有:一是非收益性项目建设由财政直接拨款。二是收益性项目由新港公司直接从金融机构贷款。三是半收益性项目以财政补贴和项目贷款相结合的方式融资。通过实践证明,园区成立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是非常必要的,在园区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园区政府融资平台现状

1、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管理体系不规范

新港公司是园区融资的一个工具主体,虽然它是以公司的形式存在,但又不完全是按照公司的模式运作的。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一是新港公司没有融资自和决策权,完全听命于区政府。政府授权新港公司融资,它才能够进行融资贷款。二是新港公司没有资金的支配权,完全由政府掌控,资金投向哪里、怎样还款主要还是由政府说了算,这就容易造成平台融资管理中的不规范运作。目前新北工业园区还没有统一的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体系,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新港公司的融资决策权由财政局掌握,财政局会间接管理新港公司融资的资金。在目前这种管理模式下,金融机构无法正确判断资金流向和投资项目的收益成本,很容易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夸大项目的收益,在项目审批前,为了融得更多的资金,往往会高估项目的收益。二是虚增项目资本金,将不能作为资本金的资产作为了资本金,比如某些公益设施。三是抽走项目资本金,在项目借款到位后,将作为资本金的项目抽走挪作他用。四是挪用项目借款,平台公司的决策权由政府掌控,很容易发生挪用借款资金的违规操作现象,势必会对所投项目造成一定影响。

2、投融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

新港公司在融资过程中,资金大部分来自于相关政策性银行,其次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自财政拨款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3、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大,利息负担加重

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不断增大,贷款利息负担逐渐加重,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平台很难再继续承担园区建设的融资任务。

三、完善园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的建议

园区政府融资平台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对于园区经济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园区财政收入有限、但园区经济发展又急需大量资金时,政府融资平台从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我国各地的政府融资平台在建立时就没有明确的法规制度约束,没有统一的建立模式、运作模式和监管模式,所以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所以引发人们非常关注其风险性。在目前形势下,虽然规避融资风险非常重要,但也绝不能因此对融资平台全盘否定,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如何筹措资金,如何正确利用融资平台的积极方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呼吁中央财政体制改革

政府融资平台是在独特的背景下产生的,从1994年起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地方财政公益设施建设和国家大型项目建设负担逐渐加重,各地纷纷组建政府融资平台,以公司的名义向金融机构借款,财政收入有限和支出大量增加的不平衡是政府融资平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想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建设,首先,要从财政体制上加以改革,正确合理的划分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标准,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

2、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

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使融资平台的建立和操作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包括收入和负债状况,保证透明化。建立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中心,为社会各类群体提供政府财政信息,保证公平秩序。

3、 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建设

园区政府融资平台从建立到投融资运作都与区政府紧密相关,由政府投入产生,由政府参与管理,依赖政府偿还本金,事实上,园区政府融资平台虽然具有公司的形式,但是并没有公司的实质内容,只能算是壳公司而已。新港公司的融资项目资本金和还款都由政府来负责,政府为公司融资担保和承诺。要规范融资平台建设,首先要明确划分政府信用和公司信用。政府要退出有收益的项目领域,把融资平台推向市场,让融资平台真正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融资平台在融资时,要以自身的公司信用和自身的经营能力为准,融资项目在考察时也应以平台公司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项目自身的收益和成本,而不是考察平台公司背后的政府信用。

4、政府融资平台内部机制改革

既然园区现有政府融资平台是公司形式,就应该建立良好的公司规范制度,严格按照公司法运作,按照公司法搭建组织架构。不仅要明确平台公司的定位,还要明确公司管理人员的权责、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以及激励体制。针对目前平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来自于园区政府机关的现象,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将人员重新进行调整划分,理清平台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平台公司今后商业化运作铺平道路。将平台公司的人事薪酬制度与公司的经营情况密切结合,才能确保平台公司的经营持续发展。

5、规范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融资行为

按照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将园区融资项目按照非经营性项目、半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进行分类,按照已有的园区投融资模式制定运行机制:综合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发挥政府投资方式对社会资金的引导、扶植、激励与放大的杠杆作用,建立其投融资机制。

(1)非经营性项目融资运行机制

非经营性项目就是投入后不能产生任何收益的项目,如园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河道治理、绿化建设,这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企业生产配套息息相关,必须要集中园区财力,加大此类项目的投入,直接由财政资金进行建设。

(2)经营性、半经营性项目投融资运行机制

经营性、半经营性项目就是指那些投入后能够通过项目自身经营产生收益的项目,收益能够全部覆盖投入成本的项目就是经营性项目,否则为半经营性项目。半经营性项目可以实行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银行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利用财政补助等方式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经营性项目则以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视项目情况适当采取参股、控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篇4

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给我国金融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快速的复苏,我国于2008年末提出了关于“4万亿”的投资正新规划,在4万亿的投资规划中,中央财政承担1.18亿元,剩余的资金由地方政府出资[1]。在金融振兴的规划中,,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一项关于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以拓宽融资方式的方法,尽快复苏经济建设[2]。因此,在中央财政大力推举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日益凸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该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金融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高度性问题。为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应从宏观上把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态度和方向。

1.融资平台的定义

根据相关的文件指出,融资平台主要是由政府和其他部门对相应的资产设立方式,能够承担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可以独立拥有的经济实体的法人。从融资平台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融资平台的主体和发起者是具有官办性质的主体。根据相关的法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投资项目而建设的。在融资平台运作的过程中,搭建一个符合融资标准的公司,地方政府通过财政不提的方式为其进行担保,确保该公司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可见,融资平台在某一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种与政府相关连的负债,实行的是间接的政府融资方式。对于融资平台建设的分类主要存在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自负盈亏的经营性组织,另一种是非经营性质的组织机构。这两种就是常见的融资平台主体。

2.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

在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融资平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时,其中存在的风险还是不容忽视的。截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000多家。在这些平台公司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其规模和运作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和不规范的现象,不合理和不规范现象的存是的平台公司的发展更为缓慢。笔者认为,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以下几点:

2.1出贷不实

融资平台公司在设立的开始阶段就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具体的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为出贷不实。公司的注册资金在平台公司设立的过程中,多次辗转于不同公司的资金周转[3]。在公司设立的过程中,甚至有的公司组成联合性质的公司挪用银行的资本金。虽然有的融资平台公司在实际注册的过程中使用公益性质、政府部门的办公楼作为资本金,但是在其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手续。

2.2主体定位模糊

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普遍都是政府直接或者是间接地进行融资,融资平台公司的负责人多为政府部门的领导者。在融资平台从事相关事宜时,主要是受政府的委托。虽然融资平台公司在注册成立时是以公司的名义,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普遍都是政府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使得融资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既不像正规的公司,又不是政府机关。融资平台公司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主题定位存有极大的模糊性。

2.3资金使用问题

在一般性质的公司中,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融资,所获取的资金通过公司的层层下拨运用于公司的项目建设中,即资金的借款人和资金使用者的主体不具有同一性。但是,在实际融资平台公司的操作中,监管部门很难弄清楚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使得在资金挪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借款人和使用人难以进行明确的区分。

2.4过度负债问题

在金融行业内部,金融机构由于存在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不会根据融资平台公司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评估。金融机构主要是根据政府财政收支的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融资。由于多重因素的存在,导致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度负债的情形。

3.对融资平台融资的相关建议

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多种因素,使得其发展虽迅速,但发展的有效性却始终落后。针对这种情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方面着手:

3.1做好相应的规范和清理工作

在融资平台公司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公司的清理规范工作。在公司成立之时,根据相应的文件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公司性质明确,公司组织机构清晰,才更有利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具有公益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应不承担融资的任务,准公益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发展,将融资业务脱离公司的发展。公司的经营规模应始终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将有效的措施运用于公司实际的操作中,使得融资平台公司在阳光下运行,化解各种具有潜在性的风险。

3.2引导地方政府融资有序健康的发展

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关于平台公司隐性的负债情形,融资平台应当引导融资市场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政府融资平台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主要由以下几点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的引领财税改革。其次,适当拓宽地方政府融资的渠道。再次,转变政府与之相应的职能。最后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融资由许健康的发展。

篇5

一、部分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平台建设规模化。重庆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金融兴市”战略,将全市各类分散的政府资源全面整合,组建了“投”和渝富资产公司。通过划转、授权和专项资金注入等多种方式,目前平台资产总额达3000多亿元,获得银行2500多亿元授信和1000多亿元贷款,四年累计投融资1700亿元。天津市城投集团2004年成立,市政府陆续注入经营性资产,2007年又成立了金融城司,目前集团总资产1700亿元。合肥市组建了四大投资经营集团公司,截止2007年底四大集团总资产500多亿元。杭州六家政府资产经营公司总资产1000多亿元;石家庄发改委管理的投资公司通过股权信托融资80亿元,又从银行贷款50亿元,仅融资资产就达130多亿元。实力雄厚的投融资平台为政府开展全方位投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支撑。

(二)依托部门专业化。杭州市政府设立了六个政府资产经营公司,都是国有资产运营主体,接受不同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每个公司为政府打理着不同领域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各有侧重。杭控公司侧重投资先导性、关键性、基础性产业,城司主要方向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公司主要构筑城市交通网,工业公司负责工业项目股权管理和经营,商业公司管理商业资产,旅游公司经营旅游资源。宁波主要投融资平台有三家,柳州、石家庄、唐山组建了多家投融资平台,分别隶属政府不同部门,各地政府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赋予每个平台不同的职责和主营范围。通过这种细化模式,充分发挥依托部门的优势,实现了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和明晰化,做到了权责清晰,控管分明;特别在项目谋划过程中,有利于对口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有利于促进投资公司更好更快发展。

(三)运营管理规范化。为了推动各投融资平台高效运营,各地都逐步加强了对平台的规范化管理。重庆市采取了三大保障措施:一是界定三个投资领域,关系地方经济安全和经济命脉的战略领域,市场信号缺失、市场机制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领域,纯公益项目;二是构筑“三步”防火墙,财政不为投资集团作融资担保,投资集团之间不互保,集团之间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三是投资集团资产负债、现金流投入与资金来源实现“三大平衡”。柳州、武汉等其他城市也都建立了积极有效的保障机制,保证平台正常运转和资金良性循环,避免过度负债出现大的融资困难或信用危机。

(四)筹资渠道多元化。各地投融资平台的筹资手法多样,方式先进,成效明显,为城市建设投融资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重庆在集团成立之初明确五项资本来源:一是国债注入;二是财政性规费注入;三是土地储备收益权注入;四是存量资产注入;五是税收返还。随后,投资集团利用银行、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充分吸纳各类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每年总额超过400亿元,2007年超过550亿元,占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的30%以上。其他各地除了与银行合作申请贷款、发行地方建设债券之外,纷纷开展融资创新,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信托、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石家庄股权信托融资80亿元,唐山和沧州信托融资各40亿元。

二、构建地市级投融资平台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学习和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做法,创新投融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运作各类资源,最大限度放大财政资金利用效益;科学谋划,合理确定赢利模式,确保平台有收入、有利润,形成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融资职能;规范运营,建立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平台企业监管,确保平台主体明晰,运转协调,安全高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逐步形成“融、投、增、还”的良性循环,为城市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

(二)平台管理部门的定位

构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原动力(财政之外),长期稳固地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平台各主管部门应在市政府和相关决策委员会的统领下,充分发挥其部门优势,共同助推平台建设和发展,形成“部门+平台”的合力。

财政部门和资金管理办公室侧重管“融”,包括政府融资规模、平台融资规模、融资体系建设、融资办法制定、融资方案审定等方面,监管平台资金的进出,防止投资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实行稳健的财务政策。平台主管部门侧重管“投”,包括投资项目筛选、投资业务管理、日常重大事项审定等,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及时和调整全市投资指导目录,明确政府鼓励、限制和禁止类投资项目;平台主管部门依据其所管行业提出具体项目建设计划,管理平台投资行为。国资部门侧重管“值”,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所有人代表授权平台公司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重点项目稽查等部门侧重管“查”,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检查,审查项目操作程序、财务规范执行、施工工程质量、投资规模控制等各个方面。这样就形成了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业务”,国资部门管“资产”,审计稽查部门管“监督”的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专业化筛选、指导和管理项目,对口争取项目和资金,有利于平台公司的发展壮大,同时部门之间有所制约,避免决策失误和管理“真空”,有助于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宁波市三家主要投资平台公司、合肥四家投资集团公司、柳州多家投资平台公司等多个平台公司都是国资委授权经营管理资产,主管部门按行业管理业务。河北省《关于省级投资调节类和地方金融类机构(企业)管理方式的若干意见》(冀政[2004]22号)规定,国资委管资产,主管部门管业务及党群,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河北省科技投资公司等公司也是这种模式。

(三)完善投融资公司的建设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从投融资公司长远发展考虑,将不具有投融资功能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赋予投融资功能和公司制的管理方式,发挥融资和投资导向作用。投融资公司通过国有资产划转、专项资金拨付、规费注入、特许经营权、土地储备运营以及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得到完善和扩大,充分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投融资职能。

1、投融资公司定位

根据“有进有退”的原则,以做强做大做精主业和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建议对各平台主业进行归类管理,充分发挥优势,消除或避免不必要的内部竞争。产业平台公司,为政府重要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和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主体,主要负责政府经营性资产、股权性投资、重点项目资金、国债资金以及投入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性资金等资产和资金的整合、管理及使用,储备土地并进行整理及运营,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投融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及相关特许经营权等,为全市重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融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平台公司,整合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市政公用设施资产以及经营性城市公用资产,从事城市公共事业的筹资、投资、建设、管理和营运,储备土地并进行整理及运营,搭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平台,主要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水系建设平台公司,主要负责运营水利资产,开发建设水利项目,为水利工程建设及产业进行投融资;交通设施建设平台公司,主要从事高速公路和一般干线收费公路、场站的建设和经营,以及按市场机制模式运作的交通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市外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城镇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融资、投资、组织建设、经营管理,其所属地方净收益用于我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金或建设资金,为我市道路工程建设进行投融资。担保平台公司:适时组建或在现有担保公司基础上壮大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成立较大规模的专门担保机构,完善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增强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建立担保风险分担机制,推动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积极鼓励国有投融资公司及其他国有企业之间进行资产重组。某公司非主业资产符合另一公司主业发展需要的,双方可协商,通过收购、资产(股权)置换、互相持股、无偿划转等方式进行重组,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2、平台管理

(1)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和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与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相结合,把决策委员会依法选择经营者及经营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管理权限按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执行。研究制订决策委员会、主管部门、经理层工作规则,理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以经营业绩考核和年薪制为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国有投融资平台和企业负责人进行有效管理,进一步深化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逐步科学规范的经营效绩评价体系。按照有机统一、分类对待的总要求,准确、客观、科学地对经营者业绩作出评价,重视对企业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充分考虑平台承担政策性、公益性项目的因素,确保考核评价落到实处。

(3)人员身份

为将平台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矫正国企领导人及员工的短视行为,使其长期行为和利益与企业所有者利益休戚相关,引导其不但关心企业的现在,更关心企业的未来,建议将平台全部改制为企业,所有平台现有人员和到平台工作的人员改变原有身份,统一为企业身份。实行年薪制,适度提高基薪标准,积极探索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计划等有效的奖励措施,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国企经营者的活力和潜能。

3、财务管理

平台所属行业和业务国家有统一财务制度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国家没有统一规定的,按上级同类机构财务制度执行;没有上级同类机构的,按市财政部门认可的财务制度执行。

(四)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篇6

关键词:政府投融资 平台公司 规范发展 风险管控

地方投融资平台是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的一个主要工具,是地方政府与民间、社会资本合作的主要方式。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为我国地方建设举债融资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特别是以危机为机遇,积极推动和引导了地方建设举债融资,成功地把这种潜在可能转变成为现实需求,并初步形成了以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融资平台为主的两大地方建设举债融资支架。作为我国中部振兴的主要力量,HN省在投融资平台建设、运行和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面临规范发展与风险管控的需要。因此,选择HN省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设与风险管理为研究内容,对政府尽快出台并完善相关的规定与措施,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理论分析与发展现状

地方政府投融资是现代公共财政制度体系中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对于一个国家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改进代际均等和地方治理等有积极意义。地方政府投融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投资领域选择、地方政府融资渠道选择、债务融资模式选择等。地方投融资平台效率分析事关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与地方政府、资本市场的联系与定位。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管控的目标是基于平台公司多元产权契约,形成多元主体制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尽管起步晚,但其近几年的发展迅速。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超乎寻常的发展。2010年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意识到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可能隐含的债务风险,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整顿管理。

二、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模式特征与潜在风险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显著特征是其融资模式单一,即没有针对不同属性的投资项目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导致对银行信贷的过分依赖,风险过于集中。需要结合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及银行资金等各类出资者的特点,优化出资结构及比例,构建资金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包括:发展速度与我国财政体制、市场发育相脱离;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管理缺位等等。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由于融资平台自身的经营管理及其与融资平台建设紧密相关的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存在的严重的经营管理问题,使地方融资平台所面临的风险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相互传导甚至出现恶性循环彼此加剧的局面,从而导致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

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是双刃剑。尤其是不良的融资平台发展会将地方融资平台作为载体,吸附各种风险后,通过融资平台转移到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甚至威胁到整个国家的财政安全。同时,地方融资平台所产生的大量借贷,可通过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传导到整个金融市场,构成全国范围的金融危机。

三、HN省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组建与运作

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资的带动下,地方政府有效缓解了财力不足、建设资金短缺的发展“瓶颈”。作为我国中部振兴的主要力量,HN省在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运行和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逐渐形成了“HN特色”的“金融控股模式”。但是,在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HN省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风险控制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HN省级政府投融资公司共有十家,包括交投集团、投资集团、铁司、航司、国控公司、文司、水司、农开公司、担保集团、豫资公司(HN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主要省级政府投融资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虽然这些投融资平台公司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遍存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公共管理、行业管理与出资人监管不分)的问题,注册资本不到位、投融资功能发挥不足、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运营效率欠佳等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不仅影响平台公司市场主体地位和投融资主体地位的发挥,制约公司市场化改革发展方向,而且还会影响国有“四资”的统筹运作,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HN省级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对策

当前HN省正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各级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功能作用,对于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根据省级政府投融资公司运行现状,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做法,提出以下风险管控措施。

(一)优化平台公司服务环境,促使其投融资活动健康发展

HN省级政府投融资公司,大多是近期成立的新企业,处于起步创业阶段,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优化企业环境,提供更多的服务,给予大力的支持。一是金融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牵线搭桥,沟通协调,为平台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持续降低平台公司融资成本。二是财政部门要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切实保证财政注入的资本金按期按批次足额到位,为平台公司投融资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三是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更多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对其进行必要扶持,不断增强平台公司的资金实力,提高风险防范和赢利能力,保障政府投融资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二)督促注册资本尽快到位,着力盘活存量资产

HN省级投融资平台公司存在注册资本不到位问题,这对公司融资投资活动及其业务发展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尽快督促注册资本到位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这些投融资平台公司要筛选优质项目,以项目发展前景和良好回报吸引、调动出资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督促投资者以大局为重,按照省政府的批复,积极履行出资人的责任,确保出资尽快到位。同时,要着力盘活现有资产,将现有资产做优做大,进一步增强融资平台的实力,提升其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作用。

(三)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既着眼于HN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体现政府意图,完成政府投融资任务,又要按照市场规律的内在要求规范投融资行为,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控制投资风险,提高投融资效益,实现国有“四资”滚动发展。二是处理好资产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省级投融资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有监管责任。建议按照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进一步理顺资产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相互支持、相辅相成、分工合作的良好格局,构建有利于投融资公司有效发挥投融资功能的体制机制。

(四)统筹“四资”运作,构建以大国资为导向的资本运营机制

建立国资委、投融资公司、项目三级资本运营架构,在“大国资”的框架下,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统筹运作,发挥资本的集聚效应,高质量完成政府交办的投融资任务。同时,加大投融资公司的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不断做强做优投融资平台公司。

(五)创新融资管理,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创新投融资手段,加大直接融资力度,通过信贷融资、债券融资、股市融资、信托融资等途径多渠道融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广泛吸引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投融资项目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市场化手段,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筹集建设资金,实现互利共赢。

(六)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首先,按照《公司法》要求,尽快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合理构建内部组织架构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扁平化管理结构,强化集团管控和对标管理,推进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制衡机制,也能够保证企业融资和投资等重大决策科学规范有序的进行。其次,要制定和尽快审批公司章程,出台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投融资平台良性运作创造制度性条件。再次,积极深化投融资公司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在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内生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丽虹.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管理的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4).

[2]吴东晖.投融资平台融资风险分析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2(12).

[3]文照明.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3(1).

[4]许发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交通财会,2012(4).

篇7

[关键词] 投融资平台;投融资公司;债务风险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为此,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依托原有城投公司,打造出新形势下统一的新型投融资平台。

近年来秦皇岛市投融资体系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市政府通过采取成立城投公司、建立“政、银、企”沟通对接机制、建设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以及整合全市担保资源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缓解了秦皇岛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所出现的资金“瓶颈”问题,在为秦皇岛市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的投融资机制与秦皇岛市整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仍还存在直接融资比例低,投融资平台小、渠道窄,政府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不明显,已有资源、资金、资产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

一、秦皇岛市投融资总体概况

(一)秦皇岛市投融资体制

2009年11月秦皇岛成立“秦皇岛市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对全市投融资工作进行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成员为市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环境保护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监察局、审计局、金融办等部门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财政局,市财政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秦皇岛市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管理各投融资平台,财政部门负责财务监督,审计部门负责审计监督,监察部门负责责任监督。

(二)秦皇岛市投融资平台

目前秦皇岛共有4家投融资公司:一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该公司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为主,由城乡建设局牵头组建,市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二是建设投资公司,该公司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投融资为主,重点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和国家立项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由市发改委牵头组建,市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国债资金和财政资金注入资本金,获取的经营和资产收益作为资本金再投入,代表政府出资,参与重大建设项目出资入股;三是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该公司以财政投资的公益性项目投融资为主,重点是行政机关和文化、教育、广播、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基本建设项目,由财政局牵头组建,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教育、卫生系统除外)划拨过户该公司,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四是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储备中心以土地收购储备和一级开发为主,同时为其他投融资平台提供土地资源,实现资源转化,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组建,以政府投入作为资本金,集中使用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加强土地前期开发和储备管理,确保土地有效增值。还有3家投融资公司正在建设中:一是旅游开发建设公司,由旅游局牵头,整合旅游资源和资产,搭建旅游设施建设及产业开发项目投融资平台;二是北戴河新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北戴河新区管委会牵头建立;三是****公司,由城乡建设局牵头,规范其运行管理。同时《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规范投融资管理的实施意见》还指出,可根据发展需要,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

二、秦皇岛市投融资平台问题分析

(一)投融资公司规模小,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目前成立的4个投融资平台资产规模都很小,注册资金少,政府基本上以资产注入,资金投入很少,运作主体分散,难以承接大型项目的投资建造,所发挥的投融资能力和经营实力都有限。从目前的经营管理情况看,现有的投融资公司资产运营能力低,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二)条块分割严重

目前现有的4家投融资公司及正在建设中的3家投融资公司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投资项目按所属部门的管辖范围进行条块分割。从秦皇岛市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亦可以看出,投融资平台涉及不同部门利益,投资公司在选项目、做决策时很容易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争项目、争利益的现象,造成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和存量资产闲置。

(三)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大

各投融资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了70%,这种高资产负债率一方面使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财务费用,另一方面投融资平台绝大部分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投资收益率低,当投资收益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投融资平台不得不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导致风险进一步扩大,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偿还困难时,将有可能导致财务危机。

(四)融资渠道单一,后续融资压力大

秦皇岛4家投融资公司建设资金融资主要来源于国内银行贷款、上级投资补助等,在发行债券、包装上市、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仍是空白,虽然政府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并着力支持该类融资途径,但受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和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约束,该类融资比重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有较大提高。

未来秦皇岛市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规模基础建设引致巨大的资金需求,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承受能力,融资压力可想而知。对秦皇岛市来说,如果在投融资机制上未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要完成如此巨大的融资任务难度很大。

三、构建高效的秦皇岛投融资平台

(一)借鉴成功经验,搭建投融资大平台

根据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和我市具体情况,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实力雄厚的投融资运作平台。如河南省整合政府资源,搭建投融资大平台,成立河南省投资集团,该集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经营省政府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是省政府的投融资主体,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集团本部总资产220亿元,合并报表总资产504亿元,集团作为大型投融资平台和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有效壮大了政府的投融资能力和对经济的影响力。

秦皇岛应整合现有4家和正在建设的3家投融资公司,成立秦皇岛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具体组建方式可采取控股合并,保持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资产、债权债务不变,以各平台公司全部资产组建成立秦皇岛投资集团,原平台公司成为集团子公司,投融资职能作适当调整,避免处理债权债务的繁杂手续和由于利益重新分割带来的改革阻力。集团负责开展城市、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隶属市政府直接管理,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管理,解决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降低融资成本。

(二)拓宽投融资来源渠道和方式,实现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

鉴于目前秦皇岛市各投融资公司存在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笔者建议秦皇岛市建立初期投融资平台时,可以利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入股,即采用一种PPP(政府—私人—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地方政府掌控的大量公共资源基础,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的一种方式。现有的BT(建设—转让)、BOT(建设—运营—转让)、TOT (转让—运营—转让)、BLT(建设—租赁—移交)模式应继续发扬光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待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之后,再通过上市进行直接融资,从而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可持续性。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进行融资。目前北京国管中心已经成功发行150亿元企业债券和两期共200亿元中期票据,融资期限分为3年、5年、7年和10年不等,融资成本低于同期银行贷款2个百分点左右,为后续北京市各区的投融资平台有效融资探索出良好的途径。 转贴于

(三) 完善出资人制度,明确产权关系

目前各投融资公司还没有完全脱离政府部门,条块分割严重,难以形成完整的出资人制度,难以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因此,在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过程中,完善出资人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完善出资人制度,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使得资本层面摆脱条块分割,真正实现行政与资本分离。

(四)完善投融资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债务风险

从全国情况来看,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不透明,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贷款,债务管理也分布于不同的部门,造成地方政府不清楚不同层次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和担保状况,极易形成政府债务风险。秦皇岛市亦是如此,各投融资公司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债务游离于财政预算系统之外,且各投融资公司负债比例很高,债务风险不言而喻。政府应出台相关措施,完善投融资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政府应建立一套风险控制模型。根据秦皇岛市经济增长目标、可支配财力,按照负债率和债务率风险区间测算政府可承担的融资额度,对本市政府债务实行预警机制,在加大融资力度的同时,根据政府债务余额的多少,实行动态管理,保证政府债务总额控制在可承受风险以内。

其次,建立投融资偿债保障机制。为强化投融资主体的偿债责任,确保债务的到期归还,应建立投融资偿债保障机制。各投融资公司将财政资金、土地出让收益、资产转让收益和其他经营开发性收益的一定比例上交财政作为偿债基金,财政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管,专款专用,确保借得来、还得起,促使投融资公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全国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秦皇岛市政府应抓住机遇,严控风险,理顺投融资管理体制,为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创造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俊成.港区建设的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以广西钦州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09(3).

[2]唐真龙,陈羽.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凸显商业银行严控“政策性”贷款[N].上海证券报,2009-12-02.

[3]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开行湖北分行联合调研组.河南省搭建投融资大平台的做法与启示[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8(8).

[4]雷汉发.河北邯郸营造“绿色”投融资平台[N].经济日报,2009-12-10.

篇8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举办各项事业的巨大资金需求与地方财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而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具备举债权。基于双方面的压力,地方政府通过成立政府投融资平台来缓解政府投资缺口。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大肆举债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为应对此危机,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予了地方投融资平台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2010年6月,中央政府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清理规范地方已经设立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对于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信贷资产安全。2012年3月,中国银监会对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提出新要求,银行要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有效防范平台公司贷款风险。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况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债券、税费返还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地方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必要时辅以地方财政的变相担保或由地方政府作出承诺,以实现平台的对外融资,并将资金主要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用事业等领域。投融资平台包括各类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建设投资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以及行业性投资公司,如交通投资公司等。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债务性融资,主要有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银团贷款、国际金融机构及外国政府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债权融资计划和中期票据等。第二,权益性融资,主要有股票市场融资、公私合营融资及资产证券化融资。目前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对依靠资本市场进行权益性融资运用得较少。第三,通过设计信托产品、设立产业基金和融资租赁等方式向市场直接融资。

    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10.7万亿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14.376万亿元,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足30%。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部分平台运作机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约1734家融资平台公司出现亏损现象。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至今热度不减。截至2012年3月31日,国内共有399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开发行过企业债,累计融资6712.5亿元,创历史新高。目前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流动风险水平各不相同,安全系数最高的是地市级投融资平台,省级投融资平台则整体风险较高,部分平台短期内偿债压力较大。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流动比率远远高于速动比率,说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大部分流动资产主要是周转较慢的存货。2012年,国内银行获准对地方政府贷款(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滚转,将到期日延后四年,以此来化解当前地方融资平台巨大的还款压力。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及经济增长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负债规模增长过快、融资模式单一、资产经营水平不高、偿债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随着监管部门一年多来的大力整顿,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规模信贷扩张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其潜在的风险也在逐渐释放。

    首先,平台贷款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其政府财政实力较强且平台贷款的信贷风险低,对于这些地方平台贷款,只要采取适当管理措施就会规避风险。但是对于偏远或落后不发达地区来说,仅通过信用风险管理则无法化解风险,因为,对于这些地方政府来说,其平台不仅没有能力归还贷款,一些地方在贷款时就不打算归还贷款。

    其次,平台贷款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国内混乱的土地制度有关。因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核心是国家土地资源的资本化。我国实施的土地国家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前者出于公共利益可征用并可进行交易,后者则只能持有不可交易。地方政府就是利用国家土地可交易性质,把土地全民所有权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土地所有权。通过土地的资本化则使低成本获得的土地转变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工具或政府官员寻租空间。当前土地制度若不进行重大改革,会使无本生利的土地资本化过程继续下去。此外,平台贷款的风险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住房价格的周期性。

    四、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控制的应对策略

    (一)地方政府管理角度

    中央政府应对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彻底的清查与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方采取不同的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管理。

    应对地方政府和投融平台公司的举债行为进行总体规划,科学设计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方式、品种、年限和回报方式。此外,可建立一家大型的政策银行以专门处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将大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转移至一家大型政策银行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解决机构,使贷款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同时,从全口径的角度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界定和分类,加强债务考核与管理,提高平台公司举债的控制能力,促使其适度举债。

    (二)平台公司管理角度

    要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市场化的管理人才。同时充实平台公司,将经营性国有资产注入平台公司,充实信用资本,提高平台公司投融资能力。

篇9

关键词:地方政府 融资 贷款 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209-0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政府主导或绝对控制,主要业务是融入资金,其融资行为全部或部分由地方财政直接或间接承担偿债责任或提供担保,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准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扩大内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防范和化解平台贷款风险十分必要。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特点

1.平台经营模式具有筹资与资金使用两端分离的特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多采用筹资与资金使用两端分离的模式,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借款人只负责融资,地方政府项目的建设单位或主建单位才是资金使用方。信贷资金的借款方与使用方相分离,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虽是借款人,但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都不直接管理,项目的最终受益也不属于平台公司。

2.融资资金主要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业务范围主要是基础设施、城建开发和市政交通等,本身无收益或项目本身收益较少,无法覆盖贷款本息偿还的领域。

3.贷款无担保或担保方不能真正形成第二还款来源。平台公司贷款担保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贷款无任何担保或由同一政府部门下属的平台公司互相担保。二是贷款由政府部门承诺以各种权利设定质押,多与第一还款来源为同一资金来源,不能真正形成第二还款源。

4.还款来源呈现出“政府承诺”的特点。平台公司贷款在还款方式上有三种情况:一是项目本身无任何收益来源,由政府承诺还款;二是项目本身有部分收益,不足以覆盖全部还款来源;三是项目自身有收益作为还款来源,这类项目大部分由政府另行提供担保。

5.承贷主体未来偿贷能力不确定,代偿性风险很高。融资平台公司往往由政府、财政、人大等提供担保,地方政府通过人大预算,财政支出中安排资金偿还贷款,并给银行出具承诺函,还款来源完全取决于地方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的可支配收入,许多收益权质押更多地体现在形式上。

6.参与主体广泛,贷款担保方式多样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由省、市、县三级及辖内开发区管委会所设立。包括国有独资或政府控股的综合开发投资公司市政建设公司、政府性项目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开发区管理公司等。各级融资平台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其中贷款担保方式多样化,主要有人大担保、政府担保、财政担保、政府相关部门担保和非政府担保。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潜在的信贷风险

1.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无法掌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实际情况。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具有浓厚的行政背景,建设项目及还款来源都由政府决定,银行很难全面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更无法准确把握政府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银行对平台公司还款能力预测,实际就是对地方政府财力的评估。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掌握地方政府的融资总规模、负债规模和财政收支。难以真实全面评估地方政府还款能力,对项目贷款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资金的管控难度较大。

2.借款人与资金使用者相脱离,加大银行贷后管理及资金监测的难度。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法律上的借款人是平台公司。但其对建设项目及资金运用并不实施管理,资金的使用者是项目建设单位,贷款资金实际上脱离借款人的监控。这种借款人与资金使用者相脱离的情况,也加大了银行贷后管理难度。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面临较大政策性风险。虽然大多数地方政府承诺将年度财政预算资金作为平台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并以储备土地使用权及部分国有资产作为担保抵押,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政策性较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土地管理政策、政府财力等因素影响较大,一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生变化,银行贷款将面临较大政策性风险。

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期限的相对集中,加大银行信用风险隐患。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集中于中长期贷款,故未来5~10年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面临集中还款的压力。

5.对承贷主体多头授信。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对同一平台公司的授信虽未超过本行最高授信额度,而银行对平台公司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不清楚,存在各银行总体授信额度超过地方政府承债能力的风险,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和困难。

6.融资平台项目贷款资本金难以真实反映。融资平台公司往往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建设,各项目资本金难以及时到位。平台公司在一个项目获得银行贷款后,将融入的资金作为另一个项目充当资本金,进行滚动开发。随着建设项目增多,项目配套资本金到位压力明显增大,可能存在平台公司为绕过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障碍,以种种途径套取银行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的行为,有的项目完全依赖银行信贷资金,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难以核实,这对银行的后续信贷管理将带来更多的风险隐患。

7.贷款担保存在法律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担保类贷款主要依靠人大担保、政府担保、政府相关部门担保,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具财政还款文件或承诺,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以将来财政收入作为担保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保证担保。这与国家《担保法》、《预算法》规定的“地方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不得对外提供担保”的要求相背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财政承诺的方式还款,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贷款担保存在法律风险。此外,从我国的行政体制来看,一届政府任期5年,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期限一般在5年以上,贷款还本付息压力通常将可能不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承担,存在潜在风险。

8.责任主体不明确,致使银行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平台公司贷款采用筹资与资金使用两端分离的模式,平台公司作为借款人只负责融资,政府项目的建设单位或主建单位才是资金使用方。信贷资金的借款方与使用方相分离,使融资平台充当政府“出纳”或“贷款中介”的职能,导致政府融资平台虽是借款人,但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都不直接管理,项目的最终受益也不属于平台公司,信贷资金支付后由政府部门实际控制和支配,贷款资金实际上脱离借款人监控,银行无法监控资金流向,加大了贷后管理难度,可能出现贷款无法按时偿还问题。

三、风险防范建议

管控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是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也是确保信贷资金高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举措,需要各方共同着力解决。

1.强化沟通,促进防范风险工作取得实效。银行机构加强与各级地

方政府的沟通,鉴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涉及面广、敏感度高,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赢得支持,共同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2.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全面、真实地了解地方政府举债能力,合理地确定政府贷款规模。在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的基础上,要针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特点,持续做好信贷管理工作,跟踪项目资金的用途、流向,做好现金流管理。此外,还要建立政府偿债资金专户,将政府偿债补贴资金定期划付到偿债资金账户,实现对政府偿债资金账户有效监控。

3.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牢把住三条红线不放松:即,严禁发放打捆贷款;不得与地方政府签署无特定项目的大额授信合作协议;对出资不实,治理架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运用制度不健全的融资平台,要严格限制贷款。对不符合国发[2010]19号文要求的,严禁新增贷款,并追加风险缓释措施或逐步收回贷款。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一是政府和银行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议采取政府投融资平席会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各级融资平台债务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相关信息;二是尽快将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相关信息纳入信用征信系统,加强银行间信息的沟通交流,对同一平台公司有多家银行授信的,要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互通信息,共同防范风险;三是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政府性融资贷款风险的监测、统计、分析,定期通报相关风险信息,及时作出风险提示。

5.健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授信业务制度。一是建立项目信贷制度。贷款的投放应与项目挂钩,以项目承建主体为对象发放贷款,并落实项目资本金标准及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等晟基本信贷条件;二是建立风险监测制度。密切监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资金使用和经营动态,确切掌握地方债务总量和财政收支结构变化;三是建立条线管理制度。各银行机构要根据区域、行业、项目的不同分布和发展状况,建立完善授权授信管理机制。

6.督促银行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银行应采取相应风险缓释措施,防范项目经营不利、偿债能力下降等风险,一是要求银行按照担保措施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部分项目要积极争取项目有效资产抵质押,增加有较强代偿能力的担保企业进行第三方担保;二是督促银行通过落实还款来源,如通过落实土地抵押、收费权质押、应收款项质押、地方优质国企保证、地方人大批准地方财政纳入预算以及地方提供专项政策安排或偿债基金等,加强还款约束;三是投资比较大的项目,应鼓励以银团贷款方式予以支持。加强银行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7.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切实防范新增风险。根据银监会颁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与《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加大对融资平台客户授信监管力度。将统一授信管理、风险限额管理、风险评价和贷款人受托支付管理等规制切实嵌入其授信制度及管理之中。要切实督促银行业机构加强对贷款的管理,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准确进行平台贷款风险分类,建立和完善台账统计制度,特别是贷款合同修订、押品补充、计提拔备、资本风险权重计算等规定要求要落实到位。要结合当地平台贷款的具体情况,在做好平台贷款清理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银监会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并开展对融资平台贷款的跟踪检查,有效化解平台贷款风险。

篇10

融资平台公司的雏形始于1998年的财政刺激,其中又以重庆摸索出的国有投资模式最为知名。2002年底,重庆市设立了投资平台公司,通过国债注入、规费注入、土地收益权注入、存量资产注入和税收返还等五大方式向八个投资集团注入700多亿元的资本金,以此为平台,先后获得银行2500多亿元授信额度和1000多亿元的实际贷款,主要用于重庆的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重庆近年来全部基础设施总投资额的75%,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重庆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这种模式被世界银行称为“重庆国有投资集团模式”。

在重庆模式的引领和示范下,各地纷纷设立自己的各类融资平台公司,积极从事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客观地说,截止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平台公司的融资规模尚属可控,相关的政府负债也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有一个数据表明,在2008年初,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的负债总计1万多亿元。融资平台真正遍地开花,从省会城市复制到地级市甚至区县一级,融资金额呈几何级数增加则是2009年以后的事。2009年一年,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我国实行了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项目审批和融资条件同时放松。就平台公司而言,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监会在2009年初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受此激励,外加各大银行事实上放松银根和贷款条件,全国范围内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陡增到3000多家(一说是8000多家),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公司,负债余额则从1万多亿元增加到6万亿元(也有人说是5万多亿元,还有人估计是11万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

地方政府缘何如此负债

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面临严峻的发展压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8年的45.7%,30年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93个百分点,特别是1996年~2008年,城市化率从30.5%提高到45.7%,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7个百分点。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以各种方式涌入城市,形成了对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巨大需求,地方政府必须对此作出回应。前几年甚嚣尘上的地方政府“经营城市”,其实即为一例。

现行财政与债务管理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面对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几乎每个地方政府都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约束。正常情况下,地方政府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在我国的特殊背景下,以基金、各类收费组成的非税收入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即使如此,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依赖常规性的收入来支撑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我国也不例外。这种情况下,理性的选择自然是对外借债。但与此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债券,这必然从体制上迫使地方政府另寻出路。

因此,从这两个意义上讲,地方政府通过筹建融资平台公司以达到融资和市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也可以说是地方政府在现行体制条件下一种天才性的创造。

事实上,融资平台成立之初,有较好的风险防范机制(如重庆模式下的“三不原则”、“三大平衡”和“三大方式”),加上银行本身的风险防控体系,平台公司运转正常、宏观经济背景向好、资金链不突然中断等的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涉及平台公司、地方财政、金融部门以致于普通储户的连环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导致融资平台公司从风险可控到风险显著增加的“质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008下半年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放松了的项目审查、贷款审查是平台公司贷款急速增加的背景条件这一年,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仅拿出1.8万亿元,另外的3.2万亿元要由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当时,地方政府甚至响亮地喊出了18万亿元的投资盘子),地方政府的项目建设压力和速度陡然提高,贷款欲望倍增。与此同时,整个银行体系也放松银根和贷款条件,平台公司获得贷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成倍放大。

地方政府的深度介入众所周知,各类融资平台公司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负债就是政府负债。事实上,各类平台公司从一开始就是地方政府借以融资的工具和载体。一方面,平台公司本身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设立的,资本金主要由政府注入,运营范围由政府指定;另一方面,平台公司的贷款、还款均是在政府担保下进行,贷款资金的流向、相关项目建设等等,都是由政府决定,甚至当某些融资平台得不到大银行贷款支持时,地方政府就转向自己可以控制的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抽取贷款资源。

银行自身逐利动机下的风险防控松懈以及近期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渐失信心多年以来,各大银行一直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视为“肥肉”,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最初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某项收费权等作为贷款抵押,但后来就有所放松,普遍接受由地方人大、政府出具的所谓“担保函”。同时,对地方政府授意下的平台公司套取信贷资金、改变贷款用途、不提供详细清楚的财务信息等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预期之上(又特别基于高房价后的高地价以及地方政府的高收入预期)。但去年以来房价一再攀高、社会各界呼吁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声浪提高,在此背景下,银行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信心发生动摇。

各类融资平台公司良莠不齐,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各类违规操作时有所闻早期设立的各类城司,运作较为规范。但近年来,各地、各类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其中相当部分缺乏足够的资本金,资产负债率过高(60%-80%之间),管理人才不足,有时连项目也是临时拼凑而成,自然蕴藏巨大风险。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巨额负债可能产生的危害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万众关注的政府融资平台巨额负债问题,有其深刻的原因,既是多主体(政府、银行、企业)联手运作、共同参与的结果,也与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

必须明确,从整体上讲,当前巨大的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要转化成现实的风险,还有一个过程和一系列复杂的条件。但无论如何,一旦地方政府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巨额负债就会转化成巨大风险并波及金融体系和财政体系。据媒体报道,目前各类融资平台公司高达6万亿元的负债中80%为银行贷款,一旦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吃紧,平台公司不能如期偿还贷款,其中的相当部分就会转化为银行的呆坏账,进而影响到整体银行体系的盈利与健康状况。反过来,一旦银行嗅到风险或迫于上级要求,开始收紧新增贷款,催还到期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地方政府马上会就面临严峻的还款压力。对于那些有所积蓄、财力丰沛、经济增长预期尚可的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还款、展期、续约等一系列方式渡过还款高峰,但对于那些本身并无多大增长实力、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一旦宏观政策收紧、银行收缩贷款,就会马上面临还款压力,地方财政将全面吃紧。

更重要的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所有地方政府的问题事实上也是中央政府的问题,所有地方政府的负债最后都是中央政府的负债,中央财政承担着“兜底”责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大的风险在于道德风险,即银行、地方政府“倒逼”中央财政为地方政府不加约束的融资,为银行放松监管、一心逐利承担最后的责任。

进一步地,在这一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地方政府已启动的项目因资金跟不上停工而造成的欠薪、失业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总之,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问题涉及到地方政府、银行、中央政府和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利益相关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确需要在还没有变得不可收拾之前,提前采取措施,化解问题,消弥危机于无形之中。

几点应对思路

对于当前万众瞩目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问题,我认为一方面要充分估计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损失;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必须理性处置、审慎决策,切莫“墙倒众人推”,人为地将那些潜在、隐性的、或有的风险变成了即期的、确定的风险,以致伤及整个经济体的健康。具体如下:

当务之急是由金融部门启动,摸清贷款平台公司的家底、资产负债、项目运行管理情况等,以利分类处理近期央行这方面已有所动作,政府融资平台的清查工作已被列为地方银监局今年的首要工作任务,各大银行也正在紧急清查相关的贷款状况。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融资平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那些项目经营正常、有明确偿还能力的贷款,勿须太大担忧,宜将主要关注点集中于两类:一类是以土地为抵押的借款,另一类是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而由地方政府以信用、担保函、未有具体名目的未来财政收入为空头担保的贷款,对于这两类,银行应当严密监控,敦促地方政府明确还款来源,及时提供财务信息,同时内部要足额计提坏账准备金。

迅速启动地方政府的债务整理工作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全面清理现有融资平台的债务状况并按项目进行分级,将重点放在那些项目不尽真实,偿还有问题的项目上,从地方财政综合统筹的角度,提出合适的债务整理方案,力争以盈补亏,化解风险。据我们了解,部分城市政府还是做了一些未雨绸缪的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保有着近年的财政盈余,以备包括偿债在内的不时之需。现在需要做的是将这部分隐形偿债资金亮明身份,正式、公开地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并向社会公告以强化各方面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中止某些可以适当收缩的支出项目,调入部分预算调剂金、长期国债资金、本级财政盈余等注入偿债基金,争取滚动几年,逐渐积累还债能力。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融资平台设立、运行中出现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对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平台公司、无项目贷款、挪用信贷资金等情况要严肃查处,切实控制新增债务(据悉,国家审计署已将政府债务的清查情况列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