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

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儿童思维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认为7~12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所谓具体运算阶段,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意思。

儿童在入学以后由于教学上向他们提出这些新的要求,就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第一,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儿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第二,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低年级儿童虽然已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这是由于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是和内部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教师指导儿童逐步从大声思维(讨论)不断向无声思维过渡的时候,儿童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讨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第三,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但是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感到很大的困难。又如,儿童已能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

第四,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的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当然,其中也有可变性。如果教育适当,关键年龄可能提前,有的教育性实验报告就指出,这个“关键年龄”可以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反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发生。

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言语,特别是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当然,教学和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的、简单的,从掌握言语和经验到思维发展是有一个量变质变过程的,而且这个量变质变过程又常常会由于学科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儿童学习方法和个人特点的不同而不同。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呢?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展开探究。

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沿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数学本身就是建立在逻辑判断基础之上的学科。小学数学充满了简单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和过渡。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在小学阶段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在小学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意味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是要以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开展,要使这项任务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过程本身不只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展开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也是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不能把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与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割裂开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的时候,必须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同时教师要清楚组织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有意训练培养形成的。教师在有意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

小学阶段不同年级担负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侧重点是不同的。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和抽象能力,比如:认识物体、认识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中高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综合能力。比如:形成数的概念,理解运算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组织教学,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每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

要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针对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要有所体现。比如: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而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结论。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小学数学的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要体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各类知识的教学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对于数学概念来说,数学概念要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要求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练习题和考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3

冯丽亚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江苏  常州  213100)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高中学生因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已影响到阅读与表达的质量,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一、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关键词: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语言理解

目前上海正使用的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的三种语文教材中,只有一期课改的S版教材编排了十九项逻辑知识要点,虽略嫌简单,但为能在高中语文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训练提供了方便。我们在使用的一期课改H版语文教材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意将分散在S版语文教材各册中的十九项逻辑知识要点汇集起来,作为逻辑思维训练的教材印发给学生,通过专门安排课时教授和日常授课时的补充,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一、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汉代扬雄,因著文章垂世,而不善说话;唐朝李善,以讲《文选》留名,却不擅作文。他们或许已掌握有关知识,但肯定缺乏相应的训练,以至说写不能两全,造成缺憾。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似乎是两码事,实际都是将语言组织起来表达思想感情。语言是按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要能说会写,就操作层面而言,除了语言学方面的技能外,就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方面的能力,主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知识在语言的表达中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记叙性文章的写作,着重记叙人物的命运、事情的过程,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重在剖析事理、说明情况,主要运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有说服力。无论是记叙文或论说文,都应有明确的主旨,并围绕主旨组织材料由词生句,积句成篇,做到脉络分明,语意清晰,令人看得明白。审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环节。命题作文的题目如果是概念性的,那么概念要确定,不能违反同一律。我们从逻辑角度专门对审题进行了探讨。

立意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立意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读者便是主旨,虽然这两者不尽然一致,这里且不作探讨。立意(有的题目就体现了立意)往往是判断,不完整的推理不多。记叙性文章即使是主题先行,有时也会看不出所立之“意”是否违反逻辑,因为这类文章意在写个别的人、偶然的事,只要作者不出来说理或说理概括得正确即可。但学生常在升华主题的习惯驱使下,学《伊索寓言》做法,为自己的记叙内容说理,弄不好会出逻辑问题。议论性文章任务就是说理的,出逻辑问题的情况要多。如将 “勤奋出天才”作为文章的“意”。根据逻辑判断原理,“勤奋”是“天才”的必要条件,但一些学生常会误将“勤奋”当作“天才”的充分条件,甚至当作充要条件。那么,许多“勤奋”者而不能成为“天才”,便无法作解释了。在这样的虚假的违反逻辑的说理中,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勤奋”的真正涵义,一方面会滋长了说假话的习惯,一方面会形成放弃“勤奋”的意念。在立意上有这样的问题,在文章的行文时也有这样问题。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大量类似问题,S版语文教材的逻辑知识没有涉及充分、必要和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在数学中作为数理逻辑学生曾学到过,却无法移用到语文学习中来,我们在作文讲评中数次作了这方面的讲解和分析。

议论文的归纳和演绎两种论证方法就是两种逻辑推理形式。在实践中,完全归纳法很少用,在议论文的论证时更少用,而经常用的是简单枚举推理。但运用枚举归纳如果选用材料不妥,极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蛮横之理。因此,在材料准备上要选择各类有代表性的尽可能多的材料,然后再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几个材料进入文章。演绎推理在使用时,最多的是三段论。学生在学过三段论知识后,深有感触地认为,原来我们经常在使用三段论。事实上,无论是学过还是没学过逻辑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三段论说理,只是更多用的是省略形式。懂得三段论概念、公理、规则和规则可以更自觉地掌握说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二、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读《孟子》会被其雄辩所折服,孟轲生活在战国时代,逻辑学还没成为一种系统的学问,但用形式逻辑知识分析,正是其逻辑思维的语言体现了强大的论辩力。无论是议论性、说明性还是记叙性文章,要真正读懂,不仅需要语言学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逻辑知识。

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研究 启发式教学

只要牢牢把握这三大环节,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不成难题。

1 统筹全局,环环相扣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数学的抽象性更高,而且数学中,集中了大量的公理、定理、公式等,学生如果没有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很容易产生知识混淆,也会觉得数学学习很枯燥、乏味。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比大多数学科都要强,数学知识的相互衔接上,也比其他科目的知识衔接得紧密,学习数学是不能够脱离数学的系统性要求的,而数学的系统性表现于它必须严格按照教材知识的衔接顺序来进行,新的知识往往建立于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要求新旧知识要连接起来。因此,教学过程中,做到统筹全局、环环相扣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在统筹全部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的知识衔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地思考和解答一个数学问题。

2 教师重在引导,采用启发式教学

限制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旦教师采用了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方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就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2.1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时,教师要避免“手把手”式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引导,并且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只做学习的引导者,而不做真正的解题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给出大概的解题步骤,具体的解题计算应该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启发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

2.2 重视理解和解题过程而不是结论。在学习数学时,要忌讳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应该为了理解而解题。解答一个数学题目,不能只重视结论,而是应该重视解题的过程,在解题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题目的含义和思想,然后学会旁敲侧击和灵活运用。只有理解解题过程,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一个类型的题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加深对该类型题目的印象。从而掌握这种类型的题目。掌握数学解题过程而非结论对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是关键的,只有加深对过程的理解,学生才能够触类旁通,从一个题目中联想到一个类型的题目。

2.3 引导学生“学会”为主,“学多”为辅。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这样那样的知识,知识并非掌握越多越好。“学会”才是最关键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首先是要“学会”,然后有能力的才去“学多”。要基于“学会”的基础之上,学生才有兴趣去学习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善于启发学生去分析和推理,形成发散的思维模式,并且分层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根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会数学,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合理管理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计划,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下,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学习更多的拓展知识。

3 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初中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尽快形成数学逻辑思维,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靠教师的栽培和训练,这种培养和训练应该要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概念知识的讲解上要进行培养,而且在平时的做练习,甚至考试等也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3.1 明确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初一开始培养起,从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这门课时,就要有意识性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另外,要注意,从初一年级开始抓起,也要持久地贯彻到初三年级。并且初一、二、三年级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应该要针对三个年级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篇5

关键词:数学能力;逻辑思维;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的优化制控与调节,是大幅度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入门、证题,同时还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一、克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只注重记忆结论,解题时硬套模式,这样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这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思维定势,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切忌把数学学习降低为对类型、套解法的过程,切忌用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取代对定理例题的理解。例如绝对值概念的建立,要通过实数和数轴的定性来建立起“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的概念。又要通过非负数来定量地认识“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接着再用算术平方根定量的认识绝对值的代数表示,即:

这样的认识过程,体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提示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又如,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对分解因式解方程很熟练,但往往都是仿照教师讲的一种程序式解法,没有意识到这种解法本身的意义是降次,即把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这一实质性的规律,因为抓住降次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更重要的要为以后学习高次方程的解法打下伏笔。从上面解法的过程中可知,教师要启发学生变被动地记忆结论为去主动地揭示方法的思考过程,这有利于掌握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不断开阔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人皆有之,它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比较片面,思路狭窄、呆板等方面。在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的思维定势较为严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总是打不开思维的闸门,这阻碍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多问善问,因为问题是逻辑思维的出发点,无论是学生的设问还是教师的提问都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特别在解题训练中进行一题多问,可以训练学生的探索性、求异性,这对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讨论所表示的曲线,指出曲线的特征,并画出略图。就参数k的不同取值进行讨论,这本身就含有多个问题,事实上,字母讨论题是训练思维机智的好题材。

解析:根据二次项系数可进行如下分类讨论

(1)当时,原方程变为

(1)

此方程表示中心在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当,它所表示圆心在(-1,0)半径为1的圆。

(2)当时,类似可得中心在实轴为x轴的双曲线。

(3)当,原方程变形为:,此方程表示定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轴,开口向左的抛物线。

(4)当,原方程变为:它表示y轴所在直线。

(5)当时,,

此时方程(1)表示中心在,焦点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的椭圆,当时方程(1)表示圆心为(-1,0),半径为1的圆。

一题多问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灵活思维,促使他们克服了思维定势,向多向思维发展,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对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克服学生消极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尽管我们承认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但问题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偏好弃差的导向,就会从小抑制学生的主观努力,不可否认,学困生也有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佼佼者。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充满信心,使其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与必胜的信念在数学领域中进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克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心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因而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就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只要积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探索,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长明,王之涣.初等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篇6

中学生数学学习逻辑思维能力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因此,尤其是面临中考的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得到相应的重视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例如教学科学记数法时,可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10的n次方中n的关系,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小数点移动的位数正好是n的绝对值,应该向前移n为正,向后移n为负。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

第二,指导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发散,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中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我们要挖掘这种因素,沟通他们的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识同化到旧知识,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

第三,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和出现的题型的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如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将方程的所有知识系统梳理分类,在学生头脑中有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

二、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第一,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面对各种题型游刃有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某一道题。

第二,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逻辑 勤学多练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44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力的场地。如何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愈来愈受到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我结合教学体会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相结合,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创设情景,为学生的想象提供根据;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引发思维,将学生的想法拓展开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所提供的素材和资源,善于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知识和思维的最近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得学生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去探讨和研究,从而主动的把知识熔入自己的思维进行提炼,激发思维潜能,有效地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意向品质逐步得到培养。

二、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教学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所触到的是一些看似确定无疑、不存在任何矛盾的“客观真理”,那么学生在经历了教育过程后,也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结论,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帮助。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教师应先简单向学生介绍相关公式,其次通过例证,让学生经历公式及定理的推理过程,进而了解知识的形成,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三、注重学生演绎推理的训练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综合法和分析法,加强学生的推理论证训练,通过几何教学把学生引入逻辑推理的王国。

教师应狠抓几何语言训练,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几何常用语,如“线段AB”、“AB∥CD”、“直线ABCD于O点”……逐字逐句的训练,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记忆,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规范几何语言的书写;要求学生由基本语句画出图形,把语句和图形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熟记语句,如“画直线AC”、作∠ABC的角平分线,延长线段AB到D使BD=AB等;引导学生将定义、定理等画出图形,把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图形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也为文字证明打下基础。

通过直线、射线、线段、角几部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要求学生在弄清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图形直观能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如“对顶角是相等的角”、“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等等。例如讲直线这一概念时,问:你能画一条完整的直线吗?学生感到问题提的新鲜,谁不会画直线呢!有些莫名其妙,教师指出:一个人从出生记事之日起,一直到老为止也画不了一条完整的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正因为画不了一条完整的直线,才用画直线上的一段来表示直线,但决不止这么长!这样学生在开头对直线就建立了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印象。又如在学过“角的概念”后,可让学生回答: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这能使掌握线与角、角与角的联系和区别的同时,熟悉推理谁论证的日常用语,逐步养成科学判断的习惯.

通过定义、定理、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几部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论证的能力。做法是:

1.引导学生正确地辨别条件和结论,分步写好证明过程,让学生的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强调推理论证中的每一对“、”都言必有据,要学生背记一些证明的“范句”,熟悉一些“范例”,做到既掌握证明方法步骤和书写格式,也努力弄清证题的来龙去脉和编写意图。

2.让学生论证一些写好了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证明题,先是一两步推理,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主要是模仿证明。

3.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并自己画出图形来证明,每一步都得注明理由。

4.通过例题、练习向学生总结出推理的规律,简单概括为“从题设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用分析的方法寻求推理的途径,用综合的方法写出证明过程。”

通过全等三角形以后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较复杂证明题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题中的每个条件,包括求证的内容,要一个一个地思考,按照定义、公理或定理把已知条件一步步推理,得出新的条件,延伸出尽可能多的条件,避免忽视有些较难找的条件,同时不要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比如图形中的“对顶角”、“三角形内角和”、“公共边”、“公共角”等。

四、勤学多练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

篇8

【关键词】 初中几何;教学水平;研究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初中几何知识的学习也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内容也逐渐得到丰富. 而几何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几何知识的难易程度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因此,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几何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一、了解初中几何数学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初中几何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而几何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条件、有根据和有步骤的思维方式,同时借助一定的概念或推理等进行的思考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几何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这主要是因为结合知识需要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组合,比如学生经常应用前面的图形知识,通过一定的推理得到相关的新图形或性质,也就是结论,这种逻辑关系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这一内容,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实施到几何教学中.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几何的兴趣

初中几何知识结构复杂多样,重点知识多且逻辑性又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 因此,只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在刚上课时,数学教师要重视几何的开场白,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几何课时,求解圆心的题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圆形的实物来给学生做演示,让学生来求解圆心,若不会做,便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初中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其次,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而提高初中几何教学水平. 生活中处处是几何,如桥梁、房屋等,只有让学生明确这一点,才能使学生了解几何知识的广阔无边,了解几何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扮演着哪些角色,这样才能让他们主动探求几何知识,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使初中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再次,积极组织交际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交际性活动能够使学生学习初中几何的创造性得到完全发挥,去除机械或呆板的现象,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比如,当教师组织一项活动或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可以自由分小组进行讨论,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即可,不能立即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最后,要学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器材,这些器材可以把抽象的几何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初中几何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思维的严密性保证了思维的准确而缜密. 因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首先是要将几何概念向学生讲解清楚. 其次要明确逻辑结构关系. 第三是要对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类总结. 第四是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求学生所做的几何证明有据可依,同时注意解题过程的严密性和条理性,避免逻辑混乱的现象出现. 第五要逐渐让学生学会公理化思想进行思考问题.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主要是指在大脑的思维活动中,对事物的第一反应速度. 比如,学生在做一道几何题时,是否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出答案,所需时间越短,证明学生的思维敏捷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首先是积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加强问题猜想的练习. 其次对于同一种几何题型要勤加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策略. 再次是针对部分几何问题采用多变式训练法,加强学生对于几何重点知识的训练. 最后是培养学生总结方法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几何问题中总结解题规律,进而掌握方法.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善于运用几何抽象概念,其推理过程严谨,理解透彻. 如果一名学生的思维比较深刻,学生便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而掌握问题的规律. 比如,当一名学生完成几何问题后,便能够掌握类似题型的正确解法,从而举一反三.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通常情况下,思维的广阔性一般指大脑的思路较多,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 如果学生的思维广阔就能整体把握几何问题,还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进而拓展新思路,也就是同一道几何题有多种解题方法.

篇9

【关键词】 语言训练 科学训练 逻辑思维

一、重视认知过程教学,培养思维的有理性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只有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即认知)的过程,才能不断的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重视思维过程教学,从教学法方面讲,我努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32-8=,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直观想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32根小棒中拿去8根,还剩下几根?怎样拿法?2根减去8根不够减怎么办?学生的拿法:第一种打开1捆和2根合起来成12根,再拿8根,剩下24根;第二种,打开一捆(10根),拿去8根,剩下2根和原来的22根合起来,共剩下24根。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认识,在直观形象(摆学具)中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样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感觉器官,让儿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重视思维过程,从内容上讲,我坚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准备题的教学,为获取新知识搭桥、铺路。二是注重弄清算理。三是注重数量关系分析。

二、重视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自觉的思维

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思维的自觉性,我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例如教学8+6=,教师要求学生边操作学具(小棒),边思考,边说“光想8加几得10,8+2得10,就把6分成2和4,8+2凑成10,10再加4得14.”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低年级学生自觉的思维。

三、重视科学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小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科学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方法。

1.重视练习设计,教给思维方法

要从小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注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我是从练习设计上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分析计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得数的变化特点,归纳出一般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速算,学生受到了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思维的敏捷性以思维的准确性为基础。因此先要求计算准确,以思维的正确为前提,即先练正确,后练速度。在摸清规律后进行速算是最科学、最准确的。

2.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向思维为基础,在低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入手。鼓励学生以变异的观点,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借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计算9+7,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一种,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再加6得16;第二种,把9分成3和6,3加上7得10,10再加6得16;第三种,因为7加上7得14,9比7多2,所以9加上7的得16;第四种,因为9加上9得18,7比9少2,所以9加上7得16。再如计算51-8,启发学生说出多种解法思路:第一种,11-8+40=43(把51分解成11和40进行口算);第二种,10-8+41=43(把51分解成10和41进行口算);第三种,50-8+1=43(把51分解成50和1进行口算);第四种,51-10+2=43(减8个位数不够减,向十位退1就是51-10=41,因为原题目是减8,现减去10,多减2,所以加上2就是41+2=43)。这是“退一加补”,思路清晰、简便。易掌握。经比较,第四种口算法较好。这样,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灵活地选择信息,灵活选用解题方法。

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时一事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实现的过程。只有始终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才会有发展和提高。在低年级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者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全面考虑全书、各单元和每课时培养逻辑思维的目标,自然结合。还要注意不同课型的教法。只要方法适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意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开发儿童智力,将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能力;培养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高中物理课程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学习高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抽象理解能力。

一、高中物理课程概述

高中物理主要研究了力学、光学、电场磁场以及机械运动等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需要学生掌握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但是高中生的功课多、时间紧,再加上没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导致学生的高中物理成绩呈现下滑趋势。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解题

能力。

二、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

因为在解答高中物理题目时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所以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可以将物理定理、定律得到充分应用,学生在掌握这些定理、定律后,再根据逻辑思维分析解答物理题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是提高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学生在熟练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后,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首先需要学生对物理题目进行认真分析,通过题目给定的条件进行画图。常见的两种解题方法是解析法和综合法:解析法需要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利用公式进行解答;而综合法则需要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内容,列出方程,再对题目进行解答。

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同时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加强训练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物理思维,通过各个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