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常见病害

1.(1)发病原因病毒病指油菜在大田生长期,因带毒蚜虫等刺伤油菜叶面,病毒入侵叶片所引起黄斑、枯斑、花叶等症状的病害,其传毒媒介是蚜虫。一般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和杂草上越夏,秋季通过蚜虫传播至较油菜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大白菜、小白菜上,再传至油菜地。春季干燥少雨、气温高,利于蚜虫大发生和有翅蚜迁飞,易导致该病发生和流行。(2)防治方法加强传毒媒介蚜虫的防治,可选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灭蚜松1000~14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2.霜霉病一般年份发病率10%~30%,单株产量损失10%~40%。(1)发病原因油菜霜霉病属鞭毛南亚门真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萌发后侵染幼苗,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入侵叶、茎及角果,油菜进入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受时晴时雨天气的影响,油菜霜霉病也将严重发生并流行。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2)防治方法摘除基部黄叶、病叶并带离田间深埋或集中烧毁,以增强田间通透性、降低和减少田间菌源基数外,应适时进行对口的药剂防治。当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可每亩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瑞毒霉粉剂600~800倍液,或80%乙磷铝5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每7天1次,喷2~3次。

二、常见虫害

1.蚜虫油菜蚜虫有3种:萝卜蚜(菜缢管蚜)、桃蚜、甘蓝蚜。其中为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桃蚜1年发生20多代,萝卜蚜1年发生30多代,它们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花轴、角果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1)危害症状叶片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为害规律:一般油菜播栽越早,从其它作物上,如十字花科等飞来的蚜虫越多,受害就越重;油菜生长期若遇持续偏晴天气,则种群繁殖速度快,危害加重。(2)防治方法可选用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或20%灭蚜松1000~14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l000~2000倍液,或25%蚜螨清乳油2000倍液,或50%辟蚜雾可湿粉3000倍液,或40%水安硫磷乳剂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2.蟋蟀又名叫鸡子,在油菜播种后2~3天,待油菜长出嫩芽后,蟋蟀在夜间啃食嫩芽,油菜植株损坏,给人们造成错觉,认为播种的油菜籽没有发芽。防治方法:在油菜播种后,可选用杀虫双250~300g或90%的晶体敌百虫50g加水适量,拌米糠1.5kg和玉米粉0.5kg混合成毒饵,堆放在苗床地四周来防治蟋蟀,如用树叶盖好,可防下雨,使药效持久。

篇2

一、常见病害及防治

1.褐斑病该病菇呈洋葱状,菇柄弯曲,初期菇盖出现淡棕色斑点,有绒毛状边缘,中心有灰褐色斑点穿透入蘑菇组织内,相对于细菌性病菌来说无难闻气味。该病是由轮枝霉引起的,此菌的成熟孢子常以菇蝇来传播。防治方法是在覆土前菌床和覆土材料应先消毒,尽量减少菌蝇进入棚内。开始发病时去除病茹并在其周围喷500倍多菌灵液或2%甲醛溶液。

2.软腐病该病先在床面覆土表面出现白色珠网状菌丝,很快蔓延并变成水红色。侵染子实体从菌柄开始,直至菌盖,先呈水浸状,渐变褐变软,直至腐烂。致病原因主要是覆土带菌,病菌孢子在菇房中主要以气流、水滴传播。防治方法是严格覆土消毒切断病源,同时减少床面喷水,加强通风降温排湿。局部发生时先去除病茹并喷洒2%~5%的甲醛溶液或800倍液的40%多菌灵或800倍液甲基托布津,也可在病床表面撒0.2~0.4cm厚石灰粉。

3.脚粗糙病此病的症状是菌柄表层裂开,菇脚变得很粗糙,菌柄和菌褶上有灰色粗糙的绒毛状病原菌菌丝;菌柄和菌盖会明显变色,后期变暗褐色;如果在子实体发育后期染病,菌盖表面产生圆形的褐色斑点,在病斑的有黄色轮纹,菌柄不白,并易出现畸形菇。引起蘑菇菇脚粗糙病的病原菌是贝勒被孢霉。该病主要由空气和水传播,也可由覆土带入菇房,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是搞好菇房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感染机会。该菌对铜敏感,对发病部位可喷1%硫酸铜水溶液或波尔多液稀释液。

4.褐腐病该病是由疣孢霉引起的,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该病菌如在子实体未分化时感染,会形成如硬皮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并覆盖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如果在菌柄和菌盖分化后感染,菌柄就会变为褐色;在子实体发育末期,菌柄的基部被感染时,会产生淡褐色病斑,而看不到明显的病原菌生长物。防治方法是覆土材料要经巴氏消毒,或用4%的甲醛消毒。在开始发病时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通风,降低房内的空气湿度,并将温度控制在15℃以下。除掉病及其较近周边带菌丝土,并喷1%~2%的甲醛溶液,或1∶500倍的多菌灵、托布津灭菌。

二、常见虫害及防治

1.菇蝇成虫体小、细长,淡褐色或黑色,触角很短,其中以厩菇蝇对蘑菇危害最大。成虫不直接危害,但可传播有关病菌和螨类。菇蝇的幼虫蛀食菌柄及菌盖,从菌柄的中下部蛀入。受害处留有明显的孔洞,并将虫粪排出洞外。受害子实体外有白色丝网,此为主要特征。子实体颜色变为黄褐色,菌柄可被蛀空,使子实体失去商品价值。该虫还可传播病菌,盛发时,培养料被幼虫蛀成糠状,不出菇,造成减产。防治方法是加强栽培管理,搞好菇房卫生,生产结束后将废弃物清除,适时通风透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减少虫源。可在菇房安装纱窗,防止成虫飞进菇房产卵。也可用荧光灯诱杀成虫,在灯下放置水盆,滴进少量机油以便杀死成虫。在生产中,如果发现有该虫害出现,及时清除被害子实体。并在菇房中用0.1%的鱼藤精喷洒地面及四周,或喷80%敌敌畏乳油1:600倍液杀死成虫,或用1 500倍液的除虫菊脂或3 000倍液的2.5%氯氰菊脂喷杀。

2.螨类螨俗称“菌虱”,其繁殖力极强,个体很小,分散活动时很难发现。双孢蘑菇栽培中,菇床覆土调水后不久,常会出现螨害。螨类常集中在菌块周围咬食菌丝,使被害菌丝不能萌发,使培养料内菌丝很快退尽、变黑。菇子实体形成后, 螨可将子实体啃成微小的疮疤。防治方法是搞好环境卫生,杜绝螨类栖息和繁殖。茹房应远离仓库、饲料间和鸡棚等地方。要经常检查菌种,如发现螨类,用棉塞蘸50%敌敌畏熏蒸,可以杀死螨类而对蘑菇菌丝无影响。菇房播种1星期后,在料面放1块塑料布,1~2分钟后拿起观察,如发现螨类,必须彻底消灭在覆土之前。一般先在菇房内喷洒0.5%敌敌畏,在低于20℃的温室条件下,关闭门窗,用敌敌畏烟熏蒸18小时左右。如仍有少量螨类,再喷1次0.5%的敌敌畏。也可用500倍液螨特喷雾,或用菊乐合脂1 500倍液喷雾。

3.线虫线虫极微小,长1mm左右,为无色透明或白色或其它颜色的小蠕虫。线虫一般是料没有消毒彻底、灭菌不彻底,或者在培养过程中接触土地、接触其他污染物造成的。当大量发生时,菌丝生长稀疏或成线状,栽培床表面部分下陷呈湿斑,有一股特殊的药味。子实体受害时,菌盖常呈褐色,有一种难闻的腥臭味。对于线虫我们现在一般采取不治的方法,只有预防。防治方法是用石灰水泡料,泡后还要用沟水、泉水、自来水等冲洗,一直要冲洗到料的酸碱性接近中性才行。还可以对菌料进行二次发酵杀死线虫。同时取土时尽量不能过于靠近表层取土。如果使用药剂的就用石灰,或者在地上喷杀虫剂,但是一般有虫之后我们不提倡治,这样生产出来的食用菌是有毒有害的。

三、常见杂菌及防治

1.胡桃肉状杂菌胡桃肉状菌是一种竞争性较强的杂菌,生长速度快,危害严重,减产幅度大,且可连年感染,菇农形象地称之为“菜花菌”。发生初期,蘑菇料面、覆土表面产生白色或奶油色的浓密菌丝,入料后会抑制蘑菇菌丝的生长,使菌丝萎缩变黑,病部一般不出菇。后期,覆土层上会出现一粒粒红褐色,外观似胡桃肉的子囊果。发生严重时,培养料暗褐色,湿腐状,散发出强烈的漂白粉气味。胡桃肉状菌存在旧菇房土壤中,病菌孢子随感病培养料、菌种等进入菇房,可随气流、人、工具等在棚内传播蔓延。防治方法是不使用带病菌种。培养料需经过严格发酵。架床和茹房应严格消毒。发生此菌后应立即停止喷水,使土面干燥,并挑起胡桃肉状菌的子实体,用喷灯烧掉,再换上新土。小面积发生时可用柴油或煤油浇灌,或及早将受污染的培养料和覆土挖除,然后用2%的甲醛溶液或1%漂白粉液喷洒,并喷石灰水,以提高培养料的pH。已大面积发生时,应去除培养料,将培养料深埋或烧毁;然后消毒菇房,以免污染环境,预防来年发病。

2.鬼伞鬼伞常见的有晶粒鬼伞、毛头伞、墨汁鬼伞和粪鬼伞等种类。蘑菇播种后7~15天就会出现鬼伞为害,为害草菇时出现时间更早些。由于鬼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蘑菇和平菇等的生长,培养料中水分和养分被它侵夺,使食用菌营养不足而导致减产。采用霉变的稻草作为堆肥材料, pH值过低, 培养料添加过多的氮肥时, 往往有利鬼伞的大量发生。防治方法是养料取材要新鲜不霉变,以免杂菌带入,培养料碳、氮比要合理,料中含水量要适量;菇床一旦发生鬼伞,在开伞前及时拔除及时摘除后用5%的石灰水进行局部消毒,并适当提前覆土。

3.白色石膏霉食用菌白色石膏霉又叫臭霉菌、面粉菌。食用菌播种时若发生该病,菌种往往不能成活。该病病菌主要通过培养料进入菇房,并产生大量孢子,通过空气传播而反复传染。当堆肥pH值大于8.2,且播种后通风不良、过分潮湿、菇房闷热等都易引发该病;发酵后的培养料若用生水调整水分,也易发病。病菌一般出现在苗床表面或背面,严重时深入到培养料内。发病初期,由短而密的白色菌丝组成大小不同的圆形斑,似涂了一层石灰;老熟时,菌丝为粉红色;以后可见深黄色粉状孢子。菌丝自溶后使培养料发黑、变粘,产生恶臭。发病时食用菌菌丝生长受抑制,当病菌死亡时,食用菌菌丝还可正常生长。防治方法是堆制培养料时,提高堆肥温度,增加石膏和过磷酸钙的用量;或用2%五氨酸钠洗刷发病菇房。若堆制时病菌发生在堆肥表面,最好用发酵方法处理。若茹房发病先去除病菌再用多菌灵500倍液,或用1∶7醋酸溶液、50%煤酚皂液涂抹,均可控制此病蔓延,且不影响出菇。

四、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1.死菇小菇大量死亡, 严重影响前期产量。产生原因:①出菇过多、过密,营养供应不上,造成部分小菇的死亡。②高温、高湿、菇房通风不良,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积累过量,小菇闷死。③喷药次数过多;用药过量,引起药害,杀死小菇。④采菇不慎,造成机械损伤。防治方法是按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畸形菇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倘若遇到不良环境和条件,使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畸形。主要特点为: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其主要病因是高温、光线不足、营养缺乏等。防治方法是该病防治措施只有一个,就是在生产过程当中,每一道程序、每一个工艺都必须科学地严格按要求进行,以避免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后果,致使生产失败。

3.菌丝萎缩在发菌与出菇阶段,出现菌丝发黄、发黑、萎缩甚至死亡的现象。产生原因: ①建堆时添加过多的氮肥或添加过迟,致使料中含氨量过高,导致已萌发的菌丝死亡。②堆料配制中碳氮比不合适,发酵时间过长,培养料过于腐熟,发生酸化。③覆土层喷水过急,水渗入料层,造成培养料过湿而缺氧致使菌丝萎缩。④高温高湿下,菌丝新陈代谢过快,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防治方法是按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薄皮菇双孢磨菇子实体柄细、盖薄,提早开伞。此症状是由于培养料过生、过薄、过干,覆土薄,出菇密度大造成的。防治方法是培养料要适度腐熟,并保持一定湿度,覆土不能过薄过干,防止出菇过密。

篇3

1 常见病虫害及发生原因

1.1 杨树黑斑病

杨树的黑斑病通常也被叫做褐斑病,该种病菌能够感染杨树生长的各个时期,给杨树的正常生长带来很大影响,容易造成大规模经济损失。其发病时,往往在叶片背面呈现出形状类似针孔的凹陷下去的小点,几天后,病斑转变成黑色,并且在叶片的正面也开始出现。5-6天后,受病虫害危害的叶片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白色的孢子堆,这表明该种病菌已经开始繁殖和扩散,极有可能感染其它树木。黑斑病严重发病时可能会导致叶片正面变黑,并且提早衰落。如果杨树幼苗感染黑斑病并出现全部叶片黑化枯死的情况,则很容易导致杨树幼苗的死亡。同样,如果杨树的小苗感染了该种病菌,那么患病的杨树幼苗即便没有死亡,其整体生长也会出现扭曲,树干不直的情况,影响杨树的木材价值。

1.2 杨树害虫

1.2.1食叶类害虫

食叶类害虫主要为金龟子、杨扇舟蛾、刺蛾等,以蚕食杨树叶片为危害手段。杨树在被啃食叶片后,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阻碍杨树的正常生长。在杨树处在幼龄阶段时,其危害程度最大,甚至对杨树的生长和存活情况产生影响。

1.2.2刺吸害虫和螨虫类害虫

该类害虫主要以吸取杨树叶片中的汁液来维持自身的生存,部分害虫如草履蚧会附着在杨树的嫩芽和嫩枝上,使得杨树在幼龄时,很容易造成整体的枯死。在较为干旱的时节,红蜘蛛和叶蝉等也会附着在叶片上和树干上,吸取杨树的汁液。该类害虫主要导致杨树在生长过程中缺少关键性的营养,导致其生长较为缓慢,或者停止生长,出现枯死现象。

1.2.3蛀虫类害虫

蛀虫类害虫主要寄生在杨树的枝干内部,其从杨树的外部凿洞进入,在杨树内部生活。在种植杨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上向下有明显的排泄孔道,并且四周有木屑散落,那么极有可能是桑天牛正在对杨树进行危害,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2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提高林地管理水平

在选择杨树树苗时,要注意选用抗病效果好的植株增强树苗的原始抗病能力,同时,保障林地或者田间的透风情况,合理规划栽植数量,保证其光照的充足,提高杨树的生命力。针对季节性落叶和非季节性落叶,都要及时进行清扫,防治杨树的带病菌叶片传染其他杨树,导致病虫害的大量发生。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杨树树林间的排水系统和土质情况及时调整,降低杨树患病的几率,保证杨树健康的生长环境。

2.2 针对性防治虫害

在对害虫进行防治时,往往根据其危害杨树的部位不同,季节不同,以及危害手段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针对食叶类害虫,主要采用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进行喷洒,就可以很好达到防治效果。针对刺吸类害虫和螨虫的危害,要根据杨树生长的不同时段进行,在早春时节,害虫还没有上树,可以采用有机磷农药在杨树树干的周围涂抹,宽度大约为10厘米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螨虫或者草履蚧在上树时触碰到药物而死亡,或者阻止其上树,对杨树产生危害。如果发现较晚,可以使用农药对杨树进行喷洒,针对性防治。对于蛀虫类大型害虫,因其往往具有明显的排泄孔,因此在其排泄孔处用棉签蘸取少量的农药,或者使用注射器进行注射药物,并在注射后封死排泄孔,就可以达到防治效果。

2.3 综合防治手段

2.3.1加强林地管理

在林种的选择上,要从保持林地种植类型的多样性出发,避免大规模单一树种的种植,营造出类似天然的林地环境。在害虫多发的地段,还可以特意种植能够吸引害虫注意的植物,将其引诱,并且集中进行消灭。在不同的种植区域之间,要采用不同的树种进行隔离,以防单一病虫害的大量扩散。在种植时,要保护好杨树树苗的根系,同时,对于杨树的树苗也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防其将病菌带入种植林地。在杨树种植的间隙,可以种植农作物进行轮换,以减少病虫害的常年发生。对于园地的环境要及时进行改善,将病害的叶片及时进行清除。同时及时对杨树的多余枝条进行修剪,控制杨树枝条生长的方向,增加林地间的通风性和杨树的光照面积。

在管理过程中,还要避免外界生物对林地和杨树的破坏,如在林地周围加上护栏,防治牛羊等进入,保护杨树的树皮不受损。在种植的同时,也及时对杨树和林地追加相应的肥料,使得杨树在生长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3.2保护并且利用天敌

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也是有效保护杨树林地的方法,其对害虫的发生有着非常明显的削减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进天敌的同时,也要防止天敌本身对杨树的损害,对于天敌的种类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考虑。保护林地中的捕食性昆虫等生物,能够有效地对病虫数量进行控制,同时也可以在林地中种植可以吸引病害天敌的作物,如油菜等,也能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并且较为经济,收效较高。

2.3.3采用其他措施防治病虫害

在使用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同时,也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对杨树进行保护,例如使用石灰水将杨树涂白,能够有效的预防地下害虫上树,保护树木的枝干和叶片。与此同时,人工进行害虫的捕杀,对于大型害虫,及时进行清除,有效防止其对林木的危害。在杨树防治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因为杨树树体高大,如果以治疗为主,其所使用的人力和物力都较预防多,因此以预防为主的防范手段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避免病虫害的危害。其次,在对杨树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采取综合防治手段,以管理代替治理,以预防代替治疗,从而节约杨树病虫害防治成本,达到最好的防治目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廷国. 信阳杨树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篇4

[关键词]水稻 高产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39-01

水稻种植是辽河流域的主导产业,要想水稻高产应做到六个方面田间管理工作。

一、种植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国审或重庆审定品种,并在田间表现要达到抗性好、优质、适应广、抗性强等要求。

二、适期早播

一般播种期在3月5~15日,稀播匀播,培育矮健多蘖壮秧,在秧田揭膜后及时使用“70%安泰生”25克+“70%艾美乐”5克兑水15公斤防病治虫。

三、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以叶龄为准,一般秧龄在35~45天应栽秧。一般亩插0.8-1.3万窝,每窝须栽足2粒谷,有效穗20-22万。

四、平衡施肥

要重施底肥占70%、,早施追肥占30%,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控制氮肥用量,达到水稻高产,平衡施肥至关重要,在水稻全生育期实际需要施纯氮13-15公斤,磷肥6-8公斤,氯化钾肥13-17公斤,低洼田每亩还要叶面喷施“70%安泰生”100克/亩或增施1公斤硫酸锌肥,防止僵苗,提高产量。解决农民只重视增施氮、磷肥,不施钾肥、造成浪费,引起水稻贪青徒长,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下降的结果。

五、化学除草

稻田杂草与水稻争肥料,争水分,争光照,多生病虫。一般减产10-20%。水稻栽后5-7天出现第一次出草高峰,以稗草,千金子为主出草量占70%左右。需用除草剂“精克草星”兑尿素撒施,防治效果较好。

六、病虫害防治

我国水稻虫害已知的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病害

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稻瘟病的主要特征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慢性型、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40%富士l号乳油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④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断口处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

防治措施:①选择抗病良种。②培育无病壮秧。③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补肥,不要偏施或过迟施用氮肥,同时要浅水勤灌。④药剂防治:一是发病早期,每亩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连续猫施几次;二是每亩用10%的杀枯净0.3-0.3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叫花脚杆、烂脚瘟。该病初发时,在稻株接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暗绿色小斑,像开水烫了一样,病斑逐渐扩大,中间呈灰绿色或浅褐色,后变成灰白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呈褐色。防治方法: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0.2-0.25千克兑水75千克喷洒。

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

2.水稻虫害

2.1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但我们乔后地区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2.2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面积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锌硫磷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2.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繁殖量大,生命力较强,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兑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兑水喷洒。

篇5

1.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病害

植物病害,一般分为生理病害和生物侵染病害。常见生理病害有:夏季强光照射引起的灼伤、冬季低温造成的冻伤、水分过多导致的烂根、水分不足发生叶片焦边或萎蔫、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等,如:缺氮引起老叶大量变黄,缺磷则在叶色正常的情况下到期不开花,缺钾则发生大量落叶以致整株衰枯;施肥过量或施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导致嫩尖枯焦;水土偏碱使喜酸类植物的叶子变黄脱落;水土偏酸使喜碱类植物衰弱,叶片枯焦。常见生物侵染病害,主要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类菌质体等侵染植株后引起。园林花卉常见病害主要有:一是白粉病。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叶和花蕾。主要危害蔷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斑,犹如覆盖1层白粉;后期病斑变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渐矮小,嫩梢弯曲,叶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绽放或花形畸变。严重时叶片卷缩、干枯,甚至整株枯死。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停止喷叶面水。二是叶斑病。是球根秋海棠类植物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也危害白兰、鱼尾葵、美人蕉、紫薇、贴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鹃、凤仙花、天竺葵、鸡冠花等花木。病状为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斑点症状,常见的有角斑、条斑、圆斑,呈灰、黑、褐等色。严重时叶片变黄、焦枯、脱落。三是灰霉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和果实,多危害牡丹、仙客来、四季报春、翠菊、山茶等多种植物。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茸毛,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其他还有细菌性软腐病、根癌病、线虫病等。

1.2虫害

一是蚜虫。俗名腻虫,种类繁多,常见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蔷薇蚜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许多种花卉,如、三色槿、大丽花、月季花等。蚜虫在嫩叶、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组织内养分,引起叶片变色、萎缩、卷曲,严重时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时蜜露又是霉菌的培养基,易诱发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毒昆虫,蚜虫危害较大,需及时防治。二是红蜘蛛。个体很少,但危害范围很大,如、大丽花、月季花、杜鹃花等。这种害虫由于个体小,应及时发现,早做防治。三是蚧壳虫。此类害虫种类很多,食性很广,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种花卉。蚧壳虫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上出现黑色霉斑,影响花卉生长。四是粉虱。个体很小,仅有1mm长,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严重。被粉虱危害过的植株,也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霉变呈黑色。五是土蚕,又叫地蚕、地老虎,危害多种花卉幼苗,咬食嫩叶、嫩茎和嫩根,造成缺窝。六是蛀干性害虫。这类害虫也有多种,钻入枝干蛀食,致使枝条、整株枯死。

2.综合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环节,花木品种不同,对于病虫害的受害程度也会不一致。如养植、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的新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抗黑斑病及天牛危害的杨树品种等。园林花卉有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因此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可十分有效地控制此类病虫害的发生。栽培措施需得当,还要进行中耕除草、翻土培土。如防治白粉病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停止喷叶面水;对生理病害,只要及时改善栽培环境,采取相应的适于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措施,就有可能好转。

2.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种简单的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方法既包括古老、简单的人工捕杀,又包括近代物理新成就的应用。一是捕杀法。人工捕杀适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他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多数金龟甲、象甲的成虫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将其震落杀死。主要利用人工或相应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来捕杀,例如冬季修剪时,剪去黄刺蛾茧、蓑蛾袋囊,刮除舞毒蛾卵块等。二是阻隔法。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切断病虫害的侵害途径,这种方法称为阻隔法,也叫障碍物法。如在树干上涂毒环或涂胶环,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阻隔或触杀幼虫。三是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饵物来诱杀害虫的方法,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四是高温处理法: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害虫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会死亡,因此通过提高温度来杀死病菌或害虫的方法称为高温处理法,也称热处理法。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热处理有干热和湿热2种。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最大的特点是对人、植物、畜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泛,并且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是直接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产生的活性物质来防治病虫的措施,需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物防治包括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激素治虫、遗传不育治虫、以菌除草、以菌治病等方法。

篇6

1 试验目的

在花生生长的苗期、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通过使用除草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旺增效农药等,防治花生常见病虫害,达到壮苗抗早衰的目的,并调查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

2 供试药剂

除草:亩用5%精喹禾灵100毫升+44%氟醚灭草松100毫升。

第一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10克+加乐好(丙酰芸薹素内酯)5毫升。

防花生根腐病:亩用土菌消32毫升。

第二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30克+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10毫升。

防虫:12%甲维氟酰胺10毫升。

第三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12.5%氟环唑15毫升+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5毫升。

3 试验地点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地点选在我县原种场,试验面积200亩,对照面积5亩。

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地块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适宜花生种植的黄棕壤土,PH值7.1,前茬作物种植的小麦,小麦收获后,于6月2日用旋耕机对地块进行旋耕,旋耕后对地块进行了镇压,6月4日进行种肥异位起垄播种,播种时亩播复合肥80斤,亩播种子30斤。

5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大区试验法,不设重复,在原种场选择好试验地块,面积200亩,对照田5亩。对照区出苗后不用除草剂,病虫害防治选择当地通常的用药。

6 试验步骤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田在花生出苗后进行除草,初花期、下针期进行第一次用药,结荚期进行第二次用药,饱果成熟期进行第三次用药,按照供试药剂所列亩用量,严格配制好试验点对应面积的用药量,然后用3WX-280H自走式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进行茎叶喷雾施药。试验田每次用药时间见附表。

7 调查方法

7.1 在花生出苗后,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等每次施药前及施药后一周,采用3点取样法对各个试验点花生田杂草、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杂草每点查1平方米,调查杂草总数,叶斑病、根腐病每点调查2行,每行10株,记录病株数,并分级;花生叶斑病再从每点调查的20株中选择主茎上的100片叶进行调查,记录病叶数并分级;甜菜夜蛾每点调查1平方米,查1平方米内的所有虫数,对调查的数据做好记录,按国家规定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计算出病害的病情指数、虫害的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由于分级不是很准确,计算过程中可能有少量误差。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是指单一一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前一次施药后,药剂的持效期可能会对下次施药后病虫害的发生有影响,因此,每次施药后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效,应是前几次施药后药效的累计,病虫草害的防效详情见附表。

7.2 花生收获前仍采用3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平方米,挖出1平方米内花生的总果数,然后把3点鲜果放在一起进行混合,去杂、洗净、晾干后用秤称有效果鲜重,根据所秤量的3平方米鲜果重,计算出每平方米的鲜果重,根据花生测产方法,求花生亩产量,然后再与对照比较,计算增产效果。详情见附表。

篇7

[关键词]苹果树 病虫害 防治 对策

中图分类号:Q946.81+8.3 L 文献标识码:Q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7801

一、苹果树常见病虫害分析

(一)轮纹病

在苹果树的栽培与日常养护中,轮纹病是最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对于苹果树的果实、叶片、枝干的成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苹果树出现轮纹病症状时,枝干上的皮孔周围可能出现圆形或扇圆形的深红或红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出现树皮开裂的现。在苹果树主干或主枝上瘤状病斑发生严重时,病部树皮或较为粗糙,呈粗皮状。轮纹病一般发生于果实成熟期以后,在幼果期间很少出现病虫害症状。轮纹病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在果实上,果实上会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斑点,果实在短时间内腐烂,甚至变为黑色僵果。

轮纹病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多雨或晴雨天气,以秋季最为常见,金冠、富士、红星、青香蕉、玉林等品种的苹果树受害几率最为严重。

(二)斑点落叶病

在苹果树的成长阶段,斑点落叶病是较为常见的病虫害。

斑点落叶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苹果树的幼叶、新梢、果实等受病菌危害严重,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树木的受害叶片、枝条中越冬。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发病高峰主要于春、秋两季,斑点落叶病的第一次发病从5-6月,主要危害部位为树木的树梢及幼叶;第二次发病为8-9月,苹果树在果实即将成熟时,树梢病虫害加重,进而造成树木大面积叶片枯黄和掉落。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形成与加重同气候、降水、光照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在苹果树在春季叶片、枝条萌生时遇到连雨天气,病斑会明显增多。另外,果园地势低洼、树势衰弱、通风透光效果不佳、地下水位偏高等也是导致苹果树发生斑点落叶病的主要因素。

(三)腐烂病

在威胁苹果树健康与成长病虫害中,腐烂病是成龄苹果树枝干上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部分地区也将腐烂病称为臭皮病或烂皮病。

腐烂病多是由病菌引发的,苹果树一旦患病可能出现枝干枯死、树势衰弱等症状。腐烂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如果不能对病树进行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苹果树的大量死亡,甚至是造成整个果园的毁灭。腐烂病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苹果树的主干和主枝,发病初期很难察觉,而在树皮下则出现暗褐色或深褐色的干斑或小斑。腐烂病多发生于春季,夏季进入病情扩散期,腐烂病多发生于酸性土壤地区,受到春季雨水较大或果园排水设施不足等条件的影响也较大。

二、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果园肥水管理

在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中,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而不是在病虫害发生时才进行被动的治疗。

苹果树病虫害的发生一方面受到雨水、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果树的日常管理中人为因素对于病虫害的影响也是必须重视的。在苹果树的肥水管理中,果园技术管理员要密切关注果树的成长状况,并结合果树出现的早期病害症状,通过施加肥料或控制果园的给水、排水,提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另外,在秋冬季节,要对苹果树的枝叶进行定期修剪,翻耕除草,合理施肥。在苹果树完成果实收获后,果园技术管理人员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树木进行后全面修剪,彻底清除发生病虫害症状的枝叶,并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药剂全面喷施,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对于已经出现轮纹病、黑星病等病症的果园,可施用增产菌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全面提高苹果树抗病虫和补偿危害的功能。

在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按照果树的营养需求,科学配方施用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根据树龄、树势、土壤肥力等条件,通过疏花疏果合理的调整结果量。在果园建立良好的灌、排水系统,实行秋控春灌。做好树体保护,对造成的伤口及时涂药保护,冬季进行涂白。及时防治造成树体早期落叶的病害、虫害和多种根部病害,防止树体过早落叶,提高光合效能,提高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达到壮树防病的目的。

及时治疗腐烂病病斑,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一项关键性的措施。刮治病斑要常年坚持,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刮治,将腐烂、变色的树皮彻底刮除干净,直到重新增露出好皮,用农丰灵50倍液、50%菌毒清乳油50倍液、果树康油膏等涂抹。为防止病疤复发,连续用药4~5次。

(二)大力推行果园生草法

在苹果园的病虫害防治中,果园生草法是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以达到对各类与土壤有关的苹果树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在苹果园实行生草法不仅可以增加果园土壤的有机质,而且还可以招引苹果树病虫害的天敌,减少农药的用量,进而保证果品的天然品质与质量。果园生草法不仅苹果树发生病虫害的天敌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招引了大量天敌来定居。

(三)化学方法

在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中,化学方法是一种合防治措施,其具有作用迅速,防治效果显著、使用方便等优点,也是通过人为干扰因素与树木病虫害作斗争的主要手段。在现代苹果园的日常养护与管理中,化学治疗是苹果树病虫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化学方法防治苹果树病虫害时,虽然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还要考虑到化学药剂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此,应用化学方法进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中,果园技术人员首先要严格控制农药的品种与剂量,而且要坚持科学用药的原则,根据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对象,把单位面积上的用药计量控制在最经济的范围内。同时,在应用化学方法进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中,还要注意用药方法,尽量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使用生物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环保农药,无公害果品生产使用的生物农药主要用:华光霉素、阿维菌素、浏阳霉素等。

(四)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频繁出现果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对于果品品牌的推广与宣传也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在果园的日常养护与管理中,技术人员不但要注重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意识,而且要逐步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使病虫害防治始终被控至于系统化管理的范围内。在苹果树的成长与果实收获过程中,管理人员在应用现代电子监控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果园病虫害的科学化管理与全程监控。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的构建中,首先要贯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体,以农药防治为辅助的无害化控制措施,这样就能达到防止检疫病虫害随苗木传播的同时,避免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篇8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75-2

1 稻纹枯病

1.1 侵染病菌

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越冬方式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染病稻草或者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也可以以菌丝体的形式越冬。该致病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生命力强。残留在土壤中的菌核萌发,侵入稻株,使水稻染病,在病部再长出菌丝向周围蔓延,从而造成多次侵染。侵染适宜温度为25-32℃,当过量使用氮肥,稻田水过多的情况保持时间较长时间等情况下都易造成对该病的诱发。

1.2 稻纹枯病症状

该病在水稻的苗期到结穗期均可发生,在抽穗前后最易发生。稻纹枯病主要会对叶鞘、叶片造成危害,发生严重时会危害茎秆,甚至会蔓延到穗部。发病初期,病菌主要侵染叶鞘,呈水渍状椭圆形病斑,随着病情加重,病斑逐渐转为灰绿色或淡褐色,并逐渐蔓延至植株上部,最终会由于病斑合并,而形成不规则形状,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呈灰褐色。

1.3 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要以农业综合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补充。(1)农业综合防治:合理施肥灌水。注意稳施氮肥和磷肥,增施钾肥,补充锌肥。要使用足够的基肥充足,并且要保证穗肥,一般在水稻生长中期尽量不使用氮肥。水稻灌水一般要坚持“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化学防治:可以使用5%井岗霉素水剂加春雨一号,每亩喷施150毫升;或50克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水50-70千克进行喷施。配置药剂时,要保证水量,一定要喷洒到水稻植株的中部或基部。农药使用时间要适当,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也就是拔节期以前不能施药,抽穗期以后也不能施药。

2 水稻恶苗病

2.1 侵染病菌

水稻恶苗病也称徒长病,是由无性态为串珠镰孢菌,有性态为藤仑赤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种子带菌是该病的最初侵染源,同时染病植株及残体也是主要的侵染源。利用染病稻草作铺盖物,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接触传播到健壮的幼苗上,当出现植株出现伤口时,则容易侵入,使植株感病。该病在土温为30-35℃时最易发病。有伤口的幼苗易感病,因此,稻苗栽插过深或者拔秧后过夜等情况都易造成病菌侵染。

2.2 水稻恶苗病发病症状

该病从幼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染病植株的秧苗细长,叶色呈淡绿色,节间伸长,一般比健康幼苗高,茎节上逆生不定根,茎秆逐渐变褐,腐烂,其内有白色蜘蛛丝状菌丝。病株一般不能抽穗或不能完全抽穗。抽穗期后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为褐色,不结实或在颖壳接缝处产生淡红色霉层。该病常见症状是稻株徒长,但也有呈现矮化或外观正常的现象。

2.3 防治方法

不在染病田块或附近的田块留种,选择不带病菌的种子是防止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以采用温汤浸种,药剂消毒等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清除菌源,在稻田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掩埋,彻底销毁,以免造成污染。

3 稻飞虱

3.1 主要习性及危害症状

稻飞虱具有远距离迁飞和暴发性的特征。其中以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危害最大。稻飞虱的成虫,一般分为长翅型、短翅型两种翅型虫态。稻飞虱一般潜藏在水稻植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中,取食茎秆的汁液,染病秧苗会呈现出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水稻植株的基部则变成黑褐色。随着水稻茎组织逐渐被破坏,根部吸收的养分就很难运输到植株的上部,慢慢植株枯萎死亡或者倒伏。当水稻抽穗,植株下部茎衰老后,稻飞虱则转移到植株上部危害嫩穗颈,严重时会使稻粒变成空壳。

3.2 防治方法

(1)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2)撒毒土。选择合适农药对与细土拌匀,保持湿润,然后撒施。(3)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

4 稻苞虫

4.1 主要习性及危害症状

稻苞虫也称卷叶虫,一般会间隔几年发生一次,稻苞虫的大量发生会导致水稻减产。稻苞虫一般以幼虫进行危害,它的成虫为赤褐色的蝴蝶。幼虫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被啃食的叶片会段落,发生严重时仅仅能看到叶脉存留。尤其当水稻在孕穗期遭受危害时,稻苞虫的幼虫会吐丝将水稻叶片缀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稻穗的卷曲,而使之无法正常出穗,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4.2 防治方法

(1)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2)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

5 稻蓟马

5.1 主要习性及危害症状

稻蓟马的体积非常小,成虫有翅,呈黑褐色,爬行较快。整个生育周期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与成虫较似,很小,体色呈淡黄色但无翅,经常潜伏在水稻叶片的尖端,取食叶片的汁液。受害的叶片会失去水分而卷曲,水稻植株偏黄,叶片会呈现出点点的白斑,心叶容易萎缩,远处看像火烧一样。当水稻扬花时稻蓟马大量聚集在稻花中,会造成水稻不结实,降低产量。

5.2 防治方法

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

参考文献

[1] 高升炳,纪律娟,郭春年.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12期.

[2] 梁文俊,姚祖仪,林文沐,李瑞兰.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植物保护,1982年02期.

[3] 钟卫兵,李壮林,李泰旺.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村新技术》,2007年07期.

篇9

 

关键词: 黑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无公害;综合防治

    1发生特点及原因

    高邮市黑大豆品种主要是丹波黑大豆和乌皮青仁豆,其病害相对较轻,虫害比一般大豆品种要重。大豆病毒病由种子带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单叶期显症,呈花叶、纵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复叶叶片均呈皱缩、淡浓绿相间、卷叶、黄叶,有的沿主脉出现疤斑,或叶脉坏死,在某些品种可形成枯顶。病株都表现出矮化。病株结的种子上常产生放射状或云纹状斑驳,颜色同脐色,褐脐豆上形成褐斑,称为褐斑粒或花脸豆。通过近几年调查发现,病毒病零星发生。

    大豆卷叶螟在我市1年发生2~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老熟幼虫在枯枝卷叶内化蛹越冬。以8~10月发生量最大,11月前后以老熟幼虫在枯枝卷叶内化蛹越冬。大豆卷叶螟以幼虫卷叶、缀叶、食害叶片危害豆类作物,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全株有50%的叶片受害,影响结荚的饱满度,降低大豆品质。由于2005~2006年均为暖冬气候,导致冬后基数量大,大豆卷叶螟偏重发生,尤其是2005年,严重田块卷叶率达到80%以上,甚至有部分田块出现了绝收。

    斜纹夜蛾在我市1年发生4代左右,有世代重叠现象,多在7~8月大发生,一般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田基边杂草中越冬。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由于我市斜纹夜蛾2004年大发生,2005~2006年轻度发生,而2007年中等偏重发生,所以我市部分虫源可能是从江南等地区迁入。大豆蚜虫在我市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枝条上芽侧或缝隙中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7月下旬出现淡黄色小型大豆蚜,蚜量开始减少。主要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造成大豆茎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分枝结荚减少。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近几年均轻度发生,危害不大。

    2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依据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用药标准,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使用对作物、天敌、环境不利的农药。一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如bt、阿维菌素、抑太保等;二是有限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啶虫脒、锐劲特、安打、吡虫啉等;三是严格限制剧毒农药的使用,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实施农药交替使用,严防害虫对农药抗性增强。

    2.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黑大豆抗病毒能力弱,要防治蚜虫传播病毒,田间发现病株即时拔除;大豆采收后翻耕晒土或灌水,及时清除田间枯株落叶、杂草,集中焚烧,以破坏或恶化害虫化蛹场所,有助于减少虫源基数和越冬幼虫数;在害虫发生初期,查摘豆株上初孵幼虫,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或随手捏杀,以减少虫源。

    2.2物理防治

    (1)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

    (2)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

    (3)柳枝蘸洒敌百虫500倍液诱杀蛾子。

    2.3化学防治

    一要准确掌握各种病虫发生动态。苗期主要是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等,开花结荚期主要有斜纹夜蛾、大豆卷叶螟危害。二要坚持“治前控后压基数”策略,尤其是大豆卷叶螟,要狠治1代。三要坚持适期用药。必须掌握在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四要依据虫情,掌握好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确保控制危害压低基数。五要选用合理药剂,正确用药。黑大豆病毒病防治,可结合苗期蚜虫防治施药。根据近两年的试验、示范,3%啶虫脒乳油,用量225~300ml/hm2,防治蚜虫防效可达100%,且持效期长,安全性高并可兼防红蜘蛛。2005年试验表明,用5%锐劲特悬浮剂450~75

篇10

关键词: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至今我国已有5000年的栽培史,尤以东北产出的大豆质量最好最优,素有“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美誉。危害大豆的主要病虫害有灰斑病、褐纹病、根腐病、病毒病、细菌斑点病、地老虎、红蜘蛛、食心虫、毒蛾等,本文主要介绍灰斑病、地老虎的防治。

1灰斑病

灰斑病也称褐斑病、蛙眼病、斑点病,属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是东北大豆产区高发、流行、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成株叶片。病害发生后一般会造成5%~10%的减产,严重高发时,会造成30%~50%的减产,而且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均有所降低,是产量和质量都严重受损。

1.1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活跃,开始侵染。可借助风力、雨水、灌溉水进行传播,主要侵染邻近的植株,待形成发病中心后再迅速向周围至全田扩展蔓延,造成危害。多在6月上中旬发病,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5~28℃,病菌在15~30℃较为活跃。抗病能力较差,连作重茬,整地不精细彻底,种子带菌率高,土温较低、多雨高湿、湿气滞留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排水不良、苗期低温多雨等情况下都会引发灰斑病的高发流行。

1.2发病症状。灰斑病主要危害成株叶片,也会危害幼苗、茎、荚和种子。带菌种子萌发后,在幼苗子叶上会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染病,病斑边为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病斑,有的病斑呈现为不规则形状。湿度较大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霉层,呈灰色。发展后病斑增多布满叶面,并合并成大版,导致叶片萎蔫枯落;茎部发病后,病斑呈纺锤形或椭圆形;豆荚发病,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籽粒发病,症状轻者病斑为褐色小点。病害严重时,病斑多呈圆形蛙眼状。湿度大时,病斑上都会生有霉层。

1.3防治措施。灰斑病的防治要遵循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已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1.3.1农业防治。首选产量稳定、抗性病强的优良品种,选用无病种子。大豆不耐连作,否则不仅极易加重根腐病、灰斑病、斑点病、菌核病、线虫病、根潜蝇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而且还会造成品质不良、产量下降。经试验表明,重茬减产11.1~34.6%,迎茬减产5~20%。因此,要避免连茬连作,可与玉米、水稻、亚麻等作物实行轮作。播前可用60%多福合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整地要精细彻底,前茬作物收获后需及时翻耕,降低越冬菌量。施足底肥,培育壮苗。及时间苗补苗,发现病苗立即清除,带离田外集中处理。及时中耕除草,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进行适时适量的浇水施肥,提高田间排水能力,尤其是多雨或大雨过后,避免田间积水现象的发生。施肥要均衡,避免偏施少施漏施,能有效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确保长势健壮、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1.3.2药物防治。叶片发病,可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等喷施防治,8~10天喷一次,连用1~2次。花荚期发病,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施防治,8~10天喷一次,连用2~3次。

2地老虎

地老虎种类很多,是多食性作物害虫之一,其主要寄主和为害的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麦类、薯类、豆类等,杂草也是其重要的寄主之一。是危害大豆生长的重要害虫,还会危害粟、苜蓿、烟草、麻类、甜菜、油菜、瓜类、药用植物、林木幼苗、牧草等多种作物。

2.1危害。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近地面幼苗的茎部,导致幼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当主茎木质化时取食地面植株的根部表皮,使根部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吸收养分,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2.1防治措施。防治地老虎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