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绿色的物质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中绿色的物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中绿色的物质

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绿色化学;五年制师范;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34-02

绿色化学理念是以环境保护理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当前五年制师范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减少化学实验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尤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成为了当代师范教学的一个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绿色化学理念,并且应当通过有效途径及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应用,从而达到较好效果。

一、绿色化学实验分析

(一)绿色化学含义分析

所谓绿色化学就是通过对现代化学原理及方法进行运用,从而使化学产品设计、生产及应用过程中所产生有害物质及所使用有害物质得以减少,或者将其消除,其主要目的就是对经济及技术方面均可行的对环境副作用较小或者不会产生副作用的化学产品进行研究开发,属于一种新型化学理念。绿色化学所指的就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将“原子经济性”作为基本原则,也就是在制备新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γ扛鲈诜从χ胁斡氲脑料原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尽可能实现零排放。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但能够对资源充分利用,并且不会有污染产生,在实验过程中选择无毒化学物品,从而加强化学实验安全性及经济性。

(二)绿色化学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依据绿色化学含义,在五年制师范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绿色化学实验设计时应当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注意遵循减量原则,其指的主要就是将资源用量减少,并且将“三废”排放量减少;其二,遵循循环利用原则,所谓循环利用指的也就是重复进行利用,其主要目的就是使生产成本减少,并且减少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废物排放;其三,遵循回收原则,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回收可有效节约资源,可使实验成本降低,并且能够使实验过程中所产生污染得以有效减少;其四,注意遵循再生原则,这一点主要是指将废弃物质转变成为可用物质,其要求在设计生产流程过程中便应当考虑再回收利用相关原料;其五,遵循拒用原则,这一点所指的就是尽量不使用无法回收、无法代替以及无法再生及利用的相关药品原料,这一点在消除污染方面属于最根本方法[1-2]。

二、化学实验中应用绿色化学理念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绿色化学理念而言,其在以往化学教材中并未明确提出,大部分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了解均比较少,学生对这一理念也就更加不了解。在传统化学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所涉及内容只有物质组成、物质结构以及物质性质与应用,基本上都未能够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对减少化学实验中所产生环境污染进行探究。对于绿色化学教学而言,其就是将传统教学方式改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使其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绿色化学产品,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及理念。而五年制师范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将来要从事小学科学的教学和实验活动的策划、组织及指导工作,涉及到环保和绿色理念的教育,基于此,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尤为重要。加之绿色化学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对消除学生对于化学偏见十分有利,因此,在当前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成为一项必要任务及内容[2]。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绿色化学理念实践分析

(一)增加串联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就以往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而言,通常情况下每节课只实施一个小型化学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导致严重浪费化学反应药品。因此,在今后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几个相关小实验进行串联,将这些实验集中到一起共同开展。在开展串联实验过程中,能够将上一实验中所剩余物质或者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物质作为下一实验中原料,然后再进行实验,这样不但能够使化学药品浪费情况减少,还能够使实验过程中的废物污染得以很大程度减少,可使循环利用废旧药品得以实现。另外,通过串联实验,可使实验时间大大降低,可有效避免重复进行实验,可使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对化学实践教学绿色化发展十分有利。

(二)注重化学实验各个环节绿色化

在化学实验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化学实验过程中每个相关环节均加强重视,才能够使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得以真正实现。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对原料进行选择时便应当综合考虑实验效果及实验清洁程度,比如在电解实验教学过程中,在以往实验过程中通常选择氯化钠溶液作为实验材料,而氯化钠在分解之后会有氯气产生,氯气属于有毒气体,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可选择碳酸钠溶液代替氯化钠溶液,这样一来,溶液分解所产生的气体只有氢气及氧气,不但不会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无毒无害溶解剂及催化剂,教师可将常见的一些溶解剂及催化剂对学生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认识得以增强,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对实验材料合理选择。此外,还应当指导学生对实验装置正确使用,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十分有利,从而对绿色化学实验的真正实现奠定理想基础[2-3]。

篇2

1绿色化学思想概述

1.1绿色化学思想的含义:

绿色化学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主张化学研究应用与环境的友好化发展。绿色化学思想则是希望在进行化学研究或者化工生产时能够减少污染物、提高回收利用率,降低化学工作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重点强调了预防化学污染而不是事后处理污染的重要性。绿色化学思想在地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之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的传播,绿色化学思想也就此传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渗透到不同的领域,例如化工生产领域、化学教育领域等。我国在引入绿色化学思想之后,在各方面都很重视绿色化学思想的应用,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更强调了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1.2绿色化学思想的特点:

绿色化学思想尽管在不同领域应用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其本质思想并没有改变,应用时也能够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绿色化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使用绿色的原材料。化学教学和应用都需要用到许多化学药品、试剂等,这些药品、试剂的生产应该尽量选用绿色的原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第二,减少污染物排放。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就必然存在会造成污染的物质,因此绝对不能随意丢弃化学实验或化工生产后的废弃物。第三,提高回收利用率。有许多化学用品在使用之后是能够通过其他的化学反应进行回收利用的,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1通过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加强环保意识培养:

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需要下一代来继承,对于高中生的环保思想的培养更是重要。因此,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了解绿色化学思想和绿色化学实践知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风格,考虑到环保条件。通过这种渗透的思想教育逐步提高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2.2实现科学理论教学与素质培养的结合:

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是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更是可以将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生在学习煤、石油等自然资源,除了能够了解其化学特性以及相关化学反应之外,还能够联系当前能源使用现状进行思考,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绿色化学思想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建立更加高层次的思想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3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实验教学也是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中应用的具体体现,按照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造或改善,能够直接地让学生感受到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作用。

3.1减小实验规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加强微型化发展,即尽可能选择更少的试剂、更少的资源进行实验教学。这是绿色化学思想的一种具体应用体现,通过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在保证学生掌握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做到节约化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减小实验规模并不是说轻视实验教学,反而是要将有限的实验资源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起来,不仅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也能够帮助教学。

3.2对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造:

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有的可能会产生一些污染甚至是有毒物质,除了学生需要了解某些试剂的化学性质和特点以外,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绿色化改造。例如,在“自燃”这一化学实验中,以前进行演示实验采用的是白磷和二氧化硫这两种试剂,这两种试剂本身就属于有毒试剂,同时在进行实验后会产生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硫的环境污染物。后来在绿色化学思想倡导下,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普遍都对这个实验所使用的试剂进行了改变,采用无毒的镁粉和石英粉末,这两种物质反应后会产生硅化镁,再与水反应后会产生SiH4气体,这种气体在与空气接触后就可以出现自燃现象。这样将实验改造后,可以减少对有毒试剂的使用,并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教材上已经进行过改造的实验,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实验的改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更能加强学生对于绿色化学思想的理解。

3.3学习实验物品处理: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重视实验本身,而忽视了对于实验物品的处理,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有必要了解如何对实验物品进行处理。例如实验反应物的分类处理,要考虑剩余的反应物是否能够重新使用;对于实验的生成物,要考虑是否有毒、是否有污染,生成物是否能够进行回收利用,如果不需要了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处理再丢弃;最后还应该考虑实验使用的器材,例如试管、烧杯等的清洁,防止有毒反应物遗留。这样的实验物品处理的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更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化学实验相关的重要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综合素质。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绿色化学 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89-01

1 绿色化学教育体现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教育已纳入化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教材之中。解决化学污染,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需要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点带面,逐步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二是见缝插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知识。三是学以致用,用绿色化学观点改进中学化学实验。

2 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2.1以点带面逐步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利用化学学科优势,教师可以以点带面,介绍环境污染及其危害,逐步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例如:在讲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时,先让学生阅读“图4-19空气质量日报”,并由学生相互讨论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严重性。进而有的放矢地讲述了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公害”和“十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2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内容

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学中要时刻体现出绿色化学的原则,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例如;在讲“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时说说能量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卤素”中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硫和氮的氧化物”中讲讲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大气的污染与防治等。使学生意识到应如何合理应用化学,用绿色化学观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为人类能生存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2.3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在新课标化学教材中实验所占的比重很大,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产生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危害。用绿色化学观点改进中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又一重要的教育方法。同时,实验又是绿色化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实验,使其向无污染方向发展,这是当今中学化学实验的发展方向。实验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施:(1)发展微型实验;(2)改进实验及仪器装置;(3)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

2.3.1剂量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少污辱源

要大力推行微型实验,即对一些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药进行限量。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危害性极大。本人曾对学生进行过关于化学实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52%的学生认为做化学实验不安全;对于一些有污染的实验,约有46%的学生表示不想做。可见常规实验的不足,因此,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利用微型仪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能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和试剂在器皿中的附着量,从而减少实验中的“三废”。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2.3.2改进化学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化学实验总伴随着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程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在现行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指明了药品浓度,有些实验没有指明药品浓度,对许多涉及药品浓度的实验探索和改进,既节约了药品保证实验效果,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如铜与稀、浓硝酸的反应,教材中都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果按教材中做,不仅浪费药品,而且产生释放出NO和NO,等有害气体。实践中可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合并,利用废医用一次性注射器作实验仪器,拔掉针头,按上橡胶塞,药品是浓硝酸、铜片和NaOH溶液。

2.3.3实验操作规范化,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全国的中学每天在做各种不同的化学实验。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课本中都没有明确给出限量,如果把药品规定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特别是像制备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乙烯乙炔的制备实验等,往往会毒化教室,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减少化学实验污染以及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的紧迫性。通过相应的试剂将实验产生的污染物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污染物地排放。

上述重点从三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习题教学及实践活动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绿色化学观;教学情境;化学实验

1引言

初中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在处于形成阶段,此时此刻接受的教育是影响终身的。在化学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渗透绿色化学观,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地、受益终身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社会的环境责任感;另一方面为国家的环境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化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学习,主要是借以多媒体的辅助,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并以绿色化学的观念审视生活,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的污染与恶化速度。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观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绿色化学观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观指的是设计、研究没有或尽可能少的环境负面作用的化学品或化学过程,以达到防治、阻止环境污染的化学观念,因此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观、环境友好化学观、清洁化学观等。绿色化学观是站在手段、战略、理念的角度的一种思想观念,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环境生态协调21世纪的环境由于受到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扩大、工业化生产大范围普及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严重环境危机的局面,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刻不容缓。化学工业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为国家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排出,也为人类的环境与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随着人们绿色化学观的形成,绿色化学的绿色技术可以从污染源头抓起,绿色化的化学反应将对环境的污染标本兼治,有效促进环境生态的协调、平衡发展。推动国家科学发展绿色化学观理念下的基本科学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1)绿色的起始原料与试剂;2)绿色的溶剂、反应条件和催化剂;3)绿色的产品、目标分子和安全化学品。绿色化学观推动绿色科学的发展,减少了对人和环境有害的原始材料的使用,避免了有毒挥发性有机溶剂对空气与水造成的污染,降低反应能耗,提高反应转化率,有效推动国家可持续、科学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绿色化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相关化学问题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并加以解决。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分析问题,势必将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并受益终身。

3多媒体教学中的绿色化学观渗透途径

在多媒体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实时关注绿色化学的相关科研成果以及进展,在将化学教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基于绿色化学观念的教案设计与实施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将绿色化学观结合时事热点与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逐渐融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创设多媒体绿色化学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要设计出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潜意识的教学方案,只有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理交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绿色化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可以揭示出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个矛盾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绿色化学观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声光电效果,将学生的思绪带入绿色化学观念下的特定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体验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教学情境,对于知识的学习更易于认识、理解。例如:在燃料与热量的教学中,可以制作一个关于酸雨是怎样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对人类有哪些危害的视频课件,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观看与体验;在教学酸碱电解质溶液的化学知识时,结合学生日常运用频繁的手机、平板电脑、遥控器等电子器具使用后的废电池,制作一个微型纪录片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了解废电池中所含有的汞、铅、镉、镍等重金属对生态环境产生地极大危害性,同时说明绿色化学应用的重要性,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学环节适时融入绿色化学观目前的初中化学教材在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了绿色化学观,因此,教学环节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根据教材将绿色化学部分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中,理论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得到强化。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就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结合生活中的身边事解释绿色化学,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如在讲解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以“白色污染”与“绿色食品”为主题的两部动画片,讲解“白色污染”是由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而形成,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长久的污染,是对人体有害的;“绿色食品”正好相反,是无污染无公害食品,可以维护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可以从减量、减废的角度指导学生掌握循环操作、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让学生从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了解绿色化学的必要性。化学实验导入绿色化学观理念绿色化学提倡的是减量、减废,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本身就有一定的绿色化学性,屏幕上的化学实验真实再现,可以任意出现爆炸、火星等现象,指导学生认识哪一类化学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促进学生提高绿色化学安全意识。对一些难度较大、危险系数高、易产生污染的实验,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危险隐患问题。如在教学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实验时,实验过程会释放有毒气体而污染空气,并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影响。在采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实验时,一方面可以将实验演示过程放大,让学生直观、清晰、明了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将实验改进成可操作的实验: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用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如汞可通过洒硫粉来吸收,转化为HgS沉淀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懂得正确处理废液和用剩药品。例如:废液要倒入废液缸并经处理后方可排放或埋掉,有毒物必须经过分解,废酸要用石灰乳中和等。通过指导学生改进实验,可以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的效果。教学活动以绿色化学观为主旨为了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观,教师应多组织以绿色化学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绿色化学观的重要性。以学生为本,将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要对教学活动所分配的任务,积极学习、分析与探讨。1)开展绿色化学主题班会。班会活动前,教师可先带学生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化工厂、水泥厂、造纸厂进行参观与摄像,然后将拍摄到的排污、过滤等画面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然后根据家乡的环境污染状况,分组分派任务进行原因分析、寻找相应对策。学生经过亲眼所见与屏幕再现,加深了印象,在接受绿色化学教育的同时,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组织绿色化学知识竞赛。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绿色化学视频,播放三次后,屏幕上依次出现关于绿色化学的问题,每个小组的组长代表全体组员举手抢答,答对最多的小组为胜利方。3)开展绿色化学课内外阅读。对于初中化学课本上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组织阅读,课后或者业余时间也应鼓励学生多阅读绿色化学课外读物。4)绿色化学板报设计比赛。以绿色化学为主题,看谁设计的绿色化学板报科学性与趣味性更强,以全班学生投票作为评审依据,票数最多者便是冠军获得者。通过一系列的绿色化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绿色化学知识,从对绿色化学的理想认识发展到感性认识,了解绿色化学观与环保的宗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学生的绿色化学观会得到有效增强。

4结论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多媒体初中绿色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教与学同步发展,情与感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认知需要上得到情感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具有很大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采取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促进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学习、了解、接受、树立绿色化学观地过程中,以绿色化学观的角度看待化学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科学素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兰香.运用多媒体打造绿色化学课堂[J].中小学电教,2014(3):32.

[2]龚卫民.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新课程,2012(6):181-182.

[3]陈国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2008(12):61.

[4]王斌.浅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Z2):71.

篇5

>>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用量探究 温度对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影响探究 浓硫酸和铜反应的最佳实验效果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再改进 对铜与浓硫酸反应问题的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对浓硫酸和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关于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探究 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溶液呈绿色的实验探究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铝与硫酸铜反应实验的再探究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条件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现象与理论探讨 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绿色化创新设计 对金属过量时铜铁与浓硫酸反应过程的认识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微型化改造 中学化学中关于铜与浓硫酸实验的改进 实验探究浓硫酸的特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和百度百科http:///view/1339650.htm综合查得:

由上表可见:先用水洗涤黑色固体看是否溶解就能轻易分辨出是否为Cu2SO4;如果不溶于水就用稀盐酸(加热)将CuO、CuS 与Cu2S区分开来;如果溶解于稀盐酸(加热)则可通过实验过程中有无臭鸡蛋气味气体放出细分出CuO 与CuS;如果不溶于稀盐酸(加热)则还可以通过浓氨水来辅助对Cu2S的确认。

3. 具体实验和结果汇总

说明:以下实验所用小铜片约为0.6cm×0.5cm,约0.07g,中铜片约为1cm×1.1cm,约0.33g,浓硫酸为新开封,稀盐酸为浓盐酸与水1∶2 体积比配制,大试管容积约为45~50mL。。

笔者为了排除实验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多次重复了上述实验,所得现象基本相似。由此初步得出:黑色物质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组成――铜片表面刚变黑时该黑色物质主要为CuS,而如果后期溶液中出现的大量黑浑物质主要是Cu2S。

三、 实验改进的尝试

从课堂演示实验的可见性和目的引导性出发,笔者认为对该实验改进的方向应该是:能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较长时间地观察到清晰的蓝色溶液的现象,尽可能减少黑浑现象的干扰。

1. 能否让铜片表面不变黑?

铜片表面在反应开始时出现的黑色物质是希望避开的,因为这会干扰学生对书本给出的方程式的理解。笔者初步怀疑是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导致,为此进行了如下尝试:

2. 如何能减少溶液黑浑现象的干扰?即让加热过程中蓝绿色溶液的现象清晰和延长?笔者从铜片和浓硫酸的配比上做了如下实验尝试:

四、 实验小结

笔者在现有中学化学实验条件下通过对浓硫酸和铜片反应的再探究,只能得出一些较为粗糙的初步结论:①铜片表面要产生明显气泡,则其表面变黑难以避免。但调整好浓硫酸的用量,不仅可以使溶液始终呈现蓝绿色,而且还能避免黑浑现象。②出现的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呈阶段性:即铜片表面初期变黑时的黑色物质主要为CuS。而当铜片较多浓硫酸较少时,后期溶液中出现的黑浑物质主要为Cu2S。限于实验条件和本人研究水平,文中有些操作和观点尚有欠缺,希望同行能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校 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能够适应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在培养化学人才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概念。所谓的绿色化学指的是对环境无害,或者是对环境友好的化学,绿色化学融入了生物、物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在高校化学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概念,自觉地减少化学实验和研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化学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

一、创新教材,融入绿色化学

由于绿色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相关的教材和学说等还不是十分完善,教师如果要在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概念,就必须要自己努力创新教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材,并不断关注绿色化学的相关信息,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将有关绿色化学的内容融入到教案中去,不断地琢磨绿色化学的原理和教学方法。

在具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弥补教材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例子,将这些例子结合教材说给学生听。例如,在谈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城市汽车数量上升和尾气排放量的问题,并促使学生思考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又可以引入教学的内容,并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研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化学。

二、改良实验,渗透绿色化学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讲课以外,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或者会在实验中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这本身就和绿色化学的理念不相符,所以教师还必须要努力改良化学实验,在其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内容。

(一)科学选择绿色的实验

为了更好地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教师在选择实验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实验。在选择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该实验所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试剂。在某个实验中需要用到有毒有害的试剂,教师可以考虑选择其他的化学试剂来进行替换。例如,在选择催化剂的时候,有一些液态强酸、强碱等类型的催化剂,对环境有一定的毒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酶来充当催化剂。又如,在进行乙酰苯胺的重结晶等类型的实验时,为了避免实验中有毒溶剂对环境的破坏,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水来代替有机溶剂,防止污染环境。

(二)改进仪器,多实验合并

如果教师发现在实验中必须要选择某些试剂进行实验的话,可以通过改进实验仪器的来进行改良,使实验能够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例如,在进行碘的升华实验时,如果使用密封的仪器就可以使碘能够被反复使用,可以减少碘挥发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这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使用碘锤这样的密封仪器来进行实验。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优化实验方案的方法来改良实验,可以利用串联实验的方法,将一个实验中的产物当成是下一个实验的原料,这样,就将若干个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丰富实验的内容,更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地减少实验的次数,从而减少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三)处理废弃物,回收利用

由于在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如废气、废水之类的,教师必须妥善处理好这些废弃物,避免它们对环境造成损害。对于一些可以被重新利用的废弃物,教师可以采用回收利用的方法,进行处理后再加以使用。例如,在进行有机物实验的时候,会用到乙醚、乙醇等萃取剂,这些萃取剂在使用完毕之后如果随意遗弃的话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教师可以根据它们沸点不同的性质来进行蒸馏等处理,将它们回收利用。对于一些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尽量不要将它们排入大气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处理,例如可以将废气导入水、碱液等,将它们吸收。对于无法再次被利用的废弃物,教师也要注意提醒学生不可随意丢弃,要将它们放入规定的回收瓶中,并统一进行处理,例如埋入规定的地点等。

(四)运用多媒体仿真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虽然很重要,但是它们的危险性太大,而且还会伴随生成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妥善选择实验,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继续实验,而选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来展示实验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件展示来观看实验过程,这样,不仅节省了药品的消耗,也减少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损害。对于一些化学实验中的要点,教师还可以通过暂停、回放、慢放等方法来逐一展示,让学生能够对实验的整个过程更加了解。

三、课外活动,实践绿色化学

为了让化学教学不至于纸上谈兵,教师还可以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绿色化学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到绿色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普及绿色化学的理念。在高校中,化学教师要努力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采取一定的策略,在实例说明、化学实验、课外活动中融入绿色化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绿色化学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唐娜,毕坤鹏,尹韶青.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

[2]茹婷婷.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1).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A)―0041―01

化学物品的生产、使用与处理,给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实质性的解决化学污染,那么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就是一件落实起来十分困难的事情。绿色化学的技术本身就具有生态价值,为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难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近些年,绿色化学作为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化学概念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就明确了它的现实意义,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消灭或减少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同时也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有毒有害的副产物、废物和产品。绿色化学的理念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

绿色化学是根据预防污染思想发展起来的,是实现防止污染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提高人类物质再生产能力的一个技术保障和驱动机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完整的体系和方式,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性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绿色化学彻底抛弃了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粗放发展模式,进而采用绿色的与环境友好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源头上堵住了污染的产生,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了污染,是一条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治理和节约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和谐之路;其次,它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诸多积极影响,控制污染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扩展,为人类及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调节和制约的保护作用,能够不断调整和平衡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制约利用资源的速度和规模,扬长避短,变害为利,减少和克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给自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再次,绿色化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观察和监测的规划作用,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体现了人的能动性。

二、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要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在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知道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共同形成的酸雨和酸雾会损伤人的呼吸道,致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毁坏,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还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内,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在教学中,还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学生视野。

篇8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硝酸、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23-02

一、主题与背景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实验中能经受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锻炼。学生的学习情绪、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形成,也能通过实验来实现。但以往的中学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目标、仪器药品及操作方法,甚至实验现象,课本上都描述的很清楚,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现在的新课程教材中虽然设计了很多的探究型实验,但大部分还是没有脱去以往验证性实验的影子。高中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理念。因此,我们可以以课本中实验为蓝本,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诱导学生从物质性质、实验装置、实验条件等方面去探究,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状态,培养其科学探究的习惯。现本人将在讲授高一硝酸性质的时候,由一实验现象引发的一堂探究性实验课为例,与大家探讨。

二、情景描述

本人在讲授高一硝酸的性质的时候,做完[观察与思考](2006年苏教版必修1第101面)后,学生发现了一个现象:浓硝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而稀硝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于是在课堂上向我问,为什么都是生成Cu(NO3)2溶液,一个是绿色,而一个是蓝色呢?我当时回答是由于生成的红棕色的NO2溶于浓硝酸引起的。回答完后,看到学生意犹未尽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这不是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当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证明浓硝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是由于生成的红棕色的NO2溶于浓硝酸引起的。经过一节课的热烈讨论,再加上我的引导,我们师生共同选出三种实验方案:

1.实验方案:取适量黄色的FeCl3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目的:由于我已提过NO2溶于浓硝酸呈黄色,而黄色和蓝色混合后应呈绿色。因此,学生讨论提出找一种黄色的又不会和蓝色CuSO4溶液反应的液体与蓝色CuSO4溶液混合,看是否会呈绿色。最后,选择了FeCl3溶液。

2.实验方案:加热浓HNO3与Cu反应后的试管,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稀HNO3与Cu反应后的试管,观察两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目的:加热试管将NO2赶出,看颜色会否变蓝;NO2溶于稀硝酸过量的Cu(NO3)2溶液中,若也能变绿,说明确实是NO2引起的颜色变化。

3.实验方案:向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块较大的铜屑,用分液漏斗滴加HNO3,最后使铜有剩余,再观察反应后溶液颜色。

目的:铜的过量使溶液中的HNO3及溶解的NO2全部反应完。使绿色的溶液重新恢复成蓝色。

实验方案选出后,由于已快下课,加上许多实验药品及仪器并没有带来,并无法当场就验证方案的正确。但此时学生的热情高涨,急着要做这三个实验,大部分的同学都顾不上吃午饭,就跟我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了。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有如下现象:

方案1现象:混合液呈绿色,由于实验时所取两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不同,混合液的绿色也不完全相同。但是证明了黄色和蓝色溶液相混合确实是绿色的。

方案2现象:加热试管内开始出现大量红棕色的NO2气体,随着不断加热,气体越来越少,最后原来呈绿色的溶液变成蓝色,而原来呈蓝色的Cu(NO3)2溶液随着通入NO2的量的增加逐渐变成了绿色。

方案3现象:当试管滴入浓HNO3后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随着硝酸滴入量的增加,试管内溶液开始也现绿色,等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铜有剩余),溶液又变成蓝色(同时有蓝色晶体析出)。

同学们看到这些现象一片欢呼,最后我们总结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浓HNO3与Cu反应后的绿色溶液是黄色和蓝色叠加形成的复色。因为[观察与思考]中的浓HNO3是过量的,生成的NO2气体又溶于硝酸中形成黄色,面Cu(NO3)2溶液本身是蓝色的,当二者处于同一体系中,我们就看到了绿色。

三、效果及启示

本节课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对于浓HNO3与Cu反应和稀HNO3与Cu反应后溶液颜色的差异的兴趣。诱导学生对于两者颜色的差异进行探究讨论。经过一系列的问题讨论和实验设计,不仅扩展了学生思维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其团队合队的精神。总之,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本人也觉得受益非浅。但我认为还是有如下几个问题:

1.时间不够。高一阶段学生要学习十二门课程,给每一门课程的节数是很紧张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几乎是没有时间来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

2.对于优生源的班级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可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开展起来很困难。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有编了一个实验班。本节探究课就发生在本校的实验班上,而在其他班上[硝酸的性质]这节课时,学生对于实验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人对于为什么浓HNO3与Cu反应和稀HNO3与Cu反应后溶液颜色的有差异提出疑问。学生素质差,连现象的差异都没兴趣,更何况开展探究性实验了。

3.课堂上同学们有时会因为某个问题一直深入讨论,或扯到其它不相干的问题上,难回到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上来。从而浪费课堂时间,重点不突出,不但不能很好的完成探究实验,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如何在课堂上控制学生讨论的方向、秩序,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4.我在设想,如果我每节课都尽量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讨论学习,教师最后再归纳、总结、补充,从长久来看,学生会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但由于时间限制,做题少了,训练少了,复习少了,讲评少了,短期的教学成绩肯定会受影响,而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唯分数为高,教师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全其美的度?

四、教育反思

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如何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众多问题:传统教学模式真的应该摈弃?它确实有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缓解化学课时紧张的特点。教学时间与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长远培养人的目标与短期的教学成绩的冲突如何解决?学生的良好的能力素质不是在短期能体现出来的,该如何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呢?我很想知道在今天的高考制度下,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愿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焕发生机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即教师认识到了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对知识点讲解得较详细,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用错了方法。一般教师只是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一节课都是主导,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机械的重复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僵硬死板,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对于这样一门有难度的科目,学生本来就有恐惧心理。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就更加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精力无法集中,对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接受、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寻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就要改变原有的单向的知识的传输,实现双向交流。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学生之间也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探讨和交流。也就是运用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探究等各方面能力,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以阿伏伽德罗定律为例,在讲解这样有难度的理论时,如果只是单方面地解释,则学生必然难以集中精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慢慢推论,最后得出定理。分四种情况:同温同压下、同温同体积下、同温同压等质量时、同温同压同体积时。让学生慢慢深入认识这个定律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还有化学的学习无非就是对不同的物质的认识,离开了对物质的研究,化学这门学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在对物质的认识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从实验室取来不同的物质,让学生自己观察它们的物理性质。例如氯水,学生通过自己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是一种浅绿色的液体,而F2则是一种淡黄绿色的气体,S是一种黄色的固体。虽然教师没有直接对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做详细阐述,但是让学生印象深刻,也不会就将其混淆。另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外,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尤为重要。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经常会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某些化学性质。这就要求彼此之间进行合作。例如研究镁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时,将镁条放在空气中燃烧,一个同学操作时,其他的几个同学在一旁观察反应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产生的现象是镁条发出了耀眼的强光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生成白色烟的同时生成了一种白色物质。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将所有的实验现象都总结到,但是每个同学对自己看到的现象都进行阐述,最后由组长总结,就能全面把握这个知识点。由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因而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再例如探究硫的化学性质时就会出现多种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也放出热量,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需要调动多人的各个感官才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整体把握。不管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还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都需要学生主动地融入到化学的学习中,主动提出疑问并解决,不仅提高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的学习中,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使化学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除了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对不同知识点的对比记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不仅多而且乱。为了让学生学起来更加简单,就需要对一些知识点对比进行讲解。例如物质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这两个知识点就可以对比解读。金属性强的物质与氢气化合时越容易,与气态氰化物的稳定性越强而气态氰化物的还原性越弱。气态氰化物水溶液的酸碱性越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相对的,一种物质的金属性越强,它与水反应时放出氢气的速度就越快,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也越强,而且对应的氧化物的氧化性越弱。将这两个相反的概念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总结进行对比记忆,就不会出现混淆知识点和记忆难的情况。

有效的教学方法必定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要考虑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整个课堂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归纳,改变事事依赖老师的局面。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从而使高中化学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彤.高中化学教学难点解析.新课程,2009.9.

篇10

    1.绿色化学的重要性绿色化学这一概念

    最早由美国化学会于1991年提出,作为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20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化学概念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就明确了它的现代内涵,这就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消灭或减少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同时也要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废物和产品。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绿色化学是根据预防污染思想发展起来的,是实现污染防止的基本的和重要的工具,也是提高人类物质再生产能力的一个技术保障和驱动机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整的体系和方式,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性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绿色化学彻底抛弃了“先发展、后治理”,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进而采用绿色的与环境友好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源头上堵住污染的产生,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是一条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治理和节约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和谐之路;其次,它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积极影响,控制污染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扩展,为人类及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调节和制约的保护作用,能够不断调整和平衡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制约利用资源的速度和规模,扬长避短,变害为利,减少和克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给自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护频于灭绝物种和不断减少使用资源,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置于自然和谐律动的限度之内;再次,绿色化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观察和监测的规划作用,如全球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等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而绿色化学的功能恰恰能够不断地观察和监测全球发展的表现和动向,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决策和行动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形成有效的规划蓝图。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

    2.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到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化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把绿色化学及其理念融合在化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使绿色化学成为化学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2.1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如在教学《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与空气污染有关的图片和录像带,引导学生讨论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向学生介绍空气质量日报表,让他们了解到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再比如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知道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共同形成的酸雨和酸雾会损伤人的呼吸道,致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毁坏,致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还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内,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在教学中,还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学生视野。如“世界上着名的公害”、“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仟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十几亿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