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校园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校园安全管理

篇1

一、建立安全管理队伍,明确职责,将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落实

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安全管理队伍,加强领导,这是安全工作稳步推进的基础与前提。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我们要高度重视,选取得力教师,组建一支强大的安全管理队伍。如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担任副组长,教导处、少先队与各年级组长为成员所组成的安全管理小组。一是管理小组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安全无小事,管理小组对校园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喊口号”层次,而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与强烈的责任心来付诸实践。二是明确职责全面落实。一校之长要具有较强的管理意识,要明确分工,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拧成一股绳,使大家能够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不留安全管理死角,不留任何安全隐患。如近年来多地发生学校踩踏事件,对此,我校在组织学生进行运动会、外出游玩等集体活动时,总是让专人来负责各年级学生的组织与疏导工作,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有力的安全管理小组,才能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为学生打造一个安全而和谐的校园,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有法可依,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那么管理工作也很难有序进行。为此我校根据上级精神与相关文件,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规范有效、易于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使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对教师的管理。明确教师的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对学生的管理。进行系统的防水、防电等安全教育,使其懂得遵纪守法。我校发动广大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管理制度的制定,这样制定的制度更具操作性、更具民主性,能够激起学生与教师一起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与自身的责任。我们除了要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绝对不留安全隐患。如我校都组织专门人员对校内的教室等各个地方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一旦发现有管理人员,绝不姑息,严肃处理。对于尽职尽责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在全校进行通报。这样将全校师生完全纳入管理工作中来,使每个人既成为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这样更利于教师与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广大师生共同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责任性,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为全校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健全安全管理内容

我们坚持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针对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安全教育的内容总结如下。

1.自我保护。小学生安全意识低,自我保护能力差。近年来发生过多起学生走失、被拐卖等事件。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突况,如何学会自救。

2.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多地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件,这为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教育,教育学生不从外面的摊点随意购买食物与饮料,不吃发霉变质的东西。

3.行路安全。学生的生活并不只局限于校园内与家庭中,当学生外出时,也会面临一些危险。对此,我们要向学生加强交通法规教育,要让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如靠右行驶,在路上骑车时不与他人比赛,不随意车载其他同学等,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4.活动安全。要教育学生在参加学校或社会所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时,尽量不要拥挤,以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要互相谦让,互帮互助,保证自己与他人的人身安全。

四、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让安全深入人心

安全意识并不是一两次说教就可以形成的,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加大安全宣传力度,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1.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我们可以从卫生防疫、交通局等有关单位聘请相关人员来我校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我校与当地的交管部门达成协议,每年我们都会聘请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这样的专题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发挥广播与各种宣传栏的辐射效应。教室的黑板报、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站这些都是很好地宣传安全教育的平台,我们要加以重视,充分运用,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安全的氛围。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发表自己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与看法。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参与到了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开展安全主题班会。我校举办“安全进校园”的主题班会,创设学安全、讲安全的班级氛围,让全班学生加强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在班会中,我们可以现实中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4.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在全校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大赛,评出安全个人奖与班级奖,在全校内形成一种学安全、讲安全的安全氛围,使学生对安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篇2

2021年春季已正式开学,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又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小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交通安全防范能力不足,成为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弱势群体。学生的交通安全牵动着家庭的幸福,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如何积极预防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历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笔者现结合经开区学校实际情况,对新学期如何做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和遏制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经开区辖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现状

1、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较突出。目前,经开区辖区有规模中小学校13所,大多设在城区人车流量较多的地带,都存在人群密集、车流密集等不稳定因素。例如,朝阳小学、工农小学、育英小学、等学校周边道路都是城市干道,交通通行量大。由于上、放学时间集中在早晚出行高峰时段,且人口集聚,机动车辆较多,导致学校门前拥堵。

2、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情况复杂。目前大队辖区除了部分幼儿园有专业的校车公司组织接送幼儿外,中小学校一般都由家长接送。接送孩子的车辆形式复制,有小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有的机动车甚至存在涉牌涉证、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3、家长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部分家长为学生选用的交通工具安全性能低,如:部分学生逆向行驶、骑自行车走机动车车道等违法行为也经常可见;同时机动车在行驶至校园周边时随意调头,违法停放、强行超车、抢道等也是校园交通安全隐患之一。特别是城郊农村乡镇接送学生车辆和人员安全隐患较突出,如示范小学。大部分车辆是一些三轮车、电动车,同时接送人员大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对交通安全知识知之甚少,交通安全意识较差,是交通安全管理最大的安全隐患。

4、交通安全管理还存在明显不足。部分学校重文化教育,轻安全教育,没有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对学生的交通安全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同时,学生交通安全的齐抓共管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加上交警部门管理难以完全覆盖,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漏洞。

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1、地理位置因素。从辖区学校的地理位置看,学校多数设在城区主次干道道路边上,学校的校门普遍通主干道。比如:卫门口小学、育英小学、工农小学、金丹小学、芙蓉路小学等学校门口就是城区干道。放学时,接送的家长、车辆把原本不宽的道路挤得满满的,再加上这些道路原本就交通流量较大,造成上放学时断学校周边道路出现拥堵,严重影响了正常通行,使校园周边道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车辆增加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接送学生的机动车也相应增加,在上下学期间,由于学校附近没有合适停车场,很多的接送孩子车辆就停在主干道上,聚集在校门口,存在乱停乱放、随意调头等交通违法行为,使主干道上的车辆不能正常的通行,以至于在学校门口拥堵,严重的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特别是早晚上放学时期又正值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时段,车流量很大,有时交警都深感力不从心。

3、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学校的安全工作还存在停留在嘴上多,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不够。学校对学生的交通安全重视程度不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措施落实不到位,实际效果不明显,造成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低,不能安全保护自己,杜绝事故伤害。

4、文明素质不够。尽管公安交警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宣传法律法规、安全出行常识,由于点多线长面广,就现有警力而言,不能及时将最新宣传内容传播至每一个角落,也不能多批次、反复开展宣传教育,造成城乡之间群众安全意识的显著的差异,使得部分群众的文明素养普遍较低,没有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对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文明参与交通、杜绝事故伤害。

5、基层警力不足。近年来,虽然公安交警、教育等部门加大了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开展了 “平安校园”、“护学岗”等一系列的护学活动、创建活动,但限于目前存在的警力不足的事实,点多、面广、线长、加之辖区交通秩序整治、事故处理等交通管理工作的繁重,警力严重不足,往往是顾此失彼,导致难以对校园周边秩序实现全覆盖的常态化管理。

三、如何进一步规范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的对策

(一)扎实推进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和学生宣传教育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建设工作中重要一部分。公安交警、应急管理、教育、城管、卫生、宣传等各相关职能要切实把维护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充分履行各自职能,严格工作责任落实,把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二是要实现短期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综合整治,进一步建立健全由党委政府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的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二)学校应将交通安全纳入日常教育日程。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交通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成为了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渠道。对中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学校能有效结合他们的心理、行为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开展活动,而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的言行作为无形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能更好地确保教育质量。

(三)公安交警部门应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交通安全宣传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交警部门应将交通安全宣传纳入日常交管工作之中,长抓不懈,定期、不定期深入中小学校给学生上交通安全常识课。在开展宣传教育中,首先针对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将交通安全法和安全常识以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正确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走路、骑车、乘车等日常交通安全常识。

(四)家长和老师要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规范。一是对老师进行交通安全知识集中培训,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通素养和交通行为习惯;二是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教育家长,让家长了解自己的不良交通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长此以往,通过家长和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方式,能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潜移默化作用。

篇3

 

关键词:校园网 信息安全网络管理

一、引言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学院在教学、管理、科研以及对外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对校园网的依赖性日渐增强,以网络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交流信息成为学院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就目前的网络运行状况来看,校园网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的稳定性依然较差,因此,加强校园网的管理,确保校园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校园网应用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校园网信息安全的研究思路

校园网是一个直接连接互联网的开放式网络,校园网用户的层次差异较大,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与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紧密相关,校园网的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从总体结构上可分为,校园网主干网设备和应用的安全和校园网用户的安全应用两个部分。对具体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能有效的解决校园网中的信息安全隐患,从而确保校园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一)校园网边界安全

校园网边界安全就是确保校园网与外界网络的信息交换安全,既能保证校园网与互联网进行正常的信息通讯,又能有效地阻止来自网络的恶意攻击,如端口扫描、非授权访问行为、病毒、不良网站等。

(二)系统漏洞的修补

校园网的网络运行环境较为复杂性是一个由多用户、多系统、多协议、多应用的网络,校园网中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都存在难以避免的安全漏洞。不及时修补这些安全漏洞,就会给病毒、木马和黑客的入侵提供方便。

(三)校园网计算机与存储设备的安全

校园网计算机和存储设备中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如学生档案,教学课件、考试题库、学生作业、网站数据、办公文件等。由于设备配置、应用和管理上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如设备无分级管理、使用公共帐户和密码、操作人员无信息安全常识等。

(四)校园网计算机病毒控制

计算机病毒是校园网安全隐患之一。必须做到有效控制。选择适合的杀毒手段和相应软件可以对服务器、接入计算机、网关等所有计算机设备进行保护,杀毒软件可以对邮件、FTP文件、网页、U盘、光盘等所有可能带来病毒的信息源进行监控、查杀和拦截。计算机病毒控制要防杀结合以防为主。

(五)校园网维护管理

校园网的硬件环境建设完毕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校园网的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运维需要有一个校园网安全运营中心,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对校园网不同教学场所设备、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汇总和关联分析,提供可视化校园网安全状况展示。针对不同类型安全事件提供紧急应对措施。实现校园网络集中安全管控,保护校园网络数字资产安全。

三、确保校园网信息安全的具体蕾理措施

(一)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加强监管

使用硬件放火墙,防火墙可在校园网与外界网络之间建立一道安全屏障,是目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它提供了一整套的安全控制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等功能。使用放火墙可以将外界网络(风险区)与校园网(安全区)的连接进行逻辑隔离,在安全策略的控制下进行内外网的信息交换,有效地限制外网对内网的非法访问、恶意攻击和入侵。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放火墙的合理补充,能够在放火墙的内部检测非法行为,具有识别攻击和入侵手段,监控网络异常通信,分析漏洞和后门等功能。

使用VLAN技术优化内部网络结构,增强了网络的灵活性,有效的控制了网络风暴,并将不同区域和应用划分为不同的网段进行隔离来控制相互间的访问,达到限制用户非法访问的目的。

使用静态I P配置。检测网络中I P应用状况,并将I P+MAC地址进行绑定,防止特殊IP地址被盗用。对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的访问必须进行安全身份认证,非认证用户无法进行访问。

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扫描和绘制网络拓扑结构,显示路由器与子网、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显示交换机各端口、使用情况和流量信息,定期对客户端流量、分支网络带宽流量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包规则检测,防止非法入侵、非法滥用网络资源。加强接入管理,保证可信设备接入。对新增设备、移动设备和移动式存储工具要做到先检测后接入,做好网络设备的物理信息的登记管理,如设备的名称、设备楼层房间号、使用部门、使用人、联系电话等。做到遇故障能及时准确地定位和排查。

(二)提高认识,规范行为,强化应用

网络安全涉及到法律、道德、知识、管理、技术、策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因此,在做好技术防护和网络管理的同时,要把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从环境、自身、产品和意识等方面出发,逐个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可能的危险排除在发生之前。对于校园网用户来说,要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关于计算机信息安法律知识的学习,自觉规范操作行为,同时掌握一些有关信息安全技术和技能。来强化我们的应用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议在系统安装时选择最小化,而多数用户采用默认安装,实际上不少系统功能模块不是必需的,要保证系统安全,需遵循最小化原则,可减少安全隐患。

及时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安装补丁程序。为提高补丁程序的下载速度,可在校园网中部署微软自动更新服务器来提供客户端补丁自动分发。在安装补丁程序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安装说明书,做好数据备份等预防工作,以免导致系统无法启动或破坏等情况。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要对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必要的设置。如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权限的分配,共享目录的开放与否、磁盘空间的限制、注册表的安全配置、浏览器的安全等级等,使用系统默认的配置安全性较差。

使用个人防火墙,个人防火墙足抵御各类网络攻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操作系统信息不对外泄漏,也能监控个人电脑正在进行的网络连接,把有害的数据拒绝于门外。

使用反病毒软件,目前互联网上的病毒非常猖獗,达几万种之多,传播途径也相当广泛。可通过u盘、光盘、电子邮件和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主动病毒传播等,这就需要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来控制病毒的传播。在单机版的防病毒软件使用中,必须要定期或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和病毒码特征库。

篇4

论文摘 要: 网络安全建设是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正常提供各种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工作,也是构建高职院校安全稳定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基于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前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使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包括传统学科图书馆学。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提出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网络安全是保证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全面分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对构建安全稳定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对象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也可以概括为对维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这一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的正常安全运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内容。  

  

三、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  

  

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搭建网络时选择采用树型加星型的混合型拓扑结构,采用以太网标准,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进行综合布线,将宽带或专线接入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而与外网相联,最终实现信息交换,同时在多校区院校多数采用光纤进行中长距离连接。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依建在学院的计算机大网络系统中,成为其一部分,因此大网络的安全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涉及数字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黑客、木马、病毒这类危害网络安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各类防病毒技术也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层次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1.硬件技术因素。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受旧有规划、经费限制等原因制约,以致网络设备老旧换代缓慢,致使网络运行稳定性、兼容性差。  

2.软件技术因素。大量的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在互联网上传播,而其中的大部分病毒和木马都是利用了用户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与扩散。越来越多的通讯及共享软件技术在系统普通用户中推广应用,加速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在新的软件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其安全管理的培训。  

(二)人员配备因素  

虽然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网络安全人才配备的问题,如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增加现有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但这些只是初步改善了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上的数量配置问题,而事实上由于人员所拥有的经验、专业系统性等方面因素也存在着差异,最终影响网络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在安全水平与意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造成上下理解不同,操作无法规范化,致使网络安全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必须提高全馆对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  

1.建立网络硬件维护、使用及维修制度。  

定期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加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在硬件技术方面的重要措施。在日常工作体系中,针对中心机房、服务器、中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和hub等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周期性的检查、维护制度,明确各类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责任分工至具体管理人员,建立维修文档跟踪机制,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  

在周期性的维护工作期间,要重视设备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效果。因此,要保持环境的通风低温、电源常通电压稳定,减少设备的意外断电情况。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尽可能保持密闭,避免过多的灰尘堆积。根据天气的变化,对设备进行防潮防燥工作。  

为数字图书馆系统配备相应的备份、系统恢复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属于保证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更新时,对整体设备的配置及时进行调整,以做到新旧结合合理,并达到物尽其用。  

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必须设置在外部环境下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物理损坏要及时维修更替。  

2.建立软件维护及使用制度。  

操作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及数据的存取,但无论是windows nt还是unix或linux都存在着后门,为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留下了可乘之机[1]。每周应固定对服务器及操作机器进行杀毒、病毒库升级及系统升级工作,及时填补安全漏洞。  

 

数据库系统软件作为实际可运行存储、维护和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具有一套独立的安全认证体制[2]。在管理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设置严密的授权规则,例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同时,尽量避免与操作系统的安全认证体制捆绑,例如,避免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保持数据库系统在磁盘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相互独立性,保证在操作系统不安全的情况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最大限度地不被损坏。 

应用软件作为满足用户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拓宽了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增加了因其不完善性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因此在应用软件使用及选择上应进行规范控制,特别是针对基层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安装管理上。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应适当规范使用范围,例如:对于p2p软件,应限制在少数业务计算机中使用。对于前台检索机的ie浏览器应设置严格的上网分级审查级别,避免读者在使用时误入不良网站而引起病毒及木马感染,从而影响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 

除对以上三类软件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外,同时把周期性的系统备份及数据备份列入软件维护制度中。例如:对数字资源服务器的整体操作环境和重要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以避免在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导致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出现丢失时,无法尽快恢复或重建系统数据。 

3.建立突况处理机制。 

数字图书馆系统较常发生的突况分为:一是自然灾害,指天灾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二是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设备故障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三是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设备设施,黑客攻击等引起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虽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可摸索出一般的发生规律。而针对其建立的处理机制,就是立足对规律的总结,做好事前的预防及事后的补救工作。例如:在特殊气候来临前,设备的提前转移,环境的检查加固;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起用备用系统的处理流程,等等。 

4.制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 

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中,除了选派配备责任心强、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的人员担任管理职务外,并要建立一套有明确指引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网络安全事务时,有根可寻、有源可溯,以避免因失误操作引起进一步的安全问题。 

(二)加强各级用户的网络安全培训 

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3]。全馆的各级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读者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首先从培训开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培训,考核等内容,这样既可使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又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参与感。 

为达到最佳效果,各类培训应根据人员特质来设定。专职专岗的管理人员多参与校外最新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以日常操作规范、防病毒及系统优化等内容为主。而普通读者在每年的新生教育中,融入上网守则、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病毒防范等知识的培训。 

 

五、结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严防黑客入侵、努力保障网络安全,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对全院的整体数字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施有效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能有效减少数字图书馆系统受网络安全隐患的困扰。但要构建和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数字图书馆运行网络环境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并不是几个人或短期行为就能解决的事,更需要建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和防范能力,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孟庆昌,朱欣源.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73-01

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医院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包括手术器械和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并实行下收下送等工作的科室,是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2009年4月卫生部3个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并于同年12月正式实施。为此,我院于2011年重建了消毒供应室,更新配置了大量现代化的设备设施,使消毒供应室进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并与2013年12月顺利通过了等级医院评审。现就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浅谈如下:

1 制度管理

1.1建立消毒供应室设备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设备使用,维护准修制度以及操作流程。使人人掌握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有效防范工作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1.2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有护士长,质检员,区域组长等组成,质控组每月,护士长每周随机以环境,质量、流程、安全、文件记录、执行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查督导。

2 人员管理

2.1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要注意开发领导层,使各级领导进一步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要性,为供应室补充大量年富力强的不同层次的人员,提高消毒供应室人员的整体素质。

2.2科室成立继续教育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区域组长,A级护士等组成。分层,分级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岗前培训,对新进设备使用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凡初次操作者,必须在熟悉设备的操作人员指导下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器需专人负责,持证上岗。

3 设备管理

3.1设备使用前管理

3.1.1新购进设备要保管好有关说明书及操作规程。

3.1.2在引进新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由医院设备科技术人员,供应室的操作人员共同参与,以便了解设备对环境的要求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请厂家技术人员对供应室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该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措施等知识。

3.2设备启用后管理

3.2.1设备启用初期,医院设备科的技术人员经常上门指导操作和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厂家联系,利用设备保修期间厂家负责保修的有利条件多向厂家学习,为日后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打好基础。

3.2.2使用期间做好设备使用过程的记录及设备日常维护维修记录。特别要重视特种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维护维修工作。每台灭菌器必须有年检合格证并保证安全阀每年,压力表每半年送当地计量鉴定所校验一次,以确保操作运行中的安全性。

3.2.3对已使用一定年限的设备,必须进行全面的大维修,同时进行各种检测,最好有相关部门的技术鉴定报告才能继续使用。对反复维修不能正常使用的设备应及时按医院有关规定做好报废工作。

4 安全管理

4.1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防事故的教育和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健全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两次相关事件的应急演练,使人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电的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4.2加强各类设备的岗前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保养措施,并责任到人。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发现设备运转异常时应立即停机并向设备科汇报,请专业维修人员对其进行检查维修排除故障,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和运转。

4.3严把质量检测关,由专人负责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检测和生物监测,同时对清洗、消毒、干燥、包装和灭菌的设备及耗材进行检测与验证,并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

4.4消毒供应室的压力容器是医院消毒灭菌的必经之路,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点部门之一,压力容器处于高温、高压,是一种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从医院长远发展及安全生产考虑,供应室应配置2-3名有资质的消毒员,最好是男性。

篇6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作用

1.前言

校园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内以及课间活动的安全文化,例如楼道安全、体育运动安全、设施事故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劳动或社会实践安全、学生身体特殊事故等,均属于校园安全文化的范畴。校园安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学校财产安全以及师生人身安全未得到保障,便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支撑。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营造平安校园环境,确保学校财产与师生人身安全,也属于各学校需注意的重点。

2.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校园安全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⑴熏陶。开展校园安全文化,会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方展,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具有行为的自觉性,注意自我安全管理与防护,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⑵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与心理发展的空间,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的环境。⑶现代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于一体的文化形态,通过校园安全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落实,能够帮助大学生孕育出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与安全科技成果,进而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氛围。⑷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过渡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校园安全文化以及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教育工作,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习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

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3.1明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首先,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安全氛围更加浓厚,强化大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其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完善学校安全设施,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精细,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打好基础;再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使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⑴完善校园安全物质文化。首先,需保证高校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防雷设施设备,所有活动器材必须无安全隐患,同时校园的饮用水及供水设施必须达标,桌椅门窗以及学生床铺等必须整洁、完好;其次,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必须达标,校园四周50m范围内不允许有无证经营的小摊点,200m范围内不允许有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对大学生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场所,也不允许有乱建、乱堆现象以及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再次,需保证高校的建筑完好,无危房危墙存在,无地灾隐患,各种场所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师生的学习与教学需求,还需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

⑵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需注意三点:一,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高校发生自然灾害、治安事故、传染病等突发安全问题时能够根据应急方案紧急处理;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凡是与高校安全有关的工作,其中所用安全制度必须完善与明确,以保证各项制度均能落实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学校的财产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三,高校还需根据隐患程度建立分门别类的安全隐患台账,根据台账的动态性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整改与处理。

⑶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首先,高校应该基于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中,通过课程的渗透加强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科学的三观。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安全隐患警示标志、安全宣传栏、班级安全手册等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意义。再次,高校需针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与法制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精神文化[3]。

⑷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大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形成良好的自我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仍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安全、不合理的行为习惯,这对其后期步入社会工作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还应该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通过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引导大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

3.3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落实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应该分三个步骤加强落实,以保证其能充分地发挥效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良好的影响。第一,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宣传发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第二,贯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点,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与优化,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定期总结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组织会议进行讨论交流,深入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4.总结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国各高校理应引起重视,充分了解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应用科学、先进、有效的手段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落实,进而为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章.浅谈高职院校安全文化教育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16):170-171.

篇7

关键词:学校安全立法;政府;责任;义务;研究

校园安全作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学校的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它已经演变为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驶者和公共利益的执行和维护者,应当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明确政府在学校安全立法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在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中彰显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一、政府对学校安全立法的影响

我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颁布实施以来,义务教育的现状仍旧十分的严峻。在呼唤加强学校安全的同时,也在反思在学校安全立法中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我国义务教育法种指出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都可以向国家机关提出举报。对于违反义务教育法,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是教育行政部分的人员都应当引咎辞职。这也是政府责任的一种体现。

义务教育法中对社会监督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包括人民政府,任何公民都有权向国家有关机关进行检举和控告。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主要是政府以及有关部分的主要责任,对于政府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可以向上一级的人民政府进行检举。对于政府有关部门人员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可以向上一级的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学校作为展开教育活动的机构,对于学校未按照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展开教育活动的行为可以向当地的教育行政部分进行检举和控告。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2款关于政府人员引咎辞职的规定,其主体为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在《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中指出不同的辞职类型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对社会恶劣影响的事件,负有主要责任的政府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失职,连续或者多次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等负责的政府主体需要引咎辞职。

二、明确政府在学校安全立法中的责任和义务的必要性

(一)作为公共管理组织的义务

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契约的形式将自己的权利委托给政府,政府代替人民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在社会契约中,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的相互控制的关系。一方面公民要服从于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向公民负责。因此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完善国家的法律,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人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政府对学校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源于政府权力的本源。学校的安全受到威胁,意味着人民的公共意识受到阻碍,也意味着政府没有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二)履行法律法规关于政府责任的规定

在《义务教育法》中对人民政府的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责任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各级的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的部门有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社会和周边环境。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责任的明确主要是对学校治安责任的明确。在《义务教育法》的第52条中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对学校的校舍以及周边的安全等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更新,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校舍,上级的人民政府有权利对其勒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行政处分直接负责人。《义务教育法》实施后相应出台了一些校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安全的规定进行配套实施,对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政府作为校园安全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其承担的责任是依法治国的必然,各级的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的部门必须全面履行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

(三)适应安全问题转向的需要

学校的安全问题涉及到校园的内部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学校的建设、校舍的安全以及学生发生意外伤亡事故等。在学校的安全事件中,责任的主体大多为学校、教师和家长。近年来随着学校安全事件的频发,社会的关注度也逐渐的高涨,学校安全事件的发生与社会有着很大的联系。学校的安全问题不仅仅牵涉到学校和教师,而且与政府的的责任也具有很大的关系。学校安全问题由学校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公共管理职责,倡导社会的各个部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的环境。

三、在学校安全立法中政府的责任类型以及提升途径

(一)政府的责任类型

政府责任构成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一种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政府以及公职人员在整个社会中履行自身的相关职责和义务,也就是法律和社会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政府应当履行好自身行政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对公共利益的热衷度和忠诚度。在学校安全立法中,政府的责任一般包括政府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三种类型。政府的政治责任是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政府有义务在建设社会体制,完善经济发展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制度等方面为学校的安全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为学校的安全提供足够的经费以及制度等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法律责任是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政府的道德责任是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政府有责任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开展各种道德建设活动,在社会中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同时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各种的心理咨询以及矫治机构,减少社会犯罪的发生。

(二)提升政府责任和义务的对策

1.致力于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和谐社会作为现阶段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谐社会意味着稳定,公平、和睦。首先,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为社会的医疗、住房以及教育等问题,政府应当关注民生,为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解决底层社会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再次政府应当引领社会的道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人员的安全意识,引导学校管理人员正确的价值和观念,加强学生的安全防卫的训练,增强学生对不安全事件的抵抗能力和防卫能力。最后政府应当致力于建设各种社会的心理咨询机构,保障社会人员的心理健康。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学校安全资源配置

学校安全需要得到软硬件的相互配合,得到双重的支持。政府应当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设置专门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加大学校安全设置的购置,完善校内监控以及安保人员的聘任等硬件的工程,同时应当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安全能力和防卫能力的训练。在学校的安保问题上上升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在安保人员的聘任上提高专业度,实施统一的安保人员聘任标准。

3.促进相关立法工作,明确政府具体的责任

在学校安全管理的立法中,虽然已经有相关的立法,但是对于校园安全管理中政府的责任规定比较笼统。政府应当联合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共同出台校园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详细制定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以及责任和义务,明确校园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等,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执法队伍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责任,明确政府监管不到位需要承担的后果等。另外针对已有法律当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完善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中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满足学校安全管理的需求。

4.整合社会力量,减少学校安全事故损失

学校安全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政府需要整合社会各届的力量,调动社会的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媒体等方面对学校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支持,带动学校行业内对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视,调动各方面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社会网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安全防御网络。另外在学校的安全事务中效仿国外的国家,政府专门设立学校安全的保险制度,通过保险制度来转移学校教育的风险,实现了国家作为补偿主体的赔偿机制。我国需要根据自身的教育国情,针对学校的安全事务损失尽快建立相应的安全赔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赔偿机制,进而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

学校安全作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学校安全立法是保障学生安全的法律依据,应当致力于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学校安全立法的可实践性和操作性,提升政府在学校安全立法中的行政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平.浅谈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责任――从五起校园砍杀事件引发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11(03).

[2]李岩,田飞,毛维清.校车安全事故中的政府责任及对策探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3]雷万鹏,徐璐.农村校车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为背景[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篇8

一、校园外卖的概念与运营模式

(一)校园外卖的主要概念

外卖作为一个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的产业,最初源于日本物流和快递行业的“宅配模式”,即快递被直接送到收件人登记的住所,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在经济不断增长和国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的大背景下,餐饮业逐渐将“宅配”的概念应用于送餐服务中。早期,外卖并不是指送餐,而是指顾客在商店订购食物并直接将食物打包带走,从而节省用餐时间;新的外卖概念则是指客户在线或通过电话订购餐食,商家则任命相关人员包装和交付定制的餐食。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确保菜肴的新鲜度和美味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订购和微信订购成为订购外卖的两大主流趋势。客户无须离开家就能迅速解决餐饮问题,腾出大量时间忙于工作和学习。

(二)校园外卖的运作方式

中国外卖产业呈规模化发展趋势,相比以前的商家外卖模式,第三方外卖平台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美团”和“饿了么”两大主流外卖平台已成为白领和学生团体在线点餐的主要媒介。相比传统的配送方式,这些外卖平台将特定地区的商家整合在一起,并使用首单优惠、减免优惠和积分折扣等方法快速积累用户,再进行后续市场营销。各外卖平台采用的配送模式基本相同,即商家通过外卖平台收到顾客订单并使用“骑手管理”软件给骑手派单,商户为指定的骑手打包好食物,再由骑手直接送到客户指定的交付地点。但是,外卖平台出于企业利益以及市场竞争的考虑,对辖区内的外卖交付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通常限制在20分钟以内。若超出时间限制,骑手将以经济制裁的形式受到惩罚。通过这种方式,骑手会尽快送达餐食,以防止超时。在管理层面,外卖行业的大规模扩张,提升了相关企业对骑手的需求。一些平台将外卖模块外包给不同地区的第三方公司,这些外包公司采用外聘方式吸纳大规模的外卖从业者。由于骑手工资与绩效挂钩,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外卖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一定程度上忽略对申请人基本信息和道德素养的考察,外卖行业人员构成相对混乱。

二、校园外卖对高校安全管理的影响

(一)对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外卖行业独特的运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使得骑手订单的完成情况受时间的限制。在金钱的驱动下,一些骑手抢行、闯红灯、超速等违法违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行为在提升外卖平台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威胁了校园道路安全。一项相关调查显示,有9.34%的大学生曾被电瓶车剐蹭,其中4%重伤住院,还有2%的学生通过学校对外卖平台提出索赔。由此可见,高校安全管理受到外卖平台配送制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夜晚,校园行人众多,再加上照明设备有限,校园内多照明盲点,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者秦锐、袁毅哲等人认为,中国的大学占地广阔,学生数量众多,安排专门人员来管理交通的可行性低,校园外卖交通问题是制约高校教育环境和安全管理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商业角度分析,外卖商家存在竞争业务、抢夺顾客的心理,这对骑手的工作状态有一定影响。配送时间的集中性和大量的配送任务,是使得骑手加快配送速度的主因。

(二)一些配送员易与校内人员产生矛盾或威胁师生财产安全

大量没有经验的社会闲散人员涌入外卖送货团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外卖行业从业人员审查机制不健全,准入门槛较低。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外卖从业人员的主要背景结构中,白领占10%,农民工占30%,普通工人占20%,自由职业者占40%,其中不乏少数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的边缘人员。校园外卖交付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威胁大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事件。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外卖行业鱼龙混杂,只依靠高校保卫处很难对此进行有效把控。如果忽略这一潜在危险,后果将是难以估量的。例如,如果学生与某个骑手产生矛盾,并且在平台上给差评,某些人品恶劣的骑手可能会报复学生。学者肖玲对此观点一致,认为曾有违法犯罪经历的骑手可能偷盗学生财物或者侵犯学生个人隐私。尽管高校发生此类事件的可能性较小,但参考相关社会事件可以看出外卖从业人员构成的复杂性,校园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对此加强监管。

三、强化高校校园外卖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革新配送机制,设立配送场所

首先,外卖平台可以把时间机制作为评估绩效的辅助指标。以交付时间为考核指标,在短期内虽然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增加和顾客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平台取得竞争优势,但这一考核标准可能增加骑手发生意外的概率,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繁华路段,少数骑手抢行、闯红灯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外卖平台要在保证整体交付质量的前提下,基于现实情况,将时间作为考核的辅助指标,完善用户沟通机制。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利用平台提供的功能与超时的骑手联系,以缓解骑手的紧张情绪和配送压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应对骑手驾驶电瓶车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进行限制,并配合平台相关机制,指导骑手省时省力完成配送活动,以保障校园安全。例如,高校管理人员可用校车将配送员送往指定地点,或者开设专门外卖存储点,将餐食集中到固定地点,并引导学生就近取餐。

(二)提高准入门槛,完善监管机制

面对外卖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现状,外卖平台应进一步健全外卖准入机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拒绝有犯罪记录和道德低下的人进入外卖行业;从工作中常见问题出发,深入改进配送服务;对骑手心态进行纠正,将服务质量作为配送员考核主要指标。高校要对校园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加以改进,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全面协调学校视频监控的分配,对在线监控系统加以改善。高校可以以楼层为单位管理学生宿舍监控系统,如果学生与骑手发生纠纷,学校可以立即进行干预,控制事态的发展,维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整顿外卖商家,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在影响外卖平台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众多因素中,食品安全占据重要地位。正因如此,市场监督部门应该联合外卖平台,对注册商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检,以解决外卖食品安全和从业人员资质问题。高校安全管理应加大对学生文明健康饮食的教育力度,开办健康教育普及讲堂,向学生传授基本生活知识、文明就餐和急救知识等,以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他们养成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处理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降低外卖食品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概率。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常识,还要关注外卖行业普遍存在的食品卫生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信誉度高、菜品质量好的商家点餐。另外,提高学生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校园外卖的兴起势必对高校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此,高校要引导学生遵循环境保护理念,定点投放垃圾,对校园环保工作进行科学筹划,为高校环境的整洁有序提供充分保证。

四、结语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校外卖的出现是必然结果,外卖能够满足学生群体的需求,高校不能为了维护秩序而将校园外卖“一刀切”。高校应在与外卖平台配合的前提下,探析校园外卖和高校安全管理的关系,将校园管理实践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外卖进行规范,促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秦锐,袁毅哲,秦道祥.基于ELK流量分析平台在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6):317-321.

篇9

[关键词]电工;实训室;安全管理

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而电类实训室是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所以必须将电类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提高到新的高度,如果对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往往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高职院校实训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必须针对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现状,全面分析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和优化。

一、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现状

各高校制定了实训室管理制度,但针对于电类实训室特殊性的管理制度缺失;实训室安全管理在实训室管理制度中有体现,但实训室安全管理在实训室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凸显;实训室管理制度在实训室张贴,但在实训过程中,没有达到实际的安全教育效果;实训教师在实训过程中,没有将实训室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对实训室缺乏及时的安全隐患排除。

二、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各高职院校电类相关专业基本都已开展电类实训课程,但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重心放到了课堂理论教学,将实践教学放到学期末,表现为短时间的集中实践活动。此种现状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忽视对电类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具体到实训过程中,“一名老师带众多学生”的电类实训现状普遍存在,教师忙于轮流指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进而对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制定了有关实训室的管理体制,而针对电类实训室特殊性的安全管理体制却基本缺失。在实际安全管理中,一般哪个教师上实训课哪个老师负责,而老师在上实训过程中,会因为忙于指导学生实践而忽略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实训室的高效轮流使用,使电类实训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找不到责任人。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实训室管理机构,并指定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但也会由于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忙于事务性工作,而疏忽对实训室的安全管理。

(三)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人员及实训教师不重视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扩招,外聘教师及在岗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实训室安全管理培训课程,这些因素就导致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专业化安全管理知识不足,进而在学生实训过程中,疏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遇安全事故,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也只能凭经验处理,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处理不及时或是处理不当。

(四)高职院校领导对实训室安全管理不重视

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将安全管理放在了工作的首要位置,但安全管理却大部分局限于学生的日常安全管理,对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实训室管理人员对实训室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往往跟领导的工作重心有很大关系。高职院校领导对实训室安全管理的疏忽,导致了实训室管理人员对实训室安全工作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相应的实训室安全教育缺失、安全措施的无法落实,可能会导致电类实训室的安全事故。

三、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完善和优化建议

(一)营造全面的校园安全文化,提高对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重视

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增强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全面的校园安全文化,提高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教师,会自觉的学习安全知识,进而将自身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安全知识感染和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将安全知识自觉的转变为安全行动,进而又促进了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员工和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师生员工和学生对于电类实训室安全方面的重视:教师及管理人员自觉学习电类实训室安全知识,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电类实训室安全教育;学生自觉接受电类实训室安全知识,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对安全事故有一定的处理能力。

(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切实实行

电类实训室有其专业特殊性,要建立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考虑到电类实训室的特殊性;要健全电类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就要构建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学生全员参与的全方位的涉及各个电类实训室细节的规章制度,使电类实训室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做到有章可循。制定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切实实行才是确保电类实训室安全的关键。所以,在执行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做事,将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实处。安全制度的执行还有赖于安全检查、监督和事故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切实实行安全管理制度。

(三)建立电类实训室专职管理制度,加强对电类实训室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安全培训

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预防是关键,及时处理是重点。高职院校对于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要责任明确,最好选择具备电气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另外,要求高职院校将电类实训室纳入日常的教育培训中,并以主题教育、课堂教育等形式将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教育过程将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教育和培训以多种方式做到全程化、全面化。

(四)改变电类实训室安全教育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对电类实训室安全事故进行模拟

在进行实训室安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模式,借助网络工具,实现电类实训室安全知识模拟现场,或是直接组织师生进行现场演练等形式,使师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全事故带来的震撼,从而使师生将安全知识内化为安全行动,达到切实增强电类实训室安全的目的。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涉及到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预防电类实训室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电类实训室安全事故,将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处于始终可控中。

[参考文献]

[1]王晓鹏,朱晓慧.高等学校实训室安全管理浅谈[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0

[2]孙忠,王洪肖,张锡良.高校试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篇10

关键词:高校后勤;安全文化;作用;建设路径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安全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在安全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投入情况,而忽视安全文化建设。笔者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内涵、作用意义及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进而探讨了安全文化建设实现路径与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提升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水平。

一、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人们的安全价值观、态度、素养等精神要素,也包括人们的安全行为、蕴含安全文化的设施器材等物态要素。高校后勤安全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后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凝聚形成的安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蕴涵贯穿于高校后勤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无论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安全制度建设都涵盖在内。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由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构成。安全理念文化是在高校后勤人工作生活中被大家认可、接受并坚持而逐渐形成的,是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形成基础。安全制度文化体现出高校后勤的安全基本准则及观念,约束规范后勤员工的安全行为。安全物质文化是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

二、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功能作用和建设意义

(一)功能作用

1. 凝聚导向

在长期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将会形成后勤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使广大后勤员工拥有共同的安全愿景,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弘扬先进典型,树立学习的榜样,产生强大的凝聚导向力。

2. 教育引领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系统的技能培训,能够教育引导广大后勤职工增强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通过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后勤职工人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提高后勤员工进行规范服务操作和参与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促进后勤员工安全素养的整体提升。

3. 规范约束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制度文化建设,对高校后勤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约束。明确其安全责任、岗位要求、对服务操作制定标准规范,从而达到安全的目标。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促进广大后勤员工养成自觉遵守安全制度的行为习惯。

(二)建设意义

1.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毋庸置疑,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发展为文化管理是历史的必然。人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文化建设正是人本管理的体现。安全文化建设也是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2.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后勤安全水平的内在动力

高校后勤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可以统一后勤员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思想认识,提高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引发对安全工作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使之更主动地去将一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引入到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中,成为推动安全管理工作进步的重要的内源动力。

3.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进入到飞速发展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校对后勤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服务单位多元化,从业人员构成更加复杂。高校后勤形势发展迫切需要安全文化建设来提高后勤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三、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随着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推动安全文化建设。高校也逐步在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发挥本身优势,进行自身安全文化建设。对高校后勤而言,安全文化建设多处于低层次的初级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高校后勤日常事务繁杂、工作任务重,人们往往关注于如何完成上级交办的具体事务,时常忽略了安全问题。后勤管理者更加在意对安全的经费投入,以及物防、技防的情况,对如何发挥文化力量,提高高校后勤安全软实力认识不到位,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

(二)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内涵缺乏、特色不鲜明

在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中,借鉴引用其它行业的多,与自身实际联系的少。没有根据学校后勤多年管理实践提炼出具有本校后勤安全管理特征的文化内涵。大家普遍认同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与安全愿景尚未形成。作为核心灵魂的学校后勤安全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补充和完善。

(三)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复杂艰巨

随着高校的扩招,后勤社会化程度提高,加大后勤安全管理难度。安全文化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后勤社会化引入了社会力量。这些社会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如何将其融入到学校后勤安全文化之中形成一致的安全愿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后勤职工人员构成复杂,文化程度偏低、年龄老化,思想、价值观呈多元化,这些对统一高校后勤安全理念,提高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和自觉性都提出了挑战。

(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随意性强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多为完成上级要求,临时开展一些活动,随意性强,没有系统性规划,未形成长效机制体系。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手段单一,责任没有明确落实,没有长远建设目标,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缺乏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四、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路径

(一)加强理念倡导,强化领导责任

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工作理念和态度认知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后勤领导者,首先应切实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意义,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肩负起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做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先行者,教育引领后勤员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推动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

(二)增强职工教育学习,提升安全素养

广大后勤职工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安全文化的实施对象和受益者。针对高校后勤特点,应积极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对后勤职工的教育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将安全文化与后勤文化有机融合,让大家认识到抓安全与干好后勤服务是相互促进的,以此来统一思想认识,增加广大职工遵守安全制度的自觉性和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三)打造一支安全文化建设队伍,提供组织保障

在高校后勤内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队伍体系,为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人员组织保障。通过组织建设,做到人员落实、职责清晰、协调统一,联动高效。高校后勤要做到有机构、有人员去系统地对学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作出规划、进行统筹安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并负责进行督导检查。

(四)完善制度,建立常态化建设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一个长期系统建设的工程,需要学校后勤管理者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因此,通过制定安全制度来体现学校后勤安全文化的理念内涵,让安全文化的功效在后勤日常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

(五)贴近后勤实际,拓展、创新,灵活开展工作

在后勤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拓宽工作视野,与时俱进,贴近高校后勤现实开展工作。例如,在宣教工作中,在利用讲座、悬挂标语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新兴媒体的作用,如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后勤工作点多面广,比较分散、行业涉及多。这就要求在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开展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单位的特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

(六)加大投入,夯实后勤安全文化物质基础

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体现与载体。可视化的安全文化物态措施更加适应于后勤职工。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高校后勤应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无论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还是开展宣教活动。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七)建立评价机制,促进持续改进提高

安全文化工作成效如何?安全文化是否为提高本学校后勤安全水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分析考量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工作评价分析考量,进而建立形成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以此为依据,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查找不足,持续改进,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李晓靖.浅谈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河南农业,2013(08).

[3]王建凤.关于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02).

[4]王春艳,王宏.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解析与探索[J].中国利技信息,2010(01).

[5]王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华立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0(02).

[6]吴媛媛,叶红学,杨念成.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外资,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