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在高校体育类学生社团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于各种活动的开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活动,需要将风险管理应用到体育类学生社团活动之中。在文中主要就高校体育类学生社团活动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运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体育类学生社团 社团活动
一、高校体育类学生社团活动背景介绍
(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政策支持
《意见》中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高校大学生体育类社团会进一步蓬勃发展,为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体育活动方面的场地和契机,并且有组织地进行活动的开展。
(二)团中央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三走”活动
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要求高校学生会组织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健身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帮助同学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三走”活动的开展,要求各高校大学生体育类社团不断创新的同时,设计合理的活动流程,更好地为社团同学提供服务。
二、高校体育类学生社团活动的风险点
在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因体育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活动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的风险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团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方面
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公平感、团队成员间沟通、组织认同与关心等。举例来讲,如团队成员沟通不畅导致的活动目标不明晰,在活动执行时会出现一定偏差,导致不能按时完成团队工作;又如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故而无法为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体验;以及当团队成员没有足够的公平感或不明晰在团队中的自我发展定位时,没有得到组织认同感,会导致其动力下降。
我们知道的是,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的执行力,但若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出现问题,会因执行力导致活动效果下降。所以在学生的社团活动中,社团负责人及指导老师需要及时明确组织架构并合理分配人力。
(二)社团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因为在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身体接触及竞赛类体育活动的冲撞,社团活动组织方及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无法提前预知场上的活动,故而会有身体方面的伤害出现,诸如擦伤、跌伤甚至骨折等较为严重的情况。一旦此情况发生,如何及时做出应对便成为了一个极大的考验;同时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前预防将身体伤害程度尽可能降到最低。
(三)社团活动中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
因体育活动对于活动场地的要求,很多活动要求在室外进行,如足球、飞盘等活动,这就要求在进行活动策划的时候要考虑天气因素。又因天气情况的不确定性,及时提前预测,也有可能在活动当天出现因天气情况无法在室外场地开展活动的情况。
或因场地协调问题,如笔者所在学校,体育类社团几十个,但各院系也会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十月份十一月份开展篮球、足球相关活动,但场地数量是一定的,这就要求在活动密集期,场馆方合理安排运动场地、社团负责人及时协调场地。
三、风险管理应用于体育类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性
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是自主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所以学生社团的活动应尽可能满足参与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因此,面对体育类社团活动中风险的不确定性,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参与活动者的安全,有利于实现体育类社团的活动目标,对活动组织方、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风险管理在体育类学生社团活动中的运用方法
(一)识别风险
风险识别是提前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社团活动产生影响,大学生社团负责人可根据相关经验及指导老师的建议来进行风险识别。
(二)预测风险概率、风险强度
在进行风险识别之后,需要做的是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的强度,进行量化统计,形成活动对应表格,由社团组织的团队成员明确,方能进一步完成风险控制。
(三)风险控制
在公司中,一般会通过降低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同理,这要求社团活动负责人在活动开始前就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以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而在风险发生后,因为有预先的方案,所以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规避风险
在不改变活动目标的前提下,可以酌情进行方案的修改,如室外篮球场移到室内,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因风雨等因素形成的风险。亦如可以设定团队成员认可的激励机制、培训方案等,可以提升社团成员对所在社团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降低团队成员流失的风险。
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问题;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由于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教学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伴随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是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具体表现为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生活能力欠佳,心理素质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些都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
2.教师缺乏高职教学的经验
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较短,教师大多来自各高等院校的高学历毕业生,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年龄优势,但是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缺乏,教学的内容比较书本化,加之缺乏实践动手和下企业的锻炼经验,在教学上不能得心应手,这种转变需要一定的过程。
3.学校管理存在缺失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的活动规定得较严格,对教师管理的制度规定绝对化,限制了教师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挖掘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潜力。教师的精力被更多的分流在疲于应付教学检查和教学资料规范的事务中,导致教师摄取前沿知识、掌握行业信息以及研究教学方法这些更有价值的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使得教学效果一般,缺乏应有的教学魅力和独创性。
4.实践条件不足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管理人员匮乏、专业素质不强;实践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相互掣肘,没有形成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合力;实践教学管理缺乏有效的问题预防机制,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没有理清,两者在管理边界上相互僭越,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联动机制。
二、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增强教学管理者的能力
高职教育按照社会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必须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学计划应该体现出高职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管理者要善于把握当今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积极主动地关注与本行业有关的新闻时事和学校院系、学生发展动态,以人为本,辩证思考,开创工作新思路。凡事从服务的对象出发,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与师生交流,综合考虑人、教育、管理、信息在工作中的位置,明确相关规章制度及其精神,理清工作思路,分清工作重难点,简化工作程序,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信息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发散学生们的思维,仔细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理解感悟这门技术的精髓之处,只有这样方能够真正地让学生适应社会,灵活运用自己的职业技能并开拓创新。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最懂学生的,所以学校务必要提升教师的工作素质与师德。
3. 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从业人员应不断学习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应广泛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并深入企业了解各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的总体教学目标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技术的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动手操作训练。
再次,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其它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上开展合作,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创新的联合研究、资源共享。尤其是创办时间短、实践教学条件弱的高职院校,可以与一些老牌学校进行合作,借用他们的实训场地,同时学习一些先进和管理经验和实践教学方法。
4.构建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学籍管理是高校教育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敏感和尖锐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已经成为社会普遍重视和关注的一个课题。学籍管理工作者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它要求工作者应该具备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能从事和应对复杂和细致的工作,确保在实践中能维持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形成高校良好的学风。正是由于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其传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解决,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一、新形势下成人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意识不够高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都非常复杂,尤其是现在高校入学率明显升高,学籍管理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学籍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社会形势的变化,在长期的管理模式下,简单的将学籍管理看作为一个简单、不重要的工作,甚至有时候会出现随意处理学生学籍的问题。关于学籍归档方面更加缺乏科学性,由于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工作意识,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岗位的定位也不够准确。在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普遍认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将重心放在教学方面,而不是学生的学籍管理,轻视学生学籍管理,有部分成人高校在学籍管理中,资料收集和储备不够齐全,对毕业生的学籍管理不够及时到位,从而导致学籍管理不够完备。
(二)学籍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有待于提高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很多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非常好的职业精神,能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但是,很多学籍管理工作者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学籍管理资料等这些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才能胜任这个工作,一旦粗心大意,将造成不可避免的严重后果。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工作中还存在这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新形势下成人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上述分析可知,导致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才能在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体制中更好更快地发展。根据当前实际情况,下文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增强管理意识
提升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是指导他们实践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学习现代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提高工作者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其次,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工作人员培训,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在日常领导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宣传,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通过教育和思想宣传,最终能通过意识的转型,让工作人员重视自身的工作。管理者的思想理念的转变,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创新和变革的根本动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
对于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而言,其具有责任大、业务多、政策性强等特点。很多学籍管理人员在该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选择放弃或者重新另觅其他工作。对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籍管理重要性及其作用,并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责任性强、业务水平精的专职管理队伍,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保证管理队伍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同时,要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此提高学籍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只有以上述要求为基础,不断挖掘人才,留住人才,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队伍,才能促进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成人教育高效学籍管理水平。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关键的工作,很多信息处理如果再采用传统的人为管理方式,将影响信息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将学籍管理工作放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中,在信息化管理轨道上,最终必定能实现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是当前学籍资料管理的最佳选择,计算机管理软件和管理模式,能实现系统化数据处理,实现管理信息的规范化和管理工作的程序化,通过信息化处理,能及时储存和利用所有的数据资源,并且能为其他工作者或者部门人员利用相关信息提供便捷的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籍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和系统性的任务,对管理者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学籍管理者应该主动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最终必定能在学籍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高校学籍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只有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帮助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最高程度确保学校体育内容实施过程中,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收益,保障学校多方面配合的融洽,减少工作能耗量至最低水平。为本文研究中,对学校体育管理和信息管理技术等内容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将相关理论依据提供。同时,利用行动研究、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体育;信息技术;应用
1研究目的
本文对学校体育管理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最高程度确保学校体育内容实施过程中,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收益,确保工作耗能量降至最低水平,多方面工作能够融洽进行。
2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2.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通过教育情景的参与者进行反思研究,加深实践活动及背景的理解程度,加强从事的教育或社会实践的理性知识。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存在区别,该研究过程呈螺旋式深入发展的过程。
2.2文献资料法
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技术,对关于体育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料以及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查阅、收集和整理。在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管理的应用过程中,可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查阅和访问方法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见表1)
3.2学校体育管理领域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3.2.1体育教学管理
如今,大多数学校仍然是通过上交、临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等方式完成体育管理计划的规划和落实检查。通过调查得知,以上方法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并且对管理程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少数学校则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等现代化科技技术管理学校的信息内容,在计算机中输入体育教师的各种教学方案,以校园网上传共享方案文件,使管理者能对体育教学方案及时的检查审阅[1],有效的避开了以往检阅工作的繁琐过程。
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已经有超过80%的学校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措施引起重视并加强利用。一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还自主研发了关于教学的课件,但是该课件的实用性不够高,而体育课通常又是在室外进行教学,使体育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3.2.2体育档案管理
完整的学校体育档案资料可以间接表明学校体育教育的进展情况。对于工作日记总结、训练计划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和教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学校关于体育工作的制度、规则和决定;由体育部门或教育部门的条理、法令、指示和决定文件等,都能够利用计算机将这些资料内容进行分类并存入磁盘中,也能更方便快捷的查阅。经调查可知,使用计算机进行体育文档管理的学校已有87.5%。
3.2.3体育成绩管理
所有学生在学校内都存有一份自己的健康数据,学校对学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在电子健康档案中记录每次的检测结果,利用计算机并按照体质健康标准体系及时准确的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定,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然而目前的应用软件通常都存在分析不健全或缺少的问题,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也不能有效的进行实施建议。
3.2.4体育情报资料管理
学校体育方面的资料库通常由网上的各类体育信息的收集储存组成。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科技下同步拓展,越来越多的体育资料在网上,将这些资料适时存储,有益于师生对这些资料的查阅,也可以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在调查的学校中,使用计算机进行情报资料管理辅助的学校仅占9.4%。
3.2.5教职员工档案管理
利用相关的管理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等整理措施,体现出信息存储和反馈的作用,可以适时的对成绩排序汇总、信息准确分析、各种统计报表的打印、分类处理和提供常用的数理统计分析指标等。在调查的学校中,有超过60%的学校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
3.2.6体育竞赛管理
当前,全部学校都是每年开展几次大型的体育赛事,由于在编排和准备各种赛事时较大的工作量,使得该工作较为繁琐。通过对部分学校的调查可知,使用算机进行编排的学校有71.9%,不仅能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分组不均、人工抽签的情况。但是,目前可以编排体育竞赛管理的软件数量较少,还有一定缺陷的存在。
3.2.7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管理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所有学校都已经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然而通过对部分学校的调查发现,仅有5所学校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的使用管理。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的管理必须制定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应根据设备、器材以及损耗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对器材租借、保管、维修和购置等制度必须完善。
4结论与建议
体育信息系统包含的特点有远程查询、智能处理和数据录入等,能够使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体育相关信息的查阅过程和体育相关统计、编排的处理更加方便[2]。该系统实施简单,学校应尽早创造条件并实施。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能改变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更能将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进行改革。在学校体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其发展的催化剂和重要保障。所以应该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高度重视[3],并且应以长远的眼光进行发展促进。体育科研部门和学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学校体育管理的发展创新,达成并满足学校体育现代信息化、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庆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应用的研究[J].教育科研,2006(18):9-10.
篇5
关键词: 体育素养; 体育管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35-02
1 体育素养的含义
素养”有“修习涵养”、“平素与供养”及“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的意思。它主要体现在平时,而平时培养出素养。体育素养指表现一个人某一体育方面的所达到的高度,是由训练或实践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体育素养形成于青少年时期,而中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的养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学校体育管理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以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与中学体育管理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中学体育管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功能对中学生体育素养的种种影响,揭示中学体育管理在现代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为中学体育管理的研究领域提供新视角和新课题,为进一步如何调动中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素养提供新的思路。
2 学校体育对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手段。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对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管理设有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宏观控制功能,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制定计划对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学校体育计划是指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具体安排及规划。学校体育计划管理要求对学校体育整个系统做出全面部署,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统一计划与实施。在宏观上要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准则,提出实施细则,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实施。在微观上要明确学校体育各方面的具体任务及责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管理的整体要求,制定全面实施计划并加以贯彻落实。
学校体育计划对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设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体育计划设计的体育教师,根据国家对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总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进行设计教学目标、选择策略设计、应用媒体、描述过程等。所以,计划的制定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在计划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特点,运用了相应的体育策略,采取了有效方法和组织形式,灵活运用了各种媒体,优化了体育运动环境,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地学,乐练、想练、主动的练。在轻松愉快、巧妙安排、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练习兴趣,提高其主动进行学习与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2.2组织实施对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这两条基本途径来贯彻实施的。学校体育的这两条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和环节,其担负着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它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的重任。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包括:早操、课间操、个人锻炼和班级体育锻炼等;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以等。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工作,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态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发现和培养运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3宏观控制对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宏观控制是指在实施目标过程中,通过不断检查、评估和控制,保证整个系统顺利地开展工作。学校体育管理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评估去执行,通过检查评估发现在实施目标过程中哪些工作得到贯彻落实,哪些工作在执行中出现问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修改或促进。评估结果及意见反馈到决策部门后,要对出现的问题加以修正,使原定目标更能切合实际。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按预定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作初步评价,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或改变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体育管理对学生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密度与负荷量的控制上:(1)体育课密度的控制应遵循认真备课,周密安排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2)运动负荷的控制应遵循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根据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性质合理安排体育的运动负荷。
3 体育管理下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3.1具体计划的制定。学校体育管理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计划、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对于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计划是在一学年里能够基本掌握体育课堂中传授的各项体育活动的练习方法,熟练的进行广播体操练习,初步培养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计划是在一学年里能够熟练掌体育课堂中传授的各项简单体育活动的练习方法,初步掌握较复杂的运动技能,能够积极的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并是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养成一种主动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可与体育活动计划主要包括版基于班级之间展开的三人制篮球赛、每年度的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等。这些体育活动的制定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前提的,所以这些运动的开展会对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
3.2组织实施的具体方法。对于体育课堂的组织方法:第一,改变原来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的理念,整节课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各项身体练习,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例如:课堂的准备部分可以由体育委员带领同学进行,课中对于教师的示范动作同学之间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探究与练习,教师只负责指导。通过学生的这种自我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个人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愿意去进行体育课堂学习,对体育的各项练习会更加感兴趣。第二,变换常规的课堂跑、跳练习,将其穿插于新颖的体育游戏当中去,这样更能提高学生进行练习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将传统的围绕操场的热身跑穿插于贴膏药游戏当中,也可穿插与长江黄河游戏中,教学中的练习可以进行分组竞赛,给予小奖励等方法。通过这些变动可以充分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集体荣誉感等。对于课外活动练习,组织时尽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如:开展班级之间的篮球三人比赛,开展每学年的田径校运会以、拔河比赛以及广播体操比赛。这些课外活动的特点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这种活动不进可以提高学生专项技能,而且可以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以及培养学生集体的荣誉感。
3.3宏观控制的具体方法。宏观控制的方面主要来至学校以及家庭。学校的宏观控制方法:首先,调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密度,按照国家规定于每星期安排两到三节。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习内容以及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学生防止运动损伤以及纪律进行严格教育,使每节课所有学生可以正常、有序的进行下来。既达到身体上的锻炼又可以愉悦身心。其次,对于每天的课间广播体操进行监督、评分,达到每个学生每天都达到锻炼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可以乐学、乐练,促进身心健康。家庭的宏观控制方法主要来至家长对学生的监督,学生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学生连续学习一个小后督促其进行身体的各种练习,比如跳绳、健美操、眼保健操等然后再继续进行其它学习。周末适当给予其室外的活动时间,也可以参加一些跟体育有关的培训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更能达到培养其体育素养以及发展身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79-80.
[2] 左庆生.体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2-79.
[3] 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6-39.
篇6
关键词: 体育院校 体育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体育院校作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体育教育人才的重点基地,体育训练的开展不仅在强度、负荷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承担了重要的竞技比赛任务,学生所接触的体育训练种类更加全面。因此,在体育院校运动训练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更为严峻的体育风险。尤其是面对格斗对抗类如散打、拳击等风险性较大的项目时,部分体育院校为避免竞技的风险性,削弱了此类项目的训练内容。
如果一味地为避免风险而减少训练种类,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且不利于此类运动项目的发展。要尽可能地对风险进行防范,处理好追求风险利益与防范风险损失的关系,对体育风险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
1.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定义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这一特定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是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各个阶段或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也就是在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1]由于体育院校是专门从事体育教育训练的学校,学生接触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训练更为频繁,体育风险更大,对风险的管理也更为必要。
“体育风险管理”一词,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于美国,当时主要使用的是“体育风险管理策略”、“体育风险管理技术”。目前,国外“体育风险管理”概念的定义有多种,从众多定义分析看,“体育风险管理”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准确预测体育相关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二是最大限度地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或使风险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共识的概念为:“体育风险管理是指规划、管理和控制一个体育组织或体育机构的资源,以使由于该组织或机构举行的体育活动造成对他人、社团实体、社会和它自身造成的伤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过程。”[2]
2.体育院校体育风险特征
体育院校作为体育教育和从事运动训练、竞赛的专业院校,在校学生除需要掌握满足课堂体育教学的技术外,还要熟练掌握专项技能,甚至参加竞技比赛。因此它既具有普通学校体育风险特征,又具有竞技体育风险的特征。
2.1风险诱因的主动性
体育院校有些体育训练项目在训练过程中要求主动攻击、积极参与对抗,如在散打、拳击中要求学生在完成动作时,一定要快、准、狠,强调一击致敌。此类的项目训练中相互配合训练的学生在完全掌握动作要领和避免运动损伤中,很难把握其中的度,容易形成运动伤害。另外,由于体育院校的竞技性,学生在参加运动竞赛争取更好成绩时,会不顾及一些小的伤病而坚持进行训练,这就与运动损伤的恢复和紧急治疗方法背道而驰,造成了学生“轻伤不下火线”的意志坚强与伤病共同“发展”的现象。
2.2风险结果的严重性
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伤筋断骨,甚至丧失生命,不仅给受伤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而且给体育教师和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困惑,进而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体育院校由于对其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要求比普通高校更为严格,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也存在着更大的风险。
2.3风险管理的复杂性
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实战性强,对抗性、危险性项目较多。在教学组织中稍不留意或保障措施不到位的话就会出现重大事故。而这些又是体育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为以后从事体育竞赛和体育教学打基础的基本内容,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又避免体育风险,给体育教学和管理提出了严峻考验。
3.体育院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具体过程
借鉴现代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体育院校体育的实际,将体育院校体育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四个主要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与检查。
3.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主体对所面临的风险及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包括认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方面的内容。根据体育院校体育风险形成的原因,可将体育风险分为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三大类。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练员。体育院校的部分教师有普通教师和竞赛教练的双重身份。环境因素包括场馆、设施、器材等。管理因素包括教学的组织、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具体见表1。
3.2风险评估
体育风险评估就是指在对体育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详细资料加以分析、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通常用概率表示风险发生的大小;第二,风险的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析;第三,风险可控性分析。
在对体育院校的体育风险进行评估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体育院校的特点,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强调敢于拼搏、刻苦训练的竞技体育精神。如果仅注重体育风险损失的规避,过多地考虑体育教学训练中的消极因素,就势必使教师和学生在惧怕运动伤害等风险损失的同时,放弃部分特色体育项目的训练,难以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能力。
3.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对可能遇到的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评估的基础上,学校体育管理部门提出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应对措施与整体策略,这个过程是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的应对策略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接受风险等。除应将降低风险应用于整个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外,针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所引起的后果严重程度,还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体育院校体育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应对的定性分析表(见表2),以便从决策的宏观视角应对体育院校体育风险。
在体育院校体育风险的分析(如表2)中,对发生概率高、损失比较小,而训练比赛迫切需要、必须掌握的技能,可以采用化风险减轻的措施,如高难度动作的学习、实战对抗的需要等;对一些发生可能性小、后果不严重的风险通常采取自己承担接受风险的策略如训练中常出现的肌肉拉伤、损伤等;而对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都较大的风险,如果竞技比赛迫切需要甚至是必须时,则尽可能采用风险转移、风险降低的策略,通过为体育训练相关的人员购买教育保险、人身安全保险及财产损失保险等保险来转移,或者通过安全教育宣传、相关制度规则来降低风险。而如果训练、教学暂时不需要或需要迫切性较低时,则可以采用风险规避。例如,个别学生身体存在特殊疾病或不适宜运动时,教师应禁止其参加运动训练。
3.险监控与检查
风险的监控与检查主要指对各类风险及风险应对策略的计划、步骤的监控与检查。为更好监控体育风险,学校应成立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步骤,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制定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计划的目的在于创造给良好的运动环境,维护场地器材和设备的完善及安全,降低体育伤害程度等,要达到这些目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更为重要。执行风险管理计划要求风险管理机构及成员合理分配任务,对计划进行审定;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明确相关方面的内容;风险管理信息获得必须有制度保证;在监督上要与每个机构结合对管理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并在适当时候做出调整。风险管理小组在计划的执行与监督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计划在执行与控制阶段,只要严格按照计划来开展工作就应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由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的执行是变化的过程,一些原本存在的风险可能会消失;一些原本低级别的风险会变成高级别的风险;并会产生新的风险,这将加大风险管理的难度。所以,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过程中,管理机构应该予以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规避。为此,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计划应该建立日常规范的风险管理机制,定期沟通就成为极为重要的监督工作。这样可以实现及时反馈与补充,并能持续不断地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
4.结语
体育院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是适应体育教育改革的尝试,在体育院校领域充分运用风险管理的知识,在降低体育风险危害的同时,主动追逐风险利益的意识,以期从体育风险中获得较大的利益,培养出体育基础扎实、竞技能力突出的教师和运动员。本文通过分析体育院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特征与过程,为体育院校体育风险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立春,常立飞.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学刊,2010,17(3):41.
[2]张大超,李敏.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44-45.
[3]汤卫东.学校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J].体育学刊,2002,9(3).
[4]帕克豪斯著.秦椿林,李伟,高春燕等,译.体育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场馆,社会化,管理模式
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2009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济南胜利召开,随之济南市全民健身迅速开展,以致对体育设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 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多,场地设施数量少、质量较低,这些因素制约全面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所以中小学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势在必行。在日益拥挤的城市里,将大量闲置的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无疑可弥补社会公共体育场地的严重不足,为那些流动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健身游击队”提供一个相对舒适而专业的活动场所。但是,对于长期习惯了封闭式办学的学校而言,如何适应这种社会化需求,如何在维持日常教学秩序的同时,将这些用纳税人的钱建起的学校体育设施,反哺社会,成了这场“运动”的关键所在。
一、制约济南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因素
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对外开放,势必社会人员大量的拥入学校,对学校体育场地资源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学校体育设施资源仍然短缺,并且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性。学校体育场馆是以小型化、中低水平为主,标准较高的场馆较少,中学体育场馆仍以开展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场馆为主,而娱乐性、游戏性、休闲性等群众比较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场馆较少,设备不能满足多种人的不同需要。中小学校体育资源的短缺会影响开放的质量。
(一)负责人认知程度不同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大多数不对外开放。长期以来,受教育环境、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校将其视为“私有财产”。要使学校以及社区体育顺利开展,就必须从自身思想上转变过来,从认识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负责人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各项规定,将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
(二)管理层面交错复杂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管理上多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而社会体育管理隶属体育行政部门。不同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体制、制度等诸多障碍。建设与维护以及分配等多方面的利益导致多头管理,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由于学校无权管理社会人员,怎样保证大量来校锻炼人员不妨碍学校正常工作运转问题也是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管理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
(三)安全责任问题
安全问题也是影响中小学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一个主要原因。科技论文。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损坏学校设施、财物、有意滋事,不服从管理等等屡见不鲜。收费后,安全事故的责任令学校有所顾忌,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相关的法律也没有出台,对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学校最担心的。同时学校财产的安全问题和开放后的防火防盗等问题,也是学校担心的问题。
(四)经费短缺
目前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部分开放,但基本上处于对个人锻练者不收费的状况,即使是收费,也比较低廉。收费的主要对象是有组织的训练、运动会包场,由单位或集体支付费用。开放后体育设施的更新、维修、管理等费用无法落实,缺少资金来源。学校的体育设施开放主要是为了全民健身,以服务性质为主,相关的收费只是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补偿,只能采取低收费,管理人员经费、场地维修费用等等学校无能力支付。缺少经费成为制约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五)开放时间冲突
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怎么才能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与锻炼的情况下开放学校体育资源,是顺利开展大众体育的前提。开放时间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如果全天开放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质量,造成一种混乱的场面。因此,寻找合理的开放时间对开展大众体育是必不可少的。科技论文。
二、济南市中小学体育场馆社会化的管理模式
(一)中小学体育场馆社会化管理理念
第一,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体育管理中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人本原理就是在管理中以人为根本。人本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在此基础上,适当、适时的面向社会开放来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众健身的需要。要全面考虑各个人群的状况使资源最优化配置。因此,学区体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把握新的发展阶段对学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学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以促进学区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校本管理理念
校本理念是以学校体育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运作管理模式,多方位的资金来源,合理的资金支出,定时的场地设施维护,良好的外部治安环境,完善的保险机制等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来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学体育场馆社会化管理方法
所谓社会化服务,是指体育场馆坚持“以体为本,多元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通过大力开展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繁荣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和全民健身娱乐市场;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培育新的市场,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娱乐需求;努力发展与体育相关的服务业,如体育用品、体育信息、体育建筑,以及为体育产业服务的服务业,通过市场机制努力把体育场馆的经营与体育项目、体育资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第一,行政管理方法
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政府要与社区,学校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互相协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规来促进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既保障教学需要,有满足群众的健身需要。
第二,经济管理方法
在解决经费问题上可采取多方筹集资金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如政府拨款、社会扶持、收取门票费等。引进社会力量以承包和合作等方式参与学校体育设施
的经营管理。政府、社会和学校各承担一部分费用,如采取政府或社区统一购买服务的方式,统一购买保险,由政府或社区支付一定的场地维护费,地方体育局抽取部分彩票资金为学校购买器材等等。总之就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吸纳资金。
第三,管理主体应多元化
经调查,我国多数中小学现行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主要是体育部门集体管理。尽管体育部门管理有相对优势,但目前运营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所实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对于管理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明显缺乏知识、人才和经验。而且体育部门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因为有教学和其他工作,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学校包办一切体育事业的旧体制,建立国办、民办、社会办等多方举办体育事业的新格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四,体育教学应该与体育场馆分离管理
高校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上要实现两步一起走,先将体育场馆管理与体育教学系(部)分开,再逐渐将社会部门管理和服务相区分。体育教学系(部)应该在教学质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队的训练、运动与健康、群体活动等方面下工夫。而体育场馆的管理与服务单位应该了解和研究体育场馆管理的专业性、特殊性及与体育教学的密切性,为体育教学做好服务。学校成立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委员会,下设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心,并且制定体育场馆管理规则。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心负责实施和招聘社会物业管理单位,实现体育场馆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化。
综上所述,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影响因素有:管理问题、经费问题、安全问题、意识问题、资源配备等。科技论文。面对这些问题也出台了相应的对策,如在经费的解决上采取承包制,政府、社会和学校三部分分担式。在管理上实行人本、校本、目标、承包、多元等管理模式。总体来说广州、上海、北京等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及全国试点区的开放情况相对要好一些,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相对比较完善,其中一些好的方法及措施对于其他城市正在开放或有待开放的学校场馆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小龙,郭春玲.体育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陈融.体育设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BONNIE L PARKHOUSE.体育管理学[M].秦椿林,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宣海德.试析学区体育模式的建立[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5):63-65.
[5]任保国.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4(7): 69-73.
[6]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J].山东体育科技,2000,22(4):81-85.
[7]陈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J].体育学刊,2004,11(3):25-28.
[8]陈文山.北京市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向——物业管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6):115-120.
篇8
摘 要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主要是将德鲁克管理思想运用到学校体育教学过程、课堂纪律以及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并对其运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德鲁克管理思想 体育教学 管理 教学质量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新时代教育已确立了淡化专业、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等新的办学思想。同时,就业市场要求我们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的、身心健康的高质量人才为教育目标。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不应只是停留在体育课这种单一的形式上,而应发展成一种多层次、多因素、多形式的有机系统,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系统的功能,就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体育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活动与能力。而德鲁克管理思想注重将管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该思想则会使得教学管理活动更加有效、有序的进行。
一、德鲁克管理思想概述
彼得·德鲁克是现代“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家,其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德鲁克精辟的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效果、是目的,德鲁克毫无疑问地将管理视为一种技术,将管理学视为一种技术认识论的产物。在德鲁克管理思想指出了管理就是实践,管理者就是实践者。管理者的实践是由其认知决定的,因此,管理者能否认知正确的管理思想对于工作成败至关重要。
只有在体育教学实际情境中运用恰当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德鲁克管理思想中规定了管理者的五项任务就是:1、设定目标;2、组织;3、激励与沟通;4、评估绩效;5、培养人才。体育教师作为一堂课中的管理者,如果能够将这些任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切实的执行,那么其课程结构会更加系统,课堂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
体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常见的是有关体育课堂时间方面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管理。
(一)时间上的管理
德鲁克管理思想中指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知道如何分配时间。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就处于一个管理者的位置,要对整堂体育课进行管理,要知道在整堂课中如何合理的分配时间。因此在体育课中要严格控制好事件,将教学内容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实施,尽量不要将本节课的内容拖延到下一次课,否则如此恶性循环,就会使上课的效率降低。
体育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之前就制定一个详细的课堂计划,充分利用每一分钟,首先要先诊断自己的上课时间,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首先是排队整队、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向学生介绍课堂内容,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是一不留神,时间就会用去几分钟。怎样从一上课开始就进入状态,合理安排各部分、各环节的时间,这就要看教师的管理水平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管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学生的基础不同、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不同等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应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研究学生的动机,让他们发挥积极性并参与管理,实现自我,满足要求。
德鲁克管理思想中讲到“不论一件被拖延的事在以往有多重要,一旦被搁置,然后再回头去做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应秉承这一观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尽量在本节课内完成,比如学习一个完整的篮球动作,如果由于体育教师对课堂管理不到位,不能依据预定的教学计划完成这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下课时间已到,而教学内容尚未完成,如果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拖延到下次课,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技术学习不扎实,两节课学的内容联系不起来,技术动作学的不到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会挤占下次课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样的体育不得不说是一节失败的体育课。
三、学校体育课堂纪律管理
体育教学需要在一种非常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要实现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除了要对这节课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外,还有一个必须要掌握的,就是要让这节课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的一些方法和策略,这就是体育课中课堂管理。
(一)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行为。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并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在体育教学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即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又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生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作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二)课组织严密,练习密度提高
体育课的课堂管理松懈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严密课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
(三)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指出,绩效本身就是激励,帮助成员达成其目标,让其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这本身就是对成员最好的激励。尤其是在体育课堂中,需要学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此时教师主要是作为一名指导者。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现,体育教师则可以适当的运用奖励与惩罚,这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篇9
【关键词】大学 体育 教育管理 瓶颈 措施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管理遇到的瓶颈问题
第一,教育管理的模式陈旧而僵硬,管理者以管理思想为主,缺乏柔性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模式以管理者为出发点,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管理视为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尊重以及学习的自由的激励,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影响了教学质量。例如,学生在进行选课时,常常因为这门课程的人数达不到学校所规定的数额而被取消,或因选课的人数太多而要求后选的同学改选其它课程。
第二,教育管理计划与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一致,当前教育管理的目标主要在于督促教师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未能将其与当前所提倡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观念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与过去相比几乎没什么变化,不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观念的培养和提升。
第三,不能够很好地协调教学质量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应片面强调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忽视教职工个人能力的提高,只有实现教学质量与教职工个人的协调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当前许多大学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忽视了对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忽视了对教师的关心,只片面地强调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第四,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不合格,只有从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教学监控的质量。所谓软件系统,主要是指从政策和制度方面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而硬件系统则主要是指教育管理的队伍和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大学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监控设备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质量的监控。
此外,教育管理还存在着领导对教育管理不够重视、教育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学校对教育管理的资金投入不够,教育管理的经费不足以及忽视了对于体育教育管理结果的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二、突破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瓶颈的有效措施
第一,学校应当努力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可以通过培训以及进行思想教育等方式来提高教育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更新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加强教育管理者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其与终身体育等新型体育教学目标相结合,不断创新其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通过网络化管理的方式来提高其管理效率。
第二,学校领导和教育管理者应当注意从思想上加强自身对于体育教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学校对体育教育管理的投入力度,强化对投入资金的管理,促进资金实现最大的利用效率。此外,学校领导还应当注意不断创新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度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来促进考核措施的顺利实施。
第三,教育管理者应当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吸收和借鉴别的大学在体育教育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促进体育教育管理的人本化和科学化,有效提高自身的体育教育管理水平。此外,教育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促进教育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体育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发展和前进。
第四,结合体育生的特点,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章,完善其在日常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档案以及教学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语
体育类的学生由于进行长期的体育训练,具有体能较好,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很差,性格较为活泼、好动、豪爽,文化课成绩较差等特点,女生则大多胆大心细,遵守纪律,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当注意结合体育生的这些特点,正确认识大学体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实现对体育教育管理瓶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芳.大学体育管理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
[2]曹凤才,贾鹏.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刘芳.大学体育管理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
篇10
一、研究概况
1、研究对象
对即墨市两所高中学校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现状研究。
2、研究意义
探索将现代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工具应用到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方法,同时对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在建立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用实践来指导学校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即墨市高中1和即墨高中2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确定两所学校存在的风险大小,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需要,搜索和查阅图书和学术期刊,使用数据库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记录,阅读了王迪迪的优秀博士论文《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及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著作及书刊(如《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保险》等)。
(2)问卷调查法
学校体育教育基本情况问卷,是根据山东省某地级市的学校体育工作调查问卷修改后得出,分发给进行研究和调查的两所高中学校,并对问卷进行回收和分析。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目录表(风险评估用)》和《学校体育安全风险检查表(风险识别用)》,是使用王迪迪的博士论文《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中的问卷,这两个问卷作为本研究的重要成果,发放给了最终选定的2所试点学校和1个备份学校。此类问卷共发放3份,全部进行填写,全部回收且全部有效。
(3)访谈法
对从事体育教育的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
(4)专用工具分析法
使用苏黎世风险评价法和矩阵分类分析法对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5)案例分析法
选定了2所学校对其进行学校体育安全风险评估,并按照常规选择了另外一所学校作为备份案例
二、研究分析
1、即墨某高中1
(1)学校体育教学概况
即墨某高中1拥有有体育教师共7名,篮球场3个、排球场/羽毛球合用场地1个、400米跑道操场1个,无室内场地和游泳池。学校每天安排1次课间操和1次眼保健操,每年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体育教师每周的工作量基本在8-10节。学校对体育教师有专门的评价和考核制度,并定期检查教案。
(2)对即墨某高中1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的评估
收集即墨某高中1体育安全风险信息
通过向学校体育教师及管理人员发放《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目录表(评估用)》并对该教师进行访谈的方法来收集即墨某高中1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信息。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防护水平分析
?风险分布概况
通过对即墨某高中1学校体育安全风险分布以及安全防护水平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该校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状况总体上来说是良好的。55种可能出现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中有54种位于防护水平以下;仅有的1类风险虽然在风险防护水平以上,所以,该校的学校体育工作者还不能大意,应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的防范。
?对学校体育安全风险控制线之上的风险分析
即墨某高中1校体育教师认为第四组,由学生的因素引发的风险中的“学生隐瞒自身疾病或不适合进行体育活动的状态引发事故”的风险系数非常大。因此建议高中1要加强学生与家长的安全教育并认真做好体检工作。
?风险控制线附近的风险分析
即墨某高中1的体育安全工作者认为在潜在的风险中学生因素引发的风险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器材和意外因素,再次是教师因素,最后是环境和师生以外其他人员的因素。因此,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监管制度,做好学生与家长的体育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做好体检工作,能够避免潜在的风险。
2、即墨某高中2
(1)学校体育教学概况
即墨某高中2有育教师15名,篮球场10个、排球场/羽毛球合用场地2个、400米跑道操场1个,室内场馆1个。体育器材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师生体育运动的需要。每天1次课间操和1次眼保健操,一次年度学校运动会。体育教师每周的工作量基本在12~14节。
(2)对即墨某高中2学校体育安全风险评估
收集即墨某高中2体育安全风险信息
通过向学校体育教育一线工作者发放《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目录表(评估用)》并对体育教师进行访谈的方法来收集即墨某高中2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信息,并该校的体育安全风险进行分析。
防护水平风险分析
?风险分布概况
根据的该学校体育安全风险分布以及安全防护水平线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即墨某高中2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状况总体上来说是良好的。55种可能出现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中有46种位于防护水平以下;有9类风险虽然在风险防护水平以上,尽管处于最接近防护水平的位置上。该校有关负责人及其团队应对潜在的风险加强重视,同时应注意低于防护水平的风险。
?位于风险控制线之上的风险分析
该校工作者认为在潜在的风险中由学生的因素引发的风险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器材、环境和教师因素。
?接近风险控制线的风险分析
经分析,该校体育教育管理人员认为在潜在的风险中由器材的因素引发的风险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学生和场地因素,最后是教师和师生以外其他人员的因素。因此,学校应加强监管制度,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安全教育并认真做好体检工作。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高中1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状况总体上来说是良好的。学校体育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的风险态度属于规避风险型,相比较而言体育安全重视程度不如高中2。
高中1事故发生率较低,位于风险控制线之上的风险类型只有一类,但接近风险控制线的风险类型较多。
高中1工作者认为由学生的因素引发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高,其次是器材和意外因素,再次是教师因素,最后是环境和师生以外其他人员的因素。
高中2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状况总体上来说是良好的。学校体育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的风险态度属于风险偏好型,很重视潜在的风险。
高中2的体育安全重视程度较高,事故发生率较低。
高中2的工作者认为风险控制线之上的风险类型中,由学生的因素引发的风险的可能性最大,在潜在的风险中由器材的因素引发的风险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学生和场地因素,最后是教师和师生以外其他人员的因素
2、建议
两所学校要加强学校层面的监管制度,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安全教育工作并认真做好体检工作,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同时,建议高中1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应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增加对体育安全的重视程度;高中2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需更好的落实体育安全工作。
- 上一篇:群体遗传学概念
- 下一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