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本文将主要针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问题;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是指,由财政部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并将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帐户管理中,所有预算或其他支付都应当提出申请,由财政国库单一帐户支付到用款单位
。自2001年起,我国就开始了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直到2007年底,我国已基本确立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财政资金管
理中的地位。
目前,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不断深入改革,一些相关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影响到改革的进程和质量,本文将注重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分析,并找出相关解决方法。
一、当前国库集中支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相关措施未能落实,缺乏监管
当前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化程度很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一些信息化的网络沟通平台和数据库系统及时安装到位。在国库集中支付运行中,无论是财政直接
支付还是授权支付,涉及资金都会由银行划拨。但是由于财政、国库、税率和银行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未能够在信息共享和沟通上提供有效支持,导致不能够及时的
统一信息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支付效率的降低,有悖于改革的要求。
2.财政资金支付信息缺乏监督
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单位需要采购的商品或服务信息模糊,导致财政部门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定价和审核监督。这种信息的模糊性会给国库集中支付带来风险。一些人会利用
虚假信息来骗取财政资金,例如伪造虚假合同、用款申请和虚假收款人,这些不法行为会导致国家财产流失。
3.银行在业务上存在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主要需要通过银行来实现财政资金的支付。银行在进行国库支付时首先要自己垫付相关资金,最后再与国库单一帐户进行清算。于是银行的业务量
大幅提升,但是与银行的财政资金支付工作量相比,财政部门给银行的手续费却显得太少。很多银行都不愿替国库垫付资金,因为垫付的同时也会也要承担相应的资
金风险。由此可见,由于银行在进行国库支付获得利益不多,从而导致其积极性不高。银行积极性的低下会导致国库集中支付中出现效率低、错误多的问题,严重地更会
出现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二、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对策
1.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相关措施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当随之不断的完善。很多相关的集中支付细则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通过制定《集中支付操作程序》和修改《国库会
计核算办法》来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安全性。
目前,电子网络平台已经广泛地被很多政府部门运用。财政部门和国库部门也应当加快电子网络系统建设。并实现财政、国库、银行、税务的网络联网,便于信息的沟通和联
系。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保障资金的支付。
2.提高财政资金信息的透明度
要提高财政资金信息的透明度,就要细化各种预算。细化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点。通过对各种预算的细化分析,明确每一笔预算的来源和用途,保证财政资金能够真
正地落实到实处。同时,对各种财政预算进行统一编制,实现统一管理。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证财政信息的透明度。
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财政资金信息透明度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国在财政管理部门开展了“金财工程”,提高财政资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财政管理各部门应当将所有关于资金
的收支情况、经济指标和各类会计账目都纳入到信息数据库。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更能够有效地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使资金能够在监督下得到收支分配。
3.加强银行帐户管理
由于银行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一个中介,并且其财政资金支付业务并非其商业业务,不能满足商业需求,所以财政部门和国库应当加大对银行业务的管理力度,切实的
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针对银行开展的支付业务,监管部门应当对财政资金的的流向以及是否按照预算进行支付严格审查,不仅能够防止零余额帐户出现余额,更能够对
潜在的风险做好预防工作,保证财政资金真正落实到实处。
4.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管力度
要真正实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成功,就必须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力度,切实有效的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我国自2001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已经加大了相关监督
力度。但是当前国库监督主要依靠银行提供的支付信息,而缺少相关的预算数据和财务信息,这需要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保持顺畅。我国正在建设的“金财工程”是提高国
库集中支付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建立各单位一体的电子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类信息,并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三、结语
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我国开始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提高了财政资金支付效率,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但是,改革
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改革的持续深入,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完善。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进一步开展国库
集中支付改革扫清了障碍,指明了方向。(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8):264.266
[2] 陈孝,张帅,朱位品.国库集中支付监控体系的构建一核心框架、关键环节与保障措施【J】.地方财政研究,2008(7):25-28
[3] 文畅.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35
[4] 赵贵青.建立国库动态监控机制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J】.内蒙古统计,2007(2):26.27
[5] 郭小东.我国财政国库管理体制中激励相容制度的合理安排【J】.中 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133
篇2
1总则
1.1目的
为了保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能及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保障各项处置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通知(财预[2005]328号)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在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分级成立财政应急保障工作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财政应急保障工作。
1.2.2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部署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落实各自的应急保障责任,并与各相关部门相互支持、协调联动,切实保障应急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
1.2.3反应及时,保障有力。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预警监测和前瞻性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财政部门应按统一部署,立即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确保各项处置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的财政应急保障事项。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市本级
2.1.1市财政局作为全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综合协调主管部门,负责及时了解突发公共事件进展情况,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提出财政应急保障政策措施建议并组织落实。
2.1.2市财政局(地税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协调小组,由局长负责。成员单位包括办公室、预算科、基建财务科、资金管理科、综合行事科、农业财务科、企业财务科、财政监督科、政府采购办、会计核算中心及税务有关科室等。局外联系单位包括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局、人民银行××*市支行、市国税局及其他相关部门。
2.1.3市财政局应急保障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由预算科承担。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有关科室根据局领导部署,立即启动应急保障协调小组,在职责范围内具体执行规定的任务。
2.2乡镇(街道、开发区)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比照市财政局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定,市财政局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预警监测和报告
3.1预警监测
市财政局应实现与市级各部门应急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的有效衔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监测数据和动态信息,加强应急保障措施和决策机制的超前研究,提高处置效率。
3.2报告
3.2.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需要市财政给予应急保障的,相关市级部门或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应及时向市财政局报告。
3.2.2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程度和损失程度;已采取的主要措施、事态发展预测及控制程度;相关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情况,需要市财政解决的突出问题等。
3.2.3报告一般应为纸质文件。紧急情况下也可先电话报告,随后报送纸质报告。
3.2.4局内处理程序:报告由局办公室承接,局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按局内职责分工,通知到相关科室负责人或财政应急保障政策协调小组联络员。如相关业务科室首先接到报告,可以先行处理,再通知局办公室。(局办公室联系电话:0574-62700018、0574-62709563)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4.1.1市财政局主管科室接到相关的市级部门或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报告后,立即着手进行信息收集等基础工作,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价和判断,研究提出具体建议,会预算科后报局领导。
4.1.2市财政局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协调小组,启动本预案。
4.2启动标准
4.2.l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全局性和局部性两类。
4.2.2对造成全局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同时采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快速拨付等应急保障措施;对造成局部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只采取部分财政支出政策或资金快速拨付等应急保障措施。
4.2.3相关市级部门或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根据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市财政应急保障的事项。市财政局研究提出应急保障措施建议,按规定程序报批。紧急情况下,市财政局可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先采取安排支出或拨付资金等措施,再按程序补办相关手续。
4.3财政收入政策
4.3.l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和个人,市财政局会同市级税务部门,及时研究提出税收优惠政策建议,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批。
4.3.2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市财政局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临时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建议,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批。其中,属于中央或省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由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市级部门报告中央或省有关部门,提出减免政策建议。
4.3.3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优惠(减免)政策到期后,突发公共事件对相关行业、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仍然较大的,按原审批程序报经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优惠(减免)政策期限。
4.3.4因执行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优惠(减免)政策而减少的财政收入,原则上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由同级财政负担。
4.4财政支出政策
4.4.1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个人以及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市财政局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提出财政支出政策建议,报市政府审批。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支出政策,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及时提出当地财政支出政策建议,报本级政府审批。
4.4.2财政支出政策包括: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个人的损失,由相关责任人给予补偿,没有直接责任人或责任人无力承担的,政府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救助和支持;在一定时期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其他财政支出政策。
4.4.3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属于市级政府事权的,经费由市级财政负担;属于乡镇(街道、开发区)事权的,经费由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负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和财政困难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市财政适当给予帮助和支持。
4.4.4军队、武警应地方政府请求,支援地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经费,由当地政府负担。
4.4.5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已在年度预算中专项安排且项目确定的,财政部门应及时拨付资金;需要由部门预算进行调剂的,财政部门在保证人员工资和必要支出外,可要求各预算单位调整部门预算的支出结构。部门预算调剂工作应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4.4.6年度预算安排和调剂不能满足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需要时,财政部门可提出动支预备费、超收使用安排等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及时追加相关部门的预算和对困难地区的补助。紧急情况下,财政部门可根据同级政府的指示,先安排资金,再按程序补办相关手续。
4.5预算调整
突发公共事件对财政经济影响特别严重、年度预算难以平衡时,各级财政部门可提出压缩财政支出,以及调整财政预算的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4.6资金拨付
4.6.l各级财政安排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资金,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拨款。
4.6.2对同级主管部门的拨款,应在接到拨款申请后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审核和拨款手续。
4.6.3对下级财政的资金拨付和调度,原则上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审核、拨款和调度手续。
4.6.4紧急情况下,市财政局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先办理拨款,再补办相关手续。
5后期处置
5.1监督检查
5.1.1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5.1.2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应接受审计部门监督、检查。
5.1.3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2总结评估
5.2.1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进行清算,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
5.2.2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部门应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及时将本地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拨付情况等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及时对应急响应过程、应急措施的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
5.3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措施及实施情况等信息的,坚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具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6附则
6.1预案管理与更新
6.1.1本预案依据有关法律规章要求和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者经一定年限,由市财政局组织一次评审,补充、修订和调整相关内容,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同意,并报市政府审查批准后实行。
6.1.2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预案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或实施细则,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6.2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财政局制定并负责解释。
篇3
为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明确资金管理工作职责,进一步落实监管工作保障措施,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全面实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根据《XX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相关工作制度如下:
制度一、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了有效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及时传递和反馈,建立资金监管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成效,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是指上级各部门安排的各类财政资金的政策文件、管理办法、指标批复等以及各部门单位在资金监管中反馈的监管工作情况和抽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整改意见。
第三条、资金监管信息通达,是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在镇直各部门、包村干部、村(居)之间以及与市主管部门之间的双向传递。
第四条、XX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工作,具体有财政部门负责,确定专人收集、整理、传递,严格执行《资金告知制度》,及时将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与结果向镇资金监管领导组反馈。
第五条、镇资金监管领导组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召开会议讨论研究,进行部门工作约谈,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
第六条、加强监督检查,跟踪整改落实效果,财政部门定期将监管信息分类、整理、打印、装订成册并存档备案。
制度二、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公示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公开的范围,规范公开内容、程序、方式和措施,进一步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开公示的责任主体
(一)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 “分配到哪里,公示到哪里”的工作原则。
(二)镇直各涉农资金管理部门是政策公开、资金分配、项目批复及项目实施等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负责履行法定的公开职责。
(三)财政部门负责本乡镇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和涉农项目资金使用及发放结果信息公开,并担负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职责。
(四)村(居)委会是村级集体资金(财务)信息公开主体,负责村级资金(财务)信息公开。
并担负补贴对象村级初评以及分配到村财政资金使用结果等信息公开职责。
第三条、公开公示的程序和内容
(一)惠农补贴类资金信息公开。
包括资金名称、政策依据、申报规程、补贴对象、补贴指标以及资金发放结果、监督电话等。实行申报、初评、发放前和发放后村、部门、镇及财政四级分层分级序时公开。
(二)涉农项目类资金信息公开。
包括项目名称、立项依据、批复文件、资金来源、受益范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工期、项目决算、管护责任、监督电话等,按照事前、事中、事后镇、村两级同步公开。
(三)财政扶贫类资金公开:脱贫攻坚到户项目资金信息公开的内容及程序比照惠农补贴类资金的要求进行信息公开;
扶贫工程项目资金信息公开的内容及程序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类资金的规定实行全面信息公开。
(四)村级资金(财务)信息公开。
包括村级财务计划,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债权债务等,按照镇“三资”服务中心的规定按月按时公开。
(五)财政预算资金信息公开。
包括财政预决算、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三公”经费支出、专项资金使用等。按照财政预算管理公开公示相关规定及时公开。
第四条、公开的方式和载体
(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镇、部门、村(居)三级公开公示制度。
(二)实行“墙上+网上”公开公示办法,通过村务公开栏、部门公开栏、镇务公开栏等固定场所实行常态化公开公示,并通过政府网站、村(居)先锋网同步予以网上公开。
釆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完善固定公开、定期公开、随时公开、分层公开相结合机制。
第五条、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
(一)资金管理各责任主体单位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公布举报途径,建立举报登记台账,明确专人负责,并及时整理相关公开公示记录备案,做到政策可追溯,过程有痕迹,数据可查询。
(二)资金管理各责任主体单位部门要切实提高资金监管信息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公开公示制度的执行。
(三)严格执行资金发放7日内,项目批复10日内信息予以公开的规定,确保信息公开的时效性,进一步明确公开的时限,通过网站公示的信息保留期不得少于3年,通过公开栏张榜公示的信息时间不得少于10天。
第六条、加强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镇财政资金监督领导组负责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督查,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督查巡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确保政策公开、管理公开、执行公开和结果公开。
制度三、财政资金监管抽查巡查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切实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及时掌控财政资金运用情况,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确保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抽查巡查范围:是对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各类财政资金的政策落实、程序规范、信息公开、资金使用(发放)以及财经法规的执行。
第三条、抽查巡查依据:政策文件、管理办法、资金批复、绩效目标以及财经法规等。
第四条、细化抽查巡查内容
(一)补贴类资金抽查巡查。
补贴对象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政策核查,发放程序是否规范,是否按规定进行公开公示等,补贴资金抽查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补贴对象的1%。或补助资金总额的10%。
(二)预算资金抽查巡查。
政府综合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目标管理、债务风险防范、政府采购、“三公”经费的管控等检查监督,是否实行定期财政财务公开公示以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公开等抽查巡查。
(三)项目类资金抽查巡查。
项目立项真实性、合法性和可行性,工程招投标按规执行,项目公开公示,工程施工质量,竣工验收、资金拨付以及项目管理等。
(四)扶贫类资金抽查巡查。
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精准度、项目实施程序的规范性,补助资金发放的准确性,项目资金拨付的合规性,以及项目验收、资产管护、项目运营、经济社会效益及绩效目标管理等监督抽查。
(五)村级“三资”抽查巡查。
村级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资产、资源的管理,债权债务的管控以及村级财务公开落实情况等。
第五条、强化抽查巡查措施
(一)镇资金监管领导组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组织纪检、财政及相关部门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抽查巡查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
(二)抽查巡查方式,采取定期抽查、随时抽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跟踪巡查,确保资金安全和政策落实。
(三)抽查巡查监管记录备案。
镇资金监督领导组确定财政部门负责抽查巡查监管记录的登记备案,并根据抽查巡查结论及时开专题会,落实整改措施,明确监管责任,跟踪整改的落实。
制度四、财政资金监管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为了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提高监管工作成效。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监管原则,落实申报、审核、分配、发放(使用)、绩效、监督、廉政、整改“”责任机制。
第三条、建立资金监管工作约谈机制。镇资金监管领导组对各单位、各部门资金管理中出现以下情况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工作约谈,责令其整改纠正。
一是政策贯彻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资金管理责任不落实,通过工作会商仍未整改的。
二是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较多,绩效管理低下的。
三是资金管理、分配、使用和发放中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
第四条、严肃纪律,执纪问责。镇资金监管领导组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对资金管理单位部门发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及时报请党委政府研究追责。依规依纪严肃查处,由纪检部门依据违规违纪问题的性质和造成的影响与后果,给予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直接经办人党纪政纪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五、附则
篇4
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核心特征就是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各类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和现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运作均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进行。2.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地方发生的所有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具体的缴纳方式有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缴纳义务人是直接缴库的主体,由他们自行将应缴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集中汇缴和主体征收机关,对于行业性管理较强的收入以及小额零散应缴收入和由单位代扣代缴的税收,由征收机关在规定的时限内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3.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凡属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审核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办理财政资金的直接支付;在具体操作中,按照不同的支出类型,还可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即由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向银行签发支付指令,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4.实行财政资金银行间清算。财政部门直接与人民银行国库或预算外资金专户开户银行结算,而不是以往把资金拨付到单位账户上。结算依据是相关单位或财政支付执行机构开具的支付凭证。财政资金银行间结算,即在该行办理转账支付或者支付现金后,当日内再与人民银行国库或预算外资金专户开户银行进行结算,以保持财政零余额账户和单位零余额账户每日资金余额为零。如此可达到财政资金未实际支付前一直保存在国库的目的,使财政资金更加安全可控。5.资金安全保障措施。因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具体包括用于财政部门管理预算收支的国库存款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直接支付的财政零余额账户,以及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单位零余额账户和按有关规定开设的特设专户。所以必须建立财政国库支付的预算和财政收付业务的专门执行机构;建立和运行监督检查约束机制;基于科学的信息化系统和计算机动态监测系统,实行财政收支、监督检查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财政资金运作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行。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优势
1.“收支不见钱”,资金更安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以后,财政资金运转机制取得了根本性改变。过去分散、重复设置的帐户不复存在,消除了中间环节,收钱的和花钱的都摸不到钱,杜绝了权力部门的滞留和挪用和“小金库”的泛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由国库资金,极大地提高了资金运转效率和使用效率。2.监督透明化,预算更严肃。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把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成对每笔支出的控制,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成了全过程监督。对以往预算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的随意性现象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极大地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3.制衡多部门,源头防腐败。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使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职能分开,形成了财政预算、支出、支付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提高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的滋生。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1.改革有阻力,进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区部门,由于观念和利益原因,改革遇到一些阻力,使得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改革刚刚开始起步,有的地方出现了预算改革和集中收付制度不协调、不适应。2.改革形式化,预算不细化。有的地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出现形式主义,由于项目预算缺乏细化,致使集中支付的依据不充分,追加预算、增加支出的现象频频发生。3.系统不完善,流程待简化。财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不完善,财政管理部门、征收机关、预算单位和国库,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或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还没能全面联网。有的地方人为增加了许多繁顼流程,导致资金在途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作用的发挥。
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议
篇5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以“整体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以整体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制度化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公开标准,拓展公开范围,深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加强制度和载体建设,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政务公开在优化政务环境、维护公平正义、建设法治政府、促进廉洁办事方面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
(一)完善公开标准,整体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水平
1、完善公开目录标准。对照省、市、县测评和年度考评指标体系,结合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际,完善主动公开目录,进一步细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加强特色目录建设。
2、规范公开专栏建设标准。加强信息管理,集中展示人事任免、行政执法、重要政策、财政资金、重大事项决策、规划计划、重点领域、重大舆情回应等公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信息和本单位特色信息。
3、建立健全信息标准。建立信息格式标准,规范信息的标题、字体、字号、段落间距、图表、图片、附件、核心元数据等基础要素。建立信息内容标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年报、指南、流程、制度、机构领导、人事任免、行政执法、财政资金等基础信息。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研究,逐步建立重点领域信息标准。
(二)推进主动公开,整体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常态化水平
4、推进重大事项决策公开。规范编制并公开重大决策事项目录。
5、推进行政权力信息公开。一是对现有权力两单进行完善。二是规范公开权力运行结果信息。按照“谁行使、谁公开”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公开主体责任,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权力事项的受理、进展情况、结果等信息均应公开。
6、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一是及时公开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及报表。二是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全部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三是推进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公开。
7、推进本单位政务公开。完善本单位信息公开目录,将单位职能、权力内容、服务事项、办事程序、条件、时限、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办事公开整体水平。
8、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以及保存备查等各个环节的流程,依法依规满足人民群众的特殊信息需求。提升依申请公开服务能力,畅通受理渠道,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公众申请。改进完善申请办理方式,加强与申请人沟通,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行使申请权和救济权。对于经审核认定可公开的政府信息,在答复申请人的同时,应通过主动公开渠道予以公开,减少对同一政府信息的重复申请。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申请事项,要加强协调,依法依规妥善办理。
(三)打造公开亮点,整体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示范化水平
9、加强政务公开示范点创建工作。加强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树立好榜样,提升政务公开水平。
10、切实提升公开实效。逐步减少动态类信息数量,加大重点领域、重要数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办事密切相关等信息公开力度,不断提高信息公开质量。加强政务舆情的收集、研判与回应工作,对涉及本单位的重要政务舆情,要依法按程序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为公众提供客观、可感、可信的信息。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部署阶段(4月—5月):研究制定信息公开“整体提升年”活动方案,全面部署相关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5月—9月)。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细化分解任务,列出任务清单,逐项落实责任、抓好落实,全面提升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制度化水平。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0月—11月)。迎接下半年省第三方政务公开测评,以政务公开实效总结“整体提升年”活动经验,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推进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统筹抓好落实。明确工作机构,配备兼职工作人员1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有人负责。
(二)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有关制度和考核办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流程和指导,健全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完善信息主动机制,增强信息公开实效性。同时,加强工作考核、社会评议、责任追究、举报调查处理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以“公开”促“公正”。修订不适应形势要求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机制。
篇6
一、项目情况
(一)项目名称:社区;
(二)实施地点:乡社区;
(三)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
(四)投资规模:总投资59万元,其省财政资金50万元,乡配套财政资金9万元。
二、项目区情况简介
社区位于乡中部,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现有人口4175人,农户925户,耕地面积4822亩,31个村民组。农业生产受交通制约,风险系数较大。交通不发达是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农用物资购进不及时,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农业生产受阻等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致使土地抛荒严重,同时,雨天群众的生产、生活十分不便。砂石路工程的建设,对改善该村的道路、促进经济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贫困地区农户脱贫致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7.1㎞砂石路路基3.3m宽、路面3m。标准为路基层道渣石20㎝厚、路面层级配246石子8㎝厚、瓜子片2㎝厚。其中花杨路到小白份600米,王杨路到余小庄1050米,王杨路到东赤塘350米,王杨路到大丁1000米,余小庄到大丁600米,王杨路到西赤塘500米,王杨路到西六站1500米,大丁到蔡东庄1500米。
(二)建标志牌1个。
四、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项目的按期按质量完成,改善群众的生产条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证措施,以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如期竣工,经乡人民政府研究,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项目实施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农办,办公室主任为。办公室成员为。
(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必须严把石材质量关,保证石材的优质优价。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确保施工质量。乡政府研究成立扶贫项目工程技术指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
组员:
(三)推行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为增强项目建设的公开透明性,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机制,加强群众参与度,确保农户受益。同时经社区村民代表会议产生了三名农民监理,组成了社区省级扶贫项目监理组,负责对项目工程质量进展进行监督,主要成员如下:
组长:
组员:
社区村民小组组长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为社区13个自然村、500户、2240人口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为该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促使群众的脱贫致富有了优越条件。方便了农用物资、生产资料的运进运出,为农副产品走向大市场、子女入学等提供了方便。砂石路完工后,道路两边植树,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篇7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作用
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0.1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0-63-02
所谓“社会保障”,受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乃至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和理论界定义并不统一。在当今中国,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它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加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在我们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大。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选择
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出发,社会保障模式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强制储蓄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
社会保险型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现代社会保障模式,也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主要代表国家有德国、美国和日本。其主要特点是:以劳动者为和谐;强调雇主和劳动者个人的责任分担;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互助共济;现收现付。
福利国家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福利经济学”,主要代表国家有英国、瑞典等。其主要特点是:累进税制和高税收;普遍覆盖于全民共享;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法制健全;充分就业。
强制储蓄模式主要是指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
国家保险型模式是由前苏联创建并在20世纪中期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社会保障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工会参与决策和管理。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与补充社会保障措施两大类,前者由国家立法统一规范并由政府主导,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军人保障4个基本组成部分;后者是在政府支持下由民间和市场解决,包括企业年金、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辅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组成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制度和灾害救助制度。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范,面向劳动者建立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组成部分。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社会需要并促进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军人保障是国家建立的,以军人(特定情形下惠及其家属)为保障对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称。我国的军人保障体系包括军人抚恤优待、军人保险、军人安置保障和军人福利。
二、财政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决定了财政的作用地位
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补充保障共同编织成的“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作用,财政作为资金使用管理的政府部门,在社会保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落实到区域范围,结合区域级财政的情况和相关社会保障政策,区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导向、资金使用监管和使用绩效评价3个方面
1、资金投入导向
区级的财力情况是制约社会保障事业的瓶颈,当区级财力薄弱,连起码的“人吃马喂”都难以保证的时候,社会保障事业就只能完全依赖于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政策,其相应的保障水平和构架也就只能停滞在最基本的水平。而在区级财力较为雄厚的条件下,区级财政更多的是对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导向作用。它可以对社会福利增加投入,也可以主要用于社会救助。就是同一类的社会保障资金,不同的资金投向将直接影响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2、资金使用监管
作为财政部门,其职能不仅仅是资金的分配,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也是其重要职能。社会保障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让每一笔社会保障资金规范的使用、全程的监管,决定了社会保障事业能否健康发展。
3、资金绩效评价
区级财政资金在社会保障事业上的使用,属于公共财政的转移性支付,体现了财政的非市场性再分配职能。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来说,转移性支付是无偿的、单方向的转移,所以资金的绩效评价更为重要。资金的绩效评价可以反映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最终效用,通过与政策设计目标的对比,可以量化差距,及时做出政策调整。
三、财政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分析
具体以北京市丰台区财政局为例。
1、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日益增大,区级财政压力不断增加。1999―2005年,北京市丰台区社会保障支出从1.1亿元增加到6.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2.9%,远远高于一般财政收入19.2%的年均增加率,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也从10.31%递增到18.94%。社会保障支出的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但另一方面是财政收入的有限增长,区级财政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
2、区级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方面的束缚,引起区级财政的被动。目前,大量的社会保障政策是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区级往往只有少量细化政策的权限。由于区情的不同,部分社会保障政策与区级的实际情况有所差距,给区级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造成一定的被动。例如区级的优抚政策基本上都是中央等制定的,近年来连续出台的大量调标政策,致使区级优抚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区级财政缺乏相应的灵活性。
3、缺乏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监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由于国家正处在社会保障系统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的阶段,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出台较多,更改也较为频繁。区级财政部门更多的精力注重于各项政策的落实,缺乏对于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监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存在少量的重复投入问题。
4、区级社会保障资金支出预计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处在探索阶段,尚无成型的发展模式和道路,相关政策和方针在不断调整。对于区级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预计性差,加之区级财力有限,相对于不断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区级财政抗风险能力较差。例如: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属于区级统筹,丰台区有农村人口15万,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后预计第一年对于已参保的2万人区财政补贴就达到5310万元,如果参保人数增加,养老金标准提高,区级财政支出压力将更大。
四、区域性财政在社会保障中发挥作用的建议
1、探讨进行区级社会保障预算的编制改革,编制社会保障预算。将有关社会保障项目的支出预算明细化、规范化,加强社会保障专项支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2、加强区级社会保障政策的灵活性。制定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时考虑区级财政的实际情况,给与区级更多的政策灵活性,使得区级财政在制定政策和细化政策时有更多的调整空间。
3、加强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资金监管。进一步加强资金的监管,提高社会保障类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探索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机制,结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将涉及人员补助等方面的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防止资金截流和挪用。
4、从社会保障体系整体的高度考虑政策衔接和资金统筹。进一步考虑新旧政策的前后衔接和各项政策的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减少区级财政支出突增的压力,增加此类资金的抗风险能力。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篇8
为推进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更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省、市工作要求,现就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产业体系为支持,以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经营机制体制,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努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强市。
二、目标任务
2011年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5万亩以上,其中设施种植业面积2万亩以上;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万亩以上,其中设施渔业面积1万亩以上。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水平,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至2013年,全市高效种植业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设施种植业面积13万亩以上;高效渔业面积19万亩,其中设施渔业面积7万亩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推进园区建设,提升规模水平
按照“提升南山、开发北山、中部联动”发展战略,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引导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建设天目湖、曹山两个10万亩高效农业产业带,形成8个万亩以上产业集群,一批千亩以上示范园区和五百亩以上重点基地。天目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茶果业、休闲观光有机农业。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高效林果花木经济,逐步形成北山20万亩高效农业开发带。中东部城郊地区优先发展设施农业,形成设施园艺和都市观光设施农业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高效渔业,重点提升前马荡万亩水产养殖示范区,建设三塔荡万亩青虾养殖示范区,培育黄家荡万亩螃蟹高效养殖示范区,形成5万亩规模现代高效渔业示范基地。
(二)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多元投入
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投入,市财政新增财政支农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高效农业的扶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发挥财政扶持的导向作用,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使财政资金向优势主导产业倾斜、向高效规模农业倾斜。鼓励、引导“三资”以多种形式投资高效设施农业,落实用电用地等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努力兴办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效设施农业基地。
(三)强化技术支撑,提升科技水平
大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优良农作物、畜禽、特种水产、花卉苗木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高效农业实用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集成高效设施农业配套技术,不断提高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大名优农产品培育力度,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推广步伐,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把高效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作为农技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高效设施农业科技服务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市农林局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篇9
为巩固我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长效管理,确保所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整和运行正常,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明确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责任,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二、总体要求
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理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维护资金。明确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行管理。保障所有已建公共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行。
(一)环境卫生。按照农村环境政治要求建设垃圾池,购置垃圾箱,组建专门的保洁队伍,添置垃圾清运车辆,全面清理家前屋后和公共活动场所的垃圾,彻底治理村庄内以及沿路、沿河垃圾的乱倒、乱堆、乱放现象,加大对卫生死角的治理力度,达到村庄内外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河道内无垃圾沉积物,道路两侧无杂草杂物。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在家前屋后、道路两侧的空地栽种花草树木,全面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二)道路桥梁。重点解决道路坑洼不平、路面乱石抛洒物多、路边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安排专人加强道路巡查力度,路面不得堆放建筑垃圾、打谷晒场,要保证路面整洁、坚实,出现破损要及时修补,保障道路清洁、安全、畅通。道路两侧的绿化,要定期修剪,出现缺苗的要及时补植。
(三)农田排灌设施。2013年,将对全乡重点排灌渠道进行疏浚工程,对影响灌溉和排水的渠道清淤、拓宽。安排专人负责对排灌站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排灌设施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冬天农闲时安排专人看护排灌设施,做好防盗工作。疏通有关村的排水通道,储备充足的抢险防汛物资,加大汛期巡防力度,确保防汛安全。
(四)综合服务。2013年完善党员活动室的活动设施,及时更新上墙规章制度以及党员公示信息等。完善治安室的值班设施和制度,加强节假日期间的治安巡查,保证村民人身财产安全;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中心设施,对接纪委的“四网五制”工程,做好三农资金的安排和发放工作,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兑现各类惠农资金。
三、资金管理
为做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一是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帐管理,做到预算时有计划,申请拨款时有方案,使用过程有监督,工程竣工有验收。会计核算列专项明细科目支出;二是加强工程竣工财务结算审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针对我乡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的运行维护管理滞后建设的现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财政、农经、水务、建管等相关单位为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措施,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篇10
一、项目内容
2013年农村卫生改厕项目将以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大于1%的行政村为重点,无害化卫生厕所类型以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为主,在条件适合集中连片居住农户可选择大三格式化粪池加人工小湿地的方式进行粪便处理。
二、项目目标
2013年11月底以前,完成农村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3000座的建设任务,确保以行政村为单位,改厕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三、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继续重点向重疫区村覆盖,以行政村为单位,尽可能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优先考虑有改厕积极性的村庄和农户,改厕村的村卫生室必须首先达到无害化的要求。
2、改建与新建相结合,以改为主,大力提倡厕屋入室(附建式结构)或无害化卫生厕所建在农户院内。
3、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通过改厕带动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的改变,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达到防病保健康的目的。
四、项目范围
2013年农村血防改厕项目涉及全市12个镇:。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农村血防改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市血防办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改厕技术标准、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效果评估等;编制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案,设计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施工图纸;承担项目实施镇办的资料审核、培训及技术指导,并适时开展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监测、改厕效益评价工作。项目各镇要成立由政府牵头,农办、血防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具体落实农村血防改厕项目。
(二)投入保障。2013年农村卫生改厕项目,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每个农户500元,用于无害化卫生厕所地下部分建设,各项目镇也要配套部分项目建设经费和工作经费,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协调下,统筹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加强项目建设的进度和力度,使农村卫生改厕项目惠及更多的农户。市血防办会同市财政局下达改厕经费,每月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补助资金。超额完成本单位计划任务的,可以从进度迟缓的单位调剂。
- 上一篇: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心理辅导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