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内的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研究和应用目前尚处于探索和预研阶段,以陕西飞机制造公司为代表的飞机制造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装配方法和手段,传统装配设计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飞机装配工艺设计仍然使用传统的二维方式表达
传统的工艺设计是由工艺设计人员在头脑中首先想象出三维装配空间、设计装配顺序,并用平面(二维)方式表述。其设计质量完全取决于工艺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其次是装配工人需要根据工艺设计人员编发的文件及二维工程图纸理解装配顺序、装配要求,并在大脑中再次构建三维装配过程,这样易产生理解的二异性,造成装配错误。
(2)无法满足三维数字化条件下装配工艺设计要求
目前存在的工艺设计系统中制造资源采取的传统二维描述,这导致其工艺设计过程对细节设计淡化,对制造资源及装配工艺知识描述比较弱,同时不能充分利用上游三维CAD数据,难以实现工艺设计的继承性、规范性,标准化和最优化。
(3)飞机的装配周期不易保证
工艺设计环境不具备三维工艺验证能力,致使装配中是否干涉,装配顺序是否合理,工艺装备是否满足需要、操作空间是否开敞等一系列问题在生产试制阶段才能暴露出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飞机研制的进度和质量。
(4)缺少典型示教的三维动态装配过程,不便于装配工人使用及理解。
为了解决上述工艺设计问题,我们选用某型机部件进行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装配仿真、优化分析技术应用研究,为建立飞机数字化制造体系积累技术经验。基于模型的数字产品定义的数字化制造流程
国内飞机设计将采用基于模型的产品数字化定义(griD,ModelBasedDefinition)技术,其特点是:产品设计不再发放传统的二维图纸,而是采用三维数字化模型作为飞机零件制造、部件装配的依据。传统的二维工艺设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全三维设计要求。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工艺设计与数字化仿真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协同平台的建立。为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和并行工程奠定了基础。
图1具体描述了飞机研制过程中基于模型的数字产品定义的数字化制造流程:
飞机的研制必须经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产品制造和检验检测等5个主要环节,并在产品制造和检验检测环节中,由三维设计数模分别派生出三维工艺数模和检验数模。
1)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工艺部门依据设计部门按基线预发放的三维设计数模进行工艺分析,并向设计部门反馈工艺审查意见依据设计部门正式发放的EBOM(产品设计结构)和三维设计数模,建立PBOM(产品工艺结构),制定装配工艺协调方案,划分工艺分离面,进行全机装配工艺仿真,最终形成经过装配仿真验证的MBOM(产品制造结构)顶层结构,将此MBOM发放到下游的工装设计、专业制造和检验检测等部门。
2)在工装设计过程中,工装设计制造部门依据产品制造部门提出的工装订货单,三维工艺数模、产品制造工艺方案和设计部门的三维产品设计数模进行工装设计;依据三维工装设计数模进行AO(Assembly Order)的编制,并进行装配工装的装配仿真和工装数控程序的编制,最终完成工装的制造和自检。
3)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产品制造部门依据设计部门正式发放的EBOM和三维设计数模,工艺部门的PBOM建立三维工艺数模,进行零件的材料属性仿真和部件几何仿真,编制AO(装配大纲)和FO(制造大纲),编制数控程序,最终完成零件的加工,部件的装配以及自检。
4)在产品检验检测过程中,检验检测部门依据设计部门正式发放的EBOM,三维设计数模,三维工装设计数模编制检测计划,计算测量数据,完成零部件和工装的检测。
5)工装模型、检验模型以及在数字化装配工艺模拟仿真过程中生成的三维工艺图解和仿真视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生产现场,为现场工人施工和检验提供三维数字依据。陕飞公司基于DELMIA的某飞机三维数字
化装配工艺流程
DELMIA软件是达索公司的一款可针对飞机装配中的工艺设计及按其设计要求进行装配仿真验证的软件,它给工艺工程师、工装设计师提供了与产品设计师共同的可视化交流和怫同工作平台,使制造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早的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中去,与设计人员并行的开展工作,从而使得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考虑零件的工艺特性,部件的可装配性和产品的可维护性等因素,帮助企业实现“面向制造的设计”和“面向维护的设计”。
陕西飞机制造公司自2010年开始在某型飞机上全面使用DELMIA软件进行了的产品定义、组件的划分、全三维工艺规划,装配仿真与优化、人机工程仿真与分析、三维工作指令的发放以及各种报表的输出等功能模块。本文主要就DELMIA技术在陕飞某飞机中具体应用的工作流程进行阐释。
第一步:PBOM的编制及各种数据的准备
(1)在协同平台上根据EBOM进行PBOM的编制;
(2)利用产品及资源的CATLAV5模型生成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DELMIA软件所需用到的CGR模型及smgxml模型,并将这些格式的模型存放在指定位置,以备导入数据时读取。
第二步:PBOM数据的导入
将来自数字化协同平台的XML格式的PBOM通过二次开发的接口程序导入到DELMM的DPE软件模块中,构建产品的结构树,同时使得三维数模数据(属性)导入到产品节点下。
第三步:组件、工艺分离面的划分
完成数据导入工作后,在DELMIA软件的DPE模块中,根据生产批量、装配能力进行工艺分离划面,并结合EBOM确定各工艺装配部件、段件需要装配的零、组件项目,构建工艺大部件模型。在工艺分离面划分的基础上,对每个工艺大部件进行初步装配流程设计,划分装配工位,确定在每个工位上装配的零组件项目,在三维数字化设计环境下构建各装配的工艺模型。确定装配工艺基准和装配定位方法,制定整个装配体各工位之间的装配流程图。
第四步:MBOM的编制
根据组件和工艺分离面的划分,完成MBOM的建立,并
将每个零件的三维数模(立体图)与产品的结构树相关联,在工位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段件装配工艺模型在三维数字化环境下进一步进行各工位内的装配过程设计,确定每个工位内的段件装配工艺模型零组件的装配顺序,并定义装配过程对应的AO号。并将AO需要装配的零组件项目及工作的内容制定反映工位内各AO关系的装配流程上。
第五步:详细的装配工艺规划
在AO划分基础上,依据段件装配工艺模型进行详细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定义该过程所需要的标准件,确定该装配工艺过程零组件,标准件、辅助材料等装配顺序,明确装配工艺方法、装配步骤并选定该装配过程所需要的工装、夹具,工具、辅助材料等一系列的制造资源,形成用于指导生产的AO。在这里将零件和工步关联,将工装与工位关联。
第六步:装配仿真验证与优化
在三维数字化虚拟装配环境下,建立厂房、地面、起吊设备等三维制造资源模型,将已经建立的各装配工艺模型和装配型架、工作平台、夹具等制造资源三维模型放入厂房中,按照确定的装配流程进行全面的工艺布局设计,并仿真生产中的物流《如图2)。在DELMIA的DPM软件模块中,依据设计好的装配工艺流程对每个零件、成品和组件进行移动、定位、夹紧和装配操作,在装配的过程中进行零件与零件、零件与工装的干涉检查,当系统发现存在干涉情况时报警,并会显示干涉区域和干涉量,以帮助工艺设计人员查找和分析。
第七步:WKC可视化文件编制
按照优化后的工艺规划设计结果进入DELMM系统的WKC模块中应用Composer软件中进行工步的视图设计,包括装配尺寸标注、制孔信息、定位信息和工装使用信息等装配信息备注,完成工步级装配可视化文档编制(见图3)。
第八步:AO内容及可视化文件输出与管理
通过二次开发的程序将DELMIA中设计完成的AO内容提取到CAPP中的相应模板中,包括AO内容页,辅材配套表、标准件配套表,零件配套表等文档信息,同时输出仿真视频和工步视图,将上述各种配套表和内容页通过协同平台进行审签发放,并通过MES系统实现现场可视化装配(见图4)。
三维数字化装配设计与仿真优势
通过三维数字化虚拟装配工艺设计和装配过程仿真,发现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和装配过程仿真系统在数字化制造中有以下优势:
(1)在产品实际(实物)装配之前,通过装配过程仿真,可及时地发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减少装配缺陷和产品的故障率,减少因装配干涉等问题而进行的重新设计和工程更改。因此,保证了产品装配的质量。
(2)装配仿真过程产生的图片,视频录像直观地演示装配仿真,使装配工人更容易理解装配工艺,减少了装配过程反复,减少了人为差错。
(3)装配仿真过程产生的图片、视频录像可用于对维修人员的培训。
(4)对新产品的开发,通过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减少了技术决策风险,降低了技术协调成本。
(5)通过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进行工时分析、车间三维工艺布局、资源规划和评估,有利于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度。
(6)可提高企业在产品开发研制方面的快速应变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同的用户需求。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施工;信息资源
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施工不仅复杂而且施工时期较长,如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安全而有序的管理,使施工体系达到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已成为施工管理人员的共识。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借助于系统仿真技术以及数字化的概念,实现工程项目的透明化、传播化和智能化施工管理,已成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与发展方向。
一、数字化施工的概念以及核心思想
数字化施工是在“数字地球”这一大课题背景下提出的。美国于 1998 年率先提出了“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数字地球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数字化施工”就是将施工过程数字化,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的整体性去解决工程施工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使得在施工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可以达到高效的施工。它不仅仅指由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报表,而且应用在多项事件及职能上,可以对施工进行全面性的控制。
空间信息是数字化施工管理的必须品,它包括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的现场勘测与记录、建筑物的区位信息以及施工项目的安排等一切空间的信息,是对特定空间内的全面操控。空间信息技术是全面而宏观的空间处理技术,它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即 3S认证技术。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介于地球信息与信息科学之间,以存储,采集,分析,管理,描述和应用相关资源为导向的数据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施工区域持续的进行监控与管理,可以随时发现施工的问题以及运算相关的施工数据。
二、数字化系统的仿真运算
系统仿真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技术,它以相似性原理、系统工程方法、信息技术及应用领域相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等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研究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例如在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中,就是通过前期不断的仿真运算来推测体育场(馆)建成之后的型貌,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通过仿真运算的结果显示来更改施工措施及方案,使得工程进度与仿真情况形成了对比,更有利于施工单位明确自己的施工体系,从而完善施工过程。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现代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工程单位的常规科技手段。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架设的方式让施工单位看到施工完成后的大概情况,然后根据施工完成的情况优劣而决定施工中的方案调整,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反推理的过程,为复杂的工程以及运算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分析、研究、设计、评价、决策和训练的重要手段。
三、虚拟现实
所谓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 VR),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科技生成逼真的模拟环境,该环境中包含了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为一体的特定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如头盔显示器、立体眼镜、数据手套、数据衣等)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与模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相互交融,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有重要的 3 I特性:
(1)Immersion(沉浸度)。VR 系统不再像传统的计算机接口技术一样,它强调用户与计算机的自然接触,就像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人与自然的融汇一样。
(2)Interaction(交互性)。VR 系统区别于传统三维动画的特征是用户不再被动地接受计算机所给予的信息,或者是旁观者,而是主动的参与到三维动画之中,能够使用交互输入设备来操纵虚拟物体,以改变虚拟世界的。
(3)Imagination(想象性)。用户利用 VR 系统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环境中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更深刻的认识环境、相应区位的情况及变化,从而深化概念和萌发新意。
四、智能施工
智能体(Agent)是一种完全创新的非人工技术,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设计目标或任务而独立自主的运行,能适应自身所处的环境,并能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知识以提高自身能力的具有学习和推理功能的智能实体。多智能体技术具有自主性、分布性、协调性,并具有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并完全不需要人工操作。目前多智能体的建模软件主要有 JAVA、Visual C++、VisualBasic、SQL Server、Delphi、PowerBuilder 中的 CLIPS 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复杂,工程建设过程涉及的单位和个人也越来越多,因而对建设工程管理的统筹性、协调性、时效性提出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应用多智能体技术来保证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合适的。
五、结语
将来随着数字化施工的普及,我国的场地施工质量和效率必将有显著性的提高,而通过更合理的改造及加工,我们的信息模块也可以在短时期内发展到较为完整的水平。只是我国如今的施工项目对于数字化施工的利用率还不高,有些施工项目的施工成本较低和对数字化施工的优势利用认识不清导致数字化施工无用武之地。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数字化对施工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加大对数字化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数字化技术在缩短工程周期、强化工程质量和节省资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促进数字化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利用率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景茹, 胡程顺. 数字化施工浅议[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年,第五期.
篇3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仿真技术;虚拟现实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hange of city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cit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city simulation technology, describes its plays in the city planning work in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simulation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随着城市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由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然而过去传统的城市规划中,主要以感性规划为主,存在自上而下命令式、强制控制等级式的管理体制,缺乏相应的客观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公众参与的缺失,也影响了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影响了政府决策的宏观和全局性的把握。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潮流的掀起,基于数字城市平台上的虚拟学校、虚拟影院等应运而生。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城市本身的数字化,是城市管理者、规划部门、公众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城市仿真技术作为数字城市的支撑技术之一,也成为了当前各个领域所研究的热点。
2 数字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变化
2.1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转变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概念的不断深入,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老式的静态规划面临着向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的动态规划转变,从简单考虑资源配置的物质规划向全面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精神规划转变,从集中式的由规划设计专家评审到规划设计人员、决策者和社会大众三者共同参与的协作式规划模式转变,从行政管理到法制化管理的转变。
数字城市的建立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数字平台与技术基础。它一方面使城市规划所需要的一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城市规划和管理人员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城市各类信息,从更大和更广的范围研究和探讨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另 一 方面,通过数字城市提供的多种分析手段和模型,对城市现象进行更多的定量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规划和管理工作者的观念和逻辑思维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从工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转向信息社会和数字化社会的知识生产方式,思维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
2.2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的转变
(1)获取信息的手段发生转变。数字城市具备了海量数据存储设备,高速宽带的信息传输系统和高效智能的处理系统,规划设计所需的大量数据也由传统的现场踏勘方式转变为室内数据处理方式,实现了城市规划的现代化。
(2)规划设计方案决策和表现方式发生转变。数字城市的建立,使得规划设计及规划成果的表现由原来的二维平面转变为可视化、动态化、形象化,使规划人员可以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和模型对城市发展现象、过程、趋势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使得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准确。
(3)公众参与度发生转变。对于城市规划成果,利用可视化技术,通过网络展现虚拟城市景观,公众可以实时、在线参与城市规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设想,在充分展现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同时,充分体现出了规划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
3 城市仿真技术
3.1 概念及特征
通俗地讲,城市仿真(Urban Simulation)就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又称为灵境技术,是一种用来构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技术。它具有实时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自然的人机交互式操作系统并能给人类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在军事模拟、视景仿真、虚拟制造等方面。
城市仿真具备三个特点:(1)良好的交互性。提供了任意角度、速度的漫游方式,可以快速替换不同的建筑;(2)形象直观,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提供了沟通的渠道;(3)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使得数据更新和维护变得非常容易。
3.2 关键技术
(1)3D建模技术
为了实现基于Web的三维虚拟城市,必须建立大量相应的3D模型和2D纹理素材。常用的建模方式有:常规的语言编写3D模型、3DS建模输出3D模型、规划成果经过格式转换生成3D模型、根据2D信息进行3D模型重建等等。
(2)真实感图形的实时绘制技术
场景造型是构造虚拟现实系统的第一步,不同于传统真实感图形绘制算法,它追求的是图形的真实感和高质量,我们往往需要通过一些算法在“真实”和“实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常用的包括光亮度计算、纹理映射技术和实时消隐技术等,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3)立体声合成和立体显示技术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如何消除声音的方向与用户头部运动的相关性已成为声学专家们研究的热点;同时,虽然三维图形生成和立体图形生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复杂场景的实时显示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4)交互技术
交互性能的高低是衡量虚拟现实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远远超出了键盘和鼠标的传统模式,三维交互技术、触觉反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难点。此外,语音识别与语音输入也是虚拟现实系统的一种重要人机交互手段。
4 城市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仿真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辅助设计、查询分析、成果展示、模型更新等技术手段。人们可以将城市设计方案放入虚拟世界,考虑这些规划方案对现实环境的影响,观察方案是否合理、与周边环境是否和谐,实现设计方案的推敲对比、评审,甚至实时地进行方案修改,同时结合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进程,通过进行方案评审和成果入库,动态更新城市模型,从而避免实际建造所消耗的资本和时间,对提高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降低城市合理规划的成本,缩短城市合理规划的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规划审批工作更具科学性。虚拟现实可视化,结合3D、GIS技术,具备了规划方案的多方案比较、对照分析、通视分析、空间信息分析服务,地下管网及城市网线布局控制显示功能,实现城市多维、多源、多尺度时态和动态数据的维护与更新管理,能解决规划审批工作中的诸多难题。
(2)多部门协同工作更具共享性。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实现三维数据库动态应用与一体化管理,能为多部门提供便捷的城市立体空间数据信息共享,在根本上实现城市数字一体化管理进度。
(3)领导决策更具可依性。通过将具体项目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也为领导层提供了直观、真实、科学的空间综合数据决策依据,提高了项目方案配比合理化水平。
(4) 规划建设更具民主性。虚拟现实可视化,能够实现网络与市民公示。市民通过在线浏览共享和查询分析,参与评论和投票,从而增加项目的民意性参与,树立良好的市政形象。
(5)城市在线宣传更具推广性。虚拟现实可视化,可以对特定场所进行高精度渲染,可以预设待开发项目的规划效果,为今后城市的在线宣传与投资政策起到了巨大的直观推动作用。
5 结束语
城市仿真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种新兴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帮助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城市规划所需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城市规划内部信息流程和规划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进而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城市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同时,城市仿真技术还可以拓展到如市政管理、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地产开发、公安消防等其他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种道路系统设计的三维立体仿真,包括高速公路线路选择、立交体系的仿真、城市交通仿真等,前景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 黄丽娜,庞前聪,费立凡.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仿真系统开发与实现[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
[2] 姜峰.数字规划中的虚拟现实技术[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7(6).
篇4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模式;数字化
引言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大规模的区域性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还是学校自建的小型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普遍存在缺乏系统性、优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不足、低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重复建设、动态更新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困扰着数字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构建数字环境下职业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模式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性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要根据未来职业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数字环境下构建未来职业情境,采用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开展教学组织活动。
1.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1]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来说,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2]依托数字环境创设多层目标结构模式,形成职业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独特优势,缩短学校与职业领域的距离,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教师依托开放教育资源和数字环境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问题,使其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
(1)创设技能目标情境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设技能目标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掌握相关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工艺变革。[3]利用仿真技术创设技能目标情境,使学生在职业情境中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及生产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操作运行能力、维护检修能力、安装调试能力、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创设知识目标情境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设知识目标情境,培养专业基础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专门性知识和技术特征知识,建立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4]利用仿真技术创设知识目标情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平台。
(3)创设通用能力目标情境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设通用能力目标情境,培养学生在不同职业中的适应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变化时,依然能较快地适应新的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在不同职业间的可迁移能力,即在环境变化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及终身不断学习进步所必备的能力[5]。利用仿真技术创设通用能力情境,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形成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4)创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
根据不同的职业,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和仿真技术创设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即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能力,既掌握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和运用的方法,又掌握实践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具有对职业技能进行分解、归纳,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监控指导
教学过程监控主要是监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监控与评价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监控指导包括课堂理论教学监控指导和实践教学监控指导。
(1)理论教学监控指导
依托开放教育资源教师针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确保知识丰富连贯。
(2)实践教学监控指导
利用仿真技术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才能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发展学生潜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面对个体、兼顾全体的教学策略,教师注重个别差异,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迅速反馈。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和仿真技术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制定不同学习任务和不同难度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既注重前期的教学设计也重视学习过程的个别指导,在教师引导和带领下,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按计划地交互性学习。[6]
学习过程模式
数字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强调情境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境
在开放教育资源和仿真技术的支持下构建职业教学情境学习环境,优化整合学习资源,提供包括各种多媒体网络课件模块、实时辅导模块、非实时辅导模块的学习系统;包括作业跟踪模块、分级操作测试模块、学习记录模式、成绩分析模块、评估反馈模块的学习管理系统;包括多媒体素材模块、操作技能训练模块、学习策略模块、试题库模块的学习资源库。
数字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情境有助于让学生在“一站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必因到处寻找资源而迷失在教育资源中。教师不关注如何填鸭式地将大量的内容强加于学生,而是致力于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情境化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
在数字环境下创设职业教育情境学习的环境中,明确学习目标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领,整合优质学习资源,让学习更加有效。根据教学需求和职业需求,教师有效地组织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加强学习内容的筛选与组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习目标,教师进行学期整体规划设计,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测评等做好“一体化”的统筹规划,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最有价值、最具核心、最有用的学习内容。
3.探究学习
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职业教育情境学习环境,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监控下,学生选择探究形式,完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和交流过程,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结论。学生除了有一定的逻辑能力等智力因素外,在情感智能、思维策略和技能方面要具有创新的勇气、宽松的心理氛围及良好的完成任务的动机。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搭建数字化的情境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职业情境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课件、案例分析、岗位流程、操作演示等,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学生可以在大量的教育资源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未来职业能力。同时,在数字化的情境学习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师,学生参与并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学习气氛。
4.评测反馈
评测反馈是有效自主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对学习过程不断进行监控、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为确保在数字化情境中评测反馈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测等多元化评测方式,多维度地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为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调整提供依据。
结束语
数字环境下职业教学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优化课堂环境与结构,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职业教育由传统的灌输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数字化职业教学情境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运用的时间,创建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激起他们的创造欲,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芬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上),2012(8).
[2]徐爱清.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J].新课程研究,2007(9).
[3]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1).
[4]陆海英.教学情境创设的常用方法[J].新课程,2011(8).
篇5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new campus construction features are described,the application of the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new campus construction is explored.
关键词:仿真技术;建筑施工;新校区;高校
Key words: simulation technology;building construction;new campus;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31-01
1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
系统仿真是以多种学科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工具进行试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1]。仿真技术顾名思义,是把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通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来得到实际场变量的分析,有助于预知关心的物理现象[2]。简单的说,仿真技术是对系统模型的一种试验技术(是对系统动态模型的一种实验手段),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
2高校新校区建筑施工的特点
2.1 项目占地规模大、现代化水平高高校建设新校区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特征,其占地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少则千余亩,多则几千亩)。新校区建设,坚持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取向。新校区建设在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应用系统等全方位实现数字化管理,使学校的校园建设与管理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4]。
2.2 项目建设工期紧、周期长新校区建设工程不同于一般工程,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增以及高水平大学创建工作的展开,工期要求很紧,从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到工程项目的使用阶段,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2.3 项目建设投资大、技术复杂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从立项、可研、计划规划、勘探、设计、审批、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直至施工期间的监督、检测、监理审计等事项,耗时费资;校园占地规模大,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用可观;项目基本建设费用及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大,贷款利息包袱沉重。同时由于项目工程量大,基本建设专业性强,现代化水平高,技术难度加大,施工过程复杂。
2.4 项目组成多样化、复杂化从建设项目组成来看,它主要包括:公共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餐厅、教师公寓、学生公寓以及道路建设、各种供电、供水、供气的地下管线、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项目从立项、选址定位、地质勘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要经过多道程序。
2.5 项目建设生态化、人文化生态化、人文化是新校区建设突出的特点。新校区绿地面积大,绿化率高,因地制宜地栽上了各种花卉和树木。形成自然亲水空间、绿色共享空间,高低自然错落,保证春、夏、秋三季有鲜花,四季有绿色的效果。校园环境中的休息、服务设施充分考虑了所在环境的特点,造型别致,提高了环境的景观效果;又充分考虑使用人的要求,分布面广,数量众多,便于学生寻找和随时利用。
2.6 项目管理业主化、高效化为了更好地协调组织和推进学校的新校区建设工作,各高校都成立了新校区建设领导组织机构,如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或是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等,抽调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员组成基建管理队伍。细化内部工作职责,责任到个人,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使基建管理工作健康运转。
3新校区建筑施工中应用虚拟仿真系统的意义
使用虚拟仿真系统对新校区建筑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关系,实验多种施工方法,计算相应工况应力,对方案进行优化,这对以下几方面将产生重大意义[3][5]。
3.1 利于施工方案优选现代校园建筑基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建筑工程施工成为不可完全重复的过程。使用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将可以直观、科学地展示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措施的效果,可以定量地完成方案的对比,有助于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真正实现最优施工。
3.2 利于施工技术革新施工虚拟仿真技术一方面能使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低成本地试验施工新工艺和革新思路,有助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同时能真切展示新技术的成效,缩短建筑业新技术的引入期和推广期,降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风险。
3.3 利于施工过程管理施工虚拟仿真技术能事先模拟施工全过程,能提前发现施工管理中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因而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强化措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管理效果。
3.4 利于项目总体设计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考察新校区校园建筑设计是否合理,可以方便地对拟改进部位进行修改,从而得到满意的设计结果。设计的仿真也有利于设计单位与业主、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5 利于建筑技术进步开发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必然带动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业其它方面,带动以下几方面的进步:①城市和市政规划的优化;②投资者的投资意图及市场推销;③建筑机械设计;④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
4结语与展望
随着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施工虚拟仿真系统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受教育大国,高校有着大量繁重的基本建设任务,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开发和应用虚拟仿真系统,科学、高效地推动新校区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谢行皓.建筑工程系统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杨富春.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5.
[3]赵利华,李慧民,刘慧军,等.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9(11).
篇6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253-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become in recent years to compare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types of computer.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do the effect is more accurate, more real, so is the recogni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Signal a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an important way and an abstract expression of the concept, the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convert the sight can be seen the true image of these invisible abstract thing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and in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closely linked. So,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interrelated,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mbination of inquiry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现代社会中用到的最广泛的的技术之一,发展的速度极为快速,适用人群众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加以模拟仿真,达到仿真的再现,将抽象的看不见的形象通过仿真展现出来。目前由于这项技术具有精确的仿真效果,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和工作。对于信息技术而言,也与计算机仿真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是计算机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信息化依靠仿真技术得到抽象化的转化,进行有关的信息处理的工作。
1 计算机仿真技术
1.1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运用相关的信息进行软件处理工作,可以对音频、视频及图片等方面进行整理,把现实中的各种事物模拟成计算机仿真的形式,再通过各种信息媒介进行传达给观众。在观看某个事物时候,如果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观看,可以有多种视觉的角度进行观赏,并且可以对环境进行任意的观察,营造一种实与虚结合的视觉效果。对于让人们可以多方面的进行交流信息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有两点重要的意义。第一,计算机的仿真技术是与一些计算机工程的进行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于系统的工程的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商业分析信息的工具,在公司的运行中,可以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节约各种投资的成本,降低投资的风险等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具有预算和分析的作用。
1.2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了不同的行业的方展方向,为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源泉。对于计算机的仿真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用于以下的几个领域。
1.2.1 在教育界的应用
最近几年,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逐渐的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越来越重视,所以对于学生的实际操练的水平就可以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来进行考核工作。计算机模拟实验是一种新型的考核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各方面元素把教学的内容和指导实践等合理有效的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建立起一个实操平台,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水平。
这项模拟实验方式的出台,活跃了原本闭塞的学习氛围,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练的能力,对所学习的理论内容能够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1.2.2 在运输界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早已普及到城市及小镇的各个街道。由于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也就常有发生,现在而言,交通方面的安全隐患一直是出于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在运输的系统中,避免不了三个方面的因素,主体是人,客体是车和路。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作为分析交通安全的现代化先进的方式。工作原理就是,建立起一个模拟形式的交通路段,在这个交通路段中系统的研究发生事故的原因,并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对交通的安全方面做出评价和探究。
交通的安全仿真系统中,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它的最核心的部分。作为该系统的仿真技术,用于交通的安全的仿真技术系统是与其他的一般的仿真数据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在对一个区域的交通安全进行评估的时候,交通安全仿真系统必须运用精确的数法和事故率法进行评价,而且还必须考虑到人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因素等。对于进行摸模拟的交通路段,交通工具的选择就可以做任意的选择,环境设置也没有固定的要求,尽量把环境设置的真实化。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对交通事故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交通路段的精确的安全评估结果,并为安全事故提供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
1.2.3 在制造界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制造行业方面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将这一技术运用于汽车制造业,可以为投资进行风险预测,解决成本大、难度高的相关问题。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对进气管内气体的流动的模拟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把发动机工作的整个过程呈现出来,能够进行较较直观的描述。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汽车流场上的应用,可以模拟出气流的分离的整个状态,将抽象的形式表达出来,建立起了一个空气动力学模型。如果遇到汽车碰撞的状况,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数据建立碰撞的数学模型。
1.2.4 在通信业中的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式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够适用于通信系统的多端的要求。通信系统的仿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的通信的手段的重要应用方式。比如说,可以做对通信系统的规划工作,以及测试它的性能等方面。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于通信系统的不同的模块具有精确的分析性能的作用。
在网络协议教学中,很难运用传统的数学来分析它的复杂性。在协议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间,通信网络协议中的代码可以把它设计成为可以得以实现的代码。所以,在信息的学科教学中,仿真技术在网络协议的复杂性问题的解决中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项技术可以做到对一些信息学科进行的网络教学过程中网络协议进行合理有的评估工作。另外,如果运用这项技术也能够避开由于不恰当的分析造成的判断阻碍。通过对网络建模工作,实现参数的精确确认,就能够迅速的把模拟的系统在现实环境中展现出来。所以根据这项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教学中的相关评估工作进行改进处理。同时为了考察网络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应用的效率,要构建起相关的通信网络。所以,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现实生活中的网络协议仿真具有至关重要的分析和进行评估的作用和意义。
2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类型
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对技术上的分析,计算机仿真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别。一种是OOS,它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操作目标的对象,把系统的功能和对象充分的运用起来,再通过与对象间的信息进行传送工作。另一种是DIS,它是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机交互的仿真技术,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网络方面的系统进行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虚拟的仿真环境。
3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技术分析
计算机仿真技术,它的主要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平台的一种虚拟模拟技术,包括了建模的思想,数字化的基础,以及对图像的处理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由于它的仿真技术做到极其逼真,所以这项技术运用的领域也是极广泛的,具有极强的优势条件能够把显示仿真的效果做到最好。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几个步骤:
3.1 建立数据模型
建立起数据模型,是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的前提工作。对于其的建立方式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演绎法或者归纳法。或者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一起运用也能达到对数据模型的建立。在分析法中,第一步工作是把数字化模拟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数据模型建立是以实际情况为前提的。建立模型的工作中,先做数据分析的工作,充分的对数据做好分析工作,然后再进行仿真的准备。
3.2 实现仿真模型
在数据模型建立完毕后,就要对数据模型进行程序化的处理工作。在这一工作过程中,要运用很多的编程语言来完成。把它模型化是一个重要而有些难度的工作,必须经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做程序化的管理,最终才能实现数学模型的建立。
3.3 仿真实验验证
通过建立好数据模型,和实现数学模型的仿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验证仿真实验。验证的工作中,是对数据进行验证工作,进而得到相关的仿真结果。
4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
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进步,使计算机仿真技术也要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不断的完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才能够在未来的市场应用中能够持续稳步的发展。
4.1 计算机仿真技术会与网络联系交融
计算机仿真技术现在虽被广泛的运用在了各个领域,但是目前开发出来的绝大多数都还不能够交融或者转移,要实现共享的局面还达不到要求,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高成本的开发现状,这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关键之处就是将计算机仿真技术进一步的扩展到网络化的层面。这项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会有更为广阔的运用前景,首先一点就是可以避开又一次的投资,另外,可以在这项工作进程中获得一些共享资费。所以,实现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网络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虚拟制造技术
该领域是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的又一广阔前景。虚拟制造技术的各项工作的完成,要依托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比过程之中的产品的设计,产品出厂和企业的管理工作等等,都离不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其正常运营。另外,虚拟制造已经能够实现对制造的多维度的进行预测工作,制造技术不再单一。
4.3 计算机仿真技术
该技术是在软件模拟的实验下进行的一项科学的实验。作为一个先进的技术,运用较经济,安全可靠,并且还可以实现多次的实验。仿真技术在现代的很多实验系统中都有所应用,是对系统分析并进行涉及的重要方式。
5 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的分析
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分析以后确切的认识到,之所以这项技术能够被广泛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就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在对新的处理方面当然也会有更大的运用意义。在对光的信息的处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处理方式,光信息处理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容量大,速度快和具有并行的特性。计算机技术中的处理二维码图像信息的技术,光的信息处理可以对信息的增强处或者一些特别的特征方面进行识别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在,有很多的计算机软件都对信息的处理技术具有深刻的研究和发展。
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信息的处理方法还有对软件的信息处理。例如,matlab软件是科学计算机软件的一种,对于信息的处理也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处理的方式涉及到矩阵的运算和信息处理的很多方面。运用此项信息处理是先利用软件输入进信息进行的仿真模拟,最后进行可视化信息处理工作。这项软件输入快速,运算很安全,而且具有方便的处理信息的优点。
将计算机的仿真技术与光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起来,仿真技术的功能也会更加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将仿真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能够作为一项很好的信息处理方法。把抽象的信息具体的展现出来,使其实现可视化,对于信息的处理的精确性能够有更高层次的提升。所以,基于此原因,要做好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的结合运用工作。
因此,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灵活性较强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的应用也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工作。把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提高信息处理的精确性和工作的效率。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图像技术或者数学建模思想,进行虚拟的转换,将现实世界利用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可观,并可以把抽象的信息具体化,再进行高效率的处理工作,能够适应现代社会中高效率快节奏的环境。
6 结语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步伐不断的完善自己科学化的发展。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技术,在数字计算或是信号通信方面都都有他的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仿真技术中,它将虚拟的抽象世界还原成可视的现实世界。而对于信息处理,它另一方面来说又被大量的植入进计算机仿真技术中。所以,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合理的结合起来,就具有极强的发展空间,同时有更广阔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艾莉莎.物联网空间域的泛传播构型[D].北京邮电大学,2014.
[2] 唐颖.蜡印图案的数字仿真及喷墨印花[D].江南大学,2011.
篇7
【关键词】数字化;先进制造;机械;信息化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key feature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relationship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digital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Pointing out that digital manufacturing i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digital manufacturing system were specifically discussed.
【Keywords】Digital technology; Advanced Manufactories Technology; Mechanical Manufacture; Informatization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ories Technology)是指以提高制造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综合利用信息、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以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对传统制造过程中及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中的使用、维护、回收、利用等有关环节进行研究并发行的所有适用技术的总称[1-2]。
相对传统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是一项融合数字化技术和制造技术,且以制造工程科学为理论基础的重大的制造技术革新,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数字化先进制造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诞生的。它是对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的描述,将制造信息采用数字化的表征、存储、处理、传递和加工,从而在数字空间中完成产品的制造过程[3-6]。
2 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
2.1 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特征
先进制造技术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先进性。制造工艺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工艺,它从传统制造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
(2)通用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甚至回收整个过程。
(3)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的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是可以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4)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集成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5)技术与管理的更紧密结合。对市场变化做出更敏捷的反应及对最佳技术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先进制造技术十分重视生产过程组织管理体制的合理化和最佳化。
2.2 基于数字化的先进制造技术
数字化制造技术符合先进制造技术的上述五个基本特征。先进制造技术时代是数字化信息的时代,数字化技术是数字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制造业从50年代数控机床的发明,标志着机械制造业向着数字化走出了第一步,随后制造信息化沿着三个方面推进,一是现场生产方面,如:NC/CNC/DNC/PLC/FMS/AC等;二是产品和工艺设计方面,如APT/CAD/CAM/CAE等;三是生产管理和集成方面,如MRP/PDM/ERP/CIMS等。可以说信息技术改变了当代制造业的面貌。
3 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
3.1 数字化先进制造的核心技术
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它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诞生的。数字化先进制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技术[4,6]:
(1)制造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制造过程的建模与仿真是在一台计算机上用解析或数值的方法表达或建模制造过程,建模通常基于制造工艺本身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并为实验所验证。
(2)网络化敏捷设计与制造。利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改善企业对市场的响应性。我国企业向国际接轨就必须在此领域开展研究,尽快掌握并赶上国外先进水平。
(3)虚拟产品开发。虚拟产品开发有四个核心要素:数字化产品和过程模型、产品信息管理、高性能计算与通讯和组织、管理的改变。
3.2 数字化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实现
(1)数字制造的全球实现―网络制造。随着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些企业可利用协同工作技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小组成员共享通过数字网络在企业内部传递的知识与信息。
(2)数字制造的动态联盟―敏捷制造。为实现高增值、高产品质量及优质服务,只有借助于高性能计算机和高速网络,在数字化环境中,充分利用其他企业制造过程的信息流和数据库等有用的数字化资源,才能对变化市场做出快速的响应。对于某些产品一个企业不可能快速、经济地独立开发和制造其全部,必须根据任务,由一个公司的某些部门或不同公司按资源、技术和人员的最优配置。于是,一种以数字制造为平台的先进制造技术即数字制造的动态联盟―敏捷制造崭露头角。
(3)数字制造的计算机实现―虚拟制造。数字化表征与传递、建模与仿真是数字制造的核心科学问题。这种能实现制造形状与过程的数字化表征、非符号化制造知识的表征、制造信息的可靠获取及其传递的、由整个制造信息形成的数字空间,为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提供了用武之地。
(4)数字制造的快速实现―快速原型制造。制造业面临两个重要的挑战:一是要大大减少开发时间,二是产品的个性化。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和CAM)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障碍。
虚拟制造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了产品实际的制造过程,对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减少开发费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催生了制造技术上的又一次新的变革―快速成型制造技术。
(5)数字制造的环保化实现―绿色设计与制造。制造业为人类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每年产生了近55亿吨的无害废品和7亿吨的有害废品。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一定要在制造的各个阶段进行污染控制。有必要使用能在各个阶段评估环境被影响的后果的工具和方法学来支持设计和制造,一种具有意识的先进制造技术―绿色设计与制造ECD&M (EnvironmentallyConsciou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
4 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未来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基础环境和重要手段,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无一例外地建立了内部网。制造业在知识经济到来时呈现明显的信息化趋势,可以说信息技术在促进当代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信息技术将在更深层次上渗透和改造传统制造业。
当前,数字化制造正在深入发展,其主要趋势呈以下四点:
(1)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形成以MBD/MBI(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 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BasedInstructions,MBI基于模型的作业指导书)为核心的设计与制造。MBD是用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来完整的表达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定义技术标准,为设计人员服务,解决的是要制造什么的问题;MBI是以三维模型表达的车间工作规范和方法,为加工、装配、检测人员服务,解决的是怎么制造的问题。MBD/MBI技术将使工程技术人员从繁琐的二维图纸和表格文化中解放出来,可将更多精力转移到需求分析和产品创新研发上。
(2)真正并行和协同的实现-数字化制造中的直观可视化工作环境以及建模和仿真技术,为并行和协同工作提供了友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及有效的实验验证手段和评估优化工具。数字化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目前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如精密化、智能化、网络化、极端化等,无一不与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3)数字化装配与维修的应用―装配是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虚拟现实技术(VR, Virtual Reality)的发展为解决装配序列规划和装配性能仿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虚拟装配技术可在无物理样机的情况下对产品可装配性、可拆卸性、可维修性和装配过程中的装配精度、装配性能等进行分析、预测和验证,并支持面向生产现场的装配工艺过程的动态仿真、规划与优化。目前虚拟装配技术已从简单的几何装配正朝着考虑精度、物性、过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装配技术方向发展,这是推进虚拟装配技术实用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4)数字化车间与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工厂是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车间和和工厂集成应用和高效运营的全新生产模式。它在三维工艺过程、工艺装备、生产线布局和生产管理综合优化和集成的基础上,实现产品在工厂、车间和生产线上由设计到制造的数字化执行、管理和控制问题,是实现企业挖潜和增效的最有效形式。目前,生产线建模仿真技术和车间布局规划已日益受到重视,它为高效物流实施以及精益生产、可重构制造、单元化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提供科学分析工具,尤其对多品种、变批量和混线生产等复杂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 结束语
先进制造技术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有效手段,为了有效地在我国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需要明确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综观以上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可以看出数字制造实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实施其他先进制造技术的平台。
数字化先进制造技术是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中的重要一环,其本质是支持数字化或信息化制造业的技术。充分运用当代数字化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化先进制造技术符合本世纪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吴波,李斌. 再论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6,42(1):5-8.
[2]江征风,吴华春.以数字制造为基础的先进制造技术[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6:5-7.
[3]张训杰,童伟国,陈林静,胡金泽.先进制造技术与数字化制造[J].装备制造技术,2007,11:106-107.
[4]张伯鹏.数字化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J].制造业自动化,2000,22(2):1-9.
篇8
关键词:船舶建造;数字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U673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船舶建造数字化
船舶建造数字化是以数据处理、图形图像、虚拟现实、数据库、网络通信、数字控制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将数字化技术全面应用于船舶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经营和决策的全过程,使船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向着自动化、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工程方法的融合,形成船舶制造业信息化的完整体系,实现对造船业的信息化改造,使得造船企业全面提升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2.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的内涵
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2.1 CAX(计算机辅助技术)
CAX(计算机辅助技术)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的统称。
(1)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在计算机及可视化设备为基础的专业化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可以在CAD系统的辅助下完成从合同设计开始的一系列设计工作,建立产品数字模型,进行工程计算和分析,生成和绘制工程图,生成物料清单等。
(2)CAE(计算机辅助工程)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3)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将计算机应用于生产制造的过程或系统,其核心是计算机数值控制(简称数控NC)。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CAM的狭义概念指的是数控,包括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生产流水线、数控火焰或等离子切割、激光束加工、自动绘图仪、焊机、机器人等;广义概念还包括制造活动中与物流有关的所有过程(加工、装配、检验、存贮、输送)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4)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产品加工的工艺路线制定、工序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工时定额计算,包括工装、夹具设计、刀具和切削用量选择等,生成必要的工艺卡和工艺文件等。CAPP是连接产品设计CAD信息和加工制造CAM信息之间工艺信息的桥梁,是生成各种加工制造,管理信息的重要环节。
2.2 企业业务技术过程与信息管理
通常包括PDM/PLM/ERP/MES/CIMS等。即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它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的融合,使人、资源、技术、管理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设计及生产过程管理的精细化和企业资源利用的优化。
2.3 数字化装备
软硬件相结合的数字化装备,如NC(数控设备)、FMS(柔性制造系统)、Robot(机器人)等通过数字控制形成的生产自动化装备。这些设备通过离散的数字信息控制设备或传动装置的运行,实现生产加工的自动化。
3.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3.1 单项技术的企业部门级应用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单项技术,如数值计算技术、CAD/CAE/CAM技术、数控技术以及各种部门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人事、OA、物资等管理系统在企业部门的局部范围内的应用。部门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对提高设计和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企业内综合应用集成阶段
这一阶段是由企业内的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到应用集成。通过信息集成保证了系统间信息的一致性,通过应用集成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系统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幅提高了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整体效益,使得企业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种业务活动得以协调运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3.3 企业间的应用集成阶段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协同设计、敏捷制造等一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得以实施,使得船舶这种具有大量配套设施的高度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够实现跨地域的专业化企业间的协同运作,使产品能够快速地、柔性地应对用户的需求。
自20世纪60年代末将计算机用于船舶线型放样开始,我国船舶行业信息化已历经40多年,国内造船业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得造船数字化技术已逐步渗透到造船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引进或自主开发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船舶设计、建造和管理过程中。国内一些骨干造船企业和研究院所已开始引进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船舶和海洋工程的产品虚拟设计和建造过程模拟等研究。
4.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体系
制造业数字化技术是以现代设计制造的工程方法和先进制造理论为依据,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
4.1 现代制造理论与数字化技术基础
主要有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大批量定制等现代制造理论,以及建模技术、仿真技术、优化技术、集成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其技术理论基础。
4.2 数字化基础环境
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及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技术、网络系统及相关技术、信息安全体系、信息标准化体系等。
4.3 数字化产品开发设计技术
主要包括产品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各个阶段中,为分析和解决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提供的数字化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工具,如单项应用技术CAD、CAE、CAM、VR等,过程管理和集成平台PDM、仿真及优化应用等。
4.4 数字化制造技术
主要有数字化生产计划与制造执行控制、数字化工艺过程、数字化装备、数字化制造单元、基于数字化的生产系统综合集成等。
4.5 数字化管理技术
主要包括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与管理系统、企业生产项目管理系统、企业间协作的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技术、企业质量管理的相关技术及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实施过程及方法等。
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技术针对船舶制造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的实际应用。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体系包括现代制造与数字化技术基础、船舶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和一体化集成技术,此外,还有数字化基础支撑环境与相关技术等。
(1)船舶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以三维建模技术、数值计算技术、CAD、PDM、并行协同技术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按照船舶设计不同阶段及不同专业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形成船舶各设计阶段的数字化技术。
(2)船舶产品数字化制造技术以MES、CAPP、NC、过程仿真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根据现代造船模式的要求,形成制造执行层面的船舶数字化制造技术。
(3)船舶产品数字化管理技术则是将制造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按照船舶生产管理特点,形成船舶制造数字化管理技术。
(4)一体化集成技术则是进一步在设计、制造、管理等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应用的集成,达到工程的并行和协同。
上述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需具备相应的基础环境,需要解决一些相关的关键技术,如信息标准化、编码体系、产品数据库、企业资源数据库、集成平台、信息安全体系等。
5.船舶建造集成系统
船舶建造集成系统涵盖船舶建造企业的设计、制造、管理的主要业务过程:
(1)设计方面主要包含船、机、电、舾装、涂装等专业门类的设计CAD系统、船舶设计虚拟仿真系统,以及结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各个专业的生产设计系统。设计系统生成的设计数据通过PDM(船舶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存放并管理,以PDM作为平台,为船舶制造系统和管理系统提供有关产品信息的共享。
(2)船舶建造和管理系统通常包含工程计划管理、物资与物流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企业资源(设备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MES(制造执行系统)等。
(3)制造执行系统控制车间级的生产制造执行过程,如造船精度管理、资源日程计划、作业安排与执行实绩反馈等。制造和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经管计划和产品生产设计的要求制订工程计划、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其他生产准备工作,通过制造执行系统贯彻实施生产作业过程。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船舶建造业应该紧跟现代科技潮流,不断创新,以实现船舶建造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波.船舶制造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J].现代商业,2009(26):178-178.
篇9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在信息时代,网络交流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交流,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满足了人们的内在需要,扩大了人们的社交范围,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一门专门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际环境进行科学实验的技术,为促进网络社会的交流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网络虚拟交流平台的研究,对仿真技术在促进网络交流方面的技术突破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仿真技术;网络交流;虚拟;关键突破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66
中图分类号:O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151—02
本文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38F01-05)资助。
收稿日期:2014—09—12
作者简介:张福泉(1975— ),男,福建福州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读博士,闽江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流媒体智能存取技术,智能化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
一、虚拟网络交流的重要平台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低效率的传统交流方式逐渐被网络交流方式所取代。网络交流以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将互联网作为交流分享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交流的即时性和效率。
当前,网络交流平台主要包括即时通信交流平台、信息互动平台、网络商品交易平台和在线交流平台。无论人们在哪一个平台进行网络交流,对交流过程的快速、真实、便利的追求都永无止境,这极大地推动了仿真技术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仿真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首先,虽然网络交流平台的种类越来越多,网络交流的方式越来越繁杂,但是,单一的网络交流平台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未来网络交流平台不仅能实现“现实人”与“虚拟人”的交流,还将实现“现实人”、“虚拟人”以及“虚拟物”之间的交流。其次,网络交流平台毕竟都是虚拟环境下的交流,无法满足人们相互之间真实的精神情感交流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流的可视化、智慧化以及无障碍交流必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追求虚拟现实世界成为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可视化仿真技术在虚拟网络交流中的技术突破
可视化仿真技术指的是将仿真中的数字信息变为直观的、以图形图像形式表示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仿真过程呈现的技术手段。可视化仿真技术是仿真领域的重要研究分支,包括了可视化算法、实时绘制、图像生成、多通道及多视点显示、人机交互、分布式与并行计算、软件工程学、效果评估等理论技术以及各行业相关的建模技术,等等。
(一)可视化仿真软件的智能化、自动化。随着网络交流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实体动态、智能视点选取成为可视化软件的发展潮流。1.实体动态生成。在仿真开始前先在想定仿真节点编制好态势变化的想定文件,在仿真过程中通过节点的仿真软件对想定文件进行动态解析,从而实现对不同仿真节点的动态匹配。实体动态生成技术的优点在于将网络交流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散化建模,简化了仿真建模的复杂性。2.视点智能选取。Vega是可视化视点选取使用较为广泛的工具,带有静止、运动模式等多种视点方式,但是,Vega等工具的固定观看模式无法充分体现复杂系统仿真过程中各个实体、事件、环境、场景、系统的实时运动变化情况,要实现对虚拟环境的实时、动态的视点管理,就需要全局漫游、俯视以及智能眼视点等模式。
(二)可视化仿真建模的三维实体柔性技术。智能视点实现了对具有固定实体的动态实时仿真,对于没有固定形状,并且随着时间和过程不断变化的实体,例如云、风、烟雾弹等柔性体,则需要采用柔性仿真技术,通过对物体的运动特性、机理以及作用建立起这些柔性体特殊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进行可视化绘制,实现对柔性体的三维仿真。
(三)可视化仿真实时性和逼真度的技术实现。实时和逼真是虚拟网络交流追求的两个重点,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最大突破成为可视化仿真技术不断进步的动力。在硬件方面,通过提升计算机运行芯片的计算性能和处理模式来实现快速绘制;在软件方面,借助网络技术以及网格技术的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可以逐步优化软件结构和代码,减少计算量,从而提升绘制速度。
(四)非视觉物理量的可视化技术。在现实社会中不仅存在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体,还存在不可见的非视觉物理量
(例如磁场、温度场、水声场、电场等)
。要实现虚拟社会交流的真实性,非视觉物理量的可视化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突破。非视觉物理量可视化仿真的关键技术是三维数据场仿真,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1.对三维数据生成的等值面进行绘制,这是基于面的可视化,主要方法有切片技术、几何变形曲面法以及网格划分法等。2.将三维数据投影到计算机,再通过体绘制技术进行绘制,这是基于投影的可视化。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促进虚拟网络交流中的关键突破
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虚拟的“现实人”体验来表达、获取信息,集合了多种计算机技术,例如人工智能、控制论、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实时计算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机器人、多媒体以及遥现技术,等等,是一种最有效模拟“现实人”在自然环境中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通过VR技术,创造出一个“现实人”可以与虚拟世界进行对话、虚拟世界对“现实人”的行为作出反应的人机交互环境,同时,表现出虚拟世界的自律、临场感,使得“现实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正是人们在进行虚拟网络社会交流时所极力追求的体验。
(一)VR的视觉表现技术。真实感以及图形图像实时绘制是实现VR视觉感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构造虚拟环境的核心,更高、更强的真实感和实时性不但保证了VR系统的沉浸感和交互性,而且也是VR视觉表现技术所追逐的重要目标。图形图像绘制是VR视觉表现的基础,一般可以分为:1.图形绘制技术,主要研究真实感光照计算、自然景物绘制以及纹理映射等;2.场景绘制技术,包括全光函数、光场计算、同心拼图、全景拼图等研究内容;3.图像与图像相结合的绘制技术,包括几何一致性以及光照一致性等方面的内容。
(二)VR的听觉表现技术。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信息来源,虚拟社会中的每一个发声体都是“现实人”感知虚拟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事实上,我们在网络上感知的声音素材大部分都是数字化音频,由于不具有空间信息,无法体现虚拟社会听觉空间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而通过描述人的听觉系统对不同方位声音的不同频谱特性(头部相关传输函数:HRTF),例如双耳时间差、声级差等,可以建立起虚拟听觉空间(VAS),其中的声音定位技术是实现三维逼真音效的关键技术。
(三)VR的力/触觉表现技术。VR通过力/触觉设备对力/触觉信息(主要包括碰撞检测和碰撞响应)进行高效处理,在客户操作力/触觉设备时,碰撞检测算法对“现实人”与虚拟对象的碰撞情况进行检测,并在发生碰撞后运行碰撞响应策略。
(四)VR的嗅/味觉表现技术。在现实社会,人的嗅觉是由化学刺激产生的,而且气味间细微的差别都会引发不同人的不同反应,显然,要对虚拟社会的嗅/味觉进行高仿真,现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将成为未来VR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有许多科学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Amoore J.E就曾想用基本的七种气味来进行合成,但真实度不高。
虽然仿真技术为促进虚拟网络交流进行了各种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虚拟社会的可视化和可交流,但离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真实交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虚拟社会中“现实人”、“虚拟人”以及“虚拟物”的相互交流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仿真技术研究才能更好地实现。
[
参考文献]
[1]穆雪.可视化交互性虚拟电梯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
[2]王平,陈智刚,郭光全,孙玉振,李益强.基于Vega的爆炸毁伤视景仿真技术研究[J].爆破器材,2013(4).
[3]王涛.基于UDK的数字校园虚拟现实引擎关键技术的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4(4).
篇10
1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必要性
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是实践创新设想、产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21世纪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教育信息化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实验教学平台等信息化建设”[3]。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顺应了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最新举措。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近年来,学校坚持“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进信息化、国际化两项重点改革举措。在数字化建设和网络教育建设的基础上,华中师范大学整合心理、信息、工程等学科资源,依托2010年获批的“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012年获批的“国家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力推进心理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并于2014年1月获批建设“国家级心理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旨在贯彻教育部“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更好地促进对处于多维信息空间中的个体如何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理解和探索,成功模拟、实现了一批在传统实验室中无法做到,或者具有高风险和高成本的心理学实验教学项目,体现了绿色实验教学的理念,有效地拓展了实验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2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心理学实验中的作用
1989年,美国的Wulf教授提出了虚拟仿真实验室概念。虚拟仿真实验室使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综合了各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现代仿真技术的延伸。它是由计算机模拟真实的环境,参与人员对虚拟环境中的目标进行操控和交流,从而产生与真实环境相同或相近的体验[4]。对于心理学实验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很好地呈现视觉图形,也能呈现听觉刺激,而这两种通道是人获得外部世界信息的主要通道,占人所获得外部信息量的95%,是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VR技术不但可以较好地模拟、再现现实场景,构建某些基于伦理学原因无法通过其他手段使用的实验场景(例如道德两难问题的实验场景),还可以对其所模拟场景中的元素(包括刺激的内容和表象、任务的复杂度和被试的响应等)实施精确、实时、全面的控制与记录。总之,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虚拟仿真技术在心理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2.1突破时空和各种因素的限制
虚拟仿真实验室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实验室,因此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不受时间、空间和实验次数的限制。对于某些传统实验教学中需要数天或更长时间才能观察到的变化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则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全部过程及结果模拟、呈现给学生进行观察分析[5]。以虚拟“数字化生理心理实验平台”为例,它的界面设置简洁、选单操作清晰,只需进行点选就能完成高度复杂的虚拟解剖实验操作,获得连续人体断层扫描数据信息(每个断层厚度约1mm),能涵盖人体所有的解剖结构。该系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全方位观察人体任一器官的形态、内部结构、在人体中的位置以及断层中的位置,并且可以做任意角度的旋转观察,可方便地用于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以及运动解剖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摆脱了传统生理解剖实验对实验动物和人体器官模型实物的依赖。此外,通过借助校园高速无线网络,学生在校园各场所(教室、图书馆、宿舍、运动场等)都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客户端,高速、快捷、互动地开展生理心理实验项目,从而达到突破实验课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开展数字化生理、心理实验操作。
2.2创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建设是实验教学的灵魂。虚拟仿真实验室在改进、完善传统实验项目的基础上,重点补充了有助于提高学生研究、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创新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中心在实验课程建设方面明确提出: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中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中心明确要求骨干实验课教师根据自己实验课程的专业特色,将传统实验项目与虚拟现实技术相融合,将每门实验课程安排20%~30%的学时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方面,新增加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既包括相关学科最新、最前沿的一些实验,也包括一些利用已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教学内容。通过持续的实验项目建设,实验项目库不断扩大和创新,大大地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多样性和灵活性[6]。目前,实验项目库中已增加了近30项心理学综合性、创新型实验,例如:“虚拟学习情境中注意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加工特征”、“虚拟现实在社交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虚拟现实在恐高症治疗中的应用”、“虚拟创造性问题解决实验”、“虚拟儿童养育系统”、“虚拟情境下执行功能检测和训练”、“虚拟情景中人类空间导航”等实验项目。
2.3模拟高危环境,避免实验风险
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模拟一些在传统实验室中无法做到的有高度风险、高成本的实验教学项目。以虚拟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平台为例,通过构建一系列能够使恐高症患者产生恐高心理的模拟实验场景(例如观光电梯、高楼顶层、空中索道、悬崖顶端等),然后让患者反复暴露在这些场景中,利用系统脱敏法减少患者的恐高心理。虚拟仿真治疗中的任何一个恐高症模拟场景,都可以应患者要求随时开始、暂停、中止和结束。这使得虚拟场景治疗方法更安全、也更具有弹性。虚拟仿真实验对真实事物的模拟,使危险系数较真实实验降低很多,学生无需为自己的失误承担后果,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满足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
2.4开放性和共享性
虚拟仿真实验打破了传统实验的模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网站,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就可进入虚拟仿真实验室,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就可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操作。以虚拟现实心理实验平台为例,该平台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呈现、人机交互、数据库和高速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心理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7]。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无需亲历每个真实环境,却能最大化地体验真实环境,开展实验教学和示范应用。中心的虚拟仿真平台还可以帮助尚不具备真实实验条件和心理学应用服务条件的地区,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和心理学应用服务水平,实现心理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地区平衡和最大化共享。再以“数字化生理心理实验平台”为例,该平台所有教学过程的中间环节都能够以图像方式输出,并支持音频、视频文件导入。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师生的互动过程都可以通过添加语音、视频标签的方式保留记录。该设计思路旨在方便教师编辑教案和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中心教学管理平台的“互动交流”频道开展反馈与交流。
2.5提供多项虚拟心理学实践技能训练项目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的部属重点师范大学,不但重视培养学生较强的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能力,也高度重视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利用本中心的专业资源优势和虚拟仿真技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面向校内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多项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大型综合性心理学实训项目。这些大型实训项目,依托当代最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广泛采用网络视频、在线交流、多媒体演示等信息化教育手段,模拟学生在课堂管理、教学技术、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过程中所接触的实践场景与环节。通过数字化教学演示和学生在虚拟实践平台中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将心理学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相结合[8]。这种虚拟仿真的实训方式既生动又安全,又可对场景多次重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6绿色环保,降低成本
传统的实验需要借助于具体实验设备,然而实际使用的一些实验设备昂贵、损耗大、实验成本较高;而虚拟仿真实验室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虚拟设备只是概念上的设备,没有磨损、损坏,可供学生无限次重复使用。另外,由于虚拟仿真实验室设备是由软件虚拟出来的,因此可有效避免大型设备重复购置,在同一计算机中运行不同的实验系统就可构建不同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使实验室建设成本降低。此外,虚拟仿真实验室不会出现传统实验室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仪器损坏、器械丢失等问题,使实验室运行成本降低。虚拟仿真实验室在教学前无须准备各种器械、材料,教学结束也无须进行琐碎的整理工作,维护管理工作量减少,使实验室管理成本降低[9-14]。
3结束语
- 上一篇:艺术创作方法
- 下一篇:法律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