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因此,上述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般方法 ,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1 引言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之一。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就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把逻辑思维的趣味还给学生
“以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莱辛的这句曾激励无数人的至理名言让我茅塞顿开。我为何不从根源上让学生品尝到逻辑思维的甜头呢?
在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得到新的知识。例如:讲圆周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圆周率这个概念,明白圆周率是怎样得来的。我在给学生讲了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后,组织他们完成一个实际测量和计算的作业。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学习,是肯于动脑筋想问题的,对于新学的基本概念清楚明白,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因此,以后涉及到圆周率的计算问题时,很少发现错误。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在自学中,有时抓不住重点,不愿意动脑筋想。我就采取留预习题和复习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刻地研究问题。在留作业题时,我按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尽可能提出难易适度的关键性的问题。多年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如果提出的问题正好提在学生的疑点上,而他们又有强烈的释疑要求,那就得及时、准确,学生就愿意动脑去想。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我还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提出疑点越多,解决问题越彻底,学习就越深入。
3 充分设计好练习题以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得。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3.1 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得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3.2 设计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
3.3 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出来的。在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思维,往往出一些超过大纲课本范围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由于难度太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
4 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4.1 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2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4.3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采劝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5 结束语
我们看到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 展的规律。然而,人们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要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而抽象概括的过程既要运 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 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因此,上述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般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展,全面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思维能力;逻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对知识死记硬背,当遇到问题时能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其中的能力很低,数学在这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最近我们在某个小学做了这样的数学测试题,现在有两个塑料桶,一个能盛水5千克,另一个能盛水3千克,问:如何利用这两个桶测量出7千克的水,针对这个测试,我们在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自选择一个班来解答,在最后的测试中,我们发现了在二年级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做对,四年级有25%的学生做对,六年级有一半的学生解答出来,其实这道题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会。在这之后我们又出了一道题,现在有两个数字,3和5,(这两个数字可以重复使用)运用加减法怎么得出结果7,在换一种说法的情况下,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都解答出来,这就是典型逻辑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
一、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在的学生能轻而易举的解答出数字题,但是若把这个数学题融入到应用题中,很多学生就不会解答,在测试中,很多学生在解答第一题的时候写的不会,但是在第二题的解答中,写着5-3+5=7或5+5-3=7,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这两个题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习惯性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在进行数学计算训练时,只片面的训练学生的解答数字能力,几乎没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没有注意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是先从背数开始,然后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再到背诵九九乘法表,这让数学过于的符号化和高度化。让学生以为数学就是单纯的计算数字。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要正确的认识数学教学的真正含义,并进行适当的计算技能训练,在进行计算技能训练时除了具体的答案背诵,还要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思考问题,去理解问题,并主动去挖掘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学生的特点进行独特的教学
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特点就是自我约束能力差,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独特的数学教学。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思考,这样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出新发现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老师可以在讲述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开展“拼积木”的活动。让学生们把相同的正方体拼凑成不同的长方体,再把相同的长方体拼凑成不同的正方体,这样不断地转换不仅仅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刻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题,对于一些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设计新颖、与众不同的例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教学中,老师使用不同的进行教学方法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让学生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去学习数学。比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除法后,让学生对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的运算进行比较。若就让学生按照平时的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趣,我们可以采用实物来进行讲解,比如用水果糖的分发为例,总数是多少,有多少个学生,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颗糖,以及每个学生手上有多少颗糖总共就有多少颗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比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计算出家里钟面的面积;在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让学生测量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在学习了长方体的面积后。让学生计算出自己文具盒的体积。将数学学习引申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明白数学其实并不神秘,它随时都在我们身边围绕,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和思考。这样就能让那个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上的有效教学,除了对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进行培养,准确把握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进行加强之外,还要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3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自主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的前提不仅仅是教学生怎样去学,而是更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教学反思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反思。老师往往因找不到渠道而无从下手,那么作业中的错题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
错题的研究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反馈,而且是学生思维的真实暴露,它潜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具有巨大的教学价值。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学生改正了就行了,其实这样做就贻误了教机。在教学反思中,如果能采取正当的对策,使教师重新认识教学价值,同时自觉积累素材、分析原因,能养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好习惯。而作为学生,拿到作业本后,一方面为自己出错而懊恼,甚至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原因,老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个错题的机会与学生沟通,为他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教学习的信心。调整学习心态,如果老师一味地指责学生,就会使学生掉进深渊而不能自拔。通过错题分析,还原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课本的一个分数应用题时,课堂上出现了“意外”;有了错误的思路方法,我就让学生们自己展开思路,但学生似乎是统一战线,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教学反思中我这样总结,学生认知结构的缺陷是由于旧知识未有效同化新知识,是学生知识迁移不顺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步改进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进步,也有利于教师的进步。
教学反思是反思自己同时也是反思学生的行为和方法,反思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更多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绝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绝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绝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验,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篇4
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个体对各种相关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相信什么和选择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信息时代个体生存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对已有的数学表述和论证提出的见解,能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教学,才能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对知识理解先从整体掌握,再局部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克服知识理解时遇到的困难,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激励他们求知的欲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理解是先难后易、由复杂到简单,这才能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小学生愿意参与课堂讨论,打破学习数学的陈旧思维模式,激发数学思维系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增强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问题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引发的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在学习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对知识提出问题,即质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这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合理的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能用批判性思维觉察到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他们在寻找答案过程中多角度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巩固知识;有利于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模式下对小学生注入式教学的模式,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无论在自主学习还是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小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知识进行思考,能够较全面地把握其实质,获得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新知识的理解。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对知识理解不断地置疑反思、推理,这使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影响小学生以后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改变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促使小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批判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难于对小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批判意识的前提。在小学,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自己当年接受知识所用的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很少有给小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生不会提问。在课堂上,有些教师认为个别小学生一直提问,是不认真听讲破坏课堂纪律行为,对提问小学生的批评会导致其他小学生不敢问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认为教师是神圣的、权威的,不愿意质疑发问,形成思维定势,难以培养批判意识,从而对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了阻碍作用。
(二)教师缺乏一定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难以贯彻对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使得有些小学教师本身缺乏理解批判性思维的知识,他们想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没有这方面知识对小学生进行教学,不知如何入手。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本身知识储存量小、经验少,对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榜样。
对于教师而言“身教重于言传”,在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上也是如此。小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很自然地会模仿教师,如果教师的数学教学思维也是盲从的,就很难指望小学生会有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做好榜样:首先是不照本宣科,不迷信课本。其次要勇于做自我批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难免要出点差错,但只要谦虚地接受同学们的批评,完全无损于教师的形象,反而会使学生更佩服、更尊敬。
(二)加强基础教学,突出数学思维训练,树立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的,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想要提出批评、发表见解就会成为空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特点进行基础性数学教学。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掌握了数学学习方法,才能在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与数学学习任务发生矛盾时,有信心进行思考和分析,也不会轻易地相信和服从别人。
(三)引导小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认识,加强对数学思维的自我监控。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方法 多样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必须要有所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们要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基础的数学解题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技能。小学期间是学生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用多种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数学思维,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与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对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方面仍然有些问题存在。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进行研究,并总结经验。
一、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上限制了教师教学的理念,要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比较难,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可以帮助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的创新,合理的引导学生,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经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时间四十多分钟里,不但要使小学生对知识掌握透彻,还要培养提高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的所有学科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来实现自主解决问题并积累经验的教学目的,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与教师积极配合参与如何使小学数学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与教师的和谐、融洽的关系,逐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为学生建立多方面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解决问题多样化的习惯养成中,使小学生真正的喜欢数学,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有效措施
1、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多样化解题,强化数学思维。实现学生的多元化思维的培养,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采用传统的通过固有的、单一的方法去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们采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有效的鼓励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敢于发现更多的、更好的解题方法。事实证明,培养小学生学习并应用数学的能力,单单的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够的,应该在小学数学的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小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同时,教师不应该只在乎解决问题的结果,应该为小学生提供尽量多讨论的机会,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解题方式,进一步提高思维上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知面积得到更大的扩宽,小学生们在不断地比较和分析过程中明确自己思维上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小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对其结果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并给予鼓励,教师的评价和鼓励更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设置一些生活中有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要想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问题的情境进行设计,对问题的提出方式进行优化,这样小学生们才能被有趣的情境吸引过来。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支持,促进小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有效的加强小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即使是一些比较难的题,学生们没有找到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但是学生们经历了思考的过程,经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出现时,学生就能够按照同样的方法独立的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3、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培养数学的实际思维。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为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是相同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也会使孩子们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和分析工作,不仅要充分掌握小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情况。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要充分的关注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制定最适合的学习方案,这是一名优秀的教育作者所必备的。
4、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增强数学的实践运用能力。当小学生们不了解数学时,会认为数学比较枯燥乏味,存在抵触情绪。这时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其实数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常见的知识来进行讲解或练习,教师可以带动学生或鼓励学生亲手动操作,制作一些小模型、制作一些简单的图,使数学概念由原来的抽象不好理解,化转为具体简单、通俗易懂,这样不仅促进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小学生们会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激发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小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思维与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处在引导开发阶段,对抽象逻辑性的思维能力,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因此,在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树立形象及逻辑的思维关系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和科学实践,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为了让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字算理加深理解,全面掌握数学技能知识,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小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例子,讲授给他们,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支持,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公式算理的方法。例如,在讲解200-(82+104)=200-82-104题目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这个道理,教师可以设计生活情境:小明星期天去街上购物,总共带有200元现金,其中购买文具用了82元,将剩下的118元,再购买了一个篮球用去了104元,最后回家时只剩下了14元。与小明在文具店先买了82的文具,再买了104元一个篮球,最后商店只找回了小明14元的现金。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与生活对应的数学实例,建立起形象及逻辑的思维关系。
二、数形结合的动手操作,拓展小学生想象逻辑思维能力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发展期间,必须要有形象的支持。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训练学生的课堂动手操作能力,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拓展小学生思维能力空间的有效方式。教师首先要明确培养的目标,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模型、实验等多渠道的动手操作方式,让小学生的“口、手、耳、眼”在参与操作中得到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大脑中储存起表象形式的数学知识,在遇到抽象算理的时候,将运用这些表象来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师在讲授和解答应用题时,要求学生用线段图画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与联想,最终得到应用题的答案。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形的线段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在对图形分析的有关步骤中,是学生利用表象进行分析、拓展思维空间,进行联想的过程。
三、利用应用题的教学训练,促进小学生形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延伸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任务约占有课程内容的60%,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训练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一方面对他们解决计算题的方法加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发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多向思维的探索性活动,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延伸与扩张。比如“动物园有3群猴子,每群有25只猴子,有4群山羊,每群有15只,动物园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学生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列出争取的算式为25×3+15×4。这样的解答方法是小学生顺着已知的条件,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也通过解答过程训练了学生的顺向思维。再继续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通过对上述应用题的 条件与条件或条件与问题间的多向联系组合,变出新的问题,重新让学生来思考解答。例如将猴子与山羊的群体都设置为3群,那么动物园共有多少只动物,正确的算式变为(25+15)×3。再假设将4群山羊中的 1群减少3只,此时动物园共有多少只动物,正确的算式又变为(25+15)×3+(15-3)×1。这样的解答方法是小学生对已知条件的 逆向理解,经过反向推理才得出结论。在这两种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训练的是小学生的逆向思维,即反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上述对应用题数量关系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设置,进一步训练了学生参与的多向思维。在教学中,还要视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切忌死板硬套。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在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其他方法与手段,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接触他人的 智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抓好数学课堂教学,不间断地训练小学生的 思维与能力,促进其提升拓展,最终实现其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4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10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还要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经过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学段不断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发展十分有益,要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学习与思考、学会运用于创造,就要对学生不间断地进行“思维体操”的训练,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促使小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每位数学教师要重视的问题。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材料。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灵活性。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生活中的事物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思考问题的策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基础,探索从自身出发,学生的思路开阔、方法多样、解法灵活,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减少思考、运算环节以及推理过程,善于快速地概括数、式、形以及数量关系中的特征,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抓出问题要点,熟练变换练习方式,巧妙地设问引用,巧妙地练习,删繁就简。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的办法进行训练。
1.速度训练 ―― 口算练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着重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口算速率训练,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是否达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 例如,在“凑十法”的学习掌握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2和8,1和9,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通过反复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思维的训练得以提升。久而久之使学生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
2.图形变换 ―― 面积训练,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训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 教给学生解题基本思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参与探究。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性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兴趣 激发求知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施教、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小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以及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等,是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关键。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确,这是数学的独到之处。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首先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也逐步渗透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成为一切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当今很受到重视的数学,是为小学生今后进入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的,所以说学好小学数学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将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综合应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中应联系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选用小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意识才会有思维的方向,这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在新知探究中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问题情境去实施创新教学的功能,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因为兴趣是激发小学生求知欲的源泉。
激发小学生思维动机,促进其思维发展,给他们充分的思维空间,理清思维脉络,培养他们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数学本身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观察、思考、讨论,使学生轻松和愉快,触发他们的情感,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启迪思维,把记忆与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中的最佳心理状态。
在思维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好老师的标准。好老师对待学生有亲和力,授课语言凝练,对知识点把握准确。在课堂上深入挖掘教材,课后及时辅导学生,及时沟通。
在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找到闪光点并及时加以提炼升华,让学生多思考,依据学生思维,把握思维尺度,使学生在思考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存在于数学的整个教学中。教学中激发学生寻求不同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思想的成长,都与老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时应恰当介绍数学发展史,穿插有关数学中的典故,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快乐的学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数学教学过程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而且要注意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加强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潜力,学会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来自于个人的独立思考。
篇9
学数学和科学一样,最重要的是数学精神和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思维能力培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已成为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需要制定合理化的方案,采取可行的措施。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准确理解、掌握新的知识要点,并应用到实践中。它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各种数学技能相融合,把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用到学习中,解决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小学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因为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成正确的表象,从具体转入抽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知识。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造性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34-02
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长期以来,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小学数学教育观念和倾向,使得小学数学教育脱离了正常轨道,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进而削弱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培养模式,从小学基础教育抓起培养更多的,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数学创新人才,而不是数学工匠,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创造性思维概述
1.1创造性思维概念
人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受知识以及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共有的东西,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1]。
1.2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从整体上增加了总的知识量,不断推动知识的革新,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能力;同时,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又激发了人们新一轮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2]。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创造性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3]。”
2.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2.1小学数学教学的转向性
转向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思维在一个方向停滞时,及时转换到另一个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一个角度不停地转向另一个角度,面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小学生,随着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改变而逐渐变换教学方法,所谓“旱路不通走水路”[4]。
2.2小学数学教学的批判性
小学数学知识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建立在该知识体系上的教学方法是相对的,教师之间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批判性思维的敏感性,进而教师才能不断在创造性思维上影响小学生,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问题,包括老师的论断,敢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向性
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思维路线向四面八方扩散,形成辐射状,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扩大优化选择的余地。例如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上,引导学生多比较、多权衡,多几个思路、多几个方案,以增强解题的应变能力。从不同的方向对同一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更注意从他人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去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多一些,找出相似类型题的解题规律[5]。
2.4小学数学教学的连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连动性,即通俗讲的由此及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从三个方向考虑:一是纵向,针对某一数学问题向纵深思考,探究其答案;二是逆向,根据题意已知条件,针对问题,向它的反面推理;三是横向,能联想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解题方法。即由浅入深,由小及大,推己及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形成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的连动性。
2.5小学数学教学的综合性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按照小学生接受知识的综合特点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将某一知识块放在整个小学知识体系中进行思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与综合,找出不同知识块相关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简单教授某一知识块,某一年级的数学知识。要整体深入分析,在整体综合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任务,在整体中把握部分知识块的特点、找出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渐形成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并逐渐运用到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6]。
3.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1不要扼杀小学生的想象力
众所周知,人脑分为四个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而后者是形成想象力的源泉[7]。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充满想象力的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得多,因为小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正是促进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创造性发挥的表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充满想象力的质疑要慎重对待,无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的问题,不能训斥其积极性,而要沙里淘金,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激发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发挥更大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2多种方法解题与解题的新颖性
a.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当一个问题有多个答案的时候,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是对发散性思维的通俗释义,发散性表明,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能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提出多种条件假设和解题途径,这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通过各种解题途径得出答案后,能对其创造性思维和解题途径做出验证。因此,要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不同的策略,对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8]。
b.解题新颖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强调多种方法解题的同时,要注重通过解题方法的新颖性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常规思路,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鼓励小学生大胆尝试并要有理有据的坚持自己的想法,敢于向权威挑战,推陈出新,不落俗套,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3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小学中,要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就要将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为重中之重。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摒弃唯书至上的思想,批判性地对待书本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其次,要敢于质疑老师,摒除唯师至上的思想,消除传统赋于的“唯师”的影响,不简单地“唯师之命是从”。最后,消除朋友、同学间的从众心理影响。从众心理直接影响着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甚至会带来许多相关的负面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和不盲从至关重要[9]。
3.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三个因素。三者密不可分,又相互联系。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做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随机应变的能力;而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加强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的训练,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10]。据此,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来训练小学生的流畅性、灵活性,例如在训练时,小学生要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脑海中所想的东西,或者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口算简单的数学题,不容迟疑,鼓励他们不要考虑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训练结束后着重在流畅性和灵活性上进行评估,不要过多纠缠于正确率等,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3.5通过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有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a.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难易适当的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小学生在好奇中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b.通过适合小学生个性特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其个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4.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关教育人员长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本文在对创造性思维理论及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解题的新颖性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适合小学生个性特点的活动来培养创造性思维等观点,希望在理论以及实践上对小学生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P11
[2]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P15
[3]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P17
[4]《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P12
[5]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P21
[6]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P43
[7]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P21
[8]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9年。P32
- 上一篇:保单理财方式
- 下一篇: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