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

篇1

关键词:紫砂艺术;灵感;创作

1 前言

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成功之处在于它与众不同的灵感。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基础,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思维是人们在艺术构思和不停的思考探索过程中,依靠直觉和主观能动性形成的顿悟性思维。它是宝贵的艺术财富,是灵感产生的源泉。灵感的产生也代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不愿循规蹈矩,苦苦寻觅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因持续思索,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2 浅谈紫砂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可以这样说,如果紫砂艺术中没有艺术灵感,那么茶壶只是用来泡茶的器皿,喝茶的人也只是用来喝茶,漫谈紫砂艺术那只是滑稽之谈!只有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灵感,紫砂作品才可以称之为艺术,走向辉煌的艺术舞台。

今天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任何一把具有创意的紫砂作品,都是由灵感而来,就算它取材于自然事物、古代事物等方面,运用这些素材制壶或古代事物的创作行为都可谓灵光一现,是个极妙的新想法。由此可见,艺术领域是相通的,灵感的转化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灵感也就没有各式各样、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紫砂艺术作品。

艺术灵感是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何种办法可以使我们的灵感无限,创意无限呢?我们先来说说流传至今的经典故事,紫砂艺术的鼻祖供春大师作出了精美绝伦、流芳百世的《供春壶》,那么他是怎么在前人没有制作出的情况下,他第一个创造的经典呢?他在偷学金沙寺老僧人紫砂技艺的同时,经常观察身边这几颗古老的银杏大树,观察了许久,一日他突然发现银杏树的树瘿甚是特别,古朴可爱,于是他灵光一线,制作了一把壶身为树瘿装饰的《树瘿壶》,老僧见了拍案叫绝。由此,他走上了紫砂艺术的道路。 由此可见,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或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放入自己的意识库中,是产生灵感最好的办法。这样,艺术工作者能使其创作审美认识不断得到积累叠加。在这一“灵感”突发的瞬间,其实凝结了艺术创作和对生活中信息的积累,是灵感产生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和准备(下转第62页)条件。大自然和生活是最好的灵感源泉,因为它们伟大,包容万千,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素材。

灵感产生的必备条件是对艺术的热爱。如果你对你所从事的艺术毫无兴趣,那么你就不会产生创作的欲望。只有热爱这门艺术,你才会尽心尽力地创作,倾尽全力地去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所以,紫砂艺术的创作灵感是如此的伟大,他凝结着紫砂艺人对紫砂的热爱和崇敬。

3 结语

篇2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创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53-01

一、群众文化艺术创作面临的问题

1.艺术作品的质量偏低。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仍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其中就表现为文化艺术的作品质量整体偏低,创作的水平不高,不同群众创作的作品,其无论在风格,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究其原因,是因为群众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人员,多数是基层的普通百姓,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接受过专业的艺术知识训练,更不用说掌握具备的技术创作技能。与此同时,因为阅历不够,其在审美能力方面也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其缺乏创造性的思维,综合的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不同的基层群众,在这些创作因素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为自身基础的不足与不同,导致不同群众的创作理念也存在着差别,导致出现了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且每一种艺术作品的质量各部相同,群众的文化创作无法达到一个长远的进步。

2.群众多是业余人员。正如上文所述,不同的群众有着不一样的创作理念,其在创作、审美方面也存在差异,自身文化素质的不足,导致了艺术作品之间差异也比较大。以上种种因素最终都导致了群众所创造的文化艺术做平专业程度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参与创作的群众,其都是文化艺术的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相比,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也无法创作出专业的作品。他们创作的很多作品,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事件,以及接触到的人物。群众通常自己在生活当中,听到的一些故事,或者亲身经历的各种事件进行加工与整理,然后运用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当中,最终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因此,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通常都带有生活的影子。群众在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时,通常是利用自己零散的业余时间完成创作任务,没有固定的创作时间,这就导致群众的文化艺术事业无法得到进一步推进。基于此,群众更需要付出比专业的创作者更多的时间,来增强自己的创作能力。

3.艺术作品中个人主观色彩浓厚。 因不同人群的职业、生活环境不一样,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导致其创作中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审美能力也存在着不同。群众在进行文化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通常将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事物的各种理念,通过作品来展示,最终导致群众创作出的作品当中,具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无法体现客观实际。

二、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质量的途径

1.重视艺术文化馆的建设。各省市地区,应当加强对本地区群众艺术文化馆的建设,重视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程度,对文化馆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同时要委派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文化馆进行现场的指挥以及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提出来,加强平时的管理。同时,针对艺术馆在运作当中,容易出现的资金匮乏,人才的缺失等等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保持后期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得文化馆的运行能够有充足的资金支撑。最后,为了文化馆的进一步发展,还要在群众当中发掘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创作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带动群众创作的整体质量,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使得文化馆能够真正地为人们的创作服务。

2.相关激励机制的健全。文化部门应当针对群众文化创作的现状,建立其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机制来激发群众文化创作的积极性。结合本地区群众创作的实际情况,可以指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将参与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的群众工作绩效,和他们自身的创作能力,以及创作质量与效率密切联系,让群众能够认识到创作的重要性,以及激发群众创作的热情,鼓励他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当群众创作了优秀的文化作品的时候,政府部门或者单位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肯定他们的创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除此以外,还要积极寻求更多的文化艺术创作方式,保证群众要能够有较为均衡的创作水平,同时也要为喜爱艺术创作的人群,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条件,培养他们对文化艺术创作的热情。

3.树立精品创作意识。在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为他们树立精品创作的意识,对提高整体的创作质量起到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满足群众内心对文化艺术创作的渴望与追求,同时还可以树立自己的文化创作品牌。群众在创作时,将创作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精品意识不仅仅强调个人,更重要的是带动一个地区精品意识的提升。

三、结语

新时期下,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群众的文化创作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因为群众业余性比较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文化创作训练,导致作品带有严重的个人倾向。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工作单位,应当针对群众文化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提高群众整体的文化艺术创作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手绘草图 景观设计 设计素养 审美 艺术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普遍运用于各类设计行业中,给设计行业带来了一场历史性的革命。各种绘图软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描绘设计表现图的方法,丰富了表现技法,充分展现出计算机绘图的优越性,进一步推动和加快了设计事业的发展。表现图的绘制出现多样化、专门化的趋势,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出模拟真实场景质感和光影效果的表现图,甚至可以制作出给人以身临其境感受的三维动画来体验空间效果。然而,设计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种艺术思维能力和创作的灵感是任何先进的机器所不具备的,也不可能被某种现代技术所替代。因此在很长时间内甚至永远,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手工研究设计。

毫无疑问,手绘表现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挖掘计算机绘图的潜在能力,表现手段也更为灵活多样,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观念上改变了以往的表现概念,传统的手工绘制表现和现代的计算机绘图各有千秋,手绘和电脑如何优势互补、艺术与科学如何完美地结合以产生新的表现形式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景观绘画不同于艺术创作,总的来说艺术创作更加强调的是“感觉”“神韵”在主观上表现个人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理解,以此来反映出一个艺术家对自然审美倾向的追求,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更不受束缚。并且以绘画的最终效果作为终极目标。而景观中的绘画则更看重空间上的“形似”,客观的反应现实景观效果,以及设计师对景观的认知。因此,它的画面会受到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以及设计要求等诸多方面的共享与制约。当然好的景观绘画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独立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手绘的训练又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名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其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优秀设计作品。

在一段时间手绘方面经验的积累和探索下,我谈几点个人在景观绘画上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首先,我认为设计表现及手绘草图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表现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设计思维。在方案设计阶段,手绘草图依然是最为传统,最便捷的一种“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这是计算机制图所无法企及的。当景观规划进行到设计初期时,往往需要大量的思维性草图来进行讨论,这种表达方式是作者灵感的瞬间闪现,有时寥寥几笔就能生动的刻画出设计构思的精髓。在运用手绘表现方案草图时,状态松弛自然,而电脑表现图的局限性也在于此 ,除非运用动画模式,才能体现出生动性,但是高额的成本和过长的时间限制了其应用。而这些方面恰恰是手绘草图所擅长的,即成图时间短、花费成本低、表现效果生动、调整改动灵活。在大量的草图和材料数据汇集后,方案成果也就应运而生了。它不但要在各方面达到一种初步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将设计师最鲜明、最有特点的设计理念和意图,用最简练、明确的方式表达清楚。

第二,景观绘画能够弥补电脑操作的局限性。从目前的设计形式来看,电脑效果图大量涌现,深入人心,虽然电脑效果图是高科技的产物,特别是后期渲染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因此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但到目前为止,电脑效果图还只是理性的创作,与手绘效果图相比,缺乏生动性,缺乏灵感,缺乏艺术的灵魂。而景观绘画是一种设计语言,比电脑表现更生动、更直观、跟快捷。能将大量设计构思以快速手绘的方式迅速、准确的表达出来,转换成可视的形象呈现在纸面上,恰恰能够弥补电脑表现的局限性。景观手绘画,尤其是草图作品反映的绝对是理性加感性的艺术内在世界,所以说手绘是记录景观设计师灵感的最好方式。当然手绘也是设计师选择作图方式中最困难的一种,需要不断探索和训练。

第三,景观绘画也是素材搜集的重要方式。现场的绘画以及对资料的临摹不仅能够加深对实地,现场或某些资料的第一印象和感性认知,同时也能强化对形态,样式,风格,色彩等方面的理解,分析和研究。通过观察身边各种现实的景观并将其记录下来,可以掌握其结构特点和层次穿插,也作为备用资料而储备起来。通过景观绘画收集素材,积累形象语言,获得感性知识,不仅能加深对素材的印象,而且可以锻炼造型能力、审美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设计师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画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设计的过程,也是提高对现场尺度,材料的应用效果,造型手法认识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四,景观绘画是设计灵感的寻找与再现。对设计灵感的追寻是每一位设计师都十分渴求的。但是灵活而又发散的思维方式是捉摸不定的。它常常呈现出一种模糊和无序的状态下。这时就需要我们运用手绘的技巧快速地捕捉到头脑中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火花,并快速地记录下来,沿着灵感的轨迹一直发散下去,为设计方案寻找到更多的出路。纸上缭乱的草图线路是头脑中初步设想在图像语言上的表现,并通过“脑—眼—手—图”形成四位一体循环的思考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草图的方式寻找灵感的火花,并不断地变化、深入直至构思方案的明朗。所以一份满载着设计灵感的草图将会有力地推进设计向纵深发展。

对于景观绘画而言,作者还是要具备良好的设计素养与审美水平。如何选择最佳的透视角度,组织最佳的光线投影,营造最佳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使视觉自身得到进一步深化的过程。画者应当以自己的艺术语言去阐释设计,表现设计,创作出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引起观者共鸣的艺术作品。

手绘效果图是专业的语言,与电脑制图相比,它效率高、表现力强,所以它不是计算机所能代替的,是不能丢弃的。手绘技法应该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并且更应侧重手绘草图、创意表现分析图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另外,设计师与计算机绘图者交流的媒介亦在于草图,这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平、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直接用草图交流创意的时期已为时不远了。因此,手绘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表现技巧和方法带有纯天然的艺术气质,在设计理性与艺术自由之间对艺术美的表现成为了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设计师的表现技能和艺术风格是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和积累中成熟,所以对技巧妙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是表现技法走向艺术成熟的基础,手绘表现的效果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水平,是艺术赋于环境形象以精神和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品质和价值的体现。

篇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尤其对于中职美术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成为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可或缺的手段。正因为多媒体的魅力在于对声音、文字、图像和影像的交互使用,以其直观形象、悦耳动听、色彩绚丽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绘画创作的激情,实现了中职美术教学诸多方面的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视觉创新

追溯以往,在计算机技术使用之前,人们在美术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图片多为纸质,图片的大小、印刷质量都存在不足,也无法满足学生多角度欣赏的要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便于选取大小、取材合适的精美图片作为教学的参考,这些形象而直观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崭新的视觉体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美术欣赏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营造美的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例如,在欣赏著名画家梵高的名画《夕阳剪柳》时,一些精细描绘的画外景物从课本图片中很难以看清,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放大处理,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欣赏,并从中感受作者细密的处理手法,增强了作品对写实的表现力,实现了学生视觉的创新,更容易激起学生对美的审视。同时,多媒体通过音乐、文字、语言、影像等与美术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更容易创设美术教学的艺术环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和艺术创作的冲动。

2 多媒体的设计功能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美术教学中主要表现为除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以外,还有大量的绘图软件可以应用到美术教学之中,如Photoshop、3D等图像编辑软件功能更齐全,效果更好。这些作图工具所具有的渐变功能、模糊处理功能、规则图形处理技术以及发射构成、重复构成等众多绘画功能,使绘画工艺更快捷、更方便,增加了设计的多维度特征,拓展了学生的创作角度和创作思路。学生通过大量的多媒体精美图片的欣赏和鉴别,通过自己的电脑设计构想,能极大地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潜力。

3 多媒体的绘画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授尹少淳曾经说过,美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鼓励,必将促使创作意识的形成。Photoshop、3D等作图软件具有传统设计不可比拟的优势,制作精度高,作图效率高,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尤其是抽象绘画作品的制作,多媒体更能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和效果。例如,学生对使用抽象绘画作品来体现现实的描绘,往往缺乏正确的理解,更不能灵活地运用。一幅彩色风景画,有黄色的油菜花,有无垠的绿色麦地,有白色、粉色的花儿点缀,整幅画卷充满春色。如果把它经过多媒体制图软件中的马赛克效果处理,形成以粉色、黄色、绿色等几个几何色块为主的画作,便没了对具体事物的细节描述,只有对春天的那种感觉,这就是一幅抽象构图。这种方法比传统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得到感悟,进而启发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进一步研究美国绘画大师罗伯特·马瑟韦尔的《西班牙共和国挽歌》《阿尔塔米拉悲歌》《非洲的套房》等,以及康定斯基的《构图2号》,对美的构成、美的节奏、美的色彩予以感受,增强对抽象绘画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美学思维和创造性想象。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资源创新

以前的美术教学,主要以教材内容为参考,所涉及绘画作品以及相关学科的联系少之又少。然而,美术是对自然和现实社会的描绘和反映,与社会经济和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利用其网络功能,能够找到大量的开放性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把美术拓展到自然、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所参考的资料及图片来自互联网等途径,信息量大,其中不乏有重要价值的绘画作品和美术资料可供参考,从而打破了课堂学习的空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创新了资源的来源和结构,形成了美术教学用之不竭的信息源和资料库。

5 使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创新

学生个体之间因基础因素、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尤其是美术等专业课,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感受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如何实现美术课的因材施教,一直是困扰美术教师的难题。美术专业好的学生总是感觉进度慢,教学停留在基础的学习上感觉浪费时间;而美术专业差的学生则总是感觉进度太快,不能领会教师的教学思想,甚至对绘画产生惧怕情绪;中等生则急需提高训练的强度和难度。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难度不同、强度不同的阶梯型训练,让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自我控制并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

如在“面部表情的描绘”的教学中,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要求,感觉绘画的难度很大,很多学生也缺乏对面部表情的绘画表现力,他们对这项学习任务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创造灵感更是无从谈起。在此,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把嘴巴和眼睛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学生通过制图软件改变弧形小段的角度和方向即能拼出各种面部表情;然后,教师根据表情展现相应的漫画人物,再配合哭声、笑声等。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快被激活,美术专业差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让他们尽量多展示和锻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让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上得到提高。

6 实施美术教学的评价创新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激励机制,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学生的良性发展。教学评价要以课题组织形式为依据,体现学生的多级性特征、评价的多维度特征,以促进学生的自我了解和提高。

多媒体教学评价要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时应做到:1)加强学生作品的展示,实施个人作品的评价;2)实施学生作品的自我评价,挖掘创作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处理技巧供大家分享;3)开展学生互评,通过讨论、争议,激发学生思维和灵感;4)教师评价,注意挖掘学生的创作亮点,增加其成功的体验。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多媒体对声、像资料的综合运用以及它的网络化特征,实现了学生的视觉创新和资源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实施了创新评价。因此,多媒体教学极大地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开拓了美术教学的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西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171.

[2]张钧.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青海教育,2011(1):58.

篇5

关键词:绘画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融合

绘画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两个概念,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们又具有共通性。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同的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绘画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岩画,造型简单,但已经初步具有绘画的造型功能。绘画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借助绘画材料,运用点、线、面在二维平面空间展现三维的立体形象,凸显画面的立体感,并利用色彩来丰富画面的表现力,用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1]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将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用以满足人们实际使用需求和视觉美感需求。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它深深影响着各个领域的艺术实践,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绘画艺术创作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合了绘画艺术,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充分体现设计中的绘画艺术元素。

1绘画艺术的创作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在开始绘画艺术创作之前,创作者要确定创作的主题、风格,选择创作素材,理清创作的整体思路。在绘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主题展开。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开始也是这样,要根据设计的内容以及环境本身确定设计风格,选择合适的材料,完成环境艺术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基本形态和色调都按照风格定位来选择。

2绘画艺术的“绘画语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绘画艺术是通过点、线、面、色彩、光影来构成绘画语言,艺术家通过这些元素来构成丰富的绘画语言,借以表达情感。[2]以线造型是绘画艺术的基本艺术特色,线条或柔和,或刚直,在绘画艺术作品中体现的视觉美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千变万化,不同的艺术家对于线条的使用都各具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同样如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对空间界面的处理就涉及线的元素,如顶棚、门窗、墙柱等,虽然这些并不代表环境艺术设计的全部内容,但其本身的设计对于整体的视觉效果是会产生影响的,线条处理往往注重细节,线条使绘画形象栩栩如生,线条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美感。色彩的运用在绘画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色彩的敏感度极高,对于绘画的第一感觉往往来源于色彩产生的视觉刺激。不同的色彩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进而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红、橙、黄往往会让人联想到鲜血、热烈、阳光等,而蓝、绿会让人联想到寒冷、海洋等。色彩的冷暖、明暗以及纯度的不同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人们体会到的情感也就会有所不同,可以说色彩是绘画的灵魂。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只是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更加抽象,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加注重实际效果。

3绘画艺术技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以中国绘画为例,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工笔画力求严谨,画面内容丰富,以描绘对象的准确形象为追求标准,用笔工整细致,层层渲染,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形象。在室内设计中,往往运用重复的元素来加强视觉效果。而写意画更加注重意境,用笔豪放、洒脱、简洁,虽寥寥几笔,却富含丰富的情感,追求一种艺术的含蓄美。绘画中的虚实相生,同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水墨画中的留白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虚实相间的绘画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所谓虚是绘画中用笔稀疏,或是留白的区域,而实则是画中画笔着重勾勒的实景,虚实互相映衬,主次分明。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虚实结合的做法也并不少见。例如,中国传统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利用传统的家具家居作为实景内衬,而运用一些古典的民族元素进行点缀,凸显丰富的视觉效果,如此一来,古朴的气息扑面如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从整体性上看,绘画艺术疏密错落有致,对比明显。而环境艺术设计最终也是需要达到和谐的艺术效果的,例如许多设计师在设计时,往往会注意主次分明的表现,建筑是主要部分,其他装饰作为点缀,切不可过分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突显出整体的主题之后,在其他一些相关的地方就可以弱化处理,避免重点地方过多而使淹没了主题思想的表达。[3]

4绘画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如今,虽然制作效果图都是运用电脑操作来完成,但绘画艺术可以使学生从艺术美感的角度出发去创造作品,通过不同的绘画与语言,分清楚设计中的空间关系、主次关系、虚实关系以及色彩调和对比关系,这些绘画基本功都可以直接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绘画艺术可以锻炼设计者的敏感度,空间、形态在设计者脑海里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尺度和比例、色彩的协调都可以通过绘画艺术来实现。当然,绘画艺术有时候采用抽象的、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艺术效果。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却要遵循可行性原则,设计更加理性化。电脑制图已经成为大的趋势,电脑制作的效果图能够很直观地看到效果。电脑制图可以得到逼真的视觉效果,而往往不能够展现其艺术性,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绘画可以得到补充,在创作时更有灵感。绘画艺术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是重要的,它的创作思想给予了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以新的思路。绘画艺术影响环境艺术设计,而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可以给绘画艺术提供素材,两者虽是不同的艺术体系,却并不完全脱节,相反,绘画艺术已经完全融入了环境艺术设计中。两者在创作思想、色彩搭配、绘画技法上都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质。绘画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不同在于,它采用纷繁复杂的创作手法来表达情感,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更高的需求;而环境艺术设计在追求更高的层次发展的同时,要建立在符合所处环境、建筑的使用目的的基础之上。

5结语

绘画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密不可分,两个独立的艺术系统的融合,表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美感。无论从哪个方面论述,绘画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都存在着丝丝缕缕的关系。绘画艺术的发展依赖于其在新兴领域中的运用,否则绘画艺术也不可能进步;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在人们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便捷、安全、实用的居住环境的背景下产生的。绘画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相互融合,向前发展,将会催生出新的美学思潮。设计艺术风格的不断变化要以一定的绘画技艺来支撑,完美的设计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将博大精深的绘画艺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能够更好地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缨.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与美术之姻联[J].时代文学月刊,2007(2):163.

[2]…张媛.“绘画语言”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57.

篇6

关键词:数字科技;数字艺术;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164-03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Art Design

YANG Mi-na

(Shanxi Architectural College,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Digital art is a new product of digital science and art designing . Digital science is widely used in all fields of art designing in the usage of abundant expressive means. Digital art carries forward and develops traditional art and brings terrific changes to traditional art designing.

Key words: digi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gital art; art design

艺术反映生活,生活融入艺术,时代的进步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样艺术和设计也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不仅没有被现代艺术设计所抛弃,反而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以现代手法演绎传统精神的设计手段――数字艺术。

1 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体现为数字艺术。数字化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功能都是通过数字来完成的。使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作,首先需要将自然界中的媒体信息转变为计算机内部可以处理的数字、数据,这个过程就是数字化过程。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不仅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还包括虚拟现实及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过程,自然界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即可用处理后的数字媒体所代表,数字媒体就能描述出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数字化技术已经融入艺术设计领域。进入21世纪,数字化艺术设计几乎已经占据了与视觉相关的所有领域。不管是传统拍摄加上数码特技的电影,还是个人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程序界面,以及小型掌上游戏机或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电子游戏,都包含有数字化艺术设计的痕迹。

1.1数字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数字艺术创作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在视觉效果的传达、设计技术、作品存储方式、工作效率等方面,和传统的艺术设计工具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数字科学技术不仅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而且也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思维、设计手法和形式。但是也应该看到,新的创作思维和手法,是在传统创作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科技的特点经过改进产生的,是对传统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扬。在传承与发扬中,在设计理念和形式上艺术创作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形成了和传统艺术设计有很大差别的数字艺术。同时,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通过计算机表现又呈现出新的活力,数字化表现与传统设计技法的完美融合使设计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艺术设计的优点,又表现了信息时代数字艺术的特征。

1.2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

由于创作工具的差别,数字艺术虽然有传统艺术的技术底蕴,它与传统艺术设计仍然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以绘画技法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创作过程,计算机及设备不仅能模仿复杂的传统绘画技法,还创作了很多新的工具,使数字设计作品在某些方面呈现出和传统设计作品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又方便编辑、复制和修改,使创作变得更简单、高效。比如在环境设计中其设计范畴可以超越到“虚拟现实”场景的搭建,计算机的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从接近现实的三维空间入手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并且能实时观测变化的三维模型和材质灯光效果,这样有助于设计师通过模拟现实完成建筑设计图纸,为后期施工和效果重现提供了方便,这在传统艺术设计中是难以实现的。

数字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数字技术,可以使艺术设计者凭借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科学技术,在现实中发展并改变着现实,更好地为人类提供完美艺术。

2 数字化技术影响下的艺术设计

数字化技术给设计领域带来了繁荣时期,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影视、网络游戏以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艺术等领域,艺术设计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种新型创作手段对传统艺术设计带来了震撼性的改变。

2.1突破了传统手工的限制

在传统手工设计中,手工绘图不仅需要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图板、笔纸等传统工具,后期还需要进行钩形、渲染等过程,这些工作流程可能需要不同的设计师协同完成,他们之间的沟通、设计和更改相对来说都比较困难。使用数字技术处理不仅能够完成传统手工绘图的所有功能,高仿真的模仿传统艺术效果,而且可以随意缩放和编辑,使设计更简单。在动画的角色设计中,计算机不仅能模仿一些复杂的传统绘画技法,还创造了很多新的工具软件(比如MAYA、3D Max等),使数码设计作品在某些方面呈现出和传统设计作品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其具有更易操作的复制、删除、修改等编辑功能,使艺术创作变得不仅简单而且高效。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庞大共享数据库,设计师可以随意调取其中的素材,同时数字技术制作简单、传播快捷,设计者的绘画速度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每一个构思在电脑屏幕上可以立即呈现。传统手工制作中的精细、繁琐工序被数字化设计所代替,减少了设计中的重复工作,设计师的劳动强度也被减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

2.2促进了艺术创作的大众化

传统手工设计需要有很强的绘画基础,但在数字化艺术设计中,数字化设计软件易学易用,经过短期培训,在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操作基础上,即便是没有多少绘画功底的艺术设计爱好者,也可以成为数字艺术设计师。

在数字艺术中,使用数字化技术替代了大量传统技法的训练,缩短了艺术创作的过程,使设计表现方法越来越简单。在网络上有很多设计者的好作品,以供人们共享。人们可以从各种“素材库”中随意选择自己需要的素材,再次重新组合或修改来实现新的设计,使设计的时间更短;应用软件提供的画笔或手绘板,通过数字绘画使创作过程更加轻松。例如图1就是时事漫画家郝晶晶使用手绘板绘制的时事漫画。更多的人在数字化艺术设计中能独立实现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将自己的艺术构思进行展现,从此艺术设计走入大众生活。

但是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利必有其弊。人们过度的依赖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对它表现出过高的期望,这样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掌握了数字化技术就等同于可以从事艺术设计,这个错误观念使现代艺术设计水平整体素质良莠不齐。所以,进行数字艺术设计,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的操作手段,而且还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二者合一才能实现设计观念的创新。

2.3数字艺术在其他方面的影响

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到现在,不仅在影视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应用很广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以数字技术重构了人类曾经在传统工业时代可以直接把握的现实世界。

数字科技提供了极其逼真的模拟手段,使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能更方便精确地进行表达。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四维,设计师可以随心所欲地模拟出逼真的虚拟世界。影视中,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建模及后期处理,使不可能拍摄出来的场景重现在大屏幕上,例如:使用MAYA等设计软件将已经灭绝的恐龙和白垩纪时代进行重现,或者在《2012》电影中,淹没全城的洪水、摩天大楼轰然倒塌等不可能拍摄的镜头呈现在观众眼前。在环境设计中,随着CAD、3D Max等辅助设计软件的广泛应用,使数字时代的视觉表现设计由以往的单一化、静态化逐渐转变成综合化、动态化,例如: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新楼盘,传统广告工艺使用沙盘模型进行宣传,采用数字化技术后,可以通过计算机虚拟构建三维或四维的电子沙盘模型,使购房者较为直接的参观和了解楼盘的内外部结构和效果,快速获取简洁、准确、逼真的楼盘动态信息。在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中,Pro/Engineer提供了虚拟制造技术,模拟了实体造型功能,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的开发时间并且简化了开发的流程。

数字设计发展到现在,虚拟现实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它融合了数字图像技术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了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让使用者产生多种感官的模拟,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2013年蛇年春晚中,很多歌舞节目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布景(如图2),以一种新颖的显示方式呈现在电视机观众眼前,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虚拟的现实中,数字空间现实这种逼真的虚拟现实,扩展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维空间,增强了艺术灵感,丰富了设计元素,挖掘出设计师实现创意的无限潜能。尽管在艺术设计领域,大多数设计师曾经长期怀疑拒绝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但在全球化资源共享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为艺术设计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数字科技技术不仅被众多艺术家逐步接受,而且将其与传统艺术设计互相结合,为艺术设计在新时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数字化艺术设计作为追随者也在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数字化艺术设计这一新型创作手段,它不仅继承了传统设计的优点,而且体现了科学技术的新变化,给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数字化艺术设计不仅给艺术设计带来新的风格和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新颖。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段融合了视频、交互及虚拟等不同形式,艺术类别得到丰富和创新,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

在彰显个性的时代,数字化艺术设计更符合人们对个性和内涵的追求;同时,艺术设计队伍中加入了许多未经严格艺术训练但是精通数字化技术的人员,使艺术设计的入行门槛降低,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行业;在信息传递和共享更为快捷的互联网支持下,艺术设计者可以跨地域共同创作,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摆脱了地理位置的约束,随着这股潮流,数字化艺术设计将在更大范围内取得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利敏,吴学夫.数字化与现代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 谢成开.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7

关键词:近现代 艺术特征 黎锦晖 儿童歌舞剧

一、近现代社会的艺术发展状况

1917年至1919年的和,使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开始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舞蹈艺术具有新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特征,同时,各中、小学校出现了以真、善、美为教育核心,同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新型儿童歌舞剧和歌舞,这种崭新的思想内容不仅可以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同时为儿童歌舞艺术的创作提出了先驱条件。

黎锦晖(1891-1967),湖南湘潭人,歌舞剧、儿童歌舞的创始人。“五四”运动后,其儿童歌舞剧作品就以清新的音乐写作手法和新颖的素材题材形式风靡了当时的整个中国,乃至东南亚。他的代表作有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月明之夜》《三蝴蝶》《小小画家》以及歌舞《可怜的秋香》等。

二、以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为例,论述近现代的艺术总体特征

(一)儿童歌舞剧的创作背景

黎锦晖自“五四”时期步入乐坛,他希望通过“宣传乐艺,辅助新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世界的未来。因此他选择了儿童音乐教育这条道路, 并创作了儿童生活的大量音乐作品,体现了当时人们渴望进步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二)儿童歌舞剧的艺术特点

1.艺术创作的核心—“爱的教育”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闪耀着五四时代的新鲜思想光芒。例如:

①第一部他的作品《麻雀与小孩》讲述老麻雀和小麻雀之间的亲情感动到了小男孩,并使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剧作表现出“仁爱、诚实、善良”的主题。也写出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小动物的调皮可爱,从中可提炼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

②《小小画家》则采用写实的手法, 提倡“因材施教”,关心和爱护儿童的身心发展,嘲讽了封建腐败的教育形式,表现出了对儿童教育模式的反思,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爱的教育”是黎锦晖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同时提倡追求美得表现。他的作品不仅充满使孩子们陶醉的艺术魅力,而且闪耀着新鲜亮丽的“五四”时代之光,也体现了当时的改革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的活动。

2.主张“中西合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五四”运动以后,黎锦晖充分吸收中国民间音乐、戏曲、舞蹈,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借鉴西方的音乐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创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这一特征体现了中西艺术的交流使得一批西方艺术体裁在中国产生,发展,逐渐显现出民族特色。

《麻雀与小孩》中的《飞飞曲》是一首德国民谣,黎锦晖在曲目中所填的歌词,在《大开门》与《嗤嗤令》两首民族乐曲中穿插,有着中国歌曲的独特韵味,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异国情调。

黎锦晖有着独特的音乐才华和独到的艺术思想,他深入的研究西方艺术文化,并且将其与中国的音乐文化相结合,使中外艺术在音乐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在民族化、大众化的基础上完美融合,天衣无缝。

3.儿童歌舞剧创作中提倡“民族化、大众化”

民族文化的发展造就了本民族的很多音乐特征。因此,在音乐创作中,黎锦晖始终坚持的理念就是“中国音乐应以民族音乐为主流,民族音乐应以民间音乐为重点”。 [1]这种理念是和黎锦晖所受的音乐教育的熏陶和自身的文化涵养是分不开的。

这一特征体现了艺术创作在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上向前发展。他在创作中的民族性、大众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⑴将民间歌曲填词到儿童歌舞剧中

黎锦晖是用中国民间的古曲和民歌等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填词,这种手法在

其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例如:

在《麻雀与小孩》的第四场中,少年唱段的歌词“老麻雀,请你告诉我,为什么这样不快乐?你为什么不进你的窝?你为什么唧唧的叫着”,就是运用中国民间音乐《苏武牧羊曲》曲调的 A段进行填词的。在 A段,歌曲的旋律起伏不大,音阶以级进和小跳为主,是一种叙述性的情绪,他正是利用这样的情绪展现少年的忧愁与思念的心理感受。另外,黎锦晖在处理曲调时还运用不同音色的对唱、速度的变化等方式,将少年和老麻雀的心理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词曲的结合也恰到好处。

⑵儿童歌舞剧词曲的“大众化”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的口号以及“明瞭 的”“通俗的”“大众的”创作方向,为当时音乐创作人灵感的激发、词曲的创作,都具有积极深刻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旋律上的大众化、口语化。作为一个语音学家,他对词曲结合的问题非常重视。在创作实践中,他提出过“乐化句”的原则,就是在普通话声调的基础上,注重语言四声的规律,谱写出与口语声调协调的乐句。

三、总结

黎锦晖为儿童歌舞音乐的发展道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直努力追求“改革”和“创新”的发展道路,正如孙继南先生所说:“他把儿童音乐创作活动与提倡白话文、推广国语运动结合在一起,把儿童歌舞内容与‘五四’精神相联系,从而开拓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中国儿童歌舞艺术新路,这是一条‘改革’的路。[2]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创作技巧上不断的自我完善与提高,使其儿童歌舞音乐滋润着一个个幼儿的心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都充分的体现出了近现代所有艺术的总体特征,较成功的诠释了音乐与时代,与人民群众,与当时的现实背景紧密相连,为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继南.黎锦晖评传·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研究丛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毛思秋.略论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J].音乐创作,2009,(03).

[3]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及歌舞[J].北方音乐,2007,(06).

[4]惠凡.浅谈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J].北方音乐,2009,(07).

篇8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特征

1、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具有反思性

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不同于重复性思维和习惯思维,它会对已有的建筑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额批判,从而找到灵感和突破口。建筑设计的反思一是对现实的反思,现在我们国家的建筑设计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对这种差距进行反思,而不是一味的将国外的一些建筑观念和设计方法运用到国内建筑实践中,从这些反思中找到设计的方向。反思性还要对自己的创作思想进行反思。一些建筑设计师经过多年的设计实践,会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产生思维定势。设计时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设计的作品重复严重,缺乏创新性,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应该经常经常反思自己的创作,对自己既定的知识和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保持审视和批判的姿态。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具有超越性

超越性是指建筑设计师通过对以往知识、经验、思维的超越,对原有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设计。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超越性主要是以比较熟悉的对象作为基础,因而要追求超越首先就必须对设计的主体熟悉,并且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大量广泛的练习,为日后设计中的超越奠定基础。超越并不是完全摒弃旧的观念、旧的技术,也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要对传统进行批判的继承。实际上,现代建筑发掘和继承了传统建筑中艺术观念、构图原则等一切比较优秀的因素。并且很多传统建筑中的艺术形式通过重新的组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现代建筑中。

3、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具有实践性

在建筑设计中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设计活动本身都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因而实践性也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一大特征,并且在创新思维中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能力源于实践。人的思维活动、意识能力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的思维要不断的创新,也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建筑创新能力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提高。在人类思维能力产生以后,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丰富而进步。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给了设计人员广阔的思维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思维难题。建筑设计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的,如果离开了实践,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

二、现代设计在具体应用中的创新动力和源泉

创造性的思维与解析式逻辑思维的重要区别在于创造思维的发轫、产生是一个囊括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如逻辑判断、分析推理、记忆潜能、创新素质等一系列能力。因为建筑创作与纯科学技术范畴存在着差别,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是决定设计作品的多元创造的一个重要机制。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建筑构思创意水平的重要途径。设计创作所要求的典型的创造思维方式,包括动力因素、灵感与顿悟能力以及想象力。

1、创新心理动力因素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谓创造心理动力因素是指创作者自我意识的投入和参与。创造的动机,例如情感、求知欲及追求超越的意志品质,是构成创造活动的重要基础要素。艺术创造没有激情与真实的情感难以创造出好作品。创造动力的形成,还包括兴趣、理想、信念、恒心、独立性等多种心理因素,即具备开放的心理境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素质。孟子就认为,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就必须首先通过刻苦的训练培育优良心理品质。启动创造动机,是确保创作过程中创造思维产生的重要因素。

2、灵感与顿悟能力

设计创作是一种智力集合过程和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创造活动。富于想象的发现,常带有综合的直觉思维色彩,可称之为设计灵感。设计灵感即为一种醒悟和豁然贯通,顿悟的思想闪现与跳跃。培育设计灵感包括从生活深处经验和体验来获取感性动力资源;对各种人文知识与经验的累积及潜思维的培育,促成各知识层次的融汇贯通及触类旁通;中国传统艺术所谓“师造化”,即为获得鲜活而有生气的构思设计,转向自然去探索人类创造及美的根源。直觉思维的开发有益于新事物的探索与发现。

3、想象力训练

想象是凭借潜隐的理性和直觉感知对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测与联想,提出假说,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中的图像进行新组合形成富于创新的科学成果,是设计创造的重要核心。想象力的拓展,取决于激发想象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取决于设计者对想象在设计创造中的积极认同。想象与猜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应排除不合理的主观臆想成分。想象力是艺术的一种直觉能力。想象力的开拓有助于创造出新艺术形象,其特征类似于捕获事物本质的设计灵感过程。培养设计创作中的想象能力,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力,观察、捕捉事物本质和细部洞察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有助于想象力及构思创作能力培养的各类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与掌握。

三、现代建筑设计新思维

1、提高其在塑造民族文化和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建筑设计产品是经久耐用的产品,艺术因素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建筑师的创作作品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筑设计创作的这一实质性特点,应该获得全社会的认同与反响。在很大程度上,设计师设计创作的动力激情来自于广大公众对建筑艺术活动的一种积极认可。在我国应当引进和有效组织各类建筑文化交流活动,建筑创作理应得到和其他艺术门类相同的重视程度。

2、引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均代表着对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相应的历史继承。也就是说,设计艺术是历史的范畴,它的本质在于不断地创造和革新。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博览古今,汲取古今中外积累的建筑创作经验与科技成就,从把建筑作为艺术的高度出产具备新品质、反映新观念的设计创作,繁荣新时期设计艺术创作。

3、建筑设计融合于城市设计

众所周知,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4、人文精神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市政建筑、公司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5、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

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存和处理技术,而且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国内外的研究者指出并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已经造成和将要发生的变化。一些新锐的建筑师已在探索用电脑手段扩展设计能力,特别是在空间和形体的方面,数字化时代所创造的高科技生存环境,虚拟的和现实的建筑和城市的共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娟娟.建筑设计创作理念的内容与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

篇9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意义;技巧

中国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2-1

艺术创作的灵感大多都是来自于大自然,风景写生是最常见的艺术创作和训练的方法之一。通过情与景之间的融合和画家的绘画技巧的有机结合,既体现出自然景物的魅力又表达了画家的情感。油画写生就是以这种自然景观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有机结合,吸引了大量的绘画爱好者,同时也呈现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油画风景写生的重要意义

油画写生的就是通过对自然的感悟,让作画者感受到自然美,同时也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自然环境的熏陶之下,作画者的心情会随之放松,可以在写生的过程中将画家的情感宣泄到画纸上呈现给更多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作画者不同的心境之下,同一片景物所呈现出的风景画也是不一样的,同一幅画表达出来的可能是狂野也可能是典雅,作画者的心态将在画面上展露无疑。同时,油画的风景写生对于作画者来说已经不单单是色彩的搭配,景物的临摹亦或者线条的勾勒更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精神的寄托。油画风景写生对于绘画者的感受事物能力、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等多方面的提升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油画风景写生的技巧

所谓写生就是将看到的自然景观通过恰当的绘画工具和一定的绘画技巧展现出来。油画这门艺术形式在我国传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很多绘画者的绘画水平还不太高,因而需要采用一些绘画技巧。在油画的风景写生中常用的写生技巧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细致的观察景物;第二方面,绘画工具的巧妙利用;第三方面,色彩的搭配。

(一)细致地观察景物

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是油画风景写生的基础。对自然景观细致全面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而画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在对自然景观观察的同时还应融入绘画者对于景色自身的感想和理解,使整幅画面的艺术灵魂得以体现。因而,在进行具体的油画风景写生之前就要细致全面地对所要描绘的景物进行观察。在对景物进行观察时,绘画者要将所有的杂念都排除在外,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到对景物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感悟上来,尽可能地将自己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全心全意的观察和感悟可以帮助绘画者加深对自然的理解,使绘画者对景物各方面细小的地方都有所了解进而更好地展现出来。实现自然风景中美的展现的前提就是发现这些美,因而从事创作的人要时刻注意对自然的观察、对景物的理解,在生活中时时做到留心身边的美,进而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绘画工具的巧妙利用

油画创作的重要工具就是画刀。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画刀将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画刀所呈现出的色彩感和效果是画笔所不能达到的,尤其是风景画,使用画刀可以使画面的色彩感和亮度得以提升,使画面给人的感觉更加自然更加纯粹。对于油画的风景写生绘画者来说,善于利用画刀这个绘画工具对于绘画是十分有益的。画刀在油画创作中使用方便的优点也是不可忽视的。画刀可以直接在画布上作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直接刮掉修改。通过画刀作画可以将画面的轮廓更好地展现出来,并通过不同型号的画刀的使用将画面的轮廓中多余的部分除去。除此之外,画刀作画虽然表面不够平滑,但是有很强的质感,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绘画者在写生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画刀进行绘画可以使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得以提升。

(三)色彩的搭配

色彩的搭配是传递美的重要方式。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人对于色彩的感受力是极强的。因而恰当的色彩搭配对于再现风景的特点和表达人物的情感是十分有益的。油画写生中的色彩搭配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自然景色的实际情况描绘,绘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对景物的理解和感悟搭配颜色。油画风景写生中和谐的色彩搭配不仅可以提高画面的色彩感,也可以更好地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共鸣。因而,绘画者要通过对自然的理解,逐步提高自已对色彩的运用水平,使画面的色彩更加生动。

三、结语

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存在着数不胜数的历史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都是油画风景写生的良好素材。绘画者通过对自然的感悟和恰当的绘画技巧的利用,将美景展现在画纸上,不仅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还可以将那些特色的建筑景观展现给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对景观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景春雨.浅析油画的风景写生技巧与创意[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2]任济东.油画风景写生的技法探索与语言升华[J].美术观察,2014,(03).

[3]龚郡.理性的观察,感性的重组―――浅析油画风景写生[J].青春岁月,2014,(03).

[4]程芳.浅谈油画风景写生的意义[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02).

篇10

关键词:软雕塑;创作;灵感;材料;建筑空间

自从二十世纪的60年代以来,软雕塑对现代艺术的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软雕塑的概念和走向可能再次受到造型艺术的关注,以三维立体方式并合用一些织物材料或软材料进行雕塑创作,被称为“软雕塑”。它建立在传统壁毯艺术的基础上,丰富了壁毯的表现形式,并从壁毯艺术中分离出来,丰富了雕塑的表现形式,打破了硬质的雕塑传统观念,而软雕塑可根据创作者的意图及建筑空间的改变而随时改变本体的形成及展示方式。

下面浅谈一下,艺术家在软雕塑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创意思维的突破。

1.创作者在软雕塑中的情感的寄托

情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艺术设计的原动力,以艺术的形式表达情感是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艺术与情感自古以来就有着不懈的情缘。各种艺术的形式如果离开情感这个基本的内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自身的生命力。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他们的情感,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中,提升了艺术品的价值,肯定了软雕塑创作的意义。

“情”的表现是使软雕塑作品具有生命力的基础。研究感情注之规律,软雕塑创作者在创作中有主见的、有意识的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中使观赏者在感知艺术作品时能主动参与创作者的劳动,按最自己的方式继续思考,主动参与和深刻体察融入在一起。人们通过欣赏作品时会产生复杂的内心活动,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深入思考,让读者和作者达成共鸣。

人的心理感受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传达到内心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具体到软雕塑是否能引起人们的注目,是否让人触景生情、是否能体现人们的行动心里,这对软雕塑创作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双手编织出富有深刻含义的作品,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写照。软雕塑的出现已经不单纯的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的展现。

2.特别的材质激发的创作灵感

雕塑艺术家通过运用纤维这样一个特殊多变材质,寄托着他们的情感。艺术家的再创作融入了结构与材料,将旧有的观念转化为全然不同的造型、构图及表达方式。通过多种手法,创作出具有现代风格的软雕塑艺术作品。

人们向往重归自然的深层感情的交融,希望沿着心灵的轨迹去思考返璞归真的人文关怀。现代雕塑艺术从对绘画性的追求中超越出来,开始注重于表现材质本身的美。正确的运用材质的对比可以激发出欣赏者快乐、紧张、宁静、激越各种情感。从而,给欣赏者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这正是软雕塑艺术的魅力所在。

艺术家用心去发现更多的材质美:粗糙与柔细、坚硬与松软、黯淡与艳丽、吸光与反光等,都呈现着材料本身不同的物质特征。现代软雕塑所选择的材料已经打破了传统材料类型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线形态的、易于弯曲缠绕或捆绑缝缀的和种种综合软质材料都能制作成构思巧妙、手法奇特、形式多样的艺术品。

不同物理属性的材质或实物材料,在艺术家的眼中能产生不同的感悟与构思的想象。因此作为艺术家,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特殊材质,富于他们本身的形式以新的语言。比如艺术大师毕加索,他把“拾来之物”――自行车与坐垫,以独具慧眼的感觉与联想,创作了作品公牛,原来材料的功能发生了质的改变,成为前所未有的杰作;又如当代艺术家肖军选用丝光面料为底部,通过扎染处理,显示自然色彩形态。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在艺术家的眼中都能转化成一个艺术品。给他们不断带来新的创意点,做过更新,更独特的发人深思的作品。这些与艺术家的细心的观察和对待生活是分不开的,也只有长期坚持关注身边的一事一物,也才会发现“最美的材质”,传达最新的思想,做出最具创意的作品。

在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中,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科学的推动下,会涌现出更多更新的材料。材料给创作带来的灵感永远是艺术家关注的软雕塑艺术的创作的特殊来源。

席勒说:“在一件艺术作品中,材料必须消融于形式,躯体必须消融于意象,现实必须消融于形象显现。”这非常精辟地概括了古典条件下人们对艺术形式与物质材料之关系的基本看法。对材料的认识和把握将能把艺术家的创意发挥到极至。

3.特定的建筑空间激发的创作灵感。

装饰服从于建筑整体感是有着其重要性,建筑是有机的,软雕塑作为有机结构的一部分,存在于建筑空间中。对于特定的空间,艺术家寻找着与之相配的软雕塑艺术品,软雕塑的构思必须符合空间场合的需要,色泽肌理,表现风格上都要与环境协调。软雕塑只有在恰当的题材与风格的表现中,才能适应不同空间功能的环境氛围与审美心里的需求。

环境空间的情致、意境,在我们的构思的想象中对分析、组合、提炼艺术形象起着积极的作用。现代软雕塑艺术在环境中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而且具有传情达意的精神功能。结合建筑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更多的创作,软雕塑艺术将与人们的居住空间更加地和谐和丰富多彩。要进行软雕塑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离不开对生活在这一时代人类情感的理解。自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建筑设计科学的深入发展及人文思想的进步,人们意识到对于环境的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空气、阳光等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人产生心理认同感、归属感,能营造出丰富多样生活氛围的环境场所。

软雕塑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他灵活,多变。把纤维的柔软性质发挥到了极至。克里斯托是位全身心致力于以纤维构成环境的艺术家,一生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把许多不可思议的梦想变为现实。它大胆地用银色的聚丙烯包裹了整个大厦,他的纤维艺术作品成了一件轰动世界的杰作。人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人文景观:软材料代替了坚硬的物体,抹去了人们心头对象征东西方政治冲突的柏林国大厦的沉得阴影……这正是建筑空间环境给他的创作灵感。克里斯托达到了他的创作意图,把大厦包裹起来的同时强化了另一种与其相反的文化象征,让它传播出一种和平与美好地感受――让世界充满爱。

4.软雕塑艺术形式的出现,给观者带来的视觉愉悦。

软雕塑创作灵感的出现主要是作者来自生活的经历与感悟,而把这样的作品放在家里的某个空间。让自然与心灵产生共鸣。“让这些没有生命的材料,变成有灵魂的生命”是人们喜欢这些雕塑艺术品最大的享受。

软纤维艺术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能给人们独特的视觉感受和心里感受,能给人们以抚慰……

艺术家们正通过他们自己的双手,辛勤地编织着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作品。为了更好地,更多地向读者们传达进一步思想,他们一如继往地努力着,不断创新,使软雕塑艺术不停地达到一个又一个顶峰。

在软雕塑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动手能力极强,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视觉愉悦。它是一门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意思维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活动。软雕塑艺术还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中……将不断涌现更多,更好,更出众的作品,也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创作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装饰艺术设计》 任焕斌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2]《纤维艺术》 林成乐 王凯 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