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

篇1

一、“思维”的定义和类型

(一)什么是“思维”

在心理学中,思维是指“在超出现实的情境下分析有关条件以求得问题解决的高级认识过程”。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语言则是实现巩固思维,传达思维成果的载体。

(二)思维有哪些类型

对于思维方式类型的认识,专家学者们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如陈国安认为,思维方式按其借助的中介不同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其进程和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其结果是否为先前所有可以分为创造性思维和非创造性思维。我们认为,常见的思维形式包括以下几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灵感思维和分析思维;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二、思维能力训练的指导原则

思维能力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的智力活动。基于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两点指导性原则。

(一)不同的口语交际课型应侧重不同的思维能力训练

不可否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我们需要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但这不代表我们在每一种课型里甚至每一节课中,对所有的思维能力类型都进行训练,在有限的课时中,这种面面俱到的方式,不仅低效,也不可行。因此,针对不同的口语交际课型,我们可以有选择地侧重训练不同的思维方式。

1.独白体口语交际课型

独白体口语交际是指说话者独自进行较长时间的、内容相对完整的言语活动,听众与说话者没有直接的语言对话,包括介绍类、演说类等。这类活动一般呈现事先预设性、内容单一性、结构严谨性等特点,因而,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根据内容的特点,选择一至两种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训练。

如在《介绍一项护理技能》这一课中,鉴于此项活动的指向性强,步骤明确,我们选择着重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样可使学生在介绍清楚流程的同时,内容也更加吸引人。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的语言、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具体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活动要求来实现训练目的。如可要求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选择思维训练的侧重点?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身具备的特质进行充分的分析。如对于叙述故事类的训练内容,因为学生容易遵循故事本身明确的时间线索,因而我们可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形象思维上,以提高学生讲述的“绘声绘色”性。若训练的内容是评论类,就应着重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有根据,有中心,有层次地清晰表达。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学生存在哪些思维能力的欠缺及其程度,唯有这样,才能达到逐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目的。

2.会话体口语交际课型

会话体口语交际是指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运用恰当的方式和策略,使交际活动富有成效地进行的综合性人际交往活动,包括劝说辩论劝说类、多人会话类等。由于这类活动具有互动性、临场性、随机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可侧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及求异思维等能力。

如我们在《医卫宣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对病患进行医卫知识的普及和宣教。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模式,它的特点为辐射广阔,以“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为表现方式。在展开训练时,教师讲述案例,“某女生小A因长期节食减肥而导致胃出血住院,作为你负责护理的病员,我们如何运用发散性思维,对小A进行正确减肥的常识普及?”学生思考讨论片刻,得到的答案多为运用常规思维的结果。如:过度节食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容易造成低血糖或使人的抵抗力下降等等。此时教师运用语言,启发学生如何运用发散思维。“过度节食除了给身体的器官和机能带来的危害,对于爱美的女性的外表,有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学生说,“会使人皮肤黯淡无光”、“会让人看起来无精打采”。教师对此进行了肯定,再继续启发:“节食减肥是不是最佳的方式?有没有更好的减肥方式?”对此,学生的回答更是花样百出。不知不觉中,教师完成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引导,在此基础上,结合介绍发散思维的特点及表现,给学生布置其他的任务,如:“怎样运用发散思维,向老年冠心病患者普及冬季防范心梗发作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会话体口语交际与独白体口语交际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临场性,这对学生是更大的挑战。因而,在进行训练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可以先从片段练习中穿插思维训练过渡到完整的某项口语活动中的思维训练。同时也可以从某种思维训练到叠加几种思维训练,或是从较简单的思维训练到综合度高的思维训练等。

总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及思维能力类型的多样化,使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研究如何选择训练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思维训练的效率。

(二)同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可反复穿插于各级梯度的口语教学中

某种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某种思维能力,可以在口语教学的各个梯度中反复训练,并不断提高训练要求,变化训练方式,以达到强化巩固,形成自然的目的。

如逆向思维,是一种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个常规思路难以解决,而采取反向思维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乌鸦喝水”和“司马光砸缸”等故事,讲的就是逆向思维的经典运用。在《医卫口语交际》各个梯度的教学中,其训练的要求和方式都是多样化的。

1.普通话基本表达训练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教学内容是比较单一的普通话基础知识(如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练习),我们可以编制一些逆向思维小游戏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正话反说”、“你说东,我往西”等。这些小游戏喜闻乐见,轻松愉快,既锻炼了学生的普通话基本表达,也对其认识逆向思维进行了“热身”。此外,教师在进行普通话说话训练时,可以出示一些逆向思维的案例,让学生复述其中是如何运用逆向思维的。如我们给学生展示了马云的演讲《懒的艺术》,请学生复述马云如何反弹琵琶,阐述了“怎样懒出境界、懒出风格”。这样的过程,是有材料作为载体的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这种思维方式的认识。

2.专题口语训练

在学生对逆向思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我们在专题口语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训练要求并探索其它的方式。如在《应聘面试》的教学中,选择面试中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如:“假如部门领导经常要求你加班,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示范先做多角度的逆向思考:1.加班固然会占用个人休息时间,但要思考是否由于自己的效率不高而导致工作停滞不前;2.加班是对完善工作的另外一种补充;3.通过加班,可以发现和总结以后少加班的方法与关键。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运用逆向思维,从多个角度说说如何回答“我们单位的薪资水平不是太高,你会不会选择跳槽”这类问题,由于有章可循,学生在训练中的思维表现得比较活跃。

鉴于在上述的片段练习中积累了基础,在《护患冲突》的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对此,我们设置了如下情境和任务:“新来的护士小王给一位大妈输液时,多次扎针却找不到正确的血管位置,大妈怒气冲冲,大闹输液室,要到医院管理部门投诉小王。作为小王的同事,你如何运用逆向思维,化解这场冲突?请你和同学分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对于这种方式,学生兴致高昂,并且相对于问答式的学习,学生的表现具备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以上以探索逆向思维如何穿插在各梯度的口语教学中进行了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护理职业岗群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重点及方式方法的调整。综上所述,《医卫口语交际》校本课程训练体系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遵循训练的指导原则,可以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促进职业院校的语文口语类校本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融合,增强护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基金项目:绵阳市职业教育中心2015年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MYZY1514)本文为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国安.语文教学心理学简稿[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一、定义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教科书中,作为定义的数学命题,其逆命题往往是成立的。因此,学习一个新概念,如果能从逆向切入,学生不仅能对概念辨析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双向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如在向量教学中,关于向量垂直定义为:

非零向量a、b,若ab,则a・b=0。

反过来,对非零向量如果a・b=0,是否有ab?

又如,逆用方程根的定义解下列两题,比用一般方法要简捷。

例1:①解方程(7-4√3)x2-7x+4√3=0。

因为7-4√3-7+4√3=0,所以1是此方程的一个根,设另一根为x2,则1・x2= ,故x2= 48+28√3。

②已知a、b为不相等的实数,且a2=7-3a,b2=7-3b,求

的值。显然,a、b是方程x2=7-3x的两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解之。

二、公式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数学中的公式都是双向的,然而很多学生只会从左到右使用,对于逆用往往不习惯。在公式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聚合与展开。

例2:求sin(-3x)cos(-3x)-cos(+3x)sin(+3x)的值。

分析:该题基本符合sin(α+β)展开式结构,只是角度不符,但 -3x与 +3x、 -3x与 +3x恰是余角关系。

解:原式=sin(-3x)cos(-3x)-sin(-3x)cos(-3x)

=sin( - )=。

例3:已知

,求sin2α的值。

分析:本题很自然地去逆向思考2α的来源,结合已知的两种复合角α-β与α+β,不难看出已知角与解题目标角间的关系:

2α=(α+β)+(α-β)

解:

sin(α-β)= √1-cos2(α- β)= ,cos(α+β)=- 。

sin2α=sin〔(α+β)+(α-β)〕=sin(α+β)cos(α-β)+cos(α+β)sin(α-β)=-。

在公式的应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双向训练,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运算法则在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在运算法则教学中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有利用学生对法则的掌握,在教学中要反复训练,如集合教学中:

如果A是B的子集,那么A∩B=A,A∪B=B,可列举一些逆向应用的例子。

例4:若集合A={1,2,3,4},A∩B={1,2},B=?答案唯一吗?A={1,2,3,4},A∪B={1,2,3,4,5}, B=?答案唯一吗?

如此多角度、多向思考问题,对思维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

四、解题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解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解题的首要环节是审题,只有审清了题设与题设、题设与结论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到解题切入点,从而使解题顺畅。逆向思维在解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予以重视。

例5:已知抛物线y=mx2-1上存在着以直线 x+y=0为对称轴的两个点,求m的取值范围。

分析:为了求得m的取值范围,逆向思考条件中“两个对称点”与直线、与抛物线的内在关系,即①关于直线x+y=0对称;②均在抛物线y=mx2-1上;③两点的存在性。

解:P,Q两点关于直线x+y=0对称,可设P(x0,y0), Q(-y0,-x0),又P,Q

y0=mx02-1……(1)

-x0=my02-1……(2)

两式相减得:(x0+y0)[m(x0-y0)-1]=0。

又x0+y0≠0,m(x0-y0)-1=0,即 y0=x0- ,代入(1)得:

mx02-x0+ -1=0,又P,Q是抛物线上的两个不同点,故该二次方程有异根,则>0,解得m> 。

评析:分析思路运用了“执果索因”即逆向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应用非常普遍,如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证明题等等,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五、定理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不是所有定理都有逆定理,但好多定理的逆命题是成立的,甚至有些是教科书中明确的,如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而有些定理的逆定理虽然教材中没有明述,但作为逆定理在应用,如二次方程的根与判别式的关系定理及韦达定理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例子,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利用。

篇3

课堂教学结果表明:许多学生之所以处于低层次的学习水平,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定性于顺向学习,缺乏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改变其思维结构,培养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和双向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而自然地从正面思维转到逆向思维的能力,正是数学能力不断增强的一种标志。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知识点对学生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略举几例。

一、 幂的运算法则的逆用

这两例就逆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逆向思维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思维广阔性的培养,也可大大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数学的兴趣性。

二、用“逆向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

例如:已知,直线AB经过0上的点C,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可改变为:已知:直线AB切O于C,且OA=OB,求证:AC=BC。

已知:直线AB切O于C,且AC=BC,求证:AC=BC。

再如:不解方程,请判断方程2x2-6x+3=0的根的情况。

可变式为:已知关于x的方程2x2-6x+k=0,当K取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进行这些有针对性的“逆向变式”训练,对逆向思维的形成起着很大作用。

三、强调某些基本教学方法,促进逆向思维。

数学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法:如逆推分析法,反证法等都可看做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主要途径。比如在证明一道几何命题时(当然代数中也常用),老师常要求学生从所证的结论着手,结合图形,已知条件,经层层推导,问题最终迎刃而解。养成“要证什么,则需先证什么,能证出什么”的思维方式,反证法也是几何中尤其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有的问题直接证明有困难,可反过来思考,假设所证的结论不成立,经层层推理,设法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本身应明确哪些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才能适时给学生以训练。

在平面几何定义、定理的教学中,渗透一定量的逆向思考问题,强调其可逆性与相互性,对培养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大有裨益。于许多定理、法则等都是可逆的,因此许多题表面看起来不同,但其实质上是互相有紧密地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整理,包括公式的整理,习题的整理等。教师在分析习题时要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某些具有可逆关系的题对照起来解,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1、“互为余角”的定义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形式:

∠A+∠B=90°,

∠A、∠B互为余角(正向思维)。

∠A、∠B互为余角。

∠A+∠B=90°(逆向思维)

2、在ABC中,D、E分别是CA、CB上的点,DE∥AB,且 ,AE、BD相交于点O,如果CDE的面积为2,那么ABO的面积为

解此题时,学生习惯从已知条件DE∥AB,且 出发,由SCDE=2,得出SABC=18,从而得出S四边形ABED=16,

按此思路分析下去思维陷入了僵局不妨先让学生思考另一题:DE是ABC的中位线,用S1、S2、S3、S4分别来表示ADE、DEF、CEF、BCF的面积,那么S1∶S2∶S3∶S4 =

这道题目的很明确,

要求的是各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比,因此学生容易联想到利用等高不等底等性质来求出各三角形面积之比为S1∶S2∶S3∶S4=3∶1∶2∶4。解完此题,让学生回过头去解刚才一题,就会想到:既然从四边形ABED去求小三角形ABO的面积不行,那为何不逆向思考利用后一题的方法,由小三角形的面积去表示四边形的面积呢?即设SDOE=X,则SBOE=3X=SADO,SABO=9X,SDOE+SBOE+SADO+SABO= S四边形ABED,X+3X+3X+9X=16,X=1,SABO=9。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以解决,且做到题目间的融汇贯通,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

一、发散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其在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谓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打破常规,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二、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

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如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等。下面着重讨论如何就上述三种方法对学生展开训练。

1.多向思维

所谓多向思维就是指针对同一条件,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为了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要在物理问题的问法与提法上下工夫。一个物理问题的结构对于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答程序具有引导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提问的方式,决定着思考的方式和回答的内容[2]。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方式提问,效果截然不同。例如,关于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可以这样提问:用天平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这种思路狭窄的提问方式,意味着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如果这样提问: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这种思路发散的提问方式,决定了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以及对学生思维引导的有效性和促进作用。

其次,要在问题本身的设计上广开思路。比如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条件多余需选择或条件不足需假设的问题,甚至可以通过答案不清待确定的开放性、不完善的习题,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用不同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便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案例】围绕初中物理概念“压强”的教与学,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实验资源,能设计出哪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应围绕控制物体“受力面积和压力”两个变量来考察“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根据本课题要求,我们把实验设计重点确定为寻找生活中具有“同一物体各端面积不同”结构特点的物品或器具上。为此,首先把实验材料分为文具、服饰(包括鞋)、日常用品、常见工具、人体结构(或肤觉的利用)和其他类别,然后启发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列举身边方便获取的每一类可供利用的资源。

本课题中,基本符合要求的实验材料有:(1)文具类:一头削尖的铅笔、中性笔或笔芯、文具盒、笔筒、长方形橡皮、墨水瓶、书籍等;(2)服饰类(包括鞋):冰鞋、旱冰鞋、高跟鞋与平底鞋等;(3)日常用品:板凳、桌子、椅子、肥皂、图钉、勺子、杯子、筷子、两端粗细不均的各类瓶子等;(4)常见工具:钉子、刀具、螺丝刀、锥子、斧头、铲子等;(5)人体结构(或肤觉的利用):脚与膝盖、指肚与指甲、手指与手掌、站立与趴下等;(6)其他类:砖块、硬纸盒等,或者利用木材、泡沫板等材料自制一些具有“同一物体各端面积不同”结构特点的物品。同时,为了突出压力作用效果,便于学生观察和体验,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选择以下实验材料对实验效果进行放大:细沙、海绵、泡沫板、橡皮泥等。最后,要求学生自选上述材料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学习。

2.逆向思维

思维方向有“顺向”和“逆向”之分。顺向思维指的是按人们一般的思维习惯从正面、表面或明显的、易于接受的方向进行思维。逆向思维则相反,它是从事物的反面,从一般思维习惯的反方向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通常有:

(1)利用典型实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

科学史上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发明创造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电磁感应定律的提出,就是法拉第依靠逆向思维,借助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得到启示:既然电能够生磁,磁能否生电?历经10年探索,设计了各种实验,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磁的本质。从物质到反物质,从粒子到反粒子等许多近现代物理成果的发明或发现也都巧妙地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这些经典案例告诉我们,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成功的实验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强化和训练,不仅有助于开发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执果索因,教给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从正面思考问题,即由原因推导出结果。但对某些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顺向思维的解决方法往往比较烦琐。这时,如果我们能倒过来想想,即巧妙运用逆向思维,往往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增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力度来挖掘学生的思考潜能。比如进行变式教学:改变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或把问题倒过来,构成执果索因的逆向性命题。在物理学中,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很多。其中,光学与电学中的“黑箱”问题,需要利用反证法证明的问题等,都是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来解决的典型问题。

篇5

想让孩子更聪明吗?那就对他进行一些逆向思维的训练吧!

这里,我们专门为您准备了几个小游戏,希望你可以通过它们,让孩子练就一身“反弹琵琶”的好本领。

POINT1:

3~4岁――起步阶段

3~4岁的孩子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孩子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今后的思维发展打下基础。

在思维的范围方面,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没有深度和广度。

基本不能对孩子进行深层次的逆向思维训练。

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NO.1 哭笑娃娃

游戏目的:在迅速反应中发展思维的逆向性和流畅性。

游戏玩法:和孩子玩一起玩经典的老游戏――“石头、剪刀、布”吧!不过,这次要做点小小的改动。每一次,胜利者都要做“哭”的动作,输的一方则要做“笑”的动作,谁先做错就要淘汰认输哦!

NO.2 反口令

游戏目的:能根据“口令”做相反的动作,训练孩子思维的逆向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游戏玩法:您说“起立”,孩子就要坐着不动;您说“举左手”,孩子就要举右手;您说“向前走”,孩子就往后退……总而言之,孩子要和您“反着来”才行。如果他做错了就算输了。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游戏哦!

NO.3 高个和矮个

游戏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及空间感知能力。

游戏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积木、高矮不同的小人3个。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您和孩子两个人进行的游戏。您可以在3个高矮不同的小人下面垫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积木,使它们显得一样高。然后,让孩子根据所垫木块的多少,判断出这3个小人中,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POINT2:

4~5岁――关键阶段

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孩子逆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

孩子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他对事物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

这时的孩子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它进行概括。

对于熟悉的事物,孩子开始能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

孩子会运用分析、比较等思维形式,对事物作出判断和推理。

对4~5岁的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作出判断。

NO.1 反义词

游戏目的: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游戏。您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比如您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您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NO.2 我是小法官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游戏准备:粗细不同的3根小棒,绳子3根。

游戏玩法:这个游戏您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哦!您先将3根绳子分别在3根小棒绕3圈,但剩下的绳子的长短要相同。然后,您要请孩子来判断一下,哪根绳子最长。孩子猜出来以后,不管是对是错,您都可以让他自己亲手操作一下。

NO.3 找图形

游戏目的:孩子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进行双维排列,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游戏准备:双维排列底板一块(如下图),一些与图上的标记相对应的图形,如红色的方形、蓝色的三角形等等。“

游戏玩法:这可是一个孩子与您轮流进行的游戏哦!您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猜拳,决定谁先玩。赢的一方可以随意说出一个空格(如横三竖三),让对方找出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放上去(绿色的三角形)。如果找错了图形,就不能放上去。

看一看,是谁找到的图形多呢?您和孩子,谁比较厉害一点呢?

POINT3:

5~6岁――发展阶段

从5~6岁起,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迅速地发展起来了,这为他入学奠定了智力基础。

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了。

孩子的理解能力快速地发展起来了。

这时的孩子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开始要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相互关系等等。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逆向思维处于高度发展阶段。

孩子开始根据不同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来进行概括、分类,推理也开始由表面、直接转向内在、间接。

对5~6岁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从相反的视角去看固有的观点、惯常的看法,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NO.1 扑克猜数

游戏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将隐藏的数字猜出来,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游戏准备:1~9的牌两套(共18张)

游戏玩法:您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哦!先请孩子把牌洗好,然后您任意抽去一张,藏起来,并将余下的牌摊开,让孩子猜一猜:藏起来的是哪张牌?

NO.2 奇怪的时钟

游戏目的:在认识时钟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和判断力。

游戏准备:自制一个可以拨动时针和分针的时钟,并准备一面镜子。

游戏玩法:让孩子看着镜子,您拿着这个自制的时钟站在他的身后,并拨动时针和分针,让孩子看着镜子里时钟的影像,说出是几点钟。

影像与实景是相反的,如他伸出左手,镜中的他则是伸出右手……

NO.3 藏宝图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

篇6

一、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品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理性知识的本质属性就是一种思维形式,通过对概念、性质、定理的剖析,比较其属性的异同,理清其形式的过程及前因后果,即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学习时首先分析性质的前提条件:(1)一条直线;(2)与线段垂直;(3)经过线段的中点,从而可引出结论的成立。再分析:(1)一条直线过线段中点是否是中垂线;(2)一条直线垂直已知直线是否是中垂线。通过对性质条件的分析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发散思维是对一个问题进行所有可能途径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本身多加研究。根据教学实践可知,研究的形式为:

1.可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看命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可给出严格的计算来证明过程,或通过反例进行证明,通过练习往往孕育出新的发展;

2.保留条件和结论,逐步发展命题的结论;

3.保留结论,减弱命题的条件,看结论是否成立;

4.交换命题条件和结论,看是否推出的结论唯一;

5.研究命题的推广;

6.命题存在的图形形成数式的背景;

7.针对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寻找与命题相关的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已知三角形两边相等,求证两角相等这一命题,从条件出发直接论证比较困难,而由结论出发即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证两底角相等可证三角形全等。这就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出两个三角形,因此可作底边的垂线或由两底角顶点向两腰作垂线证明;

(2)可作顶角的平分线由两边夹角证明;

(3)根据三边相等可证三角形全等,作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证明。

总之,在解题中尽管提出许多由已知通向未知的途径,但并不是每条途径都行得通,也可能将提出的各条途径付诸于解题时推动应有效应,结论得不到证明,会碰到许多困难,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题目的性质、条件、感性材料、理性知识等方面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做出分析、思考,探求各种逻辑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结果,由发散思维过渡到定向思维。

三、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实践可知,初中数学学科本身提供了大量的逆向思维材料,如互逆定理、互逆公式、互逆运算、互逆转换、互逆对等,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大部分数学题目都可以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加以解决,这就为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可通过实际范例,充分利用素材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此命题可以转化为:(1)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的线段有什么性质?(2)将四边形改为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结论有什么变化?(3)当一般四边形的对角线如何变化时,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为矩形、菱形、正方形?通过条件的转化促使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使其逆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物理学家牛顿曾说:“没有大量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性思维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它是思维活动在有关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的活动。当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旧神经联结的突然间通行形成新的联系的表现。为帮助学生在解题时进行猜想性思维训练,解题时要让学生对题意大胆分析,对解题途径进行大胆猜想,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例如:若方程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m的范围。此题若直接用方程的判别式讨论相当复杂,若引导学生联想到它的反面,即方程都无实根去求解,可使学生思维开阔,轻松地解决问题。

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创见性的思维,它是思维高级过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如下途径:(1)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从动作开始,切断思维和活动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要注意有目的地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且善于说明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另辟蹊径去解决问题。(4)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篇7

【关键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策略。

1. 在提高学生思维深度上下工夫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到:心中有预设,做中无预设;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溶入于互动的课堂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并能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实施。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出现所有的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前不仅要广泛收集材料,精心预设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还要在每个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预设,巧妙捕捉课堂上的“亮点”,给课堂生成提供时空。如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当有一学生提出“生活当中有没有用到千分数呢”时,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这位教师没有选择放弃,也没有选择一带而过,而是很好地抓住这一生成,和学生们一起展开了对这种解法的实验论证。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正是教师及时抓住了生成,才有了更精彩的课堂,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深入的阶段。

2. 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数学思维功能僵化现象在学生中是大量存在的,这与学生平时所受的思维训练有很大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程式化和模式化;例题教学中给学生归纳了各种解题类型,并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题,不许越雷池一步;要求学生解答大量重复性的练习题,减少了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套用模式解题;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应变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性思维训练的不足,而且也为发散性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3. 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宽度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一股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常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机智和聪明。司马光就是把一般思维中的“人离开水”变换成“水离开人”,这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思考。有时候逆向思维是创新的蹊径,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逆向思维的奇才。小学数学的整体思维包括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时,也要注意逆向思维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如果我们把顺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都看成“1”,那么两者相加的和,即整体的数学思维能力一定会大于“2”。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整体进行的,而逆向思维总是与顺向思维交织在一起。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顺向思维的训练,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做新时代的司马光。

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顺逆运算、顺逆公式、顺逆关系,如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和空间里的上下、前后等等。许多数学知识也正是通过这种可逆转换来发展和深化的,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极好内容。小学数学中的公式都是求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是解题规律的抽象概括,数学中的公式都具有双向性,在正向应用的同时,加强公式的逆向应用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互逆因素,有机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指导学生变通思维方向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某种程度上,假设就是一种想象,而假设法在数学训练中的运用可以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假设法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进行推算,对数量上出现的矛盾适当调整,以求出原问题的答案。常用的假设法有条件假设,问题假设与情景假设等。例如:鸡和兔共有42只,被关在一个大笼子里,从下面数出鸡兔共108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解:假设42只全是鸡,一共有84(42×2)条腿,与实际情况相比,少了24(108-84)条腿。为什么会少呢?因为假设以后,有若干只兔“变”成了鸡,每有1只兔“变”成鸡,就少掉2(4-2)条腿,一共少了24条腿,说明共有兔子(108-42×2)÷(4-2)=12(只)。这样,几乎不需要列出算式,心算就可得出答案。这完全是想象的功劳!借助于想象,原来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非常容易算的题目了。

篇8

【论文摘要】创新思维对学生来说,不是超越人类,而是超越自我,他们的创新更多地体现在生物课程学习中、具体日常生活中;创新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 

对生物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核心的要求,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目前我国生物教学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创造力是一种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建立新理论、改进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提出新方法和创作新作品等等。比如血液循环的发现、abo血型系统的发现、人痘接种法的发明、遗传规律的发现和克隆羊多利的涎生等等,都属于一种科学创造。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具有不同的含义,对学生来说,他们更重要的不是超越人类,而是超越自我,因为他们的创新更多地体现在生物课程学习和具体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对于生物教学而言,广义的创新思维观更具有现实意义。 

创新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具合多方向、多层次、多视角和灵活性、求异性、扩散性等特点。它通常是以事物的功能、方法、组合、因果、形态、材料、结构、关系等方面为“扩散点”进行思维发散。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求异思维。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寻找联系 

生物学中的红细胞、光合作用、细菌、基因、达尔文、线粒体、食物链、蛋白质等这些术语和名字之间似乎没有明显联系,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他们之间链接起来。链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运用概念图、编写一段文字或设计一个情境画面。寻找联系就是将若个个看似无关的对象通过一定有意义的联系链接到一起。 

二、由点到面 

由点到面就是以某个生物学概念或科学事实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开来,扩展的结果是知识由“点”变成了“面”。比如以光合作用为中心(点),可以将呼吸作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新陈代谢、叶绿体、线粒体、叶绿素、叶片、气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atp、自养生物、异养生物等概念联系起来。再如,如何利用一条活鱼完成尽可能多的实验?要达到最理想的实验效果,应如何安排这些实验项目的顺序?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将多个实验联系起来。实践证明,经常进行这样的扩散列举训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就是为某个问题寻找多种解题方案。比如怎样证明某植物细胞还是活的,这是以细胞的生理功能为发散点的问题,我们可以寻找到诸如利用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呼吸作用、细脑膜的选择透过性等来检测细胞活性的方法。 

四、同解变形 

同解变形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已有或类似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加以改造,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测定洋葱细胞液浓度”与“洋葱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很相似,属于一种同解变形;学习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该实验原理和技术,开发出更多的实验项目。 

人类的思维分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逆向思维属于一种非常规的思维,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采用的思路和思维方式,而是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逆向思维常常能出奇制胜,能够获得突破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 

一、因果反转 

因果反转是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又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当生物学家研究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之后,认识到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有人就想,既然能够以dna为模板来合成rna,那么能不能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呢?于是,按照这一思维方法,果然发现某些致癌病毒中有一种酶,叫逆转录酶,在这种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够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再如,我们在市场上有时可以见到发育不均匀(表面凹凸不平)的西瓜,那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按常规思维,从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分析,将一无所获。如果我们将因果关系倒置,反过来思考:西瓜(果实)发育生长素发育着的种子,这时学生会突然明白,原来是种子发育情况不一样所致。通过因果关系的反转,我们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反向求证 

反向求证思维训练时,不仅要懂得“为什么必须这样做”,而且还要理解“为什么不能那样做”。例如在讲完多倍体育种以后,教帅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引起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多数学生会认为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其常规性推理为:纺锤丝牵拉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多倍体。这样的结论对不对呢?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向思考:秋水仙素不形成纺锤丝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不加倍不形成多倍体。但该反向推断的结果与科学事实不符,事实是:秋水仙素不形成纺锤丝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丝无关。 

篇9

论文关键词:家居室内设计 创新教育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

0、室内设计的概述

所谓的家居室内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而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理想化、舒适化的内部空间。

(一)营造家居室内环境空间

营造家居室内环境空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它的目的就是使人在这个环境中工作、学习、休息感到舒服。心情愉快。

(二)合理组织家居室内使用功能

就是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通过思想思维的工作,而使布局更加合理,使家居室内结构层次分明,室内动静空间流线通畅。

(三)构架出舒畅的家居室内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的处理在生理方面应该适应人们的各种要求,让居住者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休息时感到满意,这主要涉及到通风条件、绿色和采光等方面的合理处理。

一、室内设计的趋势

随着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室内设计方面正逐渐向更加人性化.并且更加富于文化.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设计的人性化

室内设计是人性化的空间,其中以人为本是室内设计的本质.每个室内空间都有不同的组合、生存与发展方式。

(二)文化的品味来源于陈设艺术

精致的陈设和简洁的装修是营造文化品质的一种手段,在室内陈设中,应该注意陈设与业主的身份、修养的合理和协调性。在陈设和风格上要追求一种独到的艺术品格.在组合中家具与陈设、绿化与陈设、照明与陈设等有机地协调结合起来,并且互相补充,以达到一种美。

(三)健康的设计理念

健康的设计注重装修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中的环保品质。就是在施工中选择环保性材料和天然的材料,而在设计中则突出环保的概念和主题。

(四)精致产品

从设计到施工,从施工人员的选择到材料的选择.从装修到陈设,不论哪一个环节都要谨慎对待,这样可以为业主创造舒适生活,也可以给设计者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二、我国室内设计创新教育发展的简况

早在20世纪初期,俄国代表巴甫洛夫和美国代表华生建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其影响我国的教育思想长达半个世纪.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中职学生在学习时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是被刺激的记忆过程和迟钝的机械反应过程。在这种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们失去了自主的思维和行为,创新能力也被抑制了。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引导和倡导下发展起来的,许多艺术院校都采用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也都纷纷将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运用在设计教学中,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扩展能力,与以前的技巧性的知识的积累相比,这种模式更注重思维形式和素质的培养。

三、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重要性

良好的、正确的、先进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可以从任何类型的学生中发掘出其固有的特点,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性。设计思维创意课程就是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加以有效训练和开发的课程设计与体系,这种创意思维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已储存的设计知识及新获得的各方面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式,克服传统的固定的思维模式,打破陈旧,经过各种信息、知识的组合、匹配,借助类比、灵感和直觉等特点创造出相对于自身的新办法、新概念、新观点,使认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转贴于

我国很多院校都一味效仿外国设计院校或者是视觉大师的理论研究,都只是一味地复制。要想培养出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设计的人才,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到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先进设计创意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自主的设计创意思维,顺应万变的社会。

四、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一)构建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完美的创造人格。人格代表着人的整体面貌,学生建立起的创造性人格直接决定着他在创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完善的创造性人格可以使学生从容坚定地应对创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创造也可以顺利地进行。在设计思维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打破陈旧的影响,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广泛爱好,发现学生自身的直觉能力、独创性与独到的欣赏力,激发学生自身的不同个性与想法,以不同的角度充分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室内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训练

最重要的是思维技能的训练和教授,这是开发创造性思维最有效且最直接的办法,我们需要总结出一套既能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又不会成为一种束缚的模式。并且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及什么时候使用它们,让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能够通过科学的训练充分地得到开发。

(三)思维的训练方法

1.直线性联想思维训练方法

直线性联想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视觉形态中主体对客体通过思维后的提炼和升华。在思维心理学领域中.这种模式的规律性较强,思维方式比较冷静和理智。该模式的特点是直线性,不作横向或者反方向的思维运动。学生应该通过艺术化设计手段将该手工艺术表现在作品里,使观看者直接通过视觉的表现形式,从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和传递的艺术思想,让观看者和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

2.逆向思维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方式是打破传统的思维方法,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中寻求一种突破,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方式与直线联想思维方式相比,它打破了直线联想思维方式的一般规律,该方法的思路不是直线。也不是曲线,而是背道而行,表现在设计上,往往采用与正常思维方式相差异。逆向思维模式的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把在创作过程中看到、听到、想到的多个事物结合起来打破常规,求新求异,让自己的思路逆向进行,让人们过目难忘。

3.交叉性联想思维的训练方法

篇10

[关键词]:物理教学 逆向思维 提高

通常而言,人们是按着正向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的,这样有时是可以找到出路,获得不错的效果。不过,也存在很多情况之下,正向思维令人越走越偏、越走越难。特别是在物理学当中,很多问题如果从正向去分析往往容易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而一旦运用逆向思维,却容易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这是因为反向思维是一种摆脱常规束缚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正是因为这样,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传授逆向思维策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他们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和品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就成我物理教学关注的重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本文试图从以下三方面探讨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结合逆向思维向学生介绍重要的物理发现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因为逆向思维而获得的重大物理学发现,让学生得以充分理解和体会其中的概念。与此同时,也能使他们从中对逆向思维的极大创造性和积极意义有形象化的认识。

比如,法拉第就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的典型人物。1820年他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又仔细加以分析。从“电生磁”当中获得启示,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设想:既然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带着这一疑问,法拉第花了10年时间来进行研究,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著名的电磁感应现象,证明了磁能生电。这一发现使得人类文明进入了“电器时代”,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另外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是运用逆向思维的一大赢家。他将“水的温度升高,体积就会膨胀”这一定理的反向加以思考,得出“水的体积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水的温度”的猜想。然后经过试验,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支温度计。

因此,在物理教学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事物的反面提出一些问题,探寻其内在的矛盾以及矛盾的变化规律。这就需要物理教师深入地挖掘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加以点拨,从而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进行逆向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教学内容充分吸引学生,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结合逆向思维向学生介绍重要的物理发现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有些问题虽然正向思维之下无法降解清楚,但是只要采用逆向思维来加以分析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成效。比如学习“惯性”时,学生通常难以理解对为什么“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上竖直上抛后的小球会落回原位”。这个问题从正面来解答和分析的话,学生往往不是很容易接受。教师这时不妨从反向加以考虑,例如可以举例子说,如果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中竖直上抛的小球是落在后方的话,那么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不用交通工具的话只用原地向上跳起是不是就会落到我们的后方了?因么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在不停的自传。这样的反向问题不但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也能增强物理课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解决物理难题

如果遇到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或解决起来比较繁琐的问题,教师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反方向来思考分析和解决。

物理学中有些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反响进行思考、对比,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其形成比较深刻和准确的概念。比如,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溶解与凝固;汽化与凝结等等。此外,提出和新内容相关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一些物理命题要是从正面加以论证存在较大困难的话,我们就可以运用反证法来解答。这样往往事半功倍,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所谓反证法,其实就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典型模式,它通过假设命题结论的对立面成立,再从该假设出发,用正确的思维逻辑加以推理,引导出自相矛盾的结果,进而验证所判断命题结论的正确性。譬如,为了证明任意两条电力线都不会相交,我们便可以先假设有一个电厂中存在两条相交的电力线,这样一来在他们的焦点处的场强就有两个方向了,这一点明显与“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是唯一的”相矛盾。如此我们便证明了任意两条电力线都不可能相交。

由此可见,逆向思维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物理难题的有效方法。在利用逆向思维加深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其对实验的程序加以简化。对于一些按常规逻辑进行过于复杂和困难的实验,如果运用逆向思维,改变一下试验程序,就可获得化难为易的效果。

三、将逆向思维运用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上

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的东西往往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只一点。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来验证物理原理,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们教学的目的最终还是在于学以致用,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解答几道物理题目。所以物理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讲课当中都要牢记这一点,有意识地在其中加入一些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案例、人物来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遇见触电者必须将触电之人与带电体分开,然而一般人都是想到让人离开带电体,很少有人会将带电体抽离触电者。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即使都能完成救人的目的,但是施救过程的难度明显不同。概言之,物理课的教学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逐渐掌握逆向思维,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以上只是结合个人的教学体验总结的几点。物理学是一门具有显著逆向思维特征的学科,这一点从逆向思维在物理的学习和物理发现中所起到的作用中便可略知一二。因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逆向思维的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浩.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2(5)

[2]刘广丽.浅谈物理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陈凭心.逆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