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肺的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肺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由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当前高职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的重点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语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熟练的使用日常用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尤为关键。
一、概述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的时候同一句英文却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所以在交际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说话人的文化背景分析出他所表达的意思。可见文化意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文化交际的流畅性,更能促进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所以在英文教学中增加文化意识的培养是相当有必要的,语言好比是走路的脚,文化好比是眼睛,只有当眼睛选择好了路再迈出脚开始出发才能达到既定的目的地,可见要达到交际语的应用能力两者缺一不可。现代新课程提出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渗透各国文化学习,一般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语境。
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高职的英语教学就是以这为目标。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从而使得将语言交际能力使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
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强,积极性不高,在语言的学习方面学习效果方面很一般,在文化意识方面的培养就更加不重视。所以离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目的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和方式
要改变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习现状,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各方面进行调整和更新,创造文化学习环境。力求达到高职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的目标。
(一)营造文化意识氛围。
在学校的课内课外大量的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在课堂上老师前期尽量使用英文教学,后期实现全英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潜移默化的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创造英语情景对话话题,让学生使用英文自由的谈论,增加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练习机会,老师也可以时不时的加入到某一对话中,增加其中的趣味性,提高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使用英文的电影话剧等影像资料将多元化的文化生动的展现至学生面前。学校为学生订阅英文报纸一方面可以提高国外的一些观点以便了解思维方式,一方面又能阅读到不通形式的文章,对写作的能力有所提高。学校利用广播播放英文的歌曲让学生走入校园时就能够感觉到浓厚的英语环境。
(二)转变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强化文化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就首先意识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断的校正和改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必须加强自己的跨文化修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只有想法,没有知识储备是不行的。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接触多元文化,教学中涉及跨文化背景知识时,有足够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将其纳入教学范畴,成功地驾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三)做好教材的选择工作,加强英语文化教学内容。
在教材选择方面,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职业英语,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在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大量增加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突出交际性原则,并且设计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
(四)强化英语专业词汇的“文化意识教学”。
所谓“文化意识教学”就是在学习某个专业单词时,将与这个单词相关的文化历史背景、文化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联系起来,将那些生动有趣的内容引入课堂,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可帮助学生理解、再现和记忆单词。教师除了通过教学形式的新颖与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来吸引学生之外,还可以采用单词的“文化教学”策略,通过“同化”与“顺应”使学生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我国的大多数院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的教学基础是简单的将商务和英语简单的分开,认为只要懂得商务知识,再使用英语将其翻译出来与之进行交际就能够畅快,就能顺利的进行商务活动。但缺乏文化意识的交际往往会产生误解和冲突,有甚者导致合作业务的失败,影响日后的商务往来合作。因此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
篇2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中医教育学; 儿科心鉴; 工具书; 教科书
学习中医典籍,是继承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很好的继承,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不能很好的创新。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如何择其善者而从之,著名中医儿科学家朱锦善教授主编的《儿科心鉴》[1]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它是儿科工作者案头的工具书,一部优秀的教科书。
古代中医对人才的要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现在对中医人才的要求大抵有以下几条:熟练掌握中医核心理论的基本观点、方法,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够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熟悉历代及当代医家的独到见解和成功经验;对传统中医思维方式的敏感性和运用中医理、法、方、药的能力。要成名副其实的中医,离不开扎扎实实多读中医药书籍,特别是中医经典著作。而中医儿科学高层次人才必须是在精通中医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多读儿科经典[2]。从《内经》到《伤寒论》,从《金匮要略》到《温病学》,从《颅囟经》到《小儿药证直诀》,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到《婴童百问》,从《幼幼新书》到《幼幼集成》,从《活幼新书》到《保婴撮要》,从《幼科发挥》到《小儿杂病诸候》等多部中医专著,在“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前提下,结合时代的特点,创造高于先人的中医儿科理论体系,用原汁原味的中医中药理论,去发掘中医儿科中的宝藏。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掌握的信息资源也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人学好中医儿科,《儿科心鉴》的作者们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挖掘整理,取其精华,梳其脉络,将中医儿科学术、理论学说、历代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全面、系统、完整地阐述。《儿科心鉴》引用的每条原文、每个方剂、每味中药,都力争无错漏,并且详尽,如方剂甚至有用法、用量、加减、古今应用,让读者可直接应用而节省翻阅原文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儿科心鉴》在中医儿科理论教学中既利于博学又利于精研
在中医儿科教学中尤其是研究生教学中,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广度和深度,广泛涉猎古代儿科专著。目前各中医院校的师资紧张,大多数教师同时兼顾教学、科研、临床三方面工作,不能长时间在图书馆阅读文献,需要一个捷径,《儿科心鉴》将儿科学整个理论体系加以整理研究,给教师提供便利。同时《儿科心鉴》又是一个高品质的作品,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一部完整的中医儿科理论学说体系、一部全面体现历代儿科名家风貌与经验精髓的研究成果,忠实于原作者的学术思想,不会误人子弟。《儿科心鉴》作为研究生教材,涵盖内容更广更深,硕博士研究生也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水平。
在中医儿科学发展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中医儿科学家,并随之而形成的中医儿科理论学说与各家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根本,是中医儿科学继承的要点、创新的源泉、发展的基础。《儿科心鉴》第1卷以中医儿科学学术发展为脉络、以历代中医儿科学领域的史料为基础,系统全面深入反映中医儿科学术理论与临床医疗的演进与发展。该书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翔实、全面地梳理中医儿科学术源流,是一卷完整的中医儿科学学术发展史,内容涵盖了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奠基、形成和发展。《儿科心鉴》第2卷,中医儿科学术理论部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支撑中医儿科学术体系的中医儿科重要的理论学说,包括禀赋学说、体质学说、变蒸学说、小儿生长发育与养护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学说、治法学说、惊风学说、疳证学说、寒温流派等。整个研究,站在历史的高度,详尽地探索这些理论学说的源流、内涵、历代不同的演绎与争鸣、临证运用的精髓等,既说理又注重临证实用,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高层次地看到中医儿科学术的丰富内涵。《儿科心鉴》第3卷,历代儿科名医名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按历史发展的轴线为序,选取从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小儿医扁鹊至今共28位有代表性的中医儿科大家,对其生平、师承、主要著作、儿科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方药创见、古今评鉴等进行系统研究,全面、如实地反映历代儿科名医的历史风貌和影响,全面领略这些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临证思维和用药经验,突出反映名医名术,以利于继承、创新与发展。《儿科心鉴》脉络清晰、理论精准,实用性强,师生们都可以通过它来找到所需儿科内容。
2 《儿科心鉴》在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儿科自古以来就有“哑科”“走马看小儿”之说,小儿稚阴稚阳,患病易虚易实,瞬息万变,病难看。不少中医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难以称为真正中医。如何重塑中医的自信心,必须加强传统教育,让他们掌握与经典心灵相通的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医的乐趣。《儿科心鉴》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它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辨证论治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提高学生辨证的能力 辨证方法的学习是中医理论学习的重要方面。《儿科心鉴》将这些理论加以总结研究,更加简洁、方便,更利于临床实践。
《儿科心鉴》除了详述《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的辨证理论体系,如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还对钱乙儿科五脏辨证、张景岳首倡的八纲辨证等进行了阐述,使中医理论一目了然,更加系统而更具有实用价值。
如《儿科心鉴》详述钱乙在《内经》五脏五行的理论及前人关于脏腑辨证认识的基础上,创立了儿科五脏辨证论治纲领。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如心主惊:惊属心,主热证,“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风属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湿则内生气”,“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指出一旦外邪深入肝经,既可见颈项强急、目直视,甚至木气冲逆而昏闷不省等实证,或见咬牙、气郁不伸而多叹息的虚;脾主困:脾主运化,“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肺主喘:肺为华盖,属娇脏,常不足,以宣发肃降而主身之气,如“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肾主虚: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为元阴元阳之所,但小儿体属稚阴稚阳,肾精尚不足,阳气未充,故常虚。钱氏说:“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肾主虚,无实也。唯疮疹,肾实则变黑陷。”并用寒热虚实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继以制定五脏补泻治疗法则,指导临床遣方用药。钱乙概括五脏寒热虚实的辨证创立五脏补泻方剂,不仅用于儿科还广泛应用于成人。如心热创立导赤散,肝热创立泻青丸,脾热创立泻黄散,肾虚创立六味地黄丸,脾虚创立益黄散等等。钱乙以五脏辨证为纲,将临床证候归属五脏进行辨证,如将小儿面部各部位分属五脏;将疳分为五脏疳证;将疮疹分列出五脏所主等。钱氏的五脏辨证,不孤立地看待每一脏腑的证候,而是非常重视各脏腑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此外,钱氏还极为重视四季气候对脏腑的影响。钱氏创立的儿科五脏辨证,既重视五脏所主诸证,又重视各脏腑之间的整体联系。
要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中医辨证的方法,仅通过学习《中医诊断学》的相关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介绍了辨证的一般方法,属于“常法”,而经典医著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变法”。而《儿科心鉴》介绍小儿指纹诊法,将各朝代的成就加以总结,如明代薛铠及薛己父子在《保婴撮要》中将小儿指纹概括为流球形、透关射指形、透关射甲形等13种,并绘图说明,分别论述各种指纹的主证及其治疗。清代陈复正则将繁杂的小儿指纹望诊,由博返约,提纲挈领地提出了望小儿指纹的纲领:“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陈氏指纹诊法的观点延续至今,成为后世医家指纹诊疗规范。这些很有临床指导价值。
2.2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医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是以课程的形式传授的,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等,每一门课程讲授了理、法、方、药和临床知识等方面知识定的一部分内容,各门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有机的联系。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缺少指导学生将所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的课程,而这却正是《儿科心鉴》之所长。《儿科心鉴》将经典医著原文理、法、证、方、药、医案辑录出来,将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以分析,明确了病因病机,提出了治法和方药,融合了辨证施治的全过程。《儿科心鉴》对许多常见病、急疑难杂症等,从内治到外治都有论述。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学习和研究原文,不仅可巩固以前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儿科学》等临床课程知识,而且可领悟和模仿前贤辨治的思路,对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儿科心鉴》举各医家治疗喘证,各具所长,综合起来全面而精深。《备急千金要方·卷5下·咳嗽第六》之“五味子汤”方“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证属风寒犯肺,肺气上逆。其咳喘日夜不息,食则呕吐,乃知非但有风寒外束,而且有饮邪内伏。比照《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病机基本相符,故仿小青龙汤义而立五味子汤。方中五味子、麻黄、桂心、干姜、细辛、甘草,皆小青龙汤解表化饮要药。《医学三字经·咳嗽》云:“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即指干姜、细辛、五味子三药同用,是仲景治疗咳嗽的配伍要妙。五味子汤治小儿咳嗽就体现了这一要点,而且突出了五味子温敛肺气,且加当归、款冬等温润止咳之品,入人参以培补肺脾之气,大黄之荡涤肠腑以更适应小儿肺脏娇嫩、阳气偏盛的生理特点。杨士瀛认为病位在肺,又因“小儿受病,多生于热,热则生痰,痰者诸病之根也”,故以宣肺、止咳、化痰为法。久患咳嗽者,用杏仁膏。方用:杏仁1.5两,去皮,焙,茯苓1两,紫菀,茸皂角,去皮、核,蜜炙黄,各0.5两,上末,每0.5钱,生蜜调入薄荷汤泡开服。万全所论喘证是包括了肺炎喘嗽、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痰喘、气促、鼻煽、或喉中有哮鸣音为主的一类病症,如《万氏家藏育婴秘诀·惊风诸证》云:“小儿肺胀,喘溺,胸高气逆,两胁扇动,鼻张闷乱,嗽喝声嗄,痰涎潮塞,俗谓之马脾风者,宜雄黄夺命散主之。”又如《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喘》云:“有小儿胸膈积热大喘者,此肺胀也,名马脾风,用牛黄夺命散(白牵牛、黑牵牛、大黄、槟榔)主之。”胸高气逆、两胁扇动、鼻张闷乱、嗽喝声嗄、痰涎潮塞的症状是肺炎喘嗽、支气管哮喘病变过程中的危急症候。对于发生喘的病因病机,万全也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喘》云:“《内经》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喘者,肺气之膹郁,逆而上行也。有因感寒而得之者,必恶寒发热,面赤唇红,鼻息不利,清便自调。邪在表也,宜发散之,用五虎汤主之。内有寒痰者,用芎蝎散。有因热而得之者,必口燥咽干,大小便不利,宜葶苈丸下之。有因宿痰而得者,必痰涎壅上,喘息有声,以千缗汤主之”;《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哮喘门》云:“哮喘之症有二,不离痰火。有卒感风寒而得者,有曾伤盐水而得者,有伤醋汤而得者,至天阴则发,连绵不已”“哽气喘气,实火浮于脾肺。”万全对于喘的治疗同样是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则,并从肺脾肾着手,《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哮喘门》云:“轻则用五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白皮、细茶)一帖,重则葶苈丸治之。此皆一时急解之法,若要断根,常服五圣丹,外用灸法。”《幼科发挥·肺脏兼症》云:“诸气喘促,上气咳嗽、面肿,皆肺脏之本病也,加味泻白散主之:兼见肝症,由中风得之,鼻流清涕,恶风喘嗽,宜发散,加减参苏饮主之。如久咳嗽变风疾不治,如钱氏所谓三泻肝而肝病不退,三补肺而肺症尤虚是也。……兼见心症,发热饮水,喘嗽闷乱,此心火胜也,宜凉膈散加知母、石膏主之。久嗽不止,黄连阿胶丸。……兼见脾症,咳则吐,此伤乳食,而喘嗽不安。宜葶苈丸、小陷胸汤加大黄主之。”陈复正治小儿痰嗽,上气喘急,有升无降,喉中牵锯之声,须引而下行。用生白矾1两研末,少入面粉,米粉亦可(盖生矾见醋即化成水,入面粉取其胶粘故也),好醋和作二小饼,贴两足心,布包之一宿,其痰自下。对于咳嗽,熊应雄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肺,初起多为感受风寒,“皮毛先受邪气,邪气得从其合,则伤于肺,是令嗽也”“至令伤风咳嗽”;治疗可推三关、六腑、肺经、二扇门、二人上马五总(六转六掐),多揉肺俞穴、掐五指节、合谷,运八卦、多揉大指根,掐精宁穴、涌泉。若痰壅气喘者,掐精灵穴,再掐板门。痰结壅塞者,多运八卦。若久咳之后,肺经虚矣,而成“虚咳”,治疗当补脾而益肺,藉土气以生金,则自愈矣。
2.3 提高临床遣方用药的能力 《儿科心鉴》第三卷中医儿科各家学说与医疗经验,选录了自秦越人至近代已故中医儿科学家江育仁教授,共28位对中医儿科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医家,其中包括临证经验、方药创见部分。学习《儿科心鉴》不仅可以扩大掌握临床使用方剂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掌握组方用药的规律,加深对经方主治功效的理解,拓宽用药的思路,捉高运用经方的灵活性。如介绍钱乙“地黄丸”有原方与主治及古今发挥部分,体现钱乙创制该方的原意,并阐述了历代医家运用该方的经验。钱乙在《金匮要略》肾气丸方的基础上,去桂附改为地黄丸,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专剂,应用于小儿临床,治疗小儿生长发育不良,如龟背鸡胸、行迟解颅等。他既遵古训,又有创新,制方遣药处处注意到五脏的虚实寒热等特点,在祛邪务尽的原则下,处方力求攻不伤正,补不滞邪,或消补兼施,或寒热并投,并从柔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以扭转当时医界滥用香燥药物的偏向。钱氏立地黄丸,注重补益肾阴,其应用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儿科,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减变化,适用于临床各科,以致成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专剂。如刘完素以此方治疗痨热骨蒸等阴虚证。张元素宗守钱氏“肾主虚,无实”的观点,大力倡言“肾本无实,不可泻……无泻肾之药”的主张。李东垣在此方基础上所拟益阴肾气丸(即地黄丸加五味子、柴胡、当归)。朱丹溪取钱氏“养阴”之意,创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龟版、猪脊髓)。薛己承用其方,遂为直补真阴之圣药。赵养葵赞此方为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医贯·六味地黄丸说》)。不少至今常用的方剂,如《医宗己任编》将此方加五味子,名都气丸,以治阴虚气喘;《医级》将本方加枸杞、名杞菊地黄丸,治阴虚眼花目眩;加麦冬、五味子,名八仙长寿丸,主治阴虚喘咳带血;《医宗金鉴》将此方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景岳全书》将本方减丹皮、茯苓、泽泻,加杞子、牛膝、菟丝子、龟版、鹿胶,治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荣卫,渐至衰弱。可见该方为后世许多医家所注重,从而开创了补肾之一大法门,成为滋阴学派的先声。当今名医董廷瑶对小儿肾亏之遗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及恢复期,血尿和小儿先天不足引起的五软、五迟症,多以本方为基本方。在辨证时兼有脾虚的,与四君子汤同用;有肾阳虚的加肉桂、附子;有相火上浮的加黄柏、知母;尿血较甚的加茅根、藕节、地榆等止血药;遗尿的加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桑螵蛸等止涩药。名医王伯岳在慢性肾炎后期,对尿量增多、尿蛋白不减者,以本方与异功散合用,去地黄改黄精,认为黄精的功用类似熟地,但补而不腻,又可固护脾胃。有报道以本方加人参、鹿茸、枸杞、川断、砂仁、莲子治疗小儿脑机能障碍3例,收到一定疗效。
《儿科心鉴》还述及医家用药心得,具有很好指导、借鉴作用。如陈复正对药物的运用颇有心得,有很多应用实可谓是独具匠心,在其《幼幼集成》中熟地一味使用时,应“用砂仁三两、老姜三两,同地黄入砂锅内,先以净水煮两昼夜,俟地黄将烂,始入好酒煮之,总发地黄糜烂为度,将酒煮干,取起,拣去砂仁、老姜不用,将地黄捣膏听用”。熟地为砂仁、老姜所制,既留了其补益肝肾之性,又防止了其滋腻碍脾之弊,使得熟地能守可走,入肾兼脾。麻黄为辛温之品,入肺、膀胱经,功专发汗、平喘、利水。陈氏在临证运用时,以返魂汤(麻黄、杏仁、炙甘草、葱白)治中恶卒死,方中麻黄开通肺窍,以应毒气闭塞肺窍之病机;以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青龙汤和麻黄汤等治伤寒,方中麻黄发汗、平喘,以解散风寒。陈氏用麻黄还重点用于哮喘之证。“凡哮喘为顽疾闭塞,非麻黄不足以开其肺窍,放胆用之百发百中。”
3 《儿科心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医德医风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序文中有句至理名言:“医非学养深者不足以鸣世。”医术精,修养深,医得名,医风必正,医德必厚重。“大医精诚”,历代名医无不是医德高尚的典范。《儿科心鉴》从孙思邈“杏林春满”,到钱乙的谦虚有德、不畏权贵、鼓励新秀,再到曾世荣“凡有请召,不以昼夜寒暑,远近亲疏,富贵贫贱,闻命即赴,举切吾身,药必用真,财无过望,推诚拯救,勿惮其劳。”让历代医家的人、术、德等全面而又鲜活地让读者尽收眼底。对提高学生高尚医德,起到表率及警示作用。
中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儿科学家张奇文教授评价“《儿科心鉴》就是推陈出新的典范”,并向投身于祖国医药学怀抱的有志之士推荐此书。中国中医儿科学国医大师、中医儿科学教育家刘弼臣教授总结该书“既是对中医儿科学学术的继承,又是对中医儿科学学术的发展;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后人运用的启迪;既是对前代文献的整理,又是对前人文献的提高;既可丰富基础理论,又可指导临床实践;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它是振兴中医药学的重要工作,是研究中医药学学术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不可等闲视之,是划时代的巨著。”著名中医儿科学家、长春中医学院王烈教授赞赏该书是“当代的儿科医宗金鉴”。随着时间的推进,《儿科心鉴》的学术价值更将进一步体现出来,成为中医儿科教学园地的奇葩。
参考文献
篇3
方法 以中医理论、相关文献以及专家经验为基础,编制“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17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一对一统一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证候统计分析。
结果 这些患者的证候(证型)出现频率较高(10%以上)者依次为:脾胃气虚、肝郁气滞、肾阴虚、痰热蕴肺、肝胃不和、肺气虚、肾阴阳两虚、气虚证、痰湿蕴肺、肝火证、心阴虚。实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肝、肺,虚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肾、脾胃、肺。
结论 本研究的常见证候(证型)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可能由于在不同的艾滋病证候研究过程中,患者(被调查者群体)和研究者均存在诸多内、外影响因素。
【关键词】 艾滋病;静脉吸毒;中医证候;统计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s of tcm syndromes of hiv/aids patients by intraveneous drug. method based on the tcm theories, related literature and experts’ experience, the questionnaire was compiled and revised, 170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one by one, and the data was analysed. result the frequency lines in turn:spleen qi deficiency, liver depression with qi stagnation, kidney yin deficiency, phlegm-heat congestion of lung, disharmony of liver and stomach, lung qi deficiency, kidney deficiency of both yin and yang, qi deficiency, phlegm-damp congestion of lung, liver fire, heart yin deficiency. the excess syndromes lies in the liver and the lung. the deficiency syndromes lies in kidney, spleen and stomach, and lung. conclusions the frequent syndromes in the stud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 congener study. it may be caused by many different contribution factors of patients and researchers.
key words:aids;intraveneous drug;tcm syndromes;statistical analysis
由于艾滋病期的患者病情错综复杂、变证百出,用几个证型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证候归纳则显得过于简单和片面,不足以概括和反映艾滋病患者的复杂病机和证候。尽管目前涉及艾滋病中医证候的文献数量渐增,但通常多为重复堆砌、罗列以往专家学者的辨证分型,或是病例数较少、零星的艾滋病治疗经验介绍等,真正以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或艾滋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文献却很少。为此,笔者将2005年6月赴广西省5个戒毒劳教所进行的艾滋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作简要总结,以供艾滋病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调查对象
笔者于2005年6月1-15日赴广西省南宁市、北海市、桂林市的5个戒毒劳教所进行艾滋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170例,均为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感染hiv的患者。所有被调查者均经hiv初筛并确诊为hiv感染者,无心脑血管重大疾病及精神病史。被调查者均已在戒毒劳教所进行半年以上的强制戒毒,排除了急性戒断综合征的影响。
1.2 一般资料
170例被调查者中,男性150例(88.24%),女性20例(11.76%);年龄最大56岁,最小20岁,平均(33.22±6.03)岁;一半以上的人为无业人员,其次是农民、个体经营者及企事业职工(含工人)等;约85%为小学及初中文化水平。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有关hiv/aids的中西医研究资料及临床报道[1-2],参考有关专家的经验[3],编制了“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为避免引起被调查者产生恐慌和抗拒心理,将调查表改名为“广西戒断人员健康调查表”。本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资料,涵盖了hiv感染者/aids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对每一个症状进行程度分级。
2005年6月1-15日期间,课题组在广西省南宁、北海、桂林的5个戒毒劳教所进行病例采集,收集到170例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流行病学资料。在艾滋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时,按统一标准进行一对一的中医证候问卷调查,为了避免引起被调查者的恐慌、抗拒等不良情绪及症状叙述的夸张等弊端,将本次调查内容向被调查者统一解释为普通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束之后,由课题组统一讨论确定被调查者的证候(证型)。在艾滋病中医辨证方面,参考了目前国内外中医界关于艾滋病辨证论治的相关文献及有关专家的经验,以脏腑辨证为主,其他辨证方法为辅。
调查结束后,由研究者建立数据库,并对调查表中的症状、体征及证候进行统计。由于本研究的被调查者症状较多,病情错综复杂,表现为单一证候(证型)的患者不多,大多数患者为复合证候(证型)甚至多种不同的证候(证型)同时存在,虚实夹杂。因此,为了便于统计,笔者主要采用单证统计的方法。除了肝胃不和、肾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几种常见而不适合拆分的证候予以保留外,其余的复合证候均拆分成各种单一的证候,然后按单证出现频率进行统计,以了解其证候的总体趋势。
3 研究结果
3.1 证候统计
(见表1)表1 17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证候频率排序(略)
170例被调查者中,4例无临床症状(为无症状hiv感染者),占2.35%,其余166例患者的证候(证型)频率较高(10%以上)者依次为:脾胃气虚、肝郁气滞、肾阴虚、痰热蕴肺、肝胃不和、肺气虚、肾阴阳两虚、气虚证、痰湿蕴肺、肝火证、心阴虚。
表现以实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肝、肺,以肝脏证候最多见,包括肝郁气滞(27.65%)、肝胃不和(19.41%)、肝火证(10.00%);其次是肺脏,包括痰热蕴肺(25.88%)和痰湿蕴肺(11.76%)。
表现以虚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肾、脾胃、肺。虚证(总数)以肾脏最多见,包括肾阴虚(27.65%)、肾阴阳两虚(14.12%);其次是脾胃气虚(29.41%);再其次是肺气虚(16.47%)。心脏证候频率最低,为心阴虚(10.00%)。
3.2 脏腑发病率统计
(见表2、表3)表2 17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发病脏腑频率排序(略)表3 17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多脏同病排序(略)
脏腑的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肺、肝、脾胃、肾、心。其中肺、肝、脾胃、肾发病率均高,且其频率非常接近。被调查者病情复杂,大多数为多脏腑同病(多脏腑均出现症状)患者。单一脏腑发病的患者有27例(15.88%);2~4个脏腑同病的患者最多,且频率非常接近,均在21%~23%之间。而症状最多、最复杂的五脏同病患者有15例(8.82%)。多脏腑同病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三脏同病、二脏同病、四脏同病、一脏发病、五脏同病。
4 讨论
本研究的166例(其余4例无症状)被调查者证候(证型)频率较高者依次为:脾胃气虚、肝郁气滞、肾阴虚、痰热蕴肺、肝胃不和、肺气虚、肾阴阳两虚、气虚、痰湿蕴肺、肝火、心阴虚。被调查者多数有2种以上的证候同时存在,病情相当复杂,与国内其他同类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赵氏[4]于1989-1994年之间在坦桑尼亚收治近千例hiv感染者,选取490例进行辨证分型:早期属肺气虚334例,中期属肺脾气阴两虚128例,晚期属脾肾气虚28例。方氏等[5]对云南省180例hiv/aids患者的中医症状及证候进行调查,得出证候总体分布规律:多见虚实夹杂的证候,180例中气阴两虚116例(57.22%),邪毒炽盛18例(10%),邪毒内蕴18例(13.33%),肝肾不足8例(4.44%),肝脾肾俱虚12例(13.88%);另有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胡氏等[6]对北京佑安医院10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结果为:气血两虚24例,气阴两虚25例,气虚血瘀17例,肝郁气滞10例,肺脾两虚1例,脾肾两虚4例,肾阴亏虚1例,肝经风火3例,湿热内蕴8例,痰气郁结1例,脾虚湿盛3例,肝郁脾虚2例,阴虚火旺1例。丘氏等[7]对河南省274例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出现的证候达29种,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脾肺气虚、风热蕴络、湿热内蕴、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很多患者不只出现1种证候,病变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该调查以肺脾为多,肺脾亏虚的表现较突出,其次为肝肾亏虚。
由上面数篇文献的辨证分型及其分布频率来看,不同时期、地区的艾滋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均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部分证型是一致的,但分布频率差别却比较大。
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不同研究的被调查者(患者群体)存在如下情况:①不同感染途径的患者群证候分布可能有差异,如静脉吸毒感染hiv与输血感染hiv的患者群其总体证候特点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②不同研究的患者群体所处的气候、地区、家庭、社会等复杂的外在环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③不同研究所调查的病例数的差别也较大,一般来说,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数越多,越能减少偏倚,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④不同研究的患者群体总体病情轻、重的分布差异较大;⑤由于艾滋病期患者免疫力低下,各种机会性感染层出不穷,症状多而复杂,证候规范化有很大的难度。并且由于病情不断变化,不容易提炼出艾滋病常见证候(证型)。
从另一方面来说,研究者本身也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目前,国内撰写文献总结艾滋病辨证分型的专家学者为数不少,国家也制订了《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等艾滋病辨证论治方案以供参考。但总体而言,不同文献的证候名称及辨证分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①尽管有教材及国标作参考,但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由于各自的学识和经验存在种种差异,在对患者进行辨证时很难避免偏颇,且有些文献作者使用的证候(证型)名称也常常过于随意,很不规范。②由于临床资料收集者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可能在收集资料时对患者进行的病情询问未能做到浅显易懂,致使收集到的艾滋病中医临床资料真实度下降,可信度偏低。如果临床资料收集者是非中医专业的外行人或态度不认真,则其调查研究的质量更低,研究结果令人质疑。③部分患者如河南艾滋病高发区的患者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文盲所占的比例较大,加之调查者不懂方言等不利因素必然造成语言沟通的障碍,若无翻译(兼通方言和中医临床专业知识者)的帮助,在进行病例收集时很容易发生误会,患者亦可能因语言沟通障碍,不耐烦而随意交待病情甚至说谎。这些极可能造成虚假的临床资料,最终得出错误、虚假的研究结论。
鉴于目前国内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建议有关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者在病例资料收集时尽可能做到亲力亲为,在进行辨证时尽量避免采用或自创某些未能清楚表达病位、病性的证候(证型)名称,努力消除或减少在艾滋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影响因素,以提高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 gb 16000-1995,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 2004.
[4] 胡建华,李秀惠,刘翠娥,等.100例艾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北京中医,2007,26(2):97-98.
[5] 丘 红,谢世平,郭选贤.hiv/aids患者274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分布[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2):363-364.
篇4
关键词:仁者爱人;学习;医患
我叫徐光华,祖籍河南,生于陕西,退休于清远,现在广州仁爱医院上班。是主任中医师,广东名中医,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70余篇,出书5本,有《金匮要略新编》,《千金诊法释评》,《千金养生秘诀》,《徐光华医学论文集》,《徐光华医文集》。获两项国家专利,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我于1946年7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渭北高原的白水县尧禾镇周家村,当时那里缺医少药,我的祖父母都因病去世,从小我就立志要当一个好医生。司马迁说:"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内经》说:"病非不治也,未得其术也。"我认为:要当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努力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中医学校毕业后,数10年来,我一直坚持有患者看病,没有患者看书,珍惜宝贵时间,绝不擅离职守的习惯,对中医药经典与历代名医的书,以及与治病相关的西医书我都读。我个人的爱好就是爱买书,爱读书,爱总结,在个人存书上也较有名气,也曾获《健康报》,《卫生报》中医读书知识竞赛奖。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医学知识也在突飞猛进,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虽然我现在已经68岁了,从医也已50年了,可我总觉得作为医生除了有良好的医德外,还要具有高明的医术,不学习怎么行呢?卫生部"十二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国医大师的有关资料、全国高等学校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二版教材以及13版《实用内科学》等,都是我学习与提高的内容。
诊治患者 尽心尽意:
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基层医生,首要的任务,就是给患者看好病。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是党培养出来的医生,现是中国农工党党员。对待患者,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他们着想:讲话要和气,态度要和蔼,检查要认真,治疗要合理,关键是有效。尤其是我们这些老中医,患者找我们,抱有很大的希望。我们更应设心处地地为他们诊治。如白云区的患者陈生珍患了崩漏病,找西医妇科经诊治,检查发现有炎症,炎症好了,阴道出血依旧不止,介绍到内科,经各种检查与治疗,无效。后来,她抱着试一试找我诊治,我结合她的既往资料与治疗经过,进一步详细诊查,认真分析,认为她是气不摄血所致,予生脉两地饮,配合参脉针静点,使这位用了8000多元没有治好的病,不到10d,花了不到800元就好了,还送了我一面锦旗呢。对于患者来说,讲究效果,对症下药,而不乱开药,以减轻他们负担,这是我们医院与医生应该遵循的宗旨,也是我们良好医德医风的具体表现。如果一个医生能始终坚持按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对症下药,坚持高效,廉价,安全、少副作用的准则,这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医生。也只有这样,患者才会相信你,来找你。医院才能兴旺,发达。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临床诊疗技术空前进步,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临床各科诊疗水平,另一方面使各大专科在目前三级医院中获得迅速发展[1]。可是,由于许多专科医生看心不看肺,看肝不看胃,给许多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带来了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这些医生应从多科入手,中西结合,各科协作,就能给患者就诊提供方便与帮助,不致他们无所适从,不知该看那一科;同时,也为自己提高治疗效果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当今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工作十分繁忙,精神压力非常大,心理病精神病与日俱增;致使妇女月经不调与男女不孕不育病日见增多。作为一个医生,除了看病外,还要做思想工作,学会看一些心理病,这就是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2]。
参考文献:
篇5
因此,多年来,李沛桦女士一直有个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力在香港推广中医药文化,将传统的中医精髓推介给更多病患者,发扬中医药文化。她说:“上天赐予我一双巧手,为人们带来健康快乐,是一份具挑战性及满足感的工作,能够克尽己任,学以致用,我感觉非常幸福和幸运,积极乐观,知足常乐。”
医者仁心 温暖满杏林
李沛桦女士是香港注册中医全科医生,于中国医药研究学院全科学士毕业,获浸会大学中医骨伤科文凭和中国总医院脊椎病因治疗医学文凭,毋庸置疑,她是一名专业的全科中医师。然而,作为一位女性,在传统的中医药方面,取得如此成就,她既不是来自一个传统的中医世家,亦无名师牵引入门,全凭着极大的兴趣、决心及天生的仁心,一步一步地学习。
她回忆说:“从幼时对医学感到奥妙,后接触到中医,从个人兴趣演变至对中医药的热衷,便修读起中医来,初学骨伤,继而习针灸,接着修读中医全科,对针灸骨伤更感锺爱,续创立了一套独有的全面性疗法。”藉着多年的专业学习研究,李沛桦女士终能于数年前创辨了康尔德中医诊疗中心。当年康尔德创辨时,只有楼上不到四十平方米的单位,从两张床位慢慢地成长,逐渐扩张,发展至现今之规模。她笑言:”起初在楼上两个床位时,不到半年,便床位不够用,试过有病人在诊所足足等了九小时,才轮到他,我也不忍,但也没辨法,我只有一双手。后有病人说:医师请扩充吧!好歹也可让我们躺着等你,我想了想,也是!患病已够痛苦了,怎忍要他们再受等待的折磨呢?就这样诊所便慢慢地扩展至今。”
如今,康尔德全方位发展,汲取中医精髓,藉G现代科技,针对都市人群的特点,研制多种治疗康复法。中心主要有中医针灸疗法、中药固本培元、骨伤复位治疗、全身经络治疗、足底反射治疗、美容修身治疗及妇女保养、长者保健等。李沛桦女士说:“康尔德中医诊疗中心医治范围很广,既有常见的骨伤,颈椎骨质增生、老人骨质退化不便于行、孕妇妊娠期水肿、婴儿哮喘、任何年龄的中风偏瘫及致皮肤问题等症状,都可在康尔德得到治疗、控制及改善,诊所可说是人体的急救及维修保养中心。
悬壶济世以来,李沛桦女士触及诊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为多少病患者带来福音,减去痛苦,相信会是个天文数字。
她说:“这么多年来,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病人得到康复,其实每次治愈一个病人都让我很难忘,而当中,有几个病患个案,让我颇为深刻的:十年前,一名十一岁的女童,常心跳加剧,心悸,性情剧变,常留在家中不敢外出(疑似近日的惊恐症),经症断实是胸椎第五、六移位,心肺神经受压,一个疗程的治疗已大有改善,偶与母亲外出闲逛。之后每星期到诊两次,治疗一个月后,惊恐症已消除,其后每月覆诊两次,已一切痊愈。后来她更往英国念大学,现每逢假期都会回来检查,更告诉我她要在那边完成硕士学位。又一名中年女患者,是要靠别人搀扶着来求诊的。后得知是腰椎间盘突出,西医断症病人要施手术,友人建议先到诊所求医再作决定。经过个多月的治疗及护理,已行动自如,如常工作。”
如果以上说的病例,是中医针灸诊疗妙手回春的体现,那么接着的病例,则是起死回生的写照。“有一名中了一氧化氮的少年男患者,家人在医院诊治无果下,怀着最后希望把他抬到康尔德,整个人发黑,还带点烧焦味儿,后来我仔细检查病人,发现比较严重,便问他的家人:‘你相信我能把他治好吗?’他们回答说:‘屡求不果,也求医师尽力一试.’在我及员工的悉心治疗下,费上一年多的时间,他终能痊愈百分之九十,家人也说这是一个奇迹。”
弘扬中医 人性化管理
李沛桦女士怀着为更多病患者服务的意愿,望在各区开设一所更大及全面的中医院,同时,也希望中医药可得到政府的扶持,将来香港也会建有具规模的中医院。她说:“以前中医在香港是不被重视的,但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术文化,我希望能够振兴和传承中医药,把中医精髓推广开来,这就是我多年的理想。”
自创办康尔德以来,李沛桦女士一直坚持人性化管理,将诊所当成自己的家,视员工为自己的家人,给予他们温暖的工作环境,在温暖的心情下工作,自然让他们能安定情绪,能时刻集中精神,专注照料病人,诊所的业务及水平才会一致。
在康尔德中医诊疗中心里,治疗师都有着二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还不断进修学习,自我增值,改进疗法,同时李沛桦女士亦要求治疗师们向西医学习,摄取西医的先进科技融入中医,务求治疗师们都能专业细心地服务每一位病人,让他们都能在一个安心及温暖的地方接受治疗。而他更是以身作则,为了补充专业知识,一刻不曾忘记自我增值,时常和他们一起学习,她开心地说:“有时候虽然上学也只有短短两三小时,但把精力放进去了,仿佛回到了年青求学的时候。”每次看到他们对病人无私的照料,我都感到很欣慰,令我感到并不是独个儿的孤军作战着,他们在不同大小岗位上配合着,以达致弘扬中医的信念,在此不得不表扬一下他们。”
服务社会 知足常乐
怀着仁心的李沛桦女士,一直都有一颗热诚服务社会的心,经常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团。目前,她担任榕光社老人服务团中医顾问,她介绍说:“社团主要服务于九龙区,是社会上一班关爱老人的组织,义工义诊的不图利机构,我的主要职务是医学顾问。”
除外,她还是香港中国医药学会会长及永远荣誉会长、香港针灸医师学会会长、全国中医药临床科研医疗及医院管理学术交流会(香港区代表)会长、港九中华药业商会执行会长、香港中医整脊学会名誉会长、香港中药联商会医药顾问、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会员。对于未来,她希望可以更多地参与社会服务,坚持永不言休,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对于人生及生活,她说:“人一定要学有所用,每个人的双手、能力、职责也不一样,但重点是用心,只要用心生活、凡事尽己之力、不要半途而C、脚踏实地的工作,人生定必美满。因此,生活中,李沛桦女士的豁达、仁心,得到了很多朋友、病人支持及拥戴,家人更因她而感到骄傲。
她笑着说:“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学有所用,贡献社会,多年来我从未感觉疲累,还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满足,这就是我的精彩人生呢!”
闲暇时间内,李沛桦女士最大的爱好除了社团服务,就是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外出旅游,去不同的地方走走看看,成为她行医服务以外的一大精彩点缀。
具备仁心仁术,医者之路,才能更加深远;服务社会,人生之路才会更加厚实;豁达、乐观、生活之路,才会更加写意从容。而这三者,即是李沛桦女士所走的路。未来,亦将更加精彩无限!
篇6
【关键词】 NCU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本院NCU病房主要收治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 患者量大, 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年轻, 数量相对不足, 工作中稍有不慎或疏忽, 就会对患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危及生命。将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医院NCU病房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制定相应的对策, 以减少安全隐患, 提高护理质量。
1 常见的安全隐患
1. 1 压疮 NCU患者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被动等因素易发生压疮。
1. 2 非计划性拔管 患者意识不清, 制动防护不足, 易造成脑部引流管脱落影响治疗。气管插管脱出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留置导尿管硬性拔出造成尿道损伤等。
1. 3 坠床 患者躁动不安, 不易保持治疗影响治疗, 并有碰伤和坠床危险。
1. 4 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1. 4. 1 暴露性角膜炎 患者呈昏迷状态, 眼睑闭合不全, 角膜干燥, 引起角膜溃疡和感染。
1. 4. 2 肺内感染 患者吞咽障碍, 口腔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长期卧床坠积等引发肺内感染, 工作人员消毒隔离不严密, 洗手、消手不认真, 患者物品不专用, 空气消毒不达标等有造成交叉感染的危险。
1. 4. 3 泌尿系感染 昏迷患者排尿功能紊乱, 长期留置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1]。
1. 5 观察病情不到位 科室中低年资护士较多, 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临床工作经验不足, 对疾病的观察、护理缺乏预见性, 不能及时发现输液不畅外渗、颅内再出血、颅内压增高、癫痫、脑疝等异常情况, 延误抢救治疗时机。
1. 6 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打错针、喂错药、换错点滴, 错误处置等给患者造成伤害。
1. 7 设备仪器管理不规范 对呼吸机、除颤器、监护仪、静脉微量输液泵等抢救设备不定期检测维护, 使用时设备性能不良, 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设备参数的变化缺乏医用计量仪器检测和校正而导致护士不能及时发现, 以致提供的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发生偏差[2]。
2 对策
2. 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制定本科室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 制作成册下发到每位护理人员, 每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 加强安全教育, 定期进行考核, 尤其是对新来的护士加强管理, 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
2. 2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 鼓励本科室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 制定年学习计划,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 每周组织学习一次, 每月进行考核。利用晨会讲解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处理方法, 通过护理查房对护士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的提问, 前沿知识的介绍, 不断促进护士的学习, 提高护理队伍的业务能力。
2. 3 分组护理 以科内资历较高的护士为组长, 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为带教老师, 以老带新, 分组工作, 责任到人, 弥补不足。各组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防范护理安全隐患。
2. 4 健全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和管理 各种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 周检查、月维护、季度校对, 做好设备保养检测记录。保证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制作设备操作流程卡, 悬挂于机器上, 便于护士观看, 防止操作失误带来的护理安全隐患。
2. 5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三级质控,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 有效进行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纠偏, 对违反规定的进行批评教育, 严重者进行处罚。
3 体会
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和专业知识学习, 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增强了, 工作能力提高了, 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避免和防范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工作有序进行。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 使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3]。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 李乐之. 外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2.
篇7
关键词:药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58-02
药学专业师应掌握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药学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能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医药经营及管理、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师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
1药师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抽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1.3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1.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1.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
1.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用药如用兵
用药有慎,易致药源性疾病诊断明确之后,就需要用药治疗。用药如用兵,用药不当可造成药源性疾病。随着医药科技事业的发展,各种高效、速效、长效、特效药不断涌现,而且它们的副作用、毒性以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日趋复杂。通过长期使用,发现其中能够致畸、致敏、致癌、致突变的药物正逐年增多。如阿斯匹林、氨茶碱、阿的平、异烟肼、催眠药等可使某些患者出现急性可逆性脑生化代谢紊乱而导致中毒性精神病,使病者出现意识障碍、兴奋、扰动、语无伦次等。气雾剂喘息定因止喘效果快速而且显著,在国内十分流行。据统计显示,使用该药反而使哮喘病人死亡率上升。究其原因,很可能患者为了求得止喘反复多次使用,以致过量中毒。奎尼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但服用该药时有人会产生阿-斯氏综合征,表现为突然意识消失,并伴随循环衰竭与呼吸抑制。奎尼丁所造成的晕厥又常无先兆症状,往往引起猝死。经漫长岁月,积血的教训,中药使用从单方、验方过渡到方剂。西药联用在医疗上是一大进步,如“雷米封-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联用是治疗肺结核的首选方案。但有些药物联用会增加或带来毒副作用。目前已知四环素与青霉素合用会降低治愈率,增加死亡率;无味红霉素和四环素族抗生素合用可增加肝脏的毒性;优降宁与麻黄素类药(如通宣理肺丸、止嗽定喘丸)合用,可使患者血压增高,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用雷米封与利福平进行抗结核治疗时,如果合并使用苯巴妥或水合氯醛,可增加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已有引起死亡的病例报道。中医用药讲究“忌口”。最近发现,饮食对药物疗效也能产生重要影响。如饮酒或喝咖啡能加强阿斯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糖尿病患者饮酒前后服用降糖药物会引起低血糖休克。饮酒能加强中枢神经抑制药的作用,引起中毒或死亡。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优降宁期间应禁食扁豆,奶酪,腌鱼,葡萄酒,啤酒,猪肝等富含酪胺的食物。否则,服用这类降压药物非但不能降压,反而会使血压升高,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
3专业理论知识
3.1基本理论知识。全面掌握药理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医学统计学、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中毒与解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特点。对临床药学专业的某个方面有所研究。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3.2相关理论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与医、护、患沟通的能力和较好的文字水平。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篇8
【关键词】 中医教育;非逻辑思维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课题(项目编号:XJY10017);《中医养生学概论》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XJY11038)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概括的反映,是具有因果关系的线性思维方式。目前的中医教育以培养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主体。例如中医的辨证就是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体现了逻辑思维的运用。然而,单纯对逻辑思维的培养可能使思维固化,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对学术创新的要求。非逻辑思维是根据事物提供的信息进行整体处理、综合判断的一种辐射性思维方式,它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跨越较大。在提倡学术创新、促进中医发展的今天,重视非逻辑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
1 中医教育需要培养非逻辑思维
中医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这是由中医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中医自身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需要运用非逻辑思维。例如,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木、火、土、金、水五种要素构成,这五种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到自然界,也影响人体。《尚书·洪范》有“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中医学认为“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代表肝胆属性;“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代表肺和大肠的属性;“水曰润下”代表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代表肾和膀胱的属性;“土曰稼樯”代表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代表脾胃的属性;“火曰炎上”代表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代表心和小肠的属性。古人运用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地将五行与五脏联系在一起,脏腑学说运用至今。再如,中医诊断学望诊中的望神,其神的概念和外在表象,绝不仅仅是依靠书本中所描述的那样,很多时候是凭借医生的直观感觉,这种直观感觉已经不是逻辑思维所能概况,主要依赖于非逻辑思维中的直觉思维。而中医对于脉象的描述,如“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夹似毛轻”,这仅仅依靠逻辑思维是无法体会的。同时,无论学习中医还是西医都强调悟性,这种悟性不仅仅是基于基础知识上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还有一部分是依赖于学习者的直觉思维、联想、想象等,即依赖非逻辑思维。
然而许多医学生在运用非逻辑思维时遇到了困难。习惯于逻辑思维的医学生,特别是刚从高中数理化逻辑思维中走出来的大一新生,在学习陌生而古老的中医知识时常常感到困惑。如果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引导,他们极易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让其明白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会利用非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这对于其学习专业知识、坚定专业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和必须的。
2 中医的创新需要非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强调的是感性认知,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来领悟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有理有据的发散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历史上,非逻辑思维在创新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例如,凯库勒在睡梦中梦见了首尾相接的蛇,他抓住这梦中的一闪念,提出了苯分子的六角形环状结构。牛顿站在苹果树下,被落下的苹果砸中脑袋后,思考出来万有引力定律。虽然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在2010年被证明是后人根据牛顿和他朋友的一段对话“演绎”而来,但是,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激励人类想象力的最好读本。牛顿的母校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移栽了一棵牛顿苹果树到校园里,意在激励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都是非逻辑思维对于科学的贡献,说明非逻辑思维对于科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的中医人才既学习医术,还必须通晓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医人才医、哲、文、史四位一体的知识结构。[1]当前的中医教育存在盲目模仿西方医学教育模式的问题,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专业知识构成,而文、史、哲的素养明显不足。造成中医学生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不如古人深,创新亦不多。而中医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的问题,与目前中医教育缺乏非逻辑思维训练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教育需要重视对医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这不仅是学习中医的需要,也是创新中医的需要。
3 时展需要非逻辑思维的培养
概念时代是近年来新兴的话题。美国现代知名作家丹尼尔·平克在其所著的《全新思维从信息时代迈向概念时代》[2]中告诉我们,世界许多发达地区正实现着经济和社会从以逻辑、线性、类似计算机能力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向建立在创造性思维、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基础上的概念时代转变。“右脑”形象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执著、快乐感和探寻意义,将越来越能决定世界的未来。概念时代要求我们开始重视对医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创新精神。
2 培养非逻辑思维的方法
在中医教育中开展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2.1 重视文、史、哲等学科知识的学习 在知识结构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加强中医学生对于哲学、美学、文学等人文科学的学习及熏陶。如开展校内相关的选修课、鼓励学生跨校选课和辅修、加强校际交流、名家讲座、文史哲知识竞赛、电影播放等。在美国耶鲁医学院,学生们会去耶鲁英国艺术中心学习艺术,来锻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因为那些学过绘画的学生更善于洞察患者的细节情况[3]。
2.2 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将学术沙龙引入课程教学,在学术沙龙过程中,运用头脑风暴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抛出议题,让大家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发表言论。通过静听其他人的思想,进行发散性思维,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思想火花,这些新思路对于未来的科学研究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有助于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如利用BB教学平台,开展课外知识的普及,将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加以展示,让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
2.3 建立将非逻辑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的可行途径 尝试将非逻辑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便于一些习惯于逻辑思维的医生更好地掌握中医。例如应用国际量表学原理建立中医量表,量化诊断和评定中医证候;依靠临床和实验研究,验证非逻辑思维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循证医学寻找支持非逻辑思维的证据等。
当然,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需要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医、思考中医,进而推动中医的创新。
参 考 文 献
[1] 蒋开平.当今中医人才成长的比较.医学与哲学,1993,(4):4950.
篇9
一、活动目的
通过大力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等活动,在全区卫生系统形成适应新形势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和“赶超比学”的学习氛围,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目的。
1、工作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爱卫生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切实全面履行岗位职责,爱岗敬业,工作到位,认真钻研、不断进取,工作能力突出,为患者和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3.对待患者和社区居民热情、细心、耐心,态度好,工作认真、踏实、严谨,富有爱心,经常受到患者和社区居民的肯定。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配合默契,赢得同行、患者和社会认可。
二、活动内容
(一)“卫生法律法规月”活动
1、目标任务
三月份为“卫生法律法规月”,把学法、用法、宣传卫生法律法规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逐步使卫生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2、参加范围
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
3、方法步骤和有关要求
(1)要做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各单位要通过会议传达、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的形式,大力宣传基本法律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营造卫生系统全体人员学习卫生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做好本职工作的浓厚氛围。
(2)要精心组织,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卫生法规月”活动计划,妥善安排好学习与正常的业务工作,认真组织好“卫生法规月”活动的开展。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诊所基本标准》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学习。
(3)注重讲求学习实效。要通过集中或分组学习、观看教学片、请专家讲课、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努力实现由提高全体人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执法水平的转变,要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现象,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挥好表率作用。活动中,局机关将到各单位不定期检查活动开展情况,组织部分人员考试,以检验学习效果。
(二)护理人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
1、活动目标
充分发挥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和个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水平,让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2、活动范围及原则
(1)活动范围:辖区内各级各类医院在职在岗护士。
(2)活动原则:按照区《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评选5个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10个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以及1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护士。
3、活动内容
参见《区护理技能比武活动方案》。
(三)医师院内急救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评选优秀病历及处方书写
1、培训目的:
(1)医护人员急救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进一步增强,急救知识进一步强化,临床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急救技术水平全面适应院前急救要求。
(2)医疗机构急救能力明显增强。医疗机构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形成按制度管理、按规范操作、按标准落实的运行机制,急救能力全面适应突发事件的处置要求。
(3)以病历质量为抓手,医疗质量管理全面加强。贯彻执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规范医疗文书书写,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病历内涵质量,规避医疗风险,强化医疗安全。
2、参加人员:
在我区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要求全员培训。
3、培训内容:
(1)医师成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外伤包扎固定、急救止血操作及小儿气管异物的抢救等急救知识及技能。
(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
4、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及及自学。区卫生局将邀请市红十字会专家及三级医院病案管理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在护士节或职工技能大赛及食物中毒02机动队演练时举办医师成人心肺复苏技术比武。初步定于8月进行优秀病历及处方书写评选。
(四)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岗位练兵
1、培训目的: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有效防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优势,提高社区医生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能力,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泛应用,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2、参加人员:
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及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3、培训内容:
(1)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项)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类别医师推广临床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医师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4)省卫生厅编写的《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
4、培训方式:
推广方式为集中培训及自学为主,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海慈医院培训。各单位自行组织培训时间地点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培训结束后按时上报信息。区卫生局初步定于6月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月”,将邀请海慈医院专家进行培训讲座、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大赛等活动。
(五)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为加快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规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培训。
1、培训目的
通过1年的培训,在本区基本建立有良好医德医风,技术质量可靠的社区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优质的综合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在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中发挥骨干作用,能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以人为本,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于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帮助社区居民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享受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熟练掌握和运用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2、参训人员
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类别和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执业护士。
3、培训内容
由社区办制定。
4、具体措施和有关要求
(1)本培训工作在区卫生局统一安排下,由区社区卫生服务办公室组织和承担。
(2)为保障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分批次组织开展全科医师培训和考评,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合理安排工作,分批组织参加培训。
(3)要加强考勤,将参训情况列入绩效考核,凡是两次以上未参加培训的,终止培训资格。
(4)理论培训结束,由区卫生局组织统一考试,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组织纪律、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等。
三、有关要求
一是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活动计划,营造提高素质、熟练技能、增强本领、履行职能的氛围,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要寓教于乐,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篇10
关键词:目的论,中医术语,问题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N04;R286;H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2-0038-03
中医与京剧、中国画被誉为是中国“三大国粹”,其内涵博大精深,近来越发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重视。中医术语的英译在中医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传播中医科学知识以及让世界了解中医有重要的意义。
一 目的论
目的论是由德国的汉斯・维密尔(Hans J,Vermeer)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后由诺德发展,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的核心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和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一样,是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原则是翻译的目的,它摆脱了单纯的语言对等的束缚,而是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策略、方法。目的论有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目的法则是其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翻译面向接受者所要表达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连贯法则是说译文具有连贯性,让目标读者可以理解;忠实法则是指原文和译文的连贯一致。目的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以某个译文接受者群体为对象,使译文在目的语环境中具有某种功能。在中医术语汉英翻译中,译文接受者是决定译文目的的主要因素,译者既要具有中西医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中英文字功底,努力找出精确表达中医概念的英文词汇,保留中医传统特色,使接受者通过译文了解中医,达到中西医交流的目的。特定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是用直译、意译还是音译等翻译方法。
二 中医术语翻译
中医常常融合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表达,它是一门集大成的,蕴含丰富哲学思想的学科,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其用语既科学又古雅的特性,并且含有大量古汉语词汇和四字短语,如“天人相应”“妙手回春”等。对于这些表述,很难做到既把其医学内涵翻译出来,又把其蕴含的文学色彩表达出来,因此会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中医语言最重要特点是术语众多,用语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繁杂而又不统一的中医术语对理解中医文本造成极大的障碍。另外,中医术语中常常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本来有明确和特定意义的词汇表示的却是不确定而多变的概念,造成歧义和冲突,如,膏在中医中可以指油膏(paste,oint―ment,piaster,salve)、软膏(ointment,paste)或煎膏(decocted paste)等,也就是说,一个概念或术语在不同地方所指不一定完全一样,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谈到医学专有名词的翻译时候也提到过,药品、疾病、症状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一个国家是一个名字,在另一个国家就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一般均可以音译成yin and yang,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却不可以这样译,如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阴阳合,故能有子”一句,“阴阳”属于委婉语,指sexual intercourse。“气”一般音译为Qi,但在“四气五味”中,“气”指药物“寒、热、湿、凉”四种性质,只能译作property or na―turet。那么,中医术语翻译究竟要遵循什么方法呢?
三 翻译原则与方法
李照国围绕中医术语的翻译提出过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1)薄文重医,得“意”忘“形”。我们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要把中医古老的医学知识传达给读者,而不是传达它的哲学和文学韵味,因此翻译应本着客观、准确和科学的原则,一定要把中医的精髓给翻译出来。(2)比照西医,。中医语言有其独特性,虽然英语语言中缺乏中医对应语,但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知识有其共性的,因此中医的一些术语的翻译可以参照西医现有的医学名称。(3)尊重国情,保持特色。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体系,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因此有些名称的翻译可以采用创造法或者释义法,从而把中医独特的内涵表达出来。中医术语的翻译的目的就是让接受者了解中医药知识,让中医在世界传播,把握这一目的,就要采取一系列的翻译方法来准确、透明地翻译中医术语。
1.直译法
一般名词如身体、器官以及表示环境的词语(如“风”“火”)可以直接翻译成其对应词,因为这些词汇在西医中也有存在,译入语读者可以理解,如“风”译作wind,“火”译作fire,“心肝脾肺肾”分别译作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
2.意译法
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策略、方法,中医术语翻译的目的就是表达出来中医内涵,让目标语读者了解和接受,比如,“肝不芷血”译作liver failing to store blood或者inabihty ofthe liver to store blood等,“小儿麻痹”译作infantilemalnutrition。“白虎历节”(即游走性关节疼痛)译作acute arthritis。
3.音译法或音意结合法
有些中医特有的术语缺乏相应的英语词汇,使用音译法,既能体现术语的简明性,又能传达中医特有的概念。但在直译不能明白表达意思,意译又过于冗长,音译又无法达意的时候,就可以用音意结合的方法,即先音译,再意译,比如,“精气”译作Jingqi(essence),命门Mingmen(gate of life)。“三焦”译作sanjia0(three warmers,triple burners)等。
4.术语替代法
一些与西医相近或者相同的中医概念,可以用西医术语代替,如“心悸”译作palpitation,“便秘”译作constipation。“牛皮癣”译为psoriasis,而不是翻译成oxhide lichen。“带下医”(即妇科医生)则译为gynedologist而不是直译成doctor undemeaththe skirt,
运用这一方法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西医和中医作为自然科学有其共性,但又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因为有些术语在两种语言中虽名同但实际所指却大不相同,这时候就要理解各自所指,据实翻译。如中医中“伤寒”和西医上的“伤寒”所指是不同的,中医中,“伤寒”有三层含义,(1)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2)感受寒气而引发的病症;(3)冬季受寒。而西医中,typhoid指伤寒杆菌引发的病症。所以,中医上的伤寒是不能译作typhoid的,而应该是cold attack。
四 结语
- 上一篇:农学研究生专业方向
- 下一篇:简述直接融资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