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向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引发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重大变更。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课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类型

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有4种类型。

1.课堂教学型。课堂教学型也称为演示型,在教学软件中占大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一特殊的问题或者教学重、难点而开发的,可以演示要讲解的知识内容。2.模拟型。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仿真软件,展示现实中难以再现或无法用实物描述的现象,也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参数实时反映事物的状态特征的变化情况,供学生做模拟试验或一些特殊的研究。3.自学型。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反映教学内容,提供课堂练习,甚至还有学习功能,能够让学生通过课件掌握知识点。如CAI软件。4.训练复习型。通常包括知识点回顾,提供大量的练习,并能够检查学生自我测试的结果,给出分数或者评价。这种课件主要用于训练学生某方面的技能。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脚本设计、素材收集、模块设计、软件设计、调试和维护等过程。1.选择课题。课题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制定,一般包括熟悉大纲及授课计划、内容、重点和难点、目的要求、预期效果的设定。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教学需求为基础,确定知识点、基本理论、实践环节、练习环节、教学对象、媒体类型和软件架构,同时考虑软件用到的公式函数、数学模型和算法等。3.素材收集。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要用到大量的素材,包括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利用素材处理软件自己制作,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建议软件设计者平时注意素材资源的积累,手上常备几张这样的光盘。

4.脚本制作。脚本类似于电影电视的剧本,用于说明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整个教学过程,如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媒体类型和教学方法等。制作规范化脚本能够提高软件设计的效率,保证课件质量。脚本通常以文字描述或者表格形式体现出来。

5.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模块设计和详细设计,任何一个多媒体软件都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将这些部分组织成模块,教学时可以进行模块选择,从而达到灵活掌握的目的。然后对每一个模块可以进一步细分,划分为更小的模块,即二级模块,最后精确到每一个模块讲授一个知识点。注意设计时要能够方便操作者返回。

篇2

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大多希望员工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能够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而可行的建议和方案,而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具体管理场景,员工获得独立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机会,它迎合了旅游管理学科的需要。旅游管理案例是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浓缩,是大量真实事件的概括和提炼,包含了丰富的旅游背景知识和事件环节。在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使用中,需以旅游管理相关理论和概念为引导和支撑。因此,案例教学是连接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实践的桥梁,在系统把握旅游管理理论的前提下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案例,可以锻炼学生面对实际问题作出关键性决策的能力。

目前在中国,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成型的案例书籍较少。近几年,一些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少量的有关旅游案例的书籍,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餐饮管理经典案例及点评》和《餐饮营销策划与案例》、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酒店市场营销和管理案例》和《酒店管理案例》,还有何丽芳的《酒店服务与管理案例分析》、张俐俐的《中外旅游业经营管理案例》、邹统钎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经典案例》等等。通过网上检索可以发现,在中国旅游营销网(http://aatrip.com/anli/)、深度旅游营销网(http://deeptour.cc/)、北海旅游之窗(http://0779.cn/)、最佳东方(http://travel.veryeastcn/)等几个网站上提供了部分旅游案例。除此以外,其他一些报刊、杂志、网站也为旅游教学提供了少量很有价值的案例材料。总的来说,这些为数不多的旅游管理案例研究与旅游管理这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极不相称的,相对于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虽然旅游管理学科教与学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迫切地需要案例教学法的介入,但是在目前的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障碍,阻碍了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障碍分析

在目前的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有:

(一)案例的数量不足,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在我国仍处在推广阶段。从总体上讲,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数量严重不足的境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仅有的几本旅游管理案例教材和网上的少量旅游管理案例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质量的影响。网上的案例资料多以描述为主,背景与数据材料介绍不足,撰写不够规范,针对性不强,影响了学生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一些案例教材中的数据材料比较完整,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实用价值不高;各高等院校自己编写的旅游管理案例质量也并不理想,质量良莠不齐,而且案例更新跟不上旅游企业变化的实际;虽然国外案例的收集与撰写强于国内,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与决策环境不同,使用范围有限。教师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仍然苦于没有合适的案例可以使用,致使教学效果不能保证。案例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旅游管理案例教学的瓶颈。

(二)疏于整理和归类,缺少交流与共享

旅游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案例,只是我们疏于整理归类而已。许多高等院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旅游管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仍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甚至游记、传记文学的内容,这些选自媒体的文章只是基础案例,缺乏专业性的审视和洞察,也难以作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开展了旅游管理案例的编写工作和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这些工作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数量不足的现状。然而,由于各高等院校之间缺少交流与共享,使得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案例库的更新换代,一些条件较差的高等院校只能“望库兴叹”。

(三)案例的形式单一,缺乏视听型案例

现阶段,由于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教学尚未普及,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旅游管理教学案例也大多为文字型资料,形式单一,视听型案例缺乏。随着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视听型案例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视听型案例的采集和编写工作。

(四)案例教材不配套,分析的深度不够

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与教科书配套的案例资料非常缺乏。目前出版的旅游管理案例教学书籍,内容大多集中于旅游接待与旅游营销等方面,较少涉及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与发展动态等方面,反映中国旅游市场和中国旅游企业情况的案例是少之又少。教师在寻找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时十分费时费神,有时即使能够找到内容合适的案例,也存在着案例分析深度不够等问题。许多旅游管理案例教材缺乏分析步骤和指导性的结论,一些旅游管理案例教材甚至连背景资料、思考题都没有,只是简单的事实描述。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分析的深度不够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所以,与旅游管理教科书配套的案例选编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五)案例更新不及时,跟不上时代变化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因而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目前国内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尚未形成规模,案例资源更新十分缓慢,一些案例库中的案例由于缺乏资金或者编写人员而得不到及时更新,逐渐失去其实用价值。查阅现有的旅游管理教材可以发现,以教材形式出现的旅游管理案例几乎没有更新,跟不上旅游企业变化的实际。有的案例发生于三、四年前或者更早,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在相关当事企业中已经得到改进或解决,其中包含的教学信息时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也相应降低。这些时间跨度长的案例,缺少时代特色,内容也陈旧过时,无法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也降低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还有一些高等院校为了解决旅游管理教学案例短缺的问题,从国外引进了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并将库中的案例翻译成中文供教师教学使用,这些来自国外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也同样存在着案例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虽然国外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的资源是滚动更新的,但当我们从国外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中获取一些旅游管理案例并翻译出版时,这些案例就已经变得比较陈旧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六)产出得不到回报,运转的经费不足

在国外,案例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可以用市场销售量来检验市场化的程度。例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材已经翻译成多种语言,一版再版,风行全球。但是,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环境不健全,案例的产出得不到市场的回报。许多急需旅游管理教学案例的高等院校不愿购买标价出售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也买不起高价出售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大多数“标价出售”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面临着“有价无市”的困境。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旅游管理案例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许多高等院校采用组织教师编写案例的方式来构建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然而,无论是直接撰写案例还是采集二手案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费用包括案例开发费用、案例储存费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费用,以及外部联系费用、办公费用等等。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而运转经费的不足严重地阻碍了案例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障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扫除障碍,以满足旅游教学的需要。

二、对策

要跨越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障碍,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就应该及时建立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将零散的旅游管理案例资源集中管理,促进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定时扩充更新,同时寻找合适的市场运作模式。具体的对策如下:

(一)加强旅游管理案例库建设,创建专门的案例研究杂志

案例库建设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保证。各高等院校应加强旅游管理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审定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并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编号收入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

目前,散见于各专业杂志的案例分析专栏也为旅游管理教学提供了积累案例的渠道,经常提供一些零星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资料。案例教学在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中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有专门的旅游管理案例研究杂志,将大大促进案例研究的发展,便于旅游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创建专门的旅游管理案例研究杂志。

(二)健全案例库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案例教学资源库共享

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是为了便于教师查询和使用,根据一定的标准所汇集起来的教学案例总和。因此,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还必须具有完善的系统分类储存功能(见图1)。案例的检索主要以名称、关键词进行,也可用课程、知识点等查询。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案例库的资源,需要对案例库进行交流和共享。案例资源共享为有条件建设案例库的高等院校提供了更多的案例资源,也为那些缺乏建设资金的高等院校使用案例库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可能,同时降低案例库建设的成本,促进了案例库的更新换代,提高了案例编写和教学的质量。

(三)适当选用视听型教学案例,从多渠道增加多媒体资源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真实可信的学习环境。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视听型案例暂停在某个画面进行深入讨论,也可以多次回顾视听型案例中精彩的片断,以促进记忆、扩展视野和激发创造性,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思考深度。使用视听型教学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得到感性和理性的双方面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对旅游理论的运用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应适当选用视听型教学案例,开展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采集案例资料时,不仅要采集文字型资料,还应注意采集图片、录音、录像等视听型资料,将采集到的资料制作幻灯片、动画片、录音带、录像带、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形式的视听型案例,从多渠道增加多媒体资源。

(四)精心选择配套的典型案例,注重案例分析与点评深度

在建设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时,应精心选择与教科书配套的典型案例资料,并将所选案例依照教学内容及需要采取统一的编排形式进行编排,其内容和结构与旅游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应(见图2)。

按照统一的案例编排形式,一个完整的案例分为“案例材料”和“教学手册”两部分。案例材料包括标题、背景资料、事实描述、思考题等内容。每个案例均配有教学手册。教学手册分为案例摘要、课前准备、适用对象、教学目标、分析评价、课堂安排、案例后继情况七部分,这几部分内容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完整、详细的教学资料,便于教师查询使用。在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案例分析与点评深度,以确保案例教学达到相应的效果。

(五)定期进行动态更新与扩充,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

旅游管理案例库建成之后,为了保持旅游管理案例库的活力,还需要围绕具体案例内容和案例使用中的反馈信息定期对旅游管理案例库进行动态更新与扩充,通过对旅游管理案例库的不断扩充修改和完善,满足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的需求。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旅游管理案例的编写和研究,不断地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尽可能地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

(六)实行创新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政校企合作体制

旅游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如果不能找到市场运作的模式,任何高等院校或基金都不可能不断地向案例库投资。要解决国内案例的产出得不到市场回报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创新的市场运作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衡量案例市场化程度的是“买卖率”。但是,中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国内的案例库不应按照西方模式使用高价格把自己垄断起来。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案例资源,综合配置案例库,使之能服务于高等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共享为主,买卖为辅”的市场运作机制,将垄断的案例库解放出来,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开放,以“低价共享”的形式使其成为高等院校共同的财富。在案例库运行一定时间之后,可陆续筹备出版几套旅游管理案例教材或者选择旅游管理案例库中的部分优秀案例,以“有偿买卖”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推广。这种市场运作机制对于启动我国旅游管理案例库的初期市场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

篇3

一、《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实施教学案例的意义

案例教学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无疑应服务并体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加强案例教学研究,对该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充当人力资源决策者的角色,面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运用所掌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案例讨论,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教学目的与教学行为的紧密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基本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通过案例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人力资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时,应首先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案例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实施方式。

3、有利于培养有效的思维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或某种假想的情形,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情况诊断、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在吸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效的思维方式。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增强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处理模糊性的能力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有利于实现针对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应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组织,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讨论和分析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知识点在知识点案例的基础上,提高案例难度,组织分析综合案例,以便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知识点案例是为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初步运用;综合案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案例选择原则

一个好的案例叙述明确、真实有趣、可读性强,同时,案例中要呈现出问题与困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案例的兴趣与参与,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与反应,唤起学生的自我经验,引起讨论,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从而不仅可以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在《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其中的教学案例也必须是“精品”,教师必须下大功夫精心选择。

1、典型性原则

人力资源教学案例应能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特性和普遍规律,学生通过该类案例的学习,有助于其学习迁移,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针对性原则

凡是选取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实务与政策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水准。

3、实践性原则

教学案例应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人力资源教学案例。

4、时效性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理论不断更新,人们的管理实践也不断发展,所以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过时、陈旧的案例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也达不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5、综合性原则即精选的案例既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人力资源知识,又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让学生有讨论和思考的余地,教学案例不应该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对案例中每个问题通过分析、归纳所得出的结论永远只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两个方面,而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则要通过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来体现。

1、选择教学案例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般而言,适用的案例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同时也是质量上乘的案例。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形式。一些短小精悍的案例,形式上可能不完美,但由于具备了优秀案例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因而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个人阅读与分析

这是一个基础环节,是学生熟悉案例、理解消化案例所提供信息的过程,是调动以往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个基础打不牢,就会影响到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在这个环节,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背景资料,掌握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的。关键是培养他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归纳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主导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策划备选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能力。

3、分组讨论与合作性学习

分组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案例分析小组,每小组规模以6人左右为合适。选好小组长,并指定一人做好案例讨论记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每个学生因为个人价值观、偏爱或对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认识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看法。这个阶段必须充分展开,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到各小组走走、听听、看看。有的小组可能比较沉闷,教师应给子适当的启发与提示,避免“冷场”;有的小组可能被一种意见约束了大家的思考,教师应点拨开拓大家的思路;有的小组讨论得积极而又热烈,教师就不要打扰他们。总之,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

4、课堂交流

全班课堂交流是案例教学的。首先,案例分析小组所有成员走上讲台,对本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可以选出代表对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小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也可以组内每一成员各陈述其中一部分内容,让每一学生都能得到演讲的锻炼机会。在这个阶段,会有学生之间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相互争论。特别是在各组学生充当不同角色时,争论的程度还可能更加激烈。由于学生的理论素养或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归纳各小组的观点。有时,教师要有意突出各小组观点矛盾冲突之处,使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不断加强。这时全体学生的情绪都非常高昂,学习的参与度和专注程度很高,常常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和难得,充分激发了他们蕴涵的潜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同一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延伸与教学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都会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但关键的是把握好总结的分寸。一些教师的通常做法是对全班的观点进行简单概括后就将案例的答案或结局交给学生,这种仅仅交代一个简单结果的做法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容易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难以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思维,这是违背案例教学法的宗旨的。教师的总结应是着重讲清理由,评析学生每一种观点或结论的独到之处和尚存在的缺陷,鼓励这种独到之处,也承认和尊重存在的缺陷。教师的总结还应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反思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启发和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三个层次的改变和提高。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以利巩固或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四、《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案例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校园电视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计算机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今天是很难适应时展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互联网提供的知识信息,是一个教师远远不及的。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资源促使教育教学内容与教法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它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高阶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案例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平台,将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

3、组织实地考察、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当前,大多数高校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环境,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自己编写案例并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高校相关部门应予以充分重视和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目前的教育体系又决定了该专业生源不具备企业实践背景。因此,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从保证教育质量、保证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应予以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资源支持。

2、着力解决教学经费问题

案例教学的实施,无论是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是由学生到实际工作地进行调查,还是教材的设计都涉及教学经费问题,如果经费不足,必将成为教学瓶颈,影响教学的正常实施。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需要教学经费的有力保证。

3、积极组建授课教师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对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要求相当高。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对问题的分析彻底、深刻;其次,教师必须熟悉案例教学的规律,掌握多样的教学技巧;再次,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对学生的指导是有效的。

篇4

关键词:教学方式;多元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关于《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美国经典教材为范本,其中以(美)罗宾斯、贾奇的《组织行为学(第12版)》、(美)海瑞格尔的《组织行为学(第11版)》、(美)谢默霍恩(Schermerhorn,J.R.),(美)享特(Hunt,J.G.),(美)奥斯本(Osborn,R.N.) 的《组织行为学(第八版)》为主要代表,美国的《组织行为学》教材主要特点在于在深刻把握组织行为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一改以往组织行为学晦涩难懂、令人望而生畏的印象,展现的是生动的心理活动描述和鲜活的工作、生活体验,由此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和对现实的融会贯通。此外,国外还有很多有关《组织行为学》的案例教材,在有效讲解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往往比较注重的是通过案例和课堂练习或游戏的方式展开辅助式教学,以促进学生对具体理论的现实运用和吸收转化。

在国内,相关的经过中国本土化改造的《组织行为学》教材也有很多,在教学方式的采用上,也已经出现了案例式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尝试。《组织行为学》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如教学方式不够多元化、教学案例材料不够结合中国实际、双语教学内容编排上不够科学等等。为此,在结合数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以《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为例,旨在有效探索出一条有关教学方式多元一体化运作的合理思路与做法。

二、教学方式多元一体化设计的思路

为了促进《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教学方式多元一体化运作”,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探索:

(1) 教学素材库建设

它主要涉及教学案例库、多媒体教学影音资料、相关行为和心理测试量表、课堂习题和游戏等方面的教学素材收集与汇编。它是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辅助部分,强调在讲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通过融入丰富而生动的教学案例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相关行为或心理量表测试,让学生在不断加深对自我心理认识前提下,进而了解人的行为规律,并最终有效把握和利用这些规律来提升管理技巧和水平;通过课堂的行为或心理游戏、课后的拓展式习题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认识。教学素材库的建设,不仅能极大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有效促进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创新与升级。

(2) 教学内容的编排与设计

第一,进一步加快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组织行为学》双语教材建设步伐。基于《组织行为学》教材本造的前期成果,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德主编的《组织行为学》(第三版)为主要蓝本,结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美)罗宾斯、贾奇著《组织行为学(第13版)》(清华MBA核心课程英文版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美)希特(Hitt,M.A.) 等著的《组织行为学(英文版)》,形成《组织行为学》新型双语教材。在双语教材编写过程中,主张采用嵌入式的双语教学方法:即中文教学材料与英文教学材料互补的方式,中文教学内容侧重于对课程知识体系与框架的介绍,英文教学内容则侧重于对于围绕某个经典理论或前沿问题的剖析和研讨,从而形成中、英文教学内容编排上的互补格局。嵌入式双语教材一方面能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也能有效兼顾学生对该课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把握,促进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编排,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一体化运作。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还考虑到配合案例教学与实验或情景模拟教学方式的开展:在个体行为理论部分,注重一些人格、气质方面的心理测试题或习题的编排;在群体行为理论部分,要配合团队实验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来编排具体内容;在组织行为理论部分,重在编排一些案例分析。

(3) 新型教学电子课件的研发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与重构前提下,还要开发出与之相配套的电子教学课件。此教学课件的研制,除了要与双语教学开展适应之外,还要融入一定的案例,促进案例教学方式的开展,也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开展打造基础。在课件制作阶段,除了将基本中、英文教学内容所涉及知识体系进行呈现之外,还要兼容相关案例或焦点的视频材料、图表,还可以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有效盘活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源,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

(4) 教学网站建设与运行

篇5

1.1有利于缩短课程教学和法律实务的差距食品法规实务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现实食品安全活动是问题式,而非概念式的。典型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通过展现食品安全活动中的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入案情,使条块式的理论知识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食品法规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深化食品法规实践教学改革。

1.2有利于提高师资业务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食品法规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食品法规实务资料科学合理的加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食品法规实际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进行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2建立《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案例库是关键

高质量的案例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选择好案例,建立完善的案例库是案例教学的关健。可以通过报刊书籍、网络资讯、法院判例、企业调研、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搜集案例,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贴近性、新颖性、适切性、生动性和多样性等。

2.1真实性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案例需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实务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主动搜寻知识和启迪其智慧的目的。一旦被学生发现是虚拟的,便会出现以假对假,把角色扮演变成角色游戏,那时锻炼能力就无从谈起了。

2.2典型性案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由于课时数的限制,食品法规与标准的教学案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选用案例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精心选择典型案例。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法律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从中得出正确结论。

2.3贴近性教学案例要贴近社会生活,“最好是生动鲜活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身边发生的事情不仅使人感到真实可信,也往往更能引起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选用食品法规案例时,应尽量选择在我国尤其是学校所在省市区域内发生的法律实例。

2.4新颖性教学案例的新颖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原有的教学知识点,尽可能寻找最新发生的食品法规实例;另一方面是针对因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与完善教学案例。

2.5适切性教师选择案例时,应考虑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的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法律知识相对缺乏的现状,尽可能做到难易适中,既不能过于复杂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过于简单而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选案例最好既有适度的疑难性,能反映现实中两难抉择的情景,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深度。

2.6生动性案例不能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罗列。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尽其可能调动些文学手法。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甚至可以加些议论,作用是加重气氛和提示细节。但议论不可暴露编写者的意图,更不能由议论而产生导引结论的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生动,是在客观真实基础上的,旨在引发学生兴趣的描写。

2.7多样性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案例后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生去处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的结果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

3《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案例教学更适合特定的教学对象通常案例教学课程需要有理论知识作底衬,因此,其对象应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高年级学生。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参与,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注重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只有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第一,要做好案例教学计划。这里的计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案例,并在案例中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资料应对,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二是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第二,注重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第三,案例讨论后的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总结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难点、重点及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并指出本次讨论的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同时,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激励学生。第四,案例报告的撰写。它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则对案例报告作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3.3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案例分析教学的效率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应建立与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校园电视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意见》第10条明确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将声音、动态图画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不仅加大了信息输出量,而且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6

【关键词】 英语教师 培训 课堂教学案例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有必要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下面笔者提出一种基于课堂教学案例的高中英语教师培训方式,并就此展开案例分析。

一、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设计思路

1.1选定培训对象

参与本次培训的高中英语教师共计64人,他们全部参加过新课程培训,并对新课程的理念基本了解。在这些参与培训的教师当中,有60人为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其余4人为硕士研究生。其中男教师6人,女教师59人,平均年龄约为29岁左右,平均教龄6年。

1.2确定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加深参培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并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3设计培训细节

首先,由上案例课的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发给参培教师,该方案中主要包括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案;其次,上案例课的教师用10分钟的时间向参培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内容,并让参培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预览,为教学案例的观看做准备;再次,全体参培教师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录像进行观看,然后填写个人收获表和评价表;最后,由现场培训教师组织参培教师进行评课。培训教师针对教学案例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并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其进行口头评价和解释,随后在本次培训即将结束时,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

在本次培训中选取了SEFC Book 2 A Unit 5 Reading部分为教学案例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2.1确定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其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了解基本音乐知识;其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训练使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运用阅读技巧准确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其三,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类型,唤醒学生享受音乐、参与音乐创作的情感体验,同时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2.2明确教学设计理念

2.2.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教学为主线,将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协调和组织作用。

2.2.2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根据教学情况把握整体教学进度,灵活运用教学形式。

2.2.3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3教学过程介绍

2.3.1 warming up

教师以介绍音乐的作用为切入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提出以下问题:

How many do you know about music?

Can you tell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辨析各类型音乐的名称。

2.3.2 Reading

在Pre-raeding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用英语阐述自己观点:

Have you heard about any of famous bands in the words, please list them if you have. (Back-street boy,Beatles, West-life)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在While-reading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包括Skimming、Scanning等。要求学生在Skimming环节,通过分组讨论总结文章大意;在Scanning环节,要求学生归纳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布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写作意图。

在Post—reading环节,组织学生讨论与本文相关的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展情感教育。

2.3.3 Summary

教师利用2分钟时间对本堂课教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以及情感获取。

三、培训效果分析

对全部参培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98%的教师对本次培训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表示在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新课程的理念,而且也从中领悟到应当如何将该理念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本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培训方式也获得了大多数参培教师的认可。通过上案例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案例设计的讲解,参培教师对设计意图和设计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维,使之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为今后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李宝荣. 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需求调研模式述析[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12).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811(2016)01-0072-02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查找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特别强,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很难产生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文本信息、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综合在一起,从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内容的信息量特别大,而且知识的综合性也特别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大课堂教学课件的信息量,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研究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要从网络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资源,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情感交流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但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会减少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这种对多媒体依赖程度特别高的教学形式使教师很难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注意力也主要在多媒体课件上,面对的是没有情感交流的机器。

2.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过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教学资源和信息量过多,教学课件翻阅过快,学生很难在这种快节奏的知识学习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大脑常常会在丰富的教学信息中产生疲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3.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没有突出多媒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只是将书本知识“复制”到课件中;部分教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美观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逻辑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运用的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适应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本来就枯燥,再加上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高校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并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新的手段,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于一体,引入课堂。通过案例设置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对教学的案例进行简要的讲解和启发,让学生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2.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往往把多媒体课件作为重点,围绕着多媒体课件的知识内容展开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调整课堂节奏,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课堂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不时走下多媒体控制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上课的形式,不能一味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的学术权威、教学影响力在逐渐下降。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图片、视频、文本等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具体讲解。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不能把多媒体课件做得过于花哨,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四、结语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作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杨江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优劣维度及效度质说[J].中国冶金教育,2014(2):34-36.

[2]李霁月.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6):171-172.

篇8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教法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88—01



一、加强专业选修课教师创新精神培养

专业选修课有别于专业必修课,相对于必修课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它更注重于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而传统的大学教学是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这种方法对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课时相对较少,以培养兴趣、提升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选修课来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弊端。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把适合学生的内容更新到自己的授课中来,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该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案例都出自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名师之手,而且每年都有更新,这样就确保了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最新的,既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发展接轨,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选修课教师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渐转化为以“导”为主。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像力,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目前在各高校中关于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是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取舍上。笔者认为,就专业选修课而言,两种方式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任何课堂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讲授法,尤其是专业必修课教学,为了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必须采用讲授法教学。而传统的讲授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兴趣的培养,教学效果不佳。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也可采用讲授法,但应注意详讲与略讲的结合,精讲与练习的结合。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如《逻辑思维培养》等课程可采取“讲课”方式,而对于一些旨在扩大学生视野的专业选修课如《女性文学研究》《李白研究》等课程,则可以采用“讲座”方式进行,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对于一些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专业选修课,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到精讲与练习的有效结合。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应短而精,而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练。需要注意的是练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目前在各高校中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它的生动、可视可感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沉闷的课堂变得兴趣盎然。这种高效便捷的教学方式几乎被所有的专业选修课教师所采用。但是它的弊端也很快的显现出来。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多媒体教学仅仅理解为幻灯片的翻页,整节课就是不断地展示幻灯片,缺乏必要的讲解与互动,而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要使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必须与讲授法相结合加以应用,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各位名师的生平、教学风格时,配以精心制作的图片和授课视频,对于重点内容再配以传统的板书,既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三、改革考核方法,侧重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考试,其中以闭卷考试居多。这种考核方式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弊端更多。它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于专业选修课而言,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课程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开卷、闭卷、口试、撰写论文、撰写设计方案、答辩等形式),而不应简单的一刀切。在考试内容的确定上,既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同时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阅卷的过程中,不应把目光集中在对与错上,而应集中在学生解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对思路新颖、有独到见解的答案,要给予奖励分数。除此之外,教师在成绩的评定上,不应只注重试卷,还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出勤、回答问题的次数及质量、撰写论文的优劣等)。以《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它的考核方式就比较新颖,具体操作是:在考核时,教师随机播放一课时语文教学名师阅读教学录像视频,学生在记录听课笔记的过程中,对这节课进行书面点评。而这部分考核只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出勤占百分之十,课堂的发言占百分之四十,以此来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不仅缓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而且使学生更加关注平时的课堂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专业选修课在整个高职高专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专业选修课教法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专业选修课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参考文献:

[1]齐梅兰.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篇9

关键词 中央银行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ase Teaching in "Central Banking" Teaching

CUI Lingyun

(School of Business, Shand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353)

Abstract"Central Banking" is a subject of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fast content update discipline, it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eaching to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especially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to expand perspectives and enhance students' knowledge of teaching literacy. The case study in the "central bank" Teaching in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without the case to determine the topics and do pre-class preparation and case and explain the theory of integration.

Key wordscentral banking; case teaching

《中央银行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和独立性,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等各项业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从其研究的领域和结构看,《中央银行学》这门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中央银行学》的课程知识综合性强。从其研究内容看,该课程和宏观经济学联系密切,如《中央银行学》所研究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及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等,是以宏观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的。此外,《中央银行学》中涉及的内容以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为基础,包括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和利率理论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门课程前,对相关先修课程要有较好的把握。

其次,《中央银行学》的课程内容和现实联系密切。如美国次贷危机后各国央行都在积极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处理欧债问题的对策、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投资运用,这些热点问题的发生原因及其影响都可用《中央银行学》中涉及的理论来解答。

上述特点使得各版本的《中央银行学》教材均理论知识完备,但理论用于实践的分析远不及现实发展更新快,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学》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来弥补,紧密联系当今世界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分析各国央行的现实操作,提高学生的金融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

1 《中央银行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1.1 确定合适的教学案例专题

选择适当的热点问题作为案例是成功案例教学的前提。并不是所有的相关热点问题都适合作为案例,课堂教学中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用于案例分析,因此首先要精选合适的教学案例。 如讲到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时候,既可以再贴现业务在国外的发展作为案例专题,也可以再贴现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作为案例专题,还可以选择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及运用作为案例专题。考虑到再贴现在我国央行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一直不高,而2000年以后,由外汇储备所带来的外汇占款才是人民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因此两者比较,外汇储备的运用是一个首选的适当案例,还可以进一步联系“汇金投资公司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注资”以及“财富基金”加以展开。如果课时充足,也可以再进行再贴现业务的案例专题讨论,针对这一业务,既有国外案例也有国内案例,可以选择国外案例为辅、国内案例为主的方法来展开案例教学,同时加以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出再贴现业务在中国不发达的深层原因。以上这些案例是中国人民银行资产业务的重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现实经济中矛盾所在。

1.2 做好课前准备

确定了合适的《中央银行学》案例专题后,还要准备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原理、原则等理论框架,设计好向学生呈现案例的步骤。不能一步到位把案例的结果或答案公布出来,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教学效果才好。此外,还要控制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会因知识储备不足而对随后的分析讨论丧失兴趣;案例过易又达不到教学目的,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来编制、组织并呈现案例。这一准备要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案例,包括案例背景、案例来源、案例讨论的地点、向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步骤、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的激励方式、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最后总结案例时应达到的深度和启发性。

1.3 案例教学与理论讲解的融合

在《中央银行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案例和案例点评相结合,把案例教学融合到理论讲解中。因此,在组织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去选择若干案例,根据案例配理论,而是要确定本堂课学生要学习哪些《中央银行学》的基本原理,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和理论的案例。案例材料需根据理论讲解的需要重新组织编排。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运用现有案例引出下一个新的知识点,这对于强化课程的连续性具有明显效果。

2 《中央银行学》案例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2.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

讲解一个完整的案例需要耗费较多的课时,加上讨论,一个案例至少需要1个课时。如果在《中央银行学》授课中分析10个案例,那就需要至少l0个课时,而总课时一般是32课时,这将占到总课时的1/3,将严重影响到基础理论的讲授时间。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既传授理论又讨论案例,除了在教学时间上要精心安排,还需要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案例教学。当案例资料以多媒体技术展示时,除了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视觉及听觉材料。此外还可以在课间休息的10分钟内,上网打开专业财经网站的网页,和学生一起浏览当天的热点财经新闻,或课堂上所讲案例的最新延伸新闻,既加大了信息输出量,提高了多媒体手段的利用效率,又教给学生如何上网查阅财经资料。

2.2 教学案例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多种多样,有些是现成的案例,即从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或教材中选取;第二种是从报刊资料中搜集;第三种是根据相关资源创设的情景组合而成。《中央银行学》中使用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才能打动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因为他们也迫切的想了解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使用一些经过设计的案例,则会与现实情况相距较远,使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由于各国中央银行的业务操作每天都在进行、更新,在选择案例时还应注意时效性,10年前发生的案例就不如正在发生的事情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央行的应对策略,就不如讲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引起的通货膨胀更具时效性,因为新事件的发生,其影响和结果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可以让学生预测一段时间后通货膨胀带来的金价或股市的涨跌,由时间来验证其预测推断的正确性,从而理解这些经济事件的因果关系。

2.3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一个主要问题是占用时间过长,会挤掉传统教学的时间,而传统教学中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基本概念和理论就来讨论案例,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很热闹,但学生的分析往往缺乏深度,甚至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协调好传统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避免案例教学用时过多,喧宾夺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是以学生充分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为标准,而为实现案例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融合,应首先从课程整体对案例进行合理安排,将案例与所讲理论匹配,安排合适的课时;其次针对理论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单独编写教案,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不同思路,预先想出改进意见;最后在实际上课时,提前给学生设定好讨论问题的时间,对一些超时的、与主题无关的发言应及时打断,引导学生回到案例中来,并进行收尾总结。

基金项目: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度校级教研项目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任重.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1(6):123-124.

篇10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教学方法 思考

一、引言

国内不少教师对这门课的教学作出了有实践价值的研究和探索。湘潭大学的赵昆[1],基于Eviews程序设计应用蒙特卡洛方法辅助理解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华[2],在强调一如既往地强化传统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了案例教学的必备条件及组织实施问题。安庆师范学院的彭长生[3],针对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面临的教学问题,提出要因材施教,积极探索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石河子大学的何剑针[4]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结合他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了计量经济学“三维”教学模式及其实施问题,即以信息技术(软件分析技术)与课程整合为驱动,案例为组织,提高学生技能为目标,将课程理论知识、信息技术、案例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二、因地制宜的建立案例素材库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模型建立过程及其结果分析,需要搜集经济数据资料及其相应的背景材料建设素材库,包括数据、文字、图表等形式。同时还要应用典型案例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与分析。虽然案例素材的来源十分广泛,仍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整理和提炼,针对经济类不同专业的教学班级,要因地制宜的多收集与他们专业有关的案例,有效的把计量分析的方法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效的结合起来,目的是把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思想方法清晰、形象的传递给学生。另外,还提供学生课外学习的如涉及到计量经济学方面的数据库、学位论文、期刊杂志、学术研究动态,学术成果介绍等等。

三、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结合软件教学

当前的教学方法基本是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教学与经济学理论分析相分离、与实例分析相分离、与软件教学相分离、与实习应用相分离。笔者认为只有将理论方法教学与某一具体的软件结合,才能在教材编写时真正做到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际课题的分析解决相结合,与经济学理论分析相结合,与软件应用教学相结合。而且软件的选用应考虑到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该课本身的学时数限制,应当选择直观的,不需编程或较少编程的,易于掌握的软件。本科学生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应当以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由浅人深为线索,将各个单元串接起来。每一单元以实例分析和计算为中心,在分析中引人新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尽量回避数学推导),同步进行某一特定软件的教学,并注意已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在分析中的应用。在每一单元,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计算,完成该单元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软件计算方法的教学,并配合实际习题练习。步步为营,层层深人,逐步巩固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打破计量经济学教材纯数学推导的局面,使软件教学与理论方法教学一一对应,及时练习和巩固。

四、合理的组织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要结合恰当的实施方案,使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实行立体式的教学影响,需要做到以下环节:

第一,案例要能够尽量浓缩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一个新单元知识的导入可以结合一个案例开始,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二,案例要尽量利用针对性强的经济实证分析材料,以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对经济问题的量化分析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能够保持案例的动态更新,在案例分析中体现出对经济热点主题的反映和解释,会非常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当然,为了很好地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在很多时候,教学案例需要作出必要的假设。

第三,教学案例不排除包含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应当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疑难性。由于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往往很多问题同时交织在一起,如何加以解决呢?计量方法在相当的程度上是经验的总结,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提高。一个具有启发性和疑难性的典型案例,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深度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案例应包含有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案例教学法主要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所以,案例应具备适度的复杂性和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这样才足以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价值就在凭借着案例所包含着的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地抓住案例主题,教师最好在案例后面给学生提供可以研究的问题或方向,以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问题。

五、结论

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其他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本身的目的,案例的学习并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达到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要结合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因地制宜的建立案例素材库,把学生不同的专业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的结合计量分析软件,生动、清晰的传递知识,把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学有所得,又有所用。

参考文献:

[1]赵昆.应用蒙特卡洛方法辅助理解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基于Eviews程序设计的两个实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8):15—18

[2]杨华.以案例教学施教《计量经济学》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5(2):27-28

[3]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