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高职计算机专业 教学 应用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性应用人才,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因此,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要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这一教学目标和特点,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生动性,非常适合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本文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教学由难变易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典型的计算机案例,通过文字、视频和动画等方式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多媒体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1]。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将计算机知识通过案例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堂信息量增大,使学生通过计算机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计算机教学的难度降低。

1.2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计算机案例体现出来,在进行多媒体案例分析时,教师与学生能够互动交流起来,创造轻松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进行高职计算机教学时,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将原有的教学转化为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分析当中,学生对这一计算机案例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2]。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索。

1.4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案例具有知识可靠性与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将这一教学案例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对案例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认识,理解起来计算机知识就会容易很多。同时,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时,将教学案例与计算机知识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概念,对教学案例从感性的认识也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前,需要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案例和多媒体课件进行选择与制作。多媒体案例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堂效果。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关联的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精心的制作,突出案例的典型性与启发性。教师不能在计算机课堂中仅仅充当一个多媒体的放映者,需要对所选择的教学案例进行二次开发与创造,对这些教学素材进行重组、调整和美化,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3]。比如,教师在教授《ASP. NET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第八章内容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站时,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设置留言板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制作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就需要将数据库的操作和页面设计,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来进行。在进行多媒体案例选择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选择典型性、综合性的案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适度性的案例。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且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对计算机程序的编译基础更差,因此,在进行教学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比较简单实际且流行的一些网站代码和案例,并对这些案例需要进行相应的裁剪和补充。这些案例都是学生经常所接触和浏览的一些网站,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要重点将这些内容凸显出来,并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2.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教学任务

在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所选取的多媒体案例进行讲解时,根据教学的目标提出一些小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案例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与讨论,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同时,教师也要对这一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仔细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一案例的知识点和应用进行了解。当学生将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汇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4]。比如,教师在教授Word文档处理中的邮件合并时,所设置的教学案例――制作邀请函,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邮件合并和美化的基本操作。在进行案例讲解时,教师对邀请函中的邮件合并、表格插入、文本框的使用等知识进行讲解,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在讲解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邮件合并还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的哪些实例当中,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最终效果。

2.3把握好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使用时机

高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使用时机,往往同一教学案例,运用案例的时间先后不同,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和案例的内容不同所导致的[5]。在进行计算机授课前,高职教师应选择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且当前计算机行业正在热议或广泛应用的一些案例等,引导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计算机学习与探索;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具有极强感知性以及典型性的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当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进行理解;在计算机课程快结束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强代表性的计算机案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比如,高职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实时仿真监控系统作为计算机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内容。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何使用多线程方式来设计数据结构等,引发学生对这一多媒体教学案例的思考;接下来,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依据软件工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以动态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讨论;在课程快要结束时,教师对这一案例中所体现的涉及惩处进行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

2.4对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时,也要注意与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进行阶梯式的深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阶段,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在对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之后,不能忽略对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可以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的方式来进行[6]。学生对计算机课堂中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整理,对有疑问的地方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以多媒体教学案例为主线,对计算机课堂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论述,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并对学生的基本表现情况进行适当地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在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时,还需要将其他的先进教学方法融合进来,结合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选取典型的案例,对计算机知识进行研究与设计,体现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调动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教学由难变易,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深入到教学当中,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于利.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2]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鲁书喜.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02:96-98.

[4]王丽.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与信息,2015,(11):80.

篇2

我们进行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尝试,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实施案例教学确实比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教学手段优越,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临床思维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从“填鸭式”单一教育变成图文并茂、声画并举地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比如前置胎盘的病例,以临床症状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为切入点,从病例所给出的临床资料中找出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同时与前置血管破裂、流产等相关疾病鉴别,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听课时的注意力明显提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课堂气氛活跃,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2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解决了临床实习难的问题

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某些概念和机制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学生很难在临床上见习到涉及生殖系统的疾病。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借用图像、声音、动画将难于理解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措施栩栩如生的展示给学生,使其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且真实的l临床病例,提供了近乎真实的场景,学生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在教师引导下逐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临床应用能力,也有效地解决了妇产科学临床实习难的问题。

1.3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妇产科学教学中经常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如内科、外科等知识,医学院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课时的不断压缩,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困难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能压缩授课时间,增强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理解,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无需板书、绘图,光盘图文信息形式丰富、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给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解决了临床资源匮乏的问题,并且还节约了授课时间,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缩短了学习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2在多媒体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案例虽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授课方式也符合妇产科的教学特点,但是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授课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2.1案例的选择与分析问题

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有案例均应是临床真实的、完整的、适应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的案例,切忌凭空编造。所选案例应由简到繁,由浅人深,适应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案例一经选出,还必须经过教师精心梳理、过滤。去粗取精,去繁留简,避免一大堆材料的简单堆砌。案例讨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周详的准备,案例分析的具体方法,应根据本次课的内容特点、学生的知识储备,已有的临床经验等来适当选用I。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起到调动、引导的作用。在案例讨论课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把病例归类整理,建立病案库,并附卜讨论提纲,为今后的教学和考核提供方便。

2.2多媒体的适度与学生的互动

适量多媒体教学固然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如果教师完全使用多媒体来演示教学内容,将会降低教师的主导地位,授课节奏过快,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性较差。多媒体技术仅仅应是辅助作用,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教师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的基础E与板书等教学手段合理应用,这样才使课堂教学不会拘泥于多媒体上所展示的有限信息,教师还应在授课内容上很下功夫,精雕细琢,善于组织和控制课堂,着重组织与引导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最终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2.3多媒体案例的操作及切入时机的问题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理念下思品课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从知识掌握到培养能力的转变,需要更多地采用探究的方式去让学生自主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面对新标准,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初中学生在思品课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人认为多媒体案例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根据教学目标来呈现一个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来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多媒体案例教学结构主要由“精选案例――制作成多媒体案例――教学实践”三大环节构成。其实际操作要求如下: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编

精选案例是进行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前提。在进行案例选编时应明确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案例的类型及特点

1.文字型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文字型多媒体案例就是把文字案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比如打在Word文档或幻灯片上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其优点是可以减少纸张印刷的成本,集中全体同学的注意力,大家共同一起探讨案例,而且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点案例文字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图片文字型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这一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种。(1)在文字型多媒体案例中插入图片。图片主要起对文字案例的注释强调作用。这样可以改变纯文字案例单调性。(2)以图片显示为主,适当增加文字,起注释与描写作用,以图片文字的连续播放形成一个动态描述的案例过程。这样可以增加案例的可观性与真实性,例如我开发的图片文字型多媒体案例“天安门自焚事件”。

3.视频文字型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此案例集图、字、音、频为一体,就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法制在线”内容一样。给学生展示一个真实可信的多媒体案例。这一类型的优势是前两者无可比拟的。例如开发文字视频多媒体案例“永远的白衣护士――叶欣”。

(二)多媒体案例的来源

选择恰当的案例背景材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来源于重大时政热点

如建国六十周年阅兵仪式;奥巴马访华;十七届三中全会;奥运会举办等,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关注。

2.来源于一些历史性事件

如我开发的文字视频型多媒体案例“香港回归仪式”就是剪辑了香港回归仪式上的一段视频片段。这段让人铭记在心的历史片段永远让中国人回味,他的播放会引起学生很强的共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来源于发生在身边的事件

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件,是学生们亲身亲历,感触特深,易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把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用文字表达编辑成案例,还可以用数码相机等设备拍下一些真实的画面与文字组合成一个多媒体案例。如我开发的“2008玉环7.10事件”(2008年7月10日玉环坎门出现的民工与派出所的对峙事件)就是用照片与文字的组合制成的文字图片型多媒体案例。

二、多媒体案例的制作

精选案例后,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多媒体案例。从初中思品课老师掌握计算机水平与工作量来看,制作多媒体案例的编辑软件应尽量简单化、容易操作。可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可简单操作的软件来展示课件案例。至于制作多媒体案例的素材需要平时去积累与收集,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去收集相关的内容。多媒体案例制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设计多媒体案例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增效减负,提高质量。多媒体案例的设计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准确理解教材意图,恰当组织素材,切不可就案例而案例、添足画蛇。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案例的设计与开发无需拘泥于教材,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我设计的图片型多媒体案例“三聚氰胺门事件”就是取材于热点时事,但分析的理论和原理均出自教材。

(二)启发性原则

多媒体案例的设计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设计制作中适当增加课外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能拓展视野。例如在上“一国两制”时我用了“香港回归”的视频素材,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历史背景,这样既渗透了学科间的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性原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在思品课多媒体案例中必须贯彻趣味性。只有在多媒体案例增添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有兴趣学习,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例如我在上七年级《祝福青春》就是引用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一段视频。

(四)真实性原则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必须真实,而不应是虚假杜撰,否则会失去可信度,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在选编思品课多媒体案例时,尽量做到每个案例,必须是确有其人,确有其事。道听途说是经不起推敲的,有悖于思想思品课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例如我用汶川地震中一个真实文字视频型多媒体案例“铁军战士――吴文斌”,这个案例既真实又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时效性原则

当今世界经济思品课形式风云变化,在进行教育时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双耳不闻天下事”,而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教学时应多增加些时政性案例,才会有新鲜感,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如我引用的文字视频型多媒体案例“神七问天”就是一个紧跟时代的案例。

三、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实践

教学实践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目的与关键。我们可以用三种形式进行多媒体案例教学。

对于一般的课我们可以先“案”后理:即所谓的归纳法,出示多媒体案例后,让学生熟悉、分析案例,进而讨论、归纳出相关的思品课原理。对于那些案例难度较小而知识要点繁多的我们可以先“理”后“案”:即所谓的演绎法,在说明思品课相关原理后出示多媒体案例,用以论证、强化和巩固思品课原理。对于那些知识层次多、案例内容复杂的,我们可以“案”“理”同步:在展示多媒体案例的过程中分阶段分析、推理案例。我们应该根据案例与知识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案例教学形式。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多媒体案例的问题设计

只有那些含有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简单的“白开水式”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多媒体案例。一般要花费一定时间来设计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引入多媒体案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或集体或分组讨论,真正从案例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气氛,在学生讨论和思考中,教师应不急于评判,不易过早定论,注意对学生思维状态的培育与保护。

(二)发挥教师在问题讨论中的主导作用

1.导演作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是让学生充分讨论,但不等于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放任自由。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作用犹如导演一样,通过组织、引导、启发、点拨、评论等各种巧妙的手段,使讨论发言按照教学目标要求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2.协调作用。在讨论中,教师尽量让学生个人或小组有相应的发表意见的机会,当出现意见相左、争论的时候,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需要在不同意见间进行协调,促使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观点,对各种意见进行选择,并逐步达成一定的共识。

3.备用信息库的作用。多媒体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同类的案例及相关材料,分析该案例的不同观点及理论依据等等。教师有了更多的信息资料,才能站得高、看得清,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提示讨论方向,把讨论引向深入。

(三)加强对案例教学中的管理调控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班级纪律的管理,学生往往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形成激烈的争论,因而课堂失控是许多教师的梦魇,特别是新任教师或初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维护班级课堂秩序是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讨论的秩序严重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还是要加以“平息”的。但如果学生的讨论只因过度投入而使班级纪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不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还是应予“宽容”的,这是难免的,正常的。

(四)重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总结评述

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行概括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对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正确或错误的)应给予正确评价,使他们从中受到启示,能够正确运用学科知识原理观察生活、分析问题、指导实践。

2.教师也有必要对案例进行总结,案例讨论是就某一问题而展开的。学生们在讨论时难免会出现由于意见相左而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会因意见的不同而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能说服谁。这时就需要教师出场揭示其包含的原理、规律,使学生对该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启发学生。以上就是思品课多媒体案例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和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多媒体案例教学都必须按上述步骤来做。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2007年版.

[2]庄永编.《案例教学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王山林.《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7~8期.

[4]李跃.《案例教学中教师担任的几种不同角色》.《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2期.

篇4

【关键词】 审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审计课程是一门相对来说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课程中涉及到的定义、术语和技术规则等条条框框的东西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难度,就使得审计课程一贯给人留下枯燥难懂的印象。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多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偏轻实务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教学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实践,使得审计教学质量不高。在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会计和审计制度已推出,审计环境日趋复杂,这些因素对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审计学课堂教育的不能与时俱进,就更加深了审计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裂沟,审计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就是要突出其实务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必须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和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一、合理地选择案例并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最好是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炼并整改润色而成。来自于审计实践的审计案例会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等内容的了解,也会让学生更有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兴趣。作为教师,有机会应亲身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实务工作,既可以获得实际工作底稿等实际审计的具体案例资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参考国内外专家的审计案例书籍和国内外知名事务所网站上公布出的案例,还可以收集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公布的处罚公告中涉及财会方面的案件并将其整理制成适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库。

另外,审计教师还应开拓视野,关心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气候、资本与证券市场。可以从财经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查找新闻并探索其暴露的问题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记者的报道和网络数据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去网络和报纸上收集各类资料、关注证券市场实事要闻、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看相关的评论报道,让学生把相关公司的各年度年报数据都拿出来分析,独立判断事件的真伪,既可增强审计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又可锻炼学生的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和独立判断能力,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学生实际调查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请被调查单位来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为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每章每节最好都有一个案例做引导。案例的选择应与课程密切相关,结合审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可以用来解释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或原理性内容。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比较新、完整且长短适中,适合该章的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异,内容的选取要让学生有可思考性,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以及接受水平来选择,综合性和深度都要适当,以便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充分讨论,对教学起到理想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适合于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如果课时充足,也可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做深度分析。建议教师把编好的案例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做准备,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预习工作,对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师定题,将案例分析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分小组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自学审计案例还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较适合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穿插引用简短的中小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运用由多个小案例组合成的综合性审计案例来说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完成过程。案例分析要尽量地符合中国实际。

3.在课堂讨论中,案例讨论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审计案例都比较难,让初学的学生一个人独立回答比较困难,可对全班学生分小组,让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系统阐述,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来反驳,教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维持讨论秩序、把握讨论方向,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并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内容及过程做好记录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交,教师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在这样的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总结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分析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各种分析思路进行点评,所以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讨论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贯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审计课程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多媒体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手段可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直观、内容更丰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它能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生动效果,还可以增加每节课的信息容量,提高课密度,使授课内容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饱和度,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删繁就简”,把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像、声音、影画等形式进行有机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实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这样既可避免满版的文字或表格给学生造成视觉压力,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工具,还应与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的优势,对其还是应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看待。多媒体工具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太多种媒体的介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使其成为教师的“负担”。要做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课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会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教师必须擅于运用office软件,能熟练掌握类似visio这样的绘图工具,最好还会制作flash;教师还应该擅于搜索所需的资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关背景资料。

教师还应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别出所接触的众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与所授课程有关。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使得教师们无暇钻研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资料并改造制做为授课所适用的资料。如果过于强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会导致教师教学负担的加重,可能会削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审计实践教学的开展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不能使学生身处真实的审计工作环境中。除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之外,还可以恰当的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模式,如审计模拟实验、亲身到事务所实习等模式,以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审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审计模拟实验

审计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审计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来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模拟审计场景,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平台。审计模拟实验场所的建设包括硬、软件建设。现代化的硬件建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计算机,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应有高标准要求。软件建设是指需要购买一整套专用的审计实验课软件。在进行模拟实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抽查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并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使其对审计中会接触到的原始资料产生直观认识并切实体会到如何开展实际的审计工作,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实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好审计学这门课程,学校必须提高对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内控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可以自办事务所安排学生实习,这样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就可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安排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课程实习,实习课程也计学分。在实习单位,应在指导老师的直接监控和指导下,以学生直接充当审计人员的角色来操作为主,这样可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也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平时做审计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一般只能够接触和处理到审计实务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务所实习,则可让学生参与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审计流程,可以让学生对审计流程有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理解和掌握审计相关知识会很有帮助。

(三)审计方向毕业论文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可以由教师将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或值得写成论文的问题形成论文题库,交由学生选择写成论文,并规定每个学生的论文选题不能重复,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论题。也可以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就实习的情况做毕业论文,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实务的理解,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

[1]梅丹.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9(3):53~56

[2]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3]郝晓雁,辛旭.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7

篇5

论文关键词: 工科力学 多媒体教学 工程案例 科学研究素养

论文摘 要: 开放性教学模式下工科力学的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科学化和多样化。在教学过程引入具体的工程案例,且在教学过程中与科研紧密结合,对多媒体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上进行改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

工科力学教学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力学教学从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到现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组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的特色,可谓成绩斐然。当然也并非尽善尽美,在经历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现在工科力学多媒体教学,理论性强,缺乏形象、生动的工程实际实例。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现代工程教育的需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在开放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指引下,迫切需要与之相应的多媒体教学。为了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对工科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工科力学多媒体课件制作

1.适用教学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多媒体教学要通过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1]。

2.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在讲解力学的基本原理、演示工程实例时,要符合科学性。所以,演示原理、实例要正确,要反映基本的力学机制,淡化细节,尊重事实。

3.注重“以人为本”

多媒体课件应做到“以人为本”,即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本。制作多媒体课件既要便于老师操作,又要便于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和人三者的有机统一。

4.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

因为工科力学的教学不同其他课程的教学,工科力学具有逻辑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本身学生接触的工程实例比较少,课本上的实例都是经过处理和简化以后抽象出来的力学模型,缺少和现实工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对照。开放性教学模式下的工科力学多媒体课件应体现从工程案例到力学模型的具体演化原则,即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原则。

二、工科力学多媒体教学

1.实现教学的基本目的

首先多媒体教学应实现工科力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要根据工科力学本身体系、内容进行对应多媒体教学。在内容选取上,要以新编写的工科力学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优秀的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教学既要能解决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又要便于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等等。

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基础

引入较多的具体工程案例介绍,对工程案例进行简化、分析,从工程案例中抽象出具体的力学模型,并引导学生怎样解决相应的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能力。为了使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增强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工程案例介绍,如彩虹桥倒塌原因分析、上海杨浦(大桥桥面结构力学性能分析)、韧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等等典型工程实例分析专题[2-4]。从工程案例入手讲解怎样从中获得简化的力学模型,并根据简化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工科力学的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了较强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了从具体的工程实例中分析抽象出合理力学模型,并解决力学问题的实践基础。同时在考试方法上,着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实行目标教学法和多样化考核方式,彻底改变过去只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课程成绩,重理论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考试制度,建立工科力学课程综合素质能力考核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3.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课程教学作为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科研信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建设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课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便是实现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目标的又一重要途径。因此在新时代下工科力学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适当把教学过程与科研过程结合,在多媒体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上进行改进。在教学内容上,要跟上时代创新的步伐,注重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以讲为唯一形式的做法,实行多种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重视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对学生的继续深造和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的工程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手段上,着重把新技术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Matlab等引入教学。将创新能力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实现人才培养教育目标提供一种新的途径。这种在课程体系内对学生实施全过程的科研训练,对学生科研素养培养自然会收到更显著的效益。

总之,我们应当制作符合工科力学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和进行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的教学中,首先应该从工科力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出发,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先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材体系、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其次,需引入较多的具体工程案例介绍,从中指导学生怎样抽取简化的力学模型,并引导学生怎样解决相应的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能力。最后,要时刻关注工科力学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重视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工科力学基础,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成为21世纪合格的工科力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贺永存.浅析多媒体教学思想[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5):4-5.

[2]孙立红,吴云鹏,刘宝良.深化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3):54-55.

篇6

关键词:经济法;立体教学模式;法律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40-0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4-0189-02

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经济法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内容复杂纷繁,集法学、经济、技术等知识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边缘性。经济法的这一特点,使经济法的教与学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传统案例教学法受到时间空间等限制,很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实训机会,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案例教学法的不足。本文所探讨的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是指依托网络、多媒体等教育载体,整合案例教学法、实践实训技能等手段,强调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多元塑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设计的动因与种类

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设计是指以经济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为出发点,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教学设计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总指导,它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重点难点内容,并以此为指导统筹规划经济法多媒体及网络课件的制作及实践实训活动的安排。

(一)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设计动因

传统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法律职业教育的要求。经济法这门学科与经济学等学科,与法学的其他部门法相互交叉互补,更具复杂性、抽象性和应用性,更注重对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律逻辑及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课堂案例教学难以完成的,案例教学必须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课内外全方位地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对经济问题的了解认识相对比较肤浅,这增加了经济法学习的难度。如何圆满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培养学生经济法律的分析应用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解决这道难题的途径之一就是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为立体案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课堂知识的拓展平台,并与模拟法庭、观摩庭审等实践实训形式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经济法案例教学体系。

传统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与经济法律职业相脱节。以往的经济法案例教学从案例的选择、设计到应用,侧重于法律知识的分析应用,而忽略经济知识的应用,这是经济法案例教学必须解开的一个结,因为现在的法学专业毕业生直接从事法律职业,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业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经营等与法律有关的职业,如企业的法务助理等,而这些职务,仅有单一的法律知识难以胜任,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有必要处理好经济法的边缘性与技术性问题,而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更具开放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信息和实践场所,供学生课内外自学研究,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足。

(二)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设计种类

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可以有多种设计,如知识传授与案例分析可采取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式教学及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等形式;如经济法法律知识的实践与实训可采取模拟法庭及旁听庭审等形式。

传统法学教学活动往往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较少,这种情况割裂了教与学双方的沟通与反馈。而多媒体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为我们构建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立体化的教学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针对所教授的课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建立专门的网页,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教学进度、学习重点难点指导等辅导资料,并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法条、学术论文、教学案例等参考资料上传至专门网页上,供学生浏览和下载。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开辟讨论区,与学生进行教与学讨论,并通过email或bbs等答疑解惑,使课堂教学得以拓展和延伸。

二、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网络多媒体案例教学

随着电脑的普及,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进行教学已为高校所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复杂抽象的理论通过幻灯片等形式演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经济法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搭建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整理经济法及经济学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上;搜集各种视听、录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无疑增加了案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中央电视台的《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等栏目,收视率颇高。不仅专业人士关注,而且大批非专业人士也同样关注。栏目所选案例很典型,制作很成功。尤其再加上专家的点评,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如果能把类似的视听资料搬进课堂,然后由学生发表法律意见,教师再点评,这种电教化的案例教学的说服力、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推广的最大障碍是类似的专门法律视听资料较少,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课堂案例立体教学

课堂案例教学方式是最常用的案例教学方式,是其他教学方式的基础。一般课堂案例讨论教学是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进行的。传统经济法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可发挥交融互补的作用。但一般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的准备往往不足,常常只是教师唱主角,讨论也只是形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样的案例教学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互动与交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教学的核心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解决好这一问题,是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而经济法课堂案例立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案例立体教学方式的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这就需要教师担当起引导者的责任,而不是单纯的讲解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精选案例,充分运用网络及多媒体资源事先介绍案情、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准备案例分析纲要等。通过网络进行课前的准备,不用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把课堂有限的时间用来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答疑解惑,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方式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多了,思考的时间多了,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这种课堂案例立体教学方式通过几个学期的尝试,深受学生欢迎,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热烈。

(三)观摩审判案例教学

这是经济法案例立体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形式是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一般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疑难案例。观摩庭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民事诉讼的庭审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链接组织的;经济法基本理论制度是如何在诉讼程序中体现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如何。通过观摩庭审使学生感受法律在社会上维护正义与公平的神圣地位及经济法理论在法律践行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学生实践力度和实践技能。观摩后,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教师进行总结点评,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理解、认识、分析的应用能力。

(四)模拟法庭案例教学

这是在课堂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入实战阶段。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模拟法庭形象、直观,便于学生记忆。

这种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公开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和参与司法实践?熏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有重大帮助。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学生亲自参加模拟法庭活动,认真进入法庭审判的角色,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和提高。模拟法庭不仅同经济法学的实用性相适应,而且这种教学形式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相适应,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模仿,善于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应把握以下两个环节:

1.准备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在法庭上灵活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熏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熏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场地的准备和知识能力的准备。场地布置应按国家有关法庭设置的要求进行,并取得司法部门的支持,统一着装。体现正式、庄重的氛围。知识能力准备要求学生有较深厚的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知识,熟悉庭审程序,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2.实战演习阶段。这一阶段又分为庭前准备、庭审过程和庭后总结三个环节。这是模拟法庭的核心。从角色的选择、任务的布置、撰写庭审提纲和各种法律文书、开庭审理,到庭审结束的讨论,是对学生经济法律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

篇7

 

一、中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具有必要性,其一,这是经济法的学科特征所需。经济法科目是一门法律科目,这就意味着其动态变化的本质,因为经济法通常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修正、完善与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为生活服务。这就需要中职经济法教学紧跟时代步伐,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其二,这是学生学习的现实所需。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应拥有一定的现代化气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添加现代元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使学生更加喜欢这门课。其三,这是传统教学的破境所需。当前的中职教学课堂仍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之经济法这门法律科目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全新的课堂气氛,创造全新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策略

 

(一)依托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现代多媒体技术兼具网络信息技术功能,能够为中职师生提供充实、丰富的资料信息。当前网上已经形成了大量关于经济法方面的教学资料、案例分析资料,这些资料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系统,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资料库中的资料信息来开展教学,包括备课、课件制作、教学方案设计、资料演示实验,等等,使学生接受最新的经济法知识,掌握最多的信息素材。学生也能够凭借这些资料信息在网上进行搜索、提问、模拟实验,等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经济法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索并展示这些资源,实现了教育教学同现代科技的有效组合与完美对接,达到了资源分享、信息互惠的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的带动下,中职经济法教学方式实现了从“教师主动教”向“学生主动学”的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教学同步、学教并重的目标。同时,在多媒体网络资源数据库的支持下,教学课堂也变得更加生动、活跃、丰富起来,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经济法的乐趣。当前最具代表性的网络资源库为立信经济法网络教学资源库,这一资源库为学生开创了全新的探索机会与学习环境,学生依托这一资源库实现了积极查询、高效学习的方式。

 

(二)依托多媒体,播放教学案例。中职教育本身就是以职业就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各科目、各个专业教学的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本领,经济法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善于从案例分析入手,培养学生利用经济法进行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体现中职经济法教学的意义。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经济法在现实生活、现实经济案件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本着法律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展开经济法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搜索一些与经济法相关的案例视频,例如,企业间的经济纠纷案件、银行信贷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等等,为学生播放这些视频。随着视频中案件的进展与调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知识来解答,最终向学生展示这些案件的律师专家分析结果,以及法律法庭处理方式。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资料,再结合以往所学知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与掌握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逐渐学会利用法律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依托多媒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身是一种有目标、有内容、有针对性的高效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的指导下,任务驱动教学法会展示出更强的活力,进而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完成教学任务。中职经济法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任务驱动教学,让任务驱动教学课堂更富有活力,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功能和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在一堂经济法理论教学课程结束后,为不同小组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案例,布置案例分析任务,将这些案例用多媒体显示屏呈现出来,同时,在一个界面向学生呈现本堂课所学的经济法相关理论知识。各小组学生通过多媒体屏幕上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任务,进行案例分析,鼓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这样,各个小组就分别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对案例的分析。通过完成任务,学生深化了对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标。

 

(四)依托多媒体,打造仿真课堂。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是灵活、丰富的,教师应善于开拓创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使其尽可能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服务空间,这样才能获得全新的教学效果。经济法在实际职业就业中的应用体现为:法律咨询、法律出庭、对簿公堂、经济案件的法律分析,等等,为了提高经济法教学课堂的仿真度,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来营造一个仿真课堂,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全屏展示功能,为学生提供法院背景、律师事务所等大背景,为学生拟造一个高仿真工作现场,教师扮演一名咨询员,针对具体的经济纠纷案件、经济矛盾问题等向学生咨询,学生则借助多媒体画面中的律师事务所大背景,提前进入模仿律师的身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现场模拟仿真的方法,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真实、更加生动的工作体验,能够利用这一机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经济法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沟通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依托多媒体,做好专业辐射服务。中职经济法科目并非独立存在,它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因为会计专业中涉及一些与经济法相关的知识,因此,中职经济法教学应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配合,实现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辅助支持作用。教师应善于借助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教学工具来引导学生,实现课程间的交流与渗透,达到跨专业引导的目的。例如,借助多媒体的网络信息技术,将经济法放在会计专业的角度去应用,利用经济法分析与财务会计相关的经济案件,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法教学同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才能真正实现中职经济法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六)依托多媒体,创建学习讨论网站。在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因此,有必要创建一个经济法专题学习网站,鼓励全体学生加入这个网站。这样,学生能够通过网站分享经济法的学习心得,也可以借助这一网站来上传有关经济法的学习材料,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或者通过开发专题项目来针对某一特定专题展开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网站的有效激励和带动下,更多的学生能够体会到经济法学习的快乐,也能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改革自身的学习方法,充实自身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指导、解答难题。

 

总之,借助多媒体教学,中职经济法教学更具直观性、趣味性。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热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篇8

关键词:煤炭生产;安全教育;多媒体教学

首先要明确的是矿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是在做学问,并不是要考核他们安全的理论知识,而是要让煤炭矿工铭记事故,安全生产,保护自身安全。虽然安全教育是每一个矿业生产都会开展的问题,但是矿业的开展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了矿工的安全问题。所以这一项工作是不得有半点马虎的,所以压迫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多种手段为大家带来影音的教学模式,通过声音,视频。图片等方式,使教育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具体。在多媒体教学上,比较好的好的教学方式实践知识的教学,以及富含图形列表方面的教学。但对于一般的高等数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式影响力相对较小。但是矿工的生产安全教学是一项结合理论和实践的多重教学,另一方面矿工学知识不是用来考试的,所以不需要知道原理以及问题。它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多媒体,向职工传递生产规范。所以对于此类教育不能用学生课堂这样的教育方式,而是企业的员工素质培训。做好相应的企业培训方案,尤其是一些案例,在企业培训中失败的案例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要比一些相对于理论的东西有效的多。

2 煤炭职工接受多媒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很多煤炭矿难的事故统计中,因为人为原因导致的结果占据90%以上,其主要分为两部分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矿业没有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导致的灾害,另一方面是由个人的失误或者意外导致的连锁现象,形成事故。所以矿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问题是一个方面,有关部门监督矿业的安全生产时另一个方面。在生产中很多工人不遵守安全守则,为了图方便而采用不合规的机械导致矿洞的结构造成破坏,造成坍塌的事故,或者在危险地带吸烟导致瓦斯爆炸。在矿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教学非常重要但是教学可能出现的术语,职工有时是无法理解的,所以直接采用多媒体教学,简单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现出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因为矿井工作十分危险,让职工们随时保持警惕,不是什么坏事。在矿井下的工作中,一个失误就有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所以在要在下矿井之前,让矿工们谨记危险,规范操作。

在多媒体教学中,矿工是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学习的,所以一些安全工作的意义之类的东西应该减少,直接开展工作规范化的教学。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不规范的行为导致问题的发生,所以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指导职工正确的工作,多媒体教学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提高规范化的工作。第二部分应该是工作的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中最忌讳的就是制造假案例,对于这些在井下工作一段时间的人,真假案例一眼的就明晰。所以一定采用真实的案例做案例。在多媒体的教育中,主要的方式就是多图片,少文字,减少无用处的篇章,直接开展工作规范教育。同时工作要定期进行,同时时间不宜过长,可用过分章节的教育方式,或者针对工作出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分析导致煤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难的根本原因,其主要是因为当前大多数煤矿企业依然使用了传统的培训模式,不能充分调动被培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其中,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方案等,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措施、操作规范、法律法规、质量标准等使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对于加深参与培训人员的印象,提高培训工作效果极为重要。

3 多媒体技术在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1 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当前,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措施、操作规范、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危险源、事故案例等。这些知识具有理论性强、内容较为繁琐、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完全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并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且缺乏应有的表现力。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弥补其中的不足:

3.1.1 在讲授理论概念内容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教学形式的灵活度,从而将更多的知识使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再辅助以相应的文字和声音,则能够将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加深参与培训人员的印象。

3.1.2 在讲授具体的操作规范、操作程序等内容时,应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和视频等方式能够将静止的内容用动态形式展示出来,从而使得所有的参与培训人员更清楚的了解相关操作的整个过程,使得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更为明显。

3.1.3 在对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和展示时,多媒体技术具有其天然的优势。其通过因公录像、动画等方式将事故发生的前后情况一一详细展示出来,不但能够还原整个事故发生的过程,而且可以从视觉、感官等方面给培训者带来更大的影响和刺激。

3.2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加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参与煤矿安全培训的人员主要是煤矿生产一线工人和相关特种操作人员,其与在校学生存明显的差异,即他们都不习惯于长时间坐在课堂上学习,而是对学习存在一种自然的排斥,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不能够有效的避免该问题你,从而导致其教学效果不明显。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其特点从参与培训人员的感官、视觉等多个方面进行对应的诱导和刺激,从而将枯燥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活泼而生动,能够很好的激发参与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需求者,能够明显提高教学工作效果。

4 总结

矿业生产的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我国很多钱企业的安全教育主要的方面在于安全工作的意义,但对于如何安全工作,安全工作的的具体要求是却没有了下文。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就是人员规范化的教育,在施工的过程中,当员工不知道安全规范的时候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便来工作这对安全性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多媒体教育中应该抛弃无用环节,直接开展生产规范化教育,以及案例的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贾彩红.多媒体技术与煤矿机电安全培训的整合[J].同煤科技,2014(3).

[2]刘朋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工作[J].山东工会论坛,2014(2).

篇9

【关键词】地理 案例教学 多媒体

地理作为高中文科类的重点科目,对于学生的知识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准对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标准,要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法上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更加主动去参加课堂学习和讨论,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下面就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做具体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

1.应用案例分析学习、论证地理原理和规律。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对案例所包含的基本地理原理、规律的提取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不在于对案例具体细节的把握,而是要求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提取普遍性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地理原理的学习可通过对具体的案例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在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尤其是在旅行中的感受。从萧县到北京(先坐汽车到徐州,然后坐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到新疆(坐火车)沿途所看见哪些不同地理现象?登山过程中从山脚到山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通过地理案例教学,为地理原理提供例证或验证,便于加深对抽象地理概念的把握。

2.应用案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师生以“做”为核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由近及远,宏观地加以理解,避免了枯燥的陈述,同时对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态度有极大的好处,达到开放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问学生:“上个学期19点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19点上晚自习天仍大亮?”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应用案例评价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精选的示范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在课堂上学完一个案例后,要让学生对另一个相似的案例独立分析强化地理思维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已成为各类学校所关注的大事,把多媒体用于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

1.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地理中一些难点,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震的产生、地震波的传播,地壳运动,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不同等,内容比较抽象,即便有模型也很难理解。如果通过电脑模拟过程,学生能直观地观察这些地理现象,就能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些现象,掌握规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可运用电脑软件,突出重点,便于知识点的把握。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地理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较强,而且很抽象,学生难以掌握,在课堂学习中容易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极其不利。把多媒体技术带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通过制作地理教学课件,使讲授的知识具有动态感,再配上音乐,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而且这些对学生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的掌握没要求,通过观看课件即可获得大量地理知识,对地理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3.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的容量,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而课本里的知识容量必定有限,仅仅对课本的学习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老师课堂板书费时又费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只需课前把所需要的课件做好就可以,这样不用占用太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以前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应用多媒体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还可进行相关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的信息,可以迅速了解学生是否已较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取代板书。教师首先应当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灵活多变地进行课堂授课。

参考文献:

篇10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皮亚杰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论文联盟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而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一、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新闻学教学的必要性?

20世纪以来,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如今这种理论在新闻学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案例教学法,就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新闻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运用形式,它涵盖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所有教学思想。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因此,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决问题,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如今以建构主义理论引领的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新闻学科教学中,对于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敏感力、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1、紧跟新闻界实务动态,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感?

新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抽象的新闻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传授,尽管教学中不乏举例,但依然解决不了学生对于传媒职业理解上的困惑,案例教学法由于其具象性、参与性、模拟情境性等特点,对于学生的整体职业感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案例教学法可以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进入传媒现实环境,培养学生的采访、写作、策划、运作能力。学生在案例情境中,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领会新闻采写、运作和策划编导等实务流程,形成新闻职业的整体观念,为今后的亲身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其次,案例教学法创设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教学,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会尽快进入案例的情景中,进而体验到由旁观者到新闻传媒角色改变的独特心理变化,学生通过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案例引领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切入新闻传媒的前沿领域,与传媒现实保持同步,真正贯彻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和办学效率。[ 1]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高效便捷地拾取新鲜的新闻案例在开放性的思维空间中展开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从而保持新闻学教学与实践的最大同步性。?

2、在教学互动中传播新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闻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教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性,注重学以致用,教学的目的体现为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提高新闻实务操作技能。新闻学教学可以利用的教学实例很多,无论是平面媒体、电子媒体、还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媒体实践中出现的大量的最新的新闻报道案例都会提供教学中分析、借鉴的标本,教学中结合传媒实践的实例,能使教学的理论色彩与新闻实践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真正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透、学扎实。案例教学法对于人才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体现为教学过程对于二者的辩证统一,具体表现为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就新闻学的教学过程来说,对学生的新闻敏感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通过案例阐述、案例点评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师生双方针对问题和疑惑展开教学互动,启发引导原则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得到训练,同时养成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一系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提高新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最大优势运用体现为:?

1、对于新闻学这样一门重视应用型的学科,它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唱主角,师生双方地位完全平等。学生可以获得主动建构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知识,案例讨论是师生交往论文联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不再需要死记硬背新闻学理论和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而是通过个案解剖和分析掌握新闻学知识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自我发现、思考和顿悟的主动学习过程。可以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模式,从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总而言之,这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相比,它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静态、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一场师生共同探讨过程,它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新闻学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新闻事例,活跃课堂气氛,把新闻学理论与新闻案例相结合,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其关键在于将注重“教学”的环境转变为培养“学习”的环境,实现从“素质教育”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转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新闻业务操作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教育理念完全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符合业界实践对新闻专业人才的要求。?

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能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新闻案例来掌握枯燥的新闻学原理与基本原则。同时通过对新闻案例的具体分析,也培养了学生能像记者、编辑一样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其在分析案例、进行辩论等方面的技能得到强化与提高。增强学生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案例教学法大大地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差距,有效地实现了书本理论知识和媒介实践操作的巧妙对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新闻实务问题的模拟临战的机会,使学生职业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就同一新闻事件相互采访、写作、评论,同时让学生模拟职业记者、职业编辑、职业评论员来进行操作。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路人,则不断地向学生传递高质量的提问、辩论和挑战的技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认识路径,逐渐达到与媒介现实的接轨,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认知结构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三、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因素的制约?

1、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与新闻媒介实践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多数新闻学科类院校为规范和量化教学过程所强制采用的教学大纲及试卷库双重衡量和制约机制,仍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而案例教学法需要占用大量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以完成学生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过程,因而知识传授量极小,这使得许多专业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而被迫选择放弃。即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教学法,也往往停留在形式层面。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总是力图掌握课堂讨论的方向,简化讨论、分析的环节,给出学生“正确”的结论,把一些应试的知识和内容硬性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上仍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达到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目的。当然,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2、案例教学法对新闻传播案例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比如案例要贴近媒介现实,案例要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具有以点代面的现实意义等),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新闻案例库资源供应不足。许多新闻学科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并不具有媒体从业经历,没有鲜活的新闻业务实践和亲身体验,因此很难搜集到切合媒介业务实践操作的新鲜案例。沿用的大多是教材书本上的一些陈旧的新闻案例,这些贫血的案例由于缺乏时代感和现场情境感,因此难以使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再比如有些案例直接采自

转贴于论文联盟

报纸、杂志或媒介文本中的内容,没有经过系统的加工和整理,缺乏应有的规范和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此外,我国各新闻类高校院系间还存在着缺乏对案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激励机制、案例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案例交流不充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领域的推广。?论文联盟

3、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制约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开展。教学的准备既包括教师的施教准备,又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师的施教准备工作是调查和选编案例,教学的案例需贴近新闻实践,最好来源于新闻业界,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案例的调查、遴选和分析。学生的准备工作是阅读新闻案例,如果学生不做充分准备就匆忙上场,常常使得课堂讨论开展不起来或不深透。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长此以往会形成疲劳战术,学生会觉得身心俱疲,无形中学生会对此种教学法产生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由于缺少准备,事先未设计出一套完善的方案,最终不免导致整个教学环节因缺乏统一指导思想、前后不能相互衔接,从而流于形式。?

4、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案例教学法本身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存在着所使用的新闻案例无明确的是非好坏标准、案例讨论时发言机会不是人人平等、教学的成绩记录难以量化和准确客观等等,也给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带来一些问题。?

(二)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师方面因素:一些新闻学专业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存在偏差。有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举例教学法,其实不然。二者虽然都要引用实例,但却有很大不同。传统的举例法是从理论—案例—理论,从理论出发,再回到理论。而案例教学法却遵循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从案例—理论—案例,最终是需要解决新闻案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不同于传统的举例教学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避免教师走进这种认识误区。?

学生因素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意识非常重要,他们要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变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案例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才能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课前的认真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当前一些新闻事件的认识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进对新闻事件的洞察力。但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照搬知识,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从而使教学流于表面形式。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叙述的情景常常是不连续的,没有什么严密的结构,它的知识点是零碎的,分散的。这样一来,学生所获得的新闻学知识以及业务操作技能,难以汇总进一个整体的框架中。因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危险,即缺乏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综合性培养,学生不能够学到系统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对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1、增强新闻学科类院校和新闻媒界之间的互动,新闻学科类院校应该定期派出新闻学的专业教师到媒体实习或从事调研活动,让新闻学专业教师在第一线掌握第一手的新鲜的案例资料,充实教学案例库。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邀请媒介从业人士到新闻类院校从事学术交流或讲学活动,加强双方的互动沟通,及时为新闻类院校的专业教学补充新鲜血液,以及达到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图式扩充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