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企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31 03:4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企业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厂企业管理

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辅助机加工工厂;现状;市场;精细化管理

ˎ ̥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domestic state-owned enterprise auxiliary machining factory general situation, main problems, and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internal variable foreign, coping with the complicated market economy, to gain a firm foothold, must be fine management, make the factory to become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growth point.

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uxiliary machining factory; Present situation; Market; 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DF4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前言

国有企业辅助机加工工厂,一般都是为主业服务,以完成生产线交给的备品备件订单为目标,很少为社会服务,致使工厂管理粗放,效能低下,面对市场难以应对。当前,由于企业产业转型,传统生产线关停,新行业需求备件少,致使机加工工厂人员富余,设备闲置,加上目前世界经济低迷,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好,辅助机加工工厂成为企业的负担之一,要想生存,不堪于现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人员、设备优势,解放思想,努力开拓市场,强化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与同行一样,不断探索工厂发展的新课题。这就是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工厂的综合实力,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

二、工厂普遍现状及主要问题

1.“大锅饭”的问题,没有市场竞争力。国企工人的终身制,使人员懒散,由于是公家的,赚赔都与自己无关,反正就是厂子倒闭,国家也得管这些人!所以懒散的作风严重,经营管理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2.机制僵化,信息传递过程缓慢,决策和沟通效率低。国有资产缺乏灵活性,一个破凳子,一般情况下搬出去扔掉,但是国企不行,还得写处理报告,一级一级的批准,购买东西同样,部门之间交流少,生产中出现互相推诿扯皮多,信息传递缓慢,决策和沟通效率低;

3.机构臃肿,干活人少,人浮于事,技能单一。国有企业机构设置全面,管理规范,这是优势,但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多,责任区分不清,协调能力差,上班混事,技能低还不愿意学习,干车床的只能干车床,不会干别的工种,也不了解上下工序的工艺技术要求,工序之间衔接能力弱;设计人员不了解机床加工性能、加工范围,闭门造车;不了解市场需求,下达的工艺、设计的图纸不适用,增加了不必要加工工序及工艺要求,造成加工成本增加或无法正常加工;4.缺乏核心技术产品,设备利用率差,浪费严重。由于长期为单一产业服务,设备单一性也强,面对公司新产业,需求备件又少,加工完成这些备件仅使用一部分设备即可,又缺乏自主高附加值产品,数控、加工中心等有时只能加工一些“粗活”。其它独特加工如电镀每年还要进行环保维护,利用率仅30%,不能发挥批量加工优势,造成很大的闲置和浪费,产生不出应有的价值。

三、浅谈工厂管理,精细化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的机加工工厂,必须实现向市场经济转型,而机加工是传统产业,利润率薄,如何在经济市场中站稳脚跟?国有企业机加工工厂的发展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精细化的现代管理,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工厂制造业的优势,进一步定位营销、人机物、生产、质量等环节加强精细化管理,走高精尖制造之路,向现代化的工厂迈出关键的一步。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一)实行工厂定位精细化、营销管理精细化,拓展市场

工厂准确定位,就需要精细化,充分发挥和利用工厂优势,扬长避短,常规机加工件利润率低,可以做为工作间隙、锻炼队伍的生产任务;但长远看,还是要形成工厂自身的拳头产品,做一般企业不能完成、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强力培养科研技术队伍,研制高利润率产品。工厂的发展也离不开营销管理,要增加订单,促进营销与生产和谐,就必须细化营销管理。确立战略客户、大客户、中小客户等,对营销人员,加强培训,使之更专业化,使工作更规范,市场更广阔,服务更准确。

(二)实行人、机、料精细化管理,做好生产的基础工作

1.实行人员管理精细化,打造过硬团队,提升员工素质

面对一方面人员过剩,另一方面急需的技术高超人才严重不足矛盾,必须进行改革。建议实行全员岗位竞聘,使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才竞争的局面。实行分配制度改革,使工资向技术业务骨干倾斜,打破工资分配上的大锅饭。推行岗位技能工资,细化岗位职责,根据不同职务、技能、责任和贡献,设定不同的工资标准,实行灵活的奖励机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充分调动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生产过程中,加强人员培训,使工厂每个岗位都储备多个能手,满足工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是等靠要。加强员工的团队意识,进一步凝聚工厂的团队精神。工厂和员工都从团队的合作中得到回报,特别当生产任务多时,员工能自愿加班加点工作,工厂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也就增长,工作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要使员工从“要”转变到“我要干”。使大多数员工实现了一专多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2.实行设备保养维修精细化,为生产稳定奠定基础

设备管理精细化,时刻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确保设备精度为工作目标;同时要减少备品备件购买支出、缩减设备保养维护费用、改善设备技术精度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费用,责任到人,落实管理监督制度。这样,才能把设备管理工作越做越好,为生产稳定进行保驾护航。

3.实行物料管理精细化,充分节约挖潜生产成本

加工环节物料消耗占成本的很大部分,控制好物料就能降低成本。物料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每种物料均要建立档案,对性能、产地、规格、价格等都有明确记录和对该物料负责的人员,设置物料的最低储备线。所有物料都根据需求进行申购,根据生产任务进行领用,物料的运行状态变为动态,定时提供给需求者。物料的清理和盘点变成日常工作,所有问题都能一目了然,更加透明公开,提高物料利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全厂上下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精心设计、精心加工、精心回收边角余料。对浪费物料的员工进行处罚,节约挖潜工作才会收到成效。缩减采购程序,降低资金占用。

(三)实行生产管理精细化,提高生产效能

粗放型管理条件下,也能加工出产品,任务也可以完成,但往往质量和效率低下,问题成堆。要把生产流程管理进一步细化,层层明确和落实责任,人机料的选配都以生产加工出优质产品为标准,加工的过程不仅要凭人员的经验,更重视加工的程序和标准,员工加工前要对数据进行核对,加工后要将加工信息进行确认,生产进度能否保证工期,使用的物料是否有节余,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等都要及时上报,管理要全过程进行跟踪,从而形成高效、畅通的生产流程管理机制。生产过程中全面实行劳动定额管理,超产予以奖励,短产减发工资,提高生产效能。

(四)实行产品质量管理、售后服务质量精细化,赢得良好信誉、市场

篇2

关键词:现场管理;问题;原则;对策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施工企业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即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

1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1.2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

事实上,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1.3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安全意识是做好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1.4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

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1.5对于现场施工工序产品检测出现的偏差不可避免

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工。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同时承包商也易受到较大的损失。事实上,纠偏措施的难度及损失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放在事前控制上。

2加强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3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3.1搞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是决定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以人为本。在这方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人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即管理产生精品,管理产生效益;其次,当前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拥有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搞好施工管理,整个工程施工中公司集中主要技术骨干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专门的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并由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从而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第三,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

3.2规范生产施工,严格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项目质量控制好能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加强质量管理,就是要在符合项目功能、工期和费用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质量管理避免或减少损失和错误。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的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此外,必须向实施者落实质量责任,灌输质量意识,根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经常进行考核、奖惩,防止追求施工高速度和低成本而牺牲质量。

3.3保护现场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是施工

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对每个人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使之对安全生产有个清楚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和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始终把现场施工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中,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安全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工作的管理,切实做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达到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3.4合理使用材料和设备,做好保护工作

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低材料储备。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认真计量验收,同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此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现场材料流动情况的影响,因此应将材料储存场地选在对施工现场影响最小并靠近安装地点的地方,选择好交货路线,以避免对施工作业造成影响。同样地,材料在安装前应进行适当保护。

在设备管理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在机械配套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3.5抓好进度计划的实施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益追求

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并在实施过程中监督项目以及各个工程活动的进展状况,在工程过程中记录各工程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进度。在各控制期末将活动的完成度与计划对比,确定各工程活动、里程碑计划以及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度,并结合工期,生产结果的数量和产量,劳动效率,资源消耗,预算等指标,综合评价项目进度状况,并对重大偏差做出解释,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找出需要纠正措施的地方,评价偏差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同时,应结合后续工作,分析项目进度趋势,预测后期进度状况、风险及机会,提出调整进度措施。项目正式开始后,必须监控项目的进度,以确保每项活动按计划进行,掌握各工作包所达到的实际状态,即完成程度和已消耗的资源,在项目每个控制期末对各工作包的实施状况,完成程度,资源消耗量进行统计。

4结语

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到做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树一块丰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雪红.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08,(11):172-173.

篇3

目前,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已形成趋势,然而校企合作则更多的停留在专业建设上。本文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就培养学生完由成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在常规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元素,探索出了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

职业学校;学生常规管理;企业员工管理;精神对接

一、引言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然而从实际来看,不少中职学生往往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与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本文就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结合学生常规管理,探索了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让他们今后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

二、中职学生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必要性

第一,中职学生的特点。本文所指的中职学生为昆山地区学生。昆山,地处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外来人口较多。中职类学校学生一部分是本地学生;另一部分为新昆山人子女,学生家庭经济、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而其中单亲家庭学生较多。第二,中职学生常规管理现状。目前随着中招人数的不段扩大,中职学校管理学生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学校从事学生管理的主要人群是班主任,中职学校班主任除了管理学生之外,还承担着专业教学、技能竞赛、教科研工作等任务,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特点,就要求班主任在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各方面能指导学生。另外,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学生管理上沿袭老的套路,学生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形式上规章制度健全;实质上执行力不够,与企业接轨的制度和措施更是少之又少。第三,校企“精神对接”的意义。所谓精神对接,是学校对现代企业管理员工的借鉴和取舍,要符合职业学校办学特点,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不是一味的照搬原样。学校在借鉴过程中,在吸收企业管理员工要素的同时,更要创新管理理念,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第四,精神对接即为衔接。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企业希望学校能培养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人才,在进入企业后能在短时期内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学校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学校除了教会学生专业技能,更要在常规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就要做好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要求的衔接。

三、中职学生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有效途径

学校和企业所从事的都是“人”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为“学校人”,而走上工作岗位后,则成为“企业人”、“社会人”,要实现对接,必须从细节入手,从效果出发。笔者所在系在学生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中,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一,实行德育学分制,对接企业绩效评价,增强认同感。所谓德育学分制,分为纪律、学习、劳动卫生、文艺体育、宣传等五个方面,即学生自入学起每学期评定一次,每学年总评一次,最低要求为合格。德育学分有严格的加减分规定,作为学生一切评先创优的主要依据。德育学分借鉴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价,量化到每一个方面,评选结果将直接归入学生档案,是班主任常规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一部分有违纪的学生而言,违纪扣分后需通过志愿者服务、班级工作等补足分数;而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德育学分则成为互相竞争的一面镜子,促进其取得更大的进步。德育学分制自实行以来,能客观反映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增强了学生对自身的认同感,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第二,创设班级文化,对接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归属感。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拥有其核心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团队意识淡薄,缺乏归属感。对于学生而言,优秀的班级文化能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在校生活。因此,笔者所在学校系部有系标、系旗,班级有班标、班旗、班服,要求学生设计、创意本班级的logo、班级口号,通过班级文化布置竞赛,发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同时通过学校星级班级创建活动,全方位展示班级文化;通过开展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富有班级特色的群体性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班级、系部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能提前进入企业角色。第三,推行7S常规管理,对接企业岗位,增强责任感。7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7S管理在大多数职业学校被引入实验实训场所管理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要想适应企业的需求,就必须在校期间能感受到企业的严谨而严格的管理制度。我校的7S管理贯穿在常规管理的每一个方面,要求教室和宿舍都依据7S管理要求执行,培养学生注重细节,自我纠正不良行为的习惯。7S管理的推行,不仅仅改善了学生的个人习惯,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推行实践中,要学生明确7S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任务,而必须要每一个人去亲身体验,持续推进,从心底认同,从而形成常规管理的合力。在实践中,当前充分感受到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所增强,并且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系部文化,提升了班主任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然而,要实现中职学校学生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的无缝对接依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探索,寻找到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学校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最佳途径。

作者:杨玲 单位: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叶文进.职业学校学生常规管理与现代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为例,科教文汇,2013.12

篇4

关键字:施工企业 施工现场 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对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进行概括描述

在对该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尽管只是最为基本的一些工作,但它同时也是需要从开始到结尾贯穿了全部施工现场的工作。所说的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一般是指的在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的时候,会通过一些措施来进一步对整个施工过程之中有所关联的各种各样的工作的进一步去管理并组织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在实行技术的管理之时,必须要对施工现场那些客观的要求进行严格地遵守,尽力完成管理过程之中的合理化以及科学化要求,如此才可以进一步推进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能够有所提高,完成合理安排工程的计划这一任务,保证在整个施工的现场,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有序地正常进行,在所规定的时间之内达到整个企业定下的项目目标,进一步提升该工程的质量,进一步完成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目的。

二.当前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中最主要的内容

(一)对图纸进行会审

所指的图纸会审,一般是说在该项目进行动工前,由该单位进行统一地组织,再通过施工以及设计的单位分别审查并核对该项目的图纸。从一般状况来看,把施工的图纸发给施工的单位后,该施工的单位一般都会召集各个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来进一步学习并探究该图纸,然后在了解了图纸后,再认真严格地去审查该图纸,同时和设计的单位一同开始会审,而且在整个会审的过程之中,需要该施工的单位对该会议的内容实行负责并整理。施工的单位与设计的单位在一同审查了该图纸之后,一定要对整个审查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困难,通过组织的单位来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对材料进行检验

在整个项目进行建设的过程之中,在开始动工前,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专的门进行材料检验的小组,让该小组对整个施工过程之中必须进行认真检查的会用的全部材料,若是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必须马上向上级领导报告,而且要对材料进行及早地更换,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在整个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要对设计的要求以及技术的规范进行严格的遵守,在整个实际操作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严格地依据施工的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整个施工现场能够顺利安全地施工。

(三)对安全技术进行管理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树立起“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强烈意识,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施工现场对技术进行管理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而且在对技术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建立安全督查的小组,严格监督整个施工的过程,预防出现那些不规范的操作亦或是违规的操作,进一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必须要重视整个施工过程之中存在的粉尘、噪音、烟气等等公共害处,确保可以提前建设一些监控点,对其实时的进行检查并监测,而且还需要一些相关的治理措施,对于公害一定要确保防护措施以及治理的效用,努力把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少。

(四)对技术进行复核以及有效地审定

技术复核一直都是和整个工程的施工全局存在着紧密联系的一项技术工作。故而在对其进行技术核查之时,必须要依据严格的每一项标准核查,而且对需要进一步复核的那些内容,一定要依据该工程的实际状况来核查,正常的情况之下,其进行复核的内容一般包含了有混凝土、电气以及钢筋等等。故而在对项目进行建设之时,必须要对技术进行复核,这是要把所存在的错误概率减少到最低的状况,故而在一定的程度之上,能够确保该工程的使用效果以及质量都比较优质。在全部的施工过程之中,对技术进行核定则是一项最不能缺少的技术管理工作,若是在对技术进行核定的时候,看到了施工图纸有一些差错,或者是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之中所要使用的材料和进行设计的单位所提出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故而在这个时候,对技术进行管理,最主要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新材料来进一步处理这些问题,同时确保整个施工的过程可以正常有序地进行。

三.强化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为了对施工现场当前的技术管理进行强化,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之中,一定要让有关的人员可以对施工图纸的要求及内容等等进行深入地了解,而且要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强化管理,同时要建造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习图纸以及对图纸进行会审的机制,尽力去减轻施工过程之中存在的一些失误,确保施工可以安全正常地进行下去。

另外,在被条件所允许的状况之下,该设计单位在对图纸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施工的单位能够参与到这里面,可以对设计的意图有一些了解,如此才可以确保施工进行地更好,进一步规避了由于不正确的解释设计的图纸进而致使的返工抑或是进行修改。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之中,一定要对技术资料的管理进行强化,把在整个施工之中能够牵涉到各个方面的资料都做好有效的归纳以及总结,若是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就可以有据可依。而且在整个施工现场,还必须要依照严格的技术准则去施工,针对施工之中有可能会使用的每一项材料,都需要有较为明确的标准,必须对该产品的每一个方面都采取严密的考察,确保行动与技术准则的有效统一,特别是在整个施工中,必须要对施工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督促,同时确保对每一项大型机械的正确使用,对于操作的手法来说必须要准确,这样才可以确保正常的施工,安全有序得进行下去。

(二)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养

整个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人不仅仅是担任全部的管理工作,而且也会成为被管理的对象,故而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技术的有效管理就成为了能不能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故而,进行施工的单位一定要将现场的管理水平有效地提升,同时要对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进行提升,进一步去组织管理的人员做好定期地培训工作,有效加增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确保管理的人员能够不断地学习知识,对自身的知识储备必须要进行丰富,在与自身的管理经验进行结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拓管理的创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施工的单位还要积极的引进一批具备现代管理能力的人才,进一步确保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

(三)整个施工过程必须和实际的状况结合

施工的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之中,一定要结合工程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使用相关的技术,而且必须要依据施工现场的每一项制度严格地执行,在能够确保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下,对整个施工现场采取有效地指挥,确保能够在所规定的时间之内将该工程完成好。

四、结语

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使得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故而整个建筑行业间存在的竞争也更激烈,这对整个建筑企业来说,除了不断地对自身技术进行改进,对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养,并且积极地推行并引用新技术,确保能够建设较为科学的项目工程,进一步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杰.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科技向导,2011(30).

[2]周卫.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10(03).

篇5

供电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企业之一,对于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进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将电气带到生活和生产,各种产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国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步。中国也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追赶上了世界的步伐,重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各种输配电工程也得以建设,正以一种良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很多原因仍然存在一些让人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配电工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前景。要想消除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根本出发,即进行现场管理,它可以立足于工程的全局,统筹进行考虑,从细节出发,从小方面掌握大局,以保证输供电工作正常运行,在以后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上述问题,尽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此类问题,不断提高我国供电企业的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1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2]

1.1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析

为了对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我们首先从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进行系统的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现阶段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的水平和质量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途径。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相关的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分别是预算、施工材料材质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我们接下来一一对其分析。首先来讨论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在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般而言,预算方面的问题时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于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的有效进行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为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依赖于预算的合理性,如果预算过多,则造成了成本和资源的浪费,而预算过少则很难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预算问题确实是我们供电企业在输供电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1.2施工材料质量的重要性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输供电工程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算、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前面我们已经对预算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段落我们主要对施工材料质量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毫无疑问,无论是在电力企业还是在建筑领域,施工材料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施工材料为电力企业的输供电工程提供了物质基础,是该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并持续进行的物质前提,如果没有施工材料,一切都是空谈,由此可见,施工材料的重要性所在。作为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后期输供电工程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输供电工程的效率和寿命,因此,在保证施工材料的基础之上,我们更应该注重施工材料的质量的选择和检查,坚决避免一些腐烂、廉价、安全性能差的材料。

1.3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除了成本预算管理问题和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以外,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基础设施是保证一项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企业顺利开展经营活动的有力保障,由此可见,和与成本预算、施工材料的质量一样,基础设施也是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元素之一。然而,实际情况却与此大大相反,无论是从完整性、适用性还是从其合理性、高质性方面来讲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而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现场管理中实施的措施

2.1进行施工质量预控

在保证施工材料和基础设备的高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注重对于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施工过程是整个输配电工程的核心过程,直接决定着输配电工程的成功与否,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如果监督不到位或者管理不合理就容易对工程造成很大的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的,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由于线路问题而导致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选用绝缘性能相对较好的绝缘线,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过程中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供电的质量问题。

2.2加大对材料的质量监管和控制

前面我们已经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在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基础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就二者对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了有效提高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应该注重对于施工材料和基础设备的选择,在实际的原材料采购和基础设备购置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严格把关,严格控制二者的质量,使其达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要求。当然,再算用设备和原材料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成本预算、施工条件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在减少和降低成本速算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高品质的、耐用的原材料和基础设备,为输配电工程奠定好基础。

2.3注重人员培养强化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除了做好原材料、设备和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控制工作之余,我们还应该注重对于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的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及水平的要求,我们应该建立规范、科学、全面的人才审核和选拔制度,严格选拔和控制供电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人员,宁缺毋滥,注重现场管理人员的个人水平和整体团队素质的培养,注重对于现场管理人员的后期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督促和鼓励现场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配电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团队的整理水平。当然,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将这种理念贯穿到现场管理人员整个的学习和培养过程当中,要定期举行一系列相关的讲座,定期对相应的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绩效和业务考核,对不合格的人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单独教育和学习,严重者可以视情节直接开除,总之,要极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现场管理人员团队。

3结语

篇6

图中标明有两个现场设备1#、2#仪表向PLC传送信号以及PLC向两台现场设备3#、4#仪表发出信号。假定传送信号均为0-10VDC。理想情况下PLC及两个现场设备1#、2#仪表“地”电位完全相等,传送过程中又没有干扰。这样从PLC输入来看,接收正确。但如前所述,两个现场设备通常有“地”电位差。举例来讲,1#设备“地”与PLC“地”同电位,2#设备比它们的“地”电位高0.1V,这样1#设备给PLC的信号为0-10V,而2#设备给PLC的为0.1V-10.1V,误差就产生了.同时1#、2#设备的“地”线在PLC汇合联接,将0.1V电压施加在PLC地线条上,可能损坏PLC局部“地”线。同时显示错误的数据。由此引起的问题在现场调试中屡有出现。例如某大型建材公司生产线监控系统使用美国AB-PLC外接国内某厂家手操器。AB-PLC的每个数据采集板由八个通道组成,八个通道共用一个12位A/D,模拟量经过变换后由12个光耦隔离器实现与主机隔离。它的八个通道输入之间没有隔离,致使在输入信号时,每个通道单独输入到采集板均正常。但是同时输入两个或多于两个外部信号时,显示数字乱跳故障无法排除。又如航天某部门使用K型热偶作为传感器测试发动机各点温度。同上述相似,仅测试一个点时正常。但是向主机接入两点或两点以上温度信号时,显示的温度值明显错误。这两种情况在使用隔离器后,都正常了。

隔离器之所以能起到这个作用,就是它具有使输入/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的特点。换句话讲,输入/输出之间没有共同“地”,外来信号不管是0-10V,或带着共模干扰电压的0-10V经隔离后均为0-10V。即隔离后新建立的“地”与外部设备仪表“地”没关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实现了输入到PLC主机的多个外接设备仪表信号之间隔离,即它们之间没有“地”的关系。

上面谈了输入信号和PLC信号的隔离,同样PLC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也有类似现象问题。显然采用隔离器就能解决问题。

这类电压/电压隔离器及电压/电流隔离转换器的产品型号是WS1521、WS1522。

1.不管PLC向外部设备仪表发送信号,还是外部设备仪表向其他设备发送信号,有一种情况经常遇到:要求一个信号即能向显示仪表输送信号,又能传送给诸如变频器之类的设备。这就有可能在两个设备之间产生干扰,若要彻底解决干扰问题,推荐使用隔离式信号分配器,它的二个输出之间也是隔离的。它能实现输入信号与外部设备隔离,同时实现接收信号设备之间隔离。

2.现场仪表在配套时有可能协调不利出现如下情况,接收信号设备(例如接收4-20mA)接口连接为二线制方式(即接收口为一个24V电源与一个250Ω相串联),接口的两根线一个为24V正极、一个为250Ω一端,适于连接现场二线制变送器。但现场设备为四线制变送器,输出4-20mA,这样进行直接连接将造成电源冲突。解决方法是采用隔离器将现场来的4-20mA接收并隔离,在隔离器的输出部份安装一个标准的二线变送器,以应对接收设备的接口。这个产品型号为WS9030。

隔离器要保证输入/输出两个部分隔离,外加工作电源24V在为输入、输出部份供电同时,必须确保在电气上与两个部分隔离。这种输入/输出/外加工作电源之间全部相互隔离的器件称为三隔离或全隔离器件.从理论上讲这种供电方式,不管隔离器数量多少,均可用一台24V电源供电,不会产生干扰。

3.对于常用的4-20mA到4-20mA电流信号的隔离,这里推荐一种不用另外再加电源的隔离器WS1562。

显然省去外接电源接线更为简捷,且功耗低、自身热量低、可靠性高。

WS1562的最大特点在于不需要外接电源,它带来了简捷可靠的优点同时也带来了使用上的局限性。WS1562对于4-20mA信号进行的隔离传送,从一个意义上讲是功率传送,内部肯定有功率损耗。损耗表现在输入端和输出端电流/电压乘积的差值上。以负载电阻RL=250Ω为例,当输出为20mA时输出端250Ω上的电压为5.0V,而输入端的两端间电压测试为8.8V。简单计算表明,内部损耗等于20mA×(8.8V-5.0V)=76(mW),也即内部损耗为76毫瓦。从使用者角度来看,假若输出端负载电阻RL等于250Ω,那么从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最大值为8.8V/20mA=440(Ω)。在这种情况下输入的4-20mA电流源必须具有驱动440Ω负载的能力,才能使WS1562无源隔离器在输出端负载电阻RL等于250Ω条件下正常工作。不过,从经验来看大部分现场仪表能满足这些条件。

4.再谈谈常用的二线制变送器(含压力、温度、流量…),从隔离角度可以分为隔离式及非隔离式。采用隔离式二线制变送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抗干扰能力。

二线制变送器的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传感器和变送器一体而又必须放置在现场指定地点,对于这种情况一般把隔离器安置在中央控制室机柜中。对这种现场二线制变送器的电源配送有二种接口形式,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来定。图四给出了针对PLC与二线制变送器两种接口的连线图。

篇7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安全运行;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1.绪论

特种设备在我们生产及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种设备因为需要在特定条件中工作而潜在着安全隐患,如何保证特种设备的运行安全和工作中的稳定性,是每一个机械设备使用者思考的事。特种设备因市场的需求而存在,特种设备的管理也应满足市场的选择,进行市场化的管理运作。

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实现机械化施工的必要条件,企业机械设备中有普通设备也有特种设备,例如起重机械、人货电梯、施工升降机等。由于施工企业流动性强、施工环境多变、人员稳定性差、设备分布点多面广等特点,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多的设备上的安全管理问题。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在建筑安全事故中还处于较高的比例,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还比较薄弱:①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尤其是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型项目分包单位多,外租设备以包代管责任不明,落实不到位。②有些单位低价中标,对安全管理投入不足,或根本就没有专项资金投入,③对特种设备管理的程序不能严格履行,按程序要求的工作不能严格执行。④对特种设备监时租赁单位的资质把关不严,对租赁的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状况及作业人员专业资质技能状况,不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⑤人员配备不足,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支出,根本就没有特种设备专职管理人员,有的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太了解,更谈不上执行了。有的企业让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无证人员操作,小项目兼职管理人员也只是挂名,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企业的成本意识使人员精减,特种设备管理精力也不足。⑥施工企业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实际中,只为形式而存在。⑦特种设备资料不全,各企业的档案资料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对特种设备的使用需要办理哪些手续都不清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资料更是不知从何抓起。⑧不少企业把特种设备的管理归入普通设备的管理中,对特种设备采购、安装、使用、保养、维护、修理、报废等的技术要求视为普通设备,为特种设备的安全埋下隐患。

3.设备管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设备管理市场化是一项集专业性、责任性、先进性、保证性于一体的市场化运行体系。具体表现在以公司制的形式存在,使用单位可以依照招标方式优选设备管理服务公司,由设备服务公司对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对设备的管理由施工企业安全责任管理主体转向特种设备专业服务公司为安全责任管理主体的一种模式,服务内容包括设备的提供、操作人员派遣制、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中的设备检测管理、项目结束的拆除退场等。这里所说的特种设备管理不单纯指咨询服务的提供,这种市场化、专业化的特种设备服务是一种全面的介入管理,是作为特种设备主体第一责任人的一种管理模式,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供的全方位服务重点也是一种主体安全责任的转移,即合同一经签署,自合同服务日期起,施工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即转移至设备服务公司,设备服务公司对项目的特种设备承担全过程安全责任,只有安全责任和管理权利的完全转移,才能真正达到特种设备的安全保证要求。施工企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是单一的责任,就是要按规定来委托特种设备服务公司,由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供项目的特种设备全方位安全责任管理服务。

现在有的特种设备服务形式是由特种设备的制造厂家提供售后,基本由制造厂提供运行中的全面保养和维护,特种设备还是由使用企业自身进行管理,生产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追求企业的利润率,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基本是被动管理,不是企业自身需要的负担式管理,企业处在一种被动的管理方式下,对所用的特种设备缺乏专业管理和先进性技术的掌据。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放下本不该由企业所负担的管理,全部精力用于生产。特种设备由专业的服务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并对特种设备负有完全的安全责任。使用企业只负有聘请有专业资质的服务机构的责任。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承担特种设备管理相关的工作内容,包括对人员的培训组织,特种设备的保养维修,特种设备的资料整理归档等。如果是特种设备服务公司同时提供特种设备,那施工企业对特种设备只行使使用权。

设备服务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特种设备服务业务,应建立专人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所服务的设备一线管理人员加强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特种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数量与个人薪酬结合,制订完善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考核办法。例如对特种施工机械管理,设备服务公司制订相应的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对设备的选型、核算、安装人数配备、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及方式方法的制定、操作人员的派遣制规定,安装拆除施工的技术规定等。对特种设备寿命期过程是申报制度,档案资料内容要求等。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提出全面管理的高度要求。例如化工生产中的设备安全托管,化工设备维修服务公司,检修内容的提供与核算。设计过程中的设备安全监理审核,。公司内部安全责任归属的制定等。

人员派遣由服务公司根据相关配置要求,对施工企业派遣操作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工时考核由施工单位出具月度考勤表,人员调剂由服务公司安排,以保证施工单位的工时要求。

特种设备的管理市场化,要把该负有的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个人,这也是特种设备市场化、专业化、责任化、加强化于一体的具体体现。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是一个集约个人管理的平台,是接受行政督察的介体,是为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提供就业的平台,是责任落实到个人的一种途径,特种设备服务公司管理考核个人的工作质量,负责对人员法律法规及技术培训的组织,对行政监督部门要及时按规定要求上报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人员等信息,以便实时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跟踪督察。

特种设备属于特殊的工具或设施,应当有特殊的管理模式,所以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检修归属特种设备服务公司份内工作,并对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4.特种设备市场化需要的行政管理环境

特种设备监督检测管理部门提供设备网上注册查询系统,对管理区域内所有特种设备安装使用检测检验状况进行网上查询,登记特种设备编号、特种设备服务公司、特种设备使用公司等管理状态信息,对特种设备实行动态定位定人的信息跟踪。行政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现场情况定期抽查,对特种设备服务公司资质认定,对特种设备服务公司定期考核。由对企业的管理重点转为针对特种设备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可以现场对使用公司检查由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法律法规执行、技术状况、人员责任制落实等相关情况,对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因特种设备服务公司对特种设备的掌控有一定的集中性,避免了对使用公司的管理要求只能到点而不能到面的情况。

5.特种设备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的特点

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有如下优势:①解决施工企业既管建筑工程质量又要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②有效解决施工企业人员配置紧张,专业设备操作运行效率不高,设备管理安全隐患多的问题。③解决施工企业面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程序、相关法律法规、人员培训管理、现场检查考核等系列繁杂工作的烦扰。④解决了各承包单位人力及特种设备资源管理要求不统一的状况。⑤节约了因特种设备相关的业务培训考核管理等相关费用,真正做做到了用着放心,管理省心。对外优势,⑥充分利用特种设备专业公司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遏制特种设备频繁发生事故的概率。⑦对扩大特种设备专业人员的就业提供了专业性的保障。⑧有利特种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⑨有利于特种设备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特种设备对专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强,只有专业化的管理才能达到专业化的效果。特种设备对安全的保障性要求较高,只有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上的不规范、不专业、不统一的敝端,才能真正做到满足安全运行的需要。

6.结束语

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对性能的要求较高,相关管理程序复杂,对人员、设备管理要求严格,专业的管理机构可以较好的执行特种设备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种设备专业服务公司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技术和安全保障有充分的保证,特种设备的专业化、技术化、加强化离不开市场化的支持,只有专业化、市场化、责任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市场管理机制的运行还需要大的环境来支持,是需要在市场条件下逐步成熟的一种管理模式。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 现场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能力的综合表现。

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解放生产力的需要

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工人直接从事施工活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场所,它是生产力的载体,企业的生产目的— 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建筑产品必须通过施工建造起来。亦即企业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在施工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建筑产品施工进度的快慢、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效益的好坏,都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飞速发展,高层、大跨精度、复杂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在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并得到了推广应用,建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场施工如何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已成为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企业要适应现场化大生产的要求,必须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是专业化、协作化。社会化大生产,它要求整个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市场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建筑产品,而这种产品是在施工现场造出来的,就是靠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用户在招标时,不仅审查施工企业的资质条件,还主要考察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的条件和管理水平能否保证施工质量,是否具备履约能力。

二、施工组织设和合理施工方案的重要意义

1、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

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是全面布置施工生产活动,控制施工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调整劳力和机械的基本依据。我们应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对施工中每一阶段、每一工种可能出现的技术和难题提出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有效地指导施工循序发展,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2、根据现场空间精心设计、绘制平面图,放置在醒目处

对搭设临时设施,安装机械设备、堆放材料构件、水电线路铺设等都认真进行规划,并在平面图上标识。对各个场所和通道应设计标识牌和指示牌。由于组织设计方案清晰,平面图规划明确,整个现场做到:临时设施布局合理、材料码放整齐、机械操作范围明确、车辆进出方便、工序衔接紧密、场地卫生整洁、施工虽然紧张,但整个现场却显得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3、合理的施工方案

合理的施工方案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完成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施工方案中施工资源配置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三、完善强化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从项目内部管理看,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或是责任心不强或是财务上控制不严,容易造成资金流失,这些都会加大工程成本,降低施工企业的利润。同时,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分工技术和质量,搞施工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进场点验工作,表面上职责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但实际上当合同价款确定后,唯有成本管理才是增效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分工却不约而同地回避了成本管理这一核心。

四、严格对材料进行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在建筑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平衡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五、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及方法

施工现场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原则,方可使现场管理合理、优化、完善。即经济效益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化原则和服务性原则。在施工的全过程中,一些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都能适用与施工现场管理。例如目标管理价值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责任制以及行为科学。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对于整个企业和各项专业管理可以用,对施工现场管理也可以用,差别仅是应用的层次与范围不同而已。

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注意事项

1、提高对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认识

施工现场管理能否搞好,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者对于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的认识。企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深人施工现场和提高现场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企业管理上水平,即用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企业管理上水平。

2、统一指挥,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施工现场上的主导作用

现场施工活动是一个涉及多要素多环节的系统活动,因此必须强化施工的统一指挥,不能令出多门、多头指挥,在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要由项目经理统一管理。因此,企业经理和各职能科室不要随意干扰项目经理的指挥,要保证项目经理在施工现场统一指挥的中心地位,才能使项目施工按照客观规律和统一意志高效率地达到目标。

3、从实际出发,选择突破口

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很多方面,若面面俱到、统一模式是不合适的,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因地制宣,抓薄弱环节,选择事关全局,又比较见效的问题作为加强现场管理的突破口。

4、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讲求整体性

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项工作往往涉及多方面内容,因此必须综合治理,配套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按轻重缓急逐步实施。否则只能是表面文章,面貌依旧。

5、坚持PDCA循环,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其实质是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而完善是无止境的。因此,对施工现场管理要不断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确定改善措施并制定新标准,按PDCA循环原理不断运转,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结论

建筑企业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各种生产要素都集中在施工现场,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主要建筑产品是在施工现场完成的,因此,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不断地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工程物资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是涉及到工程质量、进度、安全、造价的综合管理,其中工程物资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对工程物资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是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进度,达到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关键,能够为生产经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工程物资管理的意义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物资管理的作用是对企业工程项目建设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消耗、废旧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汇总。主要包括物资收货、发货、退库、调拨、配送、供应商备货等具体操作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财务、工程管理、采购等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作为在建工程的物流,良好高效的物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杜绝浪费、保证施工生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实践看,工程物资管理不仅是物资部门的采购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管理者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和畅通工程物资管理的完整链条。

二、工程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参加工程现场检查工作,现场检查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召集各专业相关人员组成检查组,通过资金大小、项目属性等随机抽样选择被检查工程项目,并围绕工程资料、建设随工、物资管理、交资送审等开展项目评估工作。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现场检查,能够比较全面地呈现基层单位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有利于加以针对性的集中整改。根据实地检查,现将基层单位工程物资管理一般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分析。

1.专业人才队伍匮缺

基层单位从事物资管理的人员一般文化不高,物资管理技能不足,对物资管理理解不深,对正确工作的方式方法掌握不够,加之如果单位培训缺位,则更难以对工程项目有全流程的整体认知,从而很难把握自身定位,由此造成物资混乱、账实不符、延误工期等。当前,零库存管理和工程项目外包情况十分常见,一些单位采购的工程物资通常直接发货到施工现场,并由下级机构或施工方人员代收,由于清点接货、验货、移送等环节控制不到位,人员责任心等问题更是难以得到保障,往往导致物料遗失、混用、损坏,施工浪费、结余料不退库等现象较多。

2.需求源头把关不严

物资需求是工程物资管理的源头,但往往因为重视不够或管理不到位,导致在物资管理的最初环节出现问题,例如以成本名义购入工程物资或者挪用工程物资用于日常经营生产耗费,造成库存结构失真、工程项目预算失衡;又如先开工后立项,白条抵库,导致后期无法销账,造成账实不符;一些应急性、临时性项目管理粗放,先领料再设计或者超设计领料,大量物资后期退库,额外增加了库外保管风险;当施工方为多家单位的,还可能出现项目间私下调拨物资的情况,造成实际使用量与设计、决算不一致。

3.库存管理不尽规范

不按库存管理制度规范操作,造成账实不符。例如,工程物资入库后不及时入账、领料单已开具但物资又未及时领走、物资分散保存等情况,造成库中有实物但无账目;或是物资领用后未及时销账,造成有账无实物,或者账上登记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有的单位物资仓库没有定期盘点,更无盘点记录。仓储管理上,如自有库存与供应商库存混放,未作分区管理;部分物资未做防雨、防潮保护,导致外包装损毁,在工程使用时已遭到损坏;有些物资仓储存在安全隐患,如高价值物资长期存放在室外仓库保管,货位、物料、通道、制度标识缺失等。

4.信息系统应用不够

现代企业仅靠手工操作难以实现对物资的高效精准管理,借助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必然趋势。但对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也有一个渐近提升的过程。实际工作中,存在物资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没有很好对接,两个系统数据无法及时更新、传递和共享,仍然需要手工对账;又或者物资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虽有关联,但仍然做不到与手工操作同步,造成实物账与财务账不尽一致,大量的数据分析仍然需要手工完成。又如因拆除物资退库不规范,竣工资料中实际拆除设备清单、交接清单、入库单,材料平衡表、缴料清单等资料缺失,都可能加大实物与系统数据的核对难度,形成物资入库入账风险。

三、企业加强工程物资管理的思路

1.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工程物资管理需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员才能胜任。尤其是外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更需要物资管理人员主动站位,充分履职。企业要围绕项目的组织实施作好分工,要将物资管理、建设、财务、审计等部门的职责细化分解到人头,尤其针对物流链条上各个衔接点的职责予以重点明确,克服“山头主义”,杜绝只关注自身环节,对其他环节不支撑、不服务现象。要组织开展更多的物资管理专业培训,如通过外培内训、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的物资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汲取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为我所用,持续打造人才软实力。同时,还应强化监督考核。通过设置量化的考核指标,诸如余料占领料比、余料集中度等指标,纳入对应的专业考评体系,倒逼物资管理人员的能力加快提升。

2.健全物资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管好工程物资的前提。一方面,是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另一方面,还要同等重视对管理制度的遵守执行。制度制订既要坚持政策性、原则性和导向性,同时,也要兼顾企业实际,避免虽然有制度,但无法严格执行或者是执行走样的两张皮现象,最终仅让制度停留纸上,而不对实际工作产生影响。

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库存物资管理办法,以适应物资供应链管理要求,在规范库存物资管理,优化库存物资结构,减少库存成本,实现库存物资管理精确化上发挥作用。库存物资调拔办法,以盘活库存物资,有效提高物资利用率,规范物资调拨流程,加强调拨实物管理,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呆滞物资处置办法,用以规范呆滞物资的处置,提高库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积压,提高周转速度,降低库存物资对企业资金的占用。物流管理办法,通过构建高效的物流体系,规范物流管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力支撑企业经营发展。仓储管理办法,规范物资仓储管理,加强并促进物资的精细化布局。废旧物资回收与处置管理办法,通过对积压、拆旧、报废等物资的管理,防范处置风险,提高处置收益,深入挖掘废旧物资价值,持续改善企业经济效益。

3.加强物资预算管理

工程物资一般具有种类多,资金占用高的特点,采购、配送、装卸、保管、领料等环节链条长、工序多,增加了管理控制的难度。因此,科学合理的事前控制尤显重要。物资需求预算管理,需要建设、采购和财务部门充分协同,立足企业长远规划,结合年度发展计划,按照年度建设目标,编制好物资需求总计划、进度需求计划,以及采购和资金需求计划等,并作为专业部门的工作遵循,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很好的计划方案和沟通机制,将容易导致各部门自行其是,造成物料配置多寡不均、停工待料、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最终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给企业带来损失。

4.紧盯三个关键环节

发起采购是物资管理的起初环节,在坚持“以需定采、谁提需求谁负责”原则前提下,要落实需求部门对工程物资的主体责任,提高需求的准确性。同时,也要对物资采购实行归口管理,规范执行采购制度,通过料源管理、价格管理和必要的价格考核激励等机制,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和物资质量控制意识,把好物料的引入关。

仓储管理最为考验企业物资管理的基本功。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侧重采用零库存战略,对强化仓储管理或有弱化。仓储管理包括入库验收、日常账务管理、堆放管理、出库发料等工作内容,既能促进物资流转高效,又能够保证物料平稳供应。同时,还能够为新料采购和呆滞物资管理提供参考。如果库存管理混乱,不及时与物资系统进行数据更新对接,往往造成账实不符,给物资流转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物资使用管理主要涉及对物资的具体领取使用和回收维护。需要建立完善的物资编号,尤其对一些高价值的工程设备、机具仪表、备品备件等物资,要建立规范的请领台账记录,注重对物资使用中的过程维护和跟踪监督,按照物资流向形成可追溯的责任机制,以明确的使用考核要求,促进实现物尽其用。

5.重视物资系统控制

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物资管理系统平台,是降低物资管理成本、提升项目效率的有力保障。通过物资管理系统控制,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各类物资的最新动态,实现对采购、配送、使用、处置等全过程管控。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控制,还能够实现数据充分共享,减少信息衰耗,降低沟通成本,许多费时费力的统计表、分析报告都可以由系统平台自动生成并实时提供。利用信息系统平台,还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因素的随意干预,在物资出入库、领用、盘点检查等基础管理上,都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使得工程物资管理水平实现跃升。

工程物资管理涉及的部门多、规则复杂、流程线条长、时间跨度久,施工中出现的物资问题往往不易预见,轻则影响资金效益效率,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重则产生违法乱纪的案件,给企业及涉事人员带来损失和教训。提升工程物资管理,必须要从围绕企业大局,提高建设效率,降低项目成本,提升企业经济价值的高度予以足够重视,通过工程建设、采购、财务等专业部门的通力协同,方能更好地推动工程物资管理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育林. 工程物资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11).

[2]杜丽丽. 工程物资管理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5).

篇10

摘要: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由于缺少成本意识、品牌意识,建筑施工企业仍满足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如何进行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特点,然后介绍了现场物料管理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四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 料管理 对策研究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房地产业为主的建筑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由于缺少成本意识、品牌意识,建筑施工企业仍满足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物料成本占工程总造价的70%左右,物料管理的根本是成本控制,施工项目物料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因此,如何进行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特点和现状分析

2.1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特点:

本文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的管理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2.1.1 建筑施工流动性强,施工现场的库房具有临时性。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使得施工现场的库房只是临时满足现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满足施工生产的同时,要尽可能的降低库房的建设成本。

2.1.2 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大,运输量大。建筑施工项目由于需要的材料品种众多,规格繁多,因此材料的需求量和运输量都很大。材料供应一定要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按照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于施工现场的交叉作业,更要加强同一施工操作面上的物料管理,避免因为物料的杂乱影响施工进度。

2.1.3 建筑施工一般为露天作业,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建筑施工由于露天作业,这给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来了一定的特难度,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防雨、防冻等预防措施。例如冬季做好防冻措施,减少材料的季节性消耗。

2.1.4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带来物料需求的变化。建筑施工由于周期长,容易发生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例如设计的变更、建设方需求的调整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材料需求量的改变,因为,为了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应该让施工现场的物料需求计划随之调整。

2.2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没有建立关于物料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关于物料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物料管理的结果没有建立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奖励和惩罚措施。因此,企业制定的物料管理办法不能有效的提高物料管理水平,物料管理办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

(2)物料管理的管理办法过于单一,管理目的过于笼统。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制定的物料管理仅仅从施工现场这一个阶段入手,没有考虑物料的采购、运输到物料使用后的回收等整个体系,这就无法系统的解决建筑施工时存在的问题。例如根据施工企业的需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积极降低采购成本;选择高效的物流公司,缩短供货时间,减少库存成本。

(3)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或者缺乏相应的管理流程,物料管理的职责划分也不清楚,在实际的物料管理中,往往出现项目经理部、物质采购部、工程部及工长等多个部门对物料管理的重复或者遗漏现象。

(4)同一工作面的物料管理混乱。建筑施工由很多工序组成,每一道工序留下的物料管理的问题都会给下道工序带来施工困难。当多个工序在同一工作面出现时,物料管理就更加混乱。

3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水平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关系到施工过程的施工效率,是施工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物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3.1 建立施工现场物料管理的组织机构。为了使制定的物料管理制度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为了完成组织目标,就要建立施工现场物料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各个部门的物料管理职责和权限,避免物料管理中出现职责不清,权力不明的混乱情况。

3.2 建立剩余闲置物料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发挥闲置物料的经济效益,避免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应建立剩余闲置物料管理制度。例如,由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部负责闲置物料的统计和调剂工作,物资管理部在收集整个企业剩余物料的基础上,制定出调剂方案,然后组织召开全公司主要领导参加的讨论会,根据剩余物料和施工现场的需求确定具体的执行方案。

3.3 加强施工现场库存管理。施工现场作为物料管理的重点也难点,应该加强管理的力度。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部在进行物料管理时主要是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安排供货方把物料运抵到施工现场,这样以供应商管理施工现场物料库存的方式周期较短、管理较为粗放。为了提高施工现场物料管理水平,可以正确应用 ABC分类管理的办法,根据施工现场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析对物料的需求情况,根据库存物料的数量和价值状况,协调安排物料的采购,统筹规划物料的存放和使用。

3.4 完善物料管理的奖惩分配体系。实践证明,明确的物料管理奖惩分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对于总包单位而言,在建筑施工前可以同施工分包单位签订物料使用管理协议,制定具体的物料考核方法和明确的奖励及处罚措施,由项目经理部进行日常的物料管理,在工程结算时进行奖罚的兑现。对于分包单位而言,在施工前和施工班组也签订具体的物料使用的奖励和处罚措施,这样就能激励大家对物料使用的节约。

4 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阐述了四项提高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希望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物料管理方案,以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