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创新思维;好的兴趣;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64-01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人说兴趣是一种动力,做什么事情都与兴趣有关,有了兴趣才愿意去做事,即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人们都会主动去做;而思维则是探究创新的学习动力。教育家赞可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深入的体会。
一、让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兴趣得到升华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孩子们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环节,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组成不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有效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爱好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 “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教学就很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能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同时要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有个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充分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因此,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如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式思维: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如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第一种解法,我们用的方法是综合算式: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1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题方法,值得学生去发现运用。
从上可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而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探索问题而产生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会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运用数学的兴趣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勤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曾 琦《合作学习研究的思维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
篇2
关键字: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 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作用下,创新教育被注入到了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了当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发重要。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并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学好数学。
一、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消极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还是秉承一贯的“题海战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套题知识,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难以舍弃老旧的思路,思维定势、僵化,不会通过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终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对知识点全面认识。
(二)思维的惰性导致思维受阻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更为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时候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理解一些公式、定理方面,老师一般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接收新的公式概念,并让他们课后把定理概念记牢,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加上,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绝大多数都会选择问同学或者老师,还有部分会把难题留出来等老师讲解,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在难题面前“越挫越勇”,继续思考。当学生的观察以及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时,也会疏于动脑,随之造成思维的惰性。
二、培养思维能力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思维能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突破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用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禁锢。以下就思维能力培养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培养思维能力,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数学作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系统性学科,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紧密相连、相互联系,尤其是一些运算、定理和函数知识,这些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平时的公式、定理运用,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和“硬套”,而教师也不太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运用公式、定理时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自身思维的发展。倘若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就能给学生开拓新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无疑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例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界性和变量交换是我们在解答三角函数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然而由于受到学生定势思维的影响,他们却极少想起解析几何的斜率公式。为此,教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用一种方法解题完毕后,教师在询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出现障碍,那么教师可以从旁指导,给出适当的提示,保持学生的思维连续性,让学生尽情发挥,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找出不一样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相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二)培养思维能力,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加强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为切入点,适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自身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激活对知识的需要,形成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数列极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有位学生需要到达前方4米远的终点,他面向终点方向,第一步他走了1米,第二步走了1/2米,第三步走了1/4米......如此类推,此后这位学生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前一步路长度的1/2。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该名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走到终点,需要走多少步?由于这个例子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似,而且也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激发,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答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思维能力,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多的以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Z言等,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所提出的思维梯度较大,倘若学生没有改变初中阶段的思维方法,依旧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没有突出效果的。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帮学生把初中阶段所建立的常见思维套路打破,启发学生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力度,强化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等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算法知识,引导学生用算法解题框图来体现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的交融联系使学生认识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勇于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素质教育 课改价值 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最大的感触尽快地更新观念,适应课改要求,放弃那种机械化的、僵硬个别教学模式,而要充分得认识到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可能性,有意识地启迪学生创造新的思维,在教育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数学科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数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用数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发现数学的新知识,这就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活动的中心地位,能顺利的把教学重点,由“教”转向“学”,其实质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一个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数学能力的强弱,主要是不在于他是记住了许许多多的概念和命题,而在于他是否真确的、合理的、熟练地、巧妙地使用各种各样的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即使他将所学的数学概念命题等知识忘了,但他所受到的训练方法、思维方法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数学教育的终极价值,从根本上来说,不在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在于培养人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解决问题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如何有效地组织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是历年数学教学研究中最热门的课题。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解题,更要求学生能参与解题的思维活动。解题的思维活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最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活动,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学习方法的作用
中学数学学习的任务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数学学习观。必须采用符合数学学习要求的方法以选择方式不同,可以从高到低分阶段三个层次:特用方法、泛用方法和通用方法。例如通用方法有运用抽象逻辑方法思维能力的空间。辨证方法有利于发展自我能力的创造思维能力的方法等。泛用方法用听读法、模仿法、思考和记忆、练习法和发现法等。
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如何有效地组织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是历年数学教学研究中最热门的课题。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解题,更要求学生能参与解题的思维活动。
三、数学解题方法的作用
在数学科学研究和学习中,常常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的过程来认识和发展数学内容和方法。其中以问题发现、形成与解决为重要途径之一,它包括解题效率、解题观点、解题过程、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等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这部分的内容的作用用于广大数学教师,历来是最为重视的,对于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概念结构,学会数学问题的分类,数学解题的一般方法,变换问题法、递归法和类推法等能达到正确、合理、完美、清楚、简捷的目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初步具备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培养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基本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把创造思维的产物数学化的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布鲁纳说过,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使得数学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记忆,更重要的是,领会基本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解题过程中,教师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体会、提炼其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启迪,这样,才能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落到实处。在寻求解题思路时,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分析,怎样判断,怎样推理,怎样选择方法,怎样解决问题,注意展现解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使教师的思维为学生的思维过渡到科学的思维架起桥梁,变传授过程为发现过程;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把失败过程和失败到成功的过程暴露出来,从反思中使学生看到转变思维的方向、方式、方法和策略,缩小探索范围,尽快获得发现的成功,这在发展思维能力上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和进步。
篇4
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知识不能单方面靠教师向学生传授,提供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获得探索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性和批判精神,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训练和培养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构建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批判性的途径。
一、克服盲从心理,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
首先,通过数学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摒弃盲从心理。
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检查思维过程,不轻信、不盲从的一种智力品质。要形成这样的智力品质老师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成练习,让学生去发现、评价。这样培养学生接受某一结论时,学生通过自的思考和判断,克服了盲从的思想。
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惟书,不惟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争论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克服思维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大胆怀疑是创造性个性中最大的特征,敢于怀疑也是独立思维的第一要素。“唯书是信,唯师是从”的人格,是限制创新发展的精神障碍。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失去判断力,形成盲目认同的惰性。为克服学生思维的盲从性,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淡化教师和课本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摒弃标准答案、设定多维的解题过程,引发讨论,启发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二、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情境
这里指提出苏格拉底式问题,以引发学生积极地深入思考。这种教学法被认为是“思维的批判术”: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问,暴露被提问对象思维中的错误,使被提问对象对自己的错误、偏颇有所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提问激发思维,促使被提问对象在抛弃错误的过程中逐步接近正确的合理的结果。
三、通过错题教学,引导学生辨析错误,提高学生识别错误、自我纠错、自我评价能力
一堂好课不在于学生没有错误,而在教师善于抓住时机启迪学生思维,纠正错误。但在辨析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自我辨析,自我寻找致错根源,才能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教学中利用错例教学,针对易混淆的概念,易忽视前提条件的法则、公式,精心设计一些判断题和一些错解过程,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错因,辨析对比,识别真伪,寻找治错的良方,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思维上的漏洞,把握问题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四、组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改变单纯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为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信息让学生辨认,并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比较和类推也是培养思维批判性的有效做法。
五、营造“自由争辩”的学风
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常常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创造性地探求新问题。当学生各自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争辩,让学生在争辩中辩明概念,揭示规律,发展思维的批判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加评论,而是通过问学生“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并说明理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了热烈的争辩。争辩过后,教师进行点评。这样逐步形成了课堂上“自由争辩”的学风,从而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
六、鼓励学生通过构造反例培养反驳能力
反驳是数学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反驳能力。培养学生反驳能力必须先要构造反例,反例是否定谬误的有力武器。
如教育心理学指出,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的信息。通反例的构造,对学生既加强了对知识点的正面认识,也提高了反驳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批判能力。
七、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忽视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的思维破绽错误不加注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经常引导学生反省自己思维的过程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使之逐步养成习惯,促使思维批判性的发展。
第一,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让学生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要求学生自己作出评价。
篇5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
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学科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加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加强对小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思维特点,变记忆式教学为发现式教学,加强发散思维训练。首先,教学中应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感知,促进他们思维的流畅性。例如教学“23―8”,教师先让学生准备23根小棒(2捆加3根)教学时,提出一具问题:“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该怎样拿,还剩多少根?该怎样算?”此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有的说“3+5=8,10-5=5,10+5=15”,有的说:“13-8=5,5+10=15”……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法,这样,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与集中思维能力同时都获得发展。其次,加强变式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学生思维活动如果定式化,势必死板教条,缺乏创造性,这是教学失败的标志。教学中如能加强变式训练,就能开阔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增强他们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多角度、多向性思维。如教学梯形概念应通过大小不同、位置各异、明显与明显的图形观察比较,形成各种梯形的表象,抽象出梯形的本质特征。教学中,如果只多次重复一个或某一类图形,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忽视概念本质属性。又如应用题教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看图看式编题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变式训练方法。再次,让学生问难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具有问题性的特点,即凡是积极思维必定是遵循“疑到问,从问到思”的规律。学生的学习是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的。教学中变学生的静态式学习为动态式学习,不仅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且多让学生问难质疑,动脑动口,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重要途径。
篇7
有人说过:“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促使大脑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看法
1.学习能力、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因素,发现并总结运用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不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既能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采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是矛盾的,只有充分采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3.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能力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的看法
1.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位好老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也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果涉及到语文、科学、自然等学科的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个车间前3天生产零件1200个照这样计算,4天又生产,这一周共生产多少个零件?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天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求出后4天生产多少个零件,最后求出这一周生产多少个零件。综合算式是1200÷3×4+1200=2800(个)。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平均一天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直接乘以一周的天数(3+4)就可以得出结果,算式是:1200÷3×(3+4)=2800(个)。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2400+400=2800(个)。其中,2400是1200乘以2得到的,表示生产6天的零件数,400是1200除以3得到的,表示平均1天生产的零件数;最后用6天生产的零件数加上1天生产的零件数,就是这一周7天生产的零件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激发兴趣,也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篇8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一、引言
数学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空间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同时,《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关于数学教育目标的定位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具有初步的创新意思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改变以往传统机械式地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被动接受,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变得至关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诱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证明和推理、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分析和借鉴问题的能力。所以本文基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以期对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1]
二、数学思维方法对学生的作用
古人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人的名言道出了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旦掌握了各种数学思维方法,解题能力会显著提高,有利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提高和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同时,开展数学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在数学中主动地进行实验和观察、猜想和推理,从仅仅的单纯知识传授到多方位关注学生的知识、素质和思维能力几个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完善和升华。
三、中小学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培养的建议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一方面可以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解题练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先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这种能力。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初中老师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始,通过学生的学习爱好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特别好奇的阶段,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其中老师可以利用反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要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老师在备课时下一番功夫,需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使教学情境生动、形象,教学氛围要轻松、活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要尽可能地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所以老师不能脱离目标,对那些只知道玩的学生要进行制止,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向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学习、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加强注重对概念的学习
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构成知识的重要基本成分,它反映了事物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数学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数学概念的作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属于理科学科,只要学会相关计算就可以了,概念这些属于文科性的东西,是否掌握无关紧要,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但要牢牢记住它,做到信手拈来,而且要真正理解它,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同时对定义、公式、定理及推理都要有透彻的理解。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概念,才能充分运用它去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才能学好数学。[2]
3.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分为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却往往忽略了这点。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无论老师采用哪种方法,首先老师应注意到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只有老师明白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时,才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逆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避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新,从而成为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
4.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整体的框架,从而将学习过的各模块数学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深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完善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5.找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切入点
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养成刨根究底、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同时学会使用组织化策略,即通过将几个独立的信息单位组织委一个新的模块使任务简单化,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加强变式练习,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水平。
中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更要有一定的广度。因此,我们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数学的这片蓝天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58-01
当今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思考、会思考的思维方式,所以发展学生潜在的智力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都还处于以动作为主的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形成自主的判断和思考方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入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准确生动的形象动作和语言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有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把握好从形象具体到抽象复杂这一过程的转变,重点在于如何将数学问题形象具体化,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激发思维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情境的设置要带有趣味化和游戏化,比如在一堂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等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参照教室的物体让学生指出自己图画中与室内相同图形的物体。这样,学生便会兴致盎然,争先动手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书本上抽象的文字叙述留下形象具体的深刻记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同样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让数学问题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摆放诸如铅笔、橡皮擦和文具盒等物品,自己标上单价,模拟现实生活中购物的情节,让一组学生扮演顾客,进行现场买卖。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熟练程度,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
2、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
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诸如在数学图形的教学中,“如果长方形分别向左右两边倾斜,直到无限接近重合,长方形会成为什么图形”,“如果平行四边形也做这样的变化,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借助对这些图形的想象,能有机地将这些图形联系在一起,结合起来找到相关的规律。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更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巫金周.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4.
篇10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1.数学思维能力的相关概念
数学思维是用数学文字和符号组成概念、推理的一种过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联系概况的反应。由于数学语言具有抽象化和符号化的特点,使得数学思维具有相似性、整体性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指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的能力,合理表达自身观点和意见的能力,归纳总结的推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应可以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素质已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考虑到数学本身特点的同时,更应涉及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和规律。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在对数学问题理解的同时,在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大的进步。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采取的是“题海战术”,做过多的练习题、模拟题、仿真题,因此学生的负担过重。此外,一些老师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做得不到位,只限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认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解题方法的研究,因此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不仅对教学的质量造成影响,而且影响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和进一步发展。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为目标,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现实社会与数学知识深层次的联系,理解在人类文明不断提高,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过程当中数学知识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高中数学的特点是难度大、内容多、范围广、变化大,因此一些教师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以多取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思维能力就是解题的能力,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思路就可以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想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要在数学教育中运用一定的方法策略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4.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4.1注重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所有人都是有感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教育。首先应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是传道授业的老师,课堂下老师可以是与学生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老师渊博的知识,亲切的形象,优雅的行为,大方得体的气质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数学只是枯燥的公式与乏味的数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将有趣的数学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把丰富的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做到学以致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此外,老师的表扬、赞赏及鼓励等,都可以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感情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2注重数学思维品质教学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比如用变式教学。变式是指在不同情形下,从不同角度对数学问题和概念进行变换。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角度联系、比较、分析来把握问题的本质并对其恰当地分类。变式需要多个角度的考虑问题,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深入探索,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变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开阔的思路。其次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常常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依葫芦画瓢,对概念不深入理解,仅仅是一知半解。所以要通过对比教学方法,加深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理解。
4.3注重数学语言教学
数学语言不仅在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数学发展中也起到无法忽视的作用。它是我们在教学中必定使用的语言,在数学学习中,它是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通常分为符号、文字、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是通过数学符号来表达的一种语言,有公式、运算符号等,它们有极其简洁,抽象、精确的表达,一个符号不允许有两个含义。文字语言是描述数学定理、概念和证明的主要语言,它是数学知识里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图形语言是数学直观的语言,它通常用图形表示并且附有文字性的说明,很多情况下,用它解释非常快捷简明。我们要重视数学符号的应用,在语言的转换中可以使学生对问题和教学的材料理解得更全面充分。
4.4设置有效的思维情况
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学生的头脑不是一片空白,他们已经具有了原有认知的结构,并且试图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理解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不断地解决。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寻找不同的思维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快速地解决问题。错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试误,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思维去探索,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才更深入。
4.5在解题教学中培养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直接地参与解题,还要进行思维活动。解题活动是一种独立性的活动,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了创造性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强解题教学,通过解题来反思,试着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将它提升到数学思想的新高度。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选择典型的例题来示范解题过程,要就题论“理”而非就题论题,其中“理”指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要从这个角度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做示范,培养他们使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5.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都需要将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联系到一起,从而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发散性。
参考文献:
[1]王文明.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科学:教学方法,2012(2):109.
[2]郝树仁.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2008.
[3]许智勇.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考试周刊,2011,12(3):25-26.
- 上一篇: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 下一篇:小米海外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