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教职工管理办法

篇1

(讨论稿)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职工工作纪律性,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教职工病事假管理办法如下:

一、病假的审批及待遇:

1、教职工因患病需请假的,需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书和住院证明,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1天内由处室负责人审批(不需医院证明),3天内由校长审批,3天以上报教科体局审批。

2、病假全年累计未超过60天,工资、绩效及目标考核奖全发;病假累计超过60天或两个月以上的长期病假,工资、绩效全发,目标考核奖按超天数扣减;重大疾病、严重精神病、无行动能力、两年内退休人员病假工资绩效及目标考核奖全发。

二、事假的审批及待遇:

1、教职工事假1天内处室负责人审批,3天内的校长审批,3天以上报教科体局审批。

2、每期累计事假在10天以内的,工资、绩效及目标考核奖全发。全年累计事假20天以上, 工资、绩效全发,目标考核奖按超天数扣减;全年累计事假超过30天以上,工资、绩效按《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事假期间有关待遇的通知》相关条款执行,目标考核奖超天数扣减;两年内退休人员事假工资、绩效及目标考核奖全发。

3、法定假期不计入事假天数。

三、关于旷工的处理:

1、未办理请假手续、要求请假未经批准、请假期满等未到岗和提前离岗视为旷工。

2、旷工按天数扣减工资、绩效、目标考核奖,全年旷工15个工作日以内者年度考核及年度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连续旷工超过15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工作日者,学校停发工资绩效并报县教育、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辞退。

四、考勤办法:

1、考勤采用人脸识别智能系统,上下午分上下班各扫脸一次,系统自动考勤,实行校级领导行政值周制,每周末核对汇总到岗情况并校内公示,纪检组长每周不定时抽查一次考勤情况。

2、因公因病因事事先到行政办公室填写派遣单或请假单,审批后送行政办公室存档。因突发事件或急病临时请假者,应利用电话或其它方式迅速请假,并于事后及时补办请假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

3、全年全勤教师奖励500元(因公出差和办事视为出勤)。

篇2

(2012年6月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范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现印发你们。请各省级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参照本《规范》,认真抓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

教育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从2012年起,每年将从各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遴选出一批国家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请根据《教育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要求,制定本地区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规范和评审细则,部署本行政区域省、市、县三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工作。

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

1.目标

1.1 规范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探索建立基地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机制,提升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教育基地网络。

1.2 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设施完善、内容适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适合各年龄阶段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需求的质量教育基地。

2.依据与范围

2.1 本规范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建设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制定。

2.2 本规范适用于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命名的国家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包括:消费类产品的生产企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内的企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实验室;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企业等。

2.3 高危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等不适宜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企业不建设质量教育基地。

3.申报与评审

3.1 申报时间从每年7月1日起至8月10日止。

3.2 申报材料。

(1)《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

(2)质量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3)质量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4)适合不同或特定年级学生的活动实施方案;

(5)接待手册;

(6)申报单位全貌、生产线(或检验检测设备)及开展质量教育活动照片共6张。

各省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将推荐的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材料纸质和电子版(刻录成光盘),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3.3 评审。

3.3.1 省级质检、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本地区省级质量教育基地中,确定申报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推荐名单。

3.3.2 教育部与国家质检总局组成联合专家组,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质检部门推荐的质量教育基地进行文件审查。

3.3.3 文件审查包括:申报材料齐全性、申报范围符合性、申报条件符合性等。

3.3.4 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可安排专家组或委托省级教育、质检部门联合对通过文件审查的部分单位进行现场评审。

3.3.5 现场评审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条件、承担质量教育基地适宜性、质量教学内容、质量教学方式、动手操作体验、讲解人员、参观路线、接待能力、安全措施等。

3.3.6 专家组依据评审结果,形成评价报告,提出初选名单,经教育部、质检总局两部门审查批准后,确定并正式入选名单。

4.建设与管理

4.1 基本要求

能够根据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工作环境、参观路线、教学场地、学习内容、人员师资等进行合理安排。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前提下开辟参观走廊,明示质量教育标志,提供相对封闭的培训、教学场所;能够满足教育部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求,并培训专业讲解人员。有明确的机构及人员负责中小学质量教育工作,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4.2 教育内容

结合生产和检测工作特点,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习阶段,或针对某一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质量基础教育,涉及质量基本知识和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如对质量的含义、质量和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志、标识等。

(2)生产(检测)流程控制及质量管理知识,包括生产(检测)流程设计与控制、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展现与介绍。

(3)与生产或检测工作相结合的互动性体验。

以上三个方面为质量教育的主要内容,申报单位应根据不同对象(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拟定从“知道”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4.3 接待条件。

4.3.1 讲解人员要求。

(1)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讲解人员。

(2)应保证所有讲解人员具备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生产操作规范,讲解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讲解技巧,应对中小学教育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4.3.2 设施要求。

(1)有适合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有关产品质量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质量管理读物等。

(2)本单位有关的资料、实物、案例等。

(3)应能具备可供中小学生操作、体验的检测仪器设备或能够动手制作的相关产品。

4.3.3 环境条件。

(1)参观场地应该满足安全、环保、通畅的基本要求。

(2)应具有明确的参观区域标识,必要时制定专门程序或参观路线。

4.3.4 接待要求。

(1)应明确公示接待时间。分期、分批接受中小学生开展质量教育实践活动。

(2)全年接待天数不少于36天。每次可接待60-100名以上的学生。

4.4 安全措施。

4.4.1 应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保障安全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保护措施,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4.2 现场活动中的讲解人员和企业负责安全的人员应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做好参观区域的现场管理,保证学生安全。

4.5 监督管理。

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将对质量教育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对出现以下情况的质量教育基地的实行退出机制,撤消其命名。

(1)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明显偏离方案目标的;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3)管理不善,不能及时报告发展动态的;

(4)未按要求推进质量教育活动或成效不明显的;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4.6 工作交流与信息报送

4.6.1 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泛宣传质量教育活动成果,加强质量教育经验交流,及时反映质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篇3

一、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形式多样

由于校领导班子调整,我校校务公开领导小组也及时作了调整,新班子一致认为教职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学校的决策管理要向广大教职工增加透明度,我校实行校务公开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形式有总支会、校长办公室、行干会、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党员大会、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联席会、青年教师座谈会、派及退休老师代表会、学生大会、学生干部会、家长会等,设立了校务公开栏、意见箱、开办了校务公开校园广播专栏,给学生发放《收费登记卡》,仅在2005年11月份召开的中层以上及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座谈会上就收集意见建议59条,校领导班子逐条研究,一一落实。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和规范校务公开

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务公开机构,落实各单项公开工作小组职责,建立校务公开例会制度,在开学前,召开教代会前,基建招标前,大宗物品采购前、办公用房调整前,门面房招租前均进行校务公开,对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进行研究布置,使公开做到及时真实。为了使校务公开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严格执行《聘任制实施办法》、《印信使用管理暂行规定》、《转正定级办法》、《考核实施细则》、《减免学杂费规定》、《学籍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集体采购制度》《物品出入库制度》等。规范了各项管理事宜,使学校的重大事项及涉及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得到公开,做到有章可循。

三、突出重点项目,注重工作实效,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校务公开。

1、在评优晋级工作中,学校坚持公开公正,公开了2005年年度考核连续三年优秀人员及公示2005年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名单,让教职工明明白白,增加了透明度。

2、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也是校务公开的主渠道,是推行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校总支会、校长会、行干会研究决定,我校于于2006年元月召开第五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和修订教职工津贴发放管理办法。

3、学校坚决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公开西安市第**中学初、高中收费标准,包括(收费项目、计算单位、收费标准)(批准机关及文号)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

4、对于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我校根据市教育局有关中层干部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采取民主推荐、试用、考察、公示等程序,选拔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同志,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5、学校目前建设任务繁重,校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作到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对招投标、门面房招租等工作成立专项小组,并请校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进行监督,作到科学、公正、透明。学校拟建风雨操场,及时公示市**中学建设风雨操场、学生公寓、餐厅及塑胶跑道体育场等项目建议书(讨论稿)图纸,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作到大家的事大家办。

篇4

关键词:民办高校 劳动仲裁 人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21-02

某民办院校年轻教师,因其所在专业调整,该教师劳动合同终止后不再续聘;该民办院校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对该教师做出经济补偿,该教师对补偿金额提出异议。异议部分为该教师在劳动关系终止前一年间参加教委组织的产学研践习获得的经费是否要作为补偿金基数的一部分,为此该教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经过仲裁裁决驳回该教师的仲裁诉求。无论仲裁结果如何,此案例反映了民办高校管理中的纰漏。

关于由项目、科研等经费引起的劳动仲裁鲜有判例出现,这也促使高校人事管理对科研管理工作的严谨性提高要求。该实例也反映了民办高校某些管理方面的欠缺与不足,也对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高要求。

一、民办高校人事管理的不足

1.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方向不明确。民办高校发展时间不长,单位性质既不同于事业单位又和企业单位却别明显,因此政府导向政策少。虽然民办高校和事业单位公办高校特征相似,但是人事管理方面区别明显;另一方面人事管理政策虽多数参照事业单位,但主管政府部门对民办高校按企业管理,造成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政策参照企业模式,民办高校运转模式照搬事业单位。现阶段民办高校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合民办高校自身特征的相应管理模式。

2.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方式不足。民办高校人事工作管理方式基本上是照搬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这是由特定的环境所决定。多数民办高校和事业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多数民办高校创建者本身就是事业单位的高级知识分子,要么同时民办高校的中高层管理者来源于事业单位。这样的管理环境自然而然将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民办高校管理中,造成管理过程中行政化,没有体现民办高校的特色,没能发挥民办高校的优势,逐渐背离民办高校发展的初衷。

3.民办高校人事调解机制表面化、宣传不到位。调解机制是矛盾缓和的调节剂,是纠纷处理的剂,调解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民办高校的调解机制表面化,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有甚者,由于宣传不到位导致教职员工不知道调解机制的存在,造成矛盾不能及时化解,越积越大。

二、民办高校科研经费与人事管理意义上的工资性收入相混淆

就本案例中,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所实施的项目计划,其经费来源于教委专项经费,学校只是代为管理、代为发放,但教师的潜意识认为该经费是学校发放的就是学校的,中间的误会显然不是个人原因,这中间凸显了该方面制度性误解:(1)管理者对项目经费和工资性收入没有做过多说明,教职工往往对两者混为一谈。(2)由于税务部门在纳税方面的审计要求,让民办高校又不得不把项目经费和工资性收入一起计算个人所得税,造成项目经费和工资性收入混杂在一起发放,这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政策协调不一致而造成的。(3)民办高校项目管理办法照搬事业单位,忽视了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

三、民办高校要完善关于项目经费的人事制度建设

对于科研项目在管理制度上要统筹制定,要摈弃部门主义,确立统一管理机制。

首先,在管理制度上要明确管理职责。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人事管理的任务之一。因此科研项目申请程序确保在公平、公开、平等、自愿原则下进行,并且申请人要详细阅读项目申请通知,签收项目通知及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在获得审批后按时开展科研项目、接受管理部门组织的中期项目检查、按时结题。在经费管理办法别要以合同的方式约定好项目经费来源及发放方式,若遇到合同到期不续聘等情况的处理办法,解释清楚项目经费来源和经费发放方式,以免造成误解,引起纠纷。

其次,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跟进。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各项项目记录,包括课题可行性报告、经费报销、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经费发放签收单。只有做好各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各方权益。

最后,要对各项非常规事项做足预案。由于民办高校的特点,参加科研项目的教职工有可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合同到期不续签等因素,造成管理过程的非常规事件,要在管理办法中做好预案,避免造成项目损失。这就需要各个管理部门的信息及时共享反馈,因此要杜绝部门主义、本位主义。

四、民办高校人事管理要有创新思维

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教师诉求的公开、公平、公正化,以及人性化管理、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等都是民办高校管理对象的突出特点。因此,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转变管理作风和管理模式,切实维护教职工的权益,保障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

五、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优化

首先要定规立据,促使民办高校人事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新问题不时出现,对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后,要及时应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依规办事。其次要上通下达,建立民办高校交流沟通渠道。设立管理反馈系统,使一线教职工有反应问题的便捷渠道,使教职工能及时反应管理问题,及时改进,优化管理。再次要统筹管理,建立民办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反馈机制。职能部门间的有效反馈也是提要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职能部门相互沟通协调能发现管理上的不足,能确立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有效的沟通能事半功倍。最后要建立平台,开发完善的民办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管理工作的支撑平台,能提高管理效率,一个科学、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优化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有自己的特点、也存在不足,优化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为民办高校事业服务将是民办高校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高慧鸽.我国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

[2] 黄向敏,李佳孝,朱永.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

[3] 何斌,吴晓萍.高校教师管理纠纷司法审查的判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220

2015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名博士后死亡,在为此事痛心的同时不得不反思高校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国家一流学府相比,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偏弱,实训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着更多问题,要做好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分析。

1 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教职工缺乏安全意识

实训室安全管理是每所高校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开例会、定期培训,这是安全管理的常态。其实,安全管理工作最重要的部分是长期认真执行每个细节,而这方面往往又做得不好,教职工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究其原因,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件“不出成绩”工作,做得好学校不会予以嘉奖肯定,教职工不会因此而获益。大多数教师都把时间用在教学、科研中,相较于安全管理工作,更有趣、更易出成绩。而且,不少教师身兼多职,时间有限,不会在安全管理上花费太多时间。安全事故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即使不关注也极少发生安全事故,这种心态使教职工滋生了懈怠心理。本来就不够重视,又放松了警惕,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升高了。

1.2 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

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大多由多个部门共同来完成,设备资产部负责特种仪器的管理,实训室的消防安全由校保卫处来负责,学生实训时的安全由任课教师来负责。这种管理办法,在不增加教职工的情况下,把管理工作分成很小的部分分给已有的教职工,是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表现。同时,这也意味着安全管理不够专业,教职工没有足够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后相互推脱责任。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注定了安全漏洞的存在,也为教职工推脱责任创造了条件。

1.3 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一套协调性强的完整管理体系。上文提到,高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这既不利于管理体系的形成,又不利于管理办法的实行;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训所需的仪器种类增多,更新换代速度也快。然而,安全管理观念的落后致使学校未能及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有的管理制度显得落后,不能有效控制安全隐患;师生使用实训室时存在不合理的行为,不按规章操作、实验缺乏准备等等,这些都是安全隐患。这类行为普遍存在,大家习以为常,内部反馈纠正已不可能,需要外界加以督查纠正,然而学校缺乏监督检查机制,一些错误行为得不到纠正,埋下了安全隐患。

1.4 安保设施不健全

我国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偏少,经费往往用在实验仪器购买、校区建设维护、人才引进等方面,在安全保护方面很少投入,导致实训室安全保护设施不完善。供电线路老化,缺乏资金更换新线路,只能通过不断的维修延长使用时间;部分设施已超过了使用寿命还在使用中,究其是大功率用电设备,元器件老化后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引起火灾;实训室有很多贵重仪器,而高校又较为开放,为防止仪器失窃,教职工往往采用封闭安全通道、在窗户上加装防护栏的措施。这些举措虽然能够防止设备失窃,但堵住了安全逃生通道,安全事故发生时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1.5 师生缺乏环保观念

理工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要进行大量化学实验,实训室每年要排放大量污水、废气。包括含隔、汞、铅等重金属粒子的盐类,含氰有机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硫化氢、光气等有毒气体,如果不经处理就排放会污染周边的土壤、地下水,有毒物质长期积累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调查发现师生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手乱倒实验废液,部分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装置,环境保护成了一纸空谈。

2 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办法

2.1 进行实训室安全教育培训,强化教职工安全防范意识

教职工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有两方面原因:

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低,教职工并没有观察到自己的一些错误造成的安全隐患。处于方便,这些风险行为被一次次重复,让人习以为常;

②实训室安全管理做好无功,做错可以推脱责任,而且无趣,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对于前者,要把麻痹大意带来的危害清晰地展现给大家。通过合理的想象,把错误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要展现事故的恐怖性。并阐明之所以错误行为没有造成事故是由于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环境的稳定性是会变的,而且是不可预测的,缺乏安全意识是拿自己和别人的安全做赌注。对于后者,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2.2 建立安全管理监督机构

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复杂、繁琐,很多高校考虑到资源有限,并没有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部门,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由于部分部门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在沟通合作中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做好管理工作。且出现安全事故后各个部门相互推脱责任,不利于后续的完善。

在尽可能节省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个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各部门的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并负责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该机构不需要太多的人员,可以由各院领导组成,不定期对各部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巡视,指出其工作漏洞并予以警示。

2.3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制度不精细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确,除了事故后可以相互推脱;管理制度存在部分不合理的地方,实训人员对于有漏洞的制度出于本能的排斥,很容易因为部分制度不合理而否认整个管理制度,产生懈怠心理,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综上,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精细、严密。综合考虑可能要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从每台仪器、每个人入手,做到每件事都有责任人,并且只能有一个责任人,明确责任人是奖惩制度得以合理开展的基础。集思广益,让每名教职工都发表意见,尤其是经常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师,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权。各种各样的观点能够阐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制度严密性的形成。就争议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意见统一,让管理制度成为所有教职工都认可的制度,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执行。

2.4 加大安全管理经费投入,完善实训室安全建设

合理分配教育经费,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安全管理做不好,学校发展无从谈起。排除实训设备质量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及时更换老旧线路,淘汰掉超年限使用的危险设备;规范化安全设施,保障逃生通道的畅通性,并予以明确的路线、标识指示。把灭火器放在指定区域内,区域安排以方便使用为主。对危险设备予以标识警示,并定期检查,保障标识的完整性;定期检修消防设施,检验自动火灾报警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检查灭火器是否有铅封,检查监控摄像头是否能正常工作等等。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让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节省教育经费。做好实训室日常检查,如下班前安排人员检查水、电、窗户、大门是否关闭,并做好记录录入管理档案;寒暑假、五一、十一等长假放假前对实训室进行检查,包括实验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水电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现象、门窗是否牢固等,确保假期对实训室的安全不构成影响。

2.5 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减少“三废”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易燃易爆品、剧毒药品的管理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这些化学药品的管理要严格依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储存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性能,易燃气体散露后过量积累很容易发生爆炸;化学药品的储存讲究分类防止,避免无意碰触使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毒害物质或酿成火灾;对于剧毒危险药品要用专房、专柜放置,有专人负责或使用多人锁,避免私自使用。化学试验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大多具有毒害性,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学校有责任对“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可建立“三废”回收处理中心,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以实践的形式处理废物,同时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定期把废物交给专业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当然这种办法需要学校支付一定费用。

3 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庞大,不同地域、不同发展历史的院校实力有很大差别,安全管理工作也因学校专业设置而有很大差别。本文综合了部分院校中出现的管理问题,给出了个人的解决办法。高职院校教育经费不宽裕,安全建设与发展建设二者同等重要,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经费。

参考文献:

[1]周福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任旺花.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安全管理[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65-66+71.

[3]李胜明,黄炳华,李伟霖.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62-65.

[4]王磊.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54-255.

篇6

关键词:农村校长;管理效率

一、校长要有思想,有明确的办学目标

校长工作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事业。校长要有思想,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指出:“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者”。我国校长职责第一条明确规定:校长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校长靠正确的教育思想,职工的认识。校长要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职工的统一思想和行动,培养全体教职工形成办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职工齐心而后合力。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校近期目标是什么、远期目标是什么,校长心中要有谱,认真做好规划。有了明确的目标,校长在缤纷复杂的任务中就找准了方向。校长要把办学目标转化为教职工的共同目标,使办学目标成为教职工的共同追求。广大教职工思想认识一致,目标统一,干起工作来,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学校就会取得更大的发展。这些年来,我的辖区学校得到长足发展,最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批有思想、办学目标明确的校长队伍正确领导的结果。

二、校长要会“授权”

一个学校,校长的领导力是最为重要和关键,但校长的领导力也是孤掌难鸣的。如今,学校工作纷繁复杂,管理内容千头万绪,校长“赤膊上阵”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使自己无法从繁琐的事务中摆脱出来,白了头,也使班子产生依赖感,丧失责任感。学校班子是校长左膀右臂,校长必须与学校班子团结相处,和谐互动,配合发展,治校才会有良好的效果。校长要“授权”给班子,给班子一定的权力,属于他们职责的事,相信他们,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行使职权,施展他们的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不要乱加干涉,乱插手,使他们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职位不是空的,权力是真的,责任是重的。校长主要抓学校全局和保证方向听大事。当然校长该做的事,决不能推给别人。会“授权”,是校长弥补了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调动班子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班子形成各司其职,人人动脑,通力合作,奋力完成任务的生动局面。

三、校长要会“弹琴”

学校工作繁多,校长工作要会弹钢琴,灵活掌握弹钢琴艺术。校长管全面,各个方面工作都要纳入视野,不能疏忽、失察。校长凡事要胸有全局,把握学校的发展趋势,集中精力抓关键、攻重点,善于解决全局战略的问题,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校长会弹钢琴,就是要综观全局,调动各方面力量,统筹安排,不事必躬亲,把精力用在主要工作上。确定好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把工作切成“块”,排成“队”,有的事抓紧不放、有的事放放又抓,积极而有序地开展工作。即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一般,兼顾面上的工作,以中心工作的开展来带动其他方面工作。让一架钢琴的每一部位都发挥作用,使每一健位都发出应有的声音来,演奏出优美的乐章。

四、校长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比较完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的依据,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具体化。校长制定制度,要集中发扬民主,制度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实行制度管理,使学校全体人员有章可循,避免校长管理随意性。制度有了,要认真抓好落实,不落实的制度等于零,是空花架子,起不到作用。执行制度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班子违规、校长违规,同样一致同仁。

五、校长要采取人性化管理

制度是钢,校长执行起来应该是活的。若一味从严,就使制度冷冰冰的,教职工们表面服从,是被动的工作,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人是活的,人的手指有长有短,各显其能,握起拳头才有力。教职工能力有大有小,性格各异,重要的是凝聚力。校长要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教职工个性张扬,有利于学校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教职工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最大限度激发教职工的潜能。人犯错误是难免的,不是犯大错误,改了是好的。校长要关心教职工工作学习生活,密切教职工之间的感情,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设身处地站在教职工角度考虑问题,创造宽松有制、宽容有限、宽厚有度、动力强劲的氛围环境,建立志同、理顺、利融相依、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管理运行机制,使教职工们感觉校园是温暖的大家庭,从而把学校制度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广大教职工从内心自觉遵守纪律,乐意工作,学校就充满生机活力,有希望了。

六、校长要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心理过程。人人都需要激励。在学校,激励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果。做多做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一个校长老好人的管理办法,不得罪人,但学校是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校长白当,没有价值。我认为,校长主要采取以下办法来激励教师:①物质激励,做到奖罚分明,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教职工的工作业绩与评优、评先、福利、住房挂钩;②精神激励,对有工作突出的教职工,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特长和优势;③用人激励,校长要推荐思维层次高,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好,有大局观念的教职工进入学校班子;④关怀激励,校长通过谈心、家访、群众反映,及时地发现、掌握并努力帮助教职工解决困难。教职工生病住院,校长无论多忙,必须抽空时间前去探望;教职工婚嫁,校长亲临祝贺,使教职工感到校长的关怀体贴。有效的激励,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使教职工形成一股推动力,造成一种发展力,学校不断发展。

七、校长要不断提升人格魅力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校长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和造就着学校的文化价值理念,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影响和造就着学校的品格和风貌,形成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优秀校长的人格魅力还将成为学校特有历史底蕴、人文品格,成为一座丰碑,成为一种资源。校长的榜样作用,对学校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校长要提升人格魅力:①重视修德,诚实坦荡,不为名利,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献身精神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真正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先教师之忧而忧,后教师之乐而乐,不考虑个人得失;②重视修身,有干练的工作作风,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做严于律已,身正为范,诚信认真,热情友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重视修学,爱读书,学识渊博,文采飞扬。校长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师生,凝聚了人心,赢得教职工的支持与信任。校长工作就有效期多了。

篇7

加强对外来车辆的管理,能有效的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如何管理外来车辆呢?下文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外来车辆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外来车辆管理办法一

为了加强学校对食堂、商店、浴池送货车辆及工作人员平时进出校门管理,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维护学生安全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做出如下规定:

一、关于送货车辆进出学校的规定

1、送货车辆进校必须向辅警出示学校统一制作的送货卡,在校门警卫室登记后方可进校。

2、超过2吨以上车辆禁止进校。

3、司机酒后禁止入校。

4、送货车辆在学校规定时段即每天上午:8:55——9:40、下午:2:35——3:20允许进校。

5、课间学生在校园活动时间禁止出校。

6、送货车辆在校园内必须缓速行驶,禁止鸣笛。

7、食堂泔水车进校时间为学生就餐半小时后,等待学生就餐结束方可收集残食。

8、送货车卸货完毕须经购货食堂、商店、浴池管理人员准许方可出校,下课时间不准出校。

二、关于工作人员进出学校的规定

1、食堂、商店、浴池工作人员进出校门必须向辅警出示工作牌。

2、工作人员晚上外出时必须于当晚学生就寝熄灯前(21:40)返校。

3、食堂制作早餐工作人员早晨入校时间为:4:00——4:30。

4、食堂、商店、浴池工作人员骑自行车到校门必须下车推行,骑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在校园要缓速行驶,停放在摩托车棚。

三、违章处理办法

1、购货食堂、商店、浴池管理员对送货车负有安全管理全部(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责任。凡是送货车在校园肇事的未经学校准许一律不准出校,根据肇事情节追究车主和购货食堂、商店、浴池管理员责任。

2、凡是顶撞辅警,无理取闹的车主和工作人员一律不准进校,违章强行进入者,辅警有权代表学校扣车、报警。

3、工作人员未经当日值班领导批准,不准带其他人员入校。工作人员在校园内要检点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发现言语过激、行为失当者随时辞退。

外来车辆管理办法二

为了确保学校师生进出校门和在校内的人身安全,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1、车辆进出校门时,车速不得超过20公里。

2、上学、放学进出校门期间,教师车辆必须给学生让道。教师车辆进入校园后,必须按规定车位停放。不得乱停乱放。校车停放在学校行政办公楼前。传达室西停车场不再安排停车,备上级领导来时停车用。教师的轿车停放在学校大门北、中学楼北停车场和小学学生厕所以南地带。教师其他车辆停放在小学楼A楼和B楼北幕墙下坡道上。

3、车辆到位后要锁好车,注意防盗。但必须关闭防盗音响和防盗灯。

4、校内严禁鸣笛。

5、要自觉维护好自己的车辆,做到不漏油、排气流畅,不乱扔废物,自觉讲好卫生。

6、以上条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违者给予通报批评或责任制扣分。

看过学校车辆出入管理制度范本的人还会看:

1.学校车辆出入管理制度

2.学校车辆管理规定范文3篇

3.学校停车管理规定范文3篇

4.学生出入校管理制度

5.公司车辆出入管理规章制度

外来车辆管理办法三

一、除学校公车、上级有关单位机动车辆和本校教职员工私人车辆外,其他机动车辆非必需不得进入校园停放。

二、外来机动车辆(非校内人员使用的车辆),未经学校领导允许不得入校。

三、任何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后,必须减速慢行(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五公里),禁止鸣笛,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下课期间不允许任何机动车辆在校园内行驶。

四、食堂、超市等运送货物的车辆凭有效的驾驶证、行驶证、车辆年审合格证等相关证明的复印件到校保卫处办理进出校园通行证,方可在规定时间(早7:30之前,晚5:30之后)内入校。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入校,则必须由要求送货的部门派人到校门口接待,并在上课时间内进入校园。车辆入校后,必须在校内遵照学校道路交通指示标志行驶,按位停放。

五、本校教职工的个人机动车出入校门时,必须将校内停车证放置在挡风玻璃右下角,进入校园后须将车辆按要求停放。在校园内若本校教职工违反本制度而出现任何交通事故,一切后果由当事人承担,扣发全年奖金和当月绩效工资并按情况追究当事人责任。

六、客运出租车禁止进入校园。特殊情况可由保安请示学校领导后方可进校。

七、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需出入学校执行任务的,保安应及时放行并指明路径。

八、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的有校外人员参加的活动,组织部门应事前通知保卫处,将活动时间、地点和车辆情况提前告之,协助保安做好车辆停放的管理工作。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我县教育事业的综合实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原则;

2、坚持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调动县、乡镇两级办学积极性原则;

3、坚持统筹兼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稳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4、坚持充分发挥教育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的原则。

三、深化“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明确县、乡镇两级政府教育工作职责。

1、县政府承担的责任。

(1)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全县教育工作,对乡镇政府有关教育工作和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

(2)负责制定本县农村教育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组织实施农村教育。

(3)根据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省政府的实施办法,制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并根据省政府核批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负责全县教职工的管理;对中小学校长(含成校)任免需征求乡镇意见。

(4)加强教育财政保障力度,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逐步提高财政经常性经费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保证财政新增收入中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负责依法征收教育附加费,确保专款专用。

(5)统一发放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合理的奖金福利待遇并逐步缩小县域内同类学校间的差距,完善和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中小学离退休教职工福利待遇。

(6)统筹安排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负责学校教育仪器、图书等装备,落实乡镇学校校舍建设(含危房改造)和配套设备添置补助资金,负责县属学校校舍建设和配套设备添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7)宏观指导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化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教。

(8)维护县属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9)建立和完善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入学的救助力度。

(10)安排农村幼儿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2、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

(1)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负责辖区内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负责辖区内中小学校舍建设,筹措校舍建设经费和征用新建、扩建校舍所需的土地。

(2)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负责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负责实施辖区内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及本乡镇所属的高中段教育,积极统筹资金,逐步改善幼儿园和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作。

(5)承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相适应的管理职能,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关心教职工工作和生活,促进辖区内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6)负责中心幼儿园正副园长、中小学(中心学校)、成校副校长及其他副校级以上领导的任免。乡镇对正副园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领导的任免需征求县教育局意见,任免后将材料抄送县教育局备案。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财政保障制度。县政府将教职工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经费、学校公用经费、乡镇学校校舍建设补助和县属学校校舍建设等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1)健全教职工工资、奖金福利及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工资县财政统发制度,工资标准严格按政策执行,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以外奖金福利待遇按德政发〔2005〕38号文件执行。

(2)年秋季开学始已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年开始县财政继续将义务教育阶段免除的学杂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3)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下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通知》(财教字〔2003〕36号)规定的农村中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保证农村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足额到位,并逐年增长。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生均公用经费在年基础上增加10元,以后连续5年按总量不低于3%的比例逐年增加。

2、确保农村学校基本建设和学校发展的投入。在科学合理规划好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对乡镇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学用房、食堂、宿舍、厕所、饮水工程的改建、扩建和新建)予以专项补助。统筹安排乡镇中小学校校舍维修专项资金300万元,统筹安排乡镇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与图书资料专项资金300万元,完善乡镇中小学教学、生活、活动等设施设备以及校园环境建设。

3、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县政府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3%和财政新增收入中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继续征足教育附加费以及建筑地方高等教育费,其中全县教育费附加80%由县统筹,20%专项用于乡镇中小学校舍建设和乡镇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乡镇所属的高中段教育及化解学校债务。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教育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4、改革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办法。按预算管理办法的要求,把农村中小学的一切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县教育局建立“教育财务集中支付中心”,农村公办学校全部实行教育财务集中支付,以利于对教育经费的有效监督和合理使用,要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强化审计监督,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5、逐步化解中小学教育债务。各乡镇中小学校形成的教育债务,由所在地乡镇负责处理。乡镇要建立中小学教育债务化解办法,对乡镇中小学教育债务排出偿还债务计划,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偿还。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乡镇偿还债务。

6、妥善处置闲置资产。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优先用于发展学前教育。闲置校产经县政府批准后方可置换,由当地乡镇政府与县教育局协商后,所得资金专项用于学校建设及偿还学校债务。严格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转制审批程序,不得以出售、拍卖等方式进行转让。对规划撤并的学校,在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原则上不再继续投入。

7、继续做好教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工作。教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工作仍按德政发〔2004〕28号文件精神执行,直至该项工作圆满结束。

8、大力支持幼儿教育发展。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对农村教师编制的管理。县教育部门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聘用聘任制度,规范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管理等制度,配足配强农村学校教师并控制教师流动的“流向”、“流速”、“流量”,用三年时间做到全县教育事业按编制定员,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继续开展在农村学校从教15年以上优秀教师“农村长期任教奉献奖”评选活动;继续实行长期在西部山区工作的教师工资上浮政策;继续执行县城教师申报高级职称须有一年以上农村任教经历的规定;对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获县教学新苗一等奖、教坛新秀、教学中坚、名教师及以上荣誉称号者实行“服务期制度”,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中小学教育;继续实施教师上挂下派制度,扎实开展“百校结对、千师支教”活动,鼓励名教师、建成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健全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按每年不少于全县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巩固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重点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学历等全方位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我县师资队伍、教育水平均衡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1、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县财政局要对教育的投入、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教育局负责对各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中小学校长及教职工管理、中小学控辍保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其它各有关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能,积极做好协助与配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县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通报制度,不定期开展农村教育的专项督查与通报,并将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对各乡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情况、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制情况,以及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检查督导。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定期、不定期地向县政府作出督导报告,并向有关部门通报检查及评估结果。

篇9

关键词:高校;管理;难点;管控对策

高校在人才培养市场中相对处于弱势局面,尤其是当下家长与学生更加倾向于高等学校就读,优秀的教职工也更愿意到公办院校就职,从而导致高校在生源与人才资源上相对匮乏,学校管理水平相对较差,管理难度较高。面对教育改革,高校需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准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学校生存发展的机会。

一、高校管理中的难点

(一)管理方式滞后

当下的高校管理相对处于滞后的管理状态,管理观念与模式不能与时俱进,不符合实际情况所需。管理工作中缺乏人性化的考量,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多地集中在降低管理成本工作上,没有实质性的管理突破,无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就读感受与学成后的能力水平状况。更多情况下只是将办学的目标设定在盈利上,缺乏对远期发展的关注,受困于当下的学校生存发展之中,无法让优质管理模式长期维持下去,缺乏管理维护的资金支持与人才支持,学校发展后劲不足。更多地强调学生纪律性管理,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甚至引发学生反感与消极行为。

(二)缺乏专业管理团队

在高校管理中缺乏高效、专业、优质的管理团队,对于现代性的管理理念与经验较为匮乏,进而影响院校整体管理秩序与效果。其原因与学校自身管理经费缺乏,管理资源不足有密切联系。对于学校的领导层缺乏投入更多经费支持管理的意识,在学生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教职工主要通过公办院校退休人员与社会人员招聘而构成,大部分学生管理工作是由兼职教职员工操作,整体的教职工团队缺乏啊稳定性,优秀的管理人员在获得一定成绩后会倾向于到公办院校发展。管理上缺乏学生情况的实际掌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团队不仅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与理论基础,同时也缺乏足够的管理耐心与责任心,从而导致管理水准无法有效提升。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管理关注不足

在学生教育培养上,缺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意识。与公办学校相比,高校学生在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上相对缺乏,缺乏良好的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感不强,执行力不够,甚至对于学生纪律缺乏严格的执行意识。其次,高校学生由于外界评价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的状态,甚至由此自我放弃,社会中受挫感更强,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甚至在人前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由此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尊重与认可。长时间会导致学生在心理层面上有自卑感,甚至出现不良事件。但是这些心理问题以及学习上的问题,学校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缺乏足够的耐心与重视。

二、高校管理对策

(一)制度化建设与特色管理相融合

在高校管理中,可以开展柔性化的制度管理,同时也需要针对实际学校情况展开特色管理,提升管理本身的适宜性。要参照公办院校的规范管理方式,可以将其中不符合高校管理情况的部分做适宜的调整,尽可能地让管理符合科学专业化标准。特色管理可以充分地尊重不同地域文化风俗与学校个体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例如建立教育资源体系,注重教师自身的培训培养工作开展,设定对应的培训计划,同时通过激励机制促使优秀教师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头作用。或者针对少数民族的学生展开对应的民族文化建设,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与信仰等,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以及开展校园特色的文化节。

(二)注重教职工队伍的建设

教师团队建设对整个院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教职工团队做支持,其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广开渠道招聘合适的教师资源,保证教职工对口招聘,保证工作的专业性。避免用人不专的现象,要确保工作人员在专业经验与知识上符合实际情况所需。要严格设定教职工招聘门槛,避免门槛过低而拉低教职工团队整体管理与教学素质,为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展开柔性管理

要充分的注重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其价值在于管理的人性化操作。要针对学生与教师多展开柔性管理,避免过度的“以制度为中心”导致师生在学校管理上有较大的反感情绪。通过柔性处理将管理工作人性化,一方面符合制度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在实施操作上更加符合人的需求与人的实际情况,提升执行有效性。在管理中要充分注重学校教职工管理团队与学生的精神状态,多了解双方的实际需求,通过激励机制来调动其积极性,避免强制性压制引发的不良反弹情绪。这种管理理念的运用是对传统管理理念的突破,是在经历过多种管理制度规范化操作下发现问题的成果。传统的制度化管理较为严肃僵硬,管理氛围无法提升管理工作的向心力,通过柔性管理可以更好地在管理文化上获得教职工与学习的认可,从而优化学校管理氛围,实现更高的管理成效。

结束语

高校管理中存在多种阻力与困难,不仅要注重学生教育管理与管理团队的组织,同时要注重学校运营的成本管理,这样才能促使学校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各种资源短缺对学校管理提升带来较大的困难,需依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做优化管理,注重实用性办学理念,促进管理价值的发挥,达到资源的节约型运用。其操作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需要长时间积累,特别是学校形象口碑的经营,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甚至要注重学校的宣传工作,有效地改善社会的不良偏见。

参考文献:

篇10

一、指导思想

学校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抓预防就是抓安全、除隐患就是保安全、强责任就是保稳定”的理念,通过全员“一岗双责”制的全面实施,达到全体教职工岗位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学校安全管理更加细化到位,校内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能够及时被发现、及时被消除,努力形成学校安全工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人人尽职的安全工作局面,彻底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二、岗位职责

“一岗双责”是指某一具体岗位兼有双重责任:即该岗位的本职工作职责和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全员“一岗双责”制所指对象包括全体学校行政领导和教职工。“一岗双责”制是指具体岗位责任人员因疏忽、渎职或违规、疏于管理、未尽职尽力等等情况,导致本职工作任务未能顺利完成或造成安全事故的,要承担相应责任的一项制度。

三、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成立圣井中心学校“一岗双责”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邓化平

副组长:欧亚南、齐振煜、曹春云、何刚芝、陈胜波、张锐敏

成 员:蔡由忠、黄 俊、陈素国、欧江华、肖晓胜、许飞燕

(二)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1、组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主抓全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健全、预案完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安全经费有保障、安全工作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奖惩兑现,积极支持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化解教职工之间的矛盾冲突,确保干群、教师员工之间的关系融洽。

2、副组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的具体责任人,负分管责任,具体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出谋划策、修订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落实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组织实施好安全工作考核、兑现奖惩、积极支持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学校各项活动的安全防范措施等,积极化解教职工之间的矛盾冲突,确保干群、教师员工之间的关系融洽。

3、组员:是学校条块方面安全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负分管责任,具体负责条块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负有出谋划策、修订完善分管条块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预案、落实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条块内的教职工安全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积极支持教职工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措施等,积极化解教职工之间的矛盾冲突,确保教职工之间的关系融洽。

四、工作目标

1、安全意识: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山东省中小学人身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学校领导和教师安全意识强,安全工作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措施扎实,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2、学校管理: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校舍安全事故和重大财产失窃事件,学生无违纪、违法和犯罪现象,无重大打架斗殴、逃学出走等不良事件,学校周边环境状况好,学生非正常死亡率为零。

3、安全保障:学校教育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无安全事故隐患,各种内部保卫制度健全,保安设施齐全。

4、安全教育: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针对有效的活动,切实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五、工作措施

1、广泛宣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开展“一岗双责”制活动是新形势下学校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教育系统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班会课、黑板报、宣传窗等阵地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宣传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要求以及安全防范知识等。积极引导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2、加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重点是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师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要注意防电、防火、防水、防毒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学习,并注重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3、完善制度,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结合学校“一岗双责”工作目标,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要完善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诸如:安全工作制度、治安保卫工作制度、防火安全制度、财产管理制度、校舍维护管理检查制度、校园卫生岗位责任制度、值周值日制度、应急预案、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大型活动审批制度等,使得相关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际工作中依章办事,狠抓落实。

4、排查隐患,安全工作防患未然。

为确保师生安全,按照上级要求每月一次全面排查安全和卫生隐患,对存在的安全和卫生隐患在校教师会通报,并一一登记,逐一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消除隐患。

5、协调关系,加强周边环境治理。

学校将尽全力协调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周边村和村民的关系,争取他们全方位地支持。加强警校共建工作,严厉打击破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依法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同时,注重协调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消除误会,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家长的配合。要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厅等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远离不洁和无证摊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