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资金保障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资金保障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中小民营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具备的主要特征
中小型只是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之一,它可能会逐渐走向破产,也可以发展成大型民营企业,这都取决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其中财务管理至关重要。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具备几个主要特征:一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各个职能战略和整体战略之间的界线划分不清晰。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各个子系统中而言,最重要的是财务系统,而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最广泛的就是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分配资金和利益等财务管理活动,于是战略财务管理就成为中小民营企业战略中的核心内容,导致企业整体战略和财务战略的界线模糊不清。二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不够系统。当前,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系统都不健全,经营者在制定战略时缺乏数据信息与技能。[1]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并不具备足够的人、财、物力,财务战略无法面面俱到,只能把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三是中心民营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囊括的时期较短。由于企业能够支配的资源相对有限,就无法准确判断出未来战略的实现需要哪些信息,于是财务战略只能是一个中短期的、大致的指导思想,导致财务战略无法跟中小民营企业长时间的环境变化相协调。
二、中小民营企业实施战略财务管理的保障措施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逐渐培养了战略财务管理的意识,少数企业已经在重视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从而为中小民营企业进一步实施战略财务管理奠定基础。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中小民营企业跟大型国有企业不同,它们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中应严格遵循强制性、操作性、针对性等基本原则,立足于企业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及时改造并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层级,在企业内部专门设立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中小民营企业的融通资金、财会管理、核算工资、编制预算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二是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现金制度、采购制度、报销制度等,确保战略财务管理的实施制度化、规范化。三是严格建立财务核算制度,进一步完善账实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等会计核算程序,促使企业的会计资料更加完整、可靠,把财务信息的经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应严格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通过预算管理的加强来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企业财务部门应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以此为基础认真编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建立健全中小民营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2]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也要尽力协调各自预算,分别编制出生产预算、销售预算等,最终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和协调,得出的财务预算要得到董事会的批准之后才能下达到各个部门。在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既定的预算目标加强管理,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基于财务制度对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进行定性约束,最终形成定量约束格局,为中小民营企业实施战略财务管理提供保障。
(二)健全投资融资体系,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首先,中小民营企业应加强投资管理,给予投资可行性分析高度的重视,注意规避投资风险。中小民营企业应仔细分析竞争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认真研究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管理措施,制定可变的投资政策,以便能按照企业的变化与市场的变化积极调整投资决策,减少投资损失。当然,市场的发展并不确定,中小民营企业要想收获投资利益,面临的风险也很大,在制定投资决策时应综合考虑风险,对投资政策进行严格的评议。
其次,国家应专门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金融服务体系。由于金融业发展迅速,商业银行纷纷成立,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残酷。为了生存与发展,商业银行坚持利益至上的原则,对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大多数商业银行只重视大中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融得资金。[3]如果能专门设立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就能帮助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融资战略问题,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另外,政府应积极建立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保证是有效的方式。政府可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设立基金,为其提供财务支持,以弥补企业因无法偿还贷款而遭受的损失。
(三)加强会计核算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在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中,由于受到家族管理的限制,在对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时存在混乱的现象,这是企业财务管理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离不开资金,很多经济业务也都会涉及收付资金的情况,尤其是企业在投资项目、购买固定资产、买入原材料时都要支付大量的资金,收付频繁,如果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不完善,就很容易被钻空子,资金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以促进战略财务管理的实施。一是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并严格实行内部牵制。中小民营企业在设置会计制度时,应确保相关的岗位不兼容,如出于对资金安全性的综合考虑,企业的会计岗位与出纳岗位就不能由同一个人兼任。同时,企业应分管钱和账,针对货币资金严格建立并执行审批制度,适当分管资金的审批、记录与收付,切忌由同一个人兼任,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有效的牵制制度,尽量减少甚至是避免中小民营企业发生内部资金舞弊的现象。二是定期盘点资金,并定期对账。通过完善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职能,能避免老板把权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把其他部门领导者变得无所适从、形同虚设。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对于内部货币资金的情况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只有在发生问题之后才能意识到严重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盘点库存现金,保证账实相符,并定期到银行索要对账单,及时了解并纠正在处理资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小民营企业实施战略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内部控制条件。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保障措施
1、前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矿产资源开发的粗放型开发为主,从而造成了矿区大面积的土地遭受矿山开采破坏,据统计,中国因采矿破坏的各类土地超过400万hm2,并以1.3万hm2/a的速度增长[1]。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每年仍会造成新的损毁土地,矿区开发损毁土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复垦整治,将会造成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减少,严重影响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构建合理的土地生态系统,恢复景观生态平衡,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2]。因此,了解我国相应的土地复垦政策要求,分析矿区土地复垦现状,针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率较低的现状情况,提出相应保障矿区复垦工程进行的保障措施,进而实现土地复垦工程的顺利实施。
2、矿区土地复垦现状
2.1矿区复垦相关要求
1988年国务院实施《土地复垦规定》,2011年务院实施《土地复垦条例》,对于矿区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损毁土地明确了其复垦责任和义务。为保障损毁土地得到及时有效的复垦。自2006年开始,国土资源部相继实施国《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要求。明确了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土地复垦方案的和实施矿区土地复垦的相关要求。对于矿山企业而言,对于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和已生产矿山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作为矿山企业办理采矿证等手续的必备条件,大部分矿山企业在这期间均编制了相应的土地复垦方案。
2.2矿区复垦工程实施现状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并没有根本上改变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的治理,由于目前并没有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相关政策要求,并没有进行复垦工程的规划设计,大部分采区简单的复垦治理方式,有些矿山复垦工程根本达不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导致采煤沉陷、渣场压占等损毁土地仍大量存在,矿区损毁土地复垦率较低,或者土地复垦质量达不到相关的质量要求,影响矿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如何保障矿区损毁土地得到有效的治理,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成为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内容。
3 、土地复垦保障措施
3.1 制度保障措施
目前,造成矿区土地复垦率较低现状原因之一是相应的制度和政策要求缺失。复垦方案确定了矿山损毁土地的范围和措施,但是方案并不能取代相应的施工设计,对于指导土地复垦工程实施的复垦工程,并没有提出相应的政策要求,也没有实施复垦工程设计的规范规程,导致矿山企业实施土地复垦工程没有相应规范可参考,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政策要求如何实施矿区损毁土地治理。导致了部分矿山企业复垦工程实施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土地复垦率较低。
3.2 费用保障措施
矿山企业在编制完成土地复垦方案后,县级国土部门要监督其签订土地复垦监管协议,并设立国土部门、银行和企业共管的银行账号,按照相关规定缴纳足额的土地复垦保证金,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土地复垦保证资金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办法进行管理。同时督促矿山企业进行资金的内部审计,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和国土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对土地复垦费用进行相应审计,确保土地复垦费用足额用于土地复垦工程。对于矿山企业已完成的土地复垦工程,国土部门要按照土地复垦质量标准实施验收,验收合格的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复垦保证金可作为下一阶段的保证金,确保土地复垦费用足额到位。
3.3 监管保障措施
国土主管部门根据批复的矿山企业土地复垦方案,督促在土地复垦工程实施前编制相应的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矿山企业在实施损毁土地复垦工程时,国土监管部门要督促矿山企业成立土地复垦领导小组,定期向国土主管部门报告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进度提出具体的改进和补救措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定期对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实行严格的复垦工程验收制度。
3.4 技术保障措施
在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期间,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选择和确定施工队伍,要求施工队伍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建设、施工等各方面按照有关规定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将加强与复垦方案编制技术人员的沟通,对复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与相应的设计单位进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复垦设计进行修改或重新编制。定期邀请土地复垦相关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结合专家的意见不断改进复垦方法,提高复垦技术水平。
3.5 组织保障措施
督促矿山企业建立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专门的土地复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计划、财务、工程、环保、土地、地测等部门成员组成。抽调或招聘测量、土地复垦、土地规划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矿协调民众、踏勘和勘测等土地复垦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企业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年度土地复垦计划,组织实施年度土地复垦计划与土地复垦工程验收,负责协调、保证、监督各项土地复垦措施按期保质实施与完成,并积极配合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工作。
由于矿山企业土地复垦工作的长期性和综合性,又需要“边开采,边复垦”,矿山企业还将选派专业的人员对土地复垦的施工进度和及时性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复垦措施不当或开采计划改变,及时调整复垦方案。
3.6 适时听取群众意见
矿区损毁土地的类型主要有压占、塌陷、挖损等,在实施复垦工程的过程中,要适时听取损毁土地权属单位或权属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公众的看法和意见,搜集公众对土地复垦工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使土地复垦工作更为完善,将公众的具体要求反馈到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中。
【参考文献】:
篇3
推进发展构建和谐为实现公司新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实业公司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物资集团一届一次职代会精神,于3月28日,召开了一届二次职代会暨2006年工作会议。
会议首先重点学习了集团总经理孙铁文同志的《推进“四个过渡”,构建和谐企业,为实现物资集团新辉煌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党委书记高伟同志的《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为推进物资集团和谐发展再做新贡献》的重要讲话。按照物资集团一届一次职代会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实业公司实际,提出了2006年经营发展总的工作指导思想:即以管理局《二次创业指导纲要》为指导,按照集团一届一次职代会的总体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四个过渡”,围绕“一个重点”,拓展“两个市场”,加强“五个管理”,落实“五项工作”,强化“一项保障措施”,实现“两个目标”,再创公司经营发展新的辉煌。
围绕“一个重点”:以推进发展,构建和谐为重点,确保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争创集团先进单位和“四好班子”。版权所有
拓展“两个市场”:围绕油田和社会“两个市场”,做好市场开发工作,实现市场份额最大化。
加强“五项管理”:一是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经营考核体系。二是加强营销力度,建立健全销售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服务,延伸服务内容,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四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五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过硬的优秀团队。
落实“五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好益朗司特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投产运行工作。二是认真落实好宏远水泥制品厂产品结构调整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好宏启抽油杆修复旧油杆技改项目。四是认真落实解决好木材厂产品项目更新问题。五是认真落实好多种经营系统资金集中管理、财务集中核算的工作。
强化“一项保障措施”: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推进发展、构建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篇4
关键词 财务战略 战略选择 保障措施
一、财务战略的基本含义
财务战略就是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以及企业资金的运作规律,制定一个适合公司发展的全局性、系统性、长久性、决策性的策略,来达到促进企业财务发展,实现企业战略性目标的目的。
二、财务战略的分类
企业财务战略的方式有很多种,本文中按照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特征进行划分为四种形式,分别为:扩张型、稳健型、防御型以及收缩型财务战略。
扩张型财务战略:资金筹措方式为大量吸收外部资本,特点是在很长时间内迅速扩大投资规模。
收缩型财务战略:收缩型战略,是企业对于那些没有发展潜力或者发展潜力很小的项目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方式。收缩型财务战略的特点是对外筹资规模变小、股利量激增,且投资多以回购股份、偿债的方式实现。
防御型财务战略:防御型财务战略可以对现有资本结构和资产负债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提升鼓励政策的稳定性。其表现有两种:一是维持当前的投资收益水平。二是维持现有投资规模。
稳增型财务战略:在规定时间内扩大投资规模,维持现有利润的,企业需要采用外部适度加强筹资,内部适度增加自行支配额相结合的财务方式称之为稳增型财务战略。
三、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性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战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了财务管理的成果,也决定了财务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渠道。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之前,要先了解本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并视实际情况对财务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财务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企业战略是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是企业总公司或分公司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达到预期的运营目的,而对企业长期性、整体性、基本性问题的分析和部署。企业战略的科学性、可操作习惯在原则上是由财务战略决定的。一套科学的财务战略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是企业达到预期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1]
四、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
(一)初创期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从投资上看,为了将企业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发挥到极致,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将资源集中在某个市场中,以免资源过于分散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由于外部融资难度比较大、市场现金流的变化大,利益缩小,所以筹资难度比较大。企业要想扩大投资规模,就必须挖掘潜在的投资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把融资工作做到极致,融资额才会不断增加。
(二)成长期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从投资上看,要努力维持当前的经营局面,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将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不能过于重视眼前利益。除此以外,要适当地增加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总资金中的比重,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筹资方面看,除了通过负债的方式完成筹资之外,还应该善于利用股权融资和留存收益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三)成熟期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从投资上看,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提升创新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投资战略;为了顺利地整合产品的价值链,适当地调整产品结构是相当有必要的。从筹资方面看,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之后可以顺利地申请到所需的贷款,此时企业发展渐入佳境,并且开始着手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等事宜,因而企业应该努力维持股权资本和债券资本的比例,以保证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只要资本结构足够科学,企业就能够达到“负债经营”的状态。从分配管理方面看,由于企业此时的资金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所以企业可尝试实施固定股利支付率和固定股利政策,以挖掘更多具有潜力的投资者。
(四)衰退期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从投资上看,企业应该向那些充满了潜力的业务分配适当的资源,这一方面可以提升先进流的稳定性,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以免企业将宝贵的资源用在那些没有潜力的业务上,这也是企业成功完成业务转型的有力手段。从筹资方面看,企业的综合能力会在其进入衰弱期之后降至最低,为避免被同行淘汰,企业必须集中精力提升资产的流动性,此时企业应该将发展战略切换为资产证券化战略。从分配管理方面看,企业在这一阶段应该将发展重心放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这样才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才能继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五、集团企业执行财务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执行中需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如下原则执行财务战略: (1)自控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以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2)优先原则。凡事分清轻重缓急,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3)灵活性原则。当企业陷入困境时,要尽快出台具体的解决方案。(4)适度原则。要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将风险控制住。除此以外,在执行战略时,要协调好内外部之间的关系,确保组织上下、内外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企业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认真总结归纳过往的发展经验,争取在未来的发展中做到扬长避短。[2]
(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在外部环境趋近于稳定的前提下,构建一个科学的竞争力生命周期风险预警机制,以免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错失宝贵机遇,这也是增强其综合实力的有效手段。鉴于此,企业在执行财务策略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员工的培养,要定期组织员工参与考核、教育等活动,认真听取员工的建议和看法,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三)规范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度,改善财务战略制定环境
为了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就应该规范企业财务战略制定,完善财务战略环境,保证企业财务战略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只有改善财务战略制定环境,才能保证企业财务战略能够按照规范有序的程序制定出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合理评价企业财务战略
为了达到企业的财务战略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必须从管理者的角度多方面的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适当的调节。企业财务战略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
六、结束语
合适的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的发展作用重大,所以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制定不同的财务战略,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作者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新乡分行)
参考文献
篇5
(一)配置相应的设施
进行电算化工作需要配置电脑、软件、打印机等设施,配置这些设施需要筹集资金。政府部门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购买配套的设施,确保这些设施的及时到位,顺利进行电算化工作。在选择电算化软件时要符合国家的相应的规定要求。对于一些电脑老化的硬件或是经常出故障的设备要及时更新、替换。
(二)实行清产核资
在进行农村电算化工作时需要对村里账目初始化,开始时需要输入账目的余额再输入本期所有经济事项。在进行电算化工作前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产核资,将积累下来的死账、债务等全面清理,及时核销相应的账目,及时过账。
二、严格规范程序
财务会计电算化的顺利进行建立在在严格的规范程序,明确分工,规范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当前的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缺乏明确的规范程序,无法保证财务管理地顺利进行。在财务工作中必须确保真实的财务信息,在现在的农村财务工作中缺乏真实地监督管理很多地方出现财务造假或是财务信息不符合实际的现象,财务管理很难顺利进行。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做好财务工作的审核,及时找出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比如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查,电算化账务是否正确;检查凭证附件规范完整;是否违背《会计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审查书面账目是否与电子数据一致,是否有错账、漏账。如果出现较大的财务漏洞必须采用法律手段处理相关人员,保证公平和公正。在现在的农村财务工作中经常出现财务报表未能及时完成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制定出管理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完成的财务报表及时送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手中,确保财务工作的真实性。相关的部门必须做好内部审计,这是确保财务会计电算化真实、公正的前提。在管理财务工作时,安排好职责分工。将任务明确的落在每个工作人员身上。职责分工就是将用户部门和电算化部门的职责尽可能分离,尽可能地使这两个部门的职能不相容,最好实现电算化内部之间的职责分工,弥补不相容职务集中的不足。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算化工作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每次输入数据要确保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并且与手工帐本的数据、时间一致,保证一张原始凭证对应每一笔电子记录,做好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完成会计档案的收集、查询、保存等各方面的工作。
三、健全完善相应的制度
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有序进行需要完善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有效避免现象。农村财务管理必须结合实际,依据财务内部相互牵制的制度,进一步确保电算化工作的有序、顺利地进行。在实际的工作中,逐渐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电算化操作员的工作制度、会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以及机房管理、计算机管理制度等等,逐步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工作。工作人员在上级工作时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可能减少工作中的错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适宜的操作步骤完成规定的工作。
四、完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当前农村财务会计实行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相关的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一)做好组织领导
各级乡镇部门要重视农村财务会计实现电算化的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农村的税务改革,各级政府都必须大力支持,推进财务电算化工作。
(二)做好宣传
在当前的农村,财务会计实行电算化工作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财务实行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将村级财务相关的制度落实到实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它加强了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使农村财务实现透明化、可信化,避免财务管理不当。财务数据记录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输入、处理与输出,消除手工记录数据的不规范、错账和假账等问题。借助计算机的分析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对各个农村的财务状况分析地更加公平,有利于领导科学决策。财务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财务工作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从目前已经实行电算化的农村乡镇来看,每个会计平均管理10个村庄的账务。电算化的实行推进了农村信息的建设,借助网络的平台向千家万户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业信息、技术、政策等等。由此可见,做好财务电算化的宣传很重要,让人们真正地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好处。
(三)加强监督与指导
各级乡镇部门做好监督工作,将监督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定期抽查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政府人员可以适当组织会计工作者定期学习,指导他们的工作并进行定期考核,对于电算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解决,确保财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做好财务数据的保护措施
篇6
【关键词】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
一、引言
电网企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年度运营资金规模巨大,不仅有着巨大的营运现金流入,同时也有着巨大的营运现金流出和电网投资支出。并且还有着数额巨大的外部融资。面对庞大的现金流量和投融资规模,如何通过资金集约化管理运作实现电网企业资金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控制,如何保障资金安全和满足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性需求。并在此前提下如何有效提升资金运作效益,成为摆在电网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也是电网企业每年都认真思考、不断寻求突破的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本文将以省级电网公司作为资金集约化管理的主要讨论对象来展开论述。
二、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的有效选择
企业提升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具体实施选择多种多样,通过实施“以资金集约化运作体系构建为牵引、以具体创新资金管理举措为支持”的管理思路可以有效提升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水平,提高资金运营综合效益,具体论述如下:
(一)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构建
很多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历经多年,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后也取得了一定的集约化管理成效,但是资金集约化管理往往只是局部改进,缺乏系统性构架和未来业务蓝图总体设计,资金集约化管理整体提升路径不清晰。俗话说,规划是先导,谋定而后动,因此,科学规划资金集约化管理目标和资金集约化管理运作体系。为资金集约化管理提供业务蓝图指引显得至关重要。
资金管理运作体系蓝图可以规划为(见图2):以现金流量为管理对象,在构建“制度标准、配套措施、评价考核、信息系统”四大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以“现金流量控制管理”为核心、以“现金流量循环与规划管理”为基础、以“融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为重点、以“资金分析监控”为控制的现金流量全方位管理。提高资金集中率和资金周转率、降低下属单位资金余额,实现融资成本综合最低,实现资金规范、高效运作。
(二)电网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管理
现金流量控制管理是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本文将作重点讨论,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 科学制定集团资金管理政策,系统建立内部资金管理“价值观”
资金管理政策可谓是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工作的“基本法”,是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基本政策依据,是规范企业资金运作基本秩序的基石,资金管理政策缺失或者缺乏合理性、系统性,都可能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混乱。我们认为,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价值观”,即资金管理主要核心政策可以建立如下:
2 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管理组织体系,确保现金流量有序在控运作
企业资金管理组织体系是资金一切活动的管理主体。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管理机制同样非常重要,核心是构建集团总部多层次现金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以财务部门为现金流量综合管理部门、其他核心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现金流量有序在控运作。
(1)构建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
(2)现金流量的综合管理部门――财务部
财务部对现金收支直接管理,由于企业的每项活动都涉及资金筹集与运用,因此财务部门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现金流量的管理责任。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安全在控的现金流量管理模式,加强资金信息管理,防范资金风险;二是优化资金调配,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存量资金收益;三是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财务资源的支持,实现现金流量的动态平衡。
(3)现金流量管理责任部门
各部门都参与了现金流量管理的各项活动,以现金流量管理流程为基本线,对现金流量进行分解,设置责任部门和管理职责(如表3所示)。
3 对下属单位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为代表的集约化管理
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实施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是资金集约化管理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电网企业应针对下属单位类型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电网企业的下属单位有两种类型: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以地市供电企业为代表,子公司以电力施工、设计、制造等单位为代表,但部分省级电网公司可能还有一类特殊的子公司,即近几年因电力体制改革接管的原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广东电网公司即有50家县级供电企业子公司。对分、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基本策略如图4:
(1)母、分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
母、分公司资金集约管理主要采用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各省级电网公司基本上都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机构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分离运作,收入账户只收不支(除向上级账户归集资金外),支出账户只支不收(除收上级资金核拨外)。分公司所有收入定期归集至省公司,支出资金由上级单位按资金预算分次核拨,有效地提升了母公司资金集中度,极大地减少资金在分公司的分散沉淀。
尽管省级电网企业已经实施母、分公司全面资金两条线管理,但具体精细化管理程度方面还是有一定提升空间,比如收支账户实现零余额管理。地市分公司实施集中结算等等,通过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资金归集、资金支付模式,可以进一步降低分公司资金余额,母、分公司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优化策略如下表(如表4所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母、分公司资金支出集中管理业务提升的重点是实现支出账户日间透支管理和地市分公司集中结算两个方面。
在支出账户日间透支管理模式中,省公司不再对地市分公司拨款,地市分公司也不再对县级分公司拨款,地(市)、县级公司日间的资金支出在省公司给地(市)、县公司支出账户核定的支用额度之内透支对外支付,日终。由上级账户自动补足下级账户资金,依次填平各地(市)、县公司支出户透支资金。显然,支出账户日间透支管理比支出资金分次划拨式管理更加有效地减少了资金存量占用。
地市分公司集中结算管理意味着县级分公司的资金支出业务统一集中到地市分公司结算,县级分公司只保留确实需要属地化管理的资金支付业务,如地方税费等,实施地市分公司集中结算管理后,减少了一级资金运动环节,省、地市、县三级支出级次压缩为省、地市两级级次,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地市分公司集中结算和支出账户日间透支管理相结合,更是相得益彰,资金集中管理成效非
同一般。
(2)母、子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
省级电网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往往集中于对分公司的管理,而子公司由于运作的独立性,过去往往游离于资金集中管理范围之外。但是子公司资金分散沉淀也很大,没有为集团有效盘活利用,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对子公司的资金集约化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策略(见表5)。
在资金分散管理模式下,子公司保函保证金率主要靠自己与银行谈判。势单力薄,省公司通过建立与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集团信用,可以有效降低子公司的保函保证金率,从而可以盘活子公司大量保函资金。
国内外企业集团主要采取。资金池管理方式实施对子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名义资金池(子公司资金无需划转、现金头寸集团共享)和集团账户管理等形式。集团账户管理是总部对子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比较好的形式,具体做法上。省公司(总部)设立一级账户,所属子公司属地开立的银行账户作为集团二级账户,一级账户作为总账户对二级账户资金的流量和存量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对子公司的资金收入归集和子公司支出资金的实时下拨。通过实施集团账户管理。建立省公司与子公司的资金池,可以有效集中子公司资金,并根据子公司资金周转情况。调剂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而且不影响子公司的业务运作,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流动更趋合理,有效盘活子公司闲置资金,提高了集团资金利用率,同时还实现了对子公司的资金运作监控。
4 全面实施银行账户的优化配置,构筑资金集约化运作的基础平台
省级电网公司下属分、子公司数量多。银行账户设置庞杂,资金运作链条长,导致资金运作效率低下和存在资金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构筑以资金集中运作1分公司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子公司集团账户管理)为基础、高度精简的收支账户体系势在必行,根据供电类、施工类、中心机构等不同特点,通过制订各单位账户设置原则及账户控制标准,建立公司系统账户标准管理体系。
5 建立以资金管理(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为平台的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通过集团内部专设的资金集中管理机构实施资金集约化管理,讨论最多的是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本文也将结台电网公司实际进行一定切入。在具备资金结算中或财务公司后,本文前述讨论的母、分公司、母、子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可以依托资金结算中或财务公司来实现。其实整个资金集约化运作体系都与之密切相关。由于省级电网公司一般只能成立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成立后则代表省公司总部及财务部具体担负部分资金集约化管理职能(具体见下文描述)。而省级电网公司与财务公司则更多的是一种资金业务合作关系。本节重点讨论相关职能及其对内部现金流控制影响。
(1)资金结算中心
资金结算中心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成员单位、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集团财务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结算中心主要职能如下:①集中管理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各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收到现金收入时,都必须转账存入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不得挪用;②核定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日常留用的现金余额;③统一拨付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因业务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④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要;⑤办理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的往来结算,计算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在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和相关的利息成本或利息收入。资金结算中心具体运作模式本文不再赘述,可参考相关文献。
从资金结算中心核心职能设置上来看,主要覆盖资金收支管理、对外筹资和内部结算,将上述财务业务归并给作为财务部门的一个内设独立机构――资金结算中心独立进行运作,主要是为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的专业化和集中管理优势。依托资金结算中心平台,不仅依然可以实现本文前述分、子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目标,而且还对分、子公司资金管理产生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可以实现集团成员间内部结算管理,即将内部成员间原先的独立资金结算活动转化为“内部会计工作”,不需借助银行和资金运动即可由资金结算中心完成集团内部成员的内部交易结算。
省级电网公司一般下属分、子公司数量较多,分、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量较大。特别是内部供电企业和施工企业之间的交易,采用以省公司资金结算中心为平台的内部结算交易模式后。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交易成本。还可以大量减少资金在基层单位的运动与沉淀,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现金流管理更加集中有效,资金风险更加降低。
(2)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主要职能:①通过在企业集团内部转账结算等加速资金周转;②通过融资租赁和买方信贷,注入少量资金,解决集团内部产品购销两方面的问题;③运用同业拆借、发行债券及新股,从事外汇及有价证券等手段,为集团开辟广泛的融资渠道,并成为集团的融资中心;④将集团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或投向高效的产业和行业,或者用于集团本身发展的项目,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⑤通过对集团内部提供担保、资信调查、信息服务、投资咨询等为企业集团各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因此财务公司不仅可以实现资金结算中心职能,还具备更多强大的金融功能。现在我国两大国家电网公司都已成立财务公司,各省级电网公司通过与系统财务公司合作,可以实现资金收付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和结算管理等方面的集约化管理。资金结算方面。不仅可以实现内部资金结算。还可以实现对外资金集中支付。
(3)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结合模式
在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都具备的情况下。重点是如何有效融合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各自优势。形成资金管理中心和财务公司一体化有机运作的资金管理体系。对于省级电网公司而言,资金管理中心是其内设专业职能机构,财务公司则是上级开设的系统内专业金融机构,那么合理的分工是由资金结算中心行使公司总部资金集中运作具体管理职能,由财务公司承担资金(内部和对外)结算功能和金融功能。资金结算中心和成员单位则以在财务公司统一开设的母子账户(类似于前文所述“集团账户”,资金结算中心为一级账户、成员单位为二级账户)形式体现资金集中管理关系。
(三)电网企业现金流量循环与规划管理
“资金之于企业如同血液之于人体”。人体内的血液如果整体流动不畅或是某个部位梗塞,人就要生病。企业也是一样,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实现扩大再生产的价值载体。如果资金流动迟缓甚至资金链出现断裂,企业的经营管理将无以为继。从
这个角度讲。对于电网企业而言,资金链安全的意义不亚于电网生产安全。企业现金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障资金链安全,既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现金需求,降低流动性风险,又不使企业保留有过多的现金余额,达到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这主要依赖于现金流量循环周转和现金流量动态规划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循环周转和现金流量规划动态管理体系,确保资金链安全和运作高效。
1 现金流量循环周转
利用现金流量分析,寻找现金流量循环周转规律,确定现金流量有序在控;根据现金流量循环周转规律,统筹安排资金收付,确定应收应付管理政策,充分利用现金流量周转空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
2 现金流量规划管理
以预算和现金流量趋势为基础。构建各级现金流量规划模型,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本部、分公司、子公司、县级供电企业现金流量规划管理,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现金流量规划体系,自下而上、综合筹划,测算合理资金存量,实施资金控制,确保现金流量规范有序;预测资金余缺,合理安排投融资。(如图5所示)
(1)中长期现金流量规划: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中长期现金流量规划,对全局资金进行规划。
(2)年度现金流量规划:在公司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年度现金流量规划,按现金流量趋势分解到季、月、旬、日,并根据现金流量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滚动调整。实行“年预算、季计划、月平衡、旬调度、日安排”的管理方法。
(3)合理资金存量测算:根据收支预算及趋势,测算资金缺口及其概率、资金支付需求与比例,作为确定合理资金存量的依据,并以此来控制实际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4)资金余缺管理:根据现金流量规划与合理资金存量,预计资金余缺,在资金有溢余时选择适当的投资产品增加资金收益。在资金有缺口时筹集资金补足缺口,满足资金支付需求。
(四)电网企业融资管理
电网企业自有资金积累相对于巨大的资金需求而言显得严重不足,资金来源方面一直严重依赖于外部融资,而且融资规模巨大,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因此融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融资管理的目标就是融资结构最优、融资成本最低。在保证偿债能力和资金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深入研究融资方式,科学确定债务结构,努力挖掘公司资金潜力,降低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有效控制资产负债率。融资管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融资政策管理:研究国家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定融资管理政策:二是融资方式管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研究融资组合,多渠道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如图6所示);三是构建融资的统一管控模式:各下属单位融资由公司本部集中管理,通过融资集中审批、完善月度融资等方式,逐步构建集中管控的融资模式。
融资管理方面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依靠现金流量动态管理,科学确定公司资金支出规模、台理测定资金存量。预测资金缺口,为融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二是坚持“以收定支”和加大资金挖潜力度,减少外部融资依赖度。逐步引导付款时间和收款时间匹配,从源头确保资金的动态平衡。减少对外部融资依赖。采取优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归集分公司自留资金、采用集团账户盘活子公司闲置资金和盘活履约保函保证金等方式。充分发挥自有资金潜力,不仅有效减少外部融资依赖度,而且还做到提前还款。三是运用法人账户透支产品推迟外部融资。根据日常经营需要,事先向银行申请账户透支额度,账户透支额度可循环使用,增强企业资金周转能力,有效预防流动性风险。合理推迟外部融资。四是制定合理融资策略。结合公司资金周转特点和融资需求,采用短期融资券、循环额度贷款、中期票据、财务公司长短期贷款、银行项目贷款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外部融资成本。五是充分把握国家货币政策调整时机。进行贷款置换。降低融资成本。六是加强负债率控制。研究制定资产负债率控制方案,分析影响资产负债率的关键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债务结构,统筹安排增供扩销、成本控制、进一步提高资金集中率、降低资金存量、利用公司信用适度延长工程款支付时间等措施,坚持按需提款。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稳健范围以内。
(五)电网企业投资管理
以电网企业巨大的外源融资需求,资金投资业务相对较少,投资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投资政策管理:根据资金市场状况和公司风险偏好,确定公司投资管理政策,提高资金收益:二是投资运作管理:对资金集约化管理盘活的资金或暂时闲置资金按照公司投资政策进行短期投资,或投向高效的产业和行业,或者用于集团本身发展的项目,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子公司的闲置资金往往以委托贷款形式用于集团内部资金运作所需。三是投资监控管理:关注市场情况。对已有的投资进行密切监控,降低投资风险。
(六)电网企业资金分析与监控
资金分析与监控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为资金管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作为防范资金风险的有效有段发挥预警作用。一是资金分析:建立各级单位资金分析模板,从易到难、由粗到细、逐步缩小分析周期,分层面、分阶段推行。二是资金监控:与主要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互联,搭建适应公司资金管理运作要求的信息平台,监控各单位资金运转情况,结合资金分析的结果,实施实时监控、事前监控、事后监控,建立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各类监控指标。三是资金报告:建立标准化资金报告模板,实现对现金流量管理全方位的监测报告。
(七)构建资金集约化管理的保障体系
资金管理运作体系的有效运作离不开相关保障措施,主要是制度标准、配套措施、评价考核、信息系统四大保障措施,制度标准明确统一规范、配套措施提供实施保证、评价考核作为激励手段、信息系统实现技术支撑。
1 建立制度标准
制度标准将明确资金管理运作的原则、职责、内容、方式,具有较强约束力的制度和标准化的模型模板将作为资金管理运作的基础和依据。
2 采取配套措施
资金集约管理模式的变革将会带来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公司资金运作方式、资金计划管理方式、外部银行服务等均需要适应这一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如表6所示)。
3 实施评价考核
建立分层次、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提升公司整体资金运作水平。促进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关键指标:资金集中率、资金周转率、基层资金存量、综合融资成本、资金上缴率、资金计划准确率。
4 搭建信息系统
资金集约化管理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通过先进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和银行信息网络及银企互联技术支持资金集约化管理的有效运作。资金管理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架构比较复杂,先进性、安全性要求高。具体应根据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运
作体系及其业务组成来予以搭建。
三、结语
通过创新和实施资金集约化管理举措,建立资金集约化管理运作体系,着力提升资金集约化管理水平,可以为企业集团赢得更好的资金运营综合效益,实现资金运作更加安全、资金运作更加高效、资金效益更加明显的资金管理目标。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明确了资金集约化管理的提升路径
通过构建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为集团资金集约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系统及方向性指引。
(二)账户结构体系得到有效精简
银行账户体系作为资金运作的基础结算平台,随着资金集约化的实施将得到精简优化。以支持集团资金高效运转,同时也大量减少了因为“资金链”长所带来的资金运作风险。
(三)资金运作更加高效
依托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资金被高效集中到总部统筹运作,避免了在基层的“沉淀”,内部资金得到盘活和集中高效使用:现金流动性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资金支出以“最低现金存量满足业务结算需求”的方式进行管理,内部营运资金需求和电网投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四)资金需求有效降低。融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依托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通过内部资金盘活和资金支出有效控制,集团整体资金需求得到有效降低。外部融资依赖度减少,融资规模受到有效控制。
(五)资金交易和融资成本有效降低
依托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集团内部资金结算方式节约了大量资金交易成本,而融资规模的有效控制和融资方式的有效管理则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六)资金风险得到有效预防
资金集约化精简优化了银行账户体系,同时集团内部资金业务受到集中管控与高度监管,大量减少了内部资金风险点,另外,资金高效统筹运作管理有效提升了公司应对流动性风险、政策性风险的能力。
(七)财务结构保持稳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依托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通过资金收支的有效管理,融资需求有效降低,集团负债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确保集团财务结构保持稳健水平。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研究/周骏 庞圣玉 李舒林
【摘要】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面临庞大的现金流量和投融资规模,如何保障资金安全和满足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性需求。并在此前提下有效提升资金运作效益,成为摆在电网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解决之道是实施资金集约化管理。文章以省级电网公司为主要讨论对象,综合借鉴当今资金集约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以资金集约化运作体系构建为牵引、以具体创新资金管理举措为支持”的资金集约化管理思路。并对资金集约化运作体系具体组成内容和可行的资金管理措施选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
一、引言
电网企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年度运营资金规模巨大,不仅有着巨大的营运现金流入,同时也有着巨大的营运现金流出和电网投资支出。并且还有着数额巨大的外部融资。面对庞大的现金流量和投融资规模,如何通过资金集约化管理运作实现电网企业资金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控制,如何保障资金安全和满足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性需求。并在此前提下如何有效提升资金运作效益,成为摆在电网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也是电网企业每年都认真思考、不断寻求突破的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本文将以省级电网公司作为资金集约化管理的主要讨论对象来展开论述。
二、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的有效选择
企业提升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具体实施选择多种多样,通过实施“以资金集约化运作体系构建为牵引、以具体创新资金管理举措为支持”的管理思路可以有效提升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水平,提高资金运营综合效益,具体论述如下:
(一)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构建
很多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历经多年,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后也取得了一定的集约化管理成效,但是资金集约化管理往往只是局部改进,缺乏系统性构架和未来业务蓝图总体设计,资金集约化管理整体提升路径不清晰。俗话说,规划是先导,谋定而后动,因此,科学规划资金集约化管理目标和资金集约化管理运作体系。为资金集约化管理提供业务蓝图指引显得至关重要。
资金管理运作体系蓝图可以规划为(见图2):以现金流量为管理对象,在构建“制度标准、配套措施、评价考核、信息系统”四大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以“现金流量控制管理”为核心、以“现金流量循环与规划管理”为基础、以“融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为重点、以“资金分析监控”为控制的现金流量全方位管理。提高资金集中率和资金周转率、降低下属单位资金余额,实现融资成本综合最低,实现资金规范、高效运作。
(二)电网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管理
现金流量控制管理是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本文将作重点讨论,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 科学制定集团资金管理政策,系统建立内部资金管理“价值观”
资金管理政策可谓是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工作的“基本法”,是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基本政策依据,是规范企业资金运作基本秩序的基石,资金管理政策缺失或者缺乏合理性、系统性,都可能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混乱。我们认为,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价值观”,即资金管理主要核心政策可以建立如下:
2 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管理组织体系,确保现金流量有序在控运作
企业资金管理组织体系是资金一切活动的管理主体。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管理机制同样非常重要,核心是构建集团总部多层次现金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以财务部门为现金流量综合管理部门、其他核心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现金流量有序在控运作。
(1)构建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
(2)现金流量的综合管理部门――财务部
财务部对现金收支直接管理,由于企业的每项活动都涉及资金筹集与运用,因此财务部门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现金流量的管理责任。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安全在控的现金流量管理模式,加强资金信息管理,防范资金风险;二是优化资金调配,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存量资金收益;三是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财务资源的支持,实现现金流量的动态平衡。
(3)现金流量管理责任部门
各部门都参与了现金流量管理的各项活动,以现金流量管理流程为基本线,对现金流量进行分解,设置责任部门和管理职责(如表3所示)。
3 对下属单位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为代表的集约化管理
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实施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是资金集约化管理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电网企业应针对下属单位类型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电网企业的下属单位有两种类型: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以地市供
电企业为代表,子公司以电力施工、设计、制造等单位为代表,但部分省级电网公司可能还有一类特殊的子公司,即近几年因电力体制改革接管的原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广东电网公司即有50家县级供电企业子公司。对分、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基本策略如图4:
(1)母、分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
母、分公司资金集约管理主要采用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各省级电网公司基本上都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机构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分离运作,收入账户只收不支(除向上级账户归集资金外),支出账户只支不收(除收上级资金核拨外)。分公司所有收入定期归集至省公司,支出资金由上级单位按资金预算分次核拨,有效地提升了母公司资金集中度,极大地减少资金在分公司的分散沉淀。
尽管省级电网企业已经实施母、分公司全面资金两条线管理,但具体精细化管理程度方面还是有一定提升空间,比如收支账户实现零余额管理。地市分公司实施集中结算等等,通过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资金归集、资金支付模式,可以进一步降低分公司资金余额,母、分公司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优化策略如下表(如表4所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母、分公司资金支出集中管理业务提升的重点是实现支出账户日间透支管理和地市分公司集中结算两个方面。
在支出账户日间透支管理模式中,省公司不再对地市分公司拨款,地市分公司也不再对县级分公司拨款,地(市)、县级公司日间的资金支出在省公司给地(市)、县公司支出账户核定的支用额度之内透支对外支付,日终。由上级账户自动补足下级账户资金,依次填平各地(市)、县公司支出户透支资金。显然,支出账户日间透支管理比支出资金分次划拨式管理更加有效地减少了资金存量占用。
地市分公司集中结算管理意味着县级分公司的资金支出业务统一集中到地市分公司结算,县级分公司只保留确实需要属地化管理的资金支付业务,如地方税费等,实施地市分公司集中结算管理后,减少了一级资金运动环节,省、地市、县三级支出级次压缩为省、地市两级级次,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地市分公司集中结算和支出账户日间透支管理相结合,更是相得益彰,资金集中管理成效非同一般。
(2)母、子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
省级电网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往往集中于对分公司的管理,而子公司由于运作的独立性,过去往往游离于资金集中管理范围之外。但是子公司资金分散沉淀也很大,没有为集团有效盘活利用,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对子公司的资金集约化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策略(见表5)。
在资金分散管理模式下,子公司保函保证金率主要靠自己与银行谈判。势单力薄,省公司通过建立与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集团信用,可以有效降低子公司的保函保证金率,从而可以盘活子公司大量保函资金。
国内外企业集团主要采取。资金池管理方式实施对子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名义资金池(子公司资金无需划转、现金头寸集团共享)和集团账户管理等形式。集团账户管理是总部对子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比较好的形式,具体做法上。省公司(总部)设立一级账户,所属子公司属地开立的银行账户作为集团二级账户,一级账户作为总账户对二级账户资金的流量和存量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对子公司的资金收入归集和子公司支出资金的实时下拨。通过实施集团账户管理。建立省公司与子公司的资金池,可以有效集中子公司资金,并根据子公司资金周转情况。调剂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而且不影响子公司的业务运作,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流动更趋合理,有效盘活子公司闲置资金,提高了集团资金利用率,同时还实现了对子公司的资金运作监控。
4 全面实施银行账户的优化配置,构筑资金集约化运作的基础平台
省级电网公司下属分、子公司数量多。银行账户设置庞杂,资金运作链条长,导致资金运作效率低下和存在资金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构筑以资金集中运作1分公司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子公司集团账户管理)为基础、高度精简的收支账户体系势在必行,根据供电类、施工类、中心机构等不同特点,通过制订各单位账户设置原则及账户控制标准,建立公司系统账户标准管理体系。
5 建立以资金管理(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为平台的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通过集团内部专设的资金集中管理机构实施资金集约化管理,讨论最多的是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本文也将结台电网公司实际进行一定切入。在具备资金结算中或财务公司后,本文前述讨论的母、分公司、母、子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可以依托资金结算中或财务公司来实现。其实整个资金集约化运作体系都与之密切相关。由于省级电网公司一般只能成立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成立后则代表省公司总部及财务部具体担负部分资金集约化管理职能(具体见下文描述)。而省级电网公司与财务公司则更多的是一种资金业务合作关系。本节重点讨论相关职能及其对内部现金流控制影响。
(1)资金结算中心
资金结算中心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成员单位、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集团财务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结算中心主要职能如下:①集中管理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各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收到现金收入时,都必须转账存入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不得挪用;②核定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日常留用的现金余额;③统一拨付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因业务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④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要;⑤办理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的往来结算,计算成员单位和成员企业在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和相关的利息成本或利息收入。资金结算中心具体运作模式本文不再赘述,可参考相关文献。
从资金结算中心核心职能设置上来看,主要覆盖资金收支管理、对外筹资和内部结算,将上述财务业务归并给作为财务部门的一个内设独立机构――资金结算中心独立进行运作,主要是为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的专业化和集中管理优势。依托资金结算中心平台,不仅依然可以实现本文前述分、子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目标,而且还对分、子公司资金管理产生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可以实现集团成员间内部结算管理,即将内部成员间原先的独立资金结算活动转化为“内部会计工作”,不需借助银行和资金运动即可由资金结算中心完成集团内部成员的内部交易结算。
省级电网公司一般下属分、子公司数量较多,分、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量较大。特别是内部供电企业和施工企业之间的交易,采用以省公司资金结算中心为平台的内部结算交易模式后。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交易成本。还可以大量减少资金在基层单位的运动与沉淀,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现金流管理更加集中
有效,资金风险更加降低。
(2)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主要职能:①通过在企业集团内部转账结算等加速资金周转;②通过融资租赁和买方信贷,注入少量资金,解决集团内部产品购销两方面的问题;③运用同业拆借、发行债券及新股,从事外汇及有价证券等手段,为集团开辟广泛的融资渠道,并成为集团的融资中心;④将集团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或投向高效的产业和行业,或者用于集团本身发展的项目,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⑤通过对集团内部提供担保、资信调查、信息服务、投资咨询等为企业集团各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因此财务公司不仅可以实现资金结算中心职能,还具备更多强大的金融功能。现在我国两大国家电网公司都已成立财务公司,各省级电网公司通过与系统财务公司合作,可以实现资金收付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和结算管理等方面的集约化管理。资金结算方面。不仅可以实现内部资金结算。还可以实现对外资金集中支付。
(3)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结合模式
在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都具备的情况下。重点是如何有效融合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各自优势。形成资金管理中心和财务公司一体化有机运作的资金管理体系。对于省级电网公司而言,资金管理中心是其内设专业职能机构,财务公司则是上级开设的系统内专业金融机构,那么合理的分工是由资金结算中心行使公司总部资金集中运作具体管理职能,由财务公司承担资金(内部和对外)结算功能和金融功能。资金结算中心和成员单位则以在财务公司统一开设的母子账户(类似于前文所述“集团账户”,资金结算中心为一级账户、成员单位为二级账户)形式体现资金集中管理关系。
(三)电网企业现金流量循环与规划管理
“资金之于企业如同血液之于人体”。人体内的血液如果整体流动不畅或是某个部位梗塞,人就要生病。企业也是一样,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实现扩大再生产的价值载体。如果资金流动迟缓甚至资金链出现断裂,企业的经营管理将无以为继。从这个角度讲。对于电网企业而言,资金链安全的意义不亚于电网生产安全。企业现金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障资金链安全,既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现金需求,降低流动性风险,又不使企业保留有过多的现金余额,达到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这主要依赖于现金流量循环周转和现金流量动态规划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循环周转和现金流量规划动态管理体系,确保资金链安全和运作高效。
1 现金流量循环周转
利用现金流量分析,寻找现金流量循环周转规律,确定现金流量有序在控;根据现金流量循环周转规律,统筹安排资金收付,确定应收应付管理政策,充分利用现金流量周转空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
2 现金流量规划管理
以预算和现金流量趋势为基础。构建各级现金流量规划模型,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本部、分公司、子公司、县级供电企业现金流量规划管理,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现金流量规划体系,自下而上、综合筹划,测算合理资金存量,实施资金控制,确保现金流量规范有序;预测资金余缺,合理安排投融资。(如图5所示)
(1)中长期现金流量规划: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中长期现金流量规划,对全局资金进行规划。
(2)年度现金流量规划:在公司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年度现金流量规划,按现金流量趋势分解到季、月、旬、日,并根据现金流量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滚动调整。实行“年预算、季计划、月平衡、旬调度、日安排”的管理方法。
(3)合理资金存量测算:根据收支预算及趋势,测算资金缺口及其概率、资金支付需求与比例,作为确定合理资金存量的依据,并以此来控制实际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4)资金余缺管理:根据现金流量规划与合理资金存量,预计资金余缺,在资金有溢余时选择适当的投资产品增加资金收益。在资金有缺口时筹集资金补足缺口,满足资金支付需求。
(四)电网企业融资管理
电网企业自有资金积累相对于巨大的资金需求而言显得严重不足,资金来源方面一直严重依赖于外部融资,而且融资规模巨大,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因此融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融资管理的目标就是融资结构最优、融资成本最低。在保证偿债能力和资金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深入研究融资方式,科学确定债务结构,努力挖掘公司资金潜力,降低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有效控制资产负债率。融资管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融资政策管理:研究国家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定融资管理政策:二是融资方式管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研究融资组合,多渠道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如图6所示);三是构建融资的统一管控模式:各下属单位融资由公司本部集中管理,通过融资集中审批、完善月度融资等方式,逐步构建集中管控的融资模式。
融资管理方面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依靠现金流量动态管理,科学确定公司资金支出规模、台理测定资金存量。预测资金缺口,为融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二是坚持“以收定支”和加大资金挖潜力度,减少外部融资依赖度。逐步引导付款时间和收款时间匹配,从源头确保资金的动态平衡。减少对外部融资依赖。采取优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归集分公司自留资金、采用集团账户盘活子公司闲置资金和盘活履约保函保证金等方式。充分发挥自有资金潜力,不仅有效减少外部融资依赖度,而且还做到提前还款。三是运用法人账户透支产品推迟外部融资。根据日常经营需要,事先向银行申请账户透支额度,账户透支额度可循环使用,增强企业资金周转能力,有效预防流动性风险。合理推迟外部融资。四是制定合理融资策略。结合公司资金周转特点和融资需求,采用短期融资券、循环额度贷款、中期票据、财务公司长短期贷款、银行项目贷款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外部融资成本。五是充分把握国家货币政策调整时机。进行贷款置换。降低融资成本。六是加强负债率控制。研究制定资产负债率控制方案,分析影响资产负债率的关键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债务结构,统筹安排增供扩销、成本控制、进一步提高资金集中率、降低资金存量、利用公司信用适度延长工程款支付时间等措施,坚持按需提款。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稳健范围以内。
(五)电网企业投资管理
以电网企业巨大的外源融资需求,资金投资业务相对较少,投资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投资政策管理:根据资金市场状况和公司风险偏好,确定公司投资管理政策,提高资金收益:二是投资运作管理:对资金集约化管理盘活的资金或暂时闲置资金按照公司投资政策进行短期投资,或投向高效的产业和
行业,或者用于集团本身发展的项目,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子公司的闲置资金往往以委托贷款形式用于集团内部资金运作所需。三是投资监控管理:关注市场情况。对已有的投资进行密切监控,降低投资风险。
(六)电网企业资金分析与监控
资金分析与监控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为资金管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作为防范资金风险的有效有段发挥预警作用。一是资金分析:建立各级单位资金分析模板,从易到难、由粗到细、逐步缩小分析周期,分层面、分阶段推行。二是资金监控:与主要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互联,搭建适应公司资金管理运作要求的信息平台,监控各单位资金运转情况,结合资金分析的结果,实施实时监控、事前监控、事后监控,建立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各类监控指标。三是资金报告:建立标准化资金报告模板,实现对现金流量管理全方位的监测报告。
(七)构建资金集约化管理的保障体系
资金管理运作体系的有效运作离不开相关保障措施,主要是制度标准、配套措施、评价考核、信息系统四大保障措施,制度标准明确统一规范、配套措施提供实施保证、评价考核作为激励手段、信息系统实现技术支撑。
1 建立制度标准
制度标准将明确资金管理运作的原则、职责、内容、方式,具有较强约束力的制度和标准化的模型模板将作为资金管理运作的基础和依据。
2 采取配套措施
资金集约管理模式的变革将会带来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公司资金运作方式、资金计划管理方式、外部银行服务等均需要适应这一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如表6所示)。
3 实施评价考核
建立分层次、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提升公司整体资金运作水平。促进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关键指标:资金集中率、资金周转率、基层资金存量、综合融资成本、资金上缴率、资金计划准确率。
4 搭建信息系统
资金集约化管理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通过先进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和银行信息网络及银企互联技术支持资金集约化管理的有效运作。资金管理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架构比较复杂,先进性、安全性要求高。具体应根据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运作体系及其业务组成来予以搭建。
三、结语
通过创新和实施资金集约化管理举措,建立资金集约化管理运作体系,着力提升资金集约化管理水平,可以为企业集团赢得更好的资金运营综合效益,实现资金运作更加安全、资金运作更加高效、资金效益更加明显的资金管理目标。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明确了资金集约化管理的提升路径
通过构建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为集团资金集约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系统及方向性指引。
(二)账户结构体系得到有效精简
银行账户体系作为资金运作的基础结算平台,随着资金集约化的实施将得到精简优化。以支持集团资金高效运转,同时也大量减少了因为“资金链”长所带来的资金运作风险。
(三)资金运作更加高效
依托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资金被高效集中到总部统筹运作,避免了在基层的“沉淀”,内部资金得到盘活和集中高效使用:现金流动性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资金支出以“最低现金存量满足业务结算需求”的方式进行管理,内部营运资金需求和电网投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四)资金需求有效降低。融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依托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通过内部资金盘活和资金支出有效控制,集团整体资金需求得到有效降低。外部融资依赖度减少,融资规模受到有效控制。
(五)资金交易和融资成本有效降低
依托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集团内部资金结算方式节约了大量资金交易成本,而融资规模的有效控制和融资方式的有效管理则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六)资金风险得到有效预防
资金集约化精简优化了银行账户体系,同时集团内部资金业务受到集中管控与高度监管,大量减少了内部资金风险点,另外,资金高效统筹运作管理有效提升了公司应对流动性风险、政策性风险的能力。
篇7
从房地产财务会计专业岗位群入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核心岗位群所需的七项关键技能,即出纳、会计核算、税务筹划、财务预算、财务分析与监控、资金管理和融资管理。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归纳出房地产财务会计专业岗位群所需的财务核算模块、会计电算化模块、财务分析模块和融资管理模块四大专业课程模块,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并从该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课证融通教学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性实践。
关键词:职业技能;房地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93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无论对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拓展城市空间、改变城镇面貌,还是对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国际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引导和扶植,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必将沿着更为健康的轨道前行。培养大批能够在国内外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域参与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行业之必需。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财会类课程均以制造业为主安排教学,而房地产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其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它的资金运动过程和财务核算与制造业差别很大。在就业岗位和职业要求上与制造业也大不相同[1]。房地产行业就业主要面向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但无论在房地产产业链哪一环节就业,除了具备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管理学等知识外,还需要掌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投资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学会应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协助决策。笔者通过对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调研,结合房地产行业对财会人才的具体要求,梳理出相关岗位群应具备的关键职业技能。在这些课程模块中,笔者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与分析为重点,从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构建过程、实施重点及质量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开展了探索性实践。
一、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教
职成[2011]11号)有关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应具有较高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目标主要通过以课程为载体的教学及实践活动得以实现[2]。
以高职会计专业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敬业精神,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面向房地产行业的高职类合格人才又同时要求专业教育应从培养学生适应行业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教学工作应紧密结合行业职业核心能力要素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房地产财务会计岗位群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具备房地产开发项目会计核算能力、开发项目资金投融资管理能力和财会软件及相关ERP系统运用操作能力的人才。
二、房地产财务会计岗位群课程体系构建
(一)人才需求与课程改革调研
房地产行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是课程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依托地产集团及房地产产业链相关企业,从中观把握行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以及学院人才培养现状,组织专家论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优化培养方案。
(二)核心岗位群特征与课程模块开发
房地产财务会计岗位群课程是基于关键职业技能设置的,包括财务核算、成本管理、现金出纳、房地产税收筹划、按揭服务、资金管理等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是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企业ERP财务认证、房地产策划员证、金融服务师证、理财规划师证、财税专业等级证等。
(三)房地产财务会计岗位群关键技能分解
关键技能分解是对某一职业岗位所需要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进行分解的过程。经过讨论,上述岗位群关键技能分解如表1。
(四)房地产财务会计岗位群课程模块内容设计
根据核心岗位群对关键职业技能的要求,以及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在从业实践中综合应用的需要,将专业群平台课程按照一定的接续关系分为4个模块。4个模块功能各不相同但又互为补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工作情景的模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4个课程模块及其相互关系如表2。
三、课程体系教学实施
(一)重视“课证结合”的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应紧跟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实现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机结合。通过3年的学习既要达到会计行业的入门资格,又要符合房地产财务会计岗位群职位的特定要求[3],为学生顺利入职铺平道路。将财务核算模块中的理论和基础课及部分计算机操作内容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结合,使其达到从业要求;针对房地产行业资金运行特点为学生开设ERP沙盘实训课程,并进行ERP财务认证讲授,使学生能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取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基于行业准入的专业资格认证课程如表3。
(二)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应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在实训课堂引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际案例及理财游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结合启发式教学,开发适应高职学生的项目化教材。
(三)贯彻“课证融通”教学制度
目前,房地产行业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具备从业资格、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会计从业资格证、企业ERP财务认证、房地产策划员证、金融服务师证、理财规划师证、财税专业等级证书等都是财会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的“绿卡”。设置与其国家相应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是深化高职房地产财务会计岗位群课程改革,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与房地产业相适应的财会岗位人才的“高速通道”。
(四)落实房地产财务会计岗位群课件研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房地产行业的财务核算区别于工业企业,因此,对岗位群对应的财务核算、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和融资管理四大模块所有专业课程群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课件开发是当务之急。
四、课程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学院专业教师有三重身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实践的引导者和校企合作的沟通者[4]。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不同岗位群为己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学校要
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依托行业办学背景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实行以
老带新的师资培养机制,强化实践课程训练;加强培养教师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二)编写项目化的专业教材
房地产行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要求学校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对房地产财务会计类教材进行改进。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结构体系为基准的模式,按照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进行项目化教学,并编写相关教材。注重围绕项目技能环节,编写以房地产(案例)为背景的《会计职业基础教程》《会计职业技能实训》和《房地产财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教材、系统软件和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逐步建立专业化的校企合作机构
为保证新的课程体系顺利实施,需要逐步建立由学院领导、系部负责人、企业领导和相关行业协会负责等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适合于房地产行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与改进,负责校企合作中的人力、财力和物资的保障,共同研究重大教改课题,提高行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浩.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于政红,李孔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2(5):59 - 62.
[4]杨兴华,任爱珍.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课程建设的思考 [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0 -9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ccounting curricular system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SUN Jia, LIAO Zhongyou
(Department of Real Estate and Finance,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P. R. China)
Abstract:
篇8
一、全面预算管理法规不完善且执行不严格
对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规范的文件只有1999年开始执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且该制度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制度只要求编制财务收支预算,对医院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资本支出等情况预算没有要求。目前除少数省级医院预算报主管部门审核外,其他县市级医院中近80%的医院没有编制预算,编制预算的医院有95%以上没有经过当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审核,医院预算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二、全面预算管理行为不规范
由于医院缺乏相关的预算法规和管理制度,医院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
第一,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业务,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很少有医院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认为医院全面预算就是财务人员根据上年度实际经营结果,结合明年相关因素,最终编制收入支出预算表。实际上医院全面预算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并非财务一个部门就可以确定的。
第二,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即固定预算法、定期预算法和增(减)量调整预算法,且普遍存在上年完成数+增长率的模式,而现代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如:弹性预算法、动态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运用较少,而且预算程序缺乏效率。
第三,预算编制过于松弛。预算执行符合率偏低,全省预算执行符合率在90%以上仅占8%.在编制过程中,由于医院各层级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预算执行者为了本位利益,利用参与编制预算的机会蓄意将预算标准放宽而制造松弛预算,这样可以虚增业绩,谋取更多的激励性报酬。
第四,不重视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医院资金支出可以不受预算的控制,预算管理没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大多数医院将着眼点放在预算编制上,预算编制与执行考核不成体系,没有建立预算管理所必须的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预算执行考核与医院科室核算有机结合,预算反馈信息质量不高。
三、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不够完整
目前医院只注重财务收支预算,忽视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只注重财务性指标预算,忽视非财务性指标预算;只注重量化指标预算,而忽视非量化指标预算。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做好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医院内部必须上下一致、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具体来说,良好的预算管理需要具备以下保障措施: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升预算管理层次
传统的预算管理仅仅是被作为财务管理的一种手段,这就使得这种管理方法成为一种短期的行为,往往会忽视医院的长期发展目标,短期的预算指标与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从而使各个时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不佳。要正确解决医院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有效地提高经营效率,转变管理观念是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仔细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明确自身的长期发展目标,树立“以战略为基础”的观念,把预算管理提升到医院战略管理的高度,并以此作为基础编制预算,使预算管理真正的成为实现医院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
二、完善制度体系,牢抓基础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首先必须是一种管理制度与规则,其次才是制度与规则的实施与评价。因此,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是医院预算管理自身的要求,又是将制度从理论落实到实践的前提。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预算管理办法,从而形成一套多层次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以此来具体指导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不同的基础管理工作对预算管理的推进作用及其最终成效是不同的。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种基础工作规范,理顺各种工作程序,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预算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好坏是关键因素。要真正做好预算管理,必须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包括完备而准确的业务发生原始记录、系统而有效的会计数据结构、内部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传递系统、灵敏的会计反馈系统、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高度结合、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系统和预算执行调节系统等。
三、全员参与预算,建立分层次预算管理组织
人是预算的制定者、预算信息的使用者、预算的执行者、预算制度的被考评者,人作为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涉及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责权利关系的管理活动,其顺利进行需要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和认识,全体员工密切配合,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并建立分层次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
四、做好信息保障,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篇9
一、以医改为中心,努力做好巩固医改各项工作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水平,继续跟踪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运行机制问题,重点在财政投入方向,投入重点、资金监管、绩效管理、债务清理等领域和环节,不断完善保障措施。针对新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的效率不高,积极性难以调动,没有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修补“政策漏洞”,合理调整和完善财政补偿机制、绩效工资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改革的财政补偿机制,保障公立医院的平稳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完成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控制机制。均次费用的控制是体现“民本卫生”的一大举措,将均次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平均住院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在费用支付制度改革上发挥医保基金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在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上多下功夫。遏制二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以管理为重点,提高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实效
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从合理分配,利于调动积极性的实际出发做好预算的编制审批工作。继续加强预算的执行与分析,在单位预算执行力度、进度的落实上加强单位财务综合管理工作。对预算中的专项资金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加强基本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充分做好整体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按要求控制项目的规模和标准。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指导建设单位按建设规定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力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安全。
加强卫生统计报送工作。做好卫生统计年报、月报、医改监测季报、财务月报及季度分析等工作,及时分析汇总财务数据,为领导做好参谋。结合卫生信息化建设,更新完善卫生会计核算中心的软硬件,实现核算单位网上可查询的信息系统。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抓好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按要求实行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单位食堂的财务审计。继续实行审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内审能力。
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根据现状合理编制采购预算,结合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审批采购。进一步扩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重点启动骨科植入类材料、检验试剂、造影剂等集中采购。
三、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加强卫生规划财务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卫生规划财务人员培训,研究制订培训计划,强化培训效果,建设“专业型、研究型、综合型”人员队伍,努力提高我市卫生规划财务水平。
篇10
关键词合理低价中标法积极意义保障措施
合理低价中标法能够兼顾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是执行清单计价模式后普遍采用的评标较好方法,因此,如何切实发挥好合理低价中标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合理低价中标法的含义和存在的问题
合理低价中标法是指在各投标人满足投标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各项报价在基准价的合理范围内且投标总价较低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的一种评标方法。其实质是在保证不低于成本价的基础上的低价中标。
1.1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的中标的工程,利润空间相对减少,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拖延工期,建设方与施工方互相扯皮,阻碍合同履行的进程。另外,建设方、政府、担保公司等机构都没有对合同履行的全过程进行很好的监督和管理。缺乏对合同履行全方位的监管是合理低价中标法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1.2同一项目,各投标人的报价差别很大,这可能受投标人自身条件:施工技术、管理能力、材料采购渠道、财务状况等。工程具体情况:如工程地点、规模、时间等各种因素影响。在评标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成本价的界定较难把握,如何界定成本价成了评标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1.3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低于企业的个别成本,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和质量,加大管理的难度,容易给工程建设带来隐患。
2、合理低价中标法的积极意义
投标人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个别成本有可能低于社会平均成本,只要其投标价格不低于自己个别成本的就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
2.1促进企业竞争机制形成
招标投标竞争定价给企业带来的外部压力,能使企业不断研究市场、把握市场,制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发展方针,从而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个别成本,增加竞争能力,适应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2.2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合理低价中标法抓住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的核心和初衷,促使行政定价向市场竞争定价转变,将政府的工程定额标准与现实市场价格以及企业内部定额价值存在的背离充分体现出来,促使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不断挖掘自身技术和管理优势来编制企业定额,自主形成企业的个别价格。
2.3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发生
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是一种真正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招标评标方法,最大程度地开放了招投标市场,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企业均可参加投标,增加潜在投标人数量,有效地堵住了买标、卖标、围标、串标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了腐败行为。
2.4明显节约项目投资,降低工程造价
由于市场价格充分竞争,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明显降低中标价格。企业为保证合理利润,想方设法节约工程成本,有效地遏制了建设工程中的资源浪费,使国家和投资者的建设资金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在保证施工企业合理利润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投资效益。
3、合理低价中标法的保障措施
3.1建立制度确立机制保障合理低价中标法顺利实施
3.1.1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可以对投标人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是规范合理低价中标评标体系的有力保障。就承包方而言,担保人会对其投标报价进行审核,以保证承包人能够完成合同要求,如果报价过低,担保人将会提高承包人所担保额度或是拒绝开具履约保函,促使承包人在投标报价时必须注重自己的履约能力。担保人会在必要时提供资金帮助和技术支持,以便承包人顺利履行合同,并为承包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索赔和法律纠纷提供咨询意见。就业主方而言,由于有担保人的监督和经济补偿等措施,可以保障即使在承包人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工程也能够顺利进行。随着承包人履约记录的积累,担保公司可以对授信额度、开具保函的保费和反担保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承包人的履约记录很差,以至于没有担保人愿意为其开具保函,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这就保障了建筑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3.1.2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可以用市场诚信建设、担保制度等市场手段来补充行政手段,合理低价中标法的实施将整个建筑市场环境推上新的台阶。借助有形建筑市场这个平台建立诚信体系,公开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供招标人和评委查阅,同时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招标单位、造价咨询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均应纳入管理范畴。承包商恶意降低报价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的行为经查实后,可将企业列入黑名单,在规定的时间内限制其投标资格,情节恶劣的应降低资质等级直至清出招投标市场。通过培训、交流等积极方式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引导整个建筑行业的规范化运行。
3.2以基准价为参考,合理评审成本价
3.2.1对低于基准价的条目进行分析、重点评审和答辩。招标人或委托造价机构依据工程造价计价规定、工程招标文件、市场行情信息、同类工程既往经验、拟建工程的具体条件,以成本的定义(即成本=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管理费)为基础编制招标工程期望成本价。
3.2.2应用计算机评审系统软件辅助手工评审,对一份标书的报价与基准价进行逐项比较计算。对比、纠错、排序、修正、增减项目等烦琐的基础性工作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降低工作量,大大提高评标效率,确保评标结果的科学性。
3.3鼓励企业编制施工定额
3.3.1企业的施工定额应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
3.3.1.1工程实体消耗定额,即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材料、机构的定额消耗量。
3.3.1.2措施性消耗定额,包括模板、脚手架的配置与周转等措施性项目。
3.3.1.3详细的材料价格数据库。
3.3.1.4管理费用的分摊标准。
3.3.2企业施工定额是用来控制施工成本,是企业自主报价的重要依据。
- 上一篇:车船税与排量关系
- 下一篇:校园网络运维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