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税与排量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车船税与排量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车船税与排量关系

篇1

1、以2019年12月的保险标准,交强险,车船税和商业保险,不算豪车一般在2500-8000元左右。

2、交强险保费与车子座位数,是否出险,是否脱保,和过户等有直接的关系;车船税与车辆的排量,核载人数等有直接关系;商业保险与车身价,投保险种的多少,投保险种保额的多少等有直接的关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2012汽车销量;市场;分析;预测

一、近期汽车市场总体分析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全国汽车产销总量双超1800万辆,但是销量增幅明显回落,同比增长不到3%,为13年来最低。

乘用车方面,全年乘用车销售1445.75万辆,同比增长5.19%。月度销售除2月份外,其余各月增速均高于汽车总体增速。乘用车市场增速依然趋缓;但多功能MPV和运动型多用途SUV增长明显,比重提高。其中,轿车销售1010.78万辆,增长6.57%;MPV销售49.77万辆,增长11.74%;SUV销售159.37万辆,增长20.19%;微客销售225.83万辆,下降9.38%。

商用车方面,货车占商用车市场的近90%份额,由于2011年宏观调控力度较大,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货车需求,市场表现不甚理想,货车销售270.20万辆,同比下降4.57%;半挂牵引车销售25.76万辆,下滑27.37%;货车非完整车辆销售58.53万辆,下滑13.31%。而轻型客车受城市物流需求强劲因素影响,增长较快,成为拉动客车增长的主要动力,客车(含非完整车辆)销售虽然有一定的增长,但销售也只有48.79万辆,难以支撑整个商用车市场。

我国汽车出口81.43万辆,同比增长49.45%,创历史新高,对汽车销量增长贡献度达60.79%。另外增长快速的还有新能源汽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另外,2011年代用燃料汽车销售3.13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规划即将推出,相信今后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将增长迅猛。

二、近五年中国汽车销售情况分析

2007年起,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明显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中国车市可谓是高开低走,跌宕起伏,全年以900余万辆的成绩让业内对汽车行业的未来恢复信心;而2009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刺激下,中国车市一反全球颓势,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产销双超1360万;2010年,政策优惠开始减弱,需求却没有因此下降,正如业内人士乐观预测的,全年以1800余万辆收尾,世界各大汽车企业也以中国汽车市场为主要投资区域;2011年,在业内的担忧和期盼中开局,在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高达30%以上的跨越式发展之后,2011年进入了调整期,同时在这一年中,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扶持政策的退出、多地限购政策的出台等不利因素,但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这无疑再次证明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

三、影响2012年汽车销量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分析

宏观经济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基础。

今年以来,中国车市呈现低迷态势,但我们依然对未来持谨慎乐观的判断。据有关预测,中国车市还可以稳定增长20年左右。

首先,2012年,预计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稳定,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2012年上半年中国将延续2011年宏观调控政策,预计2012年中期将对调控政策进行局部放松,基础建设投资将得到发展。

2012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仍将是调结构、控通胀、稳增长;通胀形势将好于2011年,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转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主要动力已从过去铁路、公路、机场建设投资转向保障房、水利建设等新兴力量。受外需不振和投资放缓影响,预计2012年GDP增长将下滑至8.7%左右。

其次,中国经济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发展,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新的增长机会。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发展。

近几年,国家把区域规划提升到战略高度,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初步显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等区域快速发展,以长沙、郑州、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经济走廊逐渐提速,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经济区初步形成。这些区域的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协同效应和扩散效应将会给汽车产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的汽车人均购买力不断提高,推动乘用车消费进一步普及,为乘用车市场带来长期增长动力;一、二线城市将出现以SUV增长为特点的二次购车热点;随着各车企在三线以下市场的布局完善,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环保节能等政策将促进老旧车加快淘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实质推动阶段,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三)政策因素分析

小企业减税政策、惠农政策的继续,以及进一步加快西部开发等都对乘用车市场的扩大起到推动作用,而国内增大燃油税的政策可能最早要到2012年四季度或2013年才能措施。

新的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从2011年10月起生效,随着更多的补贴车型在2012年逐步,也会对汽车消费形成一定刺激;2012年各地方已经开始实施新车船税,新车船税体现了抑制大排量车,鼓励小排量车消费的目的,但是对车市的影响非常有限,本次调整更多的是一种导向作用;而新能源汽车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纲要性政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能够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化。

汽车限购或将继续,虽然限购范围在2012年不太可能继续扩大,但已经实施限购的北京、贵阳等地很可能会继续执行该政策,上海也会继续高价拍卖号牌,更多的城市为了缓解拥堵将提高停车费用和区域限行作为主要手段,这将影响全国整体汽车市场的增速。

篇3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特征

这次问卷调查采用配额抽样。调查地点选取了北京市原城八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海淀、石景山、丰台)和昌平区。按照问卷调查设计方案,朝阳区和海淀区各发放问卷74份,其他7个区每个区发放问卷36份。调查地点选取停车场和加油站,所有被访者都是在停车场停车或在加油站加油的车主。经统计,在回收的401份问卷中,访问到的女性车主占34.2%,男性车主占65.8%。北京市本地车牌车主占83.7%,外地车牌车主占17.3%。访问到的车辆品牌共57种,款式100多种。

二、燃油消费税调整及其政策影响

(一)燃油支出变化及其对车主用车行为的影响

按照普遍的预期,大幅提高燃油消费税额度必然会带来燃油价格的上涨,也必然会引起车主燃油消费支出的上涨,进而造成用车总成本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平均每月油钱支出在500~1000元之间的情况居多。从车辆的年度总开销来看,大部分被访者的车辆年度开销在1~3万元之间。

调查显示,通过大幅度燃油税调整,确实增加了车主的燃油支出。尽管燃油消费税调整的同时,政府取消了公路养路费和二级公路费等收费项目。但是燃油费、车船使用税、维修保养费、停车费和其他费用均不同程度上升了。因此,燃油税调整究竟是增加还是降低了个人的用车成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此次燃油税调整的政策目标之一是希望通过提高燃油价格,实现多用燃油多负担,进而推动节能减排。因此政策预期是鼓励车主尽量少开车。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燃油消费税调整对车主用车行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调查显示,有43.4%的被访者认为影响很大,但是没有办法;有13.0%的被访者采取了减少开车、多坐公交的措施来应对;有43.6%的被访者认为开得少、影响不大。由于被访者的家庭收入不同,燃油价格的上涨可能对他们的影响会不一样。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燃油消费税的调整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是不同的。总体看来,燃油消费税调整对于低收入阶层更敏感,对于推动低收入阶层改变用车行为的影响要大于高收入阶层。

(二)燃油价格预期及其对车主用车行为的影响

燃油价格的变动趋势不仅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老百姓日常谈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公众对燃油价格的心理预期不仅会影响政府决策,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行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7%的车主认为未来燃油价格将升高,只有13%的车主认为未来燃油价格会降低。而且,我们通过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这种对燃油价格上升趋势的心理预期与车主的性别、年龄、收入、车辆的价格等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被访者对燃油价格上升趋势的预期是一种普遍现象。

如果燃油价格不断上涨,那么车主会不会放弃开车行为呢?调查结果表明:有44.9%被访者表示无论燃油价格多贵他们都将开车。有55.1%的被访者表示,如果燃油价格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他们会放弃开车。也就是说大约45%的被访者的开车需求是刚性的,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对自己开车没有可替代性。那些无论油价多贵都将开车的人是谁呢?调查结果表明,开车需求的刚性程度跟收入和年龄显著相关。家庭收入越高越不容易放弃开车。家庭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被访者中无论燃油价格多贵都将开车的人占33.3%,而家庭月平均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被访者中无论燃油价格多贵都将开车的人达到84.6%。除了收入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年龄也是让车主不放弃开车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越不容易放弃开车行为。年龄在50岁以上的被访者中,有58.3%的人表示无论燃油价格多贵都将开车,而年龄在20~25岁的被访者这一比例只有32.5%。这种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年纪大一些的人经济能力要强一些,因此对于燃油价格的上涨有更强的承受能力。第二,年纪大一些的人对车的依赖性要强于年轻人。例如,年轻人很容易就可以放弃开车去挤地铁和公交车,但这对于年纪大的人可能会相对困难。

对于那55.1%表示会放弃开车的人来说,他们对燃油价格上涨的心理临界点又在哪里呢?调查结果显示,当燃油价格平均涨到11.02元/升(标准差=3.354)时,那些表示会放弃开车的人将放弃开车。这说明11.02元/升是那些因燃油价格上涨而愿意放弃开车车主的平均心理均衡点。由于收入、心理承受力等方面因素的差异,不同的人对于燃油价格上涨的容忍强弱会有差异。认为燃油价格涨到10元/升将放弃开车的人最多(占39.3%),其次是8元/升,再次是12元/升(占13.7%),排在第四位的是15元/升(占9.1%),排在第五位的是20元/升(占5.9%)。其他价格所占比例都小于5%。

(三)燃油税调整对公路收费站的影响

在调整燃油税的同时,政府取消了公路养路费和二级公路费的收费,以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减少因大幅提高燃油税对老百姓用车成本造成的冲击,同时也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执法的“三乱”行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6.8%的被访者认为感觉到公路收费站明显减少了,有62.7%的被访者表示没有明显感觉到,还有20.6%的被访者表示不清楚。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外地牌照的车主认为感觉到公路收费站明显减少的比例要多于本地牌照的车主。

为了进一步分析到底哪部分人在取消公路收费站这一措施上得到了实惠,本调查又将车辆年平均行驶的里程数与有没有明显感觉到公路收费站减少两个变量做交叉分析得出,开车越多越能从取消公里收费站这一措施中受惠,这实际上对于那些开长途车的车主来说非常有利。

(四)油品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的油品不仅会对车辆本身有不同的影响,而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有差异。那么人们在选择燃油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调查结果显示,35%的被访者认为选择燃油时首先考虑的是燃油价格,同样也有35%的被访者选择燃油时首先考虑的是对车的影响,有27%的被访者选择燃油时首先考虑的是环保,另有3%的被访者选择燃油时首先考虑的是其他因素。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车辆的购置价格对于车主选择燃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有显著影响。车辆价格越便宜,车主在选择燃油时越注重燃油的价格。而车辆的价格越贵,车主越不在乎燃油的价格。在选择燃油时对环保的考虑方面,各种价格车辆的车主均没有显著差异。

(五)对城市车辆总量控制措施的态度

2009年北京市车辆总数已经接近400万辆。城市车辆总量过多,不仅会造成道路拥堵,而且会带来停车难、城市空气污染等问题。因此,城市车辆的总量控制是世界大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难题。随着城市车辆的不断攀升,北京市也采取了车辆限行等措施来减少上路车辆。由于不同的车辆控制措施对公众会造成不同影响,因此公众对于不同的车辆控制措施会有不同的评价。

其中,实行单双号限行是被访者赞同比例最高的(占44.6%),其次是通过拍卖等措施提高车辆牌照价格、限制牌照数量(占39.1%),排在第三位的是实施拥堵收费、对高峰时段进入城区车辆征收高额通行费用(占33.6%),排在第四位的是提高燃油价格(占15.0%),最后是其他手段(9.6%)。这说明,目前政府采取的限制城市车辆总数的措施基本上得到了被访者的认同。

(六)对燃油税调整政策影响的判断

政府调整燃油消费税的政策目标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但是公众对此未必能完全理解和认同。除了自身的利益增损之外,对于大幅提高燃油消费税的政策意义的理解和认同也有赖于公众自身素质,如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等。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被访者认为燃油税调整有利于鼓励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排在第一位。有46.5%的被访者认为有利推动节能减排产品和技术的应用,比如小排量汽车、先进柴油机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排在第二位。有33.5%的被访者认为会增加车主负担、而节能减排效果有限,排在第三位。有30.2%的被访者认为有利于降低购车意愿、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排在第四位。有23.2%的被访者认为有利于减少公路乱收费、规范税费征收,排在第五位。最后,有13.8%的被访者认为提高燃油消费税的影响不好说。

(七)对燃油调整相关政策的评价

燃油是一项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物品,大幅调整燃油消费税必然会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同时这种利益增损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也不一样。因此,相关政策能否取得公众的认同是政府关注重点之一。2009年,为应对燃油价格波动,北京市根据出租车租价与油价联动机制,从11月25日起,北京乘坐出租车每超过3公里乘客将多付1元钱燃油附加费。加收燃油附加费后,出租车如果按照每天行驶250—300公里计算,油价上涨后,每个月多支出400元以上。每天平均载客在15次至16次,能收15元至16元的燃油附加费,一个月也就在400元以上,基本上可以抵消油价上涨所增加的成本。因此,对于出租车行业而言,因燃油税调整带来的影响基本上转嫁到乘客身上了。北京现行的出租车资费标准已经不低,再多收1元燃油附加费,乘客是否表示理解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5.1%的被访者认为此项政策合理,36.4%的被访者认为不合理,也有18.5%的人认为无所谓。需要注意的是,被访者都是自己开车的人,他们乘坐出租车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要小一些,但仍然有36.4%的人认为此项政策不合理。如果访问那些没有开车的人,那么认为不合理的比例应该会更高一些,这说明这项政策公众认同程度并不很高。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变化反映不灵敏,此次燃油消费税调整是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五升四降九次调整,已经建立起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了成品油市场供应,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公众是否了解和赞同呢?调查结果显示,国家通过燃油消费税调整,形成成品油价格机制、引导资源节约的政策基本上得到了被访者的赞同。

三、思考与建议

第一,由于燃油消费税调整对于不同社会阶层造成的影响不同,进而造成他们对制度的认同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今后在出台此类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和需求,特别是应尽量照顾到低收入阶层的利益,以减少政策的负面影响。

第二,政策出台的时机选择对于政策实施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尽管这次燃油消费税调整正值国际金融危机,但是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时期。从中长期来看,油价趋势是上涨,再加上对燃油消费税调整进行了长期论证和政策宣传,使得本次燃油税调整基本上得到了公众的认同。因此,本次燃油消费税的调整对于今后此类政策措施的出台时机选择有重要借鉴意义。

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绿色生态型社会,公平性社会,创新性社会,税收政策

content abstract: constructs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o request the establishment green ecology society, fairness society and the innovative society. tax revenue as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mportant tool, with economical, political and social culture life close related.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suitable tax policy, may display the tax revenue adjustment social justice and the promotion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 function and the function effectively.

    key word: harmonious society, green ecotype society, fairness society, innovative society, tax policy

引 言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公共治理的和谐,是绿色生态性社会、公平性社会和创新性社会的综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拓宽视野,运用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实现和谐社会的综合目标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建设绿色生态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1.通过税收调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呈现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型增长方式特征,表现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特征,是以有限资源支撑人类社会无限增长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为达此目的,一是开征原生材料税、生态税、填埋和焚烧税、开征垃圾税或垃圾收费,达到通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来发展经济。二是对销售工业余热、热电联产、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可以采取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形式。三是通过税收优惠大力推行节能产品,对循环经济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转让可以通过免征营业税加以鼓励。四是继续执行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征税措施严格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数量和范围。五是改革现行的资源税,强调其惩罚性,对资源税的征收采用累进制方式,将资源的使用量划分档次,不同的档次适用不同的税率,税率逐级跳跃式增加。

2.建立绿色税制,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1)开征环境保护税。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起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2)加大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功能。首先,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高档家具、高档一次性纸尿布、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其次,对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艇,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把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第三,对于资源消耗量小、循环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应征收较低的消费税。如对无铅汽油可实行较低税率,对达到高排放指标(欧ⅲ)的小汽车可以给予一定优惠。(3)增强并完善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首先扩大征收范围。应该在现行对7种矿产品征收资源税的基础上,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性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森林、草原、滩涂、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资源。其次调整计税依据。把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第三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等也并入资源税。第四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4)完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除继续保留我国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在增值税中增加对企业生产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给予减免增值税的优惠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免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建设公平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1、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目前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地区间梯度发展战略,轮番给出发展重点,轮番进行政策倾斜,轮番推出区域优惠。这种被扭曲的区域发展战略从客观上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要按行业来进行,相应地税收政策的调整也要根据行业来推进,建立税收政策的行业导向机制。

在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上,要注重把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重心定位于支持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采取投资和资源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并实行加速折旧和再投资退税或给予投资税额抵免,以保证投资者较快收回资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

在增值税的调整上,目前在东北地区推行的消费型增值税试点对东北地区内的行业有利,从全国范围来看,会出现同为冶金行业的鞍钢和武钢税负不均,同为汽车制造业的二汽比一汽的税负重,不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平竞争。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此,要变区域性试点为行业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对行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统一先允许对当年新购进的机器设备应扣税款给予实际扣除,然后再逐步全面推行对所有行业的消费型增值税。

2、实现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1)完善个人所得税,体现税负公平。一是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二是健全费用扣除制度。税制应该更多的考虑纳税人不同税收负担程度,根据纳税人的不同身份分别制定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级次和税率,并要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家庭成员人数和子女教育费用等。应随着通货膨胀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对扣除标准进行相应调整,即实行“指数化”,消除物价变动对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影响。三是逐步拓宽税基。取消或减少某些特定的税负减免项目,把原来未列入应税项目的收入如个人证券交易所得、个人股票转让所得、资本利得等归入综合所得之中;对于附加福利有市场价格的按市价计算,无市场价格的按国家统一规定标准计算,严格管理予以课税;对个体工商户或个体专营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的高收入者一并征收个人所得税。四是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完善代扣代缴制度,建立双向申报纳税制度及交叉稽查处罚制度。尽快推进个人财产、存款实名登记制度。(2)统一内外资企业两套税制,体现环境公平。一是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公司(法人)所得税。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并与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相衔接。二是将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合并为统一的房产税。三是将车船使用牌照税和车船使用税合并为统一的车船税。四是将土地使用费和土地使用税合并为统一的土地使用税。五是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彻底实现内外资企业税制的统一。(3)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调节存量财产的公平。根据当前我国的情况,遗产税征收的起点应当高一点,把一般中低收入者排除在外,宜采取累进税制,建立向慈善机构或其他公益事业捐献免纳遗产税或扣除的制度,以鼓励人们捐献。同时为了防止遗产税应纳税人事先转移、分散财产,遗产税与赠与税应同时出台。(4)改革消费税制,体现消费公平。一是根据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进一步将一些高档消费品列入征税范围。例如高级皮毛及裘皮制品、别墅、摩托艇、房车、沙滩车、高档家用电器等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并制定较高的税率。对某些高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为充分发挥消费税引导消费、调节分配的作用,应对某些高消费行为在征收营业税的基础上再征收消费税。如高尔夫球、赛马、垂钓、射击等高档体育活动和休闲行为,高档夜总会等娱乐行为,高档美容美发、瘦身、洗浴、影楼等场所的消费行为。二是鉴于摩托车已成为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建议降低或取消对摩托车征收消费税。三可以考虑将更多地应税消费品和全部的应税消费行为,明确在零售环节或消费环节实行价外征收,突出消费税的特殊调节作用。(5)开征房地产税(物业税),调控房地产价格。住房制度改革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拥有了私人住房。高收入群体也将购买住宅作为保值投资的手段。住房占有量的多寡,已经成为区分人们财富多寡和贫富差异的标准之一。将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合并为房地产税,并同时设置起征点,实行累进税率,以照顾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一方面可以对富人的财产和收入起到调节作用,避免其多购房进行投机而造成房价的不正常上涨;另一方面也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需要,地方政府只有去抓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和执法情况,改善居住条件,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个地方的房价才会上升,政府收的房地产税也会越多,地方政府才有了一个良性的稳定财源。

3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涉农税收政策的调整。 2006年全国范围内全面免征农业税后,农民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仍然应有纳税义务,这也是取得国家公共服务的前提和条件。涉农税制的改革的远期目标是构筑农工商业统一的财产税、流转税、所得税及社保税组成的一元复合税制。并以财产税作为地方基层政府的主要税收收入,彻底解决现行城乡二元税制的种种弊端。在现阶段,可以考虑以措施:

(1)对某些收入高的种植、养殖大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作为在农村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试验。(2)在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上,对农副产品链式产业化开发的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3)在增值税政策的调整上,一是提高农民销售农产品缴纳增值税的起征点;二是取消对农民同时销售农产品和其他非农产品时,农产品销售额要占整个销售额一半以上的限制,规定只要农民销售中含有农产品的,销售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也不缴纳增值税;三是提高收购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扣除比例;四是规定对农民购进的农资中,如机械设备、种子、肥料、农药等所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扣除。(4)城乡统一征收土地使用税。将现行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城乡统一征收土地使用税,把农业用地作为土地使用税中的一个税目。税率可根据农业用地所处地区、肥沃程度等自然条件划分等级,实行差别比例税率,按年征收。

4、完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要用税收政策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新增就业能力。企业所得税按企业组织类型设置差别税率,对中小企业专门设置一档税率。可适当降低金融业的营业税税率,以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一方面要用税收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对商贸、旅游、社区服务、餐饮、流通等投资少、就业成本低、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实施减免所得税、降低营业税率等优惠措施,加快其发展。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服务业,采取减免税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大力创办服务业,如对从事就业介绍、劳动者岗位能力培训的中介机构给予税收减免和政府资金支持,对对外输出劳务的中介给予税收补贴等。另外要用税收政策大力支持再就业,降低失业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放宽再就业安置企业范围的限制,各类企业不分性质,都可享受税收优惠,如可将适用对象放宽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同时,取消对建筑业、娱乐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限制。对现行仅给予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扩大到尚未获得就业机会的群体。如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等。

三、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篇5

关键词:和谐社会,绿色生态型社会,公平性社会,创新性社会,税收政策

引言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公共治理的和谐,是绿色生态性社会、公平性社会和创新性社会的综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拓宽视野,运用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实现和谐社会的综合目标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建设绿色生态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1.通过税收调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呈现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型增长方式特征,表现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特征,是以有限资源支撑人类社会无限增长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为达此目的,一是开征原生材料税、生态税、填埋和焚烧税、开征垃圾税或垃圾收费,达到通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来发展经济。二是对销售工业余热、热电联产、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可以采取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形式。三是通过税收优惠大力推行节能产品,对循环经济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转让可以通过免征营业税加以鼓励。四是继续执行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征税措施严格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数量和范围。五是改革现行的资源税,强调其惩罚性,对资源税的征收采用累进制方式,将资源的使用量划分档次,不同的档次适用不同的税率,税率逐级跳跃式增加。

2.建立绿色税制,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1)开征环境保护税。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起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2)加大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功能。首先,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高档家具、高档一次性纸尿布、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其次,对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艇,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把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第三,对于资源消耗量小、循环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应征收较低的消费税。如对无铅汽油可实行较低税率,对达到高排放指标(欧Ⅲ)的小汽车可以给予一定优惠。(3)增强并完善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首先扩大征收范围。应该在现行对7种矿产品征收资源税的基础上,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性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森林、草原、滩涂、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资源。其次调整计税依据。把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第三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等也并入资源税。第四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4)完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除继续保留我国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在增值税中增加对企业生产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给予减免增值税的优惠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免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建设公平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1、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目前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地区间梯度发展战略,轮番给出发展重点,轮番进行政策倾斜,轮番推出区域优惠。这种被扭曲的区域发展战略从客观上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要按行业来进行,相应地税收政策的调整也要根据行业来推进,建立税收政策的行业导向机制。

在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上,要注重把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重心定位于支持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采取投资和资源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并实行加速折旧和再投资退税或给予投资税额抵免,以保证投资者较快收回资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

在增值税的调整上,目前在东北地区推行的消费型增值税试点对东北地区内的行业有利,从全国范围来看,会出现同为冶金行业的鞍钢和武钢税负不均,同为汽车制造业的二汽比一汽的税负重,不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平竞争。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此,要变区域性试点为行业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对行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统一先允许对当年新购进的机器设备应扣税款给予实际扣除,然后再逐步全面推行对所有行业的消费型增值税。

2、实现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1)完善个人所得税,体现税负公平。一是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二是健全费用扣除制度。税制应该更多的考虑纳税人不同税收负担程度,根据纳税人的不同身份分别制定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级次和税率,并要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家庭成员人数和子女教育费用等。应随着通货膨胀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对扣除标准进行相应调整,即实行“指数化”,消除物价变动对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影响。三是逐步拓宽税基。取消或减少某些特定的税负减免项目,把原来未列入应税项目的收入如个人证券交易所得、个人股票转让所得、资本利得等归入综合所得之中;对于附加福利有市场价格的按市价计算,无市场价格的按国家统一规定标准计算,严格管理予以课税;对个体工商户或个体专营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的高收入者一并征收个人所得税。四是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完善代扣代缴制度,建立双向申报纳税制度及交叉稽查处罚制度。尽快推进个人财产、存款实名登记制度。(2)统一内外资企业两套税制,体现环境公平。一是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公司(法人)所得税。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并与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相衔接。二是将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合并为统一的房产税。三是将车船使用牌照税和车船使用税合并为统一的车船税。四是将土地使用费和土地使用税合并为统一的土地使用税。五是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彻底实现内外资企业税制的统一。(3)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调节存量财产的公平。根据当前我国的情况,遗产税征收的起点应当高一点,把一般中低收入者排除在外,宜采取累进税制,建立向慈善机构或其他公益事业捐献免纳遗产税或扣除的制度,以鼓励人们捐献。同时为了防止遗产税应纳税人事先转移、分散财产,遗产税与赠与税应同时出台。(4)改革消费税制,体现消费公平。一是根据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进一步将一些高档消费品列入征税范围。例如高级皮毛及裘皮制品、别墅、摩托艇、房车、沙滩车、高档家用电器等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并制定较高的税率。对某些高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为充分发挥消费税引导消费、调节分配的作用,应对某些高消费行为在征收营业税的基础上再征收消费税。如高尔夫球、赛马、垂钓、射击等高档体育活动和休闲行为,高档夜总会等娱乐行为,高档美容美发、瘦身、洗浴、影楼等场所的消费行为。二是鉴于摩托车已成为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建议降低或取消对摩托车征收消费税。三可以考虑将更多地应税消费品和全部的应税消费行为,明确在零售环节或消费环节实行价外征收,突出消费税的特殊调节作用。(5)开征房地产税(物业税),调控房地产价格。住房制度改革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拥有了私人住房。高收入群体也将购买住宅作为保值投资的手段。住房占有量的多寡,已经成为区分人们财富多寡和贫富差异的标准之一。将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合并为房地产税,并同时设置起征点,实行累进税率,以照顾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一方面可以对富人的财产和收入起到调节作用,避免其多购房进行投机而造成房价的不正常上涨;另一方面也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需要,地方政府只有去抓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和执法情况,改善居住条件,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个地方的房价才会上升,政府收的房地产税也会越多,地方政府才有了一个良性的稳定财源。

3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涉农税收政策的调整。2006年全国范围内全面免征农业税后,农民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仍然应有纳税义务,这也是取得国家公共服务的前提和条件。涉农税制的改革的远期目标是构筑农工商业统一的财产税、流转税、所得税及社保税组成的一元复合税制。并以财产税作为地方基层政府的主要税收收入,彻底解决现行城乡二元税制的种种弊端。在现阶段,可以考虑以措施:

(1)对某些收入高的种植、养殖大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作为在农村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试验。(2)在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上,对农副产品链式产业化开发的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3)在增值税政策的调整上,一是提高农民销售农产品缴纳增值税的起征点;二是取消对农民同时销售农产品和其他非农产品时,农产品销售额要占整个销售额一半以上的限制,规定只要农民销售中含有农产品的,销售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也不缴纳增值税;三是提高收购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扣除比例;四是规定对农民购进的农资中,如机械设备、种子、肥料、农药等所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扣除。(4)城乡统一征收土地使用税。将现行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城乡统一征收土地使用税,把农业用地作为土地使用税中的一个税目。税率可根据农业用地所处地区、肥沃程度等自然条件划分等级,实行差别比例税率,按年征收。HTtP//:

4、完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要用税收政策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新增就业能力。企业所得税按企业组织类型设置差别税率,对中小企业专门设置一档税率。可适当降低金融业的营业税税率,以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一方面要用税收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对商贸、旅游、社区服务、餐饮、流通等投资少、就业成本低、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实施减免所得税、降低营业税率等优惠措施,加快其发展。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服务业,采取减免税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大力创办服务业,如对从事就业介绍、劳动者岗位能力培训的中介机构给予税收减免和政府资金支持,对对外输出劳务的中介给予税收补贴等。另外要用税收政策大力支持再就业,降低失业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放宽再就业安置企业范围的限制,各类企业不分性质,都可享受税收优惠,如可将适用对象放宽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同时,取消对建筑业、娱乐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限制。对现行仅给予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扩大到尚未获得就业机会的群体。如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等。

三、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