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篇1

防治方法: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量均为种子量0.3%~0.4%拌种。

2.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浸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防治方法: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核菌净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3.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亩用药液40公斤左右。

4.大豆菟丝子的防治

菟丝子的幼茎缠绕在大豆茎叶上,使大豆植株成簇盘绕在一起。大豆叶片变黄、易凋萎、被寄生的大豆大多不结实或结实不饱满。田间发生后,大豆成片枯黄。

防治方法:大豆播后菟丝子出土前每亩用30%毒草胺乳油1-1.5千克,拌细土15千克,均匀撒在地表上,中耕松土,防效为60%-97%。或在大豆三复叶期,每亩用48%地乐胺乳油250克,拌细土30千克,结合中耕松土 均匀撒在地表 ,防效可达100%。或在大豆发芽前,每亩用4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150克,对入适量清水,普遍喷洒地面,效果为71.4%-100%。

5.大豆红蜘蛛

红蜘蛛繁殖很快, 1年发生13代,当温度高于23 ℃、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繁殖最快。因此,6 —7月的高温干旱天气,红蜘蛛发卫最为猖獗。雌虫群聚在寄生枯叶、杂草根际或土块缝隙间越冬。翌年5月转移到作物上开始为害,群集于叶子背面,吐丝结网。6—7月为发生盛期,雨季到来后逐渐减少。9月中下旬转移到冬季寄生。生育期降水,特别是下大雨能抑制红蜘蛛的发生。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及时中耕保墒、浇水及水旱轮作,均能减轻虫害。药剂防治尖注意早防早治,一旦发现,及时喷药,把红蜘蛛消灭在初发期。如果延误时机,到大发生期才喷药,效果很差。用20%灭扫利2 000倍液、10%天王星乳液、三氯杀螨砜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都有良好效果。

6.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在各个地区发生时间不同,在7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钻出地面,在土表结茧化蛹;8月中旬大量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产卵,经5~8 d孵化出幼虫,即入荚为害;20~30 d进入老熟,被害荚9月下旬脱落,老熟幼虫出荚入土越冬。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程度,受当年7—8月气象条件影响很大。如7月下旬至8月上旬条件适宜,会大量发生;高温干燥及低温多雨都会影响成虫交尾、产卵,因而发生程度较轻。

防治方法:大豆食心虫在土壤中越冬,连作为其发生蔓延创造了极好条件,采取合理轮作,虫食率可减少20%左右。大豆食心虫生活史中有个重要特点,老熟虫在土壤中生存长达10个月左右,采取深翻、耕耙、铲趟等一系列田间耕作措施,能消灭大量幼虫和蛹。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及时喷洒农药,能有效地杀灭成虫及幼虫。用2%倍硫磷粉剂、80%敌敌畏乳油熏蒸,并兼治其他害虫效果也很好。具体做法是:用2节长的高粱秸,一节去皮蘸药,一节留皮插地,插600~750根/hm2,共蘸80%的敌敌畏乳油原液1.50~2.25 kg/hm2,均匀插入田间,如防治及时,效果可达80%~90%。另外还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利用赤眼蜂灭卵,于食心虫成虫盛期放蜂1次,放蜂30.0万~37.5万只/hm2,可降低虫食率40%。还可在幼虫脱荚前用1∶9的白僵菌粉45.0~52.5 kg/hm2,可消灭脱荚后的越冬幼虫。

7.黑绒金龟子的识别与防治

黑绒金电子俗名瞎撞子、大绒马褂。主要以成虫(金电子)危害大豆幼苗,咬食生长点或咬断幼茎,严重发生时可将幼苗吃光造成缺苗断条,甚至毁地。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豆茬地发生的多。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先在杂草上取食,大豆出苗后,咬食豆苗。此虫夜间潜伏在土中,白天出来危害。午后3~5时取食最盛,无风日暖的天气虫量最大。

篇2

关键字:病虫害 趋势 防止

大豆起源于我国,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倍受人们喜爱,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油料栽培作物之一。大豆在栽培生产过程中经常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如大豆胞囊线虫病、病毒病、大豆蚜、食心虫等一直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及时和科学诊断大豆上发生的各种病虫害,对于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东北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针对介绍了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发生趋势

根据全省植保站监测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栽培状况及天气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7月30日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下发了《农作物病虫预报》(2013年第17期)文件,要求各地注意防治大豆中后期主要病虫害。

1.大豆食心虫预计大豆食心虫在全省总体为中等偏轻发生,西部和东部部分虫源基数较大的县(市)有偏重发生趋势。

2.大豆蚜预计大豆蚜在全省总体为轻发生,中南部山区、半山区有偏重发生趋势。

3.大豆茎折病预计大豆茎折病主要发生在我省西北部大豆主产区,将中等偏重发生;

4.大豆菌核病预计大豆菌核病将重于常年。

二、病害发生特点

1、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病虫害现象现在依然存在并且危害严重,如大豆根腐病、大豆包囊线虫病,已经成为我省目前主要的防治对象。

2、相较于往年发生的较轻的病虫害,比如大豆褐纹病和大豆菌核病,现在出现了加重情况,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病虫害。

3、由于不同年份的气候变化,不同年份根据气候特点也会发生不同的病虫害,轻重范围大小各不相同。

4、不断出现新型病害,需要加强科技力度防治。

5、大豆菟丝子等检疫性病害有加重的趋势。

三、诱发病害因素

1、尚未研发出有效的抗病大豆品种,在自然种植条件下易于诱导病害的发生。

2、近年的土壤中存在越来越多的菌核病菌,致使大豆核菌病逐年加重。

3、大豆灰斑病菌发生变异现象,导致大豆自身抗病性越来越差。

4、没有加强对褐纹病的认识程度,没有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导致大豆叶片大面积脱落。

四、发病条件

1、不采取轮作制度,常年连作致使大豆病菌在土壤中深居腐生,细菌寄居在大豆根株上,生长条件适宜,繁殖速度快,加深病虫害程度,因此,连作年限越长,病虫灾害就越严重。

2、由于土壤理化性质越来越严重,质地疏松,导致发病率高居不下,风砂盐碱地更为严重。

3、土壤的温度适度对大豆出芽影响巨大。大豆种子出芽至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低于9℃出苗就会受到影响。当出苗温度过低时,发病情况就会更为严重。当土壤含水量大,湿度过高时,幼苗长势羸弱,抗病能力差,容易遭受病毒的感染。

五、防治方法

1、综合防治策略:从生态的整体角度出发,针对大豆在生长期的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树立一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以预防防治为前提,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科技投入,以更加安全、合理而有效的方式防治大豆病虫害。

2、合理进行轮耕制度:采取当前广泛推广的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以及麦―麦―豆―杂,麦―豆―麦―杂等轮作制度,可以减轻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虫病害。同时,严格禁止重茬与迎茬等轮作制度。

3、清除病株残体:大豆收割后,应该清除土壤中的病株残体,进行翻地,将病株残体深埋在地下,从根源上防治病原体的侵入。对于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应该通过翻耕土地,将害虫暴露在土壤表层,增加害虫的死亡率,减少第二年的害虫发病率。

4、选用抗病良种:结合东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择良好的抗病品种。

5、加强栽培管理:在播种期间,严格控制好时间,播种时间过早或者过晚均可加深加重根腐病的发生,所以播种时应尽量晚播和深播。一般情况下,在土表0~5cm土温基本控制在6~8℃时播种即可。当有墒情时,尽量晚播,尤其是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时,最好不要播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密植,调整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4~5cm左右,当使用除草剂时,可以适当加深播种深度。

6、加强化学防治措施:针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通过药剂拌种,保护好幼苗,防治病虫害的浸染危害。例如当大豆根腐较为严重时,可以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上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用药总量为种子的0,5%。

7、利用化学方式除草:有计划的在大豆播种前和播种后利用除草剂对土壤进行处理,清楚病、虫源,减少病虫源的寄主,降低土壤温度,通风透光。同时应在播种后,种子出苗前进行处理,将杂草消灭在苗出土前后。

8、药剂防治:当田间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每亩可以采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ml兑水喷雾。防治二条叶甲、圆跳虫、黑融金龟壳甲等害虫时,每亩可采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30~50ml兑水喷雾。

防治大豆病虫害是个长久而又持续的论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发展科技水平,使我国的大豆产量和品质更上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 牛忠林. 三江平原玉米生产田主要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08)

篇3

1.1 危害及症状

大豆孢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它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主要大豆生产同:美国、巴西、中国和日本都有大面积发生。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尤以东北三省西部干旱地区如辽宁省康平、吉林省白城地区、黑龙江省的肇东、安达、大庆、齐齐哈尔等地区发生严重。一般使大豆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70%-90%,甚至绝产。

大豆孢囊线虫主要危害根部,被害植株发育不良,矮小。苗期感病后子叶和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感病地上部矮化和黄萎,结荚少或不结荚,严重者全株枯死。病株根系不发达,侧根显著减少,细根增多,根瘤稀少,发病初期(黑龙江省6月末-7月初)拔起病株观察,可见根上附有许多白色或黄褐色小颗粒,即孢囊线虫雌成虫,这是鉴别孢囊线虫病的重要特征。孢囊线虫以卵在孢囊里于土壤中越冬,孢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第二年春二龄幼虫从寄主幼根的根毛侵人.在大豆幼根皮层内发育为成虫,雌虫体随内部卵的形成而逐渐肥大成柠檬状,突破表层而露出寄主体外,仅用口器吸附于寄主根上,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大豆根上白色小颗粒

1.2防治措施:

大豆孢囊线虫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经济有效措施。在没有抗病品种的地方应采用3年以上的轮作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可用3%5%涕灭威颗粒剂,每亩4-5千克,施入播种沟内,然后播种。

2、大豆食心虫

2.1危害及症状

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黄褐至暗褐色。前翅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中心银灰色,有3个纵列紫斑点。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雌蛾前翅色较深,翅缰3根,腹部末端较尖。卵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橘黄色。幼虫体长8-10毫米,初孵时乳黄色,老熟时变为橙红色。蛹长约6毫米,红褐色。腹末有8-10根锯齿状尾刺。

食性较单一,主要为害大豆。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地下结茧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动化蛹,7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成虫于下午3时后在豆田活动,有成闭翱翔现象。雌蛾喜产卵在有毛豆荚上,散产:幼虫孵化后多从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

9月中、下旬脱荚入土越冬。冬季低温越冬死亡率增大。成虫及其产卵适温为20- 25℃,相对湿度为90%。在适温条件下,如化蛹期雨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土壤含水量低于5%时成虫不能羽化。天敌有赤眼蜂、中国齿腿姬蜂、食心虫白茧蜂等。

2.2防治措施:

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成虫发生期用敌敌畏熏杀成虫,或用菊酯类药剂向荚和叶背喷雾防治成虫和幼虫,药剂及公顷用量:2.5%功夫300ml,5%来福灵300ml,20%速灭杀丁450ml,21%灭杀毙450ml,40%毒死蜱1000-2000倍液。

3、大豆蚜虫

3.1危害及症状

大豆蚜虫又名腻虫、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我县大豆产区主要害虫,近两年发生期有所提前,且危害也有所加重。大豆蚜虫具有趋嫩性,大豆蚜虫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植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嫩荚。植株受害严重时,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若不及时防治,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达50%以上。大豆蚜虫还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此虫6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

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卵圆形,黄或黄褐色。无翅胎生雌蚜长椭圆形,黄或黄绿色,触角比身体短。

生活习性:在我省大豆蚜虫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卵在鼠李枝条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平均温度高于10度以上时,有翅孤雌蚜,开始迂飞大豆田为害幼苗,6月下旬―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7月下旬出现淡黄色小型大豆蚜,蚜量开始减少,8月下旬一9月上旬气温下降,大豆蚜进入后期繁殖阶段。6月下旬―7月上旬平均气温达到25℃,相对湿度低于70%,有利蚜虫大发生。

3.2防治措施:当大豆蚜虫点片发生,田间有5%-10%,植株卷叶,或有蚜株率超过50%,百株是量1500头以上时,可喷药进行防治。

3.2.1、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以往农户在防治蚜虫时,习惯使用氧化乐果、乐果等有机磷类,或是氯氰菊酯、功夫等菊酯类杀虫剂。

3.2.1.1、3%啶虫脒(莫比朗、金世纪、阿达克等)乳油,每亩用量5―20毫升。

3.2.1.21、0%吡虫啉每亩用量30毫升。

3.2.1.3、25%辉丰快克乳油或25%快杀灵乳油,每亩用量30毫升。

3.2.1.4在同时发生红蜘蛛的地块,以上药剂还可与1.8%阿维菌素(虫螨克、齐螨素、爱福丁,每亩用量20毫升)混用以兼防红蜘蛛。

3.2.2、禁用高毒高残留药剂,如氧化乐果、甲拌磷、甲胺膦等药剂。

篇4

关键词: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26

1 解析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定义及应用状况

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是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在既有病虫害防治、处理的基础上,融入低毒性、低污染、高效率的技术条件,达到保护大豆作物的目的。不仅提高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而且还协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也是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原因所在。

以抗病虫为基础的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应当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实现大豆种植的优质高产。然而在目前我国的大豆种植中,离无公害产品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异,多数还不能通过育种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还需在生长期间依靠药剂进行防治。目前运用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防治病虫害防治尚处于起始阶段,只是通过核心技术,达到对单个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完整的防治体系并没有形成。

2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规程内容

2.1 农业防治

为无公害大豆种植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将大豆受病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农业防治植保技术开发应用的目的。该项技术对于改善大豆的生长环境经济、实用、效率高。农业防治植保新技术主要包括3个重要因素,首先是选种。为了提高大豆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的能力,选种非常关键。应当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比如京豆一号和科丰6号是最好的选择。其中京东一号对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没有具体要求,种植范围广,并且具有抗食心虫和病病能力强、产量高等特点。科丰6号同样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科学合理的管理。对大豆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等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进而改善优质大豆的生长环境,是大豆生长期的通风、日照等条件得到改善,使病虫害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积极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减少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2.2 物理防治

运用物理方法达到大豆病虫害防治目的的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技术其中的一种。比如在大豆生长期间,为了避免害虫接触大豆可进行防护网设置、在幼苗期利用高科技测报灯,可对大豆受病虫害侵扰起到警示,以及使用最为广泛的震频率式杀虫灯等,种种物理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机率,而且还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使大豆的优良品质得到保障。

2.3 化学防治

在优质大豆生产过程中,许多毒性小、防护性能高的高科技生物防护技术得到开发和利用,不仅起到了显著的病虫害防护效果,而且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和谐社会环境的构建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大豆幼苗期可使用高效低毒的速克毙和桃小灵等生物制剂都食心虫、二条叶甲、东方金龟子等害虫进行防治等。在使用生物制剂对优质大豆进行化学防治时,应当掌握好低容量生物试剂的喷施方法。

3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推广的应用价值

3.1 生态方面的应用价值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生态平衡得到维持,同时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推广无公害保值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实力。无公害植保技术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有效控制了对水土的污染,为人类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

3.2 社会方面的应用价值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够大豆的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大豆产品的产量,减少我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使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3.3 经济方面的应用价值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的大力推广使国家经济损失大大减少,新技术下种植出来的优质大豆产品在增产增质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效益及竞争实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豆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不断提升,对大豆绿色、无公害种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推广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提高了大豆的生产水平,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减少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大豆 病虫害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75-01

大豆常见病害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同时还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及品质,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病虫害的种类在不断增多,因此要综合的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立足实际,实行综合防治,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改进大豆种植水平。

一、常见的大豆病虫害类型

大豆生产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类病害的影响,目前为止,大豆病害的种类约有200多种,常见的就有几十种,下文针对当前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

1. 霜霉病

这一病害对幼苗、叶片与籽粒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当一片真叶展开后,沿着叶脉两侧出现的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现呈现出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成黄褐色,叶背生灰白色的霉层。病粒的表面粘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在病叶中越冬,次年侵染植株,多雨季节该病害十分严重。

2. 根腐病

近年来,我省大豆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重茬、迎茬的清理都在增多,大豆主产区的根腐病也有增加的趋势。受害种子变软,无法发芽,而且表面会有一层白色的霉层;幼芽边褐而且畸形,最后枯死。根部会出现不规则的浅褐色病斑,环绕根茎在高湿的环境下呈现水液状,也可能会产生梭形红褐色或者暗褐色的大班、条板,成条状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大豆发生根腐病后导致植株变爱笑,节数与分枝数减少,根和茎都会变细,导致产量锐减。

3. 根蛆

一般我们称其为根潜蝇,幼虫会咬食大豆的根苗部,形成蛆道,而且会排泄粪便,导致根部腐烂,植株爱笑,被害严重的豆苗会迅速枯死。该害虫一年一次,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或土缝内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在根处产卵,孵出幼虫,危害幼苗根部,造成减产。

4. 豆荚螟

也称豆蛀虫、豆荚虫,幼虫会蛀入到大豆荚内咬食豆粒,导致豆粒的品质下降,甚至没有豆粒,被害籽粒还充满丝缠的虫粪,呆滞霉变。雨量多、温度大的豆田相对受害矫情,雨量少且温度低的受害较为严重,坡地、丘陵受害也十分严重。

二、大豆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病害的发生是有一定特点可循的,要想对其进行综合的治理,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对病害的治理能力,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

1. 做好轮作换茬的合理安排

根腐病及病残体越冬等病虫害可以采取轮作的方式来降低危害,一般可以采取三年轮作的方式,当前多采取米―米―豆,米―豆―马铃薯,麦―杂―豆等落左方式,这对降低病虫害都有一定的作用,严禁重茬或迎茬的问题发生。对发生大豆包囊线虫病的地方,至少应该采取5年以上的轮作方式才能降低病害,主要是由于该害虫的存活时间相当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水旱轮作的方式,也可以五年内只种禾本科的作物,例如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等,对食心虫较为严重的地块也必须采取轮作的方式。

2. 清除病株残体

完成收割工作后,必须要将田间的病株残体清除掉,及早的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在地下,加速病原菌的消亡,降低病情,对越冬土壤中的害虫,通过深耕的方式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机械损失、风吹、鱼鳞、天敌的方式来增加害虫的死亡率,降低第二年害虫发生与危害。

3. 严格调种检验,选择抗病性能较好的品种

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及病虫害特征,选择高产且抗病的品种。同时要选择无病地块或者无病株及虫利率较低的留种。外地调种时,首先要对当地的病虫害情况有一定了解,经过检验后方可调种,尽可能的避免从包囊线虫较为严重的地区引进种子,稍有不慎,将带来巨大的隐患。

4. 生育过程中的药剂防治

当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每亩可使用40%乐果护着是40%的氧化乐果乳油50-100ml兑水进行喷雾,防治二条叶甲、圆跳虫、黑绒金龟壳甲等害虫每亩可以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30-50ml兑水喷雾。如果发现地老虎,可以制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50g用5kg热水溶解,与炒香饼粉搅拌均匀,傍晚的时候用机械或者人工的方式将其撒在地垄沟内。蚜虫的防治则与苗期相同。进入到生长的后期,苞叶或荚、粒防治大豆灰斑病、褐纹病、每亩可以采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120g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120g兑水喷雾。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综合分析,要想防治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关键是要促进对病虫害死的防治,必须要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发病影响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认识,结合大豆生长的特征进行防治,在防治的过程中要采取化学、生物及物理防治结合的方式,同时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促进我国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顾秀艳,王醒. 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民营科技. 2008(07)

篇6

关键词:菌核病;大豆紫斑病;豆秆蝇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19-1

1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1.1 主治病虫害

根腐病、菌核病、紫斑病、霜霉病、胞囊线虫病、地下害虫等。

1.2 防治措施

1.2.1 选用良种,严格选种 清除病残体,轮作换茬,合理间作套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1.2. 2 药剂防治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播种前浸种1小时,可防治大豆紫斑病、根腐病;按种子量0.1%~0.3%施加25%甲霜灵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大豆霜霉病、菌核病;防治线虫病可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3kg/亩,或5%克线磷颗粒剂1.5kg/亩,或5%茎线灵颗粒剂2~3kg/亩,或10%益舒丰颗粒剂2.5~3kg/亩,播种时沟施。同时兼治地下害虫。

2 出苗至分枝期病虫害防治

主治病虫害有大豆花叶病、大豆霜霉病、红蜘蛛等。

防治措施:防治大豆花叶病。保护利用天敌控制蚜害,及时间苗,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苗期喷雾灭蚜。防治大豆霜霉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68%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红蜘蛛可用5%尼索朗3000倍液,或73%克螨特2000倍液,或浏阳霉素1500倍液,或20%敌螨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 花荚期病虫害防治

3.1 主治病虫害

大豆霜霉病、菌核病、大豆紫斑病、豆秆蝇、造桥虫、豆天蛾、豆荚螟、食心虫等。

3.2 防治措施

3.2.1 防治大豆紫斑病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各喷一次。

3.2.2 防治大豆霜霉病、大豆菌核病 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68%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3.2.3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能较好地控制害虫为害

3.2.4 药剂防治害虫 食心虫防治可用敌敌畏熏杀成虫;2%倍硫磷粉、杀螟松粉或1.5%甲基1605粉2~2.5kg/亩喷粉;造桥虫防治可用2%西维因或5%敌百虫粉1.5~2kg/亩喷粉;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乳油作超低容量喷雾,每亩用原液150~200毫升;大豆蚜防治可用1.5%乐果粉、甲基1605或5%西维因粉剂或2%扑灭威粉剂1.5~2kg/亩喷粉。40%氧化乐果乳油、乐果乳油或50%灭蚜净乳油1500~2000倍喷雾。40%氧化乐果乳油对水1~2倍,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此外,每亩用50%异丙磷乳油50g,加细土10kg配成0.5%毒土均匀地撒在豆株基部,效果也很好;豆天蛾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剂、2%西维因粉剂2~2.5kg/亩喷粉。90%晶体敌百虫稀释700~1000倍或50%马拉硫磷乳油稀释1000倍液喷雾。用苏云金杆菌类制剂(含活孢子100亿/克)稀释800倍液喷雾;豆荚螟防治可用50%倍硫磷、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毒杀成虫和初孵幼虫。收割后处理晒场撒施1.5%甲基1605粉剂杀死脱荚出来的幼虫;红蜘蛛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豆秆蝇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1%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

4 结荚期病虫防治

主治病虫:大豆紫斑病、大豆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等。

防治措施:病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5 豆秆蝇的为害及防治

豆秆蝇的为害。豆秆蝇又名豆秆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淮流域和南方大豆产区,其中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受害最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寄主有大豆、赤豆、野生大豆、大青豆、绿豆、四季豆、豇豆、苜蓿、野生绿豆等豆科植物。

豆秆蝇的为害性状。以幼虫取食大豆叶柄、茎秆的髓部和木质部,粪便充满隧道,初为黄褐色,后变深褐色,严重影响豆株的水分、养分输导和转化,轻则叶片变黄,植株细弱矮小,分枝和结荚少;重则枯枝和死苗。后期受害,造成花、荚、叶过早脱落,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豆秆蝇的发生特点。6月上旬末开始羽化,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在6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产卵,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盛发,中、下旬为第一代成虫盛期。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为7月下旬末至8月中旬。第三代幼虫盛期在8月下旬,第四、五代在9月上旬至月底重叠发生。其中第一代幼虫为害春大豆,第二、三代相继为害春豆和夏豆,第四、五代主要为害晚播夏大豆、赤豆、豇豆等。

该虫发生最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5月下旬到6月上旬的旬雨量在30mm以上,有利于越冬蛹羽化,有效虫源多,第一生重,反之较轻。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旬雨量在40mm以上,第二代可能大发。春大豆比夏大豆受害轻,早播大豆比晚播大豆受害轻,分枝偏少、节间短、叶色深、绒毛密而斜生以及前期生长快的品种,均有较强的抗虫性。

篇7

关键词:大豆;栽培;生产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绥农33号大豆原代号绥育05-7418,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绥98-6007为母本,绥00-153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的大豆新品种。2012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2 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表现 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 cm左右,无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深褐色。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无光泽,百粒重20 g左右。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40.09 %,脂肪含量20.52 %。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8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400 ℃左右。茎秆较抗倒伏,节短节多,主茎结荚型,花多荚密,顶端帽大,三粒荚多,不炸荚,抗蚜虫。

2.2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10.1 kg,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12.0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01.8 kg,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9.8 %。

3 栽培技术

3.1选地与整地 大豆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利于大豆获得高产。重茬或迎茬将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种植大豆要选择大麦、小麦、油菜为前茬,大麦、油菜收获早,有利于早整地和积累土壤水分,并利于消灭杂草和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小麦与大豆根系形态分布不同,通过换茬可调节耕层养分的合理利用。实行3年以上不同作物的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及葵花茬和其他杂豆茬。重、迎茬大豆由于病虫害发生严重,养分消耗单一,破坏养分平衡,加之根系分泌物的毒害,造成减产,一般重茬豆减产20 %~30 %,迎茬豆减产5 %~10 %。

3.2增施农肥,合理利用化肥 农肥作为一种完全肥料,可以平衡供给大豆营养,改善耕层土壤的生态环境。一般亩施优质农肥1500 kg,农肥与化肥结合施用,一般施肥量为磷酸二铵135 kg /公顷、尿素45 kg /公顷、钾肥60 kg /公顷。利用播种机进行两次施肥,并做到分层深施来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一次在播种前把施肥总量70 %的化肥施入种下15 cm处。第二次其余化肥全部做种肥随播种施入种下5~7 cm处,以满足大豆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如有缺肥的症状可适当追施大豆叶面肥1~2次。

3.3药剂拌种,适时播种 种子精选后用大豆种衣剂提前进行拌种包衣,用以防治大豆根腐病和根潜蝇。为了保证播种质量和确保苗全、苗匀、苗壮,在播种时期上,以地表面5cm处的土壤地温稳定通过7 ℃~8 ℃时为标准,我县一般控制在5月5日~5月15日之间进行播种,这个时期播种可充分利用4月份返浆期的土壤水分,并躲过5月中旬土壤水分干旱阶段,确保大豆在5月25日前出齐苗,做到秋霜春防。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播种镇压连续作业,播后隔日用“V”型镇压器进行补压,确保出苗整齐一致。一般肥地公顷保苗16万株,中等地公顷保苗20万株,瘠薄地公顷保苗24万株。

3.3田间管理 当幼苗出土后,应及时进行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间苗宜早,一般以子叶展开时间苗效果最好。根据豆苗生育状况进行2~3次中耕,第1次中耕以第1片真叶出现时为宜,深度不宜超过3.5 cm;第2次中耕可在出现3~4片复叶、子叶发黄时进行,深度为4.5 cm;第3次中耕一般在苗高20 cm左右时,开花前进行,宜浅耕,培土高度以略高于子叶节为准。

4 化学除草

4.1播后苗前防除 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8 %拉索乳油250 mL或72 %都尔乳油130 mL,加水30 kg均匀喷洒于地表,防除稗草、狗尾草、马唐等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马齿苋等阔叶杂草。每亩用70%塞克津可湿性粉剂40 g对水25 kg喷雾,对蓼、苋、藜、马齿苋、苍耳等防效较好。

4.2茎叶期防除 以蓼、苋、藜、苍耳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在大豆1~3片复叶期,每亩用25 %虎威水溶液0.08 L加21.4 %杂草焚乳油0.1 L混匀后加水30 kg进行茎叶喷雾,防除效果显著。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可在杂草三至五叶期,每亩用12.5%盖草能乳油40 mL或10 %禾草克乳油50 mL对水30 kg混匀后茎叶喷雾。

5 病虫害防治

目前大豆生产上病虫害较重的是灰斑病和蚜虫、食心虫。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7月下旬,每亩用50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 kg对水30 kg喷洒预防灰斑病。当田间20 %的大豆有蚜虫时,每亩可用2.5 %的敌杀死乳油,或10 %的灭百可乳油 30 mL,对水30 kg进行喷洒防治,并可兼治红蜘蛛。

篇8

关健词 豫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028-02

充分考虑影响大豆种植的因素,合理轮作,并对大豆种子播前进行科学处理,加强大豆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力争实现大豆的高产稳产。

1 良种选择

在豫豆品种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①生育期。充分考虑“北种南移”熟期提早产量降低,“南种北移”熟期推迟产量较高的引种规律,做好引种试验,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比当地满生育期前一档的优良大豆品种,保证大豆能按时成熟收获。②倒伏性。选用植株强度大、半矮杆、产量潜力大、种植密度合理的抗倒伏品种[1-2]。③抗病品种。各地区根据当地的优势病害,从实际出发选用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 合理轮作

大豆入土深,能吸收土壤较深层养分,根系上的根瘤回收氮元素,除供给自身生长需要外,还有一部分留在土壤中,可供给后茬作物。另外,大豆落叶多腐烂快,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能使后茬作物不同程度增产,并且与禾谷类作物或棉花等非寄主作物倒茬相同病虫害少,从而克服重茬迎茬导致的减产,一般坚持3年以上的轮作[3]。据试验报道,小麦作为后茬作物比连作小麦增产31%。

3 种子处理

3.1 清选种子

在大豆播种前清选种子,选用均匀整齐的种子,并用50%克菌丹药剂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提高豆种的播种品质,提高出苗率和田间保苗率,便于机械化播种作业,对增产有很大作用。

3.2 种子包衣

使用种衣剂处理过的种子,可以有效防治大豆苗期的病虫害,缓解大豆重、迎茬减产现象,促进大豆幼苗生长,增加大豆产量[4]。

3.3 微肥拌种

钼是大豆根瘤固氮酶的组成成分,是固氮菌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硼在大豆生命活动中也很重要,缺硼大豆根系发育不好,根瘤着生不好,失去固氮能力。因此,在播种时以种衣剂施用比较经济。当土壤中的钼含量≤0.15 mg/kg时,每1 kg种子用0.5%钼酸铵+20 mL水拌种(接种根瘤菌与钼酸铵混合后不能再使用杀菌剂),每1 kg豆种用硼砂0.4 g,硫酸锌4~6 g拌种,阴干后播种。

4 播种

4.1 播期

大豆的播种量受播期因素影响很大,应适时早播,华北地区播期一般在6月上旬到下旬,7月播种产量会大大下降。

4.2 种植密度

植株大分枝多的品种应适当稀植,不分枝的品种靠群体取产,应适当密植;大豆用垄三栽培模式的密度要小些,用窄行密植模式栽培的密度要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

5 田间管理

5.1 出苗期

条件适宜,播种后4~6 d即可出苗,及时查苗补苗,一般在子叶出土手能拿得住时就可开始间苗,间苗要坚持“间早间小”的原则,加强田间管理,达到苗全、苗匀、苗壮。

5.2 幼苗期

幼苗期是长根的关键期,进行中耕除草。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对于未施底肥的地块,要及时追肥灌溉,施用硝酸铵75.0~112.5 kg/hm2、过磷酸钙112.5~225.0 kg/hm2,促进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也有利于根瘤菌的发育,增强固氮能力。如苗有徒长的趋势,要及时压苗促根。

5.3 开花结荚期

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争取花多、花早、花齐、增花、增荚和防止花荚脱落,大豆开花和结荚并进是生育最旺盛的时期,在前期苗全、苗壮、分枝多的基础上,花期应加强肥水管理。在土壤养分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实施叶面喷肥,叶面追肥的浓度应当接近或稍低于叶面液体的浓度,在大豆初花期至鼓粒初期喷2~3次,每次间隔10 d左右,14:00—15:00喷施,使肥液在叶面停留较长时间,有利于吸收。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打去6.67 cm顶尖)也可以防止倒伏,促进养分重新分配,多供给花荚,对于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及瘠薄土壤的大豆不适合摘心[5]。

5.4 豆荚膨大期

这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促粒饱增粒重、适期早熟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秋季干旱要及时浇水。

6 合理施肥

利用前茬肥,选用正茬施肥,在增施农家肥的同时增施磷钾肥,种肥是大豆生育前期营养生长的物质基础,施生物有机复合肥750~1 500 kg/hm2、钙镁磷肥375 kg/hm2,充分混拌后施用。

7 病虫害防治

大豆的虫害主要有豆杆黑潜根蝇、银纹夜蛾、豆天蛾、二条叶早等,病害主要有大豆灰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大豆霜霉病等。

7.1 农业防治

一是合理进行轮作换茬对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等靠土传或病残体越冬的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是在大豆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体,加速病原菌的消亡。三是严格调种检验,不从有检验对象的地区引种,选用抗病虫品种。

7.2 化学防治

一是种子药剂处理可以防治苗期病虫害如大豆根潜蝇、二条叶甲、蓟马等,对于大豆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的防治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二是生育期间药剂防治。大豆灰霉病田间防治方法主要是叶片发病后及时打药防治,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进行全田喷雾;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采用合理轮作也能减轻发病,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洒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喷施1~2次;大豆霜霉病应在7、8月盛发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全田喷雾。三是有蚜株率达50%时,应立即喷施40%氧乐果或5%高效氟氯氰菊酯。

8 适时收获

叶片受黄脱落,豆粒脱水,摇动植株时荚内有轻微响声,即为成熟期,应当降低土壤水分,加速种子和植株变干,便于及时收获,同时防止肥水过多造成贪青晚熟,影响收获和倒茬。

9 参考文献

[1] 耿臻,杨青春,吕广伦,等.豫豆2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5):14.

[2] 庞在本.豫豆25关键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4(5):23.

[3] 常虹.豫豆24优化栽培技术方案的筛选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9):17-19.

篇9

关键词:高油大豆选种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一般生产上良种的贡献率约占30-40%,而在高油大豆生产中,从商品含油率看,高油品种的贡献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二、种子处理

1、种子精选

种子质量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大豆的生长情况,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或机械选种,选用饱满、粒大、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作良种。机械和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

2、种子包衣

用种衣剂包过的种子播种后,能迅速吸水膨胀。随着种子内胚胎的逐渐发育以及幼苗的不断生长,种衣剂将含有的各种有效成分缓慢地释放,被种子幼苗逐步吸收到体内,从而达到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播前用已登记的大豆种衣剂包衣,防治抱囊线虫、根腐病等地下病虫害。因种衣剂对人畜有毒,包衣时宜用机械,人工包衣必须带胶皮手套。

三、合理轮作

种植大豆最忌重茬或迎茬,生产实践证明,重茬或迎茬大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黄绿,易感染病虫害,荚少,粒小,显著减产。因此,在大豆生产上要尽量避免重、迎茬,也不宜种在其它豆类作物茬口上。尽量实行三年以上(含三年)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减轻连作带来病虫害加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适宜轮作方式为实行玉米一玉米一大豆三年轮作制。

四、地块选择

1、气候条件:应选择光照条件充足,气候温和,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种植。

2、茬口条件:两年来未种过大豆、未受杂草菟丝子感染、未感染孢囊线虫病的地块。

3、土壤条件:土壤比较肥沃,保水性好,通气性强,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少,有机质含量高,污染程度低的中性或弱酸、弱碱性地块。

五、实施精细播种

1、播种方式:垄上双行精量点播;垄上等量穴播;“三垄”栽培法。

2、精播条件

(1)合理轮作:优先选不重茬,正茬、迎茬种植。

(2)细致整地: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cm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3)土壤水分适当: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播种时应为22%(干土重%)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

(4)适期播种:在土层深处5-7厘米测量温度,稳定在8℃时,即为播种时期。

六、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间苗匀苗:出苗后,发现缺苗即应补种。补种的种子可先在水中浸2-3小时,天旱时更应带水补种。移栽时应带土移栽且在阴天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带土移栽随即浇水。间苗要间早间小,一般在子叶出土手能拿得住时就可开始间苗。

2、中耕除草和培土:通常当幼苗出土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约3.3公分;苗高10-13公分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深约5公分;开花前再进行第三次。后两次结合中耕培土。培土高度要超过子叶节以上。

3、化学除草:在播种后出苗前公顷用60-75克25%的豆黄隆加50%乙草胺2.5-3升(1.5-2.25升90%的禾耐斯乳油或72%都尔乳油3升),对水400-500公斤,进行土壤喷雾封闭。也可以播后阔叶杂草2-4叶期,公顷用48%苯达松水剂2.5-3升,对水400公斤,进行第一次茎叶喷雾。隔1-2天,当禾本科杂草3-5叶期,公顷用12.5%拿扑净1.5升(或10%禾草克乳油1升或12.5%盖草能乳油0.75-1升或5%精稳杀得0.75-1升),对水400公斤,进行第二次茎叶喷雾。喷雾要做到均匀喷酒全田覆盖,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比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与此相反使用低剂量。遇干旱时,应适当加大对水量,以提高杀草效果。

4、病虫害防治:进行科学田间管理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福美观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拌种等办法。大豆田间杂草很多,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尽量控制施用量。播种前或出苗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花荚期再喷一次除草剂,在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长势喷施化学调控剂,保证大豆高产。

七、适时收获

1、收获时期

大豆叶全部脱落,籽粒已归圆时(即响荚期),进行收割。

2、收获质量

实行高油大豆单收、单贮、单运。割茬要低,不可留荚,放铺需规整。为减少损失,宜在早晨带露水时收、拉,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

篇10

关键词 大头菜;雪菜;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7.304+.7;S637.204+.7;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89-01

“海盐大头菜”品种独特,在7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虽然经过多次品种改良,却一直保持着原有当地种的特色,200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头菜—雪菜—大豆一年三茬栽培模式,在海盐县已种植多年,并获得了高产高效。随着大头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该模式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应用。仅海盐县红益大头菜专业合作社已推广了该模式200 hm2以上,据测算,2012年该种栽培模式农产品产量为148 695 kg/hm2,产值271 755元/hm2,纯收入达到了238 395元/hm2。该模式对发展海盐县大头菜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推广意义,现将该茬口模式及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该模式为一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大头菜于8月22—25日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2,11月中旬收获,产量约75 t/hm2。春雪菜于10月初播种,11月中旬移栽,密度为7.5万株/hm2,翌年3月底至4月初收获,产量为6 t/hm2左右。大豆于4月初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2,7月上中旬收获,产量为9 t/hm2以上。

2 大头菜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

选择经过提纯的海盐当地种大头菜。肉质根近圆形,中间木质化低,耐肥、耐热性强,抗干旱,整齐度好,不易抽薹。8月22—25日播种为宜,9月5日前必须播完。田块准备:前作收获后深翻30 cm,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37.5 t/hm2及复合肥600 kg/hm2,并做成畦宽连沟1.8 m,沟宽25 cm。每畦播种4条,槽深5 cm,适当稀播,播种量为3 750 g/hm2。播种方法为条播。播种后覆细土0.5 ~1.0 cm厚,以盖严种子为度[1-2]。

2.2 苗期管理

出苗前应保持田间湿润,播后7 d开始间苗,间苗2次,第1次在2叶1心,第2次在3叶1心,采用去弱留强的方法,留苗数22.5万株/hm2,每次间苗后施1次稀薄的腐熟人粪尿。

2.3 大田管理

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在定苗后7~10 d,施腐熟人粪尿7.5~10.5 t/hm2、尿素45 kg/hm2;第2次在第1次施肥后20 d左右,此时大头菜的肉质根开始迅速膨大,施尿素225 kg/hm2,以促进叶丛生长,为肉质根的膨大、大头菜的丰产打下基础。在大头菜的肉质根膨大期,如遇连续干旱天气要灌跑马水抗旱,以促进肉质根膨大。

2.4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推广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防治病虫害。大头菜容易得霜霉病,因此在除虫的同时加入64%杀毒矾、杜邦克露、安克锰锌等农药防病2~3次。在病毒病的防治上,适期播种,适时间苗,并及时治蚜,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以增强抗性。在蚜虫的防治上,从苗期第1片真叶起,每7~10 d用吡虫啉类农药治蚜虫,遇秋旱则适当增加防治措施。

3 春雪菜栽培技术

3.1 播种育苗

一是苗床地选择和苗床整地。苗床要高标准平整,做到沟深、畦平、泥碎。同时要施足基肥,施过磷酸钙375 kg/hm2、碳铵450 kg/hm2、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 t/hm2。二是适期播种[3]。选择嘉兴当地品种,即嘉学四月蕻。播种期为10月初,播种量3 kg/hm2。三是苗期管理。出苗后l~2片真叶第1次间苗。在3~4叶时第2次间苗,苗距3~5 cm。5~6片真叶最后定苗,密度在7.5万株/hm2左右。

3.2 适时移栽

移栽的适期在11月20日左右(即大头菜收获完毕)。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大田施用过磷酸钙450 kg/hm2+碳酸氢铵525 kg/hm2+腐熟土杂肥37.5 t/hm2作底肥。行距40 cm,株距33 cm,移栽密度为7.5万株/hm2。

3.3 大田管理

栽后5~7 d,提苗肥施尿素75 kg/hm2,对水22.5 t浇施。栽后20 d大田追肥,每次施尿素75 kg/hm2,对水15.0~22.5 t浇施。开春后2次追肥,第1次2月中旬,第2次在3月中旬,每次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

3.4 病虫害防治

雪菜病毒病一般可用20%吗呱·乙酸铜500倍液喷施。苗期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和蚜虫。防治夜蛾类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5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一般每7 d喷药1次,整个苗期要防治2~3次。

3.5 适时采收

适时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一般为3月底至4月初,蕻与叶相平时采收为宜。

4 大豆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

品种选择鲜食兼加工型,如浙农6号、台湾75。播种前

进行选种晒种,于播种前3~4 d,选粒大饱满的种子,剔除小粒、秕粒和有病斑、虫斑、破伤的种子,晾晒1~2 d,有利于提高发芽势,促进出苗整齐而健壮。一般在4月初播种,早播既有利于延长鲜食大豆的营养生产期,增加营养生产量,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又有利于鲜荚提早上市[4]。

在播种前清除田间杂草,在播种前7 d结合整地施入复合肥600 kg/hm2,做成宽80~100 cm,高20~25 cm的畦。按株距25 cm、行距40 cm播种,每穴3粒,密度为22.5万株/hm2。播种时穴底要干,种粒分散,覆土不易过深,以盖细土2~3 cm为宜。当幼苗子叶顶土后进行1次中耕松土。

4.2 田间管理

合理追肥,一般进行3次追肥,第1次追肥于初花期施复合肥225 kg/hm2;第2次追肥于开花结荚期进行,施尿素120 kg/hm2,以确保毛豆的荚充实饱满;第3次追肥于鼓粒期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0.3%尿素2次,提高结荚数,促进籽粒膨大。

科学进行水分管理,大豆耐涝性差,在多雨季节及时排水,前期不易浇水。坐荚后增大浇水量,地干即浇水,促进果荚生长,否则易引起落花落荚,增加秕粒和秕荚,降低产量[5-6]。

适期摘心,以防徒长,在开花初期,将植株顶端摘去1~2 cm即可有效抑制徒长,或用5%烯效唑25~40 mg/kg防徒长,防倒伏,起到提早成熟、增加产量的效果。

4.3 病虫害防治

春大豆的病害较少,虫害主要是蚜虫、潜叶蝇、豆荚螟。蚜虫用17.5%哒螨吡虫啉1 500倍液防治。

4.4 适时采收

在豆粒饱满、豆荚仍为绿色时采收,在傍晚或早晨时采收品质最佳。

5 参考文献

[1] 罗成洪.大头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48.

[2] 吴名勇.大头菜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2(3):32-33.

[3] 唐爱章,叶培根.雪菜的品种类型与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2(5):259-261.

[4] 吴娟,吴彦玲.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