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篇1

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行动的总称。具体说来,包括施教活动、学习活动及师生互动活动。施教活动包括讲解示范、组织和指导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效果、向学生反馈学习信息,等等。学习活动包括听课、观察、思考、练习,等等。

教学活动的设计优劣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及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任务完成程度的高低、质量和效率的高低。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是自觉地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教师如果不能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活动,那么,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不能对体育教学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使体育课的教学结构更科学、合理、有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新的教学思想,彰显新的教学理念,由抽象的理论过渡到具体的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

二、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身体素质等方面发生量和质的变化,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目标,建立在分析教学任务和了解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的基础之上。

体育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多种多样,而体育教学活动是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手段和途径。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教学策略的选择。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依据一般的和特殊的体育教学规律。例如,知识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知识的形成和掌握规律进行设计,技能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技能的形成规律设计,行为规范性的活动必须根据行为规范及其接受规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应有作用。

三、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教依据于学、学受教指导”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一点如果认识不位、做不好,教学活动设计就有可能变成片面的施教活动设计,导致施教活动与学习活动不能协同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教”的主动性表现在教师身上,教师要主动了解和探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现状,制定恰当的发展目标,精心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学”的主动性体现在学生身上,要求学生克服被动心理,加强自我调控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得学习的自由、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体育活动的设计要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从学生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环节的推进情况,不断作出调整、改进与优化。

2.规范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发散学生思维,使其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运用要领,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的示范、表情、手势等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做好练习,协调听、练、看、想等活动。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是建立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自觉地用教学规律作指导,追求教学活动的和谐、协调、新颖和高效,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获取美的体验与满足。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以科学性为前提,以体育教学规律为基础,按照美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积极地进行艺术创造,追求活动的协调、巧妙、简洁、富有成果和高效率。

3.多样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出多样性,体育教学需要多种活动相互配合。同时,为了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可能采取几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对于体育能力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单调的活动会使他们丧失兴趣,注意力涣散。而教学活动多样化恰好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强化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活动的种类过于复杂化、频繁化,则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感到疲惫,失去兴趣。因此,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出发,使其难易适度。

4.学科性原则

体育活动设计要注意体育学科特点。体育教学活动应该符合体育认识过程规律。对于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来说,体育认识过程规律有其特殊性,是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不能完全地概括和反映的。作为学科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自然应该具有体育学科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具体、真实地了解体育认识过程。例如,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注意体育实践活动、体育思维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配合,要充分注意体育语言和体育科学方法的应用。为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设计主体要注意了解和研究体育学科的特点。

篇2

体育教学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学计划、要求及内容,反复进行身体练习,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认识能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借助于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通过自身的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形式,认识了技术动作的本质和规律,建立起技术动作的概念,但这也并不等于教学过程的结束,还需要把它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要在已形成“概念”的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练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并运用这些技能、技巧锻炼身体。为此,在深化学校体育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我认为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 感知教材,形成动作表象

动作表象是指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这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使学习对象形成表象,为进一步建立动作概念打基础。教学一个新动作时,必须熟悉学生是否具备必要的感性知识,开始时要领先教师正确的动作表象。为此,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必须把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为使示范动作的效果更好,要指导学生对感知对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先认识动作的整体和轮廓,然后观察动作的各个阶段和细节,最后观察动作各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总之,动作表象是形成动作要领的基础,动作表象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使动作表象逐步概括化,再经过一系列的抽象思维活动,即转化为概念。

2 理解教材,形成动作概念

在学生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教材加以概括,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这就是对教材的理解。动作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思维形式。

比较的方法是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便于使学生认识对象的异同点,从中区别出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来,以便使学生在掌握动作规律时透过现象的东西,而抓住本质的特征。比如,教学挺身式跳远时,引导学生和以学过的蹲踞式跳远相比,启发学生提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得出挺身式跳远的要领,区别与蹲踞式跳远的主要特征是完成腾空步后下放摆动腿形成挺身姿势。

形成动作概念还需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是要学生把学习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研究其每一部分的特征,并区分哪些是本质特征,哪些是非本质特征,综合是要学生把学习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来研究。譬如,要使学生形成跳远运动的要领就要分析跳远各技术环节的特点,分析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环节各自的特殊性。分析和综合是相互联系的,教学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动作概念。

归纳和演绎也是形成动作概念不可缺少的思维过程。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从许多个别现象中对一系列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找出其共同的、本质的要素,排除其本质的要素,从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性的要领或原理。演绎则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是从已确立的原理和规律出发,研究与之相应的具体事实,从而推出个别思维的结论。比如,在铅球教学中,通过原地侧向推铅球比原地正面推铅球推的远,滑步推铅球还比原地推的远的许多个别事例,说明加长工作距离,有利于做功,有利于推铅球的成绩。从而推理得出,超越器械动作是最后用力推球前的准备动作,这是用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得出的结论等。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思维过程,经常是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教学时,要结合实际,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理解教材,形成动作概念。

3 反复练习,形成动作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动作表现和动作要领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不等于教学的结束,体育教学的特点是知识和技能密切联系的。所以在形成学生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指导反复练习,以形成动作技能,是体育过程中又一个重要方面。

篇3

1、体育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

本文立足体育教学第一线,客观地审视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发现近几年来体育教学活动中反教育现象时有发生。如,体育课教学常规被忽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跟着感觉走到处游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止随意、’缺乏规范,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被违背,等等。

体育教学中反教育现象归纳有放纵――不拘小节、放养――组织纪律松懈、圈养――家长式一言堂、特权――学生的特殊待遇、师范――教师不良言行等现象。

2、体育教学中反教育现象成因

分析其原因,本文认为,首先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一个时期的问题,有许多问题已经长期存在,并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新课程实施之际,一些体育课程专家在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时,在批判传统体育课程同时从自我理解角度发表了一些与新课程理念并不是完全相符的言论,给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准确理解新课程造成了一些困惑和误解,给新课程实施带来了许多障碍。同时,也对一些反教育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有人认为学校体育是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又没有规定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不需要教什么,只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得到健康发展就可以了。又如,现代教育倡导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有人就说体育教学应该让学生放任自由跟着感觉走。于是可怕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披着“新课程”的外衣粉墨登场了。

其次,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许多重要元素被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学校体育常规、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被一些人有意或无意的淡化。如,课堂教学中的集中、整队;体育教师的口令、示范;运动技能和运动负荷等等。造成体育课松散、组织纪律缺乏,运动技能含量下降,教师示范不到位、口令不清晰,学生运动负荷不足、运动能力下降,为体育教学产生反教育现象创造了生长土壤。

3、体育教学中反教育现象问题解决策略

(1)引导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专业修养,使其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会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公平施教,注意挖掘体育教学中隐含的德育教育的因素。学会善于发现并鼓励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激发学生不断夺取新成绩和最后获取成功的愿望。让学生在战胜困难的意志磨炼和不断获取新胜利的成功体验中感悟人生。

(2)引导体育教师学会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当学生出现越轨行为时,要做出相应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学生消极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便停止教学活动公开处理,可采用幽默的方式处理,如,皱眉,做出一些肢体动作或是讲些悄悄话。如果是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或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必须立即提示、制止、甚至停下来进行处理。

(3)引导体育教师学会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做到自习观察、认真指导。尤其是对待特殊学生能够做到公平对待,不偏爱、不歧视。让每一位学生有同样的表现、发挥、锻炼、体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接近他们,沟通思想,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潜力,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环境;影响因素

对于正常的教学来说,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与之相关的教学环境,我们知道,教学环境的好与坏对教学活动地开展和教学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学需要在某些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才可以进行,因此,科学而又合理的体育教学环境是保障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是体育教学的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的环境主要有物质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以及体育场地器材等,而其心理环境则包括有校园的体育文化、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和体育教学的人际关系等。

一.分析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所包含的分析

在学校体育课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在一定的教学规律指导之下,依照学生们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体育的基础状况,在已经具备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从而帮助学生们培养自身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爱好,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所以说,学校体育教学的环境是体育课实施以及提升的基础。从系统观点上来说,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主要包含的因素有:学校体育教学所具有的人员要素,学校体育教学的信息要素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条件的要素。其中,学校体育教学所具有的人员要素主要是指参与学校体育教学的体育老师以及各级各类的学生们;学校体育教学的信息要素是指学校体育教学安排的教学类计划、学校体育教学的标准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条件的要素主要指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体育教学的时间、体育教学的空间以及体育教学中需要运用的器材设备等。

二.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体育教学中的自然环境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其自然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体育教学场所中的空气质量、教学过程中温度的高低、光线的强与弱以及声音的大与小等。这些因素能够对老师以及学生们的身心行为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使得他们在生理上出现不同的感觉,产生一些情绪、形成某种情感。例如在室外的场地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由于高温度以及强光线会极大地降低学生们的体育热情,这个时候如果把场地换成绿树成荫的环境,老师与学生在该环境下进行一定的体育教学内容,会又舒适以及凉爽的感觉;同时,由于光线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室内等场所进行一定的教学内容时需要拥有较为合适的照明与光线,但光线既不能太弱也不能够太强,如果太强或者太弱,都有可能引起学生视觉上的不适,从而引起类似于眩晕等的严重症状;噪音也会给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解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比较大的困扰,我们通常所说的噪音主要是指某些令人烦躁或者不愉悦的声音,噪音会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而使人产生心烦、不安、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等行为,从而影响到体育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学中场地设施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般来说,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地设施主要是指组成学校的物质环境的因素,它是体育教学行为能够进行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标准化的体育场地以及充足性的体育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对于任何体育教学的内容来说,其开展过程都需要在某些场地上进行,也就是说,各个项目都需要具有相应的场地才能够进行一定教学以及学习任务,对于不同项目来说需要具有不同的场地进行一定的教学,当然某些场地是能够共用的。

(三)体育教学中心理环境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环境是由校园的体育文化、校园的体育教学气氛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构成的。和谐而又融洽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校园中人际关系构造的基础,活跃的教学气氛能够让老师体验出工作过程中的乐趣,让学生们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这些对于创造美好而又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体育教学的效果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发现,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学校需要对其设计一些长远、科学的规划,正确建设出具有一流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更新体育教学的方法以及体育教学的手段,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科学地编写相关的体育教材,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以便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培养一些具有高技能、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军,周宗惠.再论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控和优化[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01).

[2]吕岩荣,王宏启,李光宇.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11).

篇5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体育与健康新标准》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大大拓展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同时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是当前的主要课题。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不积极。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当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分析原因,首先,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女学生受生理周期的影响,不愿意参与运动,还有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偏胖或者偏瘦,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动作,怕被别的学生轻视,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次,由于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喜爱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有抵触情绪。最后,学生对体育课的价值认识不足,不了解体育课对自己健康发展的影响,认为体育课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学习中怀有一种混的心态。学生体育学习不积极,学习兴趣较低,是当前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结构死板。

多年来,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课堂教学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学时主要以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完成,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发展和尝试。此外,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等现象。

3.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的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顺利完成。

二、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1.加强宣传,改变学生的体育课观念。

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认识,切实地将体育课教学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学校要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举办讲座,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清楚的认识,理解体育的健身原理,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中。

2.改进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自主练”。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应21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规律,研究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思想出现,体育观已从生物观发展为生物、社会和心理相结合的现代体育观,这就大大增加了中学体育教育的潜在功能。中学体育教学不仅应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锻炼及其效果,从教育、体育社会、生物、心理等多学科的技术出发,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和效益,而且应注重学校体育的长远效益,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教育以后仍能根据主客观条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积极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使之终身受益。

3.合理科学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在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紧接着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目的主要是提高与主项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其动作结构和强度,都应与专项练习尽量接近,给机体以专门的影响,为教学的进行打好基础。因为专门性准备活动是针对专项活动的特点,所以其内容和要求就各不相同。准备活动的强度及时间,应取决于正式练习的内容、强度和时间。

在专门性准备活动中,应按照练习的项目选择。例如课的内容为推铅球,应多做一些上肢、腰和背的活动;课的内容是跳高,就要做腹背运动、两腿屈伸、助跑性跳和试跳等活动;课的内容是跑类的,就要多做些两臂摆动、原地跑、起跑和快速跑等。准备活动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体育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反思教学,不断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思考和处理与体育教学有关的重大问题,增强中学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士宣.浅析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93-94.

篇6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

2.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待准备活动持无所谓态度。

3.目前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形式单一、死板,是学生对准备活动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4.准备活动忽略了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二、准备活动是体育课教学中的一部分

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练习,而且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使学生能认真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做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1.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在每节课上,学生情绪表现是不同的,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绪,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造一个健康向上,节奏明快,气氛活跃的课堂,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2.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与课的基本教材相结合。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做到场地规划紧凑合理,减少发放器材,队伍的调动次数。并把一些模仿性、诱导性和辅练习或分解练习都充实到准备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增加准备活动教学的内容,而且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从而还提高了课的质量。

篇7

一、模仿模仿

是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摹拟一个榜样行为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它是由非强制性的外界刺激引起的。这种刺激可以是榜样本身的吸引力,也可以是一定组织的号召。它完全出于个人自愿,没有任何强迫性。如学生在课中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它是由教师示范动作的准确优美等特性所引起的,而不是教师强迫做的。但学生自愿模仿的程度却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吸引力量,即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艺术。教师的技术好,示范动作轻松、优美、自然,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模仿兴趣,否则结果相反。

二、暗示

暗示是指主动实施者对被动接受者的行为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视线接触来与每个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并采用目光注视学生的练习,表达嘉许、提醒、制止或警告;或拍拍学生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暗示同意。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行为作出反应,如停止讲话,不做小动作等,都是接受暗示的表现。

三、从众

从众是个体在团体舆论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如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迫于全体同学都要上体育课的要求,也只得勉强上体育课。判断个体是否从众,从众多现象中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情况:(1)表里一致的从众;(2)表从里不从;(3)里从表不从;(4)表里一致的不从众。由于从众表现的复杂性,体育教师要多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才能防止学生中出现表从里不从的抵触情绪。

四、服从

服从是按照他人意志,团体内部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来约束行为,以求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是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指挥做各种练习,都是服从的表现。服从分为自觉服从和违心服从。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安排的一些练习虽然不感兴趣,但迫于课程规定性和教师的威严,还是违心地服从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和性别特点以及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使学生自觉地服从安排,认真锻炼、学习。这样,不仅能沟通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引导工作,促使全体学生行动一致,保持团体的整体化:

(一)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体育教学是为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而进行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他们才会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的发展后,学习团体中的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心理凝聚力,就会共同来支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管理。

(二)建好良好的团体规范

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标准。团体成员都须遵守。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它的作用是使其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被自己意识到的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如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等。也可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经常给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只要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团体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类化,从而形成学习团体的整体化。在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消极的团体规范,如厌恶上体育课等现象,以免影响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建立。

(三)形成积极的团体压力

团体压力是指个体在团体内部与多数成员认识和行为发生分歧时,从主观上感受到来自多数成员的精神力量,从而迫使个体放弃个人的意愿以求和团体成员取得统一。其目的是迫使个体从众。它是利用团体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造成个体担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弃的心理气氛而实现的。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看到团体的压力的两面性,即来自团体的压力和舆论是正确的,就能产生促进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果是错误的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维护正确的舆论,以促使学生与体育教学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认识。切忌学生中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团体压力或相应的从众行为所压抑。

(四)保持高度的团体内聚力

篇8

近几年,我国比较注重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体育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否则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必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体育游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 智力性

体育游戏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体力,必须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体育游戏也具有竞技性特点,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学生必须充分了解游戏规则和特点,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想出战胜对方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 教育性

体育游戏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教育学生学习体育,因而学生首先要对游戏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游戏实施的规则和方法,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养成相互帮助的习惯,在合作中体会体育乐趣,以便日后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3. 多样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能够使体育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动作的学习,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游戏教学方式的运用,能使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体育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设计的措施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锻炼都比较机械,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限制了学生兴趣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育素养,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 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体育游戏设计

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游戏可能会因为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差异性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将游戏纳入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初中阶段的学生性别差异已经显现,在心理上出现一种异性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在耐久游泳、跑步等教学中进行游戏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耐久性。比如,在跑步锻炼中,可以将游戏设计成女生追男生或男生追女生的形式,这样不管是在直道还是弯道上追逐,都能够能很好地考虑前后的距离和学生的实际,女追男的时候距离可以短一些,男追女的时候距离可以长一些。

2. 在技术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设计

在初中阶段,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一般属于技术性体育项目,这些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和体力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重复性训练提高学生技能,但是这种重复性的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容易降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在锻炼中融入游戏教学方式,提高趣味性。比如,在练习排球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传球比赛,设立胜利奖项,鼓励学生获胜,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游戏开始前,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相互传球,并记录这个时间段内每个小组传球的数量,传球最多的小组获胜。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为了获胜就会特别注意传球的动作和技巧,提高传球速度。这个游戏使学生掌握了传球技巧,获胜的小组能够提高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加强体育锻炼,为后来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3. 在规律性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设计

篇9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体育教师课堂上注重组织纪律和体育技能的传授,强调学生服从教师,较少关注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一部分体育教师还存在师道尊严、惟我独尊的观念,对学生不能从爱护、关心的角度进行教育,因此也就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师生关系不满意。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的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学生中16.22%的认为教师难以接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28.65%的学生与教师感情较为融洽;而与教师相处时感到十分愉快的仅有17.84%。11.35%的学生对师生关系感到“很满意”,29.46%的学生表示“较满意”,认为“一般”的约占41.08%,感到“不太满意”的约为12.16%,感到“很不满意”的约为5.95%。初中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同程度高于高中学生。主要原因是初中学生对教师还处在信服的阶段,主体意识不强,而高中学生已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对教师易产生一些不满情绪。目前来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仍然存在紧张和不协调等问题,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冲突较多等。对此,我们不可轻视,应加以高度重视。新课程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组织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从过去的支配型向平等型转变,因此体育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的个人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处理好与学生的人际关系。首先,应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如果体育教师没有健康的身体、端庄的仪表,在体育教学中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漂亮的示范动作,能以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为基础,并融入个人的独到见解和想法;能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态情感出发,从认知、体验和掌握教材内容的角度去考虑选择方法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向学生介绍当前体育动态,同学生一起探讨各种体育问题。最后,要热爱学生。如果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很粗暴地对待学生,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

2.学生的认知

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调查表明: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主动亲近老师;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就会主动疏远教师。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自觉地运用道德手段加以调节。

3.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期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看法,是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的理论依据。体育教学思想指导着体育教学实践的开展,例如,在“技能论”教学思想的时代,就过分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情感培育和人格完善,学生被当作反复操练运动技术的工具,就是传统师生关系的写照。

4.体育教学特点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大多以描述性语言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在课下的自学成为可能,通过自学学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教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运动技能的教学主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不能盲目照搬文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5.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能的教学为主,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对体育教学有着重大影响。为了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运动技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得以运用,体育教学必须进行一定量的专业技能练习,并及时地巩固提高,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所讲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师生间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是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能动的学习者,是教师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建议者。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去构建民主、和谐,充满生机的良好师生关系。

1.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将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内部需求,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承认学生的客体地位,就是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然而,教育过程对学生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的,需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与掌握都要依靠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学习规律为前提。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2.了解、热爱、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学习方法态度、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了解学生所处班级、家庭及社区环境,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切入点,使师生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热爱学生包括热爱全体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当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观点与意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教师处理学生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以理服人。在真诚无私地热爱、尊重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获得了学生双倍的爱戴与尊重,爱、尊重与公平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

3.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消除生疏与误会,增加接触与亲近,赢得理解与合作的催化剂。沟通的方式是交往、对话。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如因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误解而造成冲突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作客、通信联系等。教师要以真诚和期待走近学生,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畅谈人生,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作教育往,用智慧去培植智慧,用心灵去感动心灵,用生命去点燃生命。

4.改进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

教学是一门艺术,优化的教学过程蕴含着无穷的魅力。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探索、共同讨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像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学生前一堂是理解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轻松一下学生神经。如果学生前一堂课是音乐课或实验课,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中首先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5.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工作态度、个性品格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极大地影响着师生关系的质量。体育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为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偏见和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沙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4).

[2] 祖晶,姚玉龙,吴本连.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嬗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32).

[3] 仲伟玲.影响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苏州大学,2008,10.

[4] 郑志丹.新时期师生关系及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体育科学研究,2004(3).

[5] 李一平.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历程的研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4).

[6] 黄娟娟.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幼儿园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现代幼教,2007(9).

[7] 李喻.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缺失和重建.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0).

[8] 吉丽慧.浅论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3.

[9] 皱立昌.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5(24).

篇10

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分类

1.积极型

这种心理气氛表现为,学生具有强烈的体育参与需要和要求,对体育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接受体育教师的指导与要求,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满意,动作准确率高,使得体育教学的目标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另外,学生之间的交往多,相互观摩、学习频繁,体育教师对学生宽严有度,教学时间利用率高,课的密度、练习密度均能达到预计的水平。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普通型

这种心理气氛主要表现为,学生情绪平稳、无,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持观望态度,评价一般,练习积极性不突出,动作技能掌握一般,不时有个别学生出现烦闷状况,注意力不集中,但也不扩散。体育教师无效性调动增加,多数学生能够按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任务完成一般。师生之间的情感一般,缺乏共鸣。

3.消极型

这种心理气氛表现为,学生比较拘谨紧张,心不在焉,反应迟钝。绝大部分学生精力分散,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反应冷漠、漫不关心,不希望接受体育教师的指导,对动作技术的练习无兴趣,不愿意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较为紊乱,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但教学时间利用率较低,练习密度达不到一般的要求。

4.对抗型

这种心理气氛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基本失效,学生过度兴奋,而兴奋点却不在教学内容上,表现出逆反心理,故意捣乱飞随意插话,各行其是的现象频频发生,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讲解示范持反感态度,有时甚至出现师生外部对立情况,使课堂教学陷入停顿的僵局。体育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倾注在维持课堂纪律,理顺教学程序上,教学目标无法达到。

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

1.课前心理状态

体育课之前是一项不顺心的文化考试,或是兴趣很浓的活动等,都会使学生的心态停滞在该事项上,注意力难以转移到体育课上来。课前心情不佳,准备不充分,不能进入教学正常状态,注意和思维均不能与教学进程同步,同样会损坏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2.学生身体状态

人处于疲劳状态身体技能必然下降,在体育课上学生需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只有在精力充沛、生理状态较好时才能胜任。如果学生在一个时期集中活动较多,休息不充分,那么完好练习的质和量就难以达到要求,课堂心理必然消极。

3.课堂人际关系

课堂人际关系是班级心理气氛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民主、融合的班级体,必然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气氛,以舒畅愉快的心理投入到教和学,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人际关系疏远或对立,课堂心理气氛必然紧张、沉闷,造成消极或对抗的心理。

4.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示范优美正确、口令洪亮清晰、教法灵活独特、教学情境富有创意,就能造成引人入胜的课堂心理气氛。对突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始终驾驭着教学的进程,体现出很强的教学能力,伴随的必然是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三、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

1.教师正确的教学思想

要真正建立起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作指导,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者的关系,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情绪,考虑到一节课的整体气氛和整体效果,创造出生动活跃热烈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2.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体育教师要在观察学生思想、情绪、行为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内容、进度、课的部分、场地器材的情况等,恰当地进行示范讲解、组织或调整练习的方式方法,变换场地器材的布置,适时地展开提问、讨论、游戏和比赛等教学活动,并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和口哨等手段调节课堂的气氛,活跃学生的情绪。体育教师还要研究大纲,研究教材怎么教学生才爱学,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水平。

3.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

体育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体育活动,表现他们的情绪情感。这样可自然而然地创造出特定的课堂心理气氛,产生整个课堂的情绪共振,增加体育教学的情绪色彩,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比如遇到课前的一些不利于上课的因素,体育教师应当巧妙应用一些组织教法,进行调节、淡化,可以组织一个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游戏,以便让原先不利于上课的因素消除,将兴奋点迁移到体育课上来。

4.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