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自主合作、学案导学”的含义
所谓学案即学习方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基于问题和任务设计的课堂学习导学材料。而“自主合作、学案导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互动、迁移训练、总结提升等环节,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自主合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体验成功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志和力量”。他还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认为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通过汇总信息、综合评价、理论上升,学生发现自己探索到的结论是正确的以后,便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进一步探求的更大力量。“自主合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与价值,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提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主张力图改变学生的地位与现状,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改进和调整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这一主体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新需要时,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指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工作中的座右铭。”这句话凝练地表达了教学工作最本质的规律,教师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动力,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中的成功者。
(三)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在教学目标中,除了教会学生学习以外,其他都是次要的。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用学生的自律代替他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他主张教师认真组织好教材以便于学生自己学习,不要直接一味地去讲解,要用咨询、辅导等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以代替外来的学习评价。所有这些,无不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自主合作、学案导学”就是关注学生,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和“学”上,突出学生意识,把学生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三、“自主合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为了体现“先学后教”的原则,也为了使学生学有所依,教师在每次授课前,将针对教学内容精心编制的预习学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案的导航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通过尝试解决学案上设计的导学题,使学生获得对即将新授内容的初步了解,并提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课堂实施的基本环节
1. 预习展示(1~2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或默写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时不点名、不暗示,各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安排下积极踊跃抢答,同时教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回答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调控课堂。
2. 学案评价(1分钟)。根据批阅的学案情况,从学生的收交、书写、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小组评价,并表扬表现最突出的同学及小组,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指出1~2个问题。
3. 目标解读(1~2分钟)。阐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每位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向。
4. 合作探究(10分钟)。将传统的座位排序稍加变动,使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6人小组。上课时,要求每组学生围绕学案上的导学题,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屏幕上列出讨论要求,前3~5分钟保证一对一讨论。一对一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提交到组内讨论,学生在所在的层次上解决部分问题后,然后一个A拓展,另一个A教B;一个B教C,另一个B准备展示,一个A准备点评,这样通过兵教兵,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还有的疑问,以小组为单位反馈给老师,老师总结后再精讲点拨。通过讨论,可以使A的目标达成率高达大概120%左右,B的目标达成率100%左右,C的目标达成率80%左右。
5. 展示与点评(15分钟)。教师在上课之前制定好展示的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展示和点评。
具体要求:(1)展示的内容必须有价值,有足够的思维含量,能真正反映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2)搞好分层展示,细化展示的每个环节。在展示时,80%的内容由C层学生展示,B层学生点评,20%的内容由B层学生展示,A层学生点评,这样可以充分发展C层学生。展示时充分利用前后黑板。以书面展示为主,口头展示为辅。书面展示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书写的规范和解题步骤的规范,给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模板,并在展示后要有规律方法的总结和疑难问题的反馈。不展示同学要有明确的任务安排,使全体同学在展示环节上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人人有事做,提高效率。(3)调控点评环节:开始要培训小组长或几个学生带动点评,点评同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点到优点,又要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说明改正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有规律方法的总结和对问题的拓展。(4)展示、点评拒绝独角戏,提倡合作点评、特色点评,体现小组特色和个人特色。如①减数分裂过程,利用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学生表示同源染色体的行为;②利用对桌的两排学生表示染色体,部分对桌坐下,站着的对桌代表基因,形象的表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 质疑互动(7分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就要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学生有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源泉。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得要领的,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比较强的问题意识。对于(下转63页)(上接61页)能够大胆质疑出有价值有深度问题的学生要即时表扬鼓励,增加质疑学生的信心。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高屋建瓴地进行点拨,要点中要害,入木三分,让学生听后,能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7. 迁移训练(6分钟)。紧扣知识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时间允许可以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展示,必要时由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8. 总结提升(3分钟)。在学生展示成功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引导学生把知识点梳理成线,编织成网络以加深印象,并选取学生知识构建中的典型代表作,及时展示,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习惯。另外,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到导向作用。
篇2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全英文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07-02
笔者所在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符合上海“四个中心”建设需要的、具有机电行业特色的、以一线外贸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的技术应用型本科专门人才,课程组在四年多的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改革,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结算操作过程中的英文环境,学校《国际结算》课程组从2004年开始采用英文教材,中英文双语授课,其间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09年课程组开始尝试全英语教学模式,其延伸课程《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国际贸易融资)》获得2010年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立项。
一、课程体系和内容与国外接轨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全英文教学建设与改革是建立在中文课程《国际结算》基础之上的。因为国外同领域并无“国际结算”这样的称谓,并且其英文直译“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容易在国际交流中引起歧义,课程组经考察引进了国外最为接近的课程《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结算环节的资金融通业务。国际贸易主要结算方式有信用证、托收、汇款、保理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则是围绕信用证、托收、汇款项下的授信及融资业务展开,主要包括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福费廷、风险参与、进口授信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等。它不仅是结算业务的延伸,而且是在结算业务基础上的一种新的业务,具有授信业务的特征。课题组在深入研究了国外相关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对《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国际贸易融资)》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选择与安排,并注重了与《国际结算》课程的差别、联系和突破。虽然支付和结算方式在两门课中都很重要,但是《国际结算》重视操作流程,《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国际贸易融资)》注重操作过程中进出口双方可以得到的融资便利。《国际结算》主要从进出口方完成贸易结算角度出发。《国际结算》立足国内,《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国际贸易融资)》着眼于基本规则,同时涉及港、美、英、澳等各国的贸易融资趋势和主要机构。
二、比较与试用后确定原版英文教材
课程组本着全英文课程建设的宗旨,希望能够使用国外比较经典和成熟的英文原版教材,但是因为国际贸易融资课程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而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开设的传统课程要求理论底蕴丰厚,只有在《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国际贸易与融资)》以及《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中才会有相关章节讲授国际贸易融资的内容,而为了满足众多进出口企业人才培养和银行国际贸易与融资业务发展的需要,英、美等国有不少政府机构、银行和商业培训机构开设国际贸易融资课程。同时,课题组虽然能找到一些国际贸易融资的英文著作,但是也并非教材,不适合在我们的课堂上使用。课题组经历了大量的查阅、调研、商讨、比较和试用,并与国外高校、培训机构以及出版社多次沟通,从选用中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International Settlement—Payment Techniques and Fin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赵薇,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到试用电子版英文原版著作《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A Pragmatic Approach》(by Tarsem Singh Bhogal,Arun Kumar Trivedi ,Palgrave Macmillan;illustrated edition,Dec 2007),再到确定购买英文原版教材《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A Practical Guide》(Second edition)(by Kwai Wing LUK,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1年),课程组在教材选择上着实花了很大的精力。最终确定的教材是香港银行学会会员资格考试使用的教材,也是香港城大开设的国际贸易融资课程的必需教材。另外,课题组结合课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中英文参考文献、国际商会出版物和学习网站,以方便学生的课外自学与知识拓展,同时了解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国外在相关领域的教学成果,课题组教师利用在合作高校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商学院访学的机会,与该校《global trade practice》(国际商务)课程主讲教师及CGBP exam(国际商务师证书考试)的负责教师,就课程内容与传授开展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我方教师积极参与到美国课堂的教学中去,美方教师也受邀参与我方课程教学,并向我方师生介绍推广CGBP exam。国际贸易融资是CGBP考试的四大模块之一。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交流有助于提升课题组成员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课题组成员大多数具备有国外学习的经验,有着良好的英语基础,但是在课程建设初期,大家对于全英文授课的要求还是感受到了挑战,关于学生是否存在语言障碍,全英文教学如何控制速度和深度,以及全英文授课是否会影响专业知识吸收,等等,一直是大家探讨的议题。通过实践,课程组认为学生在学习了中文《国际结算》课程之后,学习全英文课程《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国际贸易与融资)》效果更加理想。
四、细化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借鉴国外高校Syllabus(大纲与授课计划的结合)的模式,课题组成员编写了非常详细的英文教学大纲,细化每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要求完成的作业,并且在学期初发放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就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五、增加课堂测验和阶段测验的比重,优化考核方法
课程组注重对学生的平日督促,鼓励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减少个人作业的次数,增加课堂小测验和阶段测验的比重,增加小组作业的比重,减少期末考试在总评分值中的比重,考试中增加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部分的比重,同时量化平时成绩评定标准,防止期末考试流于形式。并且定期公布前阶段累计的学生成绩,刺激学生持续努力。
六、与企业合作,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考虑到国际贸易融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课程组与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上海一家知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司合作,特邀请一位长期奋斗在外贸企业前沿的高级经济师加入,定期来学校与教师、学生座谈,在指导教师践习、编写案例、规划实践内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其帮助下,课程组还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国际贸易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定期邀请银行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经理与本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为团队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际更加紧密和更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合作企业的帮助下,课程组更新了题库中实践环节所用的单证模板,并增添了八套外贸公司的实战全集。
七、开设课程网站,丰富习题与网络资源
课程组依托学校的课程中心,开设了国际贸易融资全英语课程网站,将所有教学资源上传,网站同时还提供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的网址链接,以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国内外和自编的大量习题,包括复习思考题、习题集和试题库。题库建设注重了模块与难度的区分,例如,各章节的复习思考题均分为基础题目(basic)和较高难度题目(advanced),前者一般可以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而后者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又如,习题库是按照模块给出的,并与教案中的各种作业挂钩,方便学生操练。
参考文献:
篇3
面对经济法课程定位,为了实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由灌输式教学改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经济法课程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主动从书本和书本之外寻找相关知识和信息以解决问题。这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克服“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一人堂”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经济法教学新理念的教学模式。经过六年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发现,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兴趣高于理论,学生更愿意了解具体的实务操作而不是法律理论,学生希望教师将那些高深且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直接的语言,培养在经济管理中预防法律风险和处理简单法律事务的能力,这也正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法律背景知识薄弱,重视实践能力的特点。
二、案件旁听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14年全年授课教师先后10次分批带领学生走进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经济纠纷案件审理并与审判人员交流。具体形式,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安排学生前往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案件审理的教学实践活动,感受真实的庭审氛围;第二,前往嘉兴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采用模拟教学法,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法学课程课堂观摩,并与任课教师交流学习;第三,参加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开放日系列活动,12月4日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观摩青年法官向宪法宣誓仪式,观看嘉兴法院干警自编、自导、自演的两部法治微电影,参观院史陈列厅;第四,前往嘉兴学院法学院的模拟法庭观摩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商标权纠纷一案;第五,嘉兴市南湖区法院4位法官来我校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开展以案说法消费维权户外授课。庭审旁听活动是很好的直观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熟悉法庭审理的程序。需由指导教师做好听审法院和听审案件内容的确定工作,根据课程内容一般选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一审或二审,尤其以合同纠纷为主;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保障实践活动效果。本项实践活动包含四个模块:分别是庭审旁听实践活动讲解、庭审旁听实践活动实施、庭审旁听实践活动交流与总结、庭审旁听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以下将对庭审旁听实践活动实施和庭审旁听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两个环节作介绍。
(一)庭审旁听实践活动实施
由任课教师选择联系听审的法院选取合适的案件,并组织同学参加案件旁听。到法院旁听审判把学生置于现实审判场景之中,既能观察法官的审判活动,也能够学习到各个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具有直观性。随着审判长敲响法槌,庭审活动正式开始,所有旁听人员都自觉保持肃静。首先,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接着,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原被告(或上诉人被上诉人)双方围绕诉讼请求和争议焦点等与案件有直接联系的内容进行陈述,并提交他们所收集的证据;然后是法庭辩论阶段,当事人及其诉讼人针对法庭调查阶段审核的事实和证据,围绕案件争执焦点,互相进行口头辩论;最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通过旁听法院庭审,同学会对法院审理案件程序和人辩护获得直观认识,对于原被告双方如何运用证据有了深刻体会。
(二)模拟法庭是庭审旁听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篇4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互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强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自感悟,从而达到对新事物进行认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体验式教学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 精心创设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和感知,是教师在运用思想品德体验式教法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对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和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现代化教学技术以及现场演示等方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将课本内容融入到故事之中,通过让学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深意,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呈现或还原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触,从而引发思考和感悟,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选用和创设必须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切勿付诸于形式,偏离主题。
2 运用角色扮演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让让学生结合生活体会和观察,扮演剧情角色,能让学生表演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在剧情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从而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生理、心理以及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体验学习的机会。如:在讲授《走进青春》这课时,针对初中生青春发育期之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导致初中生出现心理的矛盾,产生叛逆和抵触的情绪,时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可以针对这种现象设计剧情,由学生自导自演,展示生活中与父母发生矛盾的过程,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再进行引导分析。最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爱只是表达的方式存在问题,但确实最真挚和无私的,从而引导学生去理解。
3 组织思辨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虽然他们的学习的知识还不够丰富,但已经基本具备了有效组织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思辨类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缜密的学风,还能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思辨活动主要是针对某一问题或观点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辩论,从而澄清错误认识,增强是非善恶观念。但要注意组织活动一定要保证行之有效,不能只注重形式,切忌走过场,偏离了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立辩论的主题。比如,现代社会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学生也不例外,面对网络学生自有自己的体会,因此提出关于网络对中学生而言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问题辩论,让持不同观点的同学为正反方,派代表阐述己方观点,让他们用事例、理论支持己方观点,对彼方观点进行反驳,老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课代表做主持人。通过辩论课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课堂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开展社会调查
思想品德课是生活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实地调查、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等。活动前先拟好调查提纲或调查表,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亲身感受,用实践中的鲜活事例来增加学生认知以及培养学生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体验社会,体验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学会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调查活动既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又吸引并锁定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它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加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瑛.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篇5
一、创新课堂教育教学形式
创造性是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个性化教学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新教学形式,不断创设教学情境。所以,在教学中选择和创设教学形式,是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1、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个性化的教是关键。个性化教学中教是关键,它是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学的前提和动力。个性化的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去选择和创设教学形式,并以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去实施和展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在思想政治课的个性化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和创设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也可以是问题式、案例式、表演式、体验式、社会实践式等等。教师在选择和创设教学形式时,首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服务于教学目标;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构成、思想状况、心理特点、个性差异,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可支配的学习时间等。但是,我们在教学中面对的情况是,由于高考和就业的压力,目前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可支配的学习时间少,这给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和创设教学形式带来了许多困难。
2、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在教授某一教学内容时,课前教师对教学形式有很好的设想,并布置学生积极准备。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可支配的学习时间少,其结果是学生准备不充分,参与不主动,课堂可能变得更加沉闷,或者变成一场闹剧,与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如讲授“市场交易的原则”时,教师选择活动式教学,并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一个课堂剧,要求结合社会现实,充分体现市场交易的原则。在课堂教学时,有的小组课前根本没有准备好,来了个即兴表演,博得学生的笑声和掌声不少,但与教学内容根本不相干,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创新有效的教学形式,适应课堂教学。教学形式的选择和创设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学形式的选择和创设,不在于教学形式本身有多么时尚、多么热门,而在于教学形式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因此,尽管笔者在个性化教学中时常有冲动,很想长期坚持运用那些时下流行的教学形式,如自主探究式、互动合作式、活动体验式等,但不知是出于自己的惰性,还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教学形式只是偶尔为之。在教学中,真正能够长期坚持的,还是讲授式与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个性化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个性化教学的开放性不仅体现为教学形式的开放,更体现为教学内容和问题结论的开放。所以,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设教学形式,还要积极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适当补充和拓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政策性,而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总是带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拓展,是政治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思想政治课的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补充和拓展的教学内容是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既可以是的科学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人类历史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等;还可以是学科的知识。这些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2、注意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实效性与针对性。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进行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让我们党和国家最新的会议精神、最新的理论成果、最新的方针政策及时地进课堂、进脑袋;其次,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
如在《经济与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补充和拓展有关通货紧缩、“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实现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股权分置、“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方针、中国“入世”等内容;在《哲学与生活》的教学中,可以补充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腐败和反腐败等内容。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个性化教学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目的。
篇6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法 计算机
我校计算机专业自2006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以来,在教学与教研过程中一直在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探讨。经过各位老师近三年的摸索与实践,现已基本构建出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适合五年制高职学校条件、适合五年制高职教师特点、适应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任务驱动式四步教学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构建任务驱动式四步教学法时一直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质,即整个人的情感和认知都投入学习活动,是自我激发的,是渗透性的,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知识意义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的,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中的。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硬件维护及网络管理、信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通过五年的系统学习,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具有较强操作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进行网络维护和管理以及计算机单机的维修,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建设、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而我们在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时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任务贴近生产实际、贴近生活,紧跟计算机的发展
在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置一定要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尤其是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的学生要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因此设计的任务要从企业中来,从生产实际中来,杜绝“虚假”任务、杜绝“伪造”任务。
2.充分注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习由学生自我发起,充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高职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健康人性观基础上,充分相信人、尊重人、关心人、发挥人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培养的是创新型、素质型人才。教学应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思维过程与实践过程,应强调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提倡探索众多的设想方案并从中进行选择与决策,注意培养解决模糊领域问题的人才,教学应重视人际关系,通过学生学习态度自我转变而主动学、进行意义学习实现自我,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原则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更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与较强的岗位操作能力与实践经验。一般应具有讲授基础课程的通用型教师、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由企业技术工转型具有一定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技能型教师,通过分工和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思想的改变,要善于归纳总结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调节与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顺利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4.注重创设学习建构的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的氛围
计算机职业岗位的要求就是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合作、协作能力。教师要控制好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充分创设情境,构建小组合作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点拨下,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任务的完成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计算机专业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把“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步骤归为以下四个步骤,即四步教学法。
1.设置情境,展示任务(任务驱动式四步教学法的前提)
“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提出”是一堂课的关键。为此,我们在课前精心设计好任务后,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景,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发生。本专业一般按具体的职业岗位进行职业任务情况的创设,任务从企业公司中来,任务设置注重系统性、真实性、限制性和可扩展性。
一门课程的各个任务要有关联,要根据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特点进行任务的设置与分解,要注重任务生产实际的真实性。任务设置的限制性和可扩展性看似是一对矛盾,但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它们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限制性的任务需要设计得很具体、很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它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可扩展性的任务则是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进行自由地设计和创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
2.任务分析,构建新知(任务驱动式四步教学法的关键)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形成任务列表,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找出哪些是学过的,自己已经会做了,哪些是新的知识,自己还不懂。对于新知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通过网络、影像资料、课件、书本等资源条件给学生,给学生相关的帮助,提供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小组协作等方式主动建构的过程获取新知。
3.分层实施,合作完成(任务驱动式四步教学法的重点)
任务提出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确立了学习目标。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的目标,如何完成任务。这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已有能力的差别等情况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和明确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这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而一般可按以下方式要求学生完成任务。
(1)自主探究
对于限制性或相对简单的任务,我们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协作完成
对于扩展性任务或相对复杂的任务,我们一般根据任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小组分工。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组,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
我们在这个阶段坚决杜绝教师自导自演,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并走进学生之中,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
4.总结评价,任务拓展(任务驱动式四步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效果评价是对实现任务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教师选择不同时机、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活动结果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而且为学生下一步活动指明改进、优化的策略。我们在实施时把它分为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过程评价:是通过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评价其操作步骤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多采用先让学生互评,再由教师导评。作品评价:对学生正在完成和已经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多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导评等方式进行。
在评价结束后,我们根据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布置相应的拓展任务。在设计拓展任务时的原则以应用与提高为主,通过应用来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拓展任务的完成一般安排在第2课时或者实训时间段,教师指导学生完全按工作流程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般很少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要求学生以实训报告书的方式进行提出。
本专业在实施此任务驱动式四步教学法时可采用如下所示课堂结构图:
总之,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依据任务驱动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原则,要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法在以应用为主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驱动式教学也必将越来越趋于完善、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章振周,唐成棉.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建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总第308期.
[2]张志俊.高职教学中任务驱动型模式探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0期.
[3]蔡文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教中的应用.教学研究.2009年第2期.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育
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经常面临尴尬的境界:学生课堂上说的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一套;教师把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但无法肯定他们已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教师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告诉学生,但不能保证学生就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可能懂得善恶,并且在课堂里、在试卷上作出正确的判断,但他未必能把它转化成行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改变这种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笔者认为,德育只有帮助学生完成从知到信(内化)、从信到行的转化,才能产生效果,其途径就是要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育。
一、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体验式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只有认知而忽视体验和感悟的课堂教学,必定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教师和学生由人的层面沦为知识输出与输入的物的层面。新课程理念中蕴涵了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能力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促进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心灵。体验式教学着力培养 学生的“思”,也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未 来的策划。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 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书本场景,体 验社会形态,体验生存方式,对于活化课堂,锻炼学 生分析、思考、行动的能力来说都是颇有成效的。
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体验式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只是提出了一种教学形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是实现学生素质实质发展的理想选择。这就完全改变了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过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而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是人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并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感受情感。每个人的道德体验都是独特的,每位学生的体验都是带有自己特殊生命经历和遭遇过程中所积淀的体验。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化发展为主旨,尊重学生独特的道德体验,分享其道德体验成果,形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享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充实。
3.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的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每个学生的意见、接纳每个学生的体验。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到教师无比的亲切、温暖,学生不但尊重老师而且从心底里喜欢老师,从而改变过去“师”为教育者,“生”为受教育者的生硬师生关系,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愉快中进行学习。
4.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使用一定的媒介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之在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方面收到实际效果,尤其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实际效果。体验式教学优化学习过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它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体验,促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信念,提高了教学的德育效果。
二、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育的基本构想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对学生已有情绪情感、认知体验的唤起和激活,注重对学生的新情绪情感、新认知体验的积极构建,在实践的过程中力图做到不断丰富、深入、融合与升华学生的体验。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基本思路:
1.创设情景法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种体验是让学生站在一定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及相应的结果,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全面地考虑问题。可以借助于各种媒体,如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按照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通过情绪的感染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由情绪上升为情感,进而升华为意志和行为。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效果,大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高。教师创设一些形象、逼真的情景,以打动学生,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讲述“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课中笔者引用了视频资料——《成龙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了解成龙一路摸爬滚打,用一身的汗水和伤疤,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人们眼中的成龙,一贯是健康、快乐、成熟、坚毅的阳光形象,他所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的形象,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面向世界舞台的责任、态度与榜样。他的电影,永远都以拼搏的精神激励年轻人的斗志。这样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情感,使他们对积极进取有了更深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
2.角色扮演法
结合教学内容,事先让学生准备小品表演、情景剧、模拟法庭或即兴表演等。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内涵。把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转换成活生生的现实,不但表演者有了内心的体验,观看者也会泛起涟漪。这种戏剧化的效果,往往会使人产生真实的感受,进而变化为某种行为规范。这要比空泛地讲解课本内容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从“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制电视节目中搜集选取与课本相关的案例,自编、自演、自导成小品,寓教于乐,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的理解。
3.课堂讨论、辩论法
讨论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用的学生自主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动口、动脑并获得自身体验,培养其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课堂讨论要精心设计、选择讨论的内容,并灵活设计讨论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最能激发学生讨论热情的问题往往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尤其是正义的和道德的判断。例如学生对我国法制建设与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对此可组织学生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最后达到明辨是非、统一认识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的一些努力,看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辩论活动比讨论活动更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发表不同观点,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明辨是非曲直,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设计适宜的辩题,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自行寻找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知识开展课堂辩涂.如:在学习“八荣八耻”时.有的学雷锋精神过时了,老师听到有学生否定雷锋精神时,不是压制,更不是回避,也不是把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矛盾交回给学生,开展一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课堂里大胆暴露真实思想,在两种观点的尖锐交锋中,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引导正确的道德观。准备论据就是认知的开始,辩论的过程就是相互的交流,评委的点评和教师的评价就是认知的提升,学生在辩论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强烈的体验。
4.回归生活体验法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指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应充分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资源,采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生动的生活情景,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更真实地融入丰富的生活情景中去“亲心”体验。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会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亲、可信、可行、可用,必将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时,我先让学生“实话实说”:(1)你上网吗?(2)你在哪里上网?(3)每周上网时间是多少?(4)-般上网干什么?让学生回归生活,感性体验。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论辩:“上网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让学生思想碰撞,理性感悟。通过辩论,使学生意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危害,以后要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树立一种健康向上的上网观念,增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成为文明网民。通过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发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在体验式教学中水到渠成。
5.阅读感悟法
阅读体验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由于受阅历等限制,学生的体验是有限的,在直接体验不足的情况下,多阅读优秀作品,同样可以丰富人生的各项情感体验。在阅读体验教学中要选择一些寄寓着作者浓厚情感体验、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作品供学生阅读,并且要引导学生体验贯注在材料中作者的心理体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交互感应,从而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如在教学“尊重生命”时,当前的很多大学生无忧无虑,无法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来之不易,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生命是可贵的,笔者在教学时选用这样一则材料供学生阅读:汶川地震时,有一位母亲临死前还有一条未发出去的短信——“孩子,如果你能活下来的话,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学生阅读后深深地被材料中伟大的母爱所感动,教师再引导他们想想平时家人对自己付出的点滴恩情,使他们体会到一个人的生命是倾注了多少人的关爱和期望,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6.社会实践法
从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他们底子薄、基础弱,无论思想素质还是文化素质都不尽如人意,走进大学校园之后他们很多人都很自卑,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不良思想和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这就更需要加强引导。通过社会实践让他们知晓世情、国情、人情、民情,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符合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只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事物,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关注自然、社会以及他人,思考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主要形式有主题调查、参观访问、三下乡等。在学到“环境友好型社会”时,为了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把调查到的很多污染问题拍摄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因为经过了亲自考察,学生体验非常深刻,从内心深处领悟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发掘学习资源,学习才是生动的、真实的。让学生在体验中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能达到照本宣科所达不到的效果,确保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宋振韶,情感体验:教育价值及其促进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9,(1).
篇8
关键词 成人英语学习;差异性;分层教学;情感教学
Abstractbecause of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and diffe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in English learning,English learners are distinct from their counterpart in college. As a result, English teachers must take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teaching.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y must be adopted in order to teach the special students.
Key wordsadult English learner; difference; different-layer teaching; emotional teaching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成人英语教学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传统上的成人英语教学中那种只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上课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予彻底改变。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提高成人英语教学质量,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应针对成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特点,不断地研究探讨成人外语教学。
一、成人英语学习者差异性的特点
1. 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是刚从全日制学校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基础肯定和在校生没有很大的区别。而另外一些成人学生往往是已参加工作多年,英语水平肯定有所下降。并且由于社会和学校不大重视英语的原因,这群学生在当时并未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
2. 课后学习时间不同
成人学生中,家庭情况和工作环境各不相同。对于未婚的、未育的学生来说,他们更能集中精力投身于学习中。但另外一些学生由于有家庭的负担和责任,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经常会被工作作与生活琐事分心,导致课后甚至几乎无时间对所学的课程进行复习。
3. 认知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成人学生年龄差距比较大。由于年龄巨大的悬殊,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迥然不同。大龄学生由于年龄较大,流体智力相对较低,所以在机械记忆方面比低龄的学生要差些,记英语单词的速度要慢很多;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丰富晶体智力水平较高,具有比较稳定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丰富的经验及较强的理解、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她在接受知识和对英语语法理解方而要比低龄学生要强些。
二、成人英语教育的策略
1. 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由于成人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性,要按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授课,其结果只能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消”的结果。现代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个性化教育、特色教育。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
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首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堂上的任务目标进行精心的设计。总的原则是课堂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体现不同的梯度,即不同的难度系数。学生在接受任务时和完成任务过程中,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实现相应的目标。总之,应抓住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适度地指导,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使其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脱,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2. 课堂指导和课外自学相结合
成人学员理解力较强,对知识能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成人学生自我概念由依赖性转变为独立性。这导致成人学生更易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心理特点。再次,成人学习具有较强的自制力。自制力来源于对行为有明确的目的。其表现是行为的专一和持久。具有较强的自制力,能够产生毅力、决心、自信和恒心,能够克服自身的惰性、松懈、闲散和自卑等不利因素。
因此成人学生学习时自主性更强。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有自己坚持。并较少听从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这种学习属于“自导为主”的主动学习。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己经从普通教育中“把学习中的全部概念或理论当作定论的形式来接受”,“把教师以及教师所教的知识当作绝对权威来认可”的被动、依赖、盲从地接受性学习方式向以“学生的主体性取代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教师指指导下自己经历认识过程、自己得出结论”的参与性学习方式转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认识系统,提供学习思维方式方法。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对成人教学多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讨论式的教学法是适宜的。
3.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正逐渐向自主性、开放性、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运用Internet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的教学逐渐兴起,并日趋强盛。而成人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行不通。因此,我们可借助于多媒体来解决这些特殊学生面临的教学问题。
老师可在课前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在互联网上搜寻丰富而详尽的材料。把这些材料做成PowerPoint文件,并辅以动画、音效、超链接等,使画面清晰、生动,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把课堂变成有趣而生动的课堂。课后可借助电子邮件和通讯软件对学生传达任务和即时辅导。并可指导他们浏览一些英语学习网站。
4. 注重课堂教学气氛,情感教学
情感互动,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既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情感交流,产生互感应,以调节人际间的正向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风尚。把它用在教育上,就是通过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其“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成人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容易产生畏俱心理,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使其心态平衡,心情舒畅。为了满足成人学生对成功体验的需要,还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置适度的障碍,让学员得到积极学习的报偿,这无疑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更大兴趣。
三、结语
在成人英语教育中,我们要改变教学形式,提高成人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改善学习环境,加大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成人学生的自身优势,通过老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外辅导弥补成人学习外语的先天小足。总之,英语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也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使两者协调起来,讲究实效,注重启发引导和培养,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耀. 提高成人英语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8)
篇9
关键词:情景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素养和个人魅力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有机会观摩了许多英语优质课。这些英语优质课带给我的不仅一种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是一种对自身教学深深的思考,一堂完美的优质课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和个人无限可塑性的魅力展示。
做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听、说、读、写苦练基本功更是不可缺少,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是上好一节优质课的前提,是保证发音等方面不犯错误的坚实堡垒,教师流利的口语,尤其是小学阶段,让学生受益终身。英语优质课的展示,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展示,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示,是一个英语教师个人素质的一种完整体现。上大学时,曾非常疑惑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为何能够吸引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是什么使这所学校走向全世界,亲身经历了新东方的“搞怪”课堂后,我发现新东方的法宝是它的国宝级的教师们。他们是很好的歌者,舞者,诗者,更是学生人生路上幽默的指导者。教师个人素质可分成三个方面: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
1、业务素质――教师的教法、对课堂的把握处理,教学机智等。
2、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骄不躁,沉着应对一切!
3、专来素质――良好的英语专业知识,漂亮的语音语调。
良好的小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是小学英语优质课的保证!
二、“导演”+“演员”+“情景”贯穿优质课始终
一堂完美的优质课下来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情节的设计,道具的使用,角色客串等方面都有着精湛的演绎,教师带领学生“玩”转课堂。一堂精彩的英语优质课可以是一次盛大的舞会,可以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之声”,这些离不开教师开动脑筋的“导”和“演”。教师是在上优质课时,对“剧本”也就是我们的教材,应当非常熟悉,做到心中有数,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目标的生成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达成。在导演整个课堂的过程中,从时间的分配,小组的配合,激励机制的生成,都应准确无误。对可 能出现的问题应提前预设,在脑海中提出备选解决方案;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喊停,例如纠正学生的发音,应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以免对以后的学习造成误导。教师还应师好的演员,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示范性”尤其需要用“演”的方式来呈现,比如对话的展示,对于小学生说,对话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操练过程中,在分角色扮演中,教师须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扮演对话中的小朋友,以便学生模仿,这样可以降对话低难度,同时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对话的交际性。再好的导演和演员也俩不开好的剧本,也就是课堂中的“有真实感”的情景。
三、情境教学-语言的生存之道
英语是一门交际的语言,脱离情境的语言教学,只会使整个课堂显得枯瘪无味。同样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更提出不起对英语的热情。情境教学就是“情”与“境”,“教”与“学”的有机融合,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学习的外部的情境,激发和维护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内驱力,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学习器官进行感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教学实践我尝到了情景教学的甜头,例如在教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look at the monkeys》 Part B Read and Write 时,我设置了带领大家参观自然公园的情景,学生非常兴奋,加上道具和动画的配合,让整堂课非常的活跃,学生面对难度比较大的句子能够非常自然的过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过中为了不破坏对话的完整性,对于新的句型,我采取了提前“消化法”,当然我们不能直接对学生说这是难点,请注意,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个时候情景派上用场了,我们要去自然公园但是我们的校车只能载20人,那么究竟谁能去呢?我们需要过关斩将,实行淘汰制,这个时候学生的竞争意识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大胆尝试,很快难点就被攻破了。正如余文森教授十分形象的比喻: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这个比喻十分贴切,简单的道出了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四、优质的英语课堂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
教学没有捷径,尤其是英语教学,最自然的输入方式往往是保留最长久,最恒远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考虑情景的情况下,设置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例如在教授单词时,首先让学生去感知,自己感觉这个单词应该发什么音,然后利用自然拼读法慢慢引导学生发出正确的单词读音,而不是机械地叫学生模仿。在对话的掌握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发声,小组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发挥的自由空间,可以自导自演对话也可以改编对话,对于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坚信每位学生都能学好。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点和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学好。教师不要指望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水平线上,部分学生可能会高于平均水平,部分正好与平均水平齐平,部分会低于这一水平。同时,教师又必须对所有学生有很高的期望值,帮助学生确立能让他们最大限度体现自己能力的目标。英语课上,教师充分利用激励语,把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只要这样整个英语课才是“愉悦”“自然”“和谐”的课堂。
五、将英美文化在点滴的教学中渗透
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将文化方面的培养明确提出了“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一堂好的优质课除了要有灵活的上课技巧,同时还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知道语言是工具,怎样把这个工具用的自然,用的合理,在交流中非常流畅是关键。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不同,使语言的使用习惯、内风土人情存有差异。干瘪的脱离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能生存的,因此对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本身的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对语言背后一种文化的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英美文化的培养、介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生动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西方节日介绍,交际习惯,风景习俗等都是对英美文化的一种学习。如一堂英语优质课《Halloween》,通过对节日时间,习俗等介绍,在教室中对南瓜灯的布置,多媒课件中对Halloween图片的展示,课堂中活动的设计,使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犹如置身于节日的氛围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堂好的优质课,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索,实践出真知,英语教师应尽快进行角色的转化,适应语言工具学科的发展要求,跟上教学对象主体的步伐。(作者单位:东营市广饶县共青希望小学)
参考文献:
[1]肖.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 科技信息, 2009,(02) .
[2]熊坚.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科技信息, 2009,(02) .
[3]马琼. 提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途径探析[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大学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36-03
教育理论课程是师范类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能够为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打下基础[1]。“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重要的教育理论课程,也是教育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包含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和相应的操作技术,并且课程具备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等三个方面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未来从事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繁杂、理论晦涩难懂,致使许多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被动散漫,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学习仅通过听记笔记和简单复述完成,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较弱,也难以和教育教学实践相联系、向技能转化。
自主学习是当前学习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育,通过自我建构完成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的自我意识,摸索和形成有效学习策略,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近年来,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挑战了大学的基本功能,推动大学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刘献君教授提出,教育信息化的使命不是要用信息技术武装传统教学,强化和巩固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超越以教师讲授、灌输为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实现传统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导学模式转变[2]。因此,自主学习既能够满足个体对学习的需求和掌控,同时能够满足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对转变当前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实现教育理论课程的主体性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研究者大多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界定概念,有的强调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与调节,将自主学习看做是自我控制学习或自我调节学习[3];有的强调自主学习是个体认知策略的改变和运用,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识监控的学习[4];有的强调自主学习是个体进行学习的一种态度倾向和行为,或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即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5]。
由上述内容可知,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很多,但目前自主学习的内涵还未真正明确,研究者大多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教学角度对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也忽略了两者的有机结合。鉴于本研究主要针对教育理论课程,则需要从本课程的学生、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角度来界定自主学习。由此必须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是自主学习者?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评价和反馈是自主学习?如果根据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习者的定义,那么自主学习者应该是在学习计划和执行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觉知,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上课听、下课记、作业勤、背书快的学生是不是自主学习者?显然,这个答案有些勉强,许多勤奋学习的学生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益是常见的事情,这与自主学习所追求的学习策略和有效学习是背道而驰的,自主学习需要这些特征,但并非说明具备这些特征就是自主学习。另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自由、自导、自评和自学,在这样的课堂上你似乎看不到教师的身影,只有学生的热闹场景,课堂很活跃,但是学习是否真正有效,学生是参与活动还是参与了学习很难判断。如果仅仅是参与了活动,那么就是一种为了自主而自主的教育形式,没有深入到自主学习的深刻内涵。为了明确自主学习的特征,庞维国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浓缩为:想学、会学、能学和坚持学[6],认为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会学,在于思维的发展和转化,否则就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要求具备两个条件: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且在学习者和教育机制之间产生互动,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学习者对自主学习的预期、过程、评价和监控有自觉的意识。它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创设自主学习环境的过程,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调控,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解析
(一)重教轻学,忽视主体性教育
目前大学教学仍未摆脱教师主导的知识型教学模式,从学习内容、进度到教材的选择、成绩评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这种体制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学者提出教学目的任务不在教,而是学,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7]。
(二)教学实践滞后于教学理论,难以带动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虽然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但课程内容主要以间接知识为主,学习的知识主要是以经过加工和设计的教材形式进行;从实践性而言,本门课程是一门指导实践的实用课程,但是由于理论框架的限制和预设,使得学生在开展相应的实践过程时面对的实践对象是一个经过加工的实践对象,实践目的只是获得学生的感性经验而非创造活动;在实践方式上,这种实践往往以作业练习、社会调查等体验形式进行,不如一般社会实践广泛,这种实践是泛化意义上的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难以凝练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单一,难以促进思维发展
由于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大多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从理论来源、背景、主要内容到评价应用几乎都是教师独自讲授,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陌生,没有进行提前的预习和准备;二是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对基本概念、事实和理论的掌握,在考核中只要对基本内容清楚就达到了学习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能动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常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到学生学习的个人目标,学生不仅没有发展高阶思维,也没有主动进行学习或者对学习的参与程度不高。而自主学习的认识活动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结果,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其他认识活动不同的是这一活动更注重过程。
三、“课程与教学论”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和技术手段三个方面的结合,根据“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特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转变教师的角色,辅助学生自行设计学习目标,采取有效学习策略,对学习的预期、过程、监控和评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一)课堂教学策略
Littelewood把自主分为前摄自主和反应性自主两种,前者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后者指学习者自己组织收集学习资料和信息,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学习内容和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对学习的评价都由教师来选择和掌控。针对“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性强、逻辑思维严密、操作性不强的课程特点,首先应采取反应性自主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逐渐引入前摄自主学习模式。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重整教学内容,划分教学专题。打破教材原有结构,突破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学框架更为精简。根据课程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问题划分为:为什么教学(课程与教学的目的、目标)、教学什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途径和模式等)三大板块。
2.采取教学任务承包制。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各自
学习目标,并由不同的学习目标自发形成各个学习小组。各个小组对教学专题实行承包责任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导学问题和辅助教学环节。他们提出各个章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并通过辅助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本组在教学专题中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化,制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专题兴趣的计划,自行选择教学方法呈现教学内容,辅助教学过程,选用适当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对教学的适当放权,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目标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趣味,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趋势,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案例教学、基于问题教学、讨论教学、演示教学、角色扮演等,为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3.设置情境式教学。理论学习最大的难处就是难以体验并从中感悟,在教学中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行创设可以使用教学理论的模拟情景,并对相关概念或理论进行对比和分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主动从书本和信息化资源中找到相关知识来学习。通过场景再现、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理论的学习得到了多角度的呈现,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探究,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4.量化平时成绩。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是期末考试成绩,而是通过包括平时作业、小组表现、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细化各个环节计分规则,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突出重过程、重体验以及学习态度、探究精神等内容的评价。由于细化计分规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将难以量化的指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机制,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过程的学习行为起到自我激励和监控作用。
5.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往机制。学生在大学教学中除了对课本、教材及相关资料的学习,向教师和同学学习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通过设立合作小组成立学习共同体,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生生之间就学习问题的设计、实施自行组织讨论。教师则对整个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如何与教学主题相联系,如何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学习小组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增加了小组及个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方式和频率。
6.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需要改革单一及单方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相结合。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作业成绩、课堂表现、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参与评价,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对小组作出整体评价,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组长与成员之间作出相互评价,最终来确定每一位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成绩,而不是在本门课程考试中的成绩。
(二)课外教学策略
利用课外学习实现反应性自主向前摄性自主的过渡和转化,通过在课内教学中对自主学习的前期探索和训练,引导学生将学习策略应用到课外学习中,同时也能增强学校资源对学生学习的支撑作用,使得学生最终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对学习负责并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1.提供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增加了选择的自由度,可以选择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学生获得了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能够与世界各地的教师交流,主动与教师探讨重点、难点问题,享受丰富的教学资源。而这些丰富的资源单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无法利用起来的,学生在浩瀚的资源中没有得到引导而失去许多学习的机会。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利用课程相关资源,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和重新整合,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
2.设置开放式作业。传统教学过程在内容上仅限于教材,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研究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设计开放式作业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的45分钟,而是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在课堂上激发、累积起来的问题引向课外的教学思考和探索,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实验室、主题网站甚至是实习实践当中去。学生自发组织了学习讨论,到中小学校去进行调查研究,丰富了学习形式,将理论学习和对实践的探索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自主学习是当前学习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完成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自主学习的理论分析,结合课程特点提出自主学习策略,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分析综合能力,也为将来学生进行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侧重对于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和维护,学生的自主学习既需要对自我学习目标进行调节和控制,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使学习者对自我学习的预期、过程、评价和监控有自觉的意识,并得到积极有效并确定的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习的自我预设、意义建构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教师则转变为助人者、促进者,教学任务也不在于提供知识固有的框架和系统讲授,而在于意义情境的建构和任务驱动的设置,激励学生不断自我探索和发现,将学习责任逐渐落实到每一个个体身上,并制订出具有个性差异的学业规划,促进个体小步子学习目标的不断实现,最终实现由反应性自主向前摄性自主的过渡和转化。
参考文献:
[1]张爱红.提高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
嘉应学院学报,2011,(12).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
(8).
[3]李雪.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3,(6).
[4][美]弗拉维尔,[美]米勒;邓赐平译.认知发展[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0.
[5]陈清水.“自主学习”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
(3).
[6]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
育科学版,2001,(2).
[7]BARR R B,TAGG J.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 New
- 上一篇:中医专业就业前景
- 下一篇:对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