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基本范畴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廉政文化基本范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廉政文化基本范畴

篇1

(一)大学生廉政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廉政文化的主导者为高校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拥有者,其核心内容为公廉和节俭。大学生廉政文化在高校内无处不在,校园的一些相关规定制度、学生、教师以及干部的行为及生活方式等都会涉及到大学生廉政文化。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先进文化和文明的传承以及建设。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先进的文化和文明传承给高校的干部、教师以及学生,用以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在现阶段全民阅读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的使命,更是整个社会的使命。

(二)大学生廉政文化的作用

1.大学生廉政文化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大学生廉政文化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指的是它自身所具有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使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它的规范和约束功能主要表现在制度、舆论以及思想信念三个方面,反之这三个也对廉政文化发挥着直接性的、现实性的约束作用,确保了大学生廉政文化的规范和约束范围的合理性。

2.大学生廉政文化具有调整的作用。大学生廉政文化的调整作用不仅表现在调控机制上,更表现在精神机制及精神力量上。简单的讲,就是这种调整作用不仅能够对权利行使者的思想、心理、情绪等起作用,而且也能对权利行使者的行为起作用。总而言之,大学生廉政文化的调整作用主要是对权利行使者在生活中处理与他人关系方面进行调整,确保其和教师、学生等在利益和精神上达成共识。大学生廉政文化调整作用发挥的方式有很多,如教育引导、行为约束、制度制裁等。

3.大学生廉政文化具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大学生廉政文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指的是廉政文化具有一整套关于行为规范、角色转变等方面的标准和模式,供权利行使者参考和依照,同时廉政文化所具有的评价、监督、制裁等特性就在很大程度上诱导舆论的方向,以达到开导权利行使者的目的,确保权利行使者依据廉政文化的标准和模式进行思考和行为,使其逐渐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以及道德理想。

二、全民阅读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廉政意识、法治观念等方面是否健全,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鉴于此,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尚且处于不成熟的时期,而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健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烘托健康的成长氛围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过程

近年来,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复杂化,人们在生活中面对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容易出现冲突、矛盾甚至会迷失方向,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健全健康思想的形成。高校在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廉政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廉政观念等,而且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其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推动力量

和谐校园不仅仅指的是教师、学生相处关系的和谐、生活及环境的和谐,更指的是以廉政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氛围的和谐。大学生廉政文化对校园的文化、精神和氛围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推动大学生形成艰苦奋斗、不受物质金钱诱惑、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事业心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从小事出发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廉政氛围,从而推动整个校园廉政文化的培育和氛围营造。

(四)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高校作为传授先进文化和文明的平台和阵地,其廉政文化建设的加强有助于大学生健全思想的形成,同时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也能够对整个社会起到一定的传导作用,有利于廉政文化在社会上的宣传和弘扬,从而对社会民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从而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和进程。

三、全民阅读背景下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及任务

(一)引导高校党员干部及教职工形成拒腐防变的思想

高校在承担人才培养、文明传承、先进文化建设重担的同时,也肩负着建设和倡导廉政文化的责任。高校教职工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应该首先具备抵御腐败的意识和能力。鉴于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特别要加强对高校党员干部及教职工的廉政教育,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提高党员高步和及职工的廉政意识和能力。

(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崇尚廉洁的思想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众人群,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他们正处于思想、行为形成的时期,容易受外界不良思想和理念的影响。鉴于此,要加强大学生的廉政文化建设,第一,将廉政知识和文化灌输给他们,推动他们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第二,将相关法律法规、党纪政纪、道德规范的内容和知识灌输给他们,提升大学生抵御腐败的意识和能力;第三,为大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廉政的氛围,使他们形成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思想和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廉政意识和能力,使他们逐渐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全能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奉献力量。

(三)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并不断进行创新

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值廉政理论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时进行的,作为两者兼具的创意性科学,需要加强对其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过程中,高校是最为核心的阵地,它不仅是先进文化、文明的摇篮,而且汇聚了大量优秀的研究人员,因此,高校要依据指导思想,从廉政文化的内涵、特色、作用、任务、方式、途径、功效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廉政文化的假设,推动廉政文化的健全化、系统化和完善化。构建一个涵盖廉政思想、意识、理论、法规、风尚、文化、活动等的体系和框架,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全面阅读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高校要加强道德教育,为廉政文化建设做好准备

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近年来,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面临多种文化思潮和理念,这些思潮和理念自身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选择迷失方向,加之大学生现阶段的思想和行为正处于形成时期,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鉴于此,高校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基本原则,以“三个代表”、为基本思想,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廉政意识和廉政能力。第二,加强对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近年来,高校教师学术不端的现象多有发生,如剽窃他人著作用以自身评职,虚构数据、捏造项目以获取奖励;泄露考试题目以满足自身的私欲等。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在破坏学术氛围的同时也阻碍了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高校要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提高教师的学术道德素养,以为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第三,加强对高校管理层的从政道德教育。为了确保高校管理层对教育事业足够忠诚、为广大师生服务、自觉廉政,就要从管理层的道德观教育入手对其进行从政道德教育,及时纠正管理层的错误和疏忽,如缺乏责任心、缺乏爱心、不够敬业、不够自律等,为高校管理层坚持敬业、精业、守业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

(二)高校要重视校风建设,为廉政文化的建设拓展空间

高校校风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作风建设。第一,高校要重视教风建设。教风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教师道德素养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风甚至整个校风建设产生影响。教风通常表现在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上。鉴于此,要加强教风建设,就有必要将师德作为切入口进行,使教师明白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完成好两个职责,教师必须首先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为自身的准则,切实在思想、品德、行为、仪表等方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第二,高校要重视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根基,不仅仅是一个高校的根本,更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学风的好坏。现阶段,高校一些学生的不良学风现象非常严重,如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动力、忽视对自身的管理等,已经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果。鉴于此,学风建设应该以教风建设为导向,将课堂作为其主要平台进行加强。第三,高校要重视作风建设。作风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关键内容,直接决定了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是否能有序进行。在高校中,良好的作风建设,能够带动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进行。而作风建设的加强可以以党风建设为出发点进行,确保高校党员干部拥有良好的作风、学风以及领导、工作、生活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齐头并进。

(三)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完善,注重营造廉政的文化氛围

第一,高校要对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这个整体规划由高校的党委和共青团组织共同负责,要以《实施纲要》中提到的廉政文化的要求为准则,以大学生廉政文化的内涵为出发点,以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规律为依据,深刻考虑管理层、教师及学生的接受范围,构建一个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具备先进性、针对性,更要具备影响力及渗透力,从而对整个校园文化进行完善,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第二,积极组织并开展有关廉政文化的活动,结合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校园文化的丰富形式,设计出一系列容易被广大师生接受的节目或者活动,如围绕廉政文化进行的文学作品、以廉政文化为基础的文娱节目等,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影响。第三,要充分利用好廉政文化在校园内的渗透作用。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如可以将现阶段无处不在的网络应用到廉政文化的渗透作用中,开设以廉政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网站及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廉政意识和廉政能力,如可以积极组织和开展廉政文化的宣传活动和文娱活动。

(四)高校要积极拓宽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渠道

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渠道进行拓展:第一,将廉政文化的相关内容编写入教材之中。教材作为大学生教育的载体,同样也是廉政教育的载体。高校可以以当地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编写有关廉政文化的教材和书本,使大学生廉政文化在高校中的建设更具科学化、制度化。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的融入廉政文化,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的受到廉政文化的影响。第二,将廉政文化引入课堂中。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廉政文化课堂教育,将廉政文化教育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第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借鉴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式进行加强,如开展辩论赛、书画展等,加强大学生对廉政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高校要注重以多种方式对廉政文化进行宣传和弘扬,如设立廉政文化网站、开设廉政文化专栏、开展廉政文化讲座等,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廉政教育。

五、总结

篇2

(***市国家税务局城区税务分局  办公室,   021400)

摘  要:本文拟从传统观文化的角度对税务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将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精华进行提炼,用以完成“人心的凝聚”与“向心力的合成”,强调在税务文化建设中应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才能最终形成税务事业的“内和外顺”,成就真正意义上的税务文化。

关键词:税务文化  传统文化  凝聚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同样也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没有了文化就等于缺失了灵魂。近些年来,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已成为未来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韩方明1先生的这句话既适合企业,对我们税务部门也同样适合。一个具有强烈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团队,一定很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重视干部职工自身文化的不断积淀和凝炼。因为文化建设最终将内化为干部职工的素质、精神和品德,外在表现在为人处事的方法、高效快捷的工作、温文尔雅的行为。但是在国税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是花了很多精力、下了很大气力开展文化建设,可是却如石牛如海悄无声息,对大多数干部职工来说,似乎文化建设就是办公室写写文章,建立文化长廊,组织开展些活动等等,是与其他多项活动无异的短期行为。税务文化建设需要全体税务干部的认可,这既是税务文化建设的前提,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税务文化效力,在机关内部形成管理的良性互动。 

在现实中,对于单位内部凝聚力的提升,干部职工活力的触发,很多时候是通过物质激励来完成的,但是这种以物质利益只能满足干部职工一时的经济需求,却无法安定他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由于对工作缺乏精神归属感,从而导致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集体缺乏。做事提不起精神、凡事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形随处可见……在税务文化建设中需要一种力量来改变观念,整合思想,使“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到最大作用。笔者认为这种内部驱动力的“软力量”可以借鉴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寻。如海南航空,注重传统文化的作用,用道德化的管理方法,员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逐步提升,为海南航空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格兰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由传统文化中国汲取养分,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造就上亿元的企业资产……

古为今用,在税务文化建设中,我们也不妨借鉴古人的思想,或许可以开辟另一片天地。

一、学习儒学中的“仁爱观”,使税收文化更大程度地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更具人情味。

孔子的“仁爱”是其整个学说的基础和归宿,也是其整个思想的内在核心。何为“仁”?孔子讲“仁者爱人”,“爱人”是仁的最基本内涵,要亲爱他人,对他人有同情心、对他人尊重。首先要孝亲,从爱父母、爱兄弟、爱家庭做起,还要“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是由孝亲扩展至社会上的一般人,展开成“泛爱众”,用爱心去对待别人,达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思想境界。结合国税系统现状来看,我们的基层税务干部每天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直接代表着整个国税部门的形象。诚然,税务部门的宗旨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税收强制性的特点决定了征收行为的硬性约束。但是,这种硬性约束不应该成为征税人对纳税人粗暴打压征税的理由。在执行税务政策时为纳税人提供人性化优质服务,善待纳税人,营造融洽和谐的征纳关系,不仅有利于税收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政府正面形象的树立。但是有些干部打着“聚财为国”之旗,却没有行“执法为民”之实,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仁爱”之心善待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理念。所谓的“仁爱”,不是一种义举,一时冲动,而应是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以“仁爱”之心善待纳税人,服务纳税人,尊重纳税人,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认识上,而且要付诸行动之中,思想上尊重纳税人,感情上贴近纳税人,工作上方便纳税人。

(一)要有为国为民聚财之情。情为民报系,利为民所谋。国税部门肩负聚集财政资金的重任,组织好税收收入是我们的天职。“兼相爱,交相利”,征纳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这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前提条件。只要税务机关真心实意地为纳税人服务,才能让纳税人感到有主人翁的地位。

(二)要有保护纳税人的权益之法。新的《税收征管法》极大地体现了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如纳税人有知情权,有些所谓“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的文件汇编,就缺乏公开透明,让纳税人雾里看花,实在是侵犯了知情权;还有纳税人想要咨询税收政策,有时不够便利;有的地方执行税收政策不公平,不按程序执法等,这些都有税务机关的侵权行为。纳税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并给予正确引导。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应多做些有益于纳税人维权、护权之举;建立畅通便利的维权机制,只要纳税人的权益受到侵犯,应迅速实行问责和追究。

(三)要有为纳税人服务之方。这些年来在优化纳税服务方面创造了许多经验做法,如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优化办税服务厅服务功能,推进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强化税收法律法规宣传,开展纳税咨询服务,大力推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和首问责任制,建立统一的纳税服务规程等。这此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努力。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服务领域或服务项目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应该开展对纳税服务质量的评估,不能仅满足于浅层上的服务。光有微笑是不够的,应该在政府服务、智能服务、诚信服务、维权服务上多做些文章。用我们与时俱进的税收文化真正营造“依法诚信纳税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的良好氛围,让纳税人快乐、轻松地缴税。

二、学习儒学中的“集体主义观”,使税收文化更重视发展整个系统的聚合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儒家思想集体主义观的体现。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思想。子贡评价孔子时也曾说:“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这里“动之斯和”,就是能让公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对于国税系统而言就是要以人为本,增强队伍凝聚力,加大合力,提高战斗力,打造团队精神。

“十二五”时期,既是国税部门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应对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国税工作正面临新的困难、新的问题、新的考验。如:公民纳税意识的缺乏,征纳矛盾的增加;地区经济发展不快,税源短缺与收入任务年年递增矛盾的加大;少数税务干部自我中心意识浓;个别组织尚存在团体机会主义;国税人多素质差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我们只有摒弃“个人英雄主义”、“个人私利”,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税收文化的“粘合剂”作用,规范行为,减少内耗,才能达到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的境界,从而把不同层次、性格各异的人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都与税收事业紧密相连,把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看作是个人的人生追求,与其同甘苦、共命运。

(一)促进领导班子自身的团结。一个单位的班子团结了,干部职工才能人心思齐、人心思进、干劲十足,各项工作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作为各级班子成员应自觉维护团结,坚持讲原则、讲宽容、讲配合,坚持多干事、少议论;多参与、少推托;多合作、少内耗;优点互相学习,经验互相借鉴,问题互相提醒,意见互相沟通,切实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以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以团结化解矛盾、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团结出政绩、出成果、出人才、出干部。

(二)促进系统上下的团结。只有全局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良好局面,顺利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系统内建立良性的政务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各项制度,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的局面。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步调一致谋发展;作风上求真务实,创优争先比奉献;纪律上严明有序,团结拼搏干事业;方法上推陈出新,锐意进取争一流;业绩上好中求快,跨越发展上台阶。

(三)促进国税与地方的团结。虽然国税系统属垂直管理系统,但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税收征管依然寸步难行。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国税与相关部门的双向沟通协作机制,积极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交流平台,以交流促提高,以合作促双赢,以开放促团结,不断提高国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税务干部应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若这一点做不到,集体主义观也很难树立。《论语》中提出“克己复礼”,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它要求我们每个税务干部要以内心和谐的心态,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因此,每位税务干部加强和谐内心的修炼既有益于个人,又有益于集体。在新的形势下,要发扬先进集体主义团队精神,通过上下努力,同志之间的共同努力,从内部到外部营造一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的共事环境;营造一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创造一种鼓励人想干事、愿干事的事业环境;营造一种民主管理、办事公开的民主氛围;营造一种税务干部自我管理、制度管人的管理机制,营造一种舒心、放心、安心的生活环境,从而避免干部思想极端、使这支庞大的税务队伍由“包袱”变“财富”。当然,我们强调内部团结并不是说不要讲原则,对歪风邪气要坚决抵制,不能任其泛滥。

三、学习儒学的“中和协调”观,使税收文化更加注重持中平衡、和谐发展,避免偏激。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最先提出“中庸”这一概念,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的“中庸”思想就是通过“中”、“和”范畴显示事物对立面的同一性、质量互变关节点的辩证思维方法。所谓的“中庸”即“中和协调”,它可以指导你在你能把握的范围内的任何事物上取得最佳效果。这种大智慧即人生处事哲学,它源于儒家却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任何种类的文化都不会也不能排斥它,我们的国税文化也不例外。税收,作为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和协调”观融入到我们的国税文化之中,能使国税事业持中平稳,更加和谐地发展。

一方面,营造“中和协调”的内部环境,做到“内和”。孔子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既然一个君子要有高明的理想、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一个组织团队又何尝不是呢?国税事业的和谐发展是每个国税人的共同心愿,也只有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做到“内和”才能达到目标。首先,上级税务机关在作出任何一项决策之前,应充分考虑基层或一线的实际,广泛征求内部和纳税人意见,信息博弈面越广越好,力求达到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相互呼应、不断改进的效果。其次,税务领导干部要树立“做人讲人品,为官讲官德”的理念,重点解决好“只惟上不惟下”的问题,不论是从决策还是到具体言行,都要以群众是否拥护、是否高兴、是否满意为标准,从而构建起工作目标一致、高度负责、真诚合作、相互支持的干群关系。最后,系统内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促使良好的内部人文环境的形成。如开展十星级文明国税机关、十星级国税干部、十星级党员、十星级文明庭院、十星级文明居户等争星评星活动,在内部形成以熟带生、以老带新的“比、学、赶、帮、超”工作氛围;同志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生活环境上优雅芬芳、清洁整齐。

另一方面, 营造“中和协调”的外部环境,达到“外顺”。《札记· 中庸》中说: “中也者, 天下之在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税收事情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共同, 杰出的外部环境是各项税收事情顺利完成的保证, 而和谐国税的建设也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首要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税务机关代表国家强制无偿地征收税款, 纳税人缴纳税款只是履行法律划定的义务, 会支付直接的经济代价, 而没有获取直接的经济好处, 容易产生对税收的抵触情绪。为此,我们要确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办事意识, 真心诚意地为纳税人着想、为纳税人办事, 真正实现从管理型向办事型的改变, 把执法与办事统一起来,在执法中办事, 在办事中执法。盘绕优化办税办事、税收咨询办事、法律救济办事、财务管理办事等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措施, 切实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 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做好解释事情, 避免激化矛盾, 这样才能消除误解, 得到纳税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其次要实现国税与社会和谐共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我们要注重巩固和提高国税的社会地位, 争取方方面面对国税事情的重视和支持。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 积极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在税收政策导向、招商引资、企业改制等方面做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经常向地方领导报告请示事情, 宣传政策, 争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国、地税之间要进一步密切合作, 认真执行联席会议制度, 积极拓展合作领域, 做好涉税信息的交换事情。要加强与工商、金融、财政、公安、城建、土管等部门的协作, 搞好信息交流与共享, 推进协税护税事情。要积极执行各项税收优惠, 扶持社会弱势群体, 发挥税收政策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杠杆作用。要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取得社会各界、各方面对国税事业的理解、体贴和支持。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 使其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中起“中和协调”的效果, 从而促使经济、社会进入和谐发展的轨道。

四、学习儒学中的“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入世观, 使税收文化更加体现爱岗敬业、忠诚奉献、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推动国税事业持续发展。

儒家思想从孔子创立开始, 经历两千多年, 形成了博大精深、内涵富厚的思维体系, 究其根本, 它推崇的是积极的作为和自强不息的向上精神,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哲学, 这是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国税部门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内部和谐的使命十分艰巨而繁重, 面对机遇和挑战、矛盾和难题, 只有把儒家的“入世”观融入我们的税收文化中, 才能推动税收事业走向更大的辉煌。

(一)积极入世观需要爱岗敬业。《论语》记载, 孔子被某个隐者嘲讽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宪问》) 。这却是孔子推崇的思维——一个人做他应该做的事, 纯粹是由于这样做在道德上是对的, 而不是出于在这种道德强制以外的任何考虑。简言之, 对于我们国税干部来说体现为对国税事业的责任感、主人公精神,即“爱岗敬业”。但一些税务干部面对改革、社会等各方面压力, 表现出事情倦怠、情绪低沉、思维怠惰、得过且过、玩风盛行、粗暴蛮横、利欲熏心、心理失衡等不良现象。这些个都是典型的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表现, 对干部自身的成长、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因此, 我们要以“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来履行神圣职责, 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应该做的事, 我们事情的价值在于国税事情的本身对社会、对国家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把强烈的责任感当作是我们爱岗敬业的基石, 我们才能摒弃浮躁心理, 去真心热爱我们的税收事业, 而不是在乎社会回报予我们多少的承认和荣誉。

(二)积极入世观需要忠诚奉献。孟子曾经说过: “夫天如欲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 舍我其谁。”恰是这种敢于担当, 遇有该做的事, 决不退让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税收事业忠诚奉献。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我们的领导呕心沥血, 额角上悄然地又添上几根白发; 为了打击偷税抗税, 我们的国税干部, 在邪恶眼前挺起了税官刚直身躯; 为了税款足额入库,一线干部颗粒归仓, 在城乡筑起了一道蓝色长城……再如***市国税局城区税务分局收入年年攀高,自呼伦贝尔市文明单位后,又再获自治区文明单位殊荣, 这来之不易的成绩都离不开国税干部忘我的奉献。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这种忠诚奉献的精神应继续弘扬。

(三)积极入世观需要自强不息。孔子一生热心救世, 到处奔走, 自云: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如有用我者, 吾其与为东周乎! ”孔子终其一生没有停止奋斗, 史称“席不暇暖”, 这种坚固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深为后世所敬仰。跟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 国税事业也将迎来杰出地发展机遇期, 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税务机关来说, 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税收使命增长跨越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 资源过度开发缺乏发展后劲; 人员“断层”和人才“恐慌”现象严重; 社会个别领域对税收事业的抗拒心态仍然存在等等。对此, 我们不仅仅要思发展、谋发展, 更重要的是安不忘危, 卧薪尝胆, 倾力追求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要推动国税事业大发展, 墨守陈规不行, 用老框框旧办法也不行, 只有以“入世”思维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针对差距和不足提出新见解、亮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 才可能革故鼎新、不停解决问题、由大变小差距, 增强自身实力、日益发展壮大。

五、学习儒学中“为政以德”的清廉观, 使税收文化建设与反腐倡廉的新形势相适应, 实现国税廉政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

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儒家人物, 从“政者,正也”的持论高度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为人、为官、为政的原则和规范,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廉政思维。孔子认为“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们就是要通过国税廉政文化建设达到一种德治, 使国税干部在思维道德上始终有一种高层次的追求, 构筑牢固的思维道德防线,消除腐败的思维动因, 用先进廉政文化占领国税干部的思维阵地, 做到以正压邪, 激浊扬清。国税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详细实践, 必需紧密结合国税行业特点, 突出时代特色, 体现鲜明的个性。详细地说, 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国税廉政文化建设。 必需要大好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积极营造一种反腐倡廉的公众文化氛围, 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国税干部追求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目标的崇高精神境界,构建以全心全意为纳税人办事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观。

(二) 弘扬国税的开拓进取精神。一个单位和部门, 没有崭新的精神面貌, 就不能立足于现代社会。面对社会的猛烈竞争、贪图安逸和享乐主义思维的诱惑, 必须把弘扬国税开拓进取的精神作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并纳入党风廉政教育的全过程, 使广大国税干部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 健全国税的职业道德体系。儒家廉政思维认为, 廉政的无上境界是要“爱民”、“仁民”, 主张对人民薄敛赋、厚施予、重教化。必须把国税干部职业道德修养作为重要内容, 使税务干部摒弃“官本位”意识, 树立办事理念, 健全和完美以“热爱税收、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文明办税”为核心内容的各岗位职业道德体系, 用以规范广大国税干部的职业举动, 筑牢思维道德防线。

(四) 营造国税的廉洁从政氛围。坚持公正廉洁, 文明高效,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搞好自律与他律, 当好廉政建设的排头兵。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广大干部不停接受中华民族优秀廉政文化的沐浴, 做到常思贪欲之害, 常除非分之想, 常怀律己之心, 使勤政廉政成为广大国税干部的一种精神追求, 一种思维境界, 一种自觉举动。

(五) 加大国税廉政建设的执行力。廉政建设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而健全的制度是其强大的约束和保障。要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考核兑现机制, 落到实处考核内容, 按期考核;加大查处力度, 奖优罚劣, 追究一个点, 震摄一大片; 树旗号, 追赶先进,鞭策后进, 使标本兼治的廉政文化建设事情融入日常税收管理事情中, 融入干部思维事情中, 成为国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完美内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税收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等长效监视制约机制, 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 重点人、重点物、重要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视, 着力强化源头治标治本力度, 规范行政管理举动和税收执法举动, 逐步形成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和税收管理体制。

[注释]

注释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政府关系与公共事务的执行董事,全国政协委员。

篇3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构建“服务型法院”。法院的首要职能就是审判,要树立审判就是服务的理念,通过公正高效的审判、执行,让法院的服务功能在审判职能中得到充分张扬。一是充分发挥打击、调节职能,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化解民事纠纷,规范行政行为,加大执行力度,确保稳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坚持司法为民,努力实现司法活动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行,通过快审、快结、快执,让当事人获得适当、迅速和有效的救济。为此,全市两级法院不断丰富司法为民的措施,花溪区法院扩大司法为民服务点,增聘司法服务联络员,加强司法服务网络建设;南明区法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与司法援助制度进行衔接;息烽县法院提高“汽车流动法庭”的科技含量和硬件设施,实现“巡回审理,就地开庭,当庭宣判,当场送达”;修文县法院加大涉农案件审理力度,在审理44名农户诉贵州丰裕种业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件时,不仅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户决定全部缓交诉讼费用,而且到扎佐人民法庭的巡回审理点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宣判,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三是力争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判断社会效果,尤其不能一判了之,案结事不了,将矛盾推向社会。针对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不理解以致不断上访、申诉和缠访的情况,贵阳中院制定了《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实施细则》,从8个方面共31条对判后答疑的范围、答疑的形式、内容及操作程序、判后答疑的奖惩考核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要求对当事人在宣判时或判决后提出的异议和疑问,由原承办法官或相关人员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延伸司法服务,贴合群众需求。

改革创新司法管理机制,提高法院管理水平,建“规范型法院”。审判机关尤其要做规范管理的表率,不断健全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为全力维护司法公正提供组织保障和纪律制度保障。为此,贵阳中院建立和完善了案件流程管理机制、案件质量评查机制、违法审判追究机制、岗位目标考核机制等一系列内控机制。如长期存在的法律文书质量不高问题,关系到裁判的公信力和人民法院的整体形象,必须下决心重锤治理法律文书差、错、漏现象,2006年8月初推出了由院长、政治部主任、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对法律文书出现差错的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制度,并在次月邀请媒体记者旁听,现场监督。经过半年时间的整治,差错率从过去的16.3%下降到0.35%,法律文书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实现零差错目标。为确保案件质量,贵阳中院从2006年8月1日起,将案件质量评查管理由原来的研究室改设在院纪检监察部门,选调三名法官专门负责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并将案件质量评查结果纳入干部考核管理范畴。另外,贵阳中院还将庭审过程搬上电视屏幕,进一步实现审判公开,在普及法律知识、扩大审判案件的社会效果的同时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庭审活动的规范化。云岩区法院坚持每月一次的发回重审、重大改判案件质量听证制度,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逐月考评、兑现奖惩,开阳县法院也开始完善绩效考核管理的具体内容,细化量化指标,建立干警业绩档案。

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争做知识型法官,建“学习型法院”。只有培养高学历、专业化、复合型的法官队伍,才能有效确保司法公正和审判水平。全市法院积极鼓励干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改善法官知识结构,对干警学习、培训提供各种便利。目前,全市法院干警有大学学历587人,占总数的61.4%,其中59人取得或即将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去年8月,以“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时代特色法院文化”为主题的贵阳法院文化建设活动正式启动,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三项活动为主题,全市法院系统举办了演讲大赛。贵阳中院邀请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卫平教授作了一场题为“现代司法理念与诉讼法理论”的专题讲座,就审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讨,努力提高法官正确裁判案件的能力。此后,贵阳中院建立西南政法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为今后邀请重点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全市法官开展学习、培训畅通渠道。贵阳中院还与贵州省青年法学会联合召开研讨会,为今年6月1日实施《企业破产法》做好理论和实践准备。为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贵阳中院将花溪区法院结合法院工作实际详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40条《法官行为规范》在全市法院加以推广。修文县法院强化审判业务学习培训,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上诉案件质量分析座谈会,还在审判委员会实行专题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对法律适用的研讨力度。白云区法院不断完善调研制度,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以便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

进一步增强法官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廉洁办案、公正司法,建“廉洁型法院”。法院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散地,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腐败因素的干扰,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还必须要求全市法官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全市法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实施纲要,切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范法官与律师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不正当交往。普遍推行廉政保证金制度,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着力抓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提高全体干警的廉政意识。贵阳中院采用电脑自动分案,减少分案环节人为因素,避免了人为干预分案可能产生的“暗箱操作”。加大对外委托执行环节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着力抓好从源头预防腐败。清镇市法院在329个“诉讼及巡回审理提示牌”上均明确欢迎社会各界对法官违反廉政建设规定及审判纪律的行为进行监督,注明举报电话。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2006年全市法院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树立人本理念,建“和谐型法院”,以和谐司法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冲突得到化解、利益关系得到平衡、权利诉求得到救济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给人民法院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法院在刑事审判方面要树立科学理性的刑罚观,善于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尝试在自诉案件中引入调解处理的和谐、和解机制,最大限度地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缓解社会冲突,防止社会对立。贵阳中院决定在云岩、南明两城区法院率先设置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庭,从今年7月1日起审理全市所有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一审案件,在条件具备时,案件受理范围将扩大到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民事和行政案件,还将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配经验丰富的法官,坚持量刑上的个别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切实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贵阳中院推出“民事调解标兵排行榜”激励机制,把案件调解率、当事人息诉服判率作为评估民事法官办案质量和实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倡导法官将调解作为结案的第一选项,在全市法院掀起“人人重视调解,人人争当调解标兵”的热潮。此外,还推行了《法官进言》新举措,用书面形式向当事人介绍诉讼调解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以理性的分析和诚挚的劝导来建议进入法院诉讼的当事人选择诉讼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2006年全市法院民事案件调解率达50.4%,超出全省历史平均值达20个百分点。

篇4

一、我国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政府内部控制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政府运行成本,防止政府公务人员腐败和渎职的内部约束机制。它是建立在现代化社会细密分工系统的基础上,加强每个分单位或个人的职责和规范操作,是一种追求科学化、系统化、节约化、严格化、制约化、责任化目标和适应数据化、程序化、标准化、模块化、一体化、智能化、符号化的一种现代与后现代融合的管理模式。“相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而言,政府内部控制的发端时间较晚,成熟程度也较低。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政府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和营养之源。”(王光远,2012)[8]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构建是为了科学、规范和严格地检验、考核和评估政府内部控制的行为过程的规范度、质量水平和实施的效能等各项指标,以及应对国内外政府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出现的新问题。它是一种数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模块结构型的指标参数评价目标体系,以解决目前政府内部控制行为的无序和评价的盲目化、模拟化、感性化等不规范问题,实现引领政府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弥补政府内部控制质量标准的偏失、提升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发挥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权威性和激励效应,大力推进我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必要性从理论意义上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凸显,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控制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同时,尽管政府内部控制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基本规范和程序,但程序和环节设计的合理性、执行过程准确性和可靠性、执行力的大小、执行的效率、执行者之间的协调性、风险的评估、危机的预防与处置等各种内部单元之间执行、管控和监督等若干个环节的运行质量等都需要精确、科学、规范地进行评估。因此,构建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能极大地丰富党的执政理论、政府治理科学化理论、政府管理现代化理论、现代管理学、行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理论、系统论和社会协调学,以及廉政文化理论和职务犯罪防范理论。从现实意义上看,一方面,从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首次《内部控制准则指南》到2004年《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准则指南》的修订,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内部控制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和程度,特别是修订版把责任主体从政府部门和最高审计机关扩大到管理层、全体员工、内部和外部审计机构、民间组织、司法机关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这极大地扩大了内部控制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我国各级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开始实施政府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并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控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建立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则有利于克服传统政府管理学的定性模糊难以适应现代管理学精细化、精确化要求的弊端,增强政府人员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有利于改进政府管理的方式方法,增强制度的严肃性,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因权力滥用和不当管理而造成浪费、差错、舞弊引起的资源损失、环境破坏和责任事故,促进公共机构管理质量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2、可行性目前,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可行性。我国政府在经费管理上已经具备提供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条件,如能够以一定的经费组织实践内部控制网络公共平台等,规模效益显著。二是政策可行性。我国提出了社会治理创新的战略目标,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奠定了政治基础,因此急需构建并创新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三是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对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标准评价标准改革,实施所需的人力资源并不多,只需参与内部控制人员和专业评审人员即可,无需组织大规模社会人员参与,组织实施并不困难。四是技术可行性。在过去经验借鉴和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效果评估、资料总结和模型建构等,可以建立系统的政府内部控制标准。五是社会效益可行性。通过改革政府内部控制质量标准,有效提高公务人员服务社会的质量,增强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和提高社会稳定性,从而使更多的人员受益于该标准建设,促进人的社会管理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型管理人才。此外,提高各级政府服务质量,能够吸引各地的人才集聚和创新创业,更加促进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

从发达国家的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执行和评价来看,总体上比较先进和相对规范,但这些标准并非尽善尽美,并不能依此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高效运行和腐败的问题。特别是,这些标准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以及与其文化相适应的参数指标,这些并不适应于我国国情。而发展中国家政府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发展较晚,执行过程和评价过程都还很不规范和成熟。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均较早,在质量评价方面认识和运行已积累较为成熟的经验。政府内部控制执行方面,主要有范围广(已从联邦政府扩大到全部州政府)、内部审计工作卓有成效、各监督管理机构配合密切、关注信息系统控制及风险评估、将政府内部控制建设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等特点。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各部门制定本部门或专业性内部控制准则,最高审计机关制定原则性内部控制准则,政府部门审计机构据以测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其中,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建设是推进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刘玉廷,2008)。在埃及和冰岛,政府部门制定内部控制准则,最高审计机关据以执行测评。澳大利亚则率先加入了风险评估指标。由于德国公务员制度比较成熟,在内部控制执行上也较为严格和规范,形成专门的执行状况评价标准,包括公务活动的介入与回避、公务外兼职限制、公务员升迁与降职、公务活动收受礼品的上交、公务员财产申报和监督、责任事故和腐败问题的问责等制度等都具有严格细化的规定,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务活动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公正性以及政府公信力等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根据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联系,我国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既具有世界上一般国家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也有我国自身行政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内容和元素。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政府公务人员既是作为国家机构的雇员,更是人民的公仆。政府作为一个管理机构,更是一个服务机构以及和民众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我国的管理文化和西方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不同,这种文化会不自觉地渗透在管理程序和行为之中,即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管理文化的基础、内涵及表征形式都具有差异性。同时,西方国家,特别是一些在政府管理和政府治理方面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方面建设得比较成熟,公务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所以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国的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应包含以上一些要素。

三、我国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

1、评价目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呈现新的变化和特点,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对国家公务人员的新要求自然被推到改革的前沿。政府改革的宗旨是更好地服务群众,使政府工作高效廉洁,干群关系和谐。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政府改革形势,本着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激励为主)、目标管理与行为过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常规管理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共性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控制质量评价目标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依据,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以廉洁高效为主线,以培养公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服务能力为根本宗旨,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质量进行有效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高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修补控制过程的漏洞,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因此,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目标即为其内部控制目标,主要体现在合理保证政府部门的运行管理合法合规、合理保证政府部门的社会对待和资源分配公平公正、合理保证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促进政府部门实现发展战略五个方面。

2、评价主体目前世界上不同国家有多重类型和多种结构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但基本不外于以下五种类型:一是最高审计机关制定政府内部控制规范并据此进行执行情况质量评价;二是政府部门制定其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最高审计机关据此进行质量测评;三是最高审计机关制定原则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下级审计机构制定评价细则并据以测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质量;四是最高审计机关制定并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下级审计机构由此进行质量评价;五是政府指导性文件指导最高审计机关制定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政府部门内部实行自我评价。可见,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主体可以分为最高审计机关、各级审计机关、政府部门内部三种。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办法是财政部门制定、政府内部控制规范,审计署制定、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各审计机关据以评价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质量。随着我国政府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规范,仅沿用审计部门作为政府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主体显然不能满足其评价目标和政府内部控制监督的需要,因此应根据我国政府内部控制的特点,适当扩展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主体范畴,采用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监督主体即为评价主体的目的。(1)自我评价主体根据监督与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主体应独立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主体。设置了独立内部审计或专职内审岗位的政府部门,可以指定内审部门或岗位作为其内部控制质量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没有设置内审机构或岗位的单位,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应当指定部门或岗位开展内部控制质量评价工作;对于将下属单位纳入内部控制建设实施范围的上级单位,其内部控制质量自我评价主体同样也应作为其下属单位的实施主体。(2)外部评价主体我国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外部主体可主要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承担,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积极性,构建严密的政府内部控制质量外部评价网络。一是财政部门评价,应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对整个政府部门体系的内部控制评价作用,实现对财政预算资金控制的有效评价和监督;二是审计部门评价,审计部门在进行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审计时,要积极发挥其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主体的正能量;三是纪检监察部门评价,由于政府内部控制具有预防腐败和舞弊的作用,故应将纪检监察部门纳入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四是注册会计师评价,应在政府内部控制活动中引入社会评价,并积极采用注册会计师的评价结果和建议,不断完善我国政府内部控制体系。

3、评价内容(1)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评价政府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应重点关注:一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合法性,即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是否做到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二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是否对单位内部各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具备约束力,三是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与单位所处环境、运行特点、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是否能够依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2)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前提下,内部控制是否得以有效执行,从程序上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时,应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是否严格执行了相关控制流程;二是控制流程是否得以持续一贯地执行;三是实施控制的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详细评价逻辑和程序如图1所示。

4、评价流程和方法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流程一般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这些程序环环相扣、相互衔接、相互作用,构成了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基本流程。政府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方法通常与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程序相联系,在不同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概况地说,在设计有效性评价阶段,通常采用文字表述法、调查问卷法和流程图法;在运行有效性评价阶段,通常使用证据检查法、穿行试验法和实地观察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