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与学习力提升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维训练与学习力提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维训练与学习力提升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3-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敏捷思维、灵活思维、深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强化对课堂思维训练的实施要点和实施对策的研究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初中语文思维训练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他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思维发展心理学》)

在林传鼎等主编的《心理学词典》中思维训练(thinking training)被阐释为:“运动员在头脑中自觉地重现某个动作形象(即运动表象)的时候,还要反复思考其动作概念、要领以及自身运动时的各种感觉,并且学会用语言(默念)进行自我调节。”[2]

初中语文思维训练借鉴了以上概念的内涵,主要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思维规律以及思维的发展规律进行思维训练。[3]思维训练强调形式、方法、过程和效果,其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加快对知识的掌握速度,显著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使其思维、智力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有效发展。

可见,初中语文思维训练既强调“加速”又强调“能力的提高”,因而思维训练要注意深度和广度,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特征,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实施的思维训练应包括:敏捷思维训练、灵活思维训练、深入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训练。

二、初中语文课堂实施思维训练的要点

要确保初中语文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一)创设良好的思维氛围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朝气蓬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是影响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问题意识、形成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师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情感障碍,双方缺乏理解和沟通,使学生不愿主动思考,纵然有问题也不愿问或不敢问,因此建立学生的“心理安全区”非常重要。学生即使一时“启而不发”、“调而不动”,也要耐心地等待。教师就是要善于用睿智的目光,去发现学生一丝一毫的表达欲望,爱护它们一闪一烁的思考,点亮他们一星一点的思维火花。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语文的教学可以概括成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教师,因而课堂思维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的引导,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质疑的现象时常发生,对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因势利导地实施思维训练。尤其是对于一些课堂学习质量不高、课堂中懒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应适时激发他们,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强化引导,逐渐使他们建立起对学习、对思维的信心。

三、初中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及实施对策

(一)敏捷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能力的快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快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而提升其反应速度。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里,书籍记载传播大量的知识内容和智力成果,在有限的时间阅读这些书籍,就需要甄选阅读的内容和提高阅读效率,这就需要有快捷的思维对信息进行及时接受并反馈。影响思维的敏捷程度的因素有记忆联想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经常组织学生快速阅读,听记,质疑,这样不仅能充实阅读量,还能锻炼思维的灵敏程度。

(二)灵活思维能力的训炼

灵活的思维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发现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内在联想和知识迁移,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结合。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回顾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文章;教学《春》时,回顾作者的写作特点,以便于学生温故知新,加强对新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其次,要强化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形式,不同方法。

(三)深入思维能力的训炼

纵观今天的语文课,依然缺少深层的东西――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缺少语文课应有的知识、情感等的积淀。因此,追求高品质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和拓展材料进行深层次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因此教学必须要有“深度”。加强思维锻炼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先要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即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文章中的人物、环境、事件等,便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含义。

(四)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炼

创新思维锻炼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逆向思考、学会质疑。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思维的创新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发表自己对文章内容、结构、情感、主题等独特的看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细读文本,并结合写作背景或上下文等,积极思考,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这些独特的见解,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需要,也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思维训练中敏捷、灵活、深入、创新这四个要点,并善于营造思维氛围,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而促使思维训练顺利、有效的开展。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会燃烧成绚丽的彩霞!

参考文献:

[1]刘海英.注重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J].时代青年:教育.2012(10):124-125

[2]文瑞学.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的规划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7):34

篇2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与数学概念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强化注意概念的要点和关键性字词,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数形转换思维训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

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这说明,数离不开形,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若能结合几何图形,往往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在解数学题时,如果能构造出恰当的几何图形,常常能得出巧妙解法。

2.数理思维训练。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说:“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主题游戏,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模型,系统地训练数理思维能力。

二、把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每一节数学课中

教学中,对学生不容易弄清的那些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体验,再让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要领,并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系统化、规律化。例如小学一年级思维能力的要求有:

1.认识数字,掌握简单数字的读写,练习数字的排序,培养逻辑能力。

2.通过实例区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数的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比较长短、高低、大小、多少,了解数字与个数(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基本的数数练习,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数理能力。

4.能够根据颜色、外部特征等对物品进行分类。

5.能够按照某一规律对物品进行排序。

6.认识100以内的数字,了解数字的构成,并能比较数字大小。

7.学习一位、两位数的一步或者多步加减法运算,理解算理,建立加法与和的概念。

三、将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游戏、观察,使学生在不断的动手、动脑过程中,将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融为一体,自己总结出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成高分低能的学生,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突出形象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充足、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展知识,扩大眼界。同时,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营造思维能力训练的氛围。一是将课堂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具体的操作步骤: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探究——直观操作、深化思维;发现——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内化——巧设练习、扩展思维;拓宽——质疑问难、系统思维。二是将专业课程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结合数理思维训练等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诱发思维的活跃性。三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每天早、午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手脑算等专业训练,强化学生数形转换的思维能力。四是将班级文化建设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班级建立“智慧吧”,专门摆放各种益智的玩具,如孔明锁、磁力迷宫等,一段时间更换新的,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体会动脑的乐趣。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同一件事情看谁的解决方法多,同一道题看谁的解题方法巧,同一个孔明锁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就可以完成,或者以组为单位定期进行奥数比赛,使学生学有所用,有展示的机会,有成就感。

3.家校合一。建议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让每个家长都有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时时体会到多动脑的好处。

篇3

关键词:思维训练;竞赛教学;学习型团队;实践教学

本文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为宗旨,对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力求从创新思维培育、拔尖人才培养、学习能力构建等方面探索一套适于研究型大学的实践教学范式。

一、创新型、研究型实践教学范式构建

为了培养训练有素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实践教学范式以科学研究为主线,沿着感知一抽象一应用这样的逻辑脉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科研体验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

在此过程中,着重提升大学生两方面素质。一是能力素质,即思考、学习及研究能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业务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二是行为素质,即在学习生活中与人相处、做事做人、应对挑战、自我实现的能力,注重情商隋感的培养,旨在训练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能力素质的培养中,可以辅之以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如思维训练、团队构建、竞赛教学等;在行为素质的培养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心智发展,从最初发现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挑战、未知、不安,研究问题时可能遇到的兴奋、挫折、低谷到最后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通过不断的关注,总结和辅导,协助其完成研究心路历程的一次升华,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更加增强了研究的兴趣与信心。

以下,分别就三种实践教学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1.有效应用思维训练教学法

思维训练教学方法,是20世纪中期诞生的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方法,核心理念认为“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代表人物有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0nv Buzan。在课程中通过一系列思维游戏、智力测验、情境设定等活动,诱发学生思考,可以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态度,系统地应用思维训练方法。首先要明确目标,确定不同专业类别思维训练的重点。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应将思维训练的重点放在拓展开放思维方面,着重解决现实问题,再辅之以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使其在分析问题时有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然后是总体规划,整合课程体系,设计思维训练的全套系统方案。仍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将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营销学、会计学等课程综合构成理论一实践类课程体系,总体设计规划思维训练重点和内容,分别从策划、分析、建模等方面制定思维训练的系统方案,以实现全方位思维突破。最后具体落实,针对不同课程实施差异化思维训练方法。以统计类课程为例,适当加强数字方面的训练内容,增强对数据分析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而对于“管理运筹学”课程,更多偏重于规划建模,适当增加全局思维训练:营销相关的企划类课程则注重创意思维的设计,以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

2.设计竞赛式课程实践

竞赛是按照人们的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而激发人们努力向上的一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有利于鼓励进取、消除懈怠,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在实践环节中引入竞赛,着重于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灵活应变、统筹规划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竞赛内容点面结合。可以由学生主导自拟题目,进行“知识点”考核。通过角色转换,由学生自行设计竞赛题目对垒,竞赛内容紧紧围绕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展相关领域阅读量,发现并整理学习问题,以探索方式学习课程内容。教师需给出竞赛的具体要求,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数量等总体信息,并在实际竞赛前审核题目,合理分配时间,组织竞赛。考核标准既包括出题得分,也包括答题得分,从而避免了小组间题目过难,恶性竞争的情况出现。也可以由教师主导设计命题式综合研究型竞赛,实施“知识面”考核。为了使学生对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由关联课程的教师组成某一学科组,集成各知识点,设计学科相关的复杂命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参考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的形式,提出现实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通过建立各种数量模型,运用自行研发的“管理运筹学”软件以及其他分析工具进行分析、预测等,优秀成果还可整理为研究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3.构建学习型团队,强化大学生心智训练

在实践教学中努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展开深入讨论,交流观点,彼此借鉴产生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团体智慧,有助于提炼出高于个人见解的团体智力。此外,学习型团队重在培养集体协作能力,不断关注大学生的心智变化,培养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学习型团队组建中,我们强调方式方法多样化。可以实现随机组队的方式;可也由班级学生民主选取核心组长,再由组长指定组员;还可以招聘会形式选拔,形式内容不限。通过开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施展才能,这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分有利。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心智成长。观察他们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反应,并在适当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团结协作的探索精神。同时,还应注重学习型团队的整体效果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任务结束后认真总结,从知识掌握及心智体验两方面做综合评价。通过总结学习型团队中的经验教训,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借鉴,也为教师改进团队学习方式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范式的教学应用实例

下面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安排及课程设置,以具体课程为例简单说明本实践教学范式的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春季与秋季学期衔接的时间段集中安排了小学期实践环节,为期3周左右,通常以实践课程为主,注重技能、操作的训练。这为我们实践教学范式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通常会在这一集中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研究竞赛形式,综合以往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完成相对复杂的综合性研究命题。待进入正式学期以后,进入长时间系统的课程学习阶段,分课程穿插课堂实践环节,如课堂热身,以lO分钟为宜,安排思维训练题目,活跃思维。改变以往小测验的形式,以学习型小组为单位完成组间对垒竞赛,以检验各章节的学习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之后,再进入下一轮小学期实践,综合应用以往学过的技能、理论,组织团队学习或研究竞赛,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训练。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图2所示)。

1.课程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用

基于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范式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的衔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

课程组、学科组之间充分沟通,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紧密配合。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依托的课程如图2所示。正是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可掌握必要的数理分析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了初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正式学期课程中引入思维训练进行课堂热身。以“统计软件应用”这门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为例,统计学分析并非简单的数学推导,强调学生多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样的数据,不同的分析角度会产生新的科学发现,数据是不变的,而分析却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具有“横看成立侧成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昧。因此,对于管理类学生而言,统计软件并非只是传授统计方法,更重要地是提升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充分调动他们对数据分析的深度和数据挖掘的潜力。因此,思维训练环节贯穿于课程始终,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质疑问难等形式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观察辨析能力,发现事物有关属性和规律的能力,概括小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最初的数据分析阶段,为了拓展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维度,课程引入二维平面向三维平面扩展的思维题目,即必须通过三维分析才能解释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模式,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其更加活跃,实现了对数据的多角度分析。

在多选题分析时,课程引入了“重复计算”的谬论题目,加深了学生对应答次数(Response Number)与样本次数(Case Number)的理解。在相关分析时,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理解数据间关系,而是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课程引入了关于“伪相关”的题目,如何理解日本谚语“风一吹,卖桶的会赚钱”,力求使学生掌握数据逻辑中的相关关系,并不能解释其内在的因果关系,若想发现真正的影响因素还需更多的理论分析与科学验证。

2.理论课与实践课中的竞赛设计

在正式学期的课程中定期穿插“竞赛式对垒实践”,学生们几人一组(5人为宜,视班级人数调整),互出题目分组对垒,出题测验某些章节的学习内容,由于要对试题难度进行控制,通常教师会事前检验题目信息,必要时进行试题替换。由于出题环节也作为考核指标,因此学生们设计题目通常比较慎重,不会超出难度过多。竞赛式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强了学生们的集体学习能力,特别是通过竞赛形式,学生们加深了对学习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由于角色的转换,从考试者到考官,使其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比较深刻。

小学期的教学多以短时间集中实践课程为主,如笔者整合“专业实践”及“计算机基础实践”这两门实践课,先由教师完整介绍一个综合知识运用的管理研究案例,再组织“研究型竞赛”。在与本专业其他教师沟通之后,综合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营销学”等课程知识,在暑期实践之前,下发研究竞赛选题。由学生利用暑期实践组织调研,问卷调查,收集一手二手数据资料,利用小学期计算机课程集中上课时间,综合运用各类软件,包括运筹学、SPSS等在实验室完成研究课题及报告撰写。

在研究型竞赛题目的组织方面,主要参考大学生建模竞赛及企业管理挑战赛等内容,设计问题导向的竞赛题目,可以是同一个问题背景的不同研究角度,也可是不同行业背景下的相同研究内容,课程结束后要求各参赛队伍做小组陈述,重点对研究方法、模型构建、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及分析结论等部分展开详细介绍,并安排现场提问及回答。教师最后总结并为每组打分,学生也参与打分,综合评价后,选出得分最高的3组,实施一定的物质奖励。

3.学习型团队的组织和安排

本文中所涉及的竞赛均为全员参与,且以团队形式组织,通常5人一组,完成各项团队学习任务,包括团队分工、团队学习及团队竞赛。在团队构建时,我们采取随机分组方式,之所以没有采用自由组合方式,一方面保证每组成员构成均匀,另一方面也是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现实中不可能根据自己喜好挑选团队,这其中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适应能力。团队中的工作方式各不相同,有些组主要依靠核心领导,有些组倡导民主合作,还有些团队,组内分工,两两合作。总体看来,学生基本适应团队工作,而且气氛比较融洽,尽管组内可能会遇到矛盾,但对外表现得非常团结。非常有趣的是,还有些组专门派出外巡人员,了解其他组工作状态,颇有些实际职场竞争的味道。教师在团队工作中要起到监督、协调工作,小组配置人员时,如果随机分组资源十分不均匀,可适当调整,在小组遇到问题时及时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到各个组里调研,了解他们的研究动态,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4.课程总结学习

篇4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思维训练

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和训练年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质。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长足进步。

1. 将汉语思维转化成英语阅读思维

英语是初中学生的第二语言,但是当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还是习惯于用汉语的思维进行英语阅读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进而影响到学生英语阅读思维的形成,降低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转变学生的阅读思维变必须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逐步适应用英语思维去解决英语阅读中的难题,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了更好的训练和培养能够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的方式面对和处理每一个英语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而确保英语阅读水平的长足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英语阅读理解篇章的部分难点句子,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采用汉语思维去理解的话就会出现极大的偏差,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采用英语阅读思维进行思考。如这样一个阅读难句: Each party believed that it had hold of the truth, the only truth that mattered, the one that led to eternal salvation, and its adversaries clung to falsehood which must necessarily head to eternal damnation: not only for themselves but for all who should permit them to survive and infect others with their errors.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思维对这一长句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 believed 有两个宾语从句,用and连接。第一个宾语从句that it had hold of the truth中,the only ... the one ...都说明truth,是它的同位语。And 后的宾语从句省略了连词that,句中有定语从句which must 修饰falsehood,后面的who定从修饰all。因此,在用英语思维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后,可以准确地对这句话进行理解,即 每一派都认为他掌握了真理,唯一的至关重要的这里,通向永恒获救解脱,而它的对手(敌人)死抓住错误不放,这必然导致永恒的诅咒;不仅诅咒他们自己,还诅咒那些让他们生存下去,让他们的错误感染别人。

2. 注重培养整体化的英语阅读思维

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学生在阅读英语篇章中不能够有效利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和理解,从而不能总结理解和概括出文章的大致意义,从而可能造成学生在作答过程中不能够准确把握住阅读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得不到准确的答案,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降低学生理解全文的难度,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例如,在理解篇章结构比较复杂和阅读理解难度较大的英语篇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克服恐惧和抵触心理,接下来要站在全文的角度,整体化地把握英语篇章的中心内容以及长句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复杂的段落或者句子,然后让学生通过整体性的把握和思考对段落的意思进行简单的概括,考研和锻炼学生的整体性英语阅读思维。如有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段落:Against England,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Protestant nations to reconquer, military might was not yet possible because the Catholic Powers were too occupied and divided: and so, in the 1570’s Rome bent her efforts, as she had done a thousand years before in the days of Saint Augustine, to win England back by means of her missionaries.首先,对段落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Protestant nations to reconquer, 这句话是同位语,说明England. As she had done a thousand ...,这里的as =just to 义:就像,正如。那么整体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对付英国,需要重新征服的所有基督教国家中最重要的一国,动用军事力量不可能。因为天主教大国们太忙,太分裂;因此罗马于1570年代就像一千年前,在圣・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它曾做过的那样,竭尽权力想通过传教方式把英国赢回来。对学生的整体性英语思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对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英语篇章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求学生需要逐渐将英语思维内化成一种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阅读思维习惯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归宿是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思维习惯,将被动的阅读理解变成主动的英语阅读学习,实现学生英语阅读思维能力质的飞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的积累形成一个完整的英语阅读笔记,重点记录一些重点和有效的英语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完善,进而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中受益。经过教师与学生的不断积累,可以共同配合和解决大量的英语阅读难题,并且总结出一个良好的阅读思维训练模板:(1)Leading your eyes with your index finger or pen has been a traditional way to keep your eyes from nipping all over the page. Using a card or a paper to block what you have read before, keep the card above the line that your reading,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eyes, it forces you to move forward.(2)When we are first taught to read we are forced to stress on each and every word, however good this conditioning has done for you, it’s time to grow up.(3)Also must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raining in English read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reading.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是关键,同时也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思维,初中英语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注重创新和完善英语阅读思维训练理念,采用多样化的英语阅读思维训练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将汉语思维转化成英语思维,培养学生整体性的阅读思维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全面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

篇5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小学英语教学;训练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所务,唯在启发诱导。”诚如所

言,教师除“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职责在于启发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研究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对英语教学来说,曾有专家指出:“考查英语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突出学生的智力教育培养、发散性思维训练,应是英语语言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小学英语教学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1.有利条件

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可行性在于:一是大部分小学生的英语起点较低,相互间差距不大,仍处于启蒙教学阶段,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自由发言的思想负担和他人评价焦虑,所谓“无知者无畏”式的发言,可以说越荒唐越有价值;二是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可使学生逐步培养发散性思维,更好地激发课堂整体活力。

2.制约因素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受英语语言交流环境缺失、小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尚未成型以及英语学习功利目的、浮躁心理等因素影响,有些教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两种极端:或者是过度强调对话场景设置、趣味活动开展,异化成重形式少营养的花架子;或者是简单移植中学英语教学方法、母语教学模式,呆板的单词翻译、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的语篇背诵,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慢慢遏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二、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做到既兼顾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又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呢?按现代教学理论看,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主要围绕词汇、句型、语篇、写作等方面运用发散性思维实践和探索作一简要介绍。

1.举一反三,词汇教学以点扩面

(1)以词引词

通过利用同义词、反义词、复合词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大大提升了单词记忆的效率。例如,在掌握了large之后,联想到近义词big,再联想到反义词small和mini,告诉学生mini的意思就是大家平时经常说到的“迷你”,加上“迷你iPad”“迷你裙”的拓展,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发散,引入fat―thin,tall―short,thick―thin等与形状有关的相对词,也就水到渠成了。

(2)以词串词

如果说一个个单词就是散落于课本中的一颗颗珠子,那么如何穿针引线,将其串联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划分,将词汇分类分层次进行有机组合。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时,笔者以colour为中心词,列出blue、brown、black等既同为从属关系、又有相近词素的单词,学生很快就深化记忆了。之后,将每4~5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以family为中心词,每组学生自由列出相关词,很快就将father、mother、sister等词串联起来了。既集聚了团队智慧,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师生双方负担,又有效提升了单词复习的趣味性。

(3)以新带旧

在学完生词之后,选择其中一个单词要求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按单词――词组――句子的次序推进。学生所造的词组、句子来源于自己的语言体系,更大范围内寻找与所给的词语相关联的事物,达到学以致用、滚动复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make之后,笔者让学生自由造词组,这样下来,既有笔者本单元讲授过的词组:make model planes,make puppets,make cakes…;也有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单词形成的新词组:make pu-mpkin lanterns,make clothes,make kites...

2.归纳比较,句型教学有效提升

(1)同义表达归纳

在句型操练时,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扩大语言输入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掌握现有句型的同时,对以前学过的相似类型归纳,以知识点引申知识点,促使学生开阔思路、系统掌握。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时,笔者对问候他人身体状况的几种说法进行归纳:What’s the matter?/ What’s wrong with you?/ Are you ill?/ How do you feel now?/Are you feeling better?通过对意思相近句型的整合,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在不断运用中区分、完善和加强。

(2)相关句型对比

在小学阶段,肯定句、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祈使句等句型较多,由此衍生出来的句型、英语时态变化、转述时的人称变化,以及易受汉语表达习惯干扰,等等,都加大了英语句型教学难度。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带动学生对相关句型进行整合。例如,5A Unit 2 A new house的教学目标是There be句型否定式的学习,笔者引导学生由简单一个句子“There is a pen”,整理出多个相关句子。同时,还引导学生将There be句型的用法与have/has用法加以区别,等等。由于这些都是学生亲自参与并经过对比得出来的,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3.联想引申,语篇教学融会贯通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出发,运用教学实践内容,做好综合完善工作,以此确保学生训练的针对性。首先,在开展口语训练时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演讲,或是借助新闻热点事件来进行说话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关注度。例如,在教学中就可以从这一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方面出发,将其转变成为口语训练的素材,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好教学时机,借助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出语文的教育功能。只有训练好学生对信息的捕捉与组织能力,才能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观念,才能实现对教材的有效利用。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语文素材,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保证思维训练的实际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从思维训练入手为学生创建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主动接受教师的思维训练。例如在教授《孔乙己》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入手,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续写,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生产生一定的想法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果孔乙己生活在现代,那么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随着问题的深入,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实现开发学生智力的目标。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有意思的事,然后将自己的看法书写下来,以此来实现素材的积累。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示出来,不受固定思维的限制。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立足学生的发展情况,以此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要从开展立体化教育模式出发,帮助学生从课内探究转变到课外实践中去,从而创建有效的教育平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与作者的深度对话,能够在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文章的内涵。所以教师要从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入手,确保学生能够受到文章的感染。同时教师还要做好顺势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的升华。如学生在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文章时,就可以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入手,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通过对文章情感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产生主动说话的欲望,从而在自我对话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责任感。

四、鼓励学生质疑

只有让学生主动质疑,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让学生主动开口提问,在不断地思考与提问中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从而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各不相同,所以在面对教材时,所提出的问题范围也极为广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此外,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为学生营造出积极的思考氛围,培养好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就可以从作者的创作背景与思想上出发,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并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提出许多问题,而教师则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问题,以此来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在研究与学习中掌握好这一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所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做好教育指导工作,确保学生学习顺利开展。

篇7

一、初中语文科目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解读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探讨。从语文科目的本体特征以及教育功能角度看,初中语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应从言语、思维与情感三大因子来构建。其中,语言维度指培养学生良好听、说、读、写能力;思维则指对学生识记、领会、分析、综合、评论等能力的培养;而情感维度则更进一步,侧重于对学生批判、接受、建构、创造等能力的塑造。初中语文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学生对语言、对文化的敏觉性、变通性等能力的训练、形成和发展。

2.研究意义分析。首先,从初中语文教材角度上看,加强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可有效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容知识和艺术特点。其次,从初中生角度上看,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是学生进行知能转化、塑造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直接知识和间接技能的联合,有利于知识、思想与情感的互动。再次,从教师角度上看,优质的课后练习可为教学设计提供素材、厘清序列,丰富教学手法,完善考核手段,夯实教学成果。

二、量与质的统计分析

1.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量”的不足。以初中七年级上、八年级上、九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其课后练习题目主要包含: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大类型。各类型课后题中,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比例大致如下:讲读和精读练习占17%左右,自读和略读练习占10%左右,写作练习占20%左右,口语交际练习占11%左右,综合性学习占10%左右。从整体水平来看,各类型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目平均为30%左右,换句话说,每一个类型的100道课后题中,大约仅有13题带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性质。显然,现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体系中,课后题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量尚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而从每节课文的角度看,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比例大致如下:讲读、精读占76%左右,自读、略读占40%左右,写作占45%左右,口语交际占33%左右,综合性学习占22%左右,平均为每课43%左右。

2.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质”的欠缺。批判、建构与创造思维属于思维能力训练的较高层次,是知识积累、知识拓展、情感体验的重要促成手段。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课后练习往往局限于识记、领会的较低阶段,题目对学生思维的高层引导能力较为欠缺。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下)《蒲柳人家》课后练习第一道题目:《水浒传》中宋江外号“及时雨”,李逵外号“黑旋风”,而在本文中,何满子的奶奶外号为何叫“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外号为何叫“何大学问”?这道题看似具有创新思维训练意识,但实际上仍偏重于文中语言的提炼。如果在问句之后再加“试给文中人物换一个外号”,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理解文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批判、构建以及创造的思维能力。

三、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建议

1.提问策略的多样化。本套人教版教材中课后练习的问题设计相对较为单调,往往通过假如、想象、联想等方式进行问题呈现,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质量尚有不足之处,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既有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发挥,探讨多元提问策略,设计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提问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实践,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提问数量的加强。通过统计分析不难发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大类型课后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量”尚有不足,平均只有百分之十三左右,比例较低;且每课的平均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不足百分之一,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增加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题量,力求达到每单元至少有三题具有创造性能力训练性质,如果每课能够设置一题将更为理想,尽量让学生多学多思,形成开放的语文思路。

篇8

关键词:思维训练;氛围;脉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13-01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是针对小学生数学活动的教学,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不仅是数学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该对小学生进行有意识地思维能力训练,以促进小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思维训练的积极氛围,理清学生主动思维的脉络,培养思维训练。

一、营造思维训练的积极氛围

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内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那么营造轻松和谐的训练氛围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在“长方体”教学中,我就给学生抛出一个探究题:包装盒是怎么做成的?让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有的说是用现成的模子做出来的,有的说是用纸张或塑料粘贴出来的,还有的说是冲压出来的……在学生各种离奇的想法之后,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小心把它拆开,看看它们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学生立刻拿出剪、刀开始拆解包装盒,这些盒子中间很多是纸质的长方体,从包装盒粘贴的接口处,大家很快发现了制作的奥秘。然后我顺势引出“展开图”的概念。由此,我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能够打开想象的空间,在主动地动手活动中思维的活动自然被开启,思维训练就会显得水到渠成。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因为问题贴近实际生活,会有浓厚的兴趣参与进去,轻松地在活动中进行了思维的训练,而且在一个统计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自然地进行了分析、归纳等方法的训练,自然有效。

二、理清学生主动思维的脉络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知识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只有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接点,让思维的脉络更加清晰化,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抓住思维发展的关键点,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脉络。

学生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障碍点,无法继续下去,这时候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抓住思维的转折点,从而使学生思维越过障碍,开拓新的思路。如教学一个专项训练时,某水果店规定,凡来买苹果者都必须买箱中的苹果数的一半再加上半个。结果4个人买了后,箱中的苹果刚好卖完,问箱中有多少个苹果?这一题如果从第一个人着手思考就难以理出头绪,我引导学生试试从最后一个人买的开始思考,结果学生重新思考,一步步地推理,就得出了第四个人买的就是1个,依次类推就可以知道其余三人分别买的2、4、8,最后就可以求出一共是15个苹果。在这一题的训练中,我抓住思维的障碍点,引导学生认识了从结果推论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转折点进行思维角度变换的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学生从中受益不少。

三、指导思维训练的科学方法

思维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果能够进行系统地训练,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升。

1.系统性的训练。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看待,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我在教学中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如:5 5 5 5 5=10的5中间加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像这样一类题目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思维的训练,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数看做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来考虑:首先可以找得出10有关的方法,学生看到5马上会想到5乘以2,然后将一个5拿出来,在剩下的4个5中间解决2的问题,而2最简单就是1加1,5和5如何得出1?最后就用5除以5,这个题目就解出来了。填法之一:5×[(5÷5)+(5÷5)]=10

2.类比法的训练。就是对相似的实物进行识别,找出他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进行有效地辨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准确度的目标。如:

(1)超市运来苹果50吨,比运来的香蕉少1/5,运来的香蕉有多少吨?

(2)超市运来苹果50吨,比运来的香蕉少1/5吨,运来的香蕉有多少吨?

这两个题目,虽然有一个字的差异,多一个“吨”字,题意却大相径庭,1/5吨指具体重量,而没有“吨”,就是指50吨的1/5,这样两个题目的解法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样的题目仔细辨析,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提高解题能力。

篇9

关键词:创新;本科教学;科研思维;创新思维;教学方式;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

近10余年来,各高校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改革,设立各类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室,提供各种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和比赛。这些实践表明,高校的创新机制确实较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不过,文献也指出,目前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等。文献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调查,表明当前高校的创新机制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但总体上大学生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学和技术发展史表明,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依赖于合理而充分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其中,科研思维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思考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科研思维将能在较大的程度上保证创新过程的合理性和创新的有效性;而创新思维将能在方向上较好地引导科研思维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和传统的本科教学方式,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较大程度上都尚未经过良好的科研思维训练。现今的本科教学内容中,很少开设专门进行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接受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熏陶和训练,是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

事实上,本科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无一不是经过前人的深入研究并经系统整理而得到的,也就是说知识被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因此,若能有意识地在授课时还原这一思维过程,就能较好地让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提出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思路和方法。

1、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训练

为了方便学习,各类教科书都对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和条理化。传统的教学侧重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结构,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学会应用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体系,却没能让其接受到知识本身被发现/创造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因而影响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的训练?首先,在教学准备中,授课教师将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所对应的问题找出来,经提炼后将此问题还原成一个科学问题。然后,梳理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地还原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并最终引导到书本的知识点上。

为了应对授课时间有限的问题,在还原知识被发现/创造过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是“步步为营”的探索引导方式,第二种是讲故事的形式。对第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已还原的“待解决”问题与学生已掌握的某些知识或日常现象关联起来,引导他们思考解决该问题可以从哪些方向入手,然后再逐个方向去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最后,去掉不能恰当解决问题的方向,留下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向及解决方法,并籍此引导归纳得出书本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时间充裕的教学环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长期坚持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

对于第二种教学方式,适合于授课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主要是采用介绍性的方式还原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当年的科研故事来说明相关研究人员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怎么走弯路的,最后又是怎么正确解决问题的。通过讲述研究故事,既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探索研究过程的波折、思维、方法和经验。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组合,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的科研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科研思维的训练。

2、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的实质是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从而以更少的代价获得更好的结果。从不同方向发现或提炼新问题开始,进而用科学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来解决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因此,通过在教学中还原知识所对应的科学问题以及介绍问题的解决过程,也能有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还原出知识点所对应的科学问题后,无论采用“步步为营”探索还是讲述故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在解决问题之初是如何朝不同方向思考而打开思路的,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种方式的反复训练及归纳总结,学生将能逐步认识和理解在解决问题之初可以朝哪些方向进行尝试和探索。因此,在需要创新或解决问题的实践场合,学生将能较好地朝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尝试。这就是在创新思维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

此外,针对同一个科学问题,不同的研究人员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还原科学问题并介绍不同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解决方案的出发点和解决思路。在一定数量的训练后,学生将能发现各种出发点和解决思路。经过不断的归纳总结,学生将能熟悉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尝试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若教学时间受限,则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了解的创新方式设想不同的解决方向,然后用其中若干个与需要传授的知识点相关的方向在课堂上引导,而把其余方向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若后续的时间允许,可以在后续的课堂上适当选一些学生介绍他们对其余方向的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另外,也可以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某个方向关联起来,引导学生去查相关资料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该问题的现状和趋势。在这些过程中,将有可能激发学生找到新的问题,并产生新的成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都是从还原知识所对应的科学问题开始的,也都有比较相似的教学过程,甚至还有机地融为一体。不过,创新思维的训练侧重于如何打开思路,从而用不同的方向来形成不同角度的子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而科研思维的训练则侧重于如何用合理的、科学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已经提出的科学问题。

3、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实例

对于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有一个知识点涉及重叠执行和先行控制。该知识点先依次介绍顺序执行、一次重叠和二次重叠,然后再介绍先行控制原理。为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备课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炼出一个科学问题:如何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以便提升CPU的性能?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考查传统的指令执行存在什么问题(如传统的顺序执行过程中,存在指令部件利用率低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学生自然会想到要提高利用率来解决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去思考分析(如可以考虑一次重叠执行、二次重叠执行等;可以考虑增加指令执行部件资源;可以考虑提高CPU主频等)。

备课时梳理好上述思路后,授课的时候就可以用来进行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从创新思维训练的角度,侧重于让学生领悟到为回答该问题应如何打开思路,如先考查传统指令执行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改进,进而想到一次甚至二次重叠执行的方法;或者另辟蹊径,考虑提升CPU的主频等。针对引导过程中提出的不同思路,可以逐一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如一次和二次重叠执行要怎么进行,在进行重叠的时候会引入什么问题以及又该如何解决等。这实质上就是训练科研思维,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上述过程,围绕同一个科学问题,同时兼顾科研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合适时间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最后得出书本上甚至超越书本上的结论。

4、结语

篇10

由于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中的灵魂,各类高等艺术设计学院先后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课程。文章以创造力开发理论为指导,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究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用能力。研究显示,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造性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性提高。

【关键词】

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同样,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实践创造力的设计师,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在实际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创新能力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人才生命力的具体体现。一段时间以来,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出现了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绘画和设计技能,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近几年来各类高等艺术设计类院校陆续开设了创造性思维相关课程,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开设了与创造性思维有关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然而,由于高校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开课时间短,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安排、课程分配等教学设计方面欠合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多数学校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将其当作一般的理论讲授,很少安排通过体验和实践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探索创造性思维课程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把创造性思维转为具体的创新能力,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亟须研究的课题。

一、AUTA创造力开发理论概述

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897—1987年)提出创造性思维研究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始认为人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教授的。美国创造学家戴维斯(G.A.Davis)于1980年在认知情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意识、理解、技法和实现四个环节构成的创造力开发模式,实现了创造力由创造潜能到创造能力的转化,简称戴维斯AUTA模式理论。意识(Awareness)是指增强学习者的创新意识,通过各类启发式讨论让学习者意识到创造的重要性,以及创造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理解(Understanding)表示培养学习者对于创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理解问题实质的能力;技法(Techniques)是指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技巧;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是指整个环节的最终目的,即提升学习者的创造性潜能和创新能力。根据AUTA理论,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四种素质,那么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创新人才,能够适应各种创造性的工作。

二、基于AUTA理论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个系统化的过程,是指应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转换成具体的教学设计、创设教与学的过程。本文根据AUTA模式,针对艺术设计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创造性思维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创造性思维属于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既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又需要运用思维学、心理学、符号学、方法论等多个学科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在教授时密切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特点,笔者结合AUTA创造力开发理论,将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目标分为四个层次:树立意识—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应用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了解创造力对于社会、设计领域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唤醒其创造和创新意识,调动创造欲望和设计兴趣;其次,掌握与创造力相关的理论与创造性思维原理;第三,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容,熟练掌握各类创造性思维技法的原理和实施过程,建立创造性思维模式;最后,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技法和设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总之,培养高创造性设计人才是艺术设计学科开设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从创造性思维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理论基础、思维训练和设计实践(表1)。三大模块具有其各自的独立性又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将理论与实践以及艺术设计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串联起来,激发并引导学生在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1.基础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了创意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开发理论以及创造原理等知识内容。戴维斯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基本不会时刻思考如何使自身具有创造性。同样,中国教育学者普遍认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创造力缺乏的主要表现为个体缺乏创造力意识,因此,激发学生创新和创造意识是提高创造性思维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理论教学内容还应涵盖相关创造性思维理论知识,如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创造和创意过程和创造力人格特质,以确保学生达到掌握创造性思维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占整个教学内容的30%。

2.思维训练。创造学本身是一个开发性的学科,实践性很强,必须进行大量的相关思维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把握创造性思维技巧,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了创造性思维技法的分类、原理、操作过程以及在设计创作中应用。任课教师需结合设计原理和创造性思维技法,分析各类实际设计案例和国内外设计大赛案例,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积极性。这部分教学内容占整个教学内容的30%。

3.设计实践。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是通过任务实践提升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设计实践阶段,要求学生利用学习的创造性思维技法和设计理论解决实际的设计任务,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践和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部分教学内容占整个教学内容的40%。

(三)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侧重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讲授式方式。教师应采用启发式讨论、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技能训练和设计实践等合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基础理论教学阶段,除了理论讲授外,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讨论为主。戴维斯理论指出,启发式讨论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鼓励那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并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阐明观点,帮助其理清思路。通过启发式讨论,有利于迅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讨论教学时间要把握得当,一般控制在一课时左右,如果时间拖得太长,则会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维训练阶段,通过引用典型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思维技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从而提高各类思维技法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头脑风暴思维技法时,选取红点设计大奖(RedDotDesignAward,红点设计大奖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有影响的竞赛)作品作为案例,从主题的确定、方案的产生到最佳方案的选取逐一进行分析。大量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实践阶段,教学方式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的学习,运用共有的知识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所学的创造性思维理论和思维技巧对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制定多种设计方案,确定可行的方案,尝试设计方案的实际应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成果展示。

(四)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中的三大模块,即基础理论、思维训练和设计实践,以知识获取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各层次教学内容相配合的作业类型和考核要求,以全面综合的评价、优化学习过程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思维训练阶段,采用案例分析报告和课外调研等形式,通过非量化指标进行考核,作业的评估方面要重点把握两个评分标准:其一,是否符合课题要求;其二,是否具有思维创意效果。而设计实践阶段则以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各类设计实践任务为主,材料与表现的形式和手法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应使用多种考核方法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其学习态度、投入状况、学习成效及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综合评定课程的学习成绩。

三、教学设计的实践及效果

在上述基于AUTA理论的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下,笔者在2014-2015学年,对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2014级视觉传达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13个班级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上有了明显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首先,基于AUTA理论的教学设计实践得到学生的认可。通过从13个班级共计391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5名的问卷调查显示,就传统教学设计和基于AUTA理论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进行了对比。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基于AUTA理论的教学设计在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评价分值远远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分值,t检验的p值<0.001,充分证明了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也说明了学生对于基于AUTA理论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设计的认可。其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显著性的提升。在2014-2105学年第二学期,笔者随机抽取了2014级艺术设计类专业20个班级中的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学生课程学习前和课程学习后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评测。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测量采用了国际上认可的并且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的托兰斯图像创造性思维测验(FiguralTorranceTestsofCreativeThinking,FTTCT)。结果显示,t检验的p值<0.001,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均值在课程学习前和课程学习后存在显著差异,充分证明了基于AUTA理论的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从创造力开发理论出发,根据艺术设计学科的“创造性思维”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了探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明显地提升,达到了教学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设计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一种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新模式,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创造性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朱花 王大根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参考文献:

[1]汪军.艺术设计教育缺乏创造力的原因分析[J].艺术百家,2012(7).

[2]满瑜琳.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2(5).

[3]唐朝晖.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