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投资项目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资金投资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资金;项目;控制;全过程
在管理评价工作中,一个工程项目成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预定的目标经济效益;项目的管理及控制的水平是实现投资目标的重要决定因素;资金控制是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并实现预定目标的重要保证措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利用资金控制措施强化工程项目管理
1)设立资金管理的专门机构,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实施资金授权审批制度。对资金的授权管理职责、筹集、运用和日常动作要做出详细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并使资金管理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2)充分发挥资金管理部门的监督、控制和协调功能,资金管理的专门机构通过对项目资金的统一管理充分了解整个项目的资金状况,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率。
3)通过招标选取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概预算误差,降低预算风险;严格按变更程序执行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设计、进度和施工条件变更;出具完整的工程变更文件对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原材料及设备的更换,包括工程变更的理由、变更后的图纸及对合同价的影响等;严格按照业主、监理的分工控制原则进行预算控制。
4)严格实行资金监控,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严格控制现金流量,盘活资金,减轻资金流量压力,合理利用企业信用融资,有效利用银行票据降低融资成本,控制劳务人工成本。
2 聘用专业管理人员组建项目管理团体
2.1 专业管理水平
工程管理人员要从事工程管理工作,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驾驭工程技术全局的全面能力,并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知识水平和管理学掌控能力。
2.2 较高的综合素质
合格的工程管理人员应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2.3 良好的道德素质
优秀的管理人员应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经营管理品质,爱岗敬业,诚信合作,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利用内部控制实现工程项目资金的有效控制
3.1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原则
项目资金的收支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且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来实现,使上级和下级互相牵制,有效规避不合规行为。同时,各相关部门环节要相互配合,使业务程序协调同步,紧密衔接,发挥团队控制合力。
3.2 要坚持授权控制的原则
根据岗位设定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不同岗位和管理层次之间设定管控职责和权限,合理盘活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
3.3 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
努力实现以最小的支出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包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及劳动的相互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资源的节约,即以较少的劳动力耗费取得较多的项目经营成果,或者用同等的劳动力耗费取得更多的目标经营成果。社会效益是指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时间、成本支出数量与有效的目标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经济效益本身是社会效益的一种体现。
项目效益第一的原则,就是指项目资金占用量少,成本支出少,取得的有益成果多。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全局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不同阶段工程项目资金控制的策略
4.1 投资决策阶段的资金控制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要注重项目内容的详实程度,避免项目漏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在进行项目的投资预测前,要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如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主要材料及设备的价格等资料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根据国民经济、地区和行业经济的规划要求,对拟建项目的合理性、盈利性、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实施可能性及风险性进行论证和分析,并保证数据的可靠和准确。在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方案比选和方案优化,科学地编制投资估算,做到功能合理、技术和财务方面可行。
4.2 设计阶段的资金控制
项目设计阶段要注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主动地实行限额设计,同时注重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推行设计索赔及规范监理等制度。对因设计节约的投资,按节约部分给予设计者一定的奖励;同时,因设计不完善导致增加投资,按增加部分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
4.3 招投标阶段的资金控制
项目招投标阶段要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根据项目招标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做到科学、合理;评标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投标单位的信誉、资质、能力、业绩等情况,中标价格应为经评审的最低价格;中标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是在技术经济上可行性的最优方案。
4.4 合同管理执行阶段的资金控制
合同贯穿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维修、价款的计算和支付等环节,合同管理应有利于安排生产和经营,有利于取得期望效益,最大可能减少合同纠纷。合同的管理应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签证的程序,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健全的工程索赔制度。
4.5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资金控制
篇2
2009年将是中国PE大规模“扩军”之年,有消息称,商业银行直接投资业务(银行系PE)、保险机构直接投资业务(保险系PE)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开闸。如此,则银行、保险、社保、政府引导基金、券商、信托、企业(含上市)、个人等将形成我国LP(基金投资人)完整版图。
银行直投业务或将上半年获准
2月10目,据权威人士透露。商业银行直投业务有望在上半年开闸,至少试点工作可以进行。目前尚未推出商业银行直投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政策的先后问题,尤其是对政策风险的谨慎态度,风险小的政策先推,风险大的留在后面谨慎推出。
上述人士还预测,在推出的进程上,可能也会采取先试点再放开,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再其他商业银行,先规模控制再逐渐放开的程序。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说,国开行在2008年传出拿出60亿元设立了子公司进行直投业务,这可能是未来银行系PE可供参考的模式。
目前开展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业务还有两道门槛需要跨越:一是《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投资企业股权;二是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业务还需经过银监会的同意和协调。“跨越这两道门槛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国务院专门发文规避《商业银行法》的相关内容;二是商业银行设立直投子公司。以目前的情况分析,后者的可能性更大。”郭田勇介绍。
事实上,在商业银行直投业务政策尚未开闸之前,对股权直投业务早已摩拳擦掌。而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借道信托发行理财产品,在股权直投市场热身待发。
深圳华富银创投资公司总经理陆玮表示,银行对直接股权投资市场已垂涎多时,早在去年9月份他就参加过国内一家银行组织的信托和私募三方产品推介活动。据了解,在这种银行发起的私募股权产品中,银行组织自有高端客户购买产品,信托则担当委托投资机构,私募基金作为投资顾问提出投资意见。当时这样的活动并不多见,但现在这样的产品已经很多。
相对于自有资金投资,商业银行为客户进行的推广看起来像是热身运动。作为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对直接投资的渴望当然不会局限于此,直接进行投资将是最终动作。2000亿元险资股权投资即将开闸。
保险直投传出即将开闸的消息在商业银行之前。据悉,国务院已经批准允许至多8%保险资金用作股权投资。按照截至去年年末305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规模计算,这部分资金大约有2000亿元。
国内某大型寿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这笔高达2000亿元的试点额度中,基础设施领域的股权投资和其他领域股权投资计划各占1000亿元,主要倾向于能源、资源等产业的龙头企业项目。据他透露,今年2月份保监会还将召开一个资产管理会议,专门讨论股权投资的相关事宜。目前保监会对保险机构股权投资的总体思路是,除允许保险公司开展直投外,鼓励保险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不过,除国务院特批的金融类投资外,保险机构不得参与经营和控股。
据了解,目前中国保监会等部门正在议定保险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的具体办法,包括投资主体、投资对象、投资比例等,以健全相关风险控制机制。该办法很可能将会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早在去年10月,国务院就首次批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未上市优质企业的股权。不少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因此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研究投资股权,以应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审查。
目前,各保险公司尤其是持有大量长期资金的寿险公司,都在积极向保监会申报相关投资项目。
据了解,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都在积极备战股权投资。中国人寿高层不久前表示。在这个经济调整时期,对于行业优势企业来说,将会出现较好的并购重组机会。目前中国人寿正积极研究许多基础设施领域股权投资项目和一些未上市商业银行投资项目,有些已上报给保监会;中国平安更是在旗下平安信托、平安资产管理和平安证券分设股权投资团队,计划未来3年在基建、物业和股权投资领域投资1000亿元;新华人寿则表示,新华资产管理公司一直在研究新能源、航空航天和化工等领域的大中型国有主干企业的股权投资项目,并已作好相应准备。
从国际上看,优质企业股权是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领域,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是国际通行做法。据中国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庄汉平介绍,在欧洲,保险资金对企业股权、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高达40%以上,整体投资收益比较稳定。
从此前国内保险资金进行股权投资试点的数据来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年收益率为62%左右,而保险资金近5年来简单算术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26%。因此,专家认为保险资金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进行股权投资。加大对重要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不仅能增加收益,对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也有重要意义。
LP才是银行保险系PE之路的最佳定位
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曾公开呼吁“应允许银行拿出资本的1%-2%来做股权投资”。商业银行拥有30万亿的资产,是我国最大的金融资源,如能按照这一比例开展股权投资,将有3000-6000亿的资金可用于直接投资或作为LP投入PE基金间接开展PE业务。
而我国的保险机构资产也在3万亿左右,根据国务院批准的8%比例可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这一资金将达到2000亿元。这两大资本的加入将极大地丰富我国PF资金池。这一方面将有利于金融机构安排好不同风险的投资组合,同时也有利于解决PE基金的融资难题。而在国外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都是PE基金的资金来源。
篇3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投资监管
一、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现状
(1)我国保险资金的积累。1980年我国政府决定恢复保险业,保险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截至2011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达59828.94亿元,保费收入达14339.2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9.4倍和4.7倍;行业呈跨越式发展态势,行业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保费收入的持续增长,保险资金运用规模日益膨胀,2011年末达55192.98亿元,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逐年提高,对社会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度明显提升。(2)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最近几年来,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明显呈现出质量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增长速度高、规模扩张快、运行质量好。2011年保险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的比例为32%,较2004年的47%有明显的下降;投资于国债的比例也由2004年的24%下降到8%;而投资于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部分分别由9%上升至22%和5%上升至15%;说明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在注意安全的同时更加倾向于盈利,以达到保本增至,同时也活跃了金融市场。(3)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从2000年到2004年受央行降息及投资渠道狭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普遍不高,分别为4.12%、4.3%、3.14%、2.68%和2.4%。2005年由于政策因素的影响,投资收益率上升为3.6%,在2006年达到5.8%。2007年资金运用收益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超过前5年的总和,达到2791.7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创历史最高点为12.17%。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暴跌,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急剧下降至1.91%。
二、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收益率低,管的过死。按照保险法的规定,现阶段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主要涉及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券(限制比例上限20%)、金融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各种保险品种限制不一)等。保险公司40%以上的可运用资金投资在银行存款、国债和证券投资基金上,其中50%以上又是银行存款,姑且不论投资的效率如何,如此狭窄的投资渠道难以分散非系统风险。而投资渠道狭窄是造成当前投资收益率低而风险又高的主要原因。(2)保险资金投资结构与负债结构不相匹配。由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可进入的资本市场容量较为有限等问题,使国内保险公司短期内积聚的大量保险资金不能在投资活动中获利,这种由于投资工具的缺乏引起的保险公司投资组合困难,完全做到资产与负债的相匹配成为不现实,这样也给保险公司经营和投资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我国狭窄单一的投资渠道相对应的是国外保险公司广泛的投资渠道和灵活的投资组合,而正是这种多元化的投资结构保证了国外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较高的收益率,大约在7%~8%左右。但从中国保险公司投资运营的情况来看,由于股票市场保险公司不能直接进入,只能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介入,而债券市场投资目前只占国内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的小部分。这中间的主要原因又在于企业债的匿乏,没有可供选择的足够的企业债,保险公司就无法搭建结构合理的投资组合。(3)利差损问题严重。利差损是指资金投资运用收益低于有效契约额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即“利率倒挂”现象。
篇4
【关键词】保险资金 地方融资平台 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资金大量聚集,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6.014万亿元,投资总额达3.773万亿元,银行存款达到1.774万亿元,保险业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为与银行、证券并驾齐驱的我国金融领域的“三驾马车”。合理引导保险资金的流向,确保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者的最大统一,是当前保险业的热点问题,也是关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
一、我国保险资金依托地方融资平台开展投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日见成熟,保监会陆续颁布规范性文件,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2004年之前,保险资金仅能以存款或购买固定收益类产品等非权益类资产两种投资方式。2004年9月,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购买股票直接入市,投资收益有了较大的改善。2006年开始进行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试点,2009年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2010年公布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对保险资金的投向进行梳理和拓展,这为保险资金进入地方融资平台确立了法律依据。
地方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设立,通过划转土地、股权等地方国有资产,资产和现金流均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以便将所获得的融资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这类公司通常有地方政府作后盾,金融机构对此类公司的融资风险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由于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时间较短,保险资金在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仍为次要渠道。保险资金具有追求长期、稳定、可靠收益的特点,以保险资金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建设将有助于地方融资平台摆脱地方官员“政绩”思维,真正从长远的角度思考投资项目的收益性,目前保险资金结合地方融资平台开展投资活动主要集中于:
(一)购买地方融资平台债券和地方政府债
由保险资金设立“投资计划”,间接投资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项目。具体操作方法是,保险公司将其保险资金交由给信托投资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由专业管理机构按保险公司意愿,并以自己的名义设立投资计划,购买达到保监会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符合规定要求的信用级别的地方企业债。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011年底,全省保险业利用地方融资平台开展投资总额为174亿元,其中买卖地方企业债为122.3亿元;占总额的70.28%,购买对象包括:江苏省国信、江苏交通控股、江苏宁沪高速、江苏悦达等大型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苏州工业园区债、南京河西债、常州高新区债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南京公用控股、徐州矿务、镇江市水利投资、连云港港口集团等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发行的专项债券。
(二)投资基础设施类不动产
由一个或数个保险公司共同筹措资金与地方政府联合单独设立地方融资平台,根据《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投资基础设施类不动产,必须由委托人即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组合,将保险资金交由受托人通常为地方政府的城司,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名义设立设资计划,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于基础设施类不动产金额为42.52亿元,占总额的24.44%。如平安保险集团、太平洋保险集团、合众人寿等保险公司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投资的连徐高速公路、泰州长江大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依托地方融资平台的保险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负债高,保险资金偿付能力待检验
篇5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风险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各类风险创业投资机构的数量已达到380家左右,注册资本为1200多亿元,这类风险资本主要以政府、创业企业、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主,相应的创业投资机制也已初步建立并运行。并且,在所有风险投资中境外风险投资机构是最为活跃的,外资机构资金在全部风险投资中所占比率很高(在2007年的31亿美元中占到80%),政府资金次之,我国金融机构资金和私人资金所占的比率较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企业初创等相对早期发展阶段的资金比率也在逐年增高。上述数字说明,风险投资正逐步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投资来源。由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规模不大,平均每个机构管理的资金约3.15亿元人民币,风险投资机构的平均投资强度在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具体数据见下表),对每个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力度相对有限,且风险投资的资金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不匹配,很多风险投资资金投入到传统类企业或成熟阶段企业,这种投资不符合风险投资的特性,没有起到建立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
2007年全球风险投资规模已达400亿美元,我国风险投资规模也达到31.80亿美元,投资项目和规模比2006年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尽管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经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风险投资也是很多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热衷的对象。由于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在风险投资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资金来源方面,资金主要来自国外风险资金和政府风险投资资金。而社会的私人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保险机构资金和养老金没有进入,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受到限制。
2风险投资的法律方面,所需政策法规有待完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的完善是促进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有限措施。
3风险投资的认识方面,对风险投资的特点要有认识,风险投资的对象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风险投资资本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源。
险管理方面,要加强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管理,在缺乏合格的专业风险投资管理专家情况下难以取得满意的投资收益。
5风险投资业绩方面,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和投资回报周期长及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健全,反映风险投资良好业绩的案例较为缺乏。
6风险投资专家方面,缺乏风险投资管理专家,风险投资机构难以控制和管理被投资企业的风险,风险投资管理水平落后。
7退出渠道狭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缺乏。
8民间资本很少参与,政府成为投资主体。只靠政府出资,民间资本不能积极参与,风险都由政府承担,风险投资不可能得到大发展。
我国目前风险资本的来源比较单一,除了来自外资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国内风险资金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因而导致了我国现有风险资本的规模较小,影响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拓宽我国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改变单一的风险资本结构,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是我国风险资本运作体制的缺陷之一。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特殊投资活动,如果没有一批具有风险投资管理专业知识和经营技能的职业风险投资家来进行运行,风险投资活动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能适应风险投资的特点和动作规律,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采用这种模式较难取得成功。这是因为在国有独资公司的模式下,无论设计怎样周密的监督人方案,还是难以解决所有者虚置的问题,当然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限制对于风险投资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资金规模和抗拒风险的能力,使得风险投资没有输的底气,因为一旦投资失误,可能就很难翻身。而对于风险投资来讲,高风险就意味着高失败率,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总是要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挑选,从上表就可以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与风险项目投资资金有较大差距。如何提高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和风险投资管理水平,就是摆在风险投资机构面前的首要任务。
如何扩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就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政府在风险投资方面的资金与社会资金相比总是有限的,且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也缺乏足够的专业风险投资管理专家。因此,建立以政府出资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对风险投资保险引入其他资金和投资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是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与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政府只是对风险投资项目提供保险资金而不参与被投资对象的管理,政府认为某个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可为这个企业或项目提供保险,风险投资机构出资和参与管理,这样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有风险投资保险,投资损失的承受力得到提高,在有效降低风险率后,对其他各类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也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为养老金、私人资金、银行和保险机构资金的进入提供了条件。
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运转对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也有促进作用。如果风险投资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资金,其他投资机构资金不参与风险投资,则政府风险投资资金的投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在有风险投资保险后,投资风险得到控制,可吸引其他投资机构资金参与风险投资项目,在其他风险投资资金的参与下,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具有杠杆作用,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保险资金需求是不等于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如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规模是1000万元人民币,假设风险投资保险资金是投资规模的20%,则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具有5倍的放大系数,也就相当于政府的风险投资资金扩大了5倍,原来政府的1000万元人民币只能投资一个项目,现在可以为5个投资规模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保险。另外,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可吸引更多的非政府投资机构参与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有积极意义。
在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后,政府资金将只作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险资金,不谋求商业利益,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现阶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而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是以商业模式运营的,他们在政府的风险保险资金支持下开展风险投资项目,商业利益有所保证,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关系向收益方向倾斜,有利于更多的其他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形成风险投资资本的竞争,有利于发挥专业风险投资家的技能,提高被投资企业和项目的成功率。
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完善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投资基金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并获取高额投资利润,从而撤出在企业的投资。由于我国对企业上市的要求较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要求,风险资本如不能退出被投资企业或项目,风险资本的高收益也无法实现,而且限制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再投资,降低了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风险投资的发展。建立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是促进风险投资的重要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现有资本市场难以满足创业企业上市的需求,限制了资本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创业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创业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开辟了渠道,建设创业板市场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是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创业板市场的人市标准应建立在能满足大多数创业企业符合上市要求之上,降低创业企业人市的门槛是其首要条件,使大部分一般的创业企业都能达到在其市场上市的标准。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准人条件应较主板市场更为宽松,才能达到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具体的准人条件具有健全的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具有较高的业务增长潜力、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周全的业务发展计划和业务发展战略,并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在企业达到上述标准后就应允许其在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另外,我国创业板市场依附于一个证券交易所的模式,也限制了创业板市场的规模,这是由于受交易技术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约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建立独立于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是创业板市场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可以考虑在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设计时采用多样化的上市条件。对有一定规模且有盈利的企业,上市条件低一些,有一定规模但暂时无盈利的企业,上市条件高一些和监管严格一些。这样既能兼顾不同公司的特点和需求,又能减少市场风险及投资人的风险。在《管理办法》中将市场定位于“高成长型,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公司”,这类公司的净资产中往往拥有较多高新技术专利,因此,应对创业板公司的无形资产(技术和发明专利)占净资产比例进行规定,且相对于主板市场应该更高。另外,从《管理办法》来看,目前创业板并不支持具有高成长性但目前尚未盈利或盈利能力较弱的创业公司,这实际上排除了一些风险投资额很大,成长性很强,却尚未赢利的企业和项目。在制定这类企业的上市条件时,应考虑公司虽然尚未盈利,但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在采取这些措施后,风险资本的退出得到保证,风险投资的发展速度将更加稳健,对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和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四、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的具体措施
科学技术创新既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要使高新技术有效地实现产业化,需要建立和完善能有效地动员和集中创业资本、促进知识向高新技术转化、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对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对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其成果的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上面的分析,采取以下措施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会有积极意义:
1建立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建立,对降低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当前风险投资机构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有效提升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风险项目的积极性,为扩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提供支持。
2加强与国內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专家的技能,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管理是降低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保证。
3法律和政策的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0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的《创新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从法律保障、税收和融资渠道等方面为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更多渠道。
4拓宽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提高私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比例。充分利用大中型企业资源,使企业将风险资本的投资作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注重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积极引入保险公司资金和养老金的介入,加强与发展与外资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作。
5引入个人资本特别是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在建立风险投资保险机制后,积极引入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养老金本身就有一个保值增值的要求。由于养老金具有规模大的特点,投入部分养老金到风险投资领域,这一举措可有效提高养老金的增值要求和扩大风险投资的规模,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篇6
?首先,谈谈另类投资机构。
从国际市场来看,另类投资的业务发展相对较为成熟,也越来越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大型机构投资者在另类投资领域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其中,保险机构一直是另类投资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根据Preqin的资料统计,在投入到另类投资的所有资金中,保险资金占8%的比例,仅次于退休基金、捐赠基金和基金。
反过来看国内,应该说整个另类投资市场的发展相对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型机构投资者参与另类投资的程度也还非常有限,大家也经常说整个机构LP并不成熟。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也正在发生很多积极的变化。我们认为,保险资金会成为未来中国另类投资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一股力量。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机构投资者组成和国外有很大不同。国外有大量的退休基金、捐赠基金等,这些机构一方面资金实力雄厚,另一方面由于短期内没有太大流动性的压力反而可以配置更多的资源在另类投资业务中,所以在整个另类投资市场中占到了很大比例。反观国内,现在除了社保基金外并没有形成太多有资金实力的退休基金或者捐赠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应该讲保险机构是最稳定、资金实力最为雄厚的一股力量。而且,保险机构目前面临投资收益率不高的挑战,从保险资金的资金配置来看也需要通过另类投资来提高整个组合的收益水平。因此,未来保险资金在整个另类投资市场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从保险公司自身来看,进行另类投资的必要性越来越大。从投资来看,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利率风险;二是账面价值波动风险。保险公司有偿付能力的要求,上市的保险公司对利润有期望,过去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波动很大原因在于高收益资产的主要来源是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波动导致保险公司利润大幅波动,导致偿付能力可能出现不足。而相比来说,另类投资的账面价值波动要小得多。
同时,保险资金参与另类投资市场目前也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从监管环境来看,监管机构推出了多项政策,鼓励保险机构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并且对于另类投资的很多创新给予了积极鼓励;从市场环境来看,目前另类投资正处于一个调整转型期,这也为保险机构参与另类投资创造了很多机会;从内部来看,保险机构经过前期的积累和准备,目前在另类投资领域也建立了更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运作体系。这些诸多因素都为下一步保险资金参与另类投资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第二,保险资金的另类投资。保险资金进行另类投资,主要受到三方面的约束。一是Legal Constraints,及法律法规上的约束。在任何一个国家,保险行业都是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中国也不例外。在保险资金投资方面,目前设定了不超过一定比例的资产可以投资到某个资产类别,对投资对象有一定的要求。在其他国家,即使没有这些比例或投资对象上的约束,也有其他的约束方式;二是Capacity Constraints,指的是配置上的约束。保险公司需要满足在偿付能力上的要求。在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中,另类投资虽然绝对金额比较大,比例上却是很小的一块。保险公司从总体资产配置等方面上考虑,比如对在股权投资PE的配置资本规模、回报、期限、投资对象、形式等会有一定的约束。保险资金另类投资的目标和市场投资机构是有差异的,保险资金投资是负债驱动的投资,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出售保单,汇集资金,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是负债,有一定的期限。保险资金的投资是基于这些负债为前提的投资,要实现期限上的匹配、收益率上的匹配、现金流上的匹配等等;三是Capability Constraints,也就是投资能力上的约束。市场上的另类投资机构,是先有人,先有团队,然后去找钱,去募资,募资不成功的就被淘汰掉,干的不好的在以后的募资中也会被淘汰掉,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和机制。而保险公司是先有资金,然后去找人,组建团队。这个团队是没有经过募资这个筛选过程的。这个团队的投资能力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投资能力,而是说这个团队完成的投资要能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的需求。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是内外结合,既有来自保险公司内部的投资专业人士,也有从市场上聘用的人才。这个团队的建设、能力的积累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方面,我认为中国人寿是走在行业前列的。
篇7
关键词:保险资金;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保险市场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其中保险资产运用额快速增长,2009年资产运用
额为3.74万亿,同比2008年增长22%。
为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美国保险业1996-2000年的测算,如表1所示,保险投资风险是保险公司最大的风险源。因此,保险业必须提高对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保险公司风险比例图,如图1所示。
从诱发保险资金投资风险因素的角度来看,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主要面临七大风险,即利率风险、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委托-风险。一是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波动给保险公司资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二是市场风险是指证券市场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的保险公司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如经济周期特征、行业结构调整、金融市场制度变化、投资者心理波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调整等。三是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导致金融资产总购买力变动,从而使保险公司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四是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按事先约定履行其责任及义务的可能性。五是流动性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因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不一致,资产变现能力不足,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六是操作风险是指管理者的投资政策不当或投资业务执行者因自身原因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七是委托-风险是指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运用模式下,保险公司将部分或全部保险资产交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因两者信息不对称,因此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此外,保险资金投资还可能面临社会风险、汇率风险等。
结合我国市场实际情况,加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运用风险管理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两方面:
第一,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
一是树立正确的投资经营理念。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确立其投资理念,所有的投资行为均应基于该理念,只有投资文化及理念明确且统一,才能保证保险公司投资行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同时,该理念应以市场状况为基础,且随市场变化而变化。
二是完善公司组织架构。根据《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包括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任命首席风险官对公司的各类风险进行管理,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且建立风险责任机制,将来风险管理效果将与绩效相挂钩。
三是选择适合我国保险业自身特点的资金管理模式。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确保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而且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当今世界500强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有80%以上的公司采取了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对保险资金进行经营管理和运作。与完全依靠外部委托模式和完全依靠内设投资部门模式相比,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有效降低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四是建立覆盖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风险信息汇总分析系统;其次应实施交易监控的集中管理;再次需建立实时风险管理评估体系;最后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实时动态预警资产风险。
五是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准则、投资组合策略、绩效评估体系及投资运作流程。首先,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准则基于投资理念,是保险资金投资的指导性原则,帮助保险资金管理部门明确投资理念、投资目的、盈利目标及潜在的风险;其次,公司在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的规定范围内,选择合适自身的投资工具和投资组合策略,并通过保险资金风险投资项目多样化以分散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再次,应形成保险资金投资绩效评估体系,对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收益按设定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估,全面分析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最后,应建立涵盖投资决策、投资执行、投资评估三大环节的投资运作流程,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投资管理体系。
第二,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管。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未成熟,保险公司自我内控机制仍不完全,保险公司投资能力不足,风险承受能力不强,我国应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内控,社会公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监管体系,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应密切合作,严格监管,共筑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的防线。保监会可以以确保公司偿付能力为中心,对保险投资各渠道最高比例和投资组合制定指导性规则,此外,保监会还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引导保险资金合理投资,理性操作,使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陈洁.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展及其风险防范[J].上海保险,2010(6).
2、陈芝凯.浅议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J].金融与经济,2007(3).
3、杨琳.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与控制[J].中国保险,2005(2).
4、丁少群.面对金融危机保险业高增长下蕴含的高风险[J].上海保险,2009(1).
5、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经纬,2007(4).
篇8
关键词:资产负债匹配;金融创新;人才培养
一、保险资金运用现存问题
(一)收益率较低,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为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虽然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大于银行存款占比,但8年来银行存款的比重平均在29.81%。较高的银行存款占比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但也影响了收益性。资金运营结构还可以向调低银行存款占比、调高债券占比方向优化。
(二)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匹配问题较为严重
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同时带来了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面临改革,缺乏人才,无法把握机遇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早期诸如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有限等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缺乏与新环境、新背景相适应的投资人才、风险管理人才。这无疑对保险业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艰巨的挑战。想要抓住机遇,提高投资收益率;完成挑战,较低资金运营风险,就必须吸收、培养大量相关人才。
二、相关建议
(一)完善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机制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我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存在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匹配问题较为严重的问题。寿险业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在进行相应的寿险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应当拓宽渠道、放开眼界。将资金更多地从短期的银行存款和短期债券的短期投资方式,向以债权形式投资交通、通讯、资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等长期投资上来。这样一方面能够优化保险业的资金配置体系,使资金配置更加顺畅合理,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
(二)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合理进行金融创新
保险公司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人才储备,从而能够用好新型的金融工具、并且结合自身情况与相关金融企业合作进行金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合理分散规避风险、稳妥的提高收益率的作用。
(三)不断完善保险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2014年的“新国十条”中提到: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存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相关人才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收益率、优化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无一例外的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因此政策建议部分的第三点主要基于人才培养的角度展开。
1.鼓励促进保险业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保险公司应重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设法增加保险专业的吸引力,为自己吸收、培养、留住人才。一方面,保险企业可以设立金额较高的奖学金(至少超过在校期间学费),用于奖励保险专业优秀的学生,并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或协议规定受奖励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到该企业工作一定的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保险专业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保险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留住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保险企业内部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担任保险专业校外导师的身份,给予保险专业学生实际操作、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能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贴近保险公司的实际要求。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提高学生与岗位的契合度,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
2.注重社会宣传、规范展业行为、扭转保险形象
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保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保险业在发展初期招收了大量低素质、执业不规范的人员,他们在展业过程中为了完成业务对客户进行隐瞒甚至欺骗,对保险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整个保险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很差,保险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下。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保险行业吸收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因此,要想扭转这种企业应加大社会宣传,改变、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形象,使民众走出对保险业的误解。另外同样重要的是规范保险从业人员的展业行为,务必将保险合同存在的风险向客户事先解释清楚,力争纠正部分民众对保险就是“骗人、坑人”的错误观念。只有改变了社会民众对保险的偏见误解,提高了保险业的社会地位,才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保险专业、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保险事业、才会有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涌现出来。只有这样,保险公司才能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在我国保险资金运营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完成挑战。
参考文献:
[1]郭金龙,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2009(09):16-27.
[2]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经纬,2008(04):143-146.
篇9
拓宽保险投资的渠道
无论是从国际经验看还是从中国保险业本身的需求来讲,进一步开放投资渠道以及投资证券化必定是中国保险投资的趋势,而且保险投资渠道的进一步开放能够促进各保险公司投资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可以首先考虑对保险资金开放以下投资渠道:1、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2、保险定向募集基金;3、作为机构投资者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部分资产;4、进行非普通股的权益投资,例如参与国有股减持和法人股认购;5、直接参与股票市场;6、参与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7、参与组建设立证券投资基金;8、外币资产投资。
对于以上投资渠道开放建议,需要特别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同业市场结构、树立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以及帮助保险公司处理短期资金均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主要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均已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主体的基本标准,且主要保险公司均已是银行间同业市场债券业务成员,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技术设施等成本低廉,因此主要保险公司已具备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资格标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即能丰富市场短期资金供给源,又能为保险公司处理短期资金提供一个更好渠道,给保险公司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现有成员都带来好处。
第二,保险公司发起设立定向募集基金并委托给合格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是股市和保险投资的共同要求,并能产生多方共赢。
由保险公司作为发起人设立保险定向募集基金,既能根据保险资金的特点量体裁衣设计投资方案从而解决保险资金迫切且特殊的投资需要,又可以解决中国股市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重大历史课题。另一方面,由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保险定向募集基金并由高素质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本无障碍。
第三,参与国有股减持和认购法人股的投资方式与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的运用要求非常匹配。
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后续性的明显特征,对于资金运用的流动性要求不高,因此比较适合中长期的战略投资。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介入国有股的减持工作,将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起到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使机构投资者股东比重加大,间接地通过股东大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同时,机构投资者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影响力提升,使得企业管理层更加关心企业长远利益,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体现。再者,保险资金介入国有股减持可以成为对证券市场冲击的减震器。保险资金的长期负债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特别注重长线的投资回报,不会盲目追求短期收益,甚至还可以根据国有股减持的需要锁定三至五年的流动期。与参与国有股减持类似,保险资金认购法人股也能起到深远的影响并产生多方互赢格局。
第四,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是急需的也是可行的。
中国股市近十年来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基本上达到了年均22%-30%,这一高回报投资领域不允许保险资金进入会使保险资金面临相对贬值的危机。而且近期中国正面临着强大降息压力,现有保险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债券资产都将面临缩水风险,而利率下降并不会给股票投资带来负影响,因此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非常急迫的,只有直接投资于股市方能合理进行组合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并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也是可行的。发达国家过去30年的经验表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保险公司和股市都极有利。在国际上保险公司是股市长期资金主要供应者,也是股市主要机构投资者。以美国为例,1999年美国人寿险公司资产中有55%为有价证券,且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回报率高达14.4%。而中国股市经过十几年发展,市场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游戏规则也逐渐明朗,尤其是经过监管当局的持续监管和规范,股市系统性风险不断得到释放,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时机日趋成熟。同时,保险资金参与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以来的表现也证实了保险资金确实是理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这样的长线理性投资者直接入市有利于消减股市投机气氛。
第五,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对推动国家基础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增加保险业收益、支持保险业发展均有长远积极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经济发展起飞阶段,各项建设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均须大量长线投资资金支持,同时这些投资项目也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而保险资金正具备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的特点,与大型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正好匹配。保险资金投资于一些期限长、具有稳定回报的国家重点项目是非常适宜的,能够满足项目与资金的共同要求。
第六、允许保险资金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能够推动保险业和基金业的共同发展,发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应有作用。
国外著名保险集团几乎都有控股的专业投资子公司,而投资子公司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往往都会通过组建基金公司的方式壮大起来。很显然,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长线投资者及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很适合作为发起人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而且保险资金经过若干年的投资积累具备了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的能力。从另一方面看,专业投资子公司是大型保险公司进行保险投资的最有效模式,作为独立法人,投资子公司也可以通过兼并或认购等方式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为保险投资增加新的收益点并促进保险投资的专业化发展。
第七,建议外币资产的投资运用采取封闭管理方式。目前各公司的外币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建议逐步放开保险公司外币资产的投资限制,首先可以考虑债券投资,可以陆续允许保险公司的外币资产购买中国政府发行的外债、高信用级别国家的债券。鉴于中国目前不允许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因此保险公司、保险监督机构应该与外汇管理局等相关机构共同制定外币资产投资运用的封闭管理制度,以保证投资到期后资产的顺畅回流。
开放保险投资渠道后的风险管理
进一步开放投资渠道当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但通过保险公司内部有效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保监会合理监管方案的设计施行,新的投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规避和控制。
保险公司层次上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于两点,一是建立和贯彻有效的总体风险管理制度,二是实施有力的各投资品种风险控制措施。
总体风险控制主要涵盖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总风险限额管理、投资管理架构设置、投资决策管理系统设计、交易流程控制以及保险产品设计策略等方面。
合理的投资管理架构设置是控制保险投资风险的起点和基本制度保证。从国际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保险投资模式有专业化控股投资模式、集中统一投资模式、内设投资部投资模式和外部委托投资模式四种
。经过比较分析达成的认识是:在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集中统一投资模式更符合中国保险业发展要求,并达到投资专业化和规避化解投资风险的双重目标。集中统一投资模式指在一个集团或控股公司下设产险子公司、寿险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产险子公司和寿险子公司的保险资金统一上划到集团或控股公司,再由集团或控股公司将保险资金下拨到专业投资子公司,专业投资子公司分别设立独立的产、寿险投资帐户进行资金运作。与其他模式相比,这一投资模式突出了资金集中划拨和专业投资子公司独立运作这两点,正是这两点使集中统一投资模式具备其他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通过专业化投资子公司形式进行保险投资,市场应变能力强,专业化发展能提高保险投资收益;其次,集中划转资金可以形成资金的大规模统一运作,有利于进行组合投资防范风险、提高收益并实现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健经营目标;最后不容忽视的是,集中统一投资模式与产寿子公司资金直接划拨给专业化投资子公司的单纯专业化投资模式相比更能加强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与投资子公司的联系、增强集团或控股公司的控制力,这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保险业是尤为重要的,它能够有效贯彻保险公司的品牌文化、提高保险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在面临WTO带入的大批外资保险公司面前这一点更显重要。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资产负债匹配模式的应用是总体风险管理制度的具体深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现代保险投资运作中常被采用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充分考虑负债和资产特征(期间、成本、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和投资战略,使不同的资产、负债在数量、期限、成本、收益、流动性方面彼此对称、匹配,以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收益水平。利率敏感性分析是资产负债匹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通过利率敏感现金流量分析模式进行,且由于数据分析与评估的复杂性,一般利率敏感性分析需借助专用计算机软件模型进行。而久期管理则是实现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途径。久期管理以久期(Duration)、凸性(Convexity)为工具,通过测量保险公司现有及未来资产、负债的久期、凸性并作比较,对资产、负债的期限、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将利率对于资产、负债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各投资品种的风险管理措施则是更为具体的风险管理手段,针对不同投资品种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主要目的是防范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另外,在保险公司层面的风险管控上,还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
第一,独立托管制度,即保险资金管理人与保险资金托管人严格分离。当前中国保险投资中资金管理人一般都是各公司财务部,但如果保险投资以专业投资子公司模式进行,那么为有效规避内部人控制风险,保险资金的托管人必须由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下的独立财务公司或其他银行担任。
第二,保险投资体系的前后台分开原则。历史上巴林银行的倒闭是投资前后台混杂的一个巨大教训。因此为有效的防范风险,前台投资操作部门应该与后台投资绩效评估与风险监控部门应该严格独立开来,同时为达到资金运用体系整体上的高效运行,前后台分工应遵循以下三原则:风险控制原则、效率原则、公司价值最大化原则。其中,风险控制原则包含三方面内容:事先预防,前后台部门在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共同制定投资规则;事中监控,后台对前台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动态掌握情况;事后监督;后台监控部门可以组织定期检讨,防止违反公司投资政策。"透明"是风险控制原则的具体体现,它首先要求前台的投资操作,后台必须清楚了解,前台不得隐瞒;其次,要求整体监控环境透明,前后台对于运作规则均有明确的了解。效率原则指后台在有效监控风险的同时要支持前台运作,依照公司投资政策原则,满足前台业务的需要,避免环节阻滞。前后台共同协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价值最大化原则是指遇到公司投资政策未明确涉及之处,则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衡量准绳,进行投资运作。
除了保险公司内控,保监会对保险投资的监管是防范保险投资风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保监会对保险投资的风险监控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实施。
第一,借鉴国际同业经验,通过对单一投资品种限制投资比例来实施最基本的监控;
第二,通过对投资组织架构的建设指引以及投资体系的规范,间接引导保险投资;
第三,投资评级制度以及投资资格审查;
篇10
我国在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1984年以前保险资金全部存入银行,1984年国务院批准从保险公司收取的保险费中,扣除赔偿、赔款准备金,费用开支和缴纳税金后,余下的可自己运用。
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取得了自有资金独立运用权后,由总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偿试性开展了资金运用业务。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从法规上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计划控制,在规模上、投资方式上都做了严格的规定。这一阶段的资金运用率和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以1986年为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资金运用率为9.23%,投资收益率仅为0.83%。
二、无序投资阶段(1988年至1995年)
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增长过热,同时除《保险企业管理条例》外又无法可循,保险资金的运用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投资渠道较为宽泛,从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到借贷,无所不及,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的现象严重,从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国家采取了调整整顿措施,严格执行信贷计划,严肃利率政策,把资金转到流动资金的贷款上,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范围被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此外,国家还拆并了中国保险投资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分公司的投资处。
三、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10月至今)
1995年10月,我国《保险法》颁布实施。继《保险法》后,我国又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金融的法律、法规,对以往保险公司的无序投资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保险资金的运用开始进入规范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使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得以保证,但是狭窄的投资渠道却导致投资收益的降低,使得大量资金处于闲置或低收益状态。随着1996年底开始银行存款利率的连续8次下调,人寿保险预定利率调整的滞后性使得人寿保险保费收入一度年增长率超过80%,较高的预定利率与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矛盾导致人寿保险经营面临着严重的“利差损”,随之拓宽人寿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呼声日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被逐步放宽。
保险资金运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保险资金运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从必要性看,首先在于保险资金具有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金使用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如果资金处于闲置状态,资金就会贬值,尤其是通货膨胀条件,资金的保值增值要求更为强烈,而要实现这种要求,就必须使资金运动,保险资金运用就是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
截至2006年底,全国保费收入43091849.81万元,全国保险行业资产规模已达17000亿元,已突破万亿元大关。但是由于中国目前投资金融环境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无论从投资范围还是管理模式,都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巨大的保费收入形成巨大的保险资金,该资金运用渠道不畅,导致很大的闲置和浪费,使该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使运用该资金的盈利水平受到严格限制不能充分实现最大化的盈利。必然使保险公司未来的偿付能力得不到保障,因此,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大盈利方向是极其重要的。
二、保险资金运用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第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与之相比,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则较为广泛。
第二,保险资金利用率低,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收益率低。由于保险资金无法充分利用,再加上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巨大的资金余额正处于低效益的空转状态与发达国家6%~10%的保险投资收益率相比,我国3%~5%的投资收益率非常低,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目前的赔付水平较低,保险业务还有较大盈利空间的情况下,矛盾还不突出,但随着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当保险业务经营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亏损时,保险公司通过合法的保险投资就不能保证其偿付能力,从而给金融系统带来极大的风险。
第三,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期限结构不匹配。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资金在来源和结构上是差异的。财产保险期限较短,对资金的运用要求流动性强,比较适用于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收益高的投资品种。我国的人寿保险资金绝大部分是长期性的,其中20年期限的资金约占50%左右,人寿保险资金在我国比较适于投资长期储蓄,国债、房地产等。然而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比较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的效果。
第四,由于债券市场发育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运作。保险公司的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市场的发育程度,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不成熟,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保险公司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参与投资市场的运作。债券作为保险资金首选的投资工具,在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本应占据主导地位。但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与债券的比例不仅偏低,甚至还有下降趋势。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保险资金运用带来了难得机遇。
保险资金最理想的债券投资方式是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分别持有不同种类、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债券,但是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还处于发育阶段,目前保险公司投资于债券的比例和结构与理想状态还有很大的差距。
债券流通市场不完善,投资运作方式单一。我国的债券流通市场分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由于债券的流动性较差,保险资金的债券投资主要以购买并持有“策略为主”。在交易所债券市场虽然交易相对活跃,但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并不适合大资金运作,保险资金也仍然以买持为主,难以采取相对积极的投资策略,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对于回购交易,以商业银行的短期债券回购为主适合保险基金运用的长期债券回购很不活跃。
此外,保险公司对债券的需求虽以长期性为主,但由于实际给付过程是随机的,仍要注意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匹配,所以公司对投资工具的流动性有较高要求债券流通市场不活跃,保险公司持有高比例的长期债券或风险相对较高的企业债券,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甚至威胁到保险公司的经营运作。
现有债券结构不能与保险公司的负债完全匹配。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对外的负债,而不同的负债对相应资产的流动性,期限结构和收益水平要求不同,因而需求不同类型的债券与之相匹配。而目前我国发行债券品种有国债,金融债券,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定向债券等,表面看来种类似乎很多,但其比例和期限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保险基金的运用。
缺少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工具。保险公司的债券面临很大的利率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虽然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的办法进行适当平衡,以减少损失,但作用毕竟有限,更加重要而且也是更加有效的办法是利用长期保值工具对利率风险进行规避,而在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上,这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债券市场的利率发生波动,势必影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投资策略。甚至影响到保险公司的资金安全和偿付能力。
- 上一篇:班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下一篇:直接融资的概念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