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士管理模式;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
POCD)是指术前精神正常的患者在术后数天内出现定向,思维记忆,认知,意识,自知力等能力改变及睡眠紊乱等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可能出现人格改变,精神错乱,焦虑,谵妄等严重的精神异常症状,最终导致患者的康复延迟,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1]。通常POCD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发生率较高,它可能与的生理作用,患者的自身生理反应及心理因素,围术期的应激等相关方面有关。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甚至高领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的治疗,这就使得POCD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危害性也逐渐被认识。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改革,护理工作不仅仅只限于配合医师完成相应技术和指导性操作,更应该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保证患者生理和心理的舒适和恢复。[2]本院应用专职护士管理模式,对POCD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选择本院实施全身麻醉下普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胃肠手术35例,肝胆切除术15例,泌尿手术25例,骨关节手术15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65-75岁,体重55-75kg,ASAⅠ-Ⅱ,术前没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没有精神异常史级精神异常家族史。术前1天行MMSE评分检查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所以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分组与方法
研究组采用专职护士管理模式的护理方法,从患者住院起就制定专职护士一对一的进行护理指导。在患者入院后,专职护士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全麻了解患者的身体及心理情况,职业,文化程度,个人爱好,性格特征及家庭情况等方面。理解和关心患者,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减轻患者因为疼痛,心理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方面引起的焦虑不安,紧张,和抑郁等心理,增强患者对手术和自身康复的信心。在术前一天,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他们了解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减少患者术前的紧张和恐惧。做好相应的术前和麻醉前准备的护理工作,手术结束后认真评估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进行心电监护,吸氧,保持患者体温,减少术后寒颤的发生。患者苏醒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和精神变化,让家属朋友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关心。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和心理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即在术前和术后护士协助医师完成各项工作,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
1.3 观察指标和诊断标准
分别在术前1d及术后1d,3d和7的d由专业人员进行MMSE评,MMSE评分范围为0-30分,用时5-10分钟,28-30为正常[3]。计算所以患者MMSE检测值的标准差,将术后与患者本人术前1d检测值作对照,比术前下降1标准差以上即诊断为POCD。超过1个标准差为轻度POCD,超过1.5为中度,超过2个为重度。[4]
1.4 统计学方法
所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MMSE评分
与术前相比,两组MMSE评分在术后1d,3d均有下降(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发生POCD的情况
研究组术后1d有5例发的POCD,而对照组术后1d有11例发生POCD,与研究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POCD的概述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特别是全麻术后早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一旦患者遗留永久神经功能缺陷,将会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发现POCD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病率约为3%-61%。POCD的发病机理很复杂,引起POCD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术前身体和心理状态,手术部位和类型,麻醉方法和药物,术中出血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等[5]。目前临床上还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如何预防POCD的发生就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实施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手术过程中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麻醉深度的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的维持固然重要,但围术期加强患者的护理和管理也是预防POCD关键。
3.2 护理措施
3.2.1 术前护理
专职护士管理模式主要通过一对一的护理指导,使护士充分掌握患者的身体,心理及家庭等多方面的情况,帮助护士对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法。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在术前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恐惧心理,将可能在术前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调整到较佳状态。加强患者对医务人员信心和安全感,是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各种检查和操作。提高患者和家属对POCD的认识,告知家属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认知功能的改变。
3.2.2 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发现认知功能障碍要及时告知医师以便进行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维持病房的安静和温度,避免患者过度被外界打扰收到精神刺激。对患者加强身体护理,帮助患者排痰,翻身等,及时将患者的异常情况反映给医师,以便使患者的术后的镇痛和镇静适宜。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做一些病情允许的简单操作,播放一些舒缓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营造轻松的就医环境。帮助患者对POCD的认识,指导其发松精神,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合适环境记忆训练,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结论
本实验应用的专职护士管理模式对将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专门护理,结果表明专职护士管理模式使老年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降低,并且有利于POCD的更快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钱静.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53-3955.
[2]王巧玲,李翠花.专职护士实施手术前后访视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7,22(14): 79-81.
[3]Mason KP ,Randy P,Fontaine PJ.Pediatric CT Sedation:Comprison of Dexmedetomidine and Pentobartial [J].AJR AM J Roentgenol, 2011,
196(2):194-198.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的53岁;病程最长31年,最短的3年;大学本科1例,大学专科2例,中专14例,高中13例,初中15例,小学3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的52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的2年;大学本科0例,大学专科3例,中专12例,高中14例,初中16例,小学3例96例患者均经本院确诊为原发性发血压患者。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我院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我院完善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给老年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高血压的特点,并发症知识,生活方式在治疗中的作用,注意强调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以及终身治疗的原因;同时进行心理疏导,针对不同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交流和沟通,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让患者回避恶性的刺激影响等,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进行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膳食,食盐量每日不得超过6g[2],以低脂和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少食动物内脏和蛋黄以及油炸食品等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及鱼类或者豆制品[3];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之后肾上腺素以及去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导致心跳的加快,造成血压的升高;要指导控制体重的方法,因为体重的增加也会直接影响到血压的变化;要规范进行服药,要让老年患者充分的认识到药物治疗高血压同事预防出现心、脑、肾损害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因为感觉血压没有问题了就突然停药,向患者仔细说明其常用药的名称、作用和剂量以及注意事项。
1.3 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半年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
1.4 观察项目评价方法
1.4.1 关知识掌握情况 自行设计相关知识考察试题,由于部分患者的文化程度不高,可由工作人员进行提问,患者回答,由工作人员记录在试卷上,考察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高血压的发生原因、高血压用药常识,饮食注意,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活动方法,生活常识等)共计50道题,每题2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对相关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
1.4.2 血压控制情况[4]疗效优 舒张压下降大于10毫米汞柱并已到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已超过20毫米汞柱。疗效良:舒张压下降小于超过10毫米汞柱但已到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10―20毫米汞柱。疗效差:血压控制不理想,未达到疗效优和效果良的标准。疗效优良率:(疗效优病例数+疗效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当P
2 结果
2.1 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的平均分数是(54.22±9.31)分,实验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的平均分数是(80.15±11.11)分,两组患者在相关知识的分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0.8596,P
2.2 血压控制情况
实验组疗效优22例,疗效良23例,疗效差3例,疗效优良率93.75%;对照组疗效优10例,疗效良21例,疗效差17例,疗效优良率64.58%。两组在疗效优良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9.85,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更好。(详见表一)
3 体会
在临床护理中加大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通过面对面的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指导和讲解,使患者更好的认识高血压发展的过程,如何控制血压以及合理的饮食。通过健康教育更好的将临床护理变得人性化和更有针对性,对不同的高血压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让老年高血压更容易理解和记住相关知识,也让患者家属也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有了更好的理解,可帮助患者在其出院后也能更好的控制血压的发展。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高血压的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这部分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已出现了退化,同时免疫力也比较低[5],自理能力也存在一定障碍,对临床护理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这时需要临床护理人员能更加耐心、细致、周到的做好临床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使老年高血压从相关知识的十分模糊到能比较了解相关知识,进而加强了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田震静,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3):82―83.
[2]王金燕,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0,05(8):2253―2254.
[3]马现英,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03(21):127―127.
篇3
关键词:老年 腹外疝 临床路径 围手术期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1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21-01
临床路径(CP)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抽取我科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住院老年腹外疝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CP管理,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病床使用率,提高服务满意度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住的老年腹外疝无张力性修补术治疗患者80例,男70例,女10例,年龄60-82岁,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观察组(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按入院时间随机抽取各40例,观察组:男38例,女4例,其中腹股沟斜疝32例,腹股沟直疝8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6例,其中腹股沟斜疝30例,腹股沟直疝6例,切口疝2例,脐疝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特点、用药和检查费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管床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护理行为遵照医嘱执行,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发放健康资料、口头宣教,无时间限制,随机进行教育。观察组患者自入院起便按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临床护理。
1.2.1 临床护理路径设计。参照1997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制定的CP10项标准成立CP发展小组,由大科护士长、普外科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组成,以病人为中心结合医生的医疗临床路径计划,预计住院天数从入院到出院,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计划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具体方法如下:(设定患者住院时间为5―7天)①住院第1天:介绍管床医生、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6小时内完成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劝患者告戒烟,告知保暖预防感冒,训练床上大小便,协助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当天或次日晨行静脉采血。②住院第2天:进行术前准备宣教、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予备皮(术野标识),做好术前用物准备。③住院第3天(手术日):了解术前禁食、禁水情况,测生命体征、术前留置导尿管(取尿培养)、术前用药,术后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予沙袋加压伤口6―12小时,指导防腹压增加,放松技巧,给予术后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告知术后禁食、禁水6小时(肠切除吻合者术后禁食、禁水,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留置尿管常规护理,加强夜间巡视。④住院第4天(术后第1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生活护理,取舒适,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垫,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减轻切口疼痛并有利切口愈合[2],饮食指导可进半流质或普食、多喝水,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术后床上活动、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及有效咳嗽排痰。最后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观察组病人自入院安排床位,高级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符合准入条件,开始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管床护士根据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依照流程接受照顾并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锻炼。
1.2.3 记录与统计:患者出院前1天,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士长对照临床路径的健康宣教内询问患者并填写《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记录所有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析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满意度。
1.2.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表1),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服务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表2、表4),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表3)。
表1 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比较(X±S)
注:P
表2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比较 n(%)
注:P
表3 两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股骨粗隆间骨折;褥疮;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98-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常见的骨折之一,根据受伤时受力的大小可发生在任何成人年龄段,而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及身体协调性降低等因素而尤为常见[1]。患者长期卧床,患肢牵引制动,年老体弱,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工作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对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88例老年患者,按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56~84岁,平均(67.3±5.1)岁。观察组4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67.0±8.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及治疗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纳入标准:⑴无精神病史、意识障碍或言语障碍者;⑵主观配合检查;⑶小学以上学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护理及指导,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指导与术后功能锻炼期的护理及指导,饮食、及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健康教育,强化褥疮相关知识,贯彻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具体措施如下:
1.2.1 对患者每人发放一本股骨粗隆间骨折和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相关知识简介;每天给患者讲解相关知识,采用专题讲座,同病房小组讨论,示范法,个别会谈利用视听教材的应用等方法强化健康知识。注重效果反馈和患者知识需求,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教育。
1.2.2 从入院起,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所处疾病不同阶段,主动向患者介绍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褥疮的措施,并给予现场指导。
1.2.3 每天了解患者功能锻炼情况,了解全身皮肤完整性;让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预防褥疮的可行性。
1.2.4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入院时、入院中及出院时,包括:⑴心理教育:从患者入院始,主动向患者介绍此病的特殊性即牵引制动、功能恢复的过程及时间,主动介绍主管护士、医生及同病室的病友,介绍医院环境及相关制度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陌生感,增强医患见的信任感。⑵减轻局部受褥的重要性及方法:保持床整清洁、无屑,床上搽浴每天2次,使用便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硬拉硬塞,必要时在便盆沿上垫以软纸和布垫,以防搽伤皮肤[2]。勤翻身,1次/2h,由护士协助,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预防骨折移位。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正常健康的皮肤,给予适度的按摩能起到预防褥疮的作用,但对于骨隆突处已发红的皮肤或者脆弱型的皮肤,局部的按摩则易引起表皮的损伤,属于禁忌的。⑶讲解功能锻炼的要领:①术后平卧,患肢处于髋关节外展15°,膝关节保持屈曲15~30°,踝关节保持90°位置,患肢行骨牵引,两腿之间放软枕,防止髋关节屈曲、内收或内旋[3]。②术后3~5天做CPM仪治疗(关节功能锻炼器)被动运动,一般从20~30°开始,2次/d,1~2h/次,以后每天增加5~10°,术后2~3周达到屈髋90°,但最多不能>90°。③患肢肌力练习:术后根据患者伤口疼痛情况进行下肢股四头肌锻炼,其方法是:背屈踝关节,小腿下压床面使股四头肌收缩,维持5~10s,放松2s,重复进行。④术后1~2周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扶双拐、患侧下肢不负重下地,恢复人体直立模式,练习行走。⑤术后3月,骨折基本愈合,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患者仰卧位,家属一手握患者膝关节,一手握足跟,患者足底自然放于术者前臂,使患肢屈膝屈髋。缓慢匀速使髋关节屈曲、伸直、内旋及外展等,每个动作不少于10s,休息5s后重复动作,时间不少于30min。⑷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术后6个月避免坐矮凳、交叉双腿、盘腿、单髋负重、患髋下蹲、防身体过度前倾,如厕时使用坐厕,防关节受压。3个月内髋关节屈曲不超过45°,以后逐渐增加但不超过90°[4]。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穿裤子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子时伸髋屈膝进行。应穿防滑鞋,以免跌倒。术后定期来院复诊。
1.3 评价方法 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有关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功能锻炼知识及褥疮的预防知识等,并将两组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问卷经过信度调查,信度值为0.92。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经整理核对后,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系统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也能够降低患者褥疮的发生率,这与李珊[5]等的研究报道相一致。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褥疮的发生与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而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及了解程度与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的健康教育及教育方法有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大多起病突然,缺乏心理准备,加之疼痛等原因,患者大多有焦虑、恐惧、悲观及不能正视疾病等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该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主动介绍主管医生、同病室的病友、周围环境、作息制度及探视制度等,使患者对治疗环境有初步了解;同时给患者准备舒适的床单位,安置舒适的,缓解疼痛;给患者讲解有关该病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等,并告诉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疾病恢复的重要条件,使患者有亲切感、安全感,初步形成良好的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心理状态。总之,对患者及早的心理评估,实施健康教育,消除患者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和误区,使患者形成正性心理,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6]。从患者一住院,医护人员就要主动介绍褥疮预防的相关知识(如褥疮的易发部位、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等),使患者掌握褥疮的预防方法和措施等,并督促患者及家属实施。
人接受信息到行为改变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在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和计划时,一定要重视对患者评估,也就是患者的接受能力与需要进行有效宣教:对于文化层次低、适应能力差的患者,应多次讲解,不厌其烦地耐心说教,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便于患者理解、掌握和接受;对于文化层次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可根据需要介绍疾病的病因、现状、自我心理调节等,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和应对方法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做到积极配合,同时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注意患者反馈,将患者的言行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避免健康教育走过程,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尤其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存在恐惧、悲观等情绪,要针对患者的心理讲解有关疾病相关的常识、饮食及功能锻炼知识、治疗进展、疾病预后等知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褥疮的发生。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预防褥疮依从性及重视程度,从而降低其褥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灵红.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61-262.
[2] 郝小红.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24):2128-2129。
[3] 郑晓玲,葛春花,蒲辉战.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2,6(9):138.
[4] 秦玉荣,秦玉坤,牛杰.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16-217。
篇5
家政的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制作家庭餐,进行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同时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人”、“护理病人”(四项中任选一项)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1)饮食料理(病人饮食特点;给卧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与 能力;给卧床病人喂饭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篇6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护理
本院为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 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对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妇幼保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32例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32例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患者, 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且患者均符合低血糖症相关诊断标准:①患者伴有低血糖症状;②低血糖发作时血糖水平均低于2.8 mmol/L;③供血糖后患者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其中男17例, 女15例, 最小年龄72岁, 最大年龄92岁, 平均81.2岁;病程最短为8年, 最长为20年, 平均15.4年;低血糖原因:15例患者为胰岛素治疗加上口服降糖药;8例患者为胰岛素治疗; 4例患者为腹泻;5例患者为胰岛素治疗后因饮食无规律引起。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处理及治疗后患者低血糖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
1. 2 临床表现 本组32例患者中20例患者伴有面色苍白、心悸、出汗、强烈饥饿感、四肢颤抖等症状;8例患者未伴有明显症状, 经常规血糖监测发现其血糖水平
2 低血糖原因分析
①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 其机体代谢功能逐渐下降, 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因其拮抗调节激素缺陷所引起;②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疾病, 其服用的其他药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降糖药物的作用增强;③缺乏系统、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样也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的主要原因, 健康教育的缺乏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饮食不合理、用药不当等现象, 从而导致低血糖症状发生。
3 预防及护理
3. 1 严密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一定要认真对患者的饮食、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运动、心理状态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同时还要认真对患者的神智情况等进行观察, 注意患者是否有出汗、面色苍白、无力、饥饿等症状发生。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反应性较低, 在发生低血糖症状时往往不能及时体会到, 尤其是夜间极易导致无警觉性低血糖症状, 从而导致患者直接昏迷。因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病房巡视的重视, 并且还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病情监测及观察的重视。
3. 2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缺乏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及认识, 且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往往会伴随患者终身,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悲观、担忧、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应一定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视, 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使患者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 同时还要及时给予其帮助和鼓励, 使其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3. 3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 合理饮食对减轻体重、预防低血糖、控制高血糖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告知其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及不合理饮食对病情的影响, 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嘱咐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饮食搭配要合理, 应少食用山药、土豆等根茎类蔬菜, 同时还要对水果食用量进行适当的限制;同时可嘱咐患者多食用绿叶蔬菜、西红柿、豆类、绿豆芽等粗纤维食物;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运动情况等对饮食进行合理的调整。
3. 4 监测血糖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正确监测血糖的意义及重要性, 并告知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下降, 其低血糖感知力较低, 若不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糖症状, 极易导致病情延误, 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从而使其明白血糖值是降糖药物应用及调整的重要指标, 从而使其认真学习并定时进行血糖监测。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耐心的指导患者掌握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式, 使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血糖监测, 并以测量结果为依据合理的对饮食情况及用药情况进行调整。
3. 5 运动指导 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比如步行、太极拳、广播操等有氧运动, 从而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者不可空腹运动, 运动前应适当补充食物, 从而避免低血糖现象发生, 同时运动时要随身携带果糖等, 一旦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时应立即服用;此外, 还要嘱咐患者随身携带糖尿病卡, 预防意外发生。
4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尤其是近些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加。低血糖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也随着糖尿病患者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加[2]。尤其是年龄较大且伴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 其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各项机体机能逐渐衰退, 对低血糖的反应较弱, 胰岛素清除能力差, 加之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症状的感知力下降, 从而更增加了其低血糖的危险性[3]。因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重视, 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监测血糖及运动指导等, 使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同时有效的增强其遵医行为, 养成良好的饮食、用药、运动、监测血糖等习惯, 从而达到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玉香.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7(3):176-178.
篇7
【关键词】 品质圈; 老年患者; 跌倒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76-02
品质圈又称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住院期间老年患者跌倒往往导致骨折、软组织损伤和脑部伤害等,不但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的痛苦和负担,而且易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或坠床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以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为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于2012年1-12月开展了以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为课题的品质圈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1192例,高危跌倒病例618例,其中男349例,女269例,平均年龄(78.78±6.25)岁,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等慢性病史。同时选取2011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9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高危跌倒病例268例,其中男130例,女138例,平均年龄(76.78±5.21)岁。
1.2 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2年1月成立QC小组,小组成员共16人,年龄20~45岁,包括圈长、秘书及圈员,其中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6人,成立后对QC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成员掌握QC活动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包括因果分析、现状调查,对策表的应用、老年跌倒的相关知识等。
1.2.1 选题理由 (1)在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有28%~38%发生过跌倒,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跌倒患者比遭受其他伤害的患者高出5倍之多[2]。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首位伤害因素。目前,我国每年至少2000万老年人发生2500万次跌倒,社会费用高达600~800亿人民币[3]。(2)住院患者跌倒常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3)笔者所在科室现状:收治的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3岁以上,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肺病、脑卒中后遗症等,同一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
1.2.2 现状调查 (1)回顾性调查。2011年本科收治65岁以上住院患者990例,共发生跌倒18例,发生率1.8%。其中股骨颈骨折1例,尾骨骨折1例,手背部软组织裂伤1例,骶尾部软组织挫伤3例,手臂软组织挫伤2例 无损伤10例。(2)现场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跌倒史,本次住院有无发生跌倒,跌倒发生前有无头晕、双下肢乏力等不适症状,医护人员有无讲解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患者对预防跌倒发生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有无服用利尿、降压、扩管、降糖、抗抑郁药等。共发放调查表100份,发放对象为65岁以上患者,收回98份。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有跌倒史者12例,发生率12.2%;本次住院发生跌倒1例,发生率为1.0%;跌倒发生前伴头晕10例,跌倒发生率为76.9%(10/13);医护人员给予过宣教者68例,占69.4%(68/98);患者对知识的掌握度良好者42例,占42.9%(42/98);服用相关药物者66例,占67.3%(66/98);是否进行了跌倒评估,答否者58例,占59.2%(58/98)。
1.2.3 设定目标 医护人员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预防跌倒的相知识宣教,宣教率达100%;患者及陪护人员掌握预防跌倒发生的相关知识,发生跌倒时能掌握应急保护方式,让损伤降至最低限度,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达90%以上;跌倒发生率降至0.5%以下,不发生严重的跌倒伤害事件。
1.2.4 原因分析及要因确定 从人(医护、患者、陪护人员)物(物资、材料、操作)、环(环境)三方面对可能的跌倒因素进行分析,画出因果图(图1)。从因果图分析,找出21个末端因素,经小组成员讨论,确定以下9个为主要因素:医护人员跌倒防范意识、医护人员掌握防跌倒知识、跌倒高危评估、防跌倒知识宣教、防跌倒措施到位、陪护人员知识的掌握及遵医行为、安全的环境、患者着合适的鞋裤、正确的使用平车轮。
图1 跌倒原因分析示意图
1.2.5 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 针对以上主要不良要因,小组成员制订了如下措施,并积极组织实施。(1)全员培训:包括小组成员、科室其他医护人员、陪护人员等,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综合评估及老年跌倒风险评估、老年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服药情况观察及指导、跌倒防范措施及跌倒后处理流程、跌倒高危患者管理流程、轮椅平车使用操作流程等。(2)加强责任心,对所有入院者进行常规跌倒评估,以防遗漏。护士接待入院患者时或病情变化时应用本院使用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内容包括年龄>65岁,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有无跌倒史,意识状态,行动能力,睡眠形态,贫血或性低血压,使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排尿或排便需他人协助10项。上述项目如存在一项计1分,不存在计0分,分值大于3分者为容易发生跌倒,纳入跌倒高危患者管理。(3)制订跌倒高危患者管理流程,对所有高危患者按流程管理:①评分>3分患者,填写两份本科自制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其内容包括跌倒危险因素、防范措施、跌倒处置流程,一份存入病历,一份交与患者或陪护人员,同时将评分及告知、措施记入护理记录单。②报告圈长,圈长8 h内核实患者情况,并指导圈员工作。③床头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④详细反复的健康宣教:讲解跌倒可能造成的危害,增加主动防范意识。给予生活行为安全、用药等方面的指导。穿合脚的防滑鞋;穿大小合适,舒适得体的衣裤;24 h留陪护人员;不可擅自离开病房;活动时有人陪护;头晕或不适时卧床休息,行动不便者不宜自行活动,如需帮助请按床旁传呼器;地面潮湿时勿走动;夜间睡觉拉好床栏,开地灯;入厕时不要锁门,洗浴要有陪人陪同协助;陪住家属做好交接班;必要时床上大小便;服用护管、镇静药期间在床上休息,改变宜慢。⑤提供安全环境:入院介绍病房内环境设施,重点设施如防护栏、传呼器、卫生间报警铃、冷热水开关作重点介绍,直到患者学会使用。病区内其他公共设施介绍清楚,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宽敞明亮,物品摆放有序,地面保持清洁干燥,拖地时拖把不宜过湿,地面潮湿时立防滑警示牌,卫生间垫防滑垫。每周2~3次排查床轮及椅子的稳固性,灯具的完好性,发现异常及时维修。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克服不服老、爱面子的心理,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选择正确适宜的活动。⑦加强管理:护士加强巡视病房,发现易常或患者不合要求的行为及时给予纠正;每周动态评估1次,如果评分
2 结果
开展品质圈活动后,每月进行一次效果评价,并不断改进,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2012年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1192例,高危跌倒病例618例,发生跌倒2例,发生率0.17%,其中1例足部软组织挫伤,1例无损伤。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结果显示护士健康宣教率达100%,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90%,患者对用药知识的掌握达95%,护士对高危跌倒评估达95%。
3 讨论
品质圈的开展增加了护理人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兴趣。如活动开展前,护士只按常规对患者进行护理,活动开展后,护理人员较系统地学习了与跌倒有关的知识,能主动地对跌倒高危病患者进行评估及宣教。品质圈活动为高危跌倒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通过品质圈活动,对高危患者按一定流程管理,采取了预见性的防范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品质圈活动增加了护士的团队凝聚力。所有圈员自觉地参加活动,积极快乐地工作,使自己享受自,参与权,管理权[4]。在圈会上,圈员能在轻松平等的环境中讨论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了工作热情,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精神及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刑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修订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
[2]宋岳涛.老年跌倒及预防保健[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4.
[3]张景兰,陈宏,王燕.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2(8):57-59.
篇8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护理
卧床不起指卧床时间已大于1个月并不能恢复者。卧床不起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高龄老年人既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又是重点防治对象。导致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特殊病因是跌倒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加上患者并存疾病多,褥疮、挛缩多见等特点[1],也为护理患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延长高龄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减轻社会负担,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对象
我科近年收治25例8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9例,女16例;跌倒综合征致病7例,误用综合征致病5例,其他原因致病13例。全部患者并存疾病3种以上。
2方法
2.1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
2.2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活动与锻炼。
3护理
3.1健康教育根据高龄老年人的经历、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职业、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1.1知识传授因地制宜、深入浅出地选用专人讲解,指导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节目,发放宣传手册等教学方法,帮助老人认真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如: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影响衰老的因素及延缓衰老的相关知识,营养学知识,药学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作诱因、演变规律及识别、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3.1.2行为训练选择恰当的方法,选用适当的辅助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理行为的训练。如:自我护理技能,自测血压、脉搏、尿量、尿糖、痰量,注射胰岛素,关节功能、协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语言矫治训练等,促进康复。
通过健康教育,鼓励高龄老人进行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康复、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
3.2日常生活指导
3.2.1病室环境选择安静、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的房间,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得当、合理、安全,便于取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2.2皮肤护理定期清洁皮肤,及时更换衣服,选择纯棉、麻织品。穿宽松的衣服。床铺平整无皱褶,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定时改换卧位,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充气皮垫,预防褥疮、皮炎、肺炎等病的发生。及时修剪指、趾甲,以防自伤和护理中伤及皮肤,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清洗肛周、外阴皮褶处,防止皮肤糜烂。及时做好口腔护理,清洗活动假牙,使患者舒适,预防感染。
3.2.3大小便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解除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并提供安全隐蔽的环境,及时排尿,定时排便。教会患者锻炼腰、腹、盆腔肌肉和提肛收缩运动,预防便秘、腹泻、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3.3用药护理根据高龄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视力不好或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等情况,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老人药物代谢的特点,合理用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法,保证安全、正确、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所用药物知识和重要性,如:名称、剂量、作用、服用方法、毒副作用、禁忌证等。督促老人按时用药,并严格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训练自我服药,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主性。
3.4饮食护理依据高龄老年人卧床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并存疾病,制定相应的食谱。并尽可能照顾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适当限制热量,给予充足的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提供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多食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并保证水分充足,食物加工细、软且多样化。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食欲,进餐时间充足,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有条件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保健延龄的药膳和食疗方法[2],以延缓衰老,提高健康水平。
3.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高龄老人的心理状态、个体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给老人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高龄老人,开展精神心理卫生教育,用安慰、启发、解释、诱导等方法,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宣泄、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遗忘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其内在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读书、看报,与社会多接触,与人多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防止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等病的发生。
3.6活动与锻炼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主、被动活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教给老人关节肌肉活动方法,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增强器官的生理功能,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时,可用轮椅推到院内活动。配戴合适的视、听辅助工具,改善老人视、听功能。鼓励老人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恰当予以补偿的功能,保持残存的功能。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被动活动和适宜的物理治疗方法,合适的辅助用具如助步器和手杖。帮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康复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与睡眠时间,提高自我满意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果
25例老人除死亡2例外,均有好转,缩短了卧床时间,自理能力有了提高,无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促进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康复的最有效的方法:选择合格护理人员,选用合理、全面、恰当的护理措施。
由于高龄老年人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同时存在,自理能力弱,疑惑多,要求多以及高龄老年人预期寿命短,救治后生存期也较短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护理及时、耐心、冷静、虚心、诚恳,了解增龄对各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变的影响[4],认真学习老年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遵循关心、主动、平等、尊重的原则,运用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优先救治病人的生命,延缓病情恶化。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延缓功能减退,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特征,患者、家属、看护人员共同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保持现有功能,减轻依赖心理,最大限度达到自理基本的日常生活。对濒死老人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缓解疼痛,尽量使其舒适,帮助老人正确看待死亡,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参考文献
[1]欧阳敏,蹇在金,王蓉,等.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57-158.
[2]周汝翔,赵士仁,主编.常见慢性病疗养康复指南(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382-384.
[3]周昌菊,李乐之,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3.
篇9
【关键词】干部病房;新护士;岗前带教
干部病房以老年离退休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居多,离退休之前主要从事领导工作和脑力劳动,文化层次较高,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享受公费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由于健康状况的不断退化,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技术操作技能方面要求较高,所以一般选用年资较高、技能较好、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进入干部病房工作。近几年来,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为配合医院发展及缓解护理人力紧张状况,护理部安排新毕业护士进入干部病房工作,为保障护理质量,规避护理工作的风险,我科对新毕业护士进行岗前带教培训,以便使他们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从新护士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胜任我科的临床护理工作。
1新毕业护士特点
由于新毕业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入科后常感到不知所措、茫然,以致不能很快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因此,岗前临床带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干部病房特点
干部病房多为离退休老年患者,基础病多,病程长,康复慢,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患者及家属对生活护理及操作技能方面如静脉穿刺成功率要求较高。
3对带教老师的要求
选择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职称者任带教老师。
4岗前带教方法
入科第一天介绍本科的工作性质、特点。介绍带教老师,由新护士与带教老师共同值班,采取一对一带教的方法。带教结束后,进行与本科专业知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试,考试成绩记录在册。
5带教内容
5.1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对新护士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专业技能,学习沟通技巧,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2布局环境及规章制度参观我科的布局和环境,了解设施配置,明确仪器,药品的摆放位置。学习相关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各种护理应急预案等。加强对新毕业护士各项护理流程如出入院护理流程,专科流程,各班次工作流程的系统带教,使新护士对各项护理流程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5.3与老年患者沟通技巧的培训干部病房的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和长期生活在医院里,常常会感到孤独、失落,因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心,见面时,应主动打招呼,如:王老、张老,以示尊重,而不应直呼其名或床号。另外,由于老年人听觉、视觉功能逐渐衰退,交谈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所以,在日常护理与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新护士护患沟通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与老年人沟通技巧,操作前应告知患者目的,操作中询问患者感受,操作后交待注意事项,由带教教师或护士长询问患者,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新护士告知的效果,并将其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5.4相关技能培训①对新毕业护士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制定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统一标准,进行讲授与演练,最后进行统一考试。如指导新护士为患者穿刺,由于老年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回血较慢,穿刺时,针头进入皮下后进针应缓慢,穿刺针已进入血管而不见回血,可轻压一下靠近穿刺针头处的输液管即可回血。②带教老师应重视护理文件的正确书写方法,加强新毕业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培训,提高书写能力,指导单独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对新护士书写的病历给予修改,提高其书写护理文件的质量。
5.5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让新上岗护士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会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教育-考核-反馈-再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健康教育的能力[1]。
5.6加强法律与安全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2]为了培养新护士的法律意识,我们加强对新护士各种突发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的学习,详细讲解。提高其进入临床工作后在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训效果
通过临床带教,系统的学习服务理念,使新护士能够较快的掌握本科护理常规和专业技能,提高了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增强了患者对她们的信任,同时,也使新护士能够较快的更好的适应本科环境,得心应手的进行护理工作。
7体会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已不仅限于基本技能的提高,还应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宗旨、价值观和发展目标。[3]护理工作就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病人需求,为病人服务的过程。因此,根据新毕业护士和干部病房特点,对她们进行岗前带教培训,使新护士通过岗前培训提高,行为和标准得到统一,进入临床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华英.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篇10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高血压;防治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在社区内开展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是一项对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措施[1],充分地利用社区资源对高血压展开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高血压的患者150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合并糖尿病55例,合并冠心病21例,合并心肌梗死26例。将15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不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观察组(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高血压病讲座、播放教育录像进行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在社区墙报内进行宣传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对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并掌握自我控制血压,合理饮食,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坚持长期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
1.2.1心理干预:患者容易产生应激心理,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容易激怒,一激怒血压就会上升。社区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亲切交谈,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耐心的劝导,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控制好血压,防止发生并发症。
1.2.2一般护理:社区护理人员定期免费为患者测量血压,尽量减少测量误差,对老年测量时至少测3遍,取其平均值,在运动后者要休息后再进行测量。指导家属为患者测量血压,要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测量。高血压的治疗时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对患者要求定时服用降压药物,不能出现高血压升高时才服用,有些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对药物服用时间、服用剂量常常记不住,护理人员要经常提醒患者,告知患者服药剂量、服用方法以及服用时间,了解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保证药效和用药安全。
1.2.3饮食护理:饮食要低盐、低脂,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血糖,适当的限制胆固醇,有利于控制血压。鼓励饮食多样化,食用高蛋白、高纤维、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禁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限制盐的摄入量,过多的食盐摄入会导致人体内水和钠离子的储留,血容量和细胞间液血容量的增加,使血压上升,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宣教,督促其有效地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1.2.4运动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增强免疫力。社区可组织患者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打太极。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5.33%,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社区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健康教育的根本的目是改变患者不良的行 为 ,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2],通过在社区内进行的各种健康教育的宣传,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效地控制了高血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高了很高,护理人员要掌握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心理护理知识、饮食营养知识等,加强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不断学习,更新治疗理念,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是一种干预措施,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参考文献
[1]吴玉华.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和展望[J]. 社区卫生保健,2008, (7): 445-447.
- 上一篇:工程经济定义
- 下一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