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经济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经济定义

篇1

关键词:多元化;国际化;工程经济;投资经济;风险转移

引言

当代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机遇与考验,随着“一带一路”的宏观发展趋势,各种工程和投资项目都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加多元化和国际的优化。然而随之而伴随着各种风险使得各种项目和投资的进行变得投鼠忌器,对于理性稳定的发展方针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此如何将风险进行合理的预估以及防范和转移措施必然是各大企业乃至整个国家都需要探讨的课题,而本文将从其风险分类定位和转移的角度来进行宏观的分析,从而以特定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风险的分类及定位(Theclassificationandlocationofrisks)

其实对于风险的定义,不同的学科对其的界定也是百家争鸣的,在此本文就其广义角度再对风险进行一简单定义,风险是指当一个行为事件会偏离其预定目的的不确定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司机希望驾车从北京出发开往上海,安全且准时的到达,但是不稳定的天气,糟糕的路况,疲劳的驾驶都会使得这位司机偏离其最初的目的,这些不确定性就是宏观意义上的风险。而对于经济风险而言,风险会体现在各种亏损之上,已有学者指出投资是获利的重要手段之一,投资者对投资对象有最低的回报要求,最低回报必须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或可察觉的风险(钱.S.帕克,2012)。当然对于工程等风险来说,经济风险和技术的风险往往有着很明显的联系,但是最终结果的体现就是经济亏损。

二、风险的可转移性(Thetransferabilityofrisks)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的行动和项目都不可能出现零风险的情况。而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客观性,大型的工程项目往往涉及了过多的资金,过长的项目运营期等不确定因素使得在面对这类项目的投资时,投资方和建设方都必须要严谨地去估计风险的划分措施,防范措施,以及转移措施,本文将针对风险的可转移性来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大量的研究表明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经济功能之一就是风险管理,而其中之一的重要达成手段就是使风险发生转移来使风险得到优化配置(许荣,2007)。同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佐证这个观点,某人决定做长途汽车从北京出发到上海,由于下雨天气的影响这个人对这趟出行有一些担忧,但是情况不容许他不去,他没办法通过自身的行动去改变天气原因,因此他比平时多花了五块钱去买了保险。在这个例子当中,可以很明确的分析到一个现象,很多时候人们可能并没有办法去规避一些不可抗力风险比如洪水,地震以及意外的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却可以通过采取一些弥补手段来减少风险造成的严重后果,这就是风险的可转移性。

三、风险转移的手段(Theapproachofriskstransfer)

实践中风险管理往往能够提供很多值得参考的数据,大型的项目在投资的时候会进行很具体的风险定位比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竞争风险等等。这些风险正如本文上述提到,并不能通过主体自身去进行改变,但是这些风险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进行转移,以下会简单的列举三种典型的风险转移的手段。1.合同转移风险合同就是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文献指出由于某些项目涉及的投资过于庞大,方式过于复杂以及众多当事人牵涉其中,包括:政府,项目业主,金融机构,承包商,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所以一些为了规范基建项目规模,资金以及各自权利和义务的详细并且复杂的合同就很有必要签订了(马强,2002)。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同的风险划分有可能会随着实际情况发生改变比如合同的变更等等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也必须满足法律的规范和依据。2.保险转移风险从某个角度来说保险也是需要通过签订合同来达成的,投保方可以通过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人)。一旦发生了投保前预期的风险并且造成了损失,那么保险人必须在合同范围之内对投保方进行经济赔偿。可是保险转移风险往往有其局限性,保险公司需要对特定风险进行预估和判定,但是我国现阶段对于保险的实施环境尚不成熟,因此很多可保险的范围会比较窄。3.金融机构衍生工具转移风险此类风险转移的方法是针对企业在筹集资金的各种融资方式来进行的。有专家提出了以下观点,伴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尤其是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规模发展,银行部门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向其他金融机构转移大量风险(许荣,2007)。这个方法是相对独立于技术管理风险的,虽然他确实优化了其风险配置,但由于其易被非法操纵,同时也需要相关的法律规范来对其进行监督。

四、结语(summary)

本文通过对时下的经济环境的理解分析,提出为了适应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应做好风险的定位和防范,并且从风险的可转移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虽然风险可以进行转移,但是随着风险转移之后,必然会导致回报率的降低,并且有着种种的局限性。因此这些问题更有赖于国家政府对其加强法律监督和制度的完善。相信随着“一带一路”长远战略的发展,我国的风险管理水平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许荣.金融体系内风险转移及其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1):51-55.

[2]马强.BOT项目的风险及风险转移[J].建筑,2002(1):44-45.

篇2

建设工程合同标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国家利益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法律为建设工程的实施设置了一整套严密的强制性程序。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阶段和准备阶段,发包人需办理项目立项及报建等一系列手续,获得相关的行政许可,以取得一定的民事权利,否则会因行为能力的缺失而对合同的效力造成影响。发包人所需办理的前期审批手续主要指的是获得立项批准(设计任务书)、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通过环境、消防、人防等事项的审核,而且在缔结建设工程合同之后,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实施之前,建设单位尚需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

在发包人需获得的这些行政许可和民事权利中,发包人是否获得项目立项批准以及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发包人的缔约行为能力具有直接联系,如发包人在缔约前未取得这些许可证或民事权利,将导致建设工程合同的无效。需要说明的是,发包人因缺乏相关的行政许可及民事权利上的缺失,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使发包人在缔约行为能力上缺乏必备的要件,而且由于对这种强制性规范的违反,实际上使得建设工程合同的客体处于不合法的状况,即建设工程项目属于通常所称的违章建筑范围。因此,这类建设工程合同无论从发包人行为能力的标准看,还是从合同标的违法性看,均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另外,在实践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即发包人在缔结建设工程合同时未曾依法办理上述行政许可或取得相关民事权利,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补办了这些行政许可或取得了相关的民事权利,甚至在与承包人发生纠纷后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完善了这些手续,那么此类合同的法律效力应作何认定?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如果在一审诉讼期间补办了法律规定的审批手续,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如未能在一审诉讼期间补办审批手续的,则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这一司法解释的学理依据在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实际上可以分为成立要件、特别生效要件和阻却生效要件。违反成立要件则合同未能成立,自然不存在效力问题。违反特别生效要件者,多为形式要件,可以补正。违反阻却要件者,则不存在补正的可能。显然,发包人补办行政许可和取得相应民事权利,属于缺乏特别生效要件可以补正的情形。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范围外为开发房地产项目而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中,并未对超越经营范围的民事行为作出必然无效的认定,但该解释同时规定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除外。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是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商品房,国家必然需要对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特别的干预和监督,其具体表现就是通过立法对房地产开发经营进行必要的限制,实行特别的许可。我国法律不仅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立条件和领取营业执照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在房地产开发经营程序上也作出了一系列的限制,如果房地产开发者未领取营业执照,就意味着房地产开发者根本无法实施房屋预售、登记备案、产权登记等行为,即房地产开发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对于未依法取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执照的发包人擅自开发房地产项目与承包人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应为无效合同。

篇3

关键词:质量;质量控制;质量监控的方法

一、工程项目质量

(一)工程项目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包括建筑工程产品实体和服务这两类。特殊产品的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总和要求。工程建设活动是应业主要求进行的。不同的业主有着不同的产品使用功能要求,其意图已通过文字或图纸反映在合同中。工程项目质量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工程,其质量的高低综合体现了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及项目验收等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所谓工程质量控制,就是为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这种方法实现了从被动的事后把关到生产过程的积极预防的转变。尽管统计质量管理是科学的、经济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它最有意义的贡献是提出了抽样检验而不是100%全检验。

二、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关于全面质量管理在不同的文献中定义也略有不同,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则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如果把上述两种定义进行综合,应用到建筑企业,则建筑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定义为:把有关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和统计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体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施工建成适用、经济、可靠、安全的工程。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即提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各部门全员参加,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序,使生产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制状态之中;在工作中将过去的以分工为主转变为以协调为主,使企业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

三、施工项目质量监控的方法

(一)材料和人的质量控制

结构标准对材料质量的要求,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规定,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除了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外,还应对材料性能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控制。

(二)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原则

工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在工程项目上使用,而质量标准原则和及时检验原则则是进行质量检验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1.质量标准原则

质量标准的直接依据是工程合同。一般来说,业主与承包商签定的工程合同己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标准作了具体规定。如果合同中未做出具体的规定,则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目标,援引相应的技术规范或规定进行处理。材料质量标准是用以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也是作为验收、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

2.及时检验原则

及时检验是为了防止停工待料,避免由此引起的工期延误所造成的损失。当材料员将工程所需的材料按照合同要求采购回来后,质量工程师通过检验手段,及时发现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是否可靠,是否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不满足实时立即重新购买、更换,以保证所购买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质量可靠性。

(三)工程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深度

常见的检验方法有:①资料检查。②外观检查。③理化检验。借助科学仪器或委托有关单位对样品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进行客观的检查。④无损检验。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依靠科学仪器(如超声波、X 射线、表面探伤)进行检验。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及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来源灵活掌握,在实践中常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工程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用途、来源及质量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质量工程师可决定质量检验工作的深度,通常可按下列情况掌握:一、免检(免去检验的过程)。适用于已有足够的质量保证资料的一般材料,以及实践证明质量长期稳定、且质量保证资料齐全的材料。一般建筑企业很少对材料和半成品免检。二、抽检(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验)。适用于对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材料标记不清或怀疑材料质量有问题;以及由工程材料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的试验,或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可靠性的材料。三、全部检验(逐次逐数的检验)。适用于重要工程或虽非重要工程但属关键性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以及为了确保工程适用性和安全可靠性要求而对材料质量有严格要求时。

(四)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

这里所指的施工方案的控制,包含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为此,监理工程师在参与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对施工方案的选择,首先要满足技术的可行性,如液压滑模施工,要求模板内混凝土的自重,必须大于混凝土与模板间的摩阻力;否则,当混凝土自重不能克服摩阻力时,混凝土必然随着模板的上升而被拉断、拉裂。所以,当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的墙壁过薄,框架结构柱的断面过小时,均不宜采用液压滑模施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油气资源;PRMS;标准化定义

油气资源是当今工业社会最重要的能源来源。由于每个国家的油气资源量不尽相同,因此对油气资源量进行估算显得十分重要。然而,油气资源量的估算是既需要先进技术、又需要专家解释的非常复杂的过程;这导致很多国家和石油公司都在使用独自的油气资源估算体系,使得估算结果没有相互的可比性。为了使全球各地的油气资源估算相互一致,同时也为了方便对油气资源的投资和管理,首先必须建立油气资源标准化定义。

世界上进行油气资源标准化定义的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到1987年,SPE(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即石油工程师协会)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套完整的油气资源定义和分类框架。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不断进步,SPE在对其定义和分类框架不断修正和补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完备的、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油气资源量定义体系;2007年,SPE联合WPC(World Petroleum Congress,即世界石油大会)、AAPG(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即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以及SPEE(Society of Petroleum Evaluation Engineers,即石油评估工程师协会),顺应当代石油工业技术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共同了PRMS(Petroleum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即油气资源管理系统[1]。PRMS在继承SPE历史工作的同时,对油气资源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完善[2],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接受为油气资源的标准化定义系统。

1 PRMS简介

油气资源标准化定义不但要明确油气资源的分级,对其数量进行解释,还必须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界定的影响;同时,也要反映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使定义结果产生的变化。PRMS统筹考虑了上述影响因素,合理的对油气资源进行定义、分级和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PRMS对油气资源的分级、分类

纵轴的经济性反映出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资源能否经济开采;横轴的不确定性反映出在不同的确信度水平下各级油气资源量的大小。PRMS将油气资源定义为存储在石油地壳中发现的和未发现的总油气量以及已经开发生产的油气量之和,也就是图1中的总资源量(PIIP,即Total Petroleum Initially-in-Place)。PIIP主要分级为已经生产的产量(Production)、储量(Reserves)、或有资源量(Contingent Resources)、远景资源量(Prospective Resources)以及不可采资源量(Unrecoverable)五部分。PRMS对这五级资源量的标准化定义如下:

产量是指在指定日期时,已经开采出来的油气资源量总和,反映已经转化了的储量。

储量是指在指定日期时,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经济开采的油气资源量总和。储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已被发现、可采而未采、经济可采。通过不同的确定性水平,储量还可以被进一步划分成为探明储量(Proved Reserves)、概算储量(Probable Reserves)、可能储量(Possible Reserves)。

或有资源量是指在指定日期时,具有可采潜力的,但是由于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够经济开采的油气资源。同样根据不同的确定性水平,或有资源量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C、2C、3C资源量。

远景资源量是指在那些未被发现的油气资源中具有开发潜力的部分。这部分资源必须首先被发现,才能评判能否经济开采。根据不同的确定性水平,远景资源量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低估量、中估量和高估量。

不可采资源量是指没有可采潜力的油气资源,包括已发现的不可采资源量和未发现的不可采资源量两部分。即使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进步,这部分资源也难以变得可采。

2 PRMS简析

PRMS在纵向上将总资源量分级;横向上在各级油气资源内部又进行分类,使油气资源的划分更加细化。因此,从纵横两向对PRMS分析更有助于深入理解PRMS。

2.1 PRMS纵向分级

在纵向上,总资源被划分为各级资源主要依据以下两个标准:

(1)发现确认

“发现确认”是指经过探井的探测、取样等过程,证实地下油气资源的存在。发现确认的油气资源被称为已发现资源量。

(2)经济性确认

“经济性确认”是指已发现油气资源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被证实开采的部分。通过经济性确认,已发现资源量可以再次被细分。

PRMS纵向分级的两个依据相辅相成:满足经济开采的资源必定已被发现;未发现的资源必定不能经济开采。通过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总资源量首先被划分为已发现资源量和未发现资源量。在已发现资源量中,若只按照资源的可采性,可以划分为可采资源和不可采资源;若按照经济可采性,可以划分为经济可采资源量和次经济可采资源量。未发现资源量包括远景资源量和不可采资源量两部分,未发现资源量显而易见是没有经济可采性的,因此只能属于具有经济开发潜力的资源。总而言之,总资源量依据经济可采程度由高到低排列共分五级,分别为产量、储量、或有资源量、远景资源量以及不可采资源量。

2.2 PRMS横向分类

在横向上,PRMS通过不确定性将储量、或有资源量和远景资源量分别划分成三个不同的类别。按照PRMS的规定,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地下油气资源的不确定性、技术手段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经济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各级资源数量在不同的时候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用定数来表示各级资源量,而应该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描绘。

PRMS采用的是三级概率统计法:

(1)P90:表示实际能够采出的资源量等于或超过评估值的概率至少为90%。该情况下,有可能低估实际资源量;

(2)P50:表示实际能够采出的资源量等于或超过评估值的概率至少为50%。该情况对实际资源量估计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3)P10:表示实际能够采出的资源量等于或超过评估值的概率至少为10%。该情况下,有可能高估实际资源量。

按照上述概率统计法分类,各级资源量都可以划分为三级概率统计下对应的数量。以储量为例,P90是指探明储量,即通过对地质数据分析后证明有合理的确定性,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及政府规定下,从已知油藏从指定日期预计能够经济开采的那部分石油数量,也称1P储量;P50是指概算储量,即那些未被证实的,地质数据显示有可能开采出来的储量,也称2P储量;P10是指可能储量,即未证实储量,地质数据表明,与概算储量相比,这部分储量采出的可能性不大,也称3P储量。

储量通过概率法进行分类之后,可以清晰的明确各类储量大小,能够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合理的参考。除了储量,或有资源量和远景资源量也可以进行类似分类:或有资源量可以细分至1C、2C、3C资源量;远景资源量可以细分至低估量、中估量和高估量。

2.3 PRMS特点

通过分析PRMS对油气资源的定义、分级和分类,可以发现其是一个完备的油气资源解释系统。其有如下主要特点:

(1)PRMS中所定义的储量一定是能够经济开采的已发现的资源量,凡是不能确认发现以及不能确认经济性开采的油气资源都不能称为储量。这使储量的概念十分清晰明确,便于运用。

(2)PRMS是动态的概念体系。经济技术等外部条件的变化使不确定性增大,原来未被发现的油气资源在未来可能被发现;现在的或有资源量在未来可能变成储量。PRMS考虑到了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其规定的各级资源的数量会随着不确定性的变化而变化。

(3)PRMS考虑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常规油气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的时候,非常规油气资源将在未来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PRMS特别强调非常规油气资源,专门声明各级资源定义也包括非常规油气资源,充分体现了PRMS的先进性。

3 PRMS简示

PRMS对各级油气资源的科学的、严谨的定义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定义系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油气资源定义还没有与其接轨,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储量的定义上。我国的储量是指油藏中的石油总量,即地质储量[3];而PRMS的储量必须满足已发现和经济可采两个条件,相当于我国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可以看出,我国储量的定义比较宽泛,实际操作中不易界定,与PRMS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并且两者差异较大。这使在实际操作中容易造成混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投资者和管理者越来越关注有多少资源能够被采出、有多少资源能够经济生产,因此,PRMS的定义显得更能为公众所接受。

在世界普遍接受PRMS为油气资源标准化定义系统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及时调整自身油气资源定义系统,逐步与标准化定义接轨,才能促进我国的石油工业的国际化进程。

4 结论

PRMS关于油气资源的标准化定义给世界各国油气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而被广为接受。其突出体现了经济性、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对油气资源定义的影响,属于动态定义系统。我国在油气资源定义方面还比较落后,并没有与国际接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在PRMS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化定义的情况下,我国也必须尽早起步,加快接轨速度,提高接轨程度,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PE, WPC, AAPG, SPE. “Petroleum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Z]. PRMS编写小组. 2007. 3-18

篇5

关键词:IT;竣工决算;数据;OLAP;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407-02

竣工决算是指当所建项目全部完工并经过验收后,由建设单位向国家报告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

竣工决算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全面反映,也是核定各类新增资产价值、办理其交付使用的依据。通过竣工决算,一方面能够正确反映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和投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竣工决算与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考核投资控制的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方面的基础资料,提高未来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类项目已经不完全是一个百分之一百只和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的行业了。IT系统可以给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带来高效、快捷、准确等优势,随着IT系统渗透到工程项目建设的预算、合同、支付、财务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工程建设数据中心,依托IT系统完成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便应运而生了。

轨道交通行业工程竣工决算是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经济效益的全面反映,是项目法人核定各类新增资产价值,办理其交付使用的依据。通过竣工决算,一方面能够正确反映轨道交通工程的实际造价与投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竣工决算与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考核投资控制的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方面的基础资料,提高未来轨道交通工程的投资效益。

本文给出了基于IT系统的轨道交通行业竣工决算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探讨了设计的主要思路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研究内容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数据整合

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公司投入了合同管理系统和Oracle EBS两大业务系统。其中合同系统主要管理轨道交通所有合同的付款阶段、合同清单、月度计量,Oracle EBS主要提供了财务模块,用于支付款项。由于轨道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土建类供应商每个月根据本月完成的实际工作清单,在合同系统中提交支付申请,然后通过Oracle EBS系统完成支付。工程决算分析的数据需要贯穿这些业务系统,将相关数据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统一的分析数据源。这个过程需要是自动化的,并且可自定义的。

1.2 数据模型定义

预算、概算和款项是竣工决算的三个重要元素,只有事先定义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最终才能分析出竣工决算的报表。数据模型的定义是决算分析系统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实现了灵活的数据模型定义,才能提供完善的数据分析场景。

1.3 OLAP分析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量发生了指数级的增长,同时,用户的查询需求也越来越复杂,涉及的已不仅是查询或操纵一张关系表中的一条或几条记录,而且要对多张表中千万条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综合,关系数据库系统已不能全部满足这一要求。OLAP分析专门设计用于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对决策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可以根据分析人员的要求快速、灵活地进行大数据量的复杂查询处理,并且以一种直观而易懂的形式将查询结果提供给决策人员。

基于OLAP进行分析模型的设计,具有灵活的分析功能、直观的数据操作和分析结果可视化表示等突出优点,从而使用户对基于大量复杂数据的分析变得轻松而高效,以利于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1.4 分析效率

竣工决算是一个数据查询和分析的过程,而预算、合同、财务系统都是海量数据,再加上财务数据计算复杂,统计分析的时候需要兼顾性能和效率。

传统的工程项目竣工决算都是通过电子表格来完成的,由于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变更,很容易出现错误。通过IT系统进行决算分析有效了利用了合同、财务等IT系统的数据。提高了准确率和效率。

2 系统设计思路和处理流程

2.1 设计思路

将合同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自动化数据处理平台把两个数据库中的数据集合到数据仓库中。

出于某些原因,合同系统中的基础开项数据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遗漏,例如有些开项数据没有关联概算,或者关联到了错误的概算,这些都会影响最终决算时的结果。这个阶段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校对和完善,主要包括:根据实际业务将对能形成资产的合同开项进行完善资产目录及安装位置等基础信息;根据建设移交运营制度的规范将原有合同清单进行组合、拆解;设置概算项目树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等。

由于在进行决算分析时涉及到多个维度(合同开项本身就具备上下级层次,另外出于统计的需要,资产又会分成各种类别,如固定资产、专用设备、专用材料等),而且每个维度要统计合同开项的汇总金额,使用传统的SQL语句求合计的方式在性能方面无法得到保障。通过引入OLAP模型算法,将分析数据根据不同的维度和度量生成数据立方体,从而提供更加高效的分析效率。

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竣工决算的实际需要,以固定报表、自助查询、统计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决算分析。

2.2 处理流程

基于前面讨论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设计思路,确定该系统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数据源层、模型定义层和分析应用层。其中,数据源层解决数据整合问题,从目前的合同系统和财务系统海量数据中提取需要的数据。分析应用层为竣工决算系统根据用户需要,展现的不同的决算分析。

3 结论

用本文所述的方法设计的竣工决算系统,能够正确反映地铁工程的实际造价与投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竣工决算与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考核投资控制的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方面的基础资料,提高未来地铁工程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单明慧.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J].青海交通科技,2011(1).

[2]胡伟涛,张岩峰.公路建设单位如何搞好竣工决算[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12).

[3]李爱民.交通基建项目竣工决算与竣工财务决算的异同[J].交通财会,2012(11).

篇6

Abstract: In the 1940 s, especially after entering the 80 s,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value engineering was used widely, but they have not given a clear and unified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economy policy value. The author firstly established the concept of the policy cost, function and value of 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 polic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put forward three kinds evaluation mode of the policy value, discussed the basic steps and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model based on value engineering analysis, expla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elements of the system and its determinants, and gave the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nal factor relationship of value engineering analysis. It provided innovative analysis tool for national defense economy policy value analysis.

关键词: 价值工程;政策评价;政策成本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policy evaluation;policy cost

中图分类号:[F0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001-02

0 引言

20世纪40年代,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国防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不断发展,价值工程的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产权结构、关系、外部性问题、集体行动、寻租活动、政治制度等研究领域。尽管价值工程概念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迄今并未对政策价值概念给出清晰、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政策成本是事先安排协约和事后监督、维护协约的费用总和;与成本相对应的功能则是指执行协约的效益。这个定义仅把成本与协约关系相联系,影响了定义的普遍性。有的学者则认为政策成本是制度运行的成本。价值工程学是对政策价值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值得关注的是价值工程学强调成本与功能的联系。因为从价值的角度分析,国防经济政策评价中各个主体民意的表达或表达是一个关于政策价值评价的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价值是否就是功能呢?对此,作者认为,国防经济政策价值中功能与价值存在联系,但这种功能不等同于价值。

1 国防经济政策的成本与功能:价值工程分析

对国防经济政策进行现代价值工程学层次上的深入分析,要具备两个条件:①具备统一的价值工程科学的实证化的方法论;②建立针对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评价标准。价值工程分析的意义在于为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研究提供现代价值工程学的方法论——价值工程分析。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针对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工程分析。

国防经济政策价值中的功能与价值的联系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主体之间进行国防经济政策的参与权利交换(即交易)的许多行为将产生价值:①搜集有关国防经济政策价格(纳税额度)、国防经济政策供求的信息,了解主体的民意和所处的政治环境;②主体之间的协商与谈判;③主体之间形成关于经济社会的契约或协议;④监督国防经济政策的执行;⑤获得关于国防经济政策执行后果的信息;⑥保护居民的经济社会权,防止其受到侵犯所作的宣传。上述这些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活动所形成的费用大部分可归结于功能,但不是功能的全部,而且应当强调的是它们与主体的民意相联系。从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角度,可以给出政策价值概念的定义:政策价值是指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政策市场中,通过主体进行民意表达或表达(即交流民意信息,协商或谈判等),实现其经济社会权利的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政策功能,其中包括关于国防经济政策的谈判、制定、监督执行和维护有关管制的政策功能。

2 观经济政策的价值评价:实证分析

2.1 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概念 针对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成本概念的界定,为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工程分析提供了前提。一般地讲,价值工程学经常以成本或者费用之和(总成本)与总功能(政策或制度功能)相比较说明经济过程的价值。这样的说明不准确,因为由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功能,即交易功能未能得到独立的表达,而且没有直接将交易功能与成本进行比较。借助成本与国防经济政策价值之间的联系,针对国防经济政策价值,作者界定国防经济政策成本和国防经济政策功能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提出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概念。国防经济政策成本包括:①成本;②国防经济政策的提出、审议、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价引起的直接支出;③相关政府人员的工资支出等。国防经济政策功能主要是指主体对于政策满意度的增加,或者政策政策成本期末比基期的减少数量。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指由于政策决策过程的优化而增加的功能与该过程运行所损耗的成本之间的比较。用公式表达是:MP=■

式中:MP指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PR指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功能,PC指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成本。

价值的概念体现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把国防经济政策价值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形成(功能)过程,并通过对其中投入功能比较说明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

2.2 政策价值的评价标准与帕累托最优 国防经济政策价值容易受到很多不易观察或测量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适当的评价标准指标替代或转换,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这些评价标准指标对国防经济政策价值变化的贡献(或者影响)。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作者在此进行的开拓性尝试,实际具有理论上的试错性。建立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评价标准,一般要使用一组评价标准指标或者多组评价标准指标。国防经济政策价值是主体、政策市场、行政决策机制开放程度、政治环境、政府偏好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是:∑CR=f(MF,PF,EF,OF,GF,NF)

式中:CR(Course result)——过程结果;MF——主体要素;PF——政策市场要素;EF——政治环境要素;OF——行政决策机制开放程度要素;GF——政府偏好要素;NF——其他要素。

结合以上公式,作者提出了如下6项评价标准指标:①主体结构状况指标;②政策市场供求稳定性状况指标;③行政决策机制开放程度指标;④政治环境公开性指标;⑤政府偏好合法性指标;⑥其他指标。这种方法适合于从宏观范围评价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而不适合于对国防经济政策价值作微观、具体的分析。对微观、具体的分析来说,这种方法所取的指标并非十分合适。

需要说明,在选择指标时往往因人而异,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因此,首先要对选择哪些国防经济政策价值评价指标达成共识,否则就无法实际展开对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评价;其次,即使能够在选择国防经济政策价值评价指标上达成一致意见,如何对这些指标作综合评价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如各个指标之间如何排序,对各个指标应给出多大的“权数”等。在选择同样指标,但对指标排序和“权数”确定不同的情况下,对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总体评价便可能相差甚大。作者认为,使用帕累托最优标准评价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比较合适,因为国防经济政策价值变革和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标准可以为评价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提供一个单一而精确的尺度,虽然运用这一评价标准还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但是在逻辑上是可行。

3 推论:关于政策价值评价的功能和价值进一步分析

在讨论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评价方法以前,有必要进一步对价值评价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探讨。

在理论上追求一种完美的、面面俱到的评价标准是脱离实际的。前面讨论的政策价值的价值评价概念不会构成这样的标准。如果只是使用价值评价的一项标准(即使是前述的政策价值评价的帕累托最优标准),放弃或很少使用其他评价标准,自然会产生片面性或某种“缺点”。只要价值评价能够满足本文分析政策价值评价的特定要求,以这些片面性或缺点为代价就有其合理性。那么,本文对分析政策价值有什么特定要求呢?或者说,本文分析政策价值的着眼点在哪里呢?简单地说,本文把节约或价值评价改进作为分析政策价值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强调对政策价值作微观、具体的分析,有时也需要有一些宏观和相对抽象的分析。正如前面的讨论所阐明的,政策价值的评价标准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些要求。①

同时,作者也重视政策价值评价的可观察性、可评价性,以及应用这些标准作政策价值工程分析时的可操作性。这些要求将集中体现在对具体的价值评价方式的选择和设计上。与那些虽然逻辑上精确但不易评价,甚至不易观察的价值评价方式相比,本文更关注那些虽然逻辑上不很严格,但易于把握的价值评价方式。这一点正是本文在提出若干理论化的评价方式后,又提出了一些借助常识就可以作出判断的评价方式的原因所在。这样,虽然总体上说本文评价政策价值时采取的是单一的价值评价,但价值评价的方式则是复合的。需要说明,应用价值评价分析政策价值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例如,价值评价高的政策价值是“好”的、“优”的,价值评价低的政策价值是“不好”的、“劣”的。同时,作者对政策价值的评价分析是实证的,本文描述的是政策价值实现的价值状态,并不对这种价值本身的状态进行评价,以避免过多的规范性分析。可以说,规范性和实证性的统一是政策价值的评价分析的一个特色,虽然这不影响在实际分析时把二者相对分开。

4 结论

本文论证的逻辑基础是:不同类型的国防经济政策价值,其构成要素是相同的,只是构成要素的组合结构不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分析具体的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工程分析。国防经济政策的价值工程分析可以划分为主体、政策市场、政治环境、行政决策机制开放程度、政府偏好等多个要素子系统,多个子系统之间构成了多种结构关系。探讨了建立基于价值工程分析的国防经济政策程序模型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对系统内部要素及其决定因素的关系作了典型性说明,并对价值工程分析内部要素关系进行了总体描述。这为国防经济政策价值分析提供了创新性的分析工具。结合成本探讨了如何建立针对国防经济政策价值的评价标准。作者建立了政策政策成本、功能和价值的概念;提出了政策价值的三种评价方式;指出在实际评价分析中借助那些不“规范”的,但易于观察和判断的评价方式,则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注释:

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的有关论述.

参考文献:

[1]库桂生等著.中国国防经济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50-56.

篇7

Abstract: Accounting is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rol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economy. People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but rarely research for its value. This paper uses value engineering theory to carry on value analysis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ries to find the func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ims to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the valu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achive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modern economy and human by improving and increasing its capabilities.

关键词: 价值工程;会计信息功能;会计信息成本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accounting information function;accounting information cost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005-03

1 价值工程原理

价值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用公式表示:V=F/C

公式中:V 为价值,F 为功能,C 为成本。

1.1 这里的“价值”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含义不同,它有其特殊的定义,是一种“评价有效程度的尺度”,定义为: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1.2 公式里的“功能”是指产品的功能和效用等,即产品所具有的性能,也叫使用价值。功能是对象满足某种需要的属性,对于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含义,如对于物品来说,其功能就是它的用途;对于企业来说,它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提高产品和服务;对于作业或方法来说,功能就是它所起的作用或要达到的目的。

1.3 价值工程中的成本是指产品寿命周期的总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产品寿命周期从产品的研制开始算起,包括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直至报废的整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发生的所有费用与成本,就是价值工程的产品成本。

1.4 提高价值的途径:以提高价值为目的,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提高价值的途径有5 种:①功能不变,成本降低,价值提高;②成本不变,功能提高,价值提高;③功能提高的幅度高于成本增加的幅度;④功能降低的幅度小于成本降低的幅度;⑤功能提高,成本降低,价值大大提高。

2 会计信息的价值分析

价值工程原理认为凡是为人类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都具有使用价值,即功能,功能是使用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会计信息是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服务的,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即功能,同时也有成本,另外从会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来理解也具有使用价值和成本。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完全符合价值工程里的条件,即功能和成本,完全可以通过价值工程对其进行分析。

2.1 会计信息的功能分析

2.1.1 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 根据价值工程原理,价值分析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就是要对分析对象进行功能定义。这种定义不仅要定义其主要功能,还要定义其辅助功能,并列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就会计信息的功能进行定义。

会计信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对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管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将其作用概括如下:

①为管理者作出经营决策,加强经济管理服务。企业将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将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传递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②为投资者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服务。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作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③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服务。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

④实现现代经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现代经济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经营者承担着所有者所赋予的经管责任,包括财产的保管和使用以及增值的责任,经营者是否称职,所有者能否实现目标,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会计向投资者提供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真实而详细的资料,如经营者的投资方向是否正确、成本高低、赊销业务、筹资业务是否合理,利润总额、缴纳税款、利润分配是否合法等等。一旦没有会计信息,投资者将不无法证明受托者是否履行了契约承诺的责任,也就不敢将自己的资产委托给经营者管理。因此可以说会计信息的存在保障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顺利进行。

⑤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近些年来,空气污染、水质变差、生态失衡、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出现了社会责任会计,它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措施迫使企业对社会的生存环境负责,同时通过会计信息公开,以及会计和审计的监督来证明各级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是否工作有效。可见,会计在民主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综合上面的作用,笔者运用价值工程的语言对会计信息进行定义:会计的基本功能就是“有利于经济决策”。

2.1.2 会计信息的辅助功能 基本功能定义后还必须定义辅助功能,辅助功能是实现基本功能的所必需的功能。基本功能确定以后是不能改变的,而辅助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在辅助功能分析时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辅助功能不足,影响基本功能的实现,这就需要增加辅助功能,以实现基本功能;二是辅助功能剩余,这就需要减少剩余的辅助功能,以节约成本;三是以新的辅助功能替代原来的辅助功能,从而节约成本。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通过对辅助功能的研究,发现是否有剩余、不足或替代的新功能,并对其进行增删、替代来达到提高基本功能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三张会计报表显示出来的,三张报表各有自己的功能,这就是会计信息的辅助功能。

第一是“资产 负债表”,该报表提供的信息是企业某一时点(月末、年末)的资产分布情况以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情况。其功能定义为显示企业某一时点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

第二是“利润表”,该表提供的信息是企业一段时间(月或年)利润形成以及费用支出和利润分配情况,其功能定义为显示企业一段时间利润和费用的支出情况。

第三是现金流量表,该报表该信息是企业一段时间内的各项现金流出量和各项现金流入量以及现金净流量的情况。其功能定义为显示企业一段时间的现金流出和流入情况。

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有利于经济决策”是通过三个辅助功能实现的,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增加辅助功能就会提升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从而达到增加会计信息价值的目的。

2.1.3 会计信息功能的质量特征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功能,实现其价值,会计学提出了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谨慎性、清晰性、实质重于形式和一贯性等9个质量指标。这些质量指标对于会计信息的功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决定会计信息功能的存亡和大小,不了解它们就不能完全理解会计信息的功能。现分析如下:

第一层次的质量指标:可靠性和相关性。它们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因为它们与会计的功能休休相连,缺一不可。假如会计信息很真实,即具有可靠性,但与经济决策毫无相关,这样的信息只是一堆与经济决策毫无关系的数字和文字,毫无使用价值;反之,如果会计信息与经济非常相关,即具有相关性,但数字全是假的,这样的信息不但不助于经济决策,还会造成错误的决策,给经济带来损失。可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决定会计功能的存在,两者之中缺少任何一个,会计信息的功能就不存在,会计信息也就毫无价值,由此可以说明,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

可靠性和相关性虽然同属第一层次,但它们也有上下之分,应该说可靠性是基础,相关性是基础上的建筑物。没有可靠性,其他的质量指标就没有了依据,也就无从谈起。就经济决策方面来说,会计信息的可靠与否会给经济决策带来正面效用或负面效用,而相关性一般不会带来负效应,顶多也是零效用,但它能影响会计信息功能的大小,相比之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经济决策更为重要。

第二层次的质量指标:其他质量指标是属于第二层次的,因为它们只对会计信息功能的大小有影响,并不威胁会计信息功能的存在。

2.2 会计信息的成本分析

根据价值工程原理,使用价值在其寿命周期都有一定的耗费,叫成本。其寿命周期分为生产期和使用期,其成本也就有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用公式表示:C=c1+c2

公式中C为寿命周期成本,c1为生产成本,c2为使用成本。

就会计信息而言,生产成本就是会计信息的制作成本,包括收集、处理、汇总和审计等成本。会计信息从原始数据到会计报表,期间要经过收集、确认、计量、记录、汇总和报告等过程。这就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损耗、账簿费用以及其他办公费用等,另外还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出差等费用。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会计报表还要经过独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然后才能对外报告,这就要支付审计费用。制作成本都可以用货币计量,也把它叫做有形成本。

会计信息的使用成本是指会计信息制作出来以后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按其是否直接用货币计量可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形成本包括报表的传递费用、放在网上的费用、资料保管费用等。无形成本是指会计信息披露以后给企业带来的不能直接用货币计量的潜在的损失,主要包括:①竞争劣势成本,它是指竞争者通过会计报表获取更多有关企业的信息或秘密,从而调整经营策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带来的损失;②诉讼成本,它是指由于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提供误导信息等而导致对企业的诉讼,造成企业声誉受损或增加诉讼费用等。

价值工程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成本必须与功能匹配,不是实现功能的成本必须删掉,即使是实现功能的成本,也要进行研究,看其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是否有替代品可以降低成本。

2.3 会计信息价值分析

会计信息价值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功能)和成本的比率,要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就是要找到提高其功能和降低成本的途径。笔者认为增加会计信息的功能和降低成本的途径如下:

2.3.1 扩大会计信息量,也就是拓展与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提升会计信息的功能,增加会计信息价值。

会计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三个辅助功能来实现的,只要增加三个或者其中一个会计报表的信息量就可以增加与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我们都知道进行经济决策必需掌握有关人力、财力、物力、市场环境和业务管理水平等信息,但企业的三张会计报表只是提供了企业财力和物力方面的信息,而对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源,却未能提供信息,也就是说从会计报表中看不到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如果将人力资源的信息增补到会计报表里,就可以增加会计信息量,提高会计信息的功能,这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体做法是对“利润表”作一些补充,就是在该表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项下将“工资费用”显示出来,并另设置一张“工资费用附表”,用来说明“利润表”中“工资费用”的详细情况。附表列示如表1所示。

表1按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职员等项目列示,当然也可以增删部门和项目。表1中管理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各项金额合计与“利润表”项下列示的“工资费用”相同,各部门的人数相加与实际人数相同。这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员结构和工资水平,如果与其他报表的数据进行计算还可以获得“人均销售额、人均资产额、人均利润额”等数据。通过人力和财力、物力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并折射出企业管理水平好坏。

2.3.2 缩短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报送时间,增加时效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功能,增加价值。

会计信息是有时效的,过时的信息就没有价值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与时间成反比,时间短,信息的使用价值就大;时间越长,使用价值就小;过时的信息,几乎就没有价值,因为它已成为历史资料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大,经济步伐加快,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人们必须根据多变的经济环境随时作出或改变经营决策,这就要求作为经济决策主要参考依据的会计信息能及时反映企业的变化情况,满足这种要求。但现行会计报表制度是每月报告一次,加上编制、报送时间,月报至少40天以后才能与使用者见面。这显然跟不上经济的步伐,需要改进。如果将会计月报改为旬报,每月报告三次,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会更好的利用会计数据,因为越新的会计数据越接近现实,对经济决策就越有参考价值,会计信息的功能也就会大大提高。应该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会计月报改为旬报是可以实现的。因为会计月报是在手工操作的条件下作出的,适应当时的技术条件。而现在每个企业都使用电脑,采用财务软件,极大地缩短了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只要将原始数据输入电脑,软件系统就会立即自动将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都做好。另外。以后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网站,将企业的会计报表及时放到网上,这就节省了报送时间,可以说会计信息实行旬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许有人会担心月报改为旬报后会增加税收工作量,其实税收还是按原来的月报征收,一点也不影响。当然这一改革会增加一点费用,但这费用是很少的,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的问题是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时间是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要将月报改为旬报,财政部门要修改有关制度才行。

2.3.3 降低会计信息的制作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功能,从而增加会计信息的价值在手工制作条件下,会计数据的制作经过收集、确认、计量、记录、汇总和报告等程序,每个工序都要手工操作,效率很低。自财务软件问世以后,大部分的操作程序由电脑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会计信息制作成本。尽管如此,每个企业无论大小还是要聘请两个或以上的会计人员,至少一个出纳,一个会计,如果大一点的企业,要聘用几个会计。假如某企业聘用了三个会计人员,每人平均月工资3000元人民币,再加“三金”和奖金等约1000元人民币,那么该企业每年要支付会计人员的工资费用约15万人民币,这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如果成立会计公司,将会计工作专业化、公司化,企业办理各项会计事务,包括账务处理、计税报税、审计和年检等。企业只要聘用一个会计人员做出纳员并收集原始凭证就可以了,而且在同样的业务条件下支付给会计公司的费比自己聘请会计人员要低得多,因为会计公司专业化和集中化,极大地节约了劳动时间,如办理年检、报税等业务,企业的会计人员每次只能办理本企业的业务,而会计公司的会计人员一次就可以办理几个甚至几十个企业的业务。如果上述企业将会计事务交给会计公司,那么该企业只要聘用一个会计人员,按其业务规模和目前的市场价格,每月支付费约2500元人民币就可以了。这样算下来,可以节约会计人员的工资费用7万人民币(150000-50000-2500×12=70000),此外,还可以节省财务软件费、办公费、培训费和纸张费等,同时还可以避免一些工作上的差错,因为在会计公司是由有经验的会计师审核确认和计量的,可以避免一些由于工作差错而带来的损失。其实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记帐的会计公司,但还不很规范,数量也有待发展,我们应该从理论加以探讨和肯定,让其更好地发展,为会计的发展服务。

3 结束语

利用价值工程对会计信息进行价值分析,找到了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弄清了质量指标与功能的关系,这就扩大了我们的视野,理清了我们的思路,为会计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仅仅抛了一块砖而已,因为提高会计信息功能和降低成本有很多途径,既可以增加会计报表,也可以对原来的会计报表加以改进,还可以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加以改进,另外,降低会计的成本也有路可走,但愿同有识之士一起为增加会计信息的功能,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而努力,使会计信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价值工程原理7.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甲方;管理措施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甲方工程项目前期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和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对前期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前期沟通、立项、工程的设计、工程的招标、工程合同的签订等方面进行管理,通过对这些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再和各级管理部门进行配合,就可以将前期建设工程管理的井井有条,为项目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和质量保障。

1.建筑工程工程策划的管理措施

为了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建设时间、建设质量、建设成本进行更好的控制,提升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需要在工程建设前期安排工程策划人员根据项目的规定目标和建设要求,对项目工程进行详细的策划,对使用到的各项建筑资源进行详细的规划利用。

在进行工程策划的过程中,甲方单位要从下至上、从上至下进行不断的反复论证,工作量非常的繁重,并且不可以找人进行替换。在策划的过程中要详细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为了更加明确详细的将项目的用途、项目的性质、项目的建设内容等描述出来,就需要从建立项目目标系统、提出项目目标因素、定义问题、分析项目遇到的情况、策划项目等几个方面入手,按照项目构思、项目定义、项目研究、项目评估、项目确定等具体步骤进行贯彻实施,从而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总结目标系统设计工作和项目构思。在项目定义工作完成后,要对项目定义进行认真的审核和确认,从而确保定义的合理性,并根据项目定义提出项目建议书。

2. 建筑工程立项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措施

在完成项目定义工作后,就可以对项目进行立项了,即项目提出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在项目建议书被审批过后才可以进行开展。在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后,然后就可以对项目进行评估,进而对项目进行确认。

在对项目进行立项时,要从客观的角度详细的反映出建筑工程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要对建筑四周的环境情况、建筑的作用、建筑的规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要对当前国家在建筑方面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当前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水平有详细的了解和把握。

可行性研究指的是对拟建工程项目进行经济分析和技术分析,又叫做可行性分析策划。如何可以使用最小成本的投资得到最有效的工程技术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行性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在对项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项目进行估量计算、分析项目的建设实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鉴赏等,找出各个因素之间所存在的客观规律和相关联系。项目建设立项工作的主要作用是甲方要对拟建项目的设定方案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方案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并选择出操作更加安全、技术更加先进、投入资金最少的设计方案,从而在工程建设前期,为相关资金的投入提供参考依据。

3.项目工程建设前勘察和设计工作的管理措施

在项目建设前的设计和勘察工作中,项目的设计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工程项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质量和项目的使用期限。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指的是根据工程项目定义中的重要内容使用设计文件进行更加明晰化和详细化的描述,并以此作为项目建设下一个环节提供重要指导的建设性依据。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开展是在工程管理策划、项目前期策划的基础上开展的。所以,工程项目设计环节是把项目建设、项目策划、项目运营详细连接起来的一个重要步骤。项目策划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情况,对项目交付后的项目成败和项目的运营情况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在项目工程建设中,项目设计不仅会对项目建设的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项目设计也可以对工程建设75%以上的投入资金进行控制。所以,在对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对待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在进行项目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主要需要进行下面三个环节,具体管理措施为:(1)项目前期的调查工作。在工程建设前期,为了使得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设计前可以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甲方单位要安排相关的设计人员对建筑中一些特殊功能的需要情况、相关技术参数的落实工作进行详细的调查。(2)对设计好的文件进行反复审查。审查设计文件是控制工程建设投入资金、确保工程相关功能的有效实现的一个重要工作。要把资金的投入和建筑工程的功能进行详细的对比,找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设计功能过高,而出现的工程造价过高情况,并对没有必要的部分进行去除。

4.项目招标阶段的管理措施

在相关的地方管理单位有专门对工程招标投标进行管理的详细程序和规定,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下面几个管理重点,具体措施为:(1)对施工单位进行考察。可以派驻项目建设经理对施工单位进行考察。在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后,不仅可以对工程项目的人员组成情况、项目的管理情况、项目的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而且也可以发现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工程进行考察后,还需要对工程的投资、工程的管理、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人员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投入使用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处理。(2)甲方还要考查确认材料设备品质和价格,劳动力市场价格,综合工程询价,以便做出较为准确的投资控制。(3)编写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投标和报价的重要依据,在编制的过程中,要根据需要编制的文件情况和项目的特点进行编制。因此,招标文件需要包括它招标项目全部的实质性条件和要求。尤其是对于风险问题的分担方式、调价的允许范围、工程进度的要求、工程质量的要求等都需要在招标文件中进行明确的注明。

5.签订合同时的管理措施

虽然施工合同的各项专用条款已经在招标文件中进行明确标注了,不过还需要和中标单位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进行更加细化的管理,对相关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更进一步的明确概念问题,明确要求有关的特殊内容,比如套数和竣工档案的编制要求,在编制竣工档案时,要严格按照地标和国标的要求进行编制。

6.结论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前期工作的管理过程中,项目的相关功能情况、项目的经济效应情况、项目的社会效益情况是主要的几个管理方面。当前,在我国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不同种类的缺陷和矛盾,还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工程前期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了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情况。所以,在工程建设中,要将工程前期的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开展,要对工程前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处理和解决,使得工程建设前期的管理变得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从根本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另外,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管理重点进行认真的管理,进而更进一步的提升工程前期的管理水平,降低工程缺陷。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龚华勇.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0年07期.

[2]姜波,刘长滨,丰艳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篇9

建筑工程项目前期策划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初期,工程项目策划人在充分了解建筑工程最终目标的基础上对有效资源所进行的系统性规模策划,以便于更好的寻求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以及工期之间的平衡点,从而争取从最大程度上获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前期策划的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个建筑工程前期策划工作均需要甲方单位进行严格的反复论证以及系统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此项工作工作量巨大。在整个建筑工程前期策划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整个项目的构思、定义、调查、科研、评估以及确定等步骤,提出工程项目策划、工程情况分析、工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以及工程目标体系建立,从而推动工程项目定义的形成。建筑工程项目的定义是指对整个工程项目构思以及目标系统设计工作的总结以及深化,在建筑工程项目前期策划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项目定义的科学合理性,还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审核与确认,进而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书。

2、甲方建筑工程前期管理中工程立项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重点

建筑工程项目定义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审核和确认,也就是需要提出相关的建议书,建议书批复后便可以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再经过项目评估环节便可以进行项目工程的最终确定。建筑工程项目建议书就是指针对项目定义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作出的一个较为客观与实际的反映,这就需要对建筑的规模、功效以及周边的环境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同时还需要在现阶段国内外建筑工程项目的水平基础上对国家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相关规章制度及整个工程的把握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又被称为可行性分析策划,其主要是指对拟建的建筑进行技术以及经济的统筹分析,从而尽可能的研究出最小成本投资所获得的最有效的科学技术措施。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关键的基础性意义。可行性研究可以通过对项目工程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工程项目的有效鉴赏评论以及项目的计算估量,对每个可行性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甲方对拟建项目在施工之初通过相应的研究分析来确定其经济效益,同时可行性研究也通过对建筑技术以及经济可行性的研究来进行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选择,只有最先进、经济最合理以及操作更安全的设计方案,才能够为工程建设的前期投资决策提供更为合理及可靠的依据。

3、甲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勘察及设计阶段管理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的勘察及设计阶段管理中,设计管理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工程项目设计是在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程管理策划基础上,通过设计文件的方式来将项目策划中项目定义及相关要求进行更为具体化以及明确化的规范,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项目建设提供更为具体指导性的依据。由此来说,工程项目设计是有效实现工程策划、工程建设以及工程运营三者衔接的关键性环节。只有项目策划的内容达到了充分的表达,才能够保证最终交付的工程项目的运行效果。工程设计管理不仅直接关系着工程功能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掌握着将近70%的工程总投资。因此,在甲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对工程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

3.1 做好工程项目深入调查工作

甲方首先应该主动的带领设计人员对相关使用部门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积极主动了解特殊使用工程的需要情况,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落实相关的技术参数,从而确保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之前对整个工程项目有更为感性的认识,避免设计仅仅依据相关文件。

3.2 确保文件内部审查的准确度

设计文件的内部审查是实现工程项目需求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进行建筑总投资控制的关键,所以甲方应该参与设计文件的内部审查。在进行设计文件内部审查时,应该对其建筑功能与投资进行对比,同时审核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应该以实现使用功能与设计规范良好结合,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为设计文件审核的目标。

4、甲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项目招标管理的重点

由于受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招标管理的相关规定及程序的影响,甲方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招标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4.1 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起草

工程项目招标中,首先应该根据工程的项目特点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文件是投标人进行投标文件编制以及报价的有效依据,因此来说招标文件中应该包括招标项目的所有实质性的条件及要求。尤其是在工程项目调价范围、工程风险分担方式、工程质量要求以及工程进度要求、工程质保要求等方面进行明确说明。

4.2 对施工单位进行相应考察

工程项目招标管理中,除了文件的起草外对重点工程还需对投标的施工单位进行相应的考察,考察内容:①甲方与施工单位领导及主要技术、经济人员进行当面沟通。②要求施工单位填报一些资料报表,披露各类信息并提供书面证据。③对施工单位的竣工工程和在建工程进行实地考察。④向施工单位提供拟建项目的信息后,进一步考察:拟派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主要施工方法;质量、工期保证措施。⑤与其它房地产开发企业接触,获取其开发项目上施工单位的评价信息。⑥从施工单位承建项目的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获取工程质量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投标的施工单位的考察为工程确立更好的队伍,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上工期上得到双重保证。

5.甲方对施工合同签订阶段管理的重点

合同是甲乙双方的轴心所在,工程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合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只有合同条款对自身有利,才能为以后的索赔、施工、结算、转移风险等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可靠的依据。

虽然在招标文件中对施工合同的专用条款已经进行了明示,但是还需要与中标的单位进行工程施工合同的细化,这需要对其中所遗漏的问题或者是概念性问题进行相应的明确解答,对特殊内容的要求等,对施工队伍的分包要求是否进一步细化,防止层层转包,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篇10

城市文化的主要内容

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主要存在两种定义思路,其一是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例如台湾学者张丽堂援用了泰勒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将城市文化定义为人类生活于都市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又如郑卫民援用了广义文化的定义,认为城市文化简单地说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其二是从城市本身的特征出发进行定义,例如认为城市文化往往也被称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它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又如秦启文认为,城市文化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内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对象化活动中,所共同创造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或城市特色)的典章制度、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技术和艺术成果。

虽然关于城市文化的理解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其都可以划归为广义或狭义的一种。关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理解,普遍认为广义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几乎涵盖整个城市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居民素质、企业管理及政府形象等非物质实体, 而且还包括建筑艺术风格、街景美化、广场规划和设计、雕塑装饰、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状况等物质实体。狭义的城市文化仅指指导城市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精神意识形态, 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理念和精神产品。城市的基本问题是城市是否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城市的设计是否促进人的步行交通和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芒福德在书中并没有介绍什么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他揭示的是指导规划过程的社会性原则,而不是作为一名专业规划师来讨论城市问题。对芒福德来说,城市规划问题首先是价值问题。

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最后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意义

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确立,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景观、形象、空间以及氛围、气质、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济南称“泉城”,景德镇称“瓷都”,杭州称“人间天堂”,维也纳称“音乐之都”等等,都是特有文化使之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城市特色。比如,长春可以从历史文化、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等独特文化优势出发确立文化特色,集安可以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彰显文化魅力,延边、前郭、伊通等可以立足民族文化生发个性特色。各地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制度性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活的体现,也决定着城市的物质空间的风格和品位。每个城镇都应该从有利于城市特色生长、城市品位提升出发,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习惯给予深入反思和积极改善,对市民生产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性、地域性的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让优良的宝贵的文化传统和健康、积极、先进的社会风尚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要不断丰富发展这种个性鲜明的城市主流文化,让城市文化品格特色日益鲜明、品位不断提升。

结论

要把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统一起来。城市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文化个性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才能魅力无穷。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记忆;不能跟上时代不断创新,城市文化将迷失发展路径。只有传承与创新并重,城市文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建. 现代城市规划的和谐视野[J]上海城市管理, 2010,(01) .

[2] 姜秀娟,赵淑玲. 论城市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09,(06) .

[3] 杨军,何邕健. 关于城市规划本质的再思考[J]城市, 2009,(10) .

[4] 陆枭麟,张京祥. 当代中国城市文化迷失与规划师角色再塑[J]规划师, 2009,(05) .

[5] 赵倩. 浚县老城区空间格局整体性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6] 徐文雅,徐文权. 打工文化和城市形象的互动影响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