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创新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7-01

1.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如同重新研究发现科学知识一样去获取知识和实际知识的学习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创设一切有利的背景,“重新研究发现科学知识”是它的学习形式。

而数学研究性学习,则是让学生回到自然和社会中来,从中找到能从事数学活动的课题,用研究的方法、合作的形式获取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在“生活中学数学,将所学的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片面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并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是势在必行。

2.数学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新课程时期的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和课本延伸知识,还要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现在数学研究性学习又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先进的教育理念、大量的知识延展和丰富的兴趣爱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学科的间隙越来越小,大量边缘学科的出现,使得学科的界限变得模糊。研究性活动需要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作支撑,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要精于本学科的知识和知识延展,还要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猎,即从单一型专业型教师向全能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在研究性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研究热情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和提供前进的助力。

2.2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先进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将涉及很多新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快速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

2.3 高超的教学技能

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包括:充分发挥学生的全体作用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如网络、教学软件等);娴熟的德育技能。

2.4 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通过探索研究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如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有效课题?如何给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所有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3.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将研究学习的精神引入课堂。

3.1以“问题”引导探究,优化课堂结构

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关键。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出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程序,优化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研究对象,让学生作为研究主体,体验研究的氛围。例如,勾股定理的讲解就是从一块木板能否穿过一扇门出发的:“木匠王师傅有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他想要把木板搬进工作间进行加工,但是工作间的门长2m、宽1m,都小于木板,王师傅无奈下只能拆掉门框,你能帮王师傅想想办法不用拆掉门框,也能把木板搬进工作间呢?”教师不妨找来一个大泡沫板让学生在教室门处演示一番。很快学生就发现了可以将木板倾斜搬运,由此引出“勾股定理”的学习。

3.2强化综合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行教材中的内容总有些与时代脱节。为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教材,来改编、创编、设计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寻求探索思路和方法。例如,讲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拿着照相机去生活中寻找轴对称的图形,课上就用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对称轴图形为例介绍对称轴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新颖的学习内容给学生焕然一新之感,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数学的美。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有了广阔的空间去操作、去探究、去经历、去感受,从中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能力,也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4.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支持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教师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但是也容易使学生对教师养成依赖性,因此,让学生搜集背景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现代社会,网络是我们搜集信息的最快捷的工具,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传播收藏中心,是中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利用网络搜集背景知识克服了传统方式获取信息的单一性和枯燥性,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和便捷的交流方式也是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功能,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一些内向羞涩的学生在网络上也变得大胆活跃起来。

当然,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中也充斥了很多无用甚至不良信息,教师要对学生查找信息进行必要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如何分辨有用信息。初期,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学习网址,让学生的网络学习省时省力。

5.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感悟

5.1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往我们听说过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也让社会和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产生了质疑。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切记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知识、套题目,而是真正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学生。

5.2在开放题探索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数学中有很多开放性问题,问题的不唯一、解题方法的不唯一、答案的不唯一,都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5.3在练习讲评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更是难免要犯错。在练习测验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讲评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订正答案,讲解解题过程,而应该要将这个错误当作一个课题,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真正有效的提高成绩。

总之,初中数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将新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的一项重要途径,值得我们积极的研究学习和尝试。

参考文献:

篇2

1.作为一门课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篇3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

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从而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选好课题非常重要,一方面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另一方面通过选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能力。

研究课题的确定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在研究性学习中,指导老师要抓住“满足需要”这个心理契机,通过选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绝对不能作为一项硬任务,硬性要求学生去研究一个他们没有兴趣的课题。

2.实用性原则。 选题要注意面向实际,“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把现在的知识、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既包括学习中各学科学习的需要,又包括当前社会的需要。

3.可行性原则。 选择课题的可行性原则很重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状况,涉及内容不宜过深,研究范围不要过大,可以从学习内容入手,从疑难问题入手,从学习目标入手,尽量能与课本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确定后的中心工作是讨论并设计研究方案。

根据实践,研究方案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要结合各子课题的特点,对解决研究课题的步骤做好分解,明确什么时候完成什么,确保在时间许可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完成采集信息、收集资料、筛选整理和提炼成文等工作。

2.可操作性原则。 研究方案设计的可操作性原则就很重要。应结合研究条件,设计者如问卷、采访、分组实验、网上查阅、实地测量等研究手段和方法,从而使研究有抓手而不至于落空。

3.发挥特长原则。 研究性学习倡导合作,但也应注意发挥特长;同一课题组要团结,但也应有明确分工。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使研究性学习实施好,指导老师的指导是关键。可以说,指导老师能否演好自己的角色,对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关系重大。为此,指导老师要当好指导者、管理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让学生做好心理和知识准备。要通过方法介绍,让同学们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设立课题――收集资料――初步结论――验证结论――整理论文;使同学们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类比法、比较法、列举法等。

2.坚持课题组填写活动记录。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坚持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活动记录。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坚持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活动记录,这样,既能及时了解成员的研究进展情况吗,又能对成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能培养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3.指导做好信息的采集和资料的管理工作。研究性学习中信息的采集和资料的管理是很重要的工作,要指导学生在采集信息或收集资料的同时做好笔记,记下信息或资料的来源,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4.鼓励不断调整研究方案。课题方案在实际实施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要鼓励课题成员根据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5.指导撰写论文。

三、课题结题和评价

研究性学习要体现完整性,结题和评价环节不可少。

小型研究性学习结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交结题论文报告。2.上交小组活动记录。3 上交个人活动记录和整理资料。4.小组成员和指导老师谈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体会和建议。

结题以后一定要对成员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强调结果,但更要注意过程,因此,对每个成员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时,指导老师要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1.参加活动出勤率。

2.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态度。

3.个人活动记录情况:笔记情况、资料是否有来源,研究活动每一个阶段是否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整理归类的材料是否完整、规范。

5.在活动中是否有效运用所学知识。

6.在活动中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7.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篇4

关键词:政治教学 研究性学习 思维定势 启发诱导 思维发展 反思与感悟

目前,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提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政治教师对为何以及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着一些困惑,在举国上下对研究性学习高唱赞歌的同时,有些教师则大声疾呼:“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本文试从这一角度谈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突破思维定势,明确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然性

在《南方日报》曾有过这样的一则报道,记者问:开展研究性学习会不会影响正常的中学教学?华师附中的回答

是:不会,相反会促进。但在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教师认定传统的、以掌握课本知识为全部的教学是正常的;而将开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种种做法视为“非正常”的,充其量是“正常”教学的一种补充,它不是必需的,而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思维定势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你又能期望它走多远?

事实上,尽管“研究性学习”确实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却和传统教学一样正常。只不过,它更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体验(直接体验)、重全体参与,希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其一、研究性学习是时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的本质是创新。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掌握更多知识,学会高效学习,而且必须更多的考虑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处理信息(在现代社会这也是一种基础知识),如何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何将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合作和团结精神等迁移至今后的学习中去,这恰恰是传统教学所欠缺的,而这却是研究性学习开展所追求的要旨。

其二、研究性学习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要求“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求索。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知让不知的学生知,是一种知识接受的被动过程,再加上评价的方法以考试为主,主要以衡量学生掌握教师所教知识量多少为标准,就更强化了这种被动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意识培养。研究

性学习弥补了这一缺陷。

二、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内容的选择

(1)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政治课基本概念原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也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学生学习某个政治概念原理时,教师可以作一些铺垫,提供一些资料,引导学生重走“创建”这个概念原理之路。如在学习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具体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剖析,让学生来阐释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

(2)利用时政热点,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时政内容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针对时政中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探索,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形成对重大事件完整正确认识。

(3)与政治学科有关的多学科综合问题

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21世纪所需人才的其中一个要求就是知识面要宽,知识面过窄,就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人的个性发展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探索世界与自我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确实也应看到政治学科本身就与其它学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2、开展的策略

乘全国上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春风,我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了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其中“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研究性学习是这样展开的。第一阶段:布置与准备阶段。创设情景:今天,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偷税漏税现象却比较严重(放映厦门特大走私案片断);提出问题:公民应不应该依法纳税?应该怎样依法纳税?怎样才能让公民依法纳税?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第一步拟定研究方案。首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定调查计划。①上网或去阅览室等收集依法纳税和偷税漏税等正反两方面案例;美国等其他国家纳税征税情况;党和国家有关税收方面的有关政策(如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等)。②走访当地税务部门、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了解纳税征税情况。③了解税款的流向和用途。其次,学生通过讨论以自愿为原则进行优化和组合。第二步,资料查询与收集阶段。学生依方案分头行动,并进行材料的整理分析。第三步,资料汇总与共享阶段。组织讨论,确定代表与全班进行交流,整合思想,。第四步,成果表达与展示阶段。①在校内组织一次依法纳税宣传活动;②围绕“依法纳税”撰写心得体会或政治小论文,教师予以评审。目前,研究性学习正在探索之中,此案例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次实践探索,但结合这次实践以及近年来有关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我认为在三个环节上,应予以重视。

(1)“教师指导”,着重启发诱导;

(2)“学生探究”,注重思维发展;

(3)“师生共探”,学会反思与感悟。

3、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以便对学生的探究方向与方法给予有效的指导。

(2)注重全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研究性学习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

篇5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策略

在教学范围内,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结合教材所学,从生活中提炼研究课题,展开自主学习,经过小组讨论,最终得出成果。从本质来看,其核心要义在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应用意识。多年来,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研究,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现与诸位分享如下。

一、日常渗透,让课堂教学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一方沃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如果对它没有兴趣,它就是一堆枯燥、乏味的数字和公式;若学生对它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它就是一个神奇瑰丽的魔法世界,沉浸其中会有无穷的乐趣。激趣导入、悬念激疑、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的初衷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强调师生合作、学生主体,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问题研究,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而且,相比于专业的数学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较灵活,可以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每个细节中,如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循着问题的轨迹探究结果,获得一定的知识体验;如授课环节我们可以就具体的生活化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作业环节,我们同样可以以开放题的形式组织研究性学习,拓展数学课堂的外延,给学生一方探究数学知识的沃土。

譬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正弦、余弦诱导公式时,笔者和学生一起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公式一: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逐步延伸到角的取值范围是90°到360°范围内的三角函数,推导出了公式二:

sin(180°+α)=-sinα

cos(180°+α)=-cosα

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同学们,我们能根据刚才的研究方法,自己探究得出任意角α和-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吗?

由于有了探究方法,学生顺利得出了公式三。在强大的探究心理驱动下,他们自主选题、练习,并进一步探究得出了“公式二主要用于求第三象限的角,公式三主要用于求第四象限的角”这一结论,一扫平日数学课堂死气沉沉、机械练习、反复演算的现象,给数学课堂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二、结合网络,让虚拟空间承载研究性学习的一片蓝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的人们已经完全生活在数字化、信息化中。与此相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同样处在浓郁的信息化氛围中,由一开始的多媒体教室到班班通网络导入,我们唯有适应因特网带给传统课堂的机遇与挑战,唯有以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应对信息化背景下的课改大潮,才称得上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合格教师。基于研究性学习特殊的教学模式,笔者积极地将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延伸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既给学生自主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又给了他们无限的展示与研究空间,让虚拟空间承载了研究性学习的一片蓝天。

譬如,笔者在讲授三角函数y=Asin(ωx+φ)+k的图像时,就充分发挥了网络背景下数学课堂的优势,引导学生经历了由正弦曲线得到函数y=Asin(ωx+φ)图像的思维过程,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快捷方便、容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即兴展示了函数y=Asin(ωx+φ)的振幅-平移-周期,平移-振幅-周期,平移-周期-振幅,振幅-周期-平移,周期-振幅-平移,周期-平移-振幅等多幅图像,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A,ω,φ,k可能对图像有影响,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2.探究“当ω≠1时,函数y■=Asin(ωx+φ■)与y■=Asin(ωx+φ■)的图像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时,学生在网络中查找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对他们顺利突破课堂难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3.展示环节,我不仅将学生的探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还将它们搬到了网络世界中,供网友品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深度及学习热情。

三、科学评价,让动态标准打造研究性学习的一把利刃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练习,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具体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与弥补,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数学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如何以动态标准科学评价研究性学习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应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小组评价多种形式相结合,尊重差异评价,灵活运用相对评价,才能为研究性学习保驾护航,打造一把锋利的刀刃,避免其昙花一现。

以“桌面上有一只内壁光滑,近似抛物面形的玻璃水杯,取一些长短不一的细直金属棒随意丢入该水杯中,猜想交汇点位置,提出假说”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为例,我们在关注得出“细棒过抛物线焦点时它的中点到桌面距离最小,细棒平行于桌面时它的中点到桌面距离最小”的结论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对于他们采取多种证明方法,尤其是把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结合进来整合研究的做法大加褒扬,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过程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我们还将各个小组的研究过程上传到了学校网站上,供全校师生品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激情与兴趣。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研究性学习以其强烈的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创新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一节节普通的数学课堂成为神奇的魔法世界。同时,作为新生事物,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体系还不十分健全,还需要全体数学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地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所要研究的音乐素材为专题,在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育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确定课题后,我首先鼓励所有学生踊跃参与,然后分组活动,分工到人,同时经常进行群体学习,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允许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研究不同的问题是,我们允许各组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大家目的一致,那就是在研究的学习中学生的经验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人格养成等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在学生开始研究课题时,首先提出的是最基本的问题,如“何谓通俗音乐”,紧接着一个一个小问题开始吸引同学不断去探究,在放手发动同学们去查找资料的同时,教师应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并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光盘,以及词典等寻找答案。这样,通过努力,学生们找到了答案,而且感悟到学习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学生在交来的调查结果中写道“通俗唱法的艺术特色有四大特点:1.质朴的声音。2.独特的韵味。3.夸张的表演。4.自弹自唱,歌舞一体。正因为它融入这么多的特色,才倍受同学们的青睐。”学生得出研究结果后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而是意味着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研究又已经开始,从而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如在同学们了解到通俗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后,我又提出把它与严肃音乐和高雅的艺术歌曲作比较的新课题,我有选择地拿来一些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有毛阿敏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崔健的《一无所有》,宋祖英的《好日子》等,先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通过实践,然后得出结论,学生总结出:由于通俗歌曲是“大众的音乐”,取材多来源日常生活,而富于娱乐性。且手法和演唱风格比较自由,所以通俗音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艺术歌曲在延长技巧上比通俗音乐的难度要大得多,有些歌曲歌词内容较深奥难懂。但在音乐的世界里有阳春白雪存在,就有下里巴人的音乐存在,它们都是艺术的不同种类。看到同学的研究成果,欣慰之余想起如果按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但难以接受,更谈不上去感受,去挖掘了,而当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学生对事物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

在研究过程中学习的行为出现偏差,老师应当有正确的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也许是最直接的,所以不要随意否定,应指导学生如何去做才对。如在我们对比研究通俗歌曲与艺术歌曲时,一些学生提出不喜欢听艺术歌曲,当是我并没有批评同学们,而是让他们了解什么是艺术歌曲,以及艺术歌曲的内涵,让同学们对歌曲进行分析后在欣赏。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进行积极评价,应当重视评价的多面性,否定评价的单一性。

三.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在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还能不自觉的获取许多音乐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于公元前的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上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及时联想到在文学中所说的我国古时候吟诗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学提出中国最早的通俗音乐是否就是宋朝的柳永,因为他的词有“凡有井水处,皆有柳郎词”之说。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有所认识。

篇7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篇8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研究性学习 英语教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认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按质完成作业、考出好成绩……这些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好学生的典型特征,也是接受式学习的典型特点。而时代告诉我们: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因此,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科学探究”即研究性学习列入其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造这样的机会,以培养更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从而符合和顺应时展的需求。

“科学探究”的提出与高中英语新课标的实施为我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希望藉此改革我的教学模式,有一个新的尝试和创新。为此,我在所带的高中两个班级中尝试展开研究性教学及学习活动。如今已经到了高三,现以高中新人教版教材(NSEC)为例,将我在这三年的教学中尝试的方法及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作为研究性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参考。

一、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究性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发挥潜力。我在备课时,对于那些能够引发问题、具备研究拓展可能和必要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反复思考,力争找到将研究性学习和教学内容合二为一的最佳切入点。以教材第三模块Unit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了中外节日的差异之后,我以“Why do Americans have so many festivals based on somebody’s birthday?Does Mao Zedong’s,Zhou Enlai’s birthday mean much to you?”“Is St.Valentine’s Day only celebrated by lovers?”这些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把学生的思维与社会的价值取向连接起来。学生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和实例,进行讨论甚至辩论。这样就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而问题意识是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基础。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激发和增强后,他们会积极踊跃地发现问题并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们养成这个习惯之后,对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如“Do you support medical cloning?Why?”“Two Ideas about Bill Gates”;对于不同观点的争论,如“Would you like to eat fast food? Or would you like to have KFC built in our city?”都可以有理有据地进行探讨,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查询资料的能力

高中生在正确掌握查询所需资料方面还需要引导,而这种能力恰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关键。通过搜寻图书文字资料、网上电子资料或影音资料等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的资料整理能力、群体合作意识、动手实践等能力。如教材选修第10模块Unit 2 “King Lear”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他在文艺复兴时期不同阶段的文学贡献(学生独立完成)。

(2)分析这篇悲剧的特点,欣赏本剧矛盾冲突的,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反映的作者的时代特点。

(3)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校内查阅图书、教学光盘,以及网络上关于莎士比亚的介绍及关于其文学评论的文章,进而实现学生共享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共同理解,共同提高。

(4)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检索,准备好自己的研究论文。我也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欣赏第三模块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的三段对白。让学生从修辞、语法、词汇、惯用法等方面研究和欣赏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异同,去感受英美文化的差异。这种开展对文学作品或影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性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品位及思考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效果。

1.必须分析吃透课本内容

把握教学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挖掘教材中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尽可能地用丰富的学习情景和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高中生在认知发展阶段已经具备这样的特点:可以对抽象的命题和假设进行转换,思维是系统有序的、可逆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日趋成熟,能够进行有难度问题的研究。在学习方面,他们可以自己调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所以我在教学环节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研究学习中有目标,并独立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进行自主的思考性和拓展性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尝试性教学设计实例分析

研究性教学设计依托现有教材中课程标准的设定,要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能力有系统的、全面的把握和考虑。现以NSEC Book Ⅳ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1.研究性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世界不同领域中的杰出女性及其经历,探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价值和贡献,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和社会观。

(2)帮助学生在完成本单元阅读任务的同时,扩大知识面。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特别是如何科学、系统地收集相关资料。

(4)在激发个体参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一主题展开,整合了三篇不同领域的杰出女性及其生平的阅读材料:“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Elizabeth Fry”设置了一系列的主题探究活动,并配以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相关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杰出女性的贡献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就“Choosing Careers”、“Personal Qualities”、“What Makes a Great Woman”等相关话题给予学生运用英语发挥能力的空间,并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其中,资源策略的培养是重点阐述和讨论的内容。倡导Learning by doing 活动是本课的特点。

3.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展开和组织

(1)构建语言情境,激发研究欲望。

Activity 1:Discuss the Pictures

Before learning this unit, the teacher collects the pictures of some great women and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设计意图:以直观图片或多媒体短片引入话题,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图式及背景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主题汇报的方式帮助学生热身和预测单元的内容和结构。

Activity 2:Complete the Survey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individual to finish the above surveys of the great women.

设计意图:采用知识抢答或小调查检测学生对特定话题的了解程度并引入主题,旨在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图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伟大的女性,为下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2)创造轻松氛围,培养研究思维。

Activity 3:Have a brainstorm.

Ask students to have a brainstorm about the names of the women they admire and list them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意图:利用大脑风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联想与课文话题有关的内容,使学生自由开放地思考问题,获得轻松和谐的情感体验,从而激活研究思维,进行知识构建。

Activity 4:Focus on the great women.

Show students a series of questions and items about the reasons why these women could make such great achievements,including the questions on the qualities of them and let them discuss in groups.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对这些伟大女性的综合资料的收集、研究及思考的系列过程。活动中的小组根据他们的观点陈述表现,资料翔实与否,能否有理有据作为评价依据。小组中各个学生互相补充,各尽其能,体现了合作研究意识和个人责任感意识。在最后两个问题的研究上,提醒学生回忆和联系必修模块1 Unit 5 里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论证。学生对他们的观点评价各不相同,通过讨论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的个性观点得以展示,并拓展他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教学的效果非常好。

(3)强化主题活动,保证研究实效。

Activity 5:Learn about the most influential woman in your mind.

Collect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greatest women .Each student is required to make a profile of one woman they admire most.

Get all the cards together andpass through the class.Let the students vote for the most influential women based on the content and design of the files.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成功女性资料的收集,其目的是通过收集这些成功女性的个人资料,了解她们成功背后的付出、艰辛及这其中折射出的优秀品质,激励学生从她们身上吸取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生活、学习经验,乃至做人的启示。所选出的名言也可以成为班级或同学的座右铭,真正学习、体会和汲取课文之外的人文思想和精神营养。

四、教学反思与心得

1.通过研究性教学理念来教英语、学英语是这一课的特点。老师将这种思想贯彻到教学中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的潜能得以挖掘,才华得以发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同时,多层次、多角度地利用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知识面更宽,也加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这种研究性学习活动以课本为依托,形式多样,使得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踊跃性得到加强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相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自己的教材挖掘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都得到加强,也使得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结合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永初.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延丛.任务型阅读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6.

[3]刘道义.新课标高中由于指导书:新高中英语教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 研究性学习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开展,素质教育成为教育中的重点。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进行素质教育,经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探索,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推进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性学习是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倡导的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树立科学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对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 端正指导思想

近几年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许多学校也采取了一些研究性学习尝试,但是效果很不理想,只注重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实施研究性学习。

如果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师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备课,特别是要选取好专题,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选择的专题主要是以学生亲历性学习和研究行为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 专题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2.1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研究和学习的欲望。如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上首先通过播放《人民法院审判实录》,以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种诉讼程序;让学生识记、理解几个正在学习的书本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已学习的法律知识点,继而对拟审案进行初步分析:本案属什么种类的诉讼,应按哪部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理;本案审判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是什么;本案的原告、被告是谁等等。在此基础上,组建学生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分组和分工。

2.2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践,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性学习推向一个。即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方法的过程。在学生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法官进行采访,并让学生直接走进法庭见识活生生的庭审场面与程序,取得直观效果。观摩后的模仿实际是排演的过程,是不断训练和纠错的过程。模仿应基本达到的要求是:审判程序基本正确,固定台词记忆牢固,场地氛围严肃庄重,道具准备充分恰当。这些都应由学生自己讨论完成,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切记不要忽视记录活动过程,而且记录必须及时、准确、全面。

2.3 通过学生的实践,向学生展示取得的成果,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效果和乐趣。这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的过程。它以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为主线,先宣读法庭纪律:诉讼参与人应遵守法庭纪律,维护法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不得中途退庭。发言、陈述、辩论须经审判长许可;然后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接着审判活动在法官的主持下有序地进行。法庭调查的顺序为:当事人陈述,证人出庭作证,出示书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或勘验笔录。法庭辩论的顺序为:原告及其人发言,被告及其人答辩,诉讼中的第三人及其人发言,互相辩论。法庭调查及辩论结束后再由“合议庭”评议,最后宣告“判决”。

2.4 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得出结论。这是对本次研究成果的肯定,把学生个体的成果提高为理性认识,把学生零星的所得整理成具有逻辑性的成果。先由教师作总结,指出本次模拟法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座谈、讨论、演讲或辩论;完成心得体会或政治小论文。

3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3.1 学习形式发生了转变,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学习知识,成为该知道怎样学习的学生。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从研究前的准备活动如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开始起,学生就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探讨就已经展开。

3.2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探究性的学习,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思想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学生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体验,形成了调查研究、科学探索的有效习惯,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所获得的已远远超出课堂教学本身的价值,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通过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上研究性学习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4.1 研究性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研究性学习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但并不排斥教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因此,必须明确的是,不是教材的任何知识点都需要通过研究方式获得。

4.2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法。

4.3 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是初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应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道或研讨,或考察、走访,或调查,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同行者”,真正做到与学生相互“传道、授业、解惑”,并引导生生之间进行多向交往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创造,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各种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62-01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我从“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利用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巨大。课外阅读可以说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完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为目前语文研究性学习架起了桥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可以说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一)抓认识促阅读

部分学生的家长不能理解、不能支持,甚至是直接明确反对,家长的消极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或者阻碍,或者抑制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还有大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必须是“教材辅导书”,要孩子看的最多的书就是作文选。面对这种狭隘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沟通。比如利用好家长会或给学生家长印发有关如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资料,让其逐步改变观念,从而使其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其次抓学生的认识获得其阅读主动性。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很多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没有必要的,加上学习生活紧张,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导书打转,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中,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引导好让其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初中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让其从要我阅读向我要阅读转变。

(二)抓活动造氛围

1.每年开展一次课外阅读考级活动。针对初中各年级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语文教师可以每学期给学生开列书单,要求学生分阶段阅读。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考级,考级合格的由学校发给课外阅读等级证书,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表彰。

2.以班为单位,进行课外阅读心得交流。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

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尽量让学生课外有书读读好书。

(一)建立班级虚拟图书室。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拥有的好书登记在册,然后经过筛选确立班级虚拟图书室的图书目录,并打印发至每个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图书目录相互借阅,并做好借阅登记。

(二)建立班级间交流机制,让学生手中的图书不仅仅在班内流动,而是在年级内甚至校内流动。

(三)利用网络推行电子阅读。教师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学阅读网站,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外阅读。

四、利用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是启动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后继性学习。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让课外阅读真正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变”。

(一)教学时从教材中延伸,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原著的阅读,读后在班内交流。如学完《最后一课》布置学生读《柏林之围》,学完《我的叔叔于勒》推荐学生读《项链》……

(二)教学时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

(三)课文教学介绍作者时,推荐其他作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介绍作者及作品时,推荐该作家的其他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拍有影视作品,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城南旧事》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