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遗传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程标准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2009年以来,我校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来高素质实用型面向基层的医学人才,制定出了一套新的课程标准,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横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但由于其涵盖的范围较广泛,不仅涉及经典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还涉及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因此,如何针对当前医学生的特点,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使医学遗传学课程更贴近临床,使学生更具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课程标准的实施能够使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程标准下我们针对临床专业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
一、制定课程标准
针对临床专业教学特点,制定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过程中根据不同章节合理设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穿插素质目标,结合培养目标突出学科特点,注重与临床专业学生相关后续学科的衔接,邀请相关专业的同事对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给予指导,突出本学科的基础和桥梁作用。例如,在制定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部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时,邀请临床系一线教师前来指导,听取对该部分内容在相关课程衔接中的作用,选取教学重点。在制定肿瘤遗传内容课程标准时,邀请我校病理教研室的专家参加,这样就避免了过去教学过程中各科脱节的现象,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安排。
二、课程标准的讨论、认证
针对制定后的课程标准,课题组成员逐章逐节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即要注重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分析,对于案例导入要做到合理合情。在熟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进行章节说课活动,通过说课活动共同寻求每个章节最佳的教学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三、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
在2010级学生临床专业中针对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
1.教学紧扣培养目标要求,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
本课程学习的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常见遗传病的发病特征、病因,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直接服务于临床,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临床的实际需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医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堂讲授以反映常见遗传病例的病因及最新发展为重点,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及幻灯等教学工具,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病例讨论,使学生会思考、会学习。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现能力培养,整合基础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临床学专业该课程总课时32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别为28和4学时。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点是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求学生按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认真学习,重点是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列入掌握和熟悉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考查的内容,了解和其他内容不在考查的范围。实验以学生操作为主,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并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要求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自己动手,悉心观察,实事求是,勤于思考。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实用型人才。
3.结合专业特色,成立课外兴趣小组
结合老师科研课题,学生可以进入老师课题进行科学实验,接受从资料查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归纳总结及撰写等一系列训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校和医院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采取医院学校结合、理论和病例结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4.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查评估方式,促进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以往的教学考查多采用期末结业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使大多数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考查方式上不局限于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章节的知识内容,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课堂上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出自己对该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对将来临床应用的指导,对于表现突出的记入平时考核成绩,期末按比例纳入结业成绩。课下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对于精采的文章列入期末成绩一部分。利用休息日鼓励学生到街道、居委会、医院等进行本课程中常见遗传病,遗传现象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列入期末技能考评的一部分。定期开展本学科的知识竞赛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列入期末考核的鼓励成绩。加强实验技能操作的考核。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趣味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习目的定位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观念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课程标准的完善及教学改革的评价
结合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教学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学生反馈,同行评议,专家指导客观评价该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改革探索的经验及不足。
通过在我校10级五个班级中进行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任务的教学,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学习观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临床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养成勤思考、善动脑、有思路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景晓红.传统教学和PBL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医学教育探索,2010,(03):54-56.
篇2
四川大学每个学生有三次转专业机会:
1、刚开学时通过吴玉章学院的考试,就可任选专业;
2、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最低要求上学期平均学分绩点大于3、0,然后通过考试,按接收学院名额择优录取;
3、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最低要求上学期平均学分绩点大于3、0,然后通过考试,按接收学院名额择优录取。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生物科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5)18-156-02
遗传学实验课是生物科学专业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的遗传理论课内容的理解而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遗传学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巩固和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设计,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限制或其他因素影响,开设的实验一般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笔者对遗传学实验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分析了生物科学专业的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适当加以调整和改进,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1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学时设置不灵活本校开展的遗传学实验都是理论课开始后的第3周或第4周开始进行,一般每周安排一个3学时的实验,这种安排对于一些简单的规范的实验流程比较合适,而对于遗传学实验而言较为不妥。因为本学科中的经典的基础实验,如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等,需要事先培养根尖并在适宜时间固定2~24h,课堂计划学时内根本无法完成,只能事先由老师代做;又如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像果蝇杂交实验,整个流程至少需要30d左右,尤其是处女蝇搜集,要求间隔12h之内搜集,如果不开放实验室,就无法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程,而短短的3学时根本无法满足实验要求。此外,本门课程针对的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都是从事初、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如果不能全程参与实验,很有可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无法独立开展相关实验,从而影响教学。
1.2实验讲授及考核方式单一目前教学主要是利用板书,即教师事先在实验室黑板上写好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上课时由教师详细讲解,并结合实际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都是被动地参与实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对学生实验的考核,通常仅依据实验是否缺勤和守纪律,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否工整,思考题是否回答正确等,不能全面反映其真正水平。
1.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遗传学实验课程中,实验前期准备工作都很充分,如植物同工酶技术主要是用电泳方式分离同工酶,本实验中存在一个问题,即灌制电泳所需分离胶,等胶凝固至少要1h左右,再灌浓缩胶,凝固还需0.5h左右,而电泳又需2~3h,所以实验一般都是事先灌制好凝胶,学生只是负责点样及观察结果,学生亲自参与内容较少,缺乏主动性,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报告,做完实验后对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仍是一知半解。再者,有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已知,而有的学生本身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就不够,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2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2.1灵活设置实验学时,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对于像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制片及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和观察等简单的操作技术实验课,可以设置3学时,而像果蝇杂交大实验,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设为12学时;其他实验学时可以适当增减,如植物同工酶技术考虑改为4学时,染色体核型分析改为2学时等。同时,多数遗传学实验存在一个问题,即课外补助时间完成的实验多,如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观察实验,实验前期需要较长的根尖培养时间,当根尖长到1.5~2.0cm左右时,需要水洗,并选择适宜的时间固定2~24h等。而课堂计划学时内完成的实验较少,都是固定好后的材料学生直接取来操作,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对实验的完整掌握程度不够,因此,可以考虑实验材料的培养、预处理,药品的配制等,这些准备工作可以由学生来完成,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验的准备中来,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
2.2讲授形式灵活多样,考核方式细化、量化针对传统的实验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及生物科学专业自身特点,可以考虑对于一些实验技术是经典的,或是经过多年科学实验证明方法是成熟的,结果是可信的,重演性好的操作简单的实验,如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该实验具体操作方法与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考虑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由几名同学换位讲解,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该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在考核方式上,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兼顾实验课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不能仅以实验报告作为考核标准;应该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验报告应坚决杜绝学生抄袭或修改实验结果,同时提高撰写质量。具体考核内容应包括预习实验报告(10%),平时实验操作能力(20%),实验报告主体(30%)及期末考评(40%),包括操作及简单的问答。如:可以事先准备好不同性状的果蝇,只提供标好的序号,要求每名同学观察并鉴定,作为操作能力的考查,同时提供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教学中涉及到的问题的题签,要求每名同学抽取不同题签进行回答,这样考核才够全面。
2.3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实验设置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且实验基本都是板书教学,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特点,可以考虑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像一些经典的实验,如细胞的减数分裂制片观察,除了指导学生自己制片外,可以提供一些永久装片,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将观察不全或效果不好的分裂时期及时给全示范图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再有,遗传学实验中涉及许多染色体观察方面的内容,可以引进高倍电脑型视频显微镜进行观察,该显微镜最大的优点是不仅可以在目镜上作显微观察,还能在计算机显示屏幕上观察实时动态图像,这样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显微图像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应全面开放实验室,利用科研项目,带动遗传学实验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现在高等院校都是教学和科研并重,而遗传学方面的科研课题又很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教师现有的一些科研项目,结合教学实践,开创一些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但前提必须是开放实验室,即实验时间、场地都应该充分保证。再有,经典的果蝇杂交实验也是要求全天开放实验室才能满足实验需求的,因为实验前期需要收集处女蝇,一般是早7:00、晚7:00各一次,实验中又要求多次观察及培养等,因此,开放实验室势在必行。
作者:王仲等
参考文献
[1]熊大胜,席在星.本科生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J].遗传,2005,27(5):811-814.
[2]刘良科,佘朝文,谭娟.开放性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67-17768,17783.
[3]李凤霞,孙晖,张径辉.遗传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3,S2:219-221.
篇4
一、招生计划
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学
制
科类
合
计
北京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江苏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甘肃
G1
电视节目制作
60
2
2
8
4
2
4
4
2
8
6
4
6
6
2
三
年
文理
兼招
G2
影视动画
60
6
4
4
3
4
6
2
2
8
6
2
4
4
3
2
G3
主持与播音
60
2
2
8
4
3
4
2
8
6
3
6
8
4
G4
电视摄像
60
6
4
6
4
2
6
4
4
8
2
2
2
8
2
合计
240
16
12
26
15
11
20
10
10
8
30
16
13
18
25
10
注:以上专业名称如有调整,以教育部新修订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供招生宣传用,实际招生计划如有变动,以教育部最后审批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
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的,且有招生计划的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生,均可报考;
2、报考我校艺术类高职专业的考生,请按照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要求,参加高考报名。
三、报名办法
1、参加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以下简称“省级统考”)的考生请根据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统考报名办法参加省级统考。
2、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的考生报名办法如下:
(1)报名时间:2015年1月7日-2月10日
(2)报名方法:考生须在此时间内登陆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招生网(zhaosheng.cuc.edu.cn),在艺术类本科专业报名系统中勾选“兼报艺术类高职专业”进行报名。
四、专业考试形式
1、有招生计划的省份,省级招办有组织相关艺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只须参加省级统考,我校直接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不需要参加校考。
2、有招生计划的省份,省级招办没有组织相关艺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参加我校组织的相对应的艺术类本科专业考试,我校将单独划定艺术类高职专业合格分数线。
艺术类高职专业与艺术类本科专业考试对应关系表
专业序号
艺术类高职专业名称
对应校考艺术类本科专业名称
G1
电视节目制作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动画编剧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媒体设计方向)
G2
影视动画
参加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美术类统考
G3
主持与播音
播音与主持艺术
表演
G4
电视摄像
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方向)
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方向)
篇5
遗传学因为是基础学科,所以有一部分内容是属于其他学科交叉内容,那么在这些内容的教学方面可以将其进行精选,挑重点讲述,而对于遗传学中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则选择优化教学方法,在授课的表述方面进行改进。也要注意补充一些遗传学最新发展的内容,让同学们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将会对自己所学习的方向有一定的认识,为今后选择个人研究方向奠定基础。
2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
2.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目前很多课程都倾向于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着形式灵活多变,直观形象的有点,但是展示信息时常常速度过快让学生很难抓住重点,复习也很困难。而传统的板书教学虽然展示的信息量小,但却具有条理性,学生容易抓住要点。所以我们必须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让这两种方法互相弥补。
2.2适当的采用PBL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在基础学科上使用PBL教学方法是有着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具有大量推理计算工作的遗传学教学。但是对于某些章节来说还是可以尝试采用PBL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生物进化章节的时候,完全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有关进化的例子,再让学生回顾前几章所学的知识来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遗传学学习的兴趣,有能够培养他们用遗传学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进一步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3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
3.1增加综合性试验比例。目前高校所开展的学生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都是老师先做好了,再讲给学生听,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再做,其结果是每个人的结论都相同。这些验证性的实验项目过多,实验结果在未做之前就已经知道,学生做与不做都已经知道了实验的结果,实验过程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因此,我们在保留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开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由老师指定一个实验课题,由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在某些环节上进行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与其他学科一起开设实验教学。遗传学实验除了经典遗传学实验项目和细胞学实验项目外还设计到分子生物学实验。由于分子生物学也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科目,所以在设计实验方面可以综合设计。这样避免了开课的重复性,又能够让学生掌握技术,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4改变考核方式,采用多种指标评价学生。
目前,在长沙医学院采取的多为上机考试,考试内容死板无法很好的反映出学生的水平。所以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除了上机考试外,还应参考学生的实验课情况、PBL教学过程中讨论的成绩。最好能让学生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遗传学相关小课题,让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以PPT的形式进行讲述,然后由老师打分,这样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学习遗传学的能力,并且还能够提早培育他们阅读科研论文的兴趣与能力。
篇6
论文摘要:针对船舶行业和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直面船舶电气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实施分段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一定要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契机,紧紧围绕“两大基地(六大行业)”和“三大产业”的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重点投入等措施,加大专业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培养高级技能型和中级实用型人才,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力支持。但是,无论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域形势看,还是从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行业形势看,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2008年春,我们在省内进行调研,发现辽宁船舶业技术工人队伍突出存在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以及高职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问题。为此本文针对船舶电气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现状,提出系列改革措施。
一、杜会摇求调查结果及分析
2008年春,我们对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10多个船舶及配套企业就毕业生质量、适应岗位能力、工作表现以及未来发展对人才需求信息及岗位要求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以下问题:
1、辽宁船舶工业企业急需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型人才,技术工人队伍突出存在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
2006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毕业生88人,各造船企业报我院需求270人;2007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毕业生200人,各造船企业报我院需求580人,供需比例大致在1:3左右。通过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信息及岗位要求等进行调查,发现今后企业需求专业人才每年会有20%以上的增长。部分企业船舶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情况见图1.
2、高职教育理念偏颇
通过座谈反映,高职学院存在普通教育“压缩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许多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未完全摆脱旧模式的案臼,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缺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或多或少存在“三多三轻”的倾向,即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技能;重学科体系完整,轻工作岗位实际需要;重教师的中心地位,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培养。
3、课程内容体系陈旧
一些具有现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如大型成品油轮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型的开发和制造,以及大批船用各种先进设备的开发和更新换代,在专业课程及教材内容上都未见体现。据企业主管部门领导和负责人反映,目前的教材与企业的应用技术发展有近2/3基本适应,尚有1/3多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据对高职毕业生、在读生以及教师、企业人教部门负责人问卷调查反映,认为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比较合理、基本可以的各占44%,不够合理的占12%。据对教师及企业人教部门主管同志问卷调查反映,认为教材改革比较好的占38%,一般化的占49%,比较差的占13%。
4、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
通过对在读生、毕业生的座谈发现,他们都厌倦教师的条文式说教,都希望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呆板模式中解放出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问卷调查显示: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做得好的占36%,一般化的占52%,差的占12%。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做得好的占38%,一般化的占53%,差的占9%。组织形式多样比赛活动,做得好的占41%,一般化的占49%,差的占10% 耐心帮助、以诚待人,做得好的占36%,一般化的占53%,差的占11%。
5、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差距
对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巧个方面评价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我院近两年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生源情况
2006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在辽宁省招生计划89人,辽宁省录取最低分为399分,当年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为320分;2007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在辽宁省招生计划177人,辽宁省录取最低分为383分,当年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为318分。这几年我院一志愿录取率都是100%。生源充足,素质较高,该专业实现了以高质量就业带动高质量招生,以高质量招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好基础,以高质量教育教学为提高就业率和提高就业层次创造条件的良险循环。
三、实施船舶电气专业教学改革
1、专业建设与改革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针对船舶行业和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院在专业设置上突出船舶行业特色,以船舶电气专业为主线,坚持长线专业和短线专业并举,宽窄专业并存,在船舶电气系原有主干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新专业,如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开发出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船舶行业的职业岗位(岗位群),我们进行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分析船舶电气各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131"(一主线三体系一途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一条主线,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个体系,以产学结合为一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各相关专业均采用“2.5+0.5”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半主要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并在实训基地仿真模拟的职业环境中得到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最后半年到校外实习基地和各相关造船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受到实际技能练。
人才培养模式以基础理论的“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以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课外教育安排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和适应的素质教育体系。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要求紧密结合,根据各专业特点,多数专业实现了“双(多)证制”。
3、产学研结合
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市场开发项目的合作,学校主要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企业主要提供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双方都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并用签定协议的形式来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和高校携手合作开拓市场,企业为教学实践提供市场环境的平台,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企业利用设备等资源,最终使合作双方互惠双赢。把专业教学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生产、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产业、以生产促教改、以产业反哺教学的良性机制,使学生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发展成为学院的鲜明办学特色。派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形式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努力搞好校办企业,提高办学效益。校办企业是学校产学结合的重要基地,搞好校办企业,不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4、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在开展重点课程建设的同时开展专业课程群和精品课程建设,理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综合课程建设。重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考试模式的改革;加强教材建设,积极推进立体化教材建设,包括文字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等。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理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建立以仿真模拟职业真实环境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使学生得到实务训练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实验实训管理体制,优化教学资源,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时间,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实训教室,形成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5、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实施分段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分段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般是,第一年,让学生共同接受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第二年开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志愿分成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几个班级,分别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按层次、专业分组进行辅导,使教学、实验、实习、考核、考证、奖励配套进行。这种做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便于实施,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提高实习训练的有效性。
四、教学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目标要充实
在船舶电气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应明确“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还必须注意增加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面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另外,还应体现使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升人高一层次院校继续深造的目标要求。
2、课程设置与教学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增开相关课程,使相近的专业相互渗透。如在船舶专业中增开现代通讯技术课程,在通讯专业增开船舶电站课程等;在自动化专业基础上,派生出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等。同时,增加适应市场需求且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选修课,如就业指导、普通话、公关礼仪、书法等课程,利于学生的职业转换。在教学计划中,调整课时,增加选修课时或利用课外活动课落实上述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实用性、先进性。从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来确定教育内容的深度和范围。要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删减那些繁琐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偏深的理论分析,压缩专业理论课时,增加反映时代特点的新技术新内容,聘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实用技术讲座。
篇7
关键词 高职 视觉传达专业 汉字设计 教学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体系普遍问题
第一,汉字教学体系的缺失。文字、图形、 色彩是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三要素,文字广泛运用于广告、书籍、企业形象、包装、网页设计等各种视觉媒介形式之中,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占重要位置。我们生活在汉语言环境中,各种视觉媒体也主要运用汉字而非英文。然而,视觉专业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汉字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教学体系的规划和设计。第二,文字设计课程只有3周48学时,课时量远远不够。在有限的文字设计课程中过多地关注英文字的设计。作为母语的汉字设计却成为文字设计课程中的次要角色。第三,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衔接性差。教学内容的规划是整个专业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施。每一门课程大纲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独立编写,在编写中主观性强,常忽略了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同时教师独立的教学,将造成教学内容重复和遗漏教学知识点。教学内容的衔接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改革的重要课题。
2 教学体系定位与构建原则
汉字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定位:以培养学生汉字艺术设计和运用能力为出发点,使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形成较系统的和设计知识体系,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适应职业能力岗位的人才。教学体系构建遵循整体性、关联性和层次性原则。教学体系的知识点之间是有机关联的,每个知识点都是为统一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各个知识点相互配合,产生协同状态下正面教学效果。笔者将教学体系作了层次性分析,将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实践和创作三个教学阶段。在教学每一个阶段,具体教学知识点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易于教师掌握。
3 汉字设计教学内容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汉字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体系。遵循整体性、关联性和层次性原则,以培养学生汉字艺术设计和运用能力为导向,构建汉字设计教学内容体系。通过修改课程设置和相应课时,2011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正式建立了以文字设计课程为中心,视觉语言表现、视觉语言应用、电子刊物设计、版式设计、毕业设计共同构建的汉字设计教学体系。整个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应用和创作三个阶段,涉及8门专业课。基础阶段主要掌握文字基础知识和各种创意。涉及视觉语言表现、视觉语言应用和文字设计课程;实践阶段主要掌握文字基础知识实践运用的能力,涉及版式设计和电子刊物设计;创作阶段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难点,通过毕业设计策划、毕业设计执行、毕业设计制作课程进行主题创作。教学体系的三个阶段相互关联,专业知识循序渐进。
(1)教学体系基础阶段,教学学时占据:视觉语言表现15学时、视觉语言应用15学时、文字设计48学时。三门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Illustrator和Photoshop软件课程和二维设计基础课程之后。视觉语言表现课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手工制作和绘制中体验汉字创意方法。视觉语言应用课程中,学生将表现课程中创作的图形元素运用到实物上。经过这两门课程,学生建立从无到有、从设计元素到产生实物这一完整设计制作工作过程的感知。文字设计课程中,学生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创意方法。教学中,首先注意不能过多强调文字的创意,而忽略了汉字基础知识的讲解。其次,注意文字设计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的联系,如文字设计与标志,文字设计与书籍设计的联系。期末作业以线装书籍的形式提交,建立文字设计与电子刊物设计和版式设计课程之间的关联。其中封面、封底、扉页、目录和章节页为电子打印稿,内页为文字设计手绘稿。
(2)教学体系实践阶段,教学学时占据:版式设计30学时,电子刊物设计35学时。两门课程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学期。学生将所学的汉字基础知识和创意设计知识运用于版式和电子刊物设计之中,进而掌握汉字编排、汉字与图形、汉字与视觉流程等知识。期末作业需要设计制作出相对成熟的版式设计作品和电子书,属于综合性强的实践训练。将文字与图形、版式,文字与电子刊物等在每个教学单元课程中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实践能力。
(3)教学体系创作阶段,涉及毕业设计策划、毕业设计执行和毕业设计制作三门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最后的在校学习课程,是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作品阶段,也是对教学体系有效性的检验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初期,教师引入汉字设计主题,部分对汉字设计有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汉字设计主题。在毕业设计的创作方面,原创性是至关重要的。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所感所想出发来做文字设计。汉字设计类选题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选题立足于小点进行扩展和深入,切勿过大。毕业设计历时3个月,本校视觉专业毕业设计每年都会进行大规模的展示。在毕业设计展场同时召开双选会,邀请用人单位前来参观和招聘。
通过视觉传达专业汉字设计教学内容体系的梳理,进而修改了专业教学计划。2010级新开设视觉语言表现和视觉语言应用课程,2011级文字设计课程从48学时增加到60学时。到2011级视觉传达专业,正式建立了以文字设计为中心,众多课程共同协作的汉字设计教学体系。通过2010、2011和2012级视觉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逐步推进,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反映良好,学生作业质量显著提高,并举办了文字设计、视觉语言表现与应用课程展览。毕业设计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创作阶段,其中汉字设计类作品的质量是整个教学体系检验的重要标准。毕业设计多个文字类作品在全国设计比赛中屡获大奖。其中《文字乐音》作品在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中荣获银奖。我们针对近三年的就业情况,做了问卷调查,整体的就业率稳步提升。众所周知,高职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选择大学所学专业的工作就业。值得注意的是,毕业后以设计为业的人数统计中发现,毕业设计选择文字主题的同学绝大多数留在了广告公司,而且薪酬也是本届毕业生中相对较高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教学内容体系中仍然有诸多不足。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的视觉媒体进入我们的生活,新媒体设计也越发受到业界的关注。汉字艺术在新媒体中的运用和汉字设计与新媒体课程的关联性尚待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制定了视觉传达专业的汉字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并对2010级、2011级和2012级视觉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然而,需要通过汉字教学体系的改革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并非简单地制定了教学内容体系即可。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更需要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和提高专业能力,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9.
篇8
【关键词】构成艺术;视觉传达专业;教学
早在20世纪初,设计摇篮之地包豪斯学院,在其教学中已将构成艺术作为重要的理论进行教学,而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构成艺术依然占着主要地位,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设计基础,也能对学生的思维养成提供较有利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能告知受众什么是受欢迎的设计,对设计的品评有个全新的审美高度。包豪斯理论教学中提出一个设计原则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构成艺术恰是集形态、结构、色彩等多方面组合的艺术,它可将我们所认知的各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美的形式创造出来。这个原则的提出不仅使学生设计素养和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放眼看世界,小到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大到城市的建设规划,无一不体现着
艺术符号语言,且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剂,并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这些艺术符号语言信息的传递依靠视觉,视觉是人类感受器官之一,我们认知世界80%靠视觉,但不是所有的物象应在人的眼睛里都会被大脑一一记录下来。面对琳琅满目的设计,只有特殊形态、色泽艳丽才能促使我主动或是被动接受艺术符号语言,并在脑海中留有较深刻的记忆。此时的艺术符号语言具有通用、人性、国际化的特征,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现下,艺术符号语言是无法取代,它不仅传递的是思想人文精神,更多也载承着社会责任。
一、构成艺术的视觉感知
(一)平面构成――基本型学习
万事万物都有其起始点,艺术符号语言当然也不例外,任何一个完整的符号都可以拆卸成简单的点、线、面,但我们千万不能小觑这些点、线、面自由组合的简单形体,正是因这些简单基本形慢慢的改变你我的生活。例如: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播放标识,水平向右的等边三角形,具有前进性;与之相反的暂停或停止标识为正方形;开关机为正圆符号,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这些符号即为线的简单形体组合,而且受众的识别度也非常高,易操作。当我们遇到一些不熟悉或是完全陌生的物象时,只要我们认识简单不同的艺术符号语言,基本上可以独立操作完成。设计师在创造设计这些符号,无疑是为受众提供便捷的方式,就连学识较少、认字不多的幼童来说,只要认识这些艺术语言符号,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操作也变得轻而易举。再如,现在已成为代步工具的汽车,驾驶员只有读懂相应的艺术符号语言,才能知晓哪些道路可行,哪些路段单行,哪些地方可以临时停车,哪些地方易多发交通事故,只有这些艺术符号语言牢记于心,行车才能安全,才能做到不违章、不违法,才能保证交通安全的有序性等等。除此之外,企业为了使受众更好的识别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也会运用简单的艺术语言符号加以区分,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项――标志设计。如图:“中国联通”标志,图形采用“八吉祥”之一“盘长”线造型,具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意味,使受众感受更多文化气息和亲情,而减少现代设计的商业气。“中国航空标志”运用了传说的吉祥物凤凰为原型,结合“VIP”,即very important person所设计的线图形,不仅易于识别,也有美好的语意,象征着每个乘坐中国航空飞机的受众都是最重要的人。还有我们较舒适的“M”标识,即为世界大型连锁快餐店的图形标识,受众一看到“M”标识立即会想到Coca-cola和hamburger。可见,设计师们出众的设计力,他们将点、线、面简单组合成艺术语言符号,不仅明了易懂、简单清晰,还能准确表达思想。
(二)色彩构成――灵魂展现
设计是一无国界语言,用基本型作为艺术符号语言,用色彩丰富其情感。它不仅为我们提供实际意义,还能美化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如四季来说,春季万物复苏,树木、花草露出了绿牙,夏季色彩斑斓的颜色在我们周围随时绽放,秋季黄亮亮的一片,满是丰收的景象,冬季白雪皑皑,清透纯净。正是由这些颜色与实物有机结合,让受众产生直观感受并激发联想。毫无疑问色彩的运用正是由具象的色彩而引发其象征性。如红色似火,热闹豪放;蓝色如海、天空,有种深远的意境;黄色象征着硕果累累。虽然世界各国背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等,但是对于色彩却几乎有着共同的体会。当然也不是完全达成共识,由于某种特殊性,同样的色彩却有着不同的象征。如黄色一般给受众之感为丰收之色,秋天美好的景象,或早在我国明清时期是帝王之色,但对基督教着来说,黄色却是嫉妒之色,因穿着黄袍的犹大出卖了耶稣。因此,设计者设计时就需要根据所处环境进行分析并表达着不同的象征性。
色彩不仅具有象征性,还有标识性。街头巷尾遍布着红、黄、绿三色交通信号灯,行人、开车者乃至孩童都知晓绿灯行红灯停,行人要走斑马线。由此可知黄色具有提醒功能,红色具有危险性,而绿色则畅通无阻。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油罐车、化学品车辆、加油站、配电箱等地都会用醒目的黄色或红色,用以警戒。符号语言的设计,可通过色彩、材质等不同手法来表现图形,并将信息准确无误传递出来。受众通过视觉获得色彩并传入到大脑,所获信息并非是简单色彩表象,更多传递出色彩情感与精神。设计者往往用他们来表达自我,表达心境,表达时空。假使某一天色彩不复,人类的喜怒哀乐、人类的性格与感情等如何表达。因此只有将色彩构成学精,恰当的将色彩运用在设计作品中,视觉传达效果才是最佳的。
(三)立体构成――实、虚空间展现
现实生活中,受众目光不可能只停留在纸面二维世界的视觉感知,而是需要真实三维世界。毫无疑问立构这种“空间艺术”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存在能够营造空间层次感,能够产生众多的构架空间,能够给受众留下想象和实用的空间。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生活周围处处都充斥着立构,如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园林设计等等,它与平构色构互相依托、互相作用。就拿包装设计来说,现在商品的售价、,消费受众的喜好以及产品的定位往往会受制于包装。传统包装基本依靠纯手绘完成,一般只有高档奢华的礼品才会选用盒折包装;而今日新月异的科技使包装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无论是小的糖果还是高档奢华的礼品都有相应包装来衬托。设计往往捕获了受众的心理,会按照受众的喜好来包装,如造型、材质、色彩等等。小朋友喜欢卡通形象,因此厂家会将包装设计成卡通玩具型;为了便于受众携带,会将产品包装塑料化;便于受众储存,会选择铁罐、玻璃罐等绿色环保材质。尤其是到我国传统节日,市场中琳琅满目的包装让人眼花缭乱,可见受众对外包装的重视度远高于产品自身内涵。从中不难看出包装设计正是应用立构的表达方式,使形态不再是二维,而是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手法完成含有深度、带有特色,真真切切的三维空间。
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创新性思维
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构成艺术,涵盖了力、光、材料、几何、心里学等领域。要想设计人才是全立体的,必然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自我搜集、理性、系统分析事物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与思考,表现与创造,从而创造性的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但又与众不同的形态,为同一学科不同专业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创新设计是意向形态的展现,意向形态是将具象、半抽象、抽象及意向及为一体,探索多层次、多角度等方面的形态和空间,最终形成时空相对统一的视觉效果。通过构成艺术的不同表现方法,创造出意向形态,完成空间作品。例如:奥迪标志,立体版的四环相扣;玛莎拉蒂,立体版的三叉戟等都是基于构成基础完成。它们借助于平面构成中形与形属性关系,并运用构成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塑造形态。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构成艺术中的基础元素点线面对自然物象主观处理,以此表现造型、抽象或是象征意义。这必然要求学生创作设计时需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这个变通的思维过程不是一蹴而成,离构成艺术的基础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自然不够,应调动、发挥学生想象力,将理解后的构成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在设计实践之中,使创意设计作品更加精彩。
篇9
关键词:人才培养;医学遗传学;教学;多媒体技术
一、医学遗传学课程的特点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既是医学院校一门基础课程,又是连接基础课与临床专业课的桥梁;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医学遗传学内容知识专业性很强,比较抽象难懂。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教师仅靠一张嘴,对知识点进行文字性说明和描述,学生听起来觉得无聊乏味,从而慢慢失去对这门重要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势
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主要辅助手段,不断探索并实践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变革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视频、声音、图片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使得课堂教学摆脱沉闷,让课堂教学绚丽而生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且加强课堂教学的应用性和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方式将教学内容形象化,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动起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让难点知识更容易接受。
多媒体的辅助和参与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培养。多媒体技术以图像和动画代替语言的描述,将日常生活中的病例应用到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益于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性强、感染力强和新颖生动的特点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限制与不足。它能够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静为动,使枯燥、抽象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挖掘这门学科中吸引学生的地方,这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多媒体技术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理论教学方面。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很抽象,单纯讲授很难理解,引入多媒体技术,将使得课堂效果明显提升。例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通过动画的方式来展示,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再如基因表达的过程,通过图示并借助视频来讲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很快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并分析它们的不同。讲授遗传病章节,最重要的就是临床案例分析,而单纯文字描述,没有真实感。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入患者图片和视频资料,就可以让学生对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意识到遗传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严重威胁,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要做好宣传及预防工作,起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
(2)实验教学方面。由于目前专科类医学院校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的直观性、操作性、探索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则既可以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使实验操作更加准确与规范,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等。同时,如果将实验课的实验步骤、操作过程等拍摄成电子教学片,用计算机模拟错误操作的结果,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四、医学遗传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医学遗传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该具有明晰精炼的专业知识内容和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前,应该对要呈现的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同时应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高校招生情况的变化,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文理科考生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层次包括有高职、普通专科、专升本和本科。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上,教师应该分层次传授知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件设计也应该不同。教师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要在设计过程中强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教学活动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对于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可以成立任课教师、软件设计人员、艺术设计人员和教学设计人员组成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小组,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表现形式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将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五、网络资源对医学遗传学教学的辅助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借鉴他山之石、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医学遗传学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知识,给学生讲解最基本的公共免费数据库网上检索方法。医学遗传学教师如果自己认为对网络资源、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不太专业,可以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委托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培训。通过运用这些专业数据库和网站,将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激发学生对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早日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晓晖,李学英,张志敏.多媒体技术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
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15).
[2]马红莲,张联珠,聂晨霞.关于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方法的
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2011(12).
[3]牛利华,刘晓颖.医学遗传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西北
医学教育,2010(2).
[4]刘忠平,李质馨,徐冶.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
篇10
【关键词】医教改革;医学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31―02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和核心学科,并且是生命科学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传递方式、发展规律,从而为遗传病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任何人才的发展都只有依托合理、深厚、开放的背景知识结构体系,才能在在专业技术上有更精尖的水平,这就是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原理,医学类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而医学人才的培养又有其特殊重要性,因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医学遗传学,对于医学类大学生来说就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为什么说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很重要?因为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根据调查的结果,结合理论推算,人群中约有3%~5%的人受累于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约有15%~20%的人受累于某种多基因病,约有0.5%~1%的人受累于某种染色体病。这三大类遗传病汇总合计,人群中约有20%~25%的人患有某种遗传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些疾病已得到基本控制而显著下降,而遗传病的发病率却相对升高,人类的疾病组成已发生很大的变化,遗传病的危害性日益增大。遗传病和先天畸形已成为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体细胞遗传病中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不同地区人群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一位或第二位。所以在临床上,遗传病是医学类大学生从事专业时遇到的非常常见的疾病。所以懂得遗传学的知识,弄清楚它的发病机制,搞清它的遗传方式,就是治疗该遗传病的关键。分析它的遗传方式,就能对有关患者进行生育指导,这对提高我们民族的人口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遗传病都有哪些种类?从遗传物质的突变方式和传递规律的角度看,目前遗传病可分为五大类:(图1-1)
试举几例说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症:患者结、直肠壁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息肉,症状主要表现为血性腹泻,这是一种癌前病变。而白化病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佝偻病是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病,患者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和小肠对磷、钙的吸收障碍,造成尿磷增加、血磷降低,而使骨质钙化不全而导致佝偻病。常见的红绿色盲是一种X连锁隐形遗传病,患者不能正确区分红色和绿色。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Y连锁遗传病。还有一些遗传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例如,唇裂、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等。我们对于人类的自身的认识就是通过观察其生命物态所表现出的种种的性状,而人体的各种性状都和遗传密切相关。例如人类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等等,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最新的有关数据:截止2013年10月23日的统计数据,OMIM(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网址是http://ncbi.nlm.nih.gov/ )收录的总条目数为22 057个,与人类疾病或性状相关的序列明确的基因座为14 403个(在MIM 号前具有“*”号标识),其中具有已知表型的基因座(在MIM 号前具有“+”号标识)有117 个。分子机制明确的遗传性状有3 934 个,分子机制未知的孟德尔遗传性状有1 728 个(在MIM 号前具有“%”号标识);其它可能以孟德尔方式进行遗传的性状有1 875 个。在分子机制未知的孟德尔遗传性状中,常染色体遗传1 592 个,X连锁遗传131 个,Y 连锁遗传5个,线粒体遗传0 个。(表3-1)
从国际范围上看,医学遗传学,也是当前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一种遗传病的遗传机制的揭秘,都意味着会给全球的患者的治疗带来福音。可见医学遗传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不可或缺的。希望医学类院校在医教改革时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上给与更多考虑,这样会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晓慧主编:医学遗传学(第2版),2010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赵华东等: 三年制护理专业《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2012(7)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3] 陈育民主编: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1版),2006年8月,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