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细胞及细胞的生命活动”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教科书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活动,在制作和观察临时玻片标本的同时,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从而进一步理解细胞的概念,宏观地理解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细胞是生物体遗传、生殖、发育和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基础。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认识,以图片形式展现,让学生初步认识其条件和意义。整个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利用教学挂图、教学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学生“对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认识。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时,要将问题深入浅出的处理,为高中生物教学埋下伏笔,这样既增加了生物教学的层次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上,从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入手,从微观角度系统阐述了细胞的各种结构和功能,继而顺着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组成细胞的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学习,为进一步认识细胞的微观结构和理解细胞的功能夯实了基础,然后分模块逐步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深层次的理解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运输方式、能量供应和利用机制,最后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例,侧重揭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实质,重点阐述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其物质基础和精细的结构密不可分,与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能量转化利用息息相关,最后才从宏观角度阐述细胞的分类、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整个历程。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从常见的生殖方式入手,引出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让学生知道能够使后代出现亲代相似性状的是遗传物质DNA在起作用,接着先后展开了人的性状和性别决定方式的认识,继而了解常见遗传病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对于优生优育、预防遗传病发生以及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则重点介绍。为了增加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前景的理解和憧憬,课本特别以“多莉”羊的产生、“抗虫棉”的培育、日常生活常用的发酵技术等,简单陈述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和生命健康的意义。这种安排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同时又要求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发挥穿针引线、引路搭桥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先认识有关遗传学基础概念,继而认识遗传因子的发现、性状遗传的基本现象以及遗传现象的检验,从而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接着从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性细胞产生的特殊方式和受精作用,从而引出了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的概念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再重点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DNA的复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再自然导出遗传密码的发现及其意义。在认识和理解基因传递规律的过程中引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变异知识;从学习理解遗传过程中基因频率的改变等知识点,为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基础。在理解基因的基础上,从生活及生产实践中,自然而然让学生对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重点认识和理解,继而详细重点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应用。
长期教学实践,真实感受到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尤其生物遗传和进化这个模块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体现生物教学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科学技术价值观精神,体现生物知识的“实践应用”这一高考热点上非常重要。
三、“稳态与环境”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从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最基本的生态学知识,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两大功能,是通过课本上碳循环图片,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认识,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在学生能力目标培养上,主要侧重学生的识图、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
高中生物通过对细胞内环境组成及作用的认识入手,阐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继而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学习,使学生从局部和个体两方面,抽象理解稳态调节重要性,尤其深刻地阐述了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和免疫的调节机制及其作用。生态系统部分,在引入群落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理解生态系统成分、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及作用,在初中学习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两大功能的基础上,还阐述了第三大功能---生态系统信息调节,最后自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维持。这种安排符合生物学从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种局部到整体、多样性到共同性、生物与环境的相统一的观点。尤其通过一些社会调查、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和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大胆质疑和创新的科学品质。关注我国生物资源、人口、环境、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认识我国生物科技发展成就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总之,生物教师必须在全面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恰当的连接、过渡、拓展和提升,有效的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使学生技能适度提升,生物素养进一步提高。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专业和以及教育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 方红霞.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4(8).
篇2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乐学情绪 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头疼,原因是这门学科不参加中考,是“豆芽科”,学生不爱学,更谈不上重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乐学情绪的培养。这样,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并发挥主动精神。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呢?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内容的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是想办法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导入新课。如在学习合理膳食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食图片。食物种类丰富,因为我们的选择不同,所以我们所得到的营养也各不相同,那么你想知道当今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如何吗?怎样才能使自己吃得更好,身体更棒呢?在学习遗传学时提问:生男生女责任全在女方吗?激起他们对生物学的极大兴趣。在讲遗传病――色盲内容时,先引入故事介绍色盲是如何被发现的,然后告诉学生这种病只传男不传女。此言一出,顿时班里议论纷纷: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望着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2.教学过程灵活多变,保持学生的乐学情绪
2.1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叫直观教学法。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学能让形象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各种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显微镜使用时,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观察切片,此时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就会迁移到有关的知识上,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有关知识。在学习心脏时,直接出示心脏模型或挂图,如具备条件可让学生自己解剖观察猪心脏,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能较长时间保持乐学情绪。
2.2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生物学知识很多都是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并不陌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材中的“血管的种类”、“各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各种血管的血流速度”等知识点,只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与学生的需要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一般对此不感兴趣[1]。教师可把相关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随时有生命危险。你认为是哪种血管破裂了呢?如何止血呢?这样就会转化为学生关心的内容,从而产生乐学的情绪。
2.3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们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错了受到冷落,或者问题答对了老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的回答得到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就踊跃发言。学生的学习质量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风。对于后进生,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老师的关心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得出正确答案。
3.课后不断探索,持续学生的乐学情绪
3.1设置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火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之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能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将乐学情绪持续到下一节课。
3.2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实验,让学生在玩乐中学知识。
初中学生天玩,不愿总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教师不妨投其所好,利用带学生出去“玩”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知识。学生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又可称为非正规学习,其间学生所进行的活动类型和活动频率会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生物科学不管是搞研究还是学知识都离不开实验与考察,只有深入实践,深入生活,研究成果才最具实践性,学到的知识也才最具记忆强化性。“百闻不如一见”,当学生见到了真的生物,观察到了活生生的生命现象,此时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冲击是最强的,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是最有效的。所以生物课不妨多开设野外活动课,比如进行环境检测、标本采集等,也可有组织地去参观一些水族馆、动植物园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知识。学习的乐趣莫过于此。
总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应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我想学”。课堂激活,学生乐学,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为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成绩自然就会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庆东,杨文清.活化教材 升华情感.生物学教学[J].2007.06.
篇3
一、“先学后教”的必要性
所谓“先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建。所谓“后教”就是以学论教,即根据学生的学而教,是对学的再创造。在道德课堂中,必须重视“先学”。我们听课时都有这样的体验:讲课老师在用一种新的思路讲某个问题时,我们听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要知道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如果听众是学生,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学生不进行实时有效的“先学”,就很难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有疑问,也就很难在教师讲解时进行针对性的听,听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来说,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先学”,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真正做到“教师走向学生”,从而以学定教。
二、高中生物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1、高中生物的特点
生物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一门自然科学,属于理科范畴,但又不同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生物学科覆盖的知识面广、学科交叉性强,识记内容多,学科内还可分成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三大模块,中间相互交叉,其内伴有生化、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等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内容比较驳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2、 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
一方面,初中生物往往在初二就完结,初三不进行生物学习,有的学校出于中招的压力,甚至不开设生物课,等到高一再学生物课时,学生往往不能顺利地实现生物学习的初高中接轨,使得初中生物教学和高中生物教学严重脱轨;另一方面,高中生物学在教育历史上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得不到学生甚至家长的足够重视。所以,高中生物教学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困难: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反应良好,课堂上也完成了主要知识点的学习,但是由于练习题的扩展性比较强,学生不能就学习到的生物知识很好地进行扩展推理;教师想在课堂上扩展教学,却碍于学科知识内容多,学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完全记忆,教师也很难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后果往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努力,但是成绩没有大的进步。
三、高中生物课中常见的“先学”模式及实施中的问题
考虑到生物学科特点和可操作性,常常采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提前阅读法
一节课结束时,教师给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找出自己在理解上有困难的知识以及觉得重要的内容,以便下节课教师讲解时能有针对性。
2、学案导学法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3、实施中的问题
这两种方法都让学生做到了提前预习,但实施中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第一种方法而言,很多学校白天课程安排饱满,仅有的自习课堂又要解决大量的作业,学生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即使能进行预习,又因为缺乏好的习惯和方法,很多人仅仅停留在看书的初级层次上,既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二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但实际实施时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完成学案会占用学生较多的时间,如果每门学科都用学案法,对学生来说将耗费大量的课外时间,看起来课堂轻松了,但课下负担却重了;二是学案很多时候是老师设置的,不一定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先学后教”的初步探索
“先学后教”是一种理念,核心是以学定教,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没有必要把先学和后教完全分割开来。不必严格区分课前先学、课中后教,完全可以在课中将细化好的课标分点展示,逐步进行先学后教,这种呈现形式更像是“边学边教”。
1、“边学边教”的基本流程
先通过投影或展板展示细化后的课堂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本节学习任务和要求;然后按学习目标的要求逐项进行先学后教,教师要巡视指导,对于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决,对于有疑问的先让学生之间讨论解决,如果还有问题的教师可适当点拨,同时每完成一个学习点就立即进行习题反馈;最后再次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查掌握程度,同时布置针对学习点的课堂作业。
2、“边学边教”的实施案例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导学案;主体作用;创新研究;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10-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全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导学案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舞台大放异彩,并且越来越受到许多优秀教师的重视与青睐。导学案是一种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创造性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推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对话与合作,而且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高标准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
1.导学案模式的构建原则。高中生物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立足于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让学生“会学”、“乐学”、“活学”、“易学”,做到让学生充分理解,让学生理解充分。因此,正如杨百良和郝延顺先生在研究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时提出的应遵循导学—诱导原则、梯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理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索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注重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强化思维过程,让学生易思、乐学、巧思、会思和深入发掘生物科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1]。
2.导学案模式的构建目标。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思想。“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正如孟子所言,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得到高深的造诣,则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渐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心应手。因此,导学案要按照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2]。
二、导学案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导学案的编写首先要考虑学时的因素,尽可能地将一个课时的内容做成一个小单元,建立弹性学习机制,不仅易于调控学习的知识量,而且加强了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案的编写可通过设置相关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到突破点,进而解决问题。再次,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有利方法是关键。教师可以以分析学生的思维及心理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及时适时地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另外,学案的设计要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深入挖掘、提炼教材,编写出符合不同认识层次的有启发性的导学案。使每一个学生选择不同的起点,在“最近的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2.学案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为轮流主备—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教学反馈。即课题组长要提前召集全体组员就本学期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讨论知识体系、课程标准、学情及学时,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流程。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可将内容进行细化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设计好导学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审查,审定通过后制成正式文本。教师将制定好的文本发送至学生,让学生对于本周的学习知识点建立初步的了解,同时如若学生有任何问题可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3.学案的授课方式。新课改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起到“导”的作用,学生是“学”的主角,教师引导好了,学生自然学得就好。授课方式可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调整,难度较大的可选用指导、引导、合作的学习方式。而概念性、性质、定理方面的探究一般选择自探究、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也可采用阶段式的授课方式,首先让学生对于知识做一个初步的认知、了解,引发学生的认知性,其次采用例题示范、方法归纳其中的重点、要点,最后进一步做巩固训练、变式训练,归纳总结[3]。
三、导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1.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本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案的编写不仅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更要强调内容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举一反三、深入拓展,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迁移和联想,形成更深入的观点和理论。教学的模式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堆积,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呈现梯度性,分类专项突破的同时,构建知识网络。整个课堂教学的思路可以总结为:命题趋势—知识梳理—名师点拨—特别提醒—知识拓展—突破训练。如遗传学的基本定律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及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分析考点主要包括结合实例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运用及相关概率计算、推测判断后代中性状表现及概率、个体基因型和性状显隐性判断以及分离定律的考查多结合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进行综合呈现等等。在教学中可分为不同的模块逐一引导学生学习,如可从只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离现象的解释及测交验证得出分离定律逐步深入到两对、多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二者的综合运用等。
2.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高效课堂这个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在实验教学导学案中首先因结合实验基本知识、原理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与研究的方向,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实验计划,实验时相互合作,有序高效地完成实验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实验素质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个实验小组确定一位小组长,由小组内讨论明确各成员的分工。以细胞膜的制备实验为例,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步骤及现象(图1)。同时,从实验的取材、操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子。如材料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操作时载物台应保持水平和滴蒸馏水时应缓慢,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等等的原因。实验的过程中每一小组的同学之间也可互相指导、纠正错误的操作,共同完成实验。另外,实验课要转变以往照课本实验中的材料、步骤、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充分挖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可据课本实验内容或变换某个条件或增设与之相关的内容或根据条件设计完成相关实验,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除完成课本实验内容外,还需要完成变式内容。同样,以细胞膜的制备实验为例,可拓展为细胞膜成分的鉴定及功能验证,比如动物细胞膜的制备方法、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成分的鉴定、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鉴定、物质通过细胞膜方式的探究、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探究以及温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等等。
四、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发展的思考
导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切实的转变,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自学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导学案教学模式仍然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方面教案是教师的个人艺术,编写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由于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目标的不一致而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一定的分歧,因此,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本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讨论,对每一个教学目标达成共识。目前的教学基本遵循课堂点拨—精讲重点—突破难点的模式,但教学质量还未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此,教学对学生的疑难点还需进行筛选加工、提炼和浓缩,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答疑,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并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从而真正达到开发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另外,学生性格各异,基础千差万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地应用,扬长避短,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4]。总之,导学案还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需要不断深入细致地研究,挖掘出蕴藏的巨大潜力,使之适应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新福.构建“学案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探讨[J].生物学教学,2001,(5).
[2]罗家祥.探索高中生物“学案导学式”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