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遗传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遗传学笔记

篇1

>> 对五年制高职医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加强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网络环境下加强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时期加强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论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论在外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浅析医学生音乐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及对策 探讨传统文化对医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生开展专业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探索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对书法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中小学加强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探析 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建议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医学生开展专业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探索 新时期医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论加强医学生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医学生职业信仰教育的必要性与途径 社区医学生影像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及趋势 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及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10-18.

[3]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周思远.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师.2010(29).

篇2

关键词: 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 对比 反思

专用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某种特定场合,针对某种特定事务,如贺信、介绍信、证明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邀请书、申请书、聘书等。不同的书信有不同的用途,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现代通讯方式层出不穷,如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但对于从事商务活动的人群来说,它们在交际往来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它是应用文写作中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传统的书信写作教学,学生机械地学习书信的一般写作,也许能掌握它的基本格式,但写作兴趣不浓,往往不愿意写,即使写了,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尽如人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结合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尝试,对此有了一些思考,下面以专用书信中的贺信为例,将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进行比较,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贺信教学内容分析

“专用书信”是我院“应用文写作”职业能力训练模块中的相关任务。该模块紧接经管类专业工作岗位,通过训练,有效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职场发展打下基础。贺信是专用书信中常见的一种。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贺信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2.了解贺信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二)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地写作贺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写作专用书信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开拓思维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所规划。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为掌握贺信的写作。

2.难点为贺信写作技巧和格式的把握。

二、贺信传统教学组织模式

传统的贺信写作课常常按照书信常识介绍――贺信概念及种类――贺信格式与写法――讲解例文――学生写作这样的模式进行。

这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讲授型教学,也称接受式教学,目前在高职写作教学中使用较为广泛,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惯用这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利用教材、“粉笔+黑板”等工具辅助教学,即使有多媒体,也只是简单地展示知识内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

三、贺信信息化教学组织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微信群组给学生学习任务单和相关微课视频。

(二)课堂学习。

1.导入

首先播放一小段视频歌曲:安雯的《月满西楼》,提问学生:歌词“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中的“锦书”是什么意思?由此引出“鸿雁传书”的典故,通过故事导入专用书信的写作。

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典故的讲解则有利于学生体会到书信的作用,更能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2.写作实施

(1)写作任务。2015年的写作课堂上,我的是我校一英语教师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案例,要求学生向老师祝贺,不少学生刚好是这位英语老师的学生,很有真实感;2016年,我选取的写作任务是我校三名大二学生在刚结束的2016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并获得高教社杯,要求学生向这三位学生祝贺,学生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这个新闻报道,大喊佩服。这两个案例,我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喜闻乐见并且熟知的,所以在写作上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

(2)分析任务。学生看完网上的新闻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由关键词“获奖”、“祝贺”引出贺信这一文种。上述两个案例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教师,属于上级,后者是学生,属于平级,所以在分析任务时要引а生注意语气、用词及贺信内容的写法。

(3)小组完成任务。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写作,要求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结合课前自学,交出一份贺信,写完后上传至微信群中。

(4)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在微信群中查阅其他组的成果,指出优缺点。教师在点评中穿插讲解贺信的知识点,并结合《祝贺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中国足协祝贺广州恒大夺冠》两则新闻中的贺信内容,让学生总结贺信的构成部分。

(5)最后小组修改习作,教师一旁指导。

四、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对比分析

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学生的直接对话,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适时地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自己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信息,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很大的魅力,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讲解生动形象,否则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时很难长时间地专注,加上高职学生的写作基础差,对应用文写作提不起兴趣,常常到最后玩手机、打瞌睡现象严重,真正成了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

在“贺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我们改变以往的写作教学模式,先给出任务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掌握贺信的一般结构,在思考、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比老师的灌输效果更好。总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

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要求以“学生为主”,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体验式、探究式学习,促使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在建构中完成知识的获得。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情境更生动形象。

在写作课上,学生常常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头疼,教材上一般的写作素材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没有写作欲望。信息化的手段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形式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在多媒体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既丰富教学资源,又增强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考核评价更科学。

传统的写作教学更注重终极评价,课堂上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解写作知识,而将写作放在课后,对于学生是否掌握只能凭作业和最后的考试,至于学生的作业是抄袭还是原创很少了解。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内完成写作,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从而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更能客观地从学生的写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反思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高职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高职教师应主动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这样才不会被轻易淘汰。信息化教学对教师及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转变角色,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教师要主动转变身份,由“主体”变“主导”,将课堂还给学生。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能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他们主动建构知识,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做好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信息素养,树立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信息时代的各种技能。

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容易在学习上养成惰性,习惯被动地接受,信息化时代,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成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品质,主动反省、评价和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使W习良性循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岩.信息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对比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2).

[2]郭晓功,徐鲁宁.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差别对比[J].信息通信,2014(06).

[3]刘晓.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12(03).

篇3

关键词:螺旋进度教学法;计算机教育;高等中医院校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41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121-0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piral Progress Teaching Method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omputer Teaching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I Xing, SHEN Jun-hui, CHEN Guo-yong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spiral progress method and traditional method used in computer teaching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groups of spiral and traditional.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students would have a course examination. Results Students in spiral group got better scores than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group (P

Key words:spiral progress teaching method;computer teaching;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计算机教育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医药信息化以及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中医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途径。《计算机基础》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研课题(XJY12048)

门课程,对其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授课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以及上机实验内容多以知识点的验证为主,缺乏实际应用。为此,笔者将螺旋进度教学法用于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本次教学试验表明,PBL符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有利于让学生有效接触教科书内外的知识,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学能力,释放了传统学习中机械记忆的压力,能充分思考和应用自己的智慧。但本次采用PBL时,与计划学时数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在后续教学中将尽可能在讲授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时,适当采用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4-105.

[2] 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3-08-12;编辑:梅智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药03班和04班学生,各47名,03班为螺旋进度教学法组(以下简称“螺旋组”),04班为传统教学法组(以下简称“传统组”),2组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使用《Access2010中医药数据库实例教程》[1]教材,任课老师相同。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传统组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常规讲解,螺旋组则将教材所有章节的知识点按难易程度划分为初级和高级2个阶段进行学习,不同之处见表1。2组上课方式均为机房上课、每人1台电脑,考核成绩计算以(理论成绩×60%)+(项目成绩×40%)。

表1 教学方法2组比较

教学方法 螺旋组 传统组

知识点划分 将每章的知识点分为“容易”和

“较难”2个层次,分别通过2个

阶段来讲解 按教材章节原有的知识点顺序讲解

多媒体运用 Blackboard教学平台 PPT

项目实战 分两个阶段做同一个项目,第一阶

段实现项目的基本功能,第二阶段

对第一阶段的项目进行升级改造 按章节做项目,每章学完后,利用该章节所学知识点完成项目的一个模块

1.2.2 评价方法 本学期教学任务完后对2组学生进行考核并发放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内容为其对所在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必要性和学习效果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

螺旋组平均考试成绩为(79.02±6.79)分,传统组为(73.45±6.4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6,P

2.2 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94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2组教学效果比较见图1。可见,螺旋组在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组,而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2组差别不大,这可能是由于2组在教学中都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另外,对螺旋组学生单独进行了2项问卷调查:对教学方法的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感兴趣的学生有40名(85%),表明大多数学生乐意接受螺旋进度教学法;对将螺旋进度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基础》课堂必要性的调查显示,43名(92%)学生认为“有必要”,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螺旋进度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表示认可。

图1 2组教学方法效果比较

3 讨论

篇4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直接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1]。由于遗传学理论既深奥又抽象,涉及知识面广、发展速度快,与实际应用联系又较密切,因此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也迫使遗传学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遗传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应该是辩证的关系,应具有高度的统一性[2]。课堂教学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自己的课堂教学体会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的。无论是应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学生。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教师的标准、流畅、生动,富有影响力、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思维能力,因此语言在课堂授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达到教师的语言具有感染力的前提条件有两点:一是吃透教学内容,二是语音准确,同时还应具有合乎逻辑、富于启发性和说服力,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遗传学是我校农学、生物技术、种子工程与科学、园艺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授课学时也不同,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应该按统一的标准一概而论。比如,农学专业与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关联较大,因为这部分内容中包括基因型、表现型、自交、测交、要根据杂交后代各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例来分析基因的表达特征,以及遗传学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然而园艺专业来说,除了讲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研究方法外,还需要讲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形、花径、重瓣性等主要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和分子机理。因此,任课教师可根据授课对象和不同学时数,灵活地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三、尽量创造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

教学过程应该是包括教师和学生,如果教师不停地讲授,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对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他们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始终鼓励、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让学生走上讲台,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要求学生预习自学部分,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加深他们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这样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能够尽量使更多的学生走上讲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自学内容的难易点。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把学过的某一个知识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有助于加深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他们对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讲完染色体结构变异后让学生准备总结四种结构变异的类型、细胞学鉴定和遗传效应。

2.带着问题授课。上课时的提问是教学过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的问题首先启发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同时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的方式有好几种,我们可以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异同点,例如,我们在讲细胞质遗传的特征时,让学生比较细胞核遗传;在讲性连锁时比较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区别,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采用先讲结果然后问原因或者先讲原因然后问结果等。例如,我们开始讲连锁遗传时,首先让学生根据香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的F2试验结果依次回答下列问题:香豌豆的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独立遗传?不符合独立遗传的原因是什么?相引组和相斥组的试验结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内容。

四、善于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遗传学有些章节内容复杂,缺乏规律性和系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总结以传授的知识,尽量设法以简单的语言和图形抓住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准确表达此内容。同时在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在解释同源三倍体的高度不育时,把零散的内容概括为:任何同源区段内只能两条染色体联会;联会三价体(松弛)或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分离2/1和1/1不均衡分离;最后配子染色体数目不均衡导致了高度不育。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法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这样归纳:

五、要求学生课堂做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笔记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做笔记是在听讲和思考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始终会注意哪些内容可以记,哪些不用记,从而提高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笔记不是将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记下主要概念、论点、典型的例题等。同时还可以记下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当然,每个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有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反复述说、提高音调、慢讲等方式实时提醒学生所记录的教学内容。研究也表明记笔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学习策略与技能[3]。课堂上做笔记不仅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帮助,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问题的能力。

六、充分利用本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学不仅理论性强同时是紧密联系实际的科学。所以我们在讲解任何一个遗传学概念、现象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设法在学生感兴趣的领域里寻找具体的例子来提高学生学习遗传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染色体变异时,我们除把基础概念讲清外,还需例举人类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后导致的疾病的遗传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危害;遗传学作为一种生产力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准确的目标进行生物品种改良,甚至创造新的品种。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前沿知识,我们适时地介绍一些当代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在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上的应用成果。例如,在讲授真核生物基因组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人类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在发现致病基因,以DNA为基础的诊断、预防、治疗和药物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又如,在“基因工程”这一章中,要侧重介绍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抗除草剂、抗病、抗虫、提高品质等方面在国内外应用状况。

七、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合理搭配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改革的一个热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确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它能以文本、图像、动画及声音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课程内容[4]。而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还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协调发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5]。比如,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这一章中概念多,而且基因调控过程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这部分很适合多媒体教学。但是概率、广义和狭义遗传力的估算,群体遗传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等内容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上的话,不能够清楚地解释整个计算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八、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课堂教学

篇5

关键词:遗传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对遗传学课程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理论技术等,使学生掌握遗传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方法,提高其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1 遗传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现阶段遗传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相矛盾 遗传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实际课程教学中老师却面临着教材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的问题。遗传学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及理论的严谨性的特点,且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基因工程、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等新知识的不断涌现,老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新知识、新热点,以实现遗传学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有机结合,但是简短的学时加大了老师的讲课压力,不仅无法顾及到知识的全面性,而且针对一些需要精讲的知识点课时也比较紧张,一些老师针对教学内容的删减不够科学等等,这此问题均是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所在。

1.2教学方法落后 遗传学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推导、计算等内容,传统课堂上老师主要采用板书展示的方法,老师在讲台上推导公式,解答计算题,学生则在讲台下记笔记,被动的吸收知识,与老师的互动几乎为零;而且传统课堂上由于课时少,老师留给学生讨论、实践的时间远远不足,导致学生对遗传学课程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在的遗传学课程教学要求,且不符合现代教育中“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理念,需要进行彻底改革。

1.3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期末考试与实验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考核方式主要是试卷试题,在这种考核评价模式下,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即可应付考试,但是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实践能力的提升则无从谈起,应试教育的本质坦露无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真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充分开发其学习潜力,培养复合型人才。而现在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未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

2 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1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过于侧重知识的传输,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及素质的提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解放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知识具有情景性,老师不能将其原样不变的传输给学生,而是要作为知识讲授的主体与接受知识客体的学生互相作用,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有意识的转换教学重心,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2.2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1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 老师有意识的转变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学习行为更加主动。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先提出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针对问题再次质疑,从而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互动性强的、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启发式讨论教学主要突出“启发”二字,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分析其学习兴趣、知识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2.2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为其后续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老师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老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自学,并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比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就比较浅显,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小,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自学提纲,并预留内容相关的典型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课下按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并完成习题作业;课堂上老师再针对自学内容稍做提问,通过检查学生课下作业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再适当总结即可。

2.2.3互动教学 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遗传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其通过查找参考资料、小组合作学习等探索问题答案,老师针对结果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综合能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3改革考核方法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考核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考察,也是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因此成绩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至关重要。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试卷答题的形式,将期末考试与实验考试的成绩结合起来,即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评价方法不客观、不全面,无法反馈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因此要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保证考核体系包含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的评价。具体而言,整个考核方案可以分为平时成绩、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三个模块,其中平时表现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学习状态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试卷考试成绩,学习后的心得论文等,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专业技能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成绩、遗传疾病相关技能测试等,该模块成绩点总成绩的40%。这种考核模式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还可对其知识、技能的应用进行评价,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

3 结语

总之,遗传学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教学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指导其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实现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因此,老师要在明确创新的意义、目标及要求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和氛围,意识到创新大多数是来自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刚标,王爱云,吴若炎,等.遗传学教学中素质教育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88-190.

[2]石春海,吴建国,马秋兰,等.《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优化遗传[J].2015,6:980-983.

[3]吴瑞娟.遗传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与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4-86.

篇6

关键词:分子细胞生物学;活学活考;学生能力

我校主要面向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班的学生,设置了“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这门课程可使学生在细胞生物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对于开展科学研究有所帮助。

笔者开设“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中,从历年学生的教学评价,到跟踪各分数段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表现,再到2006年5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所给的意见“考教有水平,符合研究型教学的特征”认识到,提高“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应重点关注三个问题,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动力

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从重知识的传承转向能力培养的要求。当前大学的很多课程都在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努力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然而,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启示;重教学形式,轻思想内涵;重单点深入,轻纵横联系”、学生“重被动接受、轻主动思考;重理论识记,轻实践操作;重孤立运用,轻灵活迁移”的思维定势难以改变,“课堂沉闷,学生被动学习”、“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丢笔记”等现象仍然占据着大学课堂的主导位置,如何在“分子细胞生物学”课堂的教学中改变这一局面,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对“分子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进行一个正确的目标定位。从课程性质来看,分子细胞生物学是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而诞生的一门新学科,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对细胞活动调控以及各种细胞结构的形成和功能执行的科学。从课程地位和任务来看,由于只有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的基本活动规律,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生命科学的其他知识,从而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发展规律加以利用,造福人类,所以它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基础课。从授课对象来看,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班是培养我国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国家队”,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是“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科研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学生进校的起点高,绝大多数毕业生要以保研、考研或出国的方式进入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造。

因而,我们将“分子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在“讲清基本理论,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跟学科前沿,介绍最新的研究动向和方法;设置启发思维的情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我们确立了“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身科研的信心”的教学理念,并将该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内容设计之中。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教学方法: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内容的确立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行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启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精和新为原则确立教学内容。分子细胞生物学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而这一学科最突出的科研成果一般都发表在外文期刊上。为了紧跟学科前沿,我们没有选用固定教材,而是采用最新版本的英文《分子细胞生物学》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Science和Nature以及分子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一些国际权威杂志上的综述性文章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参考文献。我们将与教学大纲有关的参考资料放到图书馆的阅览书架上供学生借阅,这对方便学生看文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多年来,由于科研和教学的需要,教师随时关注生物学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将各类资料中介绍这门学科研究的新概念、新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综述引入课堂。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这些参考文献水平高、内容新,难度适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需要更新知识,授课前需要认真备课,老教师尽管上课多年,每次上课都要做到重新备课。

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任课教师反复给学生传达这样一种理念:记清知识点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点本身就是学习),关键要学会运用相关知识查阅、积累、梳理资料,在查阅、积累、梳理资料中消化、理解知识,并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师将教学课件发给学生,使他们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记笔记,只是在必要的知识点上做注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听课上,跟着教师的引导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采取把问题提出来,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给出答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思考上,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训练了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教学语言是开启知识和科学之门的钥匙,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所以,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上,教师尽量做到情感饱满,深入浅出,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并能在适当的兴奋中思考和记忆。

适时的为学生设置激发思维的情景。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是创造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分子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生物学的基础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串联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讲解采用图位克隆法分离基因的原理时,将遗传学中的遗传连锁分析知识与大分子操作技术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了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在分子生物技术中的运用。笔者作为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固定科研人员,科学研究是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经历为科研促进教学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讲课的时候,教师时常将研究范例引入课堂,向学生介绍解决或回答某一科学问题的具体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经验教训等,让学生产生置身于科研实战环境的感觉。向学生介绍某一新发现或新知识点时,教师也经常同时介绍他人阐明这一新知识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强调回答同一科学问题有多个解决办法;或者要求学生关注在解决某一个科学问题中采用的经典研究方法是否可以运用于解决其他科学问题,引发大家主动思考问题。

考试原则: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考什么、怎样考将直接影响到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这主要源于考试的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对后一阶段如何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起到反馈作用。

传统的闭卷考试,常采用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等命题形式,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花大量时间去回忆识记性的东西,实践证明这种考法没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

篇7

一、激发兴趣导课,直指有效教学

在学习遗传定律之前,设计问题导入:

1.一瓶红墨水与一瓶蓝墨水混合,颜色是什么?

2.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子代的牡丹花是粉色的吗?

3.高个男人与矮个女人结婚,所生子女的身高都介于父亲和母亲之间,你同意这些观点吗?

用生活中学生关心的问题层层设问,引起学生对遗传学习的兴趣。因为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而浓厚的兴趣应是热爱的前提,所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是生物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环节。

二、课堂实例生活化,构筑有效课堂

在“神经调节”这节课上,有些资料将“突触间隙比喻成一条河”。我将此信息用于教学,然后设问:神经冲动如何跨越这条河,将冲动传到后膜?学生各执一词:有的说建桥梁、有的说用船。于是我做出适当的引导:船,快、灵活,符合“调节”的本意。那这船究竟是什么?从而引出“神经递质”。从而加深学生地理解,为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地传递作区别打下伏笔。

三、“课堂意外”生成“精彩的课程资源”,提高有效教学

例:

■Aa■Aa的概率?

学生有两种解法:

法1:■(■AA:■Aa:■aa)■×■

法2:■×■(■AA:■Aa:■aa)■×■×■

如何区别呢?

只能引出“自交”与“自由”,让“自由”这一课堂意外展放精彩,提高教学效果。

四、朴实也可撑起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不一定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的老师讲课声音并不洪亮,语言也不煽情,但学生爱听。有什么法宝呢?

1.设计问题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学生还感兴趣

例如:何时观察子二代豌豆的黄种皮?子一代高茎豌豆的种子结在哪个亲本上?

2.精心设计板书

怎样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板上绘出细胞分裂图,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总结:

学生自然会将这些板书凝固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组织性和有序性。

3.适当的示弱是一种教学艺术

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温暖着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成长铺垫一抹温暖的底色。

五、结课时“留白”

结课时“留白”,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求无限,给学生以“课尽意无穷”的回味,使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究。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由过程推知:一个AaBbDd的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思考:一个AaBbDd的父本能产生几种?

篇8

关键词: 植物保护 普通微生物学 课程分析

2012年,青岛农业大学被评选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我校的植物保护专业不仅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而且是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了全面落实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出台了《青岛农业大学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强调应用型导向、产业导向、行业导向和专业导向,让毕业生切实面向产业、行业和专业生产一线需求。

植物保护专业是青岛农业大学的特色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植物病源生物的诊断和识别及综合治理等植物保护学科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植物病源生物预测和综合治理的基本技能,能胜任在科研院所、检验检疫部门及相关公司从事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2014年实施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毕业生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中第一条就明确规定毕业生应该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和普通微生物学等学科相关理论与知识。而且将普通微生物学位列植保专业十大专业核心课程之中。由此可见,普通微生物学对植保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主要因为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农业生产、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1]。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人才,本文对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普通微生物学这门课程进行了课程分析。

一、课程定位和性质

在我校,普通微生物学主要是针对植物保护、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烟草、园艺、茶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

在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中,普通微生物学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课。相关先修课程包括高中时学习的《生物》,大学一年级已开设的《普通化学Ⅰ》、《有机化学Ⅲ》和《分析化学Ⅲ》。在第四学期同时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基础生物化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微生物学实验》。通过高中《生物》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相关知识体系[2],对普通微生物学中关于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遗传变异和微生物的生态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有所帮助。已修的化学课程为普通微生物课程中关于渗透压、化学消毒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普通微生物学中对于这些知识点的介绍可做相应删减。普通微生物学跟同时开设的《基础生物化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微生物学实验》之间相关性更大。比如,《基础生物化学》中关于代谢途径的知识点是重点讲解内容[3],因此关于微生物代谢的知识点在普通微生物学课程中可以简化讲解。《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关于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关于原核和真核微生物这部分的知识[4]。《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是普通微生物学理论课的配套课程,通过实验印证课堂内容,加深对微生物的感性认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及原理理解[5]。

普通微生物学的后续相关课程包括《普通遗传学》、《农业植物病理学Ⅰ》、《农业植物病理学Ⅱ》、《植物化学保护Ⅰ》、《植物化学保护Ⅱ》、《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和《植保专业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设计)》等。扎实的微生物知识可以为后续理论或实践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后续课程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选择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人才,普通微生物学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分为不同的目标层次。首先,从知识目标上,学生应该从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掌握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及构造、类群、营养与代谢、生长及控制、遗传和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研究微生物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其次,从能力目标层次上,要求学生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研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后,在素质目标层次上,使学生在学习普通微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不折不挠、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将选用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本书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本书是一本结构严密、内容丰富、知识新颖和可读性强的基础课启蒙教材。本课程总计32学时,共2学分;每周2课时,每次2学时,历时8周。根据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及学时安排,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对教材略作删减和调整,比如,把教材关于传染与免疫的内容更换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如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进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微生物化肥和微生物农药等跟植物保护专业息息相关的知识。同时,在讲解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及病毒等章节时,联系实际、多举例介绍该种微生物对植物的致病或保护作用。

总体上,本课程共计十章内容,具体安排是:绪论(2学时);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4学时);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4学时);病毒和亚病毒因子(4学时);微生物营养和代谢(4学时);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2学时);微生物遗传和变异(4学时);微生物生态(4学时);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2学时);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4学时)。

四、学情分析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实施)规定,学生在第四学期需要修满21门课程,课内学时数超过512个学时,平均周学时数为30.4个学时,因此学生学习压力大,业余时间少。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微生物课程时,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包括微生物营养类型、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等。加之本课程教材内容多,学时少,记忆型知识较多,教学内容枯燥,晦涩。因此,学习本课程时,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做笔记。但现代学生普遍对手机依赖性高,自控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跟植物和动物相比,微生物形态小,肉眼几乎不可见,较为抽象。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抓住学生注意力为核心。

在课堂上,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以PPT多媒体为主要载体,以讲授为主,PPT的呈现形式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对知识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增加图片、表格动画等,减少文字,并且讲解时做到先形象(图片、流程图、视频动画),后概念(文字);难点问题要结合板书讲解。知识点讲解要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结合,与教师自身经历、科研相结合,同时语言幽默生动,增强教学效果。每次上课,先以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内容,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知识连贯性。课间放些微生物相关视频、歌曲,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外,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线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技能大赛或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六、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分三部分:即卷面成绩占70分,平时占20分,考勤成绩占10分,满分100分。试卷分基本题型、扩展题型和提高题型,要求试题内容覆盖整个课程,难易适中。考勤主要通过不定期点名、课前提问等方式检查,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无故缺席,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提问、检查课堂笔记。

七、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多种形式:首先,学校学院组织相关领导、督导或同行随机听课,在监督的同时给出建设性意见并传授教学经验;其次,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意见、建议,教师快速、及时和高质量地反馈;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学校评教系统给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打分。考试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卷面情况给出详细的试卷分析,真正做到“以教评教”、“以学评教”相结合。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课程分析,我们对植保专业的普通微生物学具体授课环节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较好普通微生物学综合技能的应用型和创新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朱正威,赵占良.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新产,高玲.基础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教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61-01

一、高中生生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尚未能很好地“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

1.对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知识体系缺乏认识。认为学生物就是一个字――“背”,背书、背题。

2.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学习就是背书。上课时大部分学生仅满足于听懂,记一记笔记留课后复习,还有些学生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有效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不多或占用的时间不长。还有些学生听课时看起来很认真,但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3.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毫无疑问,高中生物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生物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可见,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很多学生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既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生物的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5.理论与实际脱离。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不少学生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培养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教师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影响人格的职业。和谐融洽的师生的关系是教学得以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对教师嗤之以鼻,他们还会学好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后,他们就会像“追星族”一样,对你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那样,你还用担心所教的学科学生学不好吗?因此,从教之初,我就为自己订下了“诚信为本,有诺必践,率先垂范”格言,并以此为本,为学生作出表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益。

例如,结合克隆羊的诞生、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细胞分化》知识的兴趣。结合道尔顿症及其发现,激发学生学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的兴趣。结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危害及预防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知识的兴趣。结合ABO血型系统的发现史,使学生明确在科学的道路上,并不是鲜花满坡,而是荆棘遍地,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从而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2.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益。科学的阅读方法是:一要粗读,浏览书本;二要细读,找出重点;三要精读,全面掌握书本知识。精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精读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精髓,学深学透重要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精读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论点、论据、原理、结论、概念、图表及实验过程,都要深入思考,反复阅读,联系实际,逐层分析,从而达到去其皮而见其肉,去其肉而见其骨,去其骨而见其髓。特别是对教材中的图表也要仔细分析,深刻理解含义,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合作,产生“合力”效应。

篇10

人可以活到800岁?

关于“长生不老药”该报道是这样解释的: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抗氧化剂,这种“新药”能够有效抑制氧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医学家们早就知道,人体中的氧几乎都会转变成水,其中只有1%有可能变成超氧化物并转化为有毒物质。抗氧化剂就是用来阻止氧向有害物转化的药品。报道说,目前该药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眼下正准备进行人体买验,并可望在两年内走进药房。这消息听起来够振奋人心的,但靠不靠谱呢?服用一粒药丸,就能建康长寿――这是科学,还是神话?

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抗氧化剂,这种“新药”能够有效抑制氧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医学家们早就知道,人体中的氧几乎都会转变成水,其中只有1%有可能变成超氧化物并转化为有毒物质。抗氧化剂就是用来阻止氧向有害物转化的药品。报道说,目前该药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眼下正准备进行人体实验,并可望在两年内走进药房。这消息听起来够振奋人心的,但靠不靠谱呢?服用一粒药丸,就能建康长寿一一这是科学,还是神话?

几年前,由于获得了俄罗斯铝业大王杰里帕斯科的巨额资助,斯库拉乔夫院士开始在其领导的研究所内展开“长生不老药”的研制工作。目前,斯库拉乔夫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经研发出了一种“能量强大的抗氧化剂”。这个被命名为“斯库拉乔夫离子”的氧化剂据说可以真正阻止人的衰老。斯库拉乔夫院士认为:衰老是病,它像心肌梗死和癌症一样是可治的。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界赋予基因的一种程序。氧在这一程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氧既可以使细胞获得能量,也可以破坏细胞内的基因。斯库拉乔夫的研究小组合成出一种强阻氧化剂,可以阻止氧深入细胞内部,防止细胞受到氧原子团的伤害,从而阻止自然界固有的自愿死亡机制发挥作用。目前世界上有几十家研究机构正在进行“超级氧化剂”方面的研究,但是,很多科学家却并不赞同斯库拉乔夫的学说,他们认为细胞的自愿死亡机制也可能并不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决定性因素。而早在几年前,斯库拉乔夫和英国剑桥大学的遗传学家格雷教授都抛出过观点,相信人的寿命可以长达800至1000岁,甚至更长。按照英国剑桥大学的遗传学家奥布里、格瑞的预言:“我敢打赌。现在还活着的人中,肯定会有不少人能活到1000岁!”格雷认为,医生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对人体进行定期的“技术保养”和更换失效器官罢了。不少科学家接受和支持格雷教授的说法,他们相信,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其他生物技术将会把不可避免的死亡推迟30至40年。在此期间,科学将不断创新,以便为人类提供下一个“宽限期”。

那么,也就是说,假如你再能多活30或20年,你就一定能赶上“长生不老”这班车。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关爱和珍惜自己的生命,还和现在一样悲观厌世任意放纵,仇恨、报复、犯罪杀人、吸烟、酗酒、暴饮暴食、游戏人生,就真的有可能直下万劫不复的地狱中去了。

没有人关心加速死亡的方式,反之如何延缓死亡以等待长生不老药研发成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现在科学家认同的人类自然最高寿命约在120岁左右。但在实际生活中,超过100岁的人并不多,这又是为什么’答案是跟遗传、环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主要决定不同物种的最高寿限,而环境因素才决定着同一物种的平均寿命。长寿之乡的老人之所以活得长。与地理、气候、环境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台理的膳食结构有关。“限油、限热量、限盐,多吃醋和高蛋白食品,注意补钙,加强锻炼”,这些就是童坦君和张宗玉两位教授送给人们的长寿秘诀,虽然长生不老只能是个梦,但人活百岁不是梦,延缓衰老的目的不是为了等着嗑药长生。

不要忘记,人类真正的目标不是单纯地延长寿命,而是增加健康的生命期限。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承受老年疾病的痛苦,那他就未必真的希望活到120岁了。生命的长度重要,生命的质量更重要。

SamsungSH100无负担自拍

这是一款具有Wi-Fi功能的便携相机,它将使你与其它无线设备轻松连接。你可使用Wi-Fi连接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并用手机实时浏览拍摄的照片。如果你对取景不满意,你可通过变焦来放大或缩小以获得最佳画面效果,然后在做好准备后远程启动快门键。这种创新意味着,热衷自拍的人有更多的pose和构图可以选择,不用担心没有人能拍得出你想要的感觉。在相机与取景目标间来回奔波的日子结束了,不管在什么地方拍摄都可以将相机牢牢掌握在手中。

HP G42-474TX“给力”物

1000岁,这次比刚才的800岁更离谱,不过科学家们提到增强锻炼,这点倒是对的。HP G42-474TX是G系列13产品的升级版本,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大幅度地升级配置:首先,在CPU方面,从原来2.4G主频的i3-370M处理器升级到2.66G主频的i3-390处理器,犹如为笔记本的心脏注入一剂强心针,让你无论是多任务处理或者是玩3D游戏,都能体验处理速度质的飞跃!同时显卡也从512M升至1G超高显存的ATIRadeonHD6370,显示效果可谓更上一层楼,欣赏精美国片、高清视频甚至激战高清游戏,都将获得完美显示效果。其次,为了满足时下主流超量存储的需求,HPG42-474TX的硬盘升至超大的640G,超强主流配置从根本上提高笔记本性能。

这个发明太玄乎

斯库拉乔夫的研究成果受到不少知名人士的力挺,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京特布洛贝尔,他说:“实验证明,氧化给人体带来巨大损伤。斯库拉乔夫博士是世界上最好的生物化学与生物能量学家。”不过从理论上来说,相对于端粒学说,仅凭抗氧化剂就实现长生的可能似乎更为渺茫,质疑声也不少:

质疑一: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够长生不老,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质疑二:人体就像一个巨大的“生物化学工厂”,简单一个“抗氧化”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

质疑三:氧化物自由基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就算抗氧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自由基,但阻止不了在发育过程中人可能出现的感染病菌、基因突变、代谢问题、癌细胞侵袭等。

质疑四:对动物有效对人未必,一般来说,动物实验最少要5只以上,流行性疾病药物要临床实验上千例,某种西药的验证至少要500例,原因就是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质疑五:人体一其有10的14次方个细胞,这是个天文数字,这种抗氧化剂怎样才能注入到每个细胞当中呢?是让人吃,还是注射?

你用生命换什么?

如果人类长寿至1000岁的预言终有一天实现,各种诱惑和长生不老摆在你面前,当金钱和生命放在同一架天平,我们很难臆测究竟哪边更重一些,但他们必须做一个选择。

调查1:48个美女和10年的寿命

选择48个美女21.6%

选择10年寿命74.2

备注:另外4.2%的人强烈要求增加“48个帅哥”选项

选择48个美女的多为男性,秉承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传统思想,用10年寿命大胆换取了半生风流,不失为一项划算的交易,从青春期开始到更年期结束,平均1年就能认识一个极品女人,这可是在阿拉伯也享受不到的待遇。对他们来说失去健康和活力的生命的最后10年并不可惜。

选择10年寿命的人并非对美女不动心,不过要女人不一定以生命为代价,有车有房没爹没娘的人照样会有无数女人倒贴。说到底,越是有太多牵挂的人,越舍不得寿命,人世间最悲惨的事儿有一件就是眼睛闭上了钱没花完。

调查2:900平米的房子和5年健康

选择900平米房子52.7%

选择5年健康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