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如何利用积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用积木搭好一件东西后,让宝宝数一数共用了多少块积木,每种形状的积木用了多少块?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让他用纸和笔记录下来

一、【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排顺序准备大小不同的积木,让宝宝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一开始排序的积木不要太多,可以从三个开始,让宝宝先比较两个并依序排好,然后拿出第三个与前两个比较。玩过一段时间,再根据宝宝的能力适当增加积木的数量。

二、【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数积木用积木搭好一件东西后,让宝宝数一数共用了多少块积木,每种形状的积木用了多少块?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让他用纸和笔记录下来。

三、【培养宝宝思维能力】谁的积木多宝宝和妈妈各有相同数量的积木,玩“剪刀石头布”,赢家从对方那里拿一块积木过来。玩3次后,分别数一数双方各有多少块积木,比比谁的多。

四、【培养宝宝思维能力】学习分类很多东西都可以根据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用途等。引导宝宝观察积木的不同颜色、形状、质地等,不但增强宝宝的观察能力,还可以让宝宝学习分类。

五、【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找朋友妈妈先在白纸上涂上红、黄、绿等几种颜色,然后拿出相同颜色的彩色积木,让宝宝试着把不同颜色的积木放在对应的颜色下面。如果宝宝没有放对,可以先引导他观察画出的颜色,再来配对。

六、【培养宝宝思维能力】理解数字概念有些宝宝3岁之前就能数出并认识1~10的数字,但是对于数与事物的关系,宝宝并不了解,他只是单纯“背数”。玩积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宝宝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字概念。

七、【培养宝宝思维能力】和什么一样让宝宝拿着积木去找一找,家里的什么东西和手里拿的积木的颜色是一样的,谁穿的衣服和这块积木的颜色一样的。

八、【培养宝宝思维能力】了解顺序的概念利用积木的大小、长短等特征让宝宝进行排序,有助于宝宝了解顺序的概念,更好把握事物的特征。

九、【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掌握空间概念宝宝的空间概念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游戏中不断地引导,积木玩具的立体特性是帮助宝宝掌握空间概念的有力助手。

十、【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打保龄球先把不同颜色的圆柱体积木排列成倒三角形,然后让宝宝离开一段距离,拿一个球滚向积木,将积木碰倒。随着宝宝能力的增强,逐渐加大距离。

十一、【培养宝宝思维能力】多米诺骨牌把积木按多米诺骨牌的方式排列好,然后撞倒排在最前面或最后面的一块积木,欣赏积木按次序倒下的有趣景象。在积木的摆放过程中,宝宝需要准确地判断空间距离,而且要求手部动作精确、注意力高度集中。

十二、【培养宝宝思维能力】简单的因果关系宝宝虽然还小,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如“宝宝吃饭是因为宝宝肚子饿了”,游戏活动也可以让宝宝知道简单的因果关系。

十三、【培养宝宝思维能力】哈哈,倒了当着宝宝的面,把积木一块一块地垒起来。垒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教宝宝用小手将积木推倒。看到积木倒下来的样子,宝宝一定会开心地大笑。这个过程中,宝宝会理解自己手推的动作和积木倒下之间的关系。

十四、【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放手,让积木落下来在宝宝面前放几块积木,让他将积木一块一块地拿起来。你用手接住,鼓励宝宝松开手,让积木自然地落到你手上,宝宝就会知道手的松开动作与积木落下之间的因果关系。

十五、【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教育叮咛1.“你搭的房子怎么一点也不像?”

——宝宝搭的不一定是房子呢,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妄加评判只会挫伤宝宝的自信。

2.“那块蓝色的积木应该放在上面!”

——命令的口吻会阻碍宝宝的游戏热情,让他觉得是在听从指挥而不是自主地玩。

3.“来,我们用三角形搭房顶吧!”

——房顶一定是三角形的吗?这样的建议可能会抹杀宝宝的创造

篇2

随着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教育要从小抓起,而幼儿园则在启蒙儿童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从现代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设计入手,分析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在游戏活动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注重的方面,旨在通过分析得出如何更好地通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一)游戏活动是幼儿的自主需要

游戏对于幼儿来讲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对于游戏活动的自主选择是幼儿所乐于接受的形式,这样的效果会比家长或者幼师强制的要幼儿去学习其他的东西要好得多。

(二)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

一个健全的人格发展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中,对于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的需求是比较忽视的,家长更注重的是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其实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游戏活动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时,其实也对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思维的拓展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进行答案的探索。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合理设计和科学开展

(一)完善幼儿园游戏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

幼儿园安全的室外运动场地,如塑胶运动场,水池,翻斗乐,沙池,大型活动器械等可以视情况进行添置,同时要确保游戏活动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在幼儿园配备的玩具和一些运动场所中,会存在着塑料、塑胶等物质,要确保设备的质量安全。

(二)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设计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设计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开展,不要为了教育而教育,这样会使游戏活动缺乏其中应有的趣味性。在提高游戏环节的吸引力以及娱乐性基础上,再考虑其中的教育问题。相信以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设计的游戏活动是更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三)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

游戏活动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天性发展的,加强幼儿园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可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更加好的效果和促进作用。所以说,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应当加强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在孩子游戏玩耍的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拓展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应符合学科性的特点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应当致力于使游戏环节同其他方面的学科相互联系起来。如果是语言类的游戏环节,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并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发言的自信心。有很多孩子因为羞怯的心理而不愿意在很多人面前讲话,或者是不知道自己应当说些什么,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而游戏活动则可以锻炼孩子在这方面的语言组织能力,并建立起自信心。而一些关于数学的游戏活动,也可以使孩子从比较枯燥的数字背诵中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培养孩子对于今后数学方面知识学习的兴趣。一些双语幼儿园,为了培养孩子对于外语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们会精心地编排一些小游戏或者情景剧,在外语学习的氛围下,感受外语学习的独特魅力,加强孩子对外语的感知。这样的方式,都是非常好的游戏活动的设计方式,同学科知识相互连接起来,才能真正的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和目的。

(五)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前瞻性应当体现

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前瞻性体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寓教于乐,要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并且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最基础以及最易受影响的阶段,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也应当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设计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环节。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幼儿的自主需要,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游戏活动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完善幼儿园游戏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设计游戏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应当体现,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应符合学科性的特点,并且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前瞻性应当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05).

篇3

【关键词】培养 做数学题 习惯

一个刚从幼儿园步人小学的学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如不适应考试方式,考试成绩发生很大波动等。这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尤为重要。良好的做题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那么对于数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呢?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一)课中善听,仔细看,动脑想,善表达,培养孩子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1.善听。

要求孩子不仅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可以组织以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孩子直接写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孩子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样可以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2.仔细看。

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孩子观察权。凡是孩子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再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孩子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孩子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动脑想。

课堂上要求孩子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锻炼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师要及时评价,对积极思考的孩子给予表扬。

4.善表达。

数学课堂上训练表达,可采用以下做法。

(1)训练孩子大声发言。要求孩子大声回答问题,让其他同学都能听清楚。(2)让孩子习惯于表达“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鼓励孩子以不同方式说出自己的思路,可以个人独自表达、同桌之间表达、小组互相表达,培养孩子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3)训练孩子使用数学语言。要求孩子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考查孩子理解的程度。孩子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4)给后进生发言权。要使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后进生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后进生有了自信心,表达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二)多阅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求并指导孩子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指导孩子养成课后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教孩子多思考,首先要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2)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3)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4)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孩子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孩子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注意培养孩子审题的习惯,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

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要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的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审题,掌握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认真书写,做到书写整洁,解题步骤规范。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进行巩固训练。家庭作业要认真设计,题量要少,|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孩子不会感到有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做题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注意培养孩子认真检查,及时改错,自我评价的习惯

篇4

【关键词】创造思维 宽松氛围 几点探索

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是后盾,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批判精神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人们将培养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作为一线幼教教师,个人认为以培养儿童的语言活动为突破口,才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捷径。

一、理论和实践依据

1.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所有儿童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三至六岁的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并有探索的欲望,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用奇特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心理学研究表明,四至四岁半是发散思维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是幼儿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黄金时期。这就告诉我们不能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段。

2.语言与创造思维的密切关系

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那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语言活动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文字的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感情载体,语言的意义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制约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维客观事物的概念储存工具,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它的承担者。因此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佳的“物质外壳”。

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儿童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直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启发儿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思考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生动,儿童的思维活动也就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这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最佳手段之一。诚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培养语言能力就是培养思维能力,而培养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3.幼儿语言教育现状

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在幼儿园传统语言教学中,也有不少好的经验,甚至不乏创造性,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如:故事教学,常见的是教师讲,孩子听,再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回忆情节;诗歌教学,不少教师一味机械地让孩子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背诵为止;原本是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故事续编、生活经验讲述等,往往被教师束缚在所规定的范围里,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多不可取。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

在宽松、愉快的氛围里,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体验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孩子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坚持“兼容并蓄,支持鼓励”。

1.接受孩子的语言表达

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教师多鼓励、少指责;多欣赏、少讽刺;多支持、少反对;多引导启发、少消极灌输。受生活体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制约,按成人的标准来说,孩子的语言表达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小班孩子有些词还不会用,会用方言来表达,这时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应极力地肯定与鼓励,因为他们能用语言回答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消除孩子语言表达的压力

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在语言活动中,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几个语言表达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用孩子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只看见他们说得好的”。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优势也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要善于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不同语言水平的孩子。对内向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以此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滞后的孩子也享受到进步的快乐,减轻语言表达的压力,鼓励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3.掌握提问技巧

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启发孩子理解文学作品,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因而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就非常重要了。我认为问题要提得“巧”而“活”,要尽量拓展孩子思路,具体做法是:⑴注重问题的多样性;⑵注重问题的启发性;⑶注重提问的开放性;⑷注重孩子自己提问。

三、几点探索

1.我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语言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效果也很不错。具体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孩子的思维还处在模糊状态中就发散开去,以致思维不清。扩散思维是开放的,但必须符合逻辑,必须立足于一个发散点,而不是胡思乱想。

2.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面向全体,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敏感性。与孩子的语言交流时,能迅速反馈并处理信息,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教学实践中,我品尝了艰辛和快乐。艰辛之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需要教师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我快乐的是,实践证明:在语言活动中确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我认为,只要我们广大同行坚持不懈,为孩子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沈心燕:《让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语言》,《幼儿教育》,2000.

篇5

一、重视观察分析

查清孩子在思维发展方面现有的状态,哪些是优势,要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哪些是缺陷,要帮助他们尽早克服。由于曾经的传统课堂过于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一般来说,学生的思维方面常存在“死、碎、单、浅、慢”等缺陷。“死”就是学得死板,不会动脑筋,平时死学,考试时死背、死练。“碎”是指学的知识零碎,一个个知识点分散、孤立,形不成系统,构不成网络。再者就是思维的零碎,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有效逻辑思维。“单”是指思路单一,考虑问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不会举一反三。“浅”就是看问题肤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看不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内在的联系。“慢”即思维的节奏慢,反应不灵活。上述任何一个缺陷都能导致学生在课改的浪潮中受阻、停顿,随之困难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最终导致教者设置的计划不能如期完成,逼着教者重走老路。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找出孩子思维方面的缺陷,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缺陷,学会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

二、提高感知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孩子广阔、深刻、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于开拓孩子的智慧是极为重要的。首先我们得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敲开学生的思维大门,让学生减少对知识的恐惧和麻木。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会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在开始实施培养思维阶段应给予他们一根拐杖让他们搀扶、摸索着前进。在平时的教学中侧重于解题方法的灌输,让他们慢慢学会模仿性思考,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再现知识、运用知识。与此同时给足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诉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奠定对解题的感知能力。

三、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1.教师要善于适时给学生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解应用题时给学生提出:解这道题时需注意什么?需注意抓住什么关键词?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已知条件?……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2.再者就是训练学生去善于提出问题,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并做到有效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从鼓励孩子提问入手,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习惯,叩开他们的好学之门。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决。”3.尤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提问,不能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相反,每到学习时,就要提醒孩子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的状态进入。在起始阶段,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既简单又幼稚,但只要能提出,教者就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并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进步,加以相应的赞扬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以此使他们认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有能力的表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是智慧的象征。以此改变学生只对“高分”的畸形认识。

四、加强分类归纳和拓展练习的训练

篇6

你们好!

首先请让我代表四年级三班的65位同学和所有科任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家长会有3项议题:

1、在教室里请查看学生的作业,填写家庭联系表!

2、到媒体报告厅听取xxxx校长的工作报告!

3、回到教室后由我向各位家长报告班级的整体情况、语文学习,并就家庭教育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自己的几点浅薄认识。

第一项

首先,请看我们的图书角:这200多本图书便是同学们的“营养餐”,图书角的建立得到了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记得xxxx同学、xxxx同学一次就捐献了8本书,这种爱心得益于家长们的熏陶和感染,为孩子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书香班级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这儿——便是我们的优秀习作园地,孩子们们徜徉于书林之中,搏击于书海之上,既开拓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近日,四年级三班举行了一次以“读书的乐趣”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同学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让人深省,催人奋进,掀起了读书的。这些优秀习作都发表在了我的教育博客“七彩阳光”上。

除了引导孩子们读书、写作外,我们还重视孩子们的积累。在各位家长的面前摆放的是学校印发的“快乐语文”作业和学生们自己准备的“读书摘录”,一次次工工整整的作业、一行行隽永的字体,无不展示出孩子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读书愿望。

第二项

下面我们到到媒体报告厅听取魏贤海校长的工作报告。

第三项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班级最近的情况:

1、良好的行为习惯;

2、高尚的道德情操;

3、积极地参与活动

……

本次期中素质调研测试,我们班的语文和数学均是级部的第二名,其中,语文的平均分96.92分,合格率100%,优秀率96.83%,赵修广同学以104分摘得了年级组语文成绩的桂冠,另有张茂湘等同学的进步让人欣慰,可是,令人担忧的情况也如期而至——两极分化也悄然显示端倪,有些同学的成绩正快速下滑,像xxxx等同学,这一现象肯定也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注意,接下来我就重点的谈论一下这个问题:

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

在多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我试图对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教学经验做一个总结。通过我对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进行研究,我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

一至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只要孩子把基础知识学会,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转折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决定他的学习成绩,四年级的学习成绩决定着他将来的学习成绩;

那么,为什么说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呢?

1. 从四年级的学习内容来说。

四年级,是孩子从小学低年级向小学高年级的过渡期。就学习内容而言,难度有了质的改变。

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但从二三年级起,孩子的书面语言开始赶上了口头语言,且在四年级时,孩子的书面语言开始超过口头语言。当然,这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孩子大脑的迅速发育和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

根据孩子的这一变化,孩子所学各个科目内容的难度有了很大提高:

语文,开始出现大量的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以锻炼孩子的概括、总结能力;

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孩子的对比、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社会,开始注重向孩子介绍复杂、间接的社会现象;

科学,开始探讨一些自然现象的奥秘,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英语,虽然一般的学校在小学三年级都已经开设英语课程了,但在三年级,孩子所学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字母、单词、语句,可以说三年级只是孩子对英语环境的一个熟悉期;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开始学习音标,才算进入正规的英语学习阶段。

另外,在四年级,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它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孩子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孩子养成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等等。

所以,与之相呼应,家庭教育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家长要更加注重引导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维持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探索欲望等,这一切对孩子今后学业的成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从四年级孩子的大脑发育来说。

从婴儿期到儿童期,再到青年期,人的大脑都是在不断发育之中的,只是人脑的发育不是一个匀速和直线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匀速和分阶段的过程。一般来讲,人脑的发育有两个“迅猛发展期”:一是从出生后到三四岁左右这个阶段;一是孩子10岁左右。也就是说,孩子上四年级时,他们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期。

生物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10岁左右,虽然大脑的重量不再有明显的增加,但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在进一步地复杂化,大脑的各项功能也是逐渐趋于成熟。由于大脑结构的复杂和功能的成熟,四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研究还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的发育开始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

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

孩子各种活动的目的性增强,内在动机开始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但是外在激励仍然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

另外,由于大脑的发育,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正在发生变化:

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处在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

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

……

因此,四年级是培养孩子思维独立性和发散性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期。

所以,从以上两方面讲,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转折期。

那么,在四年级——小学阶段的重要转折期,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呢?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两点,供四年级孩子的家长们参考。

方法一:利用好四年级,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抱怨:

“我家的孩子总也坐不住,每次都是在我的三催五请下才肯静下心来学习。”

我家的孩子学习没有自觉性,学着学着就会玩起来。”

“我家的孩子更愁人,没有我们在旁边陪着,他跟本就不会去学习。”

……

其实,根据这些父母们所说的这些情况,我能分析出,他们的孩子除了不愿意学习外,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会学习。

关于教育,我国古代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因此,在小学转折期这一重要阶段,父母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一位明智的爸爸是这样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的:

一天,家里刚买回一袋大米,爸爸就对正在上四年级的邦邦说:“小伙子,来,我给你提供一台秤,你来告诉我这袋大米有多少粒。”

邦邦很为难,而且有点委屈地问爸爸:“爸爸,你也有点太强人所难了吧!”

“这一点也不难,你仔细想一想。”说完爸爸就把那袋大米和一台台式秤交给了邦邦。

看着邦邦为难的样子,爸爸提醒他:“你不是算过一道这样的题目吗:计算一本书中一页纸的厚度?”

爸爸的这句话突然点醒了邦邦,找到灵感和思路的邦邦快速地行动起来:他先称出一两米,数出这一两米有多少粒,接着又算出一斤米有多少粒,然后称出整袋米有多少斤,最后用一斤米的粒数乘以一袋米的斤数,便算出了整袋米的粒数。

在这个事例中,爸爸并没有告诉孩子解题的方法,但却鼓励孩子去认真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其实,这位爸爸正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如果爸爸仅仅是教会了孩子解题的方法,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会不会做还是个很大的未知数;但如果这位爸爸教会了孩子认真思考、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可想而知,再难的问题都不能轻易把这个孩子难倒。

在四年级,不仅仅是思维能力,孩子的注意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将进入一个质的发展阶段。所以,在这个时期,父母们注意培养孩子的这些学习能力,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错过了这一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将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方法二:利用好四年级,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

说起学习动机,我很自然就想起了孩子们的“借口症”。我所教过的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借口症”,尤其是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

自己学习不好,他们总找外部原因,抱怨老师不好、同桌不好、父母不好;或者埋怨自己脑子笨,而自己脑子笨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父母没有遗传好;或者抱怨自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他们永远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而且不会认为学习成绩差这种事实,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

“借口症”实质上是一种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不正确的一种表现。时间一久,这种借口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这时一旦孩子遇到失败或遭遇挫折,他就会为自己找借口。

四年级,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崛起,他们已经产生了很明确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四年级是消灭孩子“借口症”的一个关键期。如果在四年级之前,父母给孩子讲:“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要总是为你的学习不好找借口了。”孩子不会相信父母,而且他还会认为父母是在批评他。但如果过了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会定型,就很容易缺乏正确的内在学习动机。所以,在四年级,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

那么,如何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呢?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孩子就会有学习的动力。

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除了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之外,还要让孩子自己选择以后对待学习的态度。

一位家长通过很多办法,终于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了。之后,他与孩子进行了下面这样的对话:

家长:既然你已经知道“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了,现在,摆在你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好好学习,还有一条路就是放弃学习。世界上有很多条路,不学习,其他路也可以成功,只是没有文化和知识,成功起来会很困难。当然,学习也并不是一条很轻松的路,但至少有了足够的知识,你将来做起事情来会轻松很多。路摆在你面前了,选择哪一条,你自己决定。

孩子:你能把这两条路再讲得具体一点吗?

家长:这样给你说吧,你看到大街上摆小摊、拉三轮车的叔叔、阿姨了吗?我们不能说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好,但他们代表着一类人群——没有太多知识的人群;而你看大学里的那些老师、教授,办公楼里进进出出的那些人们,他们又代表着一种人群——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群。也就是说,你将来想成为哪一种人群中的一员。

孩子:我明白了,我选择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在合适的时候,父母应该找孩子好好谈一谈他的未来了。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孩子的学习动机自然会明确。

四年级,孩子产生了一定的内在学习动机,当他明白自己是在为自己学习之后,父母应该试着让孩子做出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选择了——是好好学习,还是放弃。当孩子正确地做出选择之后,他的学习动机已经明确。

这并不是我的原创,来自于《4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在我的博客中已经为各位建立好了链接,如果有时间,您不妨读读!

是啊,时代已经到了学生、老师、家长都看书的阶段了!

数学老师介绍数学学习情况。

篇7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孩子的行为受到家庭最直接、最连续、最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数量大增,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问题使得社会越来越关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本文中笔者着重从独生子女的分享教育谈起,探讨了家长在对待独生子女时容易陷入的误区,进而论述了家庭教育中应该具有的分享教育,最后就误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父母在教育独生子女时容易陷入的误区 

中国传统社会提倡多子多福,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很多父母秉承着“物以稀为贵”的理念,把独生子女放在了无比特殊的地位,以致于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无所适从。同时孩子也承受着周围太多的压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下面提出几点父母在教育独生子女时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 甘当“孩奴”,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一方面,在日常的物质生活方面,一切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无条件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日常生活中,“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在很多父母身上得到了真实的映射。很多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享用着家里最好的资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父母就像奴隶一样为子女默默奉献一切。久而久之,孩子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牺牲都是理所当然的。当孩子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懒惰、物质攀比、依赖性差、独立性差、霸道、占有欲强、个人中心主义等等。前一段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的留日学生汪某刺母事件就真实的反映了父母甘当“孩奴”的恶果。据报道汪某在日本留学期间从来没有打过工,所有的费用仅靠母亲工资支付,最终因为学费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在机场连刺母亲九刀。 

另一方面,在学习生活中,一切以孩子的成绩为中心。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奥数班、英语辅导班等就成了孩子生活的重心。同时,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引下,择校风、陪读风愈演愈烈,独生子女的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另外,独生子女每天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就随之减少,这使得很多独生子女在步入社会后眼高手低、智商高情商低,甚至出现交往障碍。 

(二) 以自己的想法设计孩子的人生,把自己的需求强加给孩子 

中国的文化传统使很多父母存在着“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样一种误区。很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将来好”的旗号,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学习钢琴、学习美术等,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同时,很多父母甚至把自己未完成的职业理想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愿望的一种载体,而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主见的人。因此,很多父母会抱怨为什么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厌学、逃学等,其实是父母非理性的要求造就了这样一种结果。 

二、 家庭教育中应有的分享教育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父母过多的从自己的立场行事,没有很好的把分享教育应用在教育独生子女的过程中,这造就了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的性格。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迫切需要分享教育。 

(一) 劳动分享 

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大包大揽,过分保护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参加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劳动分享可以在很多方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1、劳动分享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首先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而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对自己的责任;其次,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一种主人公的意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劳动、家庭事务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最后,适当的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有助于孩子从小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劳动分享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比较单一,没有兄弟姐妹,这样的环境容易使独生子女不善于团结协作。父母创造条件让孩子在与自己或者同辈群体的协作中完成一些事情,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使孩子意识到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是做好事情的必要条件。同时,在与父母或同辈群体合作的过程中,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孩子学会为人处事,学会适应社会。 

3、劳动分享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独生子女的超前消费、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在对“劳动不易”无知的基础上形成了,因此劳动分享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朴实、节俭的优良习惯。 

(二)思想分享 

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思想独立性,以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孩子的人生,这种错误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唯唯诺诺、毫无主见,要么叛逆、执拗。因此,加强父母孩子间的思想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思想分享有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思维能力。现代社会需要有见解、有决策能力、有执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思维的独立对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异常重要。同时,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规划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孩子遇到选择做决定类的事情时,父母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着,而不是决定者。 

2、思想分享有助于孩子独立行为习惯的形成。很多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归结于父母。因此,父母在教育独生子女时,不应该让孩子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而应该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平等的决策权、参与权、话语权。这样在提升孩子责任意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支配能力,使孩子养成独立的行为习惯。 

三、创造条件提升家庭的教育水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后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面对独生子女特有的家庭环境,家庭中的分享教育更是孩子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不管是社会还是家长自身,都要创造条件提升家庭的教育水平。 

(一)就社会来说,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就如何提升家教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国家可以集中教育资源,创办教育咨询机构,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无所适从。另外,完善家长学校。使家长定期地从家长学校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摒弃自己那些不合时宜的教育方式,从理论上提升自己的教育修养,进而指导教育实践。 

(二)就家长自身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条件提升自己的家教水平。 

1、有一种残忍叫呵护备至,有一种爱叫残忍。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吸取老子“无为”的理念,学会“消极教育”。不要大包大揽,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父母在适当的时候要充当兄弟姐妹或同辈群体的角色,创造条件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付出、学会感恩。 

2、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孩子的方式,树立全面发展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成功并幸福的生活,而不是让孩子的成绩如何之高、钢琴弹奏如何出色等。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关注孩子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小事着手,引导孩子学会感受幸福,提升生活质量。 

3、在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引下,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隐私,而不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种私有产品。比如有些父母为了了解孩子,就偷看孩子的日记或手机短信,这就犯了家庭教育的大忌。其次,父母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处,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应该时时刻刻以长者自居,以命令式的口吻与孩子交流。最后,对待家庭事务父母可以适当地听取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提升孩子的责任意识。 

总之,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提升我国整个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只有社会、家长通力合作,家教水平才会有跨越式的发展,独生子女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肖红梅.浅议幼儿期家庭劳动教育【j】.创新教育,2010(13) 

[2]冯静.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及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新西部,2010(8) 

篇8

你们好!

在这次家长会开始前,首先,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相信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都是很关心你的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因为在此次会议前有很多的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时间与我们老师交流孩子在家或学校的情况,借此机会,感谢你们能从百忙中抽空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议,望你们今后能像今天这么积极的继续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

可能有很多家长对我比较陌生,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董,本学期担任学前班班主任,另一位是李老师,我们一起负责学前班的教学及保育工作,开学以来因为有你们的支持、配合,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望今后我们继续配合、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能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们的会议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孩子的安全工作是我校的重之重,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把孩子的安全摆在首位。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我们每一位教师对待每天的工作必须细致周到,使孩子能在学校里学得开心,玩的高兴。为此在每日的工作中我们就必须注意这些问题:1、做好每星期的安全教育课,带班时做到人到,心到,手到,集中精神做好工作,不离孩子。玩游戏时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每项活动,注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防止撞伤跌伤。当然孩子们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矛盾,今天你推了我,明天我又碰了他。我们的家长或(爷爷奶奶)总是过于担心,喜欢掺和到孩子中间,怕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了,导致孩子们之间的纠纷,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依赖性。遇到一丁点小事都要请大人帮忙解决,其实孩子之间发现矛盾是一种正常现象,孩子们都很天真,上一分钟和谁闹矛盾,下一秒钟又和好,我们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我们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因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思考,分析,并判断自己的行为的对与错,尝试与对方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自己能解决,这不正表明他们能力的提高。如果我们能正确的态度引导孩子解决矛盾,例如说: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等,我们的孩子也是需要得到尊重的,说完后就没事了,这样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何乐而不为呢?我想也是你们家长所希望的。

2、培养孩子独立性

在学校,生活上的是有老师帮忙,但小学生生活一切要求自理。试想,一个连吃饭也不能自理;鞋带都系不好的孩子,怎能跟上大家的节奏?在学校生活中,他又如何跟上大家的步奏?包括起床后自己叠被子,像这种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活动还包括自己整理作业、玩具、书包、穿衣服等方面。基本上大部分幼儿自己都能完成,而且很用心做事认真也很快乐。但也有小部分孩子没办法完成。

因此孩子在家的时间里,希望家长们让孩子们能自己的事自己做,克服依赖性,培养自理能力,这样也是培养幼儿好学精神的第一步。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书包、课本、作业本、文具、玩过后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去整理,父母可指导,但不要包办代替。无论是孩子之间,还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事,我们都要鼓励幼儿去与人交往,学会表达,一定要通过生活实践中的一件件小事、一次次经历和一个个感受,让孩子真正从心里明白,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

3、培养孩子良好行为;

(1)、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教给孩子正确的执笔方法,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2)、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就是孩子受到危险或可能发生然危险时的能力及其应变能力的具体表现。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就知道119、120、110等最基本号码代表的意思。还有一个就是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3)、培养孩子爱清洁、讲卫生、不滚地,不随地乱扔果壳和不涂墙画壁的行为习惯。

(4)、培养孩子的基本思想行为习惯,使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形成良好的开端,向孩子进行礼貌教育,友爱教育(如何处理与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爱国教育和一些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如教育孩子爱护文具、图书、爱护花草树木等)。要求家长配合来园时检查孩子是否带玩具入园,以免幼儿上课玩玩具,而影响注意力。

说到这,我要强调一件事,我发现有在和个别家长交流的时候也发现,有的孩子做什么都不够主动、积极,其实有时候是父母对孩子不够信任所产生的,老拿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其实这个对孩子很不公平。我个人觉得对待孩子要以积极的方式鼓励、相信孩子给孩子信心,这样孩子不管在是做事或在学习才会更积极主动。孩子在学校生活是十分有规律的,每天有合理的生活、学习作息时间。我班大部分孩子在饮食、睡眠、整理物品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也培养了孩子爱劳动,乐意为大家做事的习惯。到了本学期,孩子已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立能力。穿衣、叠被、个个都能自己动手,并且有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希望孩子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在家能得到延续。当然家长自己的督促和自身示范也是很重要的。当孩子能做的的事,作家长的尽量放手,不要嫌孩子做的好不好,或不会做,替他包办。有时过度的保护会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会令孩子形成懒惰和自私的习惯。

二、教学方面

(一)、整合课程介绍

我校的教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制定的,要求开展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下面就我谈谈你们的孩子在学校都学了哪些课程:

①语言:语言包括讲故事,学古诗儿歌,认字。认字是开发幼儿智力,增强兴趣,培养能力的主要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有:李昱昂,姚佳怡,李佳颐,许真实,李佳青等,认字比较多的有贾云泽,郝良宇,张彭博,孙腾超,樊晓萌等

②计算:计算是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对计算兴趣,比较好的有:等

③音乐、舞蹈:通过音乐教育,发展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记忆力和表现能力,我班绝大部分孩子都喜欢这门课,这方面较好的有:刘苏节,庞静如,庞舒雯,姚佳怡,,,刘晴柔、许真实,宁可,陈墨等

④美术:美术是培养孩子对绘画、手工、欣赏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能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美的表现力,美术也是绝大部分幼儿都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较好的有:李斌,许真实,刘祥。魏政,谢雨涵,胡海洋,吴晨宇等

⑤社会和体育:主要是能使孩子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孩子正处于长身体时期,可朔性强。这里也包含了劳动和思想品德教育,我班孩子这方面较好的有:岳冉,武子皓,鹿原,石博文,王佳乐,董建宇等

6还有一点我必须要说的是,有些学生的进步非常大,我们老师非常的高兴和欣慰,我知道这和家长的精心辅导是密不可分的,进步大的孩子有董一林,安卓炎,刘宇恒,季忆,何晓聪,马登于,庞舒文,鹿原,朱佳伟,张耀等

要了解他们,先了解他们的性格、有哪些优点?缺点?应该用什么方法教育他们?只有了解他们的性格,喜好然后根据他们的性格、喜好对症下药就能达到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像在家里,只有一两个小孩应该比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他们,真正的的了解他们的内心,再选择该用哪种方法教育他们?那这个孩子我相信长大后肯定有所作为,我们需要不断的挖掘他们的优点,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老师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你的孩子。

三、了解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快乐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对孩子的期望也是越来越高。我们希望孩子们会数学会语文英语,什么都要会,但是却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孩子们,他们是否快乐,是否有压力?当然我们能理解家长们的用心良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请家长们回忆一下你小时候的生活,多么快乐,玩泥巴,跳皮筋,捉迷藏,爬树在田野里奔跑,玩自制的弹弓打鸟,就是学习也是学一些简单的数字123,可是现在的孩子呢?学习,还是学习,谁能让孩子快乐点?只有老师还有家长们,我们既然要孩子博学多才又要孩子们快乐,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没有压力快乐的成长了!当然他们在学校这里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玩,快快乐乐的学习,所以请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照顾好你的孩子。孩子们学校快乐,那么在家也一样,希望经过这次家长会后,家长们能将心比心,体量关心你的孩子,不要盲目施加压力给孩子,要多鼓励孩子,如果孩子暂时不会算数学,不要紧张,也许他对数学不敢兴趣,需要多一点时间去消化,拼音格式不对,没关系,擦干净重写就可以了,允许孩子犯一点小错误,只要孩子能改正就可以了,世界上有谁是没有错误的呢?也不要随便拿孩子和别人攀比,谁的孩子很会跳舞,谁的很会算术,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也是你没有发觉,发现孩子的优势,给予肯定,别人是很有头脑,但他是别人的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就可以拉,只有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赢得孩子的快乐成长。

说到这里,有些家长就会说那数学怎么办?我们学校在数学方面做了很好的计划,下面有李老师来谈谈我们教学方面的情况!掌声有请!

感谢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那么生动的讲解,相信经过李老师的讲解,家长们对我们大班的数学有所了解,希望以后孩子们在作业上遇到难题,家长们一定要协助我们一起来辅导。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我们都在努力教学,为孩子们上小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请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孩子们上小学跟不上。

四、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与要求。

1孩子来学校时请家长检查是否带危险物品如扣子、刀子、手镯、项链。如孩子带药来园请交到老师的手中,交代清楚,或写张小纸条(注明:孩子姓名,服药时间,用量等)。

2、如果你的电话号码有变动也请及时告诉我们,以免有急事时联系不上。

3、不要让孩子无故缺席,迟到,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如果你的孩子在家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身体不舒服时,请你在送孩子入学校时及时告诉老师,以便我们能多关注孩子,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然发烧就必须留在家里观察,确定孩子没事才可以到学校上学。

你们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敞开心扉,说说建议和意见,或是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就像家人朋友一样的聊聊天,共同探讨一下教育孩子的良方。

篇9

一研: 实践反思 分析对策

研讨流程:

1.选择内容,讨论形成方案。《纲要》科学领域目标中指出:①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乐趣。②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大班孩子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是好学、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思维已明显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但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初步的。这要求我们在目标定位上要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孩子的数学感知和数学意识。大班孩子将面临着上小学,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在遇到各种新挑战时能成功地解决任何问题的能力。再有大班数学长度守恒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会不受外部的因素变化而影响正确判断长度。它符合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反复推敲,选定大班数学活动“‘小兔子闯关’――学习长度守恒”做为研讨内容,再由年段集体讨论,确定第一次课例方案。

2.第一位教师执教,全程拍摄,集体观摩。

3.个人反思,小组研讨,诊断问题,提出对策。研讨问题:教师用什么策略来支持孩子的学习,是否有效?

执教者困惑:①活动中孩子们对教师――多媒体课件引题具有很大的兴趣,但是这个兴趣并没有持久,事后变成兴奋。②在第二环节动手操作后,孩子们对守恒的概念还是模糊不清,也不会更好的表达,没有达到预设的目的。

主待人(业务园长):我们一起来诊断一下出现的问题,大家对观察的案例来谈谈教师的策略是否有效?

小组成员一:执教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策略,设计“帮助小兔子闯关”活动形式来做为引题,课件中画面形象、动画效果设计等都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年龄特点,问题是孩子只停留在“闯关”表面上了,孩子只有兴奋没有更深的理解守恒的概念。

小组成员二:执教教师运用了操作法让孩子们“闯关”,通过投放两根位置不同的毛线,让孩子操作比较并做记录,提问:它们是否一样长?孩子没有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原因是教师对操作的要求没说清,再有就是教师讲解演示这一环节中数学的语言精确度不够,造成孩子对守恒的概念模糊。而且教师没考虑到孩子的水平,材料的支持没关注到不同层次孩子能力差别。

小组成员三:整个活动在环节演示引导还是以“听说”为主,师生互动低效,以教师的“教”为主,较注重结果。

业务园长:孩子们对数的概念掌握是不能用语言来教的,只有在自身操作感知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形成数的概念。教师应该注重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去支持不同能力的孩子,让孩子在个别思维小组合作探讨中形成印象,再经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很轻松形成概念。

二研:解决问题 提炼经验

研讨流程:

1.修改活动设计,第二位教师进行执教。

2.现场观察对应的细节,分析研讨,提炼经验。

研讨问题:教师尝试解决第一研中出现的问题:

(1)用何策略让孩子对活动更感兴趣。

(2)如何在演示操作中教师的指导语言更精确。

(3)如何在材料及操作内容设计更科学让孩子感知长度守恒问题。

执教者:依据上一次研讨中出现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在教师语言引题、演示的环节、孩子操作内容及材料上做了调整,这些调整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发展孩子在活动中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目标服务。

业务园长:执教老师已经对自己的观点做了阐述,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通过这些调整问题解决得如何呢?

小组成员一:教师改为用语言直接引题,问题很清楚目标明确,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教师通过观察等运用多种的感官参与活动情境,让孩子的思维不会有多余的影响,在集中注意和萌发兴趣方面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组成员二:本次活动教师对演示环节做了调整,减少了说教,采用放手让孩子去探究操作的策略,让孩子对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守恒概念进行适当的记录表达并有了真实的体验。

小组成员三:本次教师对记录表格设计进行修改,采用分内容记录法,一样内容一张记录表,并有内容难易之分,满足不同能力的孩子,通过操作孩子思考形成想法,再通过记录表展示由集体的检验评价交流梳理,让孩子对概念更加清晰。

小组成员四:教师活动中用记录表展示的方法引导孩子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分析自己的操作行为,找出错误所在和改进的办法,使孩子从小感知数学的严谨性,在此基础上,让孩子逐渐形成反思和调节自己行为的意识和习惯,这为孩子今后反思和调节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做准备。

业务园长:是的,检验评价能力是属于数学素质,但在幼儿时期要依据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数学素质的培养,教师运用动手操作记录的方法让孩子在快乐的数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得以完成,这个策略是有效的。

三研 迁移实践 共享经验

活动流程:运用迁移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特长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再次实践尝试,并将方法运用到其他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理念,发现新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再次进行深入研讨,并和大家共享经验。

通过“ 一课多研”的实践,我们对数学领域教学研究达成如下共识:

1.内容选择生活化。数学活动要从孩子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内容尽可能挖掘和提供孩子生活中的素材为裁体,进而开展数学活动。

2.数学探究科学化。数学的探究不要只重形式不重结果,也不能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也不要只重孩子探究过程不注重老师的指导。

3.活动目标综合化。要多给孩子发展的探索空间,培养孩子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调节能力,操作习惯,精确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一课多研,形成教师有效的教研。它为教师提供研讨的平台,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每次活动教师是不能空着脑袋来的,而会根据教学内容有准备地听课,通过思考―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汇集意见过程中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学习者,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体现教研的实效性。

篇10

如何引导他们获得好经验,形成好习惯呢,开发智力呢?

在经过多方位的考察和研究后,我们发现了音乐特殊妙用!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慑力是强大的,唱歌,跳舞、节奏、儿歌几乎被所有的孩子所喜欢,而且玩起乐此不彼,成人眼中的协调与美观在快乐的心中是那么的渺小,我们所做的就是音乐打开孩子的心门,以同伴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活动,进出活动室我们用音乐来指挥,就餐、入寝我们用音乐来安抚。 “音乐本身过程胜于成果,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远比其它毫无情感的强迫训练更重要”我们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让音乐走进孩子们所接触到的各个领域例如:

(1)音乐是语言能力发展的自然方法:孩子们说话与有节奏的朗诵或吟唱相结合,它们会搭配的那么生动与自然。

(2)音乐增进孩子对自然科学常识的吸收:即使在饮食、洗澡、刷牙或游戏时都能运用一些与进行事物有关的歌唱,很显然音乐带给了孩子们生活中每一部分的欢乐和意义。

(3)音乐协助数学的发展学习;许多童谣的歌词部分,都包含了数字的累计运算,音乐中声音的同异处可让孩子分辨,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音乐可以加强社交能力:孩子们一起快乐地歌唱舞蹈,可以交流感情,增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了解。

(5)音乐带领我们的孩子进入其他的艺术领域:孩子在纸上涂鸦,玩捏橡皮泥或进行其他的艺术创作时,让他们常伴随轻浅的哼唱,当述说一些故事或朗诵诗词时,配以背景音乐来衬托气氛,加强重点内容的巩固,孩子对故事的记忆将会更久,更鲜明地潜藏在心底。

如何用音乐来开发智力和情感呢?

1.感知觉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时要及早重视孩子的感官训练。

如:可让孩子模拟其熟悉的音响节奏。如:小鸭叫,青蛙叫,汽车、火车的笛声等,并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动作把对节奏的感受和反映表达出来。让孩子拍拍手,跺跺脚,说一说,敲一敲,培养孩子的眼,口,耳,手,脚的协同配合。

2.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借助于歌曲对儿童强烈的感染力,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孩子在听听唱唱中不知不觉地丰富词汇。可以让孩子欣赏一些富有儿童情趣的乐曲,让孩子用听觉辨别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同时还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编故事的环境,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如:欣赏音乐“狮王进行曲”,孩子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和理解,结合自己故事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从中促进语言的发展。家长在教孩子唱歌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在熟练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编,填上自己想唱的歌词,并配上与歌词相适应的动作,以达到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另外,家长可通过让孩子欣赏多种性质的音乐发

3.音乐活动能使孩子产生愉悦的情感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幼儿听到音乐时,会自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这就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同时产生强烈反应的表现。而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音乐,都是音乐活动的参与者,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游戏、散步时,本能地哼着歌;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了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

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的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4.音乐活动有利于幼儿培养自信心

蒙台梭利提到:自卑导致儿童产生了胆怯,,面临困难或批评就退缩,遭受压抑时就流泪等表现。这些表现与儿童的痛苦心态又是形影相随的,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例如:为孩子充分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每一个孩子大胆表现自我,并对其进行表扬等。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能使人获得成功,勇敢地面对挫折。在音乐活动中能使 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并乐于参与各种探索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形成完美和平衡的人格。

5.音乐活动是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人际交往是人的重要的心理需要之一。幼儿期是社会交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其一生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教育者们觉得难办的是:现在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与人相处得相融性较差,不知该从和引导? 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的音乐活动、小组比赛等,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和共同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