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虫害防治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侯镇实验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校园内的绿化乔木主要有法桐、白杨、柳树与垂柳、松树等。除冬季外,时常有病虫害发生。经过同学们长时间的观察,法桐与白杨以食叶型害虫为主,而垂柳则以损害木质部的蛀虫为主。相对而言,病虫害对垂柳的危害更大,许多垂柳树枝大多枯干甚至整树接近死亡。
究竟为什么蛀虫集中发生于垂柳,到底是哪些病虫害危害垂柳,怎样防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决定开展“垂柳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课题研究,帮助学校和园林部门摆脱垂柳病虫害的困扰。
二、活动方案设计
1.时间安排:
2013年3月-10月。
每天分7∶40、13∶00、15∶00、16∶20四个时间段对“垂柳病虫害”进行详细观察。
2.活动总体思路:
(1)确定小组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小组名称:侯镇实验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
一组负责人:张长颖、李肖、张晓萱、张雷。
负责班级:6.1、6.2。
二组负责人:李吉敏、张萌、赵永霞、张洪亮。
负责班级:5.1、5.2。
三组负责人:张玉凤、李淑贞、崔颖、张毓恩。
负责班级:4.1、4.2。
四组负责人:邱结、张静、黄国玉、张超。
负责班级:3.1、3.2。
(2)专题阅读
搜集、阅读与“垂柳病虫害”主题有关的资料,了解垂柳栽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危害垂柳的害虫种类与基本形态,了解害虫的三态变化与各龄对植物的危害;了解垂柳经常发生的疾病种类及其治疗措施;在此过程获得活动背景知识,产生了解、观察本地垂柳病虫害的兴趣和意愿。
(3)开展观察、调查访谈、病虫害防治等活动,进行集中交流
①对校园内的垂柳进行分组、编号:
以教学楼和实验楼为参照物,教学楼前为A区,教学楼后为B区;实验楼南侧为C区,实验楼东侧为D区。树木编号分别从A001、B001、C001、D001开始,按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顺序编排,为校园内的每一棵垂柳进行编号,以便今后观察与针对性治疗。
②对法桐、白杨、柳树与垂柳、松树取样分析:
对法桐、白杨、柳树与垂柳、松树的树叶、木质部、韧皮部进行取样分析,详细观察其结构;对它们的浸出物聘请专业部门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它们所含的营养成分的不同与口感的差异。
③全天候观察:
对危害垂柳的天牛、柳木蠹蛾、柳天蛾、柳毒蛾、柳金花虫等害虫进行全天候观察,了解其活动规律,探究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摸清它们从卵、幼虫到成虫的变化规律,及其各龄对垂柳的危害。
④探究垂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其一,化学方法防治:采用农药灌根、叶面喷洒、吊瓶滴注、石灰水涂抹树干及利用针管注射进行针对性治疗。
其二,生物方法防治:查找害虫各龄的生物天敌,进行人工饲养,适时放飞。荧光灯诱捕,调制类似于垂柳木质部成分的饵料进行诱捕。
其三,探究植物浸出液对垂柳病虫害的抑制作用,探究利用植物浸出液对垂柳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⑤人工捕捉:
其一,利用学生午餐饭后的时间进行地毯式搜寻,集体捕杀。
其二,冬春季节寻找挖掘虫卵,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⑥病害调查:
调查垂柳经常发生的病害,制定详细的防治措施。
(4)交流宣传,评价反思,制定详细的垂柳病虫害防治方案。
(5)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进行成果展评。
三、预期效果
通过“垂柳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辨认、找出和消灭“垂柳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的方法,以高昂的热情,怀着探究、求知之心,认真研讨垂柳害虫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演变及其对树木的严重危害。
篇2
一、身入农村,切实维护农村稳定。我们将以身作则并协同各职能部门沉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把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视为“第一信号”,把维护农村稳定、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搞好农村社会稳定信息网络建设。按照“责任前移,重心下移”和县管到村、乡管到组、机关部门管到下属单位的要求,落实责任,及时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定期开展对党在农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期限,并实行跟踪督查,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农民。三是加大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力度。督促职能部门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强对重要农资市场的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坑农行为,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四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来维护农村稳定。组织精干力量对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产品营销市场建设、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四个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情系农业,全力推进农业发展。树立市场意识、标准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资本运营意识,提升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把开辟农业创业主战场作为“第一抓手”,迅速掀起农业创业。一是以优惠政策扶助发展。注重发挥10个100万财政支农资金积极作用,整合退耕还林、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向蚕桑、茶叶、畜牧产业倾斜,同时采取“两分离三打破”(使用权与经营权分离,打破村界、组界、户界)措施,促进农村土地合法、有序向种养大户和科技能人流转。二是以典型示范引领发展。注重扶助种养大户和示范基地,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带头创业,掀起全民兴农创业。蚕桑重点培育基地乡镇、基地村、基地组和专业示范户,茶叶、生猪、家禽重点扶持专业户和专业场。三是以市场导向引导发展。引导农民对优势农业产业与传统农业经济进行效益比较,从观念上把农民从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引导到市场经济轨道上来,并会同有关部门编订农业产业化生产实用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引导农民创办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今年力争创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10家。利用我县农业特色优势,积极引进茧丝深度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四是以优质服务促进发展。引导涉农部门、乡(镇)村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树立“服务就是创事业”的理念,实施种养大户“一对一”科技帮扶责任工程,全力做好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三服务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县委农工部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新阶段,谋求新发展,切实履行协调、服务、参谋职责,围绕“三农”创事业,为**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身入农村,切实维护农村稳定。我们将以身作则并协同各职能部门沉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把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视为“第一信号”,把维护农村稳定、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搞好农村社会稳定信息网络建设。按照“责任前移,重心下移”和县管到村、乡管到组、机关部门管到下属单位的要求,落实责任,及时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定期开展对党在农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期限,并实行跟踪督查,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农民。三是加大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力度。督促职能部门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强对重要农资市场的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坑农行为,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四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来维护农村稳定。组织精干力量对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产品营销市场建设、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四个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篇3
我叫***,大专学历,现年**岁,199*年参加工作,200*年入党,200*年被聘为农业技术员。
我本是一个“只知埋头工作、一向与世无争”的基层农技员,今天我站在这里竞编竞岗,既是对我多年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一个检验,更是对我献身农技推广事业理想的一次考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业、热爱农民,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护在我身边的,都是辛勤的农技工作者,在他们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对农技推广工作有关了浓厚的感情,我立志要把“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作为毕生孜孜以求的事业,做一名优秀的农技员。96年高考结束,我毅然选择了农业院校,并参加了华农农学专业的进修。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至今已有六年。
我认为自己竞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岗位,我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我有专业优势,我毕业于农业院校,所学的是农学专业,干农技推广工作是我的正业,与“隔行如隔山”的门外汉相比,我专业对口,工作起来自然“如鱼得水”,我具有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必备的基础条件。
第二,我有实践经验,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我先后实践过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种作物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共计参与新品种试验示范30余项次、参与实施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余项次,其中:多项优质新品种、增产新技术和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积应用,多项项目课题通过了相关专家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践探索,使我对全市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都有了新的领悟和提高,让我积累了大量的农技推广和基层工作经验,并于2004年被评为全局先进工作者。我已基本具备了独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能力,即使在灾害频发的今年,我所负责指导的20个水稻科技示范户,仍然实现增产12.4%。
第三,我有年龄优势,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岁前后,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干事效率最高的时期。我将近而立之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头脑灵活,思想成熟,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完全有能力、更有精力从容应对。
第四,我有技能优势,一方面,在多年来的工作中,我养成了勤于学习的习惯,对新事物接受快、掌握好;另一方面,为了能与现代农技推广工作接轨,我自学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办公工具进行远程技术学习和信息交流;另外,我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基层工作期间,我先后数十次参加了局、乡镇和农技站等各级组织的各项农情调研和科技攻关活动,撰写了数十篇调研报告和技术文章,其中参与撰写的多篇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这些能力,对我今后推广农技、宣传农情、服务农民,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篇4
2010年9月,席海峰来到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宁强县分校承担培训工作。在席海峰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截止到2012年年底,学校累计招收19期大中专学员1226人,毕业923人;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15513人次;培训以茶叶生产、畜禽繁殖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工、建筑工、家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学员2809人。在此期间,席海峰在汉中市农广校组织的全市“第二届教学能手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在省农业厅、省农业干部学校组织的陕西省省级畜牧班培训中被评为“明星农技员”,并于2012年10月赴江苏研修,在陕西省教学能手决赛中被评为优秀选手。由席海峰撰写的《多措并举推进宁强农民教育》被收入陕西省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汇编。
在农技服务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席海峰积极参加“科技之春”、“三下乡”、“三服务、三促进”等活动,和同事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尽最大努力促进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三农,席海峰经常深入农业科技示范园、养殖场等地,一方面问需求、听建议,另一方面将这些场地作为丰富自己学识的最好课堂,向生产一线的工作者学习。通过日积月累,他在培训中逐渐形成了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内容实用的授课特点,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席海峰还主动承担起了帮助下岗代课教师走出窘迫生活实现再就业的“燃烛行动”培训任务。该培训主要以干果简明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中药材栽培要点及农资产品鉴别等实用技术为重点,通过提供一定的生产资金和技术培训,让下岗代课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掌握技术、增强信心,尽快改变自身生产生活面貌,成为当地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像燃烛一样,重放光彩。此次任务共培训代课教师300余人。由于培训内容丰富实用,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受到了参训人员的积极响应和好评,在探索帮助代课教师走出困境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席海峰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尝试建立了校企联合机制,为当地企业培训输送电子加工技术工人100余名,实现了校、企、生的三赢;他积极承担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项目,不分节假日,深入汉源、燕子砭、胡家坝、铁锁等镇,参与开展核桃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培训16期共计2724人,通过培训,核桃种植户了解和掌握了核桃幼树修剪、嫁接、老树更新、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提高了核桃苗木成活率和核桃经济效果,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5
近几年来,我县烟叶生产在发展总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烟叶质量水平的提高非常有限,离工业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烟叶市场竞争和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烟叶市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通过对我县烟叶发展种植的纵横向分析讨论,对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机遇剖析,烟叶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贯彻“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市场、优化服务”的工作重点,推进市场化进程,以成熟度项目带动烟区发展,生产出工业可用率高、综合品质好、卷烟工业欢迎、烟叶生产经营单位受益的优质烟叶,如果实现我县烟叶持续稳定发展。
一、我县烟叶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烟叶生产种植分散,生产集中度低,烤烟生产不稳定,布局调整步伐缓慢。我县早已实行万亩镇、千亩村、百亩组、十亩户工程,但各地发展不平衡,烟叶生产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引导作用,目前无法满员烟草部门要求。
二是基础薄弱,不管是哪一个方面,与先进地方相比,差别较大。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烟田基础设施差。
三是科技含量不高。目前的生产仅停留在常规技术的实施上,对新技术的推广没有全面实行,如漂浮育苗、病虫害防治、烤房的更新换代,所产的烟叶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无品牌效应。技术服务网络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我营销部技术人员不少,但缺乏“高”、“尖”人才、上“档次”人才,农村虽然有一批种烟专业人员,但“乡土味”较浓,接受新技术慢。
四是烟叶质量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与国内优质主产区相比,烟叶市场竞争力不强。烟叶质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不足、油分和弹性差。部分烟叶存在成熟度不够、下二棚烟叶可用性差,特别是颜色和结构存在问题较为突出。
五是管理体制落后。由于整体队伍素质不高,新的先进管理模式难于接受,即使强制执行,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烟叶发展的机遇
(一)发展优势。全球正进行的世界范围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一个新的周期,其时间大约在今后10年左右。这给衡阳烟草走市场经济之路并最终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加入wto以后,伴随烟叶市场的激烈竞争,烟叶生产收购势必向生产技术高、烟叶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烟区倾斜。抓住北烟南移的有利契机,国家将加大对湖南烟区的调整力度,我市将成为全国烟叶生产30强分公司之一,**是衡阳的主产区,有较强的发展优势。
(二)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优势,种烟土壤分布在平原丘陵山区,海拔100米以内,土质多为红壤,紫色土,降雨量大,光照强,有利于烟叶干物质的积累,是种植烤烟的理想区域,经过十几年的生产发展,所产烟叶属浓香型,风格突出,颜色金黄、油份足、香气量足,深受省内外烟厂的欢迎。
(三)社会环境优势。产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烟叶生产。烟叶不仅是农民的主要收入,而且也是县乡财政的主要财税来源。
(四)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优势。“科教兴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我县烟草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和人才保障。经过十多年的磨练,有一支较为成熟的技术队伍,有一大批烟叶种植能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毕节特色的烟叶生产技术。我县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的科研技术推广网络,形成了一整套技术规范体系。
(五)基地优势。我县烟叶是**烟厂的基地县,具有发展的强大后劲,将在资金、政策、技术、人才上优于其它产区。并有可能在省外找一至二家实力雄厚的厂家作后盾,成为多家烟厂的基地。
三、**县烟叶发展的对策
(一)切实加强烟叶基础建设。要继续狠抓烟叶生产的基础建设,确保优质烟叶生产具备良好的条件。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烟叶人才资源库。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针对县以下烟叶技术人员文化专业素质偏低的突出问题,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中等专业以上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技术队伍。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全面推行烟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基层站站长必须达到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收购站中专以上技术人员要占到一定比例。建立较为完整的烟叶试验、示范、推广体系。要分层次培养群众公认、有一定学术权威的技术带头人。落实相关政策,调动积极性,靠他们培养带动一批人。制定烟农培训计划,采取建立烟农学校、举办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烟农的培训力度,培养和稳定一批新型烟农队伍。第二加快标准化基层烟站和标准化烤炉改建进度。 按照“压缩数量、扩大规模、强化服务”的原则,结合产区布局调整,整合优化烟站布局。逐步把烟站建成分布合理、经济实用、功能齐全、制度健全的烟叶生产收购前沿阵地。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烟叶 生产、收购、调拨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和数字化,促进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和高效。第三加强烟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烟田的排灌严重影响着我县烟叶生产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坚持基地县发展战略,提高烟叶产业化水平。布局调整就是生产力。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坚持基地县发展战略,作强作大重点优质烟区,提高烟叶生产集中度,是提高产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经,是推进烟叶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参与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大步骤。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非均衡竞争的思路,通过市场、计划、技术、资金等综合手段,控小促大,控劣促优,扶优扶强,抓好2万担以上的乡镇,力争在三年内建成4个2万担以上的基地镇、形成地域明显、风格突出、产业化水平高的烟叶产业带(区),形成以东部烟区为主导、南部烟区为补充的协调发展格局。通过各种渠道引入烟厂参与基地建设,与烟厂建立长期的供求关系。同时要改烟叶产前投入为产前投入与产后投入相结合的投入办法,常规性投入以化肥投入、烘房改造、新技术推广为主。
(三)创立烟叶大名牌。增加科技含量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烟叶质量的提高,实行品牌战略才能使我县优质烟叶发展、振兴。要实现种植规模化,有利于烟田管理,是提高我区烟叶生产水平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加快我区烟叶种植布局的调整,扶持发展大乡、大村、大户,积极推广连片种植,彻底取消20xx亩以下的乡镇,200亩以下的村和4亩以下的种植农户。
(四)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指导意识。烟草公司要把烟农的烟叶生产作为烟草行业的大事来抓,服务烟农,指导烟农,使烟农掌握实用的烟叶生产技术,提高特色烟叶生产水平,自觉遵守国家烤烟生产、收购政策。强化责任制意识。大力推行技术承包为核心的目标责任制,生产人员实行担烟工资——“包面积、包产量、包上中等烟比例、包桔黄色烟叶比例”。年终与工资、奖金挂钩考核,通过这种运行机制,真正使生产人员的切身利益与广大烟农的效益挂起钩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烟农的种烟收入,促进烟叶生产的健康发展。
(五)依靠科技,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增强烟叶市场竞争力。烟叶质量是决定烟叶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始终把提高烟叶质量作为烟叶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烟叶质量不仅要重视外观等级质量,还要重视烟碱、糖碱比、钾等内在化学品质。能顺利通过烟厂把化学成分作为烟叶调拨的否决指标。今后我县烟叶生产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下部和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上部烟叶要着重提高成熟度,降低身份厚度和烟碱含量,下部烟叶要提高身份厚度和油分。要加快实现烟叶由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切实把烟叶生产转移到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上来。1、制定一整套生产技术规范等规程,范围包括:品种、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烘烤、加工、产品包装。2、要建立必要的科研机构。科研要舍得投入,大胆接纳优秀人才,健全组织、做出规划,对影响我区烟叶质量的关键性技术,如施肥技术、种植品种、病虫害防治、烘烤技术、特色烟叶生产、国际主料烟叶的开发等进行科学试验。3、不断完善实用技术推广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基肥条施、漂浮育苗、地膜栽培、成熟采收及烘烤等实用技术的总结、推广。不断引入新的推广项目。增强毕节特色烟叶的发展动力。4、建立“金字塔”型的技术服务网络。“塔基”是烟农,“塔身”是营销部及承包技术人员,“塔尖”是具有技术权威的科研人员。5、狠抓示范建设。县公司及烟叶站,要坚持不懈地搞好示范建设,形成梯级示范体系,通过示范,检验各县公司烟叶站的技术水平,通过示范带动整体烟叶水平的提高。6、建立健全承包责任制。必须建立一支具有特色烟叶生产技术的承包队伍,负责优质烟叶生产的技术研究开发和指导。
篇6
一、基本情况
目前担负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有城管大队、环卫所、园林所、客运所、燃气所五家单位。其中差额补助事业单位2家(城管大队、环卫所),其它3家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五家单位基本情况如下:
1、城管大队:定编60人,现有干部职工82人(含退休3人、外借5人、停薪留职3人),前勤64人、后勤8人,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城建监察条例》,按照建设局授权对城市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和市容环境卫生秩序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
2、县环卫所:定编 110 人,现有干部职工 227 人(含退休 27 人、正式工 135 人、临时工65 人)。主要担负城区 131.6万平方米面积的清扫清运任务,并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依法实施环卫监督和检查。
3、县园林所:定编 20 人,现有干部职工 37 人(含退休 3人、精神病患者 1 人、绿化管理维护 16 人、绿化监察 7 人、收费 5 人、行政后勤 5 人)。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湖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对损坏绿化设施及花草树木的行为进行查处,以及城区绿化费、绿化延误费、绿地临时占用费、绿化补偿费的收取;绿化维护面积28万平方米。
4、县客运所:定编5人,现有干部职工 11 人,主要负责全县城市公共客运市场日常监管,从事城市公共客运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资质及市场准入、运营和退出事项的审批,配合县政府组织实施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和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工作。
5、县燃气所:定编3人,现有干部职工2人,主要职能是依据《湖北省燃气管理条例》负责燃气的规划、工程建设、设施保护、经营、使用和燃气器具的销售、安装、维修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建设局的正确领导下,上述管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特别是去年周 勇书记、吴 烨县长先后视察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后,我们建设局更是创新举措、增加投入,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探索管理机制,实施“综合管理、集中执法”。为解决当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客运、燃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够明晰、力量不够整合、步调不够协调、管理不够严格、审批不够规范、执法不够到位等问题,我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浠水实际,探索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执法新模式,力争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力量,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自去年9月5日起,制定了《浠水县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执法工作方案》和《责任区综合管理工作制度》,划定了责任区,成立了工作专班。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2、加强客运市场管理,“禁麻”任务全面完成。为解决“麻木”载客扰通秩序、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前年县委、县政府拿出资金700万元,对城区1168台“麻木”进行集中收购处置,使经营了近6年的“麻木”车全面退出了城市客运市场。“禁麻”后,我们采取调整公汽营运时间、新开第9路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运营车辆15台(公汽共计95台)、新增出租车36(出租车共计250台)、督促出租车提高运行率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禁麻”后市民出行难题。去年5月份以来,为解决“摩的”非法载客问题,县政府成立了以建设局力量为主的“禁摩”专班,共查处非法载客摩的783台,行政拘留2人,公安留置1人;同时进一步规范城区公交客运市场,对非法载客黑车进行了严厉打击。还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和支持,对城区公交枢纽站组织了站址初选;对公汽候车站(亭)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建设,共规划建设公交候车亭167个,其中站亭59个、站点108个,今年五月已经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3、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广告市场初步规范。为搞好户外广告清理整顿工作,我们成立了清理整顿专班,对那些在设置地点、规格、工艺水平及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户外广告,在向每户广告业主宣传法律法规的同时,逐一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进行限期整改。整个活动期间,我们共发出整改通知书 939 份,并对逸林居、雅仙居等广告招牌按要求整改到位,还有几处布面破损陈旧的广告,按要求进行了更新。对那些违反有关户外广告管理规定、没有合法审批手续、或经合法批准设置但期限届满、影响市容、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责成设置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自去年7月8日组织第一次户外广告强制拆除行动以来,累计组织行动21天(次),城区拆除或强制拆除各种违规广告牌共723块。
4、加强专项综合整治,城区秩序明显好转。
一是突出重点街道整治。对宜化福瑞德路段,成立专班专人管理,效果显着;对城北大市场、新华正街、新华北街、丽文路、车站路等群众意见较大且影响浠水形象的街道,我们增派力量,加强管理;早中晚时段,组织机动巡逻纠章组进行巡逻纠章,力争在管理上不留空档,使城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二是突出重点行业整治。与有关职能部门一道,突出加强了餐饮、建材等行业的临街经营秩序整治。特别是对出店经营和乱写办证号码、牛皮癣等违规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对那些钉子户、难点户,依法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中仅去年一年就申请县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共 32 起,其中学堂路花店经营者顿**、莲二塘路早餐经营户姚*,因违章占道经营,先后被司法拘留,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三是突出重点部位的整治。对城区 7 个出入口的垃圾和经营摊点,我们通过联合行动,进行专项整治,并加派人员管理,出入口环境卫生面貌有所改善。对县人民广场,我们通过整合人员,整合职能,加大管理力度,效果明显,受到市民肯定。
5、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城区面貌明显改善。为确保整个城区清扫保洁质量,县环卫所坚持改革创新,督促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加强各个工作环节的督办落实;对清扫人员实行划片包干,城北由三个清扫组负责,城南实行清扫保洁权公开竞标拍卖,新的运营管理模式,让职工增添了危机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加大洒水除尘、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力度,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与此同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来动内需政策的支持下,我县城区首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已经进行实施阶段,今年底将会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一改我县垃圾场建设的空白。
6、加强城区绿化建管,城市绿化水平得到提高。园林所将主要精力用在了雪灾后苗木恢复救治、病虫害防治和抗旱保苗上,先后投资 2 万多元用于病虫害防治,投资 5 万多元用于抗旱保苗。同时,不断加大对危害绿化苗木、破损花坛设施的处罚力度,仅供电公司乱砍绿化树木一起案件对供电公司和内部干部共处罚 2 万多元。
三、主要问题
由于政策、环境、体制、机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县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压力。
一是管理共识未形成。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在不断提高,但城市意识、文明意识、责任意识却较低。如在环境卫生方面,尽管有垃圾收集车每天三次轮流收集,尽管城区有 70 多个固定垃圾投放点,尽管环卫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但有些市民为了省几脚路,就是不把垃圾放到指定地点,乱扔垃圾果皮纸屑、乱泼污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设施维护方面,我县先后购回 5 批垃圾桶,每次投放在大街上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推倒打破、烧坏或偷走;城区街头每年补栽行道树 XX 棵左右,但一些店主怕树长大后影响其生意,用滚烫的开水偷偷淋树根。每年城区花坛、绿化带被车辆撞坏 100 多处,前面修好了,后面又弄坏了,还找不到肇事者,设施的损毁令人十分痛心。在责任意识方面,有人认为城区管理、秩序管理只是城建部门的事,不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抓,秩序未管好是城建部门没有尽到职责。不少人是按个人利益判断城市管理工作,城市管松了,影响到本人行车走路就提意见;管严了,影响本人生意或者感觉不舒服也提意见,认为浠水大不了是个县城,没必要管理那么严,城管工作经常处于两难境地。
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曾经成功采用的“门前四包”、“庭院三包”机制名存实亡,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不明确,难以形成合力。如: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需要交警部门出力,出店经营、乱摆摊点的管理需要工商部门出力,白色污染、餐饮卫生管理需要环保、卫生部门出力,车辆运营秩序管理需要交通部门出力。目前尽管各家都在管,但缺乏统一调度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甚至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篇7
加强领导力度迅速开展工作
全县“千名干部下基层入农户”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局即着手部署该项工作。3月3日下午,县局党委书记局长宋秀平同志主持召开邮政部门动员大会,认真传达了县委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局长宋秀平同志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3月2日。并亲自挂帅,配备强有力的工作专班,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要求所有抽调的工作队员严格作息时间,注意言行举止,积极服务、慎重做事,努力保持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要求活动开展期间,所有抽调干部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凡因人员不到位、工作不认真、作风不扎实影响活动效果的要批评教育,并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3月4日出台了活动实施方案。局专门成立了千名干部下基层入农户”活动领导小组,由宋秀平同志任组长,梅俊峰同志任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其中由局长**同志任两个工作组的总负责人;具体牵头负责此项活动,宋秀平同志牵头负责联系两河口镇中心观村,任该住村工作队队长。副局长梅俊峰同志牵头负责联系归州镇万古寺村,任该住村工作队队长。3月16日,局组建的2个工作队8名队员在各队长的带领下全部按照县委要求分别进驻两河口镇中心观村、归州镇万古寺村,通过接洽,正式开展工作。
加强工作深度确保活动质量
局各工作队坚持"244"工作法,正式开展入户走访期间。深入到村、户、田间地头,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活动质量。
加强工作联系和接洽,做好两个配合。即做好与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的配合。工作队首先到直接到村进行沟通。同时要求所在乡镇邮政部门负责人在相关单位考备相关电子资料备用;进村入户后,迅速与村两委班子达成系列共识,召开了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的见面会,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同时听取了村干部对本村村情的相关介绍,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为了节约调查时间,避免多次重复走访给农户带来的不便,便于对工作队员住宿、生活的安排,工作队与村委联系并通知村民小组长负责为工作队员引路,每队分二个小组,每组安排1名村干部和县工作队2名队员,各小组分片包干进行调查走访。
亲身见面,亲切交谈,亲历体会。一是亲自到家。工作队到每一个农户家中进行调查,确保“每个农户家中的堂屋都印下工作队员的足迹”坚决杜绝在村委会对照档案编数据的行为。二是亲自见面。只要家中有人的农户,必须与其本人见面。如在归州镇万古寺村工作队开展工作之初,由于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很多村民不愿与队员见面,见了面也不说实话。通过队员耐心细致的做工作之后,村民敞开心扉,主动向工作队反映情况。田间劳作的农户,就由村组干部带路,田间见面。三是亲切交谈。调查了解农户情况时,态度一定要亲切,不摆政府工作人员的"架子"以群众知心人、贴心人的身份平等对话,虚心听取群众心声,切实做到四亲”即要求在走访过程中做到亲自到家。确保了解实情,保持工作队员的良好形象;对外出打工家中无人的农户,千方百计查找联系电话,电话中了解相关情况。四是亲历体会。工作队员虽然大部分出身农家,但年龄大的已多年没有从事农村劳作,年纪轻的几乎没有干过农活。工作队结合走访正在劳作的农户,帮助做一些力所不及的农活,农户高兴的说:好多年没有见过下地帮活的国家干部了
重点是对农民的补贴资金是否落实到农民手中、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是否到位并发挥效益、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状况及现状、其他专项资金如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的使用及效益发挥情况和农民负担情况等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填制有关表格。二是与县农业局“送农技下乡入农户”活动相结合。工作队结合邮政实际,重点宣讲邮政建设与发展现状、服务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相关规定、结合邮政服务三农、柑桔栽培技术管理、农药、肥料的使用等相关知识,使广大农户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抓好“四个结合”一是与惠农政策检查相结合。按照县纪委的要求对惠农政策进行检查。并预约万古寺村在大实蝇防治阶段集中请专家授课一天,宣讲柑桔病虫害防治知识。三是与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双进七送”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等活动,宣讲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资料的基础上,局将编制好的文明家庭手册》发放到走访的每一个农户手中。四是与县委开展的两结对三互动活动相结合”工作队不仅相继召开了扩大的支部会议,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大计,而且对困难党员和群众也要进行帮扶,对驻地村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了现场处置。
四天里已走访农户1378户,通过各工作队的努力。共4046余人。并按照一张民意调查表,一张民情记载表,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一份办理实事统计表,一份扩大的支部会议纪要等“五个一”要求完善了已入户农户的相关资料。
加强分析研究注重活动效果
篇8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成效;问题;对策建议;庐江县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21-02
新型农民培训是党和国家惠农政策之一,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原则,层层落实,分类实施。自2009年纳入民生工程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承担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任务的各家培训机构按照项目要求,周密安排,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在实处,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1 基本情况
2009-2013年,庐江县每年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累计在5 000~6 000人。年初通过招标认定,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广校、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县农机校、县植保站、县种子站和县水产站等为承担各类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任务的培训机构。培训专业有水稻、油菜、蔬菜、茶叶、葡萄、棉花、水产和家禽等。培训对象有种粮大户、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家禽养殖大户、水产养殖大户、村级农技员、农民合作社社员、农机操作员、农资经营户、村级防疫员、植保员等。每年编印发放各类各专业自编培训教材、技术资料和明白纸等3万多份(册)。参训学员能很好地掌握运用1~2项新型实用专业生产技术或就业技能。所培训的学员中,女性约占30%,生产经营为小户和散户的学员占比例较大,种养大户的学员,在2013年前,占学员总数不到15%,2013年接近30%。年龄在35~45岁的学员占27.3%,45~60岁的学员占58.5%以上;45岁以上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学员约占35.6%。
2 主要措施
2.1 抓好“五落实”
2.1.1 落实组织和教材 成立项目实施领导组,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和制定规则。抽调各类专业技术骨干,组建新型农民培训师资队伍,购置省统编培训教材,编印适合地方主导产业生产发展的技术资料、讲义和明白纸等。
2.1.2 落实宣讲政策第一课 开班培训第一课第一讲,以“致农民朋友一封信”形式,宣传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是党和国家惠农政策之一,是为了加快“三农”发展,免费送科学、送技术、送服务的又一项民生工程。实施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培训经费皆有国家承担。
2.1.3 落实讲授技术要点 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效果显著性,讲解农业新品种引用、新技术应用和高产栽培、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
2.1.4 落实责任人 确定培训班次管理责任人,负责了解参加培训人员对专业技术需求动态、对培训的要求和建议。
2.1.5 落实教学各项制度 主要有开班培训申请制度、教材组织发放制度、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参训学员签名制度、培训台账完善制度、培训月度报告制度、宣传报导制度、督查验收考评制度、班次培训小结制度、项目资金与档案管理制度。
2.2 做实“四进村”
2.2.1 调研需求 进村入户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认真听取农民对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中有关培训专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以及培训形式等方面的建议,为年度制定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2.2.2 遴选学员 为确保学员基本信息准确性,与学员面对面采集相关信息。对照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关要求,严格把握参训学员条件,优先选择文化水平较高、生产专业化较强、在农村有带动产业发展能力的中青年农民参加培训。
2.2.3 具体实施 为解决好农民参加培训与农事生产的矛盾,提高培训到课率,按照“闲时集中培训,忙时现场指导”的原则,每月排出周密详细的培训日程,将培训班办到农户家门口,技术服务指导实施在田间地头。
2.2.4 入户回访 为了加深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印象,熟记培训学到的农业新型实用技术,组织培训教师,走访学员,开座谈会,并对有缺课的学员进行补课。
2.3 把握工作统筹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始终与农村和农业工作有机结合、与日常农技推广工作和农业项目实施有机结合等。
3 主要成效
就2012年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情况,与以往年对比,主要表现:
3.1 农业增效显著 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同上年比,种植业的水稻产业增长8.1%,蔬菜产业增长10.2%,油菜产业增长5.7%;养殖业的家禽产业增长7.5%。总体生产经营水平大有提高,主导产业确定的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99.1%,主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100%。
3.2 农民增收得到促进 调查结果表明,双季水稻生产区调查5个镇,参加培训1 250人,平均单产1 003.6kg/667m2,代表面积0.39万hm2,比普通户提高9.8%;一季稻生产调查1个镇,参加培训230人,平均657kg/667m2,代表面积0.08万hm2,比普通户提高7.3%;油菜生产区调查2个镇,参加培训150人,平均175.5kg/667m2,比普通户提高17.7%;蔬菜生产调查2个镇,平均4 458kg/667m2,参加培训农户比普通户提高21.5%。家禽养殖调查3个镇,243个养殖大户,参加培训养殖户效益比普通户多4.1元/只。与前3a平均水平相比,上述调查的水稻、油菜、蔬菜、家禽4个产业,分别增效21.7%、10.3%、31.3%和27.5%。
3.3 培训目的初步实现 学员基本掌握1~2项专业生产技术,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增强,并主动联系培训机构、找到技术人员,询问或讨论生产中疑惑问题,初步达到了打好科技推广应用基础、服务指导当前生产和利在长远发展的基本目的。
3.4 政策知晓度得到提升 参加培训人员,知道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是民生工程,是党和国家又一项惠农政策,是免费传授科学技术和发放培训教材、技术明白纸等资料。
4 主要问题
4.1 集中培训组织学员难 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力多数外出,在家务农的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符合条件的学员相对分散。二是受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影响,部分农户对新技术应用存有顾虑,误为不参加培训照样生产经营,因此,参加培训兴趣不大。三是生产生活制约。一方面忙生产,另一方面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等,从而部分学员不能自始至终遵守时间安排。四是文化程度较低,一些学员对农业新技术理解能力有限,课堂接受效果不明显,导致下轮到课率下降。
4.2 培训回访与学员沟通难 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机构100%回访至少2次,即培训中期和任务结束期,若一切顺利,沟通流畅,完成一个电话回访内容需要3~5min,如果沟通不流畅,则需要8~10min,甚至择日再打。此外,为迎接省、市管理监督机构的中期督查和年终检查,确保学员联系电话畅通,培训机构都要再全部回访。每个参加培训学员,最少接5次回访电话,当前已有一部分学员表现出厌倦情绪和不耐烦现象。
4.3 学员电话随时畅通难 相当一部分学员参加培训后,在农闲期外出务工,本地号码暂停使用。另外,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促销方式较多,部分学员电话号码更换,给培训回访和数据库更新带来困难。
4.4 学员100%满意难 学员对培训基本上都是非常满意或满意的,但也有例外,少数学员想学习其它专业技术没能如愿,不太满意;还有极少数学员,因频繁接到回访电话,觉得烦扰,回答不知道。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培训需求动态调研 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培训农民成效为检验标准,加强年度农民培训需求动态调研。重点摸清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方向、从事主导产业大概人数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各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结构情况。按照培训产业、培训专业、培训内容、各专业培训计划人数以及计划培训时间等事项,形成综合调研报告,为申报年度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计划和编制可行性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5.2 加大培训通道构建力度 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技术培训专家组―技术培训讲师团成员―技术培训服务户”的新型农民培训通道构建力度,解决集中培训组织学员难的问题。从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等部门聘任专家和教授成立技术培训专家组。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选聘责任性强、有一定业务水平、善于同农民沟通并且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为成员,组建农民培训讲师团。讲师团每个成员,年度内联系1~2个新型农民培训村,每个村选择对接不少于30个技术培训联系户。
5.3 创新培训效果新方式 加强田间流动课堂培训,弥补室内集中培训不足,缓解生产与培训矛盾,提升培训效果。课堂互动,学员提问,专家解答;田间指导,现场示范,让学员一学就会、一看就懂。
篇9
关键词 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84-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里最高层次的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紧密结合实践,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及其个性发展,同时符合当下的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具有创新性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至关重要。
1 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为园艺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园艺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是园艺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定位。根据园艺行业、产业及其技术特征,园艺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涵盖的服务领域包括园艺良种繁育与推广、基地规划、设施设计与建设、生产管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园林苗木繁育、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以及园艺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与创新等。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立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将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园艺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涵盖了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茶学及其与之相关的交叉领域设施园艺中的诸项内容,果、菜、花、茶的栽培及繁种、贮藏加工的新技术与应用推广。园艺领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应与园艺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相比,所学课程结构更加注重应用技术和实践技能。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农业技术推广理论和方法,掌握园艺科学最新成果和应用技术,能够独立承担园艺科学试验研究、技术指导、组织生产及经验管理任务,具备编制园艺发展规划、开展咨询服务等综合能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自2010年开始招收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起步较晚,健全合适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面向行业和社会,培养实践能力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命,实践类课程是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形成了以实践取向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学习农业硕士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课程内容;系统地学习园艺专业基础知识、现代传媒知识、农业推广知识等相关知识;还要学习生产管理技能、教学技能、调查分析技能、计划与评估技能等。专业技能素质培养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的品种培育、种苗生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储运加工以及园艺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2 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专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专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和管理非常重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学生缺少实践经历,只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创建实践基地则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共同搭建的一个人才培养平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专业实习、教育见习、企业实践的方式,利用共建的平台先行了解相关职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基地中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充分加强与相关行业组织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要发挥校院两级单位的主动性,学校可承担部分跨学院的专业学位基地建设,同时采用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学院多渠道自主联系、建设实践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多方面的沟通和深层次的合作,优势互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专业实践平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具有创新活力和工程素养的高级人才[2]。
3.3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教育研究能力强的教师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导师。因为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学术及学历水平,所以加强对一些学术型导师的培训和锻炼,选送缺乏实践经验的导师到科研、管理、生产等领域进行锻炼,促使其转型[3],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般选聘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同时,要求其有能力、有时间且愿意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指导。校外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实践工作,对实践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并与校内导师共同商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保证研究生所学课程能够为实践及将来的工作服务。同时,校外导师提供学位论文需要的相关项目材料,协助学校导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3.4 规范学位论文管理评价体系
学位论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环,也是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是研究生对专业领域认识和理解的凝练。规范专业学位论文研究的实质就是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学位论文体系,并在规范中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因而,必须加强学位论文的规范和管理。首先,学位论文的课题应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和项目研发而选择,突出实践应用能力,避免将纯理论或重科学研究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1]。园艺领域要求结合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导师研究项目和培养单位基本条件选题。选题应来源于园艺产业的实际需求,是某一区域园艺产业或科技型企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生产、技术、流通或管理等领域的具体命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等开展试验研究。鼓励和支持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形式多踊,论文可以是市场(产业)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试验研究、产品开发、产业规划设计、产业案例分析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的论文评价标准,引导研究生树立问题意识、实践导向、应用导向,围绕行业或职业的现实问题,将理论和自身实践经历有机结合。调整专业学位答辩委员会的成员结构,扩大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委员比例。同时,规范学位论文研究也离不开校内外导师的力量。校内外导师要引导研究生结合实践经历进行论文撰写,将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行业(职业)问题作为论文研究中心,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实践能力。
3.5 加强教学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
以专业学位改革为契机,以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核心,探索适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一蹴而就。在加强教学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要依据社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以及社会重大需求的变化而持续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切实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组建由主管院长任组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研究生实践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总结和表彰等工作。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学习前,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实践计划。另外,研究生在基地实践期间要遵守基地单位的有关定与要求,认真完成预定的实践任务。实践领导工作小组以研究生的工作态度和实践任务完成的效果、实践单位评语及书面总结等为依据进行考核[5]。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环节考核评定项目和标准必须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4 结语
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遵循“合理定位、明确方向、突出特色、提高发展”的原则,强调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艺领域应用研究型人才[6]。
5 参考文献
[1] 陈培坤.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136-137.
[2] 徐林,张斌,巩恩普,等.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11-14.
[3] 刘宗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02-103.
[4] 聂文龙.教育改革推进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J].教育理论研究,2016(6):187-188.
篇10
关键词:铁峰山;森林;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1 基础现状
铁峰山位于万州区城市近郊,与开县、云阳县、梁平县接壤。海拔530.0~1355.1m。是万州及周边城市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1.1 幅员面积广
铁峰山脉由东至西连绵约56km,涉及万州区熊家镇、天城镇、高梁镇、李河镇、分水镇、孙家镇、后山镇、铁峰乡、分水、铁峰山林场及开县长沙镇等,幅员面积约431.2km2。
1.2 森林资源好
森林面积约301.8km2。植物种类繁多,计有102科,868种。观赏植物众多,孑遗品种丰富。野生动物50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猫,二级保护动物有旱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毛冠鹿、猕猴等8种。
1.3 景区景点多
气候天象景观、水体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融为一体。划分为歇凤山、大垭口、贝壳山和凤凰岭4个特色景区,有铁峰山、狮子山、天鹅池、蛤蟆石、天池、翠湖等奇峰异彩的自然景观;有林海雪原、云海、日出、奇石等独特自然奇观;有始建于明朝的凤仪禅院佛教遗址、狮子山道观遗址和歇凤古道、将军墓、罗汉坟、养儿窝、箭楼、洗面石等人文景观。
1.4 区位优势好
从万州主城到主要景区约0.5h车程,距开县县城、云阳县城和梁平县城都仅约30km。山脉总体海拔较高,立体气候明显,是春天郊游赏花、夏天避暑纳凉、秋天观叶采果、冬天赏雪玩乐的好地方。
1.5 开发价值大
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和适宜的游憩休闲条件,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打造铁峰山旅游开发区,对于深化森林万州、宜居万州和健康万州建设、提升2大城市品质形象、拓展市民生活空间、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社会各界关注,政协已呼吁多年。
近10余年来,万州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镇在铁峰山旅游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2002年,铁峰山大垭口片区成功报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制定建设规划。2003年编制了《铁峰山森林公园建设总体规划》,2008年对《总规》进行修编;高梁镇、铁峰乡还自筹资金编制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启动基础建设。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入园公路7.8km,园内公路主干道20km,步游梯道35km。建成容量为1000门的程控电话设备,移动通讯讯号基本覆盖全境。三峡电力公司江北供电站10kV国家电网保障辖区的安全用电;改善接待条件。兴建华顺森林酒店、大垭口宾馆、移通山庄、绿叶山庄、歇凤山庄等10多处山庄宾馆,拥有床位近2000个。2010年接待游客达到16万人次,收入760万元。
2 主要问题
铁峰山旅游开发同外地及周边地区相比较,建设进展显得滞后。其坐拥良好的资源禀赋与2大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2.1.1景区交通状况差
铁峰山4大核心景区除到大垭口的公路通达条件稍好外,其余景区公路都达不到旅游通行要求,也没有开通旅游巴士。铁峰山呈主梁带状分布,主梁上没有一条完整的道路将几大主要景区连接,不利旅游景点的整合及游客快速通达。
2.1.2水电、通讯、网络等硬件设施差
山上供水无保障,供电安全可靠性较差,通讯盲区多,网络宽带尚未接入。
2.1.3吃、住、购及会议等服务设施还不配套,尚不能满足广泛需求
2.2 规划滞后,开发进展缓慢
目前,铁峰山旅游开发尚未确定开发区域并编制总体规划,有关森林公园及镇乡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都具有行业和区域的局限性,从行政和旅游的角度看,尚未实现统筹。大垭口景区开发档次低,很杂乱;贝壳山景区开发起点低,进展慢;歇凤山景区开发尚处于规划阶段。周家营、桐槽、兴发、元河等地具有连片开发旅游地产的条件(估计可开发面积约3.5km2),有关镇乡虽努力推进相关地块的开发,但因规划、交通和政策等影响,开发项目难以启动。出于需要,万州许多市民斥资远赴黄水、谋道等地置房度假,对铁峰山未能加快开发,深感遗憾、惋惜和痛心。
2.3 政策缺失,项目招商困难
在编制《铁峰山森林公园建设总体规划》中,规划设计了铁峰山旅游开发项目数十个,有关管理机构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但招商成效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铁峰山旅游开发尚未纳入政府战略,缺乏必要的引导政策和扶持措施;硬件环境较差,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开发难度较大;林地权属国有、集体与个人混杂,开发建设较难统筹;项目建设各项限制较多,审批较难。
2.4 体制不顺,推进措施乏力
铁峰山旅游开发是一项涵盖范围广(镇乡多)、涉及部门多(发展与改革、林业、旅游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浩大工程,同时又涉及两大国有林场(铁峰山林场、分水林场),部分土地属开县管理,既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又有风景名胜区,既有林地,还有田、地,集体与国有土地交杂;现有经营者中既有国有单位,又有个体经营。权属之争、利益之争乃至经营理念之争,导致思想认识不统一,开发建设各自为政,注重短期行为,乱搭乱建普遍,无序开发严重,管理难度极大。特别是行政之间、行业之间、林地之间缺乏统一协调,致使开发工作难以推进。
3 建议
随着万州2大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扩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万州等地市民对城市周边良好生态环境、开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提升。加快铁峰山旅游开发,既是对其本身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发展和壮大旅游经济的需要,也是改善城市周边环境,拓展市民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的需要。尽快纳入决策,及早科学规划,理顺管理体制,研究综合措施,加强基础投入,狠抓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铁峰山旅游综合开发,加快打造铁峰山旅游开发区,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特建议:
3.1 理顺管理体制,激发建设活力
把铁峰山旅游开发纳入政府发展战略,作为2大城市建设内容,早日启动。积极推行“政府主导、部门服务、镇乡支持、业主开发”的管理模式,组建铁峰山旅游开发综合管理机构,可借鉴武隆仙女山、綦江古剑山等地的作法,由区政府一名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具体负责铁峰山旅游开发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组建铁峰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政府确定的开发业主,统一负责有关项目融资及项目建设。要明确管委会与辖区镇乡、林场的事权划分,调动管理机构与各镇乡及林场3个方面的积极性。管委会着重做好旅游开发的项目策划、包装和牵头实施工作,各镇乡重点做好有关配套服务和群众工作,林场重点做好森林防火、资源保护和造林育林工作。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探讨万州、开县共同开发的发展模式,促进科学、合理、整体开发。
3.2 突出开发重点,编制发展规划
针对铁峰山的资源状况,科学制定铁峰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将资源环境保护、林区开发建设、田园乡村旅游等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景点路线设计、各项服务措施等做出科学安排。对原有局部规划在总规基础上修订完善。在开发原则上,要坚持因地制宜,有序开发,保持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性、自然性、特殊性和完整性;坚持区域统筹,项目带动,突出森林生态和田园风光旅游特色,科学合理安排旅游项目;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方针,注重生态保护,规范有序开发,打造“天人合一”旅游环境。在发展定位上,充分考虑铁峰山固有的资源状况,突出挖掘城郊特点、人文内涵,逐步将铁峰山旅游开发区打造成库区独有、功能完备、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的休闲旅游区和旅游目的地。在建设规划上,要开辟野营、登山攀岩、狩猎骑射、森林疗养、科普科考等“生态”型游乐项目;在大垭口、周家营、桐槽、兴发、元河等地,开发规模适度的旅游地产;要突出景源的美学、文化及艺术价值,以凤仪禅院佛教文化、悦君山道教文化、三峡移民和巴渝文化为重点,以森林动植物资源和乡村田园资源为补充,丰富铁峰山旅游文化内涵;可定期举办节会活动,如文化艺术节、农事体验节、野外写生、各项纪念活动等,营造森林文化、宗教文化、果品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的良好氛围。
3.3 出台配套政策,推进有序开发
认真研究和制定加快铁峰山旅游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结合铁峰山脉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建设铁峰山生态旅游经济区,出台《关于加快铁峰山旅游开发的意见》,在土地(林地)开发、基础建设、配套服务及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予以综合支持。积极推进农用地(林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为铁峰山旅游开发提供土地要素资源保障;切实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采取联合、承包、租赁、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起适应开发需求和市场规则的发展体制;加大对铁峰山旅游开发的财政投入,设立旅游开发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旅游、林业、交通、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有关旅游开发税费通过财政重点或全额安排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推动铁锋山旅游开发;加快推进山区农村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度开发农林资源,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体的高效特色农业,包括花卉苗木、名优蔬菜、珍稀水果、珍禽动物等的种养殖,拓展旅游产品,促进山区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广泛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铁峰山旅游的包装和宣传,提高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切实维护规划权威,加强建设管理,突出保护性开发原则,对非法及违规行为进行有效遏制,促进积极开发与依法开发相统一。
3.4 加快硬件建设,改善环境条件
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铁峰山旅游开发的基础投入。打捆铁峰山森林资源及可开发土地资源,采取BT等各种直接融资方式,增加投资总量。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加强旅游区道路建设,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拓宽并硬化道路,提高等级标准;要尽快打通主要景区连接道路,在已有不少防火隔离道路的基础上,拓宽修建东自周家营,西到白庙梁,全长约50km的主干道,使所有景区连成整体。要加强对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分区集中建设水厂,全面推进电网改造,宽带网建设和消除通讯盲区工程,做到水沛、电足、通讯无障碍,满足开发条件及旅游需要。要加强森林景观改造、风景资源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做好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物保护,营建绿化景观林带及生物防火林带。
- 上一篇:大脑思维训练方法
- 下一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