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教学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篮球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篮球教学内容

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有效性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部分学校提高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篮球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要球类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并且通过篮球教学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其业余生活。但是部分学校的篮球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动作要领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沉闷,失去了篮球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我国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现状

我国目前初中篮球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较多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本节篮球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示范,之后学生自由活动练习。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在篮球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掌握动作要领,对学习目标较模糊,并且部分女学生由于课下对篮球接触的相对较少,导致其学习动作的连贯性不高,基本动作衔接的不好。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对篮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虽然部分地区的体育成绩已经列入了总成绩中,但是初中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占课的现象仍然较普遍,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正常开展,也降低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地区初中篮球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体现出来,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教师在篮球课刚开始时进行本节教学内容的示范,之后学生可以自由活动进行练习。教师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带领练习,导致部分女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能力较差,动作要领掌握的不全面,进而失去了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同时,部分男生由于在课下接触篮球较多,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动作简单也会产生不愿意学习的想法,导致篮球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达不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体育教学经验较少,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导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方式与手段产生偏差。在体育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学生内部进行有效的划分,所有的学生均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的实际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部分学校会开展篮球比赛,体育教师在比赛进行前依旧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能有针对性的比赛技巧进行训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部分教师对每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会进行课程设计,但是在课上不同时间段应该进行哪些内容的训练没进行细致的计划,导致课堂流程混乱,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三、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加强其参与及互动的能力。在篮球教学中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基本动作规范性。例如,在双手胸前传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示范后,再分步骤进行主要的动作讲解。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训练,教师针对每组学生动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讲解,并在下课前十分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按照动作要领掌握程度的不同进行小组的划分,请动作掌握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这样有利于课堂学习平衡与有效性的提升,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明确篮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根据大范围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篮球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设定大的教学目标。例如是针对教学考试还是班级之间的比赛,考试训练主要是加强对学生传球、运球等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实战比赛需要对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进行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带着目的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其次,在每节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划分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前十五分钟进行基本动作的学习,中间十五分钟分组训练,最后十五分钟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使课堂结构更加的紧凑,有效性得到更好的提升。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初中篮球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现代化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的设计,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逐步达成教学目的,这样能够提高篮球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篮球技能。

【参考文献】

[1]雷美玲.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J].运动,2016.06:60-61

篇2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体育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漠视学情、忽视学生的需要、组织形式单一、技术教学简单重复、课堂气氛呆板、教法单调、教师过多主导课堂、学生主体性降低等问题。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坚持“学科本位”的思想,沿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模式,过分注重技术的系统性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运动需要和兴趣取向,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甚至出现课下喜欢打篮球,却不喜欢上篮球课的情况,多堂课后大部分学生仍只能进行简单的运球、投篮,造成篮球课的教育教学效益低下。

关键词:篮球有效原因策略

当下,体育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篮球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提出了新要求。怎样满足全民健身的运动需要;怎样设计丰富而有趣的篮球内容以迎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怎样发扬这一富有竞技性的篮球运动为全民服务,尤其为广大的青少年儿童的运动锻炼服务。这些问题都促使着以往的篮球课堂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篮球运动,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查分析造成篮球课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一)对学情把握不准,无视学生的需要,影响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篮球技术学练过程中,教师一概以统一的方式组织学练,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使优生不够吃,差生不愿吃,这样就挫伤了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优生也得不到充分发展,使课堂中出现了学生抱球观望的现象和技术达标率低的情况。在教学比赛时,由于学生的体育规则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若严格按照规则,就会时时中断比赛,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实效性。

(二)选编教学内容不能考虑学生的实际意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日新月异,与世界的体育发展逐渐接轨,各项体育运动的规则和要求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我们中小学生日常缺乏锻炼,再加上中国独生子女十分普遍,过于娇生惯养,所以现在的中小学生很难适应目前标准的篮球训练。如果不结合我国国情和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将内容分解实行标准化会收不到好的结果。另外,在体育健康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以自我为中心,在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教法的实施上缺乏考虑,训练的内容没有趣味,训练强度太高,学生吃不消。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效益自然不会高。

(三)大循环式的教学安排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传统的大循环式教学安排使得篮球课只能隔三差五地进行,这样不利于学生熟悉球性,也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课堂教学只能是简单的重复和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使学生体验不到动作掌握的成功感和进步的愉悦,逐渐使学生丧失了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单调

在教学篮球技术时,教师仍坚持“学科本位”的思想,沿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模式,只关注了技术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取向,缺少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师生间、生生间缺少互动,对后进生缺乏关注,从而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提高篮球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提高中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在篮球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做到最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小学篮球教学的内容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阶段篮球内容的安排,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设计一些对篮球球性练习有益的内容,如可设计一些在静止中或者运动中支配和控制篮球的基本训练。这一设计理念具有游戏化、趣味性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形式:篮球感性训练趣味游戏活动、篮球运球中的各种体能活动、在各种活动中的运球控球活动,以及小组间配合运球的趣味活动。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置一些侧重于在运动中保护篮球的训练、在静止中保护篮球的训练,以及中运动或者静止中控球的各种技巧训练活动,还要选择抢占时间和抢占空间的各种技能训练。在竞赛环境或教学比赛中可组织学生扮演协同角色的配合练习,以训练其游戏活动中的基本技能、竞技活动规范等。高中篮球教学内容的选编应该侧重运动中保护、控制和支配球练习、相互协同中制造时机和创造空间练习、在模拟竞赛中扮演互助角色的组合技能和基础配合练习、半场或全场泛化规则的教学比赛活动,以及竞赛与裁判方法的探析,以彰显基本的技能技巧、合作与竞争内涵、竞技品质和文化色彩。一般可选编一些篮球组合技术技能练习、基本配合与对抗练习、竞赛中的角色演练及泛化规则的教学比赛活动作为教学内容。

(二)小学、初中篮球校本课程中游戏教学内容选择与开发

教师可将篮球教学内容(教材)游戏化,形成各水平段不同深浅度和难度的教学内容,这非常适合小学、初中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为更适应小学、初中篮球的教学之用,我们要将这些教学素材进行游戏化处理;对已有的活动性游戏要进行必要的选择和改编,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分层配套开发。同时也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创生性,凝聚教师和学生的智慧,进一步创编出适合本地本校特点和学生学情的篮球游戏。总之,篮球是大家青睐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要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篮球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体现出妙趣横生的趣味性特点、娱乐性的特点和运动健身性特点,在简易的、有梯度的各种训练中提升篮球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篮球训练,提升篮球训练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全国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体育与健康教材(水平四课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全国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体育(水平一至三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篇3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体育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训练的方式来进行的,主要通过学生的听、看来进行体育教学的方式太过于机械和死板,难以调动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就算跟着学习动作,也都是潦草的一带而过,动作不规范甚至动作错误的现象也经常存在,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积极性不强或是对体育课十分厌恶,这使得体育教学的教学成果十分不理想。

2、在初中体育课中进行教学情景创设

良好的教学情景创设应该是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而展开的,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教学内容和情景创设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的体育课情景创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利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情景创设现代互联网在学校内大范围的应用和普及,使得通过多媒体进行体育情景教学的创设成为了可能。多媒体教学由于满足了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喜爱趣味性游戏的特点,因此,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参与性。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学进行情景创设时,不妨考虑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调配,达到改善传统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讲解与篮球相关的体育知识时,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用多媒体制作一个与篮球比赛相关的短视频,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播放,让同学们在学习篮球的相关动作与知识时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篮球比赛激烈而狂热的现场气氛,从而增强对体育篮球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2.2利用游戏环节进行体育课教学情景的创设处于由小学阶段向高中阶段过度的初中生,他们的身体也正处于发育的高峰时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求知欲高、心理叛逆、喜爱新兴事物的特点,对那些枯燥乏味、了无生趣的事物则较为排斥,因此,十分缺乏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兴趣,甚至对其十分厌恶。鉴于初中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抛弃传统生硬的教学方式,转而采用新颖有趣、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初中生对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达到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在初中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创设游戏环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具体的操做方法可以有许多种。如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在对具体规则进行完讲解后,可以将学生们分为两组进行篮球比赛,在有同学操作错误或者犯规时及时进行讲解和纠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同时,学到并掌握篮球的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等,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寓学于乐。

3、结束语

篇4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文章从初中篮球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初中篮球教学中错误动作的纠正、篮球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四个方面对初中篮球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以期能够对初中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 篮球教学 初中 教学控制 错误纠正 运动损伤 综合能力

初中篮球教学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对学生传授篮球知识和篮球技能,来实现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通过篮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了解与篮球运动相关的知识、掌握篮球运动的方法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的篮球教学实践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初中篮球教学的水平仍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本文就对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常见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一、初中篮球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

解决篮球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控性,实现对篮球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是上好初中篮球课的关键所在。但是,开展初中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想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必须多管齐下,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说来,主要有: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几个方面。

首先,学习兴趣。体育任课教师要想实现对篮球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首先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只有建立了稳定的运动兴趣,在能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取得最大的成效。所以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促进学生稳定的篮球兴趣的形成;其次,学习目标。要想实现对篮球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的第二个关键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篮球教学和训练。初中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律观念都比较薄弱,体育任课教师只有在篮球教学伊始就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可控性;最后,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篮球教学组织形式,对初中篮球教学过程有效控制的实现十分有帮助。例如:体育任课教师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球数量的变化来控制教学过程,在教学开始阶段,利用很少的球将学生围绕在周围开展练习,而在学生的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可要适当加大用球的数量,这样既可以引发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又能够避免场面失控现象的出现。

二、初中篮球教学中错误动作的纠正

在开展初中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要素同时存在,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而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如果这些错误动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会极易发展成为错误的动力定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但会影响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还会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升,甚至造成运动损伤,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初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错误动作的纠正。

纠正学生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动作的方法十分多样,但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讲解示范法。讲解示范法是体育任课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形象的讲解,配合生动的技术动作示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以及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其次,表象纠正法。表象纠正法是将自己感知过的技战术方法,通过表象重现、想象以及自我暗示的方式,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的方法;第三,正误对比法。正误对比法,是通过将错误的技战术与正确的技战术进行讲解示范来进行对照、分析和比较,进而发现自身错误所在,并改正错误动作的一种纠正方法;第四,诱导法。诱导法,指的是采用动作结构与正确技术相似的比较简单的练习方式,体育任课教师可利用这种方法及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提示,诱导学生尽可能以正确的方式完成练习;第五,限制法。限制法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通过采用一些限制性的手段,让学生来按照任课教师的意图完成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过程。例如:

以按照练习要求在场地上做上标志线或标志杆,以限制学生错误的出现;第六,矫枉过正法。针对某些错误动作已基本定型的学生,体育任课教师必须采用超过一定限度的纠正方法,才能起到对错误动作限制和纠正的效果,也就是所悟的矫枉过正法。例如:如果学生的投篮弧线过低,教师可让学生原地垂直向上投球进行练习,以取得良好的纠正效果。

三、初中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篮球教学活动的开展,虽然能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促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展。但是,体育任课教师,也必须同时清醒的认识到,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运动伤害事故。而运动伤害事故一旦出现,轻则对学生的课程学习造成影响,重则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威胁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初中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做好防范措施。

要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思想上正确对待并高度重视运动损伤问题。体育任课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防范措施。除此之外,体育任课教师自身认识到运动损伤问题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应引导学生对此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其次,在篮球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注意做好充分的专项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到具体、充分而且具有针对性,要与即将开始的篮球教学活动相关联。例如:加强学生手指关节部位准备活动的练习等;第三,注意运动场地、器材以及装备的安全检查。体育任课教师应在每次篮球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认真的对本次课所需要的教学教材、教学场地以及周边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安全检查,提前排除安全隐患;第四,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避免运动损伤,体育任课教师则要注意教学内容、练习负荷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安排教学内容和安排练习负荷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原则,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运动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安排,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最后,任课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向学生传授常见的自我保护方法,以使学生能够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及时做出反应,从而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出现。

四、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集体的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能通过学生的意志品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多个方面培养,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初中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的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初中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篮球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这主要指的是,在初中篮球教学活动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组织能力、学习兴趣、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个性心理特质等方面的培养。篮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通过篮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观察和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在初中篮球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利用注意力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对比法、形象比喻法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篮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想在通过篮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育任课教师必须要首先注意开展创造性的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逆向作业法、合作学习法等均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易小坚,蒋毅.不同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技术教学方法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5).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

G633.96

篮球教学是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篮球因其具有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通过学生篮球课程的学习,能全面、有效、综合地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增加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此,笔者对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作了一定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本质不单单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求知欲望,塑造健全的人格。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篮球学习与训练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励志导向、以志诱趣。志和趣是学习动机的两个方面,志是理性动机,趣是感性动机,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志无趣,志就难以坚定;有趣无志,趣就难以持久。兴趣包括对学习进程感兴趣和对学习结果感兴趣。前者来自教学艺术,后者来自学习目标。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讲解和示范有趣生动,和同学相处平易近人,诙谐幽默,以个人的魅力吸引学生,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感,生成倾向心理;同时强调篮球训练对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的作用,使学生从社会责任感、个人前途、参与比赛多方面产生急切心理,自觉地投身到练习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新队员时侧重于趣,在教老队员时侧重于志,两者不能偏废,相辅相成。训练中,我引入游戏竞争机制,从听觉、视觉各个方面刺激学生思维、观察、判断。因为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正确观察赛场上瞬息万变的局面,来源于广阔的视野和科学的预测,只有准确地分析判断,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及时做好攻防的思想准备。要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和过硬本领,教师就要时常提醒队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二、强化W生的体能训练

篮球教学中,往往以比赛的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此运动是一项身体对抗性强、运动强度极大的项目,它需要学生在比赛中有充足的体力来完成教师在赛前布置的战术任务。目前,篮球的发展方向是“高、快、准、女篮男性化”,初中生也不例外,只有体力跟上比赛的要求,才有可能使比赛取得主动。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应严格要求学生克服体力上的极限,每次训练课后,还要进行适度的长跑练习,以增强学生的体能储备,提高速度、耐力和灵敏等素质,锻炼他们顽强的比赛作风。从学生的篮球体能适应性训练角度来看,每次篮球课的流程为热身、伸展、力量练习、心肺功能练习、整理与放松。当然,除了完成课内体能适应性训练外,还要求学生控制练习的时间和负荷强度,尤其强调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练习,从而确保体能训练效果。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篮球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对女生来说,传球技术中应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而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只作为介绍内容;在熟悉球性的练习中,方法很多,就可以经常变化练习内容,使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更高;对重点内容,要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在篮球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先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教学比赛,通过比赛,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有创造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感受到体育课快乐的同时,也深深觉察到自己所拥有的浮浅的篮球知识和技术距离实际运用的需要还相距甚远,从而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为了“学”而“学”转化为为了“用”而“学”,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求知。新课程要以运动为主线、以健康为主线,由“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

四、重视学生篮球技能的培养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篮球意识与能力上,训练学生在场上的实战与应变能力是最为根本的目标。一方面要发挥个人特长,另一方面要有团队协作意识。篮球比赛,不是单枪匹马的行动,要靠优良的团队配合作战。一是本队处于进攻状态,自己手里无球时,应按本队的战略意图,不论在弱侧还是强侧,都要做出配合动作,如移动位置,吸引防守,自主接应,制造主攻方向上的有利条件,给同伴掩护,寻找有效投篮机会。二是防守对方持球人时,要紧紧相逼,堵住去路,给同伴创造断球机会。防无球人时,根据对方进攻情况选位,卡住对方传球路线,防止其接球,随时给对方形成强有力的威胁。三是自己持球时,要灵活机智,摆脱防守并有一定的距离,进入有效的攻击区,就要不失时机地投篮。对方防守严密无法投篮,则要及时运用多变技巧传给已处在有利位置的队友。四是发动快攻的时候,根据所在位置,迅速启动一传、接应、分散、接球、上篮等一连串程序性策略。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技术的运用(比如快攻时的速度、抢球时的弹跳)就无从谈起。所以,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以及战术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物质基础。在教学与训练中,要认真抓好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训练。

篇6

关键词:游戏篮球 体育教学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226-02

近几年,篮球已经超越足球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运动,在初中生群体中,篮球的地位十分突出,初中生对篮球运动有着十分积极的参与热情。但是学校中的一小部分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对篮球游戏缺乏兴趣,所以加强篮球在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学力度仍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篮球教学激发初中生对篮球的兴趣使大部分学生加入到篮球游戏中来。在该文对该校初一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进行一场正式的篮球分组对抗赛。

1 该实验中B班游戏篮球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

1.1 传球比赛

将B班的28人随机分为两组,让每一组的14名同学排成纵队。每个组纵队的第一名同学手持一个篮球,在哨声吹响后,第一名持球同学迅速从头顶将球传给下一个同学,拿到球的第二名同学要将球从自己胯下把球传给第三名同学。第三名同学从自己身体左侧将球传给第四名同学,拿到球的第四名同学要从自己身体右侧将球传给第五名同学。四名同学为一个周期,将篮球分e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传递。当球来到最后一名同学手中时,持球同学要用标准的运球方式将篮球运给第一名同学,整个队伍再进行相同的循环步骤。在五分钟时间里,循环次数多的一方获胜。

1.2 运球接力

同样将学生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两个小组。这两个小组的14名学生分别以篮球场的底线为基准站成一排,让每一名学生手持两个篮球,让学生左右手同时运球跑向篮球场另一边的底线,在到达对面底线时立即进行折返,返回到原点位置时将球交给下一名同学,重复上一名同学的动作,直到一个小组所有同学都完成比赛任务,用时少的一方获胜。

1.3 盲人投篮

从B班的同学中随机挑选两名同学作为协助人员,将剩下的26人随机分成两个数量相同的小组。两队的协助人员依次将参赛同学的双眼蒙起来进行投篮,3 min内投入篮筐最多的小组获胜。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对初一年级的A班与B班分别进行了自主篮球游戏和带有趣味性规划的分组对抗游戏,从实验结果来看,针对B班进行的带有比赛内容设计的分组对抗篮球游戏无论是从学生满意度上还是从教学质量上都相对于A班的自主篮球活动,有着十分巨大的优势。在这项教育实验课上,同学们不仅体验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游戏时光,还增进了同班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同学们在对抗游戏中体会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在比赛中的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以篮球游戏为主要内容开展的体育教育可使同学们在保持身体建康的基础上活跃大脑思维。

2 篮球游戏化教学措施

2.1 提升学生积极性

2.1.1 开展灵活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小场地和简化的规则,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正规规则的限制,容易组织,趣味性强,锻炼身体的效果好,学生喜欢。

2.1.2 游戏为主

所谓突出游戏特点并不是不要篮球运动的基本运动方法,关键是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从游戏入手激发兴趣,突出项目特点形成教学合力,挖掘隐性内涵提高教育效果,通过游戏可以把简单的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方法的游戏是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的游戏,方法过于复杂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2.1.3 兴趣入手

学生喜欢篮球,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从兴趣出发,兴趣的诱因,使他们对“玩”感兴趣,对枯燥的技术动作不感兴趣或者说对教师教的动作不感兴趣。现实中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模仿NBA赛中球星运球或扣篮动作兴趣很高,在没有教师教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完成的较好。这说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追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

篮球教学中突出其游戏特点,从心理活动上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兴趣―主动参与―积极发展―有所追求,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从而达到爱学―会学―学会。

2.1.4 灵活教学

在游戏篮球授课实践中,任课教师要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游戏篮球的相关理念,将学生摆在中心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和规划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创造性。大胆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对抗训练。对于已经有了较好篮球基础的同学,可以单独分成一组进行正规的短程篮球比赛。对于平时没有经常打篮球的同学,可以专门安排一些游戏性强的趣味性篮球游戏,这样既可以激发同学对于篮球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甚至还可以专门为他们组织低量级的篮球对抗,降低比赛难度。还可以设计“业余版”比赛规则,比如减少比赛人数、缩小比赛场地等,这样可以直接把缺乏篮球基础的同学拉入到篮球竞赛的氛围中来,加快他们对竞技篮球的接受速度。

2.2 加强学生基本技术

篮球作为一项大家十分耳熟能详的竞技运动,其参与方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括非常多样的专业技巧,讲究力量与技术相结合。许多初中生对国际上知名的篮球明星十分的崇拜,也想要像他们一样拥有高超的篮球技术,所以加强学生基本技术训练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要从运球、传球、投篮、跑位等基础动作出发,一点一滴并且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指手部技术。手部技术主要发挥在篮球比赛时的接、传、抢、投等方面,这些技术的掌握与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在篮球竞技中对篮球的支配能力与控制能力。让学生在篮球训练中练就多变的运球、灵巧的传球以及高难度的投篮技术甚至可以将学生的篮球技术提高到职业及水准。

2.3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校园内针对学生进行的游戏篮球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篮球运动员,而是要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游戏篮球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要求初中校园的篮球教学摆脱掉传统的主要以任课教师单方向的灌输教学,学生只能十分被动而且机械地接受任课教师的知识灌输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游戏篮球教学时产不仅传授篮球的技术技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在篮球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元素。我们要以篮球游戏化教学为依托,让“快乐篮球”校本课程步向深入到学校、班级、学生等各个角落,让篮球为校园增添更多的青春气息。

参考文献

[1] 蔡泉良.游戏篮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与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4(15):89-90.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习兴趣;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体育在初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好其他学科的同时,也应该学好体育,这样才能综合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初中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

一、重视体能教育,投入精力改革

初中学生正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必要的体育锻炼能让学生健康发展,更好地强身健体,有了好的身体,学习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书本知识,许多学生向笔者打趣说班主任说得关于体育老师最多的就是“体育老师今天有事,取消体育课”“体育课改为自习课”。由于学校的不重视,认为体育是“副科”,一再减少体育课时,在短时间内体育老师不能把体育的基本技能等教授给学生,只能在少数的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简单地活动,而且由于课时的减少和不定期取消,导致学习内容不连贯,学生对体育课丧失信心,缺乏积极性。

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必须重视体育课程,给体育老师和学生合理的课时去学习体育技能。同时学校应该投入资金购买基本的体育设备,能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基本的体能训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强身健体,更好地生长发育,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由于课时的增加、课堂内容的连贯和体育设备的引入,学生能学习到基本的体能技能,更能尝试不同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多种项目。这样不仅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他们身体健康,身心愉悦。

二、明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如前文提到的,由于课时的缩短和不定期取消,部分体育老师认为在短时间内教授不了学生很多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学习了预备运动,跑跑步就自由活动了,这样的课堂教师没有明确的教授内容,学生也提不起兴趣。

针对这种问题,笔者认为体育老师首先要和班主任确定好上课课时,再认真准备好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在教授基础的体育训练后,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可创新,不能一味地站在指挥的位置。比如,部分男同学喜欢打篮球,而女同学提不起很大的兴趣,体育老师则可以组织男同学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比赛,女同学可以当拉拉队,练习啦啦操,体育老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当裁判,如何指挥,甚至老师也可参与到篮球比赛中。

三、提升综合素质,和谐师生关系

部分体育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一介武夫”,缺乏亲和力,在体育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过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师生关系很平淡。

笔者认为,作为初中的体育老师,要多多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把更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崇拜感。和谐师生关系,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接受学生,对学生敞开心扉,以诚相待,在课堂上可以以轻松的气氛来调节紧张的体育训练,对于进步的学生不要吝啬表扬,对于体能不好的同学要加以鼓励,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任重而道远。要想提高初中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仅需要重视体育学科,创新教学方式,明确教学内容,和谐师生关系等,还有需要广大同仁不断探索,以更好的方式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贯彻体育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张友国.初中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A),2012(01).

[2]郝振河.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7).

篇8

摘要: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不仅成为当代最核心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培养未来跨世纪人才极具战略性意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目标,其中包括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体制、提高心理素质等等综合素养。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初中生身体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与自信心。本文根据初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作用,分析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教育;有效方法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较为抽象

目前的初中体育课程主要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内容的编排过于抽象和深奥,并且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体育课的本质是身体活动课,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为根本目的。现如今所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基本队形训练、抛投跳、排球篮球等等。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但是教学内容是相同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灵活设置难易程度。除此之外,`课受场地的限制较大,还要考虑到天气状况。久而久之正常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或者由实践课变成了理论课,学时减少,学生的身体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

因为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了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一般采用的是教师先讲解三十分钟,然后学生按照步骤做练习,认为教给了学生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缺乏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意识。除此之外因为一些体育教师在对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现实致使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三)学校不够重视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主要具有知识、道德和审美这三大特点。体育锻炼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团队意识,还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但现实却是,很多学校的教师或领导没有意识到体育的多种功能,只是将体育看做一种玩乐的行为,只要学生玩的开心在身体上也没有身为伤害就好,没有从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体育,也没有意识到体育在提高全民族素质上的作用。这些传统陈旧的观念为学校体育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锻炼学生的品德和意志

体育运动具有公平竞争、平等合作的执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意志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篮球、足球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长跑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坚持、忍耐的精神;跳跃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不畏艰难的品质等等。日常生活中举行的体育竞赛可促进学生公平竞争、勇于拼搏精神的形成。比赛规则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的品质。群体活动可增强学生的团结友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体育教学对学生品德和意志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

(二)便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伸缩性是体育课的一大特点,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课程教材和学生学习进度都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篮球、足球、田径、游泳、舞蹈等多项活动都是体育内容,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进行调整,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训练。活动的实施场所灵活多变,像篮球、足球等运动即可在室内举办,也可露天举行。体育教学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爱好、学习水平因材施教,以便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促进初中生的智力发展

初中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脑和神经系统指导人体的活动,还需要人体具备良好的技能满足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要求。实际的体育运动过程中,人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体育运动不仅是单一动作的重复,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适合男生和女生单独进行或共同进行的活动形式,这就将体育运动的肢体较量延伸到了智力较量的领域。当初中生的智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就会对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初中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加强初中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实施与课外活动的配合是相辅相成的,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可以巩固体育教学的效果,更能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考虑将体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体育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传统教学方式体现的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通过抽象的语言及文字,向学生进行单向式的知识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冷淡甚至产生反感。因此,要想正确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所能接受活动技能为主,积极开拓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天赋,让学生真正地变成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处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核心方式。只有从教师队伍出发,提高他们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最好的榜样。每位教师应当在深刻理解每项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创造出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新奇和兴奋中学到知识,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因此初中体育素质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初中体育素质教育,并从多个方面完善它。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初探[J].何磊.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11(03)

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立足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而初中体育学情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还要考虑他们的认知情感、身体状况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等。初中生基本上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此时,他们的骨骼机体和肌肉韧度等机体技能亟待完善,学习锻炼中敢于尝试,但往往急于求成不注意细节而造成伤害……等等都是初中体育课堂的主观背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积极认知和注意的学生实情,如果我们熟视无睹,那体育教学就不接地气,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锻炼需要,就无法有效提升同学们的体育技能。因此,笔者特此对初中体育学情进行简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一、初中体育普化学情简析

目前诸多一线体育老师只遵照教学大纲来一章一节地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如此体育课堂,貌似整体划一,其实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又怎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呢?普化学情就是当前初中体育普遍存在的实际学情,囿于篇幅,笔者不针对细节问题一一讨论,暂对一些共性的学情进行探索:①没有根据学生机体机能和运动协调能力进行分层设计;②照本宣科的讲解和机械的训练没有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情趣;③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合作训练的积极性。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实际学情,就不能掌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技能锻炼需要,就不能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帮学生克服畏惧心理,进行实现打造阳关体育,增强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定要参研学情

教学目标不是教育部门的统一指挥,而是要根据班级的实际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的契合点统筹设定。教学活动是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没有目标的体育课堂不能保障有序完成教学内容,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当前多数孩子都来自独子家庭,从小没有进行过吃苦锻炼,对于比较艰苦和坚韧度要求比较大的初中体育锻炼本身就有畏惧心理,再加上许多技能本身就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是不小的挑战。鉴于此,我们就不能一刀切地讲解和训练,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根据往常的运动成绩和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学习层次划分;第二,通过沟通,摸清大家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情况,找到大家喜欢接受的引导方式;最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制层次内小目标。只有这样设置,才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让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能促进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活动设计一点要立足学情

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所以教学活动更要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教学内容的结合节点。我们可以在课下随机约访几位不同层次的同学,根据他们的运动需求和认知情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例如:教学《篮球原地运球》的过程中,笔者就先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同学们都希望设置技能扎实跑跳基本功又能又能提升控球技能的灵活的课堂形式。于是,笔者就根据有针对地进行了如下设置:①运动游戏夯实跑跳基本功。围绕篮球场端线绕篮球场由跑圆转变成跑篮球场内线再转变成蛇形跑。②传球游戏提升控球能力。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编好号,中间站一名学生,进行原地运球5次后报出一个数字,将球抛起,该数字的同学迅速接球,并继续进行游戏。

四、合作学习是学生积极的认知情趣

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合作需求能够更好地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具体的做法:①分析学生的合作伙伴选择。进行运动分组的过程中尽量要采取学生的主观意愿,让学生组成小组。而对于需要调整的小组成员教师则要重视对组长进行德育教育,让组长能够接纳弱者,帮助同学尽快进步。②分析学生的合作活动需求。教师要利用访谈、课中观察等手段了解到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合作活动,这样能够让教师设计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合作活动。比如:我们在学习《侧手翻》时,为了安全起见,练习者需要有人帮护,就需要多人或者双人相互协作来完成练习,但是常常对保护者不放心,因此我们就可以安排臂力比较大的多位同学来做“保护者”,从心理上破除学生的不安全感。这过程中,要求保护者的右手务必跟紧练习者的体前与左髋部屈等,然后左手在右手的下方紧跟练习者的右髋,这样才能消除安全隐患,才能让练习者放心完成训练。

五、承认学生差异,设置分层教学

同学们在客观上存在学习和认知上的差异。因此,我们一定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通过问卷和以往的课堂表现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归类,诸如:学生身体状况差异,运动技能、知识和学习能力、学习及兴趣爱好等状况都要进行综合参考,通常我们可以将学生成A、B、C三个能力及认知层次,然后我们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目标设置。

比如在教学篮球时,笔者进行的如下分层设置。

总体目标:了解和熟悉运球动作要领和禁忌,学习和掌握篮球的运球、投篮等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练习能基本掌握并完成运球、投球一气呵成,并有一定的成功率,同时在训练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A组目标:熟练掌握运球的基本理论知识,对运球规范禁忌及投篮技巧有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练习能基本掌握运球到投篮的基本技术动作,在实践中深化对动作要领的理解,逐步提升命中率。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比赛中,完成基本比赛流程和任务;

B组目标:除了掌握以上基本技能外,还要有能在实际练习中,灵活处理突况的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组目标: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各个流程动作要领,具有处理各种应急反应,有团队精神,能打一场精彩的篮球对抗赛。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立足学情,有针对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总之,实际学情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前提基础,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情感和身体机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完善体育教学,达成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初中体育 主体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12-02

在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认识还不到位,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限制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因此,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实践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参与度低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差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缺乏对体育的兴趣。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一些老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将新的教学理念加以运用,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形式和课程评价单一

在当前中学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往往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带有极强的应试性,教学内容也往往是围绕着教师内容来开展,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中,也往往只是根据体育测试内容来给予一个分数评价,忽略了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学生在教师给予的课程评价中无法体会到体育所能带给自己的快乐,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授课过程中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和动作的示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学生也只能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来练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初中体育教育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课堂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对篮球这一节进行授课时,如果老师课上先讲“篮球运动通过以投篮为中心,以投篮得分多少判定胜负……”等一大串有关篮球的概念,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示范,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肯定不高。在课堂上,不妨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对篮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与学生交流一下篮球运动中的体会以及在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然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在讲解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在讲解完成后,让学生再进行自由活动,利用教师讲授的技巧和动作来进行练习,这样通过学生在讲授前后效果上的对比,自然可以达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来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多媒体资料等来设置教学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讲,然后在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答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摒弃原来“一刀切”的评定方法。比如,在进行800m成绩测定时,可以先进行一次摸底测验,在通过老师进一步的讲解和有针对性的联系之后,再进行一次测验,这样通过前后两次成绩的对比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分数的评定,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潘明,朱为民等.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与科学,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