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骨折病人 护理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从而证明了情绪对调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2 护理措施
2.1疼痛护理
2.1.1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1.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篇2
【关键词】:老年病人;骨折;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R68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42-02
1 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特点
1.1 复杂性 8例患者中,无论是低龄老人,还是中龄老人,也不论是否开放性骨折,常有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同时存在,症状体征相互影响,临床表现极不典型。虽然大部分脏器病变并不致命,但当骨折后,某一脏器病变或功能减退,8例均影响到全身抵抗力。护理工作复杂,难度大。
1.2 警惕性 老年人容易发生全身衰竭、意识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和后遗症,在护理老年骨折病人时,要时刻警惕,以免疏漏。
1.3 客观性 老年人敏感性降低,自觉症状轻微。比如,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低,发热不如年轻人明显,甚至在严重感染时也是如此;对冷的反应也差,容易发生低温状态而不自觉;对疼痛的反应差,对心肌梗塞、肠穿孔等剧烈疼痛的疾病,可能仅有轻微不适或全无主诉;胆石症发作的症状不多,而高脂饮食诱发的胆石症却常见,若不及时发现可引起穿孔及腹膜炎。在老年人的护理中,客观检查,尤其体温、脉搏、血压及意识的观察极其重要。
1.4 针对性 老年骨折病人体质不同,营养各异,基础疾病不一,护理中应针对各人情况因人而异。比如,肥胖者要控制热量,瘦弱者要增加营养,浮肿者要低盐,意识障碍者要防止坠床。
1.5 及时性 老年骨折病人容易发生休克、重要脏器损伤、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和感染,发病快,病程短,护理中应及时发现征兆,及时处理。
1.6 整体性 老年骨折病人容易发生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等,护理中应特别注意固定与活动相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局部与全身兼顾,护理措施与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等整体护理观念。
2 老年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原则
2.1 综合评价 了解病人当前的的饮食起居、老化情况、基础疾病、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经济情况,综合评估饮食护理原则,决定饮食援助方法。
2.2 良好心境 设法创造愉悦的就餐环境,有食堂时尽可能让其在食堂就餐,坐轮椅的病人迎送到食堂,使其生活有变化,对单调的生活给予良性剌激。进食中提供适当的话题,营造愉快的气氛,餐桌上摆放小花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以增进食欲。
2.3 耐心指导 老人通常重视自己的经验,难以接受新的知识。要耐心介绍关于营养、食品、饮食生活方面的知识,并耐心指导。
2.4 自助进餐 遇有上肢功能障碍、握力下降、进餐困难者,应鼓励其用自助餐具,自立进食。
2.5 食品细软为使老人牙周膜弹性不受影响不要让老人吃硬的食物,食品应切细做软,忌快食、烫食和粗食。
2.6 边吃边喝 老人消化液分泌减少,进食时应边吃边喝,使食物容易通过食道,以防噎呛、误吸或误咽。若将口腔、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微粒或酸性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是口腔卫生较差老人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应特别注意。
2.7 均衡营养 根据病人生活活动强度所需要的能量、三大营养素及常量、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制定食谱,均衡营养,要特别注意水、纤维素和蛋白质的补充,防止脱水和便秘,促进骨折愈合。
3 老年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方法
3.1 餐前准备 整理衣着,使其精神振奋。核对饮食卡,如碎食者给低热量等。餐前洗手,戴上用餐围裙或餐巾。
3.2 摆正姿势 进食姿势应与身体功能相适应,不当有发生误吸误咽危险。能坐者取坐位,坐直,腰下放枕,减轻背肌、腹肌的负担。坐位的调节及餐桌的高低以能看见食物及上肢容易取食为准。不能坐者可用支架床或靠背架将上身抬高,腰下垫以枕头防止下滑,将食物放在过床桌上。卧位进食时,头部稍抬高,面向侧面,用毯子或枕头支持背部使其舒适。进食后右侧卧,以利食物从胃向十二指肠通过。进食时间长时,保持姿势困难,护理者应给予帮助防止疲劳。
3.3 看准食物 进食时设法让病人看清食物内容。卧床者可用镜子反照;视力障碍者,使其一边触摸碗筷一边闻及香味,同时告知所进食物用的原料、颜色、形状、温度及烹调方法;流质应帮助病人稳当放在手中,以防洒出。
3.4 细心取食 上肢运动无障碍者,应劝其使用陶瓷碗碟;肌力下降者用塑料餐具;握力低下者用筷子或粗柄刀、叉、勺,或在柄上用纱布布条将柄缠上,便于老人握持;筷子可用弹性绳子将两根筷子连在一起,维持老人用筷子的习惯和手指的运动,用筷是精细动作,对大脑有良性剌激;吸食流质或水,可用吸管或婴儿用饮水杯,玻璃杯应带把,外面套上橡胶防滑,并注意液体温度。
3.5 缓送口中 能自行进食者,尽量让其自助。有困难者应喂饭。护理者坐在病人床边;先给饮料,促使消化液分泌;进食量少者,先给予蛋白质、维生素等高营养食品;用吸管时从口角进入口腔不易误吸,吸管深入底部以免吸入空气,换吸流食应换根吸管免得味道混合;筷子、叉、勺大小适中,不要与牙齿接触;食物应放在舌中央,一侧肌肉弱时将食物放在肌肉较强的一侧,不要粘在上腭,不要放在口腔深处;一次喂入的量和间隔因人而异,各种食品变换着少量给予,给固体食物3~4次后喂汤或饮料,忌催促和斥责。
3.6 细嚼慢咽 对一边吃饭一边把饭含在嘴中,或因咀嚼不细、吞咽不全而噎着的老人,应不断鼓励其细嚼慢咽,护理者要和蔼亲切。对痴呆骨折病人与一般老人一样,养成规律进食习惯很重要,促其规律分泌消化液,以利咀嚼吞咽和消化。
3.7 饭后清洁 及时清洁口腔内的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措施。饭后要帮助病人漱口或刷牙,意识低下者用棉棍或纱布清洁口腔,有义齿者饭后取下刷净,按摩牙龈后带上,擦净口周和手,回到舒服姿势,右侧卧30min左右,清理残余食物和用过餐具。本组8例例患者,通过上述饮食护理措施,配合复位、固定和功能锤炼等治疗,全部愈合良好出院。
参考文献
[1]张延龄.老年外科学[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31(4):203-205.
篇3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5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6-01
循证护理的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提出的,此后被广泛应用在病症护理中。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人损伤,在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将循证护理应用在股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下是笔者的研究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对从2011年4月到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信息进行了采集,其中年龄最大者为82岁,年龄最小者为57岁,平均年龄65.3岁,男性病人52例,女性病人36例。这88例股粗隆间骨折病人中,进行保守治疗的有3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8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34例。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都为44例,对这两组病人的病情、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这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计算,对其各自的平均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别统计。患者满意度的评判标准为打分型的问卷调查形式,满分100分,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60到79分为基本满意,80到100为满意。
1.3 统计学方法。对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则使用方差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之后,得到如下结果,见表1。
表1 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统计表(n)
3 循证护理
3.1 术前护理。由于股粗隆间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许多病人、亲属都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况,对手术的安全、是否有效过于担心。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在手术进行之前向股粗隆间骨折病人及其亲属进行详细说明,告知此手术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风险,充分尊重病人自己的意愿,尽可能地对病人进行安抚,努力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使得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3.2 术后护理。
3.2.1 问题的提出。由于股粗隆间骨折病人平均年龄比较大,病人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抵抗能力较弱,很可能由于长时间地躺在床上而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压疮、身静脉血栓已经肢体障碍等各种症状。
3.2.2 循证支持。护理人员要对上面提到的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考虑和分析,查阅有关的
参考文献,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①当病人长时间躺在床上时,很容易使得病人的局部皮肤受到压迫,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此外当局部皮肤受到挤压时,其温度会升高,从而引起该部位代谢速率的加快和耗氧量的增多,这样如果时间过长,则容易产生一些严重后果;②如果手术后患者出现肢体障碍或者肿胀疼痛等问题,则可采用冷疗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缓解病人肿胀疼痛,而且还可以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从而避免水肿的发生;③若股粗隆间骨折病人出现肺部感染等情况,则很可能是由于细菌的定值或者PH值改变等多种因素导致的;④据统计,股粗隆间骨折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而引起的泌尿系统疾病占到8%左右,若出现这种情况则应该在更换病人尿管时多加小心,尽可能地减少更换次数。一般来说,只有导尿管发生堵塞或者其他损害时才可以更换,这样既可以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换尿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3.2.3 护理干预。在手术后,要经常对患者进行肢体活动,一般来说要保证一天三次左右,每次活动5到10分钟,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卧床而发生局部的肿胀;若手术后病人出现肿胀等不良症状,则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地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病人空气的通畅,定期地对病人的导尿管进行检查,若出现堵塞等问题则要及时更换,嘱咐病人及其亲属对饮食加以控制,食物应以低脂性的为主,一定要保持大便的通畅。
4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病人年龄通常较大。由于老年病人自身体质弱和体抗力差等原因,导致其在手术治疗和手术康复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并发症。目前来说,尽管关于循证医学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循证护理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则比较少。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针对每位病人自身的情况,对其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升护理效果,从而提高病人及其亲属的满意度。通过上述统计结果不难发现,观察组的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在平均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要比对照组低(P
参考文献
[1] 陈丹娜,杨丽娴,林丽贤等.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05):35-36
篇4
【关键词】 骨折康复;健康教育;方法;实践
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极易出现情绪反应,影响疾病转归和预后。分阶段、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不仅满足了病人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同时改变了病人的不良健康行为,有效缓解和消除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积极构建病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帮助病人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1 建立健康教育模式
建立整个骨折康复过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住院教育和出院教育,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因人而异。护理人员就骨折防治知识、骨折发生的原因、机制及恢复过程,以及骨折的康复知识(如功能锻炼、假肢使用等)对病人做一全面的教育,使其在漫长的恢复期中坚持合理的功能锻炼,重建或恢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2 健康教育
内容针对病人的情况,功能锻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内容之一,是促进康复、防治复发的重要手段。我院新建的功能锻炼室,购置大量综合锻炼器械,如跑步机、肩功能回旋器等。负责护士向病人讲解动静结合的重要性,并根据病人病情同主管医生一起制定一份康复锻炼计划,护士进行示教,使病人懂得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消除了顾虑,锻炼变被动为主动。病人主动的锻炼对促进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3 加强前瞻性健康教育
有文献报道,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普遍增加跌倒受伤的机会,而髋部骨折手术后普遍存在抑郁症状,增加相关死亡率并影响骨折受损功能的恢复。因此应与患者多做耐心、细致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手术后患者,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和相关信息做预见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保证治疗与护理过程在患者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效调动患者积极性,从而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疾病进展情况,同时便于护理人员及时调整健康教育指导方案。
4 体 会
4.1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康复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这种教育为医院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作用。因骨折的病人病种复杂多样,各种骨折的康复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对症教育,同时协助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周之后就可以开始扶拐康复,而脊髓损伤的病人,大多有肢体瘫痪和感觉麻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伴随着是家属的终身照顾和护理,所以要把有关知识同时授予病人和家属。
4.2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护士自身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实际业务水平,在实践中对病人的教育效果至关重要。护士只有业务理论知识能力强,才能及时、准确解答病人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准确指导病人的康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士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病人的教育过程中,其实也是护士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赵光红,任小英.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内容需求状况的调查[J].护理学杂,(7)3.
[2] 岑晓勇.骨折病人的护理护理系外科,2012.05.07.
[3] 王莉.梅景慧.健康教育在下肢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2007.12.07.
篇5
【关键词】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5-01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86例下肢骨折病人,其中男性、53例,女、33例。按骨折类型,有股骨骨折32例、髌骨骨折25例、胫腓骨骨折16例、踝骨骨折13例。均进行康复期健康指导,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2 心理护理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容易紧张烦躁,护理人员应该态度和蔼,耐心地与其沟通,向患者讲解骨折的预后转归,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患者战胜疼痛的自信心。对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对病人的思想转变和生活方式有准备、能够细心细致地照顾病人,避免烦燥不安或不耐烦的情绪在病人面前出现。
3 饮食护理
骨折后由于骨折组织的修复是需要合理的营养,应及时给予高热量、以及高蛋白食物。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活血化淤、促进骨折愈合[1]。同时应注意便秘的发生,由于骨折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应指导患者干稀搭配、精细搭配、荤素搭配。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粗纤维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4 并发症合并症的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末梢血运,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伤口渗血,减轻患肢肿胀疼痛。注意观察皮肤温度、感觉运动,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干预,对骨折转归十分关键。
5 功能锻炼的护理
功能锻炼对骨折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强直,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强的影响,可以舒筋活络,益气活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告知注意事项,解除思想顾虑,充分调动能动性,克服疼痛。使其自觉的进行功能锻炼,教会患者做踝关节的背伸,趾屈活动,绷腿动作,教会患者掌握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的锻炼[2]。活动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部分患者结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电疗、磁疗等物理疗法,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锻炼时医护人员结合个人特点制定,肌肉收缩次数、关节屈伸角度、负重时间及强度等具体指标,并要求家属监督。
6 疼痛的护理
加强疼痛的护理,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正确使用镇痛药物。恰当应用疼痛的心理疗法,可以通过听音乐谈心等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放松,缓解病人疼痛。疼痛病人一般是夜间疼痛加剧,鼓励病人白天多与家人沟通,应减少白天睡眠的时间,尤其是减少午睡时间,延长夜间睡眠时间[3],增进夜间睡眠质量。
7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骨折病人术后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褥疮,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时采取翻身护理,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出现红肿或者颜色的改变,指导家属合理得按摩经常受压部位,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气垫床,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清洁,特别是女性患者卧床时间长,小便后要及时清理会阴及骶尾部,保持骶尾部干燥。
8 尿路感染的护理
由于骨折病人长期卧床且病人为了减少陪护的麻烦,饮水量少,容易出现尿路结石及尿路感染,所以针对此保持患者的每日饮水量达到标准,如有留置尿管应保持尿路清洁,进行尿路冲洗,预防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颜淑要.健康教育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第21期279页.
篇6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营养支持; 护理; 下颌骨骨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外伤(特别是交通事故)导致的颌骨骨折的病人逐年增多,由此而导致患者的颜面畸形和功能障碍,对此病的治疗和护理的研究尤显重要。我院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颌骨骨折病人102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患者咬合关系、外观恢复较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02例患者中,男患者76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3.4∶1,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为34岁。其中,交通事故伤占52%,斗殴伤占22%,跌伤占12%,其他14%。急诊入院并实行急救措施的39例,在其他科室治疗后转入择期手术的63例。按外伤的部位分, 上颌骨骨折24例,下颌骨骨折71例,上下颌联合骨折7例,并发颅脑损伤14例。采取手法复位的3例,牵引复位的34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65例。96例伤口愈合良好,完全解剖复位,颜面对称,咬合关系恢复到受伤前水平; 6例切口愈合欠佳,骨折复位差,咬合关系仍有紊乱。
2 治疗和护理
2.1 治疗方法
新鲜并且移位不大的线形骨折可采取手法复位。手法复位不满意或已经纤维性愈合的患者可行牵引复位,分为颌间牵引、颅颌牵引、手术切开复位[1]。
2.2 急性期的护理
颌骨骨折的患者常伴有颅脑及全身其他部位的损伤,病情严重者,会因为严重颅脑损伤而导致死亡。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抢救生命、包扎伤口、暂时固定骨折、减少出血、减轻疼痛。具体措施是:(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水和电解质,预防休克发生;(2)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颅脑损伤的表现,如瞳孔改变、神志变化、脑脊液耳漏、鼻漏等,如有上述异常,要立即通知医生和联系神经外科医生会诊;(3)因下颌骨骨折及上颌骨横断骨下坠移位影响呼吸者,应设法将移位的组织和骨块临时复位,对于吸入性窒息,应立即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2];(4)注意观察有无重要脏器伤和伤口的活动性出血。对39例(21例并发有其他部位及颅脑损伤)急诊入院的病人采取了以上的急救及监护措施,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的治疗,无一例患者因抢救治疗措施不当而出现意外。
2.3 口腔护理及观察
术前拔除口内的残根、残冠、松动的牙齿及不良的修复体。口腔卫生较差的进行全口洁治,术前3 d用 0.5%的氯化锌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早晚及饭后含漱。
对常规的口腔护理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儿童牙刷进行修剪,形成一排三列(三撮毛刷),用口镜将患者口唇轻轻拉开后,用此毛刷由上颌至下颌,由左到右分区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软垢刷下,然后用大橡皮球冲洗,冲洗液为1∶5 000呋喃西林漱口液或氯化锌溶液。做口腔护理的同时应观察:(1)牙弓夹板结扎丝有无脱落及断开移位、有无刺伤牙龈黏膜、咬合关系有无异常;(2)橡皮筋是否完整、方向是否正确、数目是否达到牵引需要的力度;(3)局部伤口有无感染、肿胀或长期有渗出物[3];(4)术后皮肤或黏膜有无瘢痕收缩、夹板轮廓显露或影响义齿修复,如有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调整。
2.4 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预期结果,帮助端正病人对待疾病的认识,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预期结果,将以往同类病人手术前后的照片对比向其展示并安排其认识已康复的病人,增加病人的信心。
2.5 营养支持
手术期应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和半流质。一般为蛋白质1 g/kg,热量167~251 J/kg。本组患者均予均浆膳食,其主要成分为奶粉、米粉、猪肝、精瘦肉、鸡蛋、红糖、蔬菜、植物油及小米等,打碎后供患者食用。对口腔内有创面的患者,为减轻创口出血,可先进食冷流质,待伤口渗血减少后再食用均浆膳食。为减少进食时的疼痛,可用0.5%的利多卡因稀释后含漱,对做颌间固定不能张口的患者,可将一段软塑料管自缺牙间隙或磨牙后区植入,吸入流质,严重的患者可鼻饲流质。流质易饥饿,可每日多餐,每次200~400 ml。如病情需要,可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2.6 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
颌骨骨折患者颌间固定通常为3~4周,4周后应逐渐开始作张口运动训练,张口度以达到3 横指为宜,否则可能引起颞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及骨质疏松。病人出院时,还应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3 讨论
颌骨骨折后可导致颌面部肿胀、疼痛、张口困难、 咬合关系紊乱,进食方式和食物结构都受到限制, 影响病人营养物质的摄入,导致体重和营养相关指标的下降[3]。营养的饮食及进食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整体机能, 减少并发症, 促进疾病痊愈。在本组病例中,有84例使用了均浆膳食进行胃肠营养治疗,有9例进行了静脉营养治疗,无一患者因为营养不良而影响伤口愈合。
颌骨骨折常并发牙外伤和软组织损伤,创口与口腔相通,而口腔内滋生着大量病原微生物[4];颌间固定术后,患者不能张口运动,口腔自洁作用差,加之吞咽困难,口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易导致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骨折的愈合,甚至由于感染导致腮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相当重要。单纯药物溶液清洗虽然对患者口腔卫生的保持有很好的作用,但对于牙间隙以及牙弓夹板与齿龈间的食物残渣、软垢的清除存在明显的缺陷,患者出现牙龈炎症、口臭的比例较高,本组病例采用了改进的口腔护理方法,减少患者因口腔感染而延误伤口愈合的情况发生。102例患者中,有99例术前使用氯化锌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早晚及饭后含漱,术后51例张口受限情况较轻的病人仍使用0.5%的氯化锌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含漱,有11例采用了常规的口腔护理,另外40例采用了改进过的口腔护理方法,只有1名患者因受伤时口腔内伤口太大导致口腔感染而影响伤口愈合。
颌骨骨折病人多由瞬间突发意外事件所致,病人往往对突发的意外遭遇毫无思想准备,失去心理应对能力,极易表现出过度恐惶、惊愕,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无所适从[5]。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适时心理疏导。102例患者中有89例进行了心理护理,病人消除了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后有 82%的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现为满意,14%的表现为较为满意,只有4%的病人不满意。
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做好口腔护理、预防伤口感染、营养支持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6]。此外,运动训练也很重要。本组病人经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督促、鼓励早期进行张闭口训练,刺激骨断端新骨形成,促进骨愈合,预防关节强直,杜绝了因为怕痛而不进行张口锻炼影响咬合关系恢复的情况发生,使病人面部形态、咬合关系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7-189.
[2] 郭萍.颌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1-52.
[3] 徐佑兰.颧骨骨折手术复位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8):34-35.
[4] 陈宏杰,朱翠凤,刘维娟.颌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5):345-347.
篇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由于生理变化原因,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稍有磕碰、跌倒就可导致骨折。下肢骨折使老年人不能下地行走负重,失去正常生活能力,而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废用、孤独等不良情绪;长时间卧床,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护理并发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直接影响着生命的质量。自2008年对150例老年人下肢骨折病人,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进行了整体化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对15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实施了整体护理。其中,女性:84例,男性:66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74岁,60―70岁者:85例,71―80岁者:40例,80岁以上者:25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42例、骨股干骨折10 例、胫腓骨折78例、骨踝关节骨折:20例。并存症依次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感染、脑血管疾病。
2 效果
在被观察的150例病人中,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均为零。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病人对护士技术操作的满意率达95%以上,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达到了98%以上。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心理护理
老年骨伤病人的心理状态十分复杂,由于发病的突然,或病程日久,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痛苦、恐惧、抑郁、孤独,自卑和被抛弃感。骨折后,患者疼痛剧烈,疼痛刺激可使患者出现焦虑[1],主要担心肢体功能的康复情况及手术是否成功;对将来生活是否自理,。针对这些情况,护士要耐心的进行心理疏通,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此类骨折手术的选择,应如何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介绍同种有疾病康复的病例,经常到床边与病人交流,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与功能锻炼,对骨牵引的病人,讲解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指导病人在牵引期间进行患肢肌肉的收缩运动。术前检查结果告知病人。从而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3.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3.2.1 褥疮
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避免理化因素对皮肤的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鼓励协助病人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翻身;按摩骨隆突及受压部位;保持床铺整洁干燥;保持病人皮肤清洁,改善营养状况,鼓励病人进食营养物质,增强体质,以增强病人的抵抗力。
3.2.3 坠积性肺炎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每日5-10次,每次5分钟,有效咳嗽、咯痰,,协助病人翻身扣拍,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
3.2.3 泌尿系统感染
鼓励病人多饮水,交会病人床上排尿,术前需要留置尿管者,导尿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使用双腔导尿管,术后加强留置尿管护理,尽早拔除尿管,保持病人的清洁卫生与生理卫生。
3.2.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见于股骨颈骨折病人。早期指导病人进行双下肢肌肉运动,每日10-20次,每次5-10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3.3 手术肢体功能锻炼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3.3.1 床上训练法
术后第二天到一周,教会病人做肌肉等长收缩运动,用力背屈髁关节,每日5-10次,每次5分钟左右,以上病人不感到疼痛、劳累为原则,循序渐进进行。逐渐过度到膝、髋关节,最后到抬腿,对于股骨颈骨折病人,膝、髋关节的活动,应按手术方法的选择情况,作相应的活动。每日5-10次,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的肿胀,预防肌肉萎缩,促进切口愈合。
3.3.2 离床锻炼
对于可离床不负重训练的病人,指导病人练习上下床,为患肢负重打基础。下床时让病人双手支撑,臀部离床,健侧蹬床,形成三点支撑,向床边移动,健侧先下床持重,然后一手支扶床,一手扶患肢着地:上床时,患肢先着床,健侧支撑身体,必要时给病人以协支撑。经过这样的训练,下床后可拄双拐,健侧负重患肢做屈膝踢腿和下蹲动作。通过下床后训练,可以促进骨折周围肌肉的恢复和髋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
3.3.3 负重期训练法
在病人即将出院的两天内,告诉病人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考虑负重。并教会病人正确拄拐助行,让病人拄拐站定时要挺胸收腹,抬头向前看,双拐与脚成三角,迈步时应先出健侧,后迈患侧,身体重心在健侧,拄拐前移时身体保持稳定后在移动,每天让病人行走200―300米,一日三次,以病人不感到劳累为原则。出院后家属应该注重患者的心里健康和身体的康复训练,包括患者的情绪、饮食 及体征的变化,保持大便通畅。继续功能锻炼,加强患肢活动度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功能[2]。
4 体会
4.1 病人得到了实惠,密切了护患关系
通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知识宣教指导,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让病人注意活动量和幅度,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做到主动为主,护士协助为辅,使病人掌握了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老年人的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密切了护患关系。
4.2 密切了医护关系
护士通过与病人的沟通,能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生理状态,获得了更多、更科学、更全面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医生。医生通过把诊疗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告诉护士,护士把解释、宣传、指导工作做深做细,使病人达到共同期望的治疗效果,从而密切医护关系。
4.3 促进了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使护士感到了自身知识的缺乏,增加了压力,渴求知识的欲望和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的意识越来越强,从而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栓类型,其大部分都发生于术后或者是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身上。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由于其高龄,急性创伤且进食量少,依从性不好,运动少血流缓慢导致是下肢DVT发生的高危人群,有数据显示在骨科的围手术期当中有40%到70%患者会发生下肢DVT的情况,下肢DVT的形成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其大多会出现下肢疼痛或者是胀痛感,严重时能够使患者的下肢由于长时间的血液无法正常回流而出现坏死症状从而让患者面临截肢的威胁,不仅如此,血栓一旦脱落很可能会对身体内的脏器进行栓塞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对我科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共计2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和观察,其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科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共计2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这些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78例,女性患者为137例,其年龄从65岁到9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0.3岁。在这些患者当中有138例手术治疗,77例行保守治疗。在髋部骨折的患者当中有201例为股骨颈骨折,4例为股骨颈病理性骨折,5例主要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为合并脊柱及骨盆骨折。在所有的老年患者当中206例合并有心肺脑血管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5例患者形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
2.方法
2.1 研究方法
对我科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共计2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和观察,最后对215例患者的下肢DVT发生机率进行统计,从而得出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下肢DVT的预防和护理有效性进行分析。
2.2 护理方法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下肢DVT预防的护理主要通过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护理,其二则是进行心理护理,其三药物护理,最后则是饮食护理。通过这四方面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一个较为合适的调整降低下肢DVT的发生机率。下面我们就对这四个方面的护理进行深入分析。
2.2.1 身体护理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身体护理主要是观察与主被动活动,实施基础及物理二级预防。观察方面要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观察,在患者围手术期以及卧床期间对双下肢的颜色、感觉、皮温以及胫后和足背的动脉搏动进行较为严密的观察,这主要是防治出现下肢深静脉的回流出现异常。除了基本的观察外,还需要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如血脂和血糖,D2聚体及凝血六项等指标,由于长时间卧床而运动少的高龄患者,极易出现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情况,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风险。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主被动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干预措施,小腿按摩应从远端向近端,促进静脉回流;抬高患肢,鼓励病人尽早同步行足趾及踝部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围手术期使用压力袜及抗血栓治疗仪干预,床上多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动作,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借助骨科床特点行引体向上及抬臀运动;合并肺部疾病及感染的患者使用机械排痰辅助排痰,戒烟者劝其戒烟,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
2.2.2 心理护理
除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身体护理外,心理干预不容忽视。老年骨折患者本身由于年g较大对其本身的恢复情况较为在意,很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于其身体完全康复的希望不大,存在很强烈的悲观情绪,甚至有些老年患者会有焦虑情绪,而老年骨科患者大部分都存在高血压的情况,而这些心理应激[5]会使患者的血压增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指数,对病情的康复极为不利。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地对患者进行安抚,鼓励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和之后的康复训练,大部分患者是可以完全康复的,从而打消患者的忧虑,心理护理不仅可以让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所消除,还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存度,鼓励家属配合,给予患者经济的支持及关爱,免除负担。
2.2.3 药物治疗
除了简单的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之外,进行药物抗凝三级干预是保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减少DVT的主要方法之一。我科常规使用口服的利伐沙班片10mg,术后10小时口服第一片,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直至术后14天后,出院后改为阿司匹林片。术后使用疏通血管、营养神经的药物,对血脂、D2聚体及CRP等化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密切监测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基础疾病多、高血脂患者一般采用他丁类降血脂药物,以防止DVT的形成,而对于高血糖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稳定血糖,从而快速康复,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
2.2.4 生活护理
很多老年患者有吸烟习惯,这给DVT的形成带来了便利条件,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鼓励病人戒烟,避免尼古丁等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黏稠度。并且在卧床期间饮食应当较为清淡,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大便通畅,多饮水,保证每日>2000ml,以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液黏稠度。
3.结果
经过彩超检查后发现在215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当中仅有5例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且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和干预并无死亡病例。
4.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采用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爱最大程度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对患者的恢复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降低对住院的需求,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2]吴洪波.下肢静脉滤过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3):177.
[3]陈芳.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1):33-34.
[4]刘凤花.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4):110-112.
篇9
1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常见病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和建筑工程事故受伤的病人成了现代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往往这些患者表现为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伴随有心肺脑肾等脏器的损伤。这就对骨科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还要拓宽知识面,针对骨科常见的并发症、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2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死亡年龄逐渐提高,人口趋于老龄化。因此老年病,如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等患者就逐渐增多。以前老年骨折患者都是采用保守牵行治疗,而目前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患者年龄到达80、90岁,高龄老人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相对于要更多一些,这是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难点。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工作要勤于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勤于向病人及家属做健康宣教及交待注意事项,帮助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要细于观察病情,除了要观察手术的部位以外,还有进行全身观察。在交接班也要细于交代,做到当面看清,口头讲清。
1.3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不像以往骨折单纯的诊疗手法,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成了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难题。
1.4病人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骨折病人往往希望尽早离床活动,截瘫病人要求进行手术,以恢复肌力,以期能自立活动。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均需要最好的医生,最佳的手术方案,得到最优质最满意的护理。面对病人的这些高标准的需求,不仅医院要提高医疗水平,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于患者的沟通,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1.5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
由于骨折病人的活动受到限制,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恢复比较缓慢,所以易出现并发症。在现有的医疗制度背景下,大部分病人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以外,也比较重视在家的康复。而我国目前家庭社区的医疗护理制度和护理能力都跟不上发展的形式。住院期间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康复锻炼,所以我们的护理人员还要教会病人的家属处理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让家属也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减少褥疮、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尿路感染、骨质疏松、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在病人出院的时候,主动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信息,经常进行电话回访,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2骨科护理发展前景2.1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国外,如在日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护理措施都由护士承担,包括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将是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护理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2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
由于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病人活动能力受限,康复时间长,因此,在骨科整体护理中要针对个体差异性,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所以说,循证护理将会使骨科护理发展的新方向。
2.3远程医疗的应用
随着远程互联网的革新,远程医疗也成为了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TelerehabilitatedVirtualReality)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篇10
重庆市璧山区丁家医院 重庆市 402764
【摘 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出现的各种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获取2013 年4月~ 2014 年3 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的35 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恢复状况,分析四肢骨折病人在进行手术之后发生的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因素及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方式避免该情况的发生。结果:我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对之后,我们发现恢复性锻炼安排过早、手术操作不当和由骨折引起的并发症都是引起造成骨折不愈合或者延缓愈合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造成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例如固定器械时的不稳固、天气炎热造成感染感染等。结论:致使骨折术后延缓愈合及不愈合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必须在临床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共同进行,从而预防该现象的发生,尤其是要注意手术的并发症、以及医生的操作不当、恢复性锻炼的提前进行这三大原因。
关键词 四肢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预防分析
骨骼的结构发生不间断的断裂在医学上被称为骨折,而人体发生骨折几率最高的部位就是四肢。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不愈合临床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骨折病患的情况
任意抽取了2013 年4 月―2014 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四肢骨折手术之后,发生延缓愈合及不愈合患者35 例,并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比对。35 例骨折患者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4―72 岁,平均45 岁。造成四肢骨折的原因整理得出:激烈运动冲撞伤6 例,工作岗位上不幸受伤8 例,车祸造成受伤15 例,重物砸伤2 例,其他4 例。治疗方法:对4 例病情较轻的患者采取了非手术的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救治,包括骨牵引2 例,固定石膏2 例,其余31 例病情较重患者就采取了手术切开固定并复位的方法,其中采用钢板普通固定的11 例,使用钢板加压治疗的为13 例,交锁髓内钉加钢丝3 例,交锁髓内钉加捆绑2 例,克氏针固定1 例,单纯钢丝固定1 例。[2] 在进行骨折延缓愈合及不愈合判断发现:35 例患者发生延缓愈合及不愈合时间为6 ~ 55 个月,平均30.5 个月,延缓愈合和不愈合的临床诊断依据是,在手术后8 个月内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X 线片照射的复诊,其显示骨折手术部位互相分离存在未愈合的现在,骨折线存在明显且骨折线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或者伴有软组织的肿胀等。
1.2 研究方法
将所有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一整理、统计及分析,得出患者四肢骨折术后延缓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我们的整理和调研与分析得出了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固定器械不稳定、受伤处感染、恢复性锻炼太提前、病人的并发症、以及一些其他原因是造成四肢骨折手术之后延缓愈合和不愈合的原因。其中因医生手术时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骨折延缓愈合有12 例,占33.33%;由手术固定器械位置不合理、不稳定等手术方法造成的有8 例,占22.22%;由恢复性锻炼进行较早而造成的有11 例,占30.56%;伤口感染造成的为2 例,占5.56%,其他原因2 例,占5.56%。从数据上我们可看出造成骨折手术后不愈合及延缓愈合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并发症、过早的恢复性训练、手术操作不当。每一个患者在骨折之后对于健康的渴求都是非常强烈的,可是他们却根本不知道骨折部位在刚刚愈合时是非常脆弱的,不应该盲目的将自己的锻炼量加大、而且频率很高,如此进行锻炼不能按时愈合甚至不愈合,更严重的还会引起二次骨折。
3 预防措施
3.1 骨折手术之后的常规护理
医生需要在术后密切的观注患者的神志、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务必要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必要的时候还要予以吸氧。要保证手术固定的骨折部位是功能位,要对于术后伤口进行绷带加压并包扎止血。要严密观察骨折患者的术后的疼痛性质及位置,还要做好护理随时避免绷带以及止血带的掉落。
3.2 伤口感染的护理
皮肤挫伤,伤口较大等问题都会影响到骨折病人,尤其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其伤口出及其周边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一旦在手术后没有处理得当很容易使得伤口处发生感染。护士应该对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的伤口处进行严格而又彻底的清洗。在手术之后,度过了合理的愈合期之后,医生即可鼓励指导病人进行一些少量的肌肉和关节部位的功能性的锻炼。但是锻炼量和锻炼的时间要严格的把控,以避免二次受伤。
4 体会
维持人体的基本运动和所有机能的重要支架便是人们的四肢。但是又因为其自身使用频率和特质,使得它易受到外界对它的冲击,发生骨折,导致其功能的丧失。由于自身的问题和外界的一些因素使得骨质愈合的时间较长,随之而来的一些并发症,更是严重地影响到了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之旅,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痛苦。所以,四肢骨折术之后我们医生应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合理的对病人进行护理,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术后的延缓愈合及不愈合的情况出现,从来促进骨折的快速愈合。
参考文献
[1] 樊健, 俞光荣. 四肢骨折骨不愈合28例临床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008):760-761 .
- 上一篇: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
- 下一篇:保险的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