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

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兴趣;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法】G623.1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激发学生的品德素养、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品德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初中生等90后在校学生的很多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学生的不良表现屡屡见诸报端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镇级中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直接接触90后、00后学生群体,正处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的黄金阶段,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更负有直接责任。

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动不动就从社会、国家、人生、价值这样的大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其实还有些遥远,有些不切实际,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果能够在教育教学话题上与学生有所贴近,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有好的影响。

倡导老师们在进行教学兴趣提升之前对学生群体的兴趣取向进行适当的了解和掌握,这是确保老师们的教学改进、改革能够迎合学生兴趣点的前提。当前乡镇一级的初中学校,学生在年龄上以90后、00后为主,确切的说是90后向00后过渡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所接触到的事物较多,智能手机、互联网、动漫文化、各种时尚特色浓郁的体育运动项目等,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老师们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兴趣取向做融合,从他们乐于接触的话题入手,从他们比较熟悉的话题入手,展开关于思想品德话题、知识点的讨论,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积极主动和深刻透彻的思考,从而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二、改善教学环境的新尝试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有直接影响的。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环境都是以严肃为主。老师们不苟言笑,学生更是受到非常严格的课堂规范。从本意上来说,保持一个严肃、安静的课堂环境是很好的。不过从思维的角度来讲,这种课堂气氛会让学生有所压抑,大脑思维转动的效率降低,接受知识的能力弱化。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本身就很容易陷入宣教的形式之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无聊。如果老师们不注意改善课堂氛围,学生就更容易因为无聊无趣而学习效率低下。

老师们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就要改善课堂氛围。首先老师要起到课堂气氛的带动作用。总起来说,老师是课堂气氛的主导者。即便是默许学生们的课堂讨论,也不如老师以身作则的搞活课堂气氛效果更好。老师们要注重改善自己讲课过程中的表情、状态,改变严肃、中规中矩的形象,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气氛正在转变。通过老师自身的转变来鼓励学生、带动学生,大家一起朝着探讨性、交流性的课堂气氛过渡,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思想品德观念的有效灌输也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老师要做到不以传统的课堂秩序观念来约束学生,允许学生积极发言。尤其是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一个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可参照,很多地方要考学生自己来衡量的内容。因此,老师如果在课堂上强硬的要求学生去如何做,还不如拿出案例来分享,来讨论,让学生从中考虑和权衡如何去作为,如何把握道德、品德的准线。要讨论、要研究,自然要有宽松一些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对课程中的内容、观点提出质疑,允许存在不同的意见并以此开展讨论,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让学生信服并参照某些思想品德观点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情境设计教学的新尝试

情境设计教学时一种超越了常规的理论教学而存在的一种新型教学尝试。常规的思想品德教学就是理论灌输,难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情境设计教学则是将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现象、问题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点、话题进行关联,借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从这些实际生活案例中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了解。

以乡镇中学为例,它所接触的实际生活环境中,不会和城市一样有城管等部门和人员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管理,存在的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也可能会更多一些。比如乡镇人们在街道上乱扔果皮、纸屑、垃圾;或者停车占道、横穿马路等现象较为普遍。初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这类场景。那么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老师们就可以设计一个类似的场景,或者让学生以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一个这样的场景,大家对这个场景中可能出现的不道德的现象进行评价,对一些相关的道德观点进行讨论。

再比如说现代的中学生普遍喜欢上网,我们可以以网络上的不文明发帖、网络攻击对骂或诽谤、谣传信息的现象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对这种基于实际生活设置的案例有充分的接触,有实际的了解,融合思想品德教育的观点进行讨论也就更加透彻,更容易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相比单调的宣教来说,这种案例和情境设计的教学自然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能够起到更好的实际指导作用。

当然,案例教学时需要以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前提才能够有效进行的。老师们如果不能改变课堂氛围的现状,学生的思维始终还是处于禁锢状态,不利于情境教学发挥作用。

四、总结: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镇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如果能够结合学生本身的兴趣、价值取向,结合学生实际接触的生活场景来落实,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加贴近生活化的学习体验,也更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观点、知识点展开讨论。老师们如果能够放开思想,大胆创新教学思路,促进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对思想品德教学成果的提高一定有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琳琳.高职酒店英语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2]徐朋洋.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架构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5期

[3]杨开城.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02(01)

篇2

关键词:二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由老师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而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老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经验进行结合,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首先,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为学生实际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良好沟通与互动,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活跃思维,为学习提供有效保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可以主动的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再次,表现自我,提升综合素养。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互动交流,此时学生可以将自身意见、思想进行充分展现,有利于对其内心世界进行构建。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集体意识,使其掌握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可以丰富知识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得到新的知识见解,更好的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

1.合理性分组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集体观念还没有形成,所以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需要进行合理调整,以学生综合情况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而合理分组是良好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存在相应差别,所以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以实施合理分组。例如:将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将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在一组,使学生互相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互动效果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源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提升W生的互动效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对认识方向进行教授时,老师可以将某一景点向学生展示,并对景点中几个著名景观进行标注,然后提出问题,我要向哪个方向走才可以到XX景观?总共有几种可以到达的方法?让每个小组说出一种不同的到达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对方向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良好交流,并有效回答老师问题。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提升学习效果。

3.让学生有探索空间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老师的引领下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对有余数除法进行讲解时,老师提问:小明妈妈有21块糖果,平均分给小明与妹妹,两人都得到9块糖果,最后还剩下3块,这样分正确吗?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并让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概念。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良好引导,只是将课本中的知识、概念直接告诉学生,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生硬记忆,这样既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不能为学生的实际应用提供保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探索空间,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4.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老师可以将相应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同时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对乘法计算进行教授时,老师提问:在游乐园中通常都有什么游乐设施?因为游乐园是小朋友最喜欢去的地方,学生都十分踊跃的回答。老师进而提问:如果游乐园的摩天轮可以坐20人,一天总共转了9次,总共有多少人玩了摩天轮?让学生对不同设施的游玩人数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更好的完成任务,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集体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进行调整与完善,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泳辛,王焱.小学中高年级分组合作学习方式下的班级管理探微[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4).

篇3

关键词:诗歌教学;地理知识;兴趣激发;气候变化

诗歌是内容涵盖最为丰富的语言,诗歌一般朗朗上口,并且涵盖有大量的信息,以诗歌的形式去讲述地理知识,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本文就初中地理知识为例,重点讲述运用诗歌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一、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学习可以判断学习效果的好与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知识涉及的方面有地形、地势、气候、地貌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现阶梯状的分布特点。如何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来感知,可以引用“滚滚长江东逝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江东去浪淘尽”等诗句,将这些诗句作为引子,从而得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很多河流是向东流入大海的。使用诗句进行知识的引导,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混合学科知识的讲解,学生会感到十分的新奇,根据诗句的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也会比较牢固,诗歌引用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两者结合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果。

二、诗歌教学可以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

地理知识有很多抽象的部分,学生只看书本不容易理解,老师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知识讲述给学生理解,需要老师下一番工夫。地球的形状以及公转与自转等,也就是地球的形状以及运动的性质,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可以引用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讲述地球的自转,即自转周期是24小时,公转为一年。我国的地形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如何将他们有效地区分开,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分析与讲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该句诗歌讲述了山顶与平原之间地形的差异以及气候的不同,选用诗歌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就可以明白山上与山下不是一个景象,自然明白气候的变化与地势的关系。中国地理《西北地区》有关本地区植被特征的描述是这样的:在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也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引用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部气候干旱,是杨柳都无法生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与气候密切相关,诗歌可以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老师引用诗歌对其进行讲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与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记忆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诗歌教学可以深化地理知识

很多诗歌中蕴含地理知识,将这些诗歌巧妙地运用到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和“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杨柳未挂丝。”虽然都是描写二月,但景象却大相径庭:江南已是草木青翠、百鸟鸣唱的世界,堤岸上的杨柳正陶醉在春风博物之中,若隐若现,似仙子袅袅起舞,把人带入“春光无限好”的天堂画境;相反处于北国的五原县却春风未度依然空寂萧条。通过诗句的对比使学生掌握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气候的分辨必须使用诗歌才能产生预想的效果,这是其他任何语言无法比拟的。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们的心灵,让学生心无旁骛地进行学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突兀高峻的泰山之巅,俯瞰群山伟貌,一览无余,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应该有此气魄,努力学习永攀高峰,领略科学知识的无限风光。很多的地理知识贴近生活,在日常实际中用到得比较多,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提升学生日常生活常识,增加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诗歌朗朗上口,老师通过引用诗歌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掌握地形地势、气候与地势的关系等,这种方式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简易,可以扩大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歌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辅助工具,可以使地理知识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也更感兴趣,既掌握地理知识,又领略了博大的中华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张荣能.改进地理教学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09(18).

篇4

思维是人脑对表象、概念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数学无疑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最有效的体操。可如何使学生练好这套“体操”,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呢?我想,这就要求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教给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的同时,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呢?又该如何来提升这些思维品质呢?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积累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思维的正确性是指学生的思维指向正确方向的活动。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没有思维的正确性可言。因此,要提升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必须防止相关知识的混淆,通过理解与变式练习消除一些影响思维正确性的障碍。

1.加强知识的理解。许多数学知识,特别是一些性质定律,只有理解,才不至于混淆出错,才能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如教学加数或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的简便计算时,应联系实际,用浅显易懂的实例弄明白为什么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的道理。

2.加强变式练习。在提升学生思维正确性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一些定势思维、习惯思维、顺向思维如果与练习所需要的思维方向一致时,正确性就高。反之,正确性较低,甚至很低。为此,我们要开展变式练习,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克服由定势思维、习惯思维以及相关概念的交错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思维的正确性。如教学“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以及“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小数”这几类应用题时,要加强正逆叙述题目的对比。而且最好在正向叙述之后,训练学生能够转为用逆向叙述形式来表示。如教学改写和省略、周长和面积、整除和除尽、直线和线段等相关或相近的概念时,就要加强辨析,在辨析纠错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的正确性。

二、在达标式训练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过程的速度问题。我认为,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对一些基础的知识,要在懂和会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速度的要求。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后,不能只停留在学生能算出正确的得数上,还应该进一步要求学生算得迅速,使他们在“对后求快”,最后达到“又对又快”,最终实现凭直觉说出得数,做到思维与计算同步。再如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计算与应用题并重,既要求学生能又对又快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也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坚持每日一题,让学生天天接受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训练,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计算题练习或应用题练习,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和解题速度。为此,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学期一次的低年级口算达标和中高年级的计算达标、应用题达际。这样的达标式训练是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的有力保障。特别是低年级,通过达标训练,有许多学生能在3分钟左右正确地完成100道口算练习。

三、在发散性练习中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分析,能通过不同途径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规律,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较好地进行迁移,使思维趋于多向性。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我认为应该让学生掌握多种思考方法。比如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通过比较的思考方法加深认知;在解答分数(百分数)、比例应用题、求平均数、和倍、差倍等典型应用题时可用对应的思考方法;用一般方法进行分析找不到正确的解题途径时,可用假设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如鸡兔同笼问题);对顺向思考有困难的问题,要试着从逆向进行分析(如还原问题);为了把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更容易求解,可以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觉得还应加强发展性思维的训练。通过一题多解,围绕一个中心进行的发散性练习对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如何编选一些有发散意味的练习题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1.选择起点灵活的。如“8=?”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范围去选择答案。2.选择答案要满足多个条件的。3.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

篇5

一、学数学学习主动性培养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如何让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学生能够建立抽象性思维,在脑海中形成对数的一种概念,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的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传授基本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通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内带着主动求知的态度去学习数学,如在教授数字的过程中,小学生可能对于10以内的数字比较熟悉,但是如何从10顺序往下为11、20顺序往下为21,对于许多初入小学的小学生存在一定的障碍,通过一种思维的构建,让学生相互之间考问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度,特别是对数字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数学与语言类课程存在较大的区别,在很多时候数学需要学生在脑海中有一定的思维想象能力,而且在一些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题目中,需要学生对空间构图有一定的理解,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许多学生越是高年级越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过于深奥难懂,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降低,而且主动性减弱。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运用,避免过多的以教师的传授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不断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度,在问题的思考上更加的积极主动,提升学习数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学存在问题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往往会借助一些卡片、道具,但是当前这种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为中心,教师并未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于数学教学的课堂活跃度,许多教师并不会关注学生的课堂氛围,一些教师多年都是采用一样的教学模式,不注重从学生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在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有的过于活泼,许多数学教师采取一种严厉的威慑方式,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性,教师不愿意过多的与学生互动,害怕学生过于活跃难以控制课堂的纪律。因此许多教师都是以教学为主,听不进去学生的意见,而且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是一种纯粹的接受,较少有学生会提出自己对课堂的想法,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少,学生的兴趣度不高。

(二)家长的态度原因

当前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学生学习更多的内容,而且许多家长会在节假日、寒暑假给学生报班学习,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许多家长都会报名一些辅导班让学生学习数学,这种学校学习,课外又需要去辅导班学习数学,小学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家长的望子成龙,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作用的影响下,往往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在学习数学上存在主动性不足的特点。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存在一定的溺爱心理,在辅导学生作业时有的家长是直接写答案给学生抄,在辅导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久而久之,小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在学习上存在自觉性不足,学生需要家长去督促才会学习。

三、提升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一)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习既是枯燥的,但是也是有趣的,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关键是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的魅力,而且要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二)通过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现象,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一些小学生在经受考试挫折后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指责,多次的体验失败会让小学生产生不自信,而且这种情形下小学生会遭受到家长与老师的否定,长期以往小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篇6

【关键词】农村高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有着多种物理实验要求。速度、磁场、电能等,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在高中忙碌的学习生活中,物理实验还能让学生摆脱书本,投身于有趣的实验操作中,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但是在农村物理高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没有很好的落实,而且过于陈旧的教学方式也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资金投入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多数农村高中缺乏资金支持,很少有学校具备物理实验相关的器材设备。在农村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多数实验都是依靠老师口述完成的,或者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通过老师演示完成,学生很难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一些比较难的物理问题,很难有仪器设备支持教师操作。通过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程度,但是显然农村高中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物理学习能力都难以提升。

2.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农村高中物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物理实验会浪费课堂时间,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讲授上。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但是却不能帮助学生产生更深的理解。并且过多理论知识的讲授会导致课堂枯燥,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很难提升教学效率。

3.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多会把物理实验当做是放松的过程。由于高中学业繁重,学生多会承受较为严重的压力。而物理实验可以摆脱教材,学生往往会过于轻松。在实验课堂上应付操作,即便动手做操,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不会积极思考。这种现象不但无法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很难达到物理实验开展目的。

二、提升农村高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在物理实验中非常重要,观察是分析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操作目的和实验想象。因此,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技巧和要领。会存在一些现象不明显的物理实验,而要观察这些实验,就需要采取转换的方式进行。在学生观察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产生更深的理解。学生在后续的实验操作中,可以凭借对老师操作的印象和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完成实验步骤,再一次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要提升农村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一定要在实践中进行。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了解一些细节内容。部分物理实验需要很精细的操作,如果出现失误,则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理论不符。如果学生不亲自动手操作,很难理解其中的差别。并且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的分析过程,通过实验可以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此外,物理实验可以提升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在繁重的学业中脱身出来,提升对物理实验的热爱程度。

3.注重学生的步骤设计能力在物理实验中,步骤设计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水平。想要设计步骤需要对理论知识有透彻的了解,同时又应该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得到想要的实验结果。教师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然后告诉学生必要的步骤和过程,然后根据这个实验制定相似的实验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或者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对学生来讲,实验步骤设计有着相当的难度,但是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物理学习水平都能获得很大的提升。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

在对初中生英语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地积累丰富词汇,让学生能够顺利阅读英语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会遇到太多阻碍,自然而然,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英语阅读,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关于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探究能力分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而,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和课后积极主动地积累大量英语词汇,从而帮助自身学习英语阅读。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只有深刻体会阅读教学的内容,才能对其产生思想情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准确地理解阅读教学的含义。最后,教师要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踊跃在课堂上发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要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英语学习能力,因而,教师要对此受到重视。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教学课程“Do you want to go to...?”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找出不会的单词,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单词表学习陌生的单词,这样学生就会为了能够读懂教学内容,主动学习英语单词,从而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使学生能够边阅读边翻译文章,加深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英语阅读教学内容。

二、提升初中生应用阅读能力的合理举措

1.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作为初中英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尊重。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生学习现状,而且传统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需求有所忽略,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尤其是在英语学习课堂中。因此,英语老师应该积极转变英语课堂中的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对英语阅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解“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过程中,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并且将中心思想找出来,能够尝试用英语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叙述,或者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一些关于UFO的小故事与常识等。如,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老师:When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学生1:I was sitting in the barber’s chair?

学生2:I was playing my football.

借助这样的对话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课后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作业,老师对其进行检查,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积极提升。另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解“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过程中,老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的幻灯片放映,为学生播放大量图片,通过浏览图片,让学生用英语对图片内容进行叙述。然后再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通过多媒体教具能够使学生学习资料的获得更加便利,能够实现即时互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增加有趣新颖的阅读材料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应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阅读文章,老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大量新颖有趣的阅读资料,尽量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还要注重文章的新颖性与趣味性,才能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讲解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电影movie的阅读材料,主要讲述了高中生实现自己电影明星梦的故事,并且还获得了美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电影名字为“大象”。另外,材料中对这部电影的内容以及创作目的进行了介绍,这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电影方面的词汇内容,还能积极拓宽学生的眼界与视野,有效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3.设计丰富的阅读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厌烦了传统教学中死板、枯燥的学习氛围,而且中学生的课业压力也比较大,要想有效促进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如英文阅读比赛、课外阅读的娱乐活动等,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不同班级的比赛与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总而言之,英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当然,互动并不只是语言上的交流,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够将学生的热情燃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那么如何做到互动的有效科学呢?笔者认为,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们的表情来推测学生们的内心。从学生的情感入手寻找到其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部分,然后通过眼神、交流等的方式将学生的情感抚平。对于学生在课堂若是犯了错误,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不必大声斥责,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他们独有的性格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是不会故意做坏事的。如果一个教育者坚持认为孩子的意图,是蓄意干不良行为的,这就是教育的无知。”有时候,宽容,往往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二)开展探究性、自主性与合作学习

教育是一个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而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更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一人独大,学生只是作为课堂的配角,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受教者。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将学生的地位放在主体,这就意味着课堂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做好课堂的参与度的提高,需要建议一个完整的课堂探究合作体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设定特定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新知,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让学生们自我探索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在这平台之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彼此合作中体验团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打破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有利于将英语学习化繁为简。彼此思想的交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三)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

有了计划才能让学习的每一步都不偏离方向。中学英语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之路的关键一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良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可以让学生思维清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学习计划呢?笔者认为英语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上课前积极预习。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通过积极主动的预习,能够让学生懂得本节课教学的大致内容,还可以明白自身有哪些难点没有懂。做好课堂前的预习工作,学生就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大致掌握,不至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脱节,跟得上教师的教学思维,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2.课上全神贯注。既然当今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那么就不难懂得课上的时间是最为宝贵的时间段。在课堂之上,学生需要掌握本节课所规定的基本技能,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对于英语新知的认识。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将心、耳、口、手、脑做到协调使用,并且有意识牢记课堂内容,积极消化。3.勤记笔记。笔记是学生对课堂教师教学思路的记录,是对课堂知识的笔下积累与记录。我们都知道,按时的复习很重要,那么笔记就是复习的工具,通过自己记录的笔记回想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选取与浓缩能力。所以要想做好笔记,就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去除杂念,将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供以后复习消化。4.及时复习。复习是一个巩固新知的过程,我们都清楚有记忆曲线的存在,为了防止知识在脑中的遗忘,课后及时复习便成为一个有效的方式。对于复习来讲,一般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课后复习、阶段复习以及期中期末复习。通过这些多种方式结合的方式让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记忆掌握重点知识。

(四)总结

篇9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一方面是来自于生活,另一方面则是来自阅读的体验。老师在小学教学中,谈到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都会想到只要让学生多读就好了。多读,当然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但是,阅读这件事不仅要靠的是量,还要靠质的飞跃来提升阅读理解的效果。许多老师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时候 ,往往有很多学生感到委屈,自己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读了不少的文章了,却还是提高不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而老师自己也感到很无奈,不知道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才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下面就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理解的效果。

一、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法

教师在一般传统的的阅读教学方法上,都是根据教科书中的注释来分析给学生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已经代替了学生的自学过程,学生在无形中就已经完全被动式地接受来自老师的一切知识灌输,学生的思维就被禁锢和限制在一个固定模式上,从而无法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更无法进行自我思考。想要很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的效果,就要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培养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方法。

个性化阅读教学法中,老师要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尊重不同学生的在学习上的差异,提倡学生在培养属于自己特点的阅读习惯去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在课堂上不仅要适当地辅导学生在阅读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去理解和欣赏阅读文章中的含义和语境,让学生或多或少有些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老师在课堂上用这个方式的时候,要一直保持自己是个旁观者,学生才是阅读的主角,老师只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一片自主阅读理解的平台,让学生拥有自己对阅读理解的主观意识。

二、创造兴趣阅读的情境

拥有一个令学生感兴趣的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上,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兴趣阅读的情境去吸引住学生阅读的兴致,指引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意识倾向。例如在阅读《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给学生们看,将学生的情感带入眼睛的感受中去,创造出一个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情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文字描述的好奇,然后再推动学生从文章句子中找到符合自己心目中美好的桂林山水的形象,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境和语言表述给老师听,然后老师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讲解。这样的方式又属于因势利导的方式,教师在通过激起学生自学的欲望和兴趣的同时,又将情境融合进课堂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理解效果。

三、疑问教学法

教师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时候,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多做的一件事最好就是多问学生为什么。例如在教《“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题目中要夸红领巾真好?课文里的红领巾是我们脖子上系着的红领巾吗?为什么要说红领巾真好?赞扬的是红领巾的什么品质?”根据这些主要的问题来进行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才会用心钻研到文章里面去,为了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也会很快就会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边思考边对整体进行把握,提高阅读理解质量。

四、锻炼学生敏感的语感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生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小学语文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老师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具体情况,也不管部分学生是否能接受设计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设计语文作业时一律是相同的作业量和作业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使学生做的无用功多却很多。

(2)机械地重复抄写作业比较多,老师设计作业时,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抄写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简单知识、生词、优美语句、重点段落等,使大量的作业,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质量没有多大的帮助,不仅浪费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3)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生词读写训练时,随意性比较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对课文及生词的读写训练纳入到语文作业中来,而是在教材进行到一段落的时候,突然抽查学生读写训练,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此,对老师的突然袭击只能报以应付的态度,没有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方向

1.语文作业要适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技能,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消化。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不能因为急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老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作业,而不是以大量的作业使学生盲目应对,甚至造成学生出现抄袭、让别人作业等现象,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

2.语文作业趣味化。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的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紧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泼水节》这篇课文,老师可以举行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场面并写出感想,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兴趣大幅度提升。

3.语文作业要开放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开放性强是语文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将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课内和课外的教育资源相融合,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不仅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做到与社会息息相关,此外,老师还应充分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语文作业,供学生选择,使语文作业不但开放,且丰富灵活。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语文质量的策略

1.多元化学习策略。

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根据学生对学习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多元化设计,帮助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传统教学和作业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和需求,使作业设计具备个性化和丰富化等多元化特点。

2.营造趣味性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过于被动的学习状况,语文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兴趣才是学生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老师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借助多种感官共同融合的作业。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中,老师可以用手机或者录音机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然后提问学生小时候都在干什么,或者他们童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然后学生们就会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把生活中的小细节带到语文课堂中,在生活点滴中提炼美感,情境结合,在学生头脑风暴的时候,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童年趣事,使学生在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3.强化探究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