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6 21:0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管理

篇1

关键词:课堂管理 教学进程 青少年 解决方法

根据DiGiulio(1995)所说的,课堂管理是指教师负责课堂活动运行,保证学生安全以及让课堂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实施教学,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的一种管理模式。积极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为教学活动营造有利的教学氛围,同时促进教学活动的顺便展开和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然而,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也许需要注意并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集中在分析讨论在青少年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1.学生的背景情况和常见的课堂管理问题

本文主要集中于分析年龄段在12至16周岁的中国青少年学生。根据中国的教育资源现状,通常一个班会有30或者30个以上的学生。

一些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在课堂里。比如:有的学生不断地讲话,或者在教师讲课里发出一些其它的噪音,又或者是东张西望,等等。这些问题出现在不同的学生群体里则需要教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和心智都不成熟。正如李淑敏和张恩涛(2010)所分析的那样,一方面,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逐步发展,他们逐步体验到自身的成长,产生了情感上的叛逆。这一叛逆情绪和矛盾心理也将给教学者的课堂管理带来一定潜在的问题。再加上每个班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一对一地做学生工作,这就给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

2.解决方法

2.1课堂规范和规则

第一种解决方案是基于Emmer,Evertson,Sanford,Clements,Worsham (1984:17)所研究并提出的理论依据而得出的:充分运用课堂管理规则或者是课堂纪律规定来解决。Emmer,Evertson, Sanford,Clements,Worsham (1984:17)指出,课堂规则的关键就在于它指出了课堂里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以及对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的一定程度的约束。积极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基于学生对自己在课堂里的行为规范的了解。也就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他们在课堂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系统的课堂规则有利于教师实施行之有效课堂管理。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DiGiulio(1995:14-21)反对Emmer,et.al.所提出的用课堂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并声称,规则只适用于大的,复杂的社会,而不适用于班级这一小的学生群体。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出好的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效仿,而不是制定规则来束缚学生的行为。从理论上讲这一观点是可取的。但在中国大班教学的模式里,这样的示范作用效果也许并不明显。

Bull & Solity (1987:134)与之意见不合并提出这个世界并非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他们认为Bull & Solity(1987)所提出的这种课堂管理方法很难达成。尤其是面临心理叛逆期的青少年学生,教师的示范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分析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的根源才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青少年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可能是由以多方面的原因产生的。社会或者家庭的不良影响就是其中一方面。教师不可能只依赖于自身的示范作用来解决这一问题。面临的是青少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将课堂规范强加于他们身上也许会导致事与愿违的效果。

2.2“忽略”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

第二种解决方案就是忽略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O’Leary & O’Leary (1977)指出,当老师不断忽略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时,这种行为出现的次数会逐渐减少。Lemlech (1979:36)指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某些不良课堂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在于吸引注意。同时,Bull & Solity (1987:140)也同意这种处理方法并指出,“忽略”这些不良课堂行为甚至可以起到杜绝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效果。当学生发现这种不良行为并不能吸引老师的眼球时,他们也就不再继续这样做。Emmer,et.al.(1984:101)建议忽略”法最适用于处理一些短暂的,轻微的课堂不良行为,例如上文提到的学生往窗外看。因为这些行为通常不会打断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教学进程。

然而,O’Leary & O’Leary(1977:58)指出,一些“危险”的,会影响到课堂秩序或教学进程的不良课堂行为就不能采取“忽略”这一方法。例如,班上有同学突然发出怪声,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这无疑会打断整个教学进程。上文提到了,有时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的深层动机在于吸引注意力。这种注意力不仅可以来自于老师,也可以来自于同班同学。如果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采取“忽略”的方法,只会让这种不良行为变本加厉。教学进程也随之受到影响。

2.3奖励和惩罚

第三种解决方法就是奖励和惩罚。较为普遍而简单的奖励方法就是表扬。Lemlech(1979:17)指出,当老师对某一行为做出肯定和表扬时,这种行为在今后出现的频率就会提高。O’Leary & O’Leary(1977) 建议对作不良课堂行为的同学的同桌进行表扬。但Emmer,et.al.(1984:58)指出,过于频繁的表扬会失去它的情感促进作用。由于学生受到过于频繁的表扬而让表扬本身变得“廉价”。

虽然表扬对课堂管理有积极的作用,但惩罚有时会比表扬的作用更为有效。Emmer,et.al. (1984:58),O’Leary & O’Leary (1977) and Lemlech (1979:41)都指出,惩罚不应该过于苛刻和频繁。因为首先,过于苛刻和频繁的惩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对其内心造成伤害。其次,过于频繁的惩罚和过于频繁的表扬一样,都会失去它们原本的有效作用。因此,适当地结合惩罚与表扬会对课堂管理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

2.4非语言信号法

第四种方法就是Emmer,et.al.(1984:32)提到的非语言信号法。也就是用表情或其它肢体语言来暗示学生停止不良课堂行为的方法。McDaniel(1986)指出一个好老师总是知道如何运用非语言信号来进行课堂管理。例如,老师举起他的右手作为让学生安静的信号,或者用其它手势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关于非语言信号法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Kazdin & Klock(1973)用了相应的研究,并发现非语言信号能有效地将老师的情绪传达给学生。DiGiulio(1995:58)指出,非语言的信号法可以是师生之间简单的眼神交流。青少年学生往往有着较强的自尊心。这种非语言信号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并有效地制止某些课堂不良行为。

3.结论

课堂管理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在青少年课堂里,学生的心理叛逆情绪会对课堂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同的不良课堂行为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解决方法来应对,有时也可结合几种方法一起解决。上文所提到的几种方法各有利弊,因此,教师在运用时也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从而最大程度地推进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Bull, S.L. & Solity, J.E. (1987). Classroom Management:Principles to Practice. London : Croom Helm.

[2]DiGiulio,R.(1995).Posi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AStep-by-step Guide to Successfully Running the Show Without Destroying Student Dignity.Thousand Oaks, CA:Corwin.

[3]Emmer,E.T.,Evertson,C.M.Sanford,J. P.Clements,B.S.,Worsham,M.E.(1984). Class

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s.Englewood Cliffs;London: Prentice-Hall.

[4]Kazdin, A.E.& Klock,J.(1973) The effect of nonverbal teacher approval on student attentive behavior.J Appl Behav Anal.1973 Winter, 6(4):643654.

[5]Lemlech, J.K. (1979). Classroom Management. New York ; London : Harper and Row.

[6]McDaniel, T. R. (1986).A Primer on Classroom Discipline: Principles Old and New. The Phi Delta Kappa. Vol.68, No. 1 (Sep., 1986), pp. 63-67.

[7]O’Leary, K.D. & O’Leary, S.G. (1977). Classroom Management:The Successful Use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New York ; Oxford : Pergamon.

篇2

【关键词】思考 反省 收获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77-02

歌德曾说:“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学会思考,学做班主任亦是如此。如何在卓越课堂的倡导下,做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管理,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值得反思的地方。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吾日三省其身”的观点,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担任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他们要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生活等工作,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又可能成为教育目标达成的某个障碍,进而对社会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审视学生的同时,有必要先完成对自己的反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升知识素养

卓越课堂下的班主任首先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必须要勇于探索、善于积累,只有首先完善自己,才能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新一代。班主任要自省自己是否能不断地吸吮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自己的思想是否适应时展的需要,是否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中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自己的知识面是否广泛,是否能做到“一切东西懂一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是一个不知所云的旁听者,还是一个信心十足的参与者。事实证明,学生喜欢知识广博的老师,从而会“爱屋及乌”。随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育事业到了迅猛发展阶段,对于一个有素质的班主任来说,在知识能力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达到这种较高的水平,非一日之功,要作长期的、艰苦的努力积累。一个人如果只是一昧的用自己原有的储备,而不知道及时添加补充的话,那就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当班主任感到“黔驴技穷”时,那就是警钟在响了。

二、提升能力素养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显得特别的重要,学生都是充满思想的个体,与此相适应的是活动比较活跃,直接导致班级每天都可能有新情况出现。班主任应经常审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能否与学校总体目标协调一致;班级是否成熟、开放;对学生管理是否科学、系统、高效;能否用理智支配感情,从而保持平静的心境有理、有利、有节的解决矛盾冲突;是否能合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是否能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是否能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懂得自主管理;是否做到既能近距离管理,又能够远程遥控;班级是否处于失控的状态;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是否乐意服从。

班主任能力的高低还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遇事是否会克制情绪,保持冷静,语言上是否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主观臆断、处事武断,还是深入调查,查明缘由;是否会自我检讨,检查自己的态度和方法 。这时候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提升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就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实践告诉我们,因为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他们跟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要想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深远。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班主任应自省是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是否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是否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是否能做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当学生有过失的时候,班主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一通,还是相信学生具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并给他们机会。班主任是只看到学生的现在,还是更关注学生的将来,从而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这也是班主任应审视自己的地方。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源于自己的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作到的,自己首先要作到,你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省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否良好,要学生言谈举止文明,你自己是否做到了,不然,不管你如何的苦口婆心,学生也是不会从心理上接受你的教诲的。教师的一切表现就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还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班主任应自省是否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自己是否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会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会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四、加深对学生的爱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这种爱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爱更是困难。大多数学生对班主任的态度是敬而远之。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爱主要体现在班主任的亲和力上。班主任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它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它的目标是个性发展。所以在卓越课堂的倡导下,班主任就应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并且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我相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关爱。

五、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篇3

很多中职老师抱怨现在的中职生素质差,纪律差,不爱学,课难上,很难教。但现实是学生难教也不能不教,课难上也不能不上,怎么办呢?其实,中职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科学巨人或学术名流、理论大家,而是要以就业为导向,教他们会做人、有技能,会做事,具备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掌握一定技能的、合格的劳动者。显然中职教育不是精英选拔的教育。因此,中职课堂必须围绕中职教育目标和根据中职生的特点,进行客观的、务实的正确定位。

二、课堂管理要调谐好师生关系,要体现爱的原则

现代师生关系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非常密切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从业缘上看,师生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既无法避之,更不能远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密切的师生关系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相互需求。所谓名师出高徒,名师能成就高徒。反过来,高徒又能彰显名师。生可以师为荣,师可以生为骄傲,师生是一对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共同体。课堂管理就是为了实现师生利益一致的发展目标。因此,课堂管理不是教师简单地管理学生,也不是强制性地管教学生,更不是带有惩罚形式地管制学生。教师要调谐好师生关系,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着想,要体现爱的原则,才能调谐好课堂管理。

三、课堂管理要得到大多数学生支持的原则

一堂课一般是一个教师面对一群学生,为此,有的教师觉得势单力薄,不敢管理。其实,一个班级是由班干部、学习优生、纪律优生、中等生、学习差生、纪律差生组成。好生与差生不是铁板一块,大体上纪律差生数的比例不会超过班级总人数的20%。因此,可以把好生与差生分化开来的,然后针对不同层次进行教育、指导和引导,发挥好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使他们懂得为班级服务;团结好中等生、帮助学习差生,取得他们的支持;孤立、分化、感化、融化和带动好纪律差生,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教师能把80%以上的学生“站”到你的后面,面对不到20%的纪律差生,还会再感到势单力薄、孤立无援、力不从心吗?因此,要善于团结班级的主体力量,这是掌控课堂的法宝,也是搞好课堂管理的窍门。

四、课堂管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原则

在课堂管理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学生承载着班级的荣誉感。因此,在课堂管理上,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地位,使他们接受管理、配合管理和主动参与管理。这样,学生就会从被管理转换为主动地管理好自己,其课堂管理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课堂管理与教学方法要相互服务的原则

课堂管理是为完成教学服务的,反过来,科学的教学方法又能使课堂得到有效管理。互动式教学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互动式的教学中,要分配给学生们一定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试着去主动学习、试着去思考、讨论,试着去解决问题。而不能让学生“闲”着,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如果主角闲着没事干,戏怎么能演下去呢?再说,如果主角没有戏份,自然就会去“走穴”“跑龙套”了。管理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给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他们也就不会无所事事、心不在焉、甚至心安理得地睡觉、开小差去了。这样,一节课就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管理。

六、教师要充分利用“黄金30分”,把握好师生沟通的原则

众所周知,沟通能增进理解、消弥误解、培养友谊,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减少师生磨擦的剂。如果师生之间沟通正常,那么课堂管理就能得到学生们的大力支持与良好配合,形成师生合作管理的理想态势。但有些老师,上课非常准时,也非常“惜时”:总是踩着上课铃声现身,也随着下课铃响消失。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也无影,去也无踪,两眼淡漠,身影疲惫。这种情境,师生之间根本就没有沟通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敢接近和亲近呢?又怎么会配合他的管理呢?“黄金30分”包括课前、课间、课后各十分钟,这是师生交流、互动、沟通,联络感情的绝佳机会。

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对旧课的复习和掌握情况、对新课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聊一聊各自的兴趣爱好,对生活上的情况嘘寒问暖一下,不失时机地夸一夸他们的优点,对在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他们的良好配合表示感谢;对在课堂上挨了批评的学生,更要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必要的沟通,如果批评之辞过于激烈的话,给予必要的解释,让挨了批评的学生既能认识到错误,又能欣然释怀,与你再次相见如故。对于纪律差生,不能漠视他们,也不能视他们为麻烦制造者,而要真心诚意地与他们交流,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及时地、有艺术地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和不良习惯,要求他们遵守纪律,配合你的教学行为。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好了这个“黄金30分”,在课堂管理上一定会产生和谐、默契、轻松的良好效果。

七、课堂管理要有力度,且力度要得当的原则

古之有训“教不严,师之惰”、“严生威,威生信”,这说明教育与管理都要严格实施。在“三育人”理论中,“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同等重要。有的教师虽然也有进行课堂管理,但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管理太松,或者是软弱无力,结果没有效果。也就是说管理力度不够,等于没有管理。因此,课堂要管理,且要有力度。中职生年龄小,学习习惯差,文化基础差、自觉性差,自我控制力差,思维活跃又不成熟,爱张扬个性又十分盲从,充满好奇又十分叛逆。根据中职生的以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管理、严格管理比没管理或松散管理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管理育人中,要注意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科学调适好管理的力度。

八、课堂管理应多采用激励原则

篇4

关键词:课堂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一、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不感兴趣,根本没有听进去;相对于理论课,学生更倾向于动手操作,但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连贯;睡觉、玩手机现象时有发生;上课听不懂,下课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成绩不及格率较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必须清楚技工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课堂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因素之一: 学生。从最近几年学校招生情况看,招收学生有这样几种来源:一种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但在技校班级里属于成绩较优秀的那一部分,50人的班级大概有10个这样的学生,每学期都能取得班级前十名。第二种是彻底的中考失败者,家长不重视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学生在50人的班级占到20~30个左右,也是班级比例较大的一部分。最后一种就是中途辍学在家的学生,家长没有时间管理,年龄太小又不能出去打工,这样的学生几乎每个班级都有7~8个,他们没有理想追求,人生目标不明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几乎所有班级集体活动都没有他们的身影,几乎所有班级荣誉都和他们都没有关系,逃课、迟到、抽烟、打架时有发生,宿舍、教室的卫生能偷懒就偷懒,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眼中的“老大难”。

课堂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因素之二:教师。国家大力倡导课程改革,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几方面的素养:热爱教师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一定的研究能力,较好的沟通能力,有爱心和责任心等。这对技工学校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技工学校,同样一个班级,有的老师上课效果非常好,学生互动热烈,上课纪律良好,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师生成就感明显;但在有的老师的课上,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很差。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学生,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不只是学生的原因了,绝大部分原因在教师身上。

在技工学校有这样一部分教师:有中高级职称,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老套,仍然手拿一本书讲到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管不顾,不能做到和学生顺利沟通,甚至有的老师每天混课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学情。这种老师的课堂往往睡倒一片,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很低,无法促进有效课堂质量的提升。再看少部分年轻老师:本身就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动手能力较弱,教育理论基础薄弱,教育教学能力较差,但又不虚心学习,不深入课堂听课,进校几年来,课堂掌控能力差,年轻人的激情得不到体现,不认真备课,不刻苦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工作责任心不强;一般都是等着领导布置任务,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寻求任务。可以想象,以上两部分老师的课堂,学生管理也不会很理想,因为课堂不精彩,老师没有人格魅力,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学生必然会做一些和课堂无关的事情,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

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师存在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对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听之任之,视而不见,助长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损坏学校形象。

技工学校的专业老师本来就数量不足,良莠不齐,各方面素质都比较优秀的老师数量少之又少,这些老师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但他们身上也承担了很多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三、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后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和生存技能。其实,技工学校生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不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如果在学校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学习理论和操作技能,生活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学生往往在企业锻炼一段时候后就能够担任重要职位,这样的职业体验对他们的职业生涯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他们成就未来。

四、提高课堂管理的措施

教师角度:第一,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所想,尽量做到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个学生一节课下来都有收获,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乐趣。

第二,提升自身素质,做一个积极向上,有工作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从内心真正关心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来自老师真正的关心和呵护。

第三,严格要求学生,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四,每节课上都要对学生做德育渗透。不管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一定不要从头到尾一节课都在讲教材,而应根据各门课程特点,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找到师生交流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使学生在社会上少走弯路,更快适应社会,更快走向成功。

第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采取各种方式和学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第六,多想办法,不放弃学生,一件事情只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总会有一定的效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只要老师尽到自己的全力,学生一定可以感受到你的努力。

学校角度:第一,营造教学至上、学风至上的学校管理氛围,全校上下都要重视教学,不能出现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相分离,甚至只是负责教学的人员重视教学,而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不重视教学的现象。

第二,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落实青蓝工程实效,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岗位,理论课注重理解透彻,实习实验课要落实效果,争取使每一位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

第三,除了举行大型校级、市级、省级等技能比赛,系部还可以经常举行以专业为基础的小型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就是一块璞玉,玉不琢不成器,尤其是技工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高效课堂的45分钟,使学生充分享受高效课堂带来的幸福感,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渐提高;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才能体现课堂的作用,也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多去钻研教法。只有抓实课堂学生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落到实处。而抓实课堂学生管理,学生素质的提高才能有实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自主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但是怎样管理课堂,却是教师的行为思想决定的。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享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注意激发与维护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永远颠簸不破的真理,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求知的起点,也是学生能够更好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的最强大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将工作的着手点放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的培养,并且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使其兴趣能够长久的保持下去,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来打造出一份轻松,自在,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真正与生活实践融于一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积极主自动去探寻数学的奥秘。比如,在教授新课“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开场的:我们教学楼前的松树,陪伴着我们一起度过了几年的初中生活,那么这颗大松树到底有多高?你能用我们手里的简单工具测量一下吗?并且提供了一副三角板和卷尺。于是学生们在小组内开始积极地讨论交流,在上台展示的时候,他们图文并茂的讲解了许多种的方法,这样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良好,或者解决存在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学生便会在这个被鼓励的过程中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二、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根据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以及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围绕教学重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前设计好巧妙的自学思考题目,保证问题的明确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来思考和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笔者有一个很实用的教学手段:“前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这样在教前先学,让学生明确了自己本节课的疑惑点,课堂学习中,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问题,有的放矢,并在交流讨论中积极的寻找答案。在通过“展示交流”,巩固难点,展示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肯定,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升。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

三、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

课堂是一种生活,要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这是笔者的课堂一直关注的。

(一)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以前相对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关心学生的情绪,只顾自己的教学,忽略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因为缺少学习兴致而在课堂上的表现不能尽如人意的时候,教师只会采用批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与兴趣变动,想尽各种办法保持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留白,让学生有充足的自我思考的时间

学习数学要求的不只是一个正确的数学结果,计算出正确结果的过程更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秉承这样的一个教学理念,能够把数学课上成探索课,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有所发现与体验,经过学生的探索得到的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一定要注意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或者质疑教师的讲授,能够做到真正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师适当选用自主互助、小组合作模式来组织数学课堂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自主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学习形式,它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焕发了活力与生机。将一个数学问题放到小组模式中进行讨论,大家面对面的进行交谈与商议,学生的思维便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变得更加活跃起来,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达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知识的建构。小组模式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且不善言辞的学生来说,也可以降低他们的心里压力,缩小他们的表现空间,这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锻炼方式。

(四)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备课

一堂数学课,看似简单轻松,其实背后所蕴藏的是教师的各种艰辛的准备工作,一节课应该分为哪几个环节,应该选用怎样的进行方式,教师应该在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样的指导,怎么才能与学生更好的互动,这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的实际内容,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对上课所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准备而已。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质量,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起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来执行。

【参考文献】

[1]何仕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心得与体会.《读写算:教研版》,2014

篇6

课堂环境的良好与否,能决定课堂活动时间的利用率。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促进课堂活动的成功率和有效性。要想有效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环境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当积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活力的课堂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构建环境包括有效利用时间和教室的布置。要有效的利用时间,师生必须建立一套默契的惯例,如,交作业、检查名单、宣布事情等。有效的时间管理者总能找到安排此类事情而又不浪费时间的办法。除了执行课堂的管理外,教师还必须有效地减少过渡时间,也就是两个活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如铃响后,中间有一个过渡时间,这个时间越短越好,也就不容易浪费。

二、注重促进师生间的和谐沟通

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沟通,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如果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和谐的沟通,不但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会使课堂难以管理,最终导致课堂目标难以实现。良好的沟通是实现课堂活动有效、课堂管理有限的源泉。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和谐沟通,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要随时为沟通留出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信任学生,不论是听话的,还是不听话的,成绩好的,成绩差的,教师都要对其予以信任。另外,教师要积极营造接纳的沟通氛围,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及时地予以反馈。良好的沟通对于实现课堂管理是很重要的。课堂的目标确定以后,必须有效地传达到学生中去,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让教学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动力,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教学。如果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对目标不能理解和接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理解混乱、认知混乱,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没有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效果也自然不理想。

三、学会运用激励机制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职业中等专科学校的入学无门槛,导致职业中专学生生源质量逐渐下滑,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课堂问题长期困扰着职业中专的教师,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离不开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两者密不可分,课堂管理可以辅助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又可以促进有效的课堂管理,保障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但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的纪律意识较差,给教师的课堂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就指出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而有效的课堂管理,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

一、中职学校常见的课堂违纪行为

在中职学校,学生常见的违纪行为有: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玩游戏、看小说或看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书籍,频繁下位、相互争吵、挑衅顶撞等对抗,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有时候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课堂纪律,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为了促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认真分析这些违纪行为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堂违纪行为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原因。(1)学习习惯差。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还是教师头痛的对象。但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外界诱惑非常大,因此对课程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再加上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矫正,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在课堂上表现出厌烦学习状态。(2)学习目标不明确。还有少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来中职是为了混毕业证书,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上得过且过。(3)手机的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国,手机在中职学生中使用率高,有的学生甚至有两部手机。手机不再是学生聊天和上网查信息的工具,而是打游戏和看电视的工具,并且经常手机不离手。上课也玩、下课也玩、甚至晚上也玩。第二天也没有精神上课,一上课就睡觉,叫也叫不醒。

2.教师原因。(1)教师备课不充分。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没有什么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提不起学习兴趣。或者是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备课不充分,上课时边想边教,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对知识点的讲解上,没有余力关注学生的反应,从而造成教学管理跟不上。(2)教师唱独角戏。有些教师往往很少考虑对于中职学生我们该怎样上课,而是一节课都是自已唱独角戏,没有让学生参与其中。(3)对课堂纪律尺度把握不当。当学生在课堂有一些违纪行为的时候,一些教师熟视无睹只管讲课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让学生认为这是允许的。还有些教师对于违纪行为反应过激,大声训斥,或用各种手段惩罚学生,这种失当的管理往往会激化矛盾。

三、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师德师能,增强个人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很紧凑、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

2.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管得过松,让学生无视纪律,另一个是管得过严,让学生不能接受与教师对着来,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教师在进行管理课堂,处理甚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过程中,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在理解学生与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矫正这些问题。

3.制定管理手机的方法,让学生去遵守。如班级加装手机箱,在上课前放入,放学再取回。或学校在班级装屏蔽仪,在上课期间没有信号。

4.采取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1)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场景和环节来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例如在讲授汽车自动变速器时,就可以问学生你们以后买车是选择买手动变速器还是自动变速器,学生就会思考,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优缺点,让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不断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暗示课堂问题行为。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作为教师,尽量不用过于严厉的惩罚措施,过于严厉的惩罚措施只能带来反作用,教师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来进行调控。这样既顾及到了他们的自尊心,又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进度。总之,课堂管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所有教师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同时,随着社会和时代整个大环境的不断改变,更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办法,维护课堂秩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有效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2]金小芳.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篇8

首都师范大学 苏丹兰

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纪律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1.纪律是指惩罚;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我们认为,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

研究表明,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四类:

(一)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这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教师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有组织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一方面会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因此,这类纪律虽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二)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使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当一个儿童从对成年人的依赖中逐渐解放出来时,他同时开始对他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学生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时期他们的信奉、见解、爱好、憎恶甚至偏见也都视集体而定。由于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和日常行为的新的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力、内疚感和焦虑,所以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同伴集体行为准则的价值,并积极地认同和服从它。集体促成的纪律也有两类,一类是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另一类是非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学生间的友伴群体等。教师应着重对非正规群体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融合到正规群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认同班集体的行为规范。

(三)自我促成的纪律。

所谓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他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四)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例如课堂讨论、野外观察、制作标本等任务都有各自的纪律要求。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学生对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对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觉遵守任务的纪律要求,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会轻易退却。所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教师如能很好地用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课堂纪律问题,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即产生所谓的“病源体传染”现象,它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例如,美国的威克曼(E·K·Wickman)把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奎伊(H·C·Quay)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此外,布罗菲(Brophy)和罗尔肯帕(Rohrke)1981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有一定新颖性,他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三类:(一)属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行为使教师的要求受挫,从而引起教师的不快或烦恼;(二)属于学生的问题:由于意外事件或他人(除教师外)的干扰,学生的要求受到挫折;(三)师生共有的问题:师生彼此使对方的要求和目标受到相同程度的挫折。这一分类最引人注意和具有启发意义的地方是将教师的问题行为也列入其中,实际上,课堂上的不少问题行为的确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如教师粗暴的态度、对学生频繁的训斥等都会引发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这方面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课堂中蔓延。

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问题行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

研究结果表明,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

寻求注意。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性别特征。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喜欢探究,但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孩。

人格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生理因素。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还有些学生的过度活动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简称MBD)造成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更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掌握控制冲动的方法。

(二)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教学不当。

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教学不当可以引起课堂问题行为,这一结论已经在布罗菲和普特南(Putnam)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

管理不当。

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丧失威信。

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

1.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

2.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上课懒懒散散。

3.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

4.向学生许愿,但总是不兑现。

5.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

6.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

7.带有偏见,处事不公。

(三)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班级人数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有的研究发现,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另有研究发现,教室墙壁和家俱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教室内温度过高,则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不友善行为和冲突性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纪律往往较好,教师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也较少。而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的一个主因。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三、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课堂管理规则,就要及时反复巩固它,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巩固管理制度的教师行为主要有:

1.认真监控。

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

3.灵活运用奖惩手段。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发奖品,课后留校,暂停听课,送校长室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

(三)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渲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

(四)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较为简单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行为矫正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需矫正的问题行为;

2.制定矫正目标;

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

4.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

篇9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5—0032—01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和有效进行的前提。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一些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做法。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权利

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的课堂环境,这是课堂管理的基础。教师应该如何表示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呢?

1. 教师到教室是有备而来。千万别敷衍学生,他们可“精”着呢!也别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学生不喜欢。对他们不喜欢的教师,学生会用“不良举止”来回报。

2. 公平地对待学生,但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初中生极爱面子,特别是那些个性敏感的学生,有时候教师的批评都会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进而对教师产生反感。

3. 学会做一个平等、耐心的倾听者,允许学生发表对课程、作业、班级建设等方面的看法、建议。通过换位思考,教师要理解学生,真诚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包袱,轻松面对学习。

4. 做一个真实的人。如果有些事情不知道,要有勇气承认,让学生明白老师并不是永远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适当聊聊自己的经历,学生也喜欢分享老师“过去的艰苦岁月”,这比单纯说教收到的效果更大。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表现出的对学生的关注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会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信任之后,进行温暖的、轻松的互动就成为可能。这就是教学中的互悦机制。

经营课堂,让智慧的源泉流淌

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这是课堂管理的核心。“一个管理得法却没有教授任何内容的课堂和一个混乱无序无法开展学习活动的课堂同样有害无益。”

1. 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有差别的,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地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分解学习目标,迈好眼前一小步,积累多了,就能实现大目标。通过不断强化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学生提供信息反馈。如简单评价“很好”、“进步很大,加油!”、“不认真,改正”等。有同学特别爱让我当面批改作业,一方面能马上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为什么错,立即把没学会的内容弄懂;另一方面也想让我当场肯定他们完成得“很好”。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3. 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一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二是创设情境;三是就地取材,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贴近生活的现实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给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支持。如鼓励他们碰到困难不要灰心;对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作严格要求,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信,从而对学习变得更加有信心。

从束缚走向解放

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课堂管理的保障。明确界定课堂规则有助于创造一种可以预测和理解的环境,尽量减少混乱,防止浪费教学时间。

1. 明确提出上课的规则,并详细解释这么做的原因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规则是合情合理、必要的;②规则是清晰明了的;③规则与教学目的及学习方法一致;④规则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关键词:教学评价;多元智能;小组合作学习

外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每个外语教师都有各自的一套针对学生施教的特色方法,尤其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实施上,重视学生个体特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一节高效率课堂教学的标志之一。如何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英语的效果,这里浅谈一下课堂中教学评价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些小经验。

首先,教学评价的实施前要明确对学生个体及小组合作学习团体评价的看法。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智能即个体用来解决问题或者创造产品的处理信息的潜能,而且这种潜能可以在某一文化背景中被激发出来。加德纳教授还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智能而是一组智能,支撑多元智能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cal Inelligence)、身体-动觉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telligence)。因此,辨别出学生个体、群体含有那种智能优势,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做足功夫,采取多种方式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并在课堂上应尽力为学生个体,团体创造各种各样的展现智能的情景,给予学生激发个人潜能的多样化的选择以迎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例如,语言智能优势明显的学生,可以安排他给小组成员领读英语词汇、课文,可以让他去纠正组员的发音音准、语速音调等,还可以为他们设立语言的专场表演活动如英语诗歌朗读、话剧表演,以带动其他在语言智能上欠缺的其他学生成员。再如,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活跃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组合一起表演英语语言对话交流的实际操练,还可以在英语语言的提示下,开展小组合作演示运动项目的竞猜活动或者是英语小品的表演。

其次,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选择。评价语言的丰富多样化且带有赞赏鼓励性,能让学生不仅体验到英语语言的多样化,还能增强学习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如以下一些常用的:Well done!Good!A clever girl,Wonderful!Think it over,please!Keep up the good work!Come on,you can do it.Give it your best shot.Try harder.等等。与此同时,给于出色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小组,奖励一个红星、一张奖状、一小件的物品、或者是一次特殊活动优先选择权,更能给学生们带来无限学习的动力,引爆课堂氛围。

最后,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课堂教学评价不能紧盯着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更不能一切拿考试成绩来教导,这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在课堂上抓住一切可“小题大做”的细节,例如:某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往有进步,教师可大胆赞扬一番;某小组在多组学习竞争中处于劣势但仍锲而不舍地追求成功,教师可大胆赞扬一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新颖有创造性,教师可大胆赞扬一番等。

综合上述,小组合作学习基于个体,又以小团体的形式在一起学习出现在课堂上,需要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智慧,借助教学评价这一课堂管理手段,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和团体的特性,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更新我们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一定能上好一节精彩、高效的课堂来。

参考文献:

[1]《智能的结构》浙江大学出版社,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2]《多元智能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著。方钧君/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