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一个具有人文气息和精神的班级,将会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以育班来育人,以班促校。所谓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层面是指全体教师协同研究,又要根据自身条件保持个性,在学生层面既指要加强学生的全面提升,又要实现个体发展,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也快乐"。
为达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首先要建设文化制度,用制度引导行动。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一种文化限制,是一种规矩,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和要求的。
具体讲,班规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渗透教育者的主要理念。这些理念以各种方式表现在其教育行为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艺术化的制定和运用各种班级制度,传递自己的教育期望。如我们采用班干部竞选制度,使原本无竞争的班级显出巨大活力,那些本来随欲而安,平时漠然的学生也爆发出参与集体的热情。作用之二,是约束和控制学生人格发展方向。小学生正处于文化人格的养成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外界的文化环境对他的影响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教师必须要懂得运用班级这个孩子文化人格形成的早期环境,用制度去影响和控制儿童人格发展方向。
2 从制度中形成班级理念
优秀班级的标志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也不是奖状和锦旗。这些虽能反映一个班的好与差,但根本因素是这个班级的班级理念,它由这个班级的班风,传统,舆论和习惯构成,这些最能反映班级精神风貌。
班级制度的建设,是树立班级理念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班级文化理念是——迎接挑战,永远进取。
我们制定班级制度的原则是:(1)体现人文精神;(2)体现文化个性。
要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符合其感情特征,为他们所认同的行为准则,便要在建设各种制度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经全班通过才能确立。追求文化个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班主任个人创造与学校文化制度结合与统一的结果。
我们制订班级文化制度的程序是:
小组(或班主任)提议 班委拟订草稿 班主任审查 征寻意见 集体通过 开始执行 补充完善
班级文化制度的内容有:
"班主任细则"、"班干部细则"、"值日生细则"、"小组长细则"、"板报组细则","图书管理细则""礼仪监督员细则"等,这些规则包括人员的产生、职责、评价、监督等。
我还根据自己班级与自身特点,制订出"每日三分钟演讲制度"、"美文名著欣赏制度"、"文明礼仪公约"、"班级卫生公约"等。
2.1 从细节开始:
从细节着手,就是指班级制度建设要做到具体化,形象化,以及具有针对性,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知道规章制度是对自己哪方面的要求,要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有这样一条班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很空洞,很抽象,我在研究中把这些具有抽象教育意义的概念细化为具体形象的教育规范:(1)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检查;(2)保持书桌的整洁,不使用的书籍、文具收起来。(3)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折叠好衣被等。如把"认真做好值日"细化为:(1)提前30分钟到校打扫卫生;(2)先洒水后扫地(拖地);(3)从教室后边往前边打扫;(4)扫地时不扬起灰尘,不留下死角;(5)打扫完后要把桌子拉整齐,检查桌斗内有无物品等。只有详细、具体的制度,才能引导学生的行动。
2.2 重视制度的执行:
一种班级制度要能实现最终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长期坚持,使之成为影响学生生活的一个稳定的外部条件,这就需经:
(1)领会制度的意义。
若班主任和学生不能领会制度的意义,那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行为,反之,则可以自愿自觉地去执行并养成习惯,如"每日课前演讲",教师让学生认识到这既可以培养勇气、信心,又可以展示个人风采,可以增进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还可以锻炼选材能力,背诵能力,更可以通过经典文章汲取人类的智慧,促进个人成长。这样学生从选材到演讲,到评价都自觉充满热情。
(2)检查制度的执行:
没有检查的制度是不可能长期执行的,就会形同虚设,如值日生制度的执行如何,不仅有值周日组卫生组长负责执行,还有卫生委员负责检查评价,期末还要纳入综合评价。
检查和监督是一种约束力,它会让学生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性,感受到外部的推动力,这样才可能为将来转化为内部的自控力,养成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著.《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科学出版社.
[2] 吴非著.《不跪着教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4]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5] 戴联荣、薛晓阳编著.《21世纪班主任文库》(小学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王天一著.《苏霍姆林期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2
我院部分理工科出身的老师,虽然从事机械方面的教学工作,却钟爱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优秀文化典籍,不仅提升了个人修养,在教学中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读本,让他们从阅读中发现人生智慧,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
另外,我院通过开设古典诗歌赏析等选修课、讲座,挖掘诗歌意象本身的审美特质,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古人对话,与时代对话,与生命对话,鉴赏中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忧患意识、爱国情怀;通过选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听企业家讲座“SWOT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促使每个学生做好大学生活规划、职业规划,学生受益匪浅。
二、创建展示平台,塑造班级文化形象
一方面注重静态文化建设,包括宿舍文化、自修课教室的布置。比如,学术刊物进寝室、建立宿舍图书角、学习小组等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自修课教室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是一种静态文化,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另一方面,动态文化包括课堂文化、班会课,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班级可以订阅报纸、期刊,组建班级辩论队、舞蹈队,形成班级日常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班级文化“博学•笃志”转化为个人行为,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运用讲座、报告、展览、科技制作等形式,可以使许多学生找到展示表现自己的领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树立自信心。
三、以人为本,注重“群体情感”的培养
“博学、笃志”的班级文化应体现出温情文化的特点,班级的温暖主要通过节假日的集体活动;关心慰问生病的同学、家庭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和个别咨询辅导等工作来体现。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博学•笃志”的班级文化不仅使班级拥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个体性格也有帮助,进而也会对学生的将来有深远的影响。
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主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96-01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以班级为载体所反映与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因此,班主任必须积极建设班级文化,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更美好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国内教师关于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多,取得的成果也颇为引人关注。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亦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重视环境熏陶,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业内人士均表示,一个班级的物质文化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班级物品摆放;(2)墙壁布置;(3)黑板报;(4)标语;(5)座位编排;(6)书本摆放;(7)教室卫生。上述“硬环境”属于班级物质文化的范畴,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直观的视觉感受。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及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修养也极有帮助。因此,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时,必须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诸如,在座位的编排方面,应把握如下几点:动静搭配;男女搭配;优差搭配。在班级标语的设计方面,班主任可向学生征集标语,最后由学生投票究竟选择哪条。例如,班级标语可以为“团结奋进,奋发图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班级标语每过一段时间必须进行更新,要尽量由学生书写,然后再悬挂或张贴在墙上。班级黑板报是班级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设计及制作黑板报,黑板报要定期更新,包含的内容也应较为丰富。总而言之,班主任应积极建设班级物质文化,重视物质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环境熏陶。
二、加强规范管理,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在一个班集体当中,所呈现的纪律措施、公约及其他规章制度等,均可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不仅可规范学生的言行,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引导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得以提升。班主任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应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例如,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需立即召开班级全体学生大会,与会期间应让学生积极发言,针对班级纪律问题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建议,班主任应认真记录、总结,最终拟定班级纪律规定。班级纪律规定初步拟定完成之后,需再度公开给学生看,然后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后,最终形成班级纪律条文。班级纪律条文形成后,班主任应将其打印出来,并张贴在班里的醒目位置,提醒学生要时刻谨记班级纪律条文,不要触碰纪律“红线”。除此之外,在班级的奖励制度及惩罚制度设定等方面,班主任同样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师生共同制定本班制度规章。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便可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构建对班主任加强班级规范管理极有帮助,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形成约束,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及其他各项综合素养。
三、P注精神生活,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也有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级管理文化构建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小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的作用。在班级管理文化建设中应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出发,充分考虑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要把那些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反映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学生兴趣爱好的文化元素作为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而增强班级管理文化与学生的亲和力,进而加强他们的普遍认同感。
2.自律性原则
小学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全部由班主任来进行管理,就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感,也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构建班级文化,就是要实现学生自主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班主任主要是引导学生当好他们自己的主角,使他们具有自制能力和自律意识,将对学生的要求化成学生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实现班级管理中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3.目标性原则
在现代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各股文化力量都或多或少的对各方面还不成熟的小学生产生影响。班级管理文化的建立,就是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让他们借助这一有利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所有教育工作人员都必须承担的重任。
4.差异性原则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级中学生的组成千差万别,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风格也是不尽相同,各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更是各有千秋,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就决定了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征。小学班级管理文化的建设就要体现组成要素的个性化特征。只有这样,班级文化才具有个性化特点,才能符合文化的差异性,也才能因人施教,进而因材施教。
二、小学班级管理文化构建的实施策略
1.角色转换DD转变班主任的主体角色,引导学生的自主化管理
师生角色转换是有效推进中小学班级文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一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需要由保姆式转向引导式,无须再扮演“大管家”的职业角色,而是要做好“引路人”的教育职责。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认知、自主管理,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班级特色活动开展、班级学习氛围营造等途径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成为文化关系中的人。更重要的是,必须打破班级管理权力的层级建筑,文化管理模式就是要避免管理权过于集中,通过强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来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生成力。
2.情境建构DD营造班级和谐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班级文化营造是有效推进中小学班级文化管理的主要保障。一是要重视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创设对班级管理的隐性影响,尤其是教室主题墙的风格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差化设计和选择。小学班级重在认知和兴趣的激发,中学班级重在理解与创新的培养,使学生在体验文化意义过程中去理解人之主体性的丰富蕴涵。二是要加强班级的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不应以过度宣扬班级管理制度呈现的各种纪律来规约学生的各种行为,而是要借助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来激发班级成员的积极参与性和增进他们之间的广泛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生态,使“关系规约”代替“制度规训”。
3.制度规范DD有效构建班级文化准则,促进学生的文明习惯培养
篇5
如果把班级比作容器的话,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构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是本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物质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班级环境卫生,要窗明几净,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这需要全班同学长期的努力,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行为,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等行为作斗争。二是让教室的墙壁“说话”。教室四周的墙壁均可利用,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总之,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良好的班级环境建设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的教育功能。
2、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作为班级文化中层面的制度文化开发的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能否做到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
班级制度公开化:开学初,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已有的班级管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富有本班特色的班规。班规应包含班级成员应共同遵守的各项规定,例如:定期对调座位、卫生责任的划分等等。
班级管理民主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例如:值日班长、值周班委等,使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情要负责,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班级文化使人身居其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爱生尊师,这种氛围使人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共同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
二、责任部门:德育处
通过“个性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1、学年初,公布《个性班级文化评比细则》
2、第一学期期中,进行“个性班级文化”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交流、评比、展示;
3、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个性班级文化”的“精神文化”的交流、评比、展示。
4、第二学年初由班级文化建设成绩突出的教师对全体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专题培训”。
通过这样的流程,使我们的“个性班级文化” 的创建工作成序列,制度化,内涵不断更新。
鲸园小学个性班级文化评比细则
一、制度文化:
1、班级愿景:各班要依据各班实际情况,指定出富有特色个性的班名、班风、班训、班歌等。
2、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制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新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学生自评互评细则,每周进行评比,学生相互教育督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使之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二、物质文化:
1、美的教室:整洁的地面环境,美观的陈设布置,个性化的园地专栏,图文并茂的板报设计,使学生的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更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
2、物品摆放:班级卫生工具、奖状及需要张贴墙面的制度等要按学校规定的位置摆放、张贴。
3、活力与生机:充分利用阳台、窗台等地设立生物角,让教室整洁清新、充满生机与美感。
三、精神文化:
1、以正确的班级舆论感染学生。营造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班级气氛,让班集体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正气上升,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赞扬和呵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2、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
篇6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07-1
有人说,一流的班级靠文化,二流的班级靠制度,三流的班级靠老师。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变得更大气、胆气、灵气,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一、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也是班级文化建设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主要表现为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可以通过班徽、班歌、班旗、班花、班名等设计加以体现。它是班级舆论的总体发展方向,是营造班级积极氛围的指挥棒。它是班级的一面旗帜,就像一艘航船上的舵手,引领着航船行驶的方向。例如积极开展班花建设,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找班花好品质),说一说(班花好品质会),编一编(班花儿歌),亮一亮(学习班花齐倡议),访一访(我学班花变化大),做一做(班花明信片),动一动(齐动手美化教室)等形式,让学生以班花为班级标志物,走近绿色,走向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人争做班花式的好学生,凸显了绿色德育的作用。整个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发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既增强集体荣誉感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打造人人参与的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一个班级的内部、外部环境以及各种教学设施所表现出的物质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水平的外显标志,也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它包括班级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布置、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我们要赋予它无限的生命力,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块墙壁成为学生精神的营养餐。
班级环境文化是一面镜子,可以衡量一个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和教育观念。它主要包括教室布置、墙饰设计、板报、宣传栏、图书角、绿化角等。班级宣传栏是班级环境布置的重要阵地,除了班风、班花、班级形象宣传语言、班徽等班级标志必须布置于醒目的位置外,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做到主题鲜明,彰显班级个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经常更新,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如可以开辟“荣誉榜”,呈现荣获的各类奖状或荣誉证书等,展示出来给大家,营造竞争的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一种氛围文化,这种氛围文化的建设与班主任的学科教学密切相关。 班主任常常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影响较大的人,班主任所教的学科也往往是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学科,因此利用班主任的学科教学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打造平等规范的班级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隐性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形成一个制度化的文化环境。我们的制度文化要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被人管,人人管人人,这既促进了班集体的建设,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虽有制度的强制性。但不能因此忽视制度的教育性,甚至否认制度的教育性。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加强制度的文化建设。制度是针对班集体每一个成员的,不能因身份或其他原因出现任何的差异——这就是制度的平等。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人文关怀,关注制度建设的动态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成差异,例如可以开辟“友情提醒”栏目。
将制度文化渗透于班级各项工作之中。无论是做思想工作,还是其他工作,都应注重文化内容的渗透,浓厚的文化底蕴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如班上有讲小话的,便来一场动员,方式是“团结——批评——团结”;开展活动时,要负责组织工作的同学注意做到“三有”(有组织、有方案、有统一领导)。这种做法,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可使“读史使人明智”落到实处,同时也可让他们处处感觉到知识的作用、文化的重要,感觉到总处在一种文化氛围之中,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是一个好方法。
四、打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情感文化
篇7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87-01
近几年来,我们江滨小学以班级主题文化建设为主要抓手,努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文化。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观点。。
一、 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出了全面规划。要求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继续实施素质教育。未来的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看成有尊严、有个性、有发展潜能的生命体。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让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成长道路上,为自己一生的幸福做好准备。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基地是班级。改变班级的管理模式,积极建设向上的班级主题文化。是班级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成为学生激发创新精神的乐园。因此说,开展班级主题文化建设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里是每一位学生彰显个性、健全人格、实现自我发展的主阵地。班级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根基,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班级主题文化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丰富学校内涵、凸现学校特色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主题文化,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身在一个班级中,自觉不自觉地收到这个班级文化的影响。只要我们细心的比较不同班级学生的行为方式,就会发现不同的班级文化在不同班级学生身上的烙印。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建设班级主题文化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改变班级管理方式的需要。
二、准确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班级主题文化的内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呼唤着新的班级主题文化。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主题文化,围绕着班级的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逐步建立起来。这样的班级主题文化,主要涵盖这个班级的全体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四个方面。其表现形式包括这个班级的制度体系和整体风气,也包括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代表着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
从教育的角度看,建设新的班级主题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这种模式,抵制了传统班级教育中的刚性与粗暴,显示了温和与人文。因此,运用建设新的班级文化替代传统的班级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从内容上说,新的班级主题文化应该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所谓班级制度文化,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室环境建设,打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形成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所谓班级制度文化,就是完善班级的规章制度,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认可与自觉遵守,成为其行为准则;就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认同、遵守和监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为全班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引导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的言行符合自己所在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的体现班级成员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体现整个班级的道德标准。
正确地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班级主题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是开展班级主题文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实践告诉我们,符合时代要求的班级主题文化,其内涵与外延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开展班级主题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深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三、认真探索班级主题文化建设的途径
依据组成班级文化的三个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和做法,才能有效地开展班级主题文化的建设。
(一)建设班级的物质文化。班级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的环境文化。环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环境的建设,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己亲手建设的班级环境里学习和生活,他们可以得到一种良好的教育。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和布置教室,努力呈现班级环境的个性和特色。需要考虑到“学习园地”、“图书角”、“竞赛角”、“植物角”、“中队角”等场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建设班级的制度文化。制度,是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和行为准则。在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既是履行班级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整合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以文化为特征的班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这些制度让学生自己制定,自觉遵守。
篇8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生在班级里学习,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度过了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在且长期的,而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因此,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己成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突显课题。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加速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完善的制度可以确保一个班集体合理、高效、规范地运转,但完善的制度不能确保一个班集体高质量地运转。为什么?因为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再科学再周全,也不可能规范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不可能规范人做事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制度可以规定学生参加晨读,但无法规定学生在晨读的时候认真读书,制度可以规定学生参加午自习,无法规定学生在午自习的时候认真自习。制度可以规定考试作弊后受到的处分,但无法规定他下次就一定会吸取教训。文化触及到制度不能触及的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优秀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时时处处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引领、规范和约束作用,学生在优秀的班级文化氛围中,通过“内省”和“慎独”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包治百病”,但忽视班级文化建设将会导致班级“百病缠身”。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在班级中建设班级文化,既发挥其对班级成员的导向、陶冶等教育功能,又能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里的系列集体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引导功能,可以调动他们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功能,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功能,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功能,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在一个班级之中,班级文化建设是比班级制度、班级特色更重要的一项班级建设,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以至丢失了班级建设的根本。
一个班级的“优秀”不在活动有多么丰富,不在特色有多么鲜明,不在那些喧闹的东西。班级真正的“优秀”在学生的文化素养之中,在这个班级每个生命的灵魂里。班集体内部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一步一步蔓延,把越来越多的人包裹在其中,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文化运动”,就会有一批有文化素养的学生逐步成长起来,整个班级就有了希望。我们的管理目标将顺利实现。
篇9
【摘 要】通过对中职班级“软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必要性的分析,重点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等角度,就中职旅游专业班级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建设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
关键词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班级文化;软文化
班级“软文化”通常是指在班级内部师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并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与“硬文化”不同,“软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很多实践证明,一个班级的班风、班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的建设,积极、健康、优秀的班级“软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活跃班级生活与学习氛围,还可以内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对于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实现班级“软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一、企业行为文化与班级学生行为准则的建设对接
企业行为文化与学生行为准则的建设对接,有助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个人行为方式的改善,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旅游工作岗位,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中职旅游专业要在班级内部加强实践文化的培养,充分利用实训、实习等契机,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走进旅游企业、深入旅游市场,在实践中对旅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整合、旅游纠纷解决等问题进行切身感受或模拟训练,让班级内部的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逐渐加深对职业岗位的感情认知和理性认识,并最终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其次,中职旅游专业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加深对旅游行业的整体认识,以及旅游行业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之间的关系。例如,中职旅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近走进旅游景区,组织旅游区生态环境调研或垃圾清理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加深对“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等理论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观念,实现学生行为准则与当前旅游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再次,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要在班级“软文化”建设中提高对团队文化培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多样化班级团队文化的建设,提高班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旅游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和学生职业精神的同步培养,从而使班级环境建设与企业环境的不断对接,让班级学生在近似企业的环境下不断改进个人的行为方式。
二、企业制度文化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对接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健全中等职业规范、强化素质教育,教育部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中等职业教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对中职学校的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企业制度文化的导向作用,将有助于中职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但是,校企文化的建设对接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工作量大,只有将中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建设与企业的制度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政府部门、学校、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加强协调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对接效果。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牵头引导作用,制定鼓励旅游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办法,并鼓励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及时熟悉企业的制度文化,汲取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精华,并应用到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的具体实践当中。另一方面,对于旅游企业和中职学校的双方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立校,文化治校,将旅游企业的制度文化逐步内化为班级规章制度,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制度文化在班级“软文化”建设上的逐步渗透,往往能够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企业精神文化与班级价值观念文化的建设对接
在班级的“软文化”建设活动中,学生共同价值观念的建设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还要发自内心的具备相应的责任感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由此产生相应的旅游事业奉献精神。在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旅游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旅游市场意识和专业能力,还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价值观,在旅游工作岗位上要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积极为中国的旅游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例如,当前很多旅行社企业却因为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出现相应的不诚信或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消极思想对中职旅游班级的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影响。而中国的生态旅游建设,不能过分强调短缺经济效益,而是要着眼于中国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因此,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或授课教师可以以优秀旅游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旅游意识和职业道德精神为主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这对学生顺利走上职业岗位并实现良好发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旅游专业的班级“软文化”建设中,可以重点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念文化三个角度入手,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重点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实现在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充分适应,进而达到内外兼修、统筹兼顾、虚实并重、循序渐进的教育目标,促进中职旅游专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大青,党君.探究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95)
[2]成伟君.班级文化建设:提升职校德育水平的必由之路[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孟晶.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环境[J].职业.2010(18)
篇10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 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
班级文化, 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 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 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引导, 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 共同的奋斗目标, 为班集体增光, 大家一起努力, 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 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 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 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 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 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 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2)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3)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4)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 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 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 形成一种循环动力, 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 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 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 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 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 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 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 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 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 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 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 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 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 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 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 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 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 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 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 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 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 孩子们互相竞争, 共同努力, 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 在这个过程中, 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 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 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 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 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 品行优, 思维活, 能力强, 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 [1]这是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 作为班主任, 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 不断创新, 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