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体能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舞蹈体能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体育舞蹈是竞技类体育项目中的难美项目,以往传统体育舞蹈多是以提升选手自身技能作为训练目标,而随着体育舞蹈竞争的白热化,使得竞技成绩不单单是由选手自身技能水品来决定的,成绩的好坏取决于选手自身综合竞技水平高低,因此这也就对选手的体能水平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所以加强对体能训练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一、体育舞蹈体能训练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
(一)以实战为根本的原则。众所周知,体能训练中包含了两个部分,即一般性的体能训练以及专项体能训练。所以在对训练内容等方面确认时,一定要满足体育比赛的实际需求,要将体育舞蹈的套路分解成相应的单个动作,按照不同动作需要不同要素来进行训练,然后将这些要素有效融合,使相互联系的动作进行串联,进而构建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动作训练。此外,不仅要对个人进行训练,还要对舞伴间的配合等方面进行训练,确保搭档之间的力量传递融为整体,竞技过程中看不出停顿或者是用力等情况,确保体育舞蹈的浑然天成[1]。(二)按部就班原则。在进行体育舞蹈体能训练期间,一定要遵循按部就班的原则进行体能训练,而动作安排、训练量、训练强度、训练时间等都要由简到难,这样才能够使选手的综合技能水平稳定、可靠的提升。因此这种训练原则不仅要在长期的训练计划中应用,还要在周期性的训练中进行充分体现。(三)体能与技能的融合原则。不管是哪一种体育项目的体能训练都和项目技术是不可分割的。虽然在开始训练时,可能会存在体能训练没有与专项技术进行有效融合的情况,而随着体能训练的深化,专项技能水平的提升,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会逐渐紧密,确保这一项目技能达到最佳,因此,只有选手体能符合专项技能的实际需求,才能有效推动选手对专项技术的掌握,也只有将体能与技能进行有效融合,才能进一步实现体能训练的目标。(四)系统性原则。众所周知,体育舞蹈竞技选手的各项能力以及运动素质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而逐渐提升的,因此他们必须要进行长期且系统的体能训练才能达到这一标准。所以在进行体能训练期间一定要有效、科学、合理的调节训练时间、周期、内容等,保证体能训练始终贯穿在体育舞蹈训练周期内,只有这样才能为选手自身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2]。(五)差异性原则。在对体育舞蹈的选手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不同选手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尽可能的按照其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确保其选择的训练方式、负荷等科学、精准,最大限度的激发选手自身潜能,使选手能够在比赛期间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以及优势,进而使其获得较好的竞技成绩。(六)反馈原则。在对选手进行体能训练时,相关教练员一定要有效掌握选手的真实信息,假如不能及时且准确的活动选手的反馈信息,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对选手体能训练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想要全面有效的提升选手自身体能水平,就要进一步确保反馈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及时性。同时还需注意的就是不仅要对日常训练情况进行掌握,还要对后期恢复以及选手成长等多方面进行管控和反馈,进而为选手体能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内容的理论简析
(一)体能组成要点。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再结合体育舞蹈自身的特点、所要遵循的体能训练原则以及体能训练概念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总结出体能训练的主要组成要点,如图1所示。(二)训练内容分析1、一般性训练内容。通常情况下,选手的一般性训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即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速度训练、协调性训练以及灵敏性训练等,而进行一般性体能训练时,还要充分重视选手自身素质水平提升的敏感期,只有这时对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够受到良好的训练效果。2、专项训练内容。体能专项训练中不仅包含了对选手单个动作能力的训练、配套动作能力的训练,还包括了选手与舞伴之间的有效配合能力训练,以及竞技比赛过程中所要展示的能力训练等。所以只有提升这几部分水平以及能力,才能保证体育舞蹈比赛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首先,体育舞蹈力量训练。在对体育舞蹈进行训练时,不仅要打破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阻力,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选手自身的阻力影响。因为体育舞蹈不同与其他体育项目,它特别重视选手对力量的控制能力,在竞技过程中不仅要对力量进行控制,还要和音乐、舞蹈等进行融合,因此就需要对体育舞蹈选手进行力量的训练。其次,柔韧性的训练。在体育舞蹈竞技过程中,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想要保证动态柔韧素质和水平的良好,就一定要有静态的柔韧素质作为基础。在加上体育舞蹈是由男女选手共同配合、协调来完成的一种运动,它会将舞蹈本身的动态性以及选手的柔韧性表现得十分强烈,因此就需要选手具有极好的柔韧素质。再次,耐力训练。体育舞蹈的完成需要选手双方具有良好的耐力,不仅要对身体耐力进行训练,还要提升心理耐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选手在竞技过程中,推动选手舞蹈动作的完成,进而获得良好的成绩[3]。最后,与舞伴之间的配合。不管是哪一种舞种都会有相应的既定套路,而舞蹈表现力的展示是以完整的舞蹈动作作为基础和载体,因此选手自身表情以及和舞伴间的配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而使用核心稳定性对其双方进行训练就能有效提升他们之间的配合效果,进而提升竞技成绩。3、体能恢复策略。首先,运动性方式进行恢复,简单来说就是在运功结束以后通过变换动作以及活动方式来进一步降低选手疲劳感,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整理活动确保选手身体机能得到恢复。其次,睡眠恢复。在训练结束以后保证睡眠质量,能够有效提升机体代谢自身的同化作用,降低异化作用的影响,进而使选手体能得到恢复。再次,物理方式恢复。体育舞蹈选手在完成较大强度的训练时,可以采用理疗、针灸或者是按摩等物理方式进行恢复,这样能够降低选手自身的疲劳度,促使选手体能得到有效恢复。第四,营养方式恢复。在运功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能,这时就可以补充一定的营养,推进体能恢复速度。例如,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最后,心理方式恢复。在运动以后可以通过向其灌输信念,对其思想进行激励,有效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节等方式,来使选手的体能得到恢复。
总而言之,想要提升体育舞蹈竞技成绩,就一定要认识到体育舞蹈自身特点,然后根据体能训练原则以及合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对选手进行体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体育舞蹈各方面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朱全飞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小芬,唐念.我国体育舞蹈选手身体训练的研究[J].运动,2011(7):36-37.
篇2
关键词:体育课;舞蹈课;教学方法
舞蹈是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优美的舞姿能够展现人体的魅力,富有创造性和巧妙编排的动作能够展现肢体的活力和舞者的精神。
通过学习舞蹈,人们能够获得精神和肢体的双重发展。因此,舞蹈课成为目前高校体育课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舞蹈课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发展现状
高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而舞蹈课的加入,使体育课从单纯的体能训练跨进体能和美学的交叉领域。通过学习舞蹈,能够使女同学的气质和形体变得更加优秀,使男同学的肢体协调性增强并且更具有绅士风度。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将舞蹈教学纳入到体育公选课教学中来,学生们对舞蹈课也越来越认同,舞蹈课逐渐成为高校体育公选课的热点。
作为一名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师,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内容都表示“有点难”,还有些同学因为舞蹈课对肢体协调要求较高,在课上的态度并不积极,舞蹈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并未达到。很多高校体育舞蹈课研究都将重点放在改变教学内容,引进教学器材方面,然而真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是教学方法的改善。灵活、合理的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高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效果,还能够舞蹈课更受学生们欢迎。
二、适合高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来源于信息反馈和控制理论,认为学习者在进行动作学习时应有动作现状作为参照物,通过一次次的对比和修正,学生最终能够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并习得相应的动作。在体育舞蹈课中带有舞蹈风格的健美操教学环节中,使用比较分析法是十分合适的。比如民族健身操这套动作在动作上的标准性强,动作与音乐节奏的结合点明确,同时民族舞蹈风格突出,音乐是中等速度的,适合分解动作指导。教师可以将整套健美操分解为几个连贯动作,然后进行单个连贯动作的分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上肢和下肢的动作分别教学,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先示范动作,使学生照做,然后纠正几个学生的动作到示范动作的标准,作为其他学生的参照,再依次指导和纠正,在所有学生都掌握动作要领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比较分析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对舞蹈动作理解得更好,降低了舞蹈对学生的难度。
2.比赛教学法
体育的乐趣之一在于竞技,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往往能够提高人们对某项活动的兴趣,对体育舞蹈课来说,引入竞争机制也是必要的。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巧妙的使用比赛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5分钟的连续健美操动作之后,可以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进行PK,通过循环的PK赛最终产生“5分钟冠军”,然后进行下一个5分钟的动作教学,以争夺“5分钟冠军”头衔为目标,鼓励学生们对舞蹈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实践下来,一个简单的“5分钟冠军”头衔,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认真,更乐于展示自己的肢体魅力,对健美操舞蹈的接受程度变得更高。舞蹈体育课对学生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体育课”,而成为“获得荣誉”的一个平台。
3.快乐教学法
无论何种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教会学生如何快乐的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舞蹈体育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就十分具有趣味性,但是如何体现这种趣味性,则需要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例如,在学生学习华尔兹基础舞步并能够结合音乐进行双人舞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节课的时间,以“假面舞会”作为主题进行舞蹈教学。要求学生在尽量穿着舞会服装(女生可以穿男生的服装)并为每个学生发一个舞会面具,互相选择舞伴,并在5分钟之内交换舞伴。在共舞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观察到对方的舞蹈能力,也能够通过交换舞伴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而戴面具跳舞又能够避免“共舞”的尴尬。实践下来,虽然学生们出现多次踩到对方脚或舞者之间互相碰到的情况,但整个课上都充满欢笑之声。
综上所述,舞蹈课作为高校体育课,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为了使舞蹈课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思考和改进,使用比较分析法在学生的舞蹈学习中进行指导,使用比赛教学法加强舞蹈课的教学效果,使用快乐教学法培养学生对舞蹈课的积极性,是适合高校体育舞蹈课的三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小军.比赛教学法在高校体育公选课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4).
[2]罗胜天.“比较分析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1).
篇3
关键词:速度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影响
1、前言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是集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的新型运动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是舞蹈的运动化,又是运动化的舞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体育舞蹈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入我国,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推动了体育舞蹈在国内的迅速发展与推广。近年来,体育舞蹈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随着体育舞蹈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快节奏、强旋转、混合多元的技术动作被引进到成套动作之中,要求体育舞蹈选手除了要掌握基本技术之外,还应具备较好的速度素质,以准确、协调的完成各种突然启动、快速急停、迅速转体等动作。体育舞蹈比赛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水平选手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任何细微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比赛结果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体育舞蹈运动员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之一,速度素质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舞蹈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选手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速度训练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Google、舞讯网等专业网站查询有关体育舞蹈专项素质训练、体能训练方面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开展奠定理论基础。(2)专家访谈法。针对速度训练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影响、体育舞蹈训练中如何开展速度训练等问题,走访或电话访谈国内体育舞蹈领域相关学者、资深裁判,以此获得体育舞蹈速度训练的方法。(3)实验法。①实验分组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北京辅仁音乐学校体育舞蹈代表队队员,样本含量为12,均无伤病。队员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人。Ⅰ组为“速度训练组”即实验组;在传统训练中融入速度训练,Ⅱ组为“传统训练组”即对照组。实验中实验组的训练安排是:先进行一定强度的力量、柔韧及耐力训练,之后采用实验方案中规定的训练方案进行训练。②实验过程的控制为了本次实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在实验过程中对两组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每周进行两次训练,分别是周三和周六早8:00-9:30分,训练时间严格控制在1小时30分钟,训练周期都为三个月。在训内容方面,实验组除添加表2的训练内容之外,其余训练内容与对照组完全一致。③实验结果的评定实验结束后,采用体育舞蹈华尔兹金牌套路对两组的技术完成情况进行技评,技评是教师根据技术动作的规格和技术评定的标准,对学生技术动作进行评定。本文要求北京辅仁音乐学校体育舞蹈代表队总教练代本人进行实验结果的评定,以《体育舞蹈评判标准》为依据。为了研究更加谨慎,并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在实验前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数据进行了独立T检验分析,经过分析后证明两组各项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后,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数据进行组内比较分析。(4)数理统计法。采用MicrosoftExcel工作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统计,提炼出有价值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两组技术水平的比较
技术水平的测试指标包括时值和基本节奏、身体线条、整体动作、节奏表现力、步法技巧五方面,单项分值满分为10分,总成绩为50分,以《体育舞蹈竞赛规则》中的评定标准,分别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华尔兹银牌规定套路动作和金牌套路动作进行测试。实践表明,在进行实验之前,对照组完成华尔兹铜牌套路动作的技评成绩为41.12分,实验组完成华尔兹铜牌套路动作的技评成绩为41.13分,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在总成绩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单项测试成绩方面,对照组在身体线条、节奏表现力、步法技巧三项指标方面的成绩高于实验组,但在时值和基本节奏、整体动作两项指标方面的成绩比实验组差,但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运动员在单项指标方面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实验前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在华尔兹铜牌套路动作方面的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基本是相同的,说明分组合理,两组具有可比性。
3.2、实验后两组技术水平的比较
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按照传统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实验组在传统训练计划之中融入了部分速度训练方法,主要包括:30m加速跑、持续10抄快速的原地高抬腿、快速跑楼梯、20-30米的快速后蹬跑、仰卧快速收腹举腿、仰卧快速收腹抬上体、采用俯卧快速两头翘、结合舞步进行快速的步法练习以及部分劲舞练习等9项。实验组在训练中遵循如下基本训练原则:(1)速度训练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以保证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2)训练时强度要大,重复次数要少,每组练习时间不超过10秒,休息时间要充分。每次课中练习速度素质的总时间不超过30分钟;(3)进行速度练习时应注意肌肉的放松,不要僵硬用力。(1)组内的比较(2)组间的比较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华尔兹铜牌套路动作技评成绩的比较,实验组除身体线条方面的得分比对照组低之外,其余无论是总成绩还是其它四项单项测试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在总成绩方面,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总成绩为43.98分,对照组为42.18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1.8分,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总成绩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速度训练有助于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其中,试验后两组在单项测试指标方面,除身体线条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时值和基本节奏、整体动作、节奏表现力及步法技巧等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皆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时值和基本节奏方面,试验后实验组得分为8.85分,对照组为8.58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0.27分;在整体动作方面,试验后实验组得分8.79分,对照组为8.31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0.48分;在节奏表现力方面,试验后实验组得分8.79分,对照组为8.31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0.48分;在步法技巧方面,实验组得分8.63分,对照组为8.00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0.63分。比较结果说明,速度训练能够通过提高运动员对时值和节奏的把握、提高整体动作完成质量和节奏表现力,以及提高步法技巧等方式,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4、结论
作为体育舞蹈选手的基础素质之一,优秀的速度素质可以促进体育舞蹈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因为良好的速度素质可带动其他素质的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帮助选手更好地把握摩登舞技巧以及处理音乐节奏,还能使选手更好地完成难度更高的复杂动作。不仅能够加快主动腿推进的速度,还有助于主动腿发力;加快训练中的音乐速度,提升选手的速度素质;预先加大难度练习等。
参考文献:
[1]熊文.拉丁舞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6).
[2]曾芳桂.中西方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水平的差距研究[J].科教文汇,2009,(24).
[3]刘涛.高校摩登舞专业学生专项素质训练的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2).
[4]程瑾.标准舞专项选手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及速度素质训练的初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5]王渤.浅析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身体素质训练[J].体育时空,2011,(06).
篇4
关键词:舞蹈;体育;互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学习过程中,除了语言以外,肢体动作也非常重要。舞蹈和体育是表达身体语言的两种艺术形式。从古至今,体育和舞蹈受到无数人的追捧与认可。它们同作为身体艺术,在近些年来,逐渐被人们相互融合,相互映衬,出现互融的发展趋势。
一. 舞蹈与体育的异同
舞蹈与体育虽然同为身体艺术,但是又不尽相同,各有其特点。如果将二者联系开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单独看体育与舞蹈本身,又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具体来说,舞蹈与体育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同点:
首先,舞蹈和体育自古以来就有,二者同为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这是无可置疑的;
其次,舞蹈与体育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本身都是通过身体来表现的艺术形式;
再次,人们无论喜欢舞蹈或者体育,都是为了通过肢体来表现某种事物,表达情感的宗旨是一样的。
不同点:
1. 受众群体不同。
体育在人们的心里总会给人很强壮的感觉,认为体育则是锻炼身体的代名词。体育运动员、体育健将、体育爱好者普遍被认为是身体素质好、活力无限的代表;相对而言,舞蹈则表现得非常温柔,舞蹈家、舞蹈演员、舞蹈爱好者等人群普遍是身材姣好、性格温柔平和的人。
2. 内心情感不同。
体育既然给人以强势的感觉,那么理所当然,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无论人的外在或内心,都是充满力量的,自身会有一种很健壮、很强大的感觉;而舞蹈者在跳舞的时候,内心会装满温柔与美丽的感觉,会用舞蹈表现出美的享受。
3.适应场合不同。
体育比赛会在各种运动会、比赛等运动场地进行,普遍以运动竞技等方式加以表现;就像体育赛跑不会出现在大型晚会上一样,运动会上也永远不会设立舞蹈比赛得项目。舞蹈适应的场合是各类晚会、庆典等。
二.舞蹈与体育互融性发展在当代的体现
近些年来,人们不断尝试创新,将舞蹈与体育完美结合,造就了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是人们将体育与舞蹈互相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产物,它保留了体育的健身优势、减弱了其强悍的一面,摒弃舞蹈的柔弱感,加之以美感与韵律感,完美的结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1.健美操。实际上健美操在最早时候是为太空人设计的,旨在增强太空人的体能训练。后来渐渐地被民间所采用,几十年后的现在,人们把健美操加上音乐,编排各种动作,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健美操既涵盖了舞蹈的元素,有有锻炼身体的功效。因此,健美操的出现,为广大人民所接受。近几年,各地还举办过无数次健美操比赛,健美操已经以一种单独的方式存在;无论大、中、小城市,只要的夏天,走到那个广场上,都少不了人群在挑健美操。
2.韵律操。韵律操与健美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随着一定的韵律,做出节奏性强而优美的体操。它一样既体现出了体育的健美,又将舞蹈的美感展现出来,是体育舞蹈的另一个主要类型。
3.健身街舞。街舞近年来在世界各国非常流行。街舞与强两者表现手法不同,它以特别的动作形式为表现手法,以洒脱的动作、轻快的舞步、以及强烈的休闲音乐,给人以休闲、娱乐的感觉。街舞中的HipHop音乐,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很多人将街舞视作环节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好方法。在青年人群中受到广泛关注。
4.现代舞与太极文化的相互融合。太极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与现代舞蹈中的运动方式和呼吸,都与太极文化中的精髓思想想吻合。于是根据艺术发展的需要,人们将太极的运用原理和呼吸运动方式,渐渐地渗透到我国的现代舞当中。长期进行太极训练,使得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去;并且在跳舞的过程中使身体更加放松,呼吸自然进出;并且通过太极调节气息和神经,使得舞者的气血畅通。例如现代舞蹈《太极印象》、《水月》等,都体现了太极在现代舞中的完美应用。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一名舞者用身体在卷轴上作山水画,这也是太极文化应用于现代舞蹈的体现。
5.武术与舞蹈的结合。我国艺术家认为,武术与舞蹈是同源同生的。它们在表现形式上使相同的,都要求动作的技巧性和美感。我国民间舞蹈通常要求很高的技巧性,而武术的加入,则使得舞蹈的诠释更加富有魅力。从武术的角度讲,武术的练习要避免给人带来身体伤害,而近年来武术在与戏曲、杂技、影视、舞蹈等艺术完美结合的同时,使自身价值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在我国杂技表演中,演员时而身轻如燕,时而快如飞箭,刚柔并济,这些都体现了我国舞蹈与武术的完美结合。
此外,大型舞剧《风中少林》、功夫诗《九卷》是近年来舞蹈与体育完美结合的最好典范,它用柔情的舞蹈诠释了千年流传的少林武术。舞剧《风中少林》以少林寺作为故事背景,其中夹杂着各种情感,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动作干净利落,柔而不弱,刚而不俗,而男女主角则是专业的舞蹈演员,这体现了我国在舞蹈与体育结合方面的用意之深。
三.舞蹈与体育互融性发展的优势
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给社会带来无尽的好处,在我国,舞蹈与体育互融性发展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扩大范围。单独就舞蹈和体育本身而言,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舞蹈的接受人群与体育的接受人群毕竟都是有限的。受自身身体素质和现实具体情况的束缚,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习舞蹈,也必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参加体育活动。但是随着体育舞蹈以多种形式的广泛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接受的人群。
2.有益健康。体育舞蹈可以使人身体得到锻炼,舒活筋骨,锻炼肌肉,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一天紧张的工作、学习过后,进行健美操等体育舞蹈练习可以使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同时,在随着轻快的音乐跳舞的同时,会使人精神得到放松,环节精神压力。因此,体育舞蹈对人们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提高国家形象。舞蹈与体育固然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有力佐证,但是如果将其完美的融合,必然可将我国古代文明发扬广大,并且不断进步,使其完美。而且,国民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工作、学习、生活,必 将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综合素质、提升国家形象,使我国国民整体呈现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舞蹈与体育这两种身体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作为身体表现形式的最好代表,给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一定会以更好的方式互相融汇,互相弥补,共同进步。为了这一美好的趋势,我们全国人民要共同努力,提高认识,提升素质,增强体质,增强审美,将舞蹈与体育更好的结合,也让二者的完美结合给我国人民带来更多、更好的生活享受。
参考文献:
[1] 张静静.健身街舞与健身健美操的比较及其发展的初步研究[J].学术研究,2008,(7).
[2] 徐娜.论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关系[J].学术论坛,2010(1).
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体育课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807.4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31-04文献标志码: A
1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现状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普通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作出规定,即基础体育课、选项体育课、选修体育课、保健体育课4种类型[1]。2002年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作出调整,对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没有规定,使得高校体育课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使得体育课程的设置出现多样性和综合性[2]。体育教学内容在传统项目基础上有所拓展,深圳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课开设竞技类、保健类、娱乐类3种类型共23个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南京理工大学开设超过30个运动项目供学生选修;清华大学的体育课程有40多个项目供同学们选择[3]。但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简单重复,健身类内容匮乏,与社会体育脱节[4],体育课程的设计强调体育学科自身的逻辑与规律,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体育的需求。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高职体育课程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运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高级劳动者。实践操作是高职毕业生工作的主要特征。现行与普通高校雷同的课程教学体系不能反映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为了顺利地掌握职业专业技能,必须发展某些对具体专业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使用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体适应劳动活动所必需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教学效果和在独立生产劳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采用根据职业活动特点加以改造的一般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各种身体练习是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基本手段,这些练习直接决定着具体职业活动的效果。高职体育课程具备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条件。
2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组合与选择
2.1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组合设计
高职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依据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体育必修、职业相关体育必修和选修内容。基础体育必修内容选择以发展学生体育能力为核心,是与个人自主锻炼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内容从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5个方面为学生后续身体锻炼和健康发展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身体活动”这一课程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参与身体锻炼的行为和意识,发展终身体育能力,为学生现在及未来的健康服务,体现体育课程的健身特色。职业相关体育必修内容以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对身体发展的特殊要求为出发点,根据学生专业类别的不同,设置各专业选择的必修课程内容体系。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体育视野、增进学生对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兴趣。结合社会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的特点,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3个选修课程内容,力求反映社会体育开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突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相互联系。
国内高职教育有3年制和2年制2种模式,其中3年制高职学生的第3年基本在校外进行专业实践。依据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课程开设的规定,结合高职院校学制时间的特点,把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计为2年。一年级为基础体育必修课;二年级第1学期为职业相关体育必修课,二年级第2学期为选修课。高职体育课程开设时间、内容组合见表1。
2.2高职体育课程内容选择
2.2.1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和结构
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体育文化素养、专项运动技能和职业身体训练3个模块的内容。体育文化素养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体育运动、促进身体发展的基本原理,认识体育运动对个体身体、心理及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5]。专项运动技能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某一项运动的基本知识,学习和练习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学生独自锻炼提供素材,发展学生终生体育运动项目。学习的内容为可供学生选择的各类运动项目。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每学期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学习。同时在体育选修模块中分设专项技能提高、野外运动和水上运动3个子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主要考虑到学生兴趣的多样性,与现今社会体育运动项目的连接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职业身体训练模块的设计是从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的特殊性出发,目的在于协助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相关身体素质训练、职业相似动作技能训练、职业相似环境适应性训练和职业要求身体形态训练。学生按专业类别限定学习。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见表2。
2.2.2与职业相关体育必修课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2.2.2.1体育与职业实用身体训练
高职教育是技术型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特定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突出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和提升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为了顺利地掌握职业专业技能,必须发展某些对具体专业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必然是高职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使用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发展学生适应生产劳动必需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提高学生在独立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能力,这种专门化的教育过程即为职业实用身体训练。通过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充实和完善对职业活动有益的运动技能储备,强化发展对职业劳动重要的身体能力,保障身体活动水平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对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保持和增进未来劳动者的健康。采用根据职业活动特点加以改造的一般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各种身体练习是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基本手段,这些练习直接决定着具体职业活动的效果。
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手段主要有:1)职业相似身体运动技能练习;2)预防职业活动对身体形态和姿势不良影响的职业实用性体操和运动项目练习;3)职业相近环境的适应性练习。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手段,主要采用一般体育运动中的各种身体练习,以及根据职业活动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发展对于职业生产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2.2.2.2高职体育课程职业相关体育必修课内容构想
俄罗斯1993年公布的普通学校学生综合体育教育大纲中,根据8类典型的职业活动对身体素质和技能的特殊要求,分别提出了体育训练的主要手段,改善各类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身体运动、身体体能和心理素质,提高机体对将来工作所面对的各种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6]。我国高职院校对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内容还少有涉及,现行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与普通高校雷同,高职教育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特点不鲜明。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相关体育必修课内容分为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见表3。
车间操作类设备操作、检测、装配工业自动化,汽车检测维修,机械加工,机电工程等动作灵活性,动作精确性动作速度,反映速度,注意力转换能力乒乓球,器械体操,田径投掷,器械健身,保龄球,注意力游戏
户外活动类导游, 勘测员,港航管理员,建筑监理员旅游,楼宇,工民建,港口管理,航运管理,城市园林等平衡性,攀爬能力,体能,跳跃能力,应急能力野外生存,野营,游泳,攀岩,军事体能训练,体操技巧运动
办公管理类会计,文员,设计开发人员会计,设计,行政,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腰背力量,肩带力量,注意力集中能力羽毛球,网球,拓展训练,下肢力量训练,集体项目练习
办公交往类接待, 翻译,演艺人员文秘,外语,营销,艺术,表演等身体形态,个性气质,交际能力形体训练,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瑜珈,时尚体育项目
3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紧抓体育课程的主目标,体育课程的超学科目标是在实现课程主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意设计的身体活动内容达成的。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2大类。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2个方面。体育课程以学生承受一定负荷的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因此,在表述课程内容时采用认知内容和活动内容的方法分类,认知内容包括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内容,活动内容包含技能练习内容和锻炼内容。体育态度、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是学习的结果,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结果,与他们对应的课程内容表述为活动内容。在组织内容时,应在体育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设计中安排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的活动内容。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4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实现
布卢姆等人将学习领域分为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学习3个方面。每一领域由多个亚类别组成,子类间具有层次性。学习过程由低层向高层发展,低层目标是高一层目标的支撑。高校体育课习惯于被区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实践课又区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课。结合布卢姆学习分类法和高校体育课授课内容特色,把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分为3类: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锻炼内容。认知内容和技能内容是学习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的主线索;锻炼内容包括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练习,是实现高职体育课程体育态度目标和心理健康发展目标的手段。
在课程理论领域,课程的实施不仅是预先设定的内容付之于实践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课程参与者之间在教学中“互动”“对话”的过程[7]。体育课堂教学只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课余体育活动等方式达到体育课程目的。由于体育教学在课程实践中占有主导地位,谈及体育课程实施时,主要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课程内容的实施是课程目标的实现过程,要努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实践过程。家庭的参与、社会力量的介入将为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带来了机遇,为高职体育注入活力。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要从整体上把握和贯彻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体育知识模块和运动技能模块的学习为教学计划制订的发展顺序,在教学计划中结合专项教学的特点穿插体能练习的内容。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的练习活动要依据课程体育态度目标和心理发展目标的要求,设计活动的组织和练习形式。锻炼活动内容的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强化学生职业相关身体素质和机能是职业相关体育必修课的本质功能,应合理设计职业体能训练路径,避免简单的动作模仿,注意动作技能的迁移性,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
锻炼活动的内容要有机地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活动内容的设置,多数是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而设计的,因而锻炼活动内容的处理必须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比如,在羽毛球步法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下肢力量练习,安排较大强度的练习。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又能发展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锻炼内容的空间应延伸到课外,进入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相对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当有限,而体育态度和心理发展课程目标的达成又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因此,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课程情意目标的实现是必须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北京: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
[2]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北京:国家教育部,2002.
[3]杜光宁,赖炳森.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2):80-82.
[4]隋晓航.中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8,15(3):61-66.
[5]曾永忠,董伦红,赵苏喆.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124-128.
[6]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15(7):74-75.
篇6
关键词:高职;体育;职业病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职业的特点及职业技能培养过程的价值和预防职业病的作用为重点。
一、高职体育教学核心价值――职业疾病的预防
调查研究显示,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体能具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行职业体能教学内容设置中,要以各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根据必须、够用原则进行设置和安排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对应的岗位能力,在毕业后能立即胜任岗位工作。因此,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将来职业对体育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和职业有关的身体训练,这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各种职业病的发生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如财务、文秘等岗位,其职业劳动特点是长期含胸、弯腰、低头、静坐伏案,精度要求高,心理紧张程度强。这些职业劳动岗位对人身体素质的要求是手指的协调性好,动作的准确性强,注意力专注,反应速度快,并要有一定的耐力。他们易患的职业疾病是驼背、近视、脊柱畸形、颈椎肩部疾病、神经衰弱、痔疮等。在课程内容的开设上可以考虑篮球(增强手腕手指的灵活性与反应能力),体育舞蹈中的摩登舞系列(预防脊柱畸形),羽毛球、乒乓球运动(提高反应速度,预防神经衰弱等)。另外,在课程内容的开设上也要同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喜好,在项目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丰富、多样、时尚、有吸引力。
二、基本职业病防范的体育课程开发
长期从事某项生产劳动,很容易使技术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病,严重的职业病常常是困扰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常期从事较繁重工作任务的一线技术人员,通常是被职业病长期折磨的主要对象,防治职业病是所有职业从业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作为将从事专业技术一线工作的高职学生,就必须把预防职业病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项重大事项加以重视。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课程学习,将职业体育训练很好地融入到基础教学中,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保护、自我预防的习惯,并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了解可能会产生的职业病,进行专项的职业体能训练。具体开设的课程内容见表1: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职业实用性的体育课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同的职业性质和不同的工作方式对体育素质的需求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很重要,但现实的工作过程中,特别是长期从事某项固定专业技能的工作,会导致人的体能下降,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疾病。
三、基本职业病防范的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到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状况、教学模式等情况,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制定出适合高职体育教学的模式。从高职教学的特点上来看,基本上采用的是前三年在校学习,第四年进入实习环节,也就是学生有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是在实习过程中度过的。结合这种特点,在课程的设计上主要是集中在前三年。
在课程设计上第一学年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使学生在第一学年的学习中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掌握一到两项提升基本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同时还要掌握运动锻炼的技能和方法,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第二学年的学习中主要开设以职业为导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原有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项目。其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扩展学生的体育学习领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在第三学年的学习中,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以职业岗位为主的体育课程,结合职业岗位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职业病有针对性进行专门的指导,并且使学生掌握预防职业疾病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适应所对应专业岗位的能力,并且在紧接着的实习工作中能够很好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立即胜任对应的工作。
四、基本职业病防范的体育课程实施途径
经过调研了解,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基本每周有两次,如果仅靠每周的两次体育课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恐怕实现不了。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这时课堂以外的各种体育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通过有计划地将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体育锻炼得以延续和发展。比如,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锻炼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多动脑子、多想办法找出适合的培养学生的途径,也可以考虑校外的一些社会活动或者野外拓展活动等。或针对学生的活动能力、单项技术水平,成立各种类型的体育协会或俱乐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主动学习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最终达到了强身健体,达到为终身健康服务的目的。
体育教师要根据现有的设施,在不同项目中对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指导,使有指导能力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再成立各项目的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等,以点带面,促进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同时,课外活动要有计划、有制度、有组织、有纪律、有指导、有场地。构建校内外结合的机制,将课堂内和课堂外有效衔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五、结语
现代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紧跟时代的发展需要,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认识到以职业为向导进行教学。结合专业发展的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并针对专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所需的体能或身体素质,为符合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为预防将来学生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研究项《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新体系》项目部分成果(批准号:09sjyy023)】
(作者单位: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烈锋,刘冬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发的思路[J].鄂州大学学报,2010,(9).
[2]王丽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J].文化教育,2011,(1).
[3]刘力,殷国玺.未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3).
篇7
随着我们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强,各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是为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标。因此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也应当顺应时展的趋势,加强改革力度。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学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改革措施。本篇文章主要阐述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分析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存在弊端;改革思路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各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学校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水平,还应当加强体能训练。但是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许多学校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最终结果就是体质越来越差。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这也是响应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号召的重大举措。
一、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况及现状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项目主要有:太极拳、太极剑、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散打、跆拳道、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蹴鞠、铅球等等,这些体育项目能够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生在进入学校的时候最先接触的体育项目是太极拳,其目的在于平静学生的心境,帮助学生调整呼吸,有益于身体健康。
现状:许多学校生虽然喜欢这些运动项目,但是不积极参与。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古板,不符合当代学校生追求新颖、潮流、创新事物的趋势。学校和相关方面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
二、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一)许多学校的教务科在设置体育课程的时候主要针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而言几乎没有安排相关的体育课程。并且学校体育课程次数比较少,通常为一周一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上课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是修学分。不仅如此,学校每年定期只举办两次运动会,对体育活动投入的时间和资金比较少,只有少数部分的学生才能参与其中。
(二)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都只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并没有将体育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学校内部建设中体育运动设施比较紧缺;教师在进行教学规划时没有积极创新,经常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经常逃课,有的学生上课并不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而是为了修学分等。
(三)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交流甚少,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教师没有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并且在最后的教学结果评估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弊端。学校体育一般而言都是选修课,学生都是来自各院系,教师不能一一了解学生的情况,使得体育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标准,并且在期末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和学生对体育课堂和体育教师的评估都存在缺陷,没能够正确的反映体育教学的真实情况。
三、提高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改革思路
(一)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体育课程,尽可能的协调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时间,在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应当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水平。不仅如此,学校或者各院系和班级应当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学校应当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宣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为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学习氛围。学校要不断的建设体育运动设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硬件设施,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日常锻炼提供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三)学校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新型的、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逐渐符合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需要,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不仅如此,教师和学生应当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沟通与交流,便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案,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进行学习成绩评估或者是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时候应当遵循实际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为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奠定基础。
(四)学生应当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水平。
四、结论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任务比较艰巨,这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的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映雪.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2)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
- 下一篇: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