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小镇规划设计

篇1

(1)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当前我国较为推崇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综合考虑可持续性发展因素,把眼光放长远,注重小城镇建设的长远利益,尤其是在空间的利用上要进行必要的预留处理,进行合理布局;

(2)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针对当前越来越恶劣的气候环境,在小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存在污染可能的环节中加强对于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小城镇周围的环境;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小城镇相对于大城市来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其土地资源较少,所以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切实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使用土地进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最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不能过分的加强对于前瞻性的重视,我们还应该关注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避免规划设计的内容在后期的具体执行中出现不可操作的现象。

二、小城镇功能分区

小城镇虽然范围不大,但是我们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区域划分,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能够更好的进行小城镇的管理,也能够是小城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效能,提高小城镇的运转效率。小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

(1)小城镇中的土地类型、河流状况、环境因素;

(2)当前小城镇中土地的不同使用功能;

(3)未来土地使用类型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4)环境保护重点区特殊对待等。小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构成有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区、混合区、文教区等,在分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水源和工业发展等方面的状况,尤其是对于水源来说要使得水源的分布更适合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要尽可能的使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远离人们生活和工作较为频繁的场所,确保小城镇能够正常运转。总的来看,对于整个的小城镇建设功能分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住宅区、商贸区、文教区等较为密集的区域,我们把这一较为繁荣的区域统称为镇建成区;另外一部分则是分布在镇建成区周围的一些区域,这些区域较为适合进行耕种、养殖等,并且在这一区域一般都是一些水源保护区或者是重点环境保护区,这一区域我们统称为镇域辖区。

三、小城镇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道路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也要加强对于小城镇交通的规划设计,对于小城镇来说,进行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铁路和公路。对于铁路的建设规划来说主要是结合当地的特色,考虑是否是一些铁路的必经线路,如果存在多条铁路在该小城镇经过的话,就应该在小城镇内建立完善的铁路站,以加快小城镇和外部的交流,使小城镇获得更快的发展,如果不存在铁路经过的话,我们也可以努力在该小城镇和距离其最近的拥有大型铁路站的城市之间构建铁路;对于公路的规划设计来说更为复杂,公路是小城镇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用到的,对小城镇后期的正常发展尤为重要,所以在公路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公路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小城镇内的正常运输状况以及交通流量的大小来规划设计公路,确保交通后期使用的顺畅。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小城镇大战略是国家城市化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方针。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促进乡镇乡镇企业局聚集,提高经济效益,利于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搞好小城镇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城镇规划不仅是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调控手段,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因此,在推进小城镇建设时,应在科学发展观的大框架下研究,突出规划的统筹引导作用。

1、小城镇建设及规划存在的问题

(1)城镇规划滞后

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而轻发展规划的状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2)小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首先,小城镇的规模小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小城镇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并且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小城镇规模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小,不仅难以把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其次,镇域规模小,但行政人员并少不了多少,必然加剧农民负担屡减不轻等现象,与镇域规模过小、行政人员相对过多直接的关系。再次,这种规划比较僵化,缺乏弹性。各乡镇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这些经济区域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各镇各自为政,在同一经济区域争市场、争资源,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其结果是都形成不了规模,造成很大的浪费,并阻碍了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集聚。以封开县为例,1999年前,封开县一共17 个乡镇,其中万人以上的乡镇只有2个,七星、渡头等乡镇只有几千人。随着改革的深化,这种小规模乡镇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增强集约效力,规划需对七星、渡头

2、要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着手

城镇体系规划是以城镇(居民点)为主体的综合性区域规划,在市域和县城范围内,统盘把握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和方向,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出发,全面规划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布局、规模、结构,使小城镇的发展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现在,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区域性的发展战略规划的还不是很多,通常情况下多是规划小城镇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小城镇在区域空间分布上缺乏合理的定位,梯次分布上缺乏发展的层次,城镇功能、经济功能、带动功能、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开展城镇体系规划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中心职能就是强化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城镇体系规划要为政府引导区域城镇发展提供宏观调控的依据和手段。 (2)建立整体规划的观念,不能就体系论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以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但绝不仅仅是规划城镇体系。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机制的研究。(3)注重强化协调的手段和措施 资本多元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规划不仅要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公众利益、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必须要强调协调。

不同的地域层次、不同的功能空间协调的问题手段不同。要把区域城镇发展布局与区域土域土地利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要对开发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合理的安排,而且要从维护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综合考虑长远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上对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进行限制。要把对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控制,作为间接调调控区域开发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城镇体系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3.科学发制定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 1 )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规模。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项部门性的业务工作,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认真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用地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 2 )优化土地布局,节约用地。小城镇的发展的总体布局必须集中,合理紧奏。切不可盲目搬用大城市的一套结构模式。要珍惜土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每个小城镇都要规划好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行政区、绿化区),并妥善安排各个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各个规划区的安排要合理,发展要留有余地,不同时期的建设任务要有衔接性,做到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4.小城镇规划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城镇新区。一是要使“人”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中心,为“人”服务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的。二是让农民有归属感,不要有距离感。小城镇是农民的小城镇,要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小城镇的舒适和方便,真正感觉到是自己的小城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广大农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三是要制止或控制那种沿交通要道两侧发展的“龙形”规划。以封开县渔涝镇为例,新区街道绿树成荫,区设计农民集贸市场和商铺,引导了集贸人流在区内活动,避免了以往农民赶集挤拥在县道两侧的不安全场面。

(2)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统是小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小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突出文化原则,塑造小城镇自己的特色。不要把小城镇新区规划仅仅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地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小城镇新区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戮落、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渔涝镇是岭南第一状元的故乡,峒岩洞化石考古学家发现十四万年前已有人类再次生存,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修葺状元堂和状元墓,重整状元文化,建设岭南古镇,是渔涝镇的风格特色。

篇3

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数量倍增,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城市中,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城镇化,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快速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实例对津郊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探讨。

关键字:

小城镇建设、资金平衡、人口平衡、土地平衡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数量倍增,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城镇化,正在长期特定的城乡分割制度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特殊国情条件下,我国农民在农村地域空间内实现城镇化的一条低成本支路。本文结合天津津郊小城镇建设的实例,总结了规划经验以及针对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产生的问题提出探讨。

二、现状概况

2.1、天津小城镇发展背景

天津市政府为了加快全市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与2005年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承包责任制不变,耕种土地不减少,尊重农民自愿,以宅基地换房”新思维。其核心内容是: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保证耕地总量在规划期内动态平衡;以退宅还耕为突破口,加大农村居民点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土地;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协调城乡建设,消除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生态和谐宜居小城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市从2005年下半年到现在,天津市政府已经先后批准了东丽华明镇、津南区小站镇、武清区大良镇、南北辛庄村、后蒲村、西青张家窝镇、津南区八里台镇和葛沽镇、汉沽区茶淀镇、北辰区双街镇等示范小城镇建设,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稳庄是第四批批准的示范小城镇之一。

2.2、王稳庄镇现状简介

2.2.1地理位置

王稳庄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东南边缘,示范小城镇距离西青区政府33公里,天津市外环线15公里,距离西青区经济开发区9公里。王稳庄镇面积约11平方公里,由工业区和镇区两部分组成, 规划人口6.2万人。

2.2.2产业基础

王稳庄镇区的工业区主要功能是金属零部件加工和下游高端金属产品加工相关产业。

五金制造业小五金行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村办企业发展起来,有着40年的发展历史,在全镇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天津市重要的五金制品生产基地。

王稳庄工业以金属压延及金属制品为主导行业,金属深加工产业集聚区的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镇工业的78%、77%、79%。工业区07年工业产值占天津市同行业工业总产值1.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6%, 占全区同行业总产值的84%。规划区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5亿元,销售收入24.3亿元,利税总额0.5亿元。

2.2.3现状建筑质量

现状用地大部分以耕地为主。规划区中无农村居民点,仅包含一个居住区――巍然小区,规划区内居住人口2800人,建筑质量一般。规划区内现状主要公共设施有:王稳庄镇政府、王稳庄镇派出所、王稳庄镇中学、王稳庄镇小学等,建筑质量较差。

示范镇内的现状建筑主要分布在津淄公路西侧,且范围很小,建筑质量不高。这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大片的空置现状土地,降低了建设成本。

三、王稳庄示范镇规划简介

3.1、规划发展定位

王稳庄示范小城镇规划以居住为主,并含有公共设施及配套服务等设施的综合住区。

3.2规划理念解读

根据规划单元自然条件、城镇发展基础等特征,整合单元用地格局,规划形成“一心、三片”的城市空间形态。

“一心”是指由规划次干路三贯穿的规划居住区级的综合服务中心;“三片”是指围绕居住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的三个居住小区。

3.3功能分析

整个小城镇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布置。分别规划形成了居住区中心,居住小区中心,组团中心。

3.4规划成果解读

整个示范镇的控规,对用地进行了布局规划,和周边的道路进行了对接。整个示范镇视为一个大的居住区,按照6.2万人口配置。

镇区公共服务中心:在规划区中心布置了居住区的中心服务区 ,规划有医院一座,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公园用地等公益性设施的用地布局;教育设施类布置了中学一所(完校),小学两所,幼儿园五所。

居住小区中心:结合生活型道路和小区规划布局,将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沿街或是居住小区中心布置。

组团级中心: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组团绿地布置,方便居民使用。

四、规划解决的问题

规划以“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保证耕地总量在规划期内动态平衡;以退宅还耕为突破口,加大农村居民点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土地;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协调城乡建设”为原则,借此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集约了有限的土地,用作城市建设和退耕还地,加快了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王稳庄示范镇的规划通过集约的土地解决了本镇农民安置问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间的土地平衡问题、建设资金的平衡问题。

4.1、安置人口问题

规划解决了安置人口问题,全镇需要安置人口25000人。主要为王稳庄镇常驻农业人口和一部分非农业人口,规划划分了安置区和出让区,安置区主要解决了这部分需要土地被占用需要安置的人口,通过宅基地换房的置换方式,在集中规划的小区中得到自己因统一规划而失去宅基地的补偿。

规划将安置人口的宅基地统一集中规划,安置区用地面积约为91公顷,规划住宅建筑面积101万平米,按照人均40平米的标准进行分配。

4.2、土地平衡问题

规划区界限由国土部门确定,为237.6公顷。规划将其分为了4个片区,其中一个为安置还迁片区,用地面积约91公顷;其余为出让片区,用地面积约为146.6公顷。集中了建设用的,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将农民的宅基地集中规划开发,原来分散的农民宅基地用来退房还耕,保证耕地总量的平衡。

4.3、资金平衡问题

示范小城镇建设需要资金,单靠政府解决远不能够,政府投资仅仅是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渠道,更多的资金要求运用市场机制来运筹。

王稳庄示范小城镇的建设资金采用土地出让,出让土地的收益来平衡小城镇农民安置区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小城镇划分为出让区和还迁区,以达到土地出让还迁建设的资金平衡。

五、小城镇发展还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的规划在宏观层面上解决了人口、土地、资金的问题,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但是当深入到下个层次是就会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5.1土地开发强度方面

小城镇建设初期,将规划用地划分为安置区和出让区,通过出让片区土地出让收益来衡量安置片区的建设资金。

王稳庄镇待安置人口约为2.3万,而安置区面积只有约90公顷,这直接导致安置区土地开发强度的增加,按照人均40平米的建筑面积标准,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米,除掉城市道路、市政设施、防护绿带等用地以外,各地块的平均开发强度为1.7(容积率),有少数个别地块开发强度高达2.0(容积率)。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出让区,居住用地面积约183公顷,出于地理区位、小区定位及人口构成预测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将容积率基本确定在1.5-2.0之间。

由于以上原因,安置区和出让区开发强度出现了大的差异,由此导致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从而导致城镇空间界面的差异。

5.2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置不均的问题

王稳庄示范校城镇的规划可容纳人口6.2万人,安置区除了将要安置的2.5万人之外,还规划了1.3万人的富余量,由此安置区规划人口就有2.8万人;按照人口指标计算,安置区约90公顷居住用地规划人口仅为2.4万人。

人口的分配不均衡就导致了很多跟规划人口有关的配建指标及设施的分布不均衡。

5.2.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按照人口安置区3.8万人,出让区2.4万人的标准配置,安置区的配置要远高于出让区得配置。

5.2.2市政公用设施配置问题

市政公用设施的配置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要大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长站点和管网布局跟项目区的人口、建设规模都有较大的关系。

王稳庄小城镇的总建筑量约为254万平米,其中安置区约90公顷的用地上住宅建筑量约110万平米;出让区约183公顷的用地得总建筑面积约144万平米。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市政场站点的布局需要整体考虑,结合已有的主要市政管网走向设置,而在下一层次的规划配置时,安置区的市政场点和管网密度都将远高于出让区。

5.2.3、规划人口问题

王稳庄示范小城镇人口的确定,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按照2008年《天津市西青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分解人口指标得,王稳庄示范小城镇规划人口6.2万人,按照这个人口指标及安置区住宅户型比例分解得到安置区人口为3.8万人。而出让区约90公顷的居住用地只分得2.4万人口指标。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和指标分配的合理性势必影响后续规划的各项指标配置。

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6.1、合理分配人口数量、适当留有规划余地

规划设计中人口的确定有的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往往人口数量的预测的波动性很大。

在计算人口容量是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获取平均值区间,人口容量应留有余地。

6.2、还迁安置与出让区的合理划分

可以在城市设计基础上,结合空间布局,可以将安置区高开发强度的地块分散布置在整个示范小城镇规划界限内。

跟出让去结合布置,可以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更趋于合理,市政设施场站点和管网布置相对均衡。从长远角度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6.3、高标准配置市政设施

采用高标准配置市政设施,为将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建设量的增加做好了预留,虽然在现阶段资金成本的投入会增大,但从长远城市发展角度来评价,值得尝试。

6.4、房屋配置留有余地

对于安置区的房屋建设和农民安置用房的分配方面,首先建议规划时先前一步考虑人口数量变化和规划建设时序之间的矛盾,尽量预留出一定的建设余量,来满足人口增加对还迁房屋的需求。

其次,对于农民的还迁住房应进一步考虑王稳庄镇的人口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及知识结构,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户型。

参考文献:

[1] 金其铭.农村聚落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7-17.

[2] 李君,李小建.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08,

23(4):23-27.

[3] 杨世松.探索新农村就地城市化之路[J].理论与现代化, 2007,(4):47

[4] 张强.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辨析――以北京市郊区为例[J].中国农村

经济,2007.3:65-72.

篇4

关键词:小城镇;旅游小镇;规划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Inner Mongolia DaLaTeQ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ourism planning method and the way of the town, and in the means to mak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small towns; Tourist tow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旅游小镇由于其具有城乡结合的特征,具备与城市不同的空间结构、功能构成和环境秩序。在旅游小镇建设中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谋全局,强化小镇在区域内的个性特色,实现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具备优良生态条件、优美景观环境、宜居的理想田园小镇。本文以内蒙古达拉特旗为例,探讨旅游小镇规划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在特色打造上的应对手段。

一、概述

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规划区毗邻道劳村、井泉村等农村居民点和展旦召苏木。现状环境以沙地以及经过绿化而形成的苜蓿地为主。在规划范围东部为马铃薯种植区,南侧为沙地,沙漠治理和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划范围中部主要为马场、苗圃地及马场管理房屋。在规划范围的南侧有一条季节性河流。

小镇发展具有一定资源优势:1)区位优势:位于包头和鄂尔多斯两大城市的之间,毗邻达拉特旗中心城区;2)自然优势:有可利用的水资源条件,用地建设条件较好;3)经济优势:处于中西部经济高地的中心位置,具有在客源、资金方面的保障;4)文化优势:具有浓郁的传统草原文化和马文化底蕴。

二、规划原则

1、合理确立定位

充分尊重原有规划、保持规划的延续性。同时通过相应分析研究,合理确立规划定位。

2、提供多元产品

提供丰富、多元、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产品,采取突出反差与共生、共荣的规划设计理念,产生强烈的文化体验。

3、结合场地单元

深入分析场地资源,划定场地生态单元及开发单元,充分尊重场地地形、地貌条件特点,创造有特色的用地布局。

4、促进有效开发

综合考虑开发愿望、期望值、经济的预期和场地承载能力的平衡,使基地的开发容量、开发总量、场地使用强度、开敞空间率(空地率)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有效开发。

5、凸显区域特色

文化取向是一个旅游小镇的灵魂,特色是个性和文化内涵。科技文化、生态文化、人性化、高品质服务、和谐的气氛、文化的交融、个性化构成特色文化。

三、建设目标规划策略

1、规划目标

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为静谧如梦的田园小镇、活力四射的旅游新区、享誉中外的度假天堂,成为支撑鄂尔多斯旅游发展新的支点和内蒙古旅游度假的重要基地。同时从特色旅游风情小镇起步,远期逐步发展为国际化的旅游度假城市,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2、项目策划

1)休闲娱乐项目

依托蒙元文化特色,引入时尚休闲娱乐元素,建设小镇休闲娱乐环节。

2)度假项目

以品牌和主题酒店、主题度假别墅建设为重点,同时以房车营地等户外体验设施建设为补充,拉动度假经济、度假地产业的发展。

3)养生与教育项目

引入时尚的养生、教育项目,建设沙疗会馆、水疗养生馆、马术学校等。

4)夜间项目

通过引入多种类型的夜间项目,丰富小镇的夜生活,提升小镇活力。

四、总体布局

依据现状条件和发展构想,规划旅游小镇形成“三园、一廊、四带;一心、三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三园、一廊、四带“是小镇建设的生态基础,一心、三区”是小镇的重点建设区。

1、三园:是指小镇的三大主要绿色公园核心。它们依托主要交通线,对沙漠环境进行生态恢复,形成以湿地、树林为主要景观特色的绿色生态核心,带动周边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2、一廊、四带:是指从中心生态公园沿水系向西南形成的绿色公园廊道和向北形成的四条带状公园绿地。

3、一心:围绕绿色生态核心,布置赛马场、马术学校、中心商业街、度假酒店、养生基地等旅游项目与公共设施,这些用地有序镶嵌在公园周边的,形成小镇的功能中心和发展中心。

4、三区:在旅游项目与设施环的带动下,在北、西南、南三个方向分别形成三个主题度假片区。各片区之间既有便捷的交通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互不干扰。

(1)北部片区:在核心商业街的带动下,发展小镇草原居住度假片区。其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并布置相应的配套的社会停车和公共绿地。

(2)西南片区:在马文化项目的带动下,结合柳沟滨河的生态保护,发展高端马术度假片区。用地以滨水马术度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用地为主。

(3)南部片区:在沙漠生态环的带动下,发展一沙漠旅游和高尔夫为主题的度假片区。用地围绕高尔夫公园为中心,形成以沙漠旅游度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用地为主。

五、分项规划

1、旅游发展规划

小镇旅游形象:“高端马术、度假天堂”。规划充分突出地域特征以及丰富的景观资源:一是突出蒙元文化中的马文化以及草原风情主题,打造高雅、精品的马文化、蒙古风情小镇形象;一是突出沙漠中的度假天堂主题,形象应以沙漠绿色度假为功能特色,反映其宁静、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的文化生态旅游地特征。

形成“马、沙、水、购物”四大旅游主题。

“马”主题:通过开展“马”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和区域间的差异化联动发展。引入一系列的会所、场馆以及节庆活动。具体项目包括:马术会馆、马术学校、赛马场、马场后勤管理中心、赛马培训基地等。

“沙“主题:在小镇中部和东南部组团打造沙主题的旅游休闲项目,使得当地地大漠风情与小镇中的绿树成荫形成鲜明对比。具体项目包括:沙疗会所、房车基地以及配套的相应的沙主题娱乐、服务设施。每年举办节庆活动,如沙漠摄影展、沙漠风情展等。组办沙漠探险协会,整合周边沙漠资源,定期举办沙漠探险主题活动。

“水”主题:规划小镇位于干旱的沙漠区,同时呼包鄂等周边城市没有水项目相关的设施,在此处依托现状河流设置水项目可实现与周边城市的差异化发展,会与沙漠环境形成强烈对比,营造新的沙漠奇迹,有效聚拢目光和人气。具体项目包括主题酒店、水疗会所等。

“购物”主题:打造品牌购物街街区。为适应干旱、炎热气候,建设下沉式商业街。

建设民族文化、马文化相关的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和销售基地。

2、景观风貌规划

依托现状的农田、草场、河流、沙漠等特色景观资源,在旅游风貌规划中依据以下思路规划:首先是整理水系,引水入城,打造独树一帜的景观格局;二是着重突出地域特色景观,如马文化主题景观,本地民族文化景观。三是营造旅游文化景观特色。

通过规划,在小镇中形景观轴和水系景观轴两条轴线,四大特色建筑风貌片区,从而有效整合景观资源,突出风貌特色。

人文景观轴依据现状条件、用地性质及游览项目分片区分段规划,分别体现当地建筑风貌,新建筑风格,以及滨水景观特色。

水系景观轴穿小镇而过,通过水系梳理,成为规划区的骨架,沿水岸打造的滨水空间提高了沿岸的景观品质,丰富了游客的景观体验,同时亦满足了生态需求。

3、绿地系统规划

依据小镇总体规划功能结构,采用城市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绿色空间形态布局,通过绿色廊道把小镇绿地和的生态恢复绿地贯通成为一体,营造宜居的小镇环境,形成“三园、四区、二带、四廊、多点”的小镇绿地空间结构。

“三园”分别是综合公园、游乐公园和高尔夫游园。为更好地体现小镇面貌、突出小镇特色,综合公园以绿化为主,突出生态功能;游乐公园为居民提供适宜的游乐场所;高尔夫游园提供主题休闲的绿色环境。

“四区”是四片不同风格的面状绿化区域,分别是北部以草原居住特色为主的绿化片区;中部以综合公园和游乐公园为主的绿色核心片区;西南片区主要是结合柳沟滨河的生态保护形成的滨水绿化片区;南部片区是以沙漠旅游高尔夫主题特色的绿化片区。

“二带”是指沿柳沟河的滨水绿带和沿高速路的防护林带。

“四廊”是指由中心的公园向北部发散出去的四条带状公园廊道,主要沿着河流和道路布置,两侧设置宽度约为20米的绿带。

篇5

关键词:规划设计;自然生态;林盘;乡土景观;地形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概况

1.1项目区位

宏观层面:三岔湖是天府新区的“后花园”

三岔湖位于四川简阳市西部边缘的龙泉山东麓,距成都40千米。拥有27平方千米的开阔湖面,蓄水量为杭州西湖的三倍,岸线曲折悠长,岛屿众多。

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天府新区(图1)被明确的提出,作为四川省乃至整个中西部重要的发展核心。三岔湖景区正是被划在了天府新区的范围之内,位于新区的东南边界内(图2),三岔湖重要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城市休闲服务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其作为天府新区的“后花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微观层面:北游客中心片区是三岔湖景区的“会客厅”

三岔湖北游客中心片区位于三岔湖景区辐射范围内丹景山处,三岔湖湖区东南角,面积2500亩(图3)。北游客中心片区处在整个景区与成都、简阳、天府新区连接的门户位置上,能够依赖便捷的交通(成简高速、第二绕城高速,第二国际机场)与外界便利地沟通。出色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周边市民能够快速摆脱大城市的喧嚣和钢筋水泥的包围,回归川中丘陵自然生态当中。

1.2地块现状

地块内现状开发建设较少,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完整,以山林和农田、耕地为主,另有少量民居,水系丰富。规划范围内景观视线极佳,南紧邻三岔湖湖区大坝,视野开阔,是进行眺望观景的理想场所。除大坝外的临水区域岸线曲折,拥有多个保存完好的半岛,水深条件良好,腹地开阔。

今年3月,笔者对该规划地块进行详细调查,并对周边的山水环境和人文环境做了深入

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岔湖地区具有独特山文化,水文化,岛文化,以及林盘文化,集合诠释出“道法自然”的哲学观与风水内涵。

2项目定位

2.1相关上位规划解读

在《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中(图5),三岔湖所在的东部片区被定位为: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以休闲度假、会议展览、文化交往为主导功能。

2008年,三岔湖新城(图6)的规划出台,新城总体定位为国际性山地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成都平原城市群新型旅游城市。虽然规划对项目地块并未有明确的定位,但我们从交通、规划结构等多方面可以开出地块作为配套服务,门户展示的重要地位。

根据《四川省三岔湖旅游开发规划报告》的研究,三岔湖的日旅游环境容量控制在2万人,年控制在400万人次。根据客源来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主要以成都市周边的旅游者为主。旅游者停留时间一般在2到5天,“一日游”也占很大比重。三岔湖景区作为成都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省的“后花园”的角色进一步被确立。

2.2总体定位

通过对以上这些上位规划的解读,并且根据地块的自身区位条件,依托规划背景与现状分析,我们将天府新区三岔湖北游客中心片区总体定位为三岔湖景区北部游客集散、休闲、体验中心。

2.3功能定位

在功能方面,我们比较分析了国内众多景区的游客中心,发现大部分游客中心已经沦为旅游纪念品的集中销售场所,而失去了原本服务休闲的功能。在此次规划中,我们希望能把游客留下来,而非是经过性的一次性消费。所以,我们把主要的功能定位于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另外辅助功能定位于商务会议,康体疗养和时尚购物,以期满足于不同客源地、不同年龄、层级的游客的需求。

2.4具体项目选择

在具体的项目上选择上,遵循生态友谊、功能融合的原则,规划了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观景台、一个湿地公园、一个旅游小镇,一个游船码头。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

笔者认为,游客服务中心不仅是提供游客门票等的购买,以及集散、供游人休息的临时性的接待区和中转区,还应该是介绍展示、整个园区的小型博物馆。通过服务中心本身建筑和景观的展示,结合图片、文字、多媒体的手段,使游客对整个园区产生初步但直观的印象。

一个观景台

利用马鞍山的天然地形优势,规划观景建筑,包含观景平台、展厅和多功能休闲厅,除观景眺望的主要功能以外,还承载三岔湖景区展示,和游憩休闲的功能。

一个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包括温室、专类园、采摘园以及原有的农田和水系等。我们希望借由湿地公园的景观,一方面达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营造质朴的田园风光,吸引城市人群。

一个旅游小镇

旅游小镇是地块内最具功能性的一个项目,包括零售、商场、酒店、会所等多个子项目。融合休闲、娱乐、购物、游憩等多重功能,也是地块内最具活力的区域。

一个游船码头

在三岔湖景区的发展过程中,水上交通、水上游览将占很大比重,地块既作为游客中心,水上交通的集散点必不可少。在规划中,我们希望游船码头并不只是简单的交通站点,同时也附有商业、休闲的功能,使码头成为一个滨水的重要功能区域。

3规划结构与分区

依托项目定位,所需项目选择,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进一步确定规划结构为:“ 一线、五片、三核心”(图7)。

其中,五片为西部马鞍山观景台眺望观景组团,西北部旅游小镇休闲娱乐组团,中部田园风光组团,东部湿地公园生态体验组团以及南部码头观光组团。

三个核心为:西部观景台观景核心,中部游客中心文化核心,西部湿地公园的生态核心。

一线指的是一条观景游线。我们意识到,五个片区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对独立,承担功能也不尽相同,但是让他们各自成团,进行独立设计是行不通的。方案用一条观景游线将五个分区进行功能的串联,同时观景游线的景观效果也从物理空间上对他们进行了缝合。

4规划与设计策略

4.1规划理念

无论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中对山水景观的利用上,还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朴质的生态观一直被广泛运用,严格遵守。三岔湖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一草一木,山水之间,都透露出“天人合一”的禅意。笔者认为,只有将自己的设计隐身于场地之内,山水之间,才是对地块的尊重:1.自然山水始终是此次规划设计的主题,任何后期的设计都不应该抢掉山体的主体地位。2.对于地块内友谊的元素,尽可能加以保存和利用。3.借鉴吸取当地的文化元素,聚落格局,使我们的设计更有本土特色。

4.2建筑设计引导策略:生态与当地特色并重,主张自然人文的诗意栖居。

生态与当地特色策略之一:地形建筑的引入——以景观台为例

在规划地块中,西部的马鞍山是制高点,是全局的“精神场所”所在。从审美角度看,马鞍山自高为43米,与南面的三岔湖和北面的丹景山,正好构成前景、中景、背景的山水写意画面。 笔者注意到,由于马鞍山山体不高,体量不大,要想延续原有的山水自然景观,必须让景观台以一种更谦虚的姿态出现,让他融入到山体当中。于是,我们借鉴了“地形建筑(landform architecture)”的手法。地形建筑秉承大地艺术的实践,以人工化方式介入、回应、整合和重构大地的形态。它们的形态以其水平延展的体量、连绵起伏的界面和整体巨大的尺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单体/群体的概念而进入了景观(landscape)的范畴。

地形建筑让景观台整体建筑风格休闲化、生态化。而且建筑更加服从山势,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平台相互穿插,尽可能少的改变原有地形。例如,我们将多媒体展厅设计在山顶陡坡处,这样可以利用陡坡布置观影的阶梯看台,将建筑与山体、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在整个形态上更为舒展,观景面更宽阔,而且在保证足够使用面积的前提下降低了建筑高度(建筑主体为一层,最高处12 米)。此外,建筑顶面可以完全开放作为二层观景平台。在材质的应用上,除了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之外,加入原生态、当地元素,如石材和原木等,使整个建筑进一步隐身于青山绿水之间(图8)。

生态和当地特色策略之二:林盘模式的借鉴和改良——以旅游小镇为例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上所独有的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作为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一体的复合型农村居住风貌,它在特定地域环境与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成为川西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 “浅丘林盘”是三岔湖特有的生态农居风貌。其独特的由林、水、填、屋等要素的组合,共同构成了川西特有的田园风光(图9)。

旅游小镇的建筑借鉴了“林盘”的布局模式,方案将林盘建筑中的堂屋、厢房、耳房、天井等进行打散重新排列,有机组合。设计出的每个院落有不同布局、不同体量、不同功能,并不是一个组团的单一复制粘贴(图10)。

在建筑风格上面,以现代建筑为主,大面积的落地窗和飘窗,加深的挑檐,高度采用了一层、两层、三层互相组合的方式。但是,建筑还吸收川西民居的建筑氛围和元素:青瓦白墙,飞檐斗角。立面加入了石材、木材等原生态建筑材料,使建筑形态更加丰富有层次。此外,在个别院落里,设计加入了当地特有的茅草屋和土坯房,增加建筑的趣味性,同时契合人们对乡土风情的怀旧需求。

4.3景观设计引导策略:乡土景观元素借鉴,打造恬然迤逦的田园风光

乡土景观策略之一:林盘景观提取——以度假小屋景观为例

林盘的环境景观形态就是一幅周边沃野环抱、中间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美丽画卷,林盘内建筑聚落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浑然天成的气质和相映成趣的美感是林盘景观意向最典型的。田、林、园、水是解读林盘的环境景观形态的图示语言的核心要素(图11)。

方案在景观设计上,尤其是建筑周围的环境营造上,我们提取了田、林、园、水的元素,设计成“大林盘”的景观格局。在度假小屋的设计中,6间度假小屋围合而成一个半封闭空间,林盘的宅院空间由中央广场所替代——建筑和广场形成一个组团院落的布局。院落周围环抱以高大的乔木,水系在屋前或屋侧流过,组团跟组团之间间隔以大面量的绿地或农田——这也正是沿用了“林盘”的基本格局。

乡土景观策略之二:农作物景观营造——以湿地湿地公园农田景观为例

在此次方案景观的设计中,植物是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规划地块生态保存较好,植被丰富。笔者在调研时,正值当地油菜花开花季节,森林植被与农田植被黄绿相间,一些农舍间杂其中,颇有“室外桃园”的氛围(图13)。如何在保证一定开发量的同时,延续这种氛围,是此次景观营造的一大难点。

庆幸的是,以农作物作为景观植物在国内早已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如最典型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通过将稻田引入校园,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能。与案例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重新打造农业景观不同的是,我们地块内的农田是现有的。所以在后期的规划设计中,我们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地块内植物的原有内容和肌理,只是用规划和景观的手法对他们进行了梳理和引导:

1.改变个别地块的种植内容,使原本零碎种植的农作物能够形成片状或带状景观。当地农田的作物都是农民根据自我意愿种植的,自发性较强,内容比较杂乱。就观赏性而言,过于随意,视觉吸引力不足。所以,需要对一些地块进行调整。我们选择了当地最主要的植物油菜进行了整体性设计,形成成片的油菜花田,打造吸引游客的乡土特色景观。

2.保留地块内的原生林。地块内植被丰富,原生林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山林保存完好。我们将一些状况讲好的原生林完全保存下来,并参照其中的植物种类,作为对一些状况不够理想的山林进行核心植物的补植和强化的树种。

3.在新的植物种植的时候,尽量选择地块内原有的植物或本土植物。由于植物多样性的需求,规划中拟补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一些乔灌木以及地被植物,核心乔木如:小叶榕、樟树、桂花、垂柳、祯楠、峨眉含笑、银杏等;灌木:小叶女贞、火棘、杜鹃、海桐等。地被植物:凤尾藏、万年青、麦冬、肾威等。

5总结

三岔湖是拥有独特山文化、水文化、林盘文化的灵性场所。在对于三岔湖观景台片区方案的调整过程中,我们正视了:生态环境、山水景观始终指引着我们的规划设计。于是我们通过地形建筑、覆土建筑、林盘格局、农作物景观等规划、建筑、景观的手段,是我们的设计更贴近于场地。真正站在场地的背后,烘托并放大场地的自身价值。

(天府新区三岔湖北游客中心概念性规划与设计项目参加人员:李翅、朱斯斯、李程、黄哲娇、石岩、郭琪、高洁等)

参考文献:

[1] 樊奔. 三岔湖:“风景区”里的城市. 西部广播电视2009(9)

[2] 崔超.山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方法初探.研究生论文.2011.3

[3] 华晓宁.地性建筑.现代城市研究.2005(8)

[4] 杨洁 杜娟 周佳..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解读——以林盘为例. 建筑与文化.2011(12)

篇6

付伟,1980年6月出生,建筑师。现任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院院长、成都熙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文化艺术总监。先后主持了:成都市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新家园”、成都市彭州餮粽颉芭纤清江”、巴中市枣林镇“清溪沟”与灵山村“禅修小镇”等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其中: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新家园”和彭州餮粽颉芭纤清江”项目均荣获“成都土地综合治理与新农村示范项目”称号和“农村新型社区(村)规划类三等奖”。

早春二月,“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已暖意融融。记者来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彭州餮粽蚝退流县籍田镇采访,走进彭州餮粽颉芭纤清江”和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新家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特具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小洋楼。他们轻盈精巧、色彩柔和淡雅,联排或错落有致,自成一体。他们是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综合体――村民聚居点。慢步其间,平坦的道路,精致的小楼,农田、菜园、果园分布其间,绿树花草点缀道路两旁,翠屏掩映处一枝馨兰独放,青砖铺就一条曲径通幽……喝茶、聊天悠闲的老人和嬉戏追逐的孩子们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好一幅远离喧嚣、浮华的田园风光画。

聚居点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管理民主规范,村民们过上了“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的三新生活,共享统筹城乡发展的巨大成果。主持规划设计这两个“新家园”的是80后建筑师付伟和他带领的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院这支优秀团队,村民们的“幸福新居”,无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原系建设部直管建筑设计单位,公司拥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和城市规划设计乙级资质。2010年,公司在成都设立分院,依托本地高级专业人才,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展开了广泛的多项合作,设计工作已涉及规划、建筑、景观、市政、室内设计、项目运营等多个领域,并在本地业界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及业绩。对此,记者慕名对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院院长、成都熙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文化艺术总监付伟进行了专访。

付伟给人的印象:阳光、睿智、谦逊、真诚。记者的采访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了。

记者: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院自成立以来,秉承“精心、精准、精品”的三精设计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客户提供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个性化设计。请您具体谈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付伟:精心设计――我们注重用心思考,用心策划,用心设计,用心服务;凭着一颗为客户服务的细心、一颗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心和一颗为社会负责的心,积极的为客户服务,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持着一颗诠释与超越的心为客户服务,并坚持用一种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决心去学习与进步。

精准设计――注重设计构思,进行严密的设计计算,符合各项建筑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将我们的自主创新更好更准确的融入到市场产品的定位中,把握准确度、合理度和平衡度,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做到产品市场定位的准确性、产品技术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产品造价平衡的准确性。

精品设计――建筑设计表达对文化、自然与人三位一体的思考,我们针对不同项目及产品定位,强调个性化、主题化、舒适化、艺术化,特质鲜明,反对同质化。每部作品都镌刻着我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抒发我们的情怀,闪耀着我们的思想光辉与灵感色彩。

记者:请简要谈谈您的从业历程和在此过程中对您影响较大的人和事。

付伟:2000年至今我一直从事建筑规划与设计工作,严格地讲这十多年的大部分设计工作是在农村与城乡旧城改造。只要看到是农村与改造的设计工作就很兴奋!可能有两个原因吧:一是根在农村、童年时光大部分在农村度过;二是八十年代末我父亲是贫困山区一名普通乡镇干部,那时乡镇干部都要对口负责一个村的联络与事务,有时我会陪父亲下乡,到处走走看看,所以对农村与乡镇情况有一定了解与特殊情感。

记者: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请您具体谈谈这个理念和您对这个理念的坚持和实践。

付伟:一个规划,不管是大的城市规划还是农村聚居点规划,还是小到一栋建筑,在我看来她都是有生命力的!什么才能支撑其生命力?灵魂!一个规划、一栋建筑失去灵魂是没有持久自然生长力的!灵魂有技术层面(如适用、经济、功能合理等等)的,也有文化艺术方面的,两者都很重要的前提下,我更看重文化、更看重民族传承下来的东西。比如前段时间做四川巴中兴文郑家山异地扶贫老百姓聚居点规划设计时,我们设计团队首先要深入实地考察、了解聚居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典故、地形地貌、自然特色资源等等。回来后快速梳理出思路:离城区很近结合总规做特色乡村旅游的可能性;了解传承的一些小文化、小故事融入到聚居点的规划中;现状的水塘、有价值的树木、成本较高的土方设计成“记忆乡愁”的场地等等综合思考后,再作出合适的定位。

记者:您为什么专注这个理念,原因是什么?请介绍下贵公司的设计作品及近年设计工作中的一些积累和优势。

付伟: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很享受这个过程,很喜欢把我们丢失的、毁坏的好东西找出来,看能否通过我们设计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意义,以示后人!我们自己还是有很多好东西,要好好珍惜与保护,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作品我主要说两个:一个是有一定传承文化的成都市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新家园”,是成都土地综合整理与新农村示范项目之一。通过聚居点本身的人文历史结合新村建设打造出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法制文化为一体的特色综合新农村。二是主要体现自然资源的成都市彭州蒙阳镇“畔水清江”老百姓聚居点,也是成都土地综合整理与新农村示范项目之一。由于聚居点有丰富的水资源,紧靠大型蔬菜基地,通过聚居点的建设打造出特色乡村旅游与产业互动的示范项目。

记者:如何打造让客户满意的设计作品,您是如何做到这个环节的?

付伟:这个问题分两个层面来讲:一、新农村方面结合我们的设计理念真真实实为老百姓着想,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居住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人文环境、什么样的配套,通过规划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同时达到经济、适用、绿色、美观的要求。二、城市开发项目中我们的设计理念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住宅小区、酒店、办公等等都是有生命力、适合的定位。我们可能会给业主方提出一套结合市场的经济测算书以及体现人文、艺术、自然的景观概念方案,希望通过一点小小的改变与设计,增强我们的归属记忆感,而不是盲目的拿来主义、高大上。

记者:近年来,贵公司抓住契机在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请您具体谈谈正在做的巴中市巴中区枣林镇清溪沟“清溪谷”与灵山村“禅修小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情况?包括规划设计理念、项目定位、总体规划,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付伟: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清溪沟“清溪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本项目位于巴中市枣林镇清溪沟,距离巴中市区10KM,地理位置优越,邻近巴陕高速,交通优势显著,地处巴中-南江红色旅游环线,得到了良好的旅游辐射,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优质条件。现状:清溪沟拥有美丽的梯田、河流、树林等自然资源。很多现状房都保留着传统的、极具风味川北建筑形态。设计思考:我们应怎么样来看待这个项目?我们要站在村庄、游客、村民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项目,对于他们来说,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得到或感受到什么。我们要做切合实际需求的设计。项目定位:“延续记忆的新乡土民居,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并取名“清溪谷”。面临的挑战:现状场地多为台地,高差较大,新建建筑很难做到现状相结合而不破坏山体景观;现状旅游资源较少且标识性低、参与性较弱;村民多以务农为主要职业,收入还存在提升空间。因此如何延续肌理、延续记忆;如何成为旅游目的地;如何为村民增收,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总体规划:在总平面设计上,我们采用“匠合”的设计手法并通过“顺应式、通透式、渗透式、围合式”等构思实现不破坏山体、景观,延续梯田、建筑机理与透景。结合现状,规划了水上乐园景观旅游带,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浅滩戏水、水上麻将、钓鱼、水上餐饮等特色娱乐项目。在河的南北,规划的不仅仅是村民安居房,更是乡村生活体验区,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农家菜、乡土茶、乡村旅馆、捉泥鳅、农耕体验等乐趣横生的休闲项目。如何进紧密链接这三个区域?在河上中轴线位置以“舍”的形式坐落一座桥,连接两个片区作为主要的人行交通枢纽及便民服务中心。简洁优美的造型和充满张力的空间一定会成为旅游的一个亮点。希望通过这次新村建设,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清溪谷打造成有一定乡村名俗文化的特色自然新村。

“禅修小镇”地处川北著名佛教圣地阴灵山旁边,是巴中老百姓避暑地之一,空气、植被都非常好,又紧靠阴灵山场镇。作为景区的聚居点,在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同时,利用新村建设的机会融入养生、禅修、颐养等传统文化,打造出特色“禅修小镇”。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贵公司的发展前景?

付伟:设计是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我像热爱生活一样热爱设计,执着并创造性地为客户打造更美好的空间,设计会深入我的感情生活,根植于记忆里。我们公司会一如既往秉承“精心、精准、精品”的三精设计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客户提供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个性化设计,力争把公司打造成在民族文化、乡愁记忆方面有一定研究的、有一定社会责任和担当的一家专业设计机构!

篇7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景观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兼职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观光农业的景观设计有几大特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以农业景观游憩为主题;有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

1 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随着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和“美丽乡村”、“魅力小镇”建设的不断推进,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位置日益凸显。观光农业潜在消费群体庞大,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带来行业的转型和不断升级。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主体主要是农民和乡村基层单位,不少地方规划设计不够或随便设计,导致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水平不高、形式雷同等,迫切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景观、居住、产品、安全、体验等方面强化规划设计,体现、凸现宜人风景、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推动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2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应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同时,也要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

2.1 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生态学理论在观光农业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而景观生态学则从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出发,研究农业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通过景观生态学分析,对景观的演变做出整体判断,通过形成生态化的农业产业链,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市场导向,突出农业生态旅游

目前的旅游趋势是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回归自然。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农业景观特色,以可持续发展园区为建设目标。

2.3 全面规划、多元投资、分期实施

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把近期投资小、效益大的关键性项目规划到位,尽快进入设计与施工阶段,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效益,做到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在投资开发上,明确开发序列,突出重点,多元筹集资金。

2.4 合理分区、明确主题、突出特色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分区应立足于园区的资源现状、景观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掘农业园独具的景观潜力,并彰显其特色。

3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重点

3.1 强化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是休闲观光农业的核心内容,需要费心费力,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例如,世界上著名的荷兰郁金香园区、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园区以及浙江莫干山农家乐。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大多依托专门设计团队或人员,根据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植被资源,规划设计出了不少富有特色、令人心动的景观,吸引许多游客前去观光。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山水、花草、建筑等条件,把景观设计建设与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相结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例如,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的绿化最好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场所(餐厅、科普馆等)周围绿化则建议采用观花、观叶树,规划范围内的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植物布局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其次,在构图设计上要打开思路、富有创新,有特色、有错位,把握各类花草树木生长、开花习性和气候情况,建设富有特色、令人过目不忘的景观。

3.2 强化居住规划设计

休闲观光农业要上新台阶,要有较强的持续发展动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留得住人,而要留得住人,有选择性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重点要在居住自然化、舒适化的规划设计上下功夫,这样的乡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一要尽可能做到居有景。可以设计一些天窗、落地窗,便于游客观景、观星、观月、观日,让游客有融入自然的感受。二要尽可能做到居住舒适。注重住宿房型和房内地域文化标志设计,尽量具有独立的卫生间设计、干净卫生的洗护用品、便捷的空气调节系统,为游客提供较高品质的住宿环境。

3.3 强化产品规划设计

以乡土、地域、历史、民族文化体现为重点,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产品规划设计。一是土特农产品设计。如大小、分量、搭配、容器、装饰等方面的设计,便于携带、食用,宜于馈赠。二是菜品设计。尤其要在农家菜品的烹饪、摆盘上做好设计,造型和味道要富有农村特色,尽可能统一价格等标准。三是民俗日用产品设计。在颜色、材质、款式上做好设计,使产品不仅可用,还能常用。

3.4 强化安全规划设计

安全是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道路交通的安全设计方面,认真考虑道路的宽度、硬度、倾斜度、转弯半径等和交通指示牌设置、车辆停靠点、停放场地。在游玩过程中,慎重考虑游玩点、观景点、景观承重(承载)等,做好安全保护防护设计。在住宿上,认真考虑防盗、警报设计,做好安全设计,让游客有安全感。在饮食方面,认真做好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游客吃得放心。另外,尽快引入旅游保险机制,制定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有效保障休闲观光农业安全健康发展。

3.5 强化体验规划设计

乡村体验是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应认真规划设计。比如,可以设计“一日农夫”等活动,在白天让游客参与耕翻、栽种、施肥、采摘、加工。设计建设一些公共集会场所,如饭店、商店、酒吧、KTV等,夜晚让游客有交流、休憩、放松的地方。可以创设论坛、节日,强化人际交流,不断拉近乡村人与人、乡村人与游客、游客与游客的心灵距离,营造良好的乡村人际关系。可以整合资源,串联休闲观光农业点,发展旅游精品线路,丰富和强化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人前来休闲观光。

3.6 强化前卫规划设计

篇8

坚守“自然最大化”原则:以建筑为点、水面为线、绿化为面,建造与自然共生的“有机建筑群”。强调“山水特色”: 充分利用远处岳麓山景,整合水体与绿化,塑造宜居的小区微地形,使建筑依就地势,顺水而为,以纯粹的建筑气质和丰富的真水资源,将社区生活带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设计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居住者的行为模式,创造人际交流的环境,以提升社区品质的创意商业文化内街塑造社区文化。

促进科学管理:规划设计要便于小区的分期建设和封闭管理,同时为居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服务设施。

小区周边住宅结合空间特征进行布置,由里向外,与弯曲的道路空间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变化丰富的景观。

住宅依势而建,通过水平方向偏东15O的错动变化,彻底改变了行列式的单调呆板,形成了变化而有序的建筑群体空间效果。在住区内,沿中心立体花园,布置点式及行列式住宅,通过水平及竖向的错动,形成了富有节奏、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观。

小区拥有独特优势的靳江、湘江景观资源,成为景观系统良好卖点,绿化及景观设计从两个方面着眼。第一,自然环境再创造,以设计微地形水体作为小区的主要景观生态核心,连接沟通组团绿地,创造绿、水之间,水与组团之间的视觉景观通道,尽可能保留面对江景的现行通道。与此同时,通过对滨水岸线的改造和利用,增加亲水界面。第二,人工环境的创造:人工环境的创造以营造滨水小镇风情为目标,设置栈道连接商业生活滨水节点空间、商业步行街、组团庭院空间。共同创造一个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生态绿洲。

院落绿化空间主要为邻里提供交流场所,而步行景观空间交融于“绿轴”、“蓝轴”之间,各个绿化空间连贯,形成区内强大而又趣味横生的活动空间。

设计: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位置:长沙市

用地面积:3.41万m2

建筑面积:71.71万m2

建设情况:设计中

项目总建筑师:马 庆

项目负责人:云 曦

篇9

关键词:城市建设 发展理念与设计 思考

规划是城市空间关系的统筹,核心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以及未来的实践认识过程中,我们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对一些具体理念展开深入研究和积极探讨,既是对田园城市理论体系的充实和丰富,也对进一步厘清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规划的内涵

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指引,其理念决定了城市战略目标的前瞻性和世界性。前段时间,规划部门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构建了一个总体规划框架,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乡空间格局、“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田园城市图景以及规划建设“九化”原则。当前,全市上下正按规划奋力推进战略功能区、示范线建设以及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掀起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热潮。可以设想,未来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建设将奠定成都这座特大中心城市的总体格局,决定以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城市形态、风貌特色和生活品质。有如千年传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项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理念可能长久地造福于一座城市。而城市一旦建成再要修改,绝非朝夕之功,且要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

要想做好一个规划设计,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好的规划设计,换句话说就是要提高对于规划设计方案的敏感性和评价能力。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甚至有些长期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规划师,经常感到困惑的事情就是看不出一个方案的好坏——不知道怎么评价,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进去分析和评论。

城市设计究竟设计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不同的争论,一种很常规的误解就是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中间领域,就是把二维的规划方案立起来,也就是总平面规划加3维形体,说得白一点就是设计建筑。这种理解过于狭隘了,也有人认为城市设计是设计外部空间,这虽然比形态设计论进步一些,层次更高一些,但是还是未能真正阐明城市设计的实质。

场地解读是设计师的基本功,一个好的规划设计方案一定是根植于基地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但是场地解读的工作却经常被人忽略,很多规划师在做设计的时候,根本不去看现场,或者也不仔细地去踏勘现场,上来就画图,而且经常上来就在电脑上画图。一方面抱怨项目平淡,没有什么特色;一方面却很干净利落地把有可能做出特色来的场地元素干掉,无视场地风貌和特质,特别是CAD画图更容易把地形简单化处理。

建筑布局、形式、风格,界面,交通组织,绿化系统,文脉保护,分期实施是规划设计评标时需要讨论的几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这也是设计师要注意表达的几个方面,特别是规划的整体布局。

关于规划布局问题,重点在于秩序的把握。如在讲到哈尔滨的投标项目时,任何方案要看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在设计中需要分辨的。当这个地区有秩序的时候,不要去搞乱,只需要融入,把原来的结构修理一下就可以了;当这个地方没有秩序的时候,需要去建构秩序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去建构。原来就存在秩序,只需要发现它、认可它;原来的秩序松散了,就要去把它整合好。

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构图很花哨的规划方案,比如一些很强硬的圆形构图,这样的构图本身就是特别向心的,其实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这样的规划设计往往显得很自我,很难跟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为此,有关城市建设专家认为,做规划时首先要忘记建筑师的自我表现欲,放弃对于形式、构图等特别强烈的追求,而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研究地区已经有的结构和秩序上,让自己的方案更好的融入到城市中去,努力创造和谐统一的城市形象和环境,这样才能够设计出一座符合当地历史、文化的颇具特色的城市来。

2、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龙头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未来与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因此,可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龙头。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超前、先进、科学、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序、协调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规划应遵循: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要超前规划,高标准规划和科学规划。

篇10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 ;小城镇规划;意义方向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rapid rise of the small cities and towns to drive our country city to change proc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rural, small town planning work present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but at present, small town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oblems, it can not adapt to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rt with these questions, this small town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rur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sense of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现阶段我国新农村背景下城镇规划的总体方向。城镇的规划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原则和合理的规划方案,保证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一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原则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时展的需求,在这个大背景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也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以适应新农村的发展需求。

(一)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是首要的原则,因此说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把握住这个总体目标不放松,切实考虑城镇居民的所需所求,针对老城区中凸显的弊病,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小城镇的人性化总体规划设计。

(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城镇规划中土地资源十分宝贵,为了防止人地矛盾的出现,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将提高土地利用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规划方案一定要充分发挥土地的功效,实现土地的循环利用,从整体到局部实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三)凸显小城镇地方特色

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是该地区特有的东西,因此说在新农村背景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也要凸显出地方特色,小城镇的文化涵盖面广,涉及到自然文化、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所以小城镇的规划要以塑造这些文化为目标,突出自己的特色,并挖掘文化的深层次含义,是小城镇的规划拥有文化内涵。

(四)增强生态意识

生态建设是小城镇规划的必然趋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小城镇的规划要在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下,实现景观效果与生态效果的完美结合,走出一条生态小镇的独特模式。

二 新农村背景下小城镇今后规划方向

(一)城镇总体规划目标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城镇作为沟通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其规划设计已经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城镇规划要以“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科学规划、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确保小城镇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城镇具体规划方案

规划设计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因此需要实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根据总体的规划目标,统筹安排各项细节规划,具体说来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完善的小城镇体系规划方案

小城镇体系规划指的是通过区域、产业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协调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体系与城镇之间以及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采用现代的方法,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说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小城镇的环境和功能,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以便制定出完善的体系规划方案,更好地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进步。

2 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农民才有可能从农村流向城镇,因此说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地方资金不足引起的停滞现象,应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多元投资的建设模式,打破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垄断地位,真正将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基础设计的建设落实到位,促进城镇化进程。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城镇道路的畅通化,也是保证城镇化进程一个重要的环节。

3 建立生态发展模式

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建立起生态模式,就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生态规划。小城镇的生态规划包括经济和环境保护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应该以城镇的经济为依托,充分体现出便捷性、安全性、经济型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再结合小城镇中独特优势,建立特色景观,实现发展的生态性。

(三)村庄改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新农村背景下的小城镇的崛起,给农民带来了利处,但是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1 合理安置农民就业

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保证农民的就业问题。土地流转措施能够确保农民实现土地和劳动力的双重收益,同时土地流转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小城镇作为地区的经济中心,还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发展地区经济,并利用发达的交通实现现代物流运输,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些发展都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2 放松户籍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证制度

农民进入城镇会给城镇的发展带来活力,但是严格的户籍制度成为限制农民自由的缰锁,因此需要打破这种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打通农民与城镇之间流动的障碍,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需要注意的是,在户籍制度放松的过程中,以养老、失业、医疗为主体的社保体制需要抓紧,使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 村庄改造要独具特色

村庄的改造规划中,需要抓住特色这一关键不放手,实现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和产业特色的协调发展。首先需要塑造“邻里文化”,村庄的改造过程中,需要将相邻地域作为基础,延续邻里关系,构建扶农转非的生活圈,同时挖掘出该地域的特色文化,塑造邻里的地域情感,实现文化特色的凸显。其次,挖掘村庄中的人文气息,将这种人文底蕴和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融为一体,实现人文景观和城镇现代气息的完美结合。最后,城镇的建设需要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实现园区产业优势互补的格局,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

三 新农村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的意义

(一)城乡交流互动的平台

新农村背景下的小城镇,已经成为城乡资源交流互动的平台,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融合,实现了以城带乡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具有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小城镇还是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作为交流的平台,可以将其辐射作用发挥到更大,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民改变原有封闭保守的落后思想观念,树立先进开放科学的新时代观念,而小城镇是该地区的文化中心,在其规划中,增强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完善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加强娱乐设施的建设,实现现代观念的传播,这样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农民城镇化的重要保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富裕起来,自然会选择进入城镇生活,在新农村的背景环境下,小城镇的建设就为农民提供了居住地,小城镇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了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转移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民到小城镇生活,其居住方式和生活质量都有所改善,形成了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生活模式,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促进了农民的城镇化进程。

结束语: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城镇化进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需要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下,进行小城镇的合理规划建设,防止上文提到的问题的出现,真正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勇 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广东建材,2010年第6期

[2] 王升晖 韦东峰 王刚伟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生态规划与设计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21期

[3] 张晓燕 谢晓菲 小城镇规划设计 科技信息,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