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策略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建筑策略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文化;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对环境影响、建筑物内环境和全寿命周期投资等角度综合做出决策。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最早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学家保罗・索勒瑞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其在《设计结合自然》著作中明确地提出了建筑物设计要遵循“适应”自然的设计原则。2005年10月份,我国科技部、建设部联合印发了《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导则》将绿色建筑定义为:为公众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工作、生活以及活动场所、空间,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利用的资源(节水、节能、节材、节地)、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具有可持续性、与环境共生性以及材料可循环利用的特点。绿色建筑物的概念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力求以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满足人们的心理与生理的需求。绿色建筑具有六大特征,分别是选址合理、资源利用效率高、建筑环境舒适健康、建筑物功能齐全灵活、废物排放减量化无害化以及采取的措施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等。在当前环境负荷日趋加重的背景下,绿色建筑的理念所倡导的低能耗、低环境冲击的理念对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不是简单的环境的“绿色”,而是要考虑到建筑物从建设到最后被拆除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绿色。绿色建筑物的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策略:

2.1 绿色建筑物设计要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首先就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文化等要素进行设计、建设,比如,节能保温材料在热带地区几乎毫无使用的价值。因此,绿色建筑物的药剂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地域条件的影响,综合平衡采光、通风、取暖、散热以及制冷等因素的影响,尽量利用自然条件满足居住、工作环境的需求,减少因通风、采光、供暖等导致的能源消耗量的增加,比如,在日照充足的地区尽量使用太阳能,而在便于通风的地区尽量设置窗户在风的下风向位置等等。南方地区宜采用隔热材料,而北方地区宜采用保温材料。总之,绿色建筑物的设计绝对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因地制宜。

2.2绿色建筑物设计既要着眼“全局”又要兼顾“局部”

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强调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单独的某一项技术不能称之为实施了绿色设计。绿色建筑物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整个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不仅仅是在某个环节遵循绿色设计的理念,而是要特别重视整体性设计,因为建筑物的整体设计的好坏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设计成本、建筑物的性能。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的污染和能耗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建筑材料和设备制造,材料、设备从产地到建筑工地的运输及施工中的污染与能耗,这些将是建筑材料的取舍依据。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从建筑施工到室内外装饰都选用环保、低碳、可循环利用等材料是最佳的选择。由于绿色建筑物的设计使用的原料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国内这类原材料的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投入的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合理的配置原材料既能够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又能够降低成本的投入,比如,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些关键的部位使用绿色材料,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绿色建筑物设计要坚持“生态性”

绿色建筑物设计关键的是材料的选型、使用,无论造型、外观多么完美,如果选用的材料不环保,那么所谓的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失败的。首先,要重视材料的重复、循环使用,很多建筑物废弃材料具有重复利用的价值,重复利用这些材料技能降低建设的成本也有效地降低了环境污染,因此,能回收利用的必须回收利用,将原材料的高效利用贯穿于建筑物设计、建设、使用的全过程。其次,要尽量就地取材。就地取材符合绿色建筑物设计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且还能够降低运输材料产生的能源消耗,建筑物更加具有本地特色,便于区域建筑文化的融入,提高建筑物的品位、品质。最后,使用快速可再生、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任何的原材料都是有限的,比如,木材,在有限的材料选择的条件下,要尽量选用可快速再生的原材料,能选用5年成才的树木就尽量不选择10年成才的树木;尽量选用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往往生产的技术、工艺更先进,原材料消耗量也较低,污染物排放量也较少,符合绿色建筑物生态设计的原则。

2.4 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材料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要求,因此,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绿色建筑材料评估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使用行政管理手段去强制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使用经济优惠政策来激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使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绿色生活工作环境意识。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样可以做到设计、建设过程“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过程上,评估工作如果能在项目规划时开始介入,到设计、建造的全过程,直至竣工验收,就一定会收到更大的成效。

3. 结论

绿色建筑物设计是当前建筑物设计、建设的主导方向,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需求,除了设计、建设方要遵循绿色设计的理念之外,政府也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引导企业生产、使用绿色建筑材料,这样才能够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春妍.山西省绿色建筑发展思考[J].山西建筑,2012(35) .

[2]陈瑜.浅析绿色建筑中的关键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 .

篇2

1.1绿色建筑概述。目前关于绿色建筑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中叶,意大利建筑师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两个词合称为“生态建筑”他认为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康运行。这便是绿色建筑理念的雏形。国内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也各略有不同,定义各有独特之处,但万变不离绿色建筑是具有可持续性质的,都是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上提出建筑业的可持续性,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架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

1.2绿色建筑的特点。在上文中已经给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从概念可以看出其所包含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它主要强调建筑对环境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建筑的寿命通常涵盖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过程,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要做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局限在建筑时间。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还应在上述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往前从建筑材料的开采到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处理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这个周期的拉长意味着在原材料采购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就进取材减少运输能耗,生产工艺的改进或淘汰,建造就要高瞻远瞩的选择可循环再利用的建材。因此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建造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1.2.2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健康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节约不能以人的健康为代价。强调适用,强调适度消费的概念,决不能提倡奢侈与浪费。

1.2.3建筑要节约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因为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所以必须实现资源节约型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发展。

2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

绿色建筑评价应必须是客观的,是真实可靠的,同时,也必须要对那些建筑的拥有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使他们看到关于环境方面的指标能得到较积极的效果。以下对此作出见解:

2.1建立好评价模型和体制。以往的方法只包括那些客观的、科学认可的和可以被验证的问题。如果要增加一些目前还较难准确定义的操作领域,则在评价上还需要更多地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对于定性和定量评价的份量应该具有相等的程度,如果具体操作中难以达到的话,则最好排除量化评价,而依靠描述性的评价。一些定性打分指标非常模糊,它们不能作为量化评价的一部分,但可以作为描述评价的一部分。因而,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建立好评价模型和体制。

2.2模糊综合评判与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绿色建筑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进行绿色建筑评定可以克服现今评定方法和手段的一些缺陷。在数据处理方面,模糊数学让模糊事物不加截割地进入数学模型,充分利用中介过渡的信息,最后在一个适当的阈值上进行分割;在客观评价方面,可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定的结果更为客观、可靠;在人自身的模糊特性方面,利用模糊数学进行绿色建筑评定原理与人自身的模糊特性相吻合;效率高,能减少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人工神经网络是由于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从而使许多学者致力于将其引入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误差反传前馈网络是典型的前馈网络,其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的阶层神经网络。上下层之间各神经元实现全连接,网络按有教师示教的方式进行学习,当一对学习模式提供给网络后,神经元的激活值,从输入层经各中间层向输出层传播,在输出层的各神经元获得网络的输入响应。在这之后,按减小希望输出与实际输出误差的方向,从输出层经各中间层逐层修正各连接权,最后回到输入层,故得名“误差逆传播算法”。随着这种误差逆传播修正的不断进行,网络对输入模式响应的正确率也不断上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的原理是:把用于描述绿色建筑的特征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将代表相应综合评价结果的量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用一些经传统综合评价取得的成功样本训练这个网络,使它所持有的权系数经自适应学习后得到正确的内部表示,训练好的网络即可作为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的模型。在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上综合运用上述二种方法,必然收到满意的结果。

2.3强制立法促进绿色建筑评价。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有关标准还处于推荐阶段,应考虑强制立法,从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经济的市场运作和发展,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立法与强制性条文的主要实施对象应首先着眼于示范区域与示范建筑,从经济水平较发达城市中的示范工程开始,逐渐扩大绿色建筑的影响力;其次,强制推行绿色建筑适用技术。如选择适合本地的各类技术(如外遮阳、自然通风与采光、太阳能光热利用、透水地面、雨水利用等),推荐节能材料使用。以上各条都可通过立法手段推广,以及提升为强制性条文予以确定,通过技术审查和行政许可的方式具体落实实施,全面提升我国建筑的技术内涵,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业发展壮大,同时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3对该问题研究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货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绿色建筑推广仅靠政府一些强制政策和社会道德力量是不够的。这里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对绿色建筑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绿色建筑的推广所能带来的社会福利,结合信息经济学、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论证绿色建筑推广的意义,消除开发商关于绿色建筑投资回报的问题,用科学资料说明投资回收的可能性。从经济、政策、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商在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在看得到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会从被动到主动的绿色建筑行为变化。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广绿色建筑,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策略应用

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容量逐渐饱和,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建设的主流。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建材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能源,给生态结构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当前城市建筑用地非常紧缺的情况下,高层建筑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然而,高层建筑存在占用能源较多等诸多弊端。因此,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绿色设计策略,已成为高层建筑的主流。

1 高层建筑的发展

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人口的密度不断增加。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使得高层建筑的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高层建筑的发展是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城市都在快速的发展高层建筑。一些小城市也兴起了建设高层建筑的热潮。高层建筑闲置率较高的话,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如果对高层建筑不进行合理的设计,其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是相当严重的。虽然现在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已经建立起了相关的标准。然而,在高层建筑中,如何确保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能源的浪费最低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层建筑中如果引入绿色技术,进行绿色设计,会使得能源浪费现象得到很大的改观。绿色设计应该贯穿于高层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对于高层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总结为能源有效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2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策略的构成特点

依据《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作如下的概括:绿色设计强调对全过程的控制。传统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建筑要求,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要满足建筑对绿色的要求。绿色设计需要规划、设备、建筑环保等多个环节的人员参与,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各个部门要保证协调与合作。

根据《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设计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场地和室外环境的设计,它主要强调在利用场地的同时要保护周围的环境;其次,是场地和室内环境的协调,它主要强调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第三,是建筑料的选用;第四,是机电排水设施的配备。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依据以上《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进行施工,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的能源消耗最低,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策略应用的必要性探讨

城市化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筑建设的主流。为了在建筑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该秉持低碳环保的理念,加快绿色设计,使得在建筑物的使用期内,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绿色设计的应用,使得高层建筑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实际的使用中也可以非常有效的实现低碳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对比以往的经验,绿色的高层建筑从施工到运营,各个方面与普通建筑相比,均实现了节能降耗。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绿色设计,可以真正的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4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策略分析

4.1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主要特点

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是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采取相应的技术,使得建筑的形态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高层建筑的绿色特设计应该使得高层建筑的结构和环境与建筑地的环境相协调。除此之外,建筑物的外形上要灵活,不能死板。最后,建筑的设计应该依据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挑战而进行,这个挑战就是各种资源日益趋紧。

4.2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策略分析

4.2.1 高层建筑的位置选择和朝向设计

高层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如果建筑的容积率过高,就很难满足人们对光照的需求。因为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而且对于建筑物的节能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选址以及朝向设计时,要选择在日照充足的地方,朝向应该使得每户都能接收到太阳的辐射热量。朝向不同、季节不同,都会使得建筑物接受阳光的程度不同。特别是在冬至前后,房间接收到的阳光辐射面与夏天相比,要大的多,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要按照太阳的高度角进行设计,以保证保证在冬季的时候,南向的窗户可以接收到面积较大的阳光照射,这样可以增加室内的温度,减少照明的使用。与此同时,在满足采光的条件下,要使得北向的窗户小一些,从而获得更多的阳光光线,冬季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保持室内温暖舒适的环境。

合理利用太阳光是绿色设计的一个重要策略。太阳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又能产生热能。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加强对太阳光的利用,这符合《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中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的协调原则。

4.2.2 建筑顶部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顶部是形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它的顶部设计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成为城市中与其它建筑区别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进行顶部设计时要特别的突出绿色设计的理念。高层建筑的顶部可以增加一些功能用房,使用比较隐蔽的手法,修建女儿墙,来增加视觉效果,使顶部体和主体立面形成的退台不容易发现。顶部可以设置一些会所、休闲咖啡厅等场所,这样不但实现了遮阳、降温和节约资源的要求,而且高层建筑通过对顶部精心设计,可以让人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

4.2.3 高层建筑物的空间组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植入。因此,在空间组织上,要充分的考虑到节能降耗的要求。可以采用透光性较好的玻璃,使得室内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是冬季可以保持室内的温度。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高层建筑要与周围形成合理的布局,形成美观大方的效果。地上的空间布局要与周围环境协调,而地下,则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停车场等,可以大大缓解地上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这样的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中的建筑设计和室外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4.2.4 技术设计要求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降低能源的消耗。例如太阳能电池板、中水循环利用等。在高层建筑安装上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在晴朗的天气里,实现太阳能照明,减少了对电能的利用,节省了能源。中水回收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居民生活用水可以通过技术处理,进行园林的绿化。除此之外,可以使用的新型材料还有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无机环保装修材料等。这些新技术符合绿色设计的理念,能够降低能耗,对人们的健康也有裨益。

5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绿色设计的要求越来高。建筑绿色设计不仅能够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而且还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建筑绿色设计必将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许海龙.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策略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4).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设计

随着高层建筑绿色设计逐渐深入人心,绿色设计也独特的作用,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不仅可以实现高层建筑的节能减排,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可以极大的促进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对于我国建筑以及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重要性,并且真正掌握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尽量避免再高层建筑绿色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效果。

1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必要性

1.1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现在的城市生活中,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其成为城市建筑的一种潮流,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可以大大减少高层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量,而且也大大减少了高层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总之,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不管是从设计、建筑还是运营上都实现了建筑的节能减排,大大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2 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发展

现在,人们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思想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导致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再加上绿色设计中先进的思想理念,以及远远由于普通设计的优势,和对环境的积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和政府的思想政策也符合,所以,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越来越成为城市建筑的主流,它将极大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

2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理念

2.1 自然化

如今,我国有大量高层建筑都不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能源,他们大多都是用人工环境比如说室内的温度和灯光都是人工支持的,不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的光线和风来提供室内的环境条件,其实,人工环境对人们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居民更多的是需要自然的环境条件。而且利用人工环境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在进行高层建筑时,一定要注重与自然体系结合起来,尽量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2.2 舒适化

人们对生活、工作的环境最大的要求就是舒适,所以,我们在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中,一定要注重环境的舒适化,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现在所有的高科技,实现最舒适的环境设计,不管是房屋的光线、通风情况,还是视觉、触觉上的感受都要发到舒适的效果。最重要的,在建筑工程中,其施工设备以及材料都要使用高质量、少危害的。尽量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并且污染空气、污染环境的施工材料,最大程度的实现高层建筑的舒适化。

2.3 简单高效发展

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应该考虑到经济效益,要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划掉。绿色设计,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应该遵循简单、方便的选择在建筑上,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设计,某一方面的设计都能够进行多方面的搭配,多功能的利用,并且要有利于建筑以后的改建和扩建。并且要尽可能多的利用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来实现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高层建筑的简单高效发展,促进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4 实现自我调节

在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中,我们还要达到一个效果就是建筑要能实现自我调节,这样建筑在运营以及发展上有很大的优势。而高层建筑的自我调节功能主要是能够自我的进行通风,调节光线,能够自我净化,自我处理污水并且进行循环利用,这些功能都属于高层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

3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策略

3.1 更多的使用自然能源

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节能减排,所以绿色建筑要充分结合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首先就是节能,绿色建筑要更多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比如说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都可以大幅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而且非常廉价方便,比如说利用太阳能可以实现建筑中很多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来照明、取暖以及加热,在白天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加热、照明,并且实现太阳能的转变来实现晚上的照明取暖。

3.2 严格要求顶部设计

在高层建筑成为潮流的今天,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已经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道亮点,所以,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来实现白天和晚上各自独特的风景,所以,我们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其顶部设计,使其能够凸显自己的特色。

3.3 合理设计建筑布局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布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风貌和气候条件以及能源基础来进行建筑的设计。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建筑周边的高层建筑物以及高大的树木来对实现建筑室内合适的环境和温度。其次,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经度、纬度来设置建筑的朝向,来改善室内的环境和温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加热、取暖、照明。还有就是,我们也可以对建筑内部的环境进行优化,保证高层建筑的舒适、方便。

4 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对于我国高层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真正掌握并且切实利用其设计理念实现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实现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中要注重建筑设计与自然体系的有机结合,要严格要求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并且要合理的设计建筑布局,保证在建筑施工中所用的材料都是无害的、高质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实现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益淦,王玉初.探究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策略[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10).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制约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多、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规模空前,伴随而来的是严峻的能源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18~20 亿m2,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 倍,同时建筑还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原材料等,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绿色建筑可在建筑活动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高效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

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且已取得一些成效,从宣传推广、技术创新、建筑实体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总体上来说,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现真正的建筑绿色化差距还是很大的, 绿色建筑并没有在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中被广泛的使用。目前, 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调控。绿色建筑最终要在市场中得到有效发展,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宏观调控不可或缺。首先,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采取措施, 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消费激励机制。但是, 目前这方面的措施政策还不尽完备。其次,绿色建筑的市场是由消费者、开发机构、建设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构成的。这其中,多方利益主体的调和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性调节是不够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此显得尤为必要。要由政府来整合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使之形成一股合力,这样才能推进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政府对绿色建筑市场的调控还是没有从全方位视角出发, 即使有所调控也大都是片面的、不深入的。

2、投资者方面。首先,由于绿色建筑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出于投资风险考虑,投资人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并不高。其次,绿色建筑的投资回报期会很长,构成了吸引投资者的一道障碍。再者,绿色节能建筑的环保效益目前还无从体现。使用能源,尤其是石化能源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而治理污染需要大笔花费, 有效的环境监管应该提倡在购买能源产品时提前预付环境治理的花费。谁耗能多,谁就多交钱,再用于环保支付,这样对每一个消费者才公平。但当前我国的能源价格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份额,于是在经济效益中无法体现出主体的公平。

3、公众方面。首先,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淡薄。在购房时,消费者考虑的诸因素中,绿色环保因素得不到应有重视。其次,消费者对政府支持推广绿色建筑制定的一些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知之甚少。再者,绿色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打击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消费者掌握信息量少,处于信息弱势。开发商以绿色住宅为名提高售价,但售价增额是否合理,消费者不能了解真实情况, 从而产生了绿色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发展绿色建筑策略分析

由从上述分析可知,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和瓶颈,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因地制宜,进行绿色设计规划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同一省份的气候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绿色建筑应从不同气候地区的实际出发,吸取传统建筑的绿色成分,加大研究开发力度,设计师必须意识到国外绿色建筑体系中的许多设计理念是基于欧美国家的自然、文化和经济条件,并不一定适合于我国的国情。当前我国经济水平较低,要重点关注节能降耗,比如,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建筑冬季都采用地暖辐射采暖,但目前在国内只能在发达地区的小部分楼盘里采用。其他大部分寒冷地区或农村则是采用暖气片等其他较原始的采暖方式,所以,当前必须以我国各地的气候和实际经济情况出发,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房屋的冷热负荷,从而达到舒适的目的。

当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须贯彻绿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统筹规划,杜绝不必要的拆除、重建工作。成套小区规划要合理控制楼栋间距,街区主轴线尽可能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或保持夹角最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穿堂风,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前提下,合理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并提高房屋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开发和推广新型低成本的遮阳设备和工艺,如窗户采用中空玻璃或Low-E 玻璃、可调节外遮阳技术,玻璃夹层中间设置可调节遮阳技术等,以减少夏季通过外窗和玻璃幕墙的太阳辐射,在冬季又适当地接收太阳辐射。

2、以人为本,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最关键的一环,是事关能否将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内容实现的最根本过程。具体要求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

施工现场要建立完善的疾病和质量安全事故防控预案,防止员工食物中毒和疾病传染,施工企业要加强管理,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2)采用绿色建材

工程招标优先选择当地的建造商和制造商,建材尽可能在50~60 km 的半径范围以内选择,尽量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包装简单的建筑材料,减少木材的使用,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优质的免烧砖、粉煤灰砖等,严格控制装修材料中的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成分。

(3)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减少煤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工地茶炉应尽量采用电热水器,以减少大气污染。办公室和员工宿舍人员离开时应熄灭灯具、电脑、空调关闭,杜绝长明灯、无人开空调、电脑现象。杜绝不必要的施工机械空转现象。

(4)文明高效施工

施工单位要做到文明高效施工,粉料储存运输要做到遮盖、密封,防止扬尘。运输道路畅通、定期做好清扫、洒水除尘工作。减少施工中因浇筑混凝土、土方开挖、切割下料等操作带来的噪声污染,城区施工现场要禁止夜晚打桩作业,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施工单位要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做好沟通工作,发现设计图纸错误等问题应立即停工,并通过建设单位联系设计单位及时变更。各工种密切配合,做好“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特别是与结构安全密切相关的施工部位和施工工序,如钢筋混凝土、外保温施工、吊顶装修等隐蔽工程环节,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做。

3、加大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降低运营能耗

政府应对节能照明灯具生产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开发生产低成本的节能新产品,加快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的相关研究和工程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应用LED 灯、红外线控制灯等节能灯具,加快亮化工程、城市公共照明的节能改造。

4、加大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力度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式有2 种:①让雨水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②收集雨水处理后回收利用,可在预建的单位、小区、道路等配套设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并将雨水收集项目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

5、加强宣传,普及节能知识

大力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知识,提高全民建筑节能意识,引导人们在关注绿色建筑的成本时,不能只看一次投资,还应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建筑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运营成本。某些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增加一次性投资,但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如节能的目标,虽然会造成建造费用的增加,但会使得运营成本大大减少。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住户参与到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中来,全民共建绿色小区,同创绿色城市。

6、政府要加大配套政策和财税补贴力度

政府要做好法规和政策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方案,加大相关评价指标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和财税补贴力度,促进原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的投入,如尽早解决对风能、太阳能等电能上网的补贴问题,此外,太阳能光电屋顶工程等也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施惠生,姚玉梅.绿色建材及其发展趋势(二)[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7(11)

[2] 黄庆瑞.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初探[J]. 建筑. 2007(21)

[3] 张光灿.绿色建筑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战略[J]. 建筑经济. 2007(09)

篇6

关键词:推动;绿色;建筑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给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造成的破坏之外, 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 还由于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有证据表明, 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 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 产生更多的废弃物。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 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 是以人为中心, 从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 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 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

一、绿色建筑的特点

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再到最终的使用过程中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生态环

境的保护;因地制宜,能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建材选取时将环保材料和循环利用材料作为首选,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加工过程的污染物排放。

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注意避免周边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建筑场地应远离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建筑本身,还应重视建筑周围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

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采用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建造智能化大楼,将建筑的“智能”和“绿色”融为一体。绿色智能化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一个完整的绿色智能化建筑由安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构成。

二、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1、选址和现场设计

选择一个好的地址对实现建筑物的绿色设计至关重要。通常绿色建筑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如下:(1)与公交系统的

距离要短,方便人们步行去乘公交车;(2)尽量设在已经城镇化的区域内,有必要的城镇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3)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以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尽量选择便于利用自然能源的地段。

一旦选定建设地址,即可进行现场设计,设计的基本原则为:(1)要保护现场的生态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2)要尽量减少对附近水源系统的影响,免除因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使用自来水进行浇灌;③尽量降低周围热岛效应的影响,使绿地面积最大化。

2、建筑布局设计

好的建筑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场的资源,以减少建筑物的得热和改善室内的环境质量,采用以下措施可以优化建筑的布局:(1)利用已有的树木或其它植物来减少建筑物的热负荷;(2)根据当地的纬度和主要风向,对建筑物的朝向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大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资源;(3)利用已有的地形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4)详细划分内部的使用功能区,把不需要窗户的区域统一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把使用功能相同的区域相互靠近,以利于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

3、 环境绿化设计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环境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必须注重环境绿化工作,绿化不仅能创造空间,还能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基于此,在环境绿化设计时,必须注重绿化环境的设计,营建良好的微气候,并把绿化量化标准引入环境绿化设计规范,就周围环境绿化而言,尽量避免硬质铺地,拓宽草坪面积,尽量多种一些高大的乔木,并尽可能的采取渗透性强的生态型铺地,比如在方格中种草,利用格状铺地砖铺地等。就立体绿化而言,就应进行墙面绿化、阳台绿化以及屋顶绿化,并在阳光直射强烈的一面栽种藤状植物,从而避免阳光的直射,降低外墙温度,确保室温平衡。

4、可再生自然能源利用

可再生自然能源的利用对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至关重要,自然界可再生自然能源有很多,其中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均是常见的可再生自然能源。太阳能是不需要耗费成本的清洁能源, 太阳能的使用有以下三种方式:利用太阳光作为照明,太阳能加热系统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住宅的阳台、外墙、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板储存能量,此外还可设置被动式太阳能设备, 如居室窗户上“反光板”的安装能够提供最佳日照表, 以改善房间深处的自然采光条件。另一种先进的“被动”利用太阳能的方法是设计“通风塔”, 它能利用太阳热量产生气流以提高降温效果, 在“通风塔”中上升的气流带动温度较低的气流穿过与它相连的房间,起到降温的作用, 这种作用在无风的日子更为显著。除了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外,在我国西部、北部和许多沿海,风能充沛,可以利用风能作为建筑能源的供应,风能利用的方式一般是利用风能发电,再将电能用于建筑的照明、空调等。

5、 节约利用资源

(1)减少资源消耗

在建筑生产及使用过程中, 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为了抑制自然资源的枯竭, 有必要对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如何合理地使用地方材料, 减少资源消耗以及如何抑制废弃物的产生等问题, 在设计和材料开发上进行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新成果合理地应用于实践中。

(2) 资源再利用

大量选用低能耗可再生环保型材料, 减少木材的使用,垃圾回收管理是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方面,设置一些经过特别设计的废料箱、隔间或斜槽, 用于收集指定的可再生垃圾, 包括那些可以混合的有机废料, 使之变为发电原料。建筑资源在建筑生产中应充分利用, 如建材生产废料、建材包装废料、旧建筑利用、建筑设施公用、施工废弃物减量, 拆除废弃物再利用等。

(3)节约利用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储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仅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强,属于贫水国家之列,水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几年国家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来节约利用水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建筑内的供水、排水、卫浴用水、建筑物外的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是给排水设计的一个要点。节水设计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设置污水处理设备,经物理方式处理后的中水即可用于花木庭园浇灌及土壤渗透等方面。并采取节水型器具等措施,降低用水量,同时加强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收集或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另外,在建筑采暖中热水的循环利用,能为建筑节省很多能耗。充分回收利用污水和雨水,由原来的污水、雨水直接排放的方式改为“污水、雨水- 排放- 存储- 处理-回收利用”的循环使用方式。

总之,推动绿色建筑设计要依靠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依靠市场机制的驱动,靠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与诱导,但建筑师的先觉无疑是重要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策略;评价研究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process is essentially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urpose and role in the harmonious unity between people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and three natural. Star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from abroad,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aced by th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re summarized, combining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evaluation studie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行业给地球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的温室效应气体来自与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运行管理有关的能源消耗。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实施和推广有赖于建立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绿色建筑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需要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评估系统不仅能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业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

道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

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对绿色建筑概念的具体化,使绿色建筑真正走入实践,以

及对人们真正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虽然绿色建筑的理念在我国逐渐被认可,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却不能令人满意,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事实: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新建20亿平方米建筑,现有的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绝大部分属于高耗能建筑。到目前为止,我国绿色建筑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所以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借鉴欧美国家经历工业社会发展的城市建设痛苦经历与经验教训,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能再重蹈覆辙。因此我们必须找出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症结所在,并寻求解决的方式。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选之路。从下面的问题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的许多制约因素。

1)缺乏绿色建筑的意识和知识

不少地方尚未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因而难以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力和质量。

2)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

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也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我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致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3)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

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已经有几十年的成功发展史。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它们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对引导我国刚起步的绿色建筑的发展尤为重要。这对于我们少走弯路,加快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和管理经验的推广是不可替代的。但在今年初我部会同其他部委成功举办首届绿色建筑国际研讨会和新技术展示会之前,一直缺乏吸收、推广国外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计理念的平台。

4)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

虽然我国已先后颁布实施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工业建筑的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才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更是还没有建立。

5)缺乏严密的行政监管体系

不少地方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尚未将其列入政府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在“三定”方案中均没有相关的职能和编制,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缺位,该管的没管住。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必须把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

三、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经验积淀,这里所提到的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就参考了国外的CASBEE评估体系。

我国内地于2003年8月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九家科研院所联合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它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为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量身打造的“绿标”。一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 “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参考结合国外众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有自己的特点,评估体系分4个阶段:规划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评估体系采用Q和L这两个指标,Q (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 (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它追求的是最小的L下获得最大的Q。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既可作为评估工具,又可作为设计参考,它的诞生对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有着正面而积极的作用。较之以往的评估手段,它有着评价科学、易操作等诸多优点。但同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应用范围较广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进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设计的根本目的。

四、 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探索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绿色建设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跟踪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称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五、结束语

本文作者全面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及其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剖析出阻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即绿色意识薄弱,政策法规操作性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针对这样的现状,提出了要基于我国国情发展绿色建筑的观点,并给出要树立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增强政府政策扶持等有效的发展建议;同时,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用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些研究工作将对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绿色建筑已经是未来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虽然这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路,相信绿色建筑一定能推进城市走向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人及建筑与生态环境三者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 绿色生态化模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065-0TU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模式表现在建筑业上就是: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大都采用一种大规模机器运作的实用功利化技术模式,其目标在于追求直接的经济利益,这一模式在给人类创造大量的居住空间的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城市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情文化的淡薄。因此,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各国对环境的重视度持续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重新审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试图从建筑设计人手,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对人类健康、能源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1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及其特征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以健康、节能和环保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环境,改善建筑规划、建筑方案、建筑建材和技术,使整体建筑环境达到低耗、环保、高效、节能、生态平衡的效果,最终实现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建筑设计模式。

一般而言,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改善室内外色光环境和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等措施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损害。

(2)经济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力图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高质量的建筑,此外还需要开发和利用红外反射技术、太阳能能装置等新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环境适应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设计应强调与环境协调,尽可能的维护外部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建筑的选址、平面、剖面设计都应遵循与环境共生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与环境特点与气候特征相适应。

(4)社会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建筑设计要给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弹性,在空间上具有包容性,功能上具有综合性,使用上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2 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化模式的实施策略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如何在现代都市建筑中引入自然生态化的环境,再现自然生态,实现人、建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交相辉映。其具体实施可以从室内设计策略、室外设计策略和技术策略三个方面进行。

2.1 室内设计策略

通过中庭生态化设计和缓冲空间生态化设计来说明室内设计的策略。

(1)在实施绿色生态化模式进行中庭设计时,一方面要使中庭成为光线与气流的通道,起到“光井”与“烟囱”的作用,使阳光由中庭渗入建筑,通过阳光的收集、反射装置达到内部空间,这样既排出了室内的湿气和浊气,又形成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与自然相接触的同时,减少了机械通风和空调的需求;另一方面,使绿化与中庭相结合,将绿化体系引入建筑室内,这样不仅形成优美的景观,而且通过植物的新陈代谢,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2)“缓冲空间”是在建筑主体与室外环境之间用玻璃幕或墙体围合出一个大空间,是室内外的一个缓冲地带。在实施绿色生态化模式进行缓冲空间设计时,主要目标是节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起到保暖、隔噪音和通风的作用。

2.2 室外设计策略

建筑室外设计的生态化策略主要从屋顶设计和幕墙设计两个方面来分析。

(1)在屋顶设计上,绿色生态化策略要求建筑物屋顶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区域情况进行不同作用的节能设计。

(2)在幕墙设计上,绿色生态化模式在建筑幕墙设计上最为常用的策略是“双层皮”幕墙策略。“双层皮”幕墙主要针对以往玻璃幕墙耗能高、室内空气质量差等问题,用双层体系(一般为玻璃)作维护结构,提供自然通风和采光、增加室内空间舒适度、降低能耗,从而较好的解决了自然采光和节能之间的矛盾。此外,在双层皮间设置的遮阳百页比普通建筑使用的内置百页具有更佳的遮阳效果,同时由于免受风雨侵袭和阳光直射,对其运营、维护、更新也将更加方便。

2.3 技术策略

2.3.1 选择生态环保的绿色建材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要选择具有优异环境协调性的建筑材料,包括:(1)承重材料与填充材料,如生态水泥、生态高性能混凝土、钢材和木材(包括木材、纸张、竹)等;(2)保温材料,包括透明绝热材料、外墙保温涂料等墙体保温材料、自控光热屋面板与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自控光热屋顶保温材料等;(3)建筑围护材料――玻璃,如热反射玻璃、吸热中空玻璃、硅气凝胶特种玻璃、安全玻璃、自洁净玻璃、光电玻璃和自动调光玻璃等;(4)对人的健康损害较少的非有机溶剂型涂料,生态卫生陶瓷等生态建筑材料。

2.3.2 采用各种节能技术

为了实现低耗减排目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新能源开发建筑的蓄热、保温技术。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时,可根据区域性特点,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力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在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发挥的生态效应。特别是太阳能技术的充分利用,包括被动式接受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和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等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这是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化模式的显著特征。

2.3.3 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可以采用智能管理技术,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环境监控技术与热敏反应技术等新智能管理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推广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开发出人性化的智能设计,如设计出会呼吸的玻璃幕墙、智能采光窗、室内自动调湿装置等,为人们创造安全、高效、舒适、环保节能的宜居环境。

3 结语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是未来建筑设计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建筑设计需在绿色生态模式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在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前提下,节约与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在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推广上还存在技术上的诸多难题,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国情,开创适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虹,王凌.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与运用[J].热带建筑,2004,2(4):1

[2]刘振,迭勇,王少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10):16

篇9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要做到人、自然和建筑的和谐统一发展要求,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协调一致发展,同时还要确保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起步晚,超高层建筑设计可以说是一项崭新的设计内容,是城市空间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超过层建筑设计现阶段的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对绿色策略的引用。本文从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开始分析,指出了绿色策略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其设计要点与结构体系设计,指出了超高层建筑实现绿色节能多元化的意义与作用。

1、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破坏的加剧,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城市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更要体现出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建设绿色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未来的超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做到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设计;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应用,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杜绝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尽可能的采用绿色环保新型材料,提高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

2、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在节能、低碳和环保等理念、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等多各因素推动下,建设绿色超高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比常规超高层建筑能耗显著降低、室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对周围环境影响显著下降、高效稳定运行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超高层建筑。 可以看出,绿色超高层建筑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运营角度都比普通超高层建筑效果改善。因此可以发展绿色超高层建筑真正能够达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3、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整体高度是非常大的,就我国目前的超高层建筑来讲,超过200m的建筑就有很多。过大的高度使得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需要注意更多层面的问题。在对其进行绿色设计时,是与其他普通建筑的绿色设计有着一定区别的。笔者以为,可以从空间组织和顶部设计要求这两方面来讨论这些区别。

3.1空间组织

一般来讲,超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是一种具有标识意义的建筑,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其空间组织以及其外观造型的设计都需要得到很大的重视。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效果,笔者建筑在超高层的外观设计中尽可能的不采用玻璃幕墙,以减少城市的光污染,同时也利于城市气候的调节,减少高压风带和风口。超高层建筑的裙房虽然对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裙楼立面设计不同于上部.通过不同形式的玻璃幕墙、实墙和广告牌等元素的有机组合,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生动。在主入口前设置下沉式广场,与地下超市相连。使得地上空间引入到地下,扩大了空间界面,非常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独特的广场空间.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3.2顶部设计要求

超高层建筑顶部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如要使超高层建筑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成为灯塔,其顶部与主体立面形成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运用”隐蔽”的手法:采用高高的女儿墙.精巧的屋顶,半透明的建筑材料将顶部的功能用房隐藏起来。顶部条纹在材料、色彩上和中段相呼应。主楼的平面呈切边三角形,为不等边六角形,顶部则收缩为三角形,就象一颗璀灿的钻石镶嵌于屋顶,装点着城市的天空。若在顶部不仅设置设备用房,而且再设置一个空中会所,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即解决了隔热、遮阳、改善室内微气候以及节约资源等功能,又使人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望尽全市风景。

4、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高耸挺拔,但对结构设计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地震作用是决定选择其结构体系的关键。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超高层建筑将工作和生活设施适当集中,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在建筑内部即可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根据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则性,确定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合理性能目标,采用弹性、弹塑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结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加强措施。人为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顺序和程度,达到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虽然钢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因此,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体系,主楼平面呈切边三角形,利用楼、电梯间墙体形成内筒。

5、建筑节能多元化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为一般建筑的数倍,这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择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都是节能的关键。例如就热水供应这一环节的能耗来讲,若要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可以通过采取多种热源供应的方式,分别根据不同的热水需求采用独立热泵机组或太阳能热水器等供暖措施。

6、结语

总之,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超高层建筑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城市建筑发展方向,为了减少建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要引入一定的绿色策略,通过对空间组织以及结构体系等方面实施环保节能的技术措施,加强建筑的节能多元化发展。使超高层建筑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品质、景观特色以及实用价值的现代化城市建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我们的地球长期遭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地球温度由于温室效应不断上升,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所以需要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寻求有效手段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当前正在倡导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低碳经济模式,这种绿环环保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其采取的环保措施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执行力上要比发展中国家都有较高的水平。正是有了这些全面的措施,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更环保和可持续,西方国家在新能源开发,低碳经济推广方面都有先进的经验。我国近年来对于绿色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的建筑企业也为数不少,这也是由于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提高促使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造成的。这是一个良好的局面的开始,但是我国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国内需求对绿色低碳经济的推动作为内因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

1.暂未形成完善的绿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起步较晚,很多消费者还无法形成对绿色建筑的全面认识,即便国家近年来一直鼓励和支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G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导致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相对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建筑经济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追求整体上的数量与规模,而对于发展质量却相对忽视,加上我国现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弊端,致使绿色建筑在建筑经济体系当中只占有很少的份额;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建筑市场体制存在不足,在建筑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很少会将环境成本计算入总费用成本中去,在施工过程中也很少会主动采取价格相对较高的绿色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

2.缺少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和激励政策

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中,企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不仅是绿色建筑的直接设计者、施工者和维修者,还是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技术的直接研发者。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较早,所以建筑规范和施工标准相对完善,对于绿色建筑的市场认可程度也比较高。而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其中绿色技术的创新能力不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上目前缺少集可行性、先进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

3.缺少绿色建筑经济的有效评价机制

目前,建筑市场上关于绿色建筑的呼声越来越高,关于绿色建筑经济的研究力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对于绿色建筑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评价常常缺少有效的评价标准。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评价机制,主要是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一制度性规范,但是在实践中会存在很多弊端,这是因为制度中的相关评价标准都是固定的,但其中很多内容已经相对过时,无法对绿色建筑中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进行评估。而西方发达国家在制定绿色建筑经济的评价机制时,普遍都采用全寿命周期的方法来评价,即对绿色建筑在前期需投资的费用与后期的低运营、低维护成本等方面的比较,来阐释绿色建筑潜藏的巨大优势,这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无疑能够形成有效的促进。

4.相关法律与配套政策不完善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会涉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就必须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细化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计划与扶持政策,并加大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主体和普通居民都能对绿色建筑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增强对绿色建筑的认可程度。但是,由于我国在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上的滞后性,以及在市场宣传力度上的相对弱化,我国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还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与约束机制,相关政策支持措施无法及时到位,导致绿色建筑的建设与发展在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表面”。

三、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政府部门要加强市场引导,提供政策支持力度

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积极职能,做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市场引导工作,确保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迈入一个健康的轨道。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对建筑企业的有效约束,让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够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对于有意违反相关规定的建筑企业,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市场监督作用,及时了解和有效把控行业动态,促进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另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对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理念的企业进行适当的奖励,减少税收或进行财政补贴,增加建筑企业推行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建筑环境。

2.加大市场宣传,提高市场对绿色建筑的认可程度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发展,最终是要为消费者服务,只有消费者对绿色建筑形成高度认可,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才会获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因此,在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市场宣传教育工作,使市场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增强对绿色建筑的认可程度。除了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承担宣传引导职能外,社会媒体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宣传职责,如制作相应的宣传短片,生动形象地向公众介绍绿色建筑的优势等,逐渐在社会上形成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参与度。

3.建立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有效评判标准体系

在我国,绿色建筑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国家还没有基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一个权威的评价标准体系。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针对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建立了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为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便利。因此,政府应尽早行动,提高绿色建筑行业评估标准建设的及时性、先进性和规范性,尽快提出相关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标准体系,这样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建设依据和评价标准。

4.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

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源源不断的行业技术创新,这是确保绿色建筑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性保障。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面临着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等目标的实现,所以无论是国家科研机构,还是建筑企业,都应当加大行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力度,并做好绿色建筑行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市场推广应用工作,尽可能快速地将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纳入标准规范的范围内,创建并优化节约能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发展规划以及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研发对环境污染小、利用率高、可回收、易降解的绿色材料,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结构也正处于不断的优化与发展阶段,其中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符合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当结合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市场脉搏,加大绿色建筑材料与绿色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实现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