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艺术设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

篇1

中国传统文化是汇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集国家历史长河中优秀的道德品质、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积极的民族精神为一体的文化总体。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涵盖甚广,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更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特征,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综合计划和构想方案,其包括空间与装饰计划、环境与设施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和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计划等方面,涉及园艺、美术、装饰文化等多个领域,相比之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文化层次比建筑工程更庞大,也比其他艺术设计项目更加富有美学意义和情感色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想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就要合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加深艺术设计的文化蕴涵。

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2.1提供发展动力(肖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包含多个学科的系统性工程,从宏观角度来说,其设计的内容是以空间环境为主,以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发展沉淀累积而来的文化产物,其包含的道德素质、历史文化和思想精神对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据以人类文化为设计基础的工程。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动力。

2.2创新设计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均来自不同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涉及较广,其不仅汇聚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聚集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文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设计理念,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只要借鉴其中的小部分文化,加之设计者自身的设计思想,便可以创造出新的设计理念,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又避免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雷同。

2.3加强文化氛围中国作为文化泱泱大国,其几千年的文明是我国人类最璀璨的瑰宝,文化若不加以利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文化遗失,只有在现今的艺术设计项目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将文化发扬光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属于文化艺术范畴,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在我国的空间环境中填充许多文化内涵,加强了我国的文化氛围,也提高了我国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融合不仅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富有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4提高设计水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就是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因素,并结合当下的时代潮流和时代特征,丰富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使艺术设计更具人文性,并且设计结果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不仅推动了艺术设计工作的创新,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水平。

3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3.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今许多环境艺术设计师受到国外影响,对外来文化偏爱过重,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模仿西方环境艺术的现象较多,导致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遗失,中国特色的环境设计越来越少。另外,现今我国许多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都已经被现代潮流磨灭,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历史气息。例如,我国的一些古镇,因为现今市场经济中旅游业蓬勃发展,导致个别古镇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意义,而变成了商业化的“现代古镇”。为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加强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得到传承。

3.2结合中国现代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旨,但其设计过程必然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今科技和文化全球化发展,我国的现代文化也颇受西方影响,融合成了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又具有世界潮流的新时代文化。在当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既能体现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又能突出我国的现代化气息。例如,中国首都北京这座城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体,其既有具有历史和城市特色的“四合院”、“故宫”等历史遗址,又有结合现代气息的设计巨著“水立方”“、鸟巢”等,北京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度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物。

3.3兼并文化、勇于创新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都需要在兼并文化的同时勇于创新。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历史意义的区别,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具有地理意义的区别“,和、而不同”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为珍贵的设计思维“,和”是指不同时间、空间的文化特色进行汇聚交融,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同”是指各领域的文化特色融合在一起却不失本真,依然饱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这就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理念。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的不只是文化的融合,还需要创新,每个艺术设计项目的不同特点才是设计项目的价值所在。成功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项目是集各个领域的文化为一身,即展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又有其独特的意义。所以,兼并文化、勇于创新是我国当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

4结论

篇2

〔关键词〕地域特征环境艺术设计内在联系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各地域的文化逐渐交融,丧失了其本身的独特性。当地域文化失去了其原本的特征,完全沦为融合文化的附属物,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丰富的文明也就消失。究竟如何看待地域特征与地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和重点。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地域特征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明确了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分析了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域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一、地域特征的内涵

地域是一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活动客观载体,不论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是人类的社会活动,都建立在这个载体的基础上。总的来说,地域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区域性。当我们要界定一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到地域的区域性特征。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文事件,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内。其二,人文性。主要指的就是地域文化特色,其建立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是人类独特智慧在区域地域在全体上创造而生成的一种内在属性。其三,综合性。提及地域人们会联系到很多事物,单一的要素难以构成整个地域空间。为此,我们在看待地域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其综合性特征。

本文所指的“地域特征”并不是指一个地域的具体特征,地域保罗广泛,不可能全然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地域特征是在对地域前两个特征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将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称为地域特征,不但具有地域的典型性特征,也将研究的范围缩小,使本文具备了研究的条件。下文所设计的地域特征也为“独特地域文化”的内涵。

二、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联系

地域特征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联,相互影响。地域文化是在地域开发、创造、适应的基础上产生的,本身就带有卓越的人类智慧,将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不但符合当地的文化土壤、精神追求,也能够使设计方案更具可行性。通过对区域内地域文化的整合所产生的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地域发展的需求。可以说,只有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才能真正符合地域发展的核心需求。而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本身包括了对地域文化的发觉、总结、升华,并直接作用到地域,使其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对地域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环境艺术不但是人们美化环境的措施,也是区域的人文审美、艺术发展的催化剂。总的来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地域特色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灵感产生的源泉,环境艺术设计也丰富了地域文化。总的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本身也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有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形式,地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三、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地域特征凝聚了区域的特色文化,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标志。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现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建立在地域特征基础上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但具有深厚的物质文化底蕴,也具有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将这两者融汇一炉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但具有更深厚的审美底蕴,还具有更为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相应的社会属性,能够使其更好地与地域特色想合,这对环境艺术的深层次、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环境艺术设计形式指的是环境的行装、色彩等内容。将地域特征引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将地域性文化内涵、表征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当这种直观的地域性环境艺术表达被人们接受之后,必然会加深其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增强环境艺术的表现力。总的来说,地域特征不但可以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氛围产生影响,还可以将情感融入设计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表现力。

3、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内涵。环境艺术设计内涵,除了设计构成的要素外,还包括设计的结构。通过地域特征的引入,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可以得到进一步丰富。所谓的内涵就是设计的深层次印象。设计者在对地域文化的吸收和转化过程中,本身就接受着地域文化所包括的内涵。这种内涵不但包括物质的内涵,还包括精神的内涵。将这些地域特征所包括的内涵,引入到设计中来,不但可以影响设计的形态、含义,还可以影响设计的框架结构。站在环境艺术角度来看,为了取得更好的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加强地域文化的挖掘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深入地挖掘地域文化的特色,才能更好地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四地域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地域特征的内涵、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等有了详实的了解。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应用地域特征,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1、搜集和把握地域特征。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素材的搜集和整理是基础。为了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效的研究,就需要对地域特征予以搜集和把握。具体来说,也就是将地域的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去粗取精,将有用的地域文化元素归集,丰富设计的素材库。在确定了素材库后,设计者还需要对区域性的独特文化进行提炼,只有经过提炼的素材,才能在确保其地域性的基础上,更具艺术价值,对当地的文化起到传承和弘扬的意义。总的来说,搜集和把握地域特征,对地域性文化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地域文化素材设计的方案,也能够将地域特色、艺术内核表现出来,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价值。

2、生成环境艺术设计元素。在对地域特征素材的提炼中,要不断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环境特色,将地域文化素材进行抽象、浓缩,使其成为设计元素。当设计元素形成后,设计者要将这些元素符号化,依托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形式,使其应用到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只有经过这样的认识和转化过程,地域特征才能与环境艺术设计交融。部分地域文化素材是较为抽象的,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加工,设计者应该将其具象化,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事件、精神思想等,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凸显出来。

3、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为了更好地将地域特征与设计融合,设计者就不能拘泥于刻板环境符号的利用,而应该深入把握地域文化,搜集更多的可用符号和文化。设计者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现象的把握,深化地域文化的内涵,挖掘地域文化的本质。应用地域文化符号,并不是直观的模仿,而是设计理念和内涵的渗透。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环境符号予以创新,并站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促进地域文化的符号化,使其更好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通过环境符号的创新,不但可以促进传统环境符号理论的发展,还能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开发,对区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设计者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特征、本质的把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予以创新,引入更多符合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理念、形式,将地域文化的特色表现出来。

总结

本文主要阐述了地域特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地域特征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地域特征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策,以期有效地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经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钱丽竹.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

[2]何礼.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艺术科技,2014(01).

[3]孙天骐.论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美学素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篇3

本文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原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分析阐述进一步办好专业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观点。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再认识

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目前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篇4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模式;结构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不仅仅是熟练的工人,而是具有创造性的职业设计人员。如果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忽视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完整性和人才创造性素质的培养,走“技能性”培养的捷径,就无异于拔苗助长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在尊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教育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悄然兴起、快速发展。2012 年,全国 1200 多所高校成立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生的规模达 100 多万人,其中设计类专业基本都含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各高职院校,看准了市场对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近 10 年来新开设了大量的环艺专业。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大挑战,只有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从培养创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出发,把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和具有创新型知识结构与创业精神的人才体系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办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和社会、市场需求对接。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从社会对环艺专业毕业的人才结构情况来看,需要技术性人才的数量最大,占 63.8%;其次是业务型人才,占 25.6%;再次是管理型人才,占 9.5%,其他的占 2.1%。虽然社会对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培养方向、总体素质等问题,短期内毕业生整体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首先,由于高职设立环艺专业的时间不长,其课程基本上都是以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为蓝本,教学内容、计划缺乏社会需要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由于对“环艺专业”学生的定位和理解不同,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造成环艺专业与室内设计专业没有区别、缺乏特色。再次,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造成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本科院校学生扎实,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又不比本科生强,毕业生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结构分析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要形成本专业特有结构体系。据统计,几乎所有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课(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都是在不区分专业方向的统一模式下进行的。这种“大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设计专业意识的培养,更不适合高职院校在较短时间内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总学时按原课程设置 550 学时基本不变,在原有的 8 门课基础上可以增加“当代中国经济与政治”“大学语文”和“文献检索”三门课程。,以体现高职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目标,改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口径不够宽的缺点,调整各课程的学分数和课时数。如:“高职英语”由 180 学时调整为 144 学时;“就业指导”由 40 学时调整为 18 学时。

其次,专业基础课设置一方面将专业基础课中的素描、色彩课程与构成课程融合,改变学生单纯描绘自然物象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意向表现和抽象解析能力,在保持原有的五门课基础上增加:“艺术概论”“设计史”“建筑概论”三门课程。适当增加课时数,如:专业基础课由原来 360学时增加到 414 学时。调整各门课程的课时数与学分,素描与色彩由120学时调整为108学时,学分也由 8 学分调为 6 学分。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与速写三门课程由 60 学时调整为 54学时,学分由 4 学分调整为 3 学分。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

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工作室的典型项目实践学习标志着学生进入实践课程教学阶段。本阶段的教学侧重实践目标的执行,致力于解决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的工作方向调研,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两大岗位群,涵盖居室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小品与雕塑设计等。依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我们总结了相关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及职业发展规律。并以此来构建了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项目课程体系。

首先,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实践课教学手段,选择企业实践设计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引导专业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并且,保持原设置的 6 门课程外,增加“设计程序”、“景观设计”两门课程,积极吸纳近几年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环艺专业研究最新成果,体现高职环艺专业学生高素质的要求。

其次,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围绕典型工程项目展开。由原来的 9 门增加至 15 门,增幅达 60%,以增加学生选课的余地和兴趣。同时,提高选修课的学分数量,以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以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设符合高职环艺专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学生作品 保存与使用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32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Work Management System

HONG Juncan

Abstract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has a strong practical, establish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practice it is to develop a high level of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talent the important part. Outstanding stud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ction left the Art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demonstration teaching is focused on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teaching, is the main form of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To do good works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election to rema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the Art Institute.

Key words students' work; Preservation and use; management system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作设计几方面进行,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基本采用实际项目、留校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直观地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在环境艺术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作品是环境艺术教学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如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作品进行挑选,如何进行管理、使用和分类保存,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1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作品的类别

(1)基础类临摹作业和写生作业,比如造型基础、钢笔画、马克笔绘画、考察写生作业等,这类作业基本以单张形式呈现。

(2)专业类创作课程的优秀作业,比如室内住宅设计、酒店设计、展馆设计、小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卖场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作业。这类作业以文本形式呈现,部分有较小的展示类的模型。

(3)毕业设计的作业,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通过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审美感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复归到更高层次和品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事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良好品格,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作品,不同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各类教学总结和环境艺术年会都会组织环艺课程的作业展览和比赛,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作业,在没有被专业老师定为优秀作业的时候,也应列入优秀作业的范畴。

(5)模型、实物等设计作品,环艺专业教学中模型表达的训练要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并注重对模型制作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不同的年级及不同的课程主要训练不同的内容,每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不仅用模型表现设计,同时会用模型推敲和推动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模型表达与课程学习目标结合的问题,还需要探索不同的材料与技术表达不同类型的模型。选取优秀的模型留存。使低年级的同学在设计训练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三维立体空间,结合自己动手的制作和多角度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充分理解和表达空间及造型。

2 优秀学生设计作品选取体系的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学生作业,良莠不齐,如何在诸多的作业中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使所选作业既能满足参赛、参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今后教学示范的需要,是对整个教学团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为原创(技法临摹类除外),具备的独特创意,符合形式美法则。其次,作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和制作规范;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室内、景观、展示还是其他各方面,都具有当前行业的制作流程和规范。再次,学生设计作品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环境艺术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掌握专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掌握每一门课,每个阶段专业学习上需要学会的技能,学生作业只有在满足教学要求和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才能作为优秀作业留存。

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单一个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行业专家等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才能保证留校优秀作品的教学需求性和行业规范的执行性。如图1所示。

3 优秀学生设计作品保管体系的建设

当前美术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存放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放空间吃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有多种形式,文本、展板、模型及手绘稿等等,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前高校存放此类作业空间上严重不足,制约了优秀作品的留存。二是存放环境不符合标准,由于房屋潮湿,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导致作品腐烂、虫蛀等严重后果,对留存作品的展示和使用造成了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就是学生成绩的见证,是进行教学再使用和展览展示的必要基础,如果任其在不达标的存放环境中被毁损,也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合理地保存。如图2所示。

首先是选择存放的方式,从优秀学生作业的类型上我们就可以大致将存放方式分为:纸本、展板、文本、电子图片和模型几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存放方式,也可以统一作品,采用多种存放方式。

其次是选择存放的地点,存放的地点可以分为学校统一存放和任课教师单独保管存放,对于任课教师保管存放的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先到学校备案登记,领用出后才能使用和保管。

再次是保管人员的确定,从存放地点上可以明确,统一存放在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的管理人员为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领用出存放的管理人员为领用教师本人。

4 优秀学生作业的使用体系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不断的专研和学习中掌握多种技能。优秀的学生留校作品是教学成果的展现,是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优秀的学生留存作品是进行循环教学的必要前提;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参加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比赛,既能检验教学是否符合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进程,又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度的一种全方位考量。

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与行业紧密接触的过程,是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环境艺术教学能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人才。校企合作能促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对于教学来说,能引进企业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与市场的接轨能力,促进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4.2 优秀学生留校作业的使用方法

优秀学生留校的重要性,及易损坏、易丢失的特性,决定其使用过程必须保证保持作业的完整、整洁,保证不丢失,损坏。

(1)保存于院系的优秀留校作业,在教学、展览和交流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必须由专人签领,注明用处并及时归还;(2)保存于专业教师办公室和工作室的优秀留校作业,院系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留校作业使用管理是否得当。(3)学生不得擅自借用优秀留校作业。

5 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积累的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是进行再教学,展览展示,教学总结和参加各类比赛的基础,是检验教学是否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和总结过程中,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邱杰.浅谈环艺专业教学中的模型表达与训练.艺术教育,2012(4).

[2] 苏梅.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作品保存的问题与对策.兰台世界,2009(4上).

[3] 张善龙.“学生作品”案例化教学的实践.教育科学,2012(9).

篇6

【关键词】信息平台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56-02

在信息时代方兴未艾的今天,信息教学平台引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极大地丰富了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让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新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要顺应信息化潮流推动教学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和科学评价信息教学的意义,高度重视后期维护和系统升级,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为广大教师构建一个优良的教学平台。

一、信息平台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发展与应用的必然性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实现了教师—信息平台—学生之间的三元对话,迅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手段,凸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要求,基于信息平台的新教学模式以其先进的优势迅速建构起来,并以显著的教学效能得到广泛的肯定。世界知名信息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在谈到信息化教学时指出:信息教育平台有潜力开设全球性的课程,让教学和培训个别化,学习行为个人化,实现人类教育全方位的开放。信息平台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逐渐显露出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其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多样的展示方式、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为现代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它除了具有开放性和智能化特征外,具有更重要的互动性,通过信息化的数字平台实现教师、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及室内设计等方面知识,具备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提倡厚基础、宽口径和专门化的培养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简化设计程序,将学生从大量的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培养上。信息教学平台基于数字技术环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无障碍教学的广阔舞台,与传统教学平台相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环境艺术教学以更为丰富逼真的画面语言、轻松自如的训练手段,激发起学生更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发挥出强大的教学支撑功能。例如,将Auto CAD和3DS MAX运应用于教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对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进行深入解析,针对学生设计方案中存在问题予以及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在课题完成上,学生可以直观地传达设计理念,免去手工制作的繁琐,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易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有效地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下的产物,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发展应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一)信息教学平台是适应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代表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每一次进步都以各种新的工具开发和利用为表征,随着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的更新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必定在设计教育领域集群并应用,从最初的幻灯、投影到现阶段的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信息教学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各个层面进行了系统地整合,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信息教学平台是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立体化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通过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块黑板开展,教学方式和过程非常单一,信息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实现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立体化。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含量,让教师授课更具个人特色,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对教师和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与延伸,教学的空间也不再仅仅限于教室与课堂。可以说,信息化教学能够将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实现的教学环节生动形象地直观地表现出来,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专业知识。

(三)信息教学平台是充实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资源的需要。信息教学平台拥有海量的数据库,能够备份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板,为教师备课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学生在专业领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激发创新能力,拓展设计思维空间。信息教学平台开发的教材之外的资源、设计课题布置、模拟案例、讨论答疑等内容,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处于主体地位,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学习的进度和侧重点,强化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全天候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以丰富立体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良的学习条件。

二、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打造高智能化和高安全度的信息平台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着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在新形势下要顺应信息化潮流推动的教学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和科学评价多媒体教学的意义。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在总结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投入精力切实发展多媒体教学,努力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和集约化三大目标,以精益求精的原则为指导,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规划后期的保养和维护。教师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信息教学的主导力量,要自觉利用各种条件系统地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自觉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为熟练地使用相关硬件、软件设备,加大课程的信息容量,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对多媒体教学的分析研究越透彻,对教学效果的预见就会越精确,教师应从中不断总结、吸收和积累有益经验,运用多媒体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智慧,与设计市场紧密结合,凸显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方法以及跨越式的思维方式,注重多媒体辅助手段与环境艺术课程的有机结合,处理好技术创新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发展。

(二)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平台的后期维护升级。许多院校在大力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信息教学平台时盲目追求多媒体教学设施的速度和规模,而往往忽略后期对设施的维护和故障的排查,平台的许多设备过早老化,在需要再次投入资金升级维护的时候,却不愿意投入专项维护经费,这直接影响到教学信息平台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从根源上造成了无法长效持续地发展。教学信息平台的维护包括硬件升级和软件管理等两个方面,一些院校片面认为只要建几个多媒体教室,多购买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就能够一劳永逸,没有科学全面地意识到信息平台维护的重要性,缺乏合理的维护机制,大大阻碍和限制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要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在信息平台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加大对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的制作,加强对现有信息教学体系进行升级改造,更为合理地配置、维护硬件设备,全面优化信息教学环境。根据多媒体辅助设备使用周期短、更新换代频繁的特点,在满足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设备的质量,减少硬件的数量,实现少而精,更新换代快。同时,硬件设备的功能不宜追求多而全,避免不必要的功能性投入,而要抓住重点,实现操作和管理的简约化,避免因操作不便导致的时间浪费或者操作失误而造成的设备损耗。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而且为专业教师提供一个优良的教学平台,让学校也能及时掌握信息平台的状态情况。

(三)加强管理,构建多媒体教学制度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教学平台是一个新型的教学载体,还比较缺乏现成的质量保障机制,使用上过于随机,管理上显得较为滞后,如一些院校缺少集体备课和课件审查等环节,造成信息化教学质量低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浪费等问题。管理制度的缺失、监控考核力度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专业教师对信息教学平台的认识误区,因此构建信息教学平台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与考核制度,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首先要健全信息教学平台日常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信息教育技术理论、多媒体设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以及课件研发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信息教学素养;建立信息化教学的申请准入制度、课件审核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同时形成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信息教学竞赛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制度建设中要坚持科学性原则,有效组织,合理设计,准确客观地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完善。坚持学科适应性原则,密切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对信息教学平台实施监控和管理,制定出符合课程实际的管理制度。坚持指导性和系统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教学平台制度应体现整体性、关联性和层次性特征,对教师的教学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对提高信息教学平台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信息教学平台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加以整合,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展现环境艺术专业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空间限制,将宏观、微观和主观的世界统一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开拓专业视野,将更有利于他们设计感觉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乔培,高岭.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发展与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9)

[2]郑旭翰,何明珂.高校多媒体教学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3]孙亚男,翟艳.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5)

篇7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传统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儒家精神,儒家精神追求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在建筑领域也不例外。近代以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珍视传统文化浪潮的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开始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元素,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在环境艺术中随处可见。这种趋势和潮流不仅能够展现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之美,还能在无形之中唤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助于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推向国际,吸引国际眼球。

中国传统元素的内涵

中国传统元素是我国特有的,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蕴藏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主要包括风俗习惯、中国特色的各种符号图腾、蕴藏中国古典文化的形象、丰富多彩的各种意向、儒道思想等等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元素。这些元素在服装、绘画、建筑、舞蹈、音乐均有体现,像是中华民族的烙印一样无法抹去,就是有这些元素才使得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自己的特征和符号,与其他各国相区分,为世界文化添光加彩。儒道思想中道法自然的思想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及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讲究天道合一。中国特有的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道文化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园林追求与自然高度和谐,完美的展现自然景致的特点集中反映了儒道文化精髓,通过雅致精美的园林,中国人欣赏着自然,领悟着生活。具有浓厚中国韵味和元素的环境艺术不知不觉中涤荡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使人们一步步朝着思想进步、文明开化的现代社会迈进。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追求与齐整的行道树木,而在意遵循树木植被原有的生长特点和姿态,在原有基础上加以修建和改造,使之更符合人们对自然的审美,园林就是这种环境艺术的典型体现,人们在固定的意境中品位自然之美,同时也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现状

1.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较为综合的专业,与多门学科有所交叉,例如:认知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园林艺术学、装饰、建筑、美学、雕塑等等。这些交叉学科或多或少的包含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有些较为基础,有些则作为主体学科。任何一个地方的环境都与当地的文化紧密相连,没有离开当地文化的环境,环境中出处渗透着当地的乡土风情和民风民俗,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的人容易接受此种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这样的设计才会让人舒心和适应。苏州园林之所以能够名扬国内外,是因为园林设计中融入了儒道的虚实相生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让人心生美感。

2.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和核心是因地制宜的体现和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最大限度的考虑当地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接受心理,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无可比拟的文化底蕴,但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在中国起步较晚,再加之受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元素成分在渐渐降低,逐步让位给西方的审美艺术。现代环境艺术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设计,引入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固然重要,但不能舍本逐末,一味借鉴西方审美设计思想,忽略中国的传统元素最终将丧失中国固有的民族特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贫瘠的国家。新一代设计师西方设计的推崇给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众多困难和挑战,长久以往,中国城市的环境设计将丧失特色,成为一刀切的、毫无特点的城市。中国传统建筑较为注重风水,一般在风水绝佳的地带搭建房屋,修建庭院,所谓的好风水,实际上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和谐利用,在风水好的地方搭建房屋让人与自然相处愉悦,精神放松,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人生的智慧和处事学问,这是古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符合人民的审美和接受能力。但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至今,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深受西方设计理念影响,认为中国古代的风水说有极大的封建迷信意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已不再使用,对其进行全盘否定,殊不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有益精神的破坏,是对中国古人与自然相处的大智慧的否定。由于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根基不可撼动,再加之西方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的冲击,在中国出现了许多不中不西,不中不洋的环境设计,无法全面的体现出我国鲜明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中国地大物博,在偏远的乡村,受西方文化冲击较小的地方,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传统元素的建筑还有所保留,仍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对这些地方的建筑要好好留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不久的将来还要这些地方寻根。

传统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1.发扬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既能保持环境艺术设计的美感,又能体现中国独有的文化气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艺术创造美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就地取材,将周围环境因素与建筑紧密结合,既因地制宜,又保护环境,是古代建筑家的大智慧,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建筑成本,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利用古人就地取材这种做法,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引起人们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共鸣,在无形之中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推广下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讲究创意和环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元素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创新途径和方法,这是时展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气息

传统文化无疑代表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浓缩和积淀,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现代人要吸收和借鉴,里面浓缩着中国丰厚的精神财富,充斥着浓重的人文气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对中国精神文化和人文气息的继承和发展。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增加了设计的整体之美,还在特有的设计中让人感受到浓重的人文艺术气息,对陶冶情操和审美具有极高的价值,传统人文艺术,能够为枯燥的缺乏灵动和生命力的设计增添人文气息,传递人类对美的情感认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提升建筑的整体美感和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建筑师和设计者追求的潮流和趋势,他们懂得把握传统元素的重要性,例如在建筑中融入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让居民身处其中感到舒适自在,有久违的亲和感。

3.提升审美过程中的幸福感

审美不仅包括视觉审美,也包括心灵审美,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的审美观在不断变化,一定程度上已经接受了国际与西方的审美观念,对传统的审美艺术和审美观念有所冲击,但无论怎样,普通大众的审美观仍然朝着更加高雅,更加优美的方向发展,整体来说是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需要种情况下,一味坚持传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要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传统艺术不断改进和提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迎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恰当的引入中国传统精华的元素,可以让人在享受视觉美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艺术带给人的心灵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烙印,镌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骨子里,置身于传统艺术美的氛围中,容易让人产生心灵共鸣和震撼,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幸福感就是人们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环境艺术设计,这种传统文化在无形之中传递给每个人,让人们在情感共鸣中体验美好的生活。

传统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适合性分析

1.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

设计师在进行现代环境设计时,为融入中国传统元素,普遍的采用的做法是对中国传统元素转化提取,以较为抽象的方式进行重构,并没有将传统元素生搬硬套的直接套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善于在传统元素中发现美和探索美,运用各种方法对传统元素进行提取、重整,更好地融于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元素的重构设计。设计者首先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现传统美的元素,然后对这些元素进行提取,在提取的过程中,尽量依照原意,对这些传统艺术元素进行抽象和转化,在抽象过程中保留最原始和本真的艺术气息,在构造形成新的形象后,加其加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为不古板的将传统元素直接拿来机械使用,同时能使我国的艺术设计与国际接轨,在设计中既要不失中国传统元素的本真意味,又要积极探索东西方共有的文化共同点,设计者追求的目标应当是传统文化气息与现代意识的完美结合。中国有不少优秀的建筑都是这种设计理念的体现。

2.对传统文化进行借用

借用手打是艺术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是指在设计中以现代事物为载体,将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现代事物相融合,而不是机械照搬传统元素,不加以改造的运用。通过借用手法,中国现代版的法拉利跑车完美的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眼光。环境艺术设计中们最常用的做法是采用现代结构的构造,传统形式的外观,这一方面体现了与时俱进,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设计的理念,一方面又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较好的设计方法。或者也可以采用传统的结构设计和较为现代的外形,无论怎样,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的结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需求就是较为成功的设计。

3.对传统的建筑思想进行充分运用

中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博大精深,艺术设计向传统建筑寻根是明智的选择。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在优秀的传统建筑中寻找灵感,进行创新。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设计对传统文化的运用较为明显,里面的园林充斥着古代书院的文化气息,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布局使之成为古代建筑的佼佼者,这类传统建筑向人们诠释着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精髓。

总结

篇8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陕西西安710302)

摘要: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沉淀,世代相传。相比近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现代各个领域中获得传承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并且处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除了要体现时代特征,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应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环境的点缀作用,也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基于此,本文针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传承;构思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64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146—02

收稿日期:2014—07—25

作者简介:樊予庆(1968— ),男,陕西富平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科,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民族思想和文化,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而传统文化也在不经意间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将传统文化与其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

在形式和艺术风格方面

为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而且能够体现深刻的民族信仰。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不仅要反映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审美关系都有着独特的展现视角,不同文化基础和修养的人对于同样的环境艺术设计成果也有着不同层次的理解。然而,无论是怎样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感受,所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成果所展现的都是同样的文化内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是离不开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标在于,为人们创造更适合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并且保证其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使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环境艺术设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人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冲击下,有一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形式平庸,内容浅薄;也有些设计师牵强地搬用国外成功的设计案例,显得矫揉造作、附庸风雅,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悖的。然而,传统文化始终根植于国人的内心,根深蒂固,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始终停留在表面,而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才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传统文化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环境艺术设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能够为设计人员带来更多的启示。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既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需求,同时,也能加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沟通,消除对立感,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方法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要能够通过外在的形式进行表达,也要结合传统文化的理念,将其融入到环境建筑理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展现丰富的外观形态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充分地体现出来。如今,

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主要的表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图形的应用

传统的图形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直接附着在某一项现代的载体上,这样便能够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环境,也能传达出传统文化中图形本来的意义。这种直接的运用体现的是一种整合的观念,也是一种积极的创造和创新,同时,需要考虑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契合,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出图形的意义,赋予现代环境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上海的经贸大厦虽然建设历史较为久远,而且设计者不是中国人,但是,其形象和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却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是因为其设计师受到陕西大雁塔的启发,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到了钢结构的建筑中。

(二)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大多使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无论是外观还是室内布局,都通过合适的物品陈列和文化图案来承载文化情感,这种表达手法被称为隐喻。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这种隐喻的表达方式仍然受到青睐,通过各种传统文化因素组合的方式来表达环境本体之外的情感,这也是传统文化独有的表达方式。

(三)形神并举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应该用现代的审美观点进行审视,并且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在线条表达上具有长宽度和方向,同时,也带有强烈的厚重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能使环境艺术设计充满诗情画意,也能使传统文化的精神获得更大的展现空间。如著名的苏州博物馆,既有传统的文化元素,又不乏现代审美概念,多层石板组成的山水结构充满了中国情调。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构思

(一)自然环境与色彩的搭配

在自然界中,色彩的呈现是多种多样的,而往往很多鲜艳的色彩所占据的比例都相对较小,当人们长期处在颜色纯度较高的环境中时,就会产生视觉疲劳,这从古人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描写往往都充满了太多美好的向往,一片绿色中闪耀着鲜艳的花朵,总是那么夺人耳目。人作为环境中的主体,天生对大自然有亲近之意,人性中隐藏着对美好、和谐事物的倾向和喜爱。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自然也在人的情感渲染下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时会不自觉地得到熏陶和升华,所表现出的行为和形态是最亲切舒畅的,这是经久不变的原理。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就如同笔直的树木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弯曲之处,正是这种天然的、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才能给人以舒适、自然的感觉。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说,对于色彩的把握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搭配,要能够从自然界中吸取更多不加修饰的自然元素,也要注重现代社会审美概念对于颜色节奏的均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完美的环境艺术设计。

(二)自然环境与文化的融合

纵观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的最大启示就是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尤其是房屋顺畅的流线以及与自然界的融合,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而这种完美的融合是经历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展现的是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融合,既有特定的规律性,又有十分显著的视觉效果。古代建筑中的檐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视觉上形成稳固的感觉,而屋角的上翘更是完全展现了建筑的整体性,处在平衡中的和谐之美也将艺术设计的美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根据古人的建筑经验,在充分运用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最终呈现出完美的嵌入型结构,使得处在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结构既不显得突兀,又能体现其设计的巧妙之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涌入到国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对传统文化理念的秉承,在充分融入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进行有机的协调,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从而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堃.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D].河北大学,2007.

[2]张羽薇.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

[3]李沙,乔薇.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4).

[4]杨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渊源初探[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

篇9

关键词:问题点;发展轨迹;环境艺术;设计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根据室内设计为基础衍生出的新型行业,由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设计面较多,综合性较强,无形中给从事该职业的人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然而,当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存在供求之间的差异化,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和审美会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

一、我国室内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我国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在改革开放后适应于社会需求才得以出现到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的。难免存在一定的教育跟不上发展的情况。从教师方面来看,大多教师是从家装设计或室内设计等专业借调或调整而来,教师本身缺乏教育基础和教学经验,更何况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涉及面之广,内容之多,给本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带了了很大的阻碍。

2、专业设计人员匮乏

教育上对我国室内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所造成的制约因素,就导致当前我国专业从事该专业的人员严重匮乏。当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绿色环保家装的意识越来越重视,我国现有的设计人员难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这就势必造成专业技能处于发展中而需求已经达到发达水平的供求矛盾。同时,当前大大小小的装修设计公司有很多,但是真正专业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公司却很少,就会导致即便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却难以在国内找到发展的机会,造成人才外流的情况出现。

3、观念陈旧,不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由于过去闭塞的环境导致经济发展滞后,观念滞后的情况。从当前我国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来看,人们过度的追求对于室外设计而对室内设计有所忽视,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或设计模式的限制,制约了自身创造性才能的发挥,甚至出现设计雷同的痕迹。另一方面,目前的业主在进行装修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将成本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从而导致设计简单,材料“薄弱”效果难以达到设计师本身的设计要求。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下导致当前的室内环境艺术的设计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室内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发展

1、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将素质教育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提,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作为教育宗旨,在教学的过程中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政、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素质培养外要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造性进行重点培养。其次,结合当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从教学理念和方法、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以培养创新性适应性人才为教育目标。最后,根据该专业的不同的设计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构思,把握好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的哦古斯方法。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其空间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全面的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弥补当前我国室内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人才匮乏的现状。

2、以人为本,满足客户需求

人们在家装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设计感和归属感的追求越来越多,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提出,人们对于需求的追求程度是有等级的,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或从低级需求到高级需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需求已经上升到高级追求或精神追求的层面上来了。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要加大对于设计感和精神方面的比重。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建筑设计、民俗、心理、结构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综合考量,完成在满足人们基础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生活环境和质量的提高。满足其对于室内环境的设计感和归属感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装修材料,以环保为设计理念,根据客户的个体需求或设计基础为原则,针对不同客户对于装修成本的不同,为客户量身定做更符合其个体追求和成本需求的设计方案,并尽量减少客户由于成本因素而造成的效果视差,力求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能力,为客户打造出更能够满足其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设计方案。

3、人性化设计理念

当前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家装设计和工装两方面。而恰恰这两方面是人们生活或工作的最主要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能够使之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1)选择人性化色彩设计,城市色彩污染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重要将人性化色彩设计作为重点考量因素。通过对室内设计的色彩处理上选择人性化处理方式,根据客户对于不同色彩的不同追求来选择,适合客户的生活或家庭结构的颜色来装饰整个空间。从生活的大环境中降低色彩污染的程度,为人们提供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2)选择人性化家居设计,从近几年的设计方案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资享受和精神享受都有着同等的追求,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家居设计环节中,要着重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通过将人体工程学和人性化设计的结合,使家居陈设摆脱古板、严肃的特点,而是将娱乐性和舒适性为设计基础,例如,针对年轻化的客户群体在沙发的设计过程中就要体现包容感,宽大的足以放置茶杯的沙发扶手,舒适柔软的质地,能够在休闲的午后享受三五好友品茶聊天。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环境设计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既要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追求,又要满足客户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客户的成本因素、环保因素、效果因素的多方面考量,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核心,结合环保和时尚元素,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满足客户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

作者:刘家兵 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静,李硕.人性化的现代住宅室内设计要求[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2]蒋中秋,王黎.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方法浅议[J].科教文汇,2006,03.

[3]韩巍.论室内设计方法体系的构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9,03.

篇10

环境艺术设计和文化建筑的概念

1.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利用建筑美学的要求设计出与建筑所处环境相搭配的、让人们能领会一种文化价值的艺术设计方法。在现代都市中,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为繁忙的人们提供了暂时休憩的场所,也让人们体会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状态。随着人们审美多元化的出现,环境艺术设计也需要及时地作出相应的变化,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对环境艺术设计而言,要想设计出符合社会审美的中心点必须考虑到社会阶段的差异、地域的差异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差异,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出符合本土文化的建筑,从而赢得人们的喜爱。另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科学地规划。因此,在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十分重视文化的运用,在设计时,设计者充分了解了城市的文化风貌,设计出了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随着城市人们对精神生活重视程度的提高,他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将在形式和内涵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

2.文化建筑的内涵

文化建筑为现代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例如图书馆、美术馆和体育馆等。在文化建筑内汇聚了多种文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文化建筑也是衡量一个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的标准。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中,规划者十分重视文化建筑的选址,确保文化建筑的服务范围能够最大化。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文化建筑的设计充分实现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完美结合。在功能方面,文化建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让人与建筑和谐的融为一体,享受到了充满人文气息的关怀,更加惬意地享受了生活。文化建筑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公众之间的互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在文化建筑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使文化建筑通过丰富的造型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实现了形式和内涵的完美融合,同时也实现了对周围环境的点缀作用,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播。

1.在文化建筑内涵方面的应用

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其不仅要提高建筑物的实用性,同时还要为建筑诸如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文化建中的应用之一就是为文化建筑灌注丰富的文化。在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要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还要让大众在欣赏文化建筑时能够感受到为人处事的一些道理。例如,水立方的设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其“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设计思想也让大众的深受影响,其独特的文化意蕴给大众带来的是无尽的遐想。另外,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文化建筑,都承载着一定的感情,对人们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陕北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设计中利用历史文物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中国革命的历史展示给了大众,同时也让大众感受到了设计者对革命历史先烈的怀念和敬意,激发了大众的爱国热情。

2.在文化建筑造型方面的应用

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应用在了对历史文化内容的展现上,还应用在对文化建筑的造型上。文化建筑的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其造型来体现,以视觉化的效果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冲击。在造型设计方面,设计者根据表达的主题,设计出最能表现主题的建筑形式,由此引发大众的思考。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建筑的含义。例如,上海的金茂大厦,设计者受到了陕西大雁塔的启发,将传统的中国文化赋予在了钢铁建筑上,符合了中国大众的审美情趣,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在比如鸟巢,设计者将一根根巨大的钢筋焊接在一起,从远处看真如一个巨大的“鸟巢”,这样看似毫无章法的设计其实蕴含了设计对人类未来的憧憬,希望这个“巢”能够呵护生命。

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使文化建筑在内涵和造型上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得文化建筑具备了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环境艺术设计将大众型的文化赋予到了文化建筑中,通过其实际的造型展示给了大众,使文化建筑成为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栖息地,实现了其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使文化建筑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环境艺术设计也使文化建筑最大化地发挥了文化传播功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