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认识

篇1

关键词 双师素质 国际贸易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Double-Typed" Teache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based on the Training Model Combining Work and Study

WEN Xiaoqiong, LI Xiangping

(Hu"nan Mechanical & Electrical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151)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Double-Typed" Teache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based on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model combining work and study, and the promotion of "Double Quality" Teachers from teacher certification system, assessment and incentives,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 "Double-Typed" teacher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bining work and study

建设一只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深入研究“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1 基于工学结合的国际贸易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基于工学结合的国际贸易专业“双师素质”教师能力结构应该具备实践性和应用性。第一,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理论基础,能够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能够制定所认课程的课程标准,参编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胜任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组织与指导工作。第二,专业实践能力。具有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等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能够胜任企业外贸相关岗位的工作,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第三,创新能力。在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能够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现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第四,终身学习能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一个连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是终身教育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把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为,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专业上的自我突破。

基于工学结合的国际贸易专业“双师素质”教师能力结构应该具备综合性和职业性。第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双师素质”教师应同时具备教师和外贸企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把教师和企业人员两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有机融合起来,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再现,再传授给学生,形成“双师素质”教师所持有的综合职业素质。第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外贸行业知识、基本素质和实践技能内化,并与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结合,转化为一种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种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使“双师素质”教师既能将专业知识正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又能将专业实践技能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教师的综合素质还表现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方面,具有“双师素质”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能够将教师和外贸企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的融合起来,相应地决定了教师具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力。

2 基于工学结合的国际贸易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2.1 构建“双师素质”教师资格的认证机制

高标准的高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提高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队伍质量的基础保证。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学历证、技能证、师范证”三证齐全的高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师资的质量。从可操作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以本科及以上学历证书为标志,实践操作技能以获取国际贸易相关岗位技能证为要求,教育教学能力以通过教师资格证书来体现。其次,建立完善的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体系,从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在知识上,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在能力上,国际贸易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应该具有进行专业知识理论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能进行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外贸岗位需求融合专业知识和企业实践经验进行课程开发和改革的能力;在素质上,应该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如科学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等。

2.2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发展的动力。首先,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双师素质”教师倾斜,制订体现教师工作绩效的显性指标,使其在各种评价及待遇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同时定期考核“双师素质”教师工作业绩,引入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以激活教师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积极性。其次,对“双师素质”教师在岗位津贴和课时津贴等方面给以特殊政策,设立“双师素质”教师特聘教学岗位,充分发挥“双师素质”教师在国际贸易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主导、骨干带头作用,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素质”的教师。再次,建立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技能竞赛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双师素质”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职业技能竞赛,并积极选派技能高手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对成绩突出的教学能手、技能高手、专业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

2.3 形成“双师素质”教师的继续教育机制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思想的体现,形成科学有效的“双师素质”教师继续教育机制,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可靠保证。首先,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建设中应制定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政策,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义务、时间、条件、经费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给出继续教育的指导方针,规定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为教师继续教育指明方向。其次,应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激励机制,将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与职称、晋级等紧密联系,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紧密联系外贸企业,明确规定教师培训基地任务,建立教师论训和定期实践制度,使教师能够深入外贸企业进行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保证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发展的持续性。

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只有有效地建立一套与发展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认证、考核激励、继续教育机制,才能构建起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KY11B18)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Z].2008-04-09.

篇2

1.1课程的调整与整合将生理学、病理学、病生学的实验等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成《机能学实验》;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为《医用化学综合实验》;将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整合成《临床医学概要》。这样既减轻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包括《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基础课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部分内容重复以及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常会遗忘了之前基础课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此,老师授课时不得不重复基础课的内容。因此,建议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合并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础知识后更好地继续学习临床技能。《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学时较多,针对现代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即已进入仪器检验的时代,因此该门课应侧重仪器分析的讲解,减少化学分析授课的比重。

1.2设置临床见习期现有的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还不够密切,由于未能很好地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致使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临床检验报告是什么,不知道检验报告上各项指标代表何意,也就更谈不上有专业感情。因此,建议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之前应安排学生在医院的检验科临床见习一段时间,具体了解检验工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检验知识的印象,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教学应该针对检验技师的培养目标,强化检验专业的特色,突出检验技师岗位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具体表现在检验方法学、实验种类、检验项目、技术种类等教学内容的特色和优势。

1.3增设一些有特色的选修课以加强学生对当前最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如针对检验科的大型仪器设备,检验人员只需了解仪器性能及常见故障排除。因此,可以将《检验仪器维修》这门课程改为选修课或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出。也可将几门临床主干课程中的临床检验仪器集中为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避免重复讲授。为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可以将生化、免疫、细胞等质量管理的内容集中起来,不必在多门专业课中重复讲授;而针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组织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边实践边学习,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2课程开设顺序

课程开设顺序总体要求是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这样依照学科的发展、知识的关联与衔接来设置。有平行课程时要平衡开课实验室和教研室的学年工作量。实训课中的军事训练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讲求规范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促进校风校纪建设;社会实践课应安排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进行;临床见习时间宜安排在进入专业课之前;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

3课程学时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篇3

由于实验课堂时间及课时毕竟是有限的,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又各不相同,如果不熟练各仪器操作,在有限的实验课中要很好的完成实验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对实验室开放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验室可以每周一次给学生开放半天,并安排专业老师负责指导,确保开放实验室安全有序地进行,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作用。我们的教学一般都是先上理论课,然后再上实验课,对实验教学非常有帮助。实验室开放的初级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培养学生对仪器的认识能力和熟练操作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对不熟悉的实验器材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对不熟练的仪器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比如什么时候用量筒什么时候用移液管概念比较模糊;比如有的学生对酸碱滴定管操作不熟练经常导致漏液现象。都可以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去加以认识和练习,学生练习的时间多了,到了真正做实验的时候自然得心应手。实验室开放的后期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以从一般验证性的实验过渡到设计性的实验,老师提出一些题目和任务要求,或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然后学生自拟实验方案,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将得以提高。

2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分析化学,将来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及临床检验等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有些医学检验学科的实验教学需要很强的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对分析化学及实验不够重视,他们并不了解学好分析化学及实验等基础学科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同学们端正这种错误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我们不断与其他学科教师开座谈会进行探讨交流,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实验项目,如:将酸碱滴定法测定混合碱的含量改为测定血浆中的HCO3-的含量;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改为葡萄糖酸钙;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含量的测定等。这些实验的内容都与本专业很贴近,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好分析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提高。

3改革考核方法,增加实验操作技能考试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我们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光要学好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能力,走向社会才有可能立足和发展。所以把实验操作技能列入考核范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很好地避免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验操作技能的锻炼。所以今后分析化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考核,理论知识占5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操作技能占30%。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

4结束语

篇4

The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Master's Degree in Laboratory Medicine

LI Xixia, WANG Xiaochu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Xiangya Medical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master's degree in laboratory medicine must be commenced from two aspe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new situ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original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 of first class discipline Clinical medicine(granted a medical degree), On the other hand,the laboratory medicine technology of first class discipline medical technology(granted a science degree). It is imperative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establish new 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l.

Key words laboratory medicin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全国所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已于2012年9月开始由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本科招生,相应带来的是,原来硕士招生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势必受到影响。建立新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使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整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与教育专家联系的有效途径,在师资培养和医学检验技术研究生教育中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提供适当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提升研究生整体素质。

1 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教育部于2012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原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代码1003)中的医学技术类(1010)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级学科,为医学门类中11个大类之一。医学技术类(1010)下设: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和听力语言康复治疗技术等8个专业。目前国内大约有112所学校设置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年全国共招生近10000余名),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致有:医院临床实验室(包括医学检验科和科研实验室)、科研院所、血液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体外诊断企业和商业化独立实验室等。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去向,即选择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由于各地、各校具体情况不一,这部分学生占各校每年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各不相同。

目前全国举办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中,有68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有28所。根据新的专业目录,全国所有办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相应调整,例如,突出了“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特性而相对缩减了“临床医学”知识的传授,以符合国家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随着上述调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今后医学检验技术(代码101001)专业毕业生欲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都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没有相应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硕士学科专业可以报考。为此,在经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教育部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校际协作理事会”的讨论,向教育部申请增设“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授予理学学位),以满足包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内的所有下属“医学技术”门类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全国所有院校已于2013年9月开始招生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按常规应于2016年毕业,将于2017年1月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招生目录公布。因此一方面原有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另一方面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也是广大医学技术类学生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之时,这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的稳定。

2 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1)建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及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新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模式;完善医学检验专业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一方面使原来在改革之前就读临床诊断学的研究生能够继续良好的学习和深造,毕业后能够被用人单位接纳,如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新的改革实施之后,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能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改善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模式,推进了医学检验技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转变的新形势和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需要,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社会。

(2)改革课程教学,将“转化教学”的新理念,融入整个教学中,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新模式。改革研究生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医学检验专业的特性,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深化学生对检验专业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的探索探究和改革创新、发明创造的能力,扩宽检验专业覆盖的范围,更有助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和进一步的深化,使其能更好地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

(3)在研究生中开展“服务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创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树立服务意识,注重专业学习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服务中深化检验知识的学习,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能够联系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和价值观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4)开展教育交流及教育评价。加强教育交流,能够增进各学校间的了解和友谊,进而促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及不同教学改革经验和信息交流,推动各个学校建立直接联系及联合举办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座谈会和研讨会等;应进行教育评价,首先通过评价,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成效,促进医学检验教育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其次对教育成本、投资和效果进行评价,确定教育投资的合理回报和收益率;而且教育评价是学校间竞争的需要,使学校能够创新教育结构体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3 研究的方法

(1)首先到各个院校开展调研组织专家充分讨论建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及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新的培养方案。(2)精心设置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临床检验诊断学及医学检验技术方向,将本学科最新进展知识、技术融入教学中。(3)改革教学方法,将“转化教学”、“服务性学习”新理念充分体现在专业教学中。(4)组织教育专家参与医学检验技术教育的决策,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教育计划的制订,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5)实施教育评价:覆盖教学各个环节,其重点是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状况的评定。(6)开展教学交流:提供适当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

随着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推进,实时转变医学检验专业的硕士生的招生制度及教育模式,为医学技术类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机会,力求培养医学检验高层次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对检验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导师与研究生积极参与,及时反馈改革成效,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科学研究为重点,人才培养为根本,改革研究生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重点突出本专业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专业知识的应用,增强了学生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生整体素质,探索出了培养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国家研究生改革培养模式相呼应。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发挥了学科优质资源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篇5

关键词:高中生;医患关系;专业选择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的加深不仅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而且导致该群体的离职率越来越高[2],同时,对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医护人员是医学事业的主体,医学生是医学人才的后备军,而即将面临专业选择的高中生又是医学生的潜在人力资源,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否对高中生报考医学类专业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较少,而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态度以及对报考医学类专业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高中生思想上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容易受各种社会事件及环境的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极有可能对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专业选择,本研究旨在调查高中生医患关系的认知现状,并深入探讨高中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对报考医学类专业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抽取了浙江宁波某中学、浙江丽水某中学、陕西西安某中学、宁夏固原某中学、山东兖州某三所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共26个班。共发放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1410份,回收率为94%,将其中112份对医患关系没关注的问卷剔除,保留问卷1298份,其中高一366份,高二509份,高三423份。

1.2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我们专题小组通过反复讨论、查询大量的文献资料、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地区、年级、父母亲职业及文化程度。②对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对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评价依据、主要责任方及对医患关系的未来的认识。其中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分为三级:紧张、一般、和谐,分别赋值为1、2、3,即分值越低越紧张,此外设置选项“没关注过”。③对报考医学类专业的意向,分为“有意向”,“无意向”和“未想好”。问题均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调查方法及质量监控。对参与调查的组员进行集体培训,包括该问卷的调查目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并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预实验,结合反馈信息及时对问卷项目进行调整。小组成员强调学生能够独立、完整、真实地完成该问卷的填写并当场回收。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建库录入,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判定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同性别、户籍的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比较使用t检验,不同年级、地区的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比较使用F检验,其余数据分析多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高中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

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①不同性别对于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年级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与高一和高二学生相比高三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而高一和高二学生无统计学差异;③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④不同地区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任意两个地区之间相互比较均具有意义,即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为陕西学生认为最紧张,其次为浙江学生,再次为山东学生,最后是宁夏学生,见表1.高中生对医患关系评价依据的认知情况。①不同性别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依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1.10%的男生和16.90%的女生通过社会传闻做评价;②不同年级学生对医患关系评价依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两两比较发现,与高一和高二年级相比,高三学生更依赖社会传闻做评价,而高一与高二年级无统计学差异;③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医患关系评的价依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50.90%的城市学生和37.00%的农村学生是通过媒体报道做评价;④不同地区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依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宁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亲友经历(42.80%)和亲身体验(31.00%)做评价,而陕西学生更倾向通过媒体报道(52.00%)和社会传闻(31.30%)做评价,浙江和山东学生倾向于通过媒体报道(51.20%,40.10%)和亲身体验(27.20%,26.90%)做评价,见表2.高中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知情况。①不同性别学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不同年级学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高一与高二学生差异显著(P<0.01),高二与高三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除两者均认为患者及家属为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外,城市学生更多的把责任归为媒体,而农村学生更多的把责任归为医护人员;④不同地区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两比较发现,浙江与其余三个省份的学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宁夏与陕西的学生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高中生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知情况。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城乡学生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未来会越来越和谐;不同地区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浙江和陕西,宁夏和陕西,宁夏和山东学生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识差异显著,与宁夏和浙江学生相比,陕西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未来更乐观,与宁夏学生相比,山东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未来更乐观,见表4。

2.2高中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的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的关系。去除461名未想好是否报考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剩余8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72名高中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451名高中生认为医患关系一般,114名高中生认为医患关系和谐。不同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与是否报考医学类专业无明显相关(P=0.361),见表5。医患关系未来的认知情况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的关系。高中生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知与是否报考医学类专业相关(P<0.01),认为医患关系未来会变越来越和谐的学生43.20%有报考医学类专业的意向,比例大于对医患关系未来抱消极(30.40%)或不明朗态度的学生(31.20%),见表6。

3讨论

本研究显示,与高一和高二学生相比,高三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结合他们对医患关系的判断依据(高三学生更依赖媒体和社会传闻做评价),对医患关系更紧张的认识可能与负面的媒体引导和社会传闻有关。高三学生时间紧张且面临专业选择,因此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媒体报道和社会传闻作为获取信息较为便捷的渠道,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反,低年级的学生不太关心时事,较少受到媒体和社会传闻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本研究证实,相对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为紧张且绝大部分评价来自媒体报道,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媒体,而越来越多的媒体聚焦于医患关系,同时将医患纠纷这一问题推于风口浪尖[5-6]。高中生缺乏社会经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较冲动、欠思考,更容易受到舆论和媒体的影响。钱维玲等人的研究[7-9]证实,大众对媒体报道的信任度较高,而许多媒体的报道却有失偏颇,会对医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人际信任,培养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媒体减少不实报道,确保新闻的客观和公正,传播正能量。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地区学生的医患关系认识现状,发现陕西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最紧张,其次为浙江学生,再次为山东学生,最后是宁夏学生,原因可能与陕西学生更倾向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会传闻做评价,而宁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亲友经历和亲身体验做评价有关,由此可见真实的医患关系可能并不像报道和传闻那般紧张。但是不同地区学生的评价和依据有差异可能与教育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有一定关系,这需要社会加强正确的引导。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未来会越来越和谐,与宁夏和浙江学生相比,陕西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未来更乐观,与宁夏学生相比,山东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未来更乐观,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学生受到的教育和灌输的价值观不同所致,也可能与不同地区学生奉献精神或改变社会的信心不同所致,具体原因还有待下一步研究证实,无论何种原因,要正确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会随着而逐步提高[10],医学人文品质也将不断提升[11],医患关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生已经关注到医患问题,对医患关系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好在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并没有对高中生的医学类专业选择产生影响,而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识对其报考医学类专业有一定影响,认为未来医患关系会和谐的高中生报考医学类院校的意愿更强烈。因此,在医疗卫生人才严重不足的中国,为提高我国医疗人才培养数量,需要社会、医院、政府共同努力营造温馨而和谐的医疗氛围,使医患关系的前景更加明朗,从而吸引更多的学子报考医学类专业。

参考文献:

[1]乔文达,张宏伟.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医患关系[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05-106.

[2]连锡军.医患关系不和谐对医学生专业思想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6):102—103.

[3]王菊倩,顾伟,陆益花.医患关系现状对医学生择业和就业影响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6):2956-2958,2992..

[4]沈丹洪.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自由对医患关系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6(6).

[5]万阳.“医患纠纷”的媒介呈现[D].安徽大学,2015.

[6]阳欣哲.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7]吉雪菲.试析我国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方式[D].西南大学,2014.

[8]钱维玲.事件报道中的媒体社会责任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6.

[9]谢广宽.互联网技术对医患关系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10):755-759.

篇6

思想上。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参加各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进取;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在临床实习期间,持着主动求学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临床上级医生学习,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学习上。三年来,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圆满的完成了全部课程,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医学专业课程。同时,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篇7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1

组织胚胎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微细机构及其功能关系和个体发生发育及其机制的学科,是基础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在该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的核心目标,为病理学实验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并为后期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高职院校检验专业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同行们一直探索的主题。近年来,我们在讲授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时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精心备课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实用型检验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在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授课内容重新调整,精心安排实验内容,完善实验全过程的设计;并坚持每周定期组织全体教研室人员集中备课,分析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研讨下一次实验课的内容,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式讲授实验课内容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切片,由于高职院校检验专业的实验课时数限制,每次试验课2学时要观察4学时理论课所讲内容的切片,以往的的实验课教学是教师先详讲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占用的课时时间过长,学生没有时间仔细观察切片。针对这一问题,学院配备了多媒体数码互动形态学实验室,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数码显微摄像等多种技术结合,教师在主控机上即可同时观察每位学生镜下画面,也可将教师或学生镜下典型的组织结构播放在所有同学电脑屏幕上;即可组织学生同步讨论,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观察切片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不但节约了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1]。这种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较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 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操作技术性强是医学检验专业的突出的特点,实验教学可验证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3.1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以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主,通过镜下观察人体正常组织结构,联系其功能来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显微镜也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用的工具之一[2]。因此,我们把第一次实验课的任务定为掌握显微镜的一般构造、主要部件的功能,要求每一位学生能够规范、熟练的操作显微镜。

3.2加强镜下绘图能力的培养

绘图是我们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的关键环节,实验课上我们要求学生从低倍到高倍认真观察镜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组织结构,用红蓝铅笔表示组织H-E染色的颜色把镜下观察到的重点结构描绘下来,作为课堂作业上交。这样可督促学生认真观察组织切片,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批注,并在下一次实验课上对上一次的绘图作业做详细的针对性讲评。

4 定期开放实验室进行辅导和答疑

实验室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检验专业的学生需要较强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在实践中找答案,并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切片标本,自行观察切片,并利用互动式多媒体互相讲解,最后辅导老师答疑。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组织胚胎学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开放性试验教学应逐步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3]。

5 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和评分

为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我们加强实验科课的考核与评分,主要包括显微镜基本操作技术的考核,组织结构、形态特征和显微镜下某种组织细胞的辨认,绘图及实验报告的评分,实验成绩占总学科成绩的20%。实践证明,实验课的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总之,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实验教学的灵活性较大,要建设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专业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体系,只有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力度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作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适用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境,田向春,王伟等.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探索.检验医学教育.2007,14(2):17-18.

篇8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实验;生物防护

【中图分类号】R446-4

0.引言

在我国相继出现的实验室感染事件中,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防护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实验室感染上要足够的重视,在实验室教学工作中,安全是首要位置【1】。由于医学检验实验教学课程的特殊性,实验的工作对象是病人的标本,都存在着生物传染的风险,如何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让操作人员不被病毒感染,环境不被感染,是每个医学检验学生的必修课。因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主业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问题

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学生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才能获得深刻的印象,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良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实验工作对象主要是病人的标本,包括人体的分泌物、体液、血液等。具有多种传播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风险。如果学生操作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将非常容易造成传染的可能。

2.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防护的现状

2.1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根据实践调查,有66%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职业暴露后,3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防护用具,有64%的学生对自我防护措施仅仅只是了解,而不知真正应用,73%的学生把课本带入实验台,不能脱离书本M行操作,64%的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经常玩手机,有24%的学生偶尔在实验室内吃东西。部分学生对无菌观念认识不足,参加实验课不认真,对理论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实验操作后的菌液直接导入下水道等,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防护观念非常淡薄。【1】

2.2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不足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多项实验室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对于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规则,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中生物防范的重要性,对于实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没有给出相应的标准,对医疗过程中废弃物没有做好相应的处理,临床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简陋。

3.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与解决方法

3.1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加强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的必要性,有资料显示【2】,有的医护人员中,大多数教师不了解防护知识的基本知识。这种现象导致我国学科建设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不够完善,导致很多检验人员没有专业的检验知识,对生物安全缺乏了解,对生物安全的危险性不够重视。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临床实习生对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不够熟悉,以及清洁工人医学知识的不够,导致自我防护意识缺乏,但是他们又是接触感染无最多的人员。因此,必须将培训工作放在他们身上。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补充,使他们重视生物安全的危险性,加强培养专业的生物知识,从而防止病毒感染的危害。

3.2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实验室应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对实验室中意外产生的事件,有效对培养医院人员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运用生物安全装备,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等。加强对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的培养。应当按照严格考核标准对人员进行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才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3加强技能培养。

在形成了基本防护意识之上,再加大力度,对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技能进行培养,让检验人员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清洁工人、临床实习等采取现场培训,这种培训形式有着事半功倍的结果。

3.4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清洁与消毒。只有这方面做到位了,才能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正常运行,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在购买仪器设备时需对生物安全性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设备仪器的安全,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生物安全的环境。

3.5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还需进一步的加强,有效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对人员的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必须严格落实。对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与应急处理的事项进行严格的审查,为了使制度取得有效的成果,应适时的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优秀的人员进行鼓励,从而使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制度,真正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6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规则,对一项检验项目的操作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规定。流程应根据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完善,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的环节实施协调。

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为血液、体液标本,也是试验中传染性最大的物质,需重视血液体液在检验中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乙肝与艾滋病等病毒的出现,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有着很大的威胁。因此,这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生物标准,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设备进行检验工作。避免产生间接性与直接性接触标本,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做好准备,在适时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防护意识,才能制度和防止传染源头。【3】

4.结语

医学检验试验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问题,是所有医学院所面临的严峻现象。应有效的实施相应的对策,加强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防护,保障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丽兰,全裔.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的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6:2094-2095.

篇9

关键词:全程参与 实训教学 职业素质 职业意识

1 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 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

职业意识是什么?当前关于职业意识的定义主要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意识形态三个角度来论述的,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完善和消化吸收的过程。职业意识必定是在就业前、择业中、就业后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心理认知、道德认同、文化理解等一系列主观活动,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必定对学习、择业和就业乃至升职一系列过程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职业意识统领职业生涯对职业的发展起到调节和整合的作用。职业意识的形成是知、情、意活动的统一。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强调的是职业二字,应该包含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文化、技能和身心素质。职业素质提供给从业者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稳定的职业心态,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从业者本人及其服务的对象都获得良好的感受。

3 校内实训教学分析

传统的实训教学的定义是: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今天的校内实训教学往往以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为依托,设计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条件下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在现阶段的校内实训教学中更多的倾向于职业技能的锻炼,而忽略掉了在校内实训教学中的人文因素,舍弃的大好的树立职业意识和培养职业素质的时机。后果就是,校内实训教学仍然只是职业技术模拟,距离真正的职业和就业仍有不小的差距。

4 免疫学检验实训教学学生全程参与情况

免疫学检验是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资格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基础医学研究以及医学检验技术研究的前沿学科之一,课程的特点是技术复杂、原理抽象,因而是学生们非常头疼的一门考试课。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学生主观因素造成了学生在校内实训教学中并未获得足够职业训练的结果。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以往学生学习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后对校内实训教学进行了改良,决定以让学生全程参与的方式参与到整个实训教学的执行过程中。

首先对免疫学检验的校内实训教学进行合理规划,我们根据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范围将免疫学检验的校内实训划分为免疫检验实验室基本培训,免疫检验化学,免疫检验标记技术,综合免疫功能检测四个大项目。在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者安全的前提下,规划出可由学生承担的部分并准备实施。每个项目实施间期需要进行阶段性考核,全部完成后需要对全程进行综合性考核。

在第一个大项目免疫检验实验室基本培训中,我们在培训学生使用实验室基本设备和器材的同时,加入临床实验室的设计理念,管理规则。在经过测试学生满足校内实训对本项目的要求后,实验室管理教师就会根据学生对项目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室管理的认识,将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作为贯穿整个学科的基本任务布置给学生并予以监督,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在任务状态下,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室的归属感并逐步熟悉实验室的规则和日常管理,为日后使用同样场地进行的其他实训项目增强兴趣,并且能够为日后就业甚至是升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第二个大项目免疫检验化学以及第三个大项目中免疫检验标记技术,我们将临床实验室中技术操作的SOP标准操作程序性文件引入实训教学过程,在校期间就开始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将要贯彻始终的标准意识、质量控制意识、程序意识。同样在这两个大项目中我们设计了感染、超敏反应、自身免疫、肿瘤等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对疾病和检验技术认识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组织工作进程,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必要的职业素质。同时抓住学生每个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将“意外”转化为珍贵的资源。在协助学生分析发生这些意外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珍贵的探索精神和怀疑精神,更早期的形成职业意识。

第四个大项目综合免疫功能检测的设计中为学生设置了复杂的情境,对应临床实践中复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测过程。在此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考察前三个项目中学生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应用先进的、前沿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目的。学生们完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会使学生对职业方向有进一步的明确认识,并更主动的表现出逐渐积累的职业素质。第四个大项目的执行真实的为学生展示了自己专业的职业状态。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没有了像刚刚接触本课程时候那样的畏惧学习的情绪,更加愿意进行实践活动了,对职业状况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5 结论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免疫学检验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中有意识引入了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由已有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毕业生的自我感受、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看来,如此的尝试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的个人发展。毕业生和就业单位都对此表示认可,说明我们的这种尝试在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中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

[3]王证之.21世纪职业意识内涵研究述评[J].教育与职业,2010,

15:19-21.

[4]林莉,曹大友.关于职业意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

301-302+304.

[5]许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04:13-17.

篇10

1.1调查对象

以某医学院校护理四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1.2调查问卷设计

通过广泛阅读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与护理本科生专业观相关的问卷,内容包括选择读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理社会地位的认识、对从事护理职业的态度、对从事护理职业的认识、对护理本科教育学制的认识和未来就业方向等17道问题。

1.3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对象,以班为单位,调查员在调查前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共发放调查问卷164份,由学生自己填写,当场回收问卷164份。经整理,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率为98.78%。1.4统计学处理采用SST2.0统计程序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四年制护理本科生77人(47.53%),五年制护理本科生85人(52.46%)。其中男生21人(12.96%),女生141人(87.O4%)。

2.2择业主要因素、择读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从事护理职业的态度及对护理职业的认识经统计学处理,四年制与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认知度差异无显著性,故合并统计。

2.3四年制与五年制护理本科生对本科学制认识的比较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认为学制太长占67.06%,四年制护理本科生认为学制合适的百分比高于五年制护理本科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51.09,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