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玉石雕刻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玉石雕刻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等美术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第一种:一对一,师徒或者父子口传身授型培养模式,是我国传统的保守式技术教育方法,师徒或者父子口传身授型学习,学徒基本功比较扎实,能在实践中长期摸索、体会,师傅手把手的带徒弟针对性很强,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比较多,所以学生容易提高的快,它的不足就是可能因为师傅的知识局限性限制了学徒自身的发展,而且这种方法比较保守,培养徒弟耗时长但人数却很少。一般学期较长、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师傅的传授能力与学生的领悟性很重要,也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素质。
第二种:在玉石雕刻工厂师傅指导下,学徒们边生产边学习的类型。在工厂参加实践中学习的方式有一定的优势,工厂中的各级学徒在一起劳动,相互探讨,知识共享。真枪实干、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同时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生产效益,学徒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它的不足就是工厂往往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产出,忽视学徒的能力提高。比如说,新参加学习的学徒只做一些简单的雕刻造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厂往往派给他们的任务都是重复的加工同一造型的产品数十件,这样学生在做这件作品的生产效率确实是提高了,熟练了,不用动脑就可以做了,为工厂创造了经济效益,可是长期以往,重复简单的学习延误了自身的学习历程、减少了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玉石工厂学习的学徒大多长期从事一种生产工艺流程,拿玉石雕刻车间的学徒来说,玉石雕刻车间的学徒们等待,在设计师傅勾画好稿子、专业负责切大型的粗雕师傅把玉石的大型磨出来后,他们再进行细致雕刻。长期以来学徒动手的能力逐渐加强了,可是他们也越来越依赖师傅的设计了,好多学徒设计能力的不到锻炼,只能单条腿走路,永远成不了大师。
第三种:就是在玉石雕刻职业学校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以上两种学习方式,占有一定的优势,当然也存在它的不足,它的不足体现在:这种学习的学习优势也取决于学校的办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及维护等等硬件设施及教师的水平能力、办学的培养模式。在高等美术职业教育中设立玉雕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美术类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府,高等美术职业教育的出现弥补了美术专业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之间的空档,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实用型美术人才的任务,和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相比,高职美术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与中等艺术职业教育相比,它又突出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使整个艺术教育教学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一般来说,高等美术职业教育招生对年龄、地域、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的方面要求不严格,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即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工作需要来学习,入学门槛比较低,所以学生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带着求知的欲望来学习,学习效果比较好。美术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的学生在美术基础上已经奠定了很好的绘画基础,再开设玉石雕刻课程中,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高等美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办学紧贴市场、服务经济的特色教育属性,把具体的岗位目标和艺术市场纳入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中来,着重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人才。采用应用型、技能型和学术型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提供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技能训练的实战性强,所开设专业课程的设置均与职业岗位的技能知识要求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既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技能。
顺应市场的需要,近年我国开设玉石雕刻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如中国地址大学珠宝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实训基地,广东平洲有玉石雕刻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玉雕学校。此后,各职业类雕刻学校如雨后春笋相继开办。其他的还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培训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平洲玉雕工艺美术学校、石家庄市珠宝玉石中等专业学校、广州玉石雕刻职业学校、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玉石设计与雕刻中技大专、广州玉石雕刻中专学校、保山市隆阳区远征路保山学院、湖北天赐科技学校。在高等美术职业教育中设立玉雕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高等美术职业是传播玉雕技术的重要阵地.科技知识的传播离不开教育,而科技知识的应用更是与学校有着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便充当了把知识技术的传授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的教育基地。
第二、高职教育是促进玉石雕刻产业发展的杠杆,高职教育不仅是开发人力资源投资的主渠道,也是推动玉石产业建设的动力。
第三、高职教育借市场之手把好玉石雕刻教育质量关。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借用市场之手建立一套完整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和约束的市场机制, 用市场机制调节高职院校的服务面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市场需要就是我们的标准,用高职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对社会的服务、市场认可度来检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等美术职业院校开设玉石雕刻专业,利用自身的办学的灵活性、能动性,紧靠市场、顺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应用性、实用性人才,打破保守式传统人才培养的束缚,为玉石雕刻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江华.综合素质优先职业―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素质培养[J].艺术教学与管理-新视觉艺术,2010,4.
篇2
Abstract: Jade carving craft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Jade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Training of jade carving talents lies in the serious lag situation. To meet jade industry’s demand for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he jade carving feature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关键词: 玉雕;培养;教学
Key words: jade carving;cultivation;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204-01
1玉雕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现状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消费市场,现在玉雕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理论和实践都相对不足。从全国的玉石产业基地来看,制约玉雕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乏专业人才。
玉雕行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由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徒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远远跟不上玉雕行业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全国许多玉雕企业纷纷萎缩生产,甚至解体、倒闭,各地的玉雕学校逐渐萧条,玉雕人才培养逐渐萎缩。可喜的是,教育部前不久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出现了玉雕工艺专业技能方向。可见,玉雕人才需求和培养状况的矛盾已逐渐被发现和重视,相关政府部门、玉雕企业、院校也逐渐形成了共识。应尽快确立玉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玉雕人才的培养。
2玉雕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现有高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来建立玉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是可行的。进入新世纪以来,玉雕收藏投资的兴起,消费者对玉雕的需求更注重工艺性和创意性,企业更需要具有文化基础知识和有创新设计理念玉雕人才。
2.1 玉雕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玉雕设计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艺术素养,从事传统玉雕、现代玉雕的设计与制作,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艺人才。
2.2 人才培养规格
2.2.1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健康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开拓精神;具备良好的敬业爱岗精神。
2.2.2 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达到学院规定相应要求;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艺,包括设计程序和方法、工艺技术等;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审美鉴赏方面的知识。
2.2.3 核心能力具有玉雕造型设计制作的能力;具有装饰设计制作的能力;具有雕塑设计制作的能力;具有玉雕传统特色工艺的制作能力;具有手绘制图及电脑绘图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协调的工作能力;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玉雕人才培养进程
玉雕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现在极具个性化的巧妙构思,这就决定了玉雕工艺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方向。在第一学年,以基础课学习为主,理论课主要学习传统文化、文学鉴赏、中外美术史、美学。技能课主要学习绘画。第一、二学期,每周安排两天时间学习素描,学习绘画、设计和雕塑。在第二学年,以专业课学习为主,主要学习玉石学、玉石鉴定、玉文化、玉雕设计、玉石雕刻。设计和雕刻都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与设计有关的内容如玉文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制作工艺等则以讲课、研讨和实验的方式进行。第三年,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参加大量的商业生产,将企业生产全部过程直接引入实训场,由客户提出产品质量要求,实习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
4玉雕人才培养模式
玉雕专业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人文、社会、历史、美学和鉴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教学模式上以体现如下特点:
4.1 教学以实践为主教学以实践为主,学时数占总学时的 80% ,且开放工作室,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设计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主要是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设计和制作中遇到的困难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4.2 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理念、人文历史等课程的教学可以没有固定的教材,要求老师讲课与开展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并交换讨论结果。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学生在查阅资料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4.3 教学因人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进度及现有的水平不一样,同样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采用因人施教的模式,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制定、实施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学得扎实,不限制他们的发展。
4.4 搭建就业社会平台对基本功扎实、生产实践做得好,表现突出的学生,推荐他们走向各大玉雕企业从事玉石雕刻和设计工作。支持鼓励学生创建玉雕设计、制作工作室。专业基础牢固的学生,也可从事其它相关的工作,可从事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工作,也可从事玉石鉴定、营销工作。
5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产业经济的转型期,社会建设需要一大批职业型、技能型人才。我们通过对学生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等训练,最终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但符合新世纪对玉雕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具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这些方法的探索与运用对培养新型玉雕设计人才将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荣红. 英国首饰高等教育及启示[M].宝石和宝石学,2001,(6).
[2]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青田石雕 因材施艺 依质布局 依色取俏 审美特征
青田石雕是中国著名的利用青田石进行加工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品格。自六朝产生以来,已有近千年历史。
青田石学名“叶腊石”,出自青田县,分为彩石、冻石、纹石三大类,质地温润细腻,色泽自然瑰丽,脆软适中,易于雕刻。产品多为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品,其中尤以花果题材的作品最富有代表性,造型新颖,镂雕精细,层次丰富,形态逼真。青田石雕产品目前已达500余种,远销五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近数十年来,青田石雕已淡化实用功能,成为一种技术性极强而且基本上属于纯观赏的特种工艺美术品。由于青田石色彩斑斓、花纹奇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加之石雕艺人能因材施艺,在作品中融入质朴隽永的情感趣味,故而青田石雕作品普遍具有材质美、工艺美和意境美的审美特性,成为我国工艺美术领域里的一朵奇葩。
青田石雕是一种文化,是中国玉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孕育于青田石雕刻技法的特殊文化,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而产生的不同于其他雕刻艺术、雕刻语言的石文化。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
一、青田石雕的历史
对于青田石雕的历史,过去一般的学者认为是从宋代开始,但在浙江博物馆就藏有六朝时青田石雕小猪四只,那是当时的墓葬用品。小石猪虽造型简练粗犷,却记录着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
又如青田石被用作印石的历史,印学界皆以明人郎瑛的《七修类稿》为圭臬,认为:“元末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为石印之始。”在光绪《青田县志》就有“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的记载。从而将印学家刻石印的历史提前了数十年。只因赵孟俯的书画名声太大,而使他创用青田石刻印的功绩被漫漫岁月忘却了。
明代的文彭是幸运者,“文彭,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徵明长子。李善雕篷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彭以印属之,辄能不失笔意,故其牙章半出其手。彭后在南监时得灯光石,乃不复治牙,于是冻石之名,始艳传于世。”文彭还创立了明代的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在明代已天下尽崇温润可爱的青田石,对推进中国古老篆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
到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可见当时青田石雕题材广泛,品种丰富,手法多样,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少数青田人还背着特有的石雕,开始迈出国门,闯荡天下。
民国时期,青田石雕业曾一度相当繁盛,在温州、普陀、上海、南京等地均设有石雕工场和商店。产品大量出口,在青田山口村设有专门收购“花旗货”的公司,常年有数千箱石雕邮运到美国。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帮助石雕艺人组织了生产合作社和合作工厂,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石科供应,创新设计,质量检验,产品销售等工作。同时还邀请有关专家为艺人举办培训班、讲座,选派艺人到美术学院、研究所学习深造,努力提高艺人的艺术修养,出现了多位著名石雕艺术家,产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新意和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
80年代以来,艺人们又以个体、作坊形式进行生产,队伍迅速扩大,现有一万多人从事石雕生产和经销,其中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4人,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1人,有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的11人。在大力发展青田石雕的同时,还拓展了雕刻品类,引进发展了彩石镶嵌与花岗岩园林雕刻艺术,石雕工艺已成为青田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3亿多元。从1980年起,先后到广州、北京、香港、宜昌、上海等地举办青田石雕展销会,对提高青田石雕知名度,促进石雕市场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石雕产品中,那些有规定造型样式、规格和明显实用功能的批量产品逐渐消失,被题材多样、造型多变的精雕品所取代。青田石雕从初创期的实用品阶段,逐渐增强观赏功能,最终进入了观赏艺术品的新阶段。
二、青田石雕的材料
青田石品种繁多,有名可称的典型的品种有100多种。命名方式有冠以产地名之,有以石色名之,有以石的肌理构成名之,有以花纹名之,其中最名贵的:
青白色的有封门出产的灯光冻、封门青、兰花青田,周村出产的竹叶青;
黄色的有封门出产的白果、羊脂白,白岩出产的北山晶;
红色的有封门出产的朱砂冻、石榴红、美人红、猪肝红;
蓝色的有封门出产的蓝带、蓝星、蓝青田;
绿色的有白洋出产的芥菜绿,山炮出产的绿青田;
棕色的有季山出产的红木冻、紫檀冻、封门出产的酱油青田;
黑色的有封门出产的黑青田;
花色的有封门出产的三彩,五彩,旦洪出产的五彩冻等。
青田石位优劣相差甚远,以油脂状的冻石为上品,细腻亮泽不冻为中品,粗糙无光为下品。单色的应以纯净无杂质、无裂痕的冻石为上品,石质基本纯正,细腻光泽,无裂痕为中晶,石质粗而光水不足为下品。单色中杂有冻路、冻点或有近似的色相,只要是和谐协调的也属上品。彩色的,应以色形美观,色泽光润、质地细腻无裂痕为中品,色泽灰暗、色形杂乱,质地粗糙或有明显裂痕为下品。有的顽石夹冻石者,若能构成作品的亦属上品。
三、青田石雕的表现手法
青田石雕以技智巧施、色质妙用、细镂精雕、秀逸玲珑博誉于天下。青田石雕的表现手法,从形式上分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镶嵌数种,以圆雕、镂雕最常见,尤以镂雕最具特色。从风格上分有写实与写意两类,而以写实为基本倾向。青田石雕不仅石头本身可爱,雕刻更加迷人。其中优秀的巧色雕刻,更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1、因材施艺 石雕和一般的绘画雕塑相比,既有确定主题、选择题材、经营位置、刻划形象的共性,更具有受到既定物质材料强烈制约的个性,所以,石雕从布局开始就要“因材施艺”,艺人往往要将石料摆在案头,横摆斜置,细致观察,反复构思,当面前的石科与脑中的某一灵感图象相契合,产生创作冲动时,才挥锤握凿,确立作品雏形。
2、依质布局 取石之“势”造想象之“型”,随石之状作构图之变化。尤其有些生得格外“怪”而“丑”的石料,往往蕴藏着最美的造型因素,可能更会引起思维联想,容易诱发创作灵感,出现丰富美妙的遐想,平时生活中的“一瞬间”会“跳出来”同石形状态联系起来。在砍坯的过程中,由于石料本身存在某些客观因素,要随时准备应变措施。比如随着砍坯向纵深进 展,石质起了变化,在人物的脸部或胸部出现不佳的杂色,这就要采取应变办法。一是在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适当改变动态,避开杂色;另一是估计杂色不会太厚,后面石科又足够有余时,可将人物位置后移,这样就可去净不佳石质:再是可以改变原来构思,巧用杂色,在不违背整体情节的情况下将杂色雕作人物必需的道具或装饰物。比如一个桃花扇仕女可以手握扇子搁在胸前或掩住半边脸面,杂色可以刻成扇面上的花纹,这样反成了“锦上添花”,妙趣横生。
3、依色取俏 依色取俏是青田石雕的重要艺术特征,青田石是一种优质的叶蜡石,它温润如玉,却有比玉更丰富的色彩,更奇特的花纹。自然界几乎把所有的颜色都印染在青田石里面,使它呈现出青、白、黄、红、棕、紫、绿、蓝、黑、花等绚丽的色彩。自然界还用细腻的笔触,在青田石中描绘出山川、花草、云霞、禽兽、鱼虫等奇妙的花纹。其中有世称“印石三宝”之一,价逾黄金的灯光冻:有色如芳兰,适于奏刀的兰花青田;有质地细腻,行刀脆爽,能尽得笔意韵味的封门青;有黄色艳丽,质地纯净的黄金耀;有包裹棕色外壳,内含青黄冻石的龙蛋奇石。石雕艺人根据石料不同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创作,如在花卉类中,红的黄的部分可雕花朵,青的白的可雕枝叶。在人物类中,白的可雕脸谱,黑的可雕成衣裳,反之也可。俏色的巧妙运用,使青田石雕融自然美和工艺美于一体,形象逼真,绚丽多彩。在石料质地和色彩最突出最理想的部分,安排作品最主体的部位。比如人物的脸面石质总要最纯净无瑕的,果实总要选最冻色的部位等等。石料或产品最凸出的部分,或最高点,或最前面,因石料的俏色与凸出部分同作品内容的主体部位恰当处理,使模拟色都很逼真、干净,恰如其分,没有一点多余,看起来十分自然,似乎是天生的“凑巧”。使作品的物象与石料天然妙合,使之成为作品的最精彩部分。
四、青田石雕中体现的造型审美特征
1、精细的雕工 没有精湛的雕技,再好的青田石亦无法达到形神合一。青田石雕刻立体、镂空、繁间有致,层次分明,雕刻家创作时心、眼、手一致,进入所谓随心所欲境地。行话说:“纯、畅、神”。纯,指石质温润、清纯,雕刻家要具备“相石”功夫;畅,指雕工娴熟、流畅,一气呵成:神,指作品新颖入神,表达出深刻内涵、精气神韵。
2、生动的色彩 色彩丰富是青田石一大特点。天然的各种色彩赋予青田石极大的创作空间,而颜色的丰富无疑能触动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巧色雕刻又是青田石雕不同凡响之处,如青色可雕秀竹,紫色可雕岩藤,白色可雕飞瀑等,有人说“青田石雕石头美”,此话不谬。天然材质看上去给人以自然悦目之感,若染色的石科,颜色只存在于表面,且有某些化学反应的痕迹,总有一种呆板木滞的感觉。
3多样化的题材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名师辈出,流派纷呈。大批艺人在花卉、山水、人物、动物创作上形成多种艺术创作风格,充分显示了青田石雕雄厚的创作实力。
花卉创作
花卉创作是青田石雕创作的强项,尤以解放后为盛,其精湛的镂雕技艺令世人赞叹不已。该项艺术创作以现实为题材,创作类型呈多样化。现代以来,从正面镂雕到立体镂雕,从单一的花类创作到复杂的花鸟群体创作,无不体现了几代艺人艰辛的摸索。他们从雕刻室走向社会,从田园里汲取创作素材,从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采取特写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的多层次镂雕、圆雕技艺,精工雕琢,把自然作物的形态和神韵表现得丰富多姿。他们的艺术创举,在石雕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于是,以农作物为创作题材成为时尚,高粱、稻谷、小米、毛芋、南瓜、辣椒、扁豆、白菜、茄子等登上了大雅之堂。艺术家留秀山,在继承石雕名师张仕宽《葡萄》创作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他摒弃了葡萄藤依顺石头爬生的作法,成功地创作出多层次、多藤蔓、立体镂雕的《葡萄山》。
山水创作
山水创作是青田石雕的传统题材,它讲究构图布局的整体性和随意性,讲究造型和章法。他们的艺术创作,时时体现着时代风貌,作品内涵丰富,情趣盎然。艺术家周百琦成功地创作出《春》,这件以青田封门黄冻石精心设计雕成的艺术杰作,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框框,精雕破土而出的春笋,着意夸大锋芒毕露的笋尖,突出了烟雨三月的勃勃生机,揭示了美的旋律,将艺术创作和艺术构思巧妙地结合起来。
人物创作
人物创作素来是石雕创作的难点,但青田石雕艺人勇于探索,挖掘历史题材和革命题材,从单一的人物创作到复杂的群体形象塑造,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艺术家林福照运用大胆的艺术设想,以神话故事为题材,以赤石红云为陪衬,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成功地雕成大型石雕巨制《钟馗嫁妹》。
动物创作
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重要性;珠宝专业
[DOI]10.13939/ki.zgsc.2016.05.144
1 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
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大家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目前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2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背景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中国珠宝产业正以高于15%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特色,珠宝年销售量超过200亿元,出口额近33亿美元,从业人员300多万(年增长率超过10%)。不断富裕起来的13亿中国人民,为我国及世界珠宝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云南省与俗称“有色宝石王国”的东南亚诸国毗邻接壤,是大量宝玉石原料进口、鉴定、加工、销售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珠宝产业的区位优势。目前,云南已有大小珠宝企业6000多家,年珠宝销售额7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业人员达40多万,珠宝鉴定、加工、营销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职旅游类院校能为云南的旅游业发展和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前身为云南省旅游学校)开办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前身为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已经有10年的历史,该专业在云南省有很好的声誉。“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是学院与云南莱泽珠宝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集宝玉石雕刻、加工、鉴定、营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实训任务,是“校企深度合作、引厂入校”的典范。实训基地具有系统性、真实性、开放性等特点,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管理科学、规范,目前基本能够满足珠宝鉴定、加工要求的校内实训场所,基本能让学生在校内能较全面、系统地接受宝玉石鉴定、检测、加工、营销等基本过程的训练,为满足学生后续实训、提高专业技能、缩短毕业后的适应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概况
3.1 基地特点
宝玉石鉴定及加工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特点是:实训条件及内容具系统性、真实性、开放性。系统性:按宝玉石学科特点以及专业特点,实训基地由宝玉石设计、加工、雕刻、抛光、鉴定等实训场所组成,可满足宝玉石设计、加工、抛光、鉴定、工艺编织、营销实训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真实性:实训基地按珠宝莱泽珠宝有限公司工作、生产环境进行建设,符合珠宝企业生产需要,实训教学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下按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开放性: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实验实训硬件的利用率。实训项目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实训场所采取全天开放的形式,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习,并安排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实习。
3.2 硬件条件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在学院“十二・五”发展规的指导下,基地有计划地进行实训条件的建设和改造,先后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并初步完善了宝玉石鉴定实验室、宝石加工实训室、玉石雕刻实训室、宝玉石矿物实训室、宝石琢磨实训室、毛料鉴定实训室、宝玉石超声波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基地使用面积为800平方米,每年服务学生350人。
3.3 师资条件
基地十分重视实训师资队伍的团队建设,针对现代高职教育对实训教师的要求,通过“引进来”和
“走出去”的战略,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教师团队。同时还特别重视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工艺美术大师担任该专业的兼职教师,如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朝阳、葛东辉、付学立等名家先后到基地指导工作。目前,基地已有专职教师6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名,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名,实训指导老师1名,GIC珠宝鉴定师2名;外聘教师6名,其中珠宝企业家1名,玉雕大师3名,玉雕师2名。
4 建设成果
基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有计划地进行实训条件的建设和改造,致力于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珠宝玉石鉴定检测、加工、生产质量管理的珠宝首饰营销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随着基地条件的逐步改善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益。
4.1 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完善了基地建设的管理体系,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建立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实习教学考核办法、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确保基地教学实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按公司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安全生产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
4.2 通过对实训基地硬件的建设,使实训基地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高职院校相关要求
通过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使实训基地现有设备总值1438457元,生均设备值能达到3196元(不含耗材及货品)。
4.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实训基地师生比例达到高职院校标准值
通过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学院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取得了相关证书,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做好了铺垫。由于基地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学院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并且也引进各种人才,教师的数量增加至19名(含外聘教师),师生比例在合格标准。
4.4 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及鉴定,提升基地的综合实力及社会影响力
积极为社会服务,为师生服务,做好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考证与培训需要。基地首先应满足校内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学生校内实习实训需求,提高其使用率;同时,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及鉴定,积极为社会人员提供宝玉石检验员、钻石分级师、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员、GIC系列职业资格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扩大社会知名度,提高实训室使用率,不断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基地的综合实力及社会影响力。
4.5 加强和其他实习基地的交流合作
积极寻求和其他基地的交流合作机会,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
篇5
寿山石是特指福建寿山乡出产的印石,其硬度约为2.5-2.7度左右,适合雕刻。按产生环境大致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种,而按品类可分为田黄石、芙蓉石、善伯石、荔枝石、杜陵石、都成石、高山石、大山石等十余种,其中的极品当属田黄石,古时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易金十倍”的说法。如今,大颗粒的田黄石已几近绝迹,于是不少收藏家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芙蓉石、善伯石、荔枝石、杜陵石等新贵品类上。
正确判断寿山石的收藏价值,首先要看石质。由于寿山石存世量巨大,但品质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品类的寿山石实际成交价格差距或达数万倍。就算同为田黄石,其中的优劣差别也很大。判别石质,可以通过外形(即形状、棱角、皮相)、色彩、质感、肌理(即纹路、裂格)四个方面进行鉴别。以田黄石为例,石质温润凝腻,呈微透明或半透明,仔细观察田黄石的表面,其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疏密有致,条理不乱,肌质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愈明显,有红筋或格,外表常裹有白色或黄色、黑色的石皮。
其次要看雕功好坏。目前主要有圆雕、浮雕、镂空雕、薄意、阴线刻、透花雕和钮雕等雕刻技法。寿山石雕刻十分注重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色泽、纹路,依石造型,有“一相抵九工”之说,“因势取材”“因材施艺”“因色取巧”是其中关键。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雕刻技法,选看寿山石作品时,要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其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其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其三看,刀法是否充分。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为秀凌的刀法,人物圆雕、古兽印钮多用朴茂的刀法,用变化抽象的线条构成,或淳朴古拙,或轻灵婉转,或雄浑清雅,有严谨概括的造型,有写实与夸张并用的技巧,也有装饰华丽的形象。
三是必须仔细观察寿山石作品有无裂痕。有裂纹和没裂纹的寿山石,价格或相差数倍。一般来说裂纹有两种,一种是早在蕴藏时己裂开并被矿石填充而成的“死格”;一种是后裂开的,大多数是由于近现代工业化开采后,多用炸药爆破开采矿石,导致石头上多有裂开的“活格”。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在制作成印章或石雕摆件后,也可能因为干燥或养护不当而产生暗裂。不少商家销售的寿山石摆件由于石料不佳,经过商家屡次抹油后,会暂时遮掩裂痕,呈现光润效果,但是买家购回摆放一段时间后,就可能逐渐显现裂纹。不过,行家们一般认为,石头靠养,如果善于根据不同石材品类抹油保养,使其“石性”逐渐稳定,也有可能减少暗裂,甚至平复刚刚裂开的细纹。
目前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因为收藏寿山石作品而收益颇丰,但那些新投资者在没有掌握寿山石鉴赏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之前就匆匆下手,或仅仅是把寿山石当作商品倒买倒卖,就会在收藏投资过程中犯下策略性错误,导致铩羽而归。
收藏和投资是两种不同方向性的选择,收藏要果断,投资需谨慎。与其他艺术品门类相比,以玉石类材质为代表的资源性艺术品,以其稀缺资源的天然优势,依托不断扩大的收藏群体和国内外经济稳定增长的大环境,逐渐成为最佳投资标的,其魅力还在于价格都呈稳中有增之态。对于一些有极高收藏价值的寿山石精品,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就应当毫不犹豫地买下。我们观察公开的市场信息可以发现,这些精品,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中,成交量会萎缩,但不见得会跌价,相反有很多大收藏家只买不卖,趁此机会收购,在他们看来,这种时候,只要没人跟自己抢,已经算是赚到了,待经济环境平稳向好,这些珍贵的藏品就会彰显其保值增值的功能。2009年春,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刻,各艺术品拍卖会上,精品寿山石价格依然坚挺,今年春拍,多件田黄石价格都在千万元左右,单克价值已近十万元,是同期黄金价格的数十倍,其保值增值功能可窥一斑。
随着市场行情的透明化,倒买倒卖赚取差价的短线炒作方式已经不适合普通收藏者,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艺术品投资永远都是长线为王,因为艺术品在任何时期都是奢侈品,都是最贵的,若要在此基础上获得投资获益,最佳选择就是以时间换空间。投资者要董得利用价格空间,低价买进,高价卖出,集中优势资源做好长期持有的同时,寻找价格处于底部区域的优质寿山石藏品,发现具有高水平雕刻技艺的暂时没有名气的工艺师。一定要有耐心,留意市场价格的变化,待价而沽,等到有合适的买家,并有理想的卖价时方才脱手。这样虽然周期较长,但是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枚色、质俱佳的“荔枝冻”印章价格也不过数百元,若当时购买一批,数年间,“荔枝冻”的价位就飙升数十倍乃至上百倍,此时你挑选当中部分珍品留作自赏,而将其余的高价抛售,既赚到“美金”,又赢得美石,此等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投资收藏寿山石所表现的高回报率虽然是其他市场所不常见的,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隐患和先天不足。市场中不仅仅充斥着赝品(以国内其他地区的石种冒充寿山石)和次品
(“暗裂”过多,被刷油包装的寿山石次品),从业人员包括艺术家和鉴定专家的道德和诚信也都质疑不断,鉴定专家为了利益指鹿为马等现象屡见不鲜,收藏爱好者尤其是刚入门者往往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所措,或是抱着投机捡漏的心理扎进市场,妄想一夜暴富,却买回一堆假货。实际上收藏爱好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品投资并不是简单投资理财,更不是简单的修身养性,是一项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能力来规避风险,多学习、多参观,培养自己的眼光,谨慎投资。
(二)注重营养卫生
合理配制膳食,注意营养平衡,加强营养指导,合理配制膳食,做到科学饮食。
(三)因势利导地变革
筵席改革必须因执行导,各方面努力,保证筵席革新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是要积极开展善于筵席革新的理论探讨,实现筵席革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二是在全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全力抓住筵席中营养、精美、特色及规范四个内容不放;三是重点试行筵席革新中有关中餐宴请形式、标准、规定的条例,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由点到面普及提高;四是加强宴会,提高文明程度,倡导饮食宴请,吃得营养、卫生、文明、适量、方便、实惠。自觉除掉筵席的陈规陋习,使人们认识到筵席革新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篇6
无论所承载和要展示的形式怎样,
外形和优雅、本质和精气都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就这样,美丽的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天然默契,
不会囿于形式的局限,时空地域的阻隔,
美会在瞬间不期而遇,
透露出精确而又复杂的工序,
每一处细微的精雕细琢似乎都显露出一句话语,
一个秘密,
有的语重心长如同老者,有的奔放不拘如同青年,
这些由精确的迷幻和复杂的纯粹所组合起来的即是美的本源,
也是美的存在。
孙鸿雁
出生于山东淄博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理事,昆明内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曾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鲁派内画艺术代表人物张广庆学习内画。上世纪90年代末期,内画艺术在云南还是一片空白,学成出师的孙鸿雁被这块艺术创作的天堂所吸引,毅然离开家乡山东淄博来到了昆明创业,并将内画艺术的种子播散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十多年来,她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在认真研究云南的绘画艺术,深入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基础上,融会了云南重彩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潜心创作了众多反映云南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内画艺术作品,为书画艺术界带来了清新之气。
近年来,其内画作品不仅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肯定,而且在省内外屡获大奖。同时,她创办了云南内画艺术研究院,致力于内画艺术历史、派别、技法的理论研究和技艺传承,在云南培养了众多的内画艺术人才,并将内画艺术带进了校园,为内画艺术植根云南边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创了一派独具特色的艺术派别——滇派内画艺术。
彩云印象
彩云飘出的地方
《百鹤图》
《百鹤图》另一面
《香格里拉之音》
《香格里拉之音》2
张金星
大理剑川人,剑川县木雕总公司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1971年,开始学习剑川传统木雕工艺,1984年他又晋升为副厂长兼工会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吉林东丰万佛寺、浙江舟山和岱山,以及四川等地都摆放着他参与制作的屏风、古典家具等木雕制品。昆明金殿名胜区的木雕制作及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昆明市大观公园的模型制作及昆明南诏白族风情园、昆明金马坊、建水朱家花园、建水文庙、云南大学袁嘉谷旧居及附属楼、楚雄彝人古镇,以及昆明市多个“圣爱中医馆”等建造或修缮工程。
在四十年的木雕艺术创作中,张金星不断吸收不同民族风格的木雕艺术精华,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被大理州人事局授予“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称号,被云南省人事厅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还连续多年当选为剑川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郑金盛
1974年出生,祖籍福建莆田,现为德宏州芒市人,中国玉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玉雕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十佳玉雕名师”,德宏州珠宝商会副会长,龙陵黄龙玉协会副会长。
篇7
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是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出现的时间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诞生于圣洛伦索高地的热带丛林中。和其他文明相似,奥尔梅克文明最大的特征也是修修修,巨石雕像和宫殿等建筑,反正在自己的地盘上修上一大堆。有意思的是,他们修的雕像都是在高达3米的花岗岩上直接雕刻,这展示了工匠高超的技艺。雕像的脸都是厚嘴唇、扁鼻子,还戴着奇怪的头盔,它的面部特征很像非洲人,显然没有做后期美化。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雕像的原型是奥尔梅克的国王。除了雕刻大家伙,奥尔梅克人雕刻精致的小东西也很在行,他们用玉石雕刻了很多小型的动物、人像和装饰品,质量极高。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技术仍然闪闪发光。
奥尔梅克人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可惜现在已没人能看懂了,算是给后世人类留下的一个未解之谜。虽然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400年突然消失,但是它几乎影响了整个美洲地区。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算是声名显赫,虽然那个被玛雅人预言已久,但并没有到来的世界末日稍微有点搞笑,但是玛雅人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之前记录的所有古代文明都不同,玛雅文明并不是起源于河边,而是源于热带丛林――能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发展起来,不得不说是奇迹。
玛雅人对建筑的理解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平,他们除了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镂空加工,还用石头建造了数百座城市。
玛雅人的数学非常厉害,他们有独特的数字系统,用几个符号便可以表述出任意数字。因为数学好,玛雅人发明了一套复杂的历法,而且像现代人一样算出一年是365天,他们的日历甚至可以记录到400万年后。他们还算出了金星围绕太阳一周需要584天,而现代天文学计算出的精确数字是583.92天,误差非常小。呃,不过我也不知道玛雅人当时算这个来干什么。
在玛雅社会的繁荣期,玛雅的农民可以耕种足够的粮食来供养急速增长的人口,他们种植了玉米、西红柿、南瓜、可可、辣椒、烟草等很有价值的农作物;工匠们用骨头、贝壳、石
头制作成精美的饰品,在众多石碑上留下画和铭文;商人们打造了热闹的交易市场……玛雅人在丛林中创建了一个美妙国度。但是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玛雅文明也逃不了衰落的命运――它毁于权力之争的内斗。没完没了的战争让贸易停止,居民流离失所,再难重现辉煌。之后到西班牙殖民者发现这里的时候,玛雅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状态,只是西班牙人给了他们最后一击而已。
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原本是美洲一个比较落后的部落,传说他们的祖先根据太阳神的指示搬了家,在公元11世纪迁入墨西哥。搬家之后也许是因为换了风水,马上就发展壮大起来。聪明的阿兹特克人吸收了之前出现在美洲大陆的文明精华,特别是玛雅文明。这就是他们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看看,学习别人是多么重要啊!
阿兹特克有发达的农业,玉米、南瓜、马铃薯等产量丰富,完全不愁吃的。当地还特产龙舌兰,用来制酒效果绝佳。由于他们的城市修建在湖边,他们还发明了人工灌溉系统,挖掘了数量非常多的人工渠道,确保农作物和居民不会缺水。阿兹特克的首都特诺奇提兰特是座巨大的人工岛,在那个时期,建人工岛可是了不起的工程。岛上居住着约30万人,整个城市规划非常科学,建有神殿、王宫、学校、游乐场等设施,还有一个可容纳6万人的交易市场,比欧洲最大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博盖利亚菜市场还大。阿兹特克人喜欢在房屋周围种植花草,因此他们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花园城市”。为了满足城市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他们还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城市内河道纵横,景色宜人,是绝佳的宜居城市。后来西班牙殖民者(没错,又是西班牙人,他们仿佛专和美洲文明过不去)来到这里也惊呼这儿是“世界花园”,然而这种赞叹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殖民者的头子科尔特斯完全不懂欣赏,一把火就把这里烧了个精光……
印加文明发源于山地,后来逐步迁徙,一路征战,之后来到……另一座山地安营扎寨,然后建立起一个帝国。印加全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90万平方千米,今天的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国土都曾经属于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被称为“美洲的罗马”,因为它有一套完整的国家体系。印加王被称为“太阳之子”“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通过各级官吏牢牢控制着全国――反正就是什么都要管才觉得满意。
在医学方面,印加人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他们的外科手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伴随手术的麻醉术他们也很擅长。
印加人非常喜欢山,所以他们的城市和大部分国家的城市都不一样。今天可以看到的马丘比丘遗址,就是印加人在海拔3800米的山顶上建造的。当时的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出无数的梯田,修建起壮观的宫殿和神庙。他们也把城市修建在山谷之中,印加帝国最大的城市伊斯坎瓦亚便是如此。印加人在峡谷底部建造的这座巨大的城市,曾有数万居民和数千士兵居住在这里。这里更像一座城堡,防御性非常强。
绳结是印加人特有的发明,在一根主绳上再系着上千根副绳子,然后每根副绳上还有一串串眼花缭乱的绳结,看起来很像恶作剧的产物。而你们人类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印加人记事的方式,绳结就是记事本,里面记载了历史、宗教、文学等信息……只是,没人看得懂,只能靠瞎猜。
印加人还拥有精湛的冶炼技术,他们会冶炼各种合金,还知道利用汞来提纯黄金。他们打造的金银饰品堪称艺术品。有一只黄金打造的蝴蝶翅膀,只有0.1毫米厚,薄如蝉翼,完全是在炫技嘛!就饰品加工来看,印加人的技巧已经可以媲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虽然印加人不知道铁的存在,但他们大量使用黄金,因此也被称为“黄金帝国”。
篇8
扬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文化积淀厚重,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发展至今表现出了人们无处不在的“玉石情结”,材质、题材各异的玉雕作品为大众喜闻乐见。然而,在玉雕行业繁华的背后却渐露疲态,商业化、规模化在带来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使得作品的题材、构图与风格等发展停滞,存在“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在人们追求个性化的今天,传统玉雕产业亟待创新和发展。
二、玉雕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为了大力推动扬州本地玉雕业的发展,扬州地方高校相继开设了玉雕设计专业,以求通过教学实践摸索该专业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将玉雕工艺与设计教育有效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施,在人才培养方面虽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仍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玉雕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1)机械复制,照搬照套。就现状而言,技工院校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主要在技术掌握上,基本以培养熟练操作工人为目标。这样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时间虽掌握了制作步骤与方法,但无法真正理解这些步骤与方法的含义与原理。学生一味沿袭传统玉雕制作技艺脚步盲目前行,机械复制玉雕技法,缺少应有的创新设计能力形成。(2)沿袭传统,缺乏创新。该专业在教学上应采用美术基础教学和传统技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美学概念的引入。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玉雕专业授课教师仍是以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师傅为主,他们大多是根据个人生产经验在教学,因此出现过分强调熟练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玉雕人才往往只是从事重复劳动的工匠型人员的情况。生产和实践脱离市场环节,毕业后进入企业仍需接受企业的二次培养,浪费较多时间。这种只掌握技艺不通晓原理的现状倘若长此下去,则极易导致玉雕产品缺乏新意,品牌建设与现代时尚消费结合程度不高,从而使得企业生存陷入困境,甚至威胁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因此,教育主体需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这对玉雕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玉雕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较差在学校教育中,该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三段: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培养、参与企业生产实训。第一阶段,课程多由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简化而来。专业技能学习阶段,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实践操作,基本是以先“观摩”后“模仿”再“熟练”的模式完成步骤的。由于课时限制及教学任务等原因,老师只要求学生掌握制作而少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原理。在实训阶段,学校多将学生交由相关企业,少有专业老师派出跟踪指导,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所谓“校企合作”形同虚设,学生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由此看出,三个阶段教育教学相互脱节,毕业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玉雕设计人才培养方向需求
精湛的工艺是凸显玉石文化内涵的重要条件,“玉不琢不成器”阐述了这个观点,也显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与发展,当代玉雕更倾向于时尚性、精致性和人文性,在注重工艺的前提下突出简约。传统产品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这样才能引发消费者的共鸣。传统工艺需要现代设计来保持活力,且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在玉雕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可进行以下尝试。
1.创新学生教育培养模式(1)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玉雕专业学生在入学初应通过素描、色彩、泥塑等课程巩固基本造型能力。由于玉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开设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如线描、国画、书法、篆刻等课程非常必要。同时,玉雕技能的掌握应作为该专业教育的核心部分,包括玉雕工艺基础、玉石雕刻等。学习前期以临摹常见题材为主,后期以创作为主要方向。在实践技能课程的同时,还需穿插中外美术史、设计概论、中国传统玉文化等理论课,以增强学生对玉文化内涵的领悟,避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2)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在玉雕设计人才的培养方面,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玉雕设计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设计理论,动态了解行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制作及设计方向,积极通过题材创新探索市场,使得玉雕产品贴近时展的潮流。玉雕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没有思想,没有智慧,单凭简单地雕琢技术,是很难突破传统束缚的。只有用科学的头脑、超前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将玉雕文化与雕刻者贯通一致,创作过程才会被赋予神奇的力量,玉雕作品将是展现时代特性的语言,整个玉雕行业将随之发展壮大。
2.有效开展实施“校企合作”在未来较长一个阶段,玉雕行业人才培养将呈现出多种模式共存的情况,有效实施“校企合作”———“玉雕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则能很好地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现今,大部分高校均已初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合作使校企双方的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实现教学资源、实训设备、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有效融合。如在扬州较有影响力的企业———扬州玉器厂,积极发挥自身在当地工艺界的影响力,加强与兄弟院校、私人企业的合作力度。由企业大师、名师担任学校玉雕专业的客座教授,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且定期为学生开展专业讲座,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引导,为企业“量身定做”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完成在校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可进入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实习。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了解工作岗位,这样企业就有机会挑选优秀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3.“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尝试由于玉雕专业的实践性强,在校园有限的实训环境中教学难度高,仅靠多媒体互动教学和课堂实训教学,学生难以获得最直观的体验和个性化成长。长期从事玉雕工艺的师傅们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这种传统师徒相授能近距离、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在“因材施教”中确保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提高,对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融入职业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师傅和在校学生三方面,实行教师与师傅、教师与岗位、学历与证书、考试与考核四方面的有机融合。
“现代学徒制”适用于在校高职年级学生,将原先教学阶段中的企业实践年限由1年提升至2年,使在校生能有效将学校本位的知识技能与企业本位的职业技能相整合,学徒过程能将学习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起来,学生跟着师傅一边生产一边学习,体现了工作本位的职业教育方式。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学徒期间,学校进行跟踪管理和考核,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生定期返校进行成果交流,有效加强校企合作,跟踪行业动态,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同时,结合目前玉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可在公共基础课程实施学分制,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玉雕人才的需求。
篇9
突击时尚最前沿
9月21日至24日,上海展览中心3660平方米面积与人头攒动的场面属于中国玉雕。
除本届神工奖获奖作品的两个展示区外,与神工奖同步展开的还包括中国海派玉雕艺术大展。这是神工奖在2012年所实现的一次跨越:一方面,评奖由行业范围扩展至社会公众范围,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会展经济的引入对于提升行业影响力有着直接帮助。
海派玉雕大师们自然珍惜这样的机会。以目前的市场状况,他们有着足够的底气强调展示功能,“只展不卖”并非只是一句漂亮话。
“看到这样的场面当然感到高兴。”海派玉雕大师崔磊说,“你看今天大家到这里来干什么?就是来展示个性的。”
为了充分实现展示功能,海派大师将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引入到了展会现场。海派大师翟倚卫个人展区与翰晶水晶展区都引入了360度全息投影,与实物展示同步进行。大师作品及玉雕材质的美轮美奂因此被烘托得更加动人心魄。
对此,翟倚卫的一番话可算是最好的注释:“玉雕是贯穿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种传承,是古老的艺术,那么,这种古老的艺术在今天怎样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就要求从题材到表现方式,都增添新的意境。像我们的展示方式,就是通过全新的高科技方式,来改变玉雕传统的概念,使玉雕更具有时代感,这是一个趋势。其实本来在历史上,玉雕就是非常高端,非常有档次,并引领时尚的。”
如果说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充分体现当代玉雕大师视野的话,那么,邱启敬在神工奖展览的登场则带有鲜明的“入侵”意味,这种跨界的冲击力前所未有。
作为以当代观念艺术为创作理念的艺术家,邱启敬与英和玉器合作,在现场布置了一个入口狭窄、内部漆黑的陈列室。他的青花玉雕作品被置于陈列室的玻璃展柜内,由灯光烘托效果。进入这样的陈列室,作品还未看到,当代艺术的味道已经十足。而通过这样的陈列展示,邱启敬的作品,尤其是一套重点推荐的力作《涅磐》,引发了观者的唏嘘――玉雕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实际上,邱启敬是在神工奖组委会特别邀请下登场的。2012神工奖维持了以往包容的传统,更多的玉石品种也因此登上神工奖舞台,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丰富性。
此外,2012年神工奖的一大变化在于,各种首饰设计类作品出现在了评奖现场。尽管玉雕与饰物一直密不可分,但在玉雕评奖中,设计类饰物登堂入室却显得非同寻常。对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珠宝首饰中心副主任张淑荣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这些首饰的主体是玉,是围绕玉、体现玉的材质特点来进行的。从结果看,这些设计提升了玉的附加值,而从功能看,以玉为材质的首饰是人们的一种生活需求,我们的评奖是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吻合的。”
从2012神工奖参评作品的总体印象来看,年轻一代的玉雕师在打破传统束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大胆、敢做正在成为趋势。即使最为常见的观音、佛像题材,也都在纷纷突破传统的造型束缚,虽然雷同、稚嫩等情况难以避免,但强调更个性的表现手法及新的构图已蔚然成风。
对于玉雕行业来说,集中展示本身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当各种零星细碎的信息显示为潮流,玉雕行业由传统工艺美术挺进时尚最前沿的转变路线也逐渐清晰起来――玉雕正在树立新的行业位置与生活位置。
和田玉,尽显王者本色
在本届神工奖上,参评的和田玉作品可谓表现强劲,彰显了玉雕行业引领者应有的龙头地位。而细忖之下也不难发现,海派玉雕在其中的影响至关重要。
正如当代玉雕评论家王金厚在看过评奖展示现场以后指出,对于和田玉,尤其是对和田白玉的重视,甚至近于苛刻的材质要求,这是海派玉雕能够树立行业位置的重要原因。在今天,很多人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实际上材质本身的选择是审美和品位的直接体现。好的材质加上精致的工艺追求,这使得海派玉雕风格优雅、高贵,成为中国玉雕行业的一面旗帜。
当然,海派玉雕的贡献并不止此,在玉雕表现语言上的建树使得海派玉雕大师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市场上,都地位牢固。
比如说,海派大师玉雕大师易少勇的标志性作品――“天蜀牌”。这些玉牌一方面突破了传统的造型,形成了从视觉到手感都有充分考虑的新造型标准;另一方面,也在中国书画入玉上做出了成功的尝试。这样的大师既有工艺高点,也有学术追求,同时在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已经很难超越。当这样的作品摆在现场,很多年轻的从业者即使再激情四溢,灵感丛生,也会感觉到差异和压力。
在当红一代海派大师中,翟倚卫的玉牌依然夺人眼球。本次参展的四块套牌――《四大美人》充分体现了他的风格。有趣的是,“四大美人”这一传统题材近两年来大为风行,就在本届神工奖上也有好几套同题作品。如果把这些同题作品和翟倚卫的玉牌相比,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比如说,一般做“四大美人”, 往往难脱传统窠臼,无论是西施浣纱、貂蝉拜月,还是昭君出塞、贵妃醉酒,都遵循传统的符号性的构图及道具,以便使人一目了然,其雕工高下的区别只在于开脸神态与身体语言等。而翟倚卫的玉牌,这些符号性的表现开始消退,线描的个性风格化表达却铺面而来。如“昭君出塞”玉牌,与每一位制作者都用到的程式化的琵琶与落雁不同,翟倚卫选择以骆驼作为背景――陷于大漠荒寒中的美人命运因此更能触动人心。
除了获奖作品外,翟倚卫还在现场展示了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作品《风醉蔷薇》。从这样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翟倚卫本人在自我探索中的求变。此前,其玉牌画框式格局大都以两条直线一通到底,给人以立轴中国画的境界,但《风醉蔷薇》却尝试以曲线打破了这一格局,更加贴近柔美的格调。对此,翟倚卫的解释是,对于玉雕来说,题材不同,创作的手法就会不同,表达一定要脱离禁锢。这块牌子整体呈腰果形,牌面曲线的处理与牌型相互映衬,同时也为玉牌添加了更为浪漫的气息,装饰性更强,更加时尚并贴近当代审美。
翟倚卫而外,崔磊则是另一位新海派玉雕的旗帜性人物。近两年,崔磊从敦煌壁画中汲取灵感,瞄准一些不易取型雕刻的籽料,浓墨重彩地利用表皮薄雕,形成了标志性的符号,极具炫目的装饰效果,令众多年轻玉雕师奉为榜样。
与之相比,另一位海派玉雕大师孙永则剑走偏锋,在2012年神工奖的舞台上,将其对特色料的化腐朽为神奇表达得淋漓精致。其作品《生》利用了一块极其特殊、几近于无法雕刻的浆料,以原料本身的颜色琢成树干。料上仅有的一点绿色被琢成一丛充满生命感的绿叶。粗糙的质地与一抹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据孙永介绍,为了雕琢这件作品,除了对料本身的研究审视外,他还特别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并得偿所愿,找到了可以参照的原型,真是如有神助。
除了《生》之外,孙永以其《环肥燕瘦》拿到了另一个金奖。这件作品以一块黑白两色的玉料,分琢杨贵妃与赵飞燕,并将两者置于同一T型台上,环肥燕瘦,各具情态同时互不服气的神态,令人看罢会心一笑。
正如海派玉雕大师邹作志所说,在新一代海派大师中已经有了另一个开拓的方向,那就是除了传统的高档和田白玉料外,越来越注重向特色料要智慧,用智慧提升自己作品的附加值。崔磊的一句――“大师雕的就是一块砖头,也能卖出高价,这才是大师的价值”,为这种追求做了最好的注释。
实际上不只是特色料,像一些通常被和田白玉抢尽风头的其他和田玉品种,如青玉、碧玉等,一样有着展示自身材质魅力的空间。如获得本届金奖的一套挂屏《春夏秋冬》(张焕庆作品)。这件作品以碧玉琢成,巧妙利用材质本身的颜色变化与纹路,将主题气氛表达得充足、细腻,耐人品味,为不同玉种开拓空间树立了榜样。
南红红透半边天,语言尚待雕琢
南红玛瑙在本届神工奖上可谓红透半边天,一方面因为集中占据了相当面积的展位,一改南红玛瑙小格局与小众收藏的印象,其精到的雕工与高品质的材质相得益彰,受到观众认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南红玛瑙雕件大面积出现在神工奖评奖行列中,成为新兴势力。
南红玛瑙走到今天的位置,可谓水到渠成,与材质品质和藏家趣味、需求具有一致性,尤其是雕工的提升更是扫平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一些构思独特的南红作品赢得了不少观者的喜爱。
不过,业内行家也指出,南红材质本身的独特之处尚待玉雕师发掘,目前还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的玉雕语言,一些优秀作品虽然灵气四射,但明显还不够成熟,有着相当的提升空间。
例如,作品《花旦》选择了京剧脸谱作为表现的题材,以红色为主色的花旦开脸显得非常漂亮、亲和,与题材的气氛也很融洽,很多观者因此一见倾心,但是行家在评论这件作品时认为,这件作品在俏色时,将材质本身的一小片白颜色处理为梅花,这一做法略显牵强,因此细端详之下有美中不足之嫌。
再如,作品《红烛》表现了洞房花烛夜式的幸福浪漫,作品主题与材质可谓天作之合,十分协调,人物造型与气氛渲染融洽、动人。然而行家也同时指出,这件作品三段式构图显得过于平均、拘谨,作品还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成熟。
不过,专家的苛刻无碍欣赏与喜爱,白璧微瑕也不能掩盖作者的创造价值。无论是《花旦》,还是《红烛》,都代表了玉雕从业者在玉雕新领域中积极创新的探索,其锐气锋芒令人鼓舞,未来空间也引人遐想。
翡翠,保守者难有作为
与以往广东等传统翡翠雕刻重地在神工奖中风光无限不同。本届神工奖中,海派大师一如既往的稳健表现成为了中流砥柱,几件翡翠作品也较为夺目。
如袁耀的《百虎图》,继续发扬了其在微雕群雕空间处理上的理解。展览期间,袁耀还向笔者出示一件正在创作的《八百罗汉图》,可见其在细节的空间探索上日渐执着深入。此外,袁耀还为展览带来了另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作品《乾隆下江南》,其微雕书法与名山集于一块保形翡翠原石之上。原石的倒立形态增加了险峻感,极富观赏性与经典意味。
不过总体而言,与2011年神工奖翡翠的锐意进取不同,2012年出现在神工奖上的翡翠,能够夺人眼球的作品不多。有人认为,这有翡翠首饰化以及雕刻大师更多倾力于和田玉等材质有关,但也有行业专家认为,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创作者的保守。
比如说,2011年,来自广东的于丰也以其“残佛”造型引发广泛关注,并登上论坛讲述自己的创作见解,引发讨论。而时隔一年之后,带有新锐光环的于丰也仅仅维持了一年前的状况,并未走得更远。在似曾相识的“残佛”身影中,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作者艺术思考的停滞。
这也许可以认为是作者在强化自己的符号化特征,但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作者低估了行业的发展速度。时至今日,每年玉雕潮流的更迭总会制造出新的亮点,也将参与作者的创作状态昭于世人。
对于翡翠在2012神工奖上的表现,海派玉雕行业协会会长孙敏表示,此后可考虑将翡翠与和田玉分开,单列奖项,这样有助于激励翡翠创作的突破。
与翡翠形成鲜明对照的倒是水晶。除了精致与时尚的追求而外,参加本届神工奖的水晶作品造型更加不受拘束,其强烈的技艺与风格转变令人过目不忘。像曹春华的《诵经罗汉》,表现形式之特别,内涵之丰富,都很引人遐思玩味。
实际上,并非只有翡翠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超越,一些传统的玉种以及玉雕相对落后地区,其观念的陈旧在整个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差距明显,尤其是在同台竞技的展览上,这种差距就更加暴露无遗。
本届神工奖,总计有1300多件作品送到上海,最终入围900件左右,约400多件作品被拦在了评奖门外,从这一数字就可见评选竞争的激烈程度。
对此,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深有感慨:“总体感觉,神工奖参评作品数量很多,而这些作品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比方说地区性差异,上海的作品与一些边远省份的作品差距很明显,包括同样是金奖作品,也并不完全在一条水平线上。”
篇10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7-002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7.011
进入21世纪,我们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也为人类不得不面临的诸多问题而担忧。环境问题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并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为此,化学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化学教学中,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环保教育。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不断挖掘教材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保意识、环保的前景等内容,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空气》教学中,我除了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研究外,还介绍沙尘暴。面对大气污染的蔓延,人们越来越无奈地感叹:生活很美,只是别呼吸这样的空气。通过一开始空气的学习,展现在我们中学生面前的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如何保护我们赖以呼吸生存的气体空间?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二氧化碳》教学中介绍完CO2性质以后,马上让学生讨论“温室效应”,联系户外花木用塑料薄膜覆盖,不会被冻坏的大棚蔬菜,使学生知道CO2能像温室的玻璃一样起保温作用,并联系课本上的CO2的循环图示,介绍了CO2循环。由于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们预测百年内海平面上升3米,21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升高5~6℃,学生感到环保十分重要
《酸、碱、盐》是重点,我详细介绍了酸的性质后,为了拓展学生对酸的认识,我从以下两点引入“酸雨”。一是:闻名世界、代表我国古代建筑精华的北京汉白玉石雕,近年来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损害。故宫太和殿台阶的栏杆上雕刻着各式精美的浮雕花纹,50多年前还清晰可辨,现在却大多已模糊不清,有的已腐蚀成光板。谁是破坏这些建筑的“杀手”呢?二是:长江以南不少地方频频出现这样的怪事:“雨天要用清水浇菜”,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与“雨天不浇菜”唱反调的现象呢?以此引起兴趣,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如: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治等?同时向学生们介绍:今天,酸雨已成为地球上很多区域的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酸雨区的面积高达2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
1.保护实验环境,培养良好实验习惯
在起始阶段,学生进入实验室,对实验仪器、化学药品充满好奇,这时除了强调实验安全外,教育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对化学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检验都有严格要求。例如,在检验氧气的性质演示实验中,碳、硫、磷等物质的燃烧产生的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所以必须在通风的环境中进行,物质的用量尽量少量。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明确化学药品特性,预防环境污染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必须适时的介绍常用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例如磷必须贮存在水中,否则容易发生自燃产生的有毒烟雾污染环境。在介绍有关酸、碱、盐药品时,大部分必须密闭保存。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分解、挥发,污染空气。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
3.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获最佳的实验效果
微型化学实验是近20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被誉为“化学实验的革命”。微型化学实验是着眼于环境保护污染预防的需要,用尽可能少的药品,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4.正确处理废弃物,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抓起,从课堂做起,如高锰酸钾制氧的残留固体可用于氯酸钾分解制氧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可用做化肥等等。把产生的污染物做到有效地回收和处理,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结合人文历史教育进行环保教育
结合盱眙的特色教材,如盱眙东阳城是经勘察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遗址,土筑城垣,内外城东西相连,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始建于秦,两汉延用。城内曾出土丰富的秦汉时期遗物,刻秦始皇廿六年诏书的铜权、半两钱、五铢钱、花纹方砖、卷云纹、兽面纹瓦当,板瓦以及大量的陶制器皿,反映出当时该城址的繁华程度。城址周围遍布同时期的墓地,非常密集。其中,7号墓出土的木版浮雕仅在江苏盱眙东阳及邗江胡场西汉墓中有少量发现;盱眙县铁山寺自然保护区经过近两年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日前,江苏省内旅游、生态专家经过考察后认为,该保护区生态保存之完好在苏北及全省均罕见,被专家誉之为“江苏的九寨沟”;盱眙县境内的洪泽湖是淮河流域中最大的湖泊,它承转淮河上中游约16万km2的来水,在12.5m水位时,水面面积2069km2、蓄水量3l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现在是一个集调节淮河洪水,供给农田灌溉、航运、工业和生活用水于一体,并结合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湖泊。设计洪水位16.0m,校核洪水位17.0m,校核洪水位时相应容量为135亿立方米。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加深学生对盱眙人文历史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迫切性。
四、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第一,结合乡土实际,深化环保意识。
进行课外参观,使学生接触自然,认识自然,关心环保。百闻不如一见,在学生认识环境的问题,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对他们造成的的危害,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深化。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小城镇在发展中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从而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身边的环境问题,结合本地乡土实际,让学生到家乡的广阔天地中去观察、亲历,对家乡的环境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考察,让学生既看到家乡日新月异,又看到家乡的存在问题,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利用图片展,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展示臭氧层在南极形成的“空洞”图片,我国治理淮河、太湖的“零点”行动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展览,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通力合作,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环境科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