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

篇1

一、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小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创新教育能使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改善,从而起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效果。

2.有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因此,创新是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实际上,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其个性发展的过程。

(二)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1.有利于我们树立新的人才观。创新教育所倡导的全新人才观主要包含下列内容:第一,人才的非标准化。因此,我们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就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第二,几乎人人都有创新潜力和创造能力。随着科学、有效的教育、训练活动使这种潜力发挥出来,浮出水面,得到发展,有的人甚至成长为创新型高级人才。

2.有利于我们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许多方面是相悖的。大力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3.有利于学校教育条件及各种硬件设施的改善。

4.有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良好风格、特点,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

(三)有利于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加适合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我们的学校为祖国各项事业源源不断地、适时地输送具备上述创新三要素的合格人才,各项事业自然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

二、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的对策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地,实施创新教育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应大力提倡和开展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鼓励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型人才的涌现,为知识经济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根据当前小学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要真正使创新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主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_一)转变教育观念,奠定思想基础

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着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重视综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各展所能,并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树立新的学生主体观、人才观、全面发展观。培B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应真正成为“导师”。

(二)培养具有研究素养的教育型小学教师是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教育大发展。我国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一个人口资源大国。因此,培养具有研究素养的教育型小学教师是符合国家教师发展目标导向的,是顺应小学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潮流的,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构建灵活多样,互相协调,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小学教育管理体制

篇2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在高职美术设计相关专业这块更凸显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发展,其重要性正在为学生就业实践日益深刻领会。我们如今的高职美术教学,应视学生的个性及创新能力为发展重心。高等职业教育的美术教师也要重新来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基础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一个心灵发育的传播者,更应该包括“创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关键词:

教育理念;个性与创新;意识

一、当前高职美术教育思考

根据目前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来看,各个行业都需要创新,不同岗位工作能力的创新深度不同,为了同学们提前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此我们老师可以提前把创新搬上课堂,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容易融入到社会,去建设各行各业大显身手。当前我们高职教师通过努力挖掘学生个性,才能彰显学生社会就业的丰富性,丰富学生在各行各业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如果高职学生没有自身个性的存在,没有自身个性的表现空间,就无法走向社会去创造和实现价值。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在高职美术设计相关专业这块更凸显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发展,其重要性正在为学生就业实践日益深刻领会。大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如今的美术教学,确实应视大学生的个性及创新能力为素质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从事美术教育是一门很深、很专业的学问。当前高职专科美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学科,它再不是简单的学习画画,而是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提高审美观念和创新的精神的培养,高职美术教师需要重新来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一个心灵发育的传播者。

二、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的肩负重任

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个别化的趋势,而教育的个别化则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化的品质,只有每个人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个性,社会才能迸发出丰富而巨大的创造力。作为美术教育者要充分发挥美术的独特教育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这是我们美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因为美术课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在所有的基础教育学科中,美术学科对发展学生个性、强化学生创新品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个性是现今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基本途径其中一点就是侧重培养个性品质”这句话更体现了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在高职美术教学中这一点同样重要。高职美术教育不同于研究型的专业美术教育,它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服务,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职美术教育要结合各个专业的特征,结合学生基础实际能力查漏补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中要要为学生专业发展和实用学生就业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作业得到较准确的反馈而对症提高学生能力。课堂作业是美术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在物质层面的重要评价依据。课堂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设计展开的轨迹都会在学生的作业里真实的留下来。无论教师在各环节安排上如何多姿多彩,课堂语言如何生动丰富,但若无法在学生作业上得到真正的落实,便显得其“精彩”内涵的苍白无力。因此作业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评价的重要标准,是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教育价值取向的标准。

四、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引导

狭义的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内容;而广义上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培养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建设开发智力的需要。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等的发展有助于当前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对学生适应就业和社会需要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我国的传统教育。

五、如何突破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创新

实现教学创新突破,是课堂教学突破的重要目标,为此,在课堂教学上我们教室要确立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应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途径,以训练为主要方式。突破高职美术教学创新总结如下:

1.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设立广阔的思维空间

具体的创新对专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更主要的是在专科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或精神,这就需在日常教学氛围中慢慢形成。美术课堂氛围可影响高职学生的绘画情绪,轻松愉悦氛围的高职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所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可在抓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美术课过程中,可留给高职学生更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创新的力点上发挥极致。高职美术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鼓励告知学生大胆创新、猜想、假设,引导他们自己去发挥自己的思维方式,引出创新的高质量作品。

2.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为有效的机能作用和创造提供了背景动机,消极的情感则反之。如果当前高职学生负载着积极的情感,那么挖掘高职学生智慧所表达的内容就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教师是关键,所以教师自己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新的教师气焰,教书育人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它是一份承载着太多期望的艰巨责任,这份责任,催促着我们教师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教师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可以唤醒学生无限的潜能,教师在学生研究上不断进步,学生却能在教师的言行中成长。当我们关闭古老陈旧的信息大门时,开启的就是一扇光芒四射的大门,这扇大门永远向我们大家敞开,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愿意享受成长与进步,新的信息时代能带给我们巨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透析基础美术教育》作者:周信达,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版(2009年6月1日).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者:张念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01.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教育;重要性

数学教学是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理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知识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都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教育。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创新教育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因素以及重要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影响因素

1.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处于压抑、束缚的状态,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也不积极主动地表达。同时,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单一,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

2.课堂教学结构不利于学生自由地学习与表达数学是非常关键的学科,教师、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教学结构的创新,在教学中恨不得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学习需要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1.创新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状态逐渐转化为主动状态,从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逐渐提升为求知的动力。同时,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创新教学情境,将枯燥的知识融入一定有趣的情境中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将声音、图片、文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一些难以操作的数学细节可以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学生用更广阔的思维思考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甚至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对于其他理科的学习具有关键的作用,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这些能力都会促进学生走向更高的层次。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上具有灵活性、敏捷性,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4.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创新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些能力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利于逐渐提升教学质量。总之,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应该多层次、多渠道地发展创新教育,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晓立.巧用激励性语言,开启学生智慧——例谈“激励”在数学教学片断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2(23).

[2]汪兰.关于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

[3]李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2).

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模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近年来,关于现代教育模式下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研究在业界一直是热门话题。特别是大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是沿着过去的方法注重理论培养,还是开辟新的道路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高校实验教学在现代教育模式下的重要性。

一、现代教育模式概述

现代教育模式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与历史上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所差别,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和归纳。现代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且取得新的发展,其原因是非常多的,但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结果,这个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现代教育模式形成和进步部分的描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通常来说,现代教育模式可以分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以及艺术教育这几种,其中普通教育中的高校实验教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高校实验教学在现代教育模式中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科学技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进步,而教育事业也随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新的素质教育模式在今天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重视。众所周知,21世纪的科研成果如井喷般出现,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科学技术要想发展就离不开实验。不管是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罢,实验在里面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目前,当务之急还是要革新教师错误的教学思路和工作认知。传统教学常常过于重视大学生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那些所谓的重点、难点,不会创新。久而久之,实验对于大学生而言就过于遥远,教师往往也不愿意进行实验教学。但是从实际上来看,实验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大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验证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二者互相印证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高校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符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新思路,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也能够让大学生拥有动手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无须多言。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在大学期间不断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以及人才创新能力的低下。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积蓄力量发展自我,这对于中国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阶段的教学中,高校要重视理实一体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使大学生边学、边做,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总的来说,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各大高校就必须尽快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高校实验教学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把教师的工作水平体现出来,真正集知识储备、技术开发、方法探索于一身,不断提升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在教育工作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必须要明确,计算机毕竟只是一种机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的实验问题,无法模拟出实验数据。而大学生如果要检验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就必须亲自动手实验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让大学生学会与他人一起协同创新。同时,将实验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由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5

一、体育教学方法

目前所有学校为增强学生的体质都会开设体育课程,帮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生活中有良好的身体基础。现代体育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科学的体能训练,保证学生在通过体育课程有强魄的体质,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能更好的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体育课程与其他类别的课程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教学方法,使课程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1]。为了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和热情,了解体育科目的重要性,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开展体育知识的讲解。同时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能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身体状况,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内容都非常重要,都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体育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以待解决,最大的问题就是体育教育的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并且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只重视文化课程的培养,而忽略了体育课程的学习。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教育工作的缺失[2]。经过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内涵,但是体育教师在实行新课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程内容死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严重学习课程的压力下,学生更是去缺乏锻炼。

2.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同时知识讲授和示范的方式进行体育基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样的体育课程缺乏课堂活跃性,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据调查,大部分学校进行体育课程学习时,过程枯燥乏味,师生间的互动较少,体育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无法正视学生的根本需要,仅仅一味的进行课程教学,实际上就是应试教育的延续[3]。作为体育教师无法做到关心学生活力培养,并且没有让学生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对课程的安排也比较随意,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自身也不能重视体能健康观念。

3.体育教学科学含量低

首先体育教学硬件设备无法满足体育课程需求,由于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因此并没有按照学生体质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器材配置,这样并不利于新型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为了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适当增添信息技术仪器是最佳途径[4]。

三、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措施

1.树立新体育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创新不仅能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对会对体育教育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抛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培养人才理念是对教育方法创新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带动下,我国的教育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素质教育也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新思路[5]。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应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和教师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增设体育考试科目,让学生能真正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锻炼中不断的完善自身。

2.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为了创新体育教学,将体育教学模拟式中的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进行互换,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作为学习的主体。从教师的讲授课程的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陈旧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篇6

(一)有利于开发脑部潜能

按照传统的教育理论观点,理论科学教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在社会中生存的前提就是拥有扎实的理论科学知识。而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新的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同事还注重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等。而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样的艺术化教育手段,学生的大脑神经得到了有效刺激,从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化,就有可能拥有更大的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不管是儒家倡导的修身养性还是今天的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在中国漫长的教育史上,艺术教育从来都没有淡出过中国教育的大舞台。与其它类型的教育所不同的是,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自由、乐观心态等等。必须要指出的是,艺术教育本身是独立于其它教育方式而存在的,它倡导用艺术化的方式去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愉悦学生的心情,从而让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三)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形式多样,通过音乐、美术、影视、舞蹈、书法、建筑等多样化的形式,学生可以丰富情感、愉悦心情、获得审美、拓展想象、锻炼思维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因为一直以来,各高校对于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而在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很少或者干脆就没有公共艺术教育类的课程,即使是设置了公共艺术教育类的课程,课程也是可有可无的赏析类别,从而造成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境地,这就对于高校工科专业教学中的艺术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

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至关重要。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政策规定:在高校教学中,公共艺术教学课程的师资应该达到学生总人数的0.15%。通过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很多高校特别是工科高校根本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与此同时,和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公共艺术教育任课教师的职称、学历还存在差距,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环境落后

从目前来看,高校工科专业的艺术教育硬件设施极为不佳,极其需要大力提升,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室,以及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所需要教材和教学设备。另一方面,高校工科专业的艺术教育缺乏开展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切实面对,采取措施,保证必要的经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三.新时期强化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

1.强化认识,创新教育理念

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前提下,高校领导层面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塑造全方位、全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开展针对工科学生的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工科学生也应该改变对于艺术教育的认知,从思想深处意识到其重要性,并且采取积极地态度去对待艺术教育类 课程。

2.提升能力,增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保证艺术教育类课程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唯有如此,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才能顺利得以开展。第一,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公共艺术教学质量;第二,不断引进高水平、高职称的师资队伍,不断改变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的不平衡状态,更好地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第三,定期或不定期选聘艺术界的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不断提升工科类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大胆创新,优化教学环境

为了能够加强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高校还应该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校园艺术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工科类大学生接受高雅艺术的感染,用心灵感受艺术,真正去接触艺术;其次,积极组织开展一些艺术类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再次,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艺术文化校园讲座,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真正推动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

篇7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还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青少年作为祖国建设的非常重要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创新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的创新水平和能力,也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到民族的进步问题和国家的兴衰问题。所以,时至今日,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给予何种程度的重要性的评价都不为过,尤其是在当今的国际民族之林中,更是将人才的建设摆在了十分显著的地位上,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笔者结合所教授的高中生物学的经历,谈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1创新能力的基本认知

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在前人所提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努力,结合自我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或者是改进的方案措施等能力。具体落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各种具体的课程的设置和活动的安排,训练学生一种创造性的综合的素质,让他们逐渐的养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并且学会通过创新思维的运用来参与到创新能力的活动中,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创新能力严格来说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综合能力,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过程和条件要求,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行之有效的目标的设定来一步一步的达到,如人格方面的目标,能力上的目标,知识上的目标等等。

有学者在论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时,也创造性的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并进而指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心理学以及发现学习理论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深厚的理论渊源也是前者发展的动力所在。

2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应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较好的掌握,学会融会贯通,对于其它方面的知识的体会能力也是有所裨益的,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和成长,将这种创新能力运用到其它的方面,可以综合促进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于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和时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缺乏一定的创造力,则缺乏一定的竞争力,无法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一定的发展地位,国家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创造力的作用的发挥,所以我国在很早前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通过对优秀的具有很强创造力的人才的培育,提高我国的国际社会的竞争能力。其次创新也是教育改革,具体而言就是新的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和培养目标,这也是在吸取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改革的方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培养学学生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形成较强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最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使得教学相长变得更加的容易。

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展开论述,通过各种方式的比较和选择来达到最优的方式的组合来进行方案的实施和反馈。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显得较为重要。

其一,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多元化。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过程,所以在综合的系统中,要注意多角度多方面多手段多阶段的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首先需要通过必要的条件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认知到生物学的趣味性所在;让学生对生物学的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然后在感知的初步阶段后,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得学生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通过实践的运用和考核,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知识,整个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着明显的先行后续的程序性要求。

其二,合理设置生物学实验,让学生通过生物学实验来领略到创新能力的作用。生物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性的学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还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探究自然界的奥妙。笔者认为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实验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动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之中体会到实验的创新性所在,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生物学实验的对比研究,来体会到生物学实验的创新的魅力所在。它要求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实验设计的时候通过对实验不同因素的改变来达到改变实验效果的目的,增加对探究性实验的引入力度。

其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的各种生物学实践活动。将课堂上所讲授的生物学知识在实践之中进行运用,一方面检验所学习的生学学实验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强化对于生物学知识掌握的必要,当然如果在实践之前,让学生通过自我的信息检索,自我确定实践的主题和方向,自我把握实践检验的目的等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不断的通过对知识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来最终获得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的提高和升华。

当然,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仅仅是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培养过程中所应当贯彻的能力问题,如以人为本,需要通过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齐全来完善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1] 刘海龙. 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年第9期

篇8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05-01

一、引言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现在有的中职德育教学课程还在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影响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论述改革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二、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职学校德育是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推进,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以德服人,更要用深沉的感情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高情商。学校应该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解释,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学生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心理会变得非常脆弱,缺乏耐挫力。所以,德育教学应该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总之,学生时期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更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高低。

三、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通过目标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学习书本内容和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实现自我价值和服务祖国相结合,把德智体美劳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主体意识。每一个优秀的从业者、劳动者以及创业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独立的自主意识。所以,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创造。若主体意识淡薄,则在工作和学习中缺乏主见,缺少勇气,没有创新精神。确定自身的主体意识是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根据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自主意识,也就是独立选择、独立决策、独立解决的能力。培养中职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中职学生的责任感,让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

(2)注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德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信息感知力、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在德育过程中注重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成为令学生信服的人。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热爱教师,信任教师,喜欢亲近教师,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随时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及时了解德育最新内容,主动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艺术,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成长路上的导航者和知心人。

(3)注重德育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新颖。以前的德育课程,有时受学科化理念的约束,内容比较烦琐单调,教学方式也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降低教学效果。所以,要对德育内容进行大胆创新,并且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要围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人生、就业、创业”的需要,立足成人、成才、成功三大主题,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丰富和细化德育内容。同时,还要注重教材的多样化和趣味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长需求。

(4)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旧的德育教学方法,往往偏重于理论说教,不重视心灵感悟与情感体验,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真情互动,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必须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和途径。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同时主动探索一些新颖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要重视传统的课堂教学,适时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活动、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德育讲座,增加学生课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网络,让德育如丝丝春雨,沁入学生心田。

四、结束语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中职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人为本,构建科学评估机制,注重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庆芳.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

篇9

一、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继续教育过去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向理论培训,实际操作主要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培训上。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会计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人才竞争,因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教育、实务教育,更是一种全面的能力教育、整体的素质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教育。目前,某些企业的管理者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的认为继续教育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而有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也不够重视,认为继续教育既不影响晋升又不影响加薪,只是为了会计证的年检而应付着接受继续教育,缺课、少课,只签到不学习,或者是找人代替培训甚至考试等情况时有发生。

2.培训方式简单,内容设置不合理

教学手段多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缺乏现代化培训手段。方式单一,主要以老师讲、学员听,完了按指定教材考试,学员参与程度低,交流机会少,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和针对性不强,没有考虑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相关知识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的需要和培养处理新经济业务和特殊经济业务能力的需要,忽视了对会计人员进行创新教育和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教学效果。

3.教材缺乏针对性,师资单一

教材和师资队伍状况直接决定培训质量的高低。在教材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纯理论的内容较多,联系实际的较少,而且培训教材的设置缺乏层次性,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培训对象不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结果造成培训内容与本职工作需求严重脱节,进而影响培训工作的质量。

4.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往往由财政部门指定或授权,带有部门垄断性,同时,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也不到位,使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培训机构受利益的驱动,采取压价、回扣、拉关系种种不正当手段抢生源;二是培训机构任意减少培训课时,在学时记录方面弄虚作假;三是开设课堂过大,安排人数过多,影响教学效果;四是培训考核制度不严,监考、阅卷流于形式。

二、会计继续教育创新的对策

1.更新观念

会计继续教育创新的前提就是观念的更新。单位主管人员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只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在时间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才能得到保证。作为会计人员,应主动培养自觉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牢固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人员知识更新,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

2.改革教育方式和内容

目前,对会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刻不容缓。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而且也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因此,会计继续教育在运用传统的面授、讲座、研讨等方式的同时,也要借助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模式,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快捷、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条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创新教材,加强师资

编写实用、高水平的培训教材是继续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避免教材中纯理论的内容较多,联系实际的内容较少的情况,教材除财政部下发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制度外,还应补充新的会计理论和专题教材,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同时根据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职责需要设置教材,满足会计人员的不同需求。加强多元化的师资力量。除了高校教师,还应有注册会计师和大型企业的会计主管等参与,以期知识来源的多样化,把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做好。

4.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现状

创新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创新体现为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教育政策和体制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这一切的基础依赖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突破与创新。

(一)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必须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商务策划、电子商务等深度理论知识,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只有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2.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成为“抢手人才”。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实验教学的完整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现有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营销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虽然对校内开放,但学生用于非教学性用途,诸如打游戏、聊天、QQ等多,用于教学性的实验不多。这一方面是现有的实验课设计不合理,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指导不足有关。现有的实验“软件系统”的建设不足,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学院缺乏对实验室的进一步投入。

2.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拓展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已是当务之急。从已增加的实践环节看,普遍存在着过程管理不严格,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经费支持及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等现象。

二、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一)从教学改革入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控制。对理论课内容及讲授方法进行创新,多用启发式,反对填鸭式,采用互动式,摒弃僵化式,切实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脑、动手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变一味的理论教学为引导式、互动式教学。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问题研究、配合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等多种主动学习活动。要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不少于总课时的20%。

(三)从构建全部的教学计划开始,设计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创新、实践为结合点的全新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应多渗透实践(实验)教学内容。

三、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靠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二靠实施这种计划的政策保障。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对理论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改革,把传统教育中的成功做法与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新手段、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评价体系、师资考核标准等方面引导教师的教学创新,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彻底改变只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实验)教学的片面做法。为更有效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应从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一)将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及师资考核标准中。评价一门课程的授课好坏,不单要看理论教学好坏,而且要看是否运用了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的手段与方法。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衡量授课好坏的一个标准。对那些敢于教学创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师,在优质课评选、工作量的核算、评优等方面给予支持。如对于那些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实验)环节落到实处的课程在工作量计算上给予一定的鼓励。

(二)由专家组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进行研究。对实践(实验)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

(三)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课教学软件的投入力度。就目前我系已建成的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而言,极缺专业课教学软件,为此许多该开的实验课难以开出。同时要大力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目前学院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就是重实验室硬件投入,而轻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实习基地建设资金极度匮乏已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主宰权”的强化,是否接受毕业生实习人数被许多企业大打折扣,实习已经由接受方需求转变为供给方需求,为此不断维护与建设实习基地是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实习经费而言,日常开展的市场调研、营销实习等实践环节没有经费,毕业实习经费每生不足百元,连四周实习的基本开支都难以维系,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面缺乏有力度的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