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行业现状

篇1

Abstract: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CAD technology has been very widely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Bu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till remains an the primary stage,which based on handwork such as objects,models and drawings and samples to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body design method without using the modern CAD design method. At present,foreig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mpanies have started to use CAD modern technology,while problems such as not precise enough,long design cycle still exist in domestic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mpanies. Basing on the present industry competition,it is urgent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mpanies' overall application of CAD technology.

关键词: CAD技术;农业机械;现状;问题

Key words: CA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machinery;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202-01

1什么是CAD技术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的设计与分析,达到理想的目的,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一种技术。

2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目前农业机械行业的装配以至样机试验的验证,存在着诸多不合理、错误的设计,这些不当之处甚至很难被发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制造和运动仿真在许多企业中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产品试制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也给农业机械提供了新的条件。CAD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手工绘图、发图、凭图纸组织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方式,将其变成了在图形工作站上交互设计,用数据文件发送产品定义,在统一的数字化产品模型下进行产品的设计打样、分析计算、工艺计划、工艺装备设计、数控加工、质量控制等新型的技术管理方式。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逐步向专业型CAD软件发展;操作方式趋于智能化、宜人化,以减少用户的信息输入量和记忆量;CAD系统不同程度的提供了参数化设计功能;CAD软件一般可提供轴承、紧固件等标准件库,有些CAD软件还可提供交互式建库工具;一些CAD软件已能够进行三维建模,提供三维标准件库,模拟三维装配;许多CAD软件都不同程度地提供了图纸的分类和查询管理模块;许多CAD软件提供了由零件图拼装成装配图和自动生成零件明细表和BOM表的功能。

4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CAD技术在我国农机行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4.1 仅作为绘图工具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机企业对CAD的应用主要在二维绘图上,只是在设计过程的绘图阶段用上了计算机,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

4.2 缺乏农机专用CAD软件农机企业目前使用的CAD软件,多是二维或三维机械CAD通用软件,这些软件缺乏农机标准件和常用零部件库和农机常用图形符号库等,对农机设计中的一些计算和参数的查询也难以满足。农机企业急需一种自带标准件和常用件参数化图库(含农机标准件),具有各种类型农机具设计引导模块的农机专用CAD软件。

4.3 标准化工作落后在CAD技术标准化方面,我国国家标准跟不上国际标准的更新和发展,国内CAD软件系统在数据交换和标准化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农机企业在应用CAD技术时,企业技术部门也没有根据CAD的特点,对企业已有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订立新的标准,严重影响企业间的交流和企业内部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使农机企业的CAD应用水平很难提高。

4.4 信息集成技术与网络化技术落后广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经过多种集成形式实现CAD/CAE/CAPP/CAM/cAQ/PDM/ERP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农机企业的信息集成技术非常落后,企业各部门相互独立使用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许多软件之间不能共享数据库、缺乏必要的数据接口,不同部门、不同应用软件之间通信困难。CAD采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给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农业机械的设计工作是典型的群体工作,群体成员之间必须协同工作,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关联,必须应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技术,进行设计群体成员的交流,这必须以网络为基础。目前,农机企业网络技术较落后,远不能达到异构环境下的协同设计和组建网上企业的程度。

4.5 缺乏长远的系统规划很多农机企业在选择CAD软件时,都希望选取技术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CAD软件,而缺乏对自身人员配备、使用目的、管理水平等作全面分析和持续的、阶段性的长远规划,缺乏对软件开发商研发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查,简单模仿其他机械企业。而一些软件开发商由于自身原因,致使使用这些软件的企业得不到软件的升级和后续服务,企业被迫改用其他CAD系统,企业长期积累的技术资料又无法被新的CAD系统识别,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5总结

CAD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我国农机生产领域中方法和观念上的变革。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中,将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CAD技术、CAM技术等)。此外,在农业机械制造中,加工中心、加工与喷漆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及揉性制造技术、装备机器人等领域也将广泛应用,农业机械的制造质量与可靠性也将进一步提高。因此,采用CAD技术发展农机制造业,才能提高我国农机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岩,张智勇,贾宇琛.基于CAD技术的农业机械设计软件的改进[J].农业网络信息,2010(2).

篇2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如今,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适龄劳动力缺失现象大量出现。同时,伴随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成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新的发展模式为农机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技术发展情况如何?怎样有效地占领市场并引领行业发展?一般来说,一个行业的专利状况可视作发展风向标,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农业机械行业专利分析报告》课题组的专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奉献给读者,希望对中国农机企业有所启示。

重点: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

我国是农业机械制造大国,但并非农业机械制造强国,农业机械专利技术基础薄弱。《农业机械行业专利分析报告》对联合收割机领域国内外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国外企业善于运用各类型专利的特点进行专利布局,而国内的申请人多倾向于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原因是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门槛比较低,审查周期较短。”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度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农业机械课题组成员李梁说,发明专利经历了实质审查过程,因此比较稳定;而实用新型专利,在审批过程中不经过检索,专利权稳定性差。同时,从中国专利申请的结构和法律状态来看,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据相当大的比例(80.5%)。我国农机行业整体落后的状态从专利申请的状况可见一斑。

“目前国内的农机市场不是充分的竞争而是低端同质化的竞争,打价格战,很像是温州早期的小商品现象。”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度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农业机械课题组组长尚玉沛表示,不少农机企业特别是小型农机企业很少在研发领域投入,缺乏研发能力,主要依靠现成技术。目前国内农机现状是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严重。对于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高的大中型产品,不能生产或没有形成生产能力。农机行业仅凭产品的基本功能和低价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长期偏爱,必须强化质量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机械领域,中国专利申请前十名申请人中,只有福田雷沃重工一家为农机企业,其余均为科研院所,可见我国农机技术研发成果不少依然停留在科研层面,这方面与日本主要农机技术集中在农机企业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从专利申请质量上看,日本企业在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发明专利授权比率上均大幅度领先我国申请人,足以体现我国企业在农机技术研发上的差距和不足。

路径:在全产业链上精耕细作

农业机械行业门类众多,发展状态参差不齐,每个分支都有各自优势。“企业要根据自身优势,结合我国各地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农艺特点,在全产业链上精耕细作。”尚玉沛说,仔细分析农机产业链信息,农机分支的发展方向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收获机械技术发展直接关系着粮食产量和质量,因此作为收获机械的一种,联合收割机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重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尚玉沛说,由于国内巨大的收获市场,外国企业纷纷在我国布局专利,投资建厂。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5月,联合收割机有效的中国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国外农机企业为141件,国内企业75件。日本的久保田和洋马都拥有52件,而国内最好的企业拥有量只有个位数。从保护内容来看,国内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脱粒环节,而国外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收割机的动力行走,而后者技术直接决定收割机的节能效率和适应复杂地理环境的能力。因此,在收获机械领域,无论是专利申请数量还是技术复杂程度,国内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李梁称,经济作物机械化是制约我国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的短板。在经济作物的耕种收三个主要生产环节中,耕整地机具已形成系列化和规模化,生产也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播种(栽植)机具已经部分解决,如花生、棉花、马铃薯等播种(栽植)机械在实际生产中都得到了应用,但机具的总体性能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收获是经济作物生产最薄弱的环节,定型的机具不多,成熟和批量生产的机具就更少,不少作物的收获机械还没有突破,部分经济作物的播种机械还是空白。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严重滞后,成为制约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缓慢,农机和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方面企业要做大量的功课。”尚玉沛表示。

专利分析报告指出,在铧式犁和气力播种机领域,国外农机巨头未全面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铧式犁领域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均已失效,气力播种机领域国外企业尚未在中国申请专利。因此,抓住目前这一有利的时机,企业将会有所作为。总体上看,农业机械在耕种收环节上分支众多,国内地理环境复杂,南北东西需求不一,农机市场巨大,无论哪家农机公司都不可能一家独大。企业在全产业链上找准定位,就会有所斩获。

建议:认识并发掘专利价值

专利分析报告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我国农机行业应当充分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专利申请和布局策略。在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是传统制造业,缺乏专利保护意识。尚玉沛表示,国内企业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国内和东南亚市场,这些市场不重视专利布局,企业抱着只要盈利就行的心理,还没意识到专利布局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外企业一旦完成某一环节的专利布局,进发国内市场,企业将无还手之力。

尚玉沛说:“国内企业在专利方面即使现在还没法与跨国公司相比,但必须认识到专利是抢占和圈定市场份额,进行商业战争的工具,是一种战略储备。”以爱科公司为例,这家农机跨国企业在全球扩张时采取专利先行策略,在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就较早地在中国进行了专利申请布局。“企业的认识只有到了这个高度,才能积极投入研发、申请并布局专利。”

篇3

[关键词]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可持续性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的经济命脉,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因此,不断推动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小型农业机械,尤其是在山区,以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有效的利用小型农业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由此可以确定,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持续进行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1推广小型农业机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1.1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为相对于原始劳动力来说,小型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可以快速的且合理的进行农耕农作,进而将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良好的生活。

1.2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积极落实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使农村地区小型农业机械逐渐普及,被广大农民群众所应用,如此可以改变农村“靠天吃饭”的局面,而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作物在栽种、管理、培育,促进农作物良好生长,进而收获优质高产的粮食,这必然能够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效益。另外,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消耗,可以使农民在进行农耕农作的同时,进行其他经营活动,贴补家用,改变自家经济现状。

1.3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推广小型农业机械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将小型农业机械积极引用到农业生产之中,一方面能够促进主要农作物良好栽种和生产,同时还能带动相关配套服务,进而促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推进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所消耗的劳动力,如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涌入工业或服务业等,为其他行业提供劳动力,如此势必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1]。所以,说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无可厚非。

2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的分析

通过对我国山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确定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不佳。通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主要是以下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阻碍了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

2.1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缺乏针对性

山区农业生产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土地分布零散、单块面积小、地势和地貌复杂、交通薄弱、基础设施少等。要想将小型农业机械有效的应用于山区农业生产之中,就要考虑以上特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如此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通过对我国小型农业机械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大多数小型农业机械并不适用于山区。这是因为设计师及生产商并未考虑山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而是满足平原地区农业生产为准进行小型农业机械的设计与生产,这就造成了小型农业机械不适用于山区,相应的山区农业机械普及率较低。

2.2小型农业机械推广难度较大

通过对我国小型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确定目前行业内大型农业机械企业较少,都是一些小型的农业机械企业,其机械研发能力有限、生产规模有限、社会影响力较低,致使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难以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让农业机械备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注,如此将会使广大农民群众对小型农业机械的有效性、适用性产生质疑,如此势必会影响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2]。

2.3农民对小型农业机械认识不足

山区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致使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加之常年与农耕农作打交道,思想已经固化。此种情况下,农民难以改变思想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小型农业机械。因此,在山区进行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农户往往持观望态度,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业机械采购和使用中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

3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的可持续性分析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都不尽相同,对农机具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同。基于此,为了满足各地区农业生产需要,农业机械企业在进行小型农业机械生产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各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生产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农业机械,以此来满足山区、平原、山丘等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这对于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2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

因山区农民经济水平有限,对当地农民来说小型农业机械购置成本较高,进而对农业机械的采购望而却步。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存在,影响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的普及,应当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也就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规模,以此来刺激农民消费心理,并且也可以使农民具有购买能力,如此可以促进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与应用[3]。

3.3健全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

处于持续推广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的考虑,建立健全的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农业机械服务保障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业机械推广效果。正因上文所说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对农业机械的应用原理及技术内容不甚了解,因此很多农户都会考虑农业机械操作问题和农业机械维修问题。建立健全山区农业服务保障体系,则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保障,使农民可以好无后顾之忧,大胆的采购和使用农业机械。

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不佳,致使农业机械在山区普及率较低,不利于改善山区农业生产现状。对此,应当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健全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等措施,来促进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持续进行,为改善山区农业生产现状,为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夏向尧.推广山区小型农业机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5(2):54-55.

[2]吴冬荣.小型农业机械在大石山区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1(20):32-33.

篇4

关键词 农业机械;现状;问题;建议;中国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03-01

Abstrac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s the material base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nd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in using agricultural resource sustainabl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s now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solving these problems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ensure the fast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China,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in-depth analyzed,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status;problems;suggestions;China

人们将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称之为农业机械[1]。中国是农业大国,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业机械的物资辅助,良好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仅对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将对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带来强有力的保障。

1 发展现状

1.1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增速放缓

2000―2014年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数量大幅增加,在保有量方面,小型拖拉机由126.4万台增至1 729.8万台,大中型拖拉机由95.5万台增至568.07万台[2],农机总动力方面翻番,从5.26亿kW增至10.80亿kW。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之前农机总量增速明显,自2008年之后增速放缓,其原因在于农机保有量已经趋于饱和。

1.2 农作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发展速度放缓

根据2006年数据显示,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藏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25.2%,三者总面积达到1.56亿hm2[3]。在农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方面,2000―2005年期间共提升了3.6个百分点,2005―2010年期间是高速发展期,连续5年增速在3.5个百分点左右,2010―2013年期间,增速有所放缓,每年增幅在2.0~2.5个百分点左右[4]。

1.3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布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2000―2014年,水稻种植以及玉米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分别为从5%提升到38%、从1.7%提高到56%[4]。在此期间,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之比也大幅提升,从1.00∶13.16上升到1.00∶3.08,说明大中型拖拉机增速明显、大马力、高性能、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将成为发展方向。

1.4 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快速发展

据农业部统计,2010―2013年期间,我国农机作业服务机构数量发展迅猛。在农机专业户数量方面,2013年达到520万个,相比2010年增幅为7.5%;在农机合作社数量方面增速尤为突出,2013年已达4.1万个,相比2010年增幅为63.9%;截至2013年,拥有农机原价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总量达到8.8万个,相比于2010年增加了4倍之多[4]。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地域分配不均衡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加之自然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农机区域分配出现严重不均衡的问题,具体体现为虽然我国东部农业用地面积较少,但农机数量、总动力占比较大,相反农业用地面积较多的西部、西北部,农机数量以及总动力方面占比却较小[5]。

2.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均衡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结构上存在不均衡问题,体现出部分产品过剩、部分产品短缺并存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机使用效率,也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进。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来看,老化十分严重,并未及时更换,而且运输的机械较多,作业机械不足,以中小机械为主,大机械不足,低档低效的机具居多,高档高性能的机具较少[6]。目前,产能过剩的农机产品多集中于拖拉机、收割机、运输车辆等领域,然而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果园管理机械、经济作物收割机械等方面的精细化农机产品方面仍较为短缺。

2.3 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程度不均衡

我国土地类型多样化、地域广阔,农作物种类繁多,致使我国农业机械化在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根据数据显示,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普遍地域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而粮食作物来说,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水

平要低于小麦的机械化水平[7],以2014年为例,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为38%,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为56%。此外,在农业机械作业中机耕的机械化水平相比于机播、机收水平要高出很多。

2.4 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应当涵盖生产前、中、后等各个环节,并涉及畜牧业、林业、农产品的加工处理等方面。目前,我国在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服务体系,存在配套农机具缺乏、农机服务单一、服务范围较窄、资金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农机服务人员、专业技能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技术人员少、专业技能薄弱,缺乏良好的培训体系,很难满足对农业机械服务的需求。

3 发展建议

3.1 农业机械智能化

目前,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仍较为粗放,常常出现农药、肥料等浪费现象,同时也伴随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因此有必要发展精细农业来缓解上述问题。精细农业基于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与支持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微观管理系统[8]。想要发展精细农业,必然要走农机智能化道路,从而实现劳动成本降低、对环境污染程度降低以及更好满足农艺需求。因此,在农机产品的研发方面,应该更多关注产品的科技含量,躲在智能化方面下功夫,从而从本质上提升产品的质量。此外,还应当提升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做好农机生产、安全等重要技术指标及运行状态的监控,使机手能够直观地通过仪表获知监控信息,最大程度上发挥农机产品的效能。通过农机智能化发展最终实现肥水、种子等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还可以通过对农业信息的采集来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2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深入,膜下滴灌、精量播种等精细化农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机与农艺之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在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中,农机与农艺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农机是发展农艺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因此,农机化是实现最佳农艺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耕、种、管、收等全流程上实现高度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的最大效益,从而实现农作物品质的提升。

3.3 农业机械“绿色化”

农业机械行业应走“绿色化”道路,应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导向,提升农机科技含量,力争实现零排放、低能耗的目标,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由于燃油在农机生产过程中占据了一定成本比例,因此用于对农机节能方面具备较高的需求,节油节能的需求也将直接主导我国农机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目前,绝大多数农业机械采用柴油作为驱动燃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因我国多数农业机械设备科技水平不高,致使柴油机排放超标问题十分严重,也时常出现设备漏油问题。因此,应当针对农业机械产品现有的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等问题加以重视,不断提升其科技水平,丰富绿色环保措施。我国农机企业应当将重点放在环保、节能、节肥、节水、低成本、高效率农机产品的研发及生产上,确保与国家政策、用户需求、市场走向、自身发展同步。

4 参考文献

[1] 李宝筏.农业机械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5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 吴志锋.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商业经济,2010(5):12-14.

[4]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2001―2015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5] 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245-248.

[6] 甘露,潘亚东,孙士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2):203-208.

篇5

1.1农业机械采用GPS定位、激光制导、产量传感器等高新技术目前,在发达国家,不同规格激光控制平地技术设备以及安装带GPS定位系统和产量传感器的收获机已被广泛应用,以适应精准农业的要求。植保机械加装风幕、变量施药设备,实现防漂和超低量喷洒。喷洒系统计算机控制装置可根据机械作业速度、大气参数(湿度、温度、风向、风速等)、作物病虫草害程度、机械具置,确定单位面积喷量。

1.2农业机械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的“持续满足目前和世世代代的需要,能较好保护现有资源和环境,技术上适应,经济上有活力,而且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这一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开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机械。目前,节能低排放的拖拉机、保护土壤的保护性耕作机械、节种的精量播种机械、节水的灌溉机械、节药低残留的植保机械等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主流。

1.3农业机械采用先进的生产制造模式目前,发达国家农业机械的生产和制造已从传统的制造方式转向现代加工方法,大量运用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柔性生产线等技术,具有设计周期短、柔性大等特点。农业机械制造业已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和智能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

2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尽管我国已经生产制造出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土地的流转和规模化种植,相对于整个农业生产来说,农业机械种类少,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机械品种结构与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需求之间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造成恶性竞争;而很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高的大中型产品,不能生产或没有形成生产能力,且产品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差距很大,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牧草类机械等大型高效的作业机械仍然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农业机械空缺项的品种增补、向产前产后延伸的领域拓展、单一功能向综合的功能完善、信息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

2.2原始创新匮乏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大多采用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发展模式,缺少对各类产品技术的应用机理、设计理论的研究,难以掌握核心技术。重大产品开发尚停留在试验设计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新产品开发周期、新产品技术产业化转化时间都很长,产品可靠性考核仍以田间试验为主,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尚属空白,严重制约了产品技术成熟周期,在高端技术与产品上难以与国外产品展开有效竞争。

2.3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缺少技术支撑由于受农民购买力的限制,农业机械价格始终在低位运行,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资金积累比较困难,从而难以留住技术人才和开展技术创新。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导致了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技术缺乏,农业机械得不到更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而影响到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的持续发展。

2.4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我国从事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的主要是农民,许多农民没有经过正规的农业机械操作培训,从而无法驾驶操作高级一些的大型农业机械,甚至导致农业机械频繁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3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已有十六大类3200多个品种,就产品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及制造质量而言,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农业机械以小型农机为主,还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此外,一些农业机械的开发能力仍显薄弱。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将更加紧密,这也是世界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规律。今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以良种、良法相配套为切入点,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机械技术为重点,突出节本增效功能,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粉碎还田与秸秆回收相结合等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将围绕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重点发展的农业机械有动力机械、大型收获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畜牧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

3.1农业机械向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发展实现农业机械智能化、自动化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需要,是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必然要求。精准播种、精准平衡施肥、精准灌溉是精准农业的基本特征,而精准化的农业机械是载体。实现农业机械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是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以微处理器、单片机、计算机与光电子为基础的农用智能仪器和传感器将武装农业机械。

3.2农业机械向绿色产品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各生产制造过程中过度消耗资源,并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目前,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对于会产生有害物质的机械设备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因此,生产污染小、功率大的新型“绿色”农机是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运输、使用等各个方面,以“环境负担最小、资源利用最高”为原则,把绿色制造技术引入农业机械生产行业。生产新型“绿色”农业机械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3农业机械向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化方向发展精准农业是以“3S”技术为信息基础,这就要求未来农业机械管理实现信息化,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将应于农业生产。同时,完成精准农业的全过程需要从高新技术到计算机信息网,再到农业机械、传感器、田间作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和不同作用的服务组织体系,需要加强农机科研、生产、供销、推广、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即实现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化。

4结束语

篇6

《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农业机械化领域一线的农业推广硕士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1)从教学内容上讲,课程所讲的内容与本科生课程《现代设计方法》无本质区别,导致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前沿动态知之不多,兴趣不浓厚.信息时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研究方兴未艾,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课程内容的陈旧,易给学生造成所学知识过时,与本科课程毫无区别的错觉.2)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讲,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对项目教学和讨论教学等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形式单一.课程中的设计方法、算法大都已经集成到成熟的商业软件中,学生却没有机会接触这些软件,而它们恰恰是现在成熟装备设计制造类企业,如汽车,重工机械企业等研发过程中使用的主流软件.相对于装备设计制造类企业较成熟的与国际接轨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来说,农机行业,特别是中西部的企业稍显落后.攻读农业机械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学生很多来自一线农机设计与制造类企业,如果他们不熟悉这些软件将十分不利于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创新.对于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来讲,学习《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应该强调其应用性,然而现在的课程教学更多的是侧重数学、力学知识的讲解,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相对滞后以及实验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设计不合理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2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发展现状

“数字化”作为信息时代的显著技术特征初露端倪.机械工业是国家支柱产业,近年来在重大技术装备、汽车产品、农业机械装备和基础产品四个领域的发展也尤为迅速,对于产品的创新性以及数字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9].随着信息技术与机械工业的结合,以C3P(CAD/CAPP/CAM/PDM)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CAX在机械工业界得到广泛普及,C3P更多地以软件接口实现数据集成,但对更高层次的设计如动力学分析、系统优化设计缺乏有效的支持.针对这些不足,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更多地强调基于多体(Multibody)系统复杂机械产品的设计、基于本构融合的多领域(Multidomain)统一建模和基于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协同集成框架的优化设计,并逐步形成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Engineering,CAE)相关平台工具.在企业信息化的设计管理方面,产品数据管理(PDM)得到拓延,已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M3P(Multibody/Multidomain/Multidisciplinary/PLM)已成为当前机械工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时代特征[10].农业机械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是农业机械设计数字化[1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新途径.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引入农业机械行业,将改变传统农业机械的设计与生产方式,使数字化技术能够改造传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产业[12],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新应用[13].

3应对措施

在《现代设计法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拟以数字化设计统领课程的教学,从授课内容、方式和方法上进行课程建设,突出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Computer-Aided)”的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来进行课程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紧紧抓住“数字化”这一主线,突出计算机在设计方法中的作用.在教学手段上应用多媒体、CAI课件,讲课的过程中即时通过集成设计方法、算法的软件演示来讲授方法、算法的应用效果,打破以往的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相脱节的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实验环节的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做到相互贯通、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提高总体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更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1)从教学内容上讲,课程讲授内容更新及时、紧扣前沿.对于《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课程,拟主要讲授多体动力学仿真(柔性多体动力学会引入有限元分析)和多领域仿真的内容,补充讲解多学科优化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CAE研究的热点,也是数字化设计的核心.通过项目组老师前期教学和科研的积累,可以为学生指定并提供相关内容的经典著作、文献参考资料.讲解框架如图2:对于整个现代设计方法体系,在C3P的基础上,着重讲解M3P的构架,成系统地讲解使得学生明确《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在整个企业流程中所处的位置.PLM使学生了解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统筹管理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让他们对现代企业设计制造工作流程有深入的了解.2)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讲,立足实践,把“应用现场”搬入课堂,改进实验教学环节.课程内容以讲解企业的实际应用为主,增加学生兴趣.授课过程中,在方法、算法讲解的基础上,辅助集成这些方法或者算法的成熟软件演示,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完成后,马上知道方法、算法的企业级应用,以达到强烈的“学以致用”的效果,把“应用现场”搬入课堂,使得学生了解现代设计方法的高效、直观和快捷的特点,引发学习热情,引入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入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设计工作中遇到的设计问题或农业机械类企业的设计需求.强调集成现代设计方法软件的应用.如动力学分析的MSC.ADAMS软件,有限元分析的ANSYS软件,多领域仿真分析的Dymola软件,优化设计方面的iSIGHT软件和Matlab软件的Optimization工具箱等等,采用企业设计需求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使用现代设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论

篇7

介绍目前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农机研发的特点,阐述光固化成型技术、选区激光烧结技术、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熔融沉积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采用熔融沉积技术制备全新外槽轮排肥器,搭建基于电子施肥控制器控制的施肥试验平台。试验数据表明,基于熔融沉积的外槽轮排肥器的变异系数低于传统排肥器。增材制造技术将改变传统农业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思路,提高农业机械的可靠性和服役时间,促进农业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增材制造;3D打印;农业机械;应用

增材制造是以三维数据为基础,由CAD模型驱动的一种制造方法,其特点是采用“加法”成型,通过先离散后叠加的思想成型零件[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采用增材制造方法成型零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增材制造技术生产柔性大,加工响应时间短,单件小批量生产中无需开模,设计制造一体化集成度高,可直接成型零件,成型中不受传统加工方法中夹持、切削方式的约束,可加工高脆性、高熔点、高硬度的材料,《经济学人》杂志认为,该技术将引起第3次工业革命。目前,增材制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模具、建筑等行业[3-4]。

1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美国于2012年启动并投资10亿美元资助包括增材制造在内的振兴美国制造计划,建立了ASTMF2792-12a[5]、ASTMF2915-12[6]、ASTMF2912-11[7]、ASTMF2924-12a[8]等一系列增材制造技术标准。英国于2011年开始增加增材制造研发经费的投入,并在拉夫堡大学、诺丁汉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埃克塞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相继建立了增材制造研究中心。澳大利亚于2012年2月启动了“微型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项目,该项目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航空微型发动机零部件,对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日本通过优惠政策和大量资金鼓励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增材制造技术在日本的发展[4]。我国于2012年成立了3D打印技术联盟(增材制造),于201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分会,参与的主要科研机构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D打印产业联盟和增材制造分会的成立有利于尽快建立行业标准,加强行业与行业、行业与政府以及国际间的广泛交流[4]。

2增材制造的基本原理

增材制造是将三维零件先离散后堆积的一种加工方法,其成型过程主要是通过被加工材料受到外界不同环境的影响(如受热、受光)而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来实现的[9-11],制造过程如下:

(1)设计(三维制图软件)或通过逆向工程(三维扫描)等获得所要加工产品的计算机三维模型。

(2)根据工艺要求,将所建立的模型按一定规律在计算机中离散化,该过程也叫切片或分层,将原来的三维数据转换为平面数据。

(3)将离散后的平面数据按一定规律进行累加成型,获得实体零件。其原理见图1.

3农业机械研发的特点

3.1农业机械特点由于农用机械受作物生长条件的约束,所有农业机械均须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均受到田间试验季节的影响,每年的试验时间是固定的,错过试验时间只能等待下一年,因此农业机械的研究周期较长。农业机械还受到作业过程中因素差异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每个省的农作物和农艺均有明显差别,同一作物在不同区域的农艺也不完全相同,使得农业机械研发具有种类繁多、通用性差、研发面广、研发成本高等特点[12]。

3.2农作物特点与工业相比,农业作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农业作物的研究对象多为生物,种类繁多、个体差异明显、性能差异大、物料规律性不强,多数生物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不同降水量、施肥量可使同一作物在不同收获年表现出差异。以柑橘为例,古语有“南橘北枳”的说法。

3.3农业机械市场特点中国农业机械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机械行业的热点市场,农业已成为高回报率产业。从欧美、日韩等农业发达国家引进的农机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农业的需要,这些差异导致农机研制具有复杂性和周期性[13]。目前,农业、农机的投资一直是资本市场中投资的热点,但国内的农机企业高端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国际农机巨头相继在中国设厂,争相占领中国市场,导致我国农机市场的高端领域被国外农机行业占领;中低端领域,尤其是低端领域的小农机企业较多,恶性竞争严重,一味追求价格低廉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农机使用服役时间短、市场认可度低。尽快提高农机的使用稳定性和服役时间、尽快争夺高端农机市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4-15]。

4典型增材制造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应用

4.1光固化成型技术光固化成型是由CharlesW.Hull于1984年获得的美国专利,1998年美国3DSystem公司推出SLA-250商品产品,是目前最成熟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光固化成型技术可获得形状复杂、表面质量较好的零件[16-18]。光固化成型工艺的原理见图2,在紫外激光束控制单元的驱动下,将零件的各分层信息在光敏树脂表面加工,被扫描区域的光敏树脂材料因紫外光照射发生聚合反应而固化,形成零件的1个切片层;一层固化后,工作台向下移动1个层厚的距离,新一层的液态树脂填充加工表面,采用刮板将液面刮平,进行下一层的扫描加工,如此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成[18]。由于SLA设备昂贵,光敏树脂价格较高,国产价格约为1000元/kg,导致SLA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不广泛,仅少数科研单位采用SLA技术设计、制造全新农业机械部件并进行相关田间试验,如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采用SLA技术成型播种机中的排种器和水田激光平地机中的控制盒等。

4.2选区激光烧结技术选区激光烧结技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CarlDeckard于1989年申请专利,并于1992年由DTM公司开发了首款商业设备[19-20]。SLS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成型金属零件,成型材料采用的是外表包裹聚合物的金属粉末。SLS原理见图3,粉末首先被均匀置于成型平台上,激光通过扫描振镜按照切片层数据将加工区域内的粉末加热,粉末因聚合物受热而粘结在一起;单层加工完成后,成型台下降1个层厚,铺粉机构将新的粉末重新预置于加工区域之上,激光再次开始加工,重复以上过程直至零件加工完成。成型后的零件须置于高温保温炉中进行保温,将聚合物黏合剂熔化。目前该技术在模具行业应用广泛,选用型砂进行激光烧结,完成砂型铸造,制备模具。选区激光烧结在农机方面有较多应用,如滤水器中的过滤器。过滤器由5层丝网组成,分别是保护层、过滤控制层、分散层、支撑骨架层、骨架层,每层均由多个尺寸较小的孔洞组成。由于受到加工路径和刀具尺寸的约束,采用传统成型方法很难成型,而采用SLS技术可十分方便地成型多孔滤网。

4.3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由RPI和德国EOS公司的GmbH于1994年共同研发,是首个商业化的直接生产金属零件的成型方法[21]。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的原理见图4,与SLS十分相似,DMLS多采用两缸结构。与SLS相比,DMLS选用的金属粉末尺寸更小(一般直径为20μm),粉末无需黏结剂或助熔剂,无需后续加热和渗透处理,铺粉厚度更薄,成型零件形状更加复杂,获得成型零件的致密度更高(一般致密度高于95%)。目前可成型材料主要有合金钢、不锈钢、工具钢、铝、青铜、钴铬、钛等,主要应用领域有快速模具、医疗植入物、高温应用、航空航天零部件[19]。目前,DMLS在农业上主要应用于形状复杂、曲面较多的零件,如旋耕刀、水泵叶轮机、送料螺旋等。随着农业航空植保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农业航空中无人机的关键部件对于轻量化的极限需求与日俱增,这将为DMLS在农业航空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4.4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useddepositionmodeling,FDM)熔融沉积成型是由美国Stratasys公司开发的继光固化成型工艺后另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成型方法[22-23]。其原理见图5,将丝状的热熔性材料加热熔化,通过微细喷嘴将熔融丝挤出,喷嘴按照控制单元指令相对工作台沿水平方向移动,熔融丝挤出温度略高于固化温度,以保证热熔材料的黏结性,与前一层熔结在一起。一层成型后,工作台按设定值下降1个层厚,继续熔喷沉积,直至整个实体完成。目前,新的熔融沉积采用双喷头或多喷头,双喷头是将支撑与实体分开成型,可分别控制支撑和实体的成型参数。熔融沉积是目前成本最低廉、应用最广泛的增材制造方法,主要用于办公用品、模具开发、医学植入体、医疗器械、建筑等三维实体制造[24]。华南农业大学杨洲团队采用熔融沉积设计并制造了全新外槽轮排肥器的排肥轮(图6)。图6中红色部分为采用熔融沉积成型的外槽轮排肥器的外槽轮及其联轴器,米白色部分为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外槽轮。杨洲团队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每个外槽轮,并对2种外槽轮的排肥量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选用华南农业大学自行搭建的排肥检测平台(图7),采用电子施肥控制器控制直流电机转速,采用HX-T型电子天平测量排肥质量,以外槽轮旋转10圈为1个指标,连续测量5次,试验数据见表1。数据表明,采用增材制造的外槽轮排肥器变异系数更小,设备更加稳定可靠。

5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农机机械制造的前景发展

篇8

关键词:机电 园林绿化 运用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的现代化是一种必然,因而实现园林绿化的机电化是大势所趋。

1.当前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

园林绿化的机电化能够代替人力完成绿化工程的建设,园林绿化机电化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进而实现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的降低,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目前,根据工作用途来进行划分,园林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剪切机械;喷洒器械;林木病虫害防治机械;翻地整地机械等。

2.园林绿化机械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园林绿化的主要对象是对植被进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生产相类似,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农业机械功能与特点。目前,在园林绿化机械实际的应用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2.1.品种相对单一

园林机械的品种较为单一,目前常见的主要有草坪修剪机、绿篱修剪机、水泵、打药机等,而更多门类的如微耕机、疏草机、移植机、切根机等则不常见。我国国内在园林机械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国外园林机械种类繁多,其产量也更大,在欧美、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地区,园林机械的种类更多,功能也更加完备,目前国内的东方园林、绿友等就是国内知名的销售,而国内生产园林机械较为著名的有淮安中绿园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扬州维邦园林机械厂等。

2.2.普及率整体不高

虽然园林养护中采用园林机械较过去有所增强,但器械使用率低,尚未达到普及的效果,更多的时候都是采用半机械半人工的方式实现作业,与全自动机械作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2.3. 利用率相对较低

部分园林机械投入使用会,但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尽管存在人为操作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没有将机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错误的操作规程对机械造成很严重的破坏,进而导致维修费用升高,使成本不降反增,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增加的管理与维护成本,阻碍了机械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和使用。

2.4. 保管和维护不到位

机械是生产出来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机器出现故障维修不够及时,更有企业由于技术瓶颈无法维修,甚至根本不进行维修,对故障机器放入仓库,反而利用人力来完成工作,导致机械的维修与保养成为制约园林绿化机械发展的短板。对机械的原理与构造不熟悉,不懂得维护与保养,造成机械的故障率增加,使用寿命大幅降低。若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要出台专业的行业技术操作规程,工作人员通过对操作规程的学习,实现对机械的正确使用。此外,园林机械规模化使用时引发的环保、噪音、油耗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前景

3.1. 园林机械发展的基础日渐牢固

首先,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城市基建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园林绿化及其配套工程是大势所趋,需求空间广阔;其次,企业文化意识的增强,科技带动生产,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在精神上的渴望更能够激发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园林绿化机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砝码;第三,个人消费对园林机械的刺激。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在其别墅与私人花园中必将引进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使园林机械的销售渠道也更加广阔;最后,行业发展需求,城市绿化已经催生出一个行业,行业中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对外从事企业经营的谈资,因而功能完备、性能出众的园林绿化机械的市场极具发展前景。

3.2. 产业结构调整促投资创新机遇

城镇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在很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已经有大部分农业人口转型成为园艺与园林项目,除了拥有瓜果蔬菜等传统农业产品,对草坪与植被的种植量与日俱增,虽然农业机械随着科学的进步其功能也更加完备,但在园林绿化方面与专业的园林绿化设备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企业的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也推动了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管理与施工逐渐分离,在管理上寻求高效,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机电化来降低成本,这也有助于绿色植被的有利生长,增加植被的成活率,为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合理改造自然环境已达到更为舒适的人居环境,这也是未来自然科学领域发展的重要领域。

3.3. 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20世纪末,园林绿化大多数仍然是以农业机械为主,根本无法跟上园林绿化发展的步伐,这也促进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部分跨国企业也注意到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庞大市场,在我国进行CI形象宣传,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并将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特点的机械设备取中文名,力求融合到我国的园林机械市场当中,这也刺激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产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园林机械行业的形成,我国园林机械企业也在市场的洗礼中不断成熟,逐渐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园林绿化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绿化面积的增长势必会促进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进而形成更为良性的市场循环。由此可见,必须依托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更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现状的机械设备,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新型的产业格局,这才是推动我国园林绿化机械设备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立富;陆怀民;国内外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9(11)

篇9

【关键词】消费者决策过程;农业机械;农机企业;营销策略

一、消费者行为概念与研究意义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即消费者在使用和处置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之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属于消费态度的形成过程;二是消费者的行动,即购买决策的实践过程。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消费者行为的完整过程。 消费者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其群体特征、消费习惯、价值取向等等,会左右着市场的走向,对企业生存、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或是疾风骤雨般的影响。

二、广西农机行业背景

(一)政策环境

2004年11月1日,国家开始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其中规定的“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直接导致了农机行业从05年至今的火爆。据统计,国家补贴1元就直接带动了市场6元的购买投入,极大地带动了用户对农机市场的投入量。

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为农机行业定下了发展的基调。

(二)经济环境

据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9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1458.71亿元,增长5.3%;粮食生产总产达146.32亿公斤,增长4.9%;糖料蔗、桑蚕等产量保持全国第1位;园林水果总产量771.72万吨,增长16.9%;肉蛋奶产量稳定增长”。农业巨大的基数以及稳速增长对农业机械形成强大的需求惯性。

其次,农民的收入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1元,实际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实际增长10.6%。

同时,对农业机械行业更为重要的有利因素在在于,经过多年的农机推广,广大农民在农业机械使用的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随着相关农机企业相继推出购机贷款,更多的用户则倾向于使用贷款予以购置。综合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地区政府购置补贴、当地企业组织(如糖厂)补贴和农机企业贷款,用户需要购机款仅为整机销售价的20%左右,均保障了市场拥有潜力巨大的用户需求。

三、广西农机消费者决策行为分析

(一)农机消费者特征

现阶段,农机消费者大多为年龄在30岁至65岁之间的男性乡镇农民(现阶段还没有出现女性消费者,但女性在购买决策上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一般早年从事农业机械耕作业务、承包农地耕作或者个体运输等个体业务,由于近年来业务环境的恶化以及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才促使其产生购买农业机械的想法。其购买资金一般是大部分来源于自身积蓄,小部分为亲戚临时借款,少数是相关贷款农机企业或者银行贷款。

(二)农机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消费者购买购机流程后的运作方式为:通过购买农机具(主要是大马力农业机械)为其他农业更作者进行农业耕作,然后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收益、成本以及潜在风险是农机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

农机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大农机消费者收益

作为农机产品的消费者,农机消费者希望农机产品能增大其收益,对农机产品的评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最好的产品性能。农机在整个农忙时节能不停的、完好损地完成工作;二是厂家有及时地售后服务工作。在农忙时节,“时间就是金钱”对农机劳作服务来说很贴切,因为农机劳作的时间每一年都集中在两到三个月,因农机故障得不到维修不仅延误耕作时机、损坏信誉,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一天几千元的劳务费损失,因此及时的售后服务对农户是必需的。

2.减少花费

农机消费者希望在农机产品的整个消费使用过程中,一是花最少的购机费用。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来看,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中央09年大马力拖拉机的补贴金额为产品销售价的33%,即消费者只需要付出原来售价的77%就能够得到产品的所有权。如果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和糖厂等方的补贴金额,农民消费者需要付出的金额仅为原价的三分之一或少。所以农机购置补贴是用户非常看重的。二是希望花费最少的维修费用,这会涉及到产品的性能、以及平时使用农业机械一些保养和维护的技巧。三是希望较少的无谓工作,指尽可能使农业机械减少在劳务耕作以外的行动,以减少油耗和维修方面的费用,这个跟用户自身的协调管理有关系,同时也和农务信息也对此有较大影响。

(三)消费者决策模型

1.消费者决策过程

消费者在决策的过程中,首先他会根据自己的动机、相关事物的信息积累、个人的思维方式、人格特性、态度等,对农机产生了需求。然后农机消费者会邻居或者相邻区域内相关的农机使用者。经过交谈或者他人传闻而获取关于产品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其持有很高的可信度。消费者根据初步的了解,会去市场进行实地了解,以丰富以往的经验,纠正、补充有关农机认识。接着,消费者会去比较他所认可的农机产品,通过咨询他所认识的农机用户和销售人员,在比较了各个产品的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之后,产生最后购买的决策。很多情况下,他会对产品之间的对比进行多次,以确保自己的决策的尽可能可靠。在充分考虑之后,做出购买的决策(见图一)。

2.消费者决策后行为

消费者购买农机之后,会在农机使用的过程中对农机进行评价,这会进一步丰富其的操作经验,为下次的购买决策做出极其牢固的“事实”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面对糟糕的产品和服务,消费额者会向咨询者全盘托出他的使用感受,作为一个可信的信息源,会对咨询者或潜在的农机消费者未来的购买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农机企业的营销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由于消费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其消费者的需求内容与需求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将传统的营销手段结合实际因素具体运用。对广西农机企业的营销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供适合满足消费区域的农机产品组合

农机企业首先应收集各个细分市场的相关信息进行产品决策。包括:各细分市场的农业耕作类型(例如是种甘蔗还是种水稻)、耕作的数量、耕作的季节性、当今主要农机产品类型、数量以及上述信息的变化情况与趋势的归纳分析,以此对农机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行精确掌控。农机企业从数据的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做出经销产品种类与数量的决策,同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选择合适的推广促销策略。例如,来宾地区、宜州地区为甘蔗主要产区,其甘蔗耕作面积、农机保有量均非常大,因此必须深入了解该类地区的土地类型、现有农业机械类型和数量等市场信息,对比国内国际发达市场的发展经验,选择该区域乐于接受的产品进行重点营销。

再者企业应该以农机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产品的使用用途将各个产品进行组合销售。比如拖拉机本身只是一个动力系统,需要配套耕作农具才能进行劳作,因此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就是一个自然的组合。农机企业可以先识别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比如消费者所在地的地块情况、购买产品的实际用途等),然后依据专业知识与实际经验进行产品组合建议。例如,在种植甘蔗从土地旋耕、施肥、培土、除草、灌溉、收割、运输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相关的机械产品来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就直接以该流程配套相关的产品进行组合推广。通过点(例如只是拖拉机的销售)来带动整个面(销售系列产品)。

(二)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

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会为农机消费者提供相当比例的补贴,但农机消费者依然看重农机产品的销售价格,其次是产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等。当然前期的投入能有效地带动后续的大量投入,比如二次购买以及配件维修等。因此,农机企业必须运用适当的策略加大促销力度,用较为优惠的价格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后续更大的市场运作空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降价可以虽然可以得到大量的顾客,但是优良的产品性能与后续的良好售后服务才是保留和服务最佳顾客的不二法宝。

(三)增强渠道的控制与分销能力

1.保持农机产品传统经销模式的最优化

农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因此在成熟的农机消费地进行布点销售就显得非常必要。又考虑到在农机企业在人员或者相关资源方面的限制,农机企业可以实行与当地人员合伙经销的方式进行合作销售;也可以采用灵活的薪酬体系,对员工进行外派管理,同时确保较强的激励效果。

2.尝试建立品牌形象店

目前国内农机产品同质化严重,如何能在众多的农机品牌中脱颖而出,营销模式的构建非常重要。广西的农机企业可以借鉴汽车行业4S店的运作模式,引导有实力的经销商建立品牌专营店,集农机主机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于一体,甚至可以为农机消费者提供使用培训,由此提升农机产品的营销渠道管理水平。

(四)建立适合农机产品促销方式

1.建立多方位的宣传体系

农机企业的促销有很多,可以选择参与农机现场展示会、广播、农村墙面粉刷、电视、网络等方式,制作适合农机消费者的小礼品等。

还可由政府组织的农机现场展示会。因为政府有着很高的公信度,其组织的活动能提高农户的信任程度。在现场演示会中,需要耐心、热情地邀请指导与会人员试机,让广大的意向用户亲自操作拖拉机,实地查看耕作效果。使用户充分体验了产品的优越性能,有效地打消了用户的购买顾虑,将增强其购买信心。同时,利用演示会的机会,加强与当地农机部门相关负责人的沟通,确保农机部门充分认识到农机企业产品的优良的适用性和性能,为下一步的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大事件营销的宣传力度

要及时捕抓重大社会事件,以此为发展契机,加大相应营销力度以扩大销售效果。

例如2010年广西桂北广大地区发生了多年未遇的大旱灾,造成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农机企业就可以据此对重点区域推广与喷灌滴灌等水利农业装备,借助电视广播平台的强大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府合作对产品免费试用推广,借以加快产品在该地区市场的推广接受速度。后续再以该事件作为插入点,推动其他的产品(如拖拉机等)进入该市场。

3.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

近年来,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对农机具的补贴力度随之增加,对农户购买决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因此,农机企业需要通过积极参加农机部门组织的活动,让政府部门行政人员更加了解熟识农机企业产品,认识到农机企业产品是值得信赖与推广的优秀产品。这样,在农户办理手续咨询时,政府部门会更加支持农户购买,使经销产品占据了渠道和口碑上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农户购产品的积极性。

(五)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1.建立用户互助联盟

农机企业协助当地的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成立地区用户互助联盟,以规范相互竞争、引导各零散用户之间联合成立专业服务组织。农机企业在产品、技术与服务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互助联盟内引导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互享,使大部分的维修问题都能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积极建议、协助当地的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规范农业劳务市场,解决劳务费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切实协助解决用户难题。

2.建立覆盖销售区域的服务网络

农机企业可运用电话指导、员工实地到场维修、组织区域用户集中指导学习等方式进行售后服务。在服务不易覆盖的区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机制,可采用合资、独资等经营方式进行维修点的布置。指导维修点在维修技术、产品管理等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设立相关的激励措施,对取得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带动农机企业销售额的维修点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结束语

农机市场的核心是消费者,农机装备的使用和推动力量均来源于此。但是由于地理、历史和经济上的原因,消费者从观念上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以为农机就是一个吃油冒烟的铁牲畜,而没有在整个大环境下去认识农业机械的独有特性。因此,对待农机市场又是需要经历一个观念引导---满足需求——理念创新的发展阶段。

因此,农机企业应该抱着一个端正的心态来服务于农业,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姿态来造福社会。在观念上改变消费者的认识,在产品上优化消费者的选择,在服务上保障消费者的使用。同时,切实加强农机企业自身建设管理,紧抓市场发展趋势,最后利用自身在信息、经验与知识方面的优势,引导消费者切合实际地对农业进行改造升级,使农机消费者、农机企业、农业耕作者、政府部门、厂商、社会等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1.

[2]柳琪.现代农机行业营销新模式初探[J].农机市场,2008(08).

[3]李艳红.农机企业营销体系整合和创新[J].现代营销,2011(04).

篇10

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变迁与发展,体现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向社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都是按照国家计划来指导配套的。当时国内主要的粮机厂各有侧重点,几个粮食部属粮机厂分工明确。如:无锡粮机厂定点生产面粉加工机械的磨粉机;长治粮机厂主攻高方筛;安陆粮机厂’生产碾米设备和油脂加工设备;永登粮机厂负责生产清理设备;甚至细化到像关风器、风机、输送设备这样的相对通用型设备也有各自的定点厂家生产。计划经济给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以至使大多数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单一、成套能力差,规模小、技术分散、开发能力弱、效率低。几十年来,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1)上世纪七十年代,原粮食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碾米设备选定型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得我国的碾米机械水平大为提高,当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东南亚已处领先地位。我国的砻谷机技术至今仍不失为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先进技术。

(2)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引进了数百套国外先进的面粉、碾米、饲料等成套加工设备和技术,通过长达近十年的消化吸收攻关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水平,缩短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受当时体制和条件的制约,粮食加工机械设备的消化吸收工作主要是山原生产厂家承担,力量分散,缺乏国产设备成套化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考虑,使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失掉了一次产业整合、规模化发展的好机会。可喜的是,饲料加工机械制造、碾米加工机械领域也出现了成套设备和技术生产厂家一汀苏牧羊集团、江苏正昌集团、湖南郴州粮机厂、浙江诸暨粮机厂一等,成为首批掌握成套设备和技术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这些成套化、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向全国同行展示了技术水平、设备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3)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如同其它机械行业一样逐步走向市场。特别是自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使粮食加工管理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国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厂因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纷纷陷入困境。经过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大部分通过管理层承包或整体出售,成了集体、个体及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工厂。他们凭借老厂几十年的人才资源、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的积累,加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一些有胆识的民营厂领导注重科研与科研院所合作,花费重金引进先进机械加工设备,提高了粮食加上机械制造质量,逐步向成套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例如:

1998年,原安陆粮机厂的十多名骨十,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湖北永祥粮机公司,公司迅速壮大。到2005年,水祥公司资产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上交税金500万元,远远超过原厂的业绩。水祥粮机公司的崛起引发了群起效应,现在安陆的民营粮机企业已发展到近三十家,粮机产业总资产已近3亿元,从业人员近3000人。粮机产品已拓展到碾米、榨油、面粉、仓储运输、膨化、脱粒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粮机的销售额超过4亿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行业界限,一些国防工业体系的企业,借助民的优惠和企业加工装备方而的优势,投人很大的力量开发生产粮食机械,如天津核理化院、哈飞公司等。这些企业目标大都瞄准技术难度高的设备,如:面粉加工设备中的磨粉机、高方筛、清粉机和大米色选机等。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份最新资料显示,开前,中国粮油和农业机械工业企业约为8000余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1470家,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487家,民营企业916家,三资企业67家,分属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畜牧机械、机械化农具等。截止同前,粮油和农业机械企业资产669.6亿元,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资产为358亿元,占总计的53.5%;民营企业资产为274.6亿元,占总计的41%;三资企业资产为36.8亿元,占总计的5.5%。行业从业人数为41万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企业纷纷采取合资、独资的方式走入国门。瑞士布勒公司在向我国销售了几百套面粉、大米加工设备后,在无锡、深圳投资创办了独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制造厂,最近又收购了“陕西粮机”等企业,占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高端市场的意图显而易见。日本佐竹公司借日本进口我国东北大米,成功向我同推销了数十套碾米机械设备,并于1998年在苏州建立了粮食加工机械生产基地,2004年在厦门建立第二工场,先后成立了北京、哈尔滨、沈阳、成都、厦门等多家事务所,同时利用其收购的英国西蒙公司技术在我国推销剥皮制粉设备和技术意大利GBS公司在我国也有70多条面粉生产线的成套设备,2004年该公司进军北京,成立了吉必圣粮食机械公司。美国皇冠公司1997年在北京建立办事处,2001年与武汉友谊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油脂加工设备生产厂商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粮机制造领域已经汇聚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跨国公司,我国粮机企业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正努力奋斗,进行行业内的技术升级和组织整合,一些龙头企业已拥有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和喷涂流水线等先进设备和加工手段,粮机制造业已有了值得客户信任的名牌产品。

二、国外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国外拥有先进粮机制造技术的企业大都有儿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米,国际上粮机制造业发生了一系列大的企业兼并活动,完成了产业整合,出现了全球性跨国公司。1972年,布勒公司通过收购德国的米亚格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粮机制造供应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生产面粉加工机械但更以饲料加工机械见长的贝尔加公司收购本国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加蒂,再于2000年兼并另一家同样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高尔菲特公司,形成最大的面粉加工机械生产商GBS集团。原英国的西蒙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另一老牌粮机生产商罗宾逊公司合并,不到十年就被以生产碾米机械闻名于世的日本佐竹制造所收购。

如今这些世界级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公司都在我国落了户,并建立起了完整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体系,设立销售公司,有计划地逐步收购我国粮机制造行业内的强势企业,以求垄断国内市场。我国粮机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国内粮机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3.1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粮机制造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著名粮机制造公司的差距显著,拥有的

技术力量和先进制造装备数量、档次相去甚远,机械产品在设计水平与制造工艺方面还达不到国外先进水平。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能力上更是无法与其相比,自主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仿制产品多。不少民营企业自己没有加工能力,采取外协加工再进行组装来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自1998年来,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大多数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可依,设备造型落后,外观粗糙,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工艺性能低、能耗高,无故障时间短,使用寿命短。

国内制造企业只能生产一两个品种,厂与厂之间互相恶性竞争。这在国内面粉加工机械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单机生产堪称全球之冠,但却没有一个具有能完整生产面粉生产线能力的食业,甚至没一家能同时提供磨粉机、清粉机、高方筛三大主机的厂家。使用国产设备配套新建的面粉厂,试车时,有多达一、二十个厂家的技术人员参加调试,众多厂家参加调试人员沟通协商不畅,调试工作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国际跨国公司提供的是包括工艺设计的完整配套生产线,设备质量有保障,车间整齐有序,工艺成熟可靠。试车时,技术人员配合默契,不扯皮,调试工作效率高。

3.2品牌意识薄弱

国内粮机制造行业目前有数以千计的生产厂家,大都未形成规模优势,产品类同严重,如去石机,振动筛这样的单机设备,据中华面粉网的统计,生产企业超过40家以上;就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磨粉机,在国内也有超过10家以上的厂生产。

然而国内粮机制造业除了几个知名企业比较注重创建和保护自己的品牌外,不少中小型粮机制造厂家为了迫求眼前利益一味仿造;为争订单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只把主要精力放在人际关系的拓展和公关上,没有品牌效应意识。由于销售价格低,利润低薄,又形成企业无力负担售后服务工作,售后服务的欠缺使得国内的粮机产品在用户心日中一直摆脱不了低档货的地位,不能和国外品牌同等产品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下降,技术水平难于提高,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

牧羊集团是集饲料、仓储、粮食机械等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制造、安装与服务为一体的著名企业集团。公司现有总资产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亿多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其中山口1200万美元,目前是最人的国内粮食加上机械制造企业。但与瑞士布勒、日本佐竹这样的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规模实力相差就太人了,国内粮机制造业企业已经感受到来自国际品牌强人的压力。树立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观念,在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效率更高,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创建自己的品牌,是组建航母型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

3.3经营观念有待提高

瑞士布勒进军中国粮机市场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占领中国面粉加工机械的高端市场。为实现这个目标,布勒公司制定了一套市场发展的战略。自1982年,布勒公司进入中国,在北京成立办事处。至2006年1月,布勒控股与汀苏保龙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合资创建了第四家生产基地、专业饲料机械制造商一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布勒公刊在经营策略上始终坚持:注重品牌,设备制造质量第一,以用户为本。根据中国的国情,推出层次不同的产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加强同客户的沟通,大力宣传品牌。

二十多年来,布勒公司根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情况,对其在中国的企业进行了战略整合,同时兼并国内行业的骨干企业,既消灭了高端的竞争对手,又拓展了市场,减少了投资风险,大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逐步实现了其对中国面粉加工机械的高端产品和技术垄断的目标。

在市场的争夺上,国内有些企业不是以产品质量取胜,而是靠拉关系促销。而国际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是提供上百页内容详尽的合同,首先赢得客户的信任;再以高质量产品利可靠的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的竞争结果必然是我国企业将丧失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面粉设备加工厂失去竞争力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四、我国粮机制造业发展思路

根据统计资料,2002年底全国大米加工企业8991个,年生产能力7324万t,年生产大米1878万t,开工率25.65%。1998年底我国已拥有生产能力为50t/24h-1200t/24h设备的大、中、小各类面粉加工企业近千个,其中采用50t/24h以下的小型机组约4万个。面粉全行业目前的年加工能力已达3.5亿t左右,而整个行业的年加工量不到1.3亿t,面粉行业的开机率已不足40%。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粮食加工能力已达饱和状态,粮食加工厂的大规模建厂提升技术水平工作已告一段落,国内粮机制造业面临产业整合阶段。

挑战和机遇总是共存的。近年来,国外设备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挤压了国内粮机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但是也促进机械制造工业开拓新市场,寻求出口,走向世界。据海关统计,2006年1-4月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及零件出口1578万美元;畜禽饲养机械出口2274万美元。

面对目前我国粮机行业的状况,国内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应该扎实练好内功做好产业整合工作,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展业务领域,把日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