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性

篇1

一.创造教育的主要思想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是根据大量的实践,是中西方创造教育思想珠联璧合的结果。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什么是创造教育?陶行知论述了两点:第一,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是融为一体的,学校就是社会,社会就是学校的意思。主要是让教育从学校走出去,在社会中去学教育。第二,是以生活为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我们要从生活中去学,教要教得其所。

二.创造教育的目的和实施方法

1、创造教育的实施方法

教师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人,创造出一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陶行知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简单些,老师创造了学生,而学生也反作用于老师,创造了老师。教育工作者要创造出值得学习和崇拜的理论技术,即教师创造教育的目的,是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和理论与技术。

2、创造教育的实施方法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地营养、良好的习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营养,包括强健的身体、清醒理智的头脑、求知的欲望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发挥创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三.创造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应该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利于幼儿发展创造力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我们要积极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创造一个宽松、愉悦、温馨和谐的师幼环境,只有让孩子身心放松了,他们才能够大胆想象、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学会倾听,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活动中,也不要因为过多考虑活动秩序等问题而抹杀孩子们提出的个性化问题,我们要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耐心倾听理解孩子们的每一个奇思异想,并给予肯定,创设以人为本,以幼儿为主体的轻松活动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2、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启迪儿童开拓思路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引导孩子摆脱一些拘束的想法、观念,自由地去想象,多角度地去看待问题。其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生活就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常做个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让他们多动小脑筋,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思维就会活跃,想象就会因此越来越丰富,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也会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好奇和疑问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每个孩子天生具备的。儿童有时候问的问题很奇怪,甚至不符合逻辑,而我们大人通常会认为这是孩子们无知、不合逻辑的表现,孩子们的设想也大多会被扼杀掉,而往往就是这些看似异想天开以及千奇百怪的发问,正是他们创造力的体现,而我们却把他们刚萌发的好奇心、创造性火苗给熄灭了。现在正值秋季,今天路过楼梯口旁边的枫叶树时,有一个孩子就问我:为什么这个像手掌的树叶变成了红色的了?一开始我没在意,因为对于成人来说,这是个多么无意义的问题,或许是太司空见惯了。后来,我想了一想,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出,我只知道到了秋天树叶就变黄了,但我说不出为什么。我明白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然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他们发现的正是最真真实实的存在。后来,我查阅资料后告诉她,树叶他也变老了,由于温度降低叶子里的叶绿素也少了,所以也就不再绿了……我认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正是创造的动力。

4、培养儿童动手操作能力

篇2

一、引导想象

最开始的第一节课让我们的学生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今天穿的衣服全都一样,会怎样?每个广告节目都一样,又会怎样?结合学习目的的重要性向学生阐明想象的重要性、社会意义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社会的发展急需我们具备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具价值的新产品、新作品。以联想引导学生想象力,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在平面构成点的构成与应用课题中,通过我们对美丽的夜朗天空中的星星,让学生闭着双眼,静静感受浩瀚的宇宙中的起点,它们有大的、有小的,有规律的排列的,有形状不同的,有位置单一和集中的,在内心去联想空间里点的视觉变化,不同的点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其目的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画面引入到学生大脑思维里面形成印象,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距离感,认识到艺术作品经常都在我们眼前,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创意,重点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敢于想象甜美的、现实的美也是创作的源泉。

二、想象是美术设计的先决条件

新颖的作品来自大胆想象,图形的创意模式是人类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图形的创意构思中,人们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就是创造性思维,在想象过程中,重要的是对图形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敏锐地抓住丰题大胆想象足学生最为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没计师同样也是受到各自生活和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进行想象思维,但大胆想象中应以独特的方式对特定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并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想象“多媒体”标志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事物中有些什么?电脑、鼠标、光盘、文字、耳素、音符……诸如此类的形象元素,再细想哪些是最具有代表性,再用手绘出理想的图案,并运用平面构成原理创造新图案,想象力在美术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每一种新颖的作品,都离不开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能力不能忽视想象力的作用。

三、加深文化底蕴,丰富知识积累

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分析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对职高生而言,学生文化基础不太好,理解能力会受影响,知识消化过程中遗忘性很强。但是目前,职高生想象力缺乏是课堂教育和指导所致。在高中阶段进行想象力培养具有独特的年龄优势,可通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采取联系、复合、推测和异化四种思维训练方式,采取物质本原训练法、情境训练法,神话创作法、故事新编法、求异创作等具体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实现由内圆向外圆的扩展,实现经验的超越。其次我们要要求学生每天多看图片、多看一些设计作品,收集大量的材料和广阔的空间,学生总体知识量上去了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往高处。

四、抓住每个小机会,展开想象

在每次上设计内容时,当分析每一个细小内容时,都可运用引导方式,让学生思考和想象三五分钟,主要是对人的想象和对景物的想象。正确培养学生想象力,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随时提供训练机会,并让他们说出来画出来。表现时注意:变凌乱为有序,变繁琐为简洁,变混杂为匀称,将经验升华成为规律,使学生在每一个新内容上面渐渐地进入刻意的佳境。想象的发展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伟大的教育家乌中斯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学生的思想肯定孕育着一些未来的设计大师的创新和萌芽。

篇3

关键词:人格和心灵;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

寄宿制学校是国家为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均衡、健康发展,花费巨资修建的.其优点是各种设施设备齐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配套健全,教师队伍素质相对较高。但由于学生由于来自农村,并且几个星期才能出一次校门,长期远离家人,过于整齐划一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张扬,眼界狭窄,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不一定很高。如何提高办学效益,真正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又能克服其不足呢?下面就寄宿制学校如何开展美育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还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艺术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美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因而在实践中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实施美育,归根结底还是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致。

二、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个人发展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陷入忧虑。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农村孩子的状况应该更加不尽人意。在寄宿制学校,由于农村孩子占大多数,大多孩子将来面临的不全是升学就业的压力,我们不应一味的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考试的奴隶和机器,而应该使更多的学生更多保留一分对美好未来的好奇和对创造、发现、探究的乐趣。在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我觉得主要从一下方面着手:

一是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二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手段、恰当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艺术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应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发展,并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艺术教育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

现在一些学校把艺术教育可当作可有可无的的课,随意听课或者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即便是认真开展艺术教学的学校也有许多误区,要么想怎么上就怎么上不规范,要么死板僵硬缺乏生机活力学生不喜欢。我觉得要开展艺术教学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上好每一节艺术教育课。同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是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要克服美术是副课,与新课改无关的观念,努力把每一节艺术课都成为高效的学生喜欢的课。

二是要注重各种先进教学设备在艺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在欣赏课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美术课教学中,好的教学挂图,优秀的美术作品、优美的教学模型、都能是学生耳目一新。在音乐课教学中,各种美妙的乐器所演奏的优美乐声更加会令学生所陶醉的。

三是注重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习借鉴其它文化课教学中的先进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如把有趣的游戏活动带入到课堂中,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自然。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强加压力只会抑制学生思维发展,束缚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目标,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思维创造力,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

四是美育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尽符而已。在美术课中,可以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

四、艺术教育还应该积极开展好综合实践课

寄宿制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时间长,学生有较完整大块的时间在校生活,这恰恰是综合实践课开展最有利的条件。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发挥出其个人学习外的潜能;一方面在与教师学生平等的交流中,把学习生活中的负面影响都宣泄出来,有助于学生心态的调整;再一方面也有助于为学校的各项比赛提供和储备人才。综合实践课以兴趣小组为主,分为知识类的兴趣小组,内容是补差和考试、竞赛辅导;活动类的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

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肯定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此外定期举行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举办艺术节、知识节、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等,也能让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提升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音乐亲子游戏;家长;想象力;创造力;创新

幼儿游戏活动中最应该引起家长们高度重视的就是音乐亲子游戏,这种方式的游戏,幼儿自己不但十分喜爱,最主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很多东西,当然,家长们给予的指引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们必须要积极的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学习、研究。从不同目的展开不同的音乐游戏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游戏,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提升;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逐渐提高;创造力、思想感情逐渐丰富起来;创新的能力更强了;更有助于将来他们心理素质的提升。

1 家庭音乐亲子游戏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里都是游戏,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通过游戏认识事物,在游戏的同时显现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孩子更快的发展更快的成熟的方式就是与他们进行亲子游戏互动,在游戏互动中,最常见的就是家庭音乐亲子游戏,它是家长和孩子增进感情的纽带。家长们必须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对孩子们进行创作能力的开发和智力的开发。

2 音乐游戏中以幼儿为主体

在与幼儿共同游戏的时候,家长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应该把幼儿放在主导的位置上,尽量的给幼儿提供发展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主动的观察事物,看其应对事物的方式,使幼儿自己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最大化的激发幼儿潜在的能力,家长只起到指引的作用就可以[1]。家长不妨也站在幼儿的角度查看问题,指引孩子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并使他们自主的进行音乐表现。

3 提高幼儿音乐游戏能力是重要途径

在进行音乐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早教用具来提高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比如图片、图形、木偶等等,通过这些直观性的东西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致。还可以根据这些直观性的道具,让幼儿们亲自理解体会,幼儿可以变幻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的动作、表情、态度的表达,对于同一种事物、情景,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表达形式,通过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幼儿不同的创造能力[2]。因此,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角色互换,可以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创新能力。

4 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是有效手段

音乐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点和创造性的特点,因此,音乐游戏的活动必须是幼儿自身愿意的活动,属于幼儿自己的游戏。家长们必须设计出不同的游戏情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自己最想要扮演的游戏人物,选择自己最想表现的内容和方式,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的爱好、兴趣,而且把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起来,最终有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开发[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个性,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设计出符合自己孩子的游戏内容。(1)设计的游戏内容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家长们先要对自己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对音乐不同的见解、理解、感受、表现力和想象力等做充分的分析、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设计出符合自己孩子年龄段和自身发展情况的游戏来。(2)家长们应该设计出吸引幼儿兴趣和符合问题情景的音乐游戏[4]。孩子如果对某种东西感兴趣就一定能激起他们探索学习的欲望,所以,家长们需要设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有趣的音乐游戏老吸引幼儿进行探索和发现。比如,家长可以设立某些问题情境,一步步指引幼儿自主的探索、发现、创新,让他们掌握、发明新的音乐旋律,自主发明新的音乐作品。(3)音乐游戏的设计要给幼儿留下自主想象的空间。这一点对于幼儿想象力、创新力的发掘具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只不过需要进行不断的发掘和培养。幼儿时期是人类创造力的启蒙期,这个时候就更需要人们进行积极有效的发掘和培育了,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时期采用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法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在音乐亲子游戏中,开发幼儿潜在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是最后的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家庭和家长们开始吧!

参考文献:

[1] 梁洁纹.神奇的音乐亲子游戏[J].母婴世界,2012(2):124-127.

[2] 严羚.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116.

篇5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艺术哲学、美育、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在今天这个经济技术高度发展的新阶段,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改革和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在与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一、艺术素质教育

在当今提倡人格培养的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智力为知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加上市场的迫切需求以及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欣赏艺术并试图接近艺术。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困扰着艺术课堂教学,重技能忽视审美素质的培养,这有悖于现代艺术教育思想。艺术课更应强调面向全体、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提升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品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目前全球正在进行一种全面的审美历程,从表面的装饰、享受主义的文化系统,运用美学手段的经济策略到深层的以新材料、新技术改变的物质结构,通过大众传媒的虚拟化的现实以及更深层的科学和认识论的审美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创造力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现实为一种好奇的能力,一种自发变革的能力,一种以不寻常的观念去看待寻常事物的能力,一种以高度的兴趣去面临困惑或疑难的能力,一种利用偶发事件,作可遇不可求之新发现的能力,一种以加强自我意识以接触其潜意识之根源的能力,一种分析和批判的能力,一种自知之明,或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此外还包括想象力从无到有把自己的观念形式化现实化的能力。人类所有的活动终极目的在于创造美好的未来,其全部意义在于创造,而美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通过培养人的想象力达到培养人的创造力,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发展的目的。美术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同时还与许多学科相辅相成,并对其他各科教育起促进作用。在学校的各科教育中,强化美术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

二、以儿童画为例分析

图1这幅作品是安庆市少年宫的一位小朋友的作品,说的是去动物园看长颈鹿的记忆,画面上是长颈鹿一家,妈妈带着小长颈鹿们,用的是比较亮丽的颜色,在前后的顺序上,色彩的深浅变化,空间感上层次都掌握的很好。如果观察仔细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小长颈鹿长脖子上的一直表情欢快的小老鼠。在现实中,他自己肯定是没有看到这一幕的,这就是他创意的一个地方,是想象的情景,天空中的白云,躲在白云后的太阳,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他眼中缤纷的想象世界。孩子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整个画面很完整,连一些空白的地方都有一些小花做点缀,花样的童趣景致。

图二这幅作品应该说是孩子一种美好的愿望吧,这位小朋友描绘了蔚蓝的海面,飘着一艘巨型的船,船上有高楼,有城堡,有树,船桨在海水中排列规律。空中有飘荡的音符、海星,,这是一幅完整的画面。相比较图一,这幅作品更体现在一种意境和浪漫的情愫,海中的各种元素与身边的生活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整个画面让人觉得很安静唯美。画面安排的很饱满,在色彩的运用上应该说是很丰富鲜艳的,黄紫与红绿的对比色运用;在空间的布局上,把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和谐有序的糅合在一起,体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孩子的思想是很活跃的,而教育只是让他们走向不同的专业,在年少的时候对外界的事物的感知都是很好奇的,而好奇感就会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而美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觉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就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我们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我们更重要的就是利用我们的专业,利用美术教育技法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思考、观察、记忆、想象、表达的目的。

三、美育在综合素质能力上的作用

人的综合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认识、分析、处理事物的潜能,通常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等,而艺术素质是和其他素质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美育过程,我们要关注各种素质的内在关系,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

学生正是通过良好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而美育又正是培养、发展与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不仅是一种供人娱乐和消遣的方式,而应将其视为训练视觉和听觉、增强观察力的必要科目。比如,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马克思所说的“ 感受是形式美的眼睛”。通过美育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本身也就促进了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就如同在儿童教育中,我们总是尽可能的带动学生的互动,让他们的思维尽可能的活跃起来。我们总是让小孩子先学会“玩”,而儿童所有的创造都在“玩”的范围里,“玩”对其某些创造性品质是决定性的,美术是“玩”的主要内容之一,美术是孩子的朋友,他们的语言不足以表达便依赖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一般美术教育可以了解创造过程对儿童的影响,以及成长个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通过美术教育的手段了解他们改变他们。因为创造性的艺术过程刺激了他们的基本创造力。好奇能力是我们最终理解世界的最基本的能力,儿童时期要鼓励他们积极体验各种经验,并借助美术形式表现出来,使经验体验变得全面而清晰。而让儿童从小就接受各种艺术教育,也正是让他们很好的开发自己的右脑,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

人类所有的活动终极目的在于创造美好的未来,其全部意义在于创造,而美育由于自身的特点提升个人的艺术素质,在通过培养人的想象力达到培养人的创造力,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发展的目的。

创造力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现实为一种好奇的能力,一种自发变革的能力,一种以不寻常的观念去看待寻常事物的能力,一种以高度的兴趣去面临困惑或疑难的能力,一种利用偶发事件,作可遇不可求之新发现的能力,一种以加强自我意识以接触其潜意识之根源的能力,一种分析和批判的能力,一种自知之明,或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此外还包括想象力从无到有把自己的观念形式化现实化的能力。艺术素质教育对想象力和观察力的作用,在我们实施艺术教育的辅导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隐含在人的综合素质的建造过程,也不断完善人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尹少纯.《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12.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

[3] 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4] 李泽厚.《美得历程》[M].文物出版社.1981.

[5] 欧阳友权.《艺术美学》[M].中国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12.

[6] 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8.

[7] 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5.

[8] 徐建融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艺术教育;学生;创造力;身心发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46-01

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丰富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艺术作为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教育方式,是最接近教育的终极目标,因为他是最贴近人的心灵并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艺术及其教育无论是在比较朦胧的初级阶段还是在有意识的“道德教化”阶段,对学生的心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艺术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的自信。众所周知,每个儿童都喜爱绘画,儿童画中有我们成人甚至是美术大师也无法抵达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艺术是最接近人类心灵世界的表达手段。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而艺术教育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艺术教育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教育。它可以调动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世界,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造力的培养在西方现代教育界是非常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在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概念与想象、灵感和激情相联系,受到非常高度的重视。创造是一种行为的方式,是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也是对一切问题持批判态度的行为方式。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是第一个结合美术教育对创造力做出分析,他对创造力的各种因素做了深入的研究,对于人的敏感性、接受能力、活动性、变化能力、综合能力、有意义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创新能力做了研究之后,他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敏感性和变化能力。敏感性是指人的感受力,培养人的敏锐的眼睛、耳朵和触觉;变化能力是指对原始材料和情况进行变化和加工的能力,其中包含着想象,应变和创造。罗恩菲德的艺术教育方式主要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由的创作,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去探索和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能够使得孩子适应生活、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必要方式。“因为每一个创造过程关系了整个儿童,而非仅为他的一部分……(王德育译, 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他认为:艺术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富有创造力,而且这种创造力将扩展到各个方面和领域。西方国家普遍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首位,基础教育中对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艺术教育中美术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重要的不是教他们如何制作出符合完美艺术作品的要求,也不是教学生画得如何完整,而是要通过这种创作过程,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心手协调能力以及自信心等各方面得到提高。艺术教育重视的不是艺术教育的结果,而是在接受艺术教育中的教育过程。因为艺术的教育是一种艺术陶冶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的创造一个艺术成果的过程,而是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过程,因为艺术是最无功利性的,只有无功利性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教育是最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学科,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开发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力和领悟力会有所增强,学生的自信也就能够得到提高。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将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我们的教育终极目标才会实现。

艺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发扬“美”的能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它超越了功力方面的需求,摆脱了各种狭隘的欲望,追求的是纯粹精神上的愉悦和完美;它是人的内在需要的直接沟通渠道和直接体现方式。艺术对美与情感的表现是最直接有效的载体。所以艺术教育是最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发扬“美”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发现感受美的时候,才能有敏锐的观察力、无限的想象力和特殊的创造力。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总之,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完善人的身心与人格。社会的发展实质上也是人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把艺术教育作为可有可无的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教育观念;素质;开发右脑;气质与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12-01

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我们除了要重视绘画的功能之外,还要重视其它功能的作用,特别是要突出多元化功能的作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美术教育应当重视的课题。过去我们往往总是站在美术专业和绘画的角度去思考美术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只停留在画画的层次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更新美术教育观念,必须以大美术教育观的理念来确认美术教学目标,应该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而不是只站在美术专业和绘画的局部去看问题。

一、开发右脑功能

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斯佩里认为:人类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左半球是科学型脑,是认识活动的基础;而右半球则是艺术型脑,是创造活动的基础。这一重大发现对于在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的今天,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人类必须进一步开发右脑,而美术教育则具有开发右脑的特殊功能,其主要原因是:

1、美术活动是一种造型活动,对形象的观察与塑造、色彩的运用、空间的感受和表达等,都有助于右脑感知功能的开发。2、多种美术活动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和表象的存储量,是发展形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手段。3、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将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直接把握能力;在具有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中还将引发灵感思维能力。4、在各种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中能积极发展各种想象力。5、在美术活动中也将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发展深长的各种美术创造才能。

总之,美术教师只要能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开发右脑功能的积极意义,那么,他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将为之一变;而学生在愉快的、无拘无束的美术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发展着右脑的功能。

二、发现发展学生的气质和个性

人的气质差异决定了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敏捷性等各方面的水平。气质的差异并无好坏之分,也不决定人的能力,但却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如:反应敏捷并能迅速地完成美术作业属于多血质、胆汁质的人,而美术作业做得细心而持久的则属于抑郁质、粘液质的人。

1、通过美术作业能显露、鉴别、培养和发展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潜能。2、在学生的美术活动中会流露出与其气质特点相对应的美术语言。3、美术教学还可为学生的自我发现,专业选择等提供形象化的参考。4、可以鉴别学生的非美术方面的潜能,如兴趣志向、思维方式、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

如果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那么,在提倡个性发展的今天,将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三、人格的完善

美术教学能够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起文明、高尚的兴趣结构,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生活,从而抵制低级趣味的侵蚀。文明高尚的兴趣爱好是健康人格的体现,也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表现。而美术活动则是高尚文明的活动。用美术作品来反映生活,主观感情必然伴有价值观的介入,画自然风景蕴含着对大自然的依存和赞美;画小动物倾注着对幼小生命的怜爱……

四、培养和发展创造力

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核心。

现在普教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创”的因素,例如:对于学生的幻想很草率地就给予否定;对于操作活动以及好奇心加以限制等。这些因素在美术课中自觉与不自觉的重复着,其原因是教师以自已的眼光要求每个学生。因此,教师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美术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不同寻常的提问和不同寻常的想法。教师要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教师要为思维活跃的学生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教师要给学生实践或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教师应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维持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对于新奇事物总是要主动地进行探索,提出各种“怪”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深思的问题。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符合时展需要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美术教育所具有的多元化功能在培养末来人才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8

【关键词】绘画;兴趣;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242.6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69-01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拿笔就会涂鸦。由于受传统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我们通常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像与不像”,给予的指导是“不可以如何”与“应该如何”。这样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更严重阻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应该以培养幼儿“兴趣”为主,发展其创造力。

一、培养儿童绘画的兴趣

1、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情感的认知活动。他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内涵。兴趣是推动儿童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有两个特点:兴趣的专注性和兴趣的有效性。

2、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的先导。但以往教学中过分强调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压抑了儿童学习绘画的兴趣。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怎样培养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趣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心灵?”

二、绘画需要创造力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绘画活动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幼儿绘画的能力一般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相应的特点和水平。

首先是涂鸦阶段。幼儿从一岁或者一岁半开始,就喜欢在各种东西上胡乱涂写,我们称这样的活动叫“涂鸦”。到了三岁左右,幼儿会偶然发现他们的涂写活动与纸上的符号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发现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它表明幼儿已经开始逐渐地控制自己画出来的符号了。

其次是基本图形阶段。幼儿在这个阶段能够画出一些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他们的绘画看起来有规则了。四五岁的幼儿基本上都属于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绘画能力表现出极大的个别差异,有的画的规矩些,有的则可能还属于乱涂乱画。但到这一阶段的晚期,他们基本上都能随意地画出各种长度的线条,并且能帮这些线条画出一些基本图形。

最后是起始涂绘阶段。五六岁左右的幼儿,基本上能有意识地作画了,这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儿童绘画。他们画的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被幼儿用来代替他们所喜欢的或者他们认为重要的某些东西,如人、树木或者动物等等。因此,在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时,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注意幼儿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每个幼儿说,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创作模式,即使是以上的三种发展水平,也只是一个粗略大致的估计。从涂鸦期到基本图形阶段,再到起始涂绘阶段,是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过程,我们切不可揠苗助长,应该根据这个进程因势利导,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创造。值得注意的是,绘画创造力是随着幼儿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一个幼儿掌握涂鸦摹写和构思,就如同婴儿学会走路一样,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发展的,我们必须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强迫幼儿进行绘画练习是不必要的,也是无益的。

其次,应该为幼儿的创造活动提供充分必要的条件。我们既要为幼儿提供绘画活动的工具和场所,也要为他们提供创作活动的机会。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在日常生活和节假日的户外游戏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产生创作的乐趣,以便使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和亲自感受。

培养幼儿的创作情感也是很重要的,提问、问题游戏等都是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和创作情感的有效手段。当然,在使用这些培养手段时,成人要注意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成人不应该期待幼儿能创造出可以参加比赛或者符合成人眼光的作品,而应该看图画本身是否表现了或者确切表达了幼儿在一定情境中的思想,应该通过鼓励手段培养他们的创造信心、创造兴趣和创造意识。

三、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创造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神奇、趣味和未知的世界,他们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都很独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确实,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为此,我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1、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是绘画的前奏”,绘画可帮助幼儿通过观察这一渠道去感知丰富的世界。现实生活中,美丽的大自然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2、捕捉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想象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平乏。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为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3、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绘画教学时应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创设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才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加深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应打破传统定势,善于引导和发觉,力求做到有意的创设、有度的引导、有机的渗透,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孩子们的内在动火花,这样才能发现并点燃他们的创造火花,使创造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和谐成长思想教育丛书第三册》[M].三联出版社,2007(6)

篇9

【关键~】钢琴教学;情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40-01

钢琴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以其宽广的音域、动人的音色、富有韵味的多声织体获得了“乐器之王”的桂冠,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种乐器。音乐艺术中不仅仅是单纯的音符、节奏、旋律,还包含着作曲家的创作内涵、创作背景与情感因素。进行钢琴学习的学生们应该认识到乐感的重要性,拥有乐感的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能体会到音乐的优美,这样的演奏过程十分愉悦,有助于他们领会乐曲的精髓。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乐感,能促进学生钢琴水平的提高。

一、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人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各有不同,有的来自于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培养对于感受力也同样重要。音乐不同于语言文字可以直接描述概括事物,而是通过不同的声音色彩来塑造艺术形象,钢琴演奏尤为如此,科学的弹奏方法经过心灵的感受,指尖、手臂以及身体多种器官的相互配合,最终获得娴熟的演奏技巧。音乐是一种艺术,钢琴演奏者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用熟练的演奏技巧和情感因素来诠释作品。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任何形式的艺术的灵魂,如果音乐脱离了情感,演奏出来的只能是枯燥的声音,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

二、钢琴演奏技巧与动作是情感表现的基础

音乐艺术不能脱离情感表现单独存在,而缺少了熟练的钢琴技巧的支撑,也就谈不上音乐作品情感的表现了。情感表现是音乐艺术以及钢琴演奏的最终目标,钢琴演奏技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条件,一个优秀的钢琴家如果缺少娴熟的演奏技巧,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钢琴演奏中情感诠释还需要有姿势、动作等“舞蹈因素”,情感表现与动作表现进行协调发展,辅助钢琴演奏的情感表达。任何情感的表达都是与一定的动作相联系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演奏钢琴的根本目的就是情感表达,而技巧恰好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我们更要注重熟练的技巧,这样才能够在演奏乐曲的同时全心全意地投入,将自己的乐感表现出来。

三、钢琴教学中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表演者的二次创作,给艺术以灵魂。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再创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用生动的音乐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钢琴演奏中的创造性思维还受到其它一些客观因素的干扰,主要有演奏者的音乐修养、音乐理论知识的修养、作品理解能力等等。因此,提高学生在钢琴表演中的创造力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从而使演奏更完美。

四、钢琴教学中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对于钢琴表演艺术而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其演奏的根基,想象力的因素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所以说钢琴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在专业教师指引下逐步形成,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们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即使是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虽然只有五六行乐谱,可是从音乐情感的角度讲,都要想象出一种意境,使干涩的乐曲有了情绪上的变化,使音乐内容富于感染力。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对学生的喜爱之情,像教育自己孩子一样去完成学生们的教学,要充满细心和耐心。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鼓励学生,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出对钢琴的喜爱,在练习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想象力。

五、结语

音乐情感表现的原动力是个人的心理感知,如果想让别人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现,首要条件你就必须要先感动自己,把对音乐作品的感悟通过“意象”表现传达出去。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钢琴演奏则是其中的一种表演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能脱离情感的表现来诠释作品,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所以我们在钢琴教学中,不应该单纯地强调钢琴的演奏技巧,而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把音乐情感的表现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得音乐的情感表现变为音乐表演的动力与催化剂。只有音乐情感表现能够得以展现,音乐也就会永恒。

参考文献:

[1]吴旭东,马宁宁.钢琴艺术审美因素与情感关系研究[J].音乐时空,2015(24).

[2]张薇,王梓薇.试论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音乐时空,2015(23).

[3]孙博.关于钢琴教育中如何注重审美教育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5(22).

[4]陈娟,沈飞.让感动在课堂飞扬[J].教育,2008(13).

作者简介:

篇10

一方面,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受到人文科学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正是这种不同的文化特征才能创造出不同风格的音乐。因此我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地理、历史、民俗等有关的人文科学知识,用这些在音乐中学到的来充实自己的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需要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也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这种不断地学习中,我们的音乐也可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音乐教学也对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一,音乐教学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而在素质教育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所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利于我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第二,音乐教育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正是我们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在素质教育中发展音乐教学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品质等基本素质为目的进行的教育活动。而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当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教学中,从而实现师生的互动。第一,营造音乐氛围,培养音乐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种思维在音乐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才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体,而不是那种被动的参加教学的方式。想象力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是人的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在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有异于他人的想法,会用自己的较强的想象力来创造出不同的作品。第二,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着手:一,通过音乐表演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表演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到教育中,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可以为学生举行文娱晚会,组织学生参加文艺表现,发挥学校的作用。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与情感。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只有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才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让同学们对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种交流中提高音乐素养。三,以音乐创作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音乐课堂中,不仅仅的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独立的创作,在这种不断地创作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融入音乐教学。第三,在音乐教学中提高身心健康素质。科学证明,音乐教学可以提高人的身心健康,陶冶人的情操,愉悦身心。所以,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使同学得到放松,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