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模型;胜任特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也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培养科研人才主要途径之一的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2001年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为39万,到了2010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已增长到140万。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并稳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要求在研究生入学选拔时把好生源质量关,其次在研究生培养上要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入学选拔和科研能力培养,都涉及到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的问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尝试构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结构模型,探讨其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胜任特征状况进行分析。

一、问题调查1: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调查目的

了解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结构模型,为研究生入学选拔和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二)问卷设计

问卷针对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其规律,通过开放性调查和专家访谈,在对研究生科研活动内容和过程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研究问卷。通过对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分析,并借鉴胜任力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认为,以往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讨多局限在认知特征、实践特征方面,并不能全面反映科研工作的素质要求,动力特征、自我监控特征和创造性特征同样影响着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表现,故我们在编制问卷时将这些因素也考虑在内。

经过开放性调查和专家访谈,并对文、理、工科研究生科研活动进行了分析,力求编制的测验项目能符合研究生科研活动的真实情况,最终编制了反映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要求的条目共87条。问卷还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要求被试对这些能力条目的重要度作评价,重要性程度从低到高依次记为1-5分。

(三)调查实施

对广州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四所高校12个学科的800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76份。

(四)调查统计结果

1.能力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西方为代表的因素分析法及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活动分析法。[1]这两种方法均有其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的探讨主要采用了因素分析法,同时也吸收了活动分析法的合理因素,将活动分析引入因素分析过程,以克服西方传统因素分析法存在的主观随意性,将因素分析建立在现实活动的基础之上。

2.对问卷题项做项目分析(采用了区分度和鉴别指数两项指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删除区分度、鉴别度差和在因子上负荷低的项目共20个,剩下67个项目组成正式问卷。

3.对正式问卷的67个项目做主成分因子分析,正交旋转,最后抽取出8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各因子负荷量均在0.35以上,67个项目共同度介于3.14-6.79之间。67个项目组成的问卷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征:在信度上,整个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达到0.95,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5到0.93之间;在内容效度上,问卷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56-0.77之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其内容效度比较理想;在结构效度上,通过因子分析抽取的8个因素作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结构维度,与理论构想基本吻合,这8个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4.14%。

4.根据每一个共同因子所包含项目的内容,我们对八个分量表(基本结构要素)分别命名如下: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借鉴Spencer的胜任力结构理论[2],我们对因子分析得到的八个科研能力结构要素作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四个二级特征维度:动力与监控特征、认知特征、创新特征、实践特征,从而形成了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的二级多维模型。

5.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重要度状况分析

对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重要性程度评价的统计结果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成就欲>自我监控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对不同学科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重要度评价的差异性检验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重要度评价存在着学科差异。在科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三个结构要素上,文、理、工科的重要性程度差异显著。在科研创新能力要素上,按重要性程度排序,工科>理科>文科;在动手操作能力要素上,按重要性程度排序,工科>理科>文科;在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要素上,按重要性程度排序,文科>工科>理科。

二、问题调查2: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状况

(一)调查目的

在构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继续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胜任特征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胜任特征及其学科差异情况,为更好地做好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二)问卷设计

研究2采用的调查问卷由研究1问卷修改而成,问卷的主体部分为研究生科研能力胜任特征条目,共67条,内容与研究1正式问卷确定的科研能力条目相同,科研能力结构要素采用了研究1确定的八个能力结构维度。评价方式由重要性评定改为胜任情况评定,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要求被试对能力条目的胜任情况作评价,胜任程度从低到高依次记为1-5分。问卷还包括了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

(三)调查实施

对广州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四所高校10个专业的450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37份。

(四)调查统计结果

1.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的总体状况

统计表明,研究生八个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在胜任度评价上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在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个维度上的胜任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以下(M

2.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的学科差异分析

对不同学科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的差异性检验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状况存在学科差异。在成就欲、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五个能力维度上,文、理、工科研究生的胜任度差异显著。在成就欲维度上,工科、文科的胜任度显著高于理科研究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维度上,工科研究生的胜任度显著高于文、理科研究生;在动手操作能力维度上,工科研究生胜任度最高,理科研究生次之,文科研究生最低;在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维度上,文科、工科研究生的胜任度显著高于理科研究生。

三、分析讨论

(一)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及其意义

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运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去研究和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历史或现实的理论及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1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包括八个要素,分别为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其中,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属于动力与监控特征,科研创新能力属于创新特征。与以往研究认为研究生科研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特征和实践特征能力要素的看法有所不同[3],我们研究发现,体现动力与监控特征的成就欲和自主监控能力,以及体现创新特征的科研创新能力这三个要素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中一样具有重要作用。

成就欲主要涉及研究志向、专业兴趣、科研态度、探索精神等内容。成就欲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中的非认知性心理特征,它对科研活动起始动、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索精神是研究生做好学习、研究工作的内部动机,它能给研究生巨大力量,并使其在科研过程中体验愉快和满足。

自主监控能力主要涉及时间管理、过程监控、情绪管理、独立性、意志力等内容。自主监控能力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中的非认知性心理特征,它在研究生科研活动中起定向、引导和调节的作用。研究生科研活动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同时还需要持之以恒,能驾驭自己的情绪,克服各种干扰,不断对自己的科研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涉及对研究内容的归纳、迁移、演绎、推理、关系分析等内容。逻辑思维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思维的判定和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正是通过逻辑推理过程获得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对已观察到的事实或已认识到的规律予以说明,对将要发生的事实或规律予以预见和发现。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涉及研究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界定和问题的解决。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要关注的;解决问题则是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提高科研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逻辑终点之一。

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主要涉及利用各种手段查找资料以及对文献资料的加工处理。文献搜集与处理能力是研究生从已知到未知,有所突破、有所发现的必备条件,在知识大爆炸、电脑和因特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创新能力主要涉及怀疑精神、课题创新、技术创新等内容,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研究生科研活动中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用不同方法研究并解决问题;从不同视角探索解释现象的能力;把常规方法转用在新情况的能力;想象力的丰富性、思路的新颖性及发明才能;善于发现新的用途和新的课题等。这些方面既可作为考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依据,又可作为设计研究生创新能力训练方案的参考。

动手操作能力主要涉及操作仪器、编制程序、绘制图形图表、数据运算、社会调查、课件制作等内容。其基本特征包括:在实际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操作实现的;通常与动手相结合或表现在动手上;为保证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进行,必须善于把动手与动脑、实际操作与智力操作相结合。

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主要涉及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两方面的内容。在研究生科研过程中,撰写论文、学术报告、评审答辩等都需要较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研究生科研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科研活动普遍注重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在研究过程中取得别人的支持与配合,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重要度及其意义

研究1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成就欲>自我监控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在文、理、工三科研究生所需的科研能力要素中,认知特征的能力要素(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是最重要的,科研创新能力次之,再之是动力与监控特征的能力要素。研究生科研活动首先是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存在,因此认知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因素。科研创新能力则是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关键因素。动力与监控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激励和维持因素。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等认知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重视发挥研究生自身动力与监控特征的作用,激发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兴趣和动力。

从学科差异来讲,对工科、理科而言,比较显著的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是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文科而言,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呈现出相对重要性。之所以产生科类差异,是和各科的学科特点分不开的。因此,在考察和培养文、理、工不同科类研究生时,既要考虑到共性,又要照顾到个性。

(三)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状况

研究2表明,研究生八个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在胜任度评价上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个能力要素的胜任度评价相对较低。这启示我们,目前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水平相对落后,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要给予重点关注并加强培养。

在科研创新能力上,目前我国研究生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四个简单”:一是简单移植,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二是揭示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三是简单延伸,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四是简单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历来是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研究生不会拟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拟定的研究内容过多过杂,缺乏针对性;有些研究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低,特别是一些工科研究生面对工程实际问题不知如何动手解决等。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上,我国研究生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善于明确地表述和界定问题;不善于根据问题和现实条件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不善于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善于评估或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等。

从学科差异来讲,在成就欲维度上,工科、文科的胜任特征要显著好于理科研究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维度上,工科研究生的胜任特征要显著好于文、理科研究生;在动手操作能力维度上,工科研究生胜任度最高,理科研究生次之,文科研究生最低;在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维度上,文科、工科研究生的胜任特征要显著好于理科研究生。

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胜任特征状况存在学科差异,这主要与学科特点、培养要求有关。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学科专业为单位,受学科的影响较大。工科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过程多是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对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好。理、工科研究生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且基本都是要通过实验过程才能完成研究任务,故其动手操作能力普遍比文科类研究生好。文、工科类专业的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往往要深入社会现实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与人交往、接触社会的机会多,锻炼大,因此其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好。

四、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讨论,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反映研究生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要素包括八项: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其中,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属于动力与监控特征,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属于认知特征,科研创新能力属于创新特征,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属于实践特征。除以往揭示的认知特征和实践特征外,动力与监控特征、科研创新特征在研究生科研活动过程中一样具有重要作用。

2.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成就欲>自我监控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文、理、工三科研究生所需的科研能力要素中,认知特征能力要素最重要,科研创新能力次之,再之是动力与监控特征能力要素。认知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因素。科研创新能力则是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关键因素。动力与监控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激励和维持因素。

3.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存在学科差异,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工科、理科具有相对重要性,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对文科具有相对重要性。

4.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要素的胜任度评价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个能力要素的胜任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以下,相对较低。

5.本研究编制的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研究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整份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达到0.95,各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5到0.93之间;抽取8个因素作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结构维度,各公共因素解释了问卷方差总变异的54.14%。本研究问卷根据需要修改后可应用于以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相关研究中。

(二)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讨论,提出如下建议。

1.创建研究生选拔与培养的科研能力评估体系,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4]目前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单凭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分数录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的研究结果,以研究发现的八个能力要素为重要指标,借鉴美国研究生入学能力倾向测试(GRE)的思想和原理[5],根据心理测量理论[6],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科研活动潜能测试测验及人机测试系统。测验既要包括对认知特征和实践特征的测试,也要包括对研究兴趣、自我监控、创新能力等非认知特征的考查,测试系统既可用于研究生的入学考试选拔,也可用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发展的定期评价,从而为研究生的科学选拔和有针对性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先,改变以往研究生培养以课程教材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将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训练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对于不同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既要考虑到共性,又要照顾到个性。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差异,在保证综合开发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科类特色。可以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

3.认知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关键;动力与监控特征能力要素是激励研究生持续、深入地进行科研实践的保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等认知特征能力要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注重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动力。

4.目前我国研究生在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发展上整体相对滞后,研究生培养单位对这几方面要给予重点关注并加强培养。

参考文献:

[1]莫雷.能力结构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方法论问题[J].心理学报,1988(3).

[2]Spencer, L.M.(1993).Competence at w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3]孟万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4]孟万金.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江苏高教,2001(3).

篇2

关键词:科技统计;科研管理;创新;科研

一、科技统计的基本概述

(一)科技统计的基本内容

科技统计是对某一国家、地区或者是某一科研活动规模及其结构进行的数量测量,是衡量科研实力与水平的重要尺度。科技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的投入、过程以及产出三个方面,首先是科技投入的统计,主要包括对科研人员数量与结构及其在科研活动中的配置情况、科研经费的投入、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情况等;其次是科研过程的统计,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及课题的承担情况、科研机构的情况以及学术交流的情况等;再次是科研产出的统计,主要包括科技论文、专利、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专著等情况的统计,科研产出统计是评价与考核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

(二)科技统计的主要任务

科技统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调研,获取科研活动具体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分析与整理为科研活动的评价、考核、预测、调控等的实施提供依据。其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手段积累科研活动具体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寻科研活动发展规律,为科研决策、科研规划等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

二、科技统计对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科技统计是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

科研管理的创新是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科研管理的创新依赖于对科研活动的有效了解与监督管理,这就需要对科研活动进行科技统计工作。科技统计是对科研活动的投入、过程以及产出进行统计的科学工作,能够提供科研活动具体情况的重要数据,了解科研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其进展程度,有助于发现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有助于打破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所以说科技统计是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

(二)科技统计是评价考核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

对科研活动进行评价考核是对科研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衡量科研活动进展情况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科研活动进展的程度以及结果的好坏不能简单地凭借个人主观判断,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反映科技工作数量以及科研工作质量的量化指标,通过这些量化指标来判断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及质量,而这种量化指标的获取则依赖于有效的科技统计工作来获取具体的科研活动数据,包括科技论文、专著、专利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数量及质量等。

(三)科技统计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

科技统计是对科研活动经费投入、人员投入科研过程以及科研产出的有效统计记录,通过对科技统计所获取的科研活动数据进行分析,科研管理者可以发现科研活动的问题,找出本单位科研实力的所在,包括优势领域以及优势学科等,也可以发现本单位科研工作的弱势所在,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措施强化本单位的弱势领域,有助于对下一步的科研活动进行规划与管理,有助于制订进一步的科研决策,所以说科技统计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内容。

三、现阶段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统计意识不强

科技统计意识不强是当前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当中的一大问题。与其他科技工作不同,科技统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质的工作,没有产出性,工作效果通常不易被发现,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所以就容易被管理者弱化,不太重视科技统计工作,对科技统计工作缺乏充分的了解,没有意识到科技统计的重要性,科技统计意识不强。在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重项目申报,轻科技统计”的现象已是常态,认为科技统计数据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科技统计工作杂乱无章。

(二)科技统计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科技统计工作是消耗大量精力、历时较长,而且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幕后工作,工作内容繁琐复杂,统计报表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并且容易出错,往往一个数字的疏忽都会造成大量报表关系的变化,所以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科技统计人员频繁更换,缺乏专业的培训,这就导致科技统计人才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与能力有所欠缺,对科技统计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三)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一方面,由于科研管理工作者对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科研单位以及相关机构对科技统计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缺乏信息化建设应有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导致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科技统计工作对于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够,没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科技统计的工作中,科技统计工作手段与方法还过于保守与传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水平对科技统计工作的需要,长此以往会导致科技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大大下降。

四、对以科技统计促进科研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对科技统计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科技统计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科技统计意识是以科技统计促进科研管理创新的思想前提。因为只有思想意识提高了,才能将科技统计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者要提高科技统计意识,高度重视科技统计宣传工作,利用单位内部网络、单位公告栏、例会等多种途径宣传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科技统计意识;另一方面,科技统计部门要在部门内部着力宣传科技统计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负责宣传工作,使科技统计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设高素质科技统计人才队伍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进行科技统计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科技统计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要不断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科研统计机构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优秀的科技统计人才,充实科技统计队伍,为科技统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做好人才储备,打造高素质的科技统计人才队伍。

(三)加快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科技统计的现代化是科技统计工作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而科技统计的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统计的信息化,所以科研机构一定要加快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统计的投入力度,提供信息化建设配套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构建科技统计信息化平台;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引进,要着力打造科技统计信息化系统,提高科技统计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统计是对科研管理活动投入、过程以及产出的科学统计,是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是评价考核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然而,目前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却存在科技统计意识不强、科技统计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科技统计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科技统计意识;建设高素质科技统计人才队伍;加快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以此来为我国科研管理创新服务,从而促进我国科技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刚,张慧,李夏等.论科研院所科技统计与科研管理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

[2]马元三.科技统计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6).

篇3

关键词:科研素质 大学 创新引导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69-01

一、总论

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做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方面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本着样本选择兼顾到各个年级和专业的原则,通过对话、访谈、问卷等调研形式展开工作。其中问卷调研,共向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673份,有效回收率为83.65%,其中大一为551人占27.55%、大二为533 人占26.65%、大三为531 人占26.55%、大四为56人占2.8%。

通过调研得知,同学们对于参与科研素质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展示自我、结识志同道合朋友、提高求学及就业竞争力、提升学术修养等,并未把物质或荣誉奖励排在首位,这从根本上切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的目的。在调查中我们得出:一方面同学们对于科研素质的提升非常迫切,与此同时,也折射出一些制约学生科研素质提升的因素。

下文将对大学生科研素质的认知现状和特点以及制约因素进行详细的论述,并对如何培养科研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科研素质提出建议。

二、大学生科研素质的认知现状和特点

通过调研得知,在 “你觉得科研活动和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吗?”这项课题中,有5.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相关,作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有没有科技成果无所谓;有4.5%认为不相关,“科研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老师,学生是次要的”,但同时有88.9%的被调查者认为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与大学生息息相关,有没有科研成果将影响到自己的未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主动参与科研课题的人数仅占总人数45%,其主动性还不足一半,而其中绝大多数的比例对于此科研活动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学校评比性活动的加分之类。科研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参加一系列科研活动,在对大学生科研活动的认知上,不同人群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仍有一部分同学未能充分认识到具备一定科研素质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而大学生的科研观念多局限于对综测加分以及科研素质对于自身事业的发展有影响的层面,眼界较为狭窄,应当对此方面进行合理疏导。

三、制约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因素

通过调查显示,同学们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的意见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扩建以及实验器材的完备方面,在“你在参加SRT、挑战杯、自主创业类以及与之类似的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的问题调查中,23%的参与者认为从导师那里所获得的指导作用有限,32.9%的参与者认为经费支持有限,68%的参与者认为各项进程手续复杂缓慢,45%的参与者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有限 ,43%的参与者认为团队合作能力不强。在“你要参加科研项目,最希望学校或学院提供怎样的帮助?”这个题目中参与者对优秀指导导师、咨询平台资金等期望值较高。在团队配合方面,参与者对团队配合的作用给予了相当大的肯定,但仅有56%的参与者认为能够有明确的目标,配合默契,能熟练操作。其他参与者认为能机械式的完成配合或者不能独立完成。

通过对制约因素的调查可以看出,诸多因素成为大学生迈进科研大门,提高科研素质的绊脚石。如何让绊脚石成为垫脚石,成为有关部门、高校以及学生本身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改进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科研积极性

针对学生对于科研意义的认识过于局限以及学生的科研主动性不高的现状,在学校层面上,应通过在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举办讲座,辅导员动员等各种形式,让大家初步了解科研素质的重要性,大力宣传进行科研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科研素质以及对于国家和社会以及自身事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传播科研素质的提升对于以后提高就业竞争力以及继续求学深造所具有的影响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

2.加大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设施

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目前学校硬件设施以及资金扶持对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制约作用,国家和政府以及学校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加大财力、物力的投放,下发经费以扶持学生的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导师对于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指导,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时更新换代,完善硬件配套设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

3.优化审批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在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参与者认为在科研活动中各项审批手续复杂缓慢是其进行科研活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对此,高校有关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在目前科研活动的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的不便,针对目前科研活动审批冗长复杂,耗时长,步骤繁琐的现状,应尽力去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手续和步骤,从而使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尽快有序的开展和进行。

4.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有待提高。科研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进行科研活动来实现,科研活动的完成不仅需要个人去亲身动手实践,也离不开团队合作。所以在活动进行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去动手操作,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此外,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协调配合去圆满完成一项科研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精神在科研事业的重要性,从而具备基本的合作能力,使学生提高科研素质。

篇4

【关键词】 科研管理; 军队医院; 对策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国家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医院的发展和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医疗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军队医院要抓住机遇,推进医院全面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研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科研创新是构建军队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1]。科研管理则是促进军队医院特别是中小医院科研发展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军队医院科研管理,提高军队医院科研水平,是军队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军队中小医院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管理人才缺乏,体制不够健全 大多数军队医院特别是中小医院未设置科研管理部门,多为医务处代管,代管人员兼职较多,一方面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没有接受过科研训练,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等管理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军地科研政策、特点了解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将有关科研信息传递给医务人员。大多医院的管理模式为在医院科委会领导下的课题负责制,科委会由各临床科室主任及院领导担任,医务处科研助理负责组织协调,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是抓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申报,对成果数量注重的较多,对科研过程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关注较少,在科研过程中也不能给予很好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对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1.2 科研理念滞后,科研平台搭建不足 多数中小军队医院,科室小,人员少,再加上近几年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医院为了完成保障官兵医疗保健任务,更好地为地方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聘用了较多地方医药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年轻、资历浅,没有更多的科研经验,学科带头人缺乏,技术理论薄弱。同时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效益、医疗收入,不能把科研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认识不到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医疗质量的提升,对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也有许多医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因为军队中小医院设备不全,资金投入少,部队保障重,医务人员不能抓住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基础性研究又缺乏可行性,科研课题无法选项,工作较难,医院各科室之间沟通较差,有些有科研意识的技术人员之间不能有效配合,都是独立科室进行工作,不能起到有效带动作用,所以大多数医务人员没有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 军队中小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对策

2.1 领导重视,更新观念 军队医院应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科研工作部门应加大医务人员对科研工作的教育力度,使大家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强化科研意识,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在医院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性,积极为大家创造条件,增加科研必备的仪器设备,以老带少,加强有关科研知识的培训,包括人才、项目选题、科研工作计划、申报材料的书写、经费的使用、项目实施、科研成果的申报等。近年来本院党委高度重视医院科研工作,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2]。建立健全了一套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鼓励大家撰写论文,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设立奖励基金,除报销版面费外,根据质量的高低,年底再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获得国家、军队及地方科研成果的,给予更高的奖励,并与晋职、晋级、立功、受奖等挂钩,医院领导更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仅为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更是为他们搭建起一个有力平台。对于医院年轻工作者,要求他们进一步向更高一级学历迈进,2012年本院除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工作人员外,另有三名军人分别考取301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为本院未来科研创新和医院发展积蓄力量。

2.2 提高科研管理者素质,为科研工作搭建有力支撑 科研管理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的管理群体,不是普通的管理对象,而是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高级知识分子,是科研的主要参与者和完成者,这就要求科研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与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勇于创新,敢于负责,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同时自身的正确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3]。对于科研工作来说,科研管理者只是科研工作者的服务者、合作者,而不是管理与服从的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所以,科研管理者应该与科研工作者建立一种平等、互信的管理关系,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透明、合理,对科研进度的监督要到位,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都要围绕科研人员及其科研活动,尽最大能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为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搭建有力支撑。

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的当今时代,科研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了解掌握医学学科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成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广泛采集科研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将有价值的科研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医务人员,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科研进展,避免低级、重复的科学研究出现。充分发挥科技网络的信息化桥梁作用,加强医院内外医疗信息沟通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对科研人员提出的有关问题,提供实时帮助,建立高效率的信息化科研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科研管理者还可以及时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得当,科研人员分配是否合理,科研工作的进度是否达到要求,有关科研政策是否贯彻执行,起到了有力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使科研管理更加方便有效,有利于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

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培养医学人才的作用手段,科研管理工作则在提高医院科研水平、提升医院综合发展内涵过程中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军队医院特别是中小医院一定要适应医疗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医院科研管理,提高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利用信息化现代技术,增强医院科研管理服务能力,提高医院整体科研水平,依靠科研创新的能力增强医院在医疗行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周琳,杨志平,陆伟,等.科研创新是构建军队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11(4):658-660.

[2] 赵静,晏辰阳.完善机制 同时军队医院快捷创新能力[J].医院管理杂志,2010,15(1):59.

篇5

【关键字】基础医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03-02

引言

医学想要深入探讨必须要加强实际实践的内容,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要求。但是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不能够满足当今医学的发展,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推行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 教学理念

中心提出和组建了一套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理论改革的体系,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作为重点,具体内容包括了教学实验室建设的集约化和试验训练手段的一体化,同时要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将三个渗透融入到新教学模式上,要注重本学科知识传授向多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方面的渗透,用综合实验素质培养取代传统的单一实验技能培训,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转变到增加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遵循学生独立思考来代替教师的灌输性教授知识,综合分析的理念的深入取代单纯的实验论证问题,由模式化的模仿操作到培养自身创新能力设计的转化。在教学目标上要充分强调实验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科研思维的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2 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配备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教学效果佳并且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国内的一般实验教学中心作为辅助教学,实验人员为主的体系主要是管理实验室工作和协助相关科室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准备。实验教学中不仅仅有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也有独立的专职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人员组成有教授,副教授,研究教师,助教,实验师等的职称,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且能力很强,不仅仅具有科研素质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的经验.

3 改进教学实验条件 ,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投入了巨大的经费来支持实验教学的开展,拥有先进的设备微机化实验教学系统用于机能学实验室和形态学的实验室以及解剖学的互动实验室。多媒体系统的运用实现了网络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教学限制,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实验的效果。中心的设备不仅用于科研使用,同时也用于实验中心和全校师生的共同使用,淡化了原有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界限,实现了高端仪器设备的共享。

4 构建实验课程新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和科研的能力,医学基础课程专家们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课程新体系的实行。第一,原有的专业理论课程应该形成独立的实验课程,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锻炼。第二,大力进行实验内容的调整以及融合。这需要不断加强实验基本知识和方法与技能的实验教学比重,对传统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和整合,删除陈腐过时的内容,增加有意义的跟得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教学内容。将实验操作类似的不同学科专业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对学习有着进一步的全面立体化的了解,增强对实验综合性和科研复杂性的理性认识,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全方位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此外,要向学生介绍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科研选题实验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将科研论文方式书写实践报告。倡导科研课题向教学的转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重视高水平的教材建设能够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有关学科专家教授进行研讨过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教材。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拍实验教学录像和制作教学网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网上学习和复习的能力,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强度。

6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构成的核心,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我们医学高等教育薄弱环节正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是认为医学仍然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应试教育目前仍在医学高等教育占据主流,把医科大学学生训练成为机械的、被动的答题机器,变成缺乏独立思维能力、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庸才。虽然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新的活力。

7 结语

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注重验证式与综合设计式的结合。利用课内外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终于可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校被评为了全国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称号,并且多次获得了国家以及省政府的教学研究课题和多想教学成果奖励,在此期间我校欢迎各个院校对我校进行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参观与交流,在国内医学院校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涛,朱坤杰,孟文芳,常东胜,冯化杰,高音.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 2006(02)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现状;改进措施

2008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由此,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正式推上了议程。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逐步深入推动,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开始认识到知识产权对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贵州积极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地方配套性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了《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年-2015年)》、《关于促进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若干意见》等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和规章。提出了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经济体系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白热化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创新能力的较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决定了其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了解贵州省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对于推动知识产权战略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对43家企业进行了行业领域、上年总产值、经费投入、产出专利数以及信息需求等几项内容开展了调研,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企业知识产权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1企业专利行业领域专利分布(见图1)

生物医药行业发明专利产出量最高,达56项,提示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发明专利授权率较低,仅为28.58%,专利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实用专利产出量最高的是装备制造业74项,授权比例81.09%,装备制造业的发明专利数为22项,总体水平较其他行业领域高,可见贵州省围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外观专利最多的是出口贸易和农产品加工,均为12项,其专利授权率分别为91.67%、33.33%。外观专利的申请结合行业分类来看,更多的是为了产品品牌的建立与保护,与技术创新关联不大。软件服务业和能源科学技术排位靠后,折射出对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较大,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1.2科研经费与企业专利产出数量的关联

将科研经费投入量和产出专利数量作为变量,应用spss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28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专利的pearson相关性为0.459,显著性为0.14,两者显著正相关(见表1)。

科研经费TOP7企业均为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新材料产业企业科研投入比最低,仅为0.3%,同时这家企业无专利产出。可见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发展还需更多财力上的投入与支持(见图2)。

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状况

只有10家企业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职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与运营,19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暂由其他部门或者经理直接管理,剩余14家企业尚无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无专人负责管理,在建立职工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相关制度等鼓励办法方面也是一片空白,可见企业专利意识非常淡漠

1.4企业专利信息检索工具使用情况

调研的43家企业中17家企业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作为专利检索工具,4家企业以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网站为专利检索工具,1家企业在使用了知识产权出版社、专利检索实验平台、soopat网站来检索专利,1家企业的专利信息检索仅使用百度。只有3家企业使用的检索工具包括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知识产权出版社网站、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网站、专利检索实验平台、patentics、oopat。只有1家企业使用了美国专利局网站作为国外专利检索工具。12家企业表示在专利检索、专利管理、专利申请与专利分析及其战略实务方面存在困难,非常需要相关的应用培训。

1.5企业专利需求统计(见图3)

调研的43家企业中15家企业无专利的产出,占了总数的34.88%。有5家企业提出了希望政府尽快建立数据完整、功能齐全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专利信息服务渠道。企业普遍表示有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等专利信息利用需求,但企业绝大部门没有专利信息应用型人才,甚至部企业技术人员不具备最基本的专利文献检索技能,也尚未接受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同样,有27家企业表示公司缺乏专利应用资金,对专利应用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面,专利应用资金和专利应用人才的缺乏成为了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

从对企业的各项调查结果来看,知识产权建立与保护的意识不足,是企业目前知识产权发展的最大障碍,专利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表现为忽略了专利检索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检索技巧,检索途径单一甚至从来不检索专利,不重视专利文献的发掘与应用,没有积极利用专利文献来实现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专利分析、专利预警等情报竞争意识淡漠,缺乏战略布局。其次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忽略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特别是对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等的激励措施没有到位,影响了职工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企业专利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无法便捷的获取各种专利信息,成为了阻碍企业知识产权建立与保护的拦路虎。

2贵州企业专利发展对策研究

2.1强化企业专利意识

随着知识产权知识不断普及大众,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贯彻,很多企业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积极完成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建设工作,但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对此还是不够重视知识,在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方面受制于他人时才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这也提示我们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要专利先行,专利战略是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力。

企业一要强化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化意识,避免企业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流失,积极利用专利法律制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避免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化过程中侵权和被侵权事件的发生。二要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在决策过程中将专利工作放在战略地位上去考虑,尽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职工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等发明创造活动的激励措施,为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2.2加强信息化技术和专利文献的应用

专利文献包含了人类95%的发明创造,记载了世界各国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方法,以及新的科技与市场的发展动态。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缩短60%的科研周期,节约40%的科研经费。作为企业应充分重视专利文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高效利用专利文献寻找创新思路与灵感,降低创新成本,同时也能避免侵犯他们的专利权。企业应该尽快改善职工专利检索、专利分析等硬件条件,加强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树立科技情报竞争意识,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法务提供保障。

2.3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

现阶段贵州省存在的专利数量,特别是充分体现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数量较少,且授权通过率偏低。2014年贵州省专利申请量达到22471件,贵州省发明专利申请8203件,占比36.5%。同期,广东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446816件,两者创新能力相距太大。贵州2014年的发明专利仅为广东省发明专利的1.83%。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企业产出专利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优化配置企业科研经费,提高企业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使得用最少的科研成本完成科研项目,保证企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质保量的提高贵州省企业专利数量。

2.4尽快建立数据完整、功能齐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专利信息需求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企业甚至对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还没有什么认知,无法将其专利信息需求具体化,严重阻碍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建立数据完整、功能齐全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迫在眉睫。只有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知识产权系统的集成,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沟通障碍的问题,让企业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取知识产权信息,也能让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真真正正的为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专利信息服务,为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2.5培养为企业创新服务的专利情报人才

建立由企业提出需求,政府、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专利情报复合型人才,打破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发展的坚冰,构建创新型专利情报服务人才体系。

篇7

关键词:医学检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医学本、专科院校相对侧重于对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今后学生科研能力养成的重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教育理念上实现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与科研的无缝链接,培养出兼顾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医学类人才,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缺乏科研思维能力

因为医学检验技术本身的专业特点,大部分检测项目向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化进行发展,而且常用检测设备价格昂贵,更新代谢很快,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化,必须定期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本、专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注重理论基础的教学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采用灌输式、练习式教学方法,而缺乏对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与学习。而且,由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起步晚,在学科设置上对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相对欠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也明显不足,不能将临床上目前采用的先进的检验方法、技术与临床实际应用相结合。

2.缺乏对科研的相关知识、流程了解

医学科研的一般流程包括:(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查阅大量相关问题的中、英文文献,了解国内外对本问题的研究进展;(3)对查阅的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准备研究的内容;(4)对课题进行设计,分别针对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重点探讨;(5)进行试验,并对实验资料进行整理、数据选择合适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3.缺乏明确的考核目标和系统的培养方案

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科研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却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当作学生活动来抓,科研创新活动的种类、数目很多,但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监督实施,缺乏好的科研设计,开展的大部分科研创新活动会中途夭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目几乎没有。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早安排学生接触了解学科前沿的科学问题,对当今医学领域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加以了解,从中分析、感悟科研工作的可行性、重要性,进而培养、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

二、如何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

1.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对最新前沿临床研究动态和相关科学技术进展进行了解的一种快速有效方法是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课题组可以通过举行组会的形式,每周一次,在组会上由2、3名学生对自己最近阅读、浏览的文献中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实验具体情况与研究进展进行讲解、汇报。老师与其他学生再针对文献的优点或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对不同的见解进行沟通学习、发散思维,最终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解决措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报告会,通过参加这些报告会,学生可以对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资讯进行快捷地了解,并且增长了见闻、阅历。

2.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当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引导型转变,不仅要对知识本身进行讲解,还应联系当下的科研背景,将理论知识与科研进行知识链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行查找、整理,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是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良好的师生沟通、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充分肯定其创新精神,并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强化对学生的科研素质、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加强科研相关知识的培训

(1)加强文献阅读能力的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课本上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将探索性问题列出来,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学会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解决问题,最后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老师进行总结。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了解该问题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进而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练习,不但使学生习惯用发散思维的方式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有了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历,让学生学会了在克服困难中成长,进一步实现素质、知识、能力的一体化培养。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加强。

(2)加强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写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技巧性,写作之前首先要有针对性地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热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概括介绍,或将自己的实验进行系统、简要的说明。学生可以通过综述的阅读或写作想要研究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有较全面地认识。有很多人因为不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适当的表达而错失良机,因此,应该开展医学论文写作的的相关课程或培训讲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对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规范有最基本的了解,提高论文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是医学院校及个人双赢的举措,随着医学检验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分析了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寻求解决办法。科研与临床实验室检验是相辅相成的,医学检验诊断学的总体发展趋势就是培养同时具备优秀临床检验技能和科研水平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玲,赵艳华,徐克前,李闻文,侯珏,高戈,龚道科,阎祖炜.医学检验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概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2:66-67.

篇8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性实验;体会;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80-02

本校医学院针对医学本科课程体系中缺乏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现状,根据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对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个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课程《生理科学实验》进行深化和改革,面向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64学时)。创新性实验是以班级为单位,由1位指导教师担任创新实验导师。在导师的引导下,经历了以下阶段:(1)专题讲座;(2)实验项目申报;(3)各小组开题报告和答辩;(4)自主实验研究;(5)数据分析处理,撰写论文;(6)结题答辩。2014年我们的项目是“calpain1激活在小鼠炎症性学习记忆障碍中作用和机制的实验研究”。现将我们在此将创新性实验中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严谨求是的科研精神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石

导师首先告诫我们,科学实验要严谨、求是。这既是浙江大学的校训,也是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一是要求我们在立论依据的提出上要严谨求是。在选题和开题前,必须要对文献知识有全面认真的了解和研读。不能一味追求创新,天马行空,而忽略了研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二是要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严谨求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避免实验操作的随意性,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认真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三是要求我们在实验的结果处理上要严谨求是。一味追求符合理论假说而篡改数据,则是严重的科研造假行为。因此,严谨求是的科研精神始终贯穿我们创新性实验的每一个阶段,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医学科研工作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感,让我们认识到良好的科研道德对于一个医学工作者的重要性。

二、优秀的实验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导师给出了“钙蛋白酶,炎症,学习记忆”三个关键词,选题需与这三个关键词相关,让我们去准备在下次的课上进行开题报告答辩。每个小组的设计题目,要经过答辩讨论,最佳的项目胜出作为全班的课题。经过专题讲座的培训,我们已经知道了医学基础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大家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开始埋头查阅文献。我们小组查阅的资料显示:钙蛋白酶在炎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炎症,尤其是神经炎症和学习记忆能力间密切相关。但是,钙蛋白酶与学习记忆能力间的关系尚未清楚。于是我们就想能否从这个点入手,研究钙蛋白酶抑制剂对神经炎症导致的学习记忆下降的影响。经过了整整一个星期的阅读、分析、讨论,我们小组确定以“探究钙蛋白酶抑制剂对内毒素(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作为小组的课题,采用LPS建立神经炎症模型,以小鼠为实验研究对象,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开题报告答辩过程中,我们从新手变成了能问尖锐专业问题的高手,用火眼金睛看出其他组设计中的漏洞。经过全班热火朝天的激烈讨论,在综合评判各组项目的缺点,组合各组的优点的基础上,全班投票表决,确定题目为“calpain1激活在小鼠炎症性学习记忆障碍中作用和机制的实验研究”。

三、写好实验项目申请书是关键

选题后,我们开始进行申请书的撰写,其中主要是实验方案的设计,这是将选题具体化的过程。导师叮嘱我们:要考虑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三者必须兼备。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我们目前的实验室条件和6000元经费的实际情况,以确定合适的方案。比如模型构建的过程中,LPS是采用侧脑室注射还是腹腔注射。我们查阅文献,两种方式均有被采用,但是侧脑室注射的难度远远大于腹腔注射,对我们这些新手来说非常不利,虽然侧脑室注射的效果会比较好,但最后还是采用了腹腔注射。另外,我们增加了TUNEL染色观察炎症是否导致凋亡和calpain活性检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查阅文献的技巧和专业英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申报书的撰写则是一个将选题和实验设计的成果转换成文字描述的过程。我们学会用科学、严谨的文字撰写申请书,做到有理有据的阐述,科研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四、重视创新性实验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有了完善的实验方案,接下来便是具体的实验项目的实施阶段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来没有养过这么多小鼠,从来没有使用过水迷宫装置,从来没有进行过小鼠的组织样本灌流,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然而这种从无到有,一点点把自己的想法搭建出来的过程,却也是我们成就感最大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针头扎破过手,也因为连续的实验而奋战到深夜12点,但是我们乐在其中。比如,仪器不会使用,可以看说明书,说明书没有,可以网上查,查不到可以咨询学长。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再坐着等老师给出答案,而是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每个人都参与到了实验中来,有小组负责配药,有小组负责注射药品,有小组专门负责运送小鼠,有小组负责Western Blot,还有小组负责收取样本。那些专门负责水迷宫操作的女同学们,每次都细心的用纸巾擦干游泳上来的小鼠身上的水分,怕小鼠着凉,用两只手窝起来,护在手掌心中取暖。那些不时出现的“问题”与压力,让我们懂得了个体的付出与责任的重要内涵。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实验中的重要的一环,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与学校主管部门间的沟通等,一些即使看起来是细小的琐事,也都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比如,与学院动物中心沟通动物饲养问题,与组织形态学平台沟通组织学样本染色问题。

五、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选题和实验设计阶段,我们已经开始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开题设计阶段,每个小组的方案都有其优点和不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这一点则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比如,水迷宫实验是我们这个项目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全新的实验内容。水迷宫实验,连续五天,从下午5点开始,一直做到次日凌晨,工作量相当大。尽管每天安排一组人员进行水迷宫实验,但是几乎每一天都有其他组的同学自愿参与,没有人介意自己工作量多或少,也从来没有人说累或者放弃。几乎每晚都会有同学带来夜宵,支援在前线做实验的同学。在一个小小的水迷宫实验室里,大家一起学习、切磋实验技能,相互提醒与帮助,只为共同目标努力,尽心尽力做到最好。创新性实验把大家的心和用的劲,都紧密连在了一起。实验锻炼了我们各自领导、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看到了彼此身上的优点,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在开题报告答辩、申请书撰写、实验实施,等等过程中,团队的合作精神,提升了我们的效率,推动我们的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

六、在失败中总结和提高

“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验中的失败不可避免,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会总结和分析,不会吸取教训。在整个实验中,尽管我们已经做到了最充分的实验前准备,但是最后的实验结果还是与我们的假说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太大,水迷宫检测的数据差异比较大;我们发现了calpain的激活确实参与了炎症性学习与记忆下降过程,但是使用的calpain抑制剂并没有出现显著改善的作用。面对这些实验数据,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仔细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可以先将小鼠进行水迷宫检测筛选,将特别聪明的小鼠或者特别笨的小鼠剔除出实验小组,以减小组内和组间的个体差异;calpain抑制剂并没有出现显著改善的作用,可能是剂量太低,或者是样本数还不过多。也许科研的魅力就在于未知,创新发现的路上总有大大小小的意外发生,而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当意外发生的时候,能够从容的去面对,善于学会分析原因,也许会有意外的新收获。

生理科学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基本原则,是一个让医学本科生了解科研,接触科研,亲身实践科研的平台,给我们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激发我们创新的欲望。我们自主选题设计、组织实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总结报告、论文等工作。我们欣喜而激动,积极主动参与,团队合作、思想碰撞、群策群力地自主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挫折与困难的磨砺,体悟到严谨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在自主实践中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真实地体会了医学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快乐,从中感悟到医学科学研究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门实验课,更是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科研思维与创新的启蒙孕育,是一场身与心的历练。

参考文献:

[1]陆源,厉旭云,叶治国,王梦令,梅汝焕,夏强.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教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29(6):11-16.

篇9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模式; 重要性;论文下载

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家科技水平的主力军。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取得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持续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给高校的科研发展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一、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科研工作在高校教学及发展领域的地位愈加重要,高校科研工作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表现出学科门类齐全、科研人才聚集、科研成果丰富、科研信息灵通等发展优势,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在科研管理模式、科研管理体制、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也表现出了严峻的问题和弊端,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重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科研管理模式、科研机构、科研人才及相关工作人员几个方面。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科研成果转换和科技创新的激励不足,许多高校的科研经费分配和科研奖励机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先进的科研成果难以和市场形成有机结合,成为让学生观摩的实验室样品,造成了先进科技资源的浪费。同时许多高校的科学研究依旧停留于注重学术、忽略经济效益的思想层次,导致科研成果转化困难,滞后了高校的科研发展。

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动力及研究能力不足也是影响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现代化高科技技术成果的产生和问世,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科研工作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研究活动,仅仅靠单一学科的理论及技术支持是不足以高效实现的,只有与其他学科领域建立紧密的联系,集思广益,吸取众多学科的知识精髓,才能保障科研成果的精良。目前高校与企业及其他学科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科研协作,对科研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消极影响。

现有科研人员研究动力不足及优秀科研人才的严重流失也是现阶段阻碍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许多高校以事为本或以物为本的科研管理模式导致现有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科研工作领域面临人才流失的发展瓶颈。与此同时,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管理观念过于陈旧,导致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上项目、列计划、要经费”的程式性科研现状,影响了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量化+开放”科研管理模式概述

“量化+开放”的科研管理模式,是指在明确科研目标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开放创新性的科研管理体系、更新科研管理理念、拓宽科研管理思路等方式实现学术科研工作与市场经济活动之间的良性结合。“量化+开放”的科研管理模式注重科研项目的量化、科研管理思维的开放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向市场的开放。在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新时期,高校的科研工作只有积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与市场建立紧密有效的联系,明确工作重心,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的良好转化,将高校学术性的科研机构向高端科技产业方向发展,以适应社会变革、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集中型科研管理模式注重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忽略了其实用性和经济性;服务型管理模式注重科研工作的学术性和服务水平,忽略了科研工作与经济活动的关联性。“量化+开放”的科研管理模式将高校科研机构作为科研产业中的基础环节,将高校的科研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联系,以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及实际应用为研究基础,综合发展科研工作的学术意义和经济意义。

三、 建立“量化+开放”科研管理模式的方法和重要性

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形式及国民经济体制要求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为高校的科研工作及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量化+开放”科研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够明确高校科研目标,帮助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的科研发展规划,改善高校科研管理实践中“重成果、轻转化”的落后模式,增进高校科研成果创业化水平,积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科研立项、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及产权保护,使高校的科研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对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促进高校科研工作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量化科研项目、明确科研目标

所谓量化,就是将科研目标或科研任务具体明确,使复杂的科研管理工作通过合理量化变得简单、清晰。在进行科研立项的过程中,科研机构应注意将科研项目与实际应用及社会经济紧密联系,准确判断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有效规避科技资源浪费。

2、拓宽管理思路、更新管理理念

建立“量化+开放”科研管理模式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应用科学的方式评价科研工作,积极开放管理思想、拓宽管理思路,将科研质量管理与科研性质管理有效结合,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在质量和数量上形成完美统一。同时应用开放的思想大胆实施新举措,与企业建立合作研究或委托研究的科研模式,在确保知识产权的同时,将科研成果最大限度的转化。

3、 紧密联系市场、实现成果转化

在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成果转化为

目标”的基本原则不断创新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利用高校自身的优势为科研工作寻找市场和成果转化的渠道,与企业之间建立科研协作的关系,通过加强高校科研机构自身的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有效增强高校科研机构成果创业化及技术产业化的能力。同时合理分配高校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产业化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科研知识产权学术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总结:

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创新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必然要求,“量化+开放”的科研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科研工作的经济性原则,有效保障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既适应了社会经济体制,又满足了高校科研机构自身的需要,只有积极实施、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兴荣.坚持管理创新,推进高校科技事业科学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1,(22).

篇10

【关键词】 学校管理 校长素养 教育科研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特别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强烈冲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们不再为物质生活过多的奔波劳碌,而是强烈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一句话,人们的思维层面已从物性上升到理性,形成了一种潜在的人文素质。有位教师专家说过:成功校长管理学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的大小。成功校长驾驭一所学校,其目标应使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达到学校预期发展的目标。如果一个校长能“知彼知己”、“察古知今”,便能“百战不殆”、“鉴往知来”。校长是学校的中心,是全校师生的垂范,综合素质强的校长能使学生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当今社会不需“教书匠”,而需要学者型的教师,需要教师的科研能力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校的品位,而校长的科研能力是调动教师科研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认为,科研能力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改革与深化,要求校长必须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带头人,校长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素养,使自己逐步成为科研型校长,这不仅对校长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话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管理学校的必要条件之一。

1.校长具备教育科研素养的重要性

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即校长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道德、理论、能力等方面所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提高的,不同的校长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别,但都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理论的学习,离不开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离不开教学研究,校长勤励刻苦,笃志办学,将管理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无形中就提高了教研素养。可见,教育科研素养是校长成熟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句话,校长的素质就是学校的晴雨表。

2.校长教育科研素养的特征

2.1 内隐性。一般情况下,人的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人类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实际上就是校长进行教育科研的一种潜在能力。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常常有意无意不自觉的外显,不可能“隐而不露”,更不可能“紧锁深宫”,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显示出来,实现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年长月久,便形成个性特色――即校长特质。

2.2 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个性一旦形成,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是在长期的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及教育科学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不断内化的结果。因此,教育科研素养一径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而在持久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从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教育科研素养的稳定性是发展性的基础,教育科研素养逐步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唯有积累,才备能源,方能发展,稳定性与发展性,在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中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2.3 实践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认识社会,改造现实,探索世界的社会活动,教育科研是以教育对象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对象身心发展为基础进行的探知活动,属于探索现实世界未知领域的客观实践。离开了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不但难以形成、发展和提高,而且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校长教育科研的实践是校长教育科研素养的源泉和生命力。

2.4 创新性。《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摆到突出位置。面对新世纪的要求,校长在教育科研上要带头进行创新实践,明确育人目标,摆正教育理念.有具体的教风、学风要求,办出自己的特色,积极营造欢乐、和谐、宽松的教研环境,带头探索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改革,协助教师排除教育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可见,校长的教育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南针。

3.校长教育科研素养的具体表现

3.1 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校长要加强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经验学、教育文化学等,提高理论素养,便于指导工作实践。此外,还要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对教育科研的对象、过程、方法乃至成果,要有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保证教育科研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2 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有人说,领导的眼睛既是“放大镜”,又是“显微镜”,有些东西应该“视而不见”,有些工作应该“明察秋毫”。校长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课题要有预见性,超前发现,方能规范管理。校长要有组织科研能力,有目的地配备教师和培养骨干,造就一支“英勇善战”的科研队伍。校长要有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识别、分类、编码,并及时评估,作出决策。校长要有开拓创新能力,努力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努力探索新领域,探索新模式。校长要有文字表达能力,将潜心研究的新认识、新思想、新办法等诉诸文字,写成教研报告或科研论文,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